河南中考最后一天,怎么复习?详细步骤

当前位置: >>
2014河南历史中考分析与2015中考复习建议
2014 河南历史中考分析与 2015 中考 复习建议驻马店市基础教学研究室 陈 超 2014 年 8 月 25 日1 2014 河南历史中考分析与 2015 中考复习建议2014,历史依然是河南省中考必考科目,、2012 三年的中考相 似之处很多,难度都较大。2013 年中考是一次拐点的改变,题容易得多,2014 年中考到底是承袭前三年的风格,较难;还是沿着 2013 年的方向,较易,成为 一种关注。现在,纵观 2014 中考题,难易程度似在承袭 2013 年的中考,但又有 了许多不同之处,与 2010 年以来的风格有完全不同之外,现将自己的粗浅之见 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2014 年,河南历史中招承袭以往,保持传统不变的有: (一) 内容与标准: 一直以来,河南中考都是重视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 查,考点都是课标要求掌握的。2014 年河南省中考历史科目仍以《课程标准》 为依据,以《说明与检测》规定的内容为考试范围,进行命题,仍沿袭考查一些 热点,比如近代化探索、改革开放、世界大战、新经济政策和科技革命等等。 (二)试卷形式、题型、分值与命题形式:考试形式依旧是开卷;题型保持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分值是 50 分,选择题 20 题 20 分,非选择题 5 大题 30 分。命题形式选择题不变的有:文字材料选择题(比如 1、3、4、5、6 题等)、图片材料选择题(2、12 题)、组合式选择题(比如第 9 题)等。非选择题 继续出现的类型有:图表材料题(如 21 题)、文字、图表材料综合题(如 22 题、 23 题和 25 题)等。24 题是让写历史小论文,和 2013 年的 25 题套路一样。 (三)内容比例: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中国史占 60%,世界史占 40% (选 择题中国史 12 题共 12 分,占选择题比例是 60%;世界史 8 题 8 分,占选择题比 例是 40%。非选择题,虽然 21 题考察的有世界古代史的内容(佛教文化、希腊 文化) ,但这是中学八年级课本(北师大版)的内容,依然可以划作是中国史的 范畴,这样中国史 3 题共 18 分,无论是题的数目还是分值比例都占非选择题的 60%世界史 2 题 12 分,无论是题的数目还是分值都占非选择题的 40%,综合在一 起,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是标准的 6:4) (四)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固定的顺序与板块不变:2010 中考以来,河南省中 考卷固定板块顺序: 20 个选择题一般是按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2 史、世界现代史的顺序编排,并且中国近代史所占比重略大。5 个非选择题考查 五个历史板块,21 题一般考查中古世古史,22 题一般考查中国近代史,23 题一 般考查中国现代史,24 题一般考查世界近代史,25 题一般考查世界现代史。 2014 年中考 : 21 题:考查的佛教文化、希腊文化及河南乡土历史河南境内的佛教遗存, 依然是中国、世界古代史的相关专题知识。 22 题:是从我国城市近代化、近代工业的发展,政府财政的变化,来考查 洋务运动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相关专题知识。 23 题:通过图片(通用粮票、长城信用卡)及我国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材 料,来考查科技、改革开放等相关知识,考查的是以中国现代史为主的相关专题 知识。 24 题:是有关马克思、恩格斯、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的小短文, 考查的是世界近代史的相关专题知识。 25 题:考查一般是一道综合性专题,经常会以世界现代史为主,拓展到中 外古今。2014 中考 25 题考查的是两次世界大战、联合国、和平发展等,是世界 近、现代史知识的综合。 (五)非选择题常以专题的形式考查: 非选择题常以专题的形式考查, 有大专题 也有小专题。2014 中与依然有所沿袭,比如 21 题考查古代文明就是大专题,其 中溶合的有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古代史,跨度比较大。22 题考查洋务运动是小专 题,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一部分。在书中是一课的内容。 二、2014 年中考与往年(2010 年以来)相比,变化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古代史的内容淡出选择题:2013 年开始,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 内容不再出现选择题,而是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1】2014 年中考也沿袭了 这一变化。 (二)选择题发生的变化3 1、近几年来,材料题在选择题中呈现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题干上引入一 些材料,创设情境,然后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 为备选项,要求考生分析、综合理解,选出与题干内容相符的选项。 【2】2014 年中考选择题第 7 题突破了以上两种情况,不但题干中引入有材料,而且引入不 同材料作为备选项。 2、选择题 20 题,没有出现一题否定选项题。 (三)非选择题鲜明的时代性特色弱化,选材趋向“古典、内敛、含蓄” 。 三、浅析 2014 年河南历史中招命题特点 2014 年历史中考试题考点分布表:题号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 10 题 第 11 题 第 12 题 第 13 题 魏源 甲午中日战争 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遵义会议 解放战争 清末民初的社会生活 54 年宪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万隆会议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独立战争 考查考点 板块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4 第 14 题 第 15 题 第 16 题 第 17 题 第 18 题 第 19 题 第 20 题 非选择题 21 题 非选择题 22 题 非选择题 23 题 非选择题 24 题 非选择题 25 题日本明治维新 电灯泡的发明 伏尔泰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时代 欧洲共同体 《向日葵》 古代文明 (5 分) 洋务运动(7 分) 改革开放的成就(6 分) 马克思主义及国际工人运动(5 分) 两次世界大战(7 分)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 中古世古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2014 年历史中考试题考点呈现顺序分布表:课 单 试 卷 元 题 号本八年级上册 1 2 3 4 5八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 2 3 4九年级上册 1 2 3 41 2 3 4 5 11 2 3 4 5 6 75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依据以上对 2014 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试卷及以上表格相关统计分析,总结 2014 年中考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基本按课本内容顺序呈现。 以教材和学生认知习惯性为中心,时序性明显,基本按照年级课本内容顺序 呈现。 (如上图《2014 年历史中考试题考点呈现顺序分布表》 ) (二)2010 年以来中招试题,材料引入越来越多。 现在河南中考出题是“无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等)不成题” ,在考 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 更重视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 学生读图、识图的的敏感度。并且是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从材料获取信息、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材料的选取新颖度方面适度保持,趋向“怀旧” 。 虽然年年是通过一些文字材料、图表材料来考查学生的从材料获取历史有 效信息的能力,但年年选取的材料都很新颖,很有新意。2014 适度保持,比如 22 题考查洋务运动,考点是老的,但所给的材料是新的。但 2014 年中考试卷综 合来看, “怀旧”更重一些,最新时政热点、中外最新史学信息几乎没有涉及。6 (四)热点、周年考查的更隐性化: 河南出题从来不回避热点。但善于“热点问题隐性考查” 。比如 14 年是第一 部 《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 60 周年, 第 9 小题考查了第一部宪法; 再如 2014 年是一战爆发 100 周年, 二战爆发 75 周年,第 25 题就考查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内 容。 (五)非选择题的取材与所考查的历史阶段“严格扣合” 如:21 题考中古、世古史,选材是中草药、世界的古代建筑;22 题考查的 是中近史,那么取材料就是洋务运动及清代财政收入结构表;23 题考查中国现 代史,取材料是中国 1982 年的粮票及现代正流行的银行卡。24 题考查世近史, 材料选材正是世近史的包含的关于 1848 年科学共产主义和国际工人运动相关内 容的短文;第 25 题是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史综合题,2014 中考此题的选材料正是 从世近史到世现史的两次世界大战,战后联合国,联合国到”国际和平年” ,两 次世界大战对今天的世界形式仍产生着巨大影响,延续到国际组织――联合国, 现在仍是最重要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国际组织,并且发展到如今的“国 际和平年” 。 (六)另一种的“不避热点”――“资料上,你可能多次见到过我” 。 [2014. 河南中考 ]11.一个美国记者这样评论: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 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这次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B.联合国代表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此题在许多中学历史复习类参考资料上经常见到。例如: 【2012 年 1 月茂名 市一模 18 题】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 “在 这个辩 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 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 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 ”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A.1945 年重庆谈判 B.1954 年日内瓦会议7 C.1955 年万隆会议D.1971 年联合国大会总之,2014 年中考卷,无论是从格式、结构、分值、比例、呈现顺序还是选 材,都是绝对按标准, “扣板、扣眼” , “严谨而内敛” 。 四、学生失分所在的原因及试卷考查角度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的薄弱和敏感度差 2014 中考选择题虽然题引题材料很多,但是基本上都给了“题眼” ,只要是 课本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话,很容易形成历史感,找到敏感度的解题“题眼” , 如: 第 1 题: “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 。 第 2 题: “日军进犯路线、1894 年重要战场(地图的左上角标示) ” 第 3 题: “改良政治” 第 4 题: “反抗旧礼教” 第 8 题:扣着“礼仪” “服饰”和“经济”用排除法就可以把 B、C、D 排除掉 第 12 题的图文:导弹、潜艇、阅兵式等与国防建设有关,尤其是“阅兵式” 在北师版八年级历史教材第 8 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一课,有大篇幅的阅兵 式的插图,只要学生课堂上听课了,或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了,看到这个选立即就 明白这是考查的哪一个方面的了。 第 15 题: “阳光球” “神灯” 第 20 题: “火焰” 选择题很容易,失分原因还是最基础的历史知识不清楚,掌握不扎实,没有 形成历史认识和素养,没有历史敏感度。 (二)试卷(2014 中考)一些题回归传统教育理念,重习得的间接经验的积 累,对新课程下学生个性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的理念体现较弱。 如:9.1954 年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8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 人民行使权力的 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部宪法的特点是(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④坚持科学 发展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本题哪里能读出“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宪法的特点?只能是课堂教师教学 或学生习题所得的间接经验形成的历史素养的惯性选择。 16.“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句话是谁的观点(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马克思 )“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句话,如果没有读到过,是 绝对不知道是谁的话。 如果是综合考查学生对启蒙运动的灵活理解, 备选项的 B、 C 应该改成非“启蒙运动”的人物。通过这类型的题,能提醒学生的是知识要理解 透,不能很“朦胧” 。及扩大阅读范围、读深的重要性。尤其是下题 13.发生在北美的这场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 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下列关于这场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A.推翻了当地的封建专制统治 C.启蒙思想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B.《人权宣言》颁布并流传于世 D.奴隶制的存废成为焦点启蒙思想的理论到底是什么?课本上的内容很笼统,说了“启蒙时代”的定义, 简介了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的一些思想,可是,到底是美国的这场独立战争 把启蒙思想的什么理论变成了现实呢?如果要找本题选项相关连的“证据”也只 有教科书(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第 115 页的“它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 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如果9 没有教师的指导或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 团体探究交流, 很难理解到一定的深度。 好在选项中其它选项都很明显地不“靠边”所以学生也可以“糊里又糊涂”选对。 再如:25.(7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 20 世纪后的激烈竞争中,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德皇威廉二世崇尚战争和强权,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 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 。因此, “当 (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 [来 源@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人类自己创造的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的缘起, 包括欧洲主要国家“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 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 …… 问题( “ 1)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 此题给出的答案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这个结论,任凭学生怎样 去读材料都不可能得出的, 它也只能是课堂教师教学总结或学生习题所得的间接 经验形成的“背诵答案” 。通过这类型题,提醒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模式不能“固化” ,不仅“闻道在先”而且“术业有专攻”的教育活动的构成要 素――教师的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空间的拓展与归纳,是十分必要的。 (三)非选择题难度系数较大, “非开放性” 提问角度,学生很难找到打开 思维的切入点。 如:21.(5 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0 (1)观察上述四副图片,请把它们分成两类,并指出这两类图片内容分别承载 了什么文化?(3 分) (2)请根据你分类的情况,任选其中一类,说明其建筑之间有什么传承关系? (1 分) (3)请再举一例河南境内与图三文化渊源相同的遗存。 (1 分) 本题是考查古代文明的一个大专题, 其中融合的有中国古代史与世界古代史。 这类题总是放在 21 题去考查的,只是考方向与内容不同而矣,所以本题是“老 题新考” 。 “佛教文化: 古希腊文化。 ” 的分类太勉强学生, 这里的分类没有选择的余地, 如果学生分成“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话,那么“ (2)请根据你分类的情 况,任选其中一类,说明其建筑之间有什么传承关系?”就无从回答了。而且这 里的“传承关系”问得太抽象。通过此题,也提醒师生在复习的时候,注意多维 度的提问,此题起到了引导作用。 23.(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 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 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新的“四大件”成 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材料三 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南优 2 号” ,此后又成功11 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 。自 70 年代中期至 2001 年,增产粮食 40 亿吨,创造经 济效益 4000 多亿元。袁隆平曾针对全球性粮食危机问题,这样说过: “中国完全 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 什么变化?(2 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2 分) (3)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2 分) 本题材料一给出的“1982 年全国通用粮票” ,学生并不知道那一个特殊的历 史时期它们的用途;右图的“长城信用卡” ,对于中学生来说,使用并不是很广 泛,尤其是农村学生,并不会有太多的理解。所以,至少各自有一段文字说明怎 样用的。这样对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才可能回答出来“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质丰富” 。 由初三学生的思维能力及 材料提供的信息,能回答出来的是“生活越来越好了”或“生活水平提高了”顶 多得出“生活物质由匮乏变得越来越丰富了”的结论。学生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是 很难想到“鼓励消费”和“追求质量或物质生活的科技含量增加。 ”的。 对于“我们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的“1973 年”及袁隆平 的水稻发明相关内容,反而影响到学生去想到“改革开放” ;至于“科技创新与经济 发展密切相关,请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更是脱离了材料的信息范围。 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材,讲到了新中国的建立与巩固,新中国内政与外交,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 改革开放等等,唯独在创新方面没有明显的设计内 容,讲到的创新例子很少, “创新与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实例更少。这里还有 一个问题,我们总讲我们国家的外交成就,尤其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这一块内容时,都很激动,很骄傲!可是,这始终是站 在自身利益的小公民的意识去看的,我们很少去想和讲: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12 合法席位”对世界有什么贡献呢?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呢?这 是大国意识与小国意识的差别之处。通过此题,也提醒我们老师与学生,对历史 的学习,要注意这个学科的特殊的学科特点,注意高度与深度。 五、2015 年历史中考复习的建议 虽然,每一年的中招考试试题都有其特点和规律,我们认真分析和总结,确 实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发现教学中、学习中的漏洞、复习的方向与内容, 可以了解试卷的结构及一些规律, 及答题的要领、 语言、 想不到的角度等。 但是, 分析中考并不是为了“猜题”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形势、不同的人、不同的思 想,命题的内容、风格是有极大的不同的。所以,这里只关于 2015 年中考复习 说几点看法: (一)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考点”复习的关系: 基本的历史知识, 主要包括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 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3】 由于中考的指挥棒作用, 所以历史教师总结出了七年级的学习方法: 只点” 科技、 文化”部分。一般是以专题形式进行归纳,让学生背诵。记忆是建立在规律的基 础之上的,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理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才有利于记忆和分 析出原因,总结出经验。例如:[河南中考.2010.21 题]问两大工程(都江堰、 大运河)分别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2 分)如何学生只背诵都江堰和大 运河的相关知识, 并不了解秦朝与隋朝的基本历史发展线索及相关背景,是没法 正确回答此问题的。 [河南中考.2010.21 题]问;以指南针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曾远远超 过西方,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却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对此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还是必须建立在对中国历史发展线索清楚,了解我国科技文化从领先世界到明 (晚)清以后开始落后于西方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才能回答全面,所以教师及学 生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考点”复习的关系,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理清历史 发展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对“科技文化”等考点进行重点学习。 (二)处理好时序性与“主题板块学习”的关系 历史的教学要使历史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学习心理顺序达到和谐地 统一。从宏观上看,无论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还是中学历史教学,在知识建构13 上,都必须遵循从古到今的历史时序性特点。[4]北师版现用历史教材强化了主 题板块,弱化了历史的时序性,其创新性发挥优势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对史实 理解的“断层”问题, 《课标》 (2011 版)对历史课程进行了修改,由原来的主 题与通史二重呈现变为通史结构为主,强调历史课程的时序性和线索性。 【4】新 教材 2014 年秋季才从起始年级才开始使用,那么 2015 和 2016 年的毕业生在学 习的时候, 教师与学生都要自己注意历史的时序性和发展线索的问题。学习内容 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 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 发展的过程。 只有熟知历史事件发生的朝代顺序,才能联系到当时的社会背景去 分析,更有利于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知识的积累自然能形成历史敏感度。 (三)处理好新教学模式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课程是实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途径,2001 年秋开始的新课改引 起了课堂教学的革命, 以江苏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和山东杜 朗口“10+35”“0+45”模式的引领下,改变教师的“教”的方式与学生的“学” 的方式的教学模式日渐流行,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批判与放弃。可是,任何一种模 式都不能离开现实的实践, 历史课的特点需要我们对待不同的课型,要正确选择 和综合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尊重教学模式的“稳”与“变通” ,利用教师的主 导作用,依托教材 ,适度拓展延伸,学会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史观进行分 析评价。 (四)重视主体知识,依托教材呈现顺序,适当整合. “记忆宫殿”的方法提示我们,视觉与感觉的综合记忆,熟悉教材是基础。课 本基本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空进行呈现的,我们要依托课本进行主体知识的记 忆, 对有些相关的散乱的知识点, 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整合。 适度练习用以巩固, 教师要对于复习资料进行精选和归类, 按照课本及学生思维记忆的规律进行分步 骤练习,构建体系有助升华,形成历史学科的各种综合素质。引用文献: 【1】 《把握命题特点 中版》2013 年第 21 期 【2】 《突破材料题 决胜中招卷》―― 河南 李喜胜《试题与研究.初中版》 备战 2014 年中考》―― 河南 石翠芳《试题与研究.初14 2012/07 【3】百度快照 http://edu6.teacher.com.cn/tkc494a/txt/link/ch01_26.htm 【4】 《重视时序凸显主线 落实理念推进教改》――历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杨宗年15
2015 试题特点评析、解读 2016 命题趋势 2015 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较去年试卷的难度略有提高,知识点分布较为 均匀,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古代...河南省清丰县第一初级中学2015中考历史备考策略交流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单选形式,可根据不同 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直接选择p排除法p综合分析法等...2014-2017河南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_初三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能帮助...内能的改变方法; 分子的热运动; 2014:电荷 2015:电荷及其应用 九年级 第 15 ...2015 年河南省中考英语试题较 2014 年突出了四个“不变”:(1) 题型不变。...关于单项选择的备考建议: 要做好单项选择题依赖于扎实的基本功、较强的理解力...201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2015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共 20 题, 20 分) 1.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京...百度文库 教育专区 初中教育 中考2015年河南中招历史试卷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2015年河南中招历史试卷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2015 年中考历史复习要点 Ⅰ.中国古代史 一、重要朝代:秦、汉、三国、唐、宋、元、明、清 (一)政治经济专题(制度、措施、人物等) ; 1、秦(1)从公元前 ...永州市 2015 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分析报告 历江华县创新实验学校 永州市第九中学 史杨国斌 毛明学 刘彩红 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初中历史毕业学业考试是对初中学生...2015届中考历史 八下 14 钢铁长城复习 新人教版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完善和设立新兵种 【答案】B 2.(2014?河南省?12) 请给下列图片命名一个最...河南省驻马店市2015年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及评分标准【WORD版】_中考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驻马店市 2015 年中招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二个大...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最后一天中考怎么复习,中考考试小窍门_百度知道
最后一天中考怎么复习,中考考试小窍门
虽然自荐录取了,还是惴惴不安啊。想问问大家明天最后一天怎么办呢,还有好多卷子没看,要不要看古文还没复习,本人数学较差,考试已一紧张就做不出来最近晚上还睡不着,起码12点,真担心考试那天没精神望大家指点迷津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好、明天是我们中考的最后一科了,我告诉你一些方法希望能用的上。1找出一些以前做过的试卷或练习册以前做错的重新仔仔细细的做一遍(你会记得很清楚的) 2拿出练习册或其他的也行反正有目录的最好有网络导图的,拿本子和笔 看一眼目录就闭上眼睛想想所有的知识点 不是很会的就拿本子记下来 看累了想累了 就去翻一下书记一记(这是短时间复习就好的办法)
3一定要记住复习不要太晚 不要太紧张 想一下你一定行激励一下自己
最后祝你考个好成绩
这是第一次回答问题
同学,最后一天了,卷子什么的就不要看了,尽量放松自己,考试除了考你的能力之外还考你的心态,尽量放松你的心态,古文的话可以看一下,毕竟这些东西是靠背的,至于数学,平时怎样就怎样了,就考出你平时的水平就好,不要期待超常发挥,晚上睡不着的话,就喝点牛奶,吃点含糖分多的食物,这样有助于稳定你的情绪,促进睡眠!祝你考试好运咯,good luck!!!
想干嘛干嘛,随心所欲就OK啦。最主要主要是放轻松,尽可能少的思想负担,开开心心做题,有自信就会成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中考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