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有几个人在做共享充电宝设备厂家设备,有没有联系方式?

蹲点共享充电宝:真相惨不忍睹!这真的是未来吗?沉浸模式这位女士竟然用共享充电宝充自己的充电宝,可见对安全性的忧虑。商场4名工作人员中,仅有1人在网上听说过,但不知道商场内也有服务。“共享单车可以随便停,但共享充电宝就不太方便”。据不完全数据显示,从3月31日到4月10日,短短10天时间,十几家公司,6笔融资,超20家投资机构,包括腾讯和都进入了共享充电宝领域,累积融资金额近3亿元。而在4月12日,共享充电宝公司“来”将竞争对手“街电科技”告上法庭,理由是“专利侵权”,进一步加剧了共享充电宝领域的市场争夺战。继而又在4月17日,热点供应商WiFi万能钥匙宣布,已在2016年1月完成对上海和阅网络科技(掌充)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并将通过充电宝完成WiFi场景协同。(以上是不完全统计的近期共享充电宝企业融资状况表)仿佛一夜之间,共享之火燃烧到充电宝上,掀起一股资本追捧的浪潮。有不少媒体都发文评析共享充电宝,或论述其使用场景、盈利模式,或解析投资人观点,或探讨到底是“风口”,还是“泡沫”。然而,鲜有媒体进行实地调查,解析当下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布局、消费者认知和使用情况到底如何。近期对共享充电宝,在北京市进行实际调查,将从使用场景、试用体验、市场布局、消费者认知和相关人员评论等几个方面,揭示最真实的现状。(注:调查主要针对北京市场)一、三大场景两大使用方式从目前布局和实际调查来看,共享充电宝存在三个场景。一个是机柜大场景,主要存在于大型商场之中,以来电的大型机柜为主;一个是机柜小场景,主要存在于餐厅、酒吧、咖啡厅等地方,以街电的小型机柜和来电的小型机柜为主;另一个是桌面小场景,也主要存在餐厅、酒吧、咖啡厅等地方,以小电的桌用型为主。虽然有三大场景,但使用方式总的来说只有两种。一种是机柜型,无论是街电的小机柜,还是来电的大机柜,用户可以带出租用场所,并在同品牌机柜处归还。另一种是桌面型,只能在店内使用,不能拿出特定场所。此外,据智东西调查,在机场、火车站、景点、医院等人流量密集,同时也是充电需求大的地方,目前三家共享充电宝厂商并未入局。二、痛并快乐的试用体验就北京目前市场来说,主要存在机柜大场景、机柜小场景和桌面小场景三种场景,布局相对较大的是来电、街电和小电三家产品。智东西针对各个场景,深入商场、餐厅、咖啡馆进行实际调查和试用体验。来电——与合作,芝麻分600免押金,一小时内免费。来电共享充电宝在机柜大场景(30~40个充电宝)和机柜小场景(6~12个)均有布局,但是玩法是一样的。来电机柜配备电子屏幕,通过点击“借”,就可以通过微信或进行扫码支付租借。租借需要交纳100元押金,收费标准为1元/1小时,租用一小时内归还免费。此外,芝麻信用达到600分,通过支付宝支付就可以免押金。在归还时,可以退还押金,但需要1—5个工作日。芝麻分600免押金和一小时内免费还是很好的,此外充电宝为4900毫安,充电也比较顺畅。但来电共享充电宝不提供数据线,而需要购买数据线,原价10元一根,目前享五折优惠。租充电宝还要买线!只想默默问一句,来电是想靠卖数据线赚钱吗?最不方便的是夸机柜归还。如果只是在商场内使用并归还还是不错的,但如果出了商场再寻找下一个来电机柜归还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来电共享充电宝布局太少了,相信哪位勇士寻找下一家机柜的路途不亚于一场“寻宝”活动。此外,共享充电宝只要没有归还进机柜,就会一直在计时扣费!试想一下,当你充好电不在需要它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下一个机柜,而你的钱在不停的流逝,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而这就是目前机柜类共享充电宝的实情,来电如此,街电也是如此。街电——99押金,1小时1元,自带数据线。街电共享充电宝主要在机柜小场景(多为6个充电宝),主要布局在餐厅、酒吧等的前台,用户可以通过扫码,充值支付押金,即可获得充电宝。充电宝分为安卓版和IOS版,电量为5200毫安,自带绿色数据线,倒是方便了用户不需自带数据线了。但这种数据线也并不能实现完全匹配,比如街电的安卓版数据线就不能在小米5手机上使用。同样在归还时可以退还押金,但仍需0~5个工作日等候。让人吐槽的仍然是归还方式。街电的机柜小场景不同于来电的机柜大场景,在商场可能需要逛数个小时,充电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像饭店这种小场景,一顿饭的时间又怎么能满足手机的电量呢?现场归还,可能没充多久,电量还未恢复;或者拿出去,等电量充满再找其他街电机柜,不好意思,你可能热的满头大汗才到达下一家机柜。而这背后是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小电——无需押金,1小时1元,桌面型不可带出。小电主要入住桌面小场景,集中于餐厅、酒吧等地,每个商家大概能提供3个“巨型”共享充电宝,电量16000毫安,且充电宝配备各种数据线。用户只需扫码付款1元,小电就会自动倒计时1小时,无需押金。但是,不能带出的充电宝,是要用户吃饭完后,干等充电吗?此外,商家并不把大块头的小电共享充电宝放在餐桌上,而是放在柜台或者不显眼的地方,除非用户主动提出充电,否则商家不会主动提供。试想,当你想充电时,商家不是给你提供免费服务,而是让你扫码支付充电,如果你是消费者,内心是否会有一种隐隐的不爽感呢?三、初入市场 零星布局目前共享充电宝可以说雨点大,落地少。就目前北京市场而言,三家主要共享充电宝厂商都是初入市场,零星布局,离共享充电宝网络更是相差甚远。此外,更巨型的大场景,如火车站、火车上、大巴、机场、景点等均无布局。(图为街电北京大体布局)据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调查,从进入市场的时间来说,来电&街电&小电。来电相对进入北京市场较早,据中关村厅工作人员反应来电已经入住快一年了,据西单大悦城工作人员反应来电已入住将近半年。街电次之,据五道口一餐厅工作人员称,街电已入住一个多月,据回龙观一餐厅工作人员反应,近期入住,将近一个月。小电布局最晚,据五道口一家餐厅反应,小电才入住没两天。而翻开小电充电宝的背面,上面赫然写着生产批次:日。从布局数量来说,尽管三家参差不齐,但布局商家数量都较少。根据智东西统计,来电在北京约布局100台机柜,在这其中还主要以小机柜(6~12台)为主,大型机柜(30~40台)相对较少。街电大约布局80家商家,都以小机柜(6台)为主。尽管小电近期才开始布局,但由于其总部在北京,且桌面充电宝相对于机柜更加便宜,且每个商家只发放少量“巨型”充电宝,小电的商家布局数量相对较大,但仍不成网络。从近几日的观察来看,三家布局商家的数量仍在不断变动,可以看出,共享充电宝厂商在拿到融资后,都在加紧线下的布局。而谁将成为市场的老大,由于切入场景不同,成本不同,结果很难预测。但可以预见,获得充足“弹药”共享充电宝厂商们,接下来的几个月会有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四、消费者普及不到位 认知度极低目前的共享充电宝市场更像是厂商和投资人的狂欢,而近9成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并无认知,更不要谈及使用。据智东西调查,在具有标志性的互联网创业空间3W咖啡厅内,据工作人员反映,来电的小型机柜充电宝使用人数较多,而我们也亲自看到,一些消费者在体验来电的共享充电宝。这里果然是互联网创业者的“圣地”,大家都保持着好奇心和体验感。而在西单大悦城的来电大型机柜处,我们在下午的半个小时内就看到有5位消费者使用来电共享充电宝,当问及相关工作人员称,入住半年使用人数挺多的。考虑到该来电大型机柜位于西单大悦城的入口处,消费者很容易发现,我们观察到,大多数消费者都会向共享充电宝机柜瞄上一眼,也有不少消费者驻足观看,甚至查看教程。当然也有消费者把来电机柜下的数据线当成免费充电设备,当发现要扫码付费时,选择了离开。当问及一位归还充电宝的消费者体验如何时,那名女士竟然说她是用共享充电宝充自己的充电宝,可见对共享充电宝的安全性和接受度仍然不高。此外,当问及消费者是否使用过时,不少人称是第一次见,还未使用过。作为一个人流量十分密集的商场,这样的认知率还是较低的。大机柜大场景使用率相对较多,尽管认知率较低。然而小机柜小场景和桌面小场景的使用率和认知率只能用极低来形容了。上周末在回龙观一家商场内,只有一家餐厅有一台街电共享充电宝的小机柜。当我们问及该餐厅服务员如何使用时,服务员竟表示不清楚,特意喊了一个熟悉的人来介绍,可见最先接触共享充电宝的服务员也并不了解,当问及街电的使用情况时,服务员表示没多少人使用。当随机问了一些商场内的年轻消费者和工作人员是否知道共享充电宝时,竟无一人知晓。当告知他们该商场就有一家街电时,商场的工作人员都感到很茫然。五道口的某商场内也只有两家餐厅有街电的共享充电宝,当问及一家的工作人员相关情况,称街电已经入住一个多月,但是每天使用人数只有个位数。我们随后同商场的4位工作人员闲聊发现,4人中有1人近期在网上知道了共享充电宝,但并不了解具体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知道商场内就有两家餐厅有共享充电宝。当向他们普及了共享充电宝的使用情况时,一位工作人员立刻联想到了共享单车。其中男工作人员A表示,平时都是待在公司和家里,基本也不需要共享充电宝,可能使用的地方比较小。女工作人员B表示,可能商场、火车上以及大巴上还挺需要的,并表示自己想尝试一下。而另一位男工作人员C也表示了自己的疑问,如果他借了一个充电宝,因为谈客户忘记还了,而充电宝一直扣钱就太不划算了。此外他还对归还是否方便表示了疑惑,“共享单车可以随便停,但感觉共享充电宝不如单车方便”。而消费者对于桌面小场景共享充电宝的认知更低。我们走访了几家布局小电的餐厅,发现这些餐厅都把小电的“巨型”共享充电宝放在前台,或者看不到的地方,而不是餐桌上。真的确定是主打“桌面小场景”?而不是躺在黑暗中?当问及为什么不放在餐桌上,五道口一家餐厅表示,太占空间没地方放置。想想也对,餐桌上放置那么大一个充电宝,商家还做不做生意了呢?据另一家五道口餐厅表示,小电刚入住没两天,一共就两个顾客用过,都是手机没电了,主动提出要充电,餐厅才会将小电拿出来,供消费者扫码支付使用。可是,这样真的有利于用户体验吗?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是餐厅的责任,当消费者需要充电时,不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免费的充电宝,或者找一个插孔,而是递给消费者一个收费的充电宝。尽管消费者表面不会因为1块钱说什么,但这会引起消费者内心的排斥和对服务的不满吗?这还有待验证。总的来说,大机柜大场景因为位置突出,人流量大,共享充电宝的使用相对较多,而小机柜小场景和桌面小场景的使用率都很低。在认知度上,三种场景的共享充电宝认知度都很低,而这可能一方面是共享充电宝初入市场,布局少,传播推广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源于共享充电宝并非刚需,使用场景有限,消费者使用频率低。五、盈利动力不足在讨论盈利状况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性做一番调查。一位中关村的消费者表示,“共享充电宝的需求频次比较低,如果当他产生这个需求的时候,不能很方便找到这个充电宝,那就没戏了”。一位北京大学的学生表示“只知道投资圈都在追这个,感觉像是个伪需求,目前并不太看好这个东西”。一位业内知名移动电源制造商的CEO表示,共享的模式还是很看好的,但具体到共享充电宝上,还需要观察,并表示资本是很聪明的,有目的的,不会乱投。总之,关于共享充电宝的看法是多元的。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认为,共享充电宝并不是刚需,而应该是一种应急需求,尽管市场更加细分,但确实有其发展空间。但由于现在处于共享充电宝的初入时期,布局不成体系,很容易存在有需求时找不到共享充电宝,而在没有需求时看到它。根据市场调查来看,机柜大场景相对盈利,机柜小场景和桌面小场景还在亏损中。在机柜大场景中,仍以西单大悦城为例,以下午观察到的半小时5位使用者为参考,该商场开放10个小时,日均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在100次左右,考虑到来电的一小时内免费策略,假设只有一半人使用超过1小时需要付费,那么每台充电宝的日均收益在1.6元~2.3元之间,即平均日收益为1.95元。考虑到来电科技CEO袁炳松曾透漏,每台充电宝成本为90元,大约46天即可收回充电宝的成本费用。但是这只是机柜大场景的情况,并非意味着来电的盈利。来电科技除了布局机柜大场景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布局了机柜小场景。从目前的调查来看,机柜小场景内共享充电宝的使用率很低,短期内并不能收回成本。而这还没有考虑机柜本身的费用,以及入住商场等是否需要向B端分成等的费用。尽管以小电为代表的桌面小场景不需要机柜,只有单个充电宝的成本,但考虑到其产品在商户中糟糕的运营,以及入局较晚,收回成本也仍需较多时日。此外,相对于机柜可随时存取,桌面小场景的想象空间相对局限,以后的盈利模式也有待深入探索。有趣的是,来电已经做起了广告业务,把其合作伙伴的二维码广告印在了来电共享充电宝的背面。尽管也有共享充电宝公司表示,前期并不考虑盈利问题,而以迅速占领市场为主,毕竟有投资人的钱可烧。批量复制,然后掀起市场争夺战,再短期收回成本,坐收红利。共享充电宝厂商和投资人的设想能否顺利实现?结果仍需继续观望,只是并未如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六、安全是共享充电宝的核心当问及是否看好共享充电宝时,一位业内知名移动电源制造商的CEO表示:“无所谓看不看好,而是刚好有公司在做,有投资人愿意投。可能ofo出来以后,共享的模式更清晰了,更加看好共享。”他还表示,移动电源的成本近期并未下降,相反高品质的移动电源成本还会上升,他认为共享充电宝的核心在于安全。当问及该公司是否也会布局这个“风口”,或者成为这个行业的供应商时,该CEO表示:“这个行业的核心点是把移动电源做的安全,只要安全,不论共享,还是单买都可以,这样消费者才能。 ”并称至于能不能与这些共享公司达成合作,主要看他们重不重视安全性。该安全性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共享充电宝质量的安全,一种是对用户的数据安全。质量安全很重要,曾有不少新闻都曝出因充电宝质量不过关而导致的爆炸、失火等事故发生。此外,当下用户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个人数据也越来越多,数据的价值也越来越大,数据安全也越来越重要。早期,央视也曾曝出利用充电宝读取用户数据信息的新闻,此种充电宝带有病毒,能够自动匹配读取手机里的信息。而隐私数据、安全数据的泄露,未来可能给用于带来的风险也是巨大的。难怪该移动电源公司CEO在采访时,多次提及充电宝的安全性。结语在最初做市场调查之前,智东西带着自己的疑惑,提出“十问共享充电宝”。这十个问题包括:市场分布、规模状况;运营模式;典型场景;具体运营状况和数据;用户体验和反馈;自身使用体验;共享充电宝的成本及B端分成;是否需要押金和付费情况;盈利状况。这是个问题指导了我们的调查,在此文中也或多或少做了相关论述。然而有的或许论述清楚,有的或许仍需要我们继续探索。毕竟面对一个初入市场、零星布局的行业,一切盖棺论定都显得为时过早。通过智东西的调查,我们发现共享充电宝属于一种应急需求,存在其细分市场可以耕耘。但当下的共享充电宝仍是初入市场,零星布局;宣传与推广不足,消费者认知度很低;用户体验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与动力不足。此外,安全问题也将是未来共享充电宝发展的一个“痛点 ”性问题。近期的一场资本“大火”究竟是烧出一个“风口”,还是在历史的深渊中化为灰烬,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能观望。我们的调查也仅限于当下的市场状况,而不代表未来。*本文作者寓扬,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智东西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相关领域的投资人猜你喜欢
共42篇文章智东西-聚焦智能变革,服务产业升级!微信公众号ID: zhidxcom最近更新文章热 点12345相关项目新芽APP共享充电宝亮相武汉 有人点赞有人认为收费不划算_新浪湖北_新浪网
市民使用共享充电宝 (记者喻莉/摄)
  (记者喻莉)继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洗衣机相继亮相后,共享充电宝也悄然来到了武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出门在外都希望手机使用时间越长越好,全国网点通借通还的共享充电宝也应运而生。
  近日,不少市民以及网友向武汉晨报爆料称,他们在火车站、商场、酒吧等地方都看到了共享充电宝,对于这种新兴的手机充电模式大家意见不一。
  扫描二维码就能借用充电宝
  昨天上午11点多,记者在青山某商场服务台旁看到了写着“租借充电宝,自购数据线”的共享充电宝机器,机器上设置了6个卡槽,机器上方写着可以通过支付宝以及微信扫描二维码后,借还充电宝。机器侧面写着“芝麻分600及以上免押金租借充电宝”等字样。
  按照指引,记者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后,关注了“来电科技”公众号,界面随后弹出需要支付押金100元以及使用的计费标准(免费时长30分钟/次,超过30分钟后2元/小时,收费上限10元)。
  记者充值了100元后,界面立即出现了一个选择项,询问是否要购买充电线,如需要购买10元一条,如不需要可以点击“暂时不需要”,进入下一步。记者点击“暂时不需要”后,一个充电宝就从共享充电宝机器亮灯的卡槽中慢慢移了出来,公众号提示充电宝借出成功。
  20分钟后,记者将充电宝归还,其费用是0元。记者注意到,归还充电宝后,用户可以随时提现。当天记者点击提现后,没多久100元就退回到了微信钱包中。
  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大家对共享充电宝意见不一,有人觉得这是一个便民的设备,也有人觉得新兴设备问题多。
  为共享充电宝点赞的张女士说,她经常带着小孩到商场里玩,拍照、刷微博、发微信,手机一下就没电了。她自己也买了充电宝,可是由于孩子东西多,出门老是忘记带充电宝。现在有了共享充电宝,随时借随时充,挺方便的。另一位市民高女士说,现在夏天出门都带小包,手机用电快,放一个充电宝在包里很占位置,现在有了共享充电宝,包里可以省出不少空间。
  不少市民也有相反的看法。市民陈先生说,一个充电宝也就几十元钱,花费2~10元的充电费用,他觉得很不划算。用几次就能买一个充电宝了。同时,也有市民对于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问题提出了看法。大学生方同学说,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充电宝坏了,不知道如何处理。同样,如果遇到有问题的充电宝,将手机充坏了或手机里的信息被盗取,也非常麻烦。
  使用被改装过的充电宝有隐患
  昨天,记者致电“来电”公司客服,客服称武汉多个商场、火车站等网点都可以租还充电宝,全国网点可以通借通还。其公众号显示,武汉有50个网点,分布在火车站、商场、超市、酒吧以及医院等人流大的地方。
  客服称,如果遇到充不上电的充电宝,客户可以第一时间拨打客服电话,将充电宝上的编号告诉他们,他们会进行处理。如果充电宝自身的问题导致客户的手机出现了故障,他们会派专人检测后,再进行相应的赔偿。
  对于共享充电宝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专家、武汉科锐逆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松林说,由于共享充电宝是可以随借随走的,一旦市民遇到被改装过的充电宝,隐患多多。当市民拿到改装后的充电宝,一旦将手机连接到USB接口充电时,很容易中木马,手机里的个人账号以及支付密码等信息将被盗取。如果有不法分子将共享充电宝的借还二维码进行窜改或覆盖,也有可能让市民受到损失。钱松林提醒大家,在使用共享充电宝时一定要注意辨别,不要随意扫描陌生的二维码,发现问题共享充电宝,应立刻向公司反映。
  昨天,记者搜索发现,今年的3·15晚会上也曾曝光了类似的免费手机充电桩的隐患。当用户在使用问题充电桩后,手机会被下载陌生的APP,自己的私人照片被人获取。一旦连接上数据线,手机里的信息就可能被窃取。
  数十家企业抢共享充电宝市场
  据《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中指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分享经济领域参与提供服务者约5000万人左右,约占劳动人口总数的5.5%。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未来十年中国分享经济领域有望出现5~10家巨无霸平台型企业。
  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全国至少有数十家企业密集入局共享充电宝市场,其模式均为租赁模式。
05-04 08:49|分享
05-04 07:55|分享
05-03 09:04|分享
05-03 08:32|分享
05-03 08:15|分享
05-03 07:25|分享
05-03 07:23|分享
05-03 07:10|分享
05-02 10:06|分享
05-02 09:56|分享
新浪地方站共享充电≠共享充电宝,共享充电与共享单车又有何不同?
猎云网注:手机充电本身是高频刚需,但共享充电≠共享充电宝。共享充电在未来最好的模式应该是成为“基础设施”,作为基础设施的共享充电,与共享充电宝相比,在发展过程中,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逐渐被作为充电基础设施蚕食。本文转自腾讯科技,作者崔植源,十方创投(www.tenplusvc.com)投资经理,关注消费品、生活娱乐方式领域的早期投资机会。
一、手机充电本身是高频刚需
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最大的赢家是滴滴快的,以及如饿了么这样的小赢家。时至下半场,突然就杀出了一个共享单车,真是想赞叹资本的神奇。
之前很多人都有探讨过移动互联网下半场问题。有人认为移动互联网已入尾声,基本上没什么机会了。也有人说,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机会会有,只是出现或形成的相对较慢以及切入点更加的垂直细分。所以在移动互联网繁荣昌盛到顶点之后的几年,冒出了“垂直”、“细分”的概念,垂直社群、垂直内容、垂直电商,细分人群、细分市场、细分一切。
最近“共享充电”概念的出现,我觉得为”垂直细分概念“上了很好的一课。首先,“共享经济”这个概念,我一直认为是人们强加灌输的概念,跟“知识付费”、“O2O”一样,只是一些表象的理解所形成。“共享充电”的重点还是在充电,与叫外卖(美团、饿了么)、打车(滴滴、Uber)、短途出行(ofo、摩拜)相比,给手机充电这个场景要小很多。这里的“小”,主要是指场景的存在感弱。存在感弱有两方面原因:
场景的生活化程度高,已成为习惯不被注意;
场景需求被满足的比较充分,在家和办公室有各种插排,忘记带充电设备也可以与人借用(充电设备的标准化高),以及充电宝兴起所带来的充电延续性。
这种小场景,或者说是垂直细分场景,虽然存在感弱,但这一场景需求本身确实是高频且刚需。一天24小时,减去宅在家的时间,减去在办公室的时间,剩下在外面的时间里,在控制不住玩手机的双手的情况下,又要给手机保持足够的电量,是件大事。
二、共享充电与共享单车有何不同(从投资标的选择的角度)
这里的讨论主要是基于投资考虑。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在解决方案上,共享单车是目前是唯一解,共享充电目前有两组解。
对于共享单车,ofo、摩拜的模式,就是最优且唯一解(永安行的固定桩单车主要是基于非一二线城市),所以创业者只管做,投资人只管投就可以了。一辆车可以吸收多人的押金沉淀资金池,并且每辆单车每日可带来一定的现金流。所有做共享单车的只需做的是一件事,就是把车造出来扔到大街上,所有VC只需要二选一投一个开始站队。
而对于共享充电,这个问题实际上目前有两组解。所有做共享充电的,目前做的是两件事:充电基础设施与共享充电宝。
对于共享单车,项目们比的是谁的车造的快放的快(归根结底是融资节奏),把别的车挤得没地方就赢。但对于共享充电,首要解决的,是在两组解中找到最优解。
共享单车是在教育市场,培养用户习惯,VC们在押注站队。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两组共享充电的项目,进行的是差异化竞争。从需求来看,共享单车让之前有单车的人可以放弃使用自己的单车,更让没有购买单车的人,会去使用单车,但共享充电,其对个人充电宝的替代性没有那么强。
三、共享充电≠共享充电宝
仿佛一夜间冒出来,目前市场上”共享充电“概念的项目有很多,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类;
充电基础设施:高铁火车站、机场的充电桩;餐厅、咖啡厅、理发店等本地商户中的充电台;
共享充电宝:充电宝租赁与归还机。
对于这两类项目,我是站边在充电基础设施上的。更确切的说是站边在基于餐厅、咖啡厅、理发店等本地商户的共享充电解决方案上。
如在与共享单车的对比中所说,共享充电并没有共享单车那么强的替代性,形成不了共享单车在解决短距离出行问题上的强势地位,所以共享充电在未来最好的模式应该是成为“基础设施”,餐厅、咖啡厅、理发店等等基于一定生活场景下的空间的基础设施。
作为基础设施的共享充电,与共享充电宝相比,若是深入场景来看,两者的细分场景确实是不同的,但在发展过程中,充电宝的使用场景会逐渐被作为充电基础设施蚕食。我们从两个角度分析:
即使在不考虑押金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的解决方案仍不够便捷,尤其是在归还时会有很大困扰,纵使未来共享充电宝机的铺设达到一定规模,其覆盖率仍会是有限的,解决不好充电宝归还问题;
在办公室与家之外的场景,如去餐厅吃饭、去咖啡厅茶馆与人聊事情,或者去网吧打打游戏、去理发店理一下发、去健身房锻炼什么的,都是基于一个固定的实体空间的(本地商户),消耗在“路上”(非固定场景)的时间只是一部分,而这个一部分(小部分)时间,才是充电宝所解决的问题(移动携带),所以充电基础设施会对充电宝产生替代性。
在将来,当我们在餐厅吃饭,在咖啡厅茶馆跟人聊天谈事情,或是在网吧上网,在健身房锻炼,当我们可以将手机安全的放在一旁充电后,我们手机将能持续保持一定的安全电量,共享充电宝(包括个人充电宝)的市场渗透率将下滑。所以在看到共享充电概念兴起时,参考共享单车,想要重仓充电宝概念股的朋友们,小心了。
四、“共享充电“的想象力
把共享单车当做一个单纯的单车租赁项目,基本是可行的。具体财务模型可以参考一下永安行的招股书,以及网上有很多对ofo、摩拜的财务估算。
但对于充电基础设施或者共享充电宝,其租赁模式(按使用时长或次计费)的财务模型不会比共享单车更好。
共享充电按照租赁的商业模式来看,用户必然有一个不高的ARPU值上限,原因有二:
当用户手机没电,身边又没有其他充电方案可选择的情况下,去“租”电使用的频次和时长相对有限;
当用户若觉得在“租”电上消费的金额过多,其可能会将个人充电宝作为以后的备用方案,这里会有一个一定时间内最大消费金额临界值。
在我的预测里,共享充电在前期会对用户进行收费,公司有一定的流水现金流,支撑公司扩大发展,继续融资,覆盖市场。当共享充电在本地商户的覆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就可以说,共享充电占据了整个生活场景,并且通过手机这个绝对核心的个人物品与用户消费者、人连接了起来。
这时采取充电免费策略,用户在手机电量不足50%、60%、70%时,其会有一定意愿随手为手机充电,以及在一些策略引导下,形成手机随时充电的习惯(想一下我们读书时手机挂QQ升级)。
总结下来就是:先将生活场景(本地商户)全覆盖,然后让进到商户进行消费的用户能将手机与充电装置连接上。
在对所有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基于全生活场景(本地商户)下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后,充电基础设施背后的公司会掌握其用户基于生活行为习惯的精准的用户画像模型。
基于数据,基于充电接口(连接到了手机),我有理由相信共享充电在价值重构(从充电租赁到生活服务、广告营销等)后,会成为一家非常sexy的公司。
做一级市场早期投资,怕想多了,也怕想的不多。
“小电科技”我认为是充电基础设施的代表,这真的是典型朱啸虎风格项目。
在“小电科技”被报道后不久,我给两家顶尖美元基金推荐了该项目,并试图去加创始人好友,也找了王刚老师团队的朋友去联系创始人,均未得到回应(做VC真的挺苦逼的 T T)。果然,就在我正要完成这篇文章的时候(4月10日),传出了腾讯产业基金、元璟资本领投“小电科技”下一轮的消息。
至于其他站边了共享充电宝概念的VC,我认为是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共享充电宝项目现有的财务数据财务模型“说谎“了,需对现有收入结构进行分析;
受共享单车模式影响,惯性思维将共享充电宝去与单车对比,未深入理解手机充电场景。
若是在非办公室和家庭条件下,给手机充电只有一种最优解决方案(共享单车就是),那么共享充电宝自然没错,但现在情况是我,以及金沙江、王刚团队以及最新进来的腾讯产业、元璟、鼎晖、道生等强势站边了另一个解决方案。
有些朋友可能看过我之前写过的两篇对线上狼人杀分析的文章,在写狼人杀时,我发现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对线上狼人杀游戏进行过深入、接地气的研究,尤其是一些一再强调狼人杀视频娱乐性的人,真是在YY。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是站在一个上帝的视角,看一下数据增长数据活跃,收入情况利润率什么的,估算一下市场成长空间,再畅想一下融合了社交的未来。共享充电宝不外如是。
与滴滴&快的、ofo&摩拜、美团&大众点评不同,”充电基础设施“与”共享充电宝“未来必会是你死我亡,出现合二为一的情况,也会是一方收购另一方,而被收购一方的收购价不会很好看。
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97151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南航空充电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