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y2018新款夏季女装学生学生计划2018国内有去的吗

193、程姓起源及聚集地、家谱、历史名人(三)
程氏历史名人
&&程大位:(1533年~1606年),字汝思,号宾渠,汉族,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率口(今黄山市屯溪)人。明代商人、珠算发明家。少年时,读书极为广博﹐对书法和数学颇感兴趣,一生没有做过官。20岁起便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商。因商业计算的需要,他随时留心数学,遍访名师,搜集很多数学书籍,刻苦钻研,时有心得。四十岁时,倦于外游,便弃商归故里,认真钻研古籍,撷取名家之长,历经二十年,于明万历壬辰年(1592)写就巨著《算法统宗》十七卷。其后六年,又对该书删繁就简,写成《算法纂要》四卷,成为后世民间算家最基本的读本。《算法统综》详述了传统的珠算规则,确立了算盘用法,完善了珠算口诀,搜集了古代流传的595道数学难题并记载了解决方法,堪称中国16—17世纪数学领域集大成的著作。这两部巨著是我国古代最完善的珠算经典之作,开创了珠算计数的新纪元,明末,日本人毛利重能将其译成日文,开日本“和算”之先河。清代前期,该书又传入朝鲜、东南亚和欧洲,成为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诚如英国李约瑟所说:“在明代数学家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程大位”,“在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以前,没有任何关于近代珠算算盘的完整叙述”,可谓集成计算的鼻祖。
&&程嘉燧:(1565年~1643年),字孟阳,号松圆、偈庵,又号松圆老人、松圆道人、偈庵居士、偈庵老人、偈庵道人。晚年皈依佛教,释名海能。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今安徽休宁)人。明代书画家、诗人。初寓杭州后居嘉定(今属上海市),晚居虞山(今江苏常熟),崇祯十四年(1641)还休宁,归老于歙。少年科举不成曾学剑,后刻意读书,极为钱谦益推重。工诗善画,通晓音律,亦工山水,宗倪瓒、黄公望,画花卉沉静恬淡,格韵并胜,笔墨枯淡,偏于闲静。与李永昌属天都派,亦为新安派先驱,吴梅村把他称为“画中九友之一”,与同里唐时升、娄坚称“练川三老”,与李流芳为诗画友,后人把他与唐时升、娄坚、李流芳合称“嘉定四先生”。谢三宾合三人及李流芳诗文,刻为《嘉定四先生集》,有《浪淘集》。
&&程正揆:(1604年~1676年),字端伯,号鞠陵,别号清溪道人、青溪老人、青溪旧史。湖北省孝昌县观音湖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明时任翰林院编修、尚宝司卿,入清又任工部右侍郎,后罢官,居南京,工诗文书画,擅山水,师法黄公望、沈周,笔墨枯劲简老,设色浓湛,结构随意自然。书法擅楷书、行书,师法李邕、颜真卿,结体平正中寓奇险,丰韵萧然。论画主张“画贵简,不贵繁”,主张既师造化又重传统,富有见地。其画颇为时人所重,与石鳛并称二溪。有《江山卧游图》等传世,所作诗文题跋,卒后由其子程大皋辑为《青溪遗稿》28卷。顺治十四年挂冠。
&&程邃:(1607年
-1692年),字穆倩、朽民,号垢区、青溪、垢道人、野全道者、江东布衣,明末诸生。歙县(今属安徽)人,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明末清初篆刻家、书画家。早年是一位品学兼优的才俊。曾拜华亭名士陈继儒门下程邃从眉公学,不惟学画,实亦学其品格和学问。同时,也从眉公处结识了黄道周。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矛盾丛生,狐朋狗党,狼狈为奸。程邃为人,诚实正直,品质端悫,崇尚气节,不与阮大铖、马士英等奸党同流合污,而和清初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李渔、大学者朱彝尊交谊甚契,结为挚友,为此招来不少横祸。他曾因议论颇关朝廷之事,被流寓白门十余年。嗣后又因说了“马士英眼多白,必将乱天下”等语,再遭马士英、阮大铖之流的中伤迫害,幸得陈子龙的调护,才免遭毒手。诗文有奇气。著有《萧然吟》诗集等。善鉴别,家藏名画、古器甚多。行书、隶书、篆书俱佳,书法不蹈袭古人,尤工分书,长于金石考证,亦精医道。崇祯十三年(
1640 ) 尝作同《仿黄子久深岩飞瀑图》轴,著录于《知鱼堂书画录》传世作品有康熙十三年( 1640
)为王时敏作《山水图》轴,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会心吟》 。
&&程芳朝:(1611年~1676年),初名钰,字其相,号立庵。桐城人。清顺治四年(1647)中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进士及第后,授内翰林秘书院编修。不久,迁秘书院修撰,从事译注《五经》事宜。历官翰林国史院修撰、湖广提学道、湖广布政司右参议、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等职。顺治九年,以编修出任会试同考官。顺治十年,出任直隶学政。顺治十年六月,提督顺天学政。不久,迁国史院侍讲学士。顺治十三年十一月,为弘文院侍读学士,顺治十四年十月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康熙三年,以侍读学士充任赴安南正使。此间,“宣畅德威,不抗不抑,临走时,远人争赋诗饯送。”而后,任詹事府少詹事,升太常寺卿。深受康熙帝赏识,潘蜀藻称:“公(指程芳朝)尝奉宣于御前,伏几作大字。上嘉其端劲,方欲大用之。”寻还,康熙七年正月,擢太常寺卿。官至太常寺卿。晚年,疾病缠身,辞官归里,不再复出为官。当时人称程芳朝“为人平易正真,悃愊无华,天性纯厚,不事园亭丝竹之娱……乞休归,杜门却扫,旨与人事。”著有《皇华草》、《中裕堂集》。
&&程林:生卒年不详,字云来,别号静观居士,清代新安(今安徽歙县)槐塘人。是程衍道、敬通的族孙。有巧思绝艺,善画,精刻篆,工文章。流寓西泠(杭州),钻研医学近30年,闭门著书。撰有《伤寒论集注》(见《金匮要略直解》凡例)、《金匮要略直解》三卷、《本草笺要》、《一屋微言》、《医暇厄言》二卷、《即得方》及《圣济总录纂要》二十六卷(《四库全书》著录)。
&&程英铭:(1706年
-1760年),字析三,又字存刚,号炉峰,湖北武昌府兴国州长庆里(今湖北省阳新县三溪镇程方赤庄)人。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已是而立之年的他以优异成绩高中丙辰恩科湖北乡试榜首(解元)。十二年后,即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中戍辰科进士。此时的他虽然已愈不惑之年,有点“大器晚成”,但他持之以恒、不懈进取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当年九月,乾隆钦点程英铭等十六人“俱以知县即用”,他被选授直隶顺德府巨鹿县知县,“因员缺题补有人,扣除另补”,后于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任四川顺庆府邻水县知县。上任之初,他见前任知县袁钟秀清查废庙数十处,拆毁变卖兴建“义学”,但却“草创未备”。于是,他亲自督办,很快就捐修完备,帮助寒门学子走上了求学之路。由于他勤政爱民、恪尽职守,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十一月二十日乾隆帝恩授程英铭为文林郎,恩封其夫邢氏为孺人,同时恩封程英铭之父程应遇为文林郎、四川顺庆府邻水县知县,恩封其母亲刘氏为孺人。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十二月,程英铭奉旨调任山东海阳县知县。因该县邑为“乾隆初设,规模未就”,他到任后发现当地还很愚昧落后,便自捐奉银购置农具,教当地百姓种植,发展生产,深受百姓拥戴。山东巡抚为了嘉奖他“留心树蓄”,不久便升任他为曹州府通判。在贫穷蛮荒之地,他竭尽全力辅助知府处理政务,尽职尽责分管好“粮盐、都捕”等本职,也取得了好的政绩。乾隆庚辰(公元1760)年三月六日,程英铭因病卒于任所,终年五十四岁。他的儿子程才濂在他的教诲下,也是功成名就,历任汉阳府学谕、山东曹州府城武县知县(署荷泽县)、和咸候补府同知、济宁知州,授文林郎,诰封奉政大夫。嘉庆四年十二月十一日,嘉庆皇帝以褒奖程才濂的名义诰封程英铭为奉政大夫,诰封程英铭夫人邢氏为宜人。
&&程瑶田:(1725年~1814年),字易田,一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清代著名学者、徽派朴学代表人物之一。与戴震同师事事江永。精通训诂,提倡“用实物以整理史料”,开启了传统史料学同博物考古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在数学、天文、地理、生物、农业种植、水利、兵器、农器、文字、音韵等领域,程皆有深入研究,堪称一代通儒。好学深思,勤奋不已,“平居鸡鸣而起,燃灯达旦,夜分就寝,数十年如一日”。乾隆十七年(1752),程瑶田与戴震、金榜从学江永于不疏园,闻鸡即起,以勤补拙,学乃大进,且根基扎实。但其一生于科举功名颇不得意,曾九应乡试,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四十六岁时方中举人,官太仓州学正。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授嘉定县教谕,时年六十四岁,任职几年“以身率教,廉洁自持”,告归之日,钱大昕、王鸣盛皆赠诗推重,钱大昕赠诗:“本是经人师,原无温饱志”赞其操守。王鸣盛赠诗:“官惟当湖陆,师则新安程,一百五十载,卓然两先生。”褒赞其士林声望,与平湖陆陇其并称(《歙县志·卷七》)。告归后,授徒灵山方氏。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晚年目盲,犹口授孙辈,著成《琴音记》。九十而卒。著述有《丧服文足徵记》、《宗法小记》、《沟洫疆里小记》、《禹贡三江考》、《九榖考》、《磬折古义》、《水地小记》、《解字小记》、《声律小记》、《考工创物小记》、《释草小记》、《释虫小记》、《果臝转语记》、《通艺录》、《琴音记》、《让堂诗集》、《纪砚》。
&&程伟元:(年前后-1818年),字小泉,江苏苏州人。出生封建士大夫家庭,功名无考。乾隆后期,在京花数年之功,搜罗《红楼梦》残稿遗篇,并邀友人高鹗共同承担“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的编务,三印《红楼梦》。他在嘉庆五年三月至八年秋(1800年--1803年)曾做过盛京将军晋昌的幕僚,佐理奏牍,时相唱和,同时兼任教沈阳书院。工诗善画,有遗画三件,遗文三篇(程甲本《红楼梦序》、程乙本与高鹗合撰的《引言》、《&且住堂诗稿&跋》)。卒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前后。
&&程英:(1746年~大约1810年),字瑞屏、星华,号珂雪头陀、瑞头陀等。天长县人。父亲程树榴是地方士绅,堂弟程虞卿是嘉庆年间的举人。程英系廪生,才智出众,学术渊博,嗜好《左氏春秋》,有“尊王攘夷”思想,擅长诗文词曲。乾隆四十四年,程英的表弟因与程树榴有隙,摘程英诗句控告程树榴父子诽谤朝廷,结果,程树榴以叛逆被杀,程英死缓,家属发遣北京为奴,财产没收,诗板诗集皆遭焚毁。程英入狱后,写了大量诗作,后为人辑录成《瑞屏诗钞》13卷,分装上、下两册,现仅存下册7卷。程英诗以七律怀古尤负盛名,其秀句名联,一直被人们传诵。如《金陵怀古》咏东晋:“千古伤心五马渡,一时吐气八公山”。咏宋南渡:“上将频呼河北去,小朝偏向浙东移”。又如《虞兮叹》:“汉中声罪三军白,垓下悲歌一剑红,竖子何颜对义帝,美人有面见江东。喑呜气义阴陵雨,环佩魂归大泽风,惆怅虞兮奈何许,转因儿女惜英雄”。程英在天长狱中被囚禁了17年。约在嘉庆元年(1796年)遇赦,被流放黑龙江,嘉庆三年被发遣至齐齐哈尔(又名白魁)。当年冬天,因初到北疆,人生地疏,穷困失意之中,创作剧本《龙沙剑传奇》,不出10天,书成。这是一部以神仙道化故事为题材的南戏,全剧共30出,寄托了作者的民族之愤。书成之后,未得出版机会,有若干抄本在少数人中流传。据《黑龙江志稿》记载,程英还著有《珂雪集》,已亡佚。程英在齐齐哈尔曾担任副都统王恒的幕僚,亦受到历任将军副都统的礼遇,与流放当地的文人友情甚深。在当地娶一蒙古女子为妾,生一女。嘉庆十三年,他与堂弟程虞卿通信,告知女儿已7岁。此后不久去世,由友人刘凤诰(江西萍乡人,曾任吏部侍郎)运其柩归葬天长。
&&程矞采:(1783年-1858年),初名新胜,字霭初,又字晴峰。江西省南昌府新建县(今属南昌市)人。程懋采弟。嘉庆五年庚申恩科第49名举人,嘉厌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会试,与林则徐同榜第27名进士,殿试二甲第18名。散馆授编修,授礼部仪祭司主事,军机处行走,升京畿道,江南道监察御史,户部给事中。道光七年(1827年),程矞采出任甘肃兰州道,因平叛民族分裂势力张格尔立军功,赏戴花翎,后提拔为甘肃按察使,调广东按察使,升广西布政使,改调浙江布政使。道光十八年(1838年),程矞采调江苏布政使,代理江苏巡抚。1841年代理两江总督,后为江苏巡抚,改山东巡抚,调广东巡抚。在广东,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他会同两广总督修筑虎门炮台,重兵防守,有功于国。1845年,程矞采任漕运总督,代理江苏巡抚,又调任云南巡抚。1847年代理云贵总督,后与新任总督林则徐共同抚定保山县汉族与回族人民争斗事宜。1849年被提拔为云贵总督,1850年调任湖广总督。1851年广西金田村太平军起义,程矞采因赴湖南防堵不力被革职留任。太平军攻下武汉后,其长子程福培战败阵亡,程矞采以病告假回家料理,未获批准,便在衡阳弃印出走,被朝廷编修弹劾,充军新疆。咸丰7年(1857年)6月获释回家,11月在途中肃州去世,终年75岁。著有《飞鸿轩吟存》一卷。
&&程楙采:(1789年-1843年),谱名新曦,又名赞采,字憩棠,程矞采堂弟,江西省新建县大塘坪乡汪山岗人。县学廪生,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科拔贡生,本科第十三名。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会试连捷二甲二十六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散馆以一等第一名授编修,国史馆纂修,京察一等。道光五年
(1825年),程楙采任甘肃凉州府知府护甘凉道篆,以军功赏戴花翎,改陕西凤翔府知府。1830年,代理西安知府,补陕西督粮道,又代理山东按察使。1836年提为安徽布政使。1839年提升为,兼提督衔,并兼理安徽学政。在任qi间,江潮盛涨,他深知宿松县康公堤为三省保障安徽巡抚,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察,急筹修筑,民众感戴,勒石“程公堤”。同时,他组织军民,积极备战抗击英军入侵。道光庚子年(1840)年任江南乡试监监官,辛卯、壬辰、甲午三科,陕甘乡试提调官,戊子科陕甘乡试内帘监试官。由于在抗英战斗中立了功,楙采于1843年调补浙江巡抚,兼管两浙盐政。因操劳过度,程楙采未到浙江赴任,病死在安徽巡抚衙内,终年55岁。死后诰授资政大夫,振威将军。
&&程长庚:(日-日),名椿,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县人。清代徽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长庚幼年在徽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主,同仁尊称其大老板。同治年间入宫做内廷供奉。历任“精忠庙”庙首,三庆、春台、四喜三班总管。在京剧第一代人物中,与四喜班的张二奎、春台班的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程为“三鼎甲”之首。程长庚为京剧艺术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京剧之父”等。清光绪六年(1880年)1月24日,程长庚逝世。葬于彰仪门(今广安门)外石道路旁北侧。擅演剧目有《群英会》《伏虎》《战樊城》《鱼肠剑》《举鼎观画》《让成都》《镇潭州》《捉放曹》《击鼓骂曹》《风云会》《战太平》《法门寺》《长亭会》《文昭关》《状元谱》《庆唐虞》《钗钏大审》《八大锤》《战长沙》《临江会》《华容道》《安居平五路》《天水关》等。除老生戏外,花脸、小生诸行角色,亦能串演。京剧关羽的形象也始于程长庚。外串四喜班主要剧目《千里驹》《梅玉配》《探亲》《孝感天》等。
&&程文炳:(1833年-1910年),字从周,谥号壮勤,清末阜阳县(今颍东区枣庄镇)人。少有大志,爱研兵法,常以无钱读书为憾。11岁时因家无隔夜粮而辍学。14岁时经人介绍进颍州城为人帮工。17时应募入颍州府衙乡团当兵,知府才宇和见他身材魁伟,足智多谋,并给守兵200名让他带领;后被驻守颍州的袁甲三看中;收为马队选锋,后升为守备。因剿捻有功,同治二年(1863年)补为潜山游击,带2000人驻守蒙城;同治四年擢为贵州清江协副将,统15000人,仍驻守皖北;同治十二年被皇帝加封为九江总兵;光绪九年(1883年)迁湖北提督。中日战争起,奉诏驻守张家湾,迁福建提督。光绪二十六年,节度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勤王师,次年升长江水师提督。宣统二年(1910年)病死于水师提督住所,卒年77岁。
程文炳飞黄腾达后,就想到光宗耀祖。做了湖北提督,他就在城东南乡中流村(即今袁寨村)择风水宝地,修建了庄园;做了福建提督,就在颍州府鼓楼东侧(今地区建设银行)耀眼处大建宗祠。
&&程蕙英:(约公元1868年前后在世),字苣俦,阳湖(今江苏常熟)人。家贫,为女塾师,清代弹词女作家。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能诗善文,性格“狂放倜傥,无普通女子畏缩柔儒之气。”后家道中落出任女塾师,以教书为业。历时二十年三易其稿,作《凤双飞》长篇弹词,全书100多万字52回,故事情节复杂离奇,运笔流畅,两位主角都是男人,但作者却处处站在女性地位着笔,人物描写生动细腻,上百人物各具风采,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行,刊行前已有抄本广泛流传,纸贵一时,为当时流行最广的弹词作品之一。看到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蕙英颇感欣慰的同时,在卷末题写了《七绝》两首:“紫虚楼阁倚长空,飘渺烟云夺化工。阁上凤凰已飞去,余音犹绕碧梧桐。”“易稿三番此最优,枯毫落处渐成丘。应逢福地为书箧,慰我辛勤二十秋。工诗,有《北窗吟稿》,人们认为她的诗作,纯粹是阅世之作,非平常闺秀所能成就。
&&程寿珍:(1857年-1939年),别号冰心道人,宜兴上袁村人,是名艺人邵友廷的养子,随父学艺,擅长制作掇球壶等仿古壶式。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所制的“掇球壶”最负盛名,壶是由三个大、中、小的圆球重叠而垒成,故称掇球壶。其造型以优美弧线构成主体,线条流畅,视觉感也极为舒适,整把壶稳健丰润。一生勤劳多产,年过七十尚制作不辍,一生所制紫砂壶不计其数,流传民间甚多。中晚年仅制掇球、仿鼓、汉扁三种壶式,钤印有“冰心道人”、“八十二老人”等。善仿制邵大亨的掇球壶,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获头等奖和优秀奖。此后所制掇球壶,底钤有“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壶,巴拿马和国货物品展览会曾得优奖”款识,盖印篆书“寿珍”印,把有“真记”楷书小印。
&&程德全:(1860年—1930年),字纯如,号雪楼、本良,四川云阳(今属重庆)人。清代廪贡生出身,光绪十六年(1890年)入国子监肄业。曾经任过署理黑龙江将军、营务处总理、奉天巡抚等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赴黑龙江入副都统寿山幕。光绪二十六年沙俄入侵东北,受命赴前敌督队,积极筹战。光绪二十七年,擢升直隶州知州;光绪二十九年,擢升道员,又赏加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副都统。光绪三十一年,擢升黑龙江将军。宣统二年(1910年)调任江苏巡抚,参与预备立宪活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电请清廷改组内阁,宣布宪法,以抵制革命。日,上海独立,苏州士绅要求程德全谋求自保,避免战争,得到程德全的同意。11月5日,上海民军与驻在枫桥的新军一起入城,宣布苏州独立,推程德全为苏军都督,程成了第一位反正参加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12月2日,革命军克服南京;3日,程被革命党人推为江苏都督。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程被孙中山任命为内务部总长,曾经与章太炎等先后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共和党等。袁世凯任总统后,被任命为江苏都督。程力主恢复秩序。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曾亲赴上海处理“宋案”并公布内幕。他反对二次革命,主张与革命党人调和,后辞职退出政界隐居上海,闭门诵经。1926年受戒于常州天宁寺,法名寂照。其遗著有《程中丞奏稿》《抚吴文牍》等书。今苏州城外寒山寺,有“古寒山寺”四个大字为其墨迹。
&&程璧光:(1861年 -
日),字恒启,号玉堂,排行第三,中山县(市)南蓢区田边村人。父程培芳,字立培,在美洲经商,1871年病故于檀香山,璧光扶柩归里。1872年,以生计无着,投奔其姐夫陆云山。时福州船政局刚制成“靖远”炮船,由陆云山管带,陆云山命程璧光习航海术。1875年,程璧光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驾驶。毕业后上“扬武”舰当练习生。后历任南洋水师“超武”炮船管带、“元凯”炮船管带、福建水师学堂教习、广东水师“广甲”快船帮带等职。积功擢都司,调升“广丙”舰管带。1894年5月,广东三船广甲”、“广乙”、“广丙因清廷第二次校阅水师留北洋,程璧光随“广丙”舰编入北洋水师。后参加甲午战争。北洋舰队覆没后,由程向日军提交降书。战后,程璧光被革职回故里。其弟奎光,时任广东水师“镇涛”船管带,因与孙中山同乡关系,在广州加入兴中会。程璧光归乡后,经孙中山及其弟劝说,亦答应入会。1895年10月,兴中会起义计划泄露,程璧光逃至南洋槟榔屿。1896年,李鸿章出使欧洲,路过槟榔屿时,程璧光谒之,李鸿章劝其回国并为之请免甲午之战全军覆没之责。程璧光回国,复供职于海军。后历任兵舰管带、船政司司长、统领巡洋舰队等职。曾率海圻号巡洋舰远赴英国,参加英王加冕仪式。后因古巴和墨西哥发生大规模的排华事件。程遂帅舰访问古巴,当地华人热烈欢迎,而古巴总统慑于海圻舰军威,只得向程璧光表示:“古巴军民绝不会歧视华侨。”海圻号在古巴停泊,计划休整后访问墨西哥,墨西哥政府不等海圻舰造访,便就排华事件向清政府赔礼道歉,偿付受害侨民生命财产损失。中国军舰才取消了访问。道经美国,曾入谒美总统。这时,清庭在英订造的肇和、应瑞两舰造成,程奉命从古巴再到英国,携两舰回国。程璧光在航行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炮舰外交。同年10月,当武昌起义爆发时,程璧光尚在英未回。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有使其主持海军之议,伍廷芳等电促他速回,但他延宕到1912年夏才回到上海,袁世凯早已任命刘冠雄为海军总长了。程见此情况,遂辞去一切职务,闲住在上海。但袁对他住在南方很不放心。1913年春,袁派员邀他入京,聘为海军高等顾问,继又任他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参议。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黎元洪早年供职水师时,曾在广甲舰任管轮,为璧光属下。此时,极力推荐程璧光为海军总长,得国会通过。程在以后的“府院相争”中,站在“府”的一边,成为黎元洪的支持者。1917年4月,在对德宣战问题上,黎、段之间的矛盾白热化起来。到5月23日段祺瑞被黎元洪免去总理职务后,北洋系各省督军在段的唆使下,纷纷宣布独立,并准备以武力逐黎。程璧光见事机危迫,即电饬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率舰驻扎大沽,表示对黎的支持。6月初,程曾请黎离京南下,愿率舰队护送,黎不同意。程不得已只得先行出京,9日抵沪,与当时在沪的孙中山、唐绍仪、岑春煊三人有所接触,研究共同拥黎反段的办法,中山曾为海军筹措军费,鼓励程与北京政府脱离关系。7月21日,程璧光率部分舰只举义南抵广州,并于次日发表海军护法宣言,史称护法舰队。9月10日,军政府成立,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程璧光任海军总长。日,程璧光在广州遇刺身亡,刺杀主使人至今成谜。日,广州军政府追授为海军上将。日追赠其为勋一位海军上将。
&&程颂万:(1865年~1932年),字子大,一字鹿川,号十发居士。湖南宁乡人(程千帆叔祖父)。
清末民初人。少有文才,善应对
,喜研词章。虽勤奋好学,但屡试未第,对科举制度遂无好感,而对时局新学甚为热心,为张之洞、张百熙所倚重。曾充湖广抚署文案。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全国率先创办私立湖北中西通艺学堂。同年创设攻木局,引进新工艺,培养漆木良工。1899年以盐提举衔湖北补用通判加二级由湖北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总稽察升任为学堂提调(校长),兼管湖北洋务局学堂所。1902年自强学堂改名为方言学堂,仍为提调。程任职期间,正值学堂改革。在延聘洋教习、加强教学管理、学堂兼办翻译西书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除负责学堂领导工作外,还兼英、俄、日、德、法五堂的汉文教习。其著作中保存自强学堂的许多珍贵史料。此后曾任湖北高等工艺学堂监督,兼管湖北工艺局,创办广艺兴公司、造纸厂等。程毕生致力于教育和实业。41岁时曾发明宽窄两用铁木织布机,提高织机工效。晚年曾寓居上海,与陈夔龙、陈曾寿、余肈康、陈三立、夏敬观、瞿鸿禨、俞寿璋、俞莱山、朱祖谋等交善。著有《程典》、《十发庵丛书九种》、《十发庵集字楹帖》、《十发庵楹联集存》、《楚望阁诗集》十卷、《石巢诗集》十二卷、《十发庵类稿》、《美人长寿庵词》、《定巢词》等。
&&程璋:(1869年-1938年),男,原名德璋,号瑶笙,原籍安徽新安,移居江苏泰兴,后寓上海。早年为学徒,后从杨润之习画。学习没骨花卉,中年后变法,吸收西洋画明暗透视法,将写生法与传统笔墨熔于一炉。曾任教江苏省立第二中学(草桥中学)。叶圣陶、顾颉刚、吴湖帆、郑逸梅等人都曾亲受其教泽。后来束装北上,到清华大学任教。晚年南返,寓居上海,鬻画自给,在此期间结识了许多朋友,如冯梦华、陆廉夫、黄宾虹、赵淑孺、贺天健等,直至去世。在现代绘画史上是一位创新派画家。当时的画坛被苏南吴门四王的画风所笼罩,大家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而程璋参用西方绘画技法,创新透视画法,结合写生,在风行画派之外自创新貌。清代泰兴季应召画猫最有名,人称“季猫”。程璋画猫,以纯古之画法,融合西洋画理,于写生中重写神,简直把猫画活了,若用放大镜看,会显现阴阳透视之妙。金铽题诗赞日:“江乡风物季家猫,海上寓公名益高。乞与成都伴琴鹤,归装他日发轻舠。”(金铽《邑人吴筱衫以程璋画猫贻马县长,属题其端》)但是保守派却不以为然,认为程璋的画不是正宗,甚至斥为“野狐禅”,将其摒弃门外。实质他的画能结合实际生活,富有创造性。他的学生、掌故名家郑逸梅在《程瑶笙在画坛上的创新》一文中称道:“即就艺术而论,也足和任伯年、吴昌硕、徐悲鸿并列。”知师莫如弟子,这种评价应不为虚言。出版有《程瑶笙画册》等。1941年,程璋遗画八十余帧,经由商务印书馆珂罗版精印成《程瑶笙先生遗作精品集》行世,他的学生胡适之为之题签。故宫博物院藏有其《双猫窥鱼图》等。
&&程继先:(1874年-1944年),男,一作继仙,号振庭,谱名遵孔,又名春德,玩票时曾名德振亭,时人常以“德老爷”呼之。安徽潜山王河镇乡程家井人。先幼入小荣椿科班,从杨隆寿、姚增禄、陈春元学艺,先学老生,后受王楞先启发,改演小生。与杨春圃(即杨小楼)、刘春喜、郭春山、蔡荣贵等为师兄弟。武戏从杨隆寿、茹莱卿习艺,文戏得陆小芬传授。后又拜“同光十三绝”之一徐小香为师,得其真传,并兼收王楞仙、朱素云之长。出科后不久,即入恭王府当差,一度辍演,辛亥革命后重返舞台。他有着深厚的昆曲根基,戏路极其宽广,雉尾生、扇子生、官生、穷生和武小生均都洒脱不俗。他演的《临江会》、《群英会》之周瑜,揣摩人物细致入微。《雅观楼》之李存孝、《岳家庄》之岳云、《探庄》之石秀、《八大锤》之陆文龙,均有独到之处,长靠戏《九龙山》之杨再兴、《借赵云》之赵云,气宇轩昂极见功力。尤其《十三妹》之安骥,把一个书呆子刻画得惟妙惟肖,与王瑶卿合演此剧珠联璧合,并联袂合灌此剧唱片三张,剧中之其它角色,亦由此二位兼演,留传世上堪称精品。曾与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诸多名家合作。他在艺术上毫无保守,梅兰芳排演《一缕麻》、《邓霞姑》等时装戏,他都应邀参加演出。如在《一缕麻》中扮演傻新郎,演得妙趣横生,非常出色。曾在荣春社任教,著名小生俞振飞、白云生、叶盛兰等,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程瑞芳:(1875年—1969年8月),祖籍湖北武昌,是第一个以日记形式记录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早年毕业于武昌护士学校。毕业后,她在当地的美以美会妇科医院当看护,1922年任圣希里达子弟小学校长,1924年来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简称金陵女大,现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任舍监(相当于宿舍管理员)。日,日寇轰炸南京时,金陵女大为了应付紧急事件,由吴贻芳校长成立了紧急委员会,时年62岁的程瑞芳是其中一员。这年的12月,在日寇即将攻破南京城前夕,美籍人士明妮·魏特琳女士、程瑞芳、陈斐然组成了三人非常委员会,负责留守学校,建立金陵女大难民所,收留“首都”沦陷后无家可归的妇女儿童。南京沦陷后,滞留南京的20多位西方人士,包括拉贝、魏特琳等人,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在南京城西北部一块约3.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国际安全区,从日军的枪口与刺刀下拼死救护成千上万的中国难民。南京大屠杀期间,魏特琳女士写下了震惊中外的《魏特琳日记》,其中多次提到了程瑞芳。《程瑞芳日记》于2001年12月初在整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零散档案时被发现(又称《首都沦陷金校留守日记》),是首次发现的中国人以亲历见闻形式记录下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日记。程瑞芳日记记录自日起至日止,正好是抗战初期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全城大规模屠杀的时间。《程瑞芳日记》,与已经公之于世的外籍人士所著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及《东史郎日记》互相印证,堪称揭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又一重要铁证。
&&程瞻庐:(1879年-1943年),名文梭,字观钦,号瞻庐,又号南园,室名望云居、松竹庐,江苏苏州人。章回小说作家。毕业于苏州高等学校,任教于苏州晏成中学、振华中学、慧灵女学,其中以在景海女校任国文讲席兼中文教务长历时最久。二、三十年代活跃于上海、苏州文坛,《红杂志》、《小说月报》、《申报》等多登其小说和游戏文,笔墨活泼、轻松,富有幽默、滑稽风格。所著有《鸳鸯小印》、《新广陵潮》、《黑暗天堂》、《社会写真箱》、《众醉独醒》、《茶寮小史》、《月中花》、《月下葡萄》、《废妾》、《情血》、《原谅》、《情茧》、《湖海英雄》、《葫芦》、《街谈巷语》、《滑稽春秋》、《滑稽外史》、《不可思议》、《快活神仙传》等,尤以《唐祝文周四杰传》、《小器国》、《滑头国》、《健忘国》、《糊涂国》数种为最有名。《唐祝文周四杰传》也是他的传世之作,周星驰版的《唐伯虎点秋香》里有不少情节就是出自《唐祝文周四杰传》。
&&程善之:(1880年—1942年),名庆余,号小斋,别署一粟,祖籍安徽歙县槐塘;其先祖为东晋新安太守程元谭,至五代末年,其祖上程延坚才自歙县河西迁到郡西槐塘;幼年随父居江苏扬州;16岁补博士弟子员,旋邀约同人,结社讲学,研究历代政治沿革;后相继加入中国同盟会、南社。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程善之执笔于《中华民报》;1913年参与讨伐袁世凯之役,随孙中山参与戎幕,任秘书工作;嗣归扬州,在美汉中学任教,倡导成立扬州学生会;1928年与弟子包明叔在镇江创刊《新江苏报》,任主笔;1932年春,参加抗日活动,被聘为国难会会员。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镇江沦陷,随报社迁往泰州,后又渡江避沪。1942年上海租界沦陷,报社由沪迁宜兴张渚,4月12日(农历二月二十七日)经过常州时,遭日伪“清乡”检查,程善之先生对此义愤填膺,不幸突发脑溢血病逝,享年62岁。著有《沤和室诗存》、《沤和室文存》、《残水浒》、《宋金战纪》、《四十年闻见录》、《清代割地谈》、《印度宗教史论略》、《骈枝余话》、《小说丛刊》、《倦云忆语》、《忆李叟》、《女革命吴淑卿》等。
&&程潜:(日~日),字颂云,湖南醴陵北乡长连冲村人,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十八岁(1900年)进入长沙岳麓书院,开始了解中外时局后,决定放弃科举之途,弃文习武。1903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武备学堂。1904年通过考核被保送留学日本,在日本结识黄兴、宋教仁、李烈钧等人,开始倾向革命,并组成革命同志会。1905年程潜加入刚成立的同盟会。与孙中山面谈即成为孙之追随者。程潜同时加入以军人学生为主的丈夫团。1907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1908年底毕业后后回国,到四川训练新军。1910年任第十七镇参谋官。1910年任新式陆军陆军第十七镇参谋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武昌,助黄兴指挥炮兵反攻汉口。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任湖南军事厅长。1913年二次革命时组织讨袁,但旋即失败,湖南取消独立,程潜逃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日程潜接任湖南军事厅长。1915年袁世凯洪宪帝制后,程潜赴云南加入护国战争,受蔡锷命为湖南招抚使,到湖南召集其旧部反袁,被举为护国湘军总司令,驱逐湖南督军汤芗铭。日唐继尧任命程潜为护国军湖南招抚使,3日程潜带领一营部队启程回湘,23日到贵阳见刘显世,27日离贵阳向镇远进发,3月7日到达镇远,建立护国政权,召集旧部策动反袁驱汤,很快编就了三旅部队。1917年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程潜联络旧部支持,被任为湖南护法军司令,在湘南大败南下进攻广东之北洋政府部队,一度进攻至长沙。后因与谭延闿之争,再被迫离职。1920年孙中山第二次在广州护法,被任为陆军次长。在第二次护法时的北伐,与陈炯明冲突中皆支持孙中山,因而颇受器重。孙中山得以于1923年回广州第三次护法,亦得助于程潜平定广州。曾在广州建立军校,自任校长培养军事人材。日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军政部长、8月23日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大本营军法裁判官。日,以湖南代表的身份参加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4月被孙中山任命为军政部长兼校长,日程潜率师长驱直入,进驻韶关马坝。日,国民党政治委员会议决定程潜任第六军军长、1月16日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日在南昌参加军事善后会议,10日程潜继贺耀祖为九江卫戍总司令,25日蒋介石以程潜为中路军江右军总指挥,率第二、第六军及独立第二师由赣北进取南京,2月8日抵秋浦,遭李宗仁突然扣押,6月23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通过决定,停止中央执行委员职权,8月8日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追认中央常会对程潜的决定。11月24日程潜获释,自汉口到上海,28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下令解除对程潜的监视,12月4日国府明令“程潜免于查办”,但行动的自由仍被控制,此后寓居上海,常借诗词发泄,消磨岁月。1929年3月,蒋李反目,桂系孤立无援,被蒋介石逐回广西,程潜仍以大局为重,从民族存亡出发,以德报怨,奔走其间,力主对桂和平解决。日,程潜受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之邀,重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日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2月2日当选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2月18日特任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再入军政。日任为陆军上将,叙第二级,11月12日给与一等宝鼎勋章。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于西安,中央常务会议及政治会议决议加推程潜等六人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各系谋求和解,程潜方再被选为政府委员,中央执委。七七事变后指挥平汉路抗日,1938年起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曾指挥兰封会战等大战役。6月,炸开开封花园口黄河大堤。同年底,改任天水行营主任,驻西安。1940年调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至抗战胜利。战后程潜任武汉行营主任,掌管华中军政。晋升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1948年3月参加副总统选举,最后放弃,所得票改投李宗仁,令蒋介石支持的孙科未能当选。之后武汉行营取消,由桂系白崇禧出任华中剿总。程改为湖南绥靖公署主任兼省主席,但仍集湖南军政大权。1949年1月,蒋介石在压力下下野,桂系上台,李宗仁代任总统。同年4月国共和谈失败,解放军渡过长江,湖北亦失守。7月22日,程潜、陈明仁派出代表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8月3日,长沙市民组成长沙各界迎接解放筹备会,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到会有53个单位的各界代表和民主党派多人。当晚,国民党湖南党、政、军有关人员集会,决定接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八条。4日,程潜、陈明仁率湖南保安部队及国民党第一兵团全体官兵在长沙举行起义。5日,湘中和平解放。中共领导对在长沙起义的程潜、陈明仁委以重任。1949年1月程潜派人与中共秘密联系,对中共提出的和平谈判八项条件,认为除了“战犯”一条外,其他各条均可接受,此后他下令停止征兵,减少征粮,又相继分批释放政治犯,但仍对列名于战犯心存疑虑。日程潜以个人名义发出和平通电,3日程潜与林彪之代表李明灏签订《长沙和平协定》日与陈明仁领衔发表湖南“和平起义通电”,国民党宣布开除程潜党籍。日程潜任湖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日被任命为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日荆江分洪工程动工,6月20日竣工,程潜倾注了不可磨灭的智慧和心血。日当选为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28日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2月起为全国政协常委。日全国人大代表举行会议,选出了参加全国议会联盟的人民代表团执行委员会,彭真为主席,程潜等为副主席。9月授予一级解放勋章。日被选为民革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1月开始出访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程潜为副团长。1958年2月起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8年7月任湖南省长。12月4日,民革中央举行四届一中全会,程潜被选为副主席。1959年4月任第二届全国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在政协礼堂举行集会,谴责美国肯尼迪政府迫害美国共产党的暴行,集会由民革副主席程潜主持。1962年3月,程潜自告奋勇地以双重身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到全国各地视察工作,广泛接触各阶层群众,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根据实地调查所得,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1965年1月任第三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66年9月,周恩来拟定了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程潜列名其中,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重点保护,没受到冲击。1968年1月,程潜在家中摔成骨折后住进北京医院。4月9日由于肺炎引起大量出血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七岁,周恩来立即到程家悼念。4月12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八宝山举行程潜追悼会。
&&程子卿:(1882年-1961年),江苏镇江人。少时读过三年私塾,后来在镇江米店当学徒。在1900年前后,从镇江到上海谋生,在十六铺码头做搬运工。他在那里结识上海帮会头子黄金荣,结拜为帮,人称“黄老大”(黄金荣)、“丁老二”(丁顺华)、“程老三”(程子卿)。又因为他的皮肤黝黑,绰号叫“黑皮子卿”,属青帮的“悟”字辈人物。1905年,经黄金荣介绍,程子卿进入法国巡捕房当了巡捕,后来升为刑事科的政治组探长。这个政治组专门处理法租界的政治性事件,组长为法国人萨而礼。随着法租界政治性事件不断增多,这个政治组后来扩大为政治部,程子卿担任政治部主任。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一幢石库门房子里秘密举行闭幕式,程子卿就带着一群法国巡捕前来搜查。但在法租界有时也为共产党、进步人士以及国民党左派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引起了国民党内右翼分子的不满。1931年至1936年间,程子卿曾先后收到七次匿名警告信,最后两次还附有子弹。程子卿曾在上海徐家汇路打浦桥附近遇刺未中。此后,程子卿上下班时,法租界巡捕房派员护送,前后达半年之久,直到抗战爆发,才得以平安度过。新中国成立后,程子卿意识到可能被捕,求助于宋庆龄。那是因为程子卿在法租界巡捕房工作时,也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一些中共党员被捕,经宋庆龄等向他“疏通”而获释。这样,宋庆龄向有关部门作了说明,程子卿也就没有被捕。1956年他病逝于上海建国中路家中。
&&程良:(),安徽省怀远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膂力过人,诚朴侠义,1905年由倪映典、郑赞丞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
年与熊成基、宋玉琳共谋安庆新军起义。1909年赴南京,与宋玉琳相誓约,同赴广州。1911年随宋玉琳赴广州,在赵声部进行革命活动。广州起义前,宋玉琳设立机关部,程良伪装哑人往返香港、广州间,充当联络。4月27
日,程良与宋玉琳同至小东营出发攻督署,转战华宁里。程良冲锋陷阵,血殷襟袖,战至日暮,仍坚持战斗。宋玉琳见敌众我寡,急呼程良先行撤退。程良说:“与群同来,不能忍去。”终至弹尽被捕。满清提督李准严刑逼供。程良怒斥道:“吾与满奴无可言者。”大义凛然,从容就义,终年28岁。烈士忠骨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程正瀛:(1885年 -
1916年),湖北省鄂州市泽林大山村人。早年投入湖北新军工程八营当兵。1908年他加入共进会,并任工程营革命军第二正队第五支队队长。其间,他响应孙中山民主革命,秘密联络同志,共谋反清大业,系工程营革命大队部参议。日武昌起义爆发前夕,起义消息泄密,多名革命志士相继遇害。危难时刻,程正瀛挺身而出,冒险犯难,对着反动军官扣动枪机,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首义第一枪。这一枪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结束了我国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推翻了我国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诞生了民国。拉开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为中华民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程正瀛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辛亥首义第一枪,从历史角度上讲:“这一枪具有划时代意义,因为它不仅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和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更重要的是:“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1916年因革命派内部矛盾激化而被害。&
&&程霖生:(1886年-1943年),又名源铨,字龄孙。歙县富碣乡人。现代著名民族资本家。其父谨轩,清咸丰、同治年间去上海谋生,曾拾得一包,内装巨额现钞和汇票,谨轩坐等失主并如数归还,失主
是“礼和洋行”经理(德国人),以重金酬谢,谨轩坚辞不受,失主甚感激,就邀他至“礼和洋行”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洋行经理买进大批荒地赠与谨轩。当时上海流传着程谨轩占有“二条龙”:一条“龙”是从河南路的抛球场至西藏路,另一条“龙”是从新世界至卡德路及石门二路一带。霖生继承父业。因上海日趋繁荣,地价猛涨,收进房地租极多,累计约6
000万银两,被称为上海“地皮大王”,是上海最富有的华人之一。还曾开设根泰和合粉厂生产味精,投资大新公司(上海四大公司之一),开设永大金号、衡吉钱庄等。晚年热衷黄金买卖,恃富狂言要操纵上海黄金市场,因而受到孔宋官僚资本倾轧和社会势力围攻,又遇时局不稳,地价跌落,导致败落几尽,而以变卖家藏古玩度日。癖好古铜器和古书画,藏有古彝器150余件,印有《新安程氏收藏古金铜器影印册》。并不惜重金收藏石涛、八大山人、雪庄及新安诸家,特别是石涛的作品,辑有《石涛题画录》5卷。曾支持陶行知办南京晓庄师范、淮安新安小学、歙县王充工学团等。曾花钱营救过柯庆施和陈延年。与东北军抗日将领朱子桥交往甚密,对东北军多有资助。对家乡公益事业贡献尤多,捐资出版民国《歙县志》,独资栽植杭徽公路两旁树木;赠发电机开办屯溪电灯公司;捐资修渔梁坝、凤凰桥;每年夏令,从沪运送大批“申公济众水”来歙,分赠乡人治病等。曾任歙县旅沪同乡会会长,歙县旅沪同乡普及歙县教育助成会主任等职。
程孝刚:(日-1977年8月),号叔时,江西宜黄县城人。铁道机械工程专家,技术教育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我国铁道机车工业和运用管理的开拓者。他是临川区域的中科院五位学部委员(院士)之一,与著名科学家胡先骕、吴有训被誉称为民初“江西科坛三秀”。自幼聪颖好学,通读经书,涉猎维新丛刊。14岁应县考,取为前十名,府考连取五个合府第一名,被县人视为才子。因科举废止,先后就读新式学校抚州中学和心远中学,习英文、数学。1909年入江西省高等学堂读理科,成绩优异。1912年考取省公费留美。1913年秋入美国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学机械工程专攻机车专业,1917年毕业获机械工程学士学位。自1919年担任中国东北中东铁路技术监管员起一直到1947年近30年,历任中东、津浦、胶济、北宁、粤汉等铁路局的机务工程司、机务段长、处长;济南、浦镇、株洲等机车工厂的工程司、车间主任、厂长、筹建处长等职务;抗日战争胜利后,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技监,分管铁道方面最高技术决策。1928年担任国立交通大学秘书长,校长蔡元培实际未到职,由程代主校政。1940年参与了滇缅铁路的筹建工作,担任机械总工程司兼机务处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程任交通部技监,并着手筹建技术研究所,又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长。1948年夏因坚决拒绝反动刑庭传讯学生的无理要求,被迫辞职。1949年至1952年在浙江大学任教授,1952年又回到交大工作。除亲自执教外,为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课程教学、科研规划,呕心沥血达25年。新中国的建立唤发了程为祖国强盛的无比热情,他被选为第一、二、三届中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科技协会副主席,《辞海》副主编、机械工程分科主编。次参与了中国最高层次关于科学技术、铁路牵引力的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的研讨。程不顾年迈多病,率领师生深入西北、西南铁路及戚墅堰、四方、株洲机车工厂,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并以人大代表身份到江西、山东、西安等地视察。1977年8月在上海病逝,为祖国建设奋斗了终生。&&
&&程小青:(日—日),原名程青心,又名程辉斋,安徽安庆人。少年家贫,曾在钟表店当学徒,自学外语和热爱看书,他18岁时开始从事文学写作,先是与周瘦鹃合作翻译柯南道尔作品,21岁时发表的《灯光人影》(一说《灯火人影》),被《新闻报》举行的征文大赛选中,他小说中的侦探原名霍森,因排字工人误排,于是便成了霍桑。《霍桑探案》发表之后,一举成名。读者的鼓励,促使程小青先后写出了《江南燕》、《珠项圈》、《黄浦江中》、《八十四》、《轮下血》、《裹棉刀》、《恐怖的话剧》、《雨夜枪声》、《白衣怪》、《催命符》、《索命钱》、《新婚劫》、《活尸》、《逃犯》、《血手印》、《黑地牢》、《无头案》等30余部侦探小说。著名报人郑逸梅曾称赞他:“毕生精力,尽瘁于此,也就成为侦探小说的巨擘。”
&&程泽润:(1894年—日),字沛民,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隆昌龙市镇早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军官学堂,1917年被保送到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后在赖心辉部任参谋长兼步兵二旅旅长。1923年任军官教育团教育长。1927年,任军政部军务司中将司长、广州行辕后勤部参谋长等职。1934年,任川康军事中央特派员,为蒋介石势力入川康做疏导。后程泽润任四川善后督办刘湘的中将参谋长。1937年调任军政部兵役署任中将署长,主管全国征兵工作。1944年10月,交通部新兵接收站发生新兵被打死事件,陈诚以兵役署虐待新兵罪向蒋介石进谗,蒋介石即将程泽润扣押查办。陈诚又罗列程泽润四大罪状:与川康将领邓锡侯、刘文辉有电话往来,有反蒋嫌疑;与冯玉祥多次在兵役署密谈,有通共泄密迹象;借出差贵阳、衡阳之便,冒领特殊补助,进行贪污;利用职权擅调军工修连私宅,并贪污军用木材,招募新兵时卖壮丁吃空贪缺。陈诚持罪状见蒋介石,蒋介石拍案暴怒,嘱将材料交军法总监检查。日,程泽润重庆被枪决。
&&程意亭:(1895年—1
948年),原名程体孚,别名甫,艺名翥山樵子、洎山山民,斋名佩古,珠山八友之一,江西省乐平县人,祖居乐平县城南门外大码头官路口程家。8岁丧父,
由其兄长抚养长大。14岁起在祥盛粮行学徒,常路过南门大街一家裱画店,被该店板壁上的纸画所吸引,往往驻足观赏而误时误工,被兄长责备。从此程意亭对学徒无意,立志从艺。1911年,16岁自行离家,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原江西窑业学堂)图画科,师从名家张晓耕及潘陶宇学习山水花鸟。1914年毕业后,在九江“普芳居”瓷店从事瓷上绘画。曹焜督军江西期间,在南昌建“迎庆楼”,负责建造的程先生与程意亭关系甚好,特请他为该楼作画。“珠山八友”中有的人通过程意亭的介绍,也参与了该楼的作画活动。l925年,程先生促成程意亭举家从九江迁往景德镇,于筷子弄开办瓷店,开始了在瓷都景德镇的艺术生涯,同时也与“珠山八友”结下不解之缘。他最早参与了“月圆会”的艺友聚会,亦是“珠山八友”早期的成员之一。以花鸟画擅长工兼写,多以松鹤、荷塘、水鸟、紫藤、秋菊等为题材,常以瓷板、四方镶器为装饰载体。在他的众多瓷板画的题款中,几乎均有“拟南沙老人大意”、“拟鸳湖老人笔意”、“拟鸳湖老人法”、“拟廷锡相国大意”、“师南沙翁法”、“仿鸳湖老人画法”等字样,反映了程先生聪慧好悟、勤学苦练、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的治学精神。20世纪30年代中期,程意亭在江西省浮梁县立饰瓷科初级职业学校(原县立初级职业学校),从事花鸟画专业教学。l6岁的张景寿正好也考入了该校,从此师生关系更为密切。程意亭常接济贫穷的张景寿,每学期替他代交40块大洋的学杂费和5块大洋的生活费,并让其跟在自己身边学画瓷,毕业后收为关门弟子。1948年,因脑溢血病故于乐平老家,享年54岁。日,由景德镇市民间民俗文化协会、景德镇市民族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中心报江西省艺术工作委员会审核,提交中国陶瓷美术荣誉与职称颁证仪式酝酿,经得近百名中国陶瓷美术高级人才、大师、教授、新闻媒体代表意见,由正式代表举手表决,一致同意追忆其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程天放:(1899年 -
1967年),江西新建大塘坪乡人,出生于浙江杭州,系湖广总督程矞采曾孙。1912年肄业于省城洪都中学,半年后入心远中学学习,1917年入复旦公学,1919年复旦大学毕业。为五四运动上海学生领导人之一。1920年公费留美,1922年获伊利诺大学政治学硕士,1926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醒华日报》总编辑。回国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等校,后投身中国国民党党务系统,为CC骨干人物。1927年任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江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中央大学教授、国民政府参事、中央军官团政治总教官、政治部主任,1929年担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安徽大学校长、1930年代行省主席职、1931年任国民会议代表、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32年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江苏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湖北省教育厅长、1934年任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年任驻德国大使、年任国立四川大学校长、1943年任中央政校教育长(曾兼新闻系主任)、兼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委员、1947年获选为江西地区立法委员、1949年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曾经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1950年随国民政府前往台湾,为国民党逃台后首任"教育部部长";卸任后赴美,任教于华盛顿大学远东问题研究所;政大在台复校后曾任外交研究所所长;1958年任"考试院"副院长;1965年任故宫管理委员会委员。
日在美国纽约病逝。是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候补监察委员,第四届监察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常务监察委员。主要作品有《欧亚归途》、《美国论》、《二十世纪之科学(四):社会科学之部政治学》、《使德回忆录》、《程天放早年回忆录》、《胡适与中国》;编有《国父思想与近代学术》等。
&&程懋筠:(1900年—1957年),著名音乐家。江西新建人。出身官宦世家,幼时尤好音律。其后在江西省立高等师范学校深造,专攻小提琴。1916年留学日本,入东京音乐学院(日本上野音乐学院),主修声乐,两年后兼修作曲。1926年返回中国,先后执教于南昌一中、南昌二中、南昌女子中学、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杭州英士大学。1928年受聘为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艺术系声乐副教授,曾任音乐组主任;期间曾谱《国立中央大学校歌》、《中华民国国歌》(又名《三民主义歌》)。1928年以后曾在江西主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并办《音乐教育》月刊,曾任南昌中正大学音乐教授。1949年未随国民党赴台,留在上海从事音乐教育,曾任上海国立幼儿师范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声乐教授。1951年应兰州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吕斯百之邀携家前往甘肃,途中病倒。后因曾为《中华民国国歌》作曲,而遭清算,至日在南昌逝世,终年57岁。在上世纪30-40年代曾创作了各种类型、多种体裁的歌曲近百首,尤以抗日爱国救亡歌曲最为突出。如《全民抗战歌》、《救国是我们大家的事》、《九一八》、《国民精神总动员》、《再牺牲!再前进!》、《打游击去》(以上为合唱曲)、《出征歌》、《全靠俺自己》(以上为男中音独唱)、《锄奸谣》(女高音独唱)、《抗敌军歌》(女中音独唱)、《劳动歌》、《欢送勇士们》(以上为男女声二重唱)等,也有抒情、唯美的《春宵别》(次女高音独唱)、《归来曲》(男高音独唱)、《怀旧》(女高音独唱,吕丽莉演唱,潘淳钢琴伴奏),更有歌颂新中国的《新中国颂》。这些歌曲将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融为一体,形象鲜明生动,旋律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激荡,易于传唱,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音乐家“心系民族安危,时刻不忘祖国”的爱国情怀。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文化史填补了一大学术空白。
&&程星龄:(日~日),曾号不云,湖南省醴陵县官庄乡人,系国民革命军一级陆军上将、国民党起义将领程潜的族弟。1916年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习,与毛泽东同校。期间,受进步师生影响,积极寻求革命真理,投身五四爱国运动。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主修教育学,郁达夫先生曾为其讲授过英语和散文。期间,参加国民党左派,在北京市的地下活动中,成为最早与共产党合作的国民党朋友之一。抗日战争期间,1939年至1940年6月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天水行营参事,曾赴太行山抗日根据地考察,受到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彭德怀、刘伯承、左权等高级将领的热情接待。1941年任广西省政府顾问。1942年2月任福建省政府顾问和秘书长,抵制了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措施,在福建实施并帮助刘建绪采取一些较为开明的政策。1945年8月受“杨潮案件”牵连,被蒋介石召回重庆,随后被谴去台湾,当年年底以“包庇共产党员”罪被捕,关押在台湾行政长官公署特务团。1947年1月,经刘斐、许孝炎联名担保获释,幸免于难。1948年8月,中共湖南省工委(工委代表余志宏,,建国后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主任)修书给滞留台湾的程星龄,邀请他参加策动和平解放湖南的工作。程星龄接到余志宏的邀请信后,冒着生命危险,从台湾经香港,义无反顾回到长沙,以湖南省物资调节委员会主任和党政军联合办公室副主任职务为掩护,担任程潜与中共和谈的全权代表,多次向程潜进言并密商起义事宜。程潜委托他与中共湖南省工委周里、余志宏等具体联系由他代表程潜,与陈明仁的代表温汰沫、李君九等共同策划起义事宜,最终促成程、陈两将军8月4日通电起义。日,程星龄作为26位国民党起义将领之一,在北京受到了其学长毛泽东的接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文教委员会主任、副省长兼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湖南省政协第一届常委,第二、三届委员,第四届副主席,第五届主席,湖南省第六届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常委,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民革湖南省主席、顾问等职。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8年改正。是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委。日安然辞世,享年88岁。根据他生前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遗愿,中共湖南省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程俊英:(1901年~日),福建福州人。1917年夏,年仅17岁的程俊英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从福建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国文专修科(后改名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部),与同学庐隐、王世瑛、陈定秀并称为“四公子”,她是“四公子”中的“一朵水仙花”。1922年夏毕业,成为中国第一批女大学生。先后在上海暨南大学、上海大夏大学(华东师大的前身之一)任教,1944年被正式聘为上海大夏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1949年任上海市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1951年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8月加入中国 民主同盟,先后任民盟上海市委委员、顾问等职。
1961年任华东师大中文系副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备受折磨, 被迫退休。1978年后,任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教授,不顾年老体弱,认真编
写、注释《论语》、《诗经》等著作,在古籍研究工作上作出显著成绩。在科研、教
学实践中,她积极指导青年教师,曾指导两届研究生。1979年任上海市政协委员;
1982年被评为华东师大先进工作者。83岁高龄时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1985年
6月28日参加中国共产党。1986年11月退休后被该校返聘,继续工作,主持“诗经研究”这一科研项目。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九十高龄的程俊英教授与青年女作家蒋丽萍合作了一部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落英缤纷》上下卷。用程俊英教授的话来说:“那是我一生中最开心又难过,很值得留恋的日子。”日与世长辞,终年93岁。著有《中国大教育家》、《诗经漫话》、《诗经译注》、《诗经注析》、《论语集释》以及单篇论文近百篇,与蒋丽萍合作《落英缤纷》上下卷。
&&程儒珍:(1901年-1963年)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6年8月加入农民协会,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农民自卫军、区义勇队,曾任分队长。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黄安县自卫军中队长,红1军副官处副官,红4军经理处总务科科长、军需科科长,红四方面军经理部部长,西北革命军欠委员会总供给部副部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至第4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供给处处长,第385旅供给部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供给部部长,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后勤部部长,第4野战军第47军后勤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油料部部长,湖北省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日在武汉病逝。
&&程门雪:(1902年-1972年),名振辉,号壶公,江西省婺源县人。少年时从安徽省歙县名医汪莲石学习,后拜江苏孟河名医丁甘仁为师,并就读于丁氏于1916年初创之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以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即任教务主任兼附属广益中医院医务主任,时年仅20余岁。后自设诊所于西门路(即今自忠路)宝安坊,书斋有“书(禾童)室”、“晚学轩”等名。诊余之暇,批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叶氏医案》甚勤,并兼攻书画。建国后,先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内科主任、上海市卫生局顾问。1956年中央指定于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设立四所中医学院,被国务院聘任为上海中医学院院长,并兼任上海市中医学会主任委员、中共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中医中药组组长、卫生部科学委员会委员。同年被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后又连续当选为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毕生笔耕不倦,著作颇多。曾编有《金匮讲义》,后经修订,出版为《金匮篇解》;《伤寒论》批注手稿数种,并撰成《伤寒论歌诀》出版。曾精细评注喻嘉言《温症朗照》、《尚论后篇》,批注各种版本《叶天士医案》。已出版的著作还有《校注未刻本叶氏医案》、《妇女经带胎产歌诀》,其1932年至1971年期间的诊疗验案《程门雪医案》也已于1982年出版。
&&程砚秋:(日-日),男,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艺术大师,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幼年家道中落,六岁投荣蝶仙门下,练武功,向荣春亮习武生。一年后向名武生教师丁永利学戏,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后发现嗓音极佳,改学青衣,师从陈啸云。程砚秋童年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熬过了他惨痛的童年。十一岁登台演出,以其超凡的文武之功,唱、念、做、打崭露头角,行内外耳目一新。在北京丹桂茶园(原东安市场内),与赵桐珊、刘鸿声、孙菊仙等合作演出《桑园寄子》、《辕门斩子》、《朱砂痣》等戏。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1923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观众欣喜若狂,艺术也逐步趋于成熟。从1925年到1938年,程砚秋步入他风华正茂的黄金时期和“程派”艺术的成熟期,此时程砚秋已经集创作、演出、导演三者于一身,成为较具实力的艺术家。他同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面对广大劳动人民水深火热的社会现实,满腔义愤,编创了许多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如《文姬归汉》、《荒山泪》、《春闺梦》、《亡蜀鉴》等剧目。在反封建、反军阀内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等不同时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表达了广大群众反对战争、反对压迫、希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这一时期后他着力于悲剧的表演,继《青霜剑》、《窦娥冤》之后又有《碧玉簪》、《梅妃》及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悲剧作品的上演,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悲剧人物形象,他从此也以擅演悲剧著称。当然,程砚秋也不是光全演悲剧,《锁麟囊》就是他另一类型的代表作。1956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为他拍摄了电影艺术片《荒山泪》,为保留更多的程腔和水袖,影片增加了很多新唱段(吴祖光改编),并摄下了他结合剧情创作的二百多种水袖表演形式。195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他和杨宝森合录了《武家坡》一剧。
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周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大的影响。学习程派并较有成就的演员有:陈丽芳、章遏云、新艳秋、赵荣琛、侯玉兰、王吟秋、李世济、李蔷华等。日,他因心脏突发性梗塞,仅几分钟便失去了生命,年仅54岁。
&&程昭续:(1904年-日),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紫云乡熊家嘴村人。幼年就读于熊家咀小学,后考进黄安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回家种田。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紫云区农民协会会长、紫云区防务会会长、中共黄安县委委员、程美畈义勇大队队长。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达到黄安后,在党的领导下,他首举义旗,于9月11日深夜,发动熊家嘴农民300余人,举行暴动,处决了恶霸地主程瑞林。同年11月13日,率领一支精干的农民义勇队,参加了“黄麻起义”攻打县城的战斗。起义胜利后,当选为黄安县农民政府委员。后随军转战黄陂木兰山。1928年2月,列席参加了湖北省第二次工人代表大会,并致了题为《最后的胜利属于工农》的祝词。同年7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第四大队大队长兼黄安县农民委员会主席、中共黄安县委常委。同年10月,鄂东特委重建,任特委执行委员。日,红军驻地柴山堡地区遭到敌十八军的疯狂进攻,他率领第四大队全体指战员与敌激战,后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带三名战士阻击敌军的进攻,不幸身负重伤而被捕。同年3月18日,在七里坪遭敌杀害。牺牲前高呼“革命成功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
&&程子华:(日
-日),曾用名程世杰,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我国经济战线杰出的领导者。他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他受党组织派遣,考取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从此走上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斗争的戎马生涯。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后到国民党军岳维峻部做党的秘密工作,年底领导湖北大冶兵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五纵队二支队队长。1931年4月起任红三十五军二〇七团团长,红军独立三师七团团长、独立三师师长,四十师师长,四十一师师长、政治委员,十四师师长,二十二师师长。曾入红军大学高干队学习,后任粤赣军区代参谋长。1934年起任红二十五军军长。参加了长征。1935年9月起任中共鄂豫陕省委代书记、红二十五军政治委员。1935年9月至1937年8月任红十五军团政治委员。其中1935年11月至1936年12
月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9月起任山西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党团书记兼人民武装部部长、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北方分局委员、北方分局宣传部部长。1939年1月起任冀中军区政治委员,后兼任冀中区党委书记。1943年8月起任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副书记、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1943年起任晋察冀分局代书记,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0月起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中共冀热辽中央分局书记,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1947年起任冀察热辽前线指挥所司令员,曾兼任前线指挥所政治委员。1948年6月至1949年3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东北分会委员。其中1948年10月至1949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书记。北平解放后,任北平警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9年3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书记,5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8月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其间:曾兼任山西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1949年8月至1951年2月任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11月至1952
年10月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1950年7月至1954年7月任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干部学校(现北京工商大学最早前身之一)校长。1952年10月至1956年10月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代主任、党组书记兼总社干部学校校长(至1957年4月)。1954年9
月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6
年至1961年12月任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1958年9月至1960年2月任商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58年11月起)。1960年2月至1961年1月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0年8月起)。1961年1月至1965
年2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1年2月起)、国家计委领导小组成员(1963年2月起)。1965年2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1965年3月至1966年11月任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66年至1975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1975年在中央读书班学习。1978年3月至1982年3月任民政部部长、党组书记(1978年5月起)。1980年1月后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1980年4月起任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名誉主席。是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和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在党的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日22时11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程玉菁:(日-日),原名程伯俊,安徽合肥人,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中国戏曲学院退休教师、王瑶卿学术研究会会长。自幼学戏,攻老生,师从林树森,后改旦角,向章佩秋、张紫珊问艺。十七岁以程玉美艺名搭班上海共舞台,与林树森、金少山、盖叫天、吕月樵等同台演出。日在京逝世,享年九十岁。
&&程思远:(1908年8月—日),广西宾阳人,政治活动家。1930年投笔从戎,任中国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的秘书,由此和新桂系结下了不解之缘。逐步成为桂系的核心人物。1934年到罗马大学攻读研究生。1937年获得罗马大学政治学博士并回国投入抗日战争,亲历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38年至1942年程思远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秘书,作为桂系的智囊人物,1931年和1948年程思远在“桂系”集团两次逼迫蒋介石“下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来,现实使程思远认识到新桂系并不能实现他的救国梦,1949年程思远辞去中国国民党要职而赴香港,担任《正午报》的专栏作家,过上了稳定的生活。1956年,程思远到大陆东北等地参观,当看到当年的理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时,他认识到中国的前途需要中国共产党,于是转变以前的看法,坚决支持共产党。此后程思远接受周恩来总理的重托,多次到北京、两赴欧洲,历尽惊险,终于于1965年7月陪同李宗仁夫妇一起回到了祖国,并随李宗仁到北京定居。据介绍,毛泽东见到程思远的第一句话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并问他:“你为什么叫程思远呢?”程则幽默地回答:“因为我想得远,看到了未来,才回到了社会主义祖国。”毛遂为程起了别号“近之”,意思是“靠近中国共产党”。此后,程思远以无党派身份,活跃在中国政坛,成为繁忙的社会活动家和国务活动家。后任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总顾问,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0年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1992年6月当选为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理事长。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5月当选为第二届中国之友研究基金会名誉主席,9月被推选为中国国际徐福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兼任北京黄埔大学董事会名誉董事长,11月起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12月任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名誉理事长。1994年起,任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名誉会长。1995年10月起,任中国国际科学和平促进会会长,11月任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名誉会长、杭州大学名誉董事长和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长。1996年2月起,任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1996年3月起,任首届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副理事长。1997年5月当选为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名誉会长。1998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8年6月,当选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1998年9月,当选为台湾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1999年7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外事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3月,获美国“肯塔基克罗最高荣誉奖”。2000年7月程思远先生欣然应邀担任广州私立华联大学名誉校长。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著有《蒋李关系与中国》、《李宗仁先生晚年》、《政坛回忆》、《政海秘辛》、《白崇禧传》、《我的回忆》。
&&程训宣:(1910年-1932年),又名可英,女,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松树岗程维德村人。7岁入私塾,聪明好学,大胆泼辣,相貌俊俏,她反对缠足,是个大脚姑娘。1927年黄麻起义前后,她兄妹五人相继参加革命。她本人先在本村从事革命宣传活动,后在村妇女协会负责宣传工作。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与徐向前结婚。婚后留在后方,组织地方武装,发动群众拥军支前。1932年,正当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在前方进行反“围剿”作战时,她却因肃反扩大化被抓起来,送到黄安七里王锡九村收审,逼她承认徐向前是“改组派”。她坚持真理,拒不承认,而遭错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几十年来,徐向前元帅一往情深怀念程训宣,并为当年无力保护她而抱恨终生。他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写道:“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定不要再重演。”“一场革命,人民群众的牺牲是巨大的。不仅对敌斗争要付出血的代价,在党的路线发生错误时,同样会付出血的代价。由此不难理解,坚持党的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是多么重要。”
&&程悦长:(1911年-1961年)湖北省黄安县人。1932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四方面军少共国际团副排长,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排长牺牲,率战士奋战,歼国民党军一个机枪连,受团部奖励,升任排长。后历任红31军93师连指导员、连长、9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93师医院政委、师供给部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任129师386旅772团卫生队指导员、营教导员、新1团政委。新1团组建半年后,参加了香城固诱击战,被八路军总部授予该团“模范朱德青年团”称号。后担任晋冀鲁豫16团政委、团长。1940年到延安,先后入延安军政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1943年,毛泽东接见了新4旅旅长王近山、政委徐立清、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和16团团长程悦长,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表扬,还请王、徐、黄、程吃了饭。1945年7月率16团驻甘泉、富县一带。参加了收复爷台山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新4旅编为西北野战军6纵,程悦长升任旅长,新4旅后称一野6军17师,程悦长为师长。参加了西府战役、蟠龙和兰州战役,发明了“膏药战术”。l949年进军新疆,程悦长任6军17师师长兼政委及迪化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任6军军长,1953年任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部长。1954年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副参谋长。1957年,任剿匪部队前线总指挥,平息乌斯满、贾尼木汗北疆叛乱。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去世,年仅50岁。著有《叁战叁捷》、《难忘的教诲》、《爷台山反击战》、《红旗插上营盘岭》。
&&程世才:(日-日),湖北省大悟县人。是中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家。1930年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11团连政治指导员、第11师党委书记、第33团政治委员、红30军第88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红30军副军长、军长。参加了长征。1937年4月下旬,西路军左支队抵达星星峡,彻底摆脱了噩梦般的险境。党中央代表陈云和滕代远亲自迎接他们,大家忍不住热泪滚滚。不久,程世才等人从新疆回到延安。抗日战争时期,曾入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冀热察挺进军参谋长兼第12支队司令员、抗大分校校长、延安中央党校四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南军区副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司令员,南满军区司令员,安东军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南京军事学院深造,后任公安军第一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沈阳卫戍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任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日,程世才因肺癌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终年78岁。
&&程登志:(1912年—1995年),四川省巴中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教导队通信排长、连长,红四军第三十六团副营长、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教员,第三团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特务团副团长、团长,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六师七十八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二兵团师参谋长、代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炮兵司令员,副军长,旅大警备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政治委员、顾问。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程业棠:1912年—日),安徽省六安人(现六安市裕安区石板冲乡砚瓦池村),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五团排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总支部书记、营长、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教导营队政治指导员,教导总队大队政治教导员、教导队总支书记,特务团副营长、代营长,第一师三旅七团政治处主任,警卫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特务四团团长兼政治委员,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八支队支队长,浙东纵队第四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九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副师长、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军五十九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三步兵学校校长,第十七文化速成中学校长,安徽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戎马一生,殊死奋战,先后9次负伤,身上弹痕累累,有的弹片、弹头在战场上就被他抠出;有的弹片、弹头在医院手术时才被取出来。日辞世,火化后,留在他身上的最后两块弹片才离开了他的身体。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程千帆 :(日 -
日),男,汉族,原名逢会,改名会昌,字伯昊,四十以后,别号闲堂。千帆是其曾用过的许多笔名之一,后来就通用此名。祖籍湖南宁乡,老家在宁乡土蛟湖竹山湾(现改属望城县),后迁居长沙。九三学社社员、中国著名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1928年入金陵中学,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至四川重庆的西康建设厅任科员。1940年2月在四川乐山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任国文教师;1941年8月任乐山武汉大学中文系讲师;1942年8月任成都金陵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43年8月任成都四川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金陵大学副教授。1945年8月起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工作,曾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全国形势已开始拨乱反正的时期,有不少学者分别向好几所大学推荐程先生再出来工作,但那些院校的领导都不愿接受这位曾经的“右派”,只有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获悉后当场拍板说要,并立即派人前去武汉接洽。此后,在南大工作20余年。曾任第五、第六届江苏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江苏省文史馆馆长、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旅游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华大典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日10时45分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八十八岁。代表著作有《校雠广义》、《史通笺记》、《文论十笺》、《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两宋文学史》、《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闲堂文薮》、《古诗考索》、《被开拓的诗世界》等。
&&程凯:(1914年1月-
日),河南新县新集镇董店村人,幼时家贫,只上过两年私塾便跟随父母以打些种田为生。1929年5月,年仅15岁就参加了赤卫队,不久就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月赤卫队编入红四军,在第十师特务二连当战士。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进入川陕开辟革命根据地。1933年7月编入红四军第十二师,相继担任团政治处干事、组织股股长、独立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十一师宣传科科长,参加了粉碎四川军阀田颂尧的“三路围攻”和刘湘的“六路围攻”战斗,在收复通江战斗中受到师部表扬1935年5月参加长征,由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程凯两爬雪山、三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1936年10月到达陕北,部队进行了休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形成抗日统一战线,在部队作组织、宣传工作。1941年1月调任国际和平医院任分皖政治委员。1943年1月响应党的号召转业到地方工作,在盐业总公司陇东分公司任副经理、经理。1946年9月任延属贸易公司经理,在极为困难条件下,为部队和地方保障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1949年6月任陕北行署工商处副处长、处长。1950年5月以后,相继担任陕西省商业厅副厅长、厅长、党组书记。1956年7月被选为中央陕西省委候补委员,1960年11月被选为中央陕西省委委员,1965年4月任陕西省政府视察室副主任,1979年任政协陕西省委员会第四届常务委员,1984年11月定为副省级待遇。日在西安市病逝,终年71岁。
&&程启文:(1915年—1994年),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政治部宣传员、巡视员,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总支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治部总务科科长,江北指挥部独立第四团副团长,第二师四旅十团副团长、团长,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来(安)六(合)支队司令员,第二师四旅十二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松江军区哈东军分区参谋长,哈北军分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七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五二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玉林军分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副军长,解放军体育学院副院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程应镠:(日 -
日),江西省新建县大塘乡人;原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和宋史,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1935年夏天考取了燕京大学历史系。受抗日民主运动的影响,他渐渐感到蒋介石所说的抗日是靠不住的,便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并成为12月16日示威游行的前锋队员之一。1936年初,参加了北方左翼作家联盟。这年,燕京大学成立了“一二·九文艺社”,他成为负责人之一,主持名为《青年作家》的文艺刊物。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有北平延转之九江去汉口,借读于武汉大学历史系,12月,因范长江的介绍,他到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工作,主要编印团宣传科发行的一种油印报,开始使用流金的笔名。这年,他发表在《大公报》上的《离散之前》《平津道上》、《记绥远》、《给一二·九运动中的朋友们》等文章,真实反映了卢沟桥事变以后人民的流离失所和慷慨纾难的情景。1938年9月起,转入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继续学习,1939年,因沈从文推荐,他参加了昆明《中央日报·平明》副刊的编辑工作,发表了《秦皇岛上》、《副官》、《故乡小景》和《澄江小记》等大量文学作品。1940年夏天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1年夏季,转入第一战区第13军任同上校秘书,后担任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张雪中的私人秘书。抗战胜利后,在昆明与上海投入民主运动;1949年以后,程应镠先后在中学与大学担任组织领导工作,他是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与古藉研究所的创立者,也是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的奠基者。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被下放到农场参加劳动,从1972年起,结束了在大丰“五七干校”劳动,参加上海师范大学二十四史标点组,先后参预标点了《宋史》、《尉缭子》、《荀子简注》、《国语》等,尤以《宋史》标校用力最多。1975年,《宋史》标校完毕,次年,在他的促成下,二十四史标点组开始标校整理宋史研究的另一要籍《续资治通鉴长编》。1977年,程应镠仍在二十四史标点组工作,该标点组后来改为上海师范学院古籍整理研究室,由他主持工作。9月,他应北京出版社之邀,赴京为十余年前的旧稿《南北朝史话》作修改定稿工作。1978年,他出任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第一副主任,仍主持古籍整理研究室工作,为历史系的重建和古籍整理事业殚精竭虑,忘我工作。1979年,被选为新一届的中国史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成为全国第一批恢复招生的中国古代史硕士点学科带头人。1980年8月,他赴太原参加中国历史大辞典编委会会议,会议决定分卷出版《中国历史大辞典》,他全力投入了《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的组织工作。10月,被选为中国宋史研究会秘书长,主持宋史研究会秘书处工作。1981年,夜以继日地为《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审稿、定稿。1982年4月,他查出患上了鼻咽癌,被迫住院治疗,但梦牵魂绕的却是尽量夺回十年浩劫损失的时光,为史学研究多做贡献。1983年,在原古籍整理研究室的基础上创建了古籍整理研究所,出任第一任所长,并把上海师院的古籍整理专业建设成为上海市首批文科重点学科之一。这年秋天,他开始写作《范仲淹新传》。19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新款夏季女装学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