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7r2对焦系统3对焦点怎么自动往左边跑,即使移动到中间或者右边,几秒又回到左边了?

我的电脑桌面的开始栏跑到左边去了,怎么移到下面?_百度知道
我的电脑桌面的开始栏跑到左边去了,怎么移到下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将电脑桌面的任务栏还原到底部的具体操作如下:1.单击鼠标右键,打开“个性化”。2.点击页面中的“任务栏”。3.选择任务栏在屏幕上的位置,这里显示的是靠右,单击它4.随后出现多种不同的任务栏位置模式,在这里选择“底部”。5.这样任务栏就被成功还原到屏幕下方了。
  以当前主流win7为例,步骤如下:  1、在任务栏空白区域右击,选择属性;  2、屏幕上的任务栏位置选择底部,点击确定即可。  
右击任务栏,取消锁定,然后左右拖动就可以了。 拖到底下就回去了
应该~在桌面设置中调节!~呵呵~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电脑桌面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深林人摄影部落,让你摄影路上每天进步一点。输入haoshe.net,同样可以访问
查看: 4639|回复: 21
索尼A7R3使用教程|视频教程|设置教程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注意:索尼A7R3教程为超级VIP专享,请开通超级VIP权限)
索尼A7R3使用教程|视频教程|设置教程(共31课时)
想快速掌握索尼A7R3的各项功能,告别卡片机式的玩法?想从零基础入门,彻底玩转索尼A7R3,从而开始您的精彩摄影之旅?下面的给力视频教程课程不容错过!
课程详细讲解了索尼A7R3的各种按钮、菜单功能、ISO、白平衡、测光、曝光锁定、曝光补偿、对焦、wifi使用、视频拍摄等等一系列难点设置问题。相关视频教程:
(超级VIP专享) (超级VIP专享) (超级VIP专享)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索尼A7 Ⅲ系列微单使用方法通用,教程以A7R3为例讲解(超级VIP教程预览,完整共31课时)
索尼A7R3评测视频:
一张表搞清楚A7R2、A7R3、A9有何不同
a7.jpeg (165.36 KB, 下载次数: 0)
14:14 上传
索尼A7R3使用心得 作者:Insignia_Chiaki& &转载自《数字尾巴》
a7R III 的外观简单来说大概就是融合了 a9 和 a7R II 的特征。它没有 a9 在机身左上方那个方便的转盘,但是却继承了摇杆、大滚轮、肥厚的按键等多项优秀的改进。从远处看过来,可能更会觉得这是一台 a7R II 多过于 a9,但是一拿起来,你就会知道这足够分量的机身绝对不是 a7R II 那玩意儿。
1.jpg (258.49 KB, 下载次数: 0)
22:11 上传
机身的屏幕支持和全系列机身一样的翻转程度,也就是说能 tilt,但还是无法像 a99 那样 flip。说实话用过 80D 这些机身之后,还真觉得 Sony 这样设计有点过于保守了。更搞笑的是,在 a7R III 上的这块和 a9 一样的触屏基本上功能是属于半残的。为什么我会这么说,是因为这块触屏不支持在回放下pinch to zoom、不支持在拍照下touch to focus、不支持在菜单下使用、更不支持让用户自由定制触摸功能。这让许多本来触屏能带来的便捷功能变得毫无用武之地。更恶心的是,用手指在眼睛在看取景器时拖动对焦点的功能也很鸡肋:时滞实在令人发指,连Fujifilm X-E3都不如。这导致了我在这几天内使用触屏基本上只象征性地用手指双击屏幕放大图片。其他时间我还是习惯用机身上的按键来进行放大和其他动作。
2.jpg (296.58 KB, 下载次数: 0)
22:11 上传
3.jpg (362.59 KB, 下载次数: 0)
22:11 上传
让我感到最欣慰的,其实是变得稍微厚一点的机身设计。其实我对a7系列机身要求也没有太多了,只希望让手稍微偏大的我能够握的舒服一些。因为我习惯性用ZA、GM系列镜头,a7R II对我来说还是有点偏小了,我一直很期待a7R III能够有a9的握持感,而我认为Sony算是差不多做到了。除了快门的位置稍稍提高了、按钮的质感也不太一样了、连小指都没那么容易悬空了,真的是太棒噜。
4.jpg (278.65 KB, 下载次数: 0)
22:11 上传
关于对焦系统与响应速度
我需要向 Sony 道歉。我不应该小看这群工科男女的研发能力。
我一直认为a7R II的对焦系统是渣(对我来说)。再多人去吹捧它,我一直都觉得它不适合我拍照的pace。我甚至认为a7R II的对焦速度和a7 II没太大区别。但是a7R III让我对这399点的相位对焦系统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次的提升虽然只增加了一般大家认知里精度更高的反差对焦点,而没有提升相位的点数,但是更好的算法在我用起来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和a7R II的对焦速度拉开差距的镜头应该属GM系列和新出的FE 24-105mm F4 G OSS莫属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台湾小恶魔的评测里看视频,看看具体的差距到底在哪里。或许有人还会觉得差距不大,但对我个人来说是很明显的。
5.jpg (731.93 KB, 下载次数: 0)
22:11 上传
6.jpg (348.05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7.jpg (589.12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不但原生对焦系统有巨大的改善,转接后的自动对焦也获得了不少提升。a7R III在接MC-11转接环使用我的EF 35mm F1.4 L II USM镜头的时候是支持AF-C眼控对焦的。像原生镜头一样&几乎&满屏地追着眼睛跑,非常有意思。唯一的缺憾就是精度在暗光和连拍的情况下会下降,而MC-11又是没办法机内调焦的,让我有点头痛。我目前只使用过上述的Canon 35mm与Sigma的85mm F1.4 DG HSM [ART]和Tamron SP 15-30mm F2.8 Di VC USD测试,感觉对焦速度还OK,我主观认为没有佳能机身上快,至于&能不能用&,就见仁见智了。
8.jpg (251.16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让我觉得Sony彻底洗心革面的一个改变是a7R III更符合单反用户要求的响应速度。虽然还没有像我以前的D810和5D、1D系列那么快,但是看在这台有硕大的4200万像素的份上,比a7R II好就已经让我谢天谢地了。不只是回放和放大的速度变快,开机速度也有明显的进步。不过换颗电池就拖长开机速度的老毛病还是没改掉,希望下一代能彻底没有这个问题。
9.jpg (326.42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标称-4EV的最低对焦亮度,我在这短时间内用起来觉得不算吹牛,自动对焦在低光下确实有比a7R II来的更干脆,用原生镜头的话精度也没有太大问题。不过有一点其实很耐人寻味,那就是它和a7R II一样,AF-C的时候会比AF-S合焦来的更快。这个状况最明显的就是FE 85mm F1.4 GM这颗镜头下的对焦表现了。就算只是单次按一下,用AF-C不知道为什么就会快很多,不像AF-S一样还会来回拉一下再合焦。这样明显的算法区别,官方还没有出来解释一下,简直了。所以推荐大家都试试看这两台的AF-C对焦速度,绝对有惊喜啊。
10.jpg (411.33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11.jpg (340.49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12.jpg (573.61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13.jpg (330.67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14.jpg (672.83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15.jpg (616.81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Sony的老毛病、人性化和不人性化的一面
实在不想再老生常谈地骂Sony的菜单界面了。不过... 这次虽然有改进到用上和a6500与a9一样有彩色菜单,但是每一代都增加了不少的功能,还是容易让人眼花缭乱。说实话,刚拿到a7R III的时候,我这个a7R II用户也是摸索了一段时间才设定好我的各种快捷键。不人性化的地方还包括它有些菜单里的功能会给你直接灰掉,然后还不告诉你为什么不能选它,头一天让我整个人黑人问号。相对的,人性化的Sony也在a7R III上看得到了。FZ1000这颗超大的电池带来的改进是明显的。以前我用a7R II只能拍350~400张的场景,用a7R III能拍到800~1000张了,虽然和单反比还是有差距,不过比起上一代来说是堪称佛心般的升级啊!
16.jpg (616.39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17.jpg (1.02 M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18.jpg (330.72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我曾经告诉我一个网友说,如果Sony能在高像素机身上加上摇杆和触屏我就买了。而这次a7R III做到了,所以我买了。摇杆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我总觉得Sony这个的反应速度还是有点慢半拍,手感倒是不差。a7R III的按键布局与a9差不多,熟悉a9的人用起来绝对不是问题。a7R II的用户升级的话,需要熟悉的时间也不算长。牺牲掉现在摇杆位置的那个AE Lock改移到上面我也觉得足够合理。AF-On按起来也很扎实,让人可以产生信赖感。
兰拓和DxO Mark的数据显示,a7R III的画质是比a7R II是要好上那么一丢丢的。对于我这个不常下重手、不玩HDR、也不常玩棚拍的我来说,这个画质提升其实我肉眼没看到太多。我作为一个业余买家,看到的还是一样爆棚的锐度、和还是一样惊人的动态范围。
19.jpg (1.23 M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因为我只用了4天,无法给大家提供太多的资讯,建议大家如果对科学画质有兴趣的话去看评测,应该会收益良多。
要不是我已经习惯了D810和a7R II那样的细节,我绝对会被a7R III给震撼到。无低通滤镜所带来的锐度增加在这样高像素的传感器上是很容易看见的。相比我之前用的5D Mark III... 唉,不多说了。但要说和D810有什么明显的差距,我认为在动态范围上和锐度上其实用户除非放大超级细来看,很难分出个高下。
21.jpg (671.36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22.jpg (1.24 M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23.jpg (574.42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因为论坛有上传限制,我已经尽量不要伤细节地缩图了。但这种细节比较多的树林环境里纹理还是太复杂了,感觉我很对不起a7R III,不过也没办法了。这些图片都是我跨年期间上阿里山爬山所拍的一些旅游图。阿里山是台湾中南部仅剩空气质量不错的观光景点之一了,推荐各位有空的时候来我们台湾走走哈。不一定要看日出,但是爬爬山对身体好嘛。
24.jpg (294.39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25.jpg (392.81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26.jpg (577.85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得益于低光下对焦速度较为良好,我也稍微鼓起勇气缩小了镜头光圈增加锐度,并挑战了一下a7R III的高ISO画质表现。总的来说,我认为我是可以用到6400以上的。
27.jpg (600.38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这是一张ISO飙到10000的图。一般只拍人像的我,我的后期功力比很多大师来说实在是差远了...... 我试着尽量保留细节,少点降噪,能够做到这样对我来说已经算&能看&了。不知道各位是不是觉得噪点还是太多?
28.jpg (602.79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29.jpg (351.49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这两张则是分别在ISO 5000,以及在ISO 6400后期强行提亮的场景。可以看见室内在提亮后并没有出现彩色噪点,表现还算让我满意。因为红色的窗帘照应到房间里有种偏红的倾向,个人因为在当场,可以判断这不是提亮后出现的偏色行为。所以a7R III让我觉得,好啊。
这是第一台让我觉得可以和单反较劲还不输阵的Sony相机。a7R III不但保持了微单更轻便的优势,还有变态的画质、改进的对焦系统、良好的手感、更稳定不崩的系统,这些都是相对a7R II带来的巨大提升。
30.jpg (349.42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31.jpg (285.19 KB, 下载次数: 0)
22:12 上传
若要说把科技推向未来,a7R III或许没有当年a7R II出来的那么震撼。在tick tock的这种顺序中,这台是属于tock的产品,也就是作为上一代产品的改进版、更完整化的机身。个人作为a7R II用户,觉得这台非常值得我升级,因为它解决了我当年所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不过如果对a7R II本来就没有太多操作上的怨言的朋友,或许就没那么推荐升级了。其他a7系列产品的用户,你还在等什么?快升级啊!
因为个人不拍体育,不敢对a9系列讨论太多。那个机身手感和对焦系统是真的棒,但是推荐希望有高像素的用户坚定地购买a7R III,也不会后悔的!
期待过了半年~一年再和大家分享更多心得。
1、细节爆棚、动态范围有进步的4200万CMOS传感器
2、系列作中最好的操作感与握持感
3、快门声比起上一代来说非常好听
5、新电池,续航杠杠的
1、阉割了APP下载功能
2、触屏操作如同半残品
3、图片放大速度还可以再快一点
4、连拍情况下,AF-C的眼控对焦容易对跑掉
5、菜单非常繁琐
踩过的脚印
学习。能有这样的基础视频,直观的对相机加深了解,感谢!
我只是路过打酱油的,别看我脖子上挂着单反。
真是难得给力的帖子啊,收下了,谢谢分享。
好帖子,强烈支持楼主ing……
好帖子,强烈支持楼主ing……
太好了,刚买了 R3,学习一下
隐藏内容在哪里?
感恩楼主无私的分享与奉献,好帖子,我收下啦
你好,请问如何才能购买A7R3视频教程?谢谢
遇到问题请直接QQ留言索尼a7r,怎么设置单点手动对焦?_百度知道
索尼a7r,怎么设置单点手动对焦?
索尼a7r,怎么设置单点手动对焦?相机一直是自动多点对焦,想变成单点手动对焦。
我有更好的答案
首先,单点对焦就是中心点对焦。其次,手动对焦就没有一点或多点对焦的说法了。最后,设置里面有一个对焦点的设置,如果你新买的机器,建议没事儿事来回翻一翻看一看,动一动设置熟悉下机器。
尼康设置单点对焦,可以手动改变对焦点,但是索尼的我却不会,您可以帮助一下吗
囧,我手头现在拿的佳能,没带索尼,具体操作现在说不上来啊。
好吧,有时间您在告诉我吧
采纳率:8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近期一直考虑入手尼康D850,现在又冒出一个索尼a7R3,哪个比较好?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李平字体:
用户回答1:尼康D850确实是一款非常非常棒的尼康顶级机型了,众望所归,大家都急切希望纳入囊中,可惜,产能不给力,价格现在是炒作的混乱,估计弄得很多尼康粉丝七上八下了。索尼A7R3,石破天惊,突然就跑出了一匹黑马,简直让人惊叹的掉了下巴!索尼A7R3,其冲击力,应该远大于A9这种机器应该说,尼康D850和索尼A7R3,真的是硬碰硬了,一场有可能动摇尼康根基的大战真的是已经硝烟四起了,就等索尼A7R3真正销售并且接受实际的检验了。说说我的观点和看法吧:1,佳能通过全像素双核技术的推进和升级,在实时取景状态下,已经具有了索尼微单基本上差不多的操作和使用体验了。再加上其他很多因素(比如说,丰富和完善了穷人镜头的布局),可以认为佳能已经基本不用担心索尼的进攻了。2,可是尼康呢?尼康的实时取景的自动对焦确实不怎么样,所以,在实时取景状态下,尼康没有索尼这么好的操作和使用体验。正是因为这个,可能索尼对尼康的冲击会更大。3,尼康D850比佳能强的地方,最核心的地方,其实是宽容度,而不是其他什么自动对焦啊连拍啊这些。嗯,对的,就是宽容度,这是风光摄影所最看重的,也就是说,在追求顶级风光摄影的玩家眼里,他们中虽然有人用着佳能,但是心里还是想着尼康D850的。在人像摄影领域,佳能基本上盖过了尼康的风头。4,也就是说,在风光摄影领域,尼康D850是公认的最强全画幅单反机器。但是,现在冒出了宽容度同样强大的索尼A7R3,那么,尼康D850一统风光摄影江湖的霸主地位确实可能不保了。此外,对于风光摄影来说,10-300mm焦距就够了,虽然说索尼现在缺少300mm以上的优质大炮,但是,对于风光摄影来说,索尼在10-300mm这个范围内已经基本完整地完成了布局。而且,索尼的10-300mm这个范围,GM大师镜头以及G镜头也已经基本完成了。在F4.0和F2.8的镜头领域,索尼真心给出了诚意。(就等着索尼的GM和G镜头降价了,一旦降价,可能真的会对佳能尼康造成进一步的冲击?!)但是,尼康呢?还需要继续升级自己的镜头,以满足D850的胃口。此外,风光摄影,也基本都是要用三脚架的,以前我们说索尼的握持感不好,这个也是无所谓的了。总之,在风光摄影领域,也就是尼康最有优势的领域,尼康这次真的遇到了大麻烦。况且,索尼的这款A7R3,不只是风光摄影的高材生,在其他各个领域,基本上也算得上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的。好吧,总结一下,其实,我个人觉得,对于体力不好的中老年摄影爱好者来说,真心可以考虑投入索尼A7R3的怀抱,再配上几个GM大师镜头,不一定要F2.8的,F4.0的也够了,真的够了。用户回答2:这两台机器可以说是索尼和尼康家的旗舰产品。都使用上了当家最多的黑科技来加持,但是如果说黑科技多,那么索尼还是比挤牙膏的尼康要良心很多两台相机的像素都超过了4000万,相比起佳能5d4确实良心很多,在这方面a7r3和d850打平,但是在对焦速度以及对焦点的数量方面,a7r3还是战胜了d850,这意味着在连续的动态拍摄和高速拍摄的对焦中,a7r3的性能会更好一些。将a7r2的连拍写入速度过慢以及电池续航能力过差的问题修复之后,a7r3已经完全可以作为一台工作用的相机来选择但是这两台相机相差确实不太多,所以题主要选择的时候主要是从镜头来出发,如果尼康的镜头比较多,那么就没有必要换门去买索尼。而且索尼的镜头普遍比佳能尼康要贵上30%到70%,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一点。例如我是索尼镜头比较多,一直在用索尼的产品,那么我就会考虑a7r3,而不会考虑d850。用户回答3:新手入索尼7R3,土豪也可入7R3。老法师入850,穷人入850。因为单反受结构性跟制己经无法与无反争锋,并且差距会越来越大。看不起索尼的多半是穷人,因为有了许多单反镜头群,换入索尼要从头再来,所以就说索尼不好,土豪就不再乎了。你若是新人,建议入索尼门。微单与单反的最大区别是取景器,单反是光学的,微单是电子的,光学的只能用来取景构图,看不到成片效果,而电子的不但可以构图还可以看到将要拍出的成片的效果(曝光度,色温),从而可以做到预调好正准的设置,抓住美好瞬间,减少大量的后期调修工作量。用户回答4:我个人不太了解索尼的机器,不过比较了解尼康和佳能机器,如果要说入手的话,我还是会上手手感舒适度比较好的850。如果从专业技术角度来讲我会入手索尼a7r3。D850,这款机皇总有4500万的像素,15/55点可移动对焦,高达每秒8张的高速连拍,相比上一代810增加了前置触屏和wifi等功能,4K录制。真的非常强大,而且这款相机采用尼康最新图像处理器,可谓是相当强大了。而今年10月份出的索尼a7r3,我刚才看了一下数据,确实也非常的强劲,4200万的像素,和每秒10张高速连拍前置触屏,最可怕的达到了425点对焦相比二代增加了400个对焦点,还有4K录制,五重防抖,以及最新的图片处理器,非常专业。当然了我个人用的5d4,现在买5d4也没有当初那么贵了,可以考虑。总结一下,要论专业技术角度来讲我个人感觉索尼的这款新机真的非常强大,感觉成了17年机皇了,但是手感舒适度来讲会入手尼康850。以上就是小编个人观点,如有更多更好建议,请下留言。关注清城摄影,大家一起讨论学习摄影知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速删!用户回答5: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的,如果你有一防潮箱的尼康镜头,建议你还是买尼康d850,如果你确实想,灭尼康转索尼。真是有一种败家的感觉,不要给我提用什么转接环之类的。有些老法师会,腰上别索尼,挎包里放着尼康。双机双配。如果你确实也喜欢上了索尼,所以你不妨建议你买个黑卡小巧轻便,用于街拍可美。当然,如果你是这个土豪,买一个索尼a7R3,也不是可以。再配上一批G一系列的大师镜头。在一些比较有名的风景区,会看到有些老法师会这种玩法。脖子上挂一个,手里拿一个相机。长期挂到脖子上也不感觉累呀,那会得颈椎病的。用户回答6:如果你想要更专业的拍摄效果自然是尼康d850 首先这两种机型在定位上就不同,尼康d850是专业的旗舰级单反相机,而索尼a7r3是专业的微单 当然,两台相机的拍摄水准都很不错。但如果你是想玩拍照摄影,那我的建议是,一定要选择尼康。很简单,尼康的机身更大,操控体验,还有相机的坚固,耐用性会更好。在性能趋于同质化的时候,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你是拍摄视频为主。不要犹豫,那就选择索尼的机器。高帧率视频 专业的编码。更大的色彩空间。 对于视频创作来说是非常友好的。当然一切要看你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来决定用户回答7:谢谢邀请。我的回答还是很简单。策略一:您有尼康相机吗?买了很多尼康高级镜头吗?如果买了,请坚持用尼康,可以考虑将机身升级为D850。策略二:您如果没有尼康,但是已经有了索尼A系列微单,那么就买索尼A7R3。策略三:如果两者都没有,那么重新考虑一下。但是,不要比较机身单品的参数。机身单品的参数没有大的实际意义。请比较整体的性能和预算。把想买的所有的镜头和附件都列出来,做成EXCEL表格进行比较。用户回答8:首先,D850和A7R3都是好机器,选择哪个都不会后悔。我目前索尼和尼康双修,从机器的使用频率上来看,轻便的微单用起来确实方便,如果体力不好并且经常出去旅游,建议买a7r3。如果体力好的话,平时基本在三脚架上拍风光,画质上还是d850更是一筹。目前d850国内外差价过大,不是好的购买时机。索尼相机的劣势是故障多一些,镜头相对更贵。索尼微单拍摄尼康d810拍摄用户回答9:两台我都用过,我都很喜欢。相关的分析,我最少有两篇文章进行了详细解读,你可以点击我头像到文章列表中翻查一下。但如果你要问我会买哪台,根据我目前的使用需要和体验感受来说,我会买A7RM3,具体理由我也在自己的体验文章中详细说清楚了。有兴趣的话,就去看看吧。用户回答10:等等吧,过段时间不知道还能冒出来个什么玩意儿呢。哈哈,开玩笑。两个相机拿不准的时候,我就会先对比参数,再去实体店摸一摸。事实上选哪个都差不多。应该是有侧重,但我对器材要求不高。用户回答11:当然选老厂,光学技术自二战以来,发展并不快,大家都吃老底子,尼康这方面强。电子集成技术上,索尼强。但摄影器材主要是看光学技术。另外,尼康是大厂,售后配件等在四类城市就能服务,索尼没这条件,相机有问题得送大城市维修!为您准备的好内容: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haoxy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好心游戏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关于A7R的二三事和我的那堆镜头们_最数码科技论坛_太平洋电脑网最数码论坛
关于A7R的二三事和我的那堆镜头们
最数码副香主
贡献1453, 距离下一级还需347贡献
头衔:最数码副香主注册:
自动加载图片
楼主 电梯直达 楼
从去年年尾开始,A7R就成了我的主力机(拍照方面),但由于现在的工作基本都以摄像为主,所以至今其实还算是比较少用,都是以一些瞎拍为主。很多人都说微单当不了主力机,而我就那一句:什么场合带什么机器,没有一台机器能够毫无缺点地完美胜任任何场合。好了,废话完了,下面就聊聊A7R,甚至是整个A7系列的各种吧。机身篇:从机身布局说起,A7系列沿用了NEX系列/a系列的布局方式,调整类按键几乎都集中在右手。虽说这样的按键布局会让拇指很忙,但也方便了单手操作,甚至是单手完成拍摄。四个波轮:除了前后波轮和后面的转盘之外,还有一个曝光补偿波轮,在使用M档的时候只要波轮预设得当,配合9个自定义按键,操控上只要熟悉了,与同级别的旗舰单反基本没差距了。快门按钮:除A7II外,A7系列的其他机型的快门按钮都颇为外人类。笔者在选择A7R之前,其实已经试用了很多遍,只不过到手的机器基本上都没接上过背带,快门位置的缺陷并不明显,但自打接上背带后,背带就或多或少地挡住了手指往快门方向的去路了。屏幕&取景器:对于无反相机,取景器其实就是一个小屏幕,两者的区别也就是大小和位置的区别。A7系列的屏幕是一个翻折屏,虽然不及a卡口单电那种360度0死角翻折,但在俯拍仰拍的时候还是有那么点用的。热靴:闪光系统一向是微单的硬伤之一,但A7系列与其他品牌不同,它的热靴与a系列单电的新热靴是一样的,虽说a系列的新热靴对副厂灯的兼容程度也是远不及佳能尼康,但已经比其他品牌的微单好多了。对焦系统:无反发展到现在,个人感觉与单反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对焦。尽管A7系列的对焦系统已经大大提升了对焦速度。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对焦速度跟普通单反区别并不大,但在光线颇弱的场景下,单反的对焦优势就变得明显,加上A7系列的对焦点看上去很像卡片机(不是一个点,是一个框),这也让很多单反用户无所适从。正是因为这么大一个对焦框,让我觉得很多时候不能很精准地对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为此,个人习惯比较倾向于用自由点(S)对焦,这样做可以让对焦点缩小,然后把对焦点放在正中间,就与单反上中央单点对焦没区别了。当然了,可能笔者还是有点单反/单电情结,总觉得单反对焦比它坚决很多。续航:续航方面,我手上的是A7R,理论上应该是最耗电(单从拍照角度来讲)的一款。而在我实际体验下来,发现A7R的耗电量跟NEX7相差无几,基本也就一天两块,拍摄量大的话会去到三块多一点。而就近日跟一大师去拍淘宝,只见他拿着A7、关掉屏幕,不停地啪啪啪了1000+张,所以,最耗电的其实不是拍照,而是待机。加上整个A7系列都支持USB充电,换句话说,不想多带电池的话,直接带个移动充就好了。但如果是要去旅行的话,请把排插、座充都准备好。而电池方面,从初代的NEX到现在的A7系列,电池都没有更换过,即使电池出了新版本,也只不过是为了防止充电时电池发胀而降低电池容量,这让很多职业用户望而却步。当然了,对于备了5块电池的我来说,当然不希望它以后换另一种电池了。画质:都全画幅了,画质其实不用多说。承传了索尼全幅细腻的低感和过渡的自然,iso6400对于A7系列所有机型都是可用范围。而最大的争议点,莫过于索尼的RAW是压缩了的RAW。但根据好友对A900的亲测(索尼A900/A850是索尼相机唯一有压缩和没压缩两种RAW选项的全画幅相机),两种RAW其实也就是在极端后期的情况下出现一点点小差距,而两种RAW内存相差接近10M。笔者认为,这样的锱铢比较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很没必要,但索尼也是个坑,怎么就不能多给这么一个选项,把选择权交回给用户呢?视频:视频方面,A7系列除了A7S之外,其余三款的表现跟索尼其他有视频功能的相机都差不多。1080p,最高50帧每秒,28Mbps,虽说码率普遍偏低,但视频解压过后,码率足矣去到电视台播放级别。说到视频,不得不说的是,从RX100系列到A99/A7系列,视频都是这么一套参数,而且都能自动跟焦!在视频这一块,我觉得A7S得独立出来说说。1080p,60帧每秒,50Mbps。外录4K的话可以去到30帧每秒。除此之外,A7S还自带一个升码功能,响应速度也较A7/A7R要快,视频方面可谓是十分强大。与此同时,个人感觉是为了兼顾视频的拍摄,A7S在转接其他手动头时,红移基本没有,这一举动使得拍摄视频是可选的镜头量大大增多,而这一无心插柳的举动,让很多手动头爱好者激动不已。看上去A7S是那么的美好,可真的别忘了它的硬伤——续航,如果真要拿A7S进行视频拍摄工作的话,至少备好5块电池吧,而且充电器排插什么的一个都不能少,不然第二天就只能眼巴巴的看了。镜头篇:镜头群不足这个问题,一直被视为是A7系列最坑爹的一个致命伤。但事实上,全幅微单镜头群发展至今,该有的基本都有了,就算是狗头。素质也不会说差到不能看,加上同时发布的LA-EA4和一堆手动的转接,A7系列的玩法立马就多了起来。下面,根据我仅有的资源,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手头上那么几支镜头吧。1、Sonnar&FE&35mm&F2.8&ZA49mm滤镜口径、重量仅120克。从这两项参数,极其焦段和体积。FE35&2.8ZA无疑是A7系列最好的挂机头选择。只是,在35mm这个黄金焦段上可以选择的层面实在是太多了。贵至徕卡,便宜至各种几百块的老镜头,无一不是FE35&2.8ZA的大敌。从镜头素质上,FE35&2.8ZA绝对是支牛头,F2.8即有很不错的成像。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镜头太轻,A7R的快门大动静得让人感动,所以尽管镜头足够小,但笔者也不敢单手操作。各档光圈都能够给人非常大的信心,不需要因害怕大光圈/过小光圈成像差而刻意控制光圈值。畸变控制非常之好,这样构图上的自由度又再一次增大。但最近对焦距离略远(35cm,其他各家的35mmF1.4也就30cm),近摄的话个人感觉很不爽;最大光圈也就F2.8,在这没个F1.4都不叫大光圈的年代稍嫌吝啬;由于镜头个头太小,导致在手动对焦的时,调对焦环的手指经常会碰到手柄上的手指;还有...遮光罩太丑了(呃...个人认为...)。对于这样优缺点明显的镜头,至于选择它还是选择新出炉的FE35&1.4ZA,体积与光圈的取舍,或许会是选择的关键。相对于大体积,其实是不是选择小体积的手动35mm大光圈会更好呢?2、Sonnar&FE&55mm&F1.8&ZA随着各大评测机构的评测结果纷纷公布,FE55一跃成为了继蔡司Otus&55mmF1.4和适马50mmF1.4Art后,画质综合性排第三的标头(不是我说的,评测是这么说的)。这一荣誉瞬间使那个让人口诛笔伐的F1.8光圈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实际使用上,与FE35&2.8ZA相似,全开光圈的锐度和层次极其可靠,最近对焦距离同样比同规格镜头远5cm(50cm),但对近摄上影响不大。除了无可避免的口径蚀外,虚化也算挺好看的。焦外有点旋,这个也没说好还是不好的,喜不喜欢全看个人。对于一支标头,FE55无疑是昂贵的。而笔者的配镜看法是常用的就值得多投钱,不常用而又不能没有的,就选择便宜的,毕竟标头的手动明镜分分钟比35mm更多,还不用怕有红移。如果硬是要自动的话,用LA-EA4转A卡口标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LA-EA4下文会专门提到)。3、Vario-Tessar&FE&16-35mm&F4&ZA&OSS从它还没上市的时候,我就一直惦记着。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支镜头,我是不会买A7R的。也不是说它有多好,只是根据笔者的拍摄习惯与题材,超广非常必要。毕竟是变焦,画质肯定不能与上面俩定焦相比较,但全焦段全开还是可堪一用的。虽然个人真的很不喜欢它16端镜筒伸长而不是35端,但也没办法,只能就这样了。拿到镜头后随便拍了两张,单手拿相机糊片率比FE35低了不少,刚开始还以为是因为镜头比较压手,相对来说受力平衡一些。可很快我就发现,它有防抖...镜头在装上A7R后,从来没有过的卡口松动感出来了,也不知道7R的卡口能不能受得了,反正我现在换了个全金属卡口,表示对重镜头毫无压力。关于、LA-EA4与A7R和五支全画幅E卡口镜头一同发布的,还有自动转接环的全幅升级版——LA-EA4。作为曾经的NEX7用户,我曾经花过2000+大洋来买一个LA-EA2,无它的,因为我同时还是一个A卡口系统的用户。美能达55mm口径战略,在画质与镜头体积之间取得了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平衡点。回顾美能达的定焦,不难发现,无论是F2三剑客(28F2、35F2、100F2),还是一些F1.4的大光圈(35F1.4G、50F1.4),各种牛头几乎都是55mm口径的。而这些美能达遗产,虽说拼不过现代头的各种硬指标,但在价格、光圈以及焦段选择上,都可供A7系列提供一个新选择(前提是你要接受LA-EA4的恶心造型)。值得一提的是,LA-EA4转接之后,对焦系统将会变成少了几个对焦点版本的A99对焦系统。自从A7II出来之后,转接无防抖的定律被打破。加上LA-EA4强劲的对焦性能,A7II+LA-EA4完完全全可以当成大机器来使用。比起全幅E卡口那少得可怜的镜头群,无论是美能达还是索尼,甚至是一些副厂的A卡口镜头,都有着很大的优势(镜头数目、光圈大小、价钱等)。以下是笔者手头上的几支A卡口镜头,但有由于这些镜头配合A7R用得不多,下面的样片可能由其他机身拍摄。&4、美能达135mm&F2.8一直认为微单不适合挂长焦,纵使骚尼一次又一次地希望改变我这观念(比如A7系列加个军舰头使得挂长焦好看点、加防抖、加固卡口什么的),但它还是好像缺点什么似的没让我还是觉得它不合适。既然要把A7R当成主力机,没有长焦怎么行?于是乎就有了这支镜头。1985年美能达生产的第一批自动对焦镜头,由于135STF的推出,这支镜头很快就停产了,二手市场上保有量并不高。全开锐度不高,色散略微严重,大光圈下紫边不轻,虽说不上眩光死,但也伤得不轻了。种种的缺点,在它的体积与价格面前都是浮云。锐度差?色散大?收光圈;紫边?有LR;眩光?适当地避免呗!当然了,如果单纯只是为了拍妹纸的话,美能达的三支85&1.4和索尼的85ZA会是更好的选择。135ZA?都差不多一支A口720G的重量了,上微单还是免了吧(冲着135ZA才入机身的除外)?5、美能达70-210mm&F4啤酒桶,只要是玩过a卡口机器的人,几乎没人会不认识这传奇镜头了吧?同样是1985年产的第一批自动头,55mm口径,内变焦、前组镜片对焦,长焦端带1:4微距。曾经一度盛传这头跟徕卡有一腿,F4恒定光圈,虽说锐度不及E卡口的720F4(长焦端全开还略肉),依旧的眩光渣,但色彩、层次等方面并不输。相比E口720F4的价格(一支开六支),算是物超所值了。这头很少用,基本没出什么片子,只能在家拍一张给大家解解瘾吧!210端全开:6、美能达50mm&F2.8&Macro&(old版)同样是1985年出产的第一批自动对焦镜头。据说骚尼要新发布一直E卡口的90微。90微虽好,但微距无弱旅,而且微距几乎都是手动对焦拍摄的,就算成像比新出的90微略差,也不会差得太离谱吧?但价格就...大家应该都懂的。说回50微,美能达曾经出过3个版本,其中第二版的50微光圈为F3.5,而且只能做到1:2微距,价钱差不多,但实用性并没有old版的好。至于有人说百微会更好什么的,其实就我个人随手拍的拍摄习惯,百微会略嫌稍长。当然了,如果你是喜欢拍苍蝇什么的,百微是你的最终目标(美能达版本基本2K上下,骚尼版3K上下)。7、索尼50mm&F1.4在此,不得不佩服美能达当年的55mm滤镜口径策略,在画质与镜头体积上,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索尼50&1.4,画质虽说不及FE55,但毕竟是双高斯结构,素质当然不会太差。而且,如果是追求性价比的话,LA-EA4+50&1.4的价格还没一支FE55那么贵,性价比十足。成像上,全开肉,收到F2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当然了,转接只是一个玩法和解决燃(mei)眉(qian)之(zhi)急(guo),有条件的话,原生卡口镜头吧,那才是王道!尽管当前全幅微单其实还是不太够成熟,但还是开头的那一句:什么场合带什么机器,没有一台机器能够毫无缺点地完美胜任任何场合。单单就这一点,A7系列就足矣成为大家选购机子清单中的一员。&最后,给老是拿不定主意买什么机器的玩家们一个建议:都买吧!&
[本帖最后由 CrazyTin 于
21:43:37 修改]
最数码小弟
贡献57, 距离下一级还需143贡献
头衔:最数码小弟注册:
心水7M2了。。。。。。。。
最数码副堂主
贡献5331, 距离下一级还需369贡献
头衔:最数码副堂主注册:
玩的就是过程
最数码副护法
贡献15381, 距离下一级还需4219贡献
头衔:最数码副护法注册:
何年何月我才能拥有一部全画幅相机!
最数码堂主
贡献7840, 距离下一级还需260贡献
头衔:最数码堂主注册:
最数码红棍
贡献210, 距离下一级还需290贡献
头衔:最数码红棍注册:
A7加55&&&目前一机一镜当成大号rx1用
最数码副香主
贡献1453, 距离下一级还需347贡献
头衔:最数码副香主注册:
&发表于&23:05:21&何年何月我才能拥有一部全画幅相机!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a7r2对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