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复习解答

当前位置: >>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解答版)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绪论 细胞分离》1.在细胞分离中,细胞的密度ρS 越 大 ,细胞培养液的密度ρL 越 小 ,则细胞沉降速率越大. 2.表示离心机分离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是 C . A.离心沉降速度 B.转数 C.分离因数 D.离心力3.过滤中推动力要克服的阻力有 介质 阻力和 滤饼 阻力,其中 滤饼 占主导作用. 4.简答: 对微生物悬浮液的分离(过滤分离) ,为什么要缓慢增加操作压力? 5.判断并改错: 在恒压过滤中,过滤速率会保持恒定. (×)改:不断下降. 6.简答: 提高过滤效率的手段有哪些? 7.判断并改错: 生长速率高的细胞比生长速率低的细胞更难破碎.(×)改:更易破碎. 8.简答: 采用哪种方法破碎酵母能达到较高的破碎率? 9.简答: 蛋白质复性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简答: 常用的包含体分离和蛋白质复性的工艺路线之一. 11. B 可以提高总回收率. A.增加操作步骤 B.减少操作步骤 C.缩短操作时间 D.降低每一步的收率 12.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不受 C 的作用. A.重力 B.摩擦力 C.静电力 D.浮力13.过滤的透过推动力是 D . A.渗透压 B.电位差 C.自由扩散 D.压力差14.在错流过滤中,流动的剪切作用可以 B .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C.加重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的厚度 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 D.加重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的厚度1 15.目前认为包含体的形成是部分折叠的中间态之间 A 相互作用的结果. A.疏水性 B.亲水性 C.氢键 D.静电16.判断并改错: 原料目标产物的浓度越高,所需的能耗越高,回收成本越大.(×)改:原料目标产物的浓 度越低. 17.菌体和动植物细胞的重力沉降操作,采用 D 手段,可以提高沉降速度. A.调整 pH B.加热 C.降温 D.加盐或絮状剂18.撞击破碎适用于 D 的回收. A.蛋白质 B.核酸 C.细胞壁 D.细胞器19.重力沉降过程中,固体颗粒受到 重 力, 浮 力, 摩擦阻 力的作用,当固体匀速下降时,三个力 的关系 重力=浮力+摩擦阻力 . 20.为了提高最终产品的回收率:一是提高 每一级的回收率 ,二是减少 操作步骤 . 21.评价一个分离过程效率的三个主要标准是:① 浓缩程度 ② 分离纯化程度 22.区带离心包括 差速 区带离心和 平衡 区带离心. 23.差速区带离心的密度梯度中最大密度 B 待分离的目标产物的密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③ 回收率 .24.简答:管式和碟片式离心机各自的优缺点. 25.单从细胞直径的角度,细胞 越小 ,所需的压力或剪切力越大,细胞越难破碎.《沉淀》1.防止蛋白质沉淀的屏障有 蛋白质周围的水化层 和 双电层 .2.判断:当蛋白质周围双电层的ζ点位足够大时,静电排斥作用抵御蛋白质分子之间的分子间力,使蛋白质 溶液处于稳定状态而难以沉淀. (√) 3.降低蛋白质周围的 水化层 和 双电层 厚度,可以破坏蛋白质溶液的稳定性,实现蛋白质沉淀.2 4.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 盐析沉淀, 等电点 沉淀, 有机溶剂 沉淀.5.判断并改错:蛋白质水溶液中离子强度在生理离子强度(0.15~0.2molkg-1)之外,蛋白质的溶解度降 低而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 (×)改:离子强度处于高离子强度时. 6.在 Cohn 方程中,logS=β-KsI 中,盐析常数 Ks 反映 C 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A.操作温度 B.pH 值 C.盐的种类 D.离子强度7.在 Cohn 方程中,logS=β-KsI 中,β常数反映 B 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A.无机盐的种类 B.pH 值和温度 C.pH 值和盐的种类 D.温度和离子强度8.Cohn 方程中,Ks 越 大 ,β值越 小 ,盐析效果越好. 9.蛋白质溶液的 pH 接近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 A.最大 B.最小 C.恒定 D.零 B .10.蛋白质溶液的 pH 在其等电点时,蛋白质的静电荷数 为 0 . 11.判断并改错: 在高离子强度时,升温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有利于盐析沉淀,因此常采用较高的 操作温度. (×)改:只在离子强度较高时才出现. 12.判断并改错: 利用在其等电点的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最低的原理进行分离,称为等电点沉淀,而不 必考虑溶液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改:在低离子强度条件下. 13.等电点沉淀的操作条件是 低离子强度 和 pH=pI .14.判断并改错: 无论是亲水性强,还是疏水性强的蛋白质均可采用等电点沉淀. (×)改:适用于疏水性 强的蛋白质(酪蛋白). 15.有机溶剂沉淀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 大 ,则有机溶剂用量越 少 溶剂用量越 少 . 16.变性活化能 A 的蛋白质可利用热沉淀法分离. A.相差较大 B.相差较小 C.相同 D.相反 ;在溶液等电点附近,则17.在相同的离子强度下,不同种类的盐对蛋白质盐析的效果不同,一般离子半径 A 效果好.3 A.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 C.小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 18.盐析沉淀时,对 AB.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 D.大且带电荷较多的阳离子蛋白质所需的盐浓度低. B.结构不对称且低分子量的 D.结构对称且低分子量的A.结构不对称且高分子量的 C.结构对称且高分子量的19.盐析常数 Ks 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的 增高 或分子结构的 不对称 性而增加.《萃取》1.溶质在液―液两相中达到萃取平衡时,具有化学位 相等 ,萃取速率为 0 的特征. 2.溶质在液―液两相中达到萃取平衡时,萃取速率为 B . A.常数 B.零 C.最大值 D.最小值3.溶质在两相达到分配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 C . A.相等 B.轻相大于重相中的浓度 C.不再改变 D.轻相小于重相中的浓度4.萃取分配定律成立的条件为 C . A.恒温恒压 B.恒温恒压,溶质在两相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D.恒温恒压,低浓度范围C.恒温恒压,溶质在两相中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低浓度范围 5.分配常数与分配系数 C . A.完全相同 B.数值相同 C.分配常数是分配系数的一种特例D.分配系数是分配常数的一种特例6.分配常数与分配系数在 A 情况下相同. A.溶质在两相中的分子形态相同 B.达到相平衡时 C.低浓度范围 D.较高浓度时7.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平衡时,状态函数与萃取操作形式 无 关. 8.Henry 型平衡关系,y=mx 在 9.Langmuir 型平衡方程, y = 低 浓度范围内适用. 高 浓度范围适用.m1x 在 m2 + x4 10.论述: 利用热力学理论说明分配定律. 11.弱酸性电解质的分配系数随 pH 降低 而增大,弱碱性电解质随 pH 降低 而减小. 12.论述: 水相物理条件对有机溶剂萃取的影响( ①pH 13.有机溶剂的选择原则为 相似相溶性原理 . ②温度 ③无机盐的存在) .14.发酵液中夹带有机溶剂微滴形成 水包油 型乳浊液;有机相中夹带发酵液形成 油包水 型乳浊液. 15.简答: 如何防止乳化现象发生? 16.判断并改错: ①萃取因子是表示萃取相中溶质的量与萃余相中溶质的量之比. (√) ②萃取分率是表示萃取相与原料液中溶质的量之比. (√) ③萃余分率是表示萃余相与原料液中溶质的量之比. (√) 17.若萃取平衡符合线性关系,并且各级萃取流量之和为一常数,各级萃取流量均相等时萃取分率 A . A.大 B.相等 C.小 D.不确定18.无机盐的存在,可以 降低 溶质在水相中的溶解度, 有利于 溶质向有机相中分配. 19.红霉素是碱性电解质,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水相从 pH 9.8 降至 pH 5.5 时,分配系数会 B . A.不改变 B.降低 C.先升后降 D.增加20.青霉素是较强的有机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水相中 pH 从 3 升至 6 时,分配系数会 A . A.明显降低 B.变化不大 C.明显增加 D.恒定不变21.简答: 聚合物的不相溶性. (双水相的形成) 22.双水相相图中,系线 越长 ,两相间的性质差别 越大 . 23.双水相中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主要有 静电 作用, 疏水 作用, 生物亲和 作用. 24.非电解质溶质在双水相中的分配系数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 A.减小 B.增大 C.趋近无穷 D.变化不大 A .25.判断: 荷电溶质在双水相中分配系数的对数与溶质的静电荷数成反比.(×)改:成正比.5 26.判断: 双水相中荷电溶质的分配系数不仅与溶质的静电荷数有关, 还与添加的无机盐的种类有关. (√) 27.疏水因子 HF 是描述 上相 与 下相 之间疏水性的差异的参数. 与添加的盐的 种类 和 浓度 有 28.疏水因子 HF 与成相聚合物的 种类 , 相对分子质量 和 浓度 有关, 关,与 pH 值 有关. 29.疏水因子 HF 一般随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和盐析浓度的增大而 B . A.减少 B.增大 C.恒定 D.趋近于零30.在 pH 为等电点的双水相中蛋白质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与双水相的疏水因子 HF 呈线性关系,则直线的 斜率定义为 D . A.双水相的疏水性 B.蛋白质的分配系数 C.蛋白质的静电荷数 D.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31.论述: 双水相中溶质的分配系数的表达式: ln m = HF ( HFS + HFS ) + 义及如何影响分配系数.FZ
中,各项的物理意 RT32.在 pH=pI 的双水相中,若双水相疏水因子 HF=0,则蛋白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为 C . A.无穷大 B.零 C.1 D.0&m&133.双水相的疏水因子 HF 值越大,则溶质的分配系数越 B . A.大 B.小 C.趋近于 1 D.趋近于零34.PEG/DX 双水相中,若降低 PEG 的相对分子质量,则蛋白质的分配系数 增大 ,若降低 DX 的相对 分子质量,则分配系数 减小 . 35.双水相中无机盐的添加对溶质分配系数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对 相间电位差 和 表面疏水性 的影响. 36.在 PEG/DX 双水相中, 若添加的无机盐使相间电位差
& 0 , 要使蛋白质分配于富含 PEG 的上相中, 应调节 pH B . A.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 B.大于等电点 C.小于等电点 D.等于 737.在 pH 为等电点的双水相中,蛋白质主要根据 C 产生各自分配. A.荷电荷的大小 B.分子量差异 C.疏水性差异 D.荷电荷性质6 38.无机盐的存在 B 溶质向有机相中分配. A.不影响 B.有利于 C.不利于 D.以上答案都不对39.有机溶剂萃取较高温度有利于目标产物的回收与纯化,通常操作是在 A 下进行. A.较低温度 B.较高温度 C.室温 D.任何温度40.在较低的 pH 下有利于青霉素在 有机 相中的分配, pH 大于 6.0 时, 当 青霉素几乎完全溶于 水 相中. 41.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 分配系数 不同而使溶质分离的方法称为萃取. 42.判断: 由于温度影响相水系统的相图,因而影响蛋白质的分配系数,因此温度对双水相系统中蛋白质 的影响很大.(×)改:T 对双水相系统中蛋白质的影响很小. 43.简答: 乳状液膜的制备方法. 44.简述: 反萃相化学反应促进迁移及其特点. 45.利用液膜膜相中流动载体 B 作用的传质机理称为液膜膜相载体输送. A.渗透 B.选择性输送 C.溶解 D.扩散46.液膜中膜溶剂的粘度越大,则膜 B . A.越薄 B.易于成膜 C.难成膜 D.稳定性越差47.破乳常用的方法有 化学破乳 和 48.简述: 影响液膜萃取的操作因素.静电破乳 .49.蛋白质溶解在反胶团中的主要推动力是 C . A.浓度差 B.电位差 C.静电相互作用 D.压力差50.反胶团萃取若选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当水相中 pH B 蛋白质等电点时,蛋白质易溶于反胶团中.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偏离51.反胶团直径减小,则蛋白质的溶解率 减小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则溶解率 减小 . 52.论述: 如何设计双水相. 53.简述: 酶失活的原因.7 54.超临界流体在其临界温度和压力附近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 C 发生很大的变化. A.粘度 B.体积 C.密度 D.质量55.液固萃取时利用液体提取固体的有用成分的 C 分离操作. A.溶解 B.吸附 C.扩散 D.渗透56.液膜萃取过程中,溶质的迁移方式包括 单纯迁移 , 反萃相化学反应促进迁移 , 膜相载体输送 . 57.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萃取速度 C 液―液萃取. A.低于 B.等于 C.大于 D.近似等于《膜分离》1.膜分离是利用具有一定 D 特性的过滤介质进行物质的分离过程. A.扩散 B.吸附 C.溶解 D.选择性透过2.反渗透中,溶质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则施加的压力越 大 . 3.反渗透分离的对象主要是 A . A.离子 B.大分子 C.蛋白质 D.细胞4.超滤膜主要用于 D 分离. A.菌体 B.细胞 C.微颗粒 D.不含固形物的料液5.微滤主要用于 A 分离. A.悬浮物 B.不含固形物的料液 C.电解质溶质 D.小分子溶质溶液6.透析主要用于 D . A.蛋白质分离 B.细胞分离 C.悬浮液的分离 D.生物大分子溶液的脱盐7.菌体分离可选用 C . A.超滤 B.反渗透 C.微滤 D.电渗析8.除去发酵产物中的热源通常选用 C .8 A.反渗透B.微滤C.超滤D.透析9.蛋白质的回收浓缩通常选用 B . A.反渗透 B.超滤 C.微滤 D.电渗析10.不对称膜主要由起 膜分离 作用的表面活性层和起 支撑强化 作用的惰性层构成. 11.孔径越大的微滤膜,其通量 A . A.下降速度越快 B.下降速度越慢 C.上升速度越快 D.上升速度越慢12.超滤和微滤是利用膜的筛分性质以 A.渗透压 B.膜两侧的压力差B 为传质推动力. C.扩散 D.静电作用13.超滤和微滤的通量 C . A.与压差成反比,与料液粘度成正比 C.与压差成正比,与料液粘度成反比 14.电渗析过程采用的膜为 C . A.亲水性膜 B.疏水性膜 C.离子交换膜 D.透析膜 B.与压差成正比,与料液粘度成正比 D.与压差成反比,与料液粘度成反比15.相对分子量相同时, B 分子截留率最大. A.线状 B.球型 C.带有支链 D.网状16.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时, A 分子截留率较低. A.线状 B.带有支链 C.球状 D.不带支链 A .17.两种以上高分子溶质共存时与单纯一种溶质存在的截留率相比要 A.高 B.低 C.无变化 C . B.浓度极化严重,截留率减少 D.浓度极化严重,截留率增加 D . D.低许多18.膜面流速增大,则A.浓度极化减轻,截留率增加 C.浓度极化减轻,截留率减少 19.膜分离过程中,料液浓度升高,则9 A.粘度下降,截留率增加 C.粘度上升,截留率下降B.粘度下降,截留率降低 D.粘度上升,截留率增加20.当 pH C ,蛋白质在膜表面形成凝胶极化层浓度最大,透过阻力最大,此时截留率最高. A.大于等电点 B.小于等电点 C.等于等电点 D.等电点附近21.真实截留率和表面截留率在 B 情况相等. A.存在浓差极化 B.不存在浓度极化 C.料液浓度较大 D.料液浓度较低22.错流过滤操作中,料液流动的剪切力作用可以 B . A.减轻浓度极化,但增加凝胶层厚度 C.加重浓度极化,且增加凝胶层厚度 B.减轻浓度极化,但降低凝胶层厚度 D.加重浓度极化,且降低凝胶层厚度23.论述: 实际膜分离过程中,影响截留率的因素有哪些? 24.料液的流速增大,则透过量 增大 ,透过通量的极限值 增大 . 25.当压力较小时,膜面上尚未形成浓差极化层时,此时,透过通量与压力成 A 关系. A.正比 B.反比 C.对数关系 D.指数26.当压力逐渐增大时,膜表面出现浓差极化现象,此时,透过通量的增长速率 A . A.放慢 B.加快 C.不变 D.为零27.欲使溶质浓度高的一侧溶液中的溶剂透过溶质低的一侧时,在溶质浓度高的一侧 A . A.施加压力大于渗透压 B.加压力小于渗透压 C.加压等于渗透压 D.减压小于渗透压28.当料液浓度提高时,透过通量 减小 ,极限透过通量 减小 . 29.论述: 分离影响膜分离速率的因素. 30.浓度极化不存在时,表观截留率 = 真实截留率;当溶质完全被截留时,表观截留率等于 1 ; 当溶质自由透过膜时,表观截留率等于 0 .《吸附与离子交换》10 1.吸附按作用力主要分为 物理 吸附, 化学 吸附和 离子交换 . 2. 比表面积 和 孔径 是评价吸附剂性能的主要参数. 3.简答: 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与小分子化合物的离子交换特性的差别? 4.简答: 兰格缪尔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5.简答: 为什么离子交换需在低离子强度下进行? 6.溶液的 pH&等电点时,蛋白质带 负 电荷;溶液的 pH&等电点时,蛋白质带 正 电荷. 7.当吸附操作达到穿透点时,应 B 操作. A.继续吸附 B.停止吸附 C.停止再生 D.停止洗脱8.离子交换的分配系数与离子浓度呈 D 关系. A.线性增加 B.线性减少 C.指数增加 D.指数减少《层析》1.层析操作必须具有 固定 相和 流动 相. 2.溶质的分配系数大,则在固定相上存在的几率 大 ,随流动相的移动速度 小 . 3.层析柱的理论板数越 多 ,则溶质的分离度越 大 . 4.两种溶质的分配系数相差越 小 ,需要的越多的理论板数才能获得较大的分离度. 5.简答: 为什么凝胶过滤层析通常采用恒定洗脱法? 6.凝胶过滤层析中,流动相的线速度与 HETP 成 C 关系. A.无 B.线性减少 C.线性增加 D.对数7.GFC 中溶质的分配系数在分级范围内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值增大而 B . A.线性增大 B.线性减少 C.急剧增大 D.急剧减少8.凝胶的分级范围越小,则分离度 A . A.越大 B.越小 C.小于 1 D.小于 011 9.简述: GFC 与其他层析法比较其特点是什么? 10.简述: 为什么 IEC(离子交换层析)很少采用恒定洗脱法? 11.IEC 操作多采用 线性梯度 洗脱和 逐次 洗脱. 12.线性梯度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离子强度线性增大,因此,溶质的 C 连续降低,移动速度逐渐增大. A.溶解度 B.扩散系数 C.分配系数 D.分离度13.逐次洗脱过程中,流动相的离子强度阶跃增大,溶质的分配系数 B 降低. A.逐渐 B.阶段式 C.线性 D.急剧14.简答: 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优缺点是什么? 15.HIC(疏水性相互作用层析)主要采用 降低 流动相离子强度的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IEC (离子交换层析)主要采用 增加 流动相离子强度的线性梯度洗脱法和逐次洗脱法.《亲和纯化》1.具有亲和作用的分子(物质)对之间具有&钥匙&和&锁孔&的关系是产生亲和结合作用的 C . A.充分条件 B.充要条件 C.必要条件 D.假设条件2.简答: 产生亲和作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 3.如果亲和作用主要源于静电引力,提高离子强度会 D 亲和作用. A.增加 B.减弱 C.不影响 D.减弱或完全破坏4.如果亲和作用以氢键为主,提高离子强度会 D 亲和作用. A.增加 B.减弱 C.不影响 D.降低或消除5.当亲和作用以疏水性相互作用时,提高离子强度会 A 亲和作用. A.增加 B.减弱 C.无影响 D.完全破坏6.在亲和分离操作中,许多亲和吸附的目标蛋白质用高浓度的盐溶液洗脱,说明 D 在亲和作用中占主 要地位.12 A.疏水性相互作用B.配位键C.非共价键D.静电力7.判断并改错: 在适当的 pH 下,亲和结合作用较高,而略微改变 pH 不会影响亲和作用.(×)改:会减弱 或完全消失亲和作用. 8. C 的存在可以抑制氢键的形成. A.氧原子 B.氮原子 C.脲和盐酸胍 D.NaCl9.由于温度升高使分子和原子的热运动加剧, 结合部位的静电作用, 氢键及金属配位键的作用会 减弱 , 疏水性相互作用会 增强 . 10.若亲和结合作用源于亲和分子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键,则加入 C 可使亲和结合作用消灭. A.NaCl B.硅酸铵 C.EDTA(乙二胺四乙酸) D.SDS11.亲和层析的洗脱方法有 特异性洗脱 法和 非特异性洗脱 法. 12.论述: 比较特异性洗脱和非特异性洗脱的优缺点.《电泳》1.电泳是 荷电(电解质) 溶质在 电场 作用下,发生定向泳动的现象. 2.电泳分离是利用 电解质 在电场中 泳动速度 的差别进行分离的. 3.电泳分离的机理是 A.液―液相平衡 B 分离过程. B.速率 C.分配平衡 D.筛分4.荷电溶质在电场中受到 电场 力和 黏性阻 力的作用. 5.凝胶电泳时利用 D 使分子大小不同的电解质分离的. A.静电作用 B.亲水作用 C.疏水作用 D.分子筛作用6.不连续凝胶电泳的凝胶层由 浓缩 层和 分离 层组成. 7.不连续凝胶电泳的上层起 浓缩 作用,下层起 分离 作用. 8.电解质溶质的迁移率是 C 下的泳动速度.13 A.单位时间B.单位溶质质量C.单位电场强度D.单位静电引力《结晶》1.结晶是从液相或气相中生成 形状一定 , 分子(或原子,离子)有规则排列 的晶体的现象.2.结晶是利用溶质之间 C 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一种扩散分离操作. A.浓度 B.静电引力 C.溶解度 D.扩散系数3.结晶是内部结构的质点元作 三维有序规则 排列的形状一定的固体粒子,而沉淀是 无规则 排列的 无定形的粒子. 4.大多数溶质的溶解度随 B 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A.压力 B.温度 C.扩散系数 D.浓度5.除温度外, B 对溶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A.压力 B.溶剂组成 C.稀度 D.扩散系数6.微小晶体的溶解度 B 普遍晶体的溶解度. A.低于 B.高于 C.接近 D.等于7.当微小晶体的半径 r & rc 时,则微小晶体会 自动溶解 ;当微小晶体的半径 r & rc 时,则微小晶体会 自 动生长 .《干燥》1.简述: 喷雾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简述:液化床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3.简述: 气流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1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文档分类:
《建筑设备工程》习题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建筑设备工程》习题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文档介绍:
衬(涂)一定厚度的塑料层复合而成的管材。依据复合管基材不同, 可分为衬塑复合管和涂塑复合管两种。衬塑钢管是在传统的输水钢管内插入一根薄壁的 PVC 管, 使二者紧密结合, 就成了 PVC 衬塑钢管; 涂塑钢管是以普通碳素钢管为基材,将高分子 PE 粉末融熔后均匀地涂敷在钢管内壁,经塑化后形成光滑、致密的塑料涂层。钢塑复合管兼备了金属管材的强度高、耐高压、能承受较强的外来冲击力和塑料管材的耐腐蚀、不结垢、导热系数低、流体阻力小等优点。但需在工厂预制,不宜在施工现场切割。(2) 铝塑复合管( PE-A1-PE 或 PEX-A1-PEX ) 通过挤出成型工艺而制造出的新型复合管材, 它由聚乙烯层—胶合层一铝合金层一胶合层一聚乙烯层五层结构构成。铝塑复合管可以分为三种型号:A型, 耐温不大于 60℃;B型, 耐温不大于 95℃;C型, 输送燃气用。给水管材的选用选用给水管材时, 首先应了解各类管材的特性指标, 如耐温耐压能力、线性膨胀系数、抗冲击能力、热传导系数及保温性能、管径范围、卫生性能等; 然后根据建筑装饰标准、输送水的温度及水质要求、使用场合、敷设方式等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给水管材选用原则给水管材选用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安全可靠、卫生环保、经济合理、水力条件好、便于施工维护。安全可靠性是指管材本身以及管件的连接点要有足够的刚度和机械强度,做到在工作压力范围内不渗漏、不破裂。卫生环保是要求管材的原材料、改性剂、助剂和添加剂等应保证饮用水水质不受污染。管材内外表面光滑, 水力条件好。便于施工维护是指管材容易加工, 且有一定的耐腐蚀能力。经济合理是指在保证管材质量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选择价格低廉、货源充足、供货方便的管材。埋地给水管道采用的管材应具有耐腐蚀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能力, 可采用塑料给水管、有衬里的铸铁给水管、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室内的给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 可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铜管、不锈钢管及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 5 .不同材质的管道各有哪些连接方法? 答:(1 )钢管的连接方法有螺纹连接、焊接、法兰连接和卡箍连接。(2 )塑料管的连接方法一般有螺纹连接(其配件为注塑制品)、焊接(热空气焊、热熔焊、电熔焊) 、法兰连接、螺纹卡套压接、承插连接、胶粘连接等。(3 )铸铁管的连接方法是承插连接,阀门等处也用法兰盘连接。铸铁管的管道配件有弯头、三通、四通、大小头、双承短管等。 6 .不同类型的阀门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用? 答:(1) 闸阀关闭件(闸板)由阀杆带动,沿阀座密封面作升降运动的阀门,一般用于口径 DN≥ 70mm 的管路。闸阀具有流体阻力小、开闭所需外力较小、介质的流向不受限制等优点; 但闸阀外形尺寸和开启高度都较大, 安装所需空间较大, 水中有杂质落入阀座后阀不能关闭严密,关闭过程中密封面间的相对摩擦容易引起擦伤现象。一般在水流阻力要求较小时采用闸阀。(2) 截止阀关闭件(阀瓣)由阀杆带动,沿阀座(密封面)轴线作升降运动的阀门,一般用于 DN ≤ 200mm 的管道中。截止阀具有开启高度小、关闭严密、在开闭过程中密封面的摩擦力比闸阀小、耐磨等优点, 但截止阀的水头损失较大, 开闭力矩较大, 结构长度较长。当需调节流量、水压时,宜采用截止阀。(3) 蝶阀启闭件( 蝶板) 绕固定轴旋转的阀门。蝶阀具有操作力矩小、开闭时间短、安装空间小、质量轻等优点; 其主要缺点是蝶板占据一定的过水断面,增大水头损失,且易挂积杂物和纤维。(4) 球阀启闭件(球体)绕垂直于通路的轴线旋转的阀门。其在管路中切断、分配和改变介质的流动方向, 适用于安装空间小的场所。球阀具有流体阻力小、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开闭迅速等优点,但容易产生水击。(5) 止回阀启闭件( 阀瓣或阀心) 借介质作用力自动阻止介质逆流的阀门。其一般安装在引入管、密闭的水加热器或用水设备的进水管、水泵出水管、进出水管合用一条管道的水箱(塔、池) 的出水管段上。根据启闭件动作方式的不同, 止回阀可进一步分为旋启式止回阀、升降式止回阀、消声止回阀和缓闭止回阀等。(7) 安全阀可以防止系统内压力超过预定的安全值。它不需借助任何外力, 利用介质本身的力量排出额定数量的流体; 当压力恢复正常后,阀门再行关闭并阻止介质继续流出。安全阀的泄流量很小, 主要用于释放压力容器因超温引起的超压。(8) 泄压阀与水泵配套使用,主要安装在供水系统中的泄水旁路上, 可保证供水系统的水压不超过主阀上导阀的设定值, 确保供水管路、阀门及其他设备的安全。当给水管网存在短时超压情况,且短时超压会引起使用不安全时,应设置泄压阀。泄压阀的泄流量大, 应连接管道排入非生活用水水池;若直接排放,应有消能措施。(9) 浮球阀广泛用于水箱、水池、水塔的进水管路中, 通过浮球的调节作用来维持水位。当充水到既定水位时,浮球随水位浮起, 关闭进水口,防止流溢;当水位下降时,浮球下落,进水口开启。为保障进水的可靠性, 一般采用两个浮球阀并联安装, 浮球阀前应安装检修用的阀门。( 10 )多功能阀兼有电动阀、止回阀和水锤消除器的功能,一般装在口径较大水泵的出水管路的水平管段上。( 11 )紧急关闭阀生活小区中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并联的供水系统中。当消防用水时, 阀门自动紧急关闭, 切断生活用水, 保证消防用水;当消防结束时,阀门自动打开,恢复生活供水。 7 .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形式有哪些?布置管道时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 建筑内部给水通过引入管引入室内以后, 根据管网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环状式与枝状式。(1 )环状给水方式水平干管联成环状为水平环状式,立管联成环状为垂直环状式。在任何时间都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和设备应采用环状管网, 或者将两个引入管通过水平配水干管和配水立管相连通, 组成贯通环状, 双向供水, 以确保某段管道出现问题时, 仍能正常供水。一般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以及有特殊要求的设备, 多采用环状式管网。消防管网均采用环状式。(2 )枝状给水方式单向给水,干管和立管没有联成环状,因此当某段管道出现事故时, 后面的系统无法正常供水。但枝状管网节省管材、造价低, 所以短时间间断供水影响不大的建筑, 可采用枝状管网,如一般普通住宅建筑,其内给水管网多采用枝状管网。 8 .建筑给水管道的敷设形式有哪几种?敷设管道时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给水管网的敷设方式建筑内部给水管道的敷设根据美观、卫生方面的要求不同,可分为明装和暗装。(1 )明装管道沿墙、梁、柱或沿天花板下等处暴露安装。明装管道造价低, 安装、维修管理方便; 但是管道表面容易积灰、结露
内容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件大小:0 KB
下载次数: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