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鞘瘤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钉棒内固定术后多久取钉棒

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脊柱重建--《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1年
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脊柱重建
【摘要】:目的椎管内肿瘤切除需要同时切除大量椎体骨质,常常造成相应节段脊柱结构的缺损,如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畸形、疼痛、神经压迫、不融合、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如因内固定强度不够而延长卧床时间又增加了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本文讨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脊柱重建方法。方法从2007年至今我院骨科与神经外科合作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6-57岁。病理类型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脊膜瘤1例,室管膜瘤1例。受累节段颈段2例,胸段2例,马尾1例。病变部位位于硬膜外1例,髓外硬膜内3例,髓内1例,位于脊髓腹侧2例,背侧3例。肿瘤长2.5-8cm不等。按手术入路及脊柱重建方法,1例颈段肿瘤行前路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1例胸段肿瘤行经左侧胸腔钛网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另3例行后外侧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立即开始康复训练,下肢肌力良好的患者术后第1天即允许负重行走。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36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00ml,未发生大血管、胸导管损伤、脊髓及马尾损伤、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随访6个月-4年。无肿瘤复发病例,4例患者四肢肌力恢复至5级,1例患者下肢肌力由术前的2级恢复至术后1年时的4级,能正常行走。所有患者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骨折、脊柱生理曲度丢失,1例颈前路融合术后2年MR显示邻近椎间盘退变,未形成神经压迫。1例胸段手术因背痛于术后2.5年拆除后路内固定,之后疼痛好转。除最近1例外,其余4例X线显示椎体已融合。结论椎管内肿瘤切除后在现代脊柱外科器械辅助下可选择前方或后方不同的脊柱重建方式,植入物相关的并发症较少,可达到可靠的稳定性并允许早期开始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活动能力的恢复。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3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振斌;任长裕;周光华;范青;;[J];上海医学;1993年04期
聆风;[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5年12期
麻伟青;;[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年09期
杨军;;[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1期
;[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06期
;[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年03期
;[J];脊柱外科杂志;2011年01期
;[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07期
刘学光,刘明远,姜振国,程玉岗,张建恩,付秋瑞;[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2年05期
杨福震,王一农;[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意磊;范顺武;赵凤东;方向前;王义荣;陈毅力;方兵;;[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倪文飞;徐华梓;池永龙;林焱;何家维;黄其杉;毛方敏;王胜;王向阳;徐晖;;[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陈建常;张春浩;陈文红;刘聪;张保东;;[A];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暨第六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宋渭锋;柳健;秦耀维;;[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杨惠林;王根林;;[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C];2010年
唐海;张寰;;[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李行浩;陈长贤;王汉龙;赖展龙;吴志强;吴毅峰;陶海涛;杨杰;;[A];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费琦;王炳强;唐海;李东;杨雍;李锦军;王以朋;;[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赵晖;王林森;潘涛;陈思;李晓峰;张晓光;;[A];第十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杜心如;刘端;;[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德利;[N];辽源日报;2010年
向佳;[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主任委员
韦以宗;[N];健康报;2011年
蒲欣;[N];上海科技报;2000年
广东省东莞康华医院脊柱关节科
罗德民;[N];健康报;2010年
张强 通讯员
岳春生;[N];科技日报;2010年
衣晓峰;[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刘长勇 李谏;[N];解放军报;2011年
党武平;[N];新疆日报(汉);2004年
张维;[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兴;[D];浙江大学;2010年
李利;[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刘滔;[D];苏州大学;2011年
孟斌;[D];苏州大学;2011年
杜峻华;[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陈珑;[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李筱贺;[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梁朝革;[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孙武;[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周栋;[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均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赵毅雷;[D];苏州大学;2010年
刘法敬;[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陈福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高远;[D];山东大学;2010年
严小明;[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伍瑛;[D];暨南大学;2011年
刘智;[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董锡亮;[D];昆明医学院;2010年
赵家贵;[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来凤首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成功
&&&&&&&&&&&
&标题作者智能&&
>>>>>>本页
来凤首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成功
恩施新闻网 http://www.enshi.cn 日09:27
  来凤新闻网讯(通讯员 姚元辉)2月1日,县中心医院骨外科首例运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康复出院,标志着该院又一新技术取得成功,在脊柱外科诊疗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月15日,42岁的患者姚某,因车祸来到县中心医院骨外科住院治疗,经检查其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需手术治疗。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骨外科科主任李光富综合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考虑,拟为患者实施新技术――经皮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据了解,该技术的优势是术中出血少,对脊柱周边肌肉组织干扰少,不需要大量剥离椎旁肌肉,创伤大大降低;而且术后恢复快,后遗症少,残留腰背痛和腰部乏力的机率大大降低。
  经过充分准备和探讨,1月19日,骨外科科主任李光富带领科室医师在全麻下为患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植入钉棒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腰椎压缩丢失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两天便可以下床行走,患者已于2月1日康复出院。
来源:来凤新闻网
生活信息&一网打尽&&
本土网购&应有尽有&&
| 恩施日报社 恩施新闻网 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镜像& enshi.cn, All rights reserved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陈鑫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腰椎管内神经鞘瘤切除+脊柱内固定 案例及手术体会
脊髓脊柱肿瘤典型病例
腰椎管内神经鞘瘤切除+脊柱内固定 案例及手术体会
患者为青年男性,因“左侧下肢疼痛半年”入院,外院腰椎磁共振发现腰椎4/5髓外硬膜下的占位变,考虑。外院磁共振如下图手术过程:术中发现呈血红色,不像常规的,呈淡黄色。首先,对病变周围蛛网膜进行分离,探查病灶与马尾神经的关系术中发现病变一端向L4/5神经袖套方向生长,予以电凝后离段,然后再沿着病变的腹侧进行分离,逐渐将病变与周围的马尾神经分离开。最后,将病变的另外一端神经根暴露,予以电凝离断,完整切除。切除后,再行腰4和腰5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透视提示钉棒位置良好。术后,患者左侧下肢疼痛即刻缓解,无新发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效果非常好。手术体会:对于有明确神经压迫症状的,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手段,术中应充分探查与神经根的关系,分离边界时,要在显微镜下分离,分离过程中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双极电凝,可最大程度上保护马尾神经功能,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另外,就是通过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可以重建脊柱力学,使得脊柱后柱的稳定性得到加强,可防止远期脊柱畸形和意外出现。本文系陈鑫&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0:34
陈鑫大夫的信息
陈鑫大夫电话咨询
陈鑫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陈鑫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陈鑫大夫提问
陈鑫的咨询范围:
脑转移瘤、脑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瘤、脊髓肿瘤(脊髓胶质瘤、脊髓室管膜瘤、脊膜瘤、椎管内神经鞘瘤)、脊柱骨肿瘤(骨肉瘤等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瘤、脊柱转移癌
陈鑫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神经外科好评科室
神经外科分类问答后路椎管内肿瘤切除钉棒系统重建脊椎稳定性的临床分析--《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后路椎管内肿瘤切除钉棒系统重建脊椎稳定性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肿瘤切除、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情况。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椎管肿瘤的患者病例资料29例进行手术前后情况比较分析。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10岁-72岁,平均38.5岁。随访时间从3个月到42个月,平均13个月。术前均行X线、MRI检查,部分行CT检查, MRI均提示为硬膜外肿瘤,肿瘤长径2.0cm-18.0cm,平均5.0cm。采用后路椎板切除肿瘤、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主要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疼痛缓解、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术前X线及复查X线钉棒情况等,其中疼痛按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照Frankel分级,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评价分析。
结果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20例,室管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2例,纤维脂肪瘤1例,血管瘤1例,软骨瘤1例,囊肿3例。置入螺钉数151枚,术后患者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早期局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余患者切口为一期愈合。有2例病例出现置钉位置不佳,2例螺钉超出椎体前缘,但不超过5mm。术中术后未见大血管、神经、脊髓损伤。所有病例疼痛消失或减轻,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前平均5.8分,术后平均0.86分,术前术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神经功能分级按Frankel分级:术前C级3例,D级24例,E级2例,术后C级0例,D级5例,E级24例,有统计学差异(P0.01);生活质量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为64.7分、8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提示脊柱结构稳定性良好,钉棒在位固定良好,未出现断钉断棒及钉棒松动征象,椎体高度无明显改变,椎体间隙未变窄,部分植骨开始融合。
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在肿瘤切除基础上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维持脊柱稳定、防止出现脊柱畸形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而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R687.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宗少晖;韦波;赵玉玺;熊春翔;;[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李瑞青;荆鑫;董献成;徐饶;王以进;;[J];临床骨科杂志;2009年05期
只达石,于士柱;[J];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1期
徐饶;李瑞青;荆鑫;王以进;;[J];中国医疗前沿;2010年01期
刘景堂,唐天驷,刘兴炎,葛宝丰,王东来,王以进;[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04期
赵刘军;徐荣明;;[J];中国骨伤;2007年06期
曹进;徐荣明;仲肇平;马维虎;赵刘军;李明;;[J];中国骨伤;2010年04期
刘观燚;徐荣明;马维虎;孙韶华;冯建翔;王以进;;[J];中国骨伤;2010年06期
刘观燚;徐荣明;马维虎;孙韶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23期
郭宏川,罗毅男,郭永川,付双林,李殿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大巍;房清敏;孙兆忠;;[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陈建国;邓传宗;蔡用武;;[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4年01期
阎晓玲;孔繁明;唐帆;秦进喜;;[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5年02期
于士柱;孙翠云;;[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7年01期
李剑;陈建国;葛忆秦;顾志恺;邓传宗;;[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8年02期
郑少钦,杨应明,陈伟强;[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7期
董海霞,鹿人明,马智军;[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2期
梁耀携;;[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陈海莲;黄五星;林静茹;;[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徐荣明;刘观燚;赵红勇;马维虎;孙韶华;许楠健;林华杰;;[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荣明;孙韶华;马维虎;刘观焱;朱延昭;;[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闫巍;;[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洋;[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郑欣;[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昌盛;[D];郑州大学;2010年
吕游;[D];吉林大学;2011年
郝继山;[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安光哲;[D];延边大学;2005年
李兴国;[D];昆明医学院;2007年
张峰;[D];福建中医学院;2007年
王育波;[D];吉林大学;2008年
翁永前;[D];第一军医大学;2008年
杜春雷;[D];江苏大学;2009年
秦国强;[D];南昌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军曙;文建平;向孝勇;李卫峰;;[J];医学临床研究;2008年11期
黄凯;谢大志;龙耀武;陈光福;陈嘉华;;[J];吉林医学;2009年13期
张楠,张建,靳文毅,王大民;[J];中国解剖与临床;2001年01期
漆建;唐文国;唐晓平;余定庸;苟章洋;冯凌;罗仁国;;[J];解剖与临床;2005年04期
姜世平;何健飞;徐谦;李俊岐;唐敏;;[J];颈腰痛杂志;2008年05期
杨诚;马峻明;杨墨松;杨兴海;谢宁;严望军;肖建如;;[J];脊柱外科杂志;2008年04期
闫占明;周权;杨物鹏;付万有;王新亮;杨永晨;白锋;杜宝在;;[J];临床骨科杂志;2008年01期
钱军;申才良;;[J];临床骨科杂志;2008年03期
王敬典;白天峰;刘宏建;;[J];山东医药;2008年06期
刘亚军,田伟,刘波,李勤,胡临,李志宇,袁强,孙玉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献印;[J];中国骨伤;2005年07期
赵晶;;[J];护理研究;2007年11期
牛广新;王晓峰;修海军;刘守东;孙瑞轩;白洪涛;;[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年12期
吕超;刘国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年02期
吴玉杰;贾连顺;崔学文;宋希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年13期
陈世强;姚理阳;宋世锋;肖海涛;张熙民;;[J];山东医药;2010年06期
管理勤;;[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年13期
赵汉平;李佩佳;刘明;罗永忠;骆刚;史庆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年21期
张骏;金正帅;;[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移平;谭明生;塔娜;杨峰;唐向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邵增务;杨述华;杜靖远;郑启新;吴永超;刘建湘;;[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丁真奇;陈卫;康两期;刘晖;郭志民;刘庆军;;[A];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暨第六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刘观燚;徐荣明;马维虎;陈秋;孙韶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孙适;;[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五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6年
胡月光;;[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黄其杉;池永龙;徐华梓;林炎;毛方敏;倪文飞;王向阳;;[A];第二届华东地区骨科学术大会暨山东省第九次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刘观燚;徐荣明;马维虎;孙韶华;林华杰;冯建翔;胡勇;赵刘军;周雷杰;;[A];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30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朱利明;王国平;黄艳群;鲍荣华;舒存洪;;[A];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谢杨;傅强;李明;石志才;祝晓东;贺石生;陈子强;王传峰;赵应川;陶风华;;[A];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朱智;[N];湖南日报;2011年
焦晓宁 通讯员
缑永强;[N];健康报;2011年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医院骨科教授
整理;[N];健康报;2009年
蒋炜宁 通讯员
赵冠菁;[N];宁波日报;2010年
靳万庆;[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衣晓峰;[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王继荣;[N];健康报;2006年
刘熙;[N];云南日报;2010年
李颖?通讯员
萧雯;[N];科技日报;2007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王继荣;[N];健康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伟;[D];武汉大学;2010年
刘达;[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赵勇;[D];山东大学;2012年
于洋;[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赵岩;[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袁峰;[D];苏州大学;2006年
吴淑琴;[D];中北大学;2011年
王松刚;[D];山东大学;2005年
周风金;[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沙勇;[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覃兆捷;[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汪文明;[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王湘江;[D];南华大学;2010年
豆贲;[D];南华大学;2010年
彭显博;[D];青岛大学;2010年
吴宏增;[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谌文峰;[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刘洋;[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高锋;[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张昌盛;[D];郑州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与椎管内寄生虫病手术相关的文献报道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百科词条: (最后修订于 23:05:21)[共1981字]摘要:
椎管内寄生虫病的外科治疗国内外时有报道。根据国内的资料,以椎管内囊虫较多,其次为椎管内包虫病,其他寄生虫侵犯椎管内者罕见。侵犯到椎管内的部位以胸椎节段为多见。椎管病变多为单发。囊虫多位于脊髓内或硬脊膜下,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相当于黄豆(图4.20.4-1);而椎管内包虫位于硬脊膜外或硬脊膜下,直径可大到数厘米,脊髓严重受压(图4.20.4-2)。
临床表现主要是:背痛,两下肢麻木和无力,多见于椎管内囊虫病人;而包虫病人,由于脊髓严重受压,多表现为不全性和完全性截瘫,二便括约肌功能障碍。MRI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囊虫为脊髓内或髓外小圆形或椭圆形囊肿,T1为低信号,T2为高信号,周围可有水肿带;包虫囊肿体积大,可占2~3个椎骨节段,亦为囊肿的信号表现,而且邻近椎骨亦有吸收和破坏,邬增繁等(1997)报告2例,术前均被诊断为脊柱结核。在治疗方面:椎管内囊虫手术效果良好;而椎管内包虫病术前常被误诊,故手术准备不足,术中包虫壁一旦破裂,头节(子囊)大量溢出,向周围组织播散,术后复发在所难免。因此,对来自新疆、宁夏、甘肃和内蒙等牧区患椎管内囊肿的病人,应警惕其有包虫病的可能性,做好充分准备,手术处理正确,方可治愈本病。
相关文献:【摘要】目的研究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管潜行扩大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于侧旁型,中央型分别采用单开、双开窗,髓核摘除,合并椎管狭窄者则行椎管潜行扩大。结果手术病人86例并经随访5年,其中优41例,良36例,差9例。结论采用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同时对于合并椎管狭窄者行椎管潜行扩大。即准确取出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减轻椎管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关键词】半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管扩大【摘要】目的研究肝包虫病手术中囊腔处理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术中行内囊摘除后缝闭外囊内腔或内腔放置引流管或用大网膜填塞外囊内腔。结果52例囊腔缝闭,随访43例,平均住院10.4天,CT和超声示残腔闭合时间平均为15.78天。结论肝包虫病术中缝闭残腔可缩短住院天数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肝包虫病手术囊腔缝闭肝包虫病是犬绦虫的囊状幼虫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1,2],是畜牧场区常见寄生虫者,1例10年后随访症状无明显变化,1例7年后随访症状有轻微加重。Tile〔3〕回顾性分析了2例最初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疗效。Rosomoff〔4〕报道了1例70岁老年患者,腰椎管造影显示L3、4完全阻塞,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几乎完全恢复。Herno等对平均随访8年的91例不同椎管狭窄程度的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自然病程显示出良性发展,45%的患者症状改善,30%的患【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压片法显微镜诊断肠内寄生虫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例肠内寄生虫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压片法显微镜诊断。结果与结论压片法诊断肠内寄生虫的方法较传统实验室检查简捷、直观,不易漏诊。【关键词】压片法;毛首鞭形虫;蠕形住肠线虫肠内寄生虫种类达十余种,如: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为多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寄生于人体的肠内(盲肠、结直肠【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胸椎管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通过临床11例自发性胸椎管硬膜外血肿病例的手术治疗,进行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结果11例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的Frankel分级有明显差别。结论及早手术,解除压迫,临床效果明显。关键词胸椎管硬膜外自发性出血瘫痪自发性脊髓硬膜外出血临床上很少见。年西京医院收治了11例自发性胸椎管硬膜外血肿的患[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电生理监护对椎管神经鞘瘤显微手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提高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术中电生理动态监护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结果治愈60例(占92.3%),好转5例(占7.7%),无死亡;肿瘤全切62例,次全切除3例,全切率95.4%。结论常规动态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切除椎管神经鞘瘤,能保全脊髓神经的功能,减少副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显微手术有助于提高包虫病是畜牧区常见寄生虫病,严重威胁着当地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参考相关文献及结合我院包虫病治疗现状,就其诸多手术处理方案分析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同仁参考。1棘球蚴寄生部位包虫传染的主要途径是消化道,当误食污染棘球蚴绦虫卵的食物或手指沾有虫卵,随食物被吞食后,在十二指肠孵化为六钩蚴而吸附于小肠的粘膜上,然后进入门静脉系统,随血流散布至肝、肺及身体的其它脏器。肝包虫囊宣武医院第一例显微镜下椎管减压的微创手术近日由神经外科菅凤増教授实施成功,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72岁的女患者两年前出现右侧臀部和右下肢疼痛,7个月前左下肢开始麻木,在外院做了&小针刀和胶原酶介入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并出现右足疼痛。入院查体时,患者步态不稳,双足背屈跖屈力弱,双下肢肌力5级减,左大腿外侧、右大腿后侧和右足感觉减退,双侧膝腱反射亢进。医生结合MRI和CT诊断为腰椎管狭窄。【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7~66岁,平均36岁。胸椎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20例,腰椎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8例,椎板扩大切除肿瘤摘除术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术10例,颈椎椎板扩大切除肿瘤摘除术加侧块钢板内固定术6例,后路环脊髓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摘要:[目的]介绍一种颈椎后路开门、微形钛板固定的椎板成形术式,评价其在颈椎椎管狭窄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7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颈椎后路单侧或双侧开门减压、微形钛板固定开门椎板的新术式,术后平均随访27个月。[结果]27例患者切口均达到一期愈合,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症状改善优良率88%,1例症状改善不明显的患者,二期实施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症状缓解,无1例出现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应用微着影像学技术和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手术适应证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本院年12月,采用微创开放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300例,手术所见,在85%的椎间盘突出症中,伴有椎管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特别是老年人较多见。神经管道内既有骨性增生所致的压迫,而又有肥厚的黄韧带突入在神经管道的挤压等因素,因此,在摘除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将上述压迫一并切除,取得良好效果,现就其手术【摘要】目的总结肝囊型包虫病465例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年收治的465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147例行包虫外膜内外囊切除的根治性手术,315例行内囊摘除、外囊内翻缝合或大网膜填塞缝合囊腔关闭术,3例行右下肺切除+膈肌修补+内囊摘除+外囊内翻缝合引流术,所有病例均临床治愈。结论外科手术是肝囊型包虫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包虫大小、发生部位、数目及医生的【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椎管内骨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后路手术治疗。[方法]根据病人术前X线片,CT扫描,MRI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采取体位复位和/或一侧半椎板切除处理椎管内骨块,包括突入椎管内的小关节突骨块、椎板下陷骨块及突入椎管内的椎体后缘骨块等,对于前二类骨块予清理,而对后者骨块采用体位复位及椎体推挤、顶压、撑开上下椎弓根钉等综合方式复位,然后行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对于椎管内占位【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包虫病特点、外科治疗和预防等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66例腹腔嚢型包虫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给予阿苯达唑抗包虫治疗。术式为包虫全囊摘除术和内囊摘除术。结果发现医源性腹腔播散种植者,一般位于原发包虫手术部位附近,80%病例均有腹、盆腔散在包虫种植。结论要正确认识腹腔包虫病为牧区地方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辅助治疗,在流行地区,对诊断不明确的囊性肿物应严禁穿刺诊治,预防腹腹中有物作声,随人语言,名应声虫病。板兰汁一盏,分五服效。《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摘要】本文通过对56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发病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评价。[方法]年,56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病人,术前常规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标准的腰椎正侧位、左右斜位及前屈、后伸动力位X线片、腰椎CT及MRI检查。手术前后应用Beaujon功能评分法,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及visua【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合并马尾神经损伤双侧半椎板开窗椎管扩大减压术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和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双侧经椎板间隙入路,腰椎管扩大减压并对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马尾神经损伤35例。结果随访1~3年,临床评价根据Nakei分级标准:优良30例,良5例,优良率86%。结论腰椎管狭窄合并马尾神经损伤双侧半椎板开窗腰椎管扩大术治疗。具有减压彻底,可同时行腰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摘要】[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07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患者32例,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10例另行脊髓造影,图像输入计算机并采用IPP软件计算Cobb’s角、椎体旋转度、侧方移位程度;32例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时间;随访观察腰椎融合、畸形矫正、疼痛缓解虫病乃蛔虫攻其心痛也。发则目直视。口噤不言。或大叫哭。口中流沫涎水。面色或青或白。手足强直。宜急攻之。雄黄解毒丸。苦楝根皮煎汤下。《幼科发挥》明万全公元1549年【摘要】目的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AF系统对182例胸腰段椎体骨折并截瘫患者进行内固定,同时行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结果手术前后X线片相比,大部分病例椎体高度恢复,脱位矫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系统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较好的方法,具有复位良好,固定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  【关键词】脊柱骨折;截瘫;内固定器  【Abstract】Objective药主以二陈汤。加槟榔、木香、鹤虱、雷丸、苦楝根、使君子等。如体实可吐者。用樟木屑煎汤吐之。可下者。追虫丸下之。体虚宜调养者。用化虫丸治之。若在上中二焦。攻痛呕吐者。所服药中。加花椒、乌梅。治之尤当。虫病选方秘方治诸般痞积。面色痿黄。肌体羸瘦。四肢无力。及食生冷壁泥茶炭咸辣等物。青皮陈皮三棱莪术香附槟榔藿香(各一钱)益智(五分)官桂(四分)桔梗(八分)大黄(一钱五分)甘草(三分)水煎。露一宿。五更空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形小褊,因腑脏虚弱而能发动。或云饮白酒,一云以桑枝贯牛肉炙食,并食生栗所成。又云∶食生鱼后,即饮乳酪,亦令生之。其发动则损人精气,腰脚疼弱。又云∶此虫生长一尺,则令人死。《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公元614年蛔虫者,是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或因腑脏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发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去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贯伤心者则死。诊其脉,腹中痛,其脉法当沉弱而弦,今反脉洪而大,则是蛔虫也。《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公元614年蛲虫,犹是九虫内之一虫也。形甚细小,如今之蜗虫状。亦因腑脏虚弱,而致发动,甚者则能成痔、、疥、癣、癞、痈、疽、诸疮。蛲虫是人体虚极重者,故蛲虫因之动作,无所不为也。《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公元614年九虫者,一曰伏虫,长四分;二曰蛔虫,长一尺;三曰白虫,长一寸;四曰肉虫,状如烂杏;五曰肺虫,状如蚕;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七曰弱虫,状如瓜瓣;八曰赤虫,状如生肉;九曰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伏虫,群虫之主也。蛔虫,贯心则杀人。白虫相生,子孙转多,其母转大,长至四五尺,亦能杀人。肉虫,令人烦满。肺虫,令人咳嗽。胃虫,令人呕吐,胃逆喜哕。弱虫,又名膈虫,令人多唾。赤虫,令人肠鸣。蛲虫,居胴肠,多则为痔,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也。为三虫,犹是九虫之数也。长虫,蛔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出则心痛,贯心则死。赤虫,状如生肉,动则肠鸣。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也,居胴肠间,多则为痔,极则为癞,因人疮处,以生诸痈、疽、癣、、、疥、龋虫,无所不为。此既是九虫内之三者,而今别立名,当以其三种偏发动成病,故谓之三虫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以两手着头相叉,长引气,即吐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手术发生脑脊液漏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自年,实施椎管内手术286例,对发生硬脊膜破裂而导致脑脊液漏的病例有22例,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不同而恰当的处理。结果本组椎管内手术出现脑脊液漏并发症的病例22例,经处理后均得以愈合。结论椎管内手术出现脑脊液漏并发症,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恰当的处理,如用明胶海绵覆盖硬脊膜裂口,术中直接用无创缝合线缝合修补,因【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14~64岁,平均38.8岁。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20例,腰椎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5例,腰椎全椎板截骨肿瘤摘除椎板再植术2例,椎板扩大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5例,颈椎椎板扩大切除肿瘤摘除侧块钢板内固定术7例,后路环脊髓【关键词】瘤椎管内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椎管内原发肿瘤之一,其后果主要是肿瘤压迫导致的各种神经症状。由于椎管内原发肿瘤早期常无特征性表现[1],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直至患者神经明显受压、下肢症状加重甚至瘫痪时才得到诊治,这对手术难度和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本科自2007年1月~2008年2月收治5例腰椎管内神经鞘瘤病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分析为良性经过。临床上诊断困难,椎管造影椎管内压力增高及脑脊液检查有蛋白,提示椎管内有梗阻,结合MRI分析能明确占位可能为囊性,临床上有手术探查指征,探查结果与我们术前分析基本一致。椎管内囊虫病,为椎管内寄生虫病的一种,椎管内寄生虫病极为少见,常为脑部寄生虫病变的合并症,但远比脑寄生虫病变少。本例术后追问病史否认有脑囊虫发作史。常见寄生虫为猪囊虫、狗包虫、血吸虫及肺吸虫病等。寄生虫侵入椎管内途径【摘要】目的分析肝包虫病多期增强扫描的CT表现,评估肝包虫病所致临近肝血管受侵犯及变化情况,为临床实施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包虫病380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作增量图像重建,对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行MPR、MIP和VRT、SSD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观察肝包虫病病灶及病灶对肝血管的侵犯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在宣武医院第一例显微镜下椎管减压的微创手术近日由神经外科菅凤増教授实施成功,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72岁的女患者两年前出现右侧臀部和右下肢疼痛,7个月前左下肢开始麻木,在外院做了“小针刀”和胶原酶介入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并出现右足疼痛。医生结合MRI和CT诊断为腰椎管狭窄。菅凤増主任接诊后,患者方知可以用微...作者:宣武医院吴浩【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咪唑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对内脏牵拉反应及镇静遗忘的影响。方法60例椎管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阻滞完善后,切皮前5~10min静脉缓推(推药时间均10~15s),S组负荷剂量舒芬太尼0.2μg/kg+咪唑安定0.03mg/kg;F组给予芬太尼1μg/kg+咪唑安定0.03mg/kg;观察记录两组基础值、推药后5、10、15、30min的心率(HR)、【摘要】目的探讨和介绍一次性前后路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并发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和方法。方法自2002年1月~2007年1月诊断为颈椎管狭窄并发颈椎间盘突出的脊髓型颈椎病(CSM)共76例,其中46例行一次性前后路手术,一期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内固定术。结果术后获得随访,根据JOA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脊髓功能改善率评定,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4.3【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并CAPSTONE融合器植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TLIF)对陈旧性创伤性腰椎管狭窄、腰椎轻度后突、椎间隙狭窄的后路手术治疗。[方法]因创伤造成下腰椎椎管、椎间隙狭窄,腰椎轻度后突畸形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2~49岁,平均31.4岁。其中L3、44例,L4、510例,L5S16例。1例患者为伤后4年接受手术,3例患者为伤后9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18例(pdf) 腰椎管狭窄(lumbarspinestenosis,LSS)与脊柱的退变和衰老有密切关系,发病后可以产生脊神经的机械性压迫,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则出现疼痛、肌无力、反射改变甚至瘫痪,影响生活质量。而且本病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往往病人有多系统并发症,手术风险大。下面就我院自年对被确诊为LSS并手术的18例患者的、MRI检查,影像显示:均无骨折脱位,每例患者至少有3个节段椎管中矢径与该椎体中矢径比值0.75,最狭窄处中矢径平均8(5~10)6例伴椎间盘轻度突出,突出节段C1~3节;24例均在伤后3周内手术(24h内手术5例,1~5d6例,7~14d11例,15~21d2例),椎管成形术式:双开门15例,单开门9例。  1.2手术方法手术均在插管全麻下进行,俯卧于凹形床垫上,头面部用头架支撑固定,后正常有明显分界。②星形细胞瘤:虽恶性程度较低但往往浸润生长,与脊髓组织无明显分界。③神经胶质母细胞瘤,较少见,恶性程度高,浸润性生长。  (2)髓外肿瘤:较常见,约占脊髓肿瘤的65%。绝大部分为良性,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常见有①发自脊神经根的神经纤维瘤,约占脊髓瘤的44%。肿瘤与脊髓分界清楚,肿瘤有光滑的包膜。多数为单发,但也可多发。以硬脊膜内者最常见,也可发生于硬脊膜外,约有8.5%的神经纤维瘤同时在囊内浮动,囊前壁见63mm×22mm强回声实性区附着囊壁。余肝回声增密,分布均匀。肝内胆管结构被肿块挤压变形,显示不清,门脉内径10mm,胆总管未见扩张,脾脏未见异常见图1。超声诊断:肝囊性包虫病。手术所见:进腹见肝右后叶上段、左内叶右侧各见肝脏表面黄白色,囊性球状突起,表面有少许肝组织覆盖,先穿刺左内叶肿块,吸出澄清、淡绿体液体,在最前处约长0.5cm切口,吸出同前液体600ml,内囊皮呈黄在囊内浮动,囊前壁见63mm×22mm强回声实性区附着囊壁。余肝回声增密,分布均匀。肝内胆管结构被肿块挤压变形,显示不清,门脉内径10mm,胆总管未见扩张,脾脏未见异常见图1。超声诊断:肝囊性包虫病。手术所见:进腹见肝右后叶上段、左内叶右侧各见肝脏表面黄白色,囊性球状突起,表面有少许肝组织覆盖,先穿刺左内叶肿块,吸出澄清、淡绿体液体,在最前处约长0.5cm切口,吸出同前液体600ml,内囊皮呈黄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发育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始X线片测量颈椎椎体、椎管矢状径,计算Pavlov比值,根据计算结果将患者分为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DSS组)和不伴发育性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组(NDSS组)。根据CT分别测量两组骨化灶最大厚度,计算椎管矢状径残存率。其中前路手术4例,后路手术72例,按日,病原所与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以下简称“寄防所”)在昆明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寄生虫病思茅研究基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院校詹启敏副院校长和云南省卫生厅杨鸿生副厅长共同为研究基地揭牌,金奇所长与寄防所张再兴所长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云南省卫生厅疾控局胡守敬局长、科教处张长安处长、寄防所杨恒林副所长院校科研处邢若齐处长、基础医学研究所王恒所长等出第四十七章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第一节 抗血吸虫病药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十三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流行,解放初期估计有患者千余万人。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解放后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流行情况得到基本控制。但文革期间,由于预防工作中断,使血吸虫病又复流行和蔓延。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仍很有必要。  长期以来,酒石酸锑钾是主要的特效药。但它有毒性大、疗程长、必须静脉注射1病历摘要患者,男,42岁,来自牧区,12年前发现右侧腹部包块,行包虫手术,术后复发,感右侧腹部疼痛,并放射致右肩背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并加剧。体格检查:右侧腹肌紧张,右上腹触及一大小约为17.0cm&12.0cm的包块,质硬,压痛阳性;于左上腹触及一大小约为5.0cm&3.0cm的包块,质硬,压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B超提示:肝大,肝内多发囊性占位(【摘要】目的分析选择性椎管减压加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54例临床效果。方法对手术在伤后10天以上者、有神经损伤者、椎板内陷者、椎管内有游离骨片者、CT示骨块突入椎管50%者,在AF系统固定后行椎管减压。结果随访11~51个月,脊髓功能除4例ASIA分级为A级者无恢复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恢复。Cobb’s角和伤椎前缘高度分别是术前31.2°,占46%,术后4.7°占93%,随访为8.4°,占83%或少汗,但其定位不如感觉平面可靠。且对颈脊髓肿瘤意义不大。【治疗措施】症状轻或自发性缓解的患者可以保守治疗,并予反复、多次体检和MRI复查(注意:有复发和脊髓损伤出血的危险)。但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是手术切除肿瘤,由于原发性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中,约3/4病例可以手术切除治愈。因此,对椎管内肿瘤应力争手术切除,即使不能完整切除,也应行部份或大块切除,以减轻或缓解肿瘤对脊髓的压迫和损害。一旦明确诊断,应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管内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1例颈椎管内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病人均行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进行肿瘤切除,部分病人并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15例完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症状消失13例,症状减轻7例,症状恶化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仔细评价肿瘤大小及肿瘤与脊髓的关系是决定例手术治疗体会(pdf)[摘要]目的研究肝包虫病手术中囊腔处理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术中行内囊摘除后缝闭外囊内腔或内腔放置引流管或用大网膜填塞外囊内腔。结果77例囊腔缝闭,随访68例,平均住院9.64天,CT和B超示残腔闭合时间平均为15.78天。结论肝包虫病术中缝闭残腔可缩短住院天数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肝包虫病;手术囊腔缝闭 肝包虫病是犬绦虫的囊状幼虫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早期诊断椎管内肿瘤与早期治疗,避免误诊、漏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37例椎管内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经验和引起误诊、漏诊的原因及手术操作原则。结果首诊确诊率27%,而首诊误诊率达59%,1例为多发神经纤维瘤,第一次手术漏诊术后3年其他部位再发,良性肿瘤30例瘤体完整摘除,1例行包膜内切除;1例行后路脊髓中央管切开2.5cm;2例切除一侧关节突关节。结论详细的询问病史,严格规范的体格“椎板切除”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脊柱疾患中的常规步骤,但部分病例椎板切除部在术后愈合过程中所形成瘢痕组织可突入椎管,造成医源性椎管狭窄。当瘢痕与神经根外膜或硬脊膜形成粘连、产生压迫时,可使腰腿疼痛症状复发,导致手术失败,即出现“下腰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backsurgerysyndrome,FBSS)”。其发生率高达6%~15%[1]。如何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周围瘢痕粘连年Jaffe等描述了间歇性破行与椎管狭窄有关。【诊断】根据详细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照片及脊髓造影等不难诊断,但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鉴别。【治疗措施】对不典型的病例首先应采用非手术疗法,如卧床休息、牵引、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等。同时应避免着凉与过劳,以促进神经刺激之症状恢复。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的典型病例,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以全椎板截除,彻底减压为主。所谓彻底减压是指在截除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经鞘瘤是怎么引起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