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56兆缓存的机械硬盘缓存有什么用非常贵?

硬盘上 有的是64缓存,有的是128缓存,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硬盘上 有的是64缓存,有的是128缓存,有什么区别?
同样转速情况下,机械硬盘的缓存容量越大,读写速度越快。关于部分硬盘参数可以这么理解:硬盘本体相当于一个大型仓库(示意图如下):分区则表示把整个仓库划分为几个库位(盘符);总线带宽相当于仓库连接外部的道路,缓存则相当于仓库的装卸区(黄色部分)。硬盘容量相当于仓库的大小,决定了我们能够存储多少东西;总线带宽决定了硬盘数据吞吐量的大小;而缓存就是用来平衡硬盘读写速度和总线数据吞吐之间的差异的,相当于装卸货的作业区。因为总线带宽很大,而硬盘的相对读写速度较慢,而且磁头的读和写是两种动作,此时写入的数据就需要等待磁头完成当前读取动作,这个时候写入数据就会先暂存在缓存里,相当于货物堆放在装卸作业区等待货位,等待磁头完成当前对盘片的读写动作之后再把缓存里的数据写入磁盘。这时候拥有较大缓存的硬盘,就相当于拥有更大装卸作业区的仓库,对于数据的交换当然更有优势。差别还是有的。缓存的大小和硬盘的速度有直接关系,机械硬盘的最大写入速度目前保持在220MB/s以内,持续读写速度在170MB/秒以内,硬盘使用64MB DDR2缓存足以向南/北桥芯片以及内存传输数据。如果硬盘采用容量更大的缓存,性能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硬盘提取数据的命中率。所以,这些也得取决于硬盘读写速度。一般来说,缓存越大越好。
采纳率:10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一张图告诉你为什么固态硬盘不能买TLC颗粒。_图拉丁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083,839贴子:
一张图告诉你为什么固态硬盘不能买TLC颗粒。收藏
左边为OCZ TION100,TLC颗粒,256兆缓存。右边为英睿达BX100,MLC颗粒,512兆缓存。虽说500G对240G并不公平,512缓存对256缓存也是以大欺小。但是,在几十GB连续读写下,再大的容量和缓存,也都是浮云。由于当前的TLC颗粒固态硬盘都采用了4GB左右,甚至是8GB左右的SLC做缓存加速。所以,单独凭借AS SSD的跑分,已经很难测试出TLC的真实性能。AS SSD那1G左右数据的读写测试,基本都是在4GB的SLC缓存上运行的,根本难以反映出TLC的真实性能。如图,左边的TLC得分877,右边的MLC得分934,几乎是相差无几。但是,事实真得是这样吗?而当使用HD TUNE进行连续读写几GB甚至40GB数据的时候,TLC那可怜的4GB的SLC缓存空间就会消耗殆尽了,此时,MLC和TLC的真实性能就会很直接的暴露在我们的眼前。左边TLC颗粒的TION100最低读取速度仅为53兆每秒,最高290兆每秒,平均速度仅为220兆每秒,波动较大,非常不稳定。而右边MLC颗粒的BX100,尽管缓存空间同样被消耗殆尽,但是凭借MLC本身的颗粒优势,BX100始终保持了一个稳定的成绩,最高476兆每秒,最低430兆每秒,平均速度470兆每秒。所以,当你购买固态硬盘时,请尽量不要选用TLC缓存颗粒的产品,当然如果你不追求速度亦或者是用它来做仓库盘而非系统盘,那么TLC还是很有价格优势的。如果你已经购买了TLC缓存颗粒的固态硬盘,请不要被它的SLC缓存下的虚假成绩锁迷惑,不要只是单纯的以AS SSD下1GB数据的读写就断定它的性能,如果有时间,用HD TUNE测试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你都一张图告诉我们了为什么还要打那么多字
对啊,奥迪明明比奥拓好为啥还有人买奥拓呢
技术破奸商
不过日常搬大数据不是很多就是了2333
TLC持续读写呵呵呵
系统又不用大文件
TLC永远是TLC。。。一分钱一分货的。只有买的人买错。卖的人不会卖错的
卡吧还一堆拿跑分替三星洗白的呢
然而tlc我至今没用坏过
妈蛋,刚刚京东搞活动,原本379的TION 150手机端特价339,赶紧撸了一块。用卷减15,白条再减19,实际305到手。哎我说,TLC颗粒的固态,大家千万不要买啊,都没人买就该降价促销了
trion100 飘过 日常用用至少比机械快 不跑分无压力
一个用主板驱动
一个用intel鸡血驱动
赶紧黑 黑到300入一块
850evo路过,垃圾tlc,赶紧降价   --今天没吃药,感觉自己萌萌哒~~~
白银星玩家
百度星玩家累积成长值为1,
主控。卵子
TLC SSD里面有SLC缓存?还4G,8G?哪个型号?
说得好我选择机械盘
 ?﹏﹏ 楼主,老夫夜观星象,决定给你赐名:岑鲠凲,你看如何?
早知道了,特别跑pe的,早挂了,但是还可以继续写,反正是缓存
跑满120G就最后有点降速,不懂,楼主快过来科普
登录百度帐号(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三星 PM830 mSATA 32G SSD 固态硬盘 256兆缓存 支持TRIM 超 建兴
使用没有问题,保半年,还是挺值的。
不错,三星牌子的固态配戴尔笔记本兼容性好,插上就能识别,戴尔M6500上卡后,直接安装双系统,各走各!:EMC高端存储30年回顾与展望_商用_科技时代_新浪网
:EMC高端存储30年回顾与展望
  站在2009年回望过去的岁月,IT产业在摩尔定律带领下奔跑,计算架构分分合合、公司之间你争我夺,时而崛起新的黑马,凭借新技术专利革了老一代的命;时而见一代明星公司轰然倒下,沦为倒闭、被收购而湮灭的境地。真可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EMC这家三十而立、风头正劲的公司,是如何一次一次地抓住机遇、把握命运的?
  :主机时代的辉煌
  在大型主机时代,一台计算机配备一个存储设备,存储设备跟计算机直接相连,称为直连存储。一台计算机会带几百台终端,供几百人使用,因此又称集中计算时代。
  当时,IBM大型计算机磁盘存储业主要是由IBM公司及其主要大型机竞争对手组成的,其中包括日立、StorageTek等公司,所有这些公司都在制造销售“接插兼容”磁盘存储系统。从历史上看,IBM 公司通过其专利磁盘驱动器技术控制了大型机存储器市场,该技术能够在速度和单位密度等特性上体现最为强劲的性能。IBM公司之所以能控制市场,其关键原因在于磁盘驱动器物理特性与大型机操作系统希望看到的镜像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镜像是一种一对一物理映射。IBM公司的竞争对手被迫匹配这些物理特性,以达到兼容的目的,比如所谓接插兼容。它对技术的控制使其在整个80年代中控制了80%市场份额,人们事实上认为无人可以撼动其地位。
  得益于快速发展的技术以及商用PC部件――SCSI、微处理器、内存芯片和磁盘驱动器――成本的降低,EMC另辟蹊径挑战IBM公司独霸天下的局面。1990年,微处理器速度和性能已比1985年提高10倍以上,内存价格更是一再深幅下跌。另外,原本设计用于个人电脑和工作站的5.25英寸商用磁盘驱动器,其容量、性能和可靠性也在增长和提高。通过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将成本较低的5.25英寸驱动器组链接在一起,EMC公司就能够提供足够容量和可靠性,替代使用14英寸专利磁盘的接插兼容大型机存储器。
  利用商用磁盘驱动器建立信息存储系统的概念,起源于EMC公司的固态存储产品Orion。1989年,EMC公司加速由信息存储器增强产品提供商向信息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除了针对微型机向IBM公司直接存取信息存储设备系统提供接插兼容替用产品外,EMC公司推出大型机兼容固态磁盘子系统Orion,进入IBM大型机信息存储市场。沿着Orion这个思路,EMC运用了SCSI附加磁盘驱动器以确保其容错性,并将多个磁盘驱动器加在后端,从而使固态技术转换为大型读/写缓存。通过将多个并行处理器阵列置于缓存和磁盘之间,或缓存和大型机宿主计算机之间,EMC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架构,使得系统速度和其它一些尚未在大型机市场获得重视的潜在特性取得重大进步和提高。
  与其它接插兼容制造商简单复制IBM公司一对一物理映射的工作相比,EMC公司利用控制器、缓存和算法创立了“逻辑至物理映射”,并认为信息存储系统不一定都要像IBM磁盘驱动器系统,而只需让计算处理器“认为”它们相同即可,即按照相同模式接收数据。缓存原则已经在宿主处理器系统上使用多年,缓存在CPU和主信息存储器之间发挥高速中间体的功能,保存那些频繁使用的数据。就信息存储系统的历史而言,数据总是被直接写入磁盘,并在被读取时转移至某个小缓存。将数据写入缓存的概念只是在1990年才出现的。由于利用强劲微处理器成为可能,EMC公司能够以相当低廉的成本提高智能程度,并开发查询缓存内数据的算法,以非常高的效率将数据从缓存写入磁盘,从而显著提高总体系统性能。
  1990年秋天,EMC公司推出Symmetrix 4400集成缓存磁盘阵列(ICDA)系统,配备24GB RAID信息存储器、256兆缓存和32位控制器。大缓存和控制器内置写盘算法让Symmetrix获得了远远快于竞争对手产品的系统速度,而其占地面地却相对缩小了80%。通过RAID 1磁盘镜像技术的实际应用、确保缓存稳定工作的电池后备、“写入/校验”数据检查、持续磁盘缺陷监控等技术,保证了高可靠性。
  随着磁盘驱动器、SCSI接口和微处理器技术持续快速进步,EMC迅速提高了Symmetrix后续版本产品的容量、速度和可靠性。该产品在性能上享有的名声也迅速提高,其运行某些程序的速度已经与竞争产品构成了量级优势,性能作为信息存储关键标准的看法也得到了普遍承认。1994年,随着Symmetrix 5500系统的推出,EMC公司开始从最初的营销市场定位进入主流市场,其产品性能在90年代初期和中期迅速提高,使其市场份额大幅提高。到1994年Symmetrix系统已获得三分之一市场份额,1995年更是以41%的份额独占鳌头。
  话分两头。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RAID理论逐渐趋于成熟。90年初,前后有三家公司几乎同时在这一领域起步,分别是EMC公司的Symmetrix,Data General公司(又称DG公司)的CLARiiON和DEC公司的StorageWorks。其中,Symmetrix针对IBM大型主机,CLARiiON和StorageWorks针对Unix开放系统。DG公司于是1999年被EMC收购,CLARiiON成为给EMC带来巨额收入和利润的中端产品线。DEC于1998年被康柏收购,康柏于2001年被惠普收购,StorageWorks现在成了惠普公司的EVA产品线。EMC Symmetrix因为起步于大型主机的关系,一直走着高端的路线,并在几乎整个90年代独步高端市场。因为当时大型主机还是采用专门定制的14英寸机械磁盘作为存储器,价格非常昂贵,而EMC采用5.25英寸标准磁盘构建RAID阵列,价格降低了一个量级。
  EMC利用磁盘阵列、控制器内缓存和最新技术16兆内存制造了小型、快速和性能卓越的产品。这些产品经济实惠,将日立公司和 StorageTek公司都赶出了这个市场。日立公司放弃了这项业务,而StorageTek 公司成了EMC最重要的OEM客户,StorageTek后来被Sun收购,而Sun最近又传闻被IBM收购。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硬盘缓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