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北京 海明威威老爹这一称呼怎么来的

书店排行榜
当前共有:字
提示:分享时会自动附带图书的链接地址与封面图片。
jQuery("#pageDivUser").html("");
bind_UserCommentsList(mtype, pageindex);
jQuery("li[name='tiu']").removeClass("current2");
jQuery("#" + "tab_userli" + mtype).addClass("current2");
function bind_UserCommentsList(mtype,pageindex){ //绑定网店网友评论
var pagesize = 5;
jQuery.getJSON('/AjaxBookNoUser.ashx?___time=' + Math.random(), { ___type: 'Get_CommentsBookUserList', bookid: bookid, mtype: mtype, pageindex: pageindex, pagesize: pagesize }, function (result) {
if (result != "0" && result != "-1") {
var html = "";
jQuery.each(result.list, function (i, item) { //绑定Table 0 地址
1标题 2 源 3 时间
var t = "";
t += "{0} ";
t += "{2}";
t += "{5}{3}";
var ibuy = "未购买用户:";
if(item.isbuy ==1){
ibuy="已购买用户:";}
t = t.format(item.title,item.guid,item.comcontent,item.username,item.comdate,ibuy);
jQuery("#book_usercm_list").html(html);
if (result.page.icount > pagesize){ //绑定分页
bind_pager(mtype, pageindex, result.page.pcount,'bind_UserCommentsList','pageDivUser');
jQuery("#book_usercm_list").html("暂时没有书评信息。");
function set_CommentsTab(mtype, pageindex) {
jQuery(".book_comms_tab").html("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jQuery("#pageDiv").html("");
bind_CommentsList(mtype, pageindex);
jQuery("li[name='ti']").removeClass("current2");
jQuery("#" + "tab_li" + mtype).addClass("current2");
function bind_CommentsList(mtype, pageindex) {//绑定书评
var pagesize = 15;
jQuery.getJSON('/AjaxBookNoUser.ashx?___time=' + Math.random(), { ___type: 'Get_CommentsInfoLits', bookid: bookid, mtype: mtype, pageindex: pageindex, pagesize: pagesize }, function (result) {
if (result != "0" && result != "-1") {
var html = "";
jQuery.each(result.list, function (i, item) { //绑定Table 0 地址
1标题 2 源 3 时间
var t = "{2}{3}";
t = t.format("/bookview/" + bookid + "/" + item.PubYear + "/" + item.GUID, item.Title, item.Source, item.PubDate.split(' ')[0]);
jQuery(".book_comms_tab").html(html);
if (result.page.icount > pagesize){ //绑定分页
bind_pager(mtype, pageindex, result.page.pcount,"bind_CommentsList","pageDiv");
jQuery(".book_comms_tab").html("暂时没有书评信息。");
function bind_pager(m, p, c,f,d) {//分页 m-type p-index c-count f-function d-control
var phmb = "&"
var ph = "";
var pi = parseInt(p);
var ci = parseInt(c);
var first = ((pi - 1) == 0) ? 0 : (pi - 1);
if (first > 0) {
if (c > 8) { ph += phmb.format("", m, 1, "首页",f); }
ph += phmb.format("", m, first, "上一页",f);
for (var j = ((pi - 4) > 1) ? (pi - 4) : 1; (j <= ci) && (j
1) ? (pi - 4) : 1) + 8)); j++) {
if (j == pi) {
ph += phmb.format("class=\"aspNetDisabled\"", m, j, j,f);
ph += phmb.format("", m, j, j,f);
var last = ((pi + 1) > ci) ? (ci + 1) : (pi + 1);
8) { ph += phmb.format("", m, ci, "尾页",f); }
jQuery("#"+d).html(ph);海明威受过的伤,比他的胸毛还要多_360doc个人图书馆
海明威受过的伤,比他的胸毛还要多
  来源:网络海明威一般被大家认为是硬汉,其实海明威真没有那么硬汉,你如果真看他的小说就会发现,他其实是很多愁善感的一个人,感受力非常丰富。比如在小说里描述雪白的群山,讲述一场冬天的冷雨,省思失败与死亡,读着读着就会心驰神往,如沐君子之风。在这个语言文字泛滥成灾的时代,我们都需要像海明威这样的解毒剂。不过今天不谈作品,只讲讲“老爹”海明威的那些鲜为人知的奇葩事迹。12.老爹的胸毛51岁的海明威和模特基恩·帕切特在瞭望山庄,1950年1950年,《VOGUE》找51岁的海明威和嫩模拍下上面这张照片,照片里“老爹”的胸毛真是丝丝入扣。而说起他的胸毛,就不得不提他和美国评论麦克斯·伊斯特曼的一段往事。1932年,海明威的《死于午后》出版,他里面描写斗牛所体现出来的英雄主义,被伊斯特曼斥为“往胸脯上粘假毛的文学风格”。这下可把“老爹”惹毛了!一次聚会上,海明威一眼瞥见伊斯特曼,瞬间发飙,一跃而上,“唰”的一把扯开自己的上衣,冲伊斯特曼咆哮道:小子,你来摸一摸,老爹的胸毛到底是粘上去的,还是TMD自己长出来的!11.菲茨杰拉德曾让海明威看他的丁丁,并判断一下型号是否还不错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右)美国文坛最著名的一段友谊,当属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作家之一,代表作《了不起的比尔盖茨》)。“我丈夫和海明威他们两个人!哼,他们俩在一起的样子简直就像是一对情侣!”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曾说。有一次,菲茨杰拉德向海明威坦白,他老婆嫌弃自己的丁丁太小。海明威让菲兹杰拉德跟他来一趟洗手间,然后说,“你这尺寸很好啊,听我的,放心,完全没有问题。”他还继续鼓励道,“仅仅是角度问题,你从上面往下看自己,就显得短缩了。你可以去卢浮宫那边,看看那些雕塑,然后再回家,对着镜子看看你自己的。”不过,这段友谊最终还是在一个作家升天,一个作家坠地中被稀释,由相爱到相杀,令人唏嘘。10.对于女人,老爹的口味浓重而独特海明威和妻子波琳海明威是个性早熟者,13岁就有过性行为,17岁时便与一个30岁的妇人纠缠不清。不算那些数不清的情人,他的一生中换过4次老婆。更有甚者,海明威在与第三任老婆离婚后,居然因为对其仇恨有加而作了一首极其淫荡、惊世骇俗的诗——《致玛莎·盖尔霍恩的阴道》。此后无论哪个女人和他上床,他都要反复给对方念这首诗。菲茨杰拉德曾戏言:“海明威每写一部小说都要换一位太太。”的确,这四任老婆在时间上完全对应了海明威的四大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看来真如海明威自己所言,最好的作品完成时必定是在坠入情网时。9.当马尔克斯遇上海明威马尔克斯(左)和海明威(右)马尔克斯初次见到海明威是1957年一个春雨的日子,那时,马尔克斯未及而立,是个记者,只出版过《枯枝败叶》;海明威年将58岁,3年前刚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又24年后,即马尔克斯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前一年,《纽约时报》登了这段故事:在圣米歇尔大道上,马尔克斯一眼就认出了海明威,但纠结要不要上前搭话。最终马尔克斯没有上前,只是隔着马路大喊了一声:“大——师!”。海明威意识到有谁在喊他后,也随意打了个招呼,挥了挥手,回应道:“再见,朋友!”这是两位大师一生唯一的一次交集。8.老爹曾建议想当作家的人去上吊写作中的海明威海明威够聪明的了,可是写《永别了武器》,光最后一页就修改了39遍。当普林顿惊奇的问道:“是什么技术性的问题难住了你?”时,海明威答道:“只是为了找到最正确的词。”这才叫要想人前显贵,必得背后受罪呀。想想我们自己,问题其实不在于不聪明,而在于太不乐意受罪了。7.老爹,一个打猎钓鱼发烧友海明威的非洲岁月有一次海明威一天杀了400只兔子,这个数字就连狩猎爱好者们也无地自容。一次出海,海明威钓了将近20000英磅重的鱼,其中包括“大西洋有史以来最大的鱼”。对他而言,这些都是浮云,他说“我钓鱼纯粹为了娱乐,并不是为了破纪录。” (一个男人说这种话的时候,恰恰纯粹为了破纪录)。1949年,海明威竟然去调戏一头发怒的狮子,结果被大家伙抓得皮开肉绽。 不过这只是一次意外,在老爹的打猎生涯中,俘获过无数只凶猛的野兽。他经常去非洲狩猎,在那里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猎手。L妞以为,如果你把海明威评价为没心没肝的虐待狂,那么请记住:如果你不愿意杀害动物,那么你就没资格吃它们的肉。唯一比素食主义者更糟糕的人就是伪君子,尤其是没有担当的伪君子。6.老爹说:“葡萄酒是这世界上最文明的产物”豪饮中的“海明威海明威从不吹嘘过自己的酒量,但事实上,他的酒量无人能及。早餐他豪饮如牛 —— 苦艾酒、威士忌、伏特加、葡萄酒、杜松子酒、龙舌兰、香槟。晚上依然狂饮……几乎跟白天一样。但海明威从不宿醉。Lynn的书中提到,一位古巴酒友形容海明威“恢复元气的能力让人震惊。他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可第二天就像没事人一样,强壮如牛,健步如飞。”对海明威来说,醉即是醒,醒即是醉。5.老爹曾对记者说:一场失败的战争,总好过没有战争海明威在一战中光荣负伤海明威从小开始练习拳击,少年时参加拳击班,经常被打得头破血流,满脸血爬起来再战的形象便在他一生中不断重塑。18岁时,海明威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的纪念是给他留下二百多块弹片、几乎快要废掉的膝盖,以及一枚军队英勇银质勋章。战争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及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二战期间,海明威又作为军事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二战结束后,还获得了一枚铜质奖章。4.克格勃曾经秘密招募老爹,重点是,他接受了,摔!海明威以及他心爱的猎枪从卫报 2009 年的报道来看,海明威为克格勃工作时,代号为“Argo”。这篇报道里谈到耶鲁大学出版的《间谍:美国克格勃的兴起和衰落》这本书里提到,海明威是斯大林时期,克格勃安排在美国的一名间谍。书中纪录,海明威在 1941 年被招募,且十分愿意帮助克格勃,但事实证明海明威对克格勃并没有什么卵用,他一直没能提供一些实质性的情报。不知道,是海明威把加入克格勃当做一个玩笑呢,还是他真的不擅长做间谍?3.然而在老爹的晚年,他又被 FBI 监视海明威和卡斯特罗(古巴共产主义革命领导人)FBI 不遗余力的缠住海明威不放,除了认为他“亲近共产主义”外,还各种监视海明威。晚年的海明威几乎被 FBI 的监视逼疯了,疑神疑鬼,心智失常。用他自己的话说:“这简直是最糟糕的地狱,天杀的地狱!”。后来,因为信息自由法令,FBI 公布了海明威的的文件,里面说,海明威是被胡佛亲自加在 1940s 的监视列表中的。“在之后的这些年,海明威的所有东西都被FBI 的探员监听了。海明威的传记作者 A.E.Hotchner 一直在将海明威晚年的疯狂和这些事情联系起来,他认为 FBI 的行为导致了海明威不得不接受至少15次的电击疗法。2.数次大难不死,最后却一枪崩了自己海明威和他心爱的手枪海明威受过的伤,简直比他的胸毛还要多。1918年参加一战,第一次经历枪林弹雨,子弹数次和他擦肩而过;1920年在玻璃上行走割破脚,在船上摔倒内出血;1922年被开水严重烫伤,几乎烫熟;1925年脚部韧带被严重撕裂;1927年未受伤的那只好眼睛也被儿子戳伤瞳孔;1928年酒后被玻璃砸成脑震荡、缝了9针;1929年在一次事故中腹股沟肌肉撕伤。1930年食指被拳击击伤,骑马脱缰摔成重伤;车祸撞伤胳膊;1935年鱼叉叉到自己的脚;1938年踢门导致大脚趾重伤,那只坏眼的瞳孔也再受重伤;1944年脑震荡两次,同时报废了两辆车;1945年再次车祸,撞断3根肋骨;1949年被一头发怒的狮子被抓得皮开肉绽;1950年在船上摔伤,头部腿部重伤,一根动脉被割断,第五次脑震荡;1953年从汽车上摔出肩膀重伤,扑火被严重烧伤;两次坠机事故,颅骨开裂,两节脊椎粉碎,严重内伤;并且被汽油烧伤,并且第六次脑震荡;1958年再次撕裂韧带,扭伤足踝、1959年再次严重车祸。除了成年后经历的这些花式外伤,晚年的海明威还先后得过肺炎、皮肤癌、肝炎、糖尿病、高血压等重疾,但没一次能要了他的命。直到日,海明威遭遇最严重也是最后一次伤害:他用那支最心爱的猎枪打爆了自己的脑袋。1.老爹家族——一个被自杀诅咒的家族海明威及其家族成员海明威死后,“海明威魔咒”的“自杀基因说”在美国广为传播。人们震惊的发现,多名海明威家族成员都不得善终——先后至少有5条生命死于自杀。海明威29岁时,他的父亲用一支祖传的古董手枪自尽;海明威死后的1966年,他罹患癌症的妹妹厄休拉亦服毒身亡;1982年,海明威之弟莱斯特,在得知自己患糖尿病需要截肢后举枪自尽;1996年,海明威的孙女玛戈尔服毒自杀,年仅42岁;1998年,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玛莎·盖尔霍恩,因安眠药服用过量死亡。还没关注
来自:&&& 《》海明威的胸毛!
来源:看理想
51岁的海明威和模特基恩·帕切特在瞭望山庄,1950年  一切从海明威的胸毛开始讲起  1950年,《VOGUE》找海明威和嫩模拍下了这张照片  照片里“老爹”的胸毛真是  丝丝入扣  而说起他的胸毛  就不得不提他和美国评论麦克斯·伊斯特曼的一段往事  1932年,海明威的《死于午后》出版  他里面描写斗牛所体现出来的英雄主义  被伊斯特曼斥为  “往胸脯上粘假毛的文学风格”  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  “娘娘麽麽”  这“老爹”哪受得了  一次聚会上  海明威一眼就看见了伊斯特曼  瞬间发飙,一跃而上  “唰”  海明威一把扯开自己的上衣  冲伊斯特曼咆哮道:  小子  你来摸一摸  老爹的胸毛到底是粘上去的  还是TMD自己长出来的!有人说男人的伤疤是他的胸章  海明威会说  这都是那些伤不起的“二刈子”说的  “我的伤疤多的就像  我的胸毛”  ...  | “老爹”那些多如胸毛的伤 |  ①  童年时,有一次“小海”跌过一跤,一根木棍穿进他的嘴里,把扁桃体刺破了。  ②  还有一次,海明威钓鱼,鱼钩戳进了他的后背,他差点儿把自己变成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 Young Ernest Hemingway Fishing, Horton&#39;s Creek, Michigan小时候的海明威在小河边钓鱼钓鱼一直就是“老爹”的强项,他曾有过一次远近闻名的捕鱼经历。1935年,他在自己的“比拉号”渔船上成功地捕获了一条重达1175磅的枪鱼,这条令人叹为观止的大鱼是截至当时被捕获的最大的一条枪鱼。  我一生最辉煌的事迹不是在文学领域的成就,而是在垂钓方面的成功。  ——“老爹”Ernest Hemingway Posing with a Marlin   老爹和他的鱼  ③  等到海明威稍稍大了一点儿,足球场和拳击台又成为了新的伤疤工厂,他根本看不住身体里蹭蹭翻涌的荷尔蒙。  海明威小时候就开始练习拳击这门“甜蜜的科学”,后来他一度成为了一名非常成功的业余拳击手。Ernest Hemingway Pretending to Box年轻的海明威,想象成为一名“拳击手”有一次在比米尼群岛举行的一次钓鱼锦标赛上,老爹屡屡得胜,当地的一些参赛者开始愤愤不平起来。海明威把众人的怒气看成是一次机会,他想趁此把自己不同的爱好结合起来:于是他提议给当地人一个机会,让他们赢回奖金。  条件非常简单:在拳击场上和老爹我面对面打三个回合,如果你们赢了,奖金就归你们。第一个挑战者当地人称“能够用头顶起一架钢琴”,但只坚持了一分半钟就被35岁的海明威击倒在地,之后的三名挑战者的也都纷纷落地。最后老爹带着奖金满意而归。  拳击是海明威的最爱,其他爱好皆不能与之相比。在他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的家中后院,他甚至还搭建了一个拳击场,不写作时,他的时间往往都花在拳击上。而这种对拳击的热爱,也在他的短篇小说《五万美金》和《拳击手》以及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都有体现。“金腰带”海明威  ④  1918年,海明威参加了一战,第一次经历枪林弹雨。滑膛枪的子弹有好几次和他擦肩而过,老爹就这么在鬼门关前游荡数次。  ⑤  在意大利前线,海明威在给前线士兵运送巧克力和香烟时,被迫击炮炸伤,腿上留下了两百多片炮弹碎片,整个膝盖几乎都废掉了。  虽然身受重伤,老爹把运送的香烟塞在伤口上以暂时止血,成功地将另一名受伤的战士拖到了安全的地方,后来,意大利政府向海明威颁发了军队英勇银质勋章,以褒奖他的英勇行为。Ernest Hemingway Recuperates from Wounds in Milan, Italy  海明威在一战中光荣负伤  ⑥  从战场上回来后的海明威并没有老老实实地写他的战场亲历记,而是到处宣泄他的精力,终于一个玻璃陈列柜成功地又弄破了他的拳头。   ⑦  1920年,海明威莫名其妙地想在碎玻璃上行走,因而成功地割伤了脚;  ⑧  还是这一年,他试图越过船上系绳子的铁环而重重地摔倒,造成内出血。   ⑨  1922年,海明威被热水炉严重烫伤,几乎都把自己给烫熟了。  ⑩  1925年,海明威一只脚的韧带被撕裂,要不是处理及时,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老爹绝对会被授予“身残志不坚”光荣称号。  (11)  1927年,海明威小时候没有受伤的那只好眼睛,终于被他四岁的大儿子约翰也戳伤了。Ernest Hemingway with Bumby, 1925. Photo by Man Ray.  海明威和约翰,1925  (12)  1928年春天,他喝完酒回到家中,误把天窗上的绳索当做洗手间里的链子,猛拽后导致洗手间整个玻璃框架砸到他头上,造成了脑震荡,缝了9针。 这是酒精给老爹带来的第一块伤疤。  (13)  1929年,海明威在一次事故中腹股沟肌肉撕伤。  (14)  1930年,老爹开始进入伤疤胸毛疯长期,先是食指被拳击吊袋碰伤;因骑马脱缰而摔成重伤;因车祸弄伤了胳膊。
  (15)  1935年,老爹在一次醉酒之后出海,他看到一条大鲨鱼,一把把鱼叉投向鲨鱼,结果后者安然无恙,鱼叉投向了他自己的大腿。HEMINGWAY getting ready to go out to cover the battle of Teruel. December 1937 by Robert Capa  豪饮中的“老爹”  (16)  1938年,又一个伤疤“疯长期”:海明威猛踢一扇锁着的大门,致使大脚趾受伤。这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行动不便;同年,一面镜子再次成功地划破了他的脚,他因此好几天不能骑着烈马在海滩上狂奔;仍然是这一年,他那只小时候的坏眼在一次事故中遭到了更严重的损害。   (17)  1944年,海明威脑震荡两次,同时报废了两辆车。一次是他的汽车重重撞上了一个水箱;另一次是他从摩托车上摔进了一条水沟。 Ernest Hemingway recovering from a car accident. London. May, 1944 by Robert Capa  病床上的海明威  这一年的6月6号D-day,海明威在离海岸不远的一艘登陆艇上,亲眼目睹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全过程。  后来,海明威追随步兵师跑遍了整个欧洲,哪里战事最激烈,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他的采访和记录中,他常常担负起一名士兵的职责,而这显然违反了《日内瓦公约》中对战地记者的规定。  据说,在当时战争的混乱局面中,海明威组织了一支自己的作战队伍。而且,这支队伍居然搞到了比其他所有作战单位多一倍的火力和酒类配额。毫无疑问,这肯定是老爹的“功劳”。Ernest Hemingway during World War II.  二战中的“老爹”  (18)  1945年,海明威坚持要代替司机送妻子玛丽到芝加哥机场,结果汽车打滑撞上了土堤,他被撞断了3根肋骨,伤了一个膝盖,前额撞出了凹痕。而妻子玛丽早撞破挡风玻璃飞了出去。   (19)  1949年,海明威竟然去戏弄一头发怒的狮子,结果被大家伙抓得皮开肉绽。 不过这真的是一次意外,在老爹的打猎生涯中,俘获过无数只凶猛的野兽。海明威经常去非洲狩猎,他曾写道:我爱非洲,我觉得这里就是我的另一个家。他在那里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猎手。当地的狩猎执法官甚至将他所居住的猎区临时交给他来管理。老猎人海明威  (20)  1950年,海明威在自己“比拉号”帆船上摔倒,头部和腿部被严重划伤,一根动脉被割断,并且第5次得了脑震荡。   21  1953年,海明威从汽车上摔下来,扭伤了肩膀;  22  同年冬天在非洲,老爹经历了一连串的意外事故,差点儿没把自己永远地留在非洲:醉酒后去扑灭灌木林的火,结果被严重烧伤;被汽油烧伤,并且再一次脑震荡。;两次飞行事故,颅骨开裂,两节脊椎粉碎,严重内伤,肝脏、脾和肾损伤,肩膀和胳膊脱位,括约肌丧失活动能力……  这一年是老爹最后一次去非洲狩猎,他第一次坠机事故发生在乌干达丛林深处,消息传到美国,人们纷纷报道他已死亡的消息,许多报刊甚至都刊登了讣告。这些讣告后来成了海明威每天早上一边喝咖啡、一边读着玩儿的消遣读物。  就在第一次坠机事故发生仅仅几天之后,海明威乘坐的飞机又一次坠机。这次事故要严重得多,老爹的伤足以开一个长长的清单:一度烧伤、内出血、肾脏破裂、脾脏破裂、肝脏破裂等等。在救援现场大难不死的老爹,对着等待的记者们露出了一个微笑,并说:“我真幸运。”  之后不出一个月,他就又开始狩猎活动了。这一次,他又遇到一场野火,在灭火过程中,他的左手和脸部被烧成二度烧伤……“老爹“的非洲岁月  23  1958年,海明威攀越一个栅栏时,撕裂了韧带,扭伤了足踝。   24  1959年,他再一次遭遇车祸。  ……  老爹生命中最为著名的一次伤害是在日发生的,那是他遭遇到的最后一次伤害:  那天凌晨,他给他最心爱的那支英式双管猎枪装上了两发由著名军火厂家提供的性能漂亮的霰弹,然后用它们把自己的整个脑袋轰飞了。老爹以及他心爱的猎枪和胸毛看理想  微信:看理想(ikanlixiang) | 微博:看理想视频阅读原文  收看 [ 一千零一夜|《老人与海》(二)美国作家海明威简介_百度知道
美国作家海明威简介
老师要求找的
大家帮帮忙
我有更好的答案
海明威简介(海明威,E.)(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欧纳斯特·密勒·海明威生于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一家六个孩子,他是第二个。他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他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童年似乎没有创伤。中学是一九一七届的,他是一个热情的、好竞争的标准美国男孩;学习成绩好,体育运动全面发展(游泳、足球、射击,还偷偷地到当地体育馆去学拳击),参加辩论团,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编辑学校报纸《吊架》,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写短篇小说(已经初具日后成熟的风格的苗头),写诗。他有时中途搭别人的车,出去旅行。有一次在禁猎区打鹭鸟,事后躲藏起来,免受法律制裁。某些批评家认为,海明威离家出游说明他童年过的是正常的生活;但在别外一些批评家看来,则象征他早年反判像树园的生活方式,反映他家庭生活中关系紧张。他父亲与母亲的兴趣一定截然相反,所以引起他身上相克的反应和某种敌对性。姐姐玛茜琳尼·山福德大他两年,但同海明威一起长大,说他父母亲“互相笃爱”,但承认他们“常常相互感到厌烦”。他母亲格雷丝·霍尔·海明威是公理教会信徒,宗教观念强(她给四个女儿取了圣徒的名字),但也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女人,她把家庭环境布置得如同教堂组织的文化沙龙。他父亲克拉伦斯·艾德家兹·海明威是一个杰出的医生,热心的、有训练的运动员,又是一个专业的研究自然界的人,他引起他儿子对于户外活动的爱好。夏天,他们居住在密执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畔的房子里,海明威医生有时候带他儿子一起出诊,横过华隆湖到奥杰布华族印第安人居住地去;他们经常一起钓鱼和打猎。他们关系密切,虽然他父亲严于律己,甚至比海明威太太更严格,更具有清教精神。他双亲各自对他的影响至少粗粗看去是清楚的。他对户外活动的爱好,作为运动员的训练和勇敢,从来没有减退过。他喜欢音乐(虽然讨厌学大提琴)和美术,也一如既往。他珍爱巴哈和莫扎尔特,说他从“研究和声学与对位法”之中学到写作方法;又说“我从画家身上学到的东西同从作家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从海明威在像树园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现有的材料看来,没有一点能说明他日后不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然而,我们看一看这位自传性异常突出的作家的创作,就发现那些以涅克 ·阿丹姆斯为主人公的、关于那一段时间的故事(《印第安帐篷》、《医生与医生妻子》、《某件事情的结束》、《三天大风》、《战斗者》与《杀人者》),写的却是暴力与恐惧、混乱与失望的主题——还有孤独;他的同学指了,孤独与多才多艺是海明威当年最突出之点。他毕业前两个月,美国参战。卡洛斯· 倍克尔写道:“他面临的几条路是上大学、打仗和工作,”海明威选择工作。他左眼有毛病,不适宜去打仗。一九一七年十月,他开始进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这家报纸是美国当时最好的报纸之一。六个月之中,他采访医院和警察局,也从《星报》优秀的编者G·G·威灵顿那里学到了出色的业务知识。海明威在《星报》头一次知道,文体象生活一样必须经过训练。《星报》有名的风格要求单上印道:“用短句”,“头一段要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下面说,不要反面说。”海明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学会把写新闻的规则化成文学的原则。但是,战争的吸引力对海明威越来越大,他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后半月开始这场探险。头两个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前线只呆了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最后一在的下半夜,海明威在意大利东北部皮亚维河边的福萨尔达村,为意大利士兵分发巧克力的时候,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他旁边的一个士兵打死了,就在他前面的另一个士兵受了重伤。他拖着伤兵到后面去的时候,又被机关枪打中了膝部;他们到达掩护所的时候,伤兵已经死去。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两百多片碎弹片,他在米兰的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大多数弹片都取了出来。他受伤的时候,离他十九岁生日还差两上星期。五十年代早期,海明威说过:“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但这种经验太多了,却有危害。”摧残海明威身体的那次炸裂也渗透他脑子里去了,而且影响更长、更深远。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失眠,黑夜里整夜睡不着觉。五年之后,海明威和他妻子住在巴黎,他不开灯仍然睡不着。在他的作品中,失眼的人处处出现。《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柏尼斯,《永别了,武器》中的弗瑞德里克·亨利,涅克·阿丹姆斯,《赌徒、修女和无线电》中的弗莱才先生,《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哈利和《清洁、明亮的地方》中的老年待者,都患失眠症,害怕黑夜。那个年老的待者说:“这毕竟只是失眠。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失眠是那种痛苦的并发症的症状,海明威、他的主人公和(“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他的同胞都受到折磨。菲利普·扬对海明威的个性作了出色的、合乎情理的心理学分析,提出一个论点,说他这次创伤民引起的情绪,非他理性所能控制。海明威晚年反复地、着了魔似地搜索这类似的经验,来驱除那种精神创伤;如果办不到,他就不断地通过创作而浊思考来再现这个事件,为的是控制它所激起的忧虑。扬明智地指出,海明威最终关心的是艺术,而不是创伤。然而,在局部范围内,扬的个性学说可以把海明威的为人与他的作品统一起来。而且,对于海明威观察战争,对于这位艺术家,这种学说赋予特殊的意义。《永别了,武器》和一些短篇小说出色地描述了战争在社会、感情和道德方面的含义,然而,使他的战争经验“难能可贵”的不止是这番描述:它在他心灵上锻铸出他对人的命运的看法,这几乎影响他所有的作品。迫击炮的碎弹片成了残酷世界破坏力量的比喻,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成了寻求生存道路、受伤的人类的象征。他已经差不多准备好,可以把那种生活感受转化为文学作品了。他取得红色英勇勋章之后的五年内,缓慢地却是目的地为写作生涯而努力。橡树园热情欢迎它的英雄归来,但是海明威的父母亲——尤其是他的母亲——感到厌烦,因为这个年轻的除了写作别无雄心,又极为乐意接受家庭的供养。有一度他为多伦多《每日星报》和《星报周刊》写特写。他姐姐玛茜琳尼写道,他刚过完二十一岁生日,他母亲提出最后通牒: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搬了出去,到芝加哥当了一年《合作福利》的编辑,这是一份宣传合作投资的机关报。那年冬天,他认识了他在文学界头一位重要的朋友舍伍德·安徒森,并且通过安徒森,认识了“芝加哥派”的其他成员。同时他认识并爱上了哈德莱·理查孙,她是一位漂亮的红发女郎,比他大八岁。1921年九月,海明威与哈德莱结婚,在家里的乡间别墅度蜜月,接着去多伦多,当了几个月的特写记者。但是,他真心需要的是欧洲,是有空间的时间进行写作。海明威夫妇决心接受一个驻国外兼职记者的工作。此后两年,海明威成了《星报》驻欧洲的流动记者,人住在巴黎,兼写关于日内瓦与洛桑国际会议的报道,包括希士战争的简练的戏剧性电讯。他偶尔写一点轻松的、但观察锐利的印象记,内容是瑞士滑雪、西班牙斗牛和德国战后生活。他早期新闻工作的训练,加上天生爱好简洁,已经成了一种风格,他现在写的电报——浓缩、紧凑——使这种风格更为有力。在此同时,他写小说,写诗,想找一个出版商发表他一篇东西,但(自一九一八年以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九二二年迅速地发生一连串事件,加速了他的希望,接着他又感到失望。他凭舍伍德·安徒森的一封介绍信,带着他的作品去见葛屈露德·斯泰因,她在弗勒吕斯路的沙龙是依兹拉·庞德、詹姆斯·乔衰斯和福德.麦多克斯·福德等侨居国外的人的艺术中心。斯泰因喜欢这个年轻人,他派头简直象大陆上的人,一双眼睛“好奇得有感情”,她鼓励他当作家,不过劝他应该完全放弃新闻记者的工作,把散文修改得更加精练一些:“这里描写很多,又写得不十分好。从头来起,写得集中一些。”庞德也喜欢这位新到的作家,同他一起散步,拳击,鼓励他继续写诗。五月份和六月份,海明威头一次公开发表作品——一篇只有两页的讽剌性寓言《神妙的姿势》和一首只有四行的诗《最后》,这首诗是补白,填补威廉·福克纳六节诗留下的空白。一家新奥尔良的杂志《两面派》把这两篇作品都发表了,他这番运气,又是靠舍伍德·安徒森帮的忙。灾难发生在一九二二年末他参加洛桑和平会议的时候。他约定叫哈德莱带一只手提箱去迎他,哈德莱几乎把他所有的手稿都装在这只箱里(少部分邮寄)。在巴黎的里昂车站,她把手提箱放在车箱里,未加提防,过了一会儿回来,发现箱子不见了。几年以后,海明威给卡洛斯·倍克尔的信中说道:这件事使他痛苦万分,他“恨不得去做外科手术,免得去想它。”海明威没有办法,只好重起炉灶,这回获得惊人的成功。一九二三年,他几篇作品被刊物采用。哈丽特·蒙罗在《诗歌》(一九二四年一月号)上发表他站首短诗;玛格瑞特·安德生和琴·希普在《小评论》(一九二三年四月)上发表了他六个短篇(共十八个短篇,原拟于次年一月发表,总题为《在我们的时代里》;一九二三年夏天,罗伯特·麦卡门发表海明威第一部作品《三篇故事和十首诗》(三篇故事是《在密执安》、《我的老头子》和《不合时宜》)。虽然前途好象有把握,路上却有现实的障碍。哈德莱怀孕了,两夫妇几乎没有钱。他们同意回多伦多住两年,挣够了钱再到巴黎来,到那时候他可以致力于写作。他们在一九二三年八月离开巴黎。约翰·哈德莱(“勃姆比”)·海明威生在十月,但到了一九二四年一月,海明威夫妇已经回到巴黎和蒙巴那斯,安居在戴尚圣母院的一套公寓房子里。海明威走向成功的步子又耽误了,因为他得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干活养家。他不去过蒙马特尔区的游堕生活,吃不饱肚子,这在《流动宴会》里都有记载,但他坚持写作。正如斯泰因所观察的,“他十分认真地写作,想当作家。”突破是在一九二五年——也许是靠两位有影响的支持者帮忙。司各特·菲兹杰拉德还没有认识海明威的时候,艾德蒙·威尔逊已经给他看过海明威的作品,菲兹杰拉德印象很深,并催促斯克利布纳公司的麦克斯威尔·珀金斯去约稿。珀金斯写了信,但因为误和邮递方面的错误晚到了十天,海明威已经接受了安徒森的出版者波尼和利夫赖特公司二百元的预支稿酬,出版他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其中包括同名集子中发表的早期的速写,还接受出版公司对于他下两本书的权限。从经济收入上说,《在我们的时候里》是失败的,下一本书,即讽刺模拟安徒森作品的《春潮》,也是失败的,但是海明威引起艾伦·泰特、保尔·罗孙匪尔德和路易斯·克罗纳伯格等美国重要评论家的注意,他们都认为海明威是美国文坛新出现的声音。然而,又是菲兹杰拉德对海明威的才能讲得最有说服力。菲兹杰拉德在《如何浪费材料——评我的同代人》一文中,攻击那些已取得稳固地位的作家——尤其是亨·路·门肯和安徒森——认为他们“强调发掘美国的‘意义’”,是“不真诚的,因为他们自己身上并没有这种需要。”菲兹杰拉德说,侨居国外的人倒是有这份好处,能够为自己形成一种“不会败坏的风格”,表现净化了的热烈感情。菲兹杰拉德以海明威和《在我们时代里》为主要的例子,说明这位作家“具有新的气质”,而且具有上述两个方面的特点。菲兹杰拉德的文章发表在五月,五个月以后,海明威证实了菲兹杰拉德的赞扬是很有道理的。一九二六年十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了《太阳照样升起》,不到三十岁的海明威成了有定评的文学家。作为一位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销路不错,也博得了好评。海明威晚年在《流动宴会》这部书回忆一九二一至一九二六年间的生活情景时,追忆当时的梦想,刻苦的训练和灾难。梦想是牧歌式的:对哈德莱纯洁的爱,巴黎和伏拉尔勃等美好的去处,友人的情谊。刻苦的训练——把自己写为一个挨饿的人,渴望成功心切,无情地律己,同时也为了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灾难是随成功接踵而至的梦魔般的现实,它粉碎了梦想,破坏了训练,只剩下了欲望,放纵和失望。海明威写这本书的时候,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病痛可能加剧老年人怀旧的甜蜜和痉。然而,在某个意义讲,也说明海明威终于明白他早年在巴黎的时代,正是他作为一个人与作为一个艺术家最为融合的年代。他发表了《在我们的时代里》、《太阳照样升起》,尤其是一九二九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经历,形成他对人类命运的看法和极能表现这种看法的文体风格。虽然他艺术上的发展还没有结束,但是他后来写的东西至多是技巧更为精致,更有光彩,把他已经写过的主题加以变化罢了。他此后二、三十年的戏所以能够唱得下去——除了一系列近乎传奇的轶事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由于海明威相当灵活地使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适应时热变化的要求。他个人在群众中有魅力,正是这个原因——不管是叫“爸爸”这个慈祥的绰号,也不管是叫“冠军”这个好斗的称呼。然而,更吸引人是内心的戏剧性变化。当他的名声由细流汇成潮流的时候,他的感觉能力好象在水槽里打滚。在早期作品中,恐惧与美感密切得难解难分:他们只能通过极为含蓄的感觉传达出来。艺术家驾驭了人的形象。在后期作品中,受压抑感情的细微之处常常写得过火,几乎成了感情的嘲弄。内心戏剧性的力量正在于此。因为,海明威仿佛要想称补艺术上的失败,在生活上作出过度的反应。他在现实世界中的行动仍然反映出他关心悲剧性的经验,迫切需要对抗含有敌意的世界,肯定他的自我形象。但是,由于英雄的气概太显眼、太坚决,人物的行动写得过分明显。因此落到滑稽、令人窘迫、甚至常常令人厌烦的地步。如果说他在二十年代是在艺术上探险,那么到了三、四十年代这个艺术家本人成了冒险家。他对人生的看法没有改变,只是艺术的工夫松驰了。在《太阳照样升起》出版、《永别了,武器》未出版之间,海明威同洽德莱离了婚,与当过《时尚》时装式样编辑的保琳·帕发费结婚,他们回到美国,定居在基维斯岛,一九二七年海明威完成并发表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一九二八年,他写《永别了,武器》初稿的时候,保琳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她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他修改初稿时,得知消息:他父亲得了糖尿病,又因经济困难自杀,用的是他自己父亲内战时用过的手枪。二十年以后,海明威在插图本《永别了,武器》的序言中回忆道:“那一年有好地时光和坏的时光,”但又说他当时“生活在书里”,“比我任何时候都愉快。”三十年代早期,他经济富裕,婚姻美满,到处冒险。这些年里,他到怀俄明和蒙大拿打野鸭,打麋子,到非洲猎大动物,登上定制的“皮拉尔”号游艇到基维斯岛和别米尼岛外捕鱼。这些年头正值大萧条时期。国家因经济危机弄得情绪低落,但海明威却更象一个狂热的童子军。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六年间,他给《老爷》杂志写了二十三篇生动但没有多大价值的文章,描写狩猎和捕鱼,这给大萧条期间城市中的受害者提供了一个精神避难所。他们在海明威粗狂妄的面容和强壮的身躯上看到背运时期一位英雄的面貌;他含蓄的散文、精练的对话表现了典型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他这些年来发表的两部非小说的作品加强了这个形象。一部是《午后之死》(1932),称颂斗牛的仪式,一部是《非洲的青山》(1935),描写一次狩猎旅行,预演人与野兽的悲剧,但几乎声嘶力竭地歌颂人类勇气的尊严。三十年代早期,海明威小说相对地说写得比较少。二十年代,海明威发表了两部小说,三十五个短篇,一部谐模作品,一些诗,外加相当数量的通讯报道。他三十年代前半期产生的主要作品是《胜者无所得》(1933),一个短篇小说集,收入十四个短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他发表了他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主人公是一个作家,因写不出“他该写”的作品而奚落自己。从一九三七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艺术家海明威还是当他的冒险家,只是改变了装束。从《有的和没有的》(1937)中亨·利·摩根的话——“一个人不行……他好的干不出事”——开始,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牺牲了他们的私事,转向世界危机所引起的集体的责任。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大萧条与西班牙内战粉碎了海明威的信念:他长期以来认为作家的主要任务是“直接地真诚地写人”,“谁要是把政治当作出路,谁就在骗人。”左翼批评家一向嘲笑他们心目中的海明威耽乐的孤立主义,现在欢迎他的转变。其实,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创作里并没有向左转,他的人物走的是老路——冒险,孤独,结果是死胡同。他们重新进入世界,因为民主可能比法西斯好些,但他们虽然同人民混在一起,但不是人民的一员。海明威也是如此。不管他参加什么战争,统统成了他的战争,他打仗一如既往,有他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理由。一九三七初海明威去到西班牙。官方名义是北极美报业联盟记者,他却不是不篇不倚的旁观者。他借债为忠于共和政府的部队买救护军,在美国第二届全国作家会议上发言攻击法西斯主义,协助拍摄亲共和政府的影片《西班牙大地》(1938),发表了他唯一的一出长戏《第五纵队》,描写这场冲突。一九三九年他在哈瓦那郊区“了望农场”购买了一份地产,就在地产山顶的房子里,创作关于法西斯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小说出版几天后,保琳·帕发弗以“遗弃”为理由同他离婚。一个星期之内,海明威娶第三个妻子玛瑟·盖尔荷恩,她是圣路易市人,小说家、记者,他们共同生活了五年,婚后头两年,他们去中国当战地记者,海明威为现已停刊的纽约报纸《下午报》撰写报道。海明威在这些报道中认为:日本、英国与美国之间不大会爆发战争,但不是不可能发生。他有预见,指出如果日本进攻美国在太平洋或东南亚的基地,那么战争不可避免。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四年他被《柯里厄》杂志作为没有军籍记者派往巴顿将写的第三军为止这段时间内,海明威驾驭“皮拉尔号”——由政府出钱配上通讯与爆破设施——巡逻海上,成了一艘伪装的反潜艇的兵舰。虽然“皮拉尔号”没有遇上潜水艇(如果遇上,海明威准备命令自己在指挥塔上扔手榴弹和燃烧弹),海明威的报告可能帮助了海军侦察到一些潜水艇的方位并把它们炸沉,海明威因这些功绩得到表彰。一九四四年海明威在英国同皇家空军协作,几次坐飞机参加战斗,没有受伤,但在伦敦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他头部与膝部受伤。几家报纸登出他的讣告,但不久,在联军登陆那一天,在诺曼底的福克斯·格林海滩上海明威观看了几分钟战斗才回到船上。他虽然名义上属于巴顿将军的军队,却同第一军第四步兵师一起行动,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和凸地战役。
采纳率:39%
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小说家。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小说的主人公享利是个美国青年,他自愿来到意大利战场参战。在负伤期间,他爱上了英籍女护士凯瑟琳。享利努力工作,但在一次撤退时竟被误认为是德国间谍而险些被枪毙。他只好跳河逃跑,并决定脱离战争。为摆脱宪兵的追捕,享利和凯瑟琳逃到了中立国瑞士。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幸福而宁静的生活。但不久,凯瑟琳死于难产,婴儿也窒息而亡。享利一个人被孤独地留在世界上,他悲痛欲绝,欲哭无泪。小说在战争的背景下描写了享利和凯瑟琳的爱情,深刻地指出了他们的幸福和爱情是被战争推向毁灭的深渊的。 1928年,海明威离开了巴黎,居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和古巴,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他经常去狩猎、捕鱼、看斗牛。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无法再过宁静的生活了。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1944年,海明威随同美军去欧洲采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受重伤,但痊愈后仍深入敌后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获得一枚铜质奖章。 1940年,海明威发表了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反法西斯主义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作品描写了主人公美国青年乔顿,他志愿参加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奉命在一支山区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指定时间炸毁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桥梁。乔顿炸毁了桥梁,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独自狙击敌人,等待他的是死亡。乔顿有高度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他因自己能为反法西斯斗争捐躯而感到光荣和自豪。这部作品是海明威中期创作中思想性最强的作品之一,在相当程度上克服和摆脱了孤独、迷惘与悲泣的情绪,把个人融入到社会中,表现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桑提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桑提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海明威简介(海明威,E.)(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欧内斯特&#8226;米勒尔&#8226;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生于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一家六个孩子,他是第二个。他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他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童年似乎没有创伤。中学是一九一七届的,他是一个热情的、好竞争的标准美国男孩;学习成绩好,体育运动全面发展(游泳、足球、射击,还偷偷地到当地体育馆去学拳击),参加辩论团,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编辑学校报纸《吊架》,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写短篇小说(已经初具日后成熟的风格的苗头),写诗。他有时中途搭别人的车,出去旅行。有一次在禁猎区打鹭鸟,事后躲藏起来,免受法律制裁。某些批评家认为,海明威离家出游说明他童年过的是正常的生活;但在别外一些批评家看来,则象征他早年反叛橡树园的生活方式,反映他家庭生活中关系紧张。
他父亲与母亲的兴趣一定截然相反,所以引起他身上相克的反应和某种敌对性。姐姐玛茜琳尼&#8226;山福德大他两年,但同海明威一起长大,说他父母亲“互相笃爱”,但承认他们“常常相互感到厌烦”。他母亲格雷丝&#8226;霍尔&#8226;海明威是公理教会信徒,宗教观念强(她给四个女儿取了圣徒的名字),但也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女人,她把家庭环境布置得如同教堂组织的文化沙龙。他父亲克拉伦斯&#8226;艾德家兹&#8226;海明威是一个杰出的医生,热心的、有训练的运动员,又是一个专业的研究自然界的人,他引起他儿子对于户外活动的爱好。夏天,他们居住在密执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畔的房子里,海明威医生有时候带他儿子一起出诊,横过华隆湖到奥杰布华族印第安人居住地去;他们经常一起钓鱼和打猎。他们关系密切,虽然他父亲严于律己,甚至比海明威太太更严格,更具有清教精神。
他双亲各自对他的影响至少粗粗看去是清楚的。他对户外活动的爱好,作为运动员的训练和勇敢,从来没有减退过。他喜欢音乐(虽然讨厌学大提琴)和美术,也一如既往。他珍爱巴哈和莫扎尔特,说他从“研究和声学与对位法”之中学到写作方法;又说“我从画家身上学到的东西同从作家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从海明威在橡树园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现有的材料看来,没有一点能说明他日后不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然而,我们看一看这位自传性异常突出的作家的创作,就发现那些以涅克&#8226;阿丹姆斯为主人公的、关于那一段时间的故事(《印第安帐篷》、《医生与医生妻子》、《某件事情的结束》、《三天大风》、《战斗者》与《杀人者》),写的却是暴力与恐惧、混乱与失望的主题——还有孤独;他的同学指了,孤独与多才多艺是海明威当年最突出之点。
他毕业前两个月,美国参战。卡洛斯&#8226;倍克尔写道:“他面临的几条路是上大学、打仗和工作,”海明威选择工作。他左眼有毛病(当初训练拳击的时候意外伤到了左眼,视力下降,从那以后他左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过),不适宜去打仗。一九一七年十月,他开始进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这家报纸是美国当时最好的报纸之一。六个月之中,他采访医院和警察局,也从《星报》优秀的编者G&#8226;G&#8226;威灵顿那里学到了出色的业务知识。海明威在《星报》头一次知道,文体象生活一样必须经过训练。《星报》有名的风格要求单上印道:“用短句”,“头一段要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正面说,不要反面说。”海明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学会把写新闻的规则化成文学的原则。
但是,战争的吸引力对海明威越来越大,他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后半月开始这场探险。头两个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前线只呆了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最后一天的下半夜,海明威在意大利东北部皮亚维河边的福萨尔达村,为意大利士兵分发巧克力的时候,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他旁边的一个士兵打死了,就在他前面的另一个士兵受了重伤。他拖着伤兵到后面去的时候,又被机关枪打中了膝部;他们到达掩护所的时候,伤兵已经死去。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两百多片碎弹片,左膝盖被机枪打碎,被迫手术换了一个白金膝盖。他在米兰的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大多数弹片都取了出来,还有少数弹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他受伤的时候,离他十九岁生日还差两个星期。
五十年代早期,海明威说过:“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但这种经验太多了,却有危害。”摧残海明威身体的那次炸裂也渗透他脑子里去了,而且影响更长、更深远。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失眠,黑夜里整夜睡不着觉。五年之后,海明威和他妻子住在巴黎,他不开灯仍然睡不着。在他的作品中,失眠的人处处出现。《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8226;柏尼斯,《永别了,武器》中的弗瑞德里克&#8226;亨利,涅克&#8226;阿丹姆斯,《赌徒、修女和无线电》中的弗莱才先生,《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哈利和《清洁、明亮的地方》中的老年侍者,都患失眠症,害怕黑夜。
那个年老的侍者说:“这毕竟只是失眠。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失眠是那种痛苦的并发症的症状,海明威、他的主人公和(“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他的同胞都受到折磨。菲利普&#8226;扬对海明威的个性作了出色的、合乎情理的心理学分析,提出一个论点,说他这次创伤民引起的情绪,非他理性所能控制。海明威晚年反复地、着了魔似地搜索这类似的经验,来驱除那种精神创伤;如果办不到,他就不断地通过创作而浊思考来再现这个事件,为的是控制它所激起的忧虑。
扬明智地指出,海明威最终关心的是艺术,而不是创伤。然而,在局部范围内,扬的个性学说可以把海明威的为人与他的作品统一起来。而且,对于海明威观察战争,对于这位艺术家,这种学说赋予特殊的意义。《永别了,武器》和一些短篇小说出色地描述了战争在社会、感情和道德方面的含义,然而,使他的战争经验“难能可贵”的不止是这番描述:它在他心灵上锻铸出他对人的命运的看法,这几乎影响他所有的作品。迫击炮的碎弹片成了残酷世界破坏力量的比喻,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成了寻求生存道路、受伤的人类的象征。他已经差不多准备好,可以把那种生活感受转化为文学作品了。
他取得红色英勇勋章之后的五年内,缓慢地却是目的地为写作生涯而努力。橡树园热情欢迎它的英雄归来,但是海明威的父母亲——尤其是他的母亲——感到厌烦,因为这个年轻的除了写作别无雄心,又极为乐意接受家庭的供养。有一度他为多伦多《每日星报》和《星报周刊》写特写。他姐姐玛茜琳尼写道,他刚过完二十一岁生日,他母亲提出最后通牒: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搬了出去,到芝加哥当了一年《合作福利》的编辑,这是一份宣传合作投资的机关报。那年冬天,他认识了他在文学界头一位重要的朋友舍伍德&#8226;安徒森,并且通过安徒森,认识了“芝加哥派”的其他成员。同时他认识并爱上了哈德莱&#8226;理查孙,她是一位漂亮的红发女郎,比他大八岁。1921年九月,海明威与哈德莱结婚,在家里的乡间别墅度蜜月,接着去多伦多,当了几个月的特写记者。
但是,他真心需要的是欧洲,是有空间的时间进行写作。海明威夫妇决心接受一个驻国外兼职记者的工作。此后两年,海明威成了《星报》驻欧洲的流动记者,人住在巴黎,兼写关于日内瓦与洛桑国际会议的报道,包括希土战争的简练的戏剧性电讯。他偶尔写一点轻松的、但观察锐利的印象记,内容是瑞士滑雪、西班牙斗牛和德国战后生活。他早期新闻工作的训练,加上天生爱好简洁,已经成了一种风格,他现在写的电报——浓缩、紧凑——使这种风格更为有力。
在此同时,他写小说,写诗,想找一个出版商发表他一篇东西,但(自一九一八年以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九二二年迅速地发生一连串事件,加速了他的希望,接着他又感到失望。他凭舍伍德&#8226;安徒森的一封介绍信,带着他的作品去见葛屈露德&#8226;斯泰因,她在弗勒吕斯路的沙龙是依兹拉&#8226;庞德、詹姆斯&#8226;乔衰斯和麦多克斯&#8226;福德等侨居国外的人的艺术中心。斯泰因喜欢这个年轻人,他派头简直象大陆上的人,一双眼睛“好奇得有感情”,她鼓励他当作家,不过劝他应该完全放弃新闻记者的工作,把散文修改得更加精练一些:“这里描写很多,又写得不十分好。从头来起,写得集中一些。”庞德也喜欢这位新到的作家,同他一起散步,拳击,鼓励他继续写诗。五月份和六月份,海明威头一次公开发表作品——一篇只有两页的讽刺性寓言《神妙的姿势》和一首只有四行的诗《最后》,这首诗是补白,填补威廉&#8226;福克纳六节诗留下的空白。一家新奥尔良的杂志《两面派》把这两篇作品都发表了,他这番运气,又是靠舍伍德&#8226;安徒森帮的忙。
灾难发生在一九二二年末他参加洛桑和平会议的时候。他约定叫哈德莱带一只手提箱去迎他,哈德莱几乎把他所有的手稿都装在这只箱里(少部分邮寄)。在巴黎的里昂车站,她把手提箱放在车箱里,未加提防,过了一会儿回来,发现箱子不见了。几年以后,海明威给卡洛斯&#8226;倍克尔的信中说道:这件事使他痛苦万分,他“恨不得去做外科手术,免得去想它。”海明威没有办法,只好重起炉灶,这回获得惊人的成功。一九二三年,他几篇作品被刊物采用。哈丽特&#8226;蒙罗在《诗歌》(一九二四年一月号)上发表他站首短诗;玛格瑞特&#8226;安德生和琴&#8226;希普在《小评论》(一九二三年四月)上发表了他六个短篇(共十八个短篇,原拟于次年一月发表,总题为《在我们的时代里》;一九二三年夏天,罗伯特&#8226;麦卡门发表海明威第一部作品《三篇故事和十首诗》(三篇故事是《在密执安》、《我的老头子》和《不合时宜》)。
虽然前途好像有把握,路上却有现实的障碍。哈德莱怀孕了,两夫妇几乎没有钱。他们同意回多伦多住两年,挣够了钱再到巴黎来,到那时候他可以致力于写作。他们在一九二三年八月离开巴黎。约翰&#8226;哈德莱(“勃姆比”)&#8226;海明威生在十月,但到了一九二四年一月,海明威夫妇已经回到巴黎和蒙巴那斯,安居在戴尚圣母院的一套公寓房子里。海明威走向成功的步子又耽误了,因为他得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干活养家。他不去过蒙马特尔区的游堕生活,吃不饱肚子,这在《流动宴会》里都有记载,但他坚持写作。正如斯泰因所观察的,“他十分认真地写作,想当作家。”突破是在一九二五年——也许是靠两位有影响的支持者帮忙。司各特&#8226;菲兹杰拉德还没有认识海明威的时候,艾德蒙&#8226;威尔逊已经给他看过海明威的作品,菲兹杰拉德印象很深,并催促斯克利布纳公司的麦克斯威尔&#8226;珀金斯去约稿。珀金斯写了信,但因为邮递方面的错误晚到了十天,海明威已经接受了安徒森的出版者波尼和利夫赖特公司二百元的预支稿酬,出版他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其中包括同名集子中发表的早期的速写,还接受出版公司对于他这两本书的权限。
从经济收入上说,《在我们的时候里》是失败的,下一本书,即讽刺模拟舍伍德&#8226;安得森作品的《春潮》,也是失败的,但是海明威引起艾伦&#8226;泰特、保尔&#8226;罗孙匪尔德和路易斯&#8226;克罗纳伯格等美国重要评论家的注意,他们都认为海明威是美国文坛新出现的声音。然而,又是菲兹杰拉德对海明威的才能讲得最有说服力。菲兹杰拉德在《如何浪费材料——评我的同代人》一文中,攻击那些已取得稳固地位的作家——尤其是亨&#8226;路&#8226;门肯和舍伍德&#8226;安德森——认为他们“强调发掘美国的‘意义’”,是“不真诚的,因为他们自己身上并没有这种需要。”菲兹杰拉德说,侨居国外的人倒是有这份好处,能够为自己形成一种“不会败坏的风格”,表现净化了的热烈感情。菲兹杰拉德以海明威和《在我们时代里》为主要的例子,说明这位作家“具有新的气质”,而且具有上述两个方面的特点。菲兹杰拉德的文章发表在五月,五个月以后,海明威证实了菲兹杰拉德的赞扬是很有道理的。
一九二六年十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了《太阳照样升起》,不到三十岁的海明威成了有定评的文学家。作为一位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销路不错,也博得了好评。海明威晚年在《流动宴会》这部书回忆一九二一至一九二六年间的生活情景时,追忆当时的梦想,刻苦的训练和灾难。梦想是牧歌式的:对哈德莱纯洁的爱,巴黎和伏拉尔勃等美好的去处,友人的情谊。刻苦的训练——把自己写为一个挨饿的人,渴望成功心切,无情地律己,同时也为了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灾难是随成功接踵而至的梦魔般的现实,它粉碎了梦想,破坏了训练,只剩下了欲望,放纵和失望。海明威写这本书的时候,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病痛可能加剧老年人怀旧的甜蜜和痛苦。然而,在某个意义讲,也说明海明威终于明白他早年在巴黎的时代,正是他作为一个人与作为一个艺术家最为融合的年代。他发表了《在我们的时代里》、《太阳照样升起》,尤其是一九二九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经历,形成他对人类命运的看法和极能表现这种看法的文体风格。虽然他艺术上的发展还没有结束,但是他后来写的东西至多是技巧更为精致,更有光彩,把他已经写过的主题加以变化罢了。
他此后二、三十年的戏所以能够唱得下去——除了一系列近乎传奇的轶事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由于海明威相当灵活地使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他个人在群众中有魅力,正是这个原因——不管是叫“爸爸”这个慈祥的绰号,也不管是叫“冠军”这个好斗的称呼。然而,更吸引人是内心的戏剧性变化。当他的名声由细流汇成潮流的时候,他的感觉能力好像在水槽里打滚。在早期作品中,恐惧与美感密切得难解难分:他们只能通过极为含蓄的感觉传达出来。艺术家驾驭了人的形象。在后期作品中,受压抑感情的细微之处常常写得过火,几乎成了感情的嘲弄。内心戏剧性的力量正在于此。因为,海明威仿佛要想弥补艺术上的失败,在生活上作出过度的反应。他在现实世界中的行动仍然反映出他关心悲剧性的经验,迫切需要对抗含有敌意的世界,肯定他的自我形象。但是,由于英雄的气概太显眼、太坚决,人物的行动写得过分明显。因此落到滑稽、令人窘迫、甚至常常令人厌烦的地步。如果说他在二十年代是在艺术上探险,那么到了三、四十年代这个艺术家本人成了冒险家。他对人生的看法没有改变,只是艺术的工夫松弛了。
在《太阳照样升起》出版、《永别了,武器》未出版之间,海明威同洽德莱离了婚,与当过《时尚》时装式样编辑的保琳&#8226;帕发费结婚,他们回到美国,定居在基维斯岛,一九二七年海明威完成并发表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一九二八年,他写《永别了,武器》初稿的时候,保琳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她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他修改初稿时,得知消息:他父亲得了糖尿病,又因经济困难自杀,用的是他自己父亲内战时用过的手枪。二十年以后,海明威在插图本《永别了,武器》的序言中回忆道:“那一年有好地时光和坏的时光,”但又说他当时“生活在书里”,“比我任何时候都愉快。”三十年代早期,他经济富裕,婚姻美满,到处冒险。这些年里,他到怀俄明和蒙大拿打野鸭,打麋子,到非洲猎大动物,登上定制的“皮拉尔”号游艇到基维斯岛和别米尼岛外捕鱼。这些年头正值大萧条时期。国家因经济危机弄得情绪低落,但海明威却更象一个狂热的童子军。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六年间,他给《老爷》杂志写了二十三篇生动但没有多大价值的文章,描写狩猎和捕鱼,这给大萧条期间城市中的受害者提供了一个精神避难所。他们在海明威粗狂妄的面容和强壮的身躯上看到背运时期一位英雄的面貌;他含蓄的散文、精练的对话表现了典型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他这些年来发表的两部非小说的作品加强了这个形象。一部是《午后之死》(1932),称颂斗牛的仪式,一部是《非洲的青山》(1935),描写一次狩猎旅行,预演人与野兽的悲剧,但几乎声嘶力竭地歌颂人类勇气的尊严。
三十年代早期,海明威小说相对地说写得比较少。二十年代,海明威发表了两部小说,三十五个短篇,一部谐模作品,一些诗,外加相当数量的通讯报道。他三十年代前半期产生的主要作品是《胜者无所得》(1933),一个短篇小说集,收入十四个短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他发表了他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主人公是一个作家,因写不出“他该写”的作品而奚落自己。
从一九三七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艺术家海明威还是当他的冒险家,只是改变了装束。从《有的和没有的》(1937)中亨&#8226;利&#8226;摩根的话——“一个人不行……他好的干不出事”——开始,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牺牲了他们的私事,转向世界危机所引起的集体的责任。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大萧条与西班牙内战粉碎了海明威的信念:他长期以来认为作家的主要任务是“直接地真诚地写人”,“谁要是把政治当作出路,谁就在骗人。”左翼批评家一向嘲笑他们心目中的海明威耽乐的孤立主义,现在欢迎他的转变。其实,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创作里并没有向左转,他的人物走的是老路——冒险,孤独,结果是死胡同。他们重新进入世界,因为民主可能比法西斯好些,但他们虽然同人民混在一起,但不是人民的一员。海明威也是如此。不管他参加什么战争,统统成了他的战争,他打仗一如既往,有他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理由。
一九三七初海明威去到西班牙。官方名义是北极美报业联盟记者,他却不是不偏不倚的旁观者。他借债为忠于共和政府的部队买救护军,在美国第二届全国作家会议上发言攻击法西斯主义,协助拍摄亲共和政府的影片《西班牙大地》(1938),发表了他唯一的一出长戏《第五纵队》,描写这场冲突。一九三九年他在哈瓦那郊区“了望农场”购买了一份地产,就在地产山顶的房子里,创作关于法西斯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出版几天后,保琳&#8226;帕发弗以“遗弃”为理由同他离婚。一个星期之内,海明威娶第三个妻子玛瑟&#8226;盖尔荷恩,她是圣路易市人,小说家、记者,他们共同生活了五年,婚后头两年,他们去中国当战地记者,海明威为现已停刊的纽约报纸《下午报》撰写报道。海明威在这些报道中认为:日本、英国与美国之间不大会爆发战争,但不是不可能发生。他有预见,指出如果日本进攻美国在太平洋或东南亚的基地,那么战争不可避免。
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四年他被《柯里厄》杂志作为没有军籍记者派往巴顿将军的第三军为止这段时间内,海明威驾驭“皮拉尔号”——由政府出钱配上通讯与爆破设施——巡逻海上,成了一艘伪装的反潜艇的兵舰。虽然“皮拉尔号”没有遇上潜水艇(如果遇上,海明威准备命令自己在指挥塔上扔手榴弹和燃烧弹),海明威的报告可能帮助了海军侦察到一些潜水艇的方位并把它们炸沉,海明威因这些功绩得到表彰。一九四四年海明威在英国同皇家空军协作,几次坐飞机参加战斗,没有受伤,但在伦敦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他头部与膝部受伤。几家报纸登出他的讣告,但不久,在联军登陆那一天,在诺曼底的福克斯&#8226;格林海滩上海明威观看了几分钟战斗才回到船上。
他虽然名义上属于巴顿将军的军队,却同第一军第四步兵师一起行动,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和凸地战役。他描述自己大胆勇敢未免夸大或者歪曲,但他的行动确是更象战士,不大象记者。他在巴黎效外一个哨所负责巡逻与查问很有成效,为莱克勒克将军部队的前进收集情报。德军反攻期间,他在休特曼森林地带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用短武器参加激烈的战斗。军人对他的印象比新闻界同业对他的印象更好。他的同行生气也许是因为他态度傲慢,也许是因为他过分渲染他个人如何率领一支游击队组成的小部队解放旅游者俱乐部,解放里兹饭店。一群记者控告海明威违反日内瓦会议关于战地记者不得参与战斗的规定。海明威出庭,经过短短的审问免于判罪,后来还得了铜质星章。战争结束时,海明威四十六岁,他给自己画的饱经战患而又不屈不挠的老兵形象已经不是铅笔勾勒的素描,而是油彩阴沉的全身像了。还有什么呢?海明威通过言论与行动说明自己在生活与艺术方面都要来一个新的开端。他在战争的年代里,只发表了为《下午报》写的关于中日战争的报道,还有为《柯里厄》撰写的、从欧洲战区拍回的电讯。现在他笼统声称正在写一部作品,一部关于“陆地、海洋和天空”的长篇小说。海明威仿佛要加强他的新生感觉似的,在一九四五年末同玛瑟&#8226;盖尔荷恩离婚,并于一九四六年三月回到了“了望农场”,随同他回去的是他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妻子玛丽&#8226;威尔什,又是一位记者,明尼苏达州人。
一九四O年以后海明威一次发表了长篇小说《过河入林》(1950),并不是读者所期望的重头作品。一年前他险些死于丹毒。实际起因是尘土进了眼睛,揉后眼睛发炎,可是海明威夸大这件小事,说他在威尼斯附近打野鸭子时子弹的一点软塞进了眼睛。他住院时决定写这部规模较小的作品。客观情况改变不了批评界的意见,这部作品受到难听的攻击。较温和的批评家说它“情绪厌倦”,相信海明威尚有潜力;绝大多数批评家粗暴地攻击它是顾影自怜的自我仿作。在理查德&#8226;康特威尔上校身上,海明威自传性质的形象很突出,唠叨他无法规避的主题——死亡、孤独、爱情和勇敢——这是他四十年代经验的具体化。此后,他不断深入到过去经验里去,仿佛怀旧能补偿艺术上的无能。他从艺术家权充探险家又一次变为追求艺术的冒险家,这个循环过程也就接近结束了。
他先是回到三十年代,打猎和捕鱼的冒险的年代。一九五三年,他与玛丽去非洲作狩猎旅行。他已是满身伤痕,这一次又遇到飞机连续出事,险些丧命。第一次失事,玛丽断了两根胁骨,海明威肝部与腰部震裂,下脊椎骨受到重伤;第二天,飞机再次失事,海明威一生受了十几次脑震荡,这是最严重的一次(机舱着火,门被夹住,海明威用头把门撞开),外加内伤。虽然他开始倒运,不过还算幸运,在内罗毕医院养伤时居然能读到关于自己的讣告(海明威是唯一一个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讣告的著名作家)。他写了一篇长篇报告,描述他在非洲的经历,但发表在《展望》杂志上的只是连续性的两段二流水平的新闻报道。
捕鱼的收获在些。十五年前他在《老爷》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关于一个古巴渔夫的通讯,现在根据这个素材写了《老人与海》(1952),补回他在文学上的损失。同时,他得到普立彻奖金,一九五四年他得诺贝尔文学奖金,可能也是《老人与海》帮的忙。这时,他更加使劲地排除通往过去的顽固的障碍物,走向二十年代,那时候他堂到过描写斗牛士安东尼&#8226;奥多涅斯与路易斯&#8226;多明奎之间的竞争写进另一部《午后之死》里去。成果又是两段连续性的报道,叫做《危险的夏天》,发表在《生活》杂志上(原稿其余部分从未发表过),也写得苍白无力,读来乏味。
再就是巴黎了,二十年代早期他学艺的巴黎。海明威还没有从西班牙回来的时候,就在当年写下的一大箱札记中搜索,他用回力球的术语对他妻子说,他打算“反拍写传记,回忆的传记。”海明威夫妇回到古巴后,对菲德尔&#8226;卡德特罗获得胜利后的形势把握不住,就离开“了望农场”,迁居到爱达荷州克特钦的大型别墅,海明威在那里加工修改札记。他去世后,玛丽&#8226;海明威在他房间里的一只蓝箱子里发现这份打字稿。她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里说:“他一定认为这本书已经完稿,只待编辑加工。”一九六四年,此书出版,题为《流动宴会》。
一九六O年,海明威想写作的热情一定使他极为痛苦。他在生理上大为衰弱,高大的身躯萎缩下来了,面容憔悴,忍着痛苦。他住在梅约疗养院时,诊断结果不妙:高血压,可能还有糖尿病(此病曾经折磨过他父亲),而且铁质代谢紊乱,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危及主要器官。心理上,他更糟糕,几乎说不清楚话,焦虑,抑郁症很严重——赛摩&#8226;贝茨基与莱斯里&#8226;菲德勒一九六O年十一月拜访过他,想请他到蒙大拿大学去做演讲,事后写道他象个“没有主意的小学生”。一九六一年春天,他进行了二十五次电疗来减轻抑忧症。他在梅约疗养院住了一个月,刚刚回到克特欠不久,在一九六一年六月二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嘴角,两个板机一齐扣动。作品作者作品:·《非洲的青山》·《太阳照常升起》·《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曙光示真》·《不固定的圣节》·《过河入林》·《丧钟为谁而鸣》·《危险的夏天》·《老人与海》·《伊甸园》·《丧钟为谁而鸣》·《非洲的青山》·《死在午后》·《岛在湾流中》·《有钱人和没钱》·《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短篇小说精选集》
参考资料: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海明威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明威 致下一场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