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风险的时候可以降低风险的最佳25(OH)D浓度是多少

维生素D可改善肿瘤病人预后
4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以Special
Feature形式在线发表了营养所王慧研究组的论文,同时美国内分泌学会在华盛顿进行新闻发布,受到各国媒体关注。该研究表明诊断时体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高的肿瘤病人预后较好。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属固醇类衍生物,主要经过日光照射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而来,称为
“阳光维生素”,另外也可从牛奶、鱼类、瘦肉、鸡蛋、蘑菇、动物肝脏等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进入体内首先经肝脏中25-羟化酶的作用合成为25-羟维生素D[25(OH)D],它是人体主要的维生素D储存形式。25(OH)D进一步在肾脏中被1-α羟化酶作用生成其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1α,25-羟基维生素D[1α,25(OH)2D],后者与其核受体VDR(vitamin
receptor)结合后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和运动以及免疫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目前国际上通常以血液25(OH)D浓度作为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衡量指标(&75nM,充足;50-75nM,缺乏;&50nM,极度缺乏)。25(OH)D水平也代表了体内维生素D的总存储量。
维生素D的合成与代谢与年龄、性别、种族和肤色、季节和膳食摄入特点等密切相关,其缺乏目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不仅与骨折、骨质疏松、自身免疫疾病、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相关,还与多种肿瘤密切相关,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维生素D是否影响肿瘤病人预后尚不清楚。
为了探究维生素D水平和肿瘤病人预后的相关性,在王慧研究员的指导下,博士研究生李绵和副研究员陈培战对文献报道的25项维生素D与肿瘤关系的相关人群研究(纳入肿瘤病人17332例)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诊断时肿瘤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与其预后指标(如生存、复发和转移等)显著相关。
高25(OH)D水平(&75nM)的结直肠癌、乳腺癌和淋巴瘤患者其死亡风险相对于低25(OH)D水平的患者(&35nM)分别降低37%、45%和52%;体内高25(OH)D水平的结直肠癌、淋巴瘤患者的特异性死亡风险也显著降低;同时,高25(OH)D水平的乳腺癌、淋巴瘤患者的复发、转移或死亡的不良预后事件也明显少于低25(OH)D水平的患者。综合多项人群研究发现,体内25(OH)
D浓度每增加10nM,患者的总死亡风险将降低约4%。本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营养水平与结直肠癌、乳腺癌和淋巴瘤病人的预后显著相关,进一步的干预研究将有助于明确维生素D对肿瘤病人的益处。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及上海市科委的经费资助。
原始出处:
Li M1, Chen P, Li J, Chu R, Xie D, Wang H.Review:
The Impacts of Circulating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on Cancer
Patient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 Apr 29:jc. [Epub ahead of print]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维生素D摄入量与结直肠癌风险负相关(R)医学论坛网-网聚医学的力量
&&请,我要!
维生素D摄入量与结直肠癌风险负相关
&&&&&&&&&《临床肿瘤学杂志》(J&Clin&Oncol)8月29日在线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维生素D摄入量和血液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结直肠癌风险呈负相关性。
  《临床肿瘤学杂志》(J&Clin&Oncol)8月29日在线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摄入量和血液中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风险呈负相关性。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外科的研究人员搜索了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2010年10月之前的资料,收集了评估维生素D摄入量或血25(OH)D水平与结直肠癌、结肠癌或直肠癌风险之间相关性的前瞻性研究,大约共纳入了100万例来自几个国家的受试者的资料。
  结果显示,9项关于维生素D摄入和9项关于血25(OH)D水平的研究被列入荟萃分析。维生素D摄入量和血25(OH)D浓度最高相对最低者的结直肠癌汇总(pooled)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0.88和0.67。
  相关链接:
回复 小鸭梨:
新闻阅读排行榜
关于医学论坛网
医学论坛网旗下网站
战略合作伙伴
copyright&医学论坛网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86号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细胞库 / 细胞培养
ELISA 试剂盒
书籍 / 软件
实验室仪器 / 设备
原辅料包材
人群25-OH总维生素D水平临床检测有意义吗?
点击次数:
近些年,随着对维生素D(vitamin D)作用研究的深入,发现维生素D具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学效应,其涉及的功能从最初的调节钙磷代谢扩展到影响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免疫调节、基因组稳定性、神经发生等。甚至很多专家认为应该把维生素D(特别是有生物学)作为激素来看待,而不是常规的营养性的维生素。维生素D缺乏人群罹患骨质疏松、肿瘤、糖尿病、心衰和精神等疾患的风险明显增加。针对目前中国人群,在人群中普及维生素D的知识,通过了解自身,促进大众的健康生活习惯。 1. 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概述
维生素D在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认识已久,维生素D缺乏时可导致儿童佝偻病和成年人软骨症,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则骨量丢失更严重从而易发生骨折。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证据表明,是罹患肿瘤、心血管疾病、自发免疫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等常见多发疾患的危险因素,孕妇维生素D缺乏将增加其妊娠不良结局风险。维生素D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和侵袭,维生素D缺乏与结肠癌、和的关系尤为明显[1,2]。淋巴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可通过自分泌产生1α,25(OH)D,1α,25(OH)D通过结合淋巴细胞上的VDR后可以调节其基因表达,影响免疫功能,维生素D缺乏人群糖尿病、心血管病、多发性硬化症发病率明显升高[3]。维生素D作为一种免疫抑制物可以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的疾病,出生队列调查表明给予儿童补充维生素D可使罹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80%,有佝偻病的患儿罹患糖尿病的风险要比维生素D补充儿童高3倍[4]。早期心衰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偏低[5],虽然尚未证实其因果关系,但是维生素D水平与肥胖、高血脂等心衰的危险因素呈负相关。CYP27B1在胎儿和成年人大脑的神经元细胞和胶质细胞均有表达,特别是在黑质、视上交叉、下丘脑旁室表达较高,同时VDR存在于脑部的下丘脑、脑桥、基底节、海马等部位而且在发育中的大脑高表达,提示维生素D对大脑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6],一些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的患者维生素D水平明显偏低。
维生素D缺乏所导致的疾患以慢性病为主,而且多数是在中国当前流行的主要慢性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有骨质疏松风险的潜在人数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在中国居民死因中占的比重逐年上升,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在升高,随之带来的疾病负担不断增加,造成人群生命年损失、生活质量下降和严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影响劳动力人口健康[7]。由于这些慢性疾患缺乏特异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有限,控制慢性疾患的策略应重在预防,特别是做好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维生素D缺乏作为慢性病的一项重要的危险因素,给予缺乏人群补充适量维生素D和及时发现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个体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之一。 2. 与代谢
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其作为细胞核类固醇超家族激素成员最早被发现的功能是可预防儿童佝偻病。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维生素D具有更为广泛的生理作用。目前将维生素D的生物学效应分为两类:一是调节钙磷代谢为代表的经典作用;另一类是除钙磷代谢外的其他作用称为非经典作用或者旁路途径,包括调节细胞增殖分化、调节细胞凋亡、参与过氧化反应、参与免疫炎症反应、影响情绪健康和维持基因组稳定等众多重要的生理作用以及相关病理发生机制。维生素D与细胞核上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后可影响众多基因的表达[8],VDR在肾脏、免疫细胞、骨骼等细胞广泛表达,维生素D不仅功能多而且作用靶器官广。
人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膳食和紫外线光照皮肤后合成,由肠道吸收以及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 ( 主要包括维生素D 2 -ergocalciferol和维生素D3-cholecalciferol)进入肝脏后被肝脏内的25-羟基酶(CYP2R1)代谢转化为25(OH)D,25(OH)D则由肾脏内的1α羟基酶(CYP27B1)和24R羟基酶(CYP24A1 或 CYP24)分别转化为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物1α,25(OH)2D 和24R(OH)D。1α,25(OH)D的活性比24R(OH)D强,是维生素D代谢最主要的活性形式,由肾脏分泌后进入血液循环。同时1α,25(OH)2D也是一种自分泌激素,1α羟基酶在成骨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乳腺癌、神经细胞、胰岛细胞、结肠癌细胞等肾外细胞有表达,25(OH)D在这些细胞内可直接被相关酶代谢为活性形式且不受经典的钙磷激素调节[9]。25(OH)D在体内相对1α,25(OH)D较为稳定,由于1α,25(OH)D可由细胞自分泌,25(OH)D被认为是衡量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重要指标。值得注意的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另一重要来源维生素D2(ergocalciferol)的代谢过程与维生素D3基本相似,其活性代谢物也与1α,25(OH)D3具有类似的生物活性,补充足量维生素D2后人血清中25(OH)D2浓度可超过100nmol/L[10],在构成维生素D水平中占重要作用。因此,在估量人体维生素D水平时应同时包含25((OH)D2和25(OH)D3的25-OH总维生素D的值作为评估维生素D水平是否充足的标准。根据2011年美国内分泌专业委员会最新发表的有关于维生素D的临床指南第二节提示,包括孕妇及哺乳期、婴幼儿等各年龄段的人群都推荐其最佳水平(optimal level)在30ng/mL以上[11]。
3. 中国各人群维生素D水平状况
全球研究维生素D的著名学者Holic教授带领的研究组经过多年的研究于2005年发表文章认为人体血液中25(0H)D≤20ng/ml(50nmol/L)为缺乏deficiency,25(0H)D在21~29ng/ml为维生素D相对不足inficiency,25(0H)D≥30ng/ml为维生素D充足sufficiency[13]。另外2006年也有研究组经得到同样的结果—30ng/mL是最佳维生素D水平,文章中他们同时归因了包括骨代谢疾病在内的众多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的疾病,如肿瘤,牙周感染等疾病。按Holic等人的提出的标准,中国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25(OH)D平均水平为14~16ng/ml,维生素D不足者占83%~93%,其中有约30%严重不足,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维生素D水平不断降低,在冬春季节维生素D缺乏最为明显[14,15]。婴育儿、儿童和人群维生素D水平亦不高,缺乏或不足所占比例达30%~80%,即使是在阳光充足的高原地区25(OH)D&25nmol的青少年比例甚至占到23%~44%[16],在国外阳光充足的地方也存在着维生素D水平低的情况[17]。在国外一般人群(年龄20~40岁)维生素D水平并不乐观,在欧洲的一项调查显示40%~80%的成年人25(OH)D<50nmol/L[18]。关于中国这一年龄人群维生素D水平的调查数据较缺乏,但我们也发现一些国内发表的文章所做的调查其采用的标准往往也是将30ng/ml做为最佳维生素D水平来推荐,如2011年出版的《中国人群骨质疏松防治手册2011版》。由于食物来源的维生素D十分有限,同时随着这一年龄阶层的人群生活习惯(熬夜多)和工作方式(长期室内工作),暴露于自然阳光中的机会逐渐较少,因此应该重视该财富创造人群的维生素D状况。 4. 人群维生素D水平检测的重要性与重点筛查人群
由于维生素D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物学作用以及缺乏时明显增加各种疾患的风险,加之中国人群维生素D普遍缺乏的现状,所以有必要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维生素D水平的常规检测工作,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应进行维生素D水平的筛查,以便为个体补充维生素D提供剂量参考。近些年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逐渐认识到维生素D的重要性,给予儿童食品强化补充维生素D在预防佝偻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老年人群适当补充维生素D也不断得到了医务人员的认同。尽管如此,儿童和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显现仍然非常普遍,其它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人群还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其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尚未普及人群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导致医务人员无法准确识别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个体,公众在无实验室检测证据情况下一般也不愿意补充维生素D或者补充不足。维生素D水平不足时一般无明显易识别的临床表现,目前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出现了维生素D可能缺乏症状时才主动检测维生素D水平,达不到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要求。以下人群应列为维生素D水平筛查检测的重点对象:老年人、婴儿、儿童青少年、妊娠妇女、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肺癌等肿瘤患者及家族史者,肾病、糖尿病、自发性免疫疾病、肝病等慢性病患者,长期室内工作者。补充适量维生素D带来的成本效益、成本效果非常显著。欧美国家的多项队列研究表明,人群补充700~2000IU/d维生素D将大大减轻疾病和经济负担,罹患1型糖尿病、髋骨骨折、肿瘤、季节性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相对危险度是未补充或补充量低于400IU/d的0.22-0.74,可节省在肿瘤、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性骨折、心衰、感染性疾病和自发性免疫疾病的直接和间接医疗花费16.7%[19]。 5. 普及人群维生素D检测的合适方法
维生素D缺乏会严重影响居民健康,中国居民人群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有必要在中国人群中普及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应进行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筛查。加强维生素D检测和健康促进教育将会有助于维生素D水平检测的普及,从而可获得更多的健康收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 关关键词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请或后,发表评论
按Shift+Enter提交
Copyright (C)
DXY All Rights Reserved.春雨诊所App
扫描二维码
安装春雨诊所App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春雨医生公众号
小程序 春雨医生+
扫描二维码
无需下载快速问诊
小程序 企业版
扫描小程序码
无须下载,直接使用
6 种方法助你预防结直肠癌
维生素、叶酸能补吗?咖啡喝了管用吗?BMI 高有影响吗?看看笔者这篇,有科学证据,不仅是科普。
胖子更易患结肠癌
美国联邦医学院的 Lazarova 在去年 8 月的 J Cancer 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推测:肥胖降低了罹患结肠癌所需的突变阈值,导致结肠癌风险升高。
肥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11% 的结肠癌患者有肥胖,肥胖引起的疾病也可能升高结直肠癌风险。
咖啡因降低结肠癌复发风险
去年 8 月的 JCO 杂志上发表了美国研究者对 953 例 Ⅲ 期结肠癌患者在辅助化疗期间和化疗 6 个月后的咖啡饮用习惯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结肠癌患者每天摄入 4 杯或以上的咖啡,复发或死亡率大大降低,总生存期也显著延长。而那些饮用非花草茶、去咖啡因的咖啡的患者复发或死亡率未改善。
吃鱼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去年 8 月,我国中山大学的研究者发表在 Nature 杂志上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是关于吃鱼和结直肠癌发病关系的。
研究纳入 1189 例患者,分析了摄入不同鱼类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摄入淡水鱼、海水鱼、新鲜鱼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而鱼干、咸鱼或干贝与预防结直肠癌关系不大。
维生素 D 可预防结直肠癌
德国研究者去年 1 月发表在 Gut 杂志上的一项对 338 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血浆中高 25(OH)D 水平可有效降低高免疫反应水平者的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虽然维生素 D 可有效降低高免疫反应水平者的结直肠患病风险,但注意前缀:「高免疫反应水平」,免疫力低可能就不有效了。所以还是要合理规律适量健康饮食、适当适量运动提高自己的体魄啊。
叶酸对结直肠癌的作用
总的来说,叶酸在结直肠癌发展中起了「双重作用」。未发结直肠癌,补充大量叶酸可以降低发病风险;得了结直肠癌,补充大量叶酸可以促进癌症进展。
因此,在将叶酸作为结直肠癌预防的「保健品」前,需要先进行常规的癌症筛查,因为该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点是癌出现与否。
阿司匹林可预防结直肠癌
迄今为止发表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了阿司匹林对于结直肠癌的保护作用。而目前尚未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初级预防,因其最佳有效剂量、开始治疗的年龄、治疗周期尚有争议。
已有的临床试验表明:阿司匹林可降低腺瘤复发的风险、结直肠癌病史患者的腺瘤风险。目前认为较大剂量(每周 14 片以上)才会产生最大预防作用。
猜你感兴趣
微信关注邱志远医生 方便随时提问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杜斌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哪些方法可以真的预防结肠癌?
哪些方法可以真的预防结肠癌?
维生素、叶酸能补吗?咖啡喝了管用吗?BMI 高有影响吗?看看笔者这篇,有科学证据,不仅是科普。
1. 胖子更易患结肠癌
美国联邦医学院的 Lazarova 在去年 8 月的 J Cancer 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推测:肥胖降低了罹患结肠癌所需的突变阈值,导致结肠癌风险升高。该改研究结论在动物实验模型中得到证实。
肥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11% 的结肠癌患者有肥胖,肥胖引起的疾病也可能升高结直肠癌风险。因此,胖子们,赶快 lose your weight 吧!
2. 咖啡因降低结肠癌复发风险
去年 8 月的 JCO 杂志上发表了美国研究者对 953 例 Ⅲ 期结肠癌患者在辅助化疗期间和化疗 6 个月后的咖啡饮用习惯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结肠癌患者每天摄入 4 杯或以上的咖啡,复发或死亡率大大降低,总生存期也显著延长。而那些饮用非花草茶、去咖啡因的咖啡的患者复发或死亡率未改善。
这项研究很明显不是为中国人打造的,中国人不爱喝咖啡,爱喝茶。所以有时候还是应该学学洋人阿,咖啡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3. 吃鱼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看这标题就不像是真的?事实真的如此呢。
去年 8 月,我国中山大学的研究者发表在 Nature 杂志上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是关于吃鱼和结直肠癌发病关系的。
研究纳入 1189 例患者,分析了摄入不同鱼类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结果显示:摄入淡水鱼、海水鱼、新鲜鱼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而鱼干、咸鱼或干贝与预防结直肠癌关系不大。
看来,咸肉不是好东西,咸鱼也不很是阿。多吃鲜鱼,不得癌症,你值得拥有。
4. 维生素 D 可预防结直肠癌
德国研究者去年 1 月发表在 Gut 杂志上的一项对 338 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血浆中高 25(OH)D 水平可有效降低高免疫反应水平者的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虽然维生素 D 可有效降低高免疫反应水平者的结直肠患病风险,但注意前缀:「高免疫反应水平」,免疫力低可能就不有效了。所以还是要合理规律适量健康饮食、适当适量运动提高自己的体魄啊。
5. 叶酸对结直肠癌的作用
总的来说,叶酸在结直肠癌发展中起了「双重作用」。
未发结直肠癌,补充大量叶酸可以降低发病风险;得了结直肠癌,补充大量叶酸可以促进癌症进展。
因此,在将叶酸作为结直肠癌预防的「保健品」前,需要先进行常规的癌症筛查,因为该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点是癌出现与否。
肿瘤频道之前有篇文章详细解读了二者的关系,点此可回顾:叶酸能不能补?是抑癌还是促癌?。
6. 阿司匹林可预防结直肠癌
迄今为止发表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了阿司匹林对于结直肠癌的保护作用。而目前尚未推荐阿司匹林用于初级预防,因其最佳有效剂量、开始治疗的年龄、治疗周期尚有争议。
已有的临床试验表明:阿司匹林可降低腺瘤复发的风险、结直肠癌病史患者的腺瘤风险。目前认为较大剂量(每周 14 片以上)才会产生最大预防作用。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7:53
杜斌大夫的信息
杜斌大夫电话咨询
杜斌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杜斌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杜斌大夫提问
杜斌的咨询范围:
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对于使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脂肪肝、胆囊疾病、泄泻、溃疡性结肠炎及消化道肿瘤术后中医药调理(胃癌、食管癌、贲门癌、肠癌)。
杜斌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消化科(脾胃病科)好评科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险降低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