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无人区自驾游内有联通信号吗?

自驾318天路穿越之十四——经历可可西里无人区及地狱之门昆仑山口
昨晚睡的特别的香。在海拔4500米的那曲,居然没有什么反应。呵呵,是不是那曲那葱油饺子及饺子汤的滋润,让我们忘却了身处高原之上?
想着今天过可可西里无人区,我抱有很大的好奇。记得有部影片《可可西里》中茫茫戈壁滩、渺无人烟、风雪交加、冰冷高原这些形容词都描绘在那部保护藏羚羊和生态环境的影片里。所以还未出行,我就对无人区抱有期待。是一种无知者无畏的期待。
那曲——安多——可可西里——沱沱河——昆仑山口——格尔木&&&&&
住:格尔木市(准五、当地最好)&&&&&&
早上6:30出发,那曲高原的早上黑沉沉的,零下3度,路餐。啃着冷冷的馒头,就着冰冷的牛奶,肚子一下子抽紧,人更冷。无奈,“望梅止渴”发挥阿Q精神,只能想着昨晚热腾腾的饺子汤,我与娟子拿出昨晚买的蛋糕和饼干,至少不会冰冷至极。
高原的清晨山与山之间是如此的不同。似日出似极光,却是山与山之间的间隙。一边是薄薄的白霜覆盖在山坡上,一边则是日出浸染的金灿灿的黄土坡。只一瞬间,原先灰白的天空变得透明了,然后慢慢地渗透出一点点的蓝色,浅蓝,宝石蓝,深蓝。高原的天空随着山与山之间而渐变着。
8:10我们到了申卡岗坡,海拔4880米。我们停靠在背山的阴影下休憩了片刻。在光与影的效果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高原的清晨一览无遗。侧光的车影如同剪影般的美丽,仿佛是一个小小的甲克虫随着我们车子的移动在慢慢爬行。又如同孩儿般戏谑,忽明忽暗,忽有忽无。当然那也只是属于路上的美丽。
行不多久,我们便到了安多县。难得在高原之上看到如此狭长的河谷。安多应该是个不错的县城吧,在河谷的对面有一些高高的楼房,比我想象中的高,也集中,感觉现代化一点。不知是不是附近安多兵站的原因?
安多县地处唐古拉山脉南北两侧,是西藏的北大门(拉萨的北大门可是当雄哟,我有时会晕忽忽的。女儿说我没有方向感,初中地理学的不好。)。当看到两头牦牛雕像进入安多县境内时,我就知道安多应该是个天然的野生动物王国。而且几乎家家有牦牛。
过了安多,车队一下子发春了,热闹了。山谷渐行渐宽,迎面就是宽阔的草原了。
在去唐古拉山,一路公路沉降特别的厉害,而且是防不胜防。看似平坦的公路,也存在着危险。如稍不留神,车速照旧,就会波浪起伏。我与娟子在后座上感受特别的深。时不时要拉着车把手才行。这一路我们看到好几辆冲出路面的车子,特别是一辆装着钢管的卡车侧翻印象尤深。因为那辆车让我想起了《死神来了》那场景,我都吓得来不及拍照说明。控制车速,注意路面状况,才是驾驶的关键。当然这一工作不仅仅是司机刘哥的工作,我们160车上每一位都承担着这样的重任。我们往往会盯着前面车子的起伏来判断前方是不是有沉降。唉,都是高原冻土惹的祸。中国公路特别是冻土层上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
为此路边经常会出现正在施工的养护工人和他们的帐篷。安多冻土严重,有些冻土可厚达7、8米,生态环境脆弱,在冻土层上修公路铁路后,破坏了原有的地气热交换条件,所以沿线的公路路基路面破坏非常的严重,沉降厉害。
瞧,这些钢管热棒,领队说是用来公路保温、增强地面散热,解决冻土的设施。真的很不易。
那黄色的房子就是公路道班,这里海拔高,号称“天下第一道班”。据说早年的青藏公路沿线大约每隔十公里有一处养护道班,后来公路改造了,养护工作减轻了,就变成了每隔三十仅是一个工区,据说整个青藏公路从格尔木到拉萨共有三十六个工区。远远望去此时院子里没有人,估计养护工人们早就各就各位了。道班站对于骑行者或磕长头的人们来说,道班是他们一路的福音,也是一种寄托和生活供给处。当然他们可以借住在道班,与养护工人更亲密的生活在一起,经历感受高原养护工人生活的艰辛和孤独,聊生活聊人生。对于自驾的我们,我们没有停留。但我们停留了对道班养护工人的敬意目光。
经过安多后我们便翻越了唐古拉山口,9:40我们到了海拔5231米的山口所在地。唐古拉山是青藏与西藏的分界点。海拔有点高,幸好我们160车没有一个有高反的,但157就不行了。有些车友根本没有下车,只是匆匆一掠过就走了。在我们停留拍照的时候,也看到好几辆不是我们车队的私家车只是摇下车窗,对着高度碑拍照一下就匆匆开走的。我不由的想起一首歌,“爬过了唐古拉山,遇见了雪莲花,牵着她的手,我们来到了她的家。。。。。”很美的歌词吧。这里是青藏公路的最高点。过唐古拉山远没有歌中所描述的那般轻松、诗意和温情。绝没有,也不可能。
不得不提,在唐古拉山口有一座军人石雕像,这组雕像不大且很是简单,不高但很传神。这就是为了纪念修建青藏公路而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解放军战士。真的,为了我们现在能自由自在的开车在青藏公路上,能感受青藏线的魅力,是谁用青春用生命铺就的,追梦人成就逐梦人。
在雕像的下方无不例外挂着很多五彩的经幡。环顾四周,连绵的山之外还是连绵的山,山与山之间没有分界线。而眼前的山就是唐古拉山。可能是近在眼前的关系,也可能是视觉疲劳了,我感受不了那种海拔高度下的山峦的雄伟。呵呵,远远望去,一览众山小,就是这种情景吧。山口温度很低,远处的水坑都结着冰,山坡上零星的披着一缕缕雪。可能是逆光的关系,唐古拉山有那么点秀美的感觉。这让我无法接受,因为念青唐古拉山很雄伟了,而居上的唐古拉山怎可以有秀美情结呢?罢了,找寻不到,我只能想念念青唐古拉山的雄伟。
其实,这不是我的错。因为每一个旅行人都会犯同样的低级错误,身在景中不知景之美,当局者迷。因为在后来远离唐古拉山口,反之观看山口情景时,我会激动一下,唐古拉山也很雄伟,自己曾经经历。
过了唐古拉山口不久,我们就到了西藏与青海的边界。这儿有一牌楼,“再见西藏”。
在接近中午11点的时候,我们曾经经过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在吃与不吃的犹豫间,我们已过了那个村庄。沿途茫茫然,看不到下一个村庄在哪里。
大约11:30时我们经过一个加油站点,于是我们大队车辆就停了下来。加油、吃饭完成两大事。排队加油的车很多,排队在加油站旁的“小卖部”买吃的也很多。而且“小卖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卖部,是一个兵站的工作与睡觉的小平房。简陋、破旧就是小卖部代言语了。
我与娟子早早在小卖部看,但找不出吃什么好。最后要了4个方便面和火腿肠。不一会儿我们车队的人都陆陆续续来了,都选择泡面了。等我们拆开方便面时,我有点后悔了。这么多泡面开水怎么够?仅有的二瓶热水早就被眼明手快的用了。我与娟子磨磨蹭蹭的打开,唉,没有办法。只能坐等那个炉子烧水。
高原炉子烧水时间如此之久是我始料不及的。怎么说呢?这是个怎样的一个炉子,汽油炉?煤球炉?我看估计是后者吧。瞧,156、159的人都在,我们眼巴巴的看着炉子,盯着水壶,但炉子上的水就是不见动静。159无锡张哥还时不时用手去摸那水壶,我们刘哥也时不时去给炉子通风。。。。。眼里无不流露出那种原始的渴望,对生活中最基本的吃饭那种需求,呵呵,无法掩饰,即便已是之年的温州老哥,也一样。年龄在那个时候都不是原因。
等待水开的时间,我们与兵站的一个小战士聊开了。他在这个可可西里的中转站已经二年了,整个中转站3个人,每年仅仅休息1个月回家探亲。阿桂与他聊的甚欢,他还从车子里拿来一条香烟和一些零食给他,俩人还留了电话号码。这可能是男人与女人的不同吧,这也是我欣赏阿桂的原因吧。
半个小时过去了,水还不怎么的冒烟冒气。大家有点心急了,沉不住气了。
于是可想而知的是大家就“随意”了。生就生罢,反正方便面生吃也很正常。怎么说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开水是永远不会开的,70多度的水已是极限了,夹生的吃,在可可西里大家围着开心的吃着方面便。这种记忆是第一次,也是永远的。
过了沱沱河大桥,就进入了可可西里无人区。
TIPS:沱沱河又称托托河、乌兰伦木河,蒙语意为“红河”。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南部,是长江正源(长江北源为楚玛尔河,南源为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的冰川。
远远望去,群山连绵,山顶永远是白色的那一道,即便一夏的融化。因为这儿庞大的雪山群,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有20座,永久雪线高达5800米,永远的白色。
TIPS:关于哪里才是长江的源头,值得考究。早在《尚书》中,人们就在讨论长江之源,明朝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认为金沙江是长江之源,并著《江源考》一书论述。到了清朝,人们认识到通天河,但依然无法确定长江正源。1978年考察长河源头地区,得出“长江三源”之说,万里长江的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
因为晚上是赶往格尔木入住的,所以我们经过的也只是沱沱河大桥的简易桥,一条窄窄的一车相行,整个桥50米不到的长度,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因为我们经过的青藏公路离沱沱河大桥有一公里左右的距离?为此我们也没看到江泽民题字的“长江源”碑刻。不过入住沱沱河镇的人,你一定不会感到失望的。不仅可以看到沱沱河大桥,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沱沱河上的高原日出与晚霞,因为我很早之前看到过一张照片,高原的晚霞真的很漂亮。
TIPS:可可西里(Hoh
Xil)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在海拔5000m左右,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和缺淡水,环境险恶,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生命的禁区”、“神秘的死亡地带”、“死亡线”。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这里有个概念别混淆。我们通常所说的可可西里(地区)是个很大的地理范围。而可可西里无人区仅指的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地区)”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是不同的地理概念。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只是“可可西里(地区)”的一部分。整个可可西里地区包括西藏北部的“羌塘草原”地区、青海昆仑山以南地区和新疆的同西藏、青海毗邻的地区。国家在划分自然保护区时将整个“可可西里(地区)”根据行政区划,以省界为界分为了“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和“新疆北昆仑自然保护区”以及“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以青藏公路为界,东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西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所以,我们经过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即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就是以青藏公路为界的“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而如今的所谓的
“无人区”已经不再是真正的“无人区”了,至少我所见到的还不能算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无人区有手机信号。我记得联通也有的。不管是不是无人区,我心情还是有那么一点的激动,因为我已站在了可可西里的土地上了,当然这一路让我原先对无人区的好奇给慢慢消磨了。
在可可西里,也许是高原太过无垠,少人;也许是因为眼前看到的景象太过相同,司机们容易犯困,车子开着开着就会开出路面。所以司机犯困,车上坐着的人可不行。我们必须时刻提醒着,在车上说说笑话来解解乏。
不久,我们就到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南达杰保护站,也是藏羚羊救护中心。我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索南达杰的,为了保护藏羚羊,他一个人与18个非法偷猎者枪战,最后光荣了。据说藏羚羊现存只有不到1万只了。真的比较少了。藏羚羊迁移季节是每年的5、6月份,虽然是季节关系,但是我们可可西里一行没见到草原上奔跑的藏羚羊,更别说是成群的藏羚羊了。只是远远看见几只羊还是牛在离公路很远的地方追逐,不知是藏羚羊还是藏原羊,更不知是牦牛还是野驴。远远的我们分不清。
我们差不多在下午17:00到达了昆仑山口。在距离格尔木160公里的地方。藏羚羊的雕塑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石碑,还有马路对面的“昆仑山地狱之门”的雕塑。我姑且说是吧。因为我在网上找不到更好的说法,而且现场比较的凌乱,石碑东一块西一块的。
这里值得一提的“昆仑山地狱之门” ,当然望而却步的昆仑山不是在这儿,也不是我们所要经过的地方。
为什么有如此骇人听闻的名称?传说昆仑山上的牧羊人宁愿牛羊死在戈壁滩上,也不愿将牛羊赶到草地茂盛的昆仑山谷里。据说昆仑山谷里四处有狼的皮毛、熊的尸骨、猎人的钢枪和尸骨,阴森森阴沉沉的。当然后来科考人员发现在昆仑山谷里磁异常极为明显,越深入谷地,磁场异常越高。这与百慕大的磁场产生的神秘之地有异曲同工之理。
玉珠峰,与珠峰难不成兄弟?网上查了后才知道其实还是有那么一点关系的。因为玉珠峰是中国登山的训练营,相信去登过珠峰的人大多会去玉珠峰适应训练的。玉珠峰是昆仑山东段的最高峰,海拔6178米,其玉珠峰大本营海拔有4800米。珠峰是突兀雄伟的雄性美,而玉珠峰如同其名字一样是有着洁白如玉柔美的那种美,有着高山之上若隐若现的白色丝带。蓝天白云之下的连绵不断的雪山,不壮观?那是你眼光有问题。这种景观只能这儿有。
在昆仑山口时,碰到同向的近百辆的军车。说实话,在青藏线上开车最怕的是同向的车队,尤其是军车车队,因为军车车队不只是十几辆,而是上百辆,甚至更多。我们只有不停的超车才能通过,否则你夹杂在军车里,那可是件麻烦事,成了夹心饼干可不是好玩的。而且那天我们好不容易过了一列军车后,行不多久,在前方又再次碰到一列军车。不过此时写手记时,我不得不为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叫好。经历过超越青藏线上的军车车队的人都知道,部队车在遇到我们超车时,会非常的友好相让,而且一律打右灯让我们先行。在超越时,一旦前方有来车时,军车会以打左方向灯来提醒我们。非常非常的体贴仔细,也让我们在超越时对那些青藏线上的部队士兵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在昆仑山矿泉水取口处马路在修,不能走正道。我们只能下河谷走,河谷中有一条河流水流很湍急。领队在前让我们自己提防着车辆发动机不要进水,这里有个绝招,过水时可不能踩油门,车辆要平缓趟水。一旦车子进水,在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岭,就没办法再让车子爬上岸了。这样的后果可不敢想象。
在经过昆仑山矿泉水取口处时,我一值在惦记着找那个“昆仑山”矿泉水上那个图标是图片截留还是PS。说实话,我一直眼盯前方巍巍昆仑,但是我找不到那个形同矿泉水瓶状的那个标志。当然不管我说什么,我无从考究。我只是随想企业的诚信。呵呵。
那天还有一件相对冒险的事,就是我们不确定自己车辆的油是不是够了。所以自驾,特别是在穿越这种青藏线或川藏线,每到一个加油站,在确保绝对到达目的地的情况下可以不加油,其余一律都让车子喝的饱饱的。那是原则。那天刘哥因为领队一句“格尔木是石油城,油价非常非常的便宜。如果差不多就不用加油了,可以省钱啦”话,而有点大意了,普拉多在离目的地还有140公里的情况下,油只有一格了。为此,我与蒋哥都非常的担心。虽然有领队他们在,但这种犯忌的事,还是尽可能的避免,难道不是吗?旅行分心不是白搭!
109国道昆仑山口到格尔木一路的下坡,从海拔4780的山口到海拔仅是2850的格尔木。沿途下坡,风化很是严重。可能正因为下坡节约汽油的关系,那天我们一格汽油在到达目的地前不久才变成一小格。140公里路居然如此的省油,可是大大超出我们意外。可谓上苍厚待我们。
在荒漠上行驶,看到的记在心里的也只是荒漠。
这一路的昆仑山地质值得提一下,看到的远不是我想象中的。因为前有传说地狱之门;后有早些年看金镛小说那些昆仑山派的道士,那些武功高强的人修炼往往是深山老林里那些庙宇、山谷,所以我以为昆仑山应该是那种绿叶成荫的山谷。即便没有,也不可能如眼前的不长草的情景。路两旁没有任何的植被,只有一些怪异的石头,被地震泥石流、冰川亦或是风沙吹就的条条沟沟道道的石头,相当相当的有棱角。
TIPS:昆仑山地质不仅是研究岩石圈形成演化过程和动力学的理想区域,也是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表现。2001年8.1级强烈地震震出长达426公里、宽数百米的现代地震大裂缝。
进格尔木时,我们也见证了高原的晚霞。风沙扬起,见到的灰飞烟灭那种晚霞,不那么的清晰透明。于是我们冒着“走失”的风险,保持与前车的距离,让前方的尘土有个喘息停滞的时间。瞧,这不后来的晚霞更有直感,“火烧连云”说的是不是这种情景?暗褐色的山峦那金色的云朵还有被衬映的淡淡的蓝色天空,我第一感觉就是透明,第二感觉还是透明。这也是一路14天以来可能见到的最后的透明的天空了,透明的日落了。我们越来越接近归程了,当然也越来越离开那蓝色天空了,也越来越离开那蓝色天空下的喘息了。
离格尔木10公里的地方有一路牌,我们此行109国道青藏线终点了。我们也开始进入了收费公路线。可能是川藏线青藏线一路的畅通不收费,让我一下子对收费公路不适应了。才短短的3公里不到,就收了我们3元钱。有点无奈。
在19:30过了收费站,我们就到了格尔木市区。到了城市,明显的不同。霓虹灯、红绿灯、车辆、人流都在无声无息地说明这个城市的繁华和热闹。在一路的去宾馆的路上,足以见证。
TIPS: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位于省南部,西接,南与西藏毗邻,2800米,是作为青藏公路中继点而新建设的城市,也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名胜有冰川、昆仑雪景等。
晚上20:00才入住宾馆。我们住的地方离美食一条街很近,就隔了二条街。娟子早就在领队那里打探好了。于是我们收拾一下,便相约走着去吃晚饭。
晚上20:30格尔木街上还没有完全的黑,在去美食街的路上街道两旁还零星开着一些药铺、小超市之类的店铺的。很快我们便到了美食街。格尔木美食街就纯粹是一条烤羊肉街,邻街的都是带羊字的店。什么马义黑烤羊肉店。。。
我们没走一会便进了马义黑家,一进店便看见我们很多队友早就吃着欢呢,打招呼时满嘴是油。我们照点了50串羊肉、还有羊排、很多内脏如羊脑等。关于羊脑,领队说是脑黄金,吸着吃,最有名了也最好吃了。我不敢。记得娟子吃了,说很有质感,味道不错。
这里得提醒一下,格尔木的辣还是挺厉害的。感觉不仅是辣,还有点麻,花椒重。我有点吃不消。但格尔木的羊肉的确很正宗,你可以放开肚子大胆地吃,我就是。那晚我们吃了马义黑,在吃的时候,娟子与刘哥就一拍即合,要去吃第二家,去真正感受一下格尔木的烤羊肉。我与蒋哥自然也是赞同,看看口味有什么不同。但说来好笑,我们后来进的一家店不知是进了黑店呢还是高仿店,因为其中点的羊头不是我们所要求的半斤而是半只。后来我们四人在包厢里看着满满的二大盘羊头、羊排及40串羊肉,看傻了笑傻了,第二场吃也不是这种吃法的。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当然在本就吃差不多七八分饱的情况下再吃,我们已经吃不出什么味了,更别说与马义黑有什么不同了。当然我们后来没有与老板较真,也不敢。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爱卡汽车_中国领先的汽车主题社区、汽车资讯、汽车论坛中心“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平均海拔5000米,也是目前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高寒缺氧,干燥多风,复杂地貌,沼泽 沙漠 湿地等,野兽袭击如狼、藏棕熊、落单的野牦牛等,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人类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如果想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那确实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因为无人区里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各种馅车,泥地、沼泽、冰面、过河等,越野车队4辆车以上的队伍最为稳妥,可以互相帮助照顾,如出现车辆机械故障,弃车搭乘同伴车辆出无人区,里面弃一辆四五十万的汽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并没有选择综合症,毕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不依靠汽车,自力穿越的话,那就更加危险!还要防备狼、藏棕熊、野牦牛等野兽的威胁,加上没有汽车的壳体遮挡,可可西里里面长期5级以上大风,天气瞬息万变,对于自力穿越更是难上加上,平均一天也只能行走15-25公里左右,30天以上见不到任何人,对意志力,户外经验,体能要求特别高,国人自力成功穿越也就10余人,失踪人员也达到十几人,死亡率远高于登珠峰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0filcjvKHhutnaH4gbrM=Y7o1=j2=25b7KxShMiOw92OT1compressflag.jpg“夏夜与美食更配”在泉州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趁着夜里的些许凉意,约上亲朋好友一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可西里无人区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