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同仁堂坐堂医生生本事怎么样

药店里坐堂的老中医(社会现象拾零226)
现在,街上的药店很多,大多是私人开的,从发展的情况来看,家家的生意都不错。据观察,聘请一位或多位退休的老医生,坐在店堂撑门面,是药店念的一本好经。
某药店的一位老中医,每天替人把脉开药,俨然一个小诊所。有人问他,店里每月付给他多少工资,他笑了,含糊的说:“我是凭本事吃饭。”老板给坐堂医生的报酬,是底薪加提成,底薪是固定的,到班就行,而提成是自己挣的,开不出药方就没有。老板用人的一般原则是,既讲感情,更重实际,如果坐堂医生长期得不到提成,就成摆设了,底薪可能保不住,因为会被辞退。所以,这就迫使坐堂医生施展出十八般武艺,尽可能的多开药方,自己获小利,为老板赚大钱。
这是否属于药品回扣问题呢?我个人认为,不属于。药品回扣,是药品的生产商或销售商及其代表,在推销药品的过程中,根据医生开出处方的数量,支付给医生的费用。由于这是医院动用的公权力,给病者增加的经济负担,因此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指责。而药店坐堂医生的处方提成,属于市场行为,这是因为无论病人要不要坐堂医生开药方,药卖的都是一个价,药方的提成,是老板从自己利润中支付的。当然,病人也不是呆子,图的是个实惠,肯定比医院便宜。
为什么药店能够遍地开花?普遍认为,是正规医院看病难、看病贵造成的。如今,生小病的人一般情况下是自己为自己看病,就是到药店咨询咨询,买点药吃吃。只有扛不过去的大病,才会去医院,一旦到了医院,关系、熟人、打点、人情、交际等等事项,较烦,也啰嗦。比如,找个人简单的问问病情,总会不由自主的客气几句,说一些感谢的话,容易脱口而出:“哪天,我请您吃饭。”如果许诺没有及时兑现,就会成为一块“不诚信”的心病,堵得慌,再见面时会很不自然的尴尬,好象欠债似的。当然,这种情况只是个案,不是普遍现象。
但是,病人一旦迈进药店的大门,感受到的一定是春天般的温暖,有时得到的呵护,自己都不好意思。某药店的老中医,开的每一张方子都有详细记录,拥有好多回头客,好多老主顾都愿意找他看病抓药。
药店老板是精明人,他聘请的退休医生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正常是不会聘请庸医来砸自己招牌的。所以,凡是有点本事的人,社会是欢迎的,是有用武之地的。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七日上午,星期三,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坐堂医诊所还是“鸡肋”吗?-医药企业-华源医药网
---------------
坐堂医诊所还是“鸡肋”吗?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点击数:&&&&更新时间:
】【收藏本站】【】【】&&&&&&
目前来看,绝大部分药店的坐堂医诊所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或阻碍了坐堂医诊所的发展?它的前景是否乐观?未来之路该如何走下去?请药店管理者、业内专家继续探讨这个话题。
制约发展的关键是人才
主持人:您觉得开设坐堂医诊所最大的难点在哪里?是优秀的执业中医师难请?还是目前配套政策不完善,限制了人才流动?或者是其他方面?
姚士雷:我认为最大的难点在于进入门槛太高,开设坐堂医诊所要求“坐堂医”必须是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后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医师;申请的连锁药店要有50平方米以上的独立诊室,中药饮片的数量在400种以上……简单的几个条件,投入就会很大。目前,一般社区药店中药饮片销售占整个店销售的3%~8%,开设坐堂医诊所带来销售增长能否维持目前投入也是现在很多开设坐堂医诊所药店的心病。另外,优秀的执业中医师难请,因为相对医院,药店的条件还是比较艰苦,人才向这里流动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很多药店只能请一些离退休的中医师,机动坐班制,根据诊疗病人数量发放工资,但难于管理。
李善良:我觉得最大的难点是优秀的执业中医师非常难请。现在各药店所请的老中医基本都是退休的,年纪总体偏大,因为现在医院的人才流动非常少,在任的医院主任级医师又不愿屈就到药店上班,而且通常药店给出的待遇和医院仍然有较大差距。我们药店请的两位都是某医院退休下来的副院长级别的主任医师,能力很强,忠实顾客也有,但每天大概只能坚持半天左右的上班时间,体力上很难坚持。
赵颂杰:我觉得,现在国家的政策还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尤其是对民营的中医门诊和中医诊所没有足够的政策空间,例如中医医师可以开办中医诊所,可以多地点执业,虽然一些地方相关政策已经出台,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执行。另外,医保定点资格的确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坐堂医诊所的生存问题。
名老中医难请,也可以说名老中医资源匮乏,师承的老中医已不多见,有的虽然身怀绝技,但没有执业医师证书,无法行医。可以请到的大多是学院派的,目前我们国家中医西化的势头令人担忧,中医人才的增长过慢,使中医事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希望新的医改政策能够对中医医师多地点执业尽快放开,这样可以使中医人才更好地流动起来。
叶忠熊:目前最大的难点在于老百姓对药店坐堂医诊所的信任度没有医院高。名医固然难请,但最主要的还是药店的医疗设备不像医院那样完备,导致药店诊所缺乏现代诊疗的能力。
邓炳锋:我认为是拓展市场的问题,老中医很多都是靠积累名声来吸引客流,不像一般药店可以通过活动来带动客流,所以坐堂医诊所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很好的回报。
运作得当促进“医”“药”良性互动
主持人:目前您药店的坐堂医诊所与药店的互动和配合情况怎样?坐堂医诊所的绩效考核是怎样设定的?
赵颂杰:坐医堂诊所和药店是一体,药店的每一次促销活动都离不开诊所的支持,坐堂医的咨询和义诊是药店活动中最受欢迎的项目,诊所的特色医疗也是药店会员的优惠待遇。
】【收藏本站】【】【】&&&&&&
&&相关文章
????????????????????
??????????????
??????????????
Copyright &
HYEY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源医药网 版权所有专家:药店里所谓“坐堂医”不一定是真中医大夫 - 网易河北
十天内免登录
专家:药店里所谓“坐堂医”不一定是真中医大夫
原标题:非法药店坐堂医不少 坐堂医不一定是真中医大夫
摘要:专家提醒,药店里所谓的“坐堂医”不一定是真正的中医大夫,一定要注意甄别。
网易河北讯&&近日,北京市卫计委明确提出,要在下半年对非法药店“坐堂医”开展严厉打击行动。专家提醒,药店里所谓的“坐堂医”不一定是真正的中医大夫,一定要注意甄别。
从业5年以上才能“坐堂”
一张桌子,一个脉枕,一名老中医在药店里为患者看病开处方,患者看完病后就在药店抓药。这种典型的中医坐堂模式,曾在全国十分普及。
但因坐堂医存在肆意夸大病情、诱导患者多买药等行为,甚至一些从事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销售的人员在药店以“坐堂医”名义进行所谓的“健康咨询”和“义诊”,出具假诊断报告,误导甚至诱骗就诊者,“坐堂医”曾一度被禁止。
直到2007年,被禁了6年的中医坐堂才开禁放行,不过药房要设“坐堂医”必须满足两大条件:首先,药房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其次,坐堂的中医要取得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并从事中医治疗5年以上。如果药品零售企业未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未取得中医坐堂资格,擅自开展诊疗活动,属于非法行医。
非法药店坐堂医不少
“到医院看病太耗时间了,一个上午能看完都算不错了。”今年67岁的潘大妈告诉记者,现在有个小病小痛,她一般都是去药店找中医把脉抓药,非常方便。
方便之余潘大妈也隐隐有担心:“在药店找医生看完,只能在这个药店拿药,这家药店的药比其他平价药店要贵不少,有时我也担心医生会不会故意把病情说得比较严重,多开药多挣钱。另外,药店说这大夫是三甲医院退休的,但实际如何心里总没底。”
7月8日—10日,记者走访了几家药店,发现不少都有坐堂医,有的药店更是打出“三甲医院退休专家”的横幅。在朝阳北路一家药店,记者咨询店内是否有医生坐堂。药店工作人员回答:“上午才有。”该工作人员介绍称,这名大夫是三甲医院退休的老专家。但记者在这家药店未发现挂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曾经在该药店找坐堂医诊治过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她上次图方便就在药店找坐堂医看病,结果开了一堆药,除了中药饮片,还有中成药和西药,花了500多元。“没想到比去趟医院还要贵。”而《卫生部、中医药局关于印发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试行)和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医坐堂医诊所只能提供中药饮片处方服务,不得超出执业范围。”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智告诉记者,相关部门放开“坐堂医”,本意是为了方便社区居民看病,但现实中确实有一些药房的坐堂医其实并无中医基础,纯粹是欺骗老百姓,借机推销药品甚至是保健品。他建议居民不如去社区医院,“现在推广多点执业,很多社区医院也有三甲医院的大夫坐诊”。
推荐阅读: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HEB026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河北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编者按:曾被原卫生部、药监局等四部门明令禁止在药店设立的“坐堂医”,近两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全面解禁,这种被视为“前厅看病,后堂抓药”的传统看病方式重现的模式,会不会让药房有机会对医院发起一定冲击,获得更大效益?
&&& □ 撰文 | 黄少然&  开办诊所、名医坐堂,增加了便民服务的药店,日子过的怎么样?&  39健康网注意到,从2010年10月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试行)》后,众多药品零售企业开始尝试 “药店+诊所“的经营模式。而20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允许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在政策上再次肯定了药店开办诊所的模式。但这三年来,受医保、医生多点执业等诸多政策影响,诊所模式并未给药店带来轰轰轰烈的营销效益。&“诊所+药店”名利双收?诊所让药店客单价翻两番  成立于2003年的九洲大药房,目前有62家分店,诊所有5家,年销售额5亿多。2010年,当业界将目光聚焦在老百姓大药房的上市之路、大参林的“上市大联盟”时,九洲大药房悄然在纳斯达克上市。&  对此,九洲(中国)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齐丽表示,在美国投资人看中的并非规模和销售额,而是九洲大药房的销售模式。由于美国知名连锁药店CVS也有店内诊所的模式,九洲大药房的“药店+诊所”模式刚好与之相似,因此得到美国投资者的青睐。&  据齐丽介绍,比起其他普通药店,九洲大药房的“门诊+药店”的分店,其中药饮片销售占比较大的比例,而且为公司贡献更多的毛利。&  早在2004年前,抗生素限售令出台前后,在全国各地冒出了不少“药店+诊所“的模式,当时业内人士称,此举是药店为了方便消费者购买处方药而诞生的。但是近年来,随着药店模式的多元化,“药店+诊所”的模式慢慢发展为消费者解决亚健康、养生的大健康模式。&  据39健康网了解,九洲大药房所有分店中“药店+诊所”模式的客单价(不包括门诊)是普通药店的3~4倍,会员比例和医保比例也高于普通药店的30%。&  广州养和医药连锁副总经理王海翔认为“药店+诊所”的经营模式对药店的销售有促进作用,这个对于中医诊所而言更加明显,而西医诊所所起到的作用比较少。据介绍,目前养和连锁的门诊都是中医门诊,相关部门开放坐堂医政策,养和医药马上可以满足医生的配备需求,并把中医馆的病人资源带到药店。 &  据悉,目前太原仁和大药房的诊所为药店所带来的药品销售已经占到总销售的30%。&
欢迎你,jessfgs&“药店+诊所”想大发展?政策门槛目前难以逾越   事实上,“药店+诊所”的经营模式在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历史上由来已久。老字号药店同仁堂就一直采用“名医+名药”的经营模式。&  但是,“药店+诊所”模式的发展道路也是坎坷不平。&  2003年,以“药店+诊所”模式的九洲大药房在成立之初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原定于9月10日开张的九洲大药房在当天却贴出了延迟开业的通知,原因是诊所的执照仍未通过审批。后来,卫生部门才同意给九洲大药房亮起一盏绿灯。   而在这段期间,坐堂医一直是药店忌讳莫深的话题,“药店+诊所”的经营模式也就寥寥数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07年年底。&  2007年11月,深圳率先试点中医坐堂;2010年7月,《深圳市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正式实施;2010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推开试点工作,并出台了《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医坐堂医诊所基本标准(试行)》。&  这些政策促进了深圳市“药店+诊所”模式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深圳市有中医馆32家、中医坐堂52家。&  而四川德仁堂在几年前全面考察了北京、上海、杭州以及沈阳等地的各种业态的名老中医馆、诊所后,于2006年制定了《中医馆发展规划》并启动该项目。目前在四川德仁堂登记坐诊的中医师共有200多人,超过40家门店配备了中医。&“诊所+药店”路在何方?别让诊所成为药店的鸡肋  自从2012年7月,太原试水连锁诊所许可制度,仁和大药房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连锁诊所,目前已有80家连锁诊所都与其连锁药店比邻而居。但是仁和大药房只是个案。&  2010年全国试点开禁坐堂医以来,如今已经过去两年,39健康网统计发现,“药店+诊所”的模式在全国并未大范围的开展,国内排名前十的大连锁如老百姓大药房、大参林并未大范围地推行“药店+诊所”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在2009年年初就开展了中医坐堂医的相关试点活动,但据广西当地业内人士透露,即便中医坐堂医开展多年,但效果一直不明显。&  造成“药店+诊所”模式发展缓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该政策仍未大范围的实施。另外,难以满足规定中的软硬件也是不少药店对坐堂医开禁观望的重要原因。&  《中医坐堂医诊所基本标准(试行)》中规定:“中医坐堂医诊所由中药饮片品种不少于400种的药店设置,只允许提供中药饮片处方服务。人员至少有1名取得医师资格后经注册连续在医疗机构从事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中医类别中医执业医师。设置的诊室必须独立隔开,不超过2个。每个诊室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这个硬件的要求把不少想试行“药店+诊所”模式的药店挡在了门外。&  此外,名医难求也是不少药店观望的之一。“无论是福利待遇还是传统观念来看,药店在招聘中医师方面都没有任何优势,因此药店要聘请全职的中医师坐诊的可能性不大。而应该由政府倡导,大力推行医师多点执业,这样才是有效解决药品零售企业中医资源稀缺的有效办法。”广西友和古城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付健对媒体如此表示。&  事实上,某些“药店+诊所”的模式确实给药店带来了客流、客单,也提升了名气,此类药店如同仁堂、深圳和顺堂等,但是也有个别药店因为名医流失而导致诊所成为“鸡肋”的例子。尽管目前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给药店开办诊所亮起了绿灯,然而由于诊所的成功与否受到医保资格、医生资源等因素影响很大,这也给这种经营模式埋下了不确定的因素。(何淑芳对本文亦有贡献) &
新疆界往期回顾
Vol43中国网上药品零售交易额2013年预计将要达到40亿元,是2012年的两倍之多。如何能在移动互联网销售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医药电商市场拓展的重中之重。微信,已经开始成为医药电商抢夺的又一个销售阵地...
Vol42威尔曼药业董事长孙明杰预计,我国ED治疗药物至少有600亿的市场潜力。因此在“伟哥”药品专利保护期届满后,中外药企无不希望自己将在ED药物市场坚挺到最后...
Vol417月3日广州华侨医院启动了“就医助理APP”,全国率先实现用手机APP缴费看病,打造了一个“口袋里的移动医院”。它是否能缓解长期以来的看病难,会带来哪些就医方式的变革?...
欢迎你,jessfg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仁堂坐堂医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