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和美国人知道亚历山大大帝电影吗?

发现信息价值
普世惊蝇生搬硬套西方逻辑解释中国是浅薄无知
19:23 转帖发表在
我想提出,我们现在要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也就是检查我们以前对自己对中国的看法。有些看法非常根深蒂固而且非常流行,但是这些看法未必站得住脚。不要以为自己是中国人就一定了解中国,不一定。我们需要重新来看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我们需要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 中西文明自古无瓜葛 我们需要先从世界文明历史角度来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明是最外在于西方的,是和西方文明最相异的,这是西方人的感觉,我们需要了解。我们可以举出很多非西方的古老文明,比如说埃及、印度、波斯,但是他们和中国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是从上古时代,很早就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 举个例子,大家知道埃及是第三世界国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但是埃及并不是到近代以后才和西方发生关系的。即使对埃及再不了解,也知道埃及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女王,非常妖艳的女王Cleopatra,她是埃及女王但却不是埃及人,她是希腊人,整个家族都是希腊人,统治埃及两三百年,他们家根本不会说埃及话。因此埃及和西方从上古就已经纠缠在一起,这是因为西方文明发源地是在地中海一带,埃及、非洲原来都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 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从南往北走,即从今天的所谓南欧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西欧为中心。我们中国文明正好相反,是从北向南发展。 另外还有印度,也并不是仅仅在英国人殖民印度以后才和西方发生关系。早在罗马以前,亚历山大大帝已经征服了印度。亚力山大大帝的扩张方向和罗马帝国的扩张方向完全相反:罗马是从南向北打,是北伐,亦即从今天的南欧打今天的西欧。亚历山大大帝则对那时的欧洲没有兴趣,他的兴趣是东方,是从西往东打,要打到印度。他果然达到了目标,印度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向他屈服。 还有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和伊拉克一带,就更不用说了。对于中国人来说,“波斯湾”这个词是很中性的词,听了以后不会引起任何的历史联系。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波斯湾引起的是整个2000多年历史的记忆。西方人会马上想起希腊和波斯之战,想到马拉松之战。 19世纪西方自由主义的鼻祖穆勒(J.S.Mill)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说以后欧洲和英国历史上所有的战役根本都不重要,惟一重要的就是马拉松战役,马拉松战役波斯人如果打败了希腊,以后整个西方文明就没有了。任何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西方人自然都读过希罗多德的《历史》,因此一提起“波斯湾”这个名字,马上就会联想起这些历史。美国人两次打“波斯湾战争”,心里自然就觉得好像自己就是从前的古希腊人和波斯作战那样在保卫西方文明。 还有阿拉伯人,和西方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从头就纠缠在一起。我们知道古希腊文明所有的文本都失传了,整个中世纪欧洲没有一个人懂古希腊文,从奥古斯丁到阿奎那都不懂希腊文,连文艺复兴最早的创始人也不懂希腊文。欧洲人重新了解古希腊思想文化首先是通过阿拉伯世界的,是阿拉伯人保存了古希腊文本,近世欧洲人最早是通过阿拉伯译本了解希腊的,因此研究中世纪欧洲政治哲学必须研究中世纪阿拉伯政治哲学例如法拉比的思想。阿拉伯人的历史从来和西方分不开。 肤浅的相似类比 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在所有“非西方文明”中,中国与其他非西方文明是不一样的。中国在历史上和西方没有任何关系,是完全外在于西方的,西方也完全外在于中国。诚然有很多人在研究中西文明交往史或所谓交通史,但我想中国人不要像穷人攀富亲戚那样心理去夸大中西文明的交往史。中国和罗马之间或许有些非常间接的贸易,但绝对谈不上有任何关系,中国没有影响罗马,罗马也没有影响中国。 很长时间以来,不但中国不了解西方,西方也不了解中国。中国是完全外在于西方的,西方也是完全外在于中国的,没有任何亲戚关系可言,不必套近乎。 我们需要认识的是,中国是一个西方很难了解的文明,是完全外在于他们的,西方也是中国很不容易了解的,两大文明之间的差异太大,因此凡是作中西文明比较而强调中国与西方如何有相似性的必然都是肤浅的,没有多大意义的,尼采早说过,这类比较是心智弱的表现。 上帝不知道的中国 西方开始谈论中国主要是18世纪以后。整个西方的所谓近代历史学是从伏尔泰的《风俗论》开始的。在他以前的西方历史都是按照圣经开始的,西方的所谓圣经上自然没有中国。18世纪以后西方知道还有这么一个中国,怎么办呢?西方的上帝据说要管全世界全人类的,现在突然有这么大一块土地没有在上帝的管辖范围之内,是很麻烦的。 我们如果把伏尔泰《风俗论》前面一百多页的导论拿掉(导论是后加的),直接从正文开始,就可以看到非常清楚的脉络,即伏尔泰那里,人类历史是从中国开始的,然后是印度,然后是波斯,阿拉伯,然后是欧洲。但这些不同文明之间都是什么关系,世界历史怎么个说法,伏尔泰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说中国肯定是最古老。 这样一来,西方本身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就成了问题。这个问题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解决的。黑格尔这《历史哲学》如果去掉导论看,第一章就是中国,然后是印度、波斯,但黑格尔很高明,他论述说最前面最古老就是最低级最差的,因此最古老的中国是最低级的最没有价值的,波斯就比中国高级很多,因为波斯在黑格尔看来是西方的内在一部分,没有波斯也就没有欧洲和西方。 学西方哲学的人都知道,西方哲学的源头是所谓“伊奥尼亚”学派,可是这“伊奥尼亚”并不是在希腊本土,而是在亚洲的,当时是波斯人统治的,因此西方学界历来有人论证“伊奥尼亚哲学”是受波斯文化影响产生的。 总之,从伏尔泰开始,突然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出来了,这么大一个中国怎么摆,圣经上并没有讲过,圣经并不知道,因为上帝都不知道,这个事情比较麻烦。黑格尔来了一个从最低到最高,把它化解了,最早是最低级的,因此中国是最低级的最差的,最晚是最高明最好的,因此欧洲特别是德国是最好的。因此人类历史从中国开始,到黑格尔的德国结束。1990年代以来西方的所谓“历史终结论”,本是从黑格尔那里来的,不过把德国换成了美国而已。 这样一个西方中心论,今天的西方人是不会这么明说了,因为这种说法显得没有教养,显得非常可笑而不文明。不过不这么说,不等于就不这么想。今天的西方自然认为他们就代表正义代表真理,他们谈起中国来个个都像法官一样,还不如黑格尔至少要给个哲学的论证。 我其实认为,西方人以西方为中心,并没有什么错,难道要他们以中国为中心?西方反对西方中心论的人可能更危险,因为他们以为自己免除了西方的偏见,是最公正的,代表全人类的。我宁可西方人老老实实主张他们的西方中心论,不要说他们是反对西方中心论而主张什么世界主义,他们说这话就表明他们是西方中心论,因为今天高谈阔论世界主义者恰恰就是西方中心主义,难道世界主义是说中国主义或印度主义吗? 中国是中国的中心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人看世界应该以什么为中心?中国人也应该以西方为中心吗?这就是今天的问题所在。我觉得,我们需要有一种新的眼光来看今天的世界,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文明原先是自成一体的,西方也是相对而言自成一体的。 西方最近数百年统治了全世界,一度想当然地以为中国也和其他国家一样,都要接受西方的统治,都必然被纳入西方的世界,西方在鸦片战争等也确实一度打败了中国。但今天的西方不得不开始认真考虑,中国今后到底会怎么样,他们不得不考虑,中国可能将按她自己的逻辑,而不是按西方的逻辑。 Ramo的“北京共识”说的就是这种西方看法的表现。这种看法认为,中国很多的情况都是按西方的逻辑解释不通的。比如说我们刚才讲到中国晚清时代,整个传统中国文明彻底瓦解,按照西方的逻辑,一个古老文明在现代崩溃,就不可能再维持自己成为一个统一国家,比如说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都瓦解成了无数国家。 我们看西方的历史地图,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有很大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的钞票上要印二十几种文字,因为它包括很多不同的所谓“民族”,而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以后,这些“民族”都变成了独立的民族国家。 中国:例外之例外 按西方的逻辑,中国在晚清瓦解以后如果分裂成很多国家,方才是符合逻辑的。但看今天的中国版图,除了台湾还没有回归以外,中国版图现在跟清朝几乎是一样的,这对于西方人来说很不可思议,在西方的逻辑中,中国整个近代历史是不正常的,不符合西方逻辑的。中国人似乎很自然地认为,中国历史从尧舜禹夏商周秦汉一路下来到现在,这整个历史是通的没有间断的,这也是西方人认为很奇怪的,因为西方自己的历史是断裂性的,是不连贯的。 例如古希腊和现代的希腊,根本就没有关系。我们知道,上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希腊的雅典,口号是“奥林匹克重新回到雅典”,可是现在的雅典跟古代的雅典有什么关系吗?没有关系。现在的雅典和希腊是1830年独立,既不是从英国独立出来,也不是从美国独立出来,而是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独立出来的,这希腊七百多年是在亚洲人土耳其统治之下。希腊要标榜自己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七百多年的历史怎么办?就必须把这七百多年的历史先否定掉。但是问题是,即使否定了这七百多年,还有再前面这希腊属于拜占廷,也不属于真正的欧洲,因此这类国家的历史比较麻烦。 中国现在没有这个问题,只有晚清曾一度有过类似的问题,当时孙中山和章太炎要推翻满清,因此不承认满清是中国历史一部分。章太炎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认为中国在1644年就已经亡国了,他不承认满清是中国人,这是非常符合西方逻辑西方版本的。但这只是章太炎老先生一时糊涂,把两百多年的历史划了出去,后来满清推翻以后,他和孙中山都马上收回原来的论断,谈“五族共和”了。后来章太炎曾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说当时也没有想别的,只想着推翻满清,没想过推翻了以后怎么办的问题。 黑格尔说中国是一切例外的例外,逻辑到了中国就行不通了。这个事情比较麻烦,西方人因此心里会有很多疙瘩,他老想解释你,要解释得你符合他的逻辑。而他们可以这么做的本钱之一就是中国很多人也跟着他解释,西方人这么说,中国人也跟着这么说,西方解释不通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很多帮着他解释。 但严格说来,中国自成一个世界。我想提出一些问题跟大家讨论,中国的许多事不但是西方难以理解的,而且实际上有些也是我们自己都很难理解的。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大家都在看
老犹太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作为征服过欧洲的亚历山大大帝,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作为征服过欧洲的亚历山大大帝,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卧谈汇百家号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the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帝国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恺撒大帝,拿破仑)。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地区,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征服全境约500万平方公里。一生战绩累累,灭国无数,成就帝国之业的亚历山大唯一的败仗就是与死神的一战。亚历山大怎么死的?到现在都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因何事而亡。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染病而亡,从发病到死亡的的时间间隔也不过十天。也有人说,亚历山大嗜酒,由于喝酒过度造成的器官衰竭。英国专家则认为亚历山大是被妻子毒死的:罗珊妮用番木鳖毒死了丈夫,很有可能是因为不满丈夫娶了第二任妻子或是嫉恨他是同性恋。直到二十一世纪初,亚历山大到底是怎么死的结果由科学家们锁定。阿利安记录了他死前的日子:一直处于高烧状态,病情恶化没有好转,高烧不退,最后不能言语。亚历山大一生孤胆英雄,不怕死亡的威胁,在远征过程中更是拼尽全力。他不管城墙有多么牢固,对手有多么厉害,仍旧竭尽全力杀进城中。将士们经过长途跋涉的辛苦,体力尽失,只有亚历山大一个人抢过梯子往城墙上爬。最后的结果毫无疑问,英勇善战的亚历山大带领军队把城池攻下,但亚历山大已经是伤痕累累,若不是有军队来救助,恐怕已经丧命。亚历山大足智多谋,利用波斯帝国的内政腐败一举歼灭。他任用波斯的贵族,鼓励将士与东方的女子成婚,这样的种族融合也是统治的一个绝妙手段。他死后,更是有无数的教徒或皇帝到他的陵墓前对他进行朝拜。但是在他死后,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大帝国也很快随之瓦解。亚历山大的老师是赫赫有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及思想家,他的地位堪比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亚历山大喜欢阅读书籍,这功劳也离不开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出生在斯塔基拉,他的父亲是国王腓力二世的御医。在十七岁的时候,亚里士多德就娶雅典学习,学习时间长达二十年,知道他的老师柏拉图离世,他才离开。亚里士多德喜欢研究生物学和科学,这一点是受父亲的影响。他喜欢哲学,这一点是受恩师柏拉图所影响的。百科全书式的他还学过医学,各种领域的知识都被他尽收囊中。跟随柏拉图学习的二十年的时光是亚里士多德最宝贵的时光。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她终身受益,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学园中表现得很优秀。但是他可不是什么事都听老师的,他是一个敢于突破权威,有自己真知灼见的奇才。亚历山大有这样伟大的老师,他们也有相似的理想。亚历山大想要征服全世界的土地人民,而亚里士多德则是想要将整个世界的知识尽收于脑海中。亚历山大大帝介绍亚历山大大帝是古代马其顿的国王,是欧洲历史上伟大的军事统帅。相貌英俊,喜欢狩猎且足智多谋的他在整个希腊名声大噪,也渐渐确立了统治的地位,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不仅统治了整个希腊,也灭亡了波斯帝国。建立起一个领域广阔的国家。这个国家西起古希腊,东到恒河流域。这样的辉煌业绩是全无故人后无来者的。他的帝王风范促使了古希腊的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经济交流。可以说,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十三岁的时候拜亚里士多德为师,但是一心只求兵法,跟随他的父亲腓力二世学习战略技术。在他的父亲征讨希腊时,年轻有为的他指挥马其顿军,彻底歼灭了对方。在腓力二世死后,他顺利继位,控制了全国政局,平定内乱骚动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很受欢迎的人物,因为他对失败的敌人常常是给予许多关心与爱护的。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他又是凶残无度的,曾经他在酒会上就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救命恩人。在东侵的过程中,亚历山大果敢勇猛,利用波斯帝国的内政腐败一举歼灭。他任用波斯的贵族,鼓励将士与东方的女子成婚,这样的种族融合也是统治的一个绝妙手段。亚历山大大帝的向东侵略虽然给当地带来了损失和灾难,但同时也促进了各国文化与经济的交流。公元三二三年,亚历山大大帝因为染病而死。他死后,人们把他的遗体运到雄伟的陵墓中安葬。而之前所建的大帝国也随之瓦解。亚历山大是历史上富有戏剧性的人物之一,他的经历和个性一直是力量的源泉。有关他生涯的确凿事实十分富有戏剧性,有关他的名字就有许多种传说。他的志向显然是做一名不受时空间限制的最伟大的勇士,似乎也应该给予他这种称号。作为战士,他智勇双全;作为将军,他无与伦比。在11年的奋战中,他从未打过一次败仗。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卧谈汇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这里有很多涨姿势的文章,还有很多睡前故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被欧洲人奉为天神的亚历山大大帝,到底有多少军事水平?|萨克拉门托国王|波鲁斯|亚历山大_新浪网
被欧洲人奉为天神的亚历山大大帝,到底有多少军事水平?
被欧洲人奉为天神的亚历山大大帝,到底有多少军事水平?
亚历山大大帝一生中有最著名的四大会战,其中之一就是:吉达斯浦河会战。而亚历山大在这场会战中表现出来的军事水平,让人大跌眼镜。这场会战大约发生在公元前326年(又有说是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东征印度,与印度西北部地区的一个邦国,保拉瓦的国王波鲁斯发生的交战。此时中国已经进入战国时期。一、双方兵力波鲁斯:大约四千骑兵、三万步兵、三百辆战车、两百头战象。(到底有多少人,西方古代历史学家各有不同数据,这里采用最大的那个数据。)亚历山大:大约禁卫骑兵五千三百,阿拉恰西亚和巴拉巴米沙达骑兵两千,骑射手一千,印度兵五千,禁卫步兵三千,方阵步兵一万零七百五十二,弓弩手两千,标枪兵一千,其他轻步兵一千,希腊佣兵骑兵五百、步兵五千。共计,骑兵八千八,步兵两万七。二、不愿被砍的波鲁斯砍人可能是亚历山大最爱好的事情,他对于亲自率领骑兵队去砍人总是兴致盎然。但波鲁斯好像没有配合的意思,他显然没有被亚历山大好好砍的打算。战役名称叫吉达斯浦河会战,顾名思义双方的战事是在这条吉达斯浦河边发生的,顺便说一句吉达斯浦河是印度河的一条支流。河流,向来是将军们喜爱的可利用地形,波鲁斯也是老兵,这个浅显的道理不会不懂。他沿着河,在能够涉水的地方都派出了大象和哨兵,虽然他相信他的战象不是马其顿人所能抵御的,但能不打就赢何乐而不为呢?这是孙子里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很明显波鲁斯还是有东方人的智慧的,拖死你们、饿死你们这帮侵略者。只是波鲁斯国王虽然有了正确的战略却没有拿出正确的战术却配合他的战略,这位老先生也是个死读兵书的书呆子,他采取的纯粹防御是不能帮助他执行好他的战略的。孙武子早就嘲讽过这种纯粹的防御是很被动的,只会被敌人“敌分为十,我专为一,是以十击其一也。”在这么长的防御正面,要想做到没有空隙,就凭波鲁斯的兵力是不够用的,就算够用,想要分散他的兵力也很容易。面对这种防御,亚历山大是怎么做的?三、西方人大肆吹捧的渡河波鲁斯不准备跟亚历山大好好对砍,这极大的激怒了高傲的亚历山大。你不让我过河,我就非要过河砍你。亚历山大首先让塔西拉国王盎庇斯(印度一个小邦国王,现在是马其顿军的仆从军)征集大量粮草,并到处放话,声称打算在这里长期驻扎。几天以后他又命令部队到河边集结,制造大批充草皮囊做成的筏子,大张旗鼓准备渡河。波鲁士非常紧张,沿河部署军队严阵以待。结果马其顿军队忙活一阵以后一轰而散回营休息,让印度人虚惊一场。接着亚历山大又命令马其顿骑兵沿河往来奔驰,好像在寻找其它渡河地点。印度骑兵高度警惕,在对岸沿途跟随。这样的闹剧反复上演了几次,波鲁斯开始掉以轻心,只布置岗哨戒备,不再派大军出营。这些在中国史书里一般就是这么句话:“多设疑兵。”这年亚历山大29岁,这可能是他的征战史中,耍了最多花招,玩了最多脑子的一次。耍完了这些花招后,亚历山大在马其顿大营北面27公里的上游河段选定渡河地点。为了保证渡河成功,亚历山大对兵力进行了分配。马其顿将领克拉特罗指挥牵制部队留守大营,这支部队有禁卫骑兵一千人,阿拉恰西亚和巴拉巴米沙达骑兵两千人,两个团的重装步兵3千人,以及5千印度仆从军。他所接到的命令是说:“在波鲁斯尚未向北运动以抗拒迂回兵力或自动逃走以前,绝对不准渡河。但是假如波鲁斯率领了一部分兵力去对抗我,但另一部分兵力仍留在营中,而且还有战象时,则你还是留在原地不动;不过假如波鲁斯把他的全部战象都带去对抗我,而只留下了一些兵力在营地中时,那么你就应倾全力渡河。因为只有大象能够阻止骑兵渡河,其余的兵力无法扰乱我们。”而亚历山大则带领迂回部队悄悄北进渡河,途中再次分兵,由美利格率3个团的重装步兵和一些希腊雇佣军共5千人停留在途中某地,组成第二攻击波,伺机渡河攻击印度军队的侧背。这样亚历山大亲率的迂回部队只有近卫骑兵四千人,骑射手一千人,近卫步兵三千人,重装步兵两个团三千人,游击步兵2千人,以及弓箭手2千人,总兵力15,000人。午夜过后,亚历山大率军抵达渡河地点,先期到达的部队早就组装好几十艘30桨的快艇,并准备了数百个皮筏。亚历山大选定的渡河地点有个长4公里宽2公里的河心岛,岛上遍布树木,中间还有一条山谷。马其顿军队先依次渡河登上这个小岛,隐藏在山谷中,等舟船运到小岛的东南角再陆续渡过东侧河道。此时正巧天降瓢泼大雨,掩盖了大军渡河的喧嚣。亚历山大乘坐快艇率先渡河,登上对岸以后才意外发现这不过是另外一个小岛,真正的河岸还在几百米以外。这个岛狭长平坦,缺乏植被,部队根本无法隐蔽,很快被对岸的印度哨兵发现。亚历山大见情况紧急,断然下令部队涉渡。虽然这一侧的河道由于泥沙冲积,河水只有齐胸深,但水流湍急,很难立足。马其顿将士冲进河里,每匹战马拖拽三、四个士兵,奋力渡河。最先登上东岸的是骑射手,他们立刻组成一道屏障保护登陆点。拂晓时分,马其顿军队全部上岸,亚历山大率领骑兵部队向南疾行,打算趁印度军队行军途中发动突袭,步兵列阵完毕远远跟在后面。马其顿军队登上第二个小岛时,波鲁斯就接到报告。波鲁斯决定先派遣他的一个儿子率领2千骑兵和120辆战车北进,试探马其顿渡河部队的虚实。没有任何悬念,这支印度先遣部队遭到亚历山大禁卫骑兵的迎头痛击,波鲁斯的儿子和400名印度骑兵战死,120辆战车全部被缴获,残部逃回报信。波鲁斯这才确定渡河的是马其顿主力。他留下一部分步兵和战象监视克拉特罗的牵制部队,自己率领主力北进8公里,选择一个没有黏土的既硬又平的地点布阵,等亚历山大来攻。说了那么多,其实归纳起来就几句话:亚历山大用了很多的欺骗手段,然后认为印度阿三受了他的欺骗,跑了27公里找了一处渡河点偷渡,然后还没偷渡完被印度阿三发现了。不过呢,西方人对亚历山大的过河行动一如惯例地大加吹捧,美国西点军校的教科书里甚至有这样一句:“吉达斯浦战役是现代研究攻击设防河流的战术原则的基础。”虽然吹的神乎其神,但在中国战史中,这真算不上什么了不起。在他之前150年,越王勾践在笠泽之战中的指挥比他高明多了。下一篇,我们来看看亚历山大到底有多少料。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知道西方有个亚历山大大帝吗?_百度知道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知道西方有个亚历山大大帝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知道,那时候都没通信,双方都处于隔绝的状态。亚历山大帝只在地中海附近活动,最多跑到中东,所以那时候谁也不认识谁
采纳率:74%
答案这是不能确定的,因为战国结束于公元前两百年间,那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在公元前两百年间的小亚细亚有个安息帝国,马其顿帝国出现在公元前三百年间,于我们并不一定是未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在西方的语境下,东方文明到底是什么样子?-通识之“东方”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历山大大帝 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