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钦州市灵山中学 从清水降村到武利中学怎么坐公交?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1次下载&&|&&总13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8积分
相关分类推荐
0人评价1页
0人评价31页
0人评价134页
0人评价47页
0人评价44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8积分VIP价:?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评论摘要(共 17 条,得分 1649 分,平均 97 分)
请选择考试钦州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钦州,地名,位于中国南方,南海之滨,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市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处于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气候炎热,河流水库众多,土壤、植物繁茂。有兴旺发达的农业,也有大有可为的海洋捕捞养殖业,城乡市场广阔,开发建设有着很大潜在优势。背靠大西南,滨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有海外华侨同胞38万人,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城市,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
钦州钦州,地处中国西南,位于20°52′至22°41′,107°27′至109°56′之间。全市总面积10842.73平方公里。钦州市处于东南亚与大西南两个辐射扇面的轴心,是大西南经济协作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扼广西沿海三个地级市与广西内地及大西南交通联系的咽喉。钦州市区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19千米,距北海市和防城港市分别为99千米和63千米,是我国少有的集沿海沿江优势于一体的沿边经济开发区。众多铁路在钦州市区交汇;一共有9条高等级公路横贯钦州市区。钦州市有520多公里的海岸线,有、龙门港、沙井港、丝螺港等多处优良天然海港。钦州具有“一市联五南”(南宁、海南、、、大西南)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北部湾经济区最为突出,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飞速发展。钦州是中国广西沿海铁三角上的一块肥地。气候炎热,河流水库众多,土壤、植物繁茂。依水临海,山川奇怪,有兴旺发达的农业,也有大有可为的海洋捕捞养殖业,城乡市场广阔,开发建设有着很大潜在优势。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钦州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新世纪以来,钦州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投入巨资,大搞城镇基础建设,制订了各种优惠政策,与海内外进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生产大发展,至2000年前后,灵山县获得中国荔枝之乡和中国奶水牛之乡,浦北县获得中国香蕉之乡,钦南区获得中国大蚝之乡,钦北区获得中国黑叶荔之乡称号。开放的钦州正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来客。在近代历史上钦州出现刘永福、冯子材两位蜚声中外的民族英雄。如今他们故居成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先秦时期,钦州属百越之地,统一中国后,钦州属秦设象郡所辖;从、一直至晋时期,钦州属交州合浦郡所管,于南朝末元嘉第一次建制,称为末寿郡,公元598年(开皇十八年)易名为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的最早得名。之后一直沿用此名。日解放后,钦州先后属广东省钦廉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东省钦州专区,广东省合浦专区,湛江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日,经批准,撤消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钦州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中国密如繁星的众多城市中,在举世闻名的南海北部湾顶上, 有一座独具特色的滨海之城——钦州,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坐处于广西沿海的中心地带。钦江、茅岭江和大风江穿城而过,流入浩瀚的南海钦州湾出海。钦州市位于广西南部沿海,地处北部湾顶端,处在广西南北钦防城市群的中心位置,北距南宁120公里,东距北海115公里,西距防城港58公里,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交通枢纽,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城市,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钦州位于南北钦防城市群的中心位置,背靠南宁市,南向北部湾和东盟,地处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大西南最近的出海通道。钦州市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土地肥沃,常年山清水秀,沿江又沿海,资源和物产丰富。
矿产资源钦州蕴藏有、、、、铅、、、、、、等多种矿藏。其中以钦北区的锰矿较多;钛铁分布于各县区;煤炭主要集中在稔子坪至大垌一带;石膏分布在钦北区的平吉、青塘两镇及灵山县的陆屋镇;铅、锌主要分布在浦北县的六硍镇等地,储量颇丰且质量较优;陶土分布广泛,以钦州城钦江两岸的紫泥及花白坭较优,是钦州坭兴陶的原料地。钦州市两县四区境内已发现有46种矿产,矿床及矿点共176处,达规模以上有46处,其中大型石膏矿床一处(钦灵石膏矿),中型铅锌矿床各1处,、油页岩、锰、磷、高岭土、陶瓷土、铁、钛等中型矿床43处。金属矿产:主要是铅锌、、钛、铁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是石膏、石灰岩、花岗岩、陶瓷土、高岭土、磷、砖瓦用粘土等。燃料矿产:煤、油页岩。钦州市优势矿种为石膏、锰矿、陶瓷土,有潜力的矿种为钛铁矿陶瓷土主要分布在钦南区沙埠镇大马鞍和大路铺村一带和浦北镇泉水镇,查明小型矿床2座(普查),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171.2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71.2万吨。矿石一般品位为:Al2O316~17%,SiO2 64~65%,Fe2O3 5.1~6.8%,TiO2 0.84%,烧失量为6~8。磷矿:主要分布在浦北县寨圩镇的温江村和钦北区大直镇的天岩村,其中,经详查查明浦北县寨圩为小型磷矿床。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103.4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16.6万吨。矿石品位是:P2O5 13.87%。煤:主要分布在钦北区大垌镇的稔子坪、钦南区那彭镇的那彭圩北东一带,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为 2699.2万吨,保有资源储量为1924万吨,属长焰煤、褐煤,。矿泉水:主要分布在钦城区白水塘、灵山县友僚村和钦北区大寺镇的天安村和大垌镇鹰山一带,日产可达1500 吨。高岭土:分布于钦南犀牛脚联民村,为小型风化残积型矿床,初步查明资源储量420万吨。矿石平均品位为:Al2O317.4%,Fe2O31.20%,TiO20.64%,白度65~80度。水资源该市气温湿润,雨水充沛,年降雨量在1600毫米~1900毫米之间。主要河流有钦江、茅岭江、南流江、大风江,年径流量达117.28亿立方米。全市大中小型水库及山塘总蓄水量达8.05亿立方米。钦州市主要河流水量充足,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全市的河流皆为中小河流,流量丰富,独流入海,不成水系。南流江发源于北流县大容山,集雨面积4643平方公里,干流长272公里,年流量166立方米/秒,出口附近三支汇入北部湾。钦江发源于灵山县白牛岭,集雨面积2337平方公里,干流长202公里,多年年平均流量为63.69立方米/秒,注入茅尾海。大风江又名平银江,发源于灵山县伯劳镇万利水库的高架田, 集雨面积1972平方公里,干流长185公里。多年年平均流量18.7立方米/秒。于钦南区犀牛脚镇的沙角村流入钦州湾。茅岭江发源于钦州市钦北区的田家岭,集雨面积2959平方公里,干流长112.4公里 。多年年平均流量49.3立方米/秒,流经钦北区的那香、新棠、长滩、小董、那蒙、大寺镇等。流入钦州湾。另还有灵山县的太平江、浦北县的武思江,均向北流入西江。钦州市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因而流量随雨季的变化而变化。钦州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分类上属于桂南植被区,生长着热带雨林和亚热带的季雨林。但气候中的水热条件受地形影响的分布不均匀,植被生长有异。钦州市境林区主要生长松、杉、桉、水榕、红椎及荷木等多种用材林,2006年全市有林面积53.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2%。一、温凉湿润气候灌木草地植被类型。这个类型包括浦北的官垌、六万山,即六万山和十万大山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年平均气温度20.6℃~21℃,年积温 7500℃ ~7600℃,雨量毫米,气候温凉,植被以杜鹃、茅草、三叶竹为主,间有稀疏松、杉等用材林。二、高温湿润气候绿叶、针叶林兼有的植被类型,包括灵山县和浦北县的中南部,钦北区的东北部。年平均气温度21.5℃~22℃,该地区高温湿润,丘陵广布,植被类型的原生植被大部分已被破坏,以马尾松为主,间有椎木、荷木、杉木、油茶等,还有岗松、野牡丹、铁芒萁等植被群落。三、高温少雨气候以草本植物为主的稀树草地植被类型:由于高温少雨,气候干旱,植被生长差,以稀树矮草群落为主。四、高温多雨气候雨林季雨林植被类型:低丘植被主要有马尾松、岗松、芒萁群落。
钦州市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气候特点。境内地形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沿海滩涂,主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部有六万大山;西北部有十万大山,横贯钦州境内,钦州市濒临北部湾,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2℃,绝对最高温度37.5℃(日),绝对最低温度-1.8℃(日)。钦州市年平均降雨量在16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左右,无霜期大于350天。太阳年辐射量104.6~108.8千卡每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01.4小时,年平均气温21.4~22℃,年总积温℃。历年平均无霜期329~354天。
钦州市海洋资源有港湾、滩涂、潮汐、海水及海生物等。钦州市钦南区海沿岸多泥滩或沙泥滩,有部分是岩礁和红树林。该区滩附近河迳流量大、盐度较低,水质肥美,是星虫、文蛤、泥蚶、沙蚕、牡蛎的良好繁殖基地。滩 涂钦州市有大小连片滩涂50多个(其中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滩涂10多个),总面积171.82平方公里。其中以泥滩最多,面积107.52平方公里,占全市滩涂面积的62.6%,其次为沙滩(含沙泥滩),面积为58.51平方公里,占滩涂面积的34%。海岸线 钦州市海岸线东起大风江口,西至茅岭江口及,大陆520.81公里,岛屿海岸线285.26公里。在大陆海岸线中,淤泥质海岸线长324公里,占海岸线的62.2%;各类人工海岸长82公里,占15.7%;基岩海岸长15.4公里,占3%;其他海岸长20.35公里,占3.9%。海岸类型主要有鹿角湾海岸、三角洲海岸、红树林海岸3类。大风江以西沿岸多为海蚀海岸,多为溺谷、岛屿,海岩陡峭,有天然良港——钦州港。潮 汐钦州湾海区的潮汐,主要是传入南海后的太平洋潮汐,经湾口进入北部湾,受地理条件影响及北部湾反射潮波的干涉所形成。潮汐以全日潮为主,除东部犀牛脚沿海属正规全日潮外,一般为非正规全日潮,湾内龙门港的潮汐日不等现象较为显著。钦州湾潮汐现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潮过后2~4天时间为一天两次潮,其余多为一天一次潮。一年中,一天一次潮的时间约占60%。潮峰最高的是农历五月大潮和十月大潮,称为高潮大流水,二月八月则为低潮期。海水和海生物 钦州钦州湾拥有9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南接大洋,水深2~18米,最大水深29米,海水丰富,生活着众多植物和动物。植物有海菜、海茜、咸葱、菅草等,动物有海豚、海牛、海马与经济鱼类130多种,浅海滩涂有蚬、螺、蟹、蚝、沙虫等。海域面积钦州湾海域,是钦州市和防城港市共有的海域,它东起钦州市钦南区东场镇的大风江口,西至防城港市防城区的企沙港海面一带,海湾总面积908.37平方公里。
钦州市的大地构造坐落在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的西北端,北部湾坳陷北侧边缘。地质与构造较为复杂,经历了漫长地质年代的变化。土壤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按土壤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和属性划分,钦州市的土壤分砖红壤、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地形地貌钦州市北枕山地,南频海洋,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由北向南依次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钦州市东北和西北部,山脉多自东北至西南走向,东北部有六万罗阳山,地势雄伟,山峰林立。西北部有海拔1000米的十万大山、支脉横贯钦州市的钦北区、地势险峻。丘陵交错在山地和平原台地之间,多为砂页岩和花岗岩建造,高丘陵和低丘陵各占一半左右。分布较普遍,—般海拔10-80米,地表比较平坦,是钦州市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区。平原钦州市的平原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和河流入海处为河流冲积物所构成。有山间盆地和三角洲两种。山间盆地广泛分布于丘陵地区。求钦北区的大直、大寺镇、小董、平吉镇、灵山县的旧州、那隆、武利、浦北县的小江、北通等,都拥有小平原。三角洲有钦江三角洲,面积135平方公里。
水路1998年,全市辖区内有航道177.4公里,船舶通航钦州及周边7个县。2006年,全市拥有营运船舶101艘11.37万载货吨711客位3.69万千瓦。全年完成水路运输客运量14.9万人,客运周转量153.5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93.3万吨,货运周转量7.08亿吨公里。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62.4万吨。港口 钦州港为对外开放港口,钦州口岸经国家批准为一类口岸,配套设施齐全。钦州港区己同越南、香港、海南等2O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它加快了钦州市对外开放步伐,又带来商品经济的繁荣兴旺。钦州人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出口市场现扩大到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荷兰、埃及和阿根廷等23个国家和地区。铁路钦州已建成的铁路有南(宁)—钦(州)、黎(塘)—钦(州)、钦(州)—北(海)、钦(州)—防(港)、钦(州)—钦州港等五条铁路和高速公路在钦州交汇。1995年,钦州至北海铁路建成通车。1996年12月,全长29.5公里钦州港进港铁路建成通车。2000年1月,全长110.3公里的黎(塘)——钦(州)铁路正式开通营运。2006年,钦州市境内有铁路5条211公里,均为地方铁路。全年完成铁路旅客客运量11.13万人次,货运量193.42万吨。航空南宁、北海两个飞机场距离钦州均为110公里。公路钦州有南北高速公路、钦防高速公路、钦崇高速公路、南北二级公路等在钦交汇,贯通整个西南、华南公路网,形成了以高等级公路为主的公路网络。南宁——防城、钦州——北海、黎塘——钦州、钦州——钦州港等铁路在钦州市区交汇;南宁——北海、南宁——防城、钦州——灵山、钦州——犀牛脚等9条高等级公路横贯钦州市区。1990年10月,南宁至北海二级公路钦州段建成通车。1997年10月,钦州至防城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998年,钦州市交通系统管养公路2639.82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土地有公路24.9公里,100%的乡镇和73.2%的行政村通了公路。2006年,全市境内有等级公路里程29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4公里。全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1913.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902.2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1003.3万吨,货运周转量16.39亿吨公里。钦州港口1994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钦州人民以“钦州精神”捐资献劳,建成钦州港两万吨级起步码头,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百年夙愿。同年,国务院先后批准钦州设立一类口岸和钦州撤地设市,开通边贸码头。199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广西钦州港经济开发区(省级)。钦州港是个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良港,国父先生《》中规划的“南方第二大港”。新世纪以来,由于钦州的区位优势突出,市委、政府采取措施得力,特别是实行了业主制建码头、仓储的形式,建设高潮迭起。到2010年底,己建有万吨级码头3个,正在建3000吨至万吨级码头11个;己建成仓储(库)11个,总投资24. 25亿元。据专家规划设计,可建6个作业区和两个内河作业区,建设1~9千吨码头100多个,三墩作业区可建30万吨级泊位。远期吞吐能力1亿吨以上。2011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完成4716.2万吨,同比增长56.1%,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4000万吨)的117.9%。其中内贸完成3056.4万吨,增长58.7%;外贸完成1659.8万吨,增长51.4%。集装箱突破40万标箱,完成40.22万TEU,增长60.2%。2011年石油、煤炭、金属矿石等大宗货物以及集装箱增长迅速,分别同比增长103.7%、36.2%、25.1%和60.2%。同时,钦州港临港工业发展迅速,临港工业各种原材料和产成品进出口增加,促进和带动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长。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厂2010年进口原油1088.5万吨,出口成品油316.9万吨;国投钦州电厂进口煤炭373.8万吨。2011年45家企业落户保税港区,国际酒类交易中心、进口汽车检测线、恒湘物流仓储基本建成,园区产值完成186亿元。港口加速向深水化、大型化推进,建成3-8#泊位等一批10万吨级泊位和散货码头,30万吨级进港航道及油码头建设加快,开展5亿吨大港规划研究。港口吞吐能力7088万吨,吞吐量4716万吨,增长56.1%,集装箱吞吐量达40.2万标箱,增长60.2%,居北部湾之首,首次超过湛江港,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初具雏形。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钦州市总人口为379.11万,常住人口为307万。其中市区人口109.76万人,少数民族 人口占总人口10.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84人。钦州下辖的灵山县城人口中21万,浦北县城人口7万。到2010年底, 钦州市有、、、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藏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分布。钦州全市都通用白话,属粤语钦廉系,少数民族使用当地方言。汉族、壮族为钦州世居民族。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89.3%,壮族人口约占总人口10.3%。汉族全市均有分布,壮族主要分布在钦北区,其中大寺镇最多,有8.3万壮族人,是全市壮族人口最多的乡镇。
市委书记:市 长:常务副市长:高 朴副 市 长:徐 贵副 市 长:副 市 长:副 市 长:副 市 长:(挂职)副 市 长:唐
斌副 市 长:市人民政府秘书长:陆 明市 长 助理:(挂职)政府办领导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党组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办公室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办公室副主任:黄 毅市信访局局长、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李香逵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办公室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办公室副主任:龙拔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办公室副主任:刘 钦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办公室副主任:熊子成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欧金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黄 武、、
钦州2011年钦州科教事业加快发展。争取到自治区政府批准筹建北部湾大学,开工建设市职教中心二期,新建成浦北县职教中心。积极培育高新企业,加快打造“2+6”人才体系,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二是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深入实施“三业”行动富民工程,加大就业和职业培训服务,推动就业、兴业、创业;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三是为民办实事工程加快推进。建成一批社会民生项目。四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认真做好2010年及“十一五”节能工作自查,在终期目标考核被评定为“优秀”等级,荣获“2011年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五是社会和谐稳定。开展“携手共创平安和谐家园”活动,荣获“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先进市”荣誉称号。卫生事业解放前,钦州的主要力量是私人开业的中医和民间的中(草药)医。20世纪20年代,西医始传入钦州。民国38年(1949年),全市仅有卫生机构3个,医务人员21人,简易病床34张。2006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411个,其中医院18个(三级甲等医院2个)。病床4844张,卫生技术人员6430人,其中高级职称146人,中级职称1563人,医生2317人,注册护士2198人。全市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4人,其中医生0.66人,注册护士0.63人,病床1.39张;全市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147台(套)。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诊疗人数217.43万人次。人民生活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1元,人均消费性支出5396元;农村居民3405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228元。全市职工平均工资13036元。市辖区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6辆,拥有家用电脑37台。2012全年共投入38.7亿元,基本完成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亿多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9628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073户;建成保障性住房6196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9008户;调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对象收入标准,月人均增加64元。继续实施“三业”行动富民工程,突出推进“万千百行动计划”,扶持800多家成功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低于年度控制目标。全市就业工作荣获国务院嘉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率先在全区整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96.4万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初步建成市级卫生信息平台,新农合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即时结报,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6.9%。建成五保新村82个,为63个敬老院、708个五保村配备了管理人员。2012年各级各类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引进建设广西财贸职业学院,建成市职教中心二期、市第十一小学、市实验幼儿园、市二中附属幼儿园及85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扩建469所镇村幼儿园。建成8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221家农家书屋。人才工作扎实推进,成立留学人才创业园,制定出台“1+4”人才政策,启动实施“三百优才”培养计划。扎实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公益电影、校园电影、园区电影放映工作,提前三年完成城市影院数字化改造任务。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明显,院团改制全面完成,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和白海豚演艺有限公司,全市“三馆一站”实现免费开放。建成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市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加快推进。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成效显著。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面推进诚信计生,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残疾人“五个一”帮扶工程全面完成,镇级工作网络实现全覆盖。质量兴市战略深入实施。
钦州钦州,古称,具有1400年悠久的历史,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朝统一岭南,置南海、、。钦州市属象郡辖地。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州为钦州。据民国《钦州县志》:“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宁越郡为钦州总管府,元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解放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15号】)撤销钦州县,设立钦州市,以原钦州县的行政区域为钦州市的行政区域。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和防城港,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日,批准(国函[1994]62号:撤销钦州地区、钦州市,设立地级钦州市,新设钦北区、钦南区,市人民政府驻新兴路。钦州市辖原钦州地区的浦北县、灵山县和新设的钦北区、钦南区。
钦州截至2012年8月钦州市现辖2个市辖区、2个县。2012年7月小部分钦南区的街道划给钦北区。钦州市 面积108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79.11万人(2010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钦州常住人口为307.97万人。钦南区 面积2215平方公里,人口 57万。邮政编码535000。钦南区辖4个街道、12个镇:向阳街道、水东街道、文峰街道、南珠街道、沙埠镇、康熙岭镇、黄屋屯镇、尖山镇、大番坡镇、龙门港镇、犀牛脚镇、久隆镇、东场镇、那丽镇、那彭镇、那思镇。共有22个居委会、142个村委会,1976个村民小组。钦北区 面积256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万。邮政编码535000。辖3个街道、11个镇:长田街道、子才街道、鸿亭街道、大垌镇;平吉镇;青塘镇;小董镇;板城镇;那蒙镇;长滩镇;新棠镇;大直镇;大寺镇;贵台镇。灵山县 面积3550平方公里,人口156.5万(2010年)。邮政编码535400。县人民政府驻灵城镇。辖18个镇:灵城镇、新圩镇、丰塘镇、平山镇、石塘镇、佛子镇、平南镇、烟墩镇、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旧州镇、太平镇、沙坪镇、武利镇、文利镇、伯劳镇。浦北县 面积2517平方公里,人口 88万(2010年)。邮政编码535300。县人民政府驻小江镇。辖16个镇:小江镇、泉水镇、石埇镇、安石镇、张黄镇、大成镇、白石水镇、北通镇、三合镇、龙门镇、福旺镇、寨圩镇、乐民镇、六硍镇、平睦镇、官垌镇。
历史文化两万年前,在灵山县马鞍山居住的“灵山人”学会用火,还学会制造和使用石器工具。四五千年前,生活在今钦南独料、灵山三海岩、浦北古立、钦北马敬坡等多处遗址的古人学会制造和使用陶器。秦代,小篆汉字开始流入使用。铁器农具逐步得到推广使用。汉初,赵佗自立为南越王,管辖岭南地区。在其统治期间,“稍以诗书化其民”。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学者来交州收徒讲学10余年,“门徒常数百人”,影响较大。隋开皇十七年(597年),令狐熙任桂州总管府总管,对辖区“弘示恩信,开设学校以教化其民”。唐朝时期,中原一些文化名人如张悦、宋之问、高骈等被流放钦州,推进钦州文化发展,出现了以钦州景物人事为题材的诗歌。钦州、廉州设立州学(),灵山县创立学宫,州县儒学和学宫积极培养科举人才。唐代,钦州陶瓷业发达,工艺水平高,产品运销东南亚及西亚各地。唐开元二十年(732年)出现以精泥制作的巨型陶碑《刺史宁道务墓志铭》。宋朝时期,知州陶弼、岳霖等人重视教育,陶弼还主持编修第一本《钦州志》。岳霖拓建儒学馆舍。明代,嘉靖年间钦州重建州学文庙5间,合浦建有斋、海天、尚志、和融4所书院,灵山建了海北书院。清代,府、州、县各地尤其是圩镇又兴办一批书院。钦州修复鳌州书院,改名为回澜书院,建成东坡书院(后移至镇龙楼改为绥丰书院,今钦州市一中),建成铜鱼书院(今小董中学)。清末民初,钦州坭兴陶发展成为一种特殊工艺品,集书法、绘画及窑变成色于一身,成为收藏欣赏佳品。民国4年(1915年),坭兴陶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展金奖。民国19年(1930年)又获比利时世界陶瓷展览会第一名金质奖。民国时期,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书院改为学堂、学校,培养学科实用人才。钦州民俗文化钦州市民间在春节、中秋、元宵节、三月三、端午节、岭头节等节庆期间,有舞狮、舞龙、舞春牛、舞鹿、舞鹤、舞蝙蝠等传统习惯,并开展闹花灯、唱山歌、唱采茶、赛龙船、跳岭头等文化娱乐活动。全市广播覆盖率94.86%,电视覆盖率94.88%,有线电视入户率23.79%。成功举办了“天下名龟出钦州”暨“千年古陶”钦州坭兴文化节和第三届中国·钦州国际海豚节暨《激情三娘湾》文艺晚会。总投资5500万元的市文化艺术中心竣工投入使用。方言钦州市区和灵山县通行方言为白话,属于粤语钦廉系,亦有少数使用新立话。浦北县通行廉州白话,钦北区通行壮话和新立话。而犀牛脚地区通行海獭话。而全市亦有部分地区使用涯话(属于客家方言),刘永福第一母语便是涯话。
概况钦州市冬凉夏热,气候宜人,依山临海。是中国南方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块宝地。这里河流水库众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资源丰富,青山水秀。依水临海,山川美丽,风景迷人。钦州的风光明媚,古迹众多,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成为桂南地区著名旅游胜地。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曾&遨游钦灵&;作《闻乔太博换左藏知钦州以诗招饮》。1891年,俄太子尼古拉仰慕冯子材抗法战功特来钦州访问;1909年,著名画家游钦州时,绘了荔枝图,并赋诗:此生无计作重游,五月垂舟胜鹤头,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1962年,戏剧家、诗人田汉来钦州游览时留下不少美好的诗句。钦州旅游景点有30多处,4A级景区多处,主要有:三娘湾旅游区、八寨沟旅游区 、王岗山、冯子材故居、刘永福故居、大芦村民族风情、 六峰山 、五皇山、椎林叠翠、麻蓝岛 、龙门群岛(七十二泾)、三海岩、灵东水库、五皇山、越州天湖等。古迹与人文景观有马鞍山遗址、独料遗址、古立山岗遗址、合浦郡址、越州古城址、安州故址、钦州遗址、天涯亭、广州会馆、大朗书院、绥丰书院、大芦古宅群、竹山古宅群、苏村古宅群、久隆古墓群等。钦州现经钦州八景评审委员会审定,选出了钦州新八景。分别是:王岗春色、六峰缀秀、龙泾环珠、刘冯宝第、灵东浴日、麻蓝仙岛、越州天湖、椎林叠翠。酒店钦州市建造了一大批星级宾馆和涉外酒店,成立了一批旅行社,制作了许多旅游工艺品,初步形成了食、住、娱、购配套体系,吸引了大批旅客前来观光。2000年,全市旅游涉外饭店有客房876间,床位1842张,接待客人26.71万人次,营业总收入4779.3万元。2005年,全市有星级饭店7个,有客房1257间,床位2393张,接待客人52.24万人次,营业总收入6988.24万元。2006年,全市有金湾大酒店、钦州宾馆、泉城大酒店、钱庄大酒店、金花茶酒店、金福大酒店、正元大酒店、红树林大酒店8个星级饭店。全市旅游涉外饭店有床位16800张,共接待客人132.91万人次。其中,钦州市内主要的购物场所有:钦州市百货大楼、商业大厦、金湾商场、南珠商场,协盛,华润,梦之岛百货等。主要景点钦州八寨沟旅游区位于钦州西北五十多公里的十万大山腹地的贵台镇境内,总面积三万多亩。八寨沟是亚热带雨林、竹林,山涧、瀑布清澈生动,大小泉潭分布有致,砂页岩形态奇特,物种植被丰富,是集探险、猎奇、游泳、休闲度假、避暑、观光的旅游胜地。八寨沟旅游区距离南北高速公路二十余里,距离钦州至上思县二级公路仅是三公里多。进入景区道路,均是混凝土和柏油路路面,无高坡要道。八寨沟旅游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21.3—22.4摄氏度。自然景观、地貌。有八公里长的砂页岩山涧地貌,八十多个大小各异的泉潭,小的像浴盘,大的可同时容纳百人游泳戏水。落差大小不同的瀑布随着山涧的延伸随时可见,流底深潭令人生畏。可容纳百人避风雨的仙人石屋、古老传奇的贼王寨,云绕山转营盘景观、仙女戏水潭、牛郎织女桥(古石桥),还有九曲十八弯的人造月亮湖和松虬藤缠、兽走鸟鸣、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等等,天然各色,大自然造化形成了八寨沟美山美水的独特旅游景观和稀有的砂页岩山涧地貌。三娘湾位于钦州市南部犀牛脚镇境内,距钦州市区38公里、南宁168公里、北海100公里,南临北部湾,背倚乌雷岭,是中华白海豚之乡、电影《海霞》拍摄地。三娘湾以碧海、沙滩、奇石、绿林、渔村、海潮、椰林、中华白海豚而著称, 2005年被评为“广西十佳旅游景区”。三娘湾不但拥有金黄柔软的沙滩、清丽恬静凉爽宜人的海防林、千姿百态的礁石、古朴温馨独且特色的渔家村寨,而且还有海上精灵中华白海豚,其中三娘石、镇海石狗、“海霞姑娘”—三娘湾女子民兵队、渔家旅馆等景点常常令游客流连忘返。王岗山位于钦州市以西48公里的钦北区大直镇内。是十万大山的余脉,在天然林保护面积740.1公顷,海拔最高峰994.6米。王岗山山岳险峻、地貌奇特,茂密的热带雨林、竹林、清沏的山涧瀑布飞花汇成“王岗春色”—钦州八景之一。95年被自治区林业厅评为“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属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季风盛行,年平均气温为21.3℃一22.4℃王岗山有海拔944多米高峰顶上800多亩天然平地的独特地貌,形成王岗山奇特的天然旅游景观和人文古迹景点。王岗山有国家一类保护珍贵植物有金花茶、桫椤。国家二类保护植物有马蹄参,格木,显脉金花茶、狭叶坡垒、东兴金花茶等属广西特稀有珍贵植物。另还有许多珍惜植物和黑叶猴、金钱豹、赤鹿等多种动物,其中冠斑犀鸟、白鹇最为名贵。还有孙中山先生在王岗山领导反清武装起义、中国共产党组织在王岗山建立游击根据地等旧址。电影“英雄虎胆”以王岗山革命斗争作为素材和拍摄地。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是广西三个著名古村(镇)之一,距离县城3.8公里,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俗称“三古”)名列广西三个古村镇之首,始建于明、清,建筑面积达22万多平方米。大芦村现保存有305副古对联,对联内容以修身、持家、创业、报国之特点,1999年经过广西民间协会评审,被广西楹联学会和广西民间艺术协会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称号。2005年大芦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示范点”。2007年5月,再次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村里同时保存有300多年的古樟树,古木毕树,村里还有不少的老荔枝树,和新种的果树,现种有荔枝、元眼1700多亩,椪柑800亩,其中大芦的三月红荔枝以其皮薄、肉厚、清甜闻名海内外。龙门群岛旅游区位于美丽茅尾海南端,距离钦州市区约25公里。主要景点有仙岛公园、七十二泾、茅尾海、龙门岛、亚公山、青菜头、绿岛、五马归槽等景点。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胜地。仙岛公园:又称逸仙公园,位于钦州港龙门群岛七十二泾景区入口处的龟岛上。始建于1995年9月,是钦州市委、市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规划建设“南方第二大港”—钦州港而建造。七十二泾:又名龙泾还珠,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北起钦江出海口—沙井港,南至钦州湾内湾的门户—三墩。龙门岛:是龙门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为龙门镇所在地,人口有8000余人,大多数以捕鱼为生,是著名的渔乡,离市区一个小时的车程。位于茅尾海出口,是水上进出钦州的门户。岛上至今仍保存有清代修筑的炮台遗址和民国时期修建的“将军楼”及钦州古八景之一“玉井流香”。镬耳楼古民居景区余屋“镬耳楼”座落于浦北县小江镇长田村委余屋村,距离县城约8公里处,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镬耳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余屋镬耳楼古民居建筑群于2002年被浦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钦州钦州自唐宋至清末,城乡先后办有、、、学宫、书院以培育人才。据史籍可考,钦州有中式常科(文科)进士(不含浦北县)14人,中式常科举人57人,中式武科举人19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后,各地书院陆续改为中学堂和小学堂。民国时期,学校整个系统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3段。民国38年(1949年),市境(钦县、灵山县、今浦北县境)有公私立小学656所,在校学生4.59万人,教职工约1200人。1957年,全市有小学687所,在校学生16.24万人;普通中学发展到31所,在校学生9720人。2006年,全市有幼儿园823所,入园幼儿9.36万人,专任教师6370人;小学1109所,在校学生39.11万人,专任教师1.27万人;中学154所(其中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19万人,专任教师8469人;中等职业学校23所,在校学生2.69万人,专任教师1637人;高等学校2所(本科1所、职业学院1所),各类在校学生9098人(其中本科生694人),专任教师370人。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7.97亿元。到2011年底,钦州的大学一共有两个,一个是钦州学院,是广西沿海唯一的本科院校,一个是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为民办高校成立于2005年12月。钦州学院位于钦州市,坐处于广西沿海的中心地带,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00多亩。是广西北部湾沿海唯一的一所公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总投资2.6亿元人民币的学院扩建工程(含钦州学院海洋学院征地1500亩,学院本部扩征330亩等项目)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推进项目。学院使用意大利发展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批准,项目基金约为1000万欧元。学院设置15个系、部、二级学院,有学生1万多人(含留学生)。
国民经济解放初期,钦州的经济以农业为主。195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98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3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为7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65万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80.9∶0.96∶18.14。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734.4亿元,增长22.5%;工业总产值1093亿元,增长116.7%;财政收入123.14亿元,增长110.94%;外贸进出口总额29.8亿美元,增长127.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7.8亿元,增长26.5%。全年规模以上900亿元,达到930亿元,增加值291亿元,增长91.4%;亿元企业达到75家,新增28家;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4:42.0:32.6调整为21.2:52.9:25.9。全市人均GDP突破2万元,达到22926元,比上年增加6505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1.2%提高到16.8%。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86.1%提高到92.3%。人均可用财力比上年增长8.8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1.86亿元,增长141.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30.78,比上年提高155.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248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6166.8元、增长15.5%。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4.5亿元,增长12%,人均GDP由2011年的20896元提高到23202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93亿元,增长16.4%;海洋经济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增长13.6%。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财政收入139.2亿元,增长13.1%,一般预算收入33.6亿元,增长31.3%,税收收入比重达89.5%。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22.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47.3亿元,比2011年分别增加88.7亿元和69.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0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7140元,增长15.8%。扩大内需成效明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2.6亿元,增长16.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6亿元,增长16.3%。外经贸易逆势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37.7亿美元,增长26.1%;进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5家。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引进国内到位资金550亿元,增长25.3%;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增长15.2%,总量位居全区第三位。全面促进融合发展,荣获广西工业产业发展一等奖。千百亿元产业培育实现重大突破,临港工业加快集聚。2012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1家,总产值达328.1亿元,增长63.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8.4%。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以及各县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突破100亿元。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荔枝、香蕉等种植和加工业全面提升,大蚝、对虾、名贵龟鳖、奶水牛等特色养殖和林下经济加快发展。钦南台湾农民创业园、 “中国龟谷”启动建设。新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家、农民合作社117家。农产品安全监管服务机构率先在全区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全覆盖。节庆经济蓬勃发展,成功举办2012钦州国际蚝情节、国际陶艺文化节暨第四届全国陶瓷技艺大赛,三娘湾观潮节获评广西十大节庆品牌。全年接待游客69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公路和水路客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27.2%和49.5%。金融创新成效显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突破10亿元大关。全年政府性融资到位资金89亿元,金融产品融资到位59.6亿元,银行贷款融资到位29.5亿元,均比2011年大幅度增加。农业钦州是广西沿海金三角上的一块天然宝地。这里气候温和宜人,河流水库众多,土壤肥沃,植物繁茂。自然资源丰富,依水临海,山川美丽,游览风景迷人,名优产品繁花似锦,有兴旺发达的农业。钦州钦州市适宜种植、、、、等粮食作物和林、果等作物,是广西、、、生产基地。2011年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荔枝、香蕉、火龙果、黄瓜皮、奶水牛、大蚝、名贵龟鳖、速丰林等八大特色优势农业在基地化产业化标准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农业标准化基地超200万亩。推广高接换种、作物套种等技术,低产果园、密蔽果园改造成效显著。新增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0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103.71万吨。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计划&和 &中泰果蔬零关税协议&的实施,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召开,钦州市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 挑战。如何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 市场优势,最大限度地分享自由贸易区建立所带来的利益和减少 挑战所带来的冲击,钦州市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切实做好应对工作。一、采取积极措施,全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导思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钦州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为基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杜绝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产品和不安全的产品进入市场,努力实现生产无公害化,市场准入化,保障消费安全。钦州  突出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强有力的监控,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等环节的管理。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制定相关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全面开展农产品重点生产基地环境监测,采取切实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净化措施,保证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符合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钦州市已完成自治区农业厅下达的20.8万亩农业环境质量调查项目,灵山县陆屋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已完成产地认定;钦州市沿海现代农业实验区综合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已申报认证;灵山县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浦北县无公害香蕉生产示范基地县、浦北县无公害粉葛示范基地已开展产地认定的土壤环境检测工作,其中灵山县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已通过自治区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灵山县香荔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钦北区黑叶荔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钦州市蚕桑普通种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正在抓紧建设。继续抓好灵山县新圩镇一带市、县两级十万亩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周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钦州市启动了蔬菜残留检测工作。2002年,由市农业局在钦州市城区东风市场建立了钦州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心,该中心配置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培养箱等设备,定期对东风市场上销售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抽样检测。2003年,该中心已抽样检测蔬菜品种34个,检测样品 320多个,印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39期。灵山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开始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了检测。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督。钦州市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大农资打假和质量抽检力度,实行&关口&前移。按照《》和《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凡列入危险化学品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实行经营许可。6月初,市政府发布了禁用或限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公告,全市农业部门会同经贸、工商、公安、技监、卫生、安监等相关部门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宣传和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农药市场禁销农药的查处和收缴力度。实行市、县(区)、镇农业部门包镇蹲点监控责任制以及菜农用药登记制,发现使用违禁农药的坚决制止。在主要蔬菜产地设立蔬菜安全用药警示牌。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根据农业部和自治区农业厅关于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部署和要求,钦州市于4月23日-30日,在全市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了宣传周各项活动,共出动人员150多人次,悬挂横额40多条,张贴标语400多条,出墙报22期,印发宣传资料11000多份,举办培训班8期,前来现场咨询的群众6000多人次。通过宣传活动增强了广大市民和农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安全消费意识。同时,培养了一批掌握检测技术的检测员,为钦州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打下良好基础。五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中央到地方的法律、法规和各种文件的要求,结合工作需要,制定符合本地工作实际的规范性文件,以保障和加快推进钦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的全面开展。如在蔬菜质量安全方面建立了蔬菜产地控制农药残留超标县(区)长责任制,通报制度,新闻媒体曝光制度,追溯制度等。二、突出推进&优果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实现全市果业发展、果农增收目标  近年来,钦州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优果工程&建设,实现效益最大化为中心,以提高果品竞争力和实现果业增效、果农增收为目标,以结构调整和品种改良为前提,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坚持科教兴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具有钦州特色和市场潜力大的优质水果,实现水果业由偏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保证卫生、安全转变,全面提高钦州市水果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  立足于现有果园的改造,更新和调整,加大品种改良力度,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产业化经营,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优化果品质量。通过纵深推进&优果工程&的实施和亮点技术的推广,实现水果总产102万吨,优质果品率从44.2%提高到48.2%;良种覆盖率从87.3 %提高到87.5%;推出1个以上水果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面积42.85万亩;创建万元园0.5万亩;完成果树高接换种8.4万亩;实现果实套袋32.5万亩;推广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技术1.5万亩;推广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0.5万亩。钦州  在优果工程实施工作中突出&三化&建设。一是良种化建设。积极开展良种选育和引进工作。①良种选育有市水果局与广西柑桔所合作进行&夏柑&选育,建立示范园40亩,采穗圃、育苗圃10亩;钦北区水果局与区农科院园艺所合作进行优质荔枝&贵妃红&选育,建立高接换种示范园30亩,育苗圃5亩。②良种引进有灵山县水果局引进马水桔、皇帝桔、沙糖桔等,建立示范园300亩,育苗圃25亩并进行CX-6实生荔枝选育、决选;钦南区水果局加大莲雾引进示范工作,扩建莲雾示范园300亩。发展优新品种。2011年全市新植水果面积2.2万亩,主要以种植适销对路及各种名特优新稀品种为主,如夏柑、椪柑、无核扁柑、红江橙、沙糖蜜桔、马水桔、贡柑、夏橙、百香果、大蜜枣、无核荔枝等。推广高接换种技术改造劣种。全年计划进行高接换种8.4万亩,其中荔枝3万亩,龙眼4.5万亩,芒果0.3万亩,其他水果0.6万亩。至今已进行高接换种5.3万亩,其中荔枝2.2万亩,龙眼2.8万亩,芒果0.1万亩,其他水果0.2万亩。荔枝主要高接三月红、妃子笑、钦州红荔、无核荔枝、贵妃红等,龙眼主要高接石硖、水南1号、古山2号等,芒果主要高接台农1号、金皇芒等。二是标准化工程建设。以抓好创建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县为突破口,建设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无公害生产新技术,逐步提高钦州市水果标准化生产水平。创建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县。在创建浦北县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县的基础上,2011年创建灵山县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县。推广无公害水果生产新技术。邀请广西大学卢美英教授、广西农科院白先进院长、广西农科院植保所王助引所长等到钦举办水果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新技术讲座和技术培训班,层层抓培训。通过&猪沼果灯鱼&放捕食螨、果实套袋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以生产安全果品为基础,努力改进果品外观,极大地提高果品内在品质。①果实套袋技术的推广。2011年以来,钦州市大力推广应用果实套袋技术,取得明显的效果,其中香蕉套袋28.5万亩,套袋率达95%以上,而且改单层袋为珍珠海棉双层袋;荔枝套袋3.7万亩,主要为三月红、妃子笑、无核荔枝等早熟、优质、特色品种;蜜王大枣套袋300亩,套袋率100%;珍珠番石榴套袋2600亩,套袋率达85%。②果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利用灯光诱杀害虫,压低田间虫卵量,减少农药喷杀量,以降低果品农药污染,达到水果卫生安全优质无公害的目的。目前,全市果园已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约256盏,防治面积达1.5万亩。而且示范效果显著,推广势头强劲。③释放捕食螨防治柑桔害螨技术推广。在柑桔主产区灵山县释放捕食螨100亩示范园,以螨治螨,提高钦州市柑桔质量安全水平。④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针对钦州市荔枝蒂蛀虫、霜霉病、柑桔潜叶蛾、炭疽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严重危害等情况,积极推广使用阿维菌素、BP等生物农药及农地乐、乐斯本、大生M-45、翠贝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三是商品化建设。以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为突破口,提高优质果品商品率。①在浦北县大成镇建设2条香蕉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通过采后商品化处理,大大地提高了钦州市香蕉商品质量。②加快水果加工厂建设,提高水果加工比率。着力加快灵山大象阳水果加工厂、灵山三钱酒厂香荔干红酒、钦州耀钦罐头食品厂、广西美人村食品有限公司百香果汁厂,钦北大寺水果加工厂等一批水果加工厂建设,提高水果加工率,提高水果附加值。建设多元经济果园,进行高效果业探索。集旅游、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钦北区小董邱氏农庄已开工建设。  三、直面竞争,发展现代农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加快水果业结构调整步伐。一要做好热带、南亚热带大宗优质水果的规划布局,加快建设一批对东盟有竞争优势的水果出口基地。二要以食品加工业为重点,加强对水果加工业布局的规划和指导,引导乡镇企业建立水果加工园区,努力搞好钦州市大宗及特色水果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加工,逐步形成与钦州市水果资源相适应的加工产业带。二是进一步优化蔬菜生产结构。要根据国际市场对蔬菜产品的要求,以扩大蔬菜出口为目的,进一步优化蔬菜生产结构。当前,要大力发展泰国及东盟国家市场需求量大的大蒜、洋葱、马铃薯、生姜、辣椒、莲藕等品种;加快发展蘑菇、香菇等适宜加工和出口的冬季食用菌生产;扩大蔽菜、甜竹笋等特色蔬菜生产。要在大力开发钦州市特色名优蔬菜品种的同时,高度重视国内外名优蔬菜品种的引种,筛选一批适应钦州市气候条件、畅销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实施名牌战略,围绕特色建设名特优蔬菜出口基地。三是适当调整蔗糖业结构。要发挥好钦州市蔗糖业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适当调减种植面积,优化区域布局。糖料蔗生产重点向钦南区那丽、那彭、那思、丽光场、东场、西牛脚、沙埠、久隆镇;灵山县陆屋、三隆、旧州、伯劳镇;钦北区平吉、清塘镇等优势地区发展。建设&吨精田&,重点推广含糖量高的新台糖、新枝糖、美国CP等品种,到&十五&期末,高产高精品种占90%以上;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产重组为纽带,大力发展农工贸一体的大型糖业集团,逐步扩大优势企业的经营规模。同时,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制糖机械设备和技术,提高钦州市糖厂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促进钦州市蔗糖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大力友展水产畜牧业。一是发挥钦州市渔业生产技术和水产苗种的输出优势,大力发展水产业。要加快对虾无特定病原亲本培育和苗种繁育基地、标准化对虾养殖示范基地、水产品良种场和良种繁育场的建设。大力推广成套养殖技术,提高养殖生产和管理水平。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实行全程质量监控,提高水产养殖优势、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狠抓水产品加工,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要积极从东盟国家引进目前钦州市较为缺乏的水产品种亲本,以及质优价廉的捕捞海产品,以满足钦州市水产市场的需要。二是按照&牛羊调大、奶牛调多、家禽调强、生猪调优&的思路,建设一批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项目,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实施奶水牛开发示范项目,把肉牛肉羊业和奶业做强做大。五是积极发展优势林产业。一要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营造、林产品加工(纸、板等)、林化加工及产品、食用调香料种植和加工等产业;二要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有计划发展技术先进的速生丰产用材林、脂材两用林和八角、玉桂等特色经济林;三是要抓住近年来越南积极引进钦州市的八角、麻竹等优良品种的契机,积极组织苗木出口,提供种植和加工技术服务。大力推广种植入角,并利用法国在越南的香水制造技术,开发八角提炼茴油、茴香脑的深加工。  加强流通领域建设,搞好和规范市场的准入工作。一是尽快建立钦州市农产品国际物流服务中心。通过钦州建立大型的多功能国际果蔬和水产品、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拍卖场和转运中心,并完善仓储、转运、包装、分装等环节的港口物流配套设施,扩大钦州市农产品和北方梨、苹果、桃、柿、葡萄、低温冷水性鱼类、畜牧产品等内外销数量。尽快建立钦州市农产品销售网络和窗口,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建立专门信息网站,落实专门部门收集分析东盟国家和国内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国际贸易的政策和技术动态,及时向领导和有关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报告和信息。二是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要积极推行净菜上市、分级上市、包装上市,重点搞好冷冻蔬菜、淹制蔬菜、干制蔬菜的加工以及芦笋、蘑菇罐头的生产;二要加快现有果蔬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并通过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联合、租赁等多种形式,形成新的果蔬加工能力;三要大力开发和引进亚热带水果加工技术和生产线,通过引资、合资,积极创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加工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果蔬产品的加工龙头。三是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力度,保证农产品质量。一要严格按照东盟各国市场准入标准,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市场准入体系建设;二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和帮助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得国内外市场的准入资格;三要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力度;四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标准意识,将标准化贯穿到每一个环节。尽快建立钦州市与东盟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机制。一是建立农业经济交流合作机制。一要与东盟国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双边和多边的农产品展销(洽谈)会、农业技术与合作论坛或农业领域高层次研讨会等,以增进双方的了解和沟通;二要在种植业、水产养殖、畜牧、农业生物技术、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海洋捕捞及渔业机具生产、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强农业投资与合作。二是建立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机制。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钦州市杂交水稻、疫病防治、综合养殖、苗种繁育、节能沼气、节水农业新材料、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农业实用技术成果比较切合东盟实际的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积极创造条件扩大钦州市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和贸易。一是认真研究钦州市与东盟国家在农业生产、加工、营销方面的比较优势,推进双向投资。一方面要积极吸引东盟较为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到钦州市投资;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  市内各类企业&走出去&,到东盟国家投资。二是发展壮大优势产区的市场经营主体。在优势农产品产区,选择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两头在外&的农业企业,优先推荐和确定为市龙头企业,并予以重点扶持,使各农产品主产区都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快速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和产业区。三是加强对优势产品的营销服务。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设立专项资金,资助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宣传。鼓励和扶持从事优势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展销会以及举办新产品发布会、说明会等推介活动,提高钦州市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四是尽快启动素质培训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并切实加强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出口企业负责人的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培训,使钦州市农民和企业家尽快了解和掌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知识。  扩大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市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广泛宣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主要内容和有关规则,使全市上下形成学习、宣传、关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良好社会氛围。工业钦州到2003年底,钦州市共有工业企业19246个,从业人员262660人,全年实现工业不变价总产值817907万元,同比增长13.65%,实现工业增加值311021万元,同比增长12.73%,完成税金及附加34265万元,同比增长9.5%。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共131家,在职职工26932人,资产总额427979万元,负债总额320593万元,净资产107386万元。钦州市经委主任张振才:“我们市2007年工业发展这么快,主要是市委、市政府把主攻工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强化主导地位,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结果。全市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总量、优化结构、依靠科技、推动创新的要求,促进工业加快发展。突出抓好钦州港和各县区工业园区项目的建设。争取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重点培育一大批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拉动工业快速增长。我们还通过挖掘潜力、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措施,推动企业向规模化发展,把产业做强做大。” 责编:姚莉 作者:黄仕业、龙志红  二、发展工业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近年来,钦州市及县区通过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招商引资项目责任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采取自主招商与中介招商相结合,主动出击与搭配出海相结合、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相结合等方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引资发展民营工业企业。2003年,全市共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3个,项目总投资15.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3650万元,同比增长2.35倍。  (二)加快临海工业园区和县域工业新区的建设。近年来,钦州市加大临海工业园区各项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的同时,2002年起又在各县区兴建工业新区,为民营企业提供发展载体。并且,通过深入开展“改善投资环境年”活动和“项目年”活动,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民营企业落户园区投资办厂。如2003年,港区共引进工业项目8个,合同投资10.25亿元。2003年,港区工业完成不变价产值43548万元,同比增长120%,自2000年以来连续四年增幅超过100%。此外,还有20多个项目正在洽谈中。灵山十里工业园也引进16个项目,4个项目投产,钦南区大田工业园有9个项目进入,5个项目开工建设,钦北区大寺工业园也有4个项目开工建设。(三)国企改革情况。 近年来,钦州市国企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前几年改革基础上,2003年为加快钦州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钦州市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钦州实际,研究出台了《钦州市关于进一小放开搞活国有企业的实施意见》,为企业改革提供政策配套和政策引导,有效地推进了全市企业改革工作。经过各部门的艰苦工作和通力合作,2002年已完成了灵山化肥厂、武利糖厂、浦北纸箱厂、平吉糖厂、市医药公司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同时,那彭欧亚糖业公司、陆屋欧亚糖业公司也完成了二次改制;市运输有限公司、市中力机械股份公司的二次改制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复正在操作实施;铁山水泥厂已通过拍卖资产偿债方式由广东客商取得经营权、市冷冻厂、缫丝厂的出售转让也于广西投资贸易洽谈会签订协议。到目前,全市累计已完成改革企业81户,占94.19%,其中已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41户,占已改革企业数的50.6%。并且,在产权制度改革中,我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尝试和探索:1、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进行这种方式改制的企业有9户,多数为钦州市的龙头骨干企业。如广西半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钦州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  2.债务、人员随资产划转、国有退出,如灵山县酒厂,改制前将灵山县酒厂一分为二,变成灵山县酒厂和灵山县柠檬酸厂两个国有法人。两个企业法人走不同的通道退出,灵山县酒厂采取债务、人员随资产划转,改制为一个有限公司,经营制药;灵山县柠檬酸厂有条件出售改制为一个生产氨基酸的有限公司,国有完全退出。  3.公开拍卖整体出售,如灵山县农药厂。  4.结合不良资产处置有条件转让,如灵山县棉纺厂,华大纺织有限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协商购买债权的同时,购买灵山县棉纺厂的资产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灵山县第一棉纺厂后改制为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完全退出。  5.协议转让。如钦南区那彭糖厂,把那彭欧亚糖业有限公司35%的国有股份协议转让给河北瑞丰糖业公司,国有股退出。市医药公司由上市公司(北海国发)控股收购,完成了“两个置换”。  6.股份合作制改造,国有退出。钦州市共有7家企业由此形式改革。  7.政策性关闭,如浦北县卷烟厂于2001年12月实施政策性关闭。  这些改革的尝试,使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重新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三、下一步加快钦州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重点  1.全力推进临海工业建设。  把加快临海工业建设作为推动钦州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重点来抓。要按照城市发展、生产力布局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继续做好临海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形成特色明显,功能协调,设施配套的总体格局;采取多种形式 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推进大型临海工业园的土地平整、道路、供排水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定点投资建设,引进国外财团、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发展横向经济技术协作吸收国内经济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开发建设,利用股份、债券等形式,吸纳有实力的公司、单位和个人出资合作开发建设、放手组织社会民间力量,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到临海工业园区投资办厂。利用土地级差地租,通过土地置换和政策引导,有计划地将市、县区部份工业项目向港区转移,重点发展能源、化工、冶金、造纸、海洋生物、医药、果蔬加工、海产品加工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向型加工业。进一步加强临海工业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燃煤电厂、大型浆纸厂、大型铝材加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强协调服务,推进木薯综合开发示范工程、润滑油厂、铝合金厂等一批项目尽快建成投产。(2)培育发展钦州支柱产业。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钦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加大科技投入,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升产品水平和档次等措施,把钦州市传统的医药、制糖、建材三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制药行业以推动半宙集团和浦北制药集团通过国家GMP认证为契机,加快邦琪制药厂、中乐制药厂、世彪制药厂等一批制药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高制药产业整体水平、规模和效益。制糖工业抓住广西建设全国糖业基地的有利时机,着力抓好糖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甘蔗良种种植率、抓好糖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建材工业通过招商引资、接收产业转移、改造和提升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规划,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壮大支柱产业规模,实现支柱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在培育壮大钦州市新兴支柱产业和县区的主导产业方面。要以港区一批磷酸企业为龙头,加大上下游产业链项目的招商力度,力促世威氨基酸二期工程的上马以及深化灵山化肥厂等传统企业的改革,不断壮大钦州市的化学工业。冶金工业要加快恒利金属制品厂的验收认证,力争早日投产;抓好港区永盛、恒星、鑫源三家金属冶炼项目以及14万吨铁合金项目的建设,使这些企业与桂鑫金属制品厂一起支撑起钦州市另一工业支柱。电力工业要一手抓钦州燃煤电厂的建设,一手抓钦州电厂资源综合利用搬迁改造,使电力在未来2—3年迅速成长起来。注重石化产业的培育,积极帮助和促进东油沥青厂与国内石化骨干企业的联系,将其发展成为钦州的支柱产业。县区方面要结合自身实际,有重点地培育发展县区的主导产业,如浦北的烟花炮竹、建材;灵山的纺织、食品加工、制药。对这些行业通过有重点的引资发展、政策倾斜扶持,使之更快成长。钦州  3.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工业。  利用钦州市丰富的农副产品和海产品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运用高科技、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发展果蔬、海产品的加工、储运和保鲜工业,壮大食品工业规模,完善食品工业结构体系。利用钦州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规范矿山开采、生产,通过内引外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增加新产品和产品深加工,把有色金属加工文章做大。利用钦州丰富的陶土资源和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者对现有制陶企业进行资产重组,重振钦州建陶工业。  4.大力发展出口创汇产业。  充分利用钦州市沿海的区位优势,面向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等市场,大力发展生丝、烟花炮竹、机械、竹编芒编、坭兴陶艺等出口创汇工业。通过建立公司加基地加农户产销一条龙的有效机制,扩大自营出口业务,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5.积极培育高新科技产业。  以医药行业为突破口,注重引进国际高新技术成果,吸收、消化外来技术,积极发展生物制药、海洋药物和天然药物。开展海洋资源保护技术和海洋品种改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进行海洋产品的精深加工。利用速冻、脱水等技术发展海产高附加值食品。在电子工业方面,开发适销的电子节能产品、敏感元件、电子绝缘材料和计算机配套产品。工业园概况到2011年底,开发建设的(、工业集中区)共有四个,分别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河东工业园区、灵山工业区和浦北县工业集中区。四个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209.89平方公里。到2015年,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600亿元左右;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85%以上。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全市四个工业园区共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总投资139.06亿元,平整园区土地面积1468.13公顷,修建园区道路106.57千米,铺设给排水管道211.15千米,架设供电线路309.27千米。入园企业达到285家,其中投产企业161家,在建企业66家,签约但未开工企业58家,落户工业项目总投资达659.34亿元。建成投产工业项目及在建项目227个,完成项目总投资291.23亿元。其中,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70.77亿元,同比增126%;实现工业增加值93.43亿元。临海工业19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把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定为广西大型临海工业园区。至2006年底,落户钦州港临海工业园区企业发展到26家,有18家投产,当年总产值46.22亿元2011年深入实施“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县域工业突破工程”和“高新产业培育工程”。全力服务好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厂等大型企业达产,建成投产中粮120万吨加工、玉柴溶剂油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金桂纸机、泰兴石化、锐丰钒钛铁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中石油含硫原油加工配套工程等项目,、修造船、等装备制造业项目洽谈引进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建设石化产业园、综合物流加工区等基础设施。外经贸月,钦州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4亿美元,增长1.5倍,占同期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的32.1%;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2亿美元,增长1.4倍;以边境小额方式对东盟进出口1.2亿美元,下降50.6%;此外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出口4619.8万美元,增长6.1%。其中,钦州私营企业对东盟进出口2.6亿美元,下降20.8%,占同期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的61%;国有企业进出口1.2亿美元,增长1.4倍。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4162.8万美元,增长10.8倍。 2012年以来,越南仍为钦州与东盟贸易最大进口来源地和出口目的地,前五个月进出口1.9亿美元,下降34.8%,占同期对东盟进出口总额45.5%;对和分别进出口1.5亿美元和5316.9万美元,分别增长3.4倍和1.2倍。对新加坡进出口2604.4万美元,增长5.5%。 2012年上半年1-5月,钦州对东盟出口液化石油气及其他烃类气3079.8万美元,下降29.2%,出口机电产品1755.3万美元,下降73.2%,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339.8万美元,下降92.8%,出口汽车274.5万美元,下降36.1%,出口家具及其零件103.6万美元,下降34.4%。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钦州市南部沿海,1996年6月被设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沿海经济区的地理中心位置,距广西首府南宁仅128公里 ,东南距海南省海口市149海里 ,到越南海防港163海里 ,距香港456海里。大西南货物从钦州港进出,铁路运距比湛江港短约145公里(走黔贵线)、294公里(走南昆线),比广州港短约517公里(走黔贵线)、667公里(走南昆线),是中国大西南、湘西、鄂西地区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立为省级开发区。2000年,广西经济区域规划将钦州港定位为临海工业港和广西大型临海工业园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升级后的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仍为10平方公里。2011年底,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已建成码头泊位2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3个,港口吞吐能力5400多万吨,在建10万吨码头4个,建成投产后将新增3000万吨以上吞吐能力。保税港区钦州保税港区选址于钦州市钦州港大榄坪作业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保税港区功能定位包括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与配送、进出口和转口贸易、出口加工等业务。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提出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在符合条件的地区设立保税港区,加快构建沿海和城市保税物流体系。这是继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海南洋浦保税港区和宁波保税港区之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第六个保税港区。钦州产业园日,经国务院批准,在钦州市金鼓江地区设立中国—马来西亚产业园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约50万人,规划分为工业区、居住区、配套服务区、港口新城生产中心区和生活中心区。首期开发建设15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7.87平方公里。2011年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及启动区2000亩征拆和土地平整,开工建设丹寮大道等基础设施,在南博会期间两国政府总理见证签约并为园区揭牌,成为中国与外国政府合作共建的第三个产业园区。二是积极服务保税港区建设运营。一期全面建成并开港运营,报关、报检、船代、货代、银行、保险等机构入驻正常开展业务。完成二、三期吹填及路网监管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建成进口汽车检测线等设施,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充分发挥15个专业招商服务团队作用,成功引进浙江翔盛粘胶纤维、华汇镍冶炼、青岛九联等重大产业项目。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三批试点基本完成。新争取到国家批准茅尾海滨海新城区域建设用海总体报批。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权强县工作。友好城市龙仔厝府中国 区石嘴山市 圣海伦斯
钦州滨海新城北接主城区,南应钦州港,东临扬帆大道南延长线,西环茅尾海,位于中国—东盟的滨海门户,是距离首府南宁最近的滨海地区,集“江、海、湖、山、岛”为一体,资源独特,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明显。滨海新城规划面积11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4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0万。钦州滨海新城是距离首府南宁最近的滨海地区。主要由白石湖中央商务区、茅尾海辣椒槌生态居住区、沙井港滨海旅游服务区等组成。滨海新城将建成具有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情的北部湾产业服务中心,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基地,高品位时尚居住区。
钦州市是有名的中国大蚝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荔枝之乡和中国奶水牛之乡。水果主要有、龙眼、香蕉、、三华李、柑橙等;农林产品主要有灵山大米、、、、黄榄、黄瓜皮、石瓯绿茶、松香、红椎菌等;海产品主要有钦州湾“四大名产”的大蚝、对虾、青蟹、和、南珠等;此外,还有历史悠久的钦州坭兴陶,远销区内外及东南亚的钦机牌碾米机以及文岩牌水泥、绿宝石牌水泥、龙门编织工艺品、烟花爆竹、谷虫净等。钦州坭兴陶钦州坭兴陶被认定为广西最具民族特色的二件宝之一。也是钦州最名著名的特产之一。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据史志记载:我钦陶器,谅发明于唐以前,至唐而益精致。九年(公元1921年)城东山麓发现逍遥大冢。内藏陶壶一只及高四尺余陶碑一方。镌字千六百余言,经考证,始知乃唐开元年宁越郡(即现钦州市)第五世刺史宁道务墓志,可见钦州制陶历史之久远。传至清朝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鼎盛,坭器得以广泛兴用,故得名”坭兴”。钦州猪脚粉钦州的著名的特产是猪脚粉,要说历史典故,几乎找不到有这方面的文字记载。其制作的方法也很简单,没有复杂的工序,只是把猪脚洗净斩件,配予八角、桂皮等料烹制,食用时,一碗汤粉加一块油得发亮的猪脚,配一小猪脚粉用当地特有的上好细米粉,配以调制好的熟猪脚做佐料而得名,香辣鲜爽,俗话说;“钦州猪脚份,神仙也打滚”,是钦州的招牌美食小吃。碟的辣椒酱。钦州猪脚粉和广西桂林的“桂林米粉”、广西柳州的“柳州螺丝粉等不同,在钦州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可能看到“正宗猪脚粉”字样,所以难得出谁“正宗”的结论。钦州大蚝是钦州的海鲜特产之一,有个大、肉厚、味鲜美等特点,当地有干炸、爆炒等做法,蚝油也是许多菜肴必要的调料。大寺猪肚巴猪肚巴是大寺镇的特产,味香脆独特。猪肚巴油炸的全过程时间长,做工要求严格,而且一定要用柴火铁锅,这样炸出来的猪肚巴才够 黄够脆,猪肚巴做法很独特,全钦州就这么一家,在大寺很有名气钦州。由于大寺原料(也就是生猪肚)有限,而且做法很复杂,一个加工场一般从早忙到晚一天的产量也只有30斤左右。产品远销钦州的酒吧等。将洗净的枸杞子和米放入沙锅,加鸽肉及少量水,文火煨粥,粥成加入香精等调料,味道鲜美,还有滋阴润肺的功效。蚝油柚皮鸭首先将柚子皮用炭火烤糊,再打磨干净,放入清水中浸泡,去其苦涩;鸭子则过热水晾干,上酱油,炸至金黄色,用文火焖至适度;再把切好的鸭子和柚皮放进铜锅,配以猪油、鸡骨、鲮鱼及蚝油等调料煮至入味而成。酸野采用钦州当地产的木瓜、萝卜、黄瓜、莲藕、菠萝等等时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钦州的酸野种类繁多,入口脆爽,别具风味,是开胃生津的佳品。
(?——627年),或称宁长贞,广南西道钦州(今广西钦州)人。宁猛力之子,俚僚帅酋。宁长真的家族是壮族先民西原蛮的后代,世代为岭南豪酋。历代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屡次出兵征讨,但也无济于事,为了长治久安,不得不采取以抚为主的策略,调整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从到,均推行羁縻政策,宁氏家族因此得以世袭钦州刺史。(644—728) 一名宁悌原,世称宁谏议,钦江县人,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44年)出生于钦江县。 出生宦海门第,宁氏家族在当时的钦廉地区为显族,能以中原文化教导蛮夷,开化族民。在南朝梁至唐初的一百多年间,宁氏“五世七刺史”。曾祖为廉州刺史,父封谏议大夫。死后葬在大墓山,隆重一时,并立祠于上蒙村,嗣后钦州、灵山皆有宁谏议庙。(年)字伯求,号鱼山,广东钦州(现为广西钦州)大寺镇马岗村人。是清代壮族大文豪,曾为乾隆进士、翰林编修、户部主事、刑部河南司主事,诰授奉政大夫。太子老师, 后人对他作出“诚五岭之鸿儒,非只一乡善士也”的评价。一生诗作2000余首,文200多篇,主要收录进《小罗浮草堂诗集》。(~)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刘永福(1837年—1917年),字渊亭,汉族,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祖籍博白东平,清朝时著名的的军事人物,原是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后,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1845——1894),字丽生,钦城竹栏街人,后迁城郊龙船埇。年少家贫,曾为人作童工,14岁随冯子材学射箭,后在冯部当差役。清尤绪年间,三次随冯出关征剿,保至副将贯戴花翎。1882年,冯子材开缺回钦养病,1884年,督办高、雷、廉、琼四府团练,兆金亦从军相随。随冯子材打中法战争,多次立功。(),同盟会员、民国将领。广西钦州大寺镇三益村委会米利村人。壮族,清代壮族农民起义首领之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黄明堂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忠实助手,曾先后组织领导镇南关起义、云南河口起义。黄明堂毕生追随孙中山。在孙中山逝世后,誓不附蒋,辞职寓居广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于日至11月16日在钦州市举行,部分项目于2011年8月先期举行。截止日期:日12:00第一阶段比赛结束时,钦州青少年组奖牌榜为10金、4银、6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灵山县武利中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