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道通俗的讲pe是什么意思通俗讲?

优秀作文《周易读书笔记》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周易读书笔记》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周易读书笔记》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周易读书笔记》11700字周易读书笔记
周易读书笔记
篇一:最经典《周易》读书笔记             《周易》读书笔记 当你越悟越深的时候,你会越来越感觉到它的魅力无穷重新恢复内心的平衡。
四 谨慎前进,并保持自己的真实感。
五 利用高明人的指点,他可以避免失败的危险。
六 调整策略
“向有影响的地位及更高一级的活动上升。”
“要避免被诱惑去走极端,使自己孤独无援而导致垮台。”
3 010001 屯 艰难的第一步  小难
一 二 三 四 智慧先行,了解环境,调整自己的策略。  恰到好处的小礼物会赢得他人的好感,并给自己铺平道路。  不急于求成。  不断改变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100010 蒙  学习和教授 启发
组织过于严谨的材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
你的问题越重要,对问题的回答就越明确。
不采取唯我独尊的方法,不以权威自居。
不喜欢接受那些头脑简单、学识浅薄的人尊敬。
那些求知欲强烈、并承认自己才疏学浅的人,最乐意接受别人的忠告,他们处处受到欢迎,并轻易地找到所需要的老师。
5 110111  需  等待
智者:在等待时机时,如同置身于世外桃园一般,尽情享受现在,吃喝玩乐。...在坚定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能力。
避开最坏的情况——自己无法解决的骚乱和崩溃。
12 111000 否 黑暗闭塞 混乱
智者明了这种情况,坦然承受,先求自保,以避免威胁自己的灾难。 先确定不和谐、引起混乱的原因,清除它之后,把众多的问题明朗化,再各个击破。    不让外部的混乱打扰你的安宁,找到自己的轨迹,拒绝卷入别人的计划中,避免恐惧。    在事物发展的宇宙秩序中,找到自己的轨迹。确定自己的位置。
跟随大潮流的乐趣,新秩序产生之后就出现了。
智者:不去夸口自己的德性,以避免威胁他的灾难。
13 111101 同人 伙伴 祥
根据事物的种类和级别来区别他们。
相同的兴趣,构成简单的伙伴关系。
猜疑,嫉妒,争执——戒备——瓦解。
14 101111 大有 繁荣 理财
财即:大有 繁荣
智者遵循:制止邪恶,弘扬善良。
创造性的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有意义的事业。
你不是你自己资产的唯一主人。
那些被谣言、不可信的熟人和大众舆论所左右的人,会眼睁睁看着他们的财富消失;你的位置,要求你发展独立的判断,保持尊严,做事留有余地。
一 当他兴隆事,就开始懂得纠缠和困难为何物了;
二 三 四 五 财富用于有益、造福大众的事业;  储藏财富不用,只是一种负担;  明智地使用财富,财富将会被保存;  忠实和保持尊
严,别人就不会试着在他的头上踩上一脚;
六 把繁荣当做上天的礼物来欣赏,并感谢自然的丰饶。
15 000100 谦 两级之间 吉
智者:减少过多的,增加不足的,这样去带来平衡。
自然偏爱在阴阳、天地、昼夜、男女之间,创造一种动态的平衡。 相应的,人类倾向于避免极端,他们在紧张与松弛、逻辑与直觉,理智和情感,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求一种自然的平衡。
最令人愉快的状态存在于过剩与不足、极权与无助,傲慢与谦卑之间。 常识和内心的平衡是成功的前提条件。
谦虚能进一步地提高地位,增进财富。
那些失去平衡,对他们自己和世界要求不是太多、就是太少的人,招致灾祸,给自己带来失败。
不是操纵他人,而是让自然力量发生对你有利的作用。 你使人能够信任你的平等观念,你也对他们寄予同样的希望。 如果别人把你的谦虚和慷慨理解为软弱,你就要保护你的合法权利,给他们应有的教训。    在任何情况下,你在傲慢与谦卑之间的道路上行走时,保持你内心的平衡。
成功是因为他接近事物的方法是节制的,把节制作为一个原则,就会公平的对待他人,人们喜爱你的平等观点,因而乐意与你共进。 既不吹捧、也不鄙视他人。
把自己的房间弄整齐,并不指望把世界颠倒过来。
16 001000 豫 享受 欢愉 祥
随时迎接机会,能充分利用机会的人,是幸运的人,等待幸福的人是不幸的人,随便改变自己享受的幸福也是不幸的。
人们总是渴望和谐及内心的满足。
展望未来,向着有价值的目标,建设性的从现在就开始去行动、去发现幸福,并创造和谐的环境,用热情去吸引众人都来同他合作,同时发现对方身上最美好的东西。    显示自己的好运将会招来灾难。 现在立即行动,持乐观的态度,充满热情的去行动,创造和谐的环境,
在周围赢得朋友和成功。
当他增长了生活的见识后,幸福才会真正的到来。
17 011001 随 跟随
黑夜——白天, 冬天——春天。
人——顺其自然的潮流。
跟随自己的目标、理想、领袖,又被其他人跟随。
通过选择与高超的领导和有价值的人发展关系,在生活中就能取得成功;你的内心会告诉你,需要在哪一个领域里取得进步。 只要你忠实地着眼于有价值的事,发展有意义的关系,你便不会受到来自个方面的伤害,篇二:《周易》读后感             读后感:众妙之门——《周易》
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 姓名:张云凤
《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最先对《周易》的认识,是认为它是一本卜筮之书,与算命、看风水有关。后来通过对《周易》的研读以及翻阅有关方面的著作,才发现自己对《周易》的认识仅仅是表象上的,没有深刻的了解它的内涵。当然,作为五经之一,《周易》的博大精深远远不是我所能读懂的,只能说,在读《周易》及一些相关著作时,对《周易》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在没有真正接触《周易》的时候,我认为《周易》就是《易经》,两者都是指的同一本著作,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然而通过更深入的了解,对《周易》与《易经》二者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易经指的是“上古三易”,及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三本著作的总称;《周易》只是易经的一种,两者为种属关系。因为《连山》与《归藏》早已失传,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易经》其实是《周易》本篇及为其释名解义的传等的合篇。
《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即《周易》本篇,含六十四卦的卦形及卦爻辞,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包括前三十卦,后三十四卦为下经。传部含《文言》、《系辞》、《彖》、《象》、《说卦》、《序卦》、《杂卦》,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六十四卦每一卦又由六爻组成。爻是组成八卦的基本符号,分为阴爻和阳爻。
《易经》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易》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发展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它认为太极是万物初始之前的混沌之象,太极一分为二,始有天地,天为阳,地为阴,阴阳相济,是为两仪。由天地生出春夏秋冬四时,对应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由四象衍生出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对应的八种自然现象分别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每一卦中有六爻——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象征着事物由初始到结束的过程。
《周易》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有人认为《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卦爻辞是卜筮记录,也有人认为《周易》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有人认为《周易》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一部思维工具书。我更加同第二种说法。吕绍纲先生认为:“《周易》实质上是一部讲思想的书,一部哲学著作,卜筮只是它的表面躯壳,而且如同化石一般的躯壳,是死东西,躯壳里面包着的思想才是它有生命的活的灵魂。”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周易》的卦爻辞,在对卦象进行例说的过程中,也透漏了对自然、社会中事物的属性及变化发展规律的朴素辩证的认识,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世界观:尊天道,重人谋。《周易》卦爻辞中对于天道即自然规律的尊重是十分强烈的。例如: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当脚踩到秋霜时,冰冻的寒冬也将来临。事物的生长消亡有其必然的规律可循。这是不一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泰:“小往大来,吉,亨。”弱者离去,强者到来,顺应了自然规
律,所以吉祥、亨通。
由于对天道的尊重,人世间的吉凶祸福的决定因素,也就必然是人谋,也就是说人是这个社会活动的主体,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措,创造或改变环境条件,使之符合自然规律。从《周易》的卦爻辞中可以看到,人的品德修养,往往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例如: 《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具备了直率、方正、宽
容的品德,做任何事情都会畅通无阻。
《谦》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虚的君子,若用同样的态度去涉大川之险,也会吉祥如意。
《临》上六:“敦临,吉无咎。”敦厚宽容的施政,臣民悦服,必然吉祥无灾祸。
相反,如果不注意修养德性,就难免会有灾祸临头。例如: 《履》九五:“夬履,贞厉。”刚愎自用,必有危险。
《中孚》上九:“翱音登于天,贞凶。”脱离民众,孤芳自赏,必致凶险。
同样,以《乾》卦为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潜藏、萌发、成长、茁长、全盛的发展过程。人类的行为,应当效法这一自然规律,在自强不息的同时,把握时机,善知进退。当力量薄弱的时候,应该隐忍等待时机,切记妄动;当可以出示而又羽毛未丰的时候,应该以诚待人,积聚力量;在成长时期,一方面应该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同时也要戒骄戒躁,谨慎处事;当机会来临可以放手一搏的时候,应该一本初衷,团结上下,使上下一心,各得
其所;当久居高位时,力所不逮时,应该居安思危,及时自悔,方能自强而不息。只要进退得当,趋利避害,则事必成。 其实人生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如果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能做到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以乐观的心态待之,那么我们将无法跨越障碍,获得成功。所以,在各种活动中,我们应该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周易》文字简约,其中蕴含的意义抽象难懂,所以,要读懂它是很难的,可是,只要用心领会,总会有所收获。“《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所谓学者得思,商者得富,兵者得胜??
学习感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篇三:周易读书笔记
《周易》——中国: 周易》 ——中国: 周易》被称为六经之首 中国 《周易 《 ——西方: 中国的圣经” 智慧之书” 、 ——西方: 中国的圣经”“智慧之书” 西方 “
第一章周易基础知识 周易基础知识 周易简介第一节一、哲学哲学这一门科学的任务是探讨存在者之所以为存在 者以及存在者作为存在者所具有的各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 ——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黑格尔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需要三个条件: 惊讶 闲暇 自由 中国哲学产生之条件: 从宗教到哲学 人文关怀 忧患意识
二、 《周易》产生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周礼?春官宗伯?大卜》曰: “掌三易之法,一曰连 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据说《连山》以艮卦为首, 《归藏》以坤卦为首。二书均已亡失,唯剩《周易》流 传下来。 《汉书艺文志》认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是说伏 伏 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 。 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 十四卦 《易纬》认为: “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 二也;不易,三也。 ” ——易简: ——易简: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 易简 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 ——变易: ——变易: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事,随时在 变易 交互 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不易: ——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 不易 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呢,宗教家叫它是 “上帝” 是 、 “神” 是 、 “主宰” 是 、 “佛” 、 是“菩萨” 。哲学家叫它是“本体”“道” 、 ,科学家叫它是 “功能” 。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传?系辞》 《易传?系辞》
三、从经到传 《易传》 是最早的一部解释 《易经》 的书。 一般认为 《易 传》由战国时代的儒家所作。 《易传》包括《系辞》上下、 《彖 传》上下、 《象传》上下、 《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 、 、 十部分,也称作“十翼” 意思是辅翼于《易经》的解说文 , 字。 《彖传》上、下两篇:是说明每一卦的基本思想,解释 彖传》 卦辞。 卦辞。 《象传》上、下两篇:一部分是说明如何按照卦的基本 象传》 下两篇:   称为“小象”。 《文言》是专门论述乾、
坤两卦的基本思想的。 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两卦的基本思想的。 《系辞传》上、下两篇是总论《经》的基本思想的。 系辞传》 下两篇是总论《 的基本思想的。 《说卦传》是总述八卦代表的各类事物及其原理、变化 说卦传》是总述八卦代表的各类事物及其原理、 各类事物及其原理 等。 《序卦传》是对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说明。 序卦传》是对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说明。 《杂卦传》是说明各卦之间的关系的。 杂卦传》是说明各卦之间的关系的。 三、两套语言 朱伯崑在《易学哲学史》中指出: 《易传中有两套语言, 一是关于占筮的语言,一是哲学语言。有些辞句只是解释筮 法,有些辞句是作者用来论述自己的哲学观点,有些辞句二 者兼而有之。 哲学语言: 哲学语言 : 偏重从哲理的角度来解释为人处事的道 理,又称义理派 义理派。 义理派
占筮语言: 占筮语言:指占筮时所用的语言。偏重于从筮法的角度 解释,被称为象数学派 象数学派。如《系辞》说: “精气为物, 象数学派 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是讲精气鬼神说。而 东汉郑玄却以筮法中的七八之数解释“精气为物” ,以 九六之数来解释“游魂为变” 。 ※ 象数——卦象与占筮 。卦符号卦名 《易经》 卦辞《周易》爻辞《易传》 传为孔子所作“十翼”, 彖 传 , 上 下 篇, 象 传 , 上 下 篇, 系 辞 , 上 下 篇, 文 言 ,, 说 卦 ,, 序 卦 ,, 杂 卦 ,
易经学习《易经》主要掌握两方面内容
篇四:周易读后感             《周易》读后感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包括近代伟人---毛主席,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卦中一说女人的淫荡,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在《周易》这本书中,全书都在贯穿着一个“位”的概念。尤其是孔子为之作的系辞,对“位”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主要是说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个卦,都有“位”的关系。虽说这是我们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会来说,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都有对“位”的要求。所说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要做,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胡说,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样就会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做人和做事中很关键
的一个环节。现在的企业都讲团队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与“位”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的很好,团队也一定会团结。
如果有人把《周易》单纯的看成算命的书,我认为就是大错特错了。不错,《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预测,对于这本书来讲,它只是一个极小的方面。我不反对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现在有时我也算着玩,那是在对某件事情,举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时候,我自己就算一下,当卦上说的很时,我会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当算的不好时,我就要冷静的考虑事情的过程与结果,理智的还是要去把事情办完。不要认为算得不好时,就不办事情了,那样是不对的。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是“贵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总之,《周易》能位于我国的五经之首,一定有它的道理。 面对一本如此博大精深的书,没有一个人敢说完完全全的理解了《周易》一书的精髓思想所在。所以,接下来我讲的一些感悟,可能有些结构松散,可能有些错误的地方,这基本是在所难免的。而我也会尽力用最准确的语言,来解读这中华千年文化传承的瑰宝。
先说说乾卦的三个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一,乾卦论述了一个成功人士的各个阶段之过程,大家都知道,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定的阶段性,决不是以下子就可以如何和怎样的,在《易.文言传》里不是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者渐矣。”做恶都要有一个逐渐的过程,况且是好事善事呢,获得成功即使是都要一个过程,成功人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乾卦用龙的形式演
绎了这个过程,既潜龙,出现,跳跃,飞腾等,其过程性,形象地描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第二,乾卦的两点论:乾卦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事物没有绝对的有利或无利,有利的里面,其实包含着不利。同样,胜利中孕育找失败。因此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也要“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的小心行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而无往而不胜。
第三,乾卦的转化论。乾卦告戒我们,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就是过犹不及和物极必反,在上九爻辞的:“亢龙有悔”就是最好的警示语句。 我们知道和理解了这三个思想内涵,就不难理解乾卦的四个要件,当然,人才也是要创业人士的要件,既乾.元,亨,利,贞。一,元:就是大的事业和很好的开始。二,亨:表示在有元的基础上的通达与顺利。三,利:有适宜与合适的含义。四,贞:正确与坚固的意思。当有了伟大的事业和很好的开始,还有正确与坚固的毅力,再有了适宜与合适的机会能不通达和顺利吗,因此说元,亨,利,贞是〈易经〉的四种德行,是成功人士的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
有了四个要件还有有从小做之大历程既乾卦的:初九:一爻的“潜龙勿用”你是有才华有理想的人才,但你刚出道是羽毛未丰,根基尚浅,也没人赏识。那你就要潜入水中不能动,你是要等待时机的龙,否则你跳出来,必然要遭到打击与失败。九二:二爻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当你在一爻潜龙潜到了一定时机,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也有了相应的社会位置,但还是不够。那也只是在田野里的龙,舞台和历练还不够,如果有行动最好有个靠山或者说是伯乐就会好起来而有利了。是要具有了一定大的空间与舞台,可以大干一番了,因为以上的历练,大干起来是不能有灾祸的。九五:五爻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哈哈,这个时候是人才具有了更好更大舞台的时候了,这次见到的大人可不是和以前的大人一样了,而是和自己有同等水平或更高的人交往和会晤了,他们能使自己的事业更加辉煌与有利。上九:六爻的“亢龙有悔”人才的做大与做强,就很有可能脱离了群众,也要自做主张而武断。不免要有不利和后悔的事情了。这就《易经》辨证的特点。还有用九的“见群龙无首,吉。”人才多了,最好不要比大小,要各发挥自己的才干,那是非常吉利的事情。不是吗,相互比较与比拼大小,必定要有伤害而不吉利的。
因此说〈易经〉之乾卦是一部人才成功的秘籍与经典好书,他告戒我们人要时刻自强不息,还要居安思危,更要有随时随地以零为。无论是潜龙,田龙,渊龙,飞龙,亢龙都要永不停息,还有首尾如一,善
始善终,才可以成为有用有作为的人才。
《周易》博大而精神,每个人心中的易经,都有属于自己一份独到的见解。这也正符合了前面我提到的周易的精神,由一而生万象。而我个人也由衷的希望,易经这中华文化的瑰宝,能被更多的人了解,认知。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于是,有网友问我,你懂周易啊,言下流露出无比钦佩之意,我通常含糊其词地说,有点兴趣而已。其实我不懂。周易这门学问,穷一辈子之力,并不容易学懂,也不需要学懂。不学懂,永远追求不到,是懂非懂的那个样子,其味无穷,一辈子有事消遣,老了也不寂寞。古人云:“夜读〈易〉”,如果夜里读《易经》,鬼神都受不了。我的经验是,夜里读《易经》,保证睡不着觉。刚读入门去,看出一点名堂,便想弄个清楚,继续看下去,等告一段落再睡,结果一段接一段,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可谓“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一整个春天何时溜走了都不知道,何况一个晚上呢,这种味道很好。
《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周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一种叫《连山易》,《连山》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只囿于《周易》。因此,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事实上有没有呢,这是可是一个大问题。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讲的“江湖术”中的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正如博友“商界第三者”在本博的留言里提到的,《周易》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叫作“三易”,就是变易、简易、不易。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
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时间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可以为将相的道理。
第二是简易,是说宇宙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听大师讲,天地间有“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罢了。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平凡,而且非常简单。我们看影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的,是有这种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
第三为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那就是能变成万象来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
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
我以为,活得简单就是快乐。所以,最好不要去碰《易》这门学问,如果钻进去了,可能会爬不出来。如果一定要学,也最好只学一半;如果真把《易经》学懂了,做人就没有味道了。譬如要出门了,因为
《易经》学懂了,知道这次出门会跌倒,于是不敢出门了,甚至一步都懒得动。像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所以说学《易》最好只学一半,觉得奥妙无穷,如黑夜摸路,迷迷瞪瞪,蛮有趣的;天完全亮了走路,眼前有一个坑,会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于是就不走了。既然学懂了《易经》变得非常乏味,何必去学呢,学几个名词,到少不更事的粉丝面前卖弄几下就好了,显得你学识渊博,让人家崇拜得不得了。
新近请行政办做了一个牌匾,不敢随便挂,昨天打电话给在福州的董事长,请他翻翻挂在他办公室墙上的那本特大的日历,定个黄道吉日再行其事。可见我是真不懂。还是那个叫“商界第三者”的博友厉害,看过我的文章,能说出变易、简易、不易来。了不得。
/p-215190593.html
下不过来,一点没感觉,你自己写吧,不想看了,烦了就这样了.篇五:周易读后感             《周易》读后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周易》这本书。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只是在古装电视剧中听说过《周易》这本书,理解为《周易》应该是算命方面的书,其中有很多的奥妙和很深的哲理,让我至今都没有明白。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全世界都在研究与讨论。这本书包罗万象,天文,历史,军事,哲学等等都有涉及,就象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一样,世界观不同,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同。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谈不上研究,但是书中的文字与哲理,我认为是很值得我们一看和琢磨的。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包括近代伟人---毛主席,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
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卦中一说女人的淫荡,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在《周易》这本书中,全书都在贯穿着一个“位”的概念。尤其是孔子为之作的系辞,对“位”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主要是说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个卦,都有“位”的关系。虽说这是我们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会来说,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都有对“位”的要求。所说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要做,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胡说,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样就会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做人和做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现在的企业都讲团队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与“位”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的很好,团队也一定会团结。
如果有人把《周易》单纯的看成算命的书,我认为就是大错特错了。不错,《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预测,对于这本书来讲,它只是一个极小的方面。我不反对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现在
有时我也算着玩,那是在对某件事情,举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时候,我自己就算一下,当卦上说的很时,我会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当算的不好时,我就要冷静的考虑事情的过程与结果,理智的还是要去把事情办完。不要认为算得不好时,就不办事情了,那样是不对的。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是“贵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总之,《周易》能位于我国的五经之首,一定有它的道理。
作文二:《周易读书笔记》18900字周易读书笔记
乾 (qián) 卦第一
《乾》:元,亨,利,贞。
彖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 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阳之纯而健之至。乾,健也;元,大也,始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
伏羲画卦而为乾, 纯阳至健, 有天之象。 盖以形体言、 则谓之天, 而以性情言、 则谓之乾。 人能体乾立极, 斯人道即天道矣。天以元德始万物,圣人本至健之才,以开物前民,而元一同于天也。天以亨德长万物, 圣人奋而有为之力,以设施举措,而亨一同于天也。遂万物者、利之得,圣人因性治宜,使无一物不得其 所,一如天之利也。成万物者、贞之德。圣人化裁取成,使无一物不植其命,一如天之贞也。
论天道,则曰下济;论君道,则曰下交;论处世,则戒壮往;论济险,则在需时;皆以柔济刚之道。 初九:潜龙,勿用。
象传: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有德无时者,宜退而不宜进也。
初九阳居下位, 是有可为之德、 而阻于时之未遇者, 其象如龙之潜藏未出者然。 既未出潜, 即宜静以自守, 若不能藏气待时,而稍有露才躁进、以轻于一试之意、鲜有不至偾 (fèn, 毁坏 ) 败者矣。抱龙德者,慎勿急 求用世、以自丧所守焉,可矣。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传: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龙德之及于物也。
九二以阳刚中正之德、 当出潜离隐之时, 位虽未尊、 而德已重著, 上可致君, 下可泽民, 如龙之显现于田、 而霖雨足以及物之象, 此盛德济实之大人也。 人君见之, 则资其谋猷 (yóu, 计谋 ) ; 下民见之, 则资其教养。 何利如之?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传: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处危地者、当知忧惧也。
九三才济过刚,又居高位,此危地也。一念不慎,则尤悔丛生,岂能无过?赖三性体刚健,有履危能戒之 象。所以终日乾乾警惕,上思国家寄托之重,下念民生属望之殷,虽至日夕,犹惕若不敢懈焉。夫以投艰 遗 (wèi, 交付 ) 大之地,为动心忍性之资,时时思过,即时时求所以寡过;事事思危,则事事求所以持危。 虽身处危地,而可以无功高震主之嫌、与恃才绝物之患矣,何咎之有?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传: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妄进之戒。
九四以阳居阴,志主进而不果于进。其位在上下之交,其时在进退未定之际,虽事势若有可为,而尤迟疑 审顾。谋出万全而后动,其象如龙之或跃而起,而仍未离于渊者然,时止时进,知进知退,又何轻躁妄动 之咎哉?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传: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圣人在上而万物乐睹也。
九五以刚健中正之德居至尊之位,乘时首出,功业休 (xiū, 美善 ) 明,有龙飞在天、乘风云以霖雨天下之象。 此德位兼隆之大人,臣民所共仰戴者也。君子见之,则可得位行志;小人见之,则可养欲给求,何不利之 有?
上九:亢龙,有悔。
象传: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处势位之极者,当知所变通也。
上九居卦之终,阳极于上而不下,如龙之飞入于天、而不复潜蛰于渊之象,是亢龙也。夫时当盛满,不能 持满戒盈,则所处必致失中、而所往不能无过,动而有悔,其能免乎?既知有悔,而以亢为戒,则持以惕 而返于潜,庶几不失其为龙德者也矣。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传: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体乾之道,在以柔济刚也。
乾六爻皆阳,则其数皆九;九者,阳数之极也。体乾之道者,当思阳极则亢,而济之以柔,以善其用。如 群龙之刚,皆在于首,惟能变刚为柔,则其首不露、而其用不测;人之见之,有若无首者然。本此道以出 治,负创建之才而不自矜其才;具绝物之智而不自骄其智;仁以辅义,爱以济威;图事,则事无不理;驭 民则民无不安。何不吉之有?
文言:《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 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 元、亨、利、贞”。
文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 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文言: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 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文言: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 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 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文言: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 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文言: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 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文言: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 悔也。”
文言:“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文言:“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 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文言:《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文言: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 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 用”也。
文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文言: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文言:九四重刚而不中, 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 中不在人, 故 “或” 之。 “或” 之者、 疑之也, 故 “无咎” 。
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 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文言:“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 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坤 (kūn) 卦第二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传: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 疆, 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 先迷失道, 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 乃与类行; 东北丧朋, 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 应地无疆。
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阴之纯而顺之至。牝马,顺而健行者;主利,谓主于顺从;西南,阴方;东北,阳方;朋,谓阴类也。 伏羲画卦为坤,纯阴至顺,有地之象。凡人履卑下之位,能法地道以自处,则无成有终,动罔不吉,其为 大亨何疑?所患者,性禀阴柔,持守不固,则有利、有不利耳。必如牝马之行地,其质至训,其力至健, 始终久暂、 无所变易, 斯有得于坤道之贞者矣。 所以体坤之君子, 凡有所往, 即思履顺守贞之道。 阴之分, 宜居后而不宜于居先,若争先而倡天下之事,则必迷惑而致败,惟因势而所以然者、而后从之,则功易成 而有得矣。阴之德,宜主利而不宜主义,若主义而断天下之事,则必矫拂以取戾,惟因势之自然者而顺从 之,则事宜遂而有终矣。阴之地,宜于西南而不宜于东北,往西南以亲柔顺之贤,则同德相应、而有得朋 之庆矣;往东北则从刚断之人,则人不我亲、而有丧朋之忧矣。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传: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示人以防微之道。
坤之初六, 阴始生于下, 其端甚微, 而一阴既萌, 则其事日侵月长, 必至于极盛, 如寒气初结、 止见为霜, 而识微之君子、当履霜之时,即之异日坚冰之至、已肇于此。思患预防,可勿凛凛乎?
有世道之责者,失防于始,而徒欲维挽于终,不亦可危之甚哉!
于阴阳消长之际,必慎之于始。君子观象而知所惧,则能思患预防,而不至蒙小人之祸矣。
(用霜表示天道的开始, 并不是不吉的象征, 而是象征大道从最基本的无已经开始变化的意思, 类同于从无 极的变化的开始 -2013年 08月 06日 )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传: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纯德之合于坤也。
坤道至纯,诸爻中、惟六二之德能得之。盖六二柔顺中正,其德之存于内者,粹然天理,无所枉曲而直; 发于外者,截然当理,无所偏倚而方。且无一念不直,无一事不方而大。其所为直、方、大者,又悉出于 自然,不待学习而无往不利。其德之纯为何如哉?
六二之德, 合动静而无间者也。 而事物未接之时, 则其德亦无由而见。 惟是动于念虑, 则贞固者、 见其直; 动于物感,则有定者、见其方,既直且方,而大可知已。盛德之蓄于内者、极其含弘,英华之现于外者、 极其光大,以之配乎地道,实全体大用、无一不具者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传: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坤德有终。
六三阴居阳位,阳德内含,是有明体达用之才、而能养晦退藏、深沈不露者,此坤道之至正、可以固守者 也。然三居下卦之上,德为时用,岂能终于含藏?如或出而从王之事,则其恪守臣顺,固不敢争先居首、 以取专成之咎。而有守者自能有为,凡其职分所当为、与才力所能为者,务终其事而后已。三之德,真顺 而能健者乎?
三之含章可贞,非自私其美而不发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必遇可用之时,乃出其内美,以发施于 事业耳。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传: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柔德之宜慎也。
坤之六四,以阴居阴,既无刚德,又所处失中,宜以轻躁浅露为戒。故处世、则主于退藏,谋事、则主于 谨密,出言、则主于简默,象如囊之结其口、而不出者然。夫吉凶悔吝,皆生乎动,过由动生,名亦由动 集。今谨守如是,则无妄动之咎者,亦自无成事之誉;盖四处多惧之地,惟此为善道矣。
天下务名干誉之事,皆有必取祸败之道。
六五,黄裳,元吉。
象传: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中顺之德,无往不利也。
坤之六五,以阴居尊位,是其徽柔懿恭之德,积之极其盛,而应事接物之际,又绝不以之自矜。由是形诸 身者、无非巽顺之容,施于政者、无非和平之治,如黄之中色,用以为裳者然。如是,则守中履顺、亢厉 不形。以之处己、能尽己之道,以之处人、能得人之心,其为大善而获吉,何疑乎?
位高而愈自抑,德盛而益守谦。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传:战龙于野,其道穷也。
极言阴盛之害。
阴本起于至微, 惟驯致其道, 以至于穷极, 则势难复遏, 而日与阳争胜, 惜乎其制之不早也。 若当其始凝、 而能预防其渐,又焉有异日之祸哉?
用六,利永贞。
象传: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体坤之道,在以刚济柔也。
《易》之理,阳为大,阴为小。永贞者,阳刚之所能也。今体坤而能用六,则阴变为阳,而坤德亦能永贞 矣。始虽柔弱,而终则刚毅,是始于小者、终于大也。坤之与乾合德以此。
文言:《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 天而时行。
文言: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 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文言:“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 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文言: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文言: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 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屯 (zhūn) 卦第三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传: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传: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济险者、当守正慎动而又应立贤而自辅也。
屯难之世,正人可大有为之时,才足以拨乱,力足以扶危,应时而动,于理当得元亨。但屯时大难方殷, 举事一不当,则机会尽失、而人心易至解体。故必固守正道、谋出完全,然后可以有济,决不宜欲速见小 利、而轻有所往以取困也。至于匡济时艰,务在得贤共理,为众望所属,宜亟 (jí, 急迫 ) 建立为候,使人心 有所统系,庶几能济之人、行济善之道,而屯难可以悉解矣。
(囤积原始资本的意思,也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2013年 08月 05日 )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传: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济屯者,在有守正之德、以得民心也。
初九以阳刚居动体,当屯难之始,亟宜进而有为。然阳刚有能进之才,而居下则无可进之势;动体有欲进 之志, 而应柔刚无引进之人。 是其心虽深切时艰, 而未免迟回审顾, 有盘桓难进之象。 夫天下躁进者非贞,
而难进者为贞。惟初九处得其正,故能相时而不轻动,揆之济屯之道,原不利于欲速倖成,而利于居贞而 自守。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传: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以正自守、而不苟从于人。邅 (zhān, 回 )
屯难之人如邅如, 而所乘之马、 班如而不能进焉。 夫初九之强与二合者, 原非与二为寇, 实欲其合力济屯, 如婚媾之相亲耳。惟阴柔中正、执一不渝,至于历时既久、数穷理极,则妄求既去,而正应乃复合矣,犹 女子守贞不字、至十年而乃字。
凡以出身事人, 义无私交, 倘或迫于侵逼之势、 牵于比昵之情, 明知其不可而姑应之, 鲜不至于辱身败节, 故以不字为正,所以戒后世之怀二心者。
(本身一无所有,想要开始积累,想要寻求帮助,却又犹豫不决。对于这样的人,虽然自己也在穷困之时, 永远不要帮助更不能合作,要像防贼一样的防备 -2013年 08月 05日 )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传:即鹿无虞,以纵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为躁进者示戒。
凡任天下事者,必内度之己、外度之人,然后能进而亦能退。六三阴柔居下,是内无济屯之才也;正应非 人,是外无济屯之助也。乃好动轻进,自取困穷,如逐鹿而无虞人导之,惟有陷入林莽之中耳。
(越是贫穷的时候越要认清自己,对于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诱惑,一定要克制住 -2013年 08月 05日 )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传:求而往,明也。
济屯者宜求贤自辅也。
有济屯之责,而阴柔无才,志欲进而力不逮,故有乘马班如之象。诚能虚己求贤,籍其有为之才、以同往 济屯,则在初得展行正之志,在四得成出险之功,不亦吉无不利乎?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传:屯其膏,施未光也。
时危无辅、而德泽难施也。
虽有膏泽之施,亦壅 (yōng, 堵塞 ) 而不能下究,为屯其膏之象。以处小事,则守正犹可获吉;若欲图济屯之 大业,虽得正不免于凶。甚矣!其时之难为也。
(钱多了不是好事 -2013年 08月 05日 )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传: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有才无辅、不能出险也。
有可亨之机,乃阴柔无才、又无辅助,因循不进,坐失事几,徒为无益之忧惧而已,有乘马班如、泣血涟 如之象。
蒙 (méng) 卦第四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传: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噬告,以 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传: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亨蒙之道、贵当其可,而要之以正也。
蒙虽稚昧未通,然真明内含,天良未凿,原有可通之机,一开发即通矣,故蒙者得亨、而不终于蒙。童蒙 虚心逊志、求知以决疑辩惑,求知之心真实纯一,初则迎其机而告之,庶言不烦而教易入,若至再至三, 则烦琐而渎矣。渎则求教之心不切,即告之亦必无益,故隐而不告。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传: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发蒙之道、贵宽严相济也。
教者欲开发其蒙, 当严之以威, 使之有所畏惧、 而不敢不勉于善。 用刑人以惩之, 乃为利也。 然严以束之, 又当宽以待之。用脱桎梏,以俟 (sì, 等待 ) 其自悟自新,相观而化焉,若徒恃严威,住而不舍,在我既失张 弛之道,蒙者即欲为善,其道无由,吝其能免乎?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传:子克家,刚柔接也。
施教之道、贵曲不成遗也。
膺发蒙之任,不特乐育英才而已,即阴柔蒙昧之人,亦包之而不遗,则智愚皆可成就,何吉如之?且不特 奖掖善类而已,即暗昧无知如妇者,亦纳之而不弃,则贤否皆受陶成,又何吉如之?师以启蒙之责、委之 于徒,犹如父母以治家之事、委之于子也。诚以亨行时中者哉!
(忠于丈夫的女人是丈夫最好的启蒙对象,家里的孩子要参与到家庭的生计之中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2013年 08月 05日 )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 )
象传:勿用娶女,行不顺也。
无德者必见弃,行己之当慎也。
下愚不移之人,君子之所不屑教者,如无德之女,不可娶之以为妻也。如女之见金夫、而不有其躬者,秽 德彰闻,人皆贱之,何所利乎?
六四,困蒙,吝。
象传: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贵人能得师。
蒙昧之人,全赖亲近刚明有道之士,以开其蒙而启其悟。若所亲近者、皆阴柔之人,则蒙将终于蒙、而永 无开悟之日矣,羞吝其能免乎?
(生活圈子很重要 -2013年 08月 05日 )
六五,童蒙,吉。
象传: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受教之道、贵于能虚、纯心亲贤,则德业可成也。
心纯而不杂,一而不二,有初筮之诚,无再、三之渎,如童蒙之淳朴未漓、知识未开然者然。人处至尊之 位,必亲贤取善,方可辅成其德。然非卑恭逊志以求之,则贤与善虽日在吾前,而终不能得其益。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传: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治蒙者宜以刚、而又贵当其可也。
治蒙过刚,有击蒙之象。然刚克之道,施之贵得其宜,始有利而无害。如以过刚之道,责蒙者以未能知之 理、未能行之事,责阻其向往之机,反而有害于蒙。是为寇也,亦何利乎?惟用此以捍其外诱、以全其性 真,如御寇者然。
需 (xū) 卦第五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传: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传: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善需者,必以天德行王道,然后可以济险而成功也。
其需也,非限于时也,非屈于势也,乃根于至诚恻怛 (dá, 痛 ) 、不欲扰民动众之一心也。有孚如是,则不为 利障、不为欲牵,岂不光亨?不行险侥倖而贞焉,则久道化成,即一旦临大难、而从容可以观变,详慎可 以图机,虽涉大川,亦无不利。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传: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明远害之道,贵能守其长也。
天下有才之人、往往为才所使,倘若此心妄动、不能持久、而冒进图功,于事无济,只取咎耳。
高韬远引、需于郊者,乃审机明而持志决,自不犯险难而行也。夫无位难以图功,而局外不宜生事。初之 不犯难行、乃常分,亦长道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传: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有刚中之德,故能远害也。
出身任事,非若初之超然世外者比,乃亦迟迴却故、需而不前,不有退懦之讥、必有观望之誵,小有言、 所不免矣。然志存济险,独能观变相时,不为浮议所摇,则刚正不陷,终成济险之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传: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为过刚不中、不善需者示戒。
夫水涯之泥善陷,需于此,而过刚不中、轻躁妄动,寇害之至,实自致之,将谁尤哉?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传:需于血,顺以听也。
出险之道,在于顺时也。
身当大难之冲,进固不可,退亦不能。幸顺正知阻、持重括囊,卒能潜身远害、免冒险之祸。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传: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处德位兼隆之时,自恭己而成化也。
夫刚健既知险,而中正又善需,是治道至当需之时,闲暇安恬,无系无营。以中心无为、克守自正,故喜 功之年不作、急遽之谋全消,惟怡然自养、以养天下,故能合乎正道而吉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传: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得贤共济、为出险之道也?
无济险之才,又处险极,困穷所不免矣,幸得众贤同来赴难。倘能竭诚尽礼,敬以待之,借其刚健之才、 以拯一时之险,始虽不免困穷,终当济险出恶,而吉可必也。
讼 (sòng) 卦第六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传: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 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传: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处讼者,当曲尽其道、以归于无讼也。
讼为争辩之意, 非人之得以也。 惟理直见枉, 情真受诬, 屈抑而不能自通, 是有孚见窒, 势不得不出于讼, 然所以处之之道何如?必也, 反求在我, 心存忧惧而能惕; 度于事理, 辨明即已而能中。 则有孚之志可伸, 而讼复于无讼,岂不为吉?若自恃其理,可止而不止,终极之讼而不惕中,则尚气以损德、好胜以败业, 凶可知矣。且又非自逞其胸臆、能剖白以冀免,必利见公明之大人,资其明断,始可据理以获伸。如于孚 窒之外、妄生事端,驾虚以求胜,如涉川然,冒险侥倖,不能惕中之甚者矣。虽讼本有理,而好刚自陷, 其何能免乎?此所为不利也。
君子谨始以虑终,为绝讼之源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传: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有小言,其辩明也。
见能畏慎以处讼,所以终得免讼之吉也。
阴柔才弱,本无健讼之资;居下势卑,又无能讼之力;故中心畏惕、虚己让人,不敢终极其事,而讼不至 于成,虽小有言辨,不过明其有孚之窒,而情可以白、理无不伸,有不终吉乎?
夫人处事,贵乎识时势,尤贵乎明理义。体之于己、有自量之心;衡之于物、无好胜之念。所以不言讼、 而言事者,冀其不成讼、而善其中止之意也如此。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传:不克讼,归而逋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能守义分、可免犯上之患也。逋 (bū, 退避 )
凡人不肯退让,皆由终讼而求胜,不克,宜其归林而逋窜,能全身以远害也。以下讼上,既乖于分而不相 安,又绌于势而不自下,以之树恩怨贾祸,患之至也,不尤自取其易乎?
维世之深意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传:食旧德,从上吉也。
守常安正、能始终以求无讼者也。
非能讼者,但知守其常分、亨所固有而足矣。由乎正理、行所当然而不违,是实旧德、而能守贞者也。虽 有意外之侵侮,不免于威厉,而能泰然自得,众莫能顺,况必无厉者乎?吉不待言矣。然而守分实难,必 若从王之事,事权在握,易逞功能,而退逊自处、一无专成之心,此乃真能守旧居贞、而得吉者也。
九四,不克讼,复既命渝。安贞吉。
象传: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能改过以绝讼端,为得理之正也。
刚而不中,本欲讼者,幸其知柔,而刚以柔克,知讼不可成,以理自制,故亦为不克。能平情恕物,反其 健讼之行。以复就于理,无争事也;且悔过迁善,变其欲讼之心、以安处于正,无争心也。是讼可以归于 无讼,而得惕中之吉者矣。
前念之惕、即为后念之贞,竞心之忘、即为道心之正。圣人不贵无过、而贵改过。
九五:讼,元吉。
象传:讼元吉,以中正也。
大人以德化民,能得讼之平而尽善也。
大人而利见者,能以德化生民,而使民无讼者也。即有时听讼,无不各得其平使理直见枉者、得以上伸, 情真受诬者、可由上达。有孚不至于见窒,不惟天下无冤民,而且民自不冤矣,非大善而吉者乎?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传: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终讼之凶,不可幸胜而取辱也。
以健讼之才、而济以必讼之志,诬伪以为真,矫曲以为直,终极其讼以求胜,凶所固然也。即使恃强而获 胜,或锡之以鞶带焉,然是非情伪不逾时而立辨,以讼得之,必且以讼失之,终朝其暂,而夺之者至于三 矣。况必无取胜之理。而必有败讼之道乎?甚矣,讼之不可终也。
师 (shī) 卦第七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传: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 咎矣。
象传: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用师之道、利于得正,而又在命将得人、以制胜也。
师以兴兵动众,非圣人之得已也,可不正乎?必也,顺天人、行吊伐、讨乱诛暴,所至若时雨,出于至正 而无私,所谓贞也。然将非其人,以国予敌,又必重专征之选,严阃 (kǔn, 国门 ) 外之寄,使得老成持重、 好谋而能惧、如丈人者而任焉。斯师出有名,天讨彰而声灵振;兵行有纪,众心服而胜算成。是以有战克 攻取之吉、而无穷兵黩武之咎,师之道备矣。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传: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出师者当守法以谨其始也。
师之始,鼓三军之气,慑多士之心,可不谨其始哉?故师旅一行,赏罚必明、则众志始服,部队必整、则 众力始齐,部伍必整,则众力始齐,此出师之常道也,不可不慎也。若不以律,则号令不足以信服,耳目 不能以专一,是为否臧而丧败随之。不教之兵,以卒予敌,凶其可免乎?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传: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见命将得人,受君王之宠任,能体君心以立功也。
有将帅之任者,刚而得中、则仁义并济、宽猛咸宜,又有将帅之才,卦之所谓大人也。以此而在师中,司 专阃之命,则勇足以慑众、而奋往常先,恩足以结心、而捍卫不懈。故能计出万全,有战胜之吉、而无荼 毒之咎矣。 受委任独隆, 殊恩异数, 侟 (jiàn, 再次 ) 加于授钺之后, 又再三锡命焉, 则事权归一、 赏罚必行, 其肤功克奏也,不亦宜乎?
受阃于外之寄者,必协乎中道、而适乎时宜,然后专之可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传: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见轻敌丧师,为贪功者示戒也。
凡师道之事,必审己之力、量敌之形,可进可退,故能全师而保众也。阴柔才弱,居阳志刚,不中不正, 以此用师,则才德俱绌。既患师行失律,在己无制胜之方,犯非其分;又疑师出无名,在彼无可乘之衅。 由此以战,必致徒众挠败,有或舆尸之象。外生敌患,内贻君忧,凶熟甚矣?
此行师者,先为不可败,以求可胜,斯无意外之虞矣。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传: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知难而退、为得全师之道也。
阴柔不中,无胜敌之才,非能进而克捷者也。但有量敌之智。故自审才力、不足以制胜,外度时势、未可 以成功,即全师而退,远舍以避其锋、坚壁以图其后,有左次之象焉。虽军庸未奏,而为国虑胜,不敢以 众士之死生、争一人之功伐,其所见者远、所全者大,何咎之有?
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帝王之师贵出万全,当计其得失成败;不当论其进退迟速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传: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师出必以正,任将当专,然后可成出师之功也。
用师之主,柔顺中正,非喜功好大、擅启兵端者也。如敌加于己、侵害生民,不得已而声罪以致讨,犹禽 暴我田、以伤禾稼,利于执言而搏击也。此仁义之师,攻非为暴、取非为谈,何有黩武之咎乎?然师行固 不可不正, 而任将又不可非人。 以老谋壮事、 位望孚人之长子帅师, 又新进弟子得与参谋议, 则事权不专、 号令不一,必至挠败而舆尸。名义虽正而贞,不免丧败而取凶矣!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传: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见人君报功、当有正典,不可滥及非人,以肇乱之源也。
师之中、则武功告成,处顺之极、则天下大定,论功行赏。功大者,非封国、无以酬其戡 (kān, 平定 ) 定之 勋, 则开拓疆宇使为诸侯; 功小者, 非承家、 无以报其捍御之烈, 则宁承世业, 使为卿大夫。 其赏必酬功、 报必偿劳如此,然其中或有馀于才、不足于德之小人,则又勿用以预政事、临民上焉。是非坚树国本、保 全功臣之要道乎?
优功臣而隆封建,见圣人待天下之公,远小人而绝祸端,见圣人虑天下之深。
比 (bì) 卦第八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传: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 其道穷也。
象传: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尽比天下之道,斯能得天下之比也。
为人亲厚辅助而吉,比于我之有德之人,必再为审察。果有元善好生之德,足以长人。而元善之德,果永 而不至于间断, 贞而不失于驳杂, 自无忝于作民元后之责, 而无咎矣。 由是仁恩四施, 凡未比而不安宁者, 方归来未已。被负固如后夫,只自贻其戚而凶耳,于王者何损哉。
(本章原为聚集朋友, 互相学习进步的意思, 太多的解释无奈于结党营私之罪, 非要牵强的依附于君王之道, 殊不知君子之所以忠君者,为天下耳,忠天下之臣可称忠臣,只言忠君者终其道不过为一己之私也,或者 牵扯到卦象,没有体现出本章的意思,悲哀。 -2013年 08月 06日 -2013年 08月 07日 )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象传: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内孚之心, 外孚之事, 以此比朋, 可无忝于心而无咎矣, 有孚非易言也, 必无一念之不诚, 无一事之不实, 无少亏欠,若盈缶然,终有意外之喜。
孚在比初,即推之至于盈缶,亦此一念之诚。终“有他吉”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传: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循人者失己。比之自内,则达不离道,不可自失也,盖得比之正矣。
六三,比之匪人。
象传: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比匪之必伤也。
比之匪人,是暗于择友之明,不惟无益,而反为累矣。入于不善而同恶相济,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传: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得其位,有其德,盖贤者。内无可比,而外比,舍柔暗而事高明,为得其正,此其所言吉欤?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传: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以大公之道、比天下也。
有正中之德,其自心而达之政,皆荡平而无私,故能为天下所归往也。又谓失前禽者,网开一面,逆我而 去者、则舍之,如后夫不能强之来、则舍之而已;向我而归者。则取之,如方来者、不能使之去。则取之 而已,故听前禽之失也。邑人不诫者,由王者建中于上,而下以不偏之德应之,有不期然而然者、若或使 之耳。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传: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人必刚中有德,然后可以首出庶物、而为天下所比。无刚健之德而比下,为比之无首之象,比既无首,则 不成为比矣,何能保其终、以善其后乎?此其所以凶也。
小畜 (xiǎo xù) 卦第九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传:小畜; 柔得位, 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健而巽, 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 尚往也。自我西郊, 施未行也。
象传: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以大蓄小、以阳蓄阴,其常经也。然亦有君子欲行事、而小人得以扰系之,大事之将就、而小故得以邀阻 之,皆小蓄也。
君子当小蓄之时,道尤可亨、而行其志也。
有可为之势,在君子尤得安其位以伸其志而亨。但蓄为极而施未行,则所积者未厚、而所施者不能及远, 如云虽布而不能致雨,徒起自西郊而已。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传:复自道,其义吉也。
能以正道自守、而无枉己徇人之失也。
枉己者不能以正人。复自道,则进必以正,不为阴邪所制,则大节凛然,邪自不得而浼 (měi, 污染 ) 之矣。
九二,牵复,吉。
象传: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同德并进而不为小人所蓄也。
人无自守之德,鲜有不自失者。然志同道合者牵而复之,亦不至于自失矣。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传: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不能进复之道,始为小人所制,而终与之争也。
夫妻反目,岂皆妻之过哉?夫为妇倡,未有夫不失道、而妻能制之者也。刚而不中,自处不以其道,则脱 辐反目,失身于小人者之大戒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传: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以孚诚或上、而免于咎也。
阴柔力弱,却能柔顺得正、虚中巽体,为能取信于上,一诚所感,大人信而助之,故外之得以安其身、而 免于伤害,内之得以安其心、而免于忧惧。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传: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居中而有孚,处尊而富厚,是其孚诚足以感人,使之上下相为维系,且身处尊位,而富厚有力、又足以屈 群力而为我用。有孚乃感召之本,则众志之所以信从者,岂非此孚诚为之也,岂独以其富厚之力使人乎?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传: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君子为小人所制,因戒小人不当害正、而君子亦当自防也。
阳与阴和、而既雨既处者,岂君子之得已哉?由阳不能防之于始,尊尚其德、至于盈满,其势不得不与之 和也。当此时而征则凶者,阴盛抗阳,动辄得咎,自然窒碍而难行矣,君子至此,岂可以妄行哉?
履 (lǚ) 卦第十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传: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传: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安民志。
人之所履,虽有危机、而贵有善于处危之道也。
凡人处世,当是非利害之冲,皆危机之所伏,如猛虎在前、而人蹑其后,为履虎尾之象。夫虎尾而履之、 未有不咥 (dié, 咬 ) 人者,亦甚危矣。然以和悦为义,则温厚平和、自有以辑强暴之心、而免伤害之及,犹履 虎尾而不咥人也。以此求进,则从容而遂得其所欲为,亦何往而不亨通哉 ?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传: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初之素履而往,是率其履而不变塞,其志确然有不可得而移者,其守不可易其志实不可变耳,是独行一己 之愿、而不愿乎其外也,此岂功名爵禄之所能动者乎?
素履而往,是安于贫贱之素、而进足以有为者。若欲贵之心与行道之心交战不决,安能无失其守耶?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传: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有自守之操,且无应于上、则上无汲引之人,盖不得志而独行其道者也。乃居易自得,此心坦坦然,真所 谓幽人也,则得洁身之贞、乐道之吉矣。
秉刚中之德,则有确然自守之操,富贵利达、不得而乱其心也,岂矫情拒物者哉?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传: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不中不正、柔而志刚,是才德俱不足者,乃好为自用、不肯下人。本无见事之明,如眇不能视,强自以为 能视;本无任事之才,犹跛不能履,强自以为能履。以此做事,动之祸随,犹虎在前而履其尾,必至咥人 而凶也。 如刚武之人本无能为, 而乃为大君, 以不仁而在高位, 则得志肆暴, 是播其恶于众也, 岂能久乎?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传:诉诉终吉,志行也。
处多惧之地,惟敬谨斯能感格。所谓愬愬 (shuò, 恐惧 ) 终吉者,以四心存敬畏,则兢业之虑周、而危疑之意 去,君得而志可行也。
九五,夬履,贞厉。
象传: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有能为之才、可为之势,而下又以悦应之,则更得以遂其欲为其志,是遇事即行、无复持重却顾之意,为 夬 (guài, 决 ) 决其履之象。纵使事皆得正,然过于自用、亦有危道,况未必尽出于正乎?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传: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人事多方, 其吉凶之应, 有久有近。 居履之终, 则所履之事已终, 其祥兆当有可考, 果所履者, 事皆尽善、 周旋无亏,则得大吉矣。
泰 (tài) 卦第十一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传:泰, 小往大来, 吉亨。 则是天地交, 而万物通也; 上下交, 而其志同也。 内阳而外阴, 内健而外顺, 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传: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心所存者,皆阳明知善、而不累于阴暗,是内阳而外阴也;心所发者,皆刚健之德、而不即于萎靡,是内 健而外顺也;所用者,君子在内而用事、小人在外而退听,是君子在内、而小人在外者。内君子、则君子 济民利用之道日长,外小人、则小人蠢国害民之道日消,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传: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君子偕同类以进用、而得行其道也。
大厦非一木之支,太平非一士之业,上方合志下交,则下自连类并进。圣王在上,天下之士孰不愿立其朝 乎?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传: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有刚中之德, 是乎主泰而得中道者也。 其待人也恕, 其处世也宽, 为能包容荒秽, 且贤必进、 而不屑必退, 利必兴、而弊必革,能用冯 (píng, 徒涉 ) 河之勇焉;举及侧陋 (浅陋 ) ,图及隐藏,不以遐远而有遗;且不昵 于近倖之私,不狃 (niǔ, 贪爱 ) 于便安 (便利安稳 ) 之习,而朋比是亡。此四者,各有中行之道。盖不能含容, 非中也;当断而不断,亦非中也;忘远,非中也;泄迩,亦非中也。未中行,故因刚而刚、因柔而柔,或 用刚而济之以柔,或用柔而济之以刚,皆适合乎天理之当然。人能如是,自合乎中行,而所以能治泰者, 得其道矣。
光大之心,光则明足以有照,大则器足以有容。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传: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世道盛极将衰,君子当尽保泰之道。
天地交泰固为世道之幸,然世无安平而不险陂者,无常泰也。小往大来,故为君子之情,然小人无常、往 而不反者,阴当复也。夫治乱之相因、阴阳之相胜,乃天运一定之孚信,而当忧恤者也。于此之时,惟艰 难守正以处之,有戒惧之心,而无怠荒之意,人事既尽,可以无咎。由是不必忧恤平陂反复之孚,而太平 之福可长享矣。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传: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小人合交以害正道,乃其本念。泰以过中,正小往而将复之时也,群小至是,乃翩翩然来复,不待力致、 而其类自从,为不富以邻之象。且无事要约告戒,而志无不孚矣,君子可不妨哉?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传: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虚己下贤,正以行其所愿。以情相会,以道相孚。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传: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治道积累以成泰,犹筑隍土积累以成城也。泰极而否,如城土颓圯 (yí, 桥 ) 、复反于隍之象。当此之时,不 可用师而力争,但当反己自治,修其纪纲政刑之命、以维持之。然时势至此,虽所行皆出于正道,亦不免 于羞吝,以不能防之于早耳。
进君子、退小人,使上下之常交,情志常通而已。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及是时,明其政刑,决壅蔽之习 而励明作之气,其在主心一振刷间乎?
否 (pǐ) 卦第十二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传: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 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传: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匪人者,致否者也。上下之情、否塞不通,皆由匪人所致。匪人用事,则必多方蒙蔽,使上下否隔,而后 得以恣肆妄行,其意本欲倾害君子,不知君子去、而国亦随之,则其为害,宁独善类蒙祸而已乎?君子遭 此,可不思所以自全乎?于是韬光养晦,收敛其德,不形于外,以辟小人之难,使名誉不彰、而人不得荣 之以禄焉;不然,声光外见,则人皆得物色之,爵禄之来,祸患之招也,其可轻身以就之哉?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传: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小人变邪从正、成善行以孚人心也。
君子之志常在于众生,若小人但之有身而不知有天下,今变而为君子,则能以天下众生为念,而所为皆出 于正,自不虑及于私,而为一身一家之计矣。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小人不伤善类则获福,君子守正则道亨。
谓大人否亨者,盖君子小人本不可与共事。今小人虽包承乎君子,而君子断不枉道以入小人之群,所以安 守其分而道亨耳。苟一失其身,安得亨哉?
处否之时, 君子固不可泾渭太分, 激成小人之祸, 亦岂可因卑躬厚貌, 邃受彼之笼络, 遂至舍己以徇之乎? 六三,包羞。
象传:包羞,位不当也。
盖善恶之心,人皆有之,然君子出于之正,则以蔽贤窃位为终身之惭;小人发之于邪,则以不能伤善为生 平之耻。当其不得有为,畜愤于中,及一旦据得为之地,萃群小之有才者以佐之,必将无所顾忌,诛除善 类,以快其心。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传:有命无咎,志行也。
人孰无休否之志?所患天时为至、人事未修耳。今天有其时、而人有其事,则道与时合,可以尽展生平之 蕴,转否为泰之志不已得行乎?畴类之获福,从可知矣。
否泰虽由气化之盛衰, 而人事之得失、 所系尤重, 未有人事失而天命降康, 亦未有人事得而天命降乱者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休时之否,非有德而乘权者不能,德位兼隆者,既俱休否之资,而又有休否之势矣,乃所以吉也。 阳刚中正、 以居尊位者, 为能拨乱世、 而反之正, 以休息天下之否, 此惟德位兼隆之大人乃能当此而吉也。 然祸乱每生于所忽,又当长存戒惧、时切危亡之虑,所以制治者、无不至,防乱者、无不周。苟能常惧其 亡,则不至于亡,斯国祚永固,有如苞桑之系矣。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传: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时非否极,虽阳刚英武之才,不能尽倾其否。惟当否之终,则时有可倾之会,而阳刚又有能倾之才,尽人 事以挽天运,正在此时,何可使其长否也?
同人 (tóng rén) 卦第十三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传: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 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传: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同于人者,当大公无私,而贵合于君子之正道也;涉大川,谓可以涉险。
凡人不能无所同,但恐所同之不广,所同不广、则为私同而非大同也。同人于野,则旷远而无私。如处一 家一乡,则大同乎一家一乡之人;处一国天下,则大同乎一国天下之人,皆大同也。所同无私,则足以致 人之亲辅、来人之信从,何举不遂?何往不济?凡事皆亨,虽事之大而难者、如大川之险,亦利于涉矣。 然非合于君子之正道,亦不得为大同也。夫君子之道,岂必人人而求之与同哉?亦惟以正而已。正也者, 人心之公理,不期同而自无不同者也。合于君子之贞,乃为于野之公,而亨且利涉耳。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传: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出门而同人也。出门则在外,在外则公之于天下、而无私昵之偏,谁得而咎之乎?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传:同人于宗,吝道也。
同人贵无私系,同人于宗,既有应于上,则有所系矣。既有所系,则情必偏向,而于大同之道有违。所感 者私、而所应者狭,如同人于宗者然,其致吝也、必矣。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传: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所谓伏戎于莽者,上无正应,刚而不中,不敢显发、而设戎以备之,象为伏兵戎于草莽之中、而升高陵以 窥伺者。然义既不正,势复不敌,虽攻之既久而不合,徒三岁不兴,则事终不谐,而向之设备以求同者, 安所行乎?徒取不知量之羞耳。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传: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乘其墉 (yōng, 城墙 ) 而欲攻,不足于力。以义断之,不可攻而弗攻耳。既弗克攻,何以为吉?恃力以攻,未 必得,祸且不免,今乃能以义断,困心衡虑而反于法则,是不但改过、而且能自反者,此与计穷力屈、不 得已而退者有异矣。见义能徙,诚人情之所难,其得吉也不亦易乎?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传: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本同者,失其所同而悲;终得遇,遂其所同而喜,为先号咷而后笑之象,然得遇者,岂偶然哉?惟在刚毅 独断,如大师焉,则得克去小人、而与君子相遇矣。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传: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卦谓之同,必有所同,而后可为志得;今同人于郊,是萧然寂寞之士出于世外、一无所同,是同人之志未 得也。然可免私系、相争之事,可以无悔矣。
大有 (dày ōu) 卦第十四
《大有》:元亨。
彖传: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传: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人主抚有天下, 诚出其明健之德以运治, 则天下之事、 各得其理, 天下之民、 各得其所, 海内有熙皞之风, 国家有苞桑之固,大有之业、可以保之而无虞矣,岂不大善而亨乎?
所有既大、而无以治之,其间保无衅孽之萌乎?故君子于恶者,小则鞭朴之,大则刑窜之,而恶者遏矣; 其于善者, 小则奖劝之, 大则爵赏之, 而善者扬矣。 夫君子所以遏人之恶、 而扬人之善者, 岂一己之私哉? 盖天命本无恶,故五刑五用、天之所以讨有罪也,则奉天命以遏之;天命本善,故五服五章,天所以命有 德也,则奉天命以扬之。遏其所本无。而扬其所固有,正以顺天休美之命而。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传: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刚有守而好大之志不萌、私未感有为之气方锐,是未涉乎骄奢之害,本匪有咎者。然或以为无咎、而以易 心处之, 未必终于无咎也。 盖贵富不期骄而自骄, 富不期侈而自侈, 既骄且侈, 鲜不及矣。 固必持盈守满、 而艰难以处之,然后可以无咎耳。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传: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所谓大车以载者,岂徒负载之多乎?以其有积中之实德,足以任重而不至于败事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传: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公之用亨于天子者,以君子则有嘉谟嘉猷之告、论思献纳之诚,故能用亨于天子。若小人则贡谀容悦,惑 君志而祸国家,必至于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传: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大臣当极盛之时、不可无善全之识。权势既盛,似有僭 (jiàn, 超越本分 ) 逼之嫌,需深自抑损,权重而不以 权自恣,势盛而不以势自矜,是盛不敢极其盛,为匪其朋焉,如是可免于咎矣。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传: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孚于下、则下孚于上,由是上下归之,为厥孚交如之象。然君道贵刚,太柔则废,故又当济之以威,使 恩威兼尽,可以保其所有而不坠,则吉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象传: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大有在上而得吉者, 岂倖致与?盖贤者天之所生, 惟尚贤之盛德、 有以格天。 故能合于天而得天之眷佑也。
作文三:《周易读书笔记》26200字?    ?    ?    ?    ?周易读书?笔记
?  最经?典《周易?》读书笔?记 《周?易》读书?笔记 当?你越悟越?深的时候?,你会越?来越感觉?到它的魅?力无穷。?。. 坤?:周易》?读书笔记? 《周易?》读书笔?记 当你?越悟越深?的时候,?你会越来?越感觉到?它的魅力?无穷。。?. 坤》? ,,人?同一心 ?心同一理? 1 0?0000?0 坤 ?阴性原则? “卓越?的包容性?,有了她?,各类事?物都能尽?善尽美。?” “女?性生命力?量的象征?。” “?一种无意?识的力量?支持我们?的努力,?促使我们?的成功,?如果懂得?如何运用?她的话。?” 是我?们“修养?声息的温?床”。 ?
?“她在被?欣赏和爱?戴的基础?上,才能?兴旺,她?不要求被?注意和重?视。” ?“容易受?外界力量?所伤害、?所支配,?需要阳性?力量的保?护,指导?。” 阴?阳相互依?存。  ?   一? 白霜-?---冬?天 当他?看到白霜?时,就知?道冬天已?经不远了?。。积蓄?力量,迎?接冬天的?到来~ ?二 事物?会自己将?自己调节?到自然状?态。
?   三? 在上帝?的旨意下?,从容谨?慎地工作?,他能得?到忠实仆?人所能得?到的一切?。“走安?全的道路?,或跟随?能使他避?免倒霉和?冲突的领?导人。 ?
?四 养精?蓄锐,等?待时机。?
? 五 不?露神声色?地培养自?己内在的?品质,而?不是炫耀?自己的力?量。  ?   六? 在需要?温和处之?的地方,?冒险进犯?将会伤害?自己和他?人。  ?   阴?性:
?  养育?万物,并?保持生命?赖于生存?的环境。?
? 阴阳互?为因果。?
? 2 1?1111?1 乾 ?阳性原则? 一 顽?强的创造?力; 二? 活力及?进功性;? 三 脱?离阴性后?的偏执、?骄横、残?忍; “?符合宇宙?万物的和?谐秩序去?改变世界?,使万物?获得各自?的自然属?性” “?高度的和?谐存在于?他的体内?,象上帝?的旨意那?样”。 ?
?“阳性赐?予我们生?存的意义?、方向和?创造的火?花”。 ?
?“阴性力?量支持他?在休息和?沉睡时恢?复消耗、?积蓄力量?。” 一? 时机不?成熟时,?他宁愿躲?在后面。?。善于在?安静时期?发现自己?。
?  二 ?逐渐开始?发挥自己?的影响,?把自己的?原则和目?标牢记在?心中。 ?
?三 创造?性的利用?时间,把?事物引入?正轨,到?晚上。重?新恢复内?心的平衡?。
?  四 ?谨慎前进?,并保持?自己的真?实感。 ?
?五 利用?高明人的?指点,他?可以避免?失败的危?险。
?   六? 调整策?略 “向?有影响的?地位及更?高一级的?活动上升?。” “?要避免被?诱惑去走?极端,使?自己孤独?无援而导?致垮台。?” 3 ?0100?01 屯? 艰难的?第一步 ?小难 一? 二 三? 四 智?慧先行,?了解环境?,调整自?己的策略?。
?  恰到?好处的小?礼物会赢?得他人的?好感,并?给自己铺?平道路。?
? 不急于?求成。 ?
?不断改变?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
?4 10?0010? 蒙 学?习和教授? 启发 ?组织过于?严谨的材?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
? 你的问?题越重要?,对问题?的回答就?越明确。?
? 不采取?唯我独尊?的方法,?不以权威?自居。 ?
?不喜欢接?受那些头?脑简单、?学识浅薄?的人尊敬?。
?  那些?求知欲强?烈、并承?认自己才?疏学浅的?人,最乐?意接受别?人的忠告?,他们处?处受到欢?迎,并轻?易地找到?所需要的?老师。 ?
?5 11?0111? 需 等?待 智者?:
? 在等待?时机时,?如同置身?于世外桃?园一般,?尽情享受?现在,吃?喝玩乐。?。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看起来出?现的凶兆?,后来也?许转化成?有趣的挑?战和良机?。
?  没有?必要为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而破坏我?们现有的?快乐。 ?
?永远以力?量和诚心?作为生活?的中心。?
? 安静的?时期不可?以被浪费?,去充实?生活的活?力、去恢?复精力、?去享受美?味佳肴、?去回味生?命的真谛?。
?  同涣?散我们意?志和转移?我们奋斗?目标的事?物作斗争?。
?  去欣?赏目前的?愉悦和可?能出现的?突如其来?的援助。?
? 必要的?话,要改?变我们前?进的路途?。
?  在世?外桃园中?去等待时?机的成熟?到来。 ?
?鲁莽的行?为会急怒?对方,抛?头露面会?引起注意?和横加指?责。
?   对?所有的一?切都不必?介意,如?同局外人?一样,忍?耐、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
?6 11?1010? 讼 避?免冲突 ?险 处理?任何事务?,首先要?认真调查?,听取正?确的意见?。
?  企图?给他们所?憎恨的一?方以迎头?痛击,而?结果是伤?害了自己?,得不偿?失。  ?   不?理睬,那?些是非、?流言蜚语?就会消声?匿迹。 ?
?舍卒保帅?,并不丢?人。
?   呆?在隐蔽处?,他可以?避免挑衅?性的攻击?。
?  他凭?借自身的?沉着、镇?定和远见?卓识,避?免了一些?似乎不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俗讲科学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