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2816 50mm镜头头哪个牌子最好用?

&主题:图说图丽 Tokina AT-X 16-28mm F2.8 PRO FX
---我唯一的一支副厂镜头
泡网分: 60.092
精华: 1帖子: 8243
注册: 2004年04月
我觉得,用一支好镜头拍的图片,会比肉眼所见更漂亮。这支图丽16-28mm镜头基本上符合我对“好镜头”的定义。
因为玩不好广角,一直以来广角端很少用到28mm以上。最近想想似乎不玩一下超广这发烧路显得很不完整,于是打起了主意。一开始是奔着新银广去的,轻便,画质可以,连保护镜都先买好了。可在我要下手的那段时间里新银广货特别少,JS喊价高(4500),感觉特别不值... 论坛里一转发现了图丽,一查保3年的行货3700可以到手,相比新银广厚道多了,规格上也高一个档次,谁让人家是副厂呢,呵呵。不犹豫,入手!
循惯例,新器材入手我先挑毛病:
1.在16mm端边角画质有下降。收1-2档光圈改善不大,起码f8才不会察觉。变焦到18mm以下基本上没感觉。
2.在28mm端超近距时跑焦。往远处跑,我用机身微调调到底能拉回来,随后有试拍的照片。需要指出的是这情况在小于30cm距离和28mm端情况下才会发生,因为众所周知的超广的大景深因素,所以实拍时不会有影响。这可能是我这支头的个案。我打电话给图丽问可不可以调焦,客服说可以的,要寄去图丽在东北的工作室。想想新镜头怎么大老远折腾一圈说不定弄出别的什么毛病来就算了。也奇了怪图丽怎么会把工作室设在东北...
3.彩虹圈。论坛里普遍提到的彩虹圈问题我想分成逆光和侧光2部分讲,随后也有试拍的照片。逆光下的彩虹圈我是接受的,可以说成是特色。侧光下的彩虹圈就是大问题了,常出现在出乎意料的情况下,挺毁照片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灯泡头固有的问题,别的灯泡头是不是也有。
任何一个镜头都不完美,我们买了器材之后挑毛病的目的并不应该只为吐槽,而是在日后的使用中扬长避短,物尽其用。
说完缺点,剩下的就都是优点了,呵呵。 色彩,畸变,立体感等等都是牛头的表现,相对于售价称得上超值。当然副厂的另一个问题是出二手时损失大,所以,只有狠狠用才更能体现它的价值。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1324&&回帖:101 &&
泡网分: 19.043
注册: 2006年01月
色达佛学院
泡网分: 60.092
精华: 1帖子: 8243
注册: 2004年04月
几乎全黑环境下
泡网分: 0.672
注册: 2014年12月
缘水无忧 发表于
这个镜头是全幅头,半幅的是11-16/2.8,也挺不错的,两个镜头都用过。哈哈,昨晚半夜刚入了一支116 II,冲着大光圈拍银河去的
泡网分: 60.092
精华: 1帖子: 8243
注册: 2004年04月
新年快乐!
泡网分: 60.092
精华: 1帖子: 8243
注册: 2004年04月
前几天去肯高图丽上海办事处调焦,顺便听说今年刚刚调价,从4300上调到4800。
泡网分: 19.043
注册: 2006年01月
大土土豆 发表于
这个头是全副头还是半副头?这个镜头是全幅头,半幅的是11-16/2.8,也挺不错的,两个镜头都用过。
泡网分: 6.323
注册: 2010年01月
这个头是全副头还是半副头?
泡网分: 25.812
帖子: 3603
注册: 2006年04月
请退后1米观看 本帖最后由 ~钓鱼~ 于
18:31 编辑
泡网分: 60.092
精华: 1帖子: 8243
注册: 2004年04月
~钓鱼~ 发表于
所以要合理构图,扬长避短
泡网分: 25.812
帖子: 3603
注册: 2006年04月
泡网分: 39.621
帖子: 4572
注册: 2006年10月
fredrik 发表于
的确是一支值得拥有的镜头。
泡网分: 25.812
帖子: 3603
注册: 2006年04月
所以要合理构图,扬长避短
泡网分: 25.812
帖子: 3603
注册: 2006年04月
缺点都知道,逆点光源有个圈
泡网分: 25.812
帖子: 3603
注册: 2006年04月
16-28比较实在,价格便宜量又足,值得拥有!
泡网分: 26.536
注册: 2003年08月
泡网分: 25.812
帖子: 3603
注册: 2006年04月
泡网分: 25.204
帖子: 2460
注册: 2005年05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60.092
精华: 1帖子: 8243
注册: 2004年04月
泡网分: 60.092
精华: 1帖子: 8243
注册: 2004年04月
泡网分: 60.092
精华: 1帖子: 8243
注册: 2004年04月
泡网分: 60.092
精华: 1帖子: 8243
注册: 2004年04月
泡网分: 60.092
精华: 1帖子: 8243
注册: 2004年04月
缘水无忧 发表于
谢谢捧场,幸福的一家人啊!
泡网分: 19.043
注册: 2006年01月
泡网分: 19.043
注册: 2006年01月
泡网分: 19.043
注册: 2006年01月
泡网分: 19.043
注册: 2006年01月
入住的客栈。
泡网分: 19.043
注册: 2006年01月
刚刚去了趟贵州玩,16-28是主力。
泡网分: 11.178
帖子: 3981
注册: 2009年11月
和我一样,唯一的副厂头就是这支了,可惜我掌控不了
泡网分: 6.961
帖子: 8208
注册: 2013年04月
对焦马达怎么样,和尼康G镜头一样吗?还是螺丝刀?
Pentax不少APSC镜头是Tokina代工的。都说做工不错,有人说对焦马达不行,但是没有说清楚。
泡网分: 60.092
精华: 1帖子: 8243
注册: 2004年04月
&版权所有:&&&&
网站投诉举报电话: | 网站举报邮箱:95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3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主题:现在拍电影用的都是多少焦距的镜头?24mm?28mm?还是35mm?
泡网分: 1.93
帖子: 1828
注册: 2012年03月
那种16:9或者16:10的宽屏电影都是用什么镜头拍的呢? 不太懂,请问下。
另外新出的28mm 1.8G的镜头当全副的挂机头合适么? 适用范围怎样?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3309&&回帖:14 &&
泡网分: 1.93
帖子: 1828
注册: 2012年03月
lwsg1987 发表于
长焦用得最多 楼主你信吗?
基本是50mm 75mm之类嗯!谢谢~呵呵!我现在纠结的很,打算买一款镜头能当旅游用的,买了800后差不多省6000左右,纠结在图丽16-28和尼康新出的28mm 1.8G上。。。。。。。本来说图丽这个头都挺不错的,但就是担心分辨率的问题。。。。。。28mm好是好,但总觉得不够广。。。。。。
泡网分: 3.09
帖子: 1799
注册: 2011年01月
长焦用得最多 楼主你信吗?
基本是50mm 75mm之类
泡网分: 7.905
注册: 2009年05月
不会只用一个焦距的,看场景需要,大多时候都用变焦。
泡网分: 1.93
帖子: 1828
注册: 2012年03月
正版云飞扬 发表于
电影摄影机有各种焦距段的镜头,而且变焦镜头比较多
怎么可能直接说什么电影是用什么镜头拍的呢...嗯!谢谢~呵呵!我现在纠结的很,打算买一款镜头能当旅游用的,买了800后差不多省6000左右,纠结在图丽16-28和尼康新出的28mm 1.8G上。。。。。。。本来说图丽这个头都挺不错的,但就是担心分辨率的问题。。。。。。28mm好是好,但总觉得不够广。。。。。。
泡网分: 49.506
精华: 2帖子: 15023
注册: 2008年07月
虎子爱吃肉 发表于
请问下像阿凡达这种电影它一般的视角正常来说是多少焦距的镜头拍的呢? 我不太清楚那种宽屏是多少焦距的。。。。。。电影摄影机有各种焦距段的镜头,而且变焦镜头比较多
怎么可能直接说什么电影是用什么镜头拍的呢...
泡网分: 10.894
帖子: 1524
注册: 2009年01月
虎子爱吃肉 发表于
请问下像阿凡达这种电影它一般的视角正常来说是多少焦距的镜头拍的呢? 我不太清楚那种宽屏是多少焦距的。。。。。。电影也常换镜头啊,跟拍照一个道理。电影成千上万的画面,肯定会用到很多焦段的
泡网分: 1.93
帖子: 1828
注册: 2012年03月
weltschmerz 发表于
50我用的最多,也最不喜欢。挂机应该35最合适吧,但是贵。大概多少焦距能拍出那样的效果吧厄?什么焦段的镜头。
泡网分: 1.93
帖子: 1828
注册: 2012年03月
weltschmerz 发表于
50我用的最多,也最不喜欢。挂机应该35最合适吧,但是贵。请问下像阿凡达这种电影它一般的视角正常来说是多少焦距的镜头拍的呢? 我不太清楚那种宽屏是多少焦距的。。。。。。
泡网分: 10.894
帖子: 1524
注册: 2009年01月
虎子爱吃肉 发表于
好的!我就是不清楚才问下么。。。。。。。28,35,50不知道哪个更实用适用面更广些。。。。。。。50我用的最多,也最不喜欢。挂机应该35最合适吧,但是贵。
泡网分: 1.93
帖子: 1828
注册: 2012年03月
weltschmerz 发表于
那是因为没法回答啊。我作为一个不认识你的人,怎么会知道28mm是否是你喜欢的视角?你要是问我,我会说不适合,我最喜欢15mm的视角我喜欢拍广一些的东西,但是出去玩,我只想带一个镜头。。。。。。呵呵!
泡网分: 1.93
帖子: 1828
注册: 2012年03月
weltschmerz 发表于
那是因为没法回答啊。我作为一个不认识你的人,怎么会知道28mm是否是你喜欢的视角?你要是问我,我会说不适合,我最喜欢15mm的视角好的!我就是不清楚才问下么。。。。。。。28,35,50不知道哪个更实用适用面更广些。。。。。。。
泡网分: 10.894
帖子: 1524
注册: 2009年01月
虎子爱吃肉 发表于
你这还不如不回答。。。。。。那是因为没法回答啊。我作为一个不认识你的人,怎么会知道28mm是否是你喜欢的视角?你要是问我,我会说不适合,我最喜欢15mm的视角
泡网分: 1.93
帖子: 1828
注册: 2012年03月
weltschmerz 发表于
啥镜头都有啊,摄影师爱用啥用啥
你是否要一个28/1.8挂机这个问题如果自己回答不了,那没必要上金圈,上全幅你这还不如不回答。。。。。。
泡网分: 10.894
帖子: 1524
注册: 2009年01月
啥镜头都有啊,摄影师爱用啥用啥
你是否要一个28/1.8挂机这个问题如果自己回答不了,那没必要上金圈,上全幅
&版权所有:&&&&
网站投诉举报电话: | 网站举报邮箱:&主题:关于镜头感:28-35-50(基于全画幅)
&[ 主题管理员: 阿祖 ]
泡网分: 56.614
精华: 2帖子: 5354
注册: 2004年04月
最近少拍照片,趁机会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做一下总结。文章写得比较单薄,不够深入,我文笔不好,大家将就着看吧。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一定要用定焦,而是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大家熟悉自己手上的器材,用好它们,无论是定焦还是变焦,而不是老想着换更好的,如果能起到解毒的作用就更好了。
老实说这是我第一次动笔写关于摄影的东西,以前的知识都相对零散,这次归纳了一下。文中所说很多观点在坛子里面的DX都曾经提出过,我只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归纳总结一下而已。
---------------------------------------------------------------------------
关于镜头感:28-35-50
刚学摄影的时候偶尔会听到类似“镜头感”之类的词语,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用了T3的35mm镜头一年多,才开始慢慢明白个中的含义。今年年初进了一台GR1s(28mm镜头),至今也有三个多月了,加上自己本来就有一只性价比非常好的佳能50/1.8II,三只镜头比较下来,心中模糊的概念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其实所谓“镜头感”就是摄影师和镜头之间培养起来的感觉,是在对自己所用的镜头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想象镜头是怎样看东西的规律。比方说,手里拿着T3的35mm镜头,不举相机,站在哪个位置能将什么东西取进来,在什么光圈下景深大概有多少,前后左右移一点透视会发生什么变化,自己心里都需要有一定的概念,当然不需要非常的精确。
光圈F8,对焦在牌子上,两个人都会落在景深当中。
入门级廉价的变焦镜头的最常见的焦段是24-105,为的就是让初学者花最少的钱去培养这种感觉,在熟练后再根据对自己的题材选择适合的专业镜头。以前用变焦镜头不觉得,但用了定焦镜头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就不知不觉的培养起来了,以至于我有时手里拿着变焦镜头当定焦镜头用!不是说变焦镜头不能培养镜头感,而是大部分使用者只是简单的变焦了事,没有认真的对每个焦段固定练习,加上现在非全幅DSLR都有镜头系数,更加淡化了传统的焦距概念。
28-35-50是我比较常用的三个焦段,最熟悉的是35mm。28mm与35mm、35mm与50mm都是非常接近的焦段,习惯了T3的35mm,GR1s我很快就上手了。一开始我也以为:“退一步是28mm,进一步是50mm”,但实际用下来才发现它们之间是很相似,但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
卖花的人。光圈F11-16
我个人觉得35mm是比较舒服的一个焦段,物体之间透视和比例适中。虽说28mm与35mm相差不大,但用起来感觉就不是退一步那么简单。即使退一步,也能看出28mm的透视感要大,加上边缘的畸变,使得空间感强了不少。28mm对构图能力要求比较强,因为它比35mm广,所以画面中包含的元素更多,一不小心就会把不必要的东西取进来;另一方面,28mm也考验摄影师的胆量,摄影师需要更加接近被拍摄者,而我用T3的时候这种压力明显小了不少。但28mm与35mm有一点很相似:那就是它们的在同一光圈下景深都比较接近,这让我很快就习惯了GR1s,尤其是F8以下的小光圈的景深都很大,这对于我抓拍和交代主体所处的环境都非常有用。经常会见到背景和其他元素处理不好就虚化了事的例子,这会使摄影师产生构图和提炼的惰性。T3和GR1s即使光圈全开(F2.8),只要不是靠得太近,背景的虚化也有限,那种虚化是“有着能分辨实体的朦胧,含蓄、温柔而充满感情”的。还好,我对镜头的虚化能力和bokeh已经不太感冒了。
父女。光圈F5.6。构图已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抓拍的时间太紧一不小心把多余的东西取了进来,所以我稍微裁了一下图(85%左右)
photo by ,GR1s, 光圈F4。
“后面是刚放的炮纸,带着头花,手拿香的憨厚的小女孩,很能映衬过年的感觉。”
轻微的虚化更突出了女孩,也交代了女孩所处的环境
35mm与50mm都是很平凡的焦段,没有广角的冲击力和长焦对空间的强烈压缩,以至于用它们拍的照片都很平实,能使读者更注重照片的内涵而不是它的表现形式,感觉真实而不夸张,要想平实而不平凡的话只能在片子的内容和内涵上做文章。35mm与50mm也是大家常说的人文焦段,它们能使摄影师和被拍者保持着一定的心理和物理距离,不会令被拍者产生一种被侵犯的感觉而又能让摄影师融入事件所发生的环境当中,所以通常会看到给徕卡新手的第一只镜头的选择建议不是35mm就是50mm。35mm和人看东西的方式基本相符,而50mm标准镜头是和人眼看东西的比例相同,但看东西比例相同和看东西的方式相似是两回事。
EOS30,50/1.8II,光圈F2.0-2.8
50mm标准镜头的视角实在太平凡了,不是广角也不是中焦,让人有点耍不开也够不着的感觉,对摄影师的构图能力是极大的考验。要用好标准镜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会听到“标头无用论”的说法。其实并没有无用的镜头,只有用得不好的镜头。佳能的《EF LENS WORK III》中标准镜头那一章说道:“The key to using a standard lens skillfully is to strike an effective balance between the subject distance, the perspective, and the background blur effect obtained by opening the aperture.” 就是说如果能使物距、虚实和透视得到均衡的处理,那你用标准镜头就算入门了。平时我使用T3街拍,但至少有40%的情况下我觉得50mm会比35mm更好用,尤其是某些客观因素导致我不能走近的(例如隔着一条马路),或者某些被拍者不允许我靠得太近的,50mm虽然比35mm只长了一点,但可以使你离得更远一些。我那只佳能50/1.8II配的是EOS30,可街拍用单反太显眼了,而我又没钱买徕卡或G2+G45,所以只能作罢,拍不到的不拍就是了。对于其他场合,我倒是非常乐意使用50/1.8II来给朋友拍拍纪念照之类的,因为它的成像实在很不错。
这张是T3的35mm拍的,我不可能靠得更近了,任何轻微的动作都肯定会给他发现我的存在,这时候50mm镜头会更有用。
光圈F2.8-4
清明节.烈士陵园
EOS30, 50/1.8II,光圈F4
个人认为用好50mm镜头,懂得利用透视和景深非常重要,否则过于平淡。
我还有一只使用频率不高的EF17-40/F4,原因是我用了T3后对超广角的热情慢慢淡了,一年里能用超广角的没几次机会。最近都在考虑把它出手了,但始终下不了决心。我不是喜欢折腾器材的人,想想留下来总会有用处的,先留在身边吧。
用好一只镜头,要比会用一堆镜头要难得多。
& && && && && && && && && && && && && && && && && && && &于日凌晨
(PS:另感谢墓月花借了一张图片给我作例子,那是少数能让我过目不忘的照片之一。)
[阿祖 补充如下:]
我们不妨把眼光开阔一些,实际上,在传统的焦段中,40mm-60mm都可以被称作标准镜头。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有的厂家的标头是45mm或55mm的。所以,标头定在50只是一个约摸值,前后相差一点不会影响镜头感的培养。所以,不必要拘谨于那几mm 的差异,也不必拘谨于文中提及的28-35-50这几个焦段是否刚好。
再把眼光放开点,我只是提及了28-35-50这几个焦段,事实上我觉得用24mm和60mm等等也一样能把镜头感培养出来,比如说用惯了28,24是怎样的会比较容易估计的出来。你用哪个焦段的镜头都好,关键是你跟镜头之间要培养出那种互相信任的感觉。
---------------------------------------------------------------------------
北方兄的文章
一镜走天下,有个前提条件,就是你拍摄的对象是什么。在一机一镜的定义中,不存在变焦镜头的内容。如果讲变焦镜头的话,也就没有一机一镜的定义。卡蒂埃-布勒松是一机一镜的典范,寇德卡也是,他曾经长期使用一枚25毫米镜头。一般来说,人文领域及特定的拍摄内容,一机一镜足够用。商业摄影中,一机一镜的情况非常罕见,但也不是没有。新闻摄影中这种情况就基本没有了。
人文领域的拍摄,一般来说,主要以三枚镜头为主:28、35、50。
尼康曾想高价收购拍摄世界名人的邓伟手中的那枚标头。一般来说,选择标头,是以环境人像为主。35毫米镜头人像与环境兼顾,28毫米镜头主要以环境介绍为主。象寇德卡拍摄吉普赛人,介绍吉普赛人的生活环境,是衬托主题主要手法,所以他选择25毫米镜头的广角。
有人说变焦镜头很方便为什么还要买定焦?定焦能做的变焦也能做的啊。表面看是这么个道理,实际使用中完全两种感觉。我们知道,西洋画中,素描是基本功,那么,摄影有没有基本功?我的理解,摄影的基本功就在这个一机一镜中。我们有时候讲镜头感,什么是镜头感?布勒松说:“摄影家的眼睛,永远都在评估出现在他眼前的事物。他只须移动1毫米的几分之一,便可以把线条吻合起来。他只须稍微屈膝,便可以将透视改变。把照相机放置在离主体近一些或远一些,他便可以刻画出某一细节——这细节,既可能相得益彰,也可能喧宾夺主。然而,对照片进行构图所需的时间,几乎是跟按动快门的时间一样的短,因为两者同是条件反射而已。” 所谓的镜头感,就是“条件反射”四个字。长期使用某一焦段的镜头,譬如标头,你就学会用标头的眼光看世界。开始的时候你还需要用手搭个方框笔划一下才能确定取景的范畴,熟能生巧后,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拍摄的内容是哪些。
比较毁人的是开始就使用变焦镜头。用变焦镜头培养镜头感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拍摄不仅仅是焦距的问题,拍摄最重要的,是要去思考拍摄的这个过程。比如你想拍摄矿工的生活,场景是几个矿工兄弟在炕上喝酒,屋内环境比较简陋。在拍摄这个场景时,首先你要先找光,光是摄影的生命,你要看,我的光在哪里,最强的光线打在哪里,在这种环境拍摄,光比很大,所以你必须要有取舍。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你要找位置,比如你用28毫米镜头,F8,4米外全清晰,但屋里容不下这个距离,所以你要走两步,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景深。景深是什么?景深就是空间感。景深可以非常非常非常切实地影响我们对现实的观看。用普通话说,光圈先决决定一切。(谈到光圈,这是一个基本功。比如标头,一般的练习,是在五米之内,用各种光圈拍摄物体,一米下各种光圈组合的景深是多少,两米是多少...虽然镜头上有景深指示,但你还是要去练,这个过程很关键,你要把这种烙印烙在脑子里。我们有时候讲艺术的创作,你连景深的范围心中都没有数,怎么去创作?)第三步,就是所谓的决定性瞬间,在恰当的时间里按下快门。高潮会在某个瞬间降临。
一幅好片子有没有,按下快门的瞬间就知道了。有人说胶片要等到冲洗出来才知道结果,那是你基本功不扎实的缘故。现在的时尚是用数码相机,如果说拍完了还得低头去看LCD,那是你滥竽充数的结果。从来没有一种艺术,可以在数量中找到质量。
一机一镜,开始的时候和训练自己的镜头感有关。无论你用什么机器,胶片还是数码,训练的过程都是艰苦的,如果你用的是35毫米镜头,那么你就时刻要用35毫米的取景范围看任何东西。看的时候要注意,先看画面的四个角,然后再看中心的内容。这个过程很关键,要养成这个好习惯:先看四角。要用摄影师的眼光看世界。如果你是用35毫米镜头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35毫米焦距的世界——直到你成为大师,这个世界才能再次向你敞开。
看完我上述码的字,你就会知道,用变焦镜头培养镜头感,是件多么庞大的工程。不是说不可以,不过按照一般的规律,天才总是你旁边那个的人。变焦派的焦虑是,有些东西拍不下来怎么办?(其实变焦用久了,你也会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偏好某一个焦段的拍摄。)这个事情一点也不矛盾。对于使用定焦镜头的人,没有拍不下的内容,关键是你想怎么拍。还是拿拍摄屋内矿工的场景打比方,用50的标头照顾不了环境的介绍了,怎么办?没有什么好怎么办的,改变原来的拍摄思路,改拍特写或者其他。取舍只在一忽悠间。谁也没有规定,一幅好的照片,一定一定要是什么什么的模式。模式是你自己制订的。变焦在学习的阶段,特别限制人的思路,这也是我不主张在初学摄影的那几年,用变焦头的缘故,因为你总是会试图用一种模式拍摄所有的内容,所以拍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除了家里的高跟鞋,你已经找不到新的视觉;你开始把兴趣转到摄影器材上,然后你就会发现,玩玩器材做个逍遥派在有米的日子里也是很快乐的事情。所有这一切,有可能仅仅是因为,从始至终,你都没有掌握自己的镜头感,你一直都在摄影的大门外徘徊,尽管你握着1670万象素的马克兔,但是那个,只和你的腰包有关。数码的危险性还在于,你可能更多地关注PS的技巧,而忘记了素材的来源。所有的素材都要求经过你那独一无二久经训练的摄影师的眼光来裁剪。
一机一镜,怎么用都够了。
---------------------------------------------------------------------------
北方兄的另外一篇文章
作者:北方
1、“一镜”可行吗?
2、“一镜”会不会比“两三镜”有明显的劣势?会不会失去很多出好片的机会?
3、“一镜”应该选择定焦头还是变焦头?
4、“一镜”选择什么焦段为好?
一镜当然可行了,比如活着的大师寇德卡和他的25毫米镜头,他早期的成名作基本都是拜这枚二手的镜头所赐。一镜和多镜比,不是说有什么优势或劣势,纯粹是一种拍摄习惯,一种视觉,甚至可以说是刻意地追求一种拍摄的风格。我们所说的一镜都是指定焦镜头,至于说焦段,通常选择“一镜”的,拍摄的对象大多属于社会学、人文学领域的内容,一般的选择就是我提到的那三个焦段:28、35、50。风光摄影及其他,不在讨论范围内。
选择的顺序,我的理解是:50、28、35。越是广角越难拍。有时候我们听腕说,这个角度太广了,我控制不住。这句话实际上可能牵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身情感的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那个套路,在自己熟悉的空间构成范围内,用自己熟悉的形式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布勒松,我们研究他的片子,会发现老兄对F8有特殊的喜好,脱离这个套路(或者说风格),就需要有升华的契机和理由,为什么要这么拍,你要说服你自己才行。另外一个问题是,一张片子,是用光、拍摄的主体、空间的构成这三个摄影要素来表述,这就必然牵扯到三者间有效的排序和控制的问题。谈到控制,一机一镜主义者对空间的形态和形式有近乎偏执的控制,还是拿布勒松打比方,这个老兄从来不对照片进行剪裁,他认为在按动快门的那一瞬间,一切物体的排列,都已呈现完美的秩序。
对于用惯了28毫米镜头的人来说,24毫米可能是真的太广了,而且一般来讲,在人文学题材的拍摄中,28毫米镜头的视觉可能更为大众所接受,是一种“公众的空间”。关键是,“广”的要求很高,对个人的艺术造诣、对社会学的理解、对美学的理解,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技术的因素,在这里,则是很小的一个因素了,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在布勒松50毫米镜头下拍摄的内容,其中诸多的要素排列接近完美的话,放在更广的视觉里,比如在28毫米镜头的视觉里,可能就会因为多出的那些因素,使画面变得杂乱无章。
28毫米不是极限,但突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50毫米镜头,是培养摄影师基本素质的最佳摇篮。在这个焦段中我们会初步感受到空间感对我们意识的深远影响。通过这个焦段,我们开始学习看世界。时空的间隔,历史的痕迹,行人与物体,城市与角落,等等的一切,你都要将之关联,要用这样一种基本可以突出主体的焦段描写来概括化的视觉,将这一切关联。你开始琢磨,创造力是怎样一种力。这个阶段里,重要的是培养自己对结构空间的理解。开始的时候可以从摄影学的平面构图,比如黄金分割法什么的学起,随后你就可以把这种分割想象成立体的魔方,立体魔方式的构图方式可能会起到更多的帮助作用。摄影从来就不是平面的艺术,在摄影的构图中,你必须要用“立体”的思维方式去想象。简单地说,比如拍摄一个人,你可以把他想象成在立体魔方中的一个点,然后你运动思维,沿着魔方的各个角度看一遍,你的工作,就是要寻找到那个“最佳的拍摄点”。要养成这样的一个好习惯,见到你的拍摄的对象时,迅速地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把周围的环境变成一个立体的大魔方,然后你就开始想象,把这个拍摄的对象,置于什么点上;对你来说,就是从什么角度什么机位去按动快门。这样使用上一年或者两年以后,你对自己的风格,就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所谓的风格,就是视觉习惯而已,你就会明白,自己可能更擅长使用什么焦段的镜头。如果有人对你说他根本不用这样的一个过程来折磨自己,这种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有的人天生就有超乎常人的空间感,不过根据一般的常识规律,那个人,总是别人。
再说一下35毫米镜头。在人文摄影中,35毫米镜头,有着近乎完美的平衡感。(许多人对徕卡的理解就是M机+35毫米镜头。)在摄影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是很私人的,比如我们一直在追寻的灵感。我有时候甚至想,35毫米镜头是否就是灵感的代名词。摄影这种表现手段,实际上是用很内向的方式和观众沟通,必须借助现实的物体影象,(而不是象画家那样可以自我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倾向。因此一个摄影师对镜头的视觉感受是非常重视的,一个好的摄影师,要有异于常人的空间感,在这个空间(一个焦段有一个焦段的空间感)里的任何异动,譬如稍微蹲一下身体,或者向左移动两厘米,你都要清晰地感受到变化的细节。
这是一个非常难用的焦段。相比较50毫米视觉下的特写,35毫米镜头更要平衡28毫米空间的构成。35毫米镜头是“大师的眼睛”,这个焦段用久了,慢慢地就容易理解事半功倍这个成语。关于这个焦段的理解,我还需要时间。先写到这里。
学习摄影,入门很重要。摄影不是拿起相机就按快门,按动之前,你要明白很多道理。有些道理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两年,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然后才能知其所以然。要多看一些书籍,多看大师们传下的图片,同时要学习美学理论。如果你的志向是人文摄影,那么你还要注意到,人文学是一门很深奥的科学,和人生的经历、对世界的观点和对人生的看法,都是紧密相联的。
有机会的话,我们可以更多地探讨一些空对空的话题。对于使用一机一镜的朋友,我的建议是从5米内学起。5米是个很有意思的空间,而不仅仅是距离。
---------------------------------------------------------------------------
Jogo的文章摘抄
我现在是summicon50mm和summicon35mm(我一直觉得leica的每款镜头名字都是那么有诗意,比日本镜头的枯燥数字代号可以多好几个可以意淫的理由,嘿嘿),之前某几位大侠老是说35mm和50mm差不多,只上一个就够了。我觉得说这些话的人至少都没有好好使用和摸透这两个焦段的镜头。简直开玩笑嘛,35mm和50mm差那么远的使用感觉,尤其在leica的机身上和使用上,可以说,我每次从35mm转换到50mm或者从50mm转换到35mm都要犯上好一阵子“中年痴呆症”,那种“手感”完全要重新适应过来好一阵子才能顺滑的使用。
另外一个需要练习的就是盲测估摸镜头的象场范围,比如35mm的镜头,50mm的镜头,在什么位置上,大约能包含拍摄到多大范围的景物。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做到这点后,你可以”第一时间站在你最应该出现的拍摄位置上“,因为leica的m系列那个变焦镜头用的人不多,即使是那个头,也不是无级变焦的,所以你不可能靠镜头的变焦来缩小或者扩大拍摄范围,只能靠自己的脚步移动。如果之前你已经知道在什么位置上可以拍摄到多大的范围,那么第一时间就可以选择在那个位置上出现,不会到了要举起相机的时候,一看,妈的,原来这么近,退退退退,或者觉得太小,前前前前,那多耽误事情啊,所不定等到你退到合适位置的时候,鸡飞狗跳,连毛都没有了。
一旦形成了”焦点位置手感“和”镜头范围判断“,你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leica是你手臂的延伸,是你眼睛的眼神,是你脚步的延伸,无需在临时考虑对焦,临时判断相场范围,举手就拍,那种一切尽在把握的感觉真是美好。这个时候,leica已经成为你最信任的朋友,最可靠的伙伴,就象一头从小养大的土狗一样(你还可以挑黑色或者白色,多好,做上帝的感觉啊),不离不弃,你要它去哪就去哪儿,要它咬谁就要谁,多爽。(要是被人偷了那就不管我的事了。)
我的拍摄习惯就是利用焦点位置手感在举起相机的时候已经把焦点调到位置,然后根据使用镜头的象场大小走到一个需要的合适的位置上,这个时候只要举起相机那就是剩下按快门一件事情了,如果被摄体运动很快,我还是不看对焦斑对焦,还是靠镜头手感确定焦点变化,这个时候看取景器只是控制这个运动物体在我整个取景框中的位置了。
---------------------------------------------------------------------------
以下文字摘自《吴家林的“枪”》,《中国摄影》2005年第10期
问:您的哪只镜头使用率最高?
答:我两台相机都装同一种胶卷,都不用换镜头,需要使用哪台就拿出哪台相机。从年,这三年间,35mm镜头使用最多,使用几率大约占80%,标头大约占20%。最近五年这个比例颠倒过来了,标头的使用几率占到了80%。
问:您现在为什么如此青睐标头?
答:首先,标头和人的视角相仿,拍出的图片不会产生强烈的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看起来很舒服;其次,我的风格不是很强调视觉冲击力、追求怪异的构图形式,我更喜欢那种平和的视觉构成,我更多的是采用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所以选择平易的视角,一种容易被大家接受的方式。标头拍摄的图片能使读者更多的注重图片的内容而不是它的表现形式,它使读者感觉真实、亲切,不夸张,不追求所谓的震撼力,它更有助于表现作品的内涵,更符合我理解的平和之中见奇崛的感受,使照片有一种内在的张力。
另外,标头非常适合我从观察。行走到选择、拍摄的创作方式。我很少拍摄宏大的场景,我更多的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这恰好是标头表现力最擅长的领域,它同时也与人保持了一定的心理距离,我感觉它所表现人的那种自然、自在,那种原始的生活状态,是最真实的。广角镜头拍摄时,对人有一种心理侵犯性,被摄者有一种天然抵抗心理。而标头则将这种侵犯性降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再者,一台相机一个镜头,对于摄影师来说是轻装上阵,可以不必负累很重。一机一头使你没有选择,你就会努力研究手中的器材的表现力,虽然器材少了反而使摄影师更关注内容的表现,更容易成功。这也是我越来越信赖标头的原因。
问:您从最初28mm、35mm镜头,直至现在的50mm标准镜头,您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
答:准确的说,在最早《云南山里人》那本书的创作中,我曾经借得一支18mm超广角,只用过一次,就再也没有用过。作为我的一个拍摄试验,给我的感觉就是18mm镜头比较好拍,比较容易驾驭影像。但它最大的问题是不真实,太夸张。其后我又使用了一年多20mm镜头,之后,每每看到这支镜头拍摄的图片,我都感觉害羞,它严重扭曲了被摄者的形象,感觉是对被摄者的不尊重。而从标头取景器中看到的流动的芸芸众生,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舒服多了,非常接近我要表达的感受,自然、真挚以及对人的尊重。应该来说未来我将使用标头作为我的主打镜头,除非很个别的情况,当然我也不排斥其它规格的镜头。
由于自身性格、拍摄题材和表现形式等原因,标头能使我很容易达到人机合一的感觉。我现在可以不通过取景器,也知道被摄者在取景器中关系和位置。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这完全得益于一种下意识的视觉训练。我越来越迷恋这种拍摄方式,这种方式从生疏到熟练大约经历了5年,从熟练到成熟是最近5年的事情了。
当然,相机和镜头是一种工具,不同的相机和镜头使用和观察方式是不同的,摄影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
*************
*************
相关讨论:
[阿祖 编辑于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074446&&回帖:2179 &&
泡网分: 0.136
注册: 2018年05月
新手灌水、请多关照!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12
注册: 2018年05月
泡网分: 24.034
注册: 2004年09月
时隔十年再次学习,感慨于这十年光阴与我不过是老了十岁,没啥长进啊……
个人还是喜欢28和35的,可能因为刚接触相机就是傻瓜机,习惯了广角的视觉
泡网分: 0.913
帖子: 5124
注册: 2017年09月
叁柒 发表于
泡网分: 0.063
注册: 2017年11月
十二年的老帖,很有价值。
泡网分: 27.114
注册: 2003年01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5.121
帖子: 2206
注册: 2008年09月
多年来是不是就能看到这个神贴,再次致敬lz
我最近一次关于镜头感的思考,有点变化。
这几年相机进步发展了很多,一来全副机身大幅度缩小,AF技术突飞猛进,二则优质镜头层出不穷,变焦素质已非十年二十年前可以想象。比如翻转屏的应用,全像素相位对焦的出现,让拍摄者可以脱离取景器方便拍摄。
古典意义上的镜头感是建立在拿起相机之前,单凭双眼就描述出空间,透视,构图一种预判能力。但今天科技发达,也许端着相机看翻转屏+变焦就能大幅度接近以前只有大师才有的预判感带来的好处。
这个变化是有利于初学者的,当然对高手来说创作更方便了。只不过初学者也可以少走几年古典感觉建立的探索期。
可讨论的太多,暂时就想说这些。
泡网分: 0.492
注册: 2017年05月
dengfubo2001 发表于
50好拍,上手就能出片,用了几年的35还是找不到感觉,太难用了 ,看来还是功力不够,还得不时来这里学习学习!!!我觉得50不长不广不好用。
泡网分: 0.586
注册: 2017年12月
楼主的文章很有寓意,学习。实际上有好多用变焦镜头的,画面多数停留在这几个焦段上,虽然,现在摄影的人很多,真正懂得摄影的人不多,成为一名有建树的摄影人的更少,现在大家的生活富裕了,大多数人摄影都是,能拍自己满意的照片欣赏欣赏,在电脑上浏览一下就行了。有的人顶级的器材一大堆,照片呢?翻不出一张好照片。问摄影知识,三不知。摄影水平的提高是摄影知识学习和实践积累总结的过程。相信楼主的文章会有启示作用的。
泡网分: 81.803
精华: 2帖子: 22367
注册: 2004年12月
55/1.4 本帖最后由 叁柒 于
19:42 编辑
泡网分: 81.803
精华: 2帖子: 22367
注册: 2004年12月
泡网分: 67.463
精华: 1帖子: 8212
注册: 2002年01月
用什么焦段主要看个人的习惯和拍摄的内容。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焦段用得越少,脑子动得越多。
泡网分: 48.024
精华: 1帖子: 9775
注册: 2003年04月
dengfubo2001 发表于
这段话太有内涵、深度了,受慧颇丰啊握手,继续探索思考中。
前几年看油画,这几年看国画,感觉自己构图拍摄又有不知觉的提升。摄影的提升总在不知不觉里,慢慢往前走
泡网分: 2.895
帖子: 2887
注册: 2013年05月
与泽 发表于
真实或者虚假的美丽这块,其实自己也是纠结过来,或者说,仍然在纠结中。回头看先前的照片,其实那些各种修饰夸张,都成了垃圾,而那些记录等反倒成了有价值的片子。时间会沉淀片子,会给好片子包浆增值,而坏片子就风化成了一片废物。各种技巧玩玩是可以的,但重要的还是片子的内在的价值。这段话太有内涵、深度了,受慧颇丰啊
泡网分: 2.895
帖子: 2887
注册: 2013年05月
50好拍,上手就能出片,用了几年的35还是找不到感觉,太难用了 ,看来还是功力不够,还得不时来这里学习学习!!!
泡网分: 1.886
帖子: 4298
注册: 2011年11月
三个焦段都用心学习运用了不少时间,最后还是喜欢50mm的精炼的构图感,视角也最接近画作的感觉。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6 iOS11.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38.365
帖子: 3150
注册: 2003年09月
阳光下的小树 发表于
十多年的精品帖,近日又进来温习。不敢上片,怕拉低这个帖子的整体水准。
说一些感受,镜头感,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于每一个摄影爱好者的,但又是很难说清楚的事情。和性格,和境遇,和最初接触摄影时的感性认识,和多年来的拍摄习惯,和自己逐渐定格的拍摄题材都有关系。
本人恰是在这个帖子发表的2006年开始拿起数码单反,对摄影产生爱好的,也算蛮有缘分。开始的时候不断的尝试各个系统,各个焦段,12年后,也逐渐的知道了自己的好恶,自己的镜头感。目前仅对28有感觉,虽然出的仍然是烂片,但从心里还是更喜欢28,现在只留一台徕卡Q,用着很舒服,可以拍自己喜欢的题材,也知道它拍不到什么样的题材。35短暂的使用过,也曾经在旁轴系统上强迫自己去学习和适应,但还是没感觉,这个真的和每个人的习惯、性格有关系吧。下一步想尝试50,但也知道这是件很难的事情。
顺祝热爱摄影的各位朋友新年好!请问,哪里有28佳片较多的链接或者公众号?我觉得28比35难用,马格南里用28的大师也不如35/50的多,我在学习用Q的过程中。。。。
泡网分: 23.367
精华: 1帖子: 368
注册: 2004年06月
35是应该是不错的焦段,但我是喜欢50+28,喜欢全幅机搭配个半幅机,50在半幅是80,就有28/50/80,机身来说有一台半幅,会减少更多镜头,而且好搭配,一机一头。另外,听谁说过,拍亚洲人还是少用长焦好,脸本来就平,虽然有些偏见,但个人感觉比较接近事实。就像听人说欧美人更喜欢尼康一样,肤色不同,他们喜欢拍得棕黄一点,而亚洲人皮肤黄,喜欢拍出粉嫩的人像,所以喜欢佳能,加上爱折腾,土豪假大款,所以佳能生意就好,而欧美人实用,提倡节俭不折腾,所以尼康生意不好,虽然是笑谈,但不无道理。以上纯属娱乐,见笑。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3.367
精华: 1帖子: 368
注册: 2004年06月
泡网分: 20.196
帖子: 4052
注册: 2006年10月
复阅& & 更坚定于35视角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0.196
帖子: 4052
注册: 2006年10月
再次温习& &写真良言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45.212
帖子: 2858
注册: 2002年02月
阳光下的小树 发表于
十多年的精品帖,近日又进来温习。不敢上片,怕拉低这个帖子的整体水准。
说一些感受,镜头感,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于每一个摄影爱好者的,但又是很难说清楚的事情。和性格,和境遇,和最初接触摄影时的感性认识,和多年来的拍摄习惯,和自己逐渐定格的拍摄题材都有关系。
本人恰是在这个帖子发表的2006年开始拿起数码单反,对摄影产生爱好的,也算蛮有缘分。开始的时候不断的尝试各个系统,各个焦段,12年后,也逐渐的知道了自己的好恶,自己的镜头感。目前仅对28有感觉,虽然出的仍然是烂片,但从心里还是更喜欢28,现在只留一台徕卡Q,用着很舒服,可以拍自己喜欢的题材,也知道它拍不到什么样的题材。35短暂的使用过,也曾经在旁轴系统上强迫自己去学习和适应,但还是没感觉,这个真的和每个人的习惯、性格有关系吧。下一步想尝试50,但也知道这是件很难的事情。
顺祝热爱摄影的各位朋友新年好!我习惯使用35十年了,重新拿起50居然不知道怎么站位。快门没法按下。还不如手机28视角直接拍照。这帖子,是真正的焦段论的鼻祖。
泡网分: 32.652
帖子: 3766
注册: 2007年03月
十多年的精品帖,近日又进来温习。不敢上片,怕拉低这个帖子的整体水准。
说一些感受,镜头感,是真真切切的存在于每一个摄影爱好者的,但又是很难说清楚的事情。和性格,和境遇,和最初接触摄影时的感性认识,和多年来的拍摄习惯,和自己逐渐定格的拍摄题材都有关系。
本人恰是在这个帖子发表的2006年开始拿起数码单反,对摄影产生爱好的,也算蛮有缘分。开始的时候不断的尝试各个系统,各个焦段,12年后,也逐渐的知道了自己的好恶,自己的镜头感。目前仅对28有感觉,虽然出的仍然是烂片,但从心里还是更喜欢28,现在只留一台徕卡Q,用着很舒服,可以拍自己喜欢的题材,也知道它拍不到什么样的题材。35短暂的使用过,也曾经在旁轴系统上强迫自己去学习和适应,但还是没感觉,这个真的和每个人的习惯、性格有关系吧。下一步想尝试50,但也知道这是件很难的事情。
顺祝热爱摄影的各位朋友新年好!
泡网分: 2.553
帖子: 1321
注册: 2015年12月
本帖由IOS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3.056
注册: 2005年02月
刚验证,发一贴
手里有DP1M+X100+A7转CANTAX501.4,也算28/35/50了
泡网分: 0.998
注册: 2014年10月
来一张35的
泡网分: 0.998
注册: 2014年10月
喜欢上了标头的
泡网分: 0.862
帖子: 2184
注册: 2015年01月
我现在用的镜头是24/2.8(等效38mm)的,感觉还行吧,在逐步适应中,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很重要的东西必须要长焦或者广角才能拍到的。
泡网分: 26.968
注册: 2003年04月
RE: 关于镜头感:28-35-50(基于全画幅)
泡网分: 2.52
注册: 2005年08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版权所有:&&&&
网站投诉举报电话: | 网站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微单镜头 mm性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