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美国剖后顺有能实现一剖二顺的妇产科专家吗?

一个人的赴美生子之旅——在美国实现一胎剖二胎顺的梦想
&&&&前言:这个妈妈的经历我相信很多人肯定感兴趣,因为这位妈妈赴美生子实现了“一胎剖二胎顺”,当然找的是白人医生,Ada爸爸当时刚在微博上公布该白人医生的信息(?),这位妈妈就勇敢去找了这个白人医生——当然之后才知道,不是这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个团队在服务()。而所付出的费用比华人医生还要少。感谢这位妈妈的分享,更希望更多地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可以发Ada爸爸的私信,或者邮箱:
&&&&背景介绍
&&&&我是一个80后妈妈,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大学毕业后,老公出国工作过2年,我在深圳的一家外企工作了6年。现在我们定居在国内一个中部地区省份,所在的城市在全国算三线水平。就经济实力或者家庭背景各方面而言,我们在这个城市算中产吧,富二官二的边沾不上。刚到美国时,人家听说我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头一句话都是:这里来的人还真没有见过,一般我们接待的都是北上广深外加江浙地区的妈妈。
&&&&赴美初衷
&&&&我来美国生的是二宝。父母双独,在国内生二胎并不违规。不用承受巨额罚款,干嘛花钱来美国生呢?问我这个问题的,大多数是为了逃避罚款而赴美的二胎妈妈。这个群体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另一个大的群体,是奔着美国的体制和教育方面的福利而来。希望将来孩子能以公民身份在美国就学,费用会比留学生低许多,或者免费。还有一小部分的爸爸妈妈,来美国生孩子之后就想办法留了下来。我基本属于第二种情况。
&&&&时间费用
&&&&我到美国时,孕周已经接近34周。有单位走不开的原因,也有晚来一点节省费用的考量。大部分孕妈妈都赶在32周前来,有的甚至25周就来了。都是对32周后不建议登机以及过关看出大肚子这两方面存在顾虑。后面我会说到,其实这两样顾虑都是多余的。当然,如果时间和经济特别宽裕,来得早也没有什么,可以在美国四处逛逛,领略和感受美国风光和文化,挺好的。
&&&&如果是上班族妈妈,还是建议要有至少2个半月的时间腾出来,再准备上至少15万左右的人民币。有些妈妈可能觉得15万不够,我想说,如果在美国不是特别能消费(主要是奢侈品消费),这么多钱差不多了。如果你带着家人来,自己DIY租房子住,自己租车,自己生活,也不是消费型的,10万估计都能拿下(但这样可能就显得太拮据了,没有必要)。
&&&&一人出行
&&&&很庆幸,从老公到四个长辈,都很赞成我把二宝生在美国。我们都很遗憾生大女儿时没有想到这一点。长辈唯一有顾虑的是,我头一遭出国,就是一个人大着肚子上美国生孩子,无论如何都叫人放心不下。我的老公很想陪我来陪我生陪我回,顺便感受美国体制与文化,增长见识。无奈他的工作性质不允许他多次请假办护照、签证还赴美,加上大女儿年龄尚幼,于是作罢了老公陪我的计划。我的父母也想陪我来,但运气不好,被拒签。最终我还是一个人来了。因为我和老公在内心深处就觉得,是去美国啊,不是朝鲜,只要自己多加留心,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目前看来,的确是这样。
&&&&签证办理
&&&&家庭达成一致之后,我就开始了赴美的第一步:申请签证。签证的申请,从填写DS160到准备各种材料文件,到赴广州面签,我都是一个人完成的。轻松通过。之前有听说单身女性签证不好拿,这里要说明一下,因为当时我爸准备陪我来,就让他在美国的一个朋友写了一封邀请函,大意是邀请您和您的女儿来美国旅游。这个朋友是美国的州政府职员,当我把这封邀请函递给签证官后,签证官只问了我两个问题:1.
邀请人跟你什么关系?——答:父亲的朋友。2. 身份证能给我看一下吗?——递上。3.
“好了,你pass了!”当时我十分兴奋,认为是政府职员的信誉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两周后我父亲面签,递上邀请函,签证官要求他提供与这位邀请人的合影,我爸拿不出来。之后被拒。所以邀请函到底好不好,真是说不准。最妥当的还是能有家人陪着一起面签吧。看个人运气。
&&&&顺便提一下,面签时,发现有人在DS-160表格处上传错了照片(上传了护照的照片),尺寸和底色似乎都不对,被审核的官员一顿批评。排了一上午的队,连签证官的面都没有见到,挺可惜的。所以,签证需要的资料,自己一定要在大使馆或领事馆的网站上看清楚,不要单听中介或者其他人介绍,总怕有出错的时候。
&&&&出境入关
&&&&(出境)
&&&&签证拿到后,确定赴美的日子,订好机票,老公就陪我坐火车来到了上海。因为是一个人,我带的行李很简单,一个24寸箱子(现在觉得自己很脑残,无论如何都应该带29寸的箱子,哪怕是空的!),一个背包,各种证件外加15000美金的现金就准备出境了。为什么敢带15000美金,因为之前有了解到入美携带超过1万美金,只要填单子如实告知即可。
&&&&可惜啊,功课只做了一半,在浦东机场出境时,看到一个申报台,我秉着谨慎的心态问,超过1万美金要申报不?申报台拽了吧唧的某男说:出境不能超过携带超过5000美金,否则要出示银行的证明。
&&&&这时,我才明白,出境和入关不一样。美国是欢迎你多带钱进来消费,中国可不希望你带这么多钱出去送给别人。——后悔自己多嘴已经来不及,被人瞄上如果真查,也许会很糟糕。没办法,转身出去叫住还没走远的老公,自己留下5000刀,把多余的给回了他。让他回去再给我寄。等飞机起飞了,发现没有人查我现金,又后悔把钱给回老公了。为这事儿,自己在心里纠结了很久,埋怨了自己将近一个星期……
&&&&这几乎是到目前为止,美国之行唯一一次露怯而SB的举动了。没办法,谁让我是毫无经验的大白本屌丝呢。
&&&&至于32周后上飞机的问题,就如同ADA爸爸说的那样,机场没有B超仪器检查你,如果真是超过32周有所担心,就稍微穿宽松点,别把肚子挺得那么明显。如果没有超过32周,可以带上B超单辅以证明为佳。
&&&&(入关)
&&&&入关是很多人特别害怕的一个环节。总担心被看出来大肚子。当时也有朋友建议我不要直接从洛杉矶入关,但是考虑到自己大着肚子转机很折腾,加上我对入关说实话这件事莫名地有把握,还是选择了直飞洛杉矶。&&&&&&
&&&&下了飞机后,排了大约十分钟的队,我来到一个面相类似于菲律宾人的移民官窗口。他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入境你是一个人,没有人陪你吗?答:是的。第二个问题:你来美国做什么呢?当时我考虑到自己至少要拿到3个月停留期,如果只以“旅游”作为回答,3个月的单身旅游有些牵强。到时候再问起旅游的行程,一通瞎扯,说不定自己就给绕进去了。所以当时我就打定主意:不打自招。
&&&&答:我是来旅游并生孩子的。(For
tour and giving a birth to my
baby.)这时他才仔细看了我两眼,说:哦,你怀孕了。接着,他又问:你以前来过美国吗?答:没有。后来他没再多问,而是在键盘上一通敲击,之后说:我们想请你到另一个办公室,再问一些后续的问题,可以吗?
&&&&这个时候,我知道自己马上要进传说中的“小黑屋”了,但是移民官特别有礼貌,我反而一点也不害怕,而是有些期待了(其实是想亲身感受一下入关到底是传说中的那么可怕,还是ADA爸爸科普中的那样,诚实就行)。答曰OK,然后他就引我走过一段大厅的路,边走还边问:为什么你的丈夫没有来?我想,可能自己不打自招的诚实反而引起了他的怀疑,生孩子没有家人陪的情况毕竟也很少见。于是回答:我的丈夫签证还没下来,等签下来他随后就会到了。他点点头,带我到“小黑屋”后,就回去了。
&&&&“小黑屋”这个词儿到底是谁想出来的,我不得而知,但我想发明这个词儿的人大抵是被遣返了心里忿恨所致。否则怎么会把一个干净的、开放式的、有四五排座椅供等待休息的办公室描绘成那么瘆人的三个字?——这是我坐在座椅上等待时,脑海里很自然冒出来的问题。我一边想着,一边听到身后传来一个被问询者和移民官的对话,被问询者大概是因为改过姓名被怀疑。他十分紧张,嘴里啰嗦个不停,这时,移民官有些不耐烦地说:Simple
question, simple answer, OK?
听到这句话时,我便暗暗嘱咐自己:一会儿人家问什么就答什么,千万别自作聪明。
&&&&我最终拿到了6个月的停留期。而且在回答这条问题时,得到了移民官的夸奖:你为什么来美国生孩子?答:希望孩子成为美国公民,以后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做出贡献。移民官当时很高兴地笑了出来,说:this
is a good answer!(你回答得还真妙!)
她也许不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处心积虑溜须拍马的good answer,而恰是许多赴美生子家庭的真实想法。
&&&&其他的问题,不外乎是:你带了多少钱?(现金和卡超过3万刀,不会占用美国福利)一会儿有人来接你吗?(约了租车公司)你老公怎么没来?(晚一点签证办好就过来)你和你老公在国内的职业?(如实回答)这是你第几个孩子?(第二个,老大在国内)你来了之后住哪里?(先住几天酒店,之后再自己找)医院联系好了吗?(安顿之后就联系)。这些问题都回答完,移民官就会很郑重地交代道:你得保留好自己在医院的票据,否则下次入关会很困难。接着啪一声:六个月。
&&&&月子中心
&&&&头一遭来美国,又是孕妇,不方便实地考察,更不可能自己租车开车。图省事和方便,我选择了朋友介绍的月子中心。
&&&&个人心目中月子中心的优点:1.有不少待产妈妈可以一起分享各种资讯,一起逛街淘货;2.有人管送饭送水果鸡蛋牛奶等食品,不用自己操心每天要做什么吃的(待产餐其实就是一般的家常菜,吃腻了待产餐也会自己偶尔煮几顿吃,但是天天煮就会觉得是个负担);3.每周都有一天去超市,一天去outlets或mall,月子中心有车免费接送。4.我们坐月子都是在独栋house,待产地点我选择了孔雀园(也有妈妈选择在house里待产)。在无聊的待产期,对于不能开车的我们而言,孔雀园周边的不少打折商场和超市(Mashall,Macy’s,BabiesRus,Target等等),成了我们散步、淘货、解闷的好去处;5.
最后,最重要的,有月嫂给你看孩子。这对单身赴美的妈妈无疑是最大的好处,毕竟你自己租house,再雇佣一个月嫂,价钱可能更贵。
&&&&之前ADA爸爸也有贴过美国网站对孔雀园居住环境的评价,比较差。对于美国的独栋house而言,公寓的环境的确不怎么样,何况还被诸多月子中心占领了,有的人想租租不到。不过在我看来,如果阁下不是特别富有或者太过挑剔的人,其实孔雀园的环境还是不错的,只是没有像有的中介说的豪宅那么夸张。()
&&&&诚然,以上优点,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缺点。各花入各眼,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酌情考虑和选择。拖家带口,自理能力又特别强,不喜欢群居或者想省钱的妈妈/家庭,选择民宿或者全部DIY自然都更胜一筹。月子中心最大的缺点就是:贵。有些不靠谱的月子中心,一进去就让你交8000刀,或者动辄五六十万人民币的套餐。我所在的这家月子中心,是台湾的一对老夫妻开的,有些年头了,规模不算大。老板和老板娘十分低调,也通情达理。我从待产到坐月子,两个半月,总共花费1万1千刀左右。比起民宿或自己租房贵不少。个人觉得单身的妈妈会比较适合,给大家一个参考。不过要是你有家人陪着一起住月子中心,自然要再贵一点。
&&&&白人医生
&&&&ADA爸爸之前夸我说,就他所知,我是赴美生子群LA地区第一个找白人医生的孕妈妈。这边接送过我的好几个司机大哥也都说,这几年从来没听说哪个国内来的妈妈找白人给接生或手术的,你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了。其实,能找到白人医生并VBAC(剖腹产后顺产)成功,最应该感谢的始终还是ADA爸爸。他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个美国寻医网站(?),为我寻找白人医生并留下一段美好的生产回忆打开了一扇门。
&&&&从住进孔雀园的第一天,每个孕妈妈都在落实医生和医院的事儿。来到美国的孕妈妈,大部分英语都一般,有的甚至压根不会,就算有英语较为流利的,也都对白人医生望而生畏,原因无它:医学领域这一块的沟通是硬伤。毕竟来美国生孩子,母子/女平安胜过一切。所以就算听闻过极个别的华人医生出现事故的案例,大部分妈妈还是很自然地选择了那几位华人名医(颜、沈、韩等)()。
&&&&我来了之后结识的几个妈妈,或剖或顺,都在这些华人医生处平安生产。但是个人体会各有不同。有些妈妈对华人医生评价特别好,觉得他们医术精湛;有些妈妈对他们评价很糟糕,纷纷问我白人医生的联系方式,说下一次来生孩子也想选择白人医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觉得选择华人医生没有什么不可,只是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一般都能顺利生产。他们的医术没有问题,但是不得不说,过多的生意量让他们在许多时刻对产妇照顾不周。在这边短短一个多月,我间接了解到2起严重事故。个中的详情或有出入(也许有医生的责任,也许是产妇自身的问题,作为外人,我们不得而知),但事情是千真万确的。还有个别我结识的妈妈,对我抱怨华人医生态度差,姗姗来迟等。具体的情况,我不便多说,毕竟大多数妈妈在华人医生处还是收获了很开心的回忆。总之,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医生,自己都要谨慎再谨慎,做好万全的准备,尽量考虑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生产的平安和顺利。
&&&&下面还是说说我自己的寻医和生产经历,我尽量把细节都写出来,希望对寻求白人医生的妈妈们有帮助。
&&&&(寻医)
&&&&其实来了之后,我首先也是去了颜医生的诊所。月子中心的老板给我们推荐了几个华人名医,同住的妈妈们都选择了颜,说他的医术在几个华人名医里面又更胜一筹。但是当我推开颜医生诊所门的时候,第一感觉不怎么好。人特别多,窗口处登记有些乱。好不容易登记完之后,一个护士阿姨(台湾人)拉我到一旁房间填表。我把自己希望顺产的想法告诉她,她听说我两年前才剖腹生下大宝,断然婉拒。并且告知我,“在美国,基本上不会有医生给你VBAC的,何况你头胎隔得那么近。”因为忙碌,她并没有多奉劝我什么,只是强调如果顺产,你就去别处再打听,颜医生是不会接的。
&&&&于是我便离开了。我并不相信她所说的话,因为我知道VBAC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当时的心情真的有一点沮丧,因为白人医生怎么找,哪些白人医生口碑好,以及白人医生要价会多昂贵等等问题,没有人能给我切实的建议。可是,想要顺产的决心还是促使我开始了谨慎小心的摸索。打开那个寻医网站,输入地区信息,我便相中了一个评价五颗星的白人女医生(以下简称女医生)。在网站上预约了就诊日期和时间后,我特意花了一点时间,把一些基本的医学名词学习了几遍(毕竟顺产剖腹产这些基本词汇得会),就租个车自己去了。
&&&&第一次来到女医生的诊所,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好清静。等候区只有一个外国人在看报纸。一进门,前台便让我填写表格,填好之后,女医生出来跟我热情打招呼,带我进入检查室,问起我来访的目的。听完我的叙述,她的反应又给我泼了盆冷水,她说:“其实我也建议你剖腹产,你的时间隔得太近了,顺产风险很大,而且你现在都35周了,如果你能28周就过来,也许我们能更加了解你的情况。很抱歉,我恐怕也没法帮你。”听了她的话,我没有死心,我对她说:“我不是一定要顺产,如果临床指征不适合,为了母子平安,我还是会选择剖腹的,我只是想知道我能不能有这个机会。要不这样,我给您发邮件,看看我国内的产检报告再说,好吗?”回到住所,我自己用翻译软件把产检资料好一通翻译,全部发给了她。
&&&&她大致看过之后,又让助理联系我,第二次去她的诊所。这一回,她接受了我的请求,答应给我顺产的机会。随后,她的助理给我看了详细的报价单(包括医生和医院两部分的费用),让我确认。我很惊讶的是,女医生收费并不贵,她也并不像颜医生那样,顺产一个价,剖腹产一个价。她的费用就是一个价。医院方面的费用则和我在医院了解到的一致,和医生费用独立开来。各项检查分别多少钱,也列得清清楚楚。在我确认价格并交过一半费用后,她的助手开始给我做一些检查。有的检查在国内已经做过,但是女医生很谨慎,还是重新给我做了一回。做完检查后,她告知我定期产检的时间,以及医生费用的余额在两周后交清。这一点让我觉得也相对人性化,华人医生那儿似乎是头一次产检就全部交清医生费用。
&&&&后来我慢慢了解到,女医生只负责对孕妇的定期产检,真正接生或进行剖腹手术的并不是她,而是她的一个partner(拍档)。为什么产检和接生分开,她后来对我解释,因为她有两个孩子,作为母亲,她更希望把重心放在家庭。接生的医生经常要stand
by,常常是接到一个电话,就要飞奔去医院,三更半夜从被窝里起来是常有的事儿,有些客人多的医生甚至几天呆在医院不回家。
&&&&听完她的描述,我忽然觉得这样的partner模式十分合理。因为太忙的医生平时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给孕妇做细致产检,一个原因是客人多得忙不过来(就像许多华人医生一样),另外,经常给一个孕妇产检到一半,便接到电话要赶去医院接生,会让产检的孕妇不乐意。更合理的是:两个医生,只收一份钱。我不用再给接生的医生交钱。
&&&&在产检的过程中,因为女医生对我在国内做过的彩超不是很放心,对我的身体条件是否适合顺产也没有底,她便推荐我去了惠提尔医学中心下属的一个围产中心,做一次详细的B超检查。这个围产中心针对的是高危孕妇(比如高血脂血压血糖等),所以B超仪器更加先进,结果更加详细。做B超的人也特别多,排队也排了许久,但秩序出奇得好,大家都非常安静地等待叫名字,安静地进出(这一点我们真的要学习)。给我做B超的医生也是一个老头儿,很友善,我也跟他说了我的情况,他给我照完B超后,说:你的情况完全可以顺产,但是最终决定权在于你和你的医生。事后我拿到B超结果,上面有一句很激励我的总结性结论:No
contraindication to attempted VBAC in this patient.
(该病人接受剖腹产后顺产并无禁忌)。
&&&&接下来几天,我又去见了女医生的partner,就是给我接生的老头儿,是一个很有声望的老医生,76岁,看上去像60岁不到。工作经历超过50年。我在google输入他的名字,能看到很多网站对他的评价都非常好,经常一家人有好几口甚至不同辈都是他接生。在我生产的长老医院,我也向一些护士和工作人员打听他,大家都知道他,说他的病人比华人医生多得多,而且特别好奇,我一个中国人,怎么不找华人医生,能找到他来作为我的接生医生的。言下之意,我走了狗屎运。
&&&&不过,这时候我又有一个顾虑冒了出来:再忙的医生也要有外出度假或休息的时候,万一我要生时,正逢他休息或去别的城市了怎么办?
&&&&女医生告诉我,别担心,如果万一接生医生不在,医院里面还有back-up(替代)的医生,不会出现没有医生的情况。她跟我说了两个back-up的医生名字。也许是预感比较强,也许是跟老医生没缘分,正好我破水就在周日,老头儿休息。给我接生缝合的,正好就是其中一个back-up医生。
&&&&(生产)
&&&&如果说,每一次的产前检查,都让我感觉非常温馨:等待时间短,女医生很温柔热情,沟通很细致,还送我一堆好奇尿不湿+湿纸巾礼盒,等等。那么,我的生产经历更是让我难以忘记。不仅仅是母女平安,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一种崇尚自然,热情友善的美国精神。
&&&&生产的当天早上,我已经开始宫缩,到下午4点左右,宫缩频繁,破水。月子中心的老板帮我叫了车,也给我安排了一个很细心的月嫂阿姨一同前往陪护。
&&&&6点半左右,我们到达长老医院。进入检查室,阿姨帮我换好院服。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开始紧张,不停打听晚班有没有中文护士(语言这一关毕竟是没底啊),这时候一个台湾护士过来,还没有等我开心三秒钟,她就告诉我:我过半小时就下班-
-“&这个时候,护士给我检查,已经开了4指。我又开始絮絮叨叨地问:老医生来了没来了没。给我上无痛啊拜托拜托。护士很耐心地对我说,你得签完这些文件,输完半袋液体才能上无痛。我一边忍受着宫缩的酸疼,一边回答着护士的提问(有没有过敏史,家族遗传等等),一边还很清醒地想起跟老公商量好的,想把宝宝脐带血捐给美国公共脐带血库,也算做个贡献,给孩子积点德。但护士告诉我,医院没有设备,不管是自存脐带血,还是捐,都要自己准备好保存的箱子。这也成了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小小遗憾。
&&&&到了7点,台湾护士下班前,把我托付给了一个白人女护士,她的面相大方,身材微胖,给我第一感觉很好,更令我惊喜的是,这个白人女护士的名字,正好跟我准备给二女儿取的英文名相同(缘分啊)。我听到两个护士交接班,沟通非常细致,关于我的情况一项一项交代清楚。这时,我也不再担心语言的问题,因为麻醉师迟迟木有出现,我的宫缩已经到了看谁都在晃动一般,酸疼异常(后来护士解释说,你开指开得很快很顺利,所以疼痛感也会比较明显)。等到差不多6指时,各项文件都签好,输液也进行得差不多,麻醉师终于来了。手法很麻利。十几分钟后,麻药开始生效,宫缩的疼痛感渐渐消失。此时方体会到无痛的强大(有些妈妈怕有腰酸背痛的后遗症,我觉得应该看个人体质吧,出院后我完全没有腰酸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一个面相和蔼的中年男医生走了进来,对我说:老医生今天休息,由我接替他来为你接生。当时,我的心里掠过一丝沮丧(毕竟那老医生更有威望),但是看着这个男医生微笑轻松的神态,我也并无担心。
&&&&到晚上9点左右,十指全开。护士表示非常顺利,可以准备开始push(用力)了。她非常耐心地给我讲解并亲自示范抱腿,半起身,呼气吸气和用力。做得不对时,她也会重新示范。每一组push之后,都会有几分钟休息时间,等待下一次宫缩,再来一组。在这个过程中,我除了用力,已经感觉不到任何宫缩的疼痛了。放松之下,便不时地同护士聊聊天。比如询问她back-up男医生年龄和医术如何,跟她聊我在国内的产检,问她我每一次push得对不对,会不会顺不下来被拉去剖腹产……到将近11点诞下女儿,这漫长的四个小时,这名和我女儿同名的护士,基本没有离开过我,她的轻松、镇定、耐心以及对我的鼓励,让我全程都很放松。我渐渐地体会到,在白人看来,自然分娩就是个再自然不过的过程,没有像我们中国人想的那般紧张、沉重、苦大仇深。
最后半个小时的几次push,其实我已经使不上力气了(因为顺产前医生不让吃固体食物,晚饭也没有吃,push了一个半小时孩子还没出来,心里有点着急),但是她的鼓励话语——The
last push is the best one you did tonight. I can see your
change.(刚刚那次push是你今晚做得最棒的一次,我看到你在不断改变做得更好)——让我很有成就感,仿佛又给我注入了能量一样。等到孩子基本要出来时,护士把那位驻院的中年男医生找来。男医生坐定,又有两位护士协助准备好器具台上的各式器具,便开始了竖切等流程。我仍然闭着眼睛在用力,男医生指导我进行最后的push,不一会儿,他突然以急切又喜悦的语气对我说:small
push, small push…open your eyes, open your eyes, open your
eyes(反复n遍)。我睁开眼,一个小脑袋在我身下被轻轻地托举出来。男医生微笑着托举着女儿的珍贵一幕,永远定格在了我的手机相册里。随后的缝合,除了一点点拉扯感,完全感觉不到疼痛。有的护士帮忙护理女儿,有的护士帮忙给我进行收尾工作。
&&&&那位陪伴我最久的护士一直在进行收尾工作,待到12点半,把女儿送去婴儿房护理,把我推回到病房,给我和阿姨两人泡好杯面(那时已经不供应晚餐了),才离开,去享用她的”lunch”。整个夜晚,除了不停地thank
you,我基本上已经搜索不出来什么更优美的词汇来表达我的感激。护士离开病房时,我对她说:enjoy your lunch!
她微笑回头,对我说Thank
you,那个自然愉悦的表情,就那么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感觉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等她用餐完毕回来,又搀扶我下床,上洗手间,手把手教我怎么如厕,怎么清洗,怎么垫产妇卫生巾,怎么用冰垫缓解痔疮之痛,怎么敷冰袋,怎么吃止痛药片等等,我用拙劣的英语问出来的问题,她通通能听懂,并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来回应我。整个交流过程中,有两次,我没有听懂她语句里的关键词,便掏出手机,打开有道词典,由她拼写我来查询。我的感觉是,只要在国内考过四六级,语言就根本不是硬伤。
接下来的一天多时间里,我又接触了许多不同的护士,有些是妇产科护士,有些是儿科护士,有些是教你哺乳的顾问,等等。班次不同,来的人就不一样。但我发现,每一回的交接班,护士们的交代都特别细致。第二天,原定接生的老医生也来看望我并合影,还一直跟我道歉,说很遗憾没有为我接生孩子。
&&&&在第二天晚上的八点左右,也就是24小时不到的时间里,我已经能够自行下床,并步行到医院一楼的atm机去取现金了。36小时之后,我便没有再服用过止痛药。48小时不到,回到月子中心,我已经能够顺利地爬上楼梯,时不时地穿梭于婴儿房和我的卧室,照看我的女儿。所以白人医生的竖切及缝合技术如何,无需我再鳌述。这也是我坚持要顺产的原因之一,有剖腹产的妈妈跟我说,她们出院后回到月子中心,头两天都需要家人搀扶着才能起行。
&&&&目前,我已经回到我的白人女医生处回诊一次。她一见到我,便热情拥抱我,恭喜我终于如愿顺产。我不停地谢谢她,谢谢医院的医护团队,肯给我这一次机会。她开心地同我和女儿合影,为我有这么一次难忘的生产经历而高兴。第一次回诊之后,她又赠送我几盒好奇尿不湿+湿纸巾礼盒,得知女儿目前是混合喂养,还赠予我一个美赞臣配方奶粉礼包。同住在月子中心的妈妈纷纷都说:白人医生就是大方啊:)
&&&&目前现状
&&&&现在的我,在Diamond
Bar的一个高尚住宅区的house里面坐着月子,小区环境很安全清静,风景很美。我每天的任务主要就是多吃营养餐多喝汤水,好给女儿最好的口粮。另外,着手办理女儿的各项证照。饭食有人管,女儿也有人带,甚是轻松。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自己带孩子,因为如果光依赖月嫂带,孩子回国后接触不到熟悉的气味和声音,可能会很不适应。建议月子里的妈妈,不要太在意不能抱多孩子,筋骨劳累之类的说法,不要只在亲喂的时候接触孩子,没事多抱抱孩子,晒晒太阳,逗逗孩子,玩一玩,学一学怎么拍嗝怎么清理排泄物,这些到了回国的长途飞机上,都派得上用场。最后,祝我自己能够平安回到我的穷乡僻壤,为女儿将来在美国生活好好奋斗。也祝各位准备来的、准备生的、准备回去的、决定留下的粑粑麻麻和宝宝们,平安顺利,开开心心:)
&&&&@Ada出生在美国结束语:Ada爸爸欢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发Ada爸爸QQ,私信,或者微博)让我们在赴美生子小群体里互帮互助!传递爱!拒绝欺诈,拒绝谣言。做有爱的未来美国移民新一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