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再拖:AMD的Vega会让它的追随者歌曲失望吗

2017年5月份,NVIDIA带来了全新一代架构“帕斯卡”(Pascal),并且很快就完成了各条产品线的完整覆盖,AMD方面则拿出了同样的新架构“北极星”(Polaris),不过因为是个小核心,定位相对低一些。
AMD的新架构大核心是“织女星”(Vega),早先有传闻称2017年10月份就会发布,但一拖再拖,直到如今才正式登场,并将在这个月内上市。
那么,织女星为何如此姗姗来迟?
AMD Radeon技术事业部高级市场总监Chris Hook今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主要是为了提高新卡的备货量,可以让游戏玩家们轻松买到,而不是被矿工们一抢而空。
他说:“坦白地说,Vega之所以花了更长的时间发布,部分原因是我们希望在发布时拥有足够的备货量。很显然,我们必须充分应对矿工们,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抢购显卡。我们相信,我们的首发备货量可以确保游戏玩家们都能买到,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对于挖矿和矿工问题,AMD官方一直没有明确表态,毕竟作为芯片供应商,用户出于何种目的购买显卡是很难控制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供货量,填补市场空缺。
当然了,Vega架构变化比较大,挖矿效率是否足够高、矿工们是否看得上还是个疑问。IT区没有,我来转一贴。AMD Ryzen APU的解析。
AMD回归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最后一块拼图是笔记本。Ryzen、Threadripper和EPYC使用由2个CCX组成的8核Zeppelin模块这一基本单元,而移动端方面则把1个CCX + Vega集显集成进一块芯片,提供最多4核心、10个Vega CU,TDP仅为15W,CPU性能相比前代提升200%,GPU性能提升128%。惠普、联想和宏碁在今天(或者近日)会发布基于Ryzen Mobile的笔记本,更多厂商应该会在一月的CES带来他们的产品。
2700U、Ryzen 5 2500U都是15W TDP,使用和Intel相同的-U后缀。这两款15W产品瞄准了当前由Intel统治的超极本市场,同时Vega集显将会成为游戏、专业软件加速的一大卖点。&两款APU都有4个Zen核心+SMT,提供8个线程。基础频率都在2.0-2.2GHz,但全核加速要高很多。2700U的最高加速频率为3.8GHz,2500U为3.6GHz,对于15W处理器来说很高,但AMD称这样的频率在设计上更接近能效Sweet Spot。与Intel一样,AMD也提供可配置TDP,范围9-25W。cTDP应该不会改变频率,但会对加速配置稍有影响。
Raven Ridge晶片&
Zeppelin晶片
4个Zen核心组成单个CCX,也就没有了桌面版2个CCX之间通信延迟的问题。相比桌面版,移动版的CCX L3缓存削减至4MB,每核心1MB。Zen核心的L3为victim
cache,所以大部分应用影响很小;但L3的频率会很重要,因为它和集显有关联。
Raven Ridge芯片设计上有11个Vega CU,Ryzen 7 2700U启用了其中的10个,称为“Vega 10”;Ryzen 5 2500U则是只有8个CU的“Vega 8”。AMD没有提供集显的基础频率,最大频率为1300MHz、1100MHz。AMD强调的要点之一就是能够在CPU和GPU之间转移电源,来一直保持最大性能的能力。
内存支持方面,两款APU都支持DDR4-2400,但AMD说是否标配双通道内存全取决于厂商。有的厂商会理解成“能够”升级到双通道,出厂时就标配单通道,留下一根空插槽。Ryzen Mobile APU采用IF连接CPU和GPU,AMD称IF的带宽和延迟均优于PCIe。
Ryzen移动版笔记本即将上市
PPT上有3款,惠普Envy X360、宏碁Swift3和联想Ideapad 720S。
15.6寸的惠普Envy是尺寸最大的,11月就会上市,售价699刀起。&13.3寸的联想Ideapad 720S更小一些,机身使用与同型号Intel机型一样的设计。【蛋疼的是】只支持单通道DDR4 2133且无法升级。&Swift3则稍有不同 - 它的cTDP为25W,说明加速时间更长,性能也会比其他两款更好。
AMD选择了性能
注:所有测试结果均来自于AMD的PPT,是否准确还需要实测证明。
AMD称Ryzen Mobile各方面都超越了既定目标。相对前代产品,Ryzen Mobile提供+200%的CPU性能,+128%的GPU性能,功耗却降低了58%。
此前AMD Analyst day上的PPT只有50%、40%、50%;
200%的CPU提升来自于双倍的核心/线程数(+100%)和IPC提升(+52%),说明当时50%的数据很不准确,可能是算错了。
PPT尾注称提升用CB R15多核计算 - 2700U为719cb,9800P为240cb,正好3倍;
GPU方面,从8个GCN3 CU升级至10个Vega CU,这已经是25%的基本规格提升;最大频率也从758MHz提升至1300MHz,这也有70%的增加,一共112%的性能增长,再加上架构改良,差不多128%。尾注称这是根据TimeSpy分数的计算结果。
至于功耗,58%的功耗降低使用CinebenchR15多核运行过程中的整机功耗计算。Ryzen 7 2700U消耗1594焦耳,而FX-9800P为3782焦耳,% - 降低58%。
&AMD称程序启动速度提升了20-40%,启动速度不仅和CPU性能有关,存储和内存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AMD也给了POVRAY、PCMARK10、TRUECRYPT和PASSMARK的测试数据也列出了core的数据,但没有放进表里:&有意思的是i5比i7分数更高。i7是宏碁Spin5,i5则是Spin3搭载的。可能Spin3散热更好,但i5在每个测试都比i7高是事实,也比Ryzen
5要高(除了TrueCrypt)。
四核对四核,AMD想宣传Ryzen Mobile有更好的性能,尤其是计算密集型应用。我本以为Ryzen
Mobile会在PCMark 10里表现出色 - 需要CPU和OpenCL,Zen +
Vega的组合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在这里AMD的15W四核Ryzen移动版性能击败了91W的Intel CPU - 7600K,CB R15高了8%。
测试使用惠普Envy x360,搭载Ryzen 7 2700U,双通道内存
英雄联盟 1080P中效:59FPS
DOTA 2 1080P/最快+:49FPS
守望先锋 720P/低/79%渲染:66FPS
CSGO 1080P中效:49FPS
雷神之锤 冠军 720P 高特效:43FPS
初看结果并不惊艳 - 成绩都是平均帧,60FPS感觉有点艰难。但AMD还给出了第二个买点:Vega 10和Vega 8都支持FreeSync 2面板,主要是30-60Hz范围的面板。鼓励OEM采用几乎不花额外成本的FreeSync面板,搭配Vega集显的性能,打造游戏笔记本。这是个很好的策略;就看是否能成功了。
更好的加速模式
桌面版Ryzen发布时,SenseMI技术下包含了5项技术:
Pure Power,Precision Boost,Extreme Frequency Range,Neural Net Prediction,Smart Prefetch。
&Ryzen Mobile则采用更新的SenseMI
大多数CPU加速算法都通过侦测多少核心和线程有负载,判断CPU是否有足够的电源/散热空间,然后应用电压。这也是大多数X86 CPU厂商在过去会给出基于核心数量的加速频率,散热/电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载核心数量不同频率也就不同。
&AMD给了Ryzen Mobile新的加速模型。当系统处于P0(峰值)加速状态,会使用新的机会加速算法,它由CPU温度、电流和负载控制,而不是根据满载的核心数量。算法也考虑到了外界环境,比如表面温度传感器和续航,会尽可能提供最适合的加速频率(不管是单核还是全核负载的情况下)。
Precision Boost 2也提供25MHz粒度(与一代相同),第二代的改善点大意是:如果有许多CPU核心空闲,后台程序在进行轻度负载(比如更新)时,就不会因为更多核心开始活动而降频500-800MHz,而会继续保持高频率。
AMD称这对实际体验有很大作用,特别是游戏之类线程负载变化较大的程序。
桌面版Ryzen的Precision Boost和XFR
询问Precision Boost 2是否也会在下代桌面版Ryzen用到,回答称八九不离十。
移动版XFR(mXFR)
移动端通常要受到散热、功耗、续航和续航方面的诸多限制,不少厂商并不愿意提供“额外的”加速频率。因此大多数Ryzen Mobile笔电都不会有mXFR - 除非厂商肯下功夫设计好的散热,AMD才会同意给该机型开启mXFR。【不觉得这是个坏事】
mXFR在Precision Boost 2基础上再上一层,同时cTDP也应该会更高。宏碁的Ryzen Mobile笔记本开启了mXFR,因为机身散热设计是25W。Ryzen Mobile的cTDP上限刚好也是25W。
视频编码/解码能力
Ryzen Mobile拥有Vega的完整编解码能力。Ryzen
Mobile可以硬解VP9这一油管最爱的编码,算是一大利好。&
设计处理器时,供电与微架构同样重要。供电有很多种方式,通常设计者会选择在设计难度、芯片面积、能效和复杂程度之间进行权衡。
最好想个简单的设计。全部CPU核心共用1个Power rail,电压也相同,再给集显1个,内存控制器1个。让主板管理输入电压,每个部分也容易管理。
【Power rai / Voltage rail 电源轨:电源提供的某个电压值的输出】
也可以给每个核心设置不同电压,独立管理。设计上更复杂,需要更多的控制,但最终可以降低不少功耗 - 单核满载时没必要把所有核心都提到4.0GHz。缺点是可能需要给每个核心单独1个Power rail,主板设计将会更复杂,成本更高,效率也不一定高。
最后也可以只给处理器 1个Power rail,在CPU内部用稳压器设置不同电压。听起来这样的芯片设计会很复杂,因为事实就是如此,但带来的回报也最高。AMD选择了最后这种方案。
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在于,只把电力输送到所需的地方,同时保证低损耗和高效率。全部难关都在设计阶段解决,实战时表现更好。这张PPT里AMD展示了具体方法:在3DMark图形测试里让1个核心跑在半速,内核发送指令并进行基本的物理计算时,另1个核心缓慢提频;当进入真正的物理测试,GPU降频,CPU频率同时提升。配合细粒度控制,只要反应够快,就能达成高能效。
AMD称上面这部分为“Synergistic Power Rail Sharing”,意味着单个Power
rail。Intel在Broadwell和现在高端Skylake-X上也这么做过。Intel以前用过FIVR的地方,AMD用了分离VDD封装rail,每个CPU核心和CU -
voltage island都有自己的LDO。每个Voltage
island都有根据自身用途所优化的LDO,当该部分闲置时LDO就会作为Power gate - 功率门限关闭它。
AMD的设计能够降低主板成本和复杂度,对处理器的控制也更好,代价是控制电路会更多。
Intel首次采用FIVR时说发现大电感比线性LDO效率更高,因为LDO在低功耗下效率较低。我们向Sam Naffziger - AMD电源专家请教,他说是的,闲置时能耗比可能会比预想的低几个点 - 但对比满载的核心,闲置核心的功耗就微不足道了。Sam说如果LDO完全处于power gating状态,相当于关闭,无论实际效率如何,剩下的功耗都已经非常低。Sam说他们为了把LDO做的能效更高并确保正常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总的来看,总体电流需求降低了36%,降低了主板上的供电需求,散热设计也能做的更小更紧凑。
AMD称Intel第八代Kaby Lake-R的电流更高,特别是达到PL2电源状态时会达到第七代的两倍以上。
单Power rail设计的缺点,在我来看,CPU和GPU分别管理电源会更难。
有了对单独核心的电压控制,基于外部传感器、电流和冗余电源,AMD可以给每个核心和GPU调教动态电压/频率算法。只要线程不在核心间移动,就能识别负载最高的核心,直接对其供电。
过去有过待机竞赛 - 相比静态(定频)和动态(on demand),只在有负载时提升功耗,总体功耗更低。现在则是睡眠竞赛:比赛谁能让芯片在睡眠状态间更快地切换。如果芯片某部分每50ms接受一次请求,25ms处理,就有25ms的睡眠窗口 - 如果无法在10ms内完成进入并切出睡眠,就没必要关掉它了。
厂家在睡眠竞赛中通常用各种睡眠状态互相竞争,新的睡眠状态能够更快地切换,功耗也更低。归功于LDO的使用,Ryzen Mobile新增了睡眠模式。
每个核心都有了自己的LDO,位于各自的voltage island,也就能够各自独立地进入睡眠状态。AMD CC6状态下,把核心大部分关闭,只留下L3以便其他核心使用 - 进出CC6状态只需要100ms。全部核心处于CC6状态时,LDO也会关闭L3,此时称为CPUOFF状态,功耗降低更多,进出延迟只有1.5ms【这时整个处理器几乎关闭,需要更快的反应速度】
对于集显也一样:LDO可以门控掉GPU的95%,包括CU、编解码固定单元和显示管线中的部分。Uncore部分依然激活,以防GPU其他部分用到它。满足特定条件后集显也能进入GFXOFF状态,节省大部分电力。
当CPUOFF和GFXOFF同时开启,系统可以完全开启VDDOFF,把整个处理器的大部关闭。听起来好像是关机了,但留下来的显示管线依然能够保持开机状态。AMD称 Windows待机、屏幕静止、后台也无程序占用时,处理器99%的时间会处于VDDOFF状态。
功率门限控制的一部分来源于InfinityFabric,IF有SDF和SCF两部分。为了维持系统开机状态,即便是VDDOFF模式下处理器的某些部分也要保持激活,AMD用IF把处理器分为两块:
A块:显示刷新中仍能保持关闭的部分
B块:显示刷新在需要短暂激活的部分
60Hz面板每16.6ms会刷新一次,处理器的某些模块依然要保证帧缓存。显然如果帧缓存经常需要更新,处理器也就经常被唤醒,这种做法更关注显示静态图片时的节能,更接近手机和平板SOC。
B块越少,能够节省的电力也就越多。AMD用状态机控制帧缓存和不同块,PPT上显示只有IMC、显示控制器和多媒体集线器属于B块,显示器刷新时需要激活,其余部分都能关闭。
这样就能降低更多功耗。下面是AMD给出的静态时的续航。
AMD称续航会有很大提升。VP9回放时间提升一倍(GPU能硬解VP9了),1080P H264回放提升15%。听起来不多,但在关键时刻能救急。
Mobile:Zen 1.5
短会上有媒体问到为何新APU编号是2000系列而不是1000,AMD客户业务部副总裁Kevin Lensing解释说,有太多想法没来得及放进Ryzen桌面版,最后放进了Ryzen Mobile,比如Precision Boost 2。尽管微架构上没有改动,依然是Zen,但Ryzen Mobile上的Zen架构更接近于AMD的预想。他没有对下代桌面版命名作出评论,不知道是2000还是直接到3000系。
每个人都想问Zen核这样的高性能高功耗核心如何做到这么低的功耗:旁边还有个大号的集显。在我们的桌面Ryzen测试中,单核功耗最低为8W,Vega也不是省油的灯 - 把4核+Vega集显做到15W似乎比登天还难。AMD通过新的手段成功做到了这一点。AMD也和3家OEM紧密合作,今天发布了3款系统。
性能方面,Ryzen Mobile有4核8线程,频率最高3.8GHz,CPU性能足矣。GPU性能也提升了,AMD还准备给Ryzen Mobile配上FreeSync面板。高负载任务功耗降低显著,每瓦性能达到原来的270%。更令人惊艳的是平衡CPU和GPU的方法:手段复杂,功耗表现更好,续航提升15-30%。
今天发布AMD与惠普、宏碁和联想合作带来了3款笔电,没有一款是高端的旗舰,都是600-1000刀的中端笔电。
AMD仍有不少困难要克服。首先是重新培训大型电商的销售队伍,他们只认为AMD等同于低价选择。如果这些人把Ryzen Mobile也一视同仁,就不会推荐AMD笔记本。
第二,需要向大众宣传 - 多年负面用户体验带来的恶性循环之后,AMD必须能让用户信服:可以考虑AMD笔记本了。可以通过评测做到这一点。
第三,在营销上AMD还落后Intel:Intel试图向用户定义硬件新的用法,而AMD一直在传达“还有我,我和他一样好”的信息。【男默女泪】之前我们发现大部分Intel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用的是什么处理器 - 对这些人说“我也一样好”的话,可能会引起“那么之前出了什么差错”的疑问。AMD需要一轮XPS13或者Zenbook这种旗舰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我们向这三家OEM询问情况,只有1家即时答复。看起来现在测试样品还不大可能,保持关注吧。-----------------------------------------------------------------------------------
这些回帖亮了
补个评论:
对amd不利的是上市日期一拖再拖,没有赶在8代酷睿之前铺货。
有利的在于amd率先拿出了15W和25W功耗限制下的最优解决方案。让超级本和轻薄本流畅地玩主流网游成为现实。
但因为vega的性能不理想,即使出35W功耗的全规格APU,最好的也就是打平8550U+MX150。
在Ti和1060统治的游戏本市场上,amd还拿不出对应的产品,明年在看了。
感觉这代APU的CPU部分很不错,保持了锐龙系列的特点,但是Vega的GPU表现确实不如之前人们的预期啊
引用1楼 @ 发表的:感觉这代APU的CPU部分很不错,保持了锐龙系列的特点,但是Vega的GPU表现确实不如之前人们的预期啊真是半小时惨案啊。谢谢猫头鹰来捧场。
包括我在内不少人猜测,APU延期就是因为Vega的原因。如果采用Polaris核心的年中应该就能铺货。
结果现在铺货延期几个月,性能还不理想。
引用2楼 @ 发表的:真是半小时惨案啊。谢谢猫头鹰来捧场。
包括我在内不少人猜测,APU延期就是因为Vega的原因。如果采用Polaris核心的年中应该就能铺货。
结果现在铺货延期几个月,性能还不理想。这帖子太专业,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了,看懂的本身就没几个哈哈
补个评论:
对amd不利的是上市日期一拖再拖,没有赶在8代酷睿之前铺货。
有利的在于amd率先拿出了15W和25W功耗限制下的最优解决方案。让超级本和轻薄本流畅地玩主流网游成为现实。
但因为vega的性能不理想,即使出35W功耗的全规格APU,最好的也就是打平8550U+MX150。
在Ti和1060统治的游戏本市场上,amd还拿不出对应的产品,明年在看了。
引用3楼 @ 发表的:这帖子太专业,有点曲高和寡的意思了,看懂的本身就没几个哈哈说实话,我也看不懂,哈哈
hupu毕竟是个体育论坛嘛
这篇文章是个纯技术解析,没有样品,没法测试。
等下个月产品上市,出了对比测试,IT区里会热烈讨论的。
我觉得还是要看厂商的散热规格
APU 价格不低,很尴尬啊
引用6楼 @ 发表的:我觉得还是要看厂商的散热规格现在笔电的散热规格比较统一,15、25、30/35、45。
除了重点机型单独开发,基本就这么几档。
老哥,我好像前两天看到过这帖子。。不记得在哪个区了
其实apu的最大好处还要感谢倒霉的mx150吧,这个卡算是一个相对不厚道的产品,mx150低功耗和apu的集显比半斤八两,那对于小屏幕机型来说少一个显卡还是有巨大优势的,何况很多小屏幕机器连mx150低功耗都没有,所以apu就显得有那么点优势,如果是在15.6那种尺寸的机器上apu只能靠性价比了吧
我依然不相信15W的U R15能跑700多分,这中间肯定有特殊原因,否则桌面版锐龙早就可以吊打牙膏厂全家了
引用11楼 @ 发表的:我依然不相信15W的U R15能跑700多分,这中间肯定有特殊原因,否则桌面版锐龙早就可以吊打牙膏厂全家了是boost的结果,短时间,不能持续。笔电想测出实际性能,要先烤鸡。
引用10楼 @ 发表的:其实apu的最大好处还要感谢倒霉的mx150吧,这个卡算是一个相对不厚道的产品,mx150低功耗和apu的集显比半斤八两,那对于小屏幕机型来说少一个显卡还是有巨大优势的,何况很多小屏幕机器连mx150低功耗都没有,所以apu就显得有那么点优势,如果是在15.6那种尺寸的机器上apu只能靠性价比了吧就是超级本和轻薄本嘛15寸以上是游戏本和工作站的领域了净是独显,APU战不过的。
引用10楼 @ 发表的:其实apu的最大好处还要感谢倒霉的mx150吧,这个卡算是一个相对不厚道的产品,mx150低功耗和apu的集显比半斤八两,那对于小屏幕机型来说少一个显卡还是有巨大优势的,何况很多小屏幕机器连mx150低功耗都没有,所以apu就显得有那么点优势,如果是在15.6那种尺寸的机器上apu只能靠性价比了吧至于mx150有多坑爹,用过的没几个不骂的
为啥这里也能看到马文………这里还是见到火狱评测多一点抛开农企一概玄妙的Ppt来说,如果这代定价能合适的话竞争力还是不小的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5楼 @ 发表的:为啥这里也能看到马文………这里还是见到火狱评测多一点抛开农企一概玄妙的Ppt来说,如果这代定价能合适的话竞争力还是不小的我从他网站转的定价不会高的,农企没有性价比还想卖货?现在就看性能到不到逾期了
引用12楼 @ 发表的:是boost的结果,短时间,不能持续。笔电想测出实际性能,要先烤鸡。是我的问题,我一直以为是4C4T,刚才发现原来是8T的,那就不奇怪了
这个应该就是zen+了
引用13楼 @ 发表的:就是超级本和轻薄本嘛15寸以上是游戏本和工作站的领域了净是独显,APU战不过的。其实15寸很多走量的产品也是940m和mx150的,低压平台价格低
按摩店cpu是新架构了,GPU还在吃老本啥时候推出真正的全新架构噢,亦步亦趋看着n家提升性能真没意思,头啖汤都给n家喝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1422人参加团购118.00元&239.00元
68人参加团购160.00元&249.00元
216人参加团购269.00元&499.00元
454人参加团购249.00元&499.00元
578人参加团购109.00元&299.00元
306人参加团购139.00元&499.00元
1161人参加团购289.00元&599.00元
119人参加团购288.00元&699.00元
456人参加团购189.00元&249.00元
117人参加团购239.00元&499.00元
791人参加团购338.00元&1299.00元
317人参加团购239.00元&390.00元Access denied | www.funinusa.net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www.funinusa.net)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43a7a574d0599901-ua9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引领者和追随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