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两岁宝宝自闭症测试表怎么做好

一岁半宝宝疑似自闭症,该怎么做?一岁半宝宝疑似自闭症,该怎么做?最爱唱情歌百家号有网友问:一岁半以后发现宝宝之前说的话都不说了,叫他也没反应,只有我叫才十句理四五句,别人根本不理,或者偶尔理一下,看别人眼神不过二三秒,从出生到现在都睡眠质量不好,教什么都学不会,根本像听不懂一样,吃就知道,或者出门,骂他,医院看了说是自闭症,但是三岁前没办法完全确定,也许就是一个安慰,所有测试没过,每个玩具都是转着玩,不知道怎么教自闭症的确诊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尤其是三岁以前的儿童,但是作为父母,有敏感的心是值得称道的!其实是否确诊并不关键我见过很多父母,带着孩子辗转各大医院,耗费巨大,各种检查,有的时候为了等全部的结果出来,要等上一两个月。如果结果说是自闭症,又不甘心,继续去下一家医院检查;如果结果说不是自闭症,心理会好受一些,但是还是心虚,再找下一家......结果孩子宝贵的时间就全部浪费在求医的过程中了。其实会带孩子去求医就已经说明我们看出了孩子明显的异常,要相信自己的观察,最袒护孩子的父母都觉得孩子有异常,那就说明有些问题已经很明显了,而确诊只不过在心理上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而已,我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我们自己平时观察觉得越来越不对劲,幼儿园老师也反馈,然后自己查阅了很多资料,心理有谱了,去六院找贾美香大夫,无非是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而已。所以,即便因为年纪小,大夫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也需要行动起来,及时干预,无论如何,针对孩子现有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干预总是有益的。不纠结具体的名头有的家长会觉得最终结果是发育迟缓,心理上就能接受一些,或者听到是疑似自闭症,也会觉得大概不是。其实发育迟缓并不见得就是一件相对好的事情,发育迟缓是一个大的概念,语言迟缓,社交迟缓,智力迟缓等等,而其中社交迟缓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自闭症,单纯的自闭症如果只是社交障碍,并不那么可怕,但如果是多种叠加的发育迟缓,严重程度远高于自闭症。自闭症是谱系症,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又有很多分类,我们真的不要去纠结到底是哪一种,也不用举证孩子好的地方来说服自己或者医生,一定要客观地观察和发现孩子偏离正常发育轨迹的地方,然后有针对性地训练,至于到底是什么名头,不重要。父母可以做什么在自闭症康复的过程中,父母才是最重要的角色,即便再好的机构,再专业的老师,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重要性。我们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我们最了解孩子,我们最爱孩子,所以我们要承担起大部分的责任。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去专业的康复机构训练,这在开始是很关键的选择,因为我们并不具备相关的知识,无法帮助孩子,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是唯一的选择。但并不是把孩子扔给机构就完事了,我们同时要开始学习大量的知识,作为自闭症的家长,如果连ABA是什么都不知道,如果连如果在生活中使用DTT训练孩子都做不到,如果连什么是强化物都不明白,如果连PRT都没有听说过......那么无疑是严重的失职。按照要求,早期干预的强度应该保持在每周28-40小时,也就是每天4-10个小时,这显然单靠机构是很难做到的,即便经济很宽裕,幼小的孩子在精力和体力上也无法支撑每天在机构那么多的课程,因此家长必须承担起大半在家庭中训练的责任。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坦然面对现实,积极面对孩子,努力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坚持训练孩子。理论知识的学习很枯燥,而且即便看了很多书,依旧会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在自己孩子身上实际和摸索,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需要家长去探索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具体实践。自闭症的康复是一个极为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孩子的状态是起起伏伏,进进退退,好好坏坏的,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冒出来,这对我们的心态是莫大的考验,作为自闭症的家长真心不易,但唯有坚持,我们的坚持是孩子唯一的希望。如何看待自闭症的孩子首先一定要明白这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任何人的错,只是天生的不公。其次自闭症的孩子首先是孩子,普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的问题,在自闭症孩子身上同样会有,教育普通孩子要遵从的规律同样要体现在自闭症孩子身上,普通孩子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和诉求同样会出现在自闭症孩子身上。所以一定不要只把他们当成病人,更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自闭症,也一定不要因为自闭症给予他们过多的同情和帮助。自闭症的孩子同样能感受爱,也同样有爱,当我的儿子三岁左右发病的时候,似乎灵魂去了另一个世界,和我们的关系切断了,但是经过坚持的训练,我的孩子慢慢回来了,每天他跑过来搂着我的脖子撒娇的时候,我批评他那小脸写满委屈的时候,我带着他在天地间奔跑时留下的笑声都在告诉我,他就是个普通的孩子,只是稍有不同,他会爱,也希望被爱,他渴望快乐,也会感受悲伤,只是有些迟钝,如果我一直牵着他,推着他,爱着他,他就会一直成长,也终会绽放!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最爱唱情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网络伤感情歌,最新歌曲,想听的,都在这里相关文章宝宝一岁半怎样判断是否有自闭症_百度宝宝知道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希望此文能够帮助到一些父母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希望此文能够帮助到一些父母
少言寡语的孩子不一定是自闭症
近一年来,我在有限的线下见面会上,就遇到过两位妈妈忧心地询问我:
罗老师,我的孩子是否有自闭症?
两个妈妈和孩子的情况各有不同,但是一个共同点是:妈妈们都神色黯淡,看起来心力交瘁,让人心疼。最近,微信上又收到一位妈妈的求助,希望我看看,她的孩子是否是自闭症。
所以,今日的文章,我想专门来聊聊自闭症。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自闭症的表现
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
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
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
往往表现在吃饭前后、睡觉前后,上厕所前后及出门前和刚回家时,会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这些都被称做仪式性的行为。
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玩自己的声音(叫、笑、自言自语)用手摸嘴唇、耳朵,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圈等。
?对外界反应异常
很多孤独症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
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
也有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如用双手捂住耳朵,好像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也有人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
?人际关系障碍
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
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
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
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
看到妈妈来了,爸爸下班了,不会表现出特别高兴,常常是没有什么反应;看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认生。
对团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很少主动找人玩,很少主动参与一群人的交谈,随年龄增长,有些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进步,但仍表现出对“人”不感兴趣的特征。
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 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
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
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许多家长之所以带孩子到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话。”
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
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
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
难以交谈,如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话题单一;
人称代词错用,常常是不用人称代词,“我”与“你”混淆。不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眼光常飘忽不定;
不会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与妈妈或其他人交流。
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自闭症”的标签
就在去年,知名育儿畅销书作者尹建莉老师,因为一段涉及自闭症孩子的言论,引发过网友们的反驳和大量批判之声。
清明节和自闭症日刚过去。普通日子被赋予某种内涵,就变得不一般。我喜欢前一个日子,反感后一个。孤独症到现在仍是空口无凭的一种猜测,即使真有该病,也是万分之一的概率,可现在却成为共公疾病。西方的科学鸦片被拿来当圭臬,给小朋友乱贴标签,弄得煞有介事,有多少健康孩子就此成了精神残疾人!
也许这个病(自闭症)真的存在,但我怀疑现在它被大大地夸张了,至少我看到的几个“患儿”都是假诊断下的牺牲品。我认识一个孩子,他家长对他管制粗暴,又唯恐他外面吃亏,教育颇为不当。他上幼儿园后,完全不会和小朋友或老师相处,整天处于孤立状态。然后这孩子就被诊断患了孤独症。
我承认,尹建莉老师的表达的确偏激、武断了些。没有一个父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扣上“自闭症”的帽子。
自闭症是一种源自基因的发育障碍,这也跟父母的教养方式得当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我认为,尹建莉老师的言论,其实针对的是另外一种特殊情形:某些机构/测试,过于轻易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我相信这是尹建莉所要表达的原意。
一旦某机构/测试,给孩子下了一个“自闭症”的评判,就一定会吓到父母。父母因此启动的焦虑,会很快波及到孩子身上。
如果原本父母就因为陪伴少、教养失当而导致孩子某些发展的延缓,那么这个新的论断,无疑会雪上加霜。
换位思考下,每一个父母,都会很容易被这种结论吓到。前不久微信上一位妈妈就怀疑自己的孩子得了自闭症:
我儿子现在2.4岁,平时爱玩门,喜欢反复开关,摔门。之前喜欢玩圆形的物品,比如转车轮。别的玩具也都玩,平时精力旺盛,好动。两个月前因为上亲子班坐不住,说话也只会说两个字的称呼类。
想给他报早教课时,早教老师让我先带他做了感统检查,结果医生说他语言发育迟缓中度的,因为爱玩门,轮子类的机械类有自闭倾向。现在我们给他上了18节早教课了,两个月了,他现在说话能说到4个字了,说的也很多了,啥都想学着说。也给小朋友分享他的玩具了,就还是好动,爱玩门。
走到那,一看到门就想过去,推两下,也爱车,一爱见车,就不走了,拿到车子就推着看轮子怎么转。我现在特别焦虑,我儿子看着挺聪明的,我到底该怎样引导他不要那么痴迷玩门,圆形的东西呢。
从妈妈的描述来看,这是一个喜欢探索、有与人交流的欲望、且不断在进步着的孩子。
所以,我并不认为孩子有自闭倾向。至于孩子喜欢玩圆形的物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游戏或玩具,会对此表现出特殊的喜好。
所以,看得出,妈妈是被那个“早教老师”的暗示吓到了。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一次父母沙龙上,一位妈妈曾缓缓地告诉我,她的女儿有怎样的自闭倾向,讲述的过程中,她的情绪状态呈现出压抑、抑郁的状态。
我的孩子快2岁了,还不会说话,经常喜欢用尖叫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有什么事情不能满足她,就会歇斯底里的哭。一直哭到没有力气为止。很少跟我们有眼神交流。喜欢围着茶几转圈儿跑。
不爱跟小朋友一起玩。游乐场里,独自玩可以,小朋友一来她就要走。不仅自己不愿意跟人交流,我和奶奶若是当着她的面跟别人说话,她也会哭,不同意。
带女儿去看医生,说女儿有自闭症的倾向,但是孩子还小,也不能确定。医生的话让我很害怕……
说着说着,她就哽咽了。
后来我了解到,这位妈妈怀孕期间情感上遭受到过重创,情绪非常糟糕。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多是压抑、冷漠、抑郁的情绪。
这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并成为孩子的行为模式。孩子爸爸很少在家,爸爸的陪伴少,直接导致孩子自控力差。
虽有姥姥帮忙带孩子,但是孩子妈妈和姥姥相互照应、心疼着对方。妈妈和姥姥几乎是一体的,在孩子眼里,她只看到一种非常单一的、封闭的人际互动模式。
所以,最后,我告诉那位妈妈:
你的孩子是有一些自闭倾向。
但是,不要因此陷入焦虑当中。我能理解你的焦虑,但是仍然要告诉你,焦虑没有用,你自己得要先改变。
尤其是你的情绪状态,必须先要通过自我调节进行有效改善,从而才能逐步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
要知道,即使是确认孩子得了自闭症,也不是为了放弃孩子,而是为了更好地干预,帮孩子更好地成长。
可以寻求机构的帮助和支持,但是不要完全相信它们的论断。父母才是孩子最权威的专家,最好的药。
这些话,今天我也一起送给所有其他有此忧虑的父母们。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特征及治疗
既然说,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那么真正的自闭症到底有怎么样的早期特征呢?大致说来,情况如下:
3天以前,没有特征。
3- 10 天:没有明显特征。
4-6 周:常哭闹,但并不是由于有需求,如:饿了。
3-4个月:不笑或对外界逗引没有笑的反应,不认识父母。
6-7个月:对玩具不感兴趣,别人要抱他时,不伸出手臂。举高时身体僵硬或松弛无力,不喜欢将头依偎在成人身上,没有喃喃自语。
10-12个月: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独处时呈满足状。长时间哭叫,常刻板行为(摇晃身体、敲打物品等)。
拿着玩具不会玩,只是重复某一固定动作。与母亲缺乏目光对视。对其他人不能分辨,对声音刺激缺乏反应(象耳聋),不用手指人或物品,不模仿动作,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单调,或莫名其妙的声音,不模仿发音,更没有有意义发声)。
21-24个月:睡觉不稳,有时甚至通宵不眠。不嚼东西,只吃流食或粥样食物。喜欢看固定不变的东西,有刻板的手部动作(如;旋转、翻动、敲打、抓挠等)。肌肉松弛,常摔倒。
缺乏目光对视,看人时只是一扫而过即转移别处。没有好奇感,对环境的变化感到不安或害怕。可能出现学舌,但迟缓,对词语理解。
原则上,自闭症孩子的治疗,当然是越早发现越好,越早介入专业的校正和康复训练越好,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虽然训练不能让孤独症患儿彻底痊愈,但训练对于孤独症患者的矫治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孤独症儿童由于本身的发育障碍失去正常、健康发展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眼看他们陷在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
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好的方向”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
否则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相反往往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社会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
而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
▌自闭症与天才的一墙之隔
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美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对儿童孤独症提出新见解。
文章指出,孤独症可以理解为儿童智力的不平衡发展,他们理解事物的能力远远强于理解他人的能力,但由于欠缺理解他人感受和意图的能力,因此就像被迫生活在淡水中的海鱼一样,如果把他们放进适合的环境,他们会非常自如。
患孤独症的男孩多过女孩,在美国100多万孤独症患者中男性占八成以上。
现年31岁的德雷克·帕拉维奇尼先天失明并患有严重自闭症,至今仍不会数数,不懂穿衣吃饭。
但他竟是一个四岁起就无师自通的钢琴奇才,对所有乐章过耳不忘,被誉为“再世莫扎特”。
据悉,德雷克被公认是全球23名自闭症天才之一,不久将推出其首张个人音乐专辑。
据报道,英国小伙德雷克·帕拉维奇尼系卡米拉前夫安德鲁·帕克·鲍尔斯的外甥。虽然出身贵族家庭,但德雷克是早产儿,由于吸氧过量,落下失明等终身残疾。
因为先天患有自闭症,他具有严重的语言学习障碍。长到一岁半时,父母惊讶地发现,不会说话的他竟然对家中一台玩具管风琴情有独钟,而全家都对音乐一窍不通。
德雷克四岁那年初次展露了音乐天赋。有一天,当他听到一名邻家女孩在弹钢琴,便挣脱父母的怀抱直奔而去。
随后,他二话不说就将钢琴前的小女孩一把推开,独自在琴凳上弹奏起来。据德雷克后来的恩师、音乐心理学家奥克利福特回忆:“帕拉维奇尼拥有非凡才能,他弹琴时手脚并用,甚至鼻子和肘部一起帮忙。
他显然从未学过弹钢琴,但却将整首音乐剧《贝隆夫人》的主题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弹了出来。”正是从那一刻起,奥克利福特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家伙是个音乐奇才,当场收其为徒。
据称,无论什么高难度旋律,只要德雷克听过一遍,便可丝毫不差地复奏出来。纵观音乐史,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神童莫扎特,德雷克也因此被誉为“再世莫扎特”。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则是,美国盐湖城的基姆·皮克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天才,他精通从文学到历史在内的15个不同领域,能一字不漏地背诵至少9000本书的内容,但他在其他方面却有些“弱智”,如不会穿衣服等。
好莱坞电影《雨人》就是以他为原型。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称,他们上周已经用研究太空旅行对人体影响的高科技设备,对基姆·皮克的脑部进行了扫描检测,试图了解他的大脑的秘密。能记住9000本书
现年53岁的皮克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但也被人称做“超级天才”,因为他在历史、文学、地理、体育、音乐等15个不同领域都有着超凡的天赋。
据为他进行脑部扫描的加州医学中心主任理查德·波尔利称,皮克的大脑不仅具有独特的能力,并且所有证据显示,随着时间流逝,他的大脑仿佛也变得越来越聪明。
皮克经常在下午来到盐湖城公共图书馆看书,每看一本书他都几乎能过目不忘,有时候他甚至无聊地看电话号码簿,并能将一本号码簿上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一字不差地记住。
据皮克的父亲弗朗称,当皮克还只有12到20个月大时,他就能记住父母向他朗读的每一本书的内容,直到如今,皮克的大脑至少记住了9000本书的内容。
所以,如果你家宝宝不幸是自闭症宝宝中的一员,请一定不要绝望,尝试去发现和培养孩子当下特有的兴趣爱好。
虽然未必也能培养天才出来,但起码能够丰富一下自闭症宝宝的精神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闭症怎么解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