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重度能治好吗有抢救成功案例吗?

夏季练兵,热射病防治常识不可缺
烈日炎炎,鏖战沙场。随着气温的逐渐走高和部队训练强度的不断加大,热射病防治进入了关键阶段。记者为此专题采访了战斗在热射病防治一线的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宋青。结合近年来亲自参与救治的案例,宋青系统介绍了热射病有关防治知识。
热射病不是普通中暑,危害大发病诱因多
初夏,南粤大地热浪滚滚,某部例行的5公里越野训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就在快要到达终点时,战士小王突然晕倒,伴发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
“赶快降温!”战友们迅速把小王拉到阴凉处让其休息,解衣降温。随后,随队医生在确定小王为热射病后,立即将他送到体系医院。
“热射病不是普通的中暑,而是重度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聚,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宋青告诉记者,其症状表现为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一般超过40℃,心率可达每分钟150次以上,伴有皮肤灼热、无汗、意识障碍,如不及时救治,将对神经系统和器官功能造成不可逆的严重伤害,继而危及生命。
根据是否有高强度运动,热射病又分为经典型和劳力型,劳力型热射病比经典型热射病临床表现更重、恶化更快,多见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健康年轻人。
“从救治情况来看,部队官兵易患的主要是劳力型热射病。”宋青说,在高温、高湿、无风天气、密闭空间或穿防护服进行训练时,人体产热过多,而蒸发、对流、传导等散热途径受阻,如果预防不到位,热量在体内大量积聚,就会导致中暑。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极易恶化为劳力型热射病。
宋青介绍说,发生热射病的直接诱因是环境,人体运动的热负荷会随着温度、湿度的上升而增大。数据显示,当日平均气温高于30℃、相对湿度大于73%同时存在,或日最高气温超过37℃时,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应用温度和湿度运算得出的热指数,可以显示环境因素与热射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当热指数大于41,热射病发病率增高,当热指数大于54,极易发生热射病。
热射病可防可控,科学预防是关键
“谢谢宋妈妈,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要好好干,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您和部队的关心厚爱……”这是某部军医许航旗给宋青写的一封信,5年前,小许在上军校时参加5公里考核倒在考核场上,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严重衰竭,各种检查结果超过正常值几十倍,但经过宋青所在专家组精心治疗后,小许又走上了训练场。
“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热射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宋青告诉记者,随着我军实战化训练强度的提升,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训练日益增加,因此一定要树立科学施训、科学预防的理念,把立足点放在提高官兵对热环境的适应性上,从防止中暑着手抓好预防,其根本措施是做好热习服。
热习服是指对热环境不适应的人,在热刺激的反复作用下,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形态方面的适应性反应,使机体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逐步增强。
对于热习服训练的时机和对象,宋青建议,在部队进入夏季之前应当普遍进行热习服训练,进入高温高湿地区服役的新兵和从低温地区进入高温地区的官兵,也需要提前进行热习服训练。
进行热习服训练时,环境温度应高于30℃。如果温度达不到,可通过增加秋衣裤、毛衣裤、雨衣、坎肩等衣物,造成局部高温环境。在训练项目上,可采取多种组合运动形式,如打篮球、踢足球、折返跑、长跑、负重或不负重行军等,长短运动结合完成。训练周期一般为10至14天,每天训练1.5至2小时,运动时间自短到长、可分次达到,但每次训练时间不能低于50分钟。训练强度以心率达到130至150次/分钟、浑身出大汗为宜。
除了热习服训练外,预防中暑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日光直射时从事剧烈运动应戴帽、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停止训练,着装也是诱发中暑的重要原因之一,防化、防核、消防、坦克兵等特殊岗位装备透气性差,在炎热气候下训练应重点做好预防。”宋青强调,在训练前后一定要养成科学喝水的习惯,可采用每1000ml水加2至4g食盐的方法配制淡盐水,训练前半小时至少喝300ml,训练中和训练后也要及时补水,以补充因出汗造成的水、电解质丢失,在特殊情况下,淡盐水也可用榨菜加矿泉水代替。
最后,宋青将中暑的预防措施概括为:评估环境、避免直晒、训前补水、练后补盐、训中观察、及时调整,如果这6条做到了,中暑和热射病的发生概率就会大幅下降。
关注五大体征,学会第一时间自救互救
骄阳下,某部正在进行山地拉练,战士小张突然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脉搏加快的症状,随队军医立即让其停止训练,搀着他来到阴凉处降温,同时密切观测与中暑或热射病相关的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五大生命体征。宋青说,现在绝大多数基层军医基本掌握了热射病的基本特征,为第一时间救治赢得了时间。
第一时间观察、第一时间预判最重要。宋青介绍说,五大体征是发现热射病征兆的金标准。
一是意识,只要出现正常以外的其他行为、语言改变,都要认为是中暑或热射病重到出现脑损害的表现。
二是体温,正常腋窝温度波动在36℃至37.4℃,当在训练中出现腋窝体温超过38.5℃时,要警惕中暑或热射病的发生。
三是脉搏,正常人安静时为60至90次/分钟,中暑或热射病发生时,心率可达160次/分以上且持续不降。
四是血压,人体正常血压为90至130mmHg/60至80mmHg。如现场没有血压计,可通过触摸动脉搏动粗略评估血压。如桡动脉搏动微弱,预估血压在70mmHg左右;如仅在颈动脉触摸到微弱搏动,则预估血压在50mmHg左右,提示发生休克。
五是呼吸,正常呼吸为12至24 次/分钟,如呼吸急促,频率大于30次/分钟,且休息后不能恢复正常是中暑或热射病的危重表现。
宋青提示,热射病自救互救的要点是尽早发现,及时降温。如果能在最初10分钟内采取正确的施救措施,可以达到控制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当出现中暑症状时,个人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做呢?
宋青说,这时应立即停止训练,脱下装备和外衣在通风阴凉处休息,并自行饮用淡盐水500至1000毫升。当中暑症状经休息及自行饮水后仍无好转时,应立即向战友或医务人员求助。
当发现中暑患者时,身边战友应当确保其处于低温通风处,如在野外开阔地带,可临时用衣物搭建遮阳平台,帮助其脱去衣物、扇风促进散热,尽快用凉水擦拭或浸泡患者周身,有条件可用冰块、冰袋、降温背心、降温头套等降低体表温度。
医务人员应当尽快赶到现场,首先通过摸脉搏、看呼吸、测血压、量体温等对病情做出基本评估,指导轻症患者降温、饮水。对于重症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时不可经口给水,要保护好气道,防止误吸,必要时开放气道,应尽快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补盐水,确保患者降温过程持续有效。对严重至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同时迅速将情况报告上级医生。
如果采取降温措施15 分钟后,患者体温仍高于40℃,或存在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则应尽快就近转运至后方医院治疗。最后宋青一再向记者表示,如果各级医护人员拿不准,可以立即和专家组取得联系,获得专家支持。
制 图:王锡圣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高温下运动警惕患上热射病 多起案例严重者致死
来源:搜狐体育
  名词解析&
  热射病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临床上分为劳动性和非劳动性热射病两种。劳动性热射病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剧烈运动导致的,病死率较高;而非劳动性热射病多出现在居住拥挤且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
  全国多起热射病案例
  日,杭州出现今年首例热射病死亡病例,医生进行耳温枪测量体温,温度高度已经无法读取。医生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心脏按压、补液和降温等措施进行抢救,但还是没能挽回其生命。
  日,扬州一70多老人因天气炎热,且在家没有开空调、电扇等任何降温措施,被邻居发现后及时送医,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内。
  日,南京一19岁男孩打篮球时突然到底不省人事,送医后出现肾脏、肝脏及胰腺功能损伤,确诊为热射病。
  2015年6月底,温州一50多岁的男子在参加完马拉松后,出现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被紧急送医抢救,被诊断为热射病。
(责任编辑:赵永杰)
&&&&&&</div
本次FIFA比赛日结束后,各大洲世界杯名额归属已明朗化…]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室外玩20分钟,10岁男孩器官衰竭!酷暑小心热射病
近期,全国各地酷暑高温,一种可怕的疾病正蔓延开来!
1、江西10岁男童室外玩耍20分钟,导致器官衰竭
7月21日上午,江西高安一10岁男童刘鹏在室外玩耍时突然晕倒在地,家人以为是中暑,没想到把孩子送到医院检查是热射病。
孩子全身出现了心、肝等多器官衰竭等症状,尤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全身部位多处出血不止,救人的当务之急是输入足够的血小板和进行血浆置换,每天至少需要2000毫升血浆,而现在各级血站血液库存不足,孩子挣扎在生死的边缘。
而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在室外玩了20分钟!
医生介绍道,刘鹏到达医院时体温达39.6℃。在抢救过程中,嘴巴、鼻子……到处都在出血,皮肤毛细孔也有出血点,这是典型的热射病。
2、安徽一中年男性因热射病身亡
7月23日, 安徽省二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中年男性患者,经初步诊断系中暑后发生昏迷。该患者送医时,已经彻底的昏迷不醒,完全没有意识,只有微弱的生命体征。
该患者最终被诊断为热射病,这是最高级别的中暑症状。遗憾的是,7月24日,该患者因抢救无效宣布身亡。
3、工人午休时疑因中暑死亡
嚷了句“好热”,男子躺下想休息会。可工友发现的时候,他已经起不来了。7月22日中午1点多,在厦门罗宾森附近的一个工地,一名男子午休时死亡,初步怀疑是因为中暑。“好热”成了他最后一句话。
何为热射病?
热射病,简单地说就是中暑的危重状况。
中暑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暑前兆,第二阶段是热痉挛,第三、第四阶段的热衰竭和热射病被归类为重度中暑。患者的身体症状从最初的乏力、恶心、呕吐、腹痛逐渐恶化至休克、体温超40℃、器官开始衰竭。
这些防暑小妙招,你值得拥有!
来点实际的,学会这十招,保你清凉度夏。
①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②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不宜过量饮酒。
③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
④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⑤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⑥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⑦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⑧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⑨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⑩出门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END·—
聊育儿 话情感 谈人生 咨心理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婧一下
或加入科学育儿QQ群:
可以免费咨询哦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聊育儿 话情感 谈人生 咨心理
您关心的就是我关注的
今日搜狐热点随着我军实战化训练强度的提升,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训练日益增加。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宋青提醒广大战友——夏季练兵,热射病防治常识不可缺 烈日炎炎,鏖战沙场。随着气温的逐渐走高和部队训练强度的不断加大,热射病防治进入了关键阶段。记者为此专题采访了战斗在热射病防治一线的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宋青。结合近年来亲自参与救治的案例,宋青系统介绍了热射病有关防治知识。
初夏,南粤大地热浪滚滚,某部例行的5公里越野训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就在快要到达终点时,战士小王突然晕倒,伴发恶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症状。“赶快降温!”战友们迅速把小王拉到阴凉处让其休息,解衣降温。随后,随队医生在确定小王为热射病后,立即将他送到体系医院。
“热射病不是普通的中暑,而是重度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聚,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宋青告诉记者,其症状表现为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一般超过40℃,心率可达每分钟150次以上,伴有皮肤灼热、无汗、意识障碍,如不及时救治,将对神经系统和器官功能造成不可逆的严重伤害,继而危及生命。根据是否有高强度运动,热射病又分为经典型和劳力型,劳力型热射病比经典型热射病临床表现更重、恶化更快,多见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健康年轻人。
“从救治情况来看,部队官兵易患的主要是劳力型热射病。”宋青说,在高温、高湿、无风天气、密闭空间或穿防护服进行训练时,人体产热过多,而蒸发、对流、传导等散热途径受阻,如果预防不到位,热量在体内大量积聚,就会导致中暑。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极易恶化为劳力型热射病。宋青介绍说,发生热射病的直接诱因是环境,人体运动的热负荷会随着温度、湿度的上升而增大。数据显示,当日平均气温高于30℃、相对湿度大于73%同时存在,或日最高气温超过37℃时,中暑发生率明显增加。应用温度和湿度运算得出的热指数,可以显示环境因素与热射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当热指数大于41,热射病发病率增高,当热指数大于54,极易发生热射病。
“谢谢宋妈妈,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要好好干,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您和部队的关心厚爱&&”这是某部军医许航旗给宋青写的一封信,5年前,小许在上军校时参加5公里考核倒在考核场上,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严重衰竭,各种检查结果超过正常值几十倍,但经过宋青所在专家组精心治疗后,小许又走上了训练场。“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热射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宋青告诉记者,随着我军实战化训练强度的提升,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训练日益增加,因此一定要树立科学施训、科学预防的理念,把立足点放在提高官兵对热环境的适应性上,从防止中暑着手抓好预防,其根本措施是做好热习服。热习服是指对热环境不适应的人,在热刺激的反复作用下,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形态方面的适应性反应,使机体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逐步增强。
对于热习服训练的时机和对象,宋青建议,在部队进入夏季之前应当普遍进行热习服训练,进入高温高湿地区服役的新兵和从低温地区进入高温地区的官兵,也需要提前进行热习服训练。进行热习服训练时,环境温度应高于30℃。如果温度达不到,可通过增加秋衣裤、毛衣裤、雨衣、坎肩等衣物,造成局部高温环境。在训练项目上,可采取多种组合运动形式,如打篮球、踢足球、折返跑、长跑、负重或不负重行军等,长短运动结合完成。训练周期一般为10至14天,每天训练1.5至2小时,运动时间自短到长、可分次达到,但每次训练时间不能低于50分钟。训练强度以心率达到130至150次/分钟、浑身出大汗为宜。除了热习服训练外,预防中暑还有哪些注意事项?“日光直射时从事剧烈运动应戴帽、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停止训练,着装也是诱发中暑的重要原因之一,防化、防核、消防、坦克兵等特殊岗位装备透气性差,在炎热气候下训练应重点做好预防。”宋青强调,在训练前后一定要养成科学喝水的习惯,可采用每1000ml水加2至4g食盐的方法配制淡盐水,训练前半小时至少喝300ml,训练中和训练后也要及时补水,以补充因出汗造成的水、电解质丢失,在特殊情况下,淡盐水也可用榨菜加矿泉水代替。最后,宋青将中暑的预防措施概括为:评估环境、避免直晒、训前补水、练后补盐、训中观察、及时调整,如果这6条做到了,中暑和热射病的发生概率就会大幅下降。
骄阳下,某部正在进行山地拉练,战士小张突然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脉搏加快的症状,随队军医立即让其停止训练,搀着他来到阴凉处降温,同时密切观测与中暑或热射病相关的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五大生命体征。宋青说,现在绝大多数基层军医基本掌握了热射病的基本特征,为第一时间救治赢得了时间。
第一时间观察、第一时间预判最重要。宋青介绍说,五大体征是发现热射病征兆的金标准。一是意识,只要出现正常以外的其他行为、语言改变,都要认为是中暑或热射病重到出现脑损害的表现。二是体温,正常腋窝温度波动在36℃至37.4℃,当在训练中出现腋窝体温超过38.5℃时,要警惕中暑或热射病的发生。三是脉搏,正常人安静时为60至90次/分钟,中暑或热射病发生时,心率可达160次/分以上且持续不降。四是血压,人体正常血压为90至130mmHg/60至80mmHg。如现场没有血压计,可通过触摸动脉搏动粗略评估血压。如桡动脉搏动微弱,预估血压在70mmHg左右;如仅在颈动脉触摸到微弱搏动,则预估血压在50mmHg左右,提示发生休克。五是呼吸,正常呼吸为12至24 次/分钟,如呼吸急促,频率大于30次/分钟,且休息后不能恢复正常是中暑或热射病的危重表现。宋青提示,热射病自救互救的要点是尽早发现,及时降温。如果能在最初10分钟内采取正确的施救措施,可以达到控制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宋青说,这时应立即停止训练,脱下装备和外衣在通风阴凉处休息,并自行饮用淡盐水500至1000毫升。当中暑症状经休息及自行饮水后仍无好转时,应立即向战友或医务人员求助。当发现中暑患者时,身边战友应当确保其处于低温通风处,如在野外开阔地带,可临时用衣物搭建遮阳平台,帮助其脱去衣物、扇风促进散热,尽快用凉水擦拭或浸泡患者周身,有条件可用冰块、冰袋、降温背心、降温头套等降低体表温度。医务人员应当尽快赶到现场,首先通过摸脉搏、看呼吸、测血压、量体温等对病情做出基本评估,指导轻症患者降温、饮水。对于重症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时不可经口给水,要保护好气道,防止误吸,必要时开放气道,应尽快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补盐水,确保患者降温过程持续有效。对严重至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同时迅速将情况报告上级医生。如果采取降温措施15 分钟后,患者体温仍高于40℃,或存在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则应尽快就近转运至后方医院治疗。最后宋青一再向记者表示,如果各级医护人员拿不准,可以立即和专家组取得联系,获得专家支持。(记者 孙兴维 郭晨 特约记者 罗国金)
(本文刊于6月24日《解放军报》07版)延伸阅读★ 夏季跑步防暑小妙招 ★ 10:00-14:00之间不要出来跑步!一天之中最热的时间是在10:00-14:00之间,因此请尽量避免在这时间出来运动。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专门挑这个时间来做耐热训练,亦或者有些跑友就喜欢这份儿酣畅淋漓,不过这会大大增加中暑的几率,所以还是建议不要在这个时间段跑步。冷却小妙招在夏季参加全马或是长跑,通常跑到后段,也就是过了09:00之后气温会急速升高,因此必须随时注意让身体冷却。许多跑步赛事都会备有海绵站,提供冰凉的海绵。因此经过海绵站时记得拿一片海绵进行冷却,而冷却效果最佳的部位是:后脑勺:此部位为中枢神经所在。肱动脉:此动脉位于大臂内侧靠近腋下位置,由于血流量大,冷却的效果也会比较明显。股动脉:同样此部分的血液流量也相当大,冷却效果也最佳。而股动脉的位置呢,就是在双腿内侧此外冷却除了可以帮助身体降温避免中暑之外,也可以延缓身体疲劳感的产生,因此经过海绵站时请务必停下来拿两块冰海绵冷却一下喔!补充足够的水分一定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一般来说夏季跑步时,男生每小时会流失1.0-1.5公升的水分,女性则为0.5-0.6公升。因此建议至少每15分钟左右就要补充150ml以上的水分,大约是补给站的1-2小杯水。若要检测自己是否有脱水现象,可以测量自己跑步前后的体重,一般来说若体重减少2%以上,就是有脱水的状况。举例来说,若是体重60kg,则跑步后体重不得低于58.8kg。禁止马上冲凉水澡
不能马上冲凉水澡,在温度较高的天气里,进行完了大运动量的训练后,不可马上就停下来,而应适当地做些放松性运动,让处于兴奋状态下的肌体缓慢、平稳地恢复到常规状态。运动后也不要求一时之快,马上洗澡,尤其是不能马上冲凉水澡,这样会使正处于扩张状态下的血管以及皮肤毛孔迅速收缩,很可能引发身体上的不适,严重者可能会让心肌收缩导致心肌缺血昏厥。其他运动结合会更棒!夏季的跑步训练确实比较痛苦,建议可以选择做些其他的运动,像是游泳或是骑自行车。因为其他运动也是可以锻炼心肺能力,游泳泡泡水很舒服,而且游泳也可以舒缓跑步带来的疲劳,骑自行车到山上看看风景也很凉爽,又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夏季跑步补水小贴士1、跑步训练之后人体消耗了非常多的能量,在丧失了很多水分的同时,也流失了很多的矿物质和盐,所以运动之后我们可以选择喝一些含电解质的饮品。2、如果你的运动强度比较高,或者你是爱出汗的人,那么你可以饮用一些淡盐水。盐和水的配比为1升的水中加入0.15克的食盐。3、记得在夏季跑步的装备单里增加一个水壶,它将是你夏季跑步不可缺少的伴侣!作者 | 记者孙兴维 郭晨 特约记者罗国金来源 | 解放军报、军报记者、迷彩TATA本期编审:田 源责任编辑:杨清刚 杜海丰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http://spider.nosdn.127.net/82ef7a148eda97e717b0e1.jpe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热射病能活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