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唱机唱头,唱臂调整架重,唱臂称锤不够重,怎办?

黑胶老顽童自制了一台木头唱机,还有2米长的唱臂,你见过吗?黑胶老顽童自制了一台木头唱机,还有2米长的唱臂,你见过吗?爱生爱戏百家号黑胶实验室做了一年多,小编的朋友圈也多了很多黑胶发烧友,有的人玩高兴了就会给小编发来视频分享一下。前几日又有这么一位,发视频显摆了一下他的唱机,你别说,这台唱机以前还从来没见过,是用木头做的,而且唱臂有2米长,引起了小编无限的好奇。他告诉小编,这台木唱机是一个“老头”帮他做的,有一条2米长的唱臂,唱头只花了五百大元,声音不错。不过他也请“老头”喝了不少酒,才得了这台唱机的。于是,我们通过这位网友找到了这个“老头”,他叫潘生,今年已经65岁了,“老头”不会上网,不会玩微信,但黑胶玩了几十年,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用平凡的材料,做出不平凡的器材。我们跟“老头”的沟通只能通过最传统的电话。当我们尊称他为潘老师的时候,他却急忙纠正说,自己只是个喜欢音乐、贪玩的老顽童。为了拥有高还原的音乐,他制作的唱机有的唱臂长达2米,仔仔细细研究每一个配件,然后不停的探索尝试,不论是从零开始制作、还是买二手唱机进行改造,他都能通过自己的双手赋予唱机二次生命。尽管过程可能并不顺风顺水,有时古古怪怪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但当唱机改造完成时,还是会有不言而喻的成就感。但至今为止潘生从未卖过一台自己制作的唱机,自己做、自己玩,朋友看中了,几顿酒下来就让他拿去。“给朋友搞唱机”是帮忙,商业这东西是每天钓鱼、聊天的潘生没空去理会的。他的想法很单纯,玩唱机除了自给自足外,如果外国人能做的东西我们也照样做出来,那可就更好了。下面,我们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制唱机的方法和这台木唱机到底好玩在哪?唱臂唱臂的责任是将唱头在唱碟上所拾得的讯息完整地传递至前级放大器处理。唱臂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搭载唱头,如何让唱针拾取最多、最正确的信号为第一重要。依照唱臂的循轨工作方式,可以分为直切臂与曲臂两种;曲臂再依其外型有S形、J形、直臂形三种。一般的唱臂常见的有九寸、十寸、十二寸甚至十四寸,上面我们提到过潘生所做的唱臂达到了2米,其实在理论上唱臂越长,所划成的弧就越趋近直线,以至于唱头行进方式越接近直切臂(循轨误差会变小),也就是说,首先要保证唱针准确的放置在唱片的纹路里,唱臂短的话产生角度上的偏差导致唱针不能恰好顺着唱片纹路前进,但当唱臂更长的时候,就能缩小夹角、无限趋近于零度。材质上早期最常见的臂管是用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而高级的臂管会用铝镁合金,甚至钛合金,日本的Audiocraft还推出过木质与竹质的臂管。现代设计的唱臂很多都采用了碳素纤维制造,由于碳素纤维相比上面的各种材料都有优势,也就随之成为当代唱臂材质的主流。在采访潘生的过程中,他表示,“在材质上我做过很多尝试,最后得出结论还是木质唱臂发出的声音更加完整,金属整体呈现的感觉很硬,不够温柔,而木却接近人声。”除此之外,唱臂的轴承也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唱头针尖在沟槽里的振动力量是很微小的,如果一旦受到轴承过大的摩擦力与振动的影响,那会对声音造成变形和扭曲。在制作过程中要本着尽可能减小摩擦的想法,来处理轴承部分。通常,唱臂都是采用末端一个可旋转位置的重锤来同时做平衡和调节针压工作,我们称它为静态平衡。如果不管唱臂支轴两端平不平衡,纯粹以弹簧或磁力来对针尖施加压力的方式,就称为动态平衡。静态平衡的问题出在当唱臂遇到不平的唱片而被抛上抛下时,唱头的针压随之而改变。而动态平衡的问题则出在针压的精确性与持久性,由于弹簧与磁体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老化或者退磁,而导致针压的偏差,所以都是有利有弊。处理静态与动态平衡是唱臂最重要的一点。唱针即装在唱头上的针,一般由钢、铝、铅合金制成,当然还有宝石和钻石的材质,形态上一般的唱针针尖可以分为圆形针尖、椭圆形针尖、超椭圆形针尖三种。圆形针尖加工简单,成本低廉。相对的,但由于唱片的沟槽是V形的90度角,圆形针尖无法接触到沟槽的最底部;而椭圆针尖则更接近沟槽的形状,能够接触到更细微更底部的沟槽,所拾取到的声音细节就比圆形针尖丰富得多,播放效果更多。所以唱针本身的柔顺度是一大关键,一般而言,高柔顺度唱头应配轻质量唱臂,低柔顺度唱头宜配重质量唱臂,唱头的柔顺度在说明书规格上可以找到。不过柔顺度又分为动态柔顺度和静态柔顺度,由于动态柔顺度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测量方法,所以一般厂家都不标出,而唱头厂牌在说明书上所标示的都是静态柔顺度,这个需要大家注意。而潘生一直在唱针方面强调的就是接下来要跟大家介绍的针压,针压(Tracking Force Range)直译的话,应该叫做“循轨力”而不是针压。不过一般我们解释为针压,所谓针压,就是唱臂到底要施加多少重量给唱头,才能让唱针达到它应有的循轨能力,通常在唱头说明书上面都是给出一个范围值,例如1.8g-2.0g,在这个范围中都是合理的,如果超出较大的时候就有可能对唱头造成损害,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格外小心。另外唱针的弹跳力也对振动产生的声音有影响,当唱臂越短很明显唱针的弹跳力越小,当唱臂足够长,唱针在唱片上的弹跳更自由。潘生表示,个人觉得针压更重一些更有利于发声,但出于保护唱片的角度一定要掌握好重量的尺度,一般唱头也会有说明书,大家可以阅读说明书,搞清增压多少、多大的速度对唱头来说是最佳的。唱盘唱盘无论如何都是唱机的重中之重,因为它肩负着最关键的避震使命,对声音的影响不言而喻,就避震的手段来讲,唱盘分硬和软两种,前者靠增加质量来加大惯性,从而让自身不易起振实现避震,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但要达到目的成本相当高。后者通过弹簧、气垫、磁垫等软办法隔离振动实现避震,成本可以不用很高也能达到目的。但潘生分享给大家一个唱盘材质的独家选择,首先他在测试了金属和木质甚至石头种种的材质之后,发现木质才是最能让声音展现良好状态的材质,但木质很难保证能通过本身质量大来减震,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他发现了一种越南的铁木,能在保证木质柔和性的同时减震。而制作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唱盘的水平,并且选择一个水平的放置平台,一个稳定的平台无疑给唱盘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地基,好的唱盘承放平台必须具备低谐振和方便水平调整两个要点。要准备一个小水平仪,观察部位是基座和转盘,二者应同为水平,若出现不一致又无法调整的情况,应以转盘为主。我们应该先对唱盘底座进行水平调整,同样是先左右调整,再前后调整,反复几次直至唱盘底座的台面完全水平为止。有些发烧友在调整软盘时候直接调整转盘水平,其实是一种不太正确的做法,因为在利用悬挂的转盘部分来迁就水平的时候,就会由于倾斜的底座与水平的转盘造成悬挂部分受力不均,致使重心偏移而产生抖摆,如果这样状态下长期使用会导致悬挂系统过早老化,缩短使用寿命。除了水平仪,大家还可以选用水平珠等,水平珠相对条式水平尺基准线比较短,因而同等价格的产品其测量精度不及条式水平尺,但是高质量大直径的水平珠的测量精度会相对高些(直径40毫米以上),水平珠在测量水平面时无须旋转唱盘就可测量整个水平面。通过不断测量让唱盘在水平状态下发挥出最大效果。电线电线主要分为唱臂线与唱盘线,这两部分虽然不起眼,却是影响重大,也就是黑胶唱机的外部连线。实际上唱臂线和唱盘线,由于要肩负着传输微弱讯号的重任,其对线材结构和用料都有讲究之处,对于低至零点几毫伏的电压讯号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讯号的干扰,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只要导线都会有电阻,而电阻就是导致损耗的重要因素,我们希望的是讯号在传输过程中能够达到最小的损失。但是由于唱臂线中用到的线径不粗,所以只能提高导体材料的纯度来达到良好的导通性能。对于这个问题,最终潘生的解决方法是找到了飞机上有一种叫“航空界线”的电线,是镀银的材质,他找到买废弃飞机零件的地方买来这种线,声音明显就通透了很多。其实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银要比铜有更佳的传导性能,另外银线还有一个铜线所不能比拟的物理特性,就是当银氧化后会变成氧化银,而氧化银是一种导电性能优异的导体材料,所以银线会越用越好,而不会像铜线那样经过氧化而导致导通性能下降。但还要保证线的长度和金属分子排列的问题,因为长度也同样影响着电阻,这需要反复的调试更改,得到最佳方案。“我们老百姓DIY唱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不就是又好又便宜嘛!”潘生说,其实自制唱机的门道和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只是想进绵薄之力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的小窍门,因为只要最终目的是为了美妙的音乐,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目标都是值得开心的,所以哪怕你能把唱机玩成这个样子,也不失为一种创意……图片来自手艺活网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区讨论,如果你是DIY高手,还不快快来露几招,如果你有什么想搞清楚的问题,也放出来让大家看看有木有什么支招,当然如果对文章中的观点不同意也同样欢迎指正。最后,在唱机刚刚诞生的时候,爱迪生仅用一张锡箔包裹一个金属圆筒,手动扭转曲柄,就成功地在留声机上记录及播放了清晰的声音,所以也期待看到大家做出3米、4米……以及更长的唱臂,还有性能更好的唱机。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爱生爱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欢迎喜爱文玩的朋友关注订阅我们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第三方登录:黑胶唱机唱臂的调试秘籍
我的图书馆
黑胶唱机唱臂的调试秘籍
&&&&&&& 对于高端唱机,调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像专业相机一样,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我们使用者手工调节设置到合理位置,才可以得到最佳的效果。黑胶唱机也是如此,只有调整到位,才能重播出动听的声音。其中唱臂、唱头与唱盘的相对位置、距离的调试至关重要。不同的唱臂调试的方式也会存在一些差异。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唱臂的种类:依照循轨的方式可以分为直切循迹唱臂和曲线循迹唱臂,而曲臂一般为支轴固定于唱盘的一边,又分S型、J型和直臂。再来看看各类唱臂的物理特性。直切循迹唱臂因为刻片刀在刻片时是以正切方式工作,而直切臂的唱片在循轨时和唱片也是呈正切方式拾取讯号,所以理论上能较完整地读取信号,以不失真的工作模式还原声音。曲线循迹唱臂曲线循迹唱臂支轴固定于唱盘一边,在唱片上以画弧形的方式循轨,如此一来,曲臂在读取唱片时可以说基乎以无正切的方式在循轨,这种因角度不正确而产生的误差被称为循轨误差(Theracking error)。它会导致唱针无法完美地在V字形的音沟中行走,因而造成失真。角度误差越大,失真越大,甚至也可能产生破音!从曲臂的物理特性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它的循轨方向不是正切的读取方式,会造成循轨误差,所以曲臂从头到尾都在相对的误差中拾取信号。那么到底要怎么办才能把误差角度变小,尽量降低失真?达到这个目的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唱臂长度;二是设定补偿角。增长唱臂我们知道唱臂越长划的圆弧越接近直线,形成的误差角度越小,也越趋正切。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很长的唱臂,那我们的唱盘会变很大。市面上的唱机转盘都是和12寸唱片差不多大,在唱盘大小统一的情况下,唱盘配套唱臂不会那么长。我们一般看到的唱臂有9寸、10寸、12寸等,常见的唱臂是9寸。既然受限于唱盘体积而不能让唱臂那么长,所以厂商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计算并设计出有效臂长,因臂长不足而产生的误差角度会借助增加的补偿角度来修正,进而达到误差角度减小,实现有效的声音播放。设定补偿角补偿角,是为了使唱针和唱片沟槽达到正切位置而调整的角度。厂商会计算有效臂长加补偿角,直到让唱臂在循轨时从外圈到内圈可以保持最低误差角度(2°以内)。到达最低误差时,会有两个正切点:在唱片66.04mm与120.9mm的地方会出现0误差角度的正切点。也就是说,我们要调整好唱针,使唱针在这两个位置能出现正切,这样唱臂在整个循轨路径过程中就能达到低误差角度。接下来就详细说说具体调试方法。调整第一步:设定超距位置(OVERHANG)为了达到最低误差角度,设计师已通过几何公式算好一个有效臂长和补偿角。一般超距是厂商计算好的有效臂长下一个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距离。即超距等于唱臂拉到唱盘轴心,唱针超过唱盘轴心的距离。也就是安装唱臂需要留出一定的移动距离,个别唱头架子也需要有一定的调整距离。调整第二步:调整水平循轨角(LATERAL TRACKING ANGLE)当计算好一个最好的补偿角和有效臂长、唱针从外向内分别在120.9mm与66.04mm位置读取时,唱臂会有两个零误差角度的正切点。以GARRARD 301 配置SME 3009为例,它的S唱臂已经呈现了补偿角度,所以我们只需要把唱头装正,分别在120.9mm与66.04mm位置,观察唱头是否与唱盘上下平行,唱头是否与唱盘圆直切的线左右平行,如果无误,那么基本上就是正确的补偿角了。我们可以用调整规尺来测量:1、先把规尺放在唱机上,有孔的一头套进转轴。2 、在以轴心为中心向外66.04mm与120.9mm的地方,即标有箭头的位置,分别放置唱针。仔细观察唱头有没有和正切线的对齐线平行。观察唱头可以看到台灯投射下来影子的黑线,还有唱针和接触的正切线基本是对齐平行的。3、如果没有平行,就需要移动唱臂位置,或者调整唱头架,或者唱头螺丝,直到对齐并且平行为止。这样就表示补偿角和OVERHANG正确了。调整第三步:针压调整(TRACKING FORCE)1、我们先将唱针装上唱臂。2、归零:把秤锤调整到让整个唱臂漂浮在半空中,即表示你目前给唱针的针压为0克。既然现在是0克,我们就要记得把秤锤的刻度归回0的位置。3、找到你所使用唱针的说明书,一般买唱针时都会附一张说明书,上面会写针压是几克。我们现在用的是m447(针压为1.5g-3g),所以秤锤需往内加重,让刻度表到原厂提供的针压值,表示已经给唱针一个正确针压。如果你要更加正确的针压,可以购买针压器来测。为何要给正确针压值?一个正确的针压可以带来最标准的声音表现。而针压的轻重和音质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唱片沟槽中,低频会在较深的地方,若针压不够,可能会读不到低频,造成声音较尖;而针压过重则可能会让声音听起来不够清亮。调整第四步:调整反作用力(ANTI-SKATING)在SME唱臂后端旁边,我们会看到一个尼龙丝挂着的配重锤,有些机器会有Anti-Skating的调整转钮,其字面意思为抗滑。也就是给予反作用力(反推力)。因为支点固定式唱臂在循着唱片音轨向内读取时,越向内侧会越产生一股向内的拉力。而越重或越读取到内侧时,可能会有重力与速度的关系而让内拉力更大。或者是设补偿角的唱臂也会比没设的唱臂产生更多内拉力。这股向内拉的力量可能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滑针,二是读取声音沟槽不平衡导致声音失真。调整细节1、一般来说,唱针压下多少克,那么Anti-skating就调到多少克。2、因为唱臂轴承的摩擦力可以抵消一些向心力,所以基本上我们不会遇到滑针情况,因此将Antiskating调到0即可。除非您在唱片上加了重物,太重情况下有可能会有滑针状况。3、关于向心力造成读取沟槽不平衡的问题。如果您有下针压,基本也会改善,所以究竟应该怎样调整,争议很多。4 、在直臂中,可能不会看到anti-skating调整,因为直臂相较于S唱臂来说很少有滑针情况。调整第五步:调整垂直循轨角(VERTICAL TRACKING ANGLE)垂直循轨角是唱针躺在唱片沟槽时,唱针杆和唱片所夹的角度。垂直循轨角如何调整呢?就是利用调整唱臂高低来调整垂直循轨角。1、先把唱针放在唱片上。2、在唱臂总承座下是一个可以转动的转盘,它是调整唱臂高度的,并且有刻度。我们先不看刻度,直接微调高度,使唱臂看起来和唱片呈水平即可。为何我们要调整垂直角呢?为何这么简单调到水平就好?因为唱片在制作过程中,刻片机的刻刀刻片时会有一个垂直角度,理论上我们要让唱针到唱片沟槽的垂直角度和刻片时一样,这样声音才不会失真。我们先举例说明一下, Shure原厂认为刻片刀在刻制唱片时的垂直角成15°,所以他生产一支名为V-15的唱针,当唱盖、唱臂与唱片水平时,这支针与唱片形成的夹角为15°,也就是VTA是15°,这样一来,垂直角度与刻片刀一样,失真会很小。可惜的是,刻片时的角度并没有一个唯一标准。有0°、15°、20°。就算您知道唱针和唱片呈现的夹角是15°,却无法确认这张唱片到底当时刻的垂直角在几度。所以,我们就假设唱针原厂已经将唱针角度设计的同刻片刀的垂直角度一样,那么我们把唱盖、唱臂调整至水平,就会达到原厂预设的角度(目前唱针厂大多角度会在20°)。不过如果您希望声音能达到您的要求,就用耳朵听完再微调高度。文章节选自《高保真音响》杂志,全文详见2017年第3期&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如何玩好黑胶?(原创)
对于喜欢音响朋友来说,黑胶确实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魔力,虽然不排除怀旧或风格差异等原因,但我始终认为黑胶真正的吸引力绝对是它的声音,一种有“真实感”的声音,鲜活、清晰、舒展,闭上眼睛就有乐器在眼前演奏的感觉。我常把听CD比喻为隔着玻璃窗户看风景,而听黑胶就是推开窗户看风景,当这样的声音遇上黄金时代的演奏和录音,音乐能不好听吗?我想这大概就是黑胶生命力不衰的主要原因吧!当然,还有仪式般的操作过程,以及唱片封套内外的文化气息等也给它加分不少。
不过经验也告诉我们,黑胶这玩意挺特殊,所谓出声容易出好声难,不搭上些时间精力,听到的东西肯定打折扣,或者说领略不到其真实魅力,这大概就是有发烧友打怵或犹豫尚未“涉黑”的原因吧。这事要怎么看,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谁还没有个认识、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呢?查阅资料、了解原理是必须的,但不入手总是局外人。这里的所谓难点,我估计不外乎是碟片挑选、硬件配置,特别是各项调整等几个环节,门坎是高点,但乐趣也多啊,况且也并不是高不可攀,只是这件事最好不要都去找别人帮忙,因为所做的每项工作都与声音密切相关,好与不好,只有亲力亲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1.碟片挑选。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玩黑胶不论时间长短,头件事都是收集好唱片。比较麻烦的是黑胶唱片版本太多、声音差别明显,好唱片又常常可遇不可求,不交点学费难啊。我自己喜欢听古典音乐,相关的唱片收集了一些,有欣喜也有尴尬,缘由就不多说了,总的来讲,如果是古典音乐这类唱片我建议最好以旧版的为主。
具体在挑选上应注意这么几点:首先,从文化、历史、演奏水准,特别是听感等几方面衡量,欧美大唱片公司发行的唱片无疑是首选,而且要以唱片公司所在地或附属品牌所在地的版本为主;接下来才是唱片的版位,首版位肯定是好但也要量力而行,一般来说前3、4版的应该问题都不大;至于曲目,有目的当然好,如果不了解可优先挑选一些作曲家的代表作,尤以贝多芬、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舒伯特、肖邦、莫扎特、德沃夏克等人的作品作为主打一定错不了,有时遇到版本和价格都合适的唱片,即使内容暂不喜欢也可收下,因为随着对音乐的理解,很可能不久就会觉得好听了;最后是品相,唱片是听的所以品相有一票否决权,除尽量不要有影响播放的划痕外,有条件还应观察盘面是否光亮、盘芯使用痕迹是否明显等,顺带提一下,每次拿唱片时戴上手套,别怕麻烦。
2.硬件配置。硬件主要是指唱机,它包括唱盘、唱臂和唱头三大件。入门阶段唱头对声音影响很明显,但随着层次的提高,唱盘对声音的影响会越来越严重,直到不得不升级。所以我说配置唱机从一开始就不要太简陋了,换句话说,唱机要有一定档次,且是越高越好,这是挖掘黑胶潜力的基础,但就效果而言并非一定得高价。
(1)唱盘。重中之重,因为它肩负着最关键的使命---避震,唱盘档次也大多体现在这里。如何避震技术上并不复杂,无非是以硬为主或以软为主的两种方式,即所谓的硬盘和软盘。前者主要靠增加质量加大惯性让自身不易起振实现避震,实践证明效果很好但要达到目的成本相当高,后者则主要通过弹簧、气垫、磁垫等办法隔离振动实现避震,成本可以不用很高也能达到目的,显然软盘有成本控制上的优势,很多中低价位软盘唱机效果远好过同价位的纯硬盘机型就是例证。&
(2)唱臂。价位高低与其结构有很大关系,越复杂价格越高,复杂的目的是便于调整,可以多一些玩的乐趣,但在调整到位的前提下,结构简单不是更符合好声的原则吗?比如单点臂就是结构上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但要注意它不适合软盘机型。
(3)唱头。动磁唱头给人声音扎实印象是入门首选,我不主张上来就非动圈唱头不选,可能从声音全面性上讲动圈有一定优势,但没有渐进过程也很难有更准确的认知,当然,做为终极目标我推荐动圈唱头。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唱头毕竟是个易损件,就几百小时的最佳时间,还怕碰怕放,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所以价格上应该有所顾忌,比如3-4千元的动圈唱头有许多型号性价比就不错,坏了换一个也不至太心疼吧。
3.唱臂原理。为什么要单独讲这个?唱机的工作原理实际上不复杂,基本上一看就能懂,唯一的难点是唱臂,稍作深入些思考就会发现,它前端挂唱头,后轴又在转动或移动,云里雾里的不说,关键是所有的调整工作都跟它有关,搞懂了它的原理有助调整事半功倍。&
先说唱臂起什么作用?这要从两个角度看:首先站在唱针角度,这个时候唱臂是起到对唱头的固定和支撑作用,因此要求是越稳固越好,这样才能保证唱针在拾取振动信号时根基稳定不走样;再一个角度是站在唱片上,情况则刚好相反,唱臂应该越灵活越好,这样才能保证唱针有良好的循迹,显然两个角度对唱臂的要求相互矛盾。一支设计合理的唱臂必须要在二者间找到平衡,具体解决方案是:让唱臂的有效质量(惯性)尽量远大于唱针杆的振动阻尼,同时其移动的灵活性又尽量小于唱片的循迹阻力,这就是唱臂的作用。
&&解释一下有效质量:绕轴转动与做线性运动有相似性质,其中转动惯量对应着的就是线性运动的质量,它的大小与形状有关,质量越向转轴处集中转动惯量越小,反之就越大,我们把这个转动惯量就称为有效质量,显然有效质量大惯性也大。
为此我们在给唱臂搭配唱头时就要遵循一些原则,例如:柔顺度低的唱头要搭配有效质量大的唱臂,反之,高柔顺度的唱头就要搭配有效质量小的唱臂,这样即满足了唱头和唱片的要求,也可确保其共振频率在10Hz左右,以减少对音频信号的干扰。关于共振频率有公式可以计算:f=1/{2π(MC)½},式中M代表唱臂有效质量+唱头质量,单位是g;C代表唱头柔顺度,单位是cm/dyne。
解决了搭配问题,再看唱臂如何带着唱头循迹(只阐述转轴臂,直切臂以此类推)。我们知道,唱头要正确循迹必须前后、左右、上下都要与唱片保持垂直,其中在水平面上就是要与唱片的旋转保持正切,但当唱臂以其轴心转动时,前端唱针尖在唱片上走出的并非直线而是一段圆弧线,只可能有一个正切点,其它位置将有最大±8度误差(9吋臂),显然这样的误差不能受。于是我们想出了一个聪明办法,就是给唱臂前端向内侧增加一个恰当的小角度,我们称之为补偿角,让唱头按此角度安装,这时发现,水平循迹误差大幅减少到±3度以内,进一步还发现,在针尖轨迹与唱片记录信息部分相交的区域内,唱头可以有两个正切点,按此设置后这个误差更可降低到±1.5度以内,非常巧妙,但带来的副产品是多出一个侧滑力,因利大于弊,补偿角设计采用至今。
&&&有了补偿角后,唱头在唱片上移动轨迹的半径就不再是唱臂的长度了,而是针尖到臂轴心的长度,我们把这个唱针实际移动轨迹的半径叫有效半径或有效长度。当唱臂满足了上面的最小切角误差后,固定下唱臂轴心位置,这时测得的与唱盘轴心的距离就叫轴距。有效长度和轴距是唱机调整的两个重要参数,需要提前知道,另外还有个参数叫所谓的超距,即有效长度超出轴距的那段长度,它对调整来说没什么作用,唱臂受转盘轴的阻挡唱头针尖基本上到不了那个位置,绕来绕去只会让入门者蒙圈。
关于侧滑力的问题。在没有补偿角的时候,臂轴通过臂杆给唱针提供拉力,沿着臂杆与唱片正切,唱针受到的拉力和与唱片之间的摩擦力二者前后平衡,左右不受力当然也是平衡的。但随着补偿角的加入,臂轴对唱针的拉力也向唱片内侧偏出一个近似补偿角的角度,因此拉力与唱片不再正切而是在唱片半径上有了投影,也就是有了指向唱盘中心的分力,这个分力就是侧滑力,它的存在使唱头有向内侧倾斜的倾向,唱针左右受力不再平衡。侧滑力可以用公式表示:F≈Nμtan(α),其中N代表针压,μ代表唱针与唱片间的摩擦系数,tan(α)代表补偿角的正切函数。可以看出侧滑力大小与针压成正比,与补偿角成正比,12吋臂补偿角小于9吋臂,所受侧滑力也小,如果补偿角为零侧滑力也为零,所以直切唱臂没有测滑力。国外有人针对这个原理设计了侧滑力测量装置,结论是:9吋唱臂约为针压力的20%,12吋唱臂约为针压力的15%。
4.唱机调整。有人说玩黑胶玩的就是调整功夫,我觉得不过分,前面讲的软件硬件都是些基本条件,还是那句话,黑胶出声不难,即使粗略调整一下声音也能说得过去,不过要想感受到黑胶的真实魅力,那就一定要在精准调整上面下功夫了,没有捷径。调整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挖掘唱片里的所有声音信息,调整的部位主要是唱头,即使不在唱头也是为其服务的,调整的项目不少,其中有的可用工具测量确定,有的无法测量或能测量也只能做参考,最后还需耳朵来定,我的经验是相信第一感觉。
(1)安装唱臂。对于自带唱臂的唱机这一步基本可以省略,如果是另配唱臂,就必须知道这支臂的轴距是多少,比照一下唱盘本身能否容纳下这个轴距,是否需要加装臂板等。确定唱臂轴心的位置一定要严格按照参数来,调整好并锁紧,这很关键,否则后面的唱头水平循迹角调整永远也无法到位。
(2)唱盘水平调整。这是最基本的一项调整,至少要备一个小水平仪,观察部位是基座和转盘,二者应同为水平,若出现不一致又无法调整的情况,应以转盘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型号唱机转盘表面是设计成中间凹的,可以采用对称方式调整,对于有些软盘机型这项调整可能需要随时进行,特别是新盘。
(3)唱头垂直方位角调整。这是指从唱头正前方看唱头,其上下与唱片表面的夹角调整,要求为90度垂直,可以用三角尺立在唱盘上比照,或用小镜子代替唱片放在唱盘上,观察唱针杆与其倒影是否重合。此角度不正确两声道的分离度可能变差,时间久了针尖也可能有不均匀磨损,不过对于多数唱臂来说,这个角度是靠唱臂精度保证的而无需调整。
(4)唱头水平循迹角调整。这是指唱头在水平方向上与唱片半径的夹角调整,同样要求90度正切。对于直切臂没什么问题,但对于转轴唱臂前面分析过,即使调整到位最多也只有两个位置可以做到,其它位置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5度以内,12吋臂还可以更小些,前提是轴距和有效长度必须准确,此角度调整不到位声音会显得单薄。
还是以转轴臂为例,首先是确定唱头在唱臂上的位置,唱臂前端的唱头安装孔一般都留有可前后调整的余量,目的是让唱针尖到臂轴心的距离刚好等于唱臂的有效长度。调整方法不难,找一张A4纸,先按轴距在纸上定好转盘轴心和唱臂轴心的位置,以臂轴心为圆心以有效长度为半径,画出唱针在唱片上移动的圆弧轨迹,再在转盘轴心处开7mm方或圆孔,将相关部分剪下并把开孔套在转盘轴上,尽量做到纸上两轴心与唱机两轴心重合,这时调整唱头在唱臂上的位置,让唱针尖从唱盘外端到内端都始终落在画好的圆弧线上即可,然后半锁紧唱头螺丝以备细调水平角。这一步骤也有现成的规尺售卖,原理是一样的。
接下来的细调要借助水平循迹角测试卡(盘),这类测试卡上一般都会有一些测试点,比如A1(60.3mm)、A2(117.4mm)、B1(66mm)、B2(120.9mm)等,这些点就是前面唱臂原理里所说的正切点的位置,可以有很A、B、C等多组,选哪一组都行,但不管是哪一组,其中一个点调整到正切,另一点也一定是正切,如果不对那是前面轴距或有效长度调整不正确的缘故,需要从新再来。这项调整如果借用一段细铅笔芯会更准确,方法是用胶带将笔芯粘到唱头前端或两侧,目的是延长唱头表面的观测范围,当针尖落在测试点上时用来比对与测试卡上的定位线是否平行,调整时注意唱头只能原地左右转动,不能再前后移动了,结束后要轻轻锁紧。
(5)唱头垂直循迹角(VTA)调整。这是指唱针尖进入唱片坑槽时从侧面看其与垂直方向的角度调整,原则上应该与母盘刻片时一致,但实际很难实现,原因是唱片的刻片工艺不同此角度也不同,再加上播放时唱片厚度不同也影响到此角度,所以这项参数也成了悬案,更麻烦的是它会影响声音的音色,耳朵挺敏感。
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呢?其实也不用那么麻烦,唱头在设计时都给考虑进去了,我们只需调整唱臂让唱头的上表面与唱片平行就基本OK了。首先找一张厚度适中的唱片放在唱盘上,设定好针压,这时唱臂带着唱头就会自然的落在唱片上,边观察边轻轻松开唱臂轴的固定螺丝,慢慢抬高或降低臂轴调整即可,记得最后要锁紧螺丝。不过前面提到此参数并不唯一,这是个问题但也留下了改变音色的空间,经验告诉我们有时并非是完全平行声音才最好听,让唱臂轴端略高一点点也许声音更有光泽,至于是高出1毫米还是多少就要由耳朵来定了。作为参照,可以裁一个比唱头上表面到唱片表面略矮一点的平行纸条,立着放在唱头旁比照会更容易调整。
&&(6)针压力设定。这项设定需要有一个针压计,静平衡唱臂通过调整尾部平衡锤来设定,动平衡唱臂则需要先调整平衡锤让唱臂呈自由水平状态,然后再调整唱臂内弹簧或磁力钮到相应数值。一般来讲针压力都是按唱头推荐的数值来设定,但要注意静平衡臂在测量时测量面应与唱片表面同高度,否则所测数值就不准了,高大低小。针压力对声音听感也有影响,所谓轻活重死,过轻过重都会增加唱针的磨损。
&&(7)抗侧滑力设定。抗侧滑力就是再给唱针施加一个与侧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用以平衡侧滑力对唱针的影响,使左右受力基本相等,否则唱针可能会因不均匀磨损提前报废。
方向相反没问题,指向唱片外侧就是了,但大小是多少呢?测量基本不可能,幸好前面唱臂原理介绍中我们已有了结论,唱臂上也有相应的装置,按此设定就行了。不过实际调整时还是很难给出准确值,所谓设定也不过是个估计,既然如此我建议宁小勿大,捎带着还能提高点循迹能力。
&&(8)严格避震。我们知道,黑胶唱片的播放是依赖唱针在其音频坑槽里拾取振动信号而实现的,坑槽宽不过50微米,深不过22微米,唱针的振幅不会超过这个范围,因此任何外来的,哪怕是非常轻微的扰动都会对其工作产生严重干扰,所以对于避震这个问题多么强调都不过分,而且可以立竿见影,比如声音背景会更宁静、细节更丰富清晰、音乐气氛更好等。至于具体有哪些好方法完全可以因地制宜,例如在唱机下面垫上两硬夹一软的垫子效果就很好,检验时用手敲敲台面,对正在播放的唱片没有丝毫影响才算及格。
(9)防灰尘。这个算不上调整但要同样引起重视,我们知道唱针尖和唱片坑槽的尺寸都是微米级的,任何微小灰尘对它们来讲可能都是堵墙,其结果必然是声音听起来不干净,甚至还会损坏唱片,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防尘和清洁都是必不可少的,最起码对购买的旧唱片要先清洗再收藏吧,对没有防尘罩的唱机做一个扣上对谁都有好处。
&以上完全是我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有些地方也不一定很准确或者还有更好的方案,但不管怎么说,在玩好黑胶这件事情上,付出的越多得到也越多,至于得到些什么,用心体会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mt唱头适合用什么唱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