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荟贤庄三个字做一幅虎门h·one荟壹茶餐厅厅的对联

萍乡这些地方值得一去
旅游资源第三章
旅游资源个体详情介绍 一、五级资源(一)地文景观类武功山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芦溪县东南边境,介于东经114°10′ -114°17′ 和北纬27 °25′ -27° 35′ 之间,属罗霄山脉北段,绵延120公里,总面积260余平方公里。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为江西境内第一高峰。武功山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 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江南名山最后一座正在开发的处女山,历史上曾声名远播,文化积淀深厚,在崇尚自然,渴求返璞的今天,她又以其自然景观之神奇和原 始生态环境之完好而独具魅力。武功山资源类型与特色被专家概括为“山景雄秀、瀑布独特、草甸奇观、生态优良、天象称奇、人文荟萃”。现已规划 面积160平方公里,规划景点200余处,整个风景区分为金顶观光休闲区、羊狮幕观光游览区、九龙山宗教文化区、发云界游憩娱乐区、大王庙原始生态区五个 核心景区。自然形成了“峰、洞、瀑、石、云、松、寺”齐备的山色风光,区内10万亩高山草甸绵亘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巅与巍峨山势相映成辉,堪称天 下无双;峰顶神秘的古祭坛群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华夏一绝;气势恢宏的高山瀑布群、云海日出、穿云石笋,奇特的怪石古松、峰林地貌和保存完 好的原始森林、巨型活体灵芝等景观令游人叹为观止;武功山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16℃,夏季最高温度为23℃,低于同期庐山、 黄山气温,是良好的避暑胜地。武功山动植物繁多,有动物200多种,植物2000多种,被中科院专家誉为天然动植物园。武功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自汉晋起,被道佛两家择为修身养性之洞天福地, 明朝时香火达到鼎盛时期,山南山北建造了庵、堂、寺、观达100多处,无数善男信女到此朝拜。自唐宋以来,诸多仰慕其名而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的名人学士络绎 不绝,留下了无数珍贵墨迹,其中最为出名的数汉之葛玄、晋之葛洪、梁之陶弘景、唐之袁皓、宋之黄庭坚、明之徐霞客、近代的陈毅元帅。据考证留下赞美武功山 的千古诗赋、匾牌、文章百余篇,其中最有名是徐霞客的一首:“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入履步彩云间。”
武功山地理位置优越,外围交通发达,处于湘赣两省的黄金旅游带上,沪瑞高速、320国道、浙赣铁路复线横贯东西,319国道纵穿南北,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武功山自1985年被批准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来,陆续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开发,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2003年8月,萍乡市委、市 政府专门成立正县级建制的派出机构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专门从事武功山开发工作。管委会班子到位后,提出了完善规划,分区建设;建管并重,有 效保护;整体包装,广泛营销;创新机制,加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争取在三年内把武功山建设成为集生态休闲、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 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快了开发建设步伐。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在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着手高标准编制了各功能区的详细规划;逐步完善了旅游公路、客运索 道、游步道、文化园、寺庙、宾招、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大了资源保护与挖掘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切实维护了景区资源真实与完整,发现了高山瀑布、温泉、 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和巨型活体灵芝等宝贵资源;组建并实质运作了江西武功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武 功山拉开了全面开发建设的架势,步入了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景区主要景点包括武功山神、古祭坛群、穿云石笋、夫妻峰等。武功山神
相 传,很久很久以前,武功山大安里有一位养白鹤的老人。有一天,他远嫁莲花的女儿病了,老人养的那只老白鹤变成仙鹤,驮着老人前去看望女儿。临回去的前一天 晚上,仙鹤被女儿家隔壁贪心的财主偷吃了。老人气愤地与财主论理,财主将仙鹤毛扔回老人时,鹤毛变成仙鹤驮起老人往回飞。在飞越横亘于大安里与莲花之间的 沼泽地时,白鹤身化作一座大山,方便两地百姓来往,人们为纪念白鹤舍身化峰的壮举,就把大山主峰命名为白鹤峰。
宋时,白鹤化峰的故事已流行于民间。人们认为化峰的白鹤就是白鹤仙人的化身,说仙人将身子化成山峰后,见山顶崎岖,为方便过往百姓,便挤土成坪,开通一条 贯通南北两地的大道,而他的头部,化做石雕头像留在离金顶不远的路岸下。后来,当地百姓把白鹤仙人的头像称为武功山神。崖顶幽深的茅草,就是山神飘逸的头 发;崖面岩石突兀,颇似人的额、眼、鼻、口、耳五官有棱有角,清晰可见;崖脚一石突出,恰似供人拜祀用的神台。山神斜对面100米处,耸起一岩,岩平如砥,上可坐十余人,天生一个观景台。在这里,山神的神韵气质,尽在游人眼底。古祭坛群
江 南古代祭祀文化的活化石,武功山最富特色的人文绝景之一。地处武功山金顶海拔1900米处,屹然傲立于湘赣边界。四座朝向各异、建筑风格独特的石垒祭坛, 自从三国东吴初年创建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古代普通百姓对其的崇敬与臣服,使祭坛成为人世与上苍沟通的纽带。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一遇到 像旱蝗疾疫等自然灾害,人们便“远近祷祀”。希望通过祭拜上天,获得与灾害作斗争的特殊力量,以求得“享应甚速”的效果。四座石头垒成的祭坛,各有不同名 称。一为葛仙坛;一为汪仙坛;一为冲应坛;一为求嗣坛穿云石笋
这 两尖岩如一对春笋,从深谷中挺拔而出,直插云表,高约260多米,这一奇特景点取名为“穿云石笋”,又叫石笋双峰。它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说是有一对恋人殉 情而变成这双石峰。话说在槽岭这里有个青年叫石仔,一位姑娘叫小翠,两人相亲相爱,小翠家里是财主,父母不准女儿嫁给穷小子石仔,并千方百计进行阻扰。一 天,石仔和小翠相约来到山岩上手拉手含泪地说:今世我俩不能成为夫妻,就来世再做夫妻吧,于是双双跳下了深渊。后来,深渊中长出了这两座石笋峰,当地百姓 称为石笋双峰,高一点的山峰是石仔,矮一点的是小翠。石鼓寺
石鼓寺原名石鼓庵,亦称佛祖庵,座落在萍乡武功山主峰白鹤峰山脚下,距芦溪县城35公里。原庵史建于元延佑年间()距今已有700年历史。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武功山下塌佛祖庵,忽闻山下溪水分外悦耳,循声寻去,乃是急湍溪水撞击一鼓形巨石所发出的声音。乾隆用木棍击石三下,发出震耳鼓声三响,武功山金顶刹时祥云朵朵佛光灿烂。乾隆大喜,曰:“石能为鼓,世所罕见”。遂赐名为“石鼓寺”。夫妻峰
武功山水有夫妻瀑、山有夫妻峰。这夫妻峰呀,是指两座从深谷拔地而出、相依相偎、直刺云霄的山峰,故此又叫石笋双峰。夫妻峰源于一个凄美的传说,说它们是由山下一对恋人殉情而变。白鹤峰
武 功山的白鹤峰海拔1918.3米,是江西第一高峰,历史上与庐山,衡山齐名,称为江南三大名山,佛道两教驻山已有1700年历史,山上到处是寺观的遗迹, 金顶是武功山最高峰,山上没有一棵树,全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原,深秋时一片金黄,所以称金顶,山上现存的四个古祭坛和观音寺,建于东吴,可见历史之悠悠。吊马桩
吊 马桩是一座高200余米的孤岩,不但集高、险、峻,风光也为武功金顶地区之冠。古人诗云“昆仑失火却龙蟠,迸出怪岩一角寒,初日烟霞生锦箨,九天风露湿琅 玕”。吊马桩由基、阶、峰三部分组成,基台从深谷拔地而起,谷中树木秀蔚:阶台岩石嵯峨,古木葱郁,峰顶岩尖如柱,奇花异草丛生,登上桩顶,近观奇松怪 石,远看白云绕峰。挂榜石
挂榜石,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削成峭壁耸云霄,挂榜流传非一朝,想是许多金殿客,紫毫次第姓名标。”古时候举子们一但考中了,他们的大名就会眷写在黄纸 上贴在街上显眼的地方,考中状元的还会披红挂绿游行三天,到时许多宦官人家的女孩争相一睹状元郎的风采,幸运的姑娘也许就有可能成为状元夫人。所以古人把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作为人生的两大喜事。据说古时候的读书人如果想考取前程,就要来到挂榜石前祈祷。假如石头上隐隐约约有他的名字,当年参加考试的读书人一定会高中。就如同官府挂出的黄榜。因此 赣湘两省的读书人考试前夕,蜂涌而来看“黄榜”的现象盛况空前,并根据榜上的信息决定自己考与不考。七仙潭
七仙潭,得名于七仙女下凡洗浴被樵夫撞破成潭的故事。传说天上的七位仙女有一年夏天下凡,见这里清泉涌动,碧波荡漾,便下水洗澡,不料被一位砍柴人撞见, 七位仙子化成了七个小石潭。这里的河床全是整块大石构成,千百年来滔滔的溪水日夜冲刷久而久之,就冲出了一个个光滑的小石潭。
一到隆冬,120米飞泻的瀑布凝结成一条细长的冰瀑,晶莹剔透,如诗如幻;春夏之交,奔腾的瀑布撞击岩壁,化成蒙蒙大雾;高山、绿林、云海、飞瀑,身历其间,如入仙境。这可是目前武功山已知瀑布中最陡的了。高高耸立,直上云端。高山草甸
武功山高山草甸在武功山生态资源中,最具特色和魅力。虽然武功山的高度没有达到森林植被分布的上限,但在该山海拔1600米以上的南北山脊线 两侧,却几乎被茫茫草甸所覆盖,连绵30多公里,面积达 10万亩以上。武功草甸,因时因地而富于变化。四时气候不同,地形地貌各异,造就了武功草甸俏丽迷人,奇妙多姿的风貌。春夏绿油油 初春,艳阳高照、大地回暖。冬眠的小草睁开睡眼惺松的双眼,争先吐出黄绿的尖芽。随后,报春花等早春花卉便开始崭露芳容,而在草甸周边崖壁上 生长的江西杜鹃等也不甘示弱,以满树繁花争当春花的魁首。不久,一条条黄绿的绒毯,便被红、白、黄、紫等各色鲜花所渲染。夏天,浩荡的暖风挟裹着绿色的浪 潮,以一种啧礴之势扑向四面八方。不经意间,武功山顶顿成一片绿色海洋,碧波荡漾,随着山势起伏划出一条条美丽的孤线,远观绿草如茵,近观奇花斗艳:野百 合洁白的喇叭形花冠硕大华美,如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十分抢眼;和野百合同科的紫萼,则静悄悄地绽放着淡紫色的长钟形花朵,清秀而典雅;毛茛科的乌头虽然出 场较晚,但也不甘寂寞,以其冠如武士头盔的艳紫色花朵高高跃出草丛;而众多伞形科小花则以多取胜,组成一个个伞形花序,如朵朵白云飘落在碧波之上??秋天金灿灿 金秋时节,高大的禾草变为金黄色,一如成熟待割的万顷稻浪。春夏一望无垠的绿草甸,已魔术般换上了季节早已设计好的金色袍子,这使巍巍武功山显出一种至高无上的王者风范。冬天白皑皑 由于冬季山高风大气温低,武功山的草甸已是霜雪的世界,连绵的山脉宛如一条白色的游龙,在湛蓝的晴空和金色的阳光下,景因地质构造及山形山势的不同,使武功山草甸,随山势流转而千变万化。或如吊马桩 “U”形谷的深邃,观音宕的博大辽阔,或如九龙山“睡美人”俏丽多姿、发云界的千折百转。在绵延不绝的几十公里草甸中。其中地势较平,最宜于游人欣赏的为 金顶、观音宕、九龙山和发云界四个大草甸。金顶、白鹤峰草甸
海拔米,面积6平方公里。地处武功之巅的不凡高度和山势延绵而富于变化,使金顶草甸成为爱好草甸游的首选之地。此外,山顶极具神秘气氛 的高山古祭坛群等人文胜迹也为金顶草甸增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观音宕草甸
海拔1300米左右,面积4平方公里。由观音宕、吊马桩两个盆地组成。这里山溪众多,地势较低,水源充足,植物种类极其丰富。野百合、玄参、草乌、桔梗、 远志等药用植物随处可见。杜鹃、黄山木兰、铁杉、黄山松等树种沿沟溪分布,犹如一道道绿色的走廊。而距此草甸不远,落差达120米的金壶洒酒瀑布和保存良 好的片片天然铁杉、黄山松群落更与草甸交相辉映。涉足其中,上可观草甸云海、雄蜂座座,下可赏飞瀑流泉、珍稀古树,实为武功山难得的一处生态佳境。九龙山草甸
因九山逶迤状若游龙而得名,海拔米,面积3平方公里。明嘉靖年间僧徒在此创立九龙寺始,此后数百年间又陆续兴建几十座台、塔、寺,使这里一直成为江南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发云界大草甸
海拔米,面积10平方公里。为一三面环山的高山盆地,春夏时节,由于小气候的影响,盆地里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让人感到美不胜收。羊狮幕概况
羊 狮幕是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之一,地处武功山的东北面,整个景区风景如画,秀甲一方,素有“前秀后雄”之说。羊狮幕主峰海拔1750米,气候变化无 常,有时山下日照山上雨,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像悬挂一道宽大无比的幕布,变幻莫测的云雾时而似羊时而似狮,由此取名“羊狮幕”。如来佛掌
耸立在陡峭的山壁上高达5米多的巨掌,由石头天然生成,因它的形状和如来佛的手掌很相似,所以被人们称为如来佛掌。观音送子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幅观音送子图,朋友们可以慢慢欣赏。她很形象,坐在正中的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仙盆松
眼 前这巨大石壁上的“盆景”称为仙盆松,那古老松树与石壁搭配巧妙天然成趣,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那松树生长在石壁缝隙之中,被一如盆的大石挡住,大石悬 空而放,从远处观看,就好象石松长在这一石盆之中,为一巨大盆景放在几十丈高突出的石壁之上,形成了少有的“石上长树”,也是“树上长石”的奇观,此松树 扎根石崖,秀美、挺拔,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关公面壁
历 史上的赤壁之战,惊天地、泣鬼神。一部《三国演义》将此次大战浓墨重彩,大书特书。据史载,曹操赤壁兵败走华容,在水路中败逃数十里,方才登岸,百忙之中 寻了一匹快马,扳鞍上坐,急忙逃跑。岂料遭诸葛亮计算,关云长为显其才,立下军令状自荐守华容捉拿曹操。可是关云长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当日曹操的许多 恩义又观曹军惶惶,于心不忍,手下留情,紧要关头还是把曹操放了,导致后来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幅关公面壁图,大家看,像不像 关公的模样?金鸡迎春
这块白颜色的大石头状像一只大母鸡,其头、嘴、身都活灵活现,它高2米。这只母鸡为什么躲在一棵松树底下呢?原来它在这里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所以取名为“金鸡迎春”。沈家大院
“北有乔家大院,南有沈家大院”,沈家大院原是清代沈姓一富商在此梯田式的山中腹地栽种药材、茶叶发家而出名。如今,那条用麻石铺成的一段古道、残留下来的石墩、石屋柱等物依旧向人们展示它昔日的辉煌。(二)古迹与建筑类安源安源,是一方神奇而火红的热土,是中国近代工业先驱、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秋收起义主要爆发地、中国少年先锋队诞生地、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安源,因中国近代工业的大企业——汉冶萍公司的萍乡煤矿而闻名于世;安源,因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党的杰出领袖领导的工人运动而名震天下;安源 因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组织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高擎起第一面中国工农革命军大旗的秋收起义而令人敬仰;安源,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全国“十五 个之最”而在中共史上写了辉煌的一页;安源展现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进,中国无产阶级从诞生、觉醒、反抗到有组织大罢工、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 产党和人民军队创建初期奋斗历程的典型代表。毛泽东同志在安源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的辉煌篇章,邓小平同志题写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馆名, 江泽民同志为“秋收起义纪念碑”题写了碑名,曾庆红同志在安源考察时指出“安源的革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安源作为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 分”。安源已成为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我省红色旅游五个基点之一,并入选为全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安源旅游区的景点主要集中在安源镇,包括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为中心的革命纪念地和以汉冶萍公司创建管理与生产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工业纪念物,以及秋收起义广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安源是我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之一,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发生在这里。为纪念我国工运史上这一壮举,1955年8月开始筹建,在萍乡城南6公里远的安源牛形山的山腰上修建了占地13公顷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纪念馆是一座三层24米高的建筑,倚山而筑,馆上方是红旗、火炬和由铁锤、岩尖、铁路、车轮图案组成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徽标的造型。馆四周云杉挺拔,满目苍翠。馆前是设计高雅的胜利广场。八段136级台阶从中广场直通纪念馆大厅正门,到达纪念馆大厅前的山上广场,毛泽东书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镌刻在大厅两侧,大厅正门上方“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邓小平日亲自写的纪念馆馆名。 纪念馆内,共设6大部分8个展厅。馆内展厅展出的实物为研究中国早期工人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史料。馆外的主要景点还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人补习学校、萍乡烈士陵园、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安源煤矿总平巷井口、毛主席来安源铜像广场、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谈判处旧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盛公祠、世纪广场、胜利广场等。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罢工前)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牛角坡52号,共8栋7间,为砖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原为湖北同乡会会馆。 1922年9月罢工时,罢工指挥部亦设此处。罢工胜利后,俱乐部机关迁至半边街,此处为工人学校第二校校舍。
安源路矿党支部成立后,即集中力量组织工人俱乐部(工会)。日,召开工人俱乐部第一次筹备会议。4月16日,在工人俱乐部第三次筹备会 议上,讨论通过了工人俱乐部总章和部员公约,确定俱乐部的宗旨为“保护工人的利益,减除工人的压迫与痛苦”,选举李立三为俱乐部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并 组成俱乐部的领导机构干事委员会,选出评议员和干事数人。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宣告成立,有部员300余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罢工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在刘少奇主持下,由工人自行设计、捐款建造,日落成,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俱乐 部分前后两栋,前栋是办公楼,砖木结构,两层楼房。俱乐部下设文书股、互济股、宣传股、游艺股。后栋是工人讲演厅,为砖木结构,四层楼房。设演讲台及大 厅,有坐位800个。厅后部及左右侧共建通楼三层,三层共设坐位550个。讲演台正面墙上悬挂马克思、列宁像,对联为:“有团结精神有阶级觉悟;是劳工保 障是人类福星。”横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俱乐部是20年代安源工人革命活动的中心,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第一所工会大厦,1955年1月, 国务院修复该旧址。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安源纪念馆
是全国第一家以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与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史为主要内容的纪念馆,共有32个展厅。展厅内陈列着300余幅照片和相关史料,介绍了红领巾的诞 生过程和作用以及从安源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新中国的重要岗位王耀南、吴烈、吴运铎等杰出人物。通过该馆的建设,使安源历史地位更加突出,伴随着红 领巾主题公园建设,安源将成立全国少先队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活动阵地。工人补习学校
位于安源镇五福巷。1921年冬,毛泽东派李立三来安源。李立三到安源开办平民小学,吸收工人子弟读书,广泛接触工人。1922年1月开办第 一所工人夜校,后改名为工人补习学校。自编浅显易懂的教材,把讲授文化科学知识与传播马列主义结合起来,为建立和发展党、团、工会组织,为培养工人运动骨 干创造条件。该校址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位于安源镇老后街。1922年9月罢工胜利后,毛泽东派易礼容来安源开办消费合作社。工人踊跃投资,共筹集资金1万余元。1923年2月正式营业,这是中 国工人阶级自办的第一个经济组织。同年8月增设新街分社。李立三、易礼容和毛泽民先后担任过总经理。该社设兑换、粮食、服物、日用、南货、杂务各股,并代 售革命刊物。该旧址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平巷口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安源煤矿,为煤矿开办时建造的矿井主要出入处。是一座砖砌门坊式建筑,背靠安源山,井口上方塑有铁锤岩尖图案和“总平巷”三个显目的大字,中间半月形 建有大拱门为出入总口,通往距地面近千米深处的井下,两侧建有附属建筑物。她既是安源煤矿建矿史的重要文物,也是1922年9月罢工斗争的重要场所,毛泽 东曾从这里下矿井考察,刘少奇、李立三也曾来此处了解工人生产生活情形。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
即安源公务总汇,建于1906年。日,路矿当局策划的种种阴谋失败后,不得不同意调解,约俱乐部全权代表刘少奇来这里谈判。当时路矿当 局想用武力逼刘少奇答应复工,遭到刘的严词拒绝。数千工人将整座楼房围得水泄不通,高喊:“谁最动刘代表一根毫毛,就将路矿当局打得片甲不留!”路矿当局 和戒严司令见工人势力强大,不得不妥协,18日签订正式条约13条,历时5天的大罢工胜利结束。该旧址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
位于安源镇张家湾。1927年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在这里主持会议,召开部署湘赣边区秋收起义的具体计划、日期和进军路线,并成立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该旧址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盛公祠
(即 萍乡煤矿总局旧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源镇安源煤矿,地理位势突出,在安源盆地的山包上,即可登楼远眺,俯瞰安源镇全景,同时又是镇内各个地区都 能看到的历史标识。1898年煤矿开办时建造。初为矿局总公事房,后为矿局所聘德国工程技术人员住房。1916年汉治萍公司总经理盛宣怀去世后,矿局为纪 念盛宣怀,将此屋命名为盛公祠。屋前存有为驻守所筑炮台遗迹。该建筑物为德国样式,因建立山坡顶部,显得突兀雄拔,三层砖木结构,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工人学校第一校校舍,位于张家湾的一个小院。系砖木结构,北端是二层楼,南端是平房,共15间,面积1000平方米。1927年9月初,毛泽东在此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研究了秋收起义的部署,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秋收起义第二团出发地——张公祠
(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房屋为德国样式,三层砖木建筑,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墙厚度为55厘米,内层高5米。为萍乡煤矿第一任总办(矿长)张赞宸私宅, 张逝世后矿局将此屋命名为张公祠。一度改作矿局所办学校校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安源镇党政机关办公楼。2007年9月成为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安源 纪念馆所在地。安源老街
俱乐部到合作社之间的600米连接通道,当年安源的商业街,今天依然热闹的小商品市场。依稀保有当年的若干场景。虽然历史面貌已遭到相当严重的破坏,但局部还可以整治修复,还原旧貌。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
位于安源镇中,现代教育的启蒙基地,学校的筹资、管理和教学都反映了当时工人觉醒的状态和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的活动特点。是安源罢工的主要舞台之一,培育出一批有能力的工人革命家,成为中国工农革命的重要力量。毛泽东1930年秋来安源住处和前委机关驻地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9月下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之一部来萍乡和安源时,毛泽东和方面军前委机关驻在这里。毛泽东1921年秋来安源住处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源八方井44号,普通平房,原为私宅,1921年10月毛泽东来安源住在这里。安源苏维埃工农兵政府旧址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内,工人俱乐部(罢工后)右侧。1930年9月,在工农红军帮助下,安源苏维埃工农兵政府在此处成立,安源工人、共产党员袁德喜任主席。红军标语墙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源镇张家湾村。1930年9月下旬,红军第一方面军之一部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来安源和萍乡,扩军筹款,做群众工作,制作的墙头宣传标语。孔原同志故居
孔原(1906年~1990年),原名陈开元、陈铁铮,1924年参加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孔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中国海关事业 的开拓者,在党的组织、海关、外交、外贸、对台工作和隐蔽战线上做出重大贡献。1978年,安源镇政府对孔原故居进行了修缮,2007年,安源镇政府再次 对孔源故居全面修缮。(三)消闲求知类傩文化傩是源于我国古代原始宗教巫文化,它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原意为“迎神赛会,驱鬼逐疫”。萍乡傩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萍乡石洞口杜氏家谱记载: “傩自周始”,清乾年间,萍乡县令胥绳武曾用萍乡方言作过一首咏傩诗:“五隅年例扮迎春,忙煞城里城外人;所幸太平冒个事,我随你去跳傩神”。民国时期, 萍乡傩祭活动更为普及,全市仅傩庙就有98处,傩舞队达48支。萍乡傩被傩艺界称为中国傩文化的宝库,除了它源远流长外,也是因为它具备其他地区所不具备 的傩庙、傩面具和傩舞这三大宝物。而且这三大宝物中的傩庙数量多、规模大,可称为全国之冠。而古傩面具的遗存可堪称中国之最,具有文化保存价值的萍乡傩面 具,发现、收集最多时有200-500多具。萍乡傩阵容庞大,一堂傩一般为36个傩神面具,最多的有124个。萍乡傩文化在全国的地位,得到外国学者的承认和好评。法国著名汉学家、法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班文干·班巴偌多次到我国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考察过傩文 化,1991年7月来萍乡考察,他说:“到了萍乡才知道中国傩文化天外有天,这天外天就在萍乡。萍乡的傩文化实在太可爱了。愿天下研究傩文化的同行都来萍 乡看看。”傩面具
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大多为香樟木所雕刻,加上油漆彩绘,刻画出粗狂朴拙,庄严华丽的艺术形象。傩面造型大多以古代历史名人为原形,并对角色的性格注重深层刻画,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石洞口傩文化园
位于赤山,是举行傩艺活动和供奉傩神的地点,外貌宏伟壮观,气势磅礴。每年正月,傩舞队就会到每家每户表演,另外,秋收季节也会表演傩戏。正在兴建的傩文化广场是一处休闲、观赏的场地,以突出傩文化意蕴为主题,并带有古韵景点,走在其中如在画中游。石洞口“傩文化园”是一座以傩文化为特定主题,融汇赣西民俗风情,民间艺术,集祭祀、观赏、娱乐、休闲、购物等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乐园,也是一个兼具文化、教育、科研、观赏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上栗傩舞、傩庙、傩面具,堪称民族奇葩、中华一绝,国内外影响大。小枧傩庙
位于上栗县东源乡小枧村小枧街,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442年),重修于清代,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枧傩起源于唐元和六年(公元806年)前后,首先其庙宇在田心村,1368年搬至田心水口山,1720年被烧毁后择建在东源小枧。该庙总面积2800平方米,为四栋三间二进一房三室,歇山顶,庙前原有高大的雨亭(1954年拆除),风雨亭对面是戏台,与大殿成直线,两边为厢房和酒 楼,共18间。清同治十年(公元1874年)进行扩建,右边增加了观音堂,左边增加大小七间斋堂,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萍乡现今保存最大且最完整 的一座傩庙。据史料记载,小枧傩庙原名“遵宣祠”。明宪宗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小枧傩庙开始往外派生,先后转入湘东毛园、下埠、芦溪新泉、南坑、 上栗赤山、桐木等地。现收藏古傩面具计128件。小枧庙距萍乡城区仅30分钟车程,交通方便,每年都有湖南、宜春等地信士来此朝拜、旅游观光,其独特的傩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赤山石洞口傩庙
石洞口傩神庙位于赤山镇丰泉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9年)。傩庙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庙前有高大的风雨亭,两边为厢房和酒楼,保存完好,面积550平方米。原风雨亭和酒楼戏台被毁,现为重建。据史料和杜氏家谱记载:“元末进士杜谷珍之子杜传芳率族人亲建,于明洪武二年从对面山脚下搬迁过来,庙内祀奉唐、葛、周三位主神。石洞口傩文化园正在扩建中。福崇庵
位于湘东区排上毛园。南宋嘉定年间,毛园陈氏祖先在长塘建福崇庵供奉傩神。乾隆年间,陈云波父子将庵改建成一栋两进庵。后人不断翻修改造,福崇庵一直保存至今,已有800年历史。福崇庵傩庙、傩舞、傩面具三宝保存较全。一具石傩面具保存完整。庵堂现存木傩面具384具,所存傩面具数量为全国第二。附近几个村有三支傩舞 表演队,文化大革命以后,专家、学者纷纷来毛园考察研究傩文化。至90年代,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的专家先后来考察。2002年,被列为市级文化 保护单位。二、四级资源(一)地文景观类1、杨岐山杨岐山位于上栗县杨岐乡,距萍乡市中心25公里,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重点风景名胜区。杨岐山古称翁陵山、漉山。相传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 杨朱到此,因山大路杂,面临岐途,迷失方向,凄怆泪下,后人因此而将此山名为杨岐山。杨岐山为武夷山余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距今约一亿八千万年的三叠纪晚期,随着地壳上升,杨岐山逐渐由大海升为陆地。杨岐山山势嵯 峨,“山之峻,水之纾,岩之峭,石之奇,皆可娱人。”主峰张口狮子岭,海拔947.6米。主要景观有杨岐普通寺、何仙庙、寒婆石、千丘田、阴水洞、子午 泉、棋盘石等24景。张口狮子岭、万仞峰、龙峰如笔架横亘,张口狮子岭据中央。山脉远眺长沙,城区景色历历可见。有人曾作诗曰:“长沙牵出一根藤,爬到杨 岐结个瓜,瓜叫张口狮子岭,站在瓜上看长沙。”杨岐山林木蔚然深秀,松杉、樟、栗等林木覆盖峰岩。林间杂生的“方竹”、“观音竹”、“实心竹”、“墨 竹”,称为杨岐四“竹”,其中方竹为杨岐一绝,竹杆四方有棱,四季生笋,多处移栽不活,唯此生长茂密。杨岐普通寺
杨 岐普通寺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杨岐山风景名胜区中心,座落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杨岐山寿桃峰下,距萍乡市区25公里、上栗县城6公里。普通寺距离浙 赣铁路、萍洪高速、沪昆高速公有20公里。普通寺与319国道相连的路段已经铺成了水泥路,交通十分便利。此外,电力、电信、移动通讯设施已全面覆盖。杨岐山普通寺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下一大支派——杨岐宗祖庭,始建于盛唐 天宝12年(753),乘广禅师主持建造,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禅宗发祥地,初曰“广利寺”,宋更名“普通寺”,沿袭至今,已有1200多年 历史。1996年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属省重点寺院。现有僧尼6人,当地居士信士2000余人,宗教活动开展较为正常。她既是宗教 圣地,又是风景名胜旅游避暑胜地。近年来,赴杨岐普通寺考察历史、参拜祖庭、寻根问祖、旅游观光的国际友人、杨岐弟子及港澳台胞与日俱增。国内檀越信士、 居士香友、人民群众来杨岐朝拜进香,旅游避暑观光,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杨岐普通寺依山而建,逐层递高,古朴雄伟。全寺院由山门、弥勒佛殿、大雄宝殿、祖 师堂、厨房、餐厅、客堂、宿舍组成,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在寺院周边有瑶金山寺、妙清寺、何大仙庙、上栗万寿宫、宝积寺、金 轮寺、三候庙、纯阳观、张公祠、凤鸣湖、孽龙洞、子午泉、千丘田、棋盘石、百丈路、观音崖、文公墓、寒婆关、唐碑、唐塔、倒栽柏和历史名人学者及诗僧墨迹 等一批底蕴深厚的人文景点、名胜古迹、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举不胜举。杨岐普通寺在年,年接待客2-3万人,主要是香客。据说在80 年代,最多一天有700名游客。今年由于交通不便,游人很少。以前门票每人2元,2000年因人少未收门票,今年有日本人士来此进香朝拜,但人数少,亦不 成规模。2009年,上栗县与湖南福严寺签订重修杨岐普通寺协议,福严寺计划投资1.5亿元重建杨岐寺,目前正在动工中。杨岐二十四景
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有著名的“杨岐二十四景”:涌泉池、千丘田、观音崖、老虎洞、乌龟洞、前沽塘、后沽塘、仙鱼塘、寒婆岩、张口狮子崖、关门石、杨岐石窟、 金瓶晒果、猴子扒石、斗牛石、铁笼关虎、小天池、三岛湖、山顶泉、方竹林、棋盘石、别有洞天、子午泉、案山关。“杨岐二十四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损毁、荒 废,目前留下来的景点为数不多。唐碑、唐塔、唐柏
均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碑共两块,镶嵌在普通寺大门的两边上,一块建于唐元和二年(807年)唐代大文豪刘禹锡为乘广利禅师所撰写的碑文,一块为甄叔 禅师塔铭。这是江西省仅存的两块唐碑,两碑的高度为2.8米,宽为0.9米;唐塔有两座,一座为乘广禅师塔,塔高约4米,分4层,为花岗岩垒成,每层为8 面浮雕装饰,雕刻古朴,具有唐代艺术风格;一座为甄叔禅师塔,高1.78米,宽0.88米,形似方亭。两塔至今留有乘广、甄叔师徒2人碑文;唐柏是甄叔禅 师所植,故称“甄叔柏”,又称“倒栽柏”,高约30米,主干直径2.33米,苍劲挺拔,生机盎然。唐柏、唐塔、唐碑都保存完好文廷式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廷式,江西萍乡人,字道羲,一字芸阁,纯常子,罗霄山人等。生于清咸丰六年,殁于清光绪二十九年,是我国晚清重要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诗人。文廷式墓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建于杨岐普通寺后的丹凤朝阳处,占地面积52平方米。碑文、对联清晰可辩,墓表刻有清沈增植撰写的对联“有清元儒,东洲元觉”。 墓高1.8米,直径3.5米,占地面积74.69平方米。墓坐北朝南,墓云顶刻有:“文公廷式墓”五字。墓前有石望柱二根,上刻有对联曰:“卜兆取兹方故 实未湮皇览徒□当补记”,“表轩终有待乡贤如接泷冈吉日更题辞”。墓后罗围中有墓碑,刻正楷字“诰授中宪大夫晋封资政大夫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显考 文公讳廷式府君之墓。”墓左右石刻对联曰:“鸱□东徙松□成行,青简尚新宿草将列。”后碑左侧是文廷式后嗣的碑文,右侧是南昌知府沈曾植作的墓表。文廷式墓未修复,周围杂草丛生,待整修。2、玉壶山玉壶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萍乡市莲花县县城东面1公里处,沿县城新建街或外资路转环山公路可直达。是山岳型自然风景区。总面积51.24平方公里,山峰绵延数 十里,主峰玉壶山海拔380米。山势雄奇峻拔,峰峦叠翠,是以峰、石、瀑、洞、云、林兼胜,且以雄、奇、险、秀、幽著称的一座名山。玉壶山古称壶山,相传 为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蟠桃宴醉酒后抛下一只仙家玉壶幻化而成,因整座山远看似酒壶而得名。《太平寰宇记》、《江西通志》、《庐陵府志》、《永新县志》、《安福县志》、《莲花厅志》等大量古籍文献对山中胜景、仙迹、名人传说有详细记载。唐开元名 相姚崇、宋相周必大、元朝状元李祁、大禅师兼诗人李嗣晟、明朝理学家兼文学家刘元卿、大旅行家徐霞客、台阁大学士兼诗人李东阳、清朝宣统皇帝汉文教师朱益 藩等名人先后游览或隐居此山。山上有元阳观、法藏寺、文峰塔、焕文阁等道、佛、儒文化遗址,有姚崇洗墨池、晚唐道家名士杨筠松铁笔诗、刘元卿诗碑等人文景 观。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禅师泰上人云游亭玉壶峰后,爱其山水幽静,即择地营建道场,名曰法藏寺,又名楼阁寺,列境内五大名刹之首。宋文天祥题 “觉堂寺”三字。历朝来,法藏寺香火甚旺,名噪四方,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山上自然风光,千姿百态。元阳洞、蕊珠洞和石洞三大洞景扑朔迷离,怪石林立、凝乳堆雪的石构景观以及悬挂于玉壶山顶的天外飞泉,称为玉壶山“三绝”。老红 军战士甘祖昌将军的墓地掩隐在苍松翠柏丛中,吸引着游客凭吊一代名人功绩,追忆先烈风范。玉壶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珍禽异兽得到保护、繁衍。玉壶山景区目前已开发神泉湖景区、法藏寺和将军园。神泉湖景区
中型水库,水面面积达1230亩。四周青山环绕,林木葱荣,空气十分清新,素有“天然氧吧”美称。水随山形转,岛在水中游,如新月镶嵌,景区 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水上垂钓、游乐、商务会议、户外烧烤的理想去处。目前已完成神泉湖入湖公路工程、湖堤坝工程、中心景区及神泉湖景区电力、电讯工程、神泉湖环岛游步道及绿化工程,已建成接待中心,并购买了游船、快艇等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法藏寺
已建前殿、厢房等设施。游客主要为香客,但人数不多。
1995年由新疆军区及莲花县人民政府修建甘祖昌将军墓,2005年由县人民政府修建了通往将军墓的将军路。3、孽龙洞孽龙洞位于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距离萍乡市城区15公里。该天然溶洞形成于1亿八千年前,全洞长达4.2公里,蜿蜓曲折,深邃清幽,是一个休闲、游览、避暑的最佳去处。洞内宽敞处高达30多米,可容纳千人,低窄处仅可容一人需侧身而过。洞内全长 4200余米,常年恒温18摄氏度,冬暖夏凉。蜿延曲折,水随洞转,洞因水活。洞中岩景乳石有的如玉雕,有的像刺绣,似人似兽,若物若影,惟妙惟肖。景点 多达一百余个,如:天堂大厅、天书、童子拜观音、千丘梯田、倒柳垂杨、仙乐厅,诗画长廊、许愿池、回龙厅等。天堂大厅它包含了天上人间春夏秋冬四季美景, 最为壮观的是洞内的洞天飞瀑,它高9米,宽7米,天然瀑布水从9米高的上空直奔洞池,溅起无数水花,声势浩大声撼震天,为此洞一绝。清风、怪石、流泉、飞 瀑被称为“洞中四绝”。孽龙洞的得名,那是相传江西九江鄱阳湖附近有一条孽龙,企图把江西变为泽国,到处 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后来被许真君道士知道后,制服于杨岐山下的一个洞中,所以固得其名为“孽龙洞”,后来本性善良的神龙终于悔过,决心在杨岐山下一个石洞 里闭门思过,并一心一意保护百姓,乡村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孽龙被召上天庭,人们感念其功德,立庙祀之。一九八三年曾被中国风景名胜权威、同济大 学教授、中国园林学家陈丛周先生誉名为“天下第一洞、地下艺术长廊”。漫步游览在洞中要花上2个多小时才能把全部景观近收眼底,一路上都能听到旁边流水的美妙声音,可以在景区观看高空绝技表演、徒手踩钢丝和环球飞车等精彩节目。孽龙洞1983年对外开放,1986年全洞正式对外开放,当时非常火爆。1987年接待人数达20万人。2004年9月份,孽龙洞被正式命为国家2A级旅 游景区。近年来,由于管理、体制不符合景点的自身发展,洞内设施老化严重,后续投入欠缺,旅游人数锐减。经调查,孽龙洞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洞内照明 设施过于简陋粗糙,不能满足溶洞的照明要求、布景需要。为了增强视觉效果和感染力,需采取光照比较强的彩灯、射灯等照明设施来制造奇特、梦幻的境界,烘托 气氛。但是孽龙洞彩灯、射灯严重不足,连洞内瀑布这种佳景,也缺少必要的灯光装饰,使孽龙洞的价值大打折扣。此外,照明线沿洞壁简易安装,给人以工地搭建 的临时照明线之感,很多灯罩已经被人为损坏,灯具裸露在外,存在安全隐患;第二,游程较长,给人以冗长、单调的感觉,出洞时方有如释重负之感。另外,出洞 口距地面停车场有40米的高差,又让旅游观光者攀援而上后更觉劳累;第三,导游员解说词空洞贫乏,除了拟编故事外,基本上没有科技、科普内容,待创新和改 进。(二)水域风光类1、碧湖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萍乡市湘东区南部,由五峰山、广寒寨以及碧湖潭三个景区组成,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6838.7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496.7公顷,森林覆盖率 88.5%。以“谷秀、水碧、石奇、林茂、史悠”而见长,具有森林旅游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组合状况好的特点。森林公园内茂林修竹,浓荫蔽日,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峰峦崔巍,山水奇特,风光秀 丽。森林公园处于草水河、萍水河的上游,水文景观资源丰富。独特的是在森林公园婆婆岩海拔800米以上就能见到连绵的山地草甸。园内,老虎山丹霞景观,悬 岩峭壁的仙人棋台、高数丈,壁侧面的仙人掌浑天然而成;婆陀石窟,5公里之长的强盗洞;白竺乡的婆倌石林、将军石、乌龟石、一线天、猴子洞、天然石井、兄 弟站岗等栩栩如生,鬼斧神工,各具神韵。森林公园境内植物种类丰富,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12种;并因其显著的地形原因,在白竺乡婆婆岩海拔800米至1100余米形成了面积约240公顷独特的中山草甸景观,这在整个江西也是非常罕见的。森林公园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内有始建于周朝的五峰福寿庵和始建公元前841年的南岳寺,它们历经沧桑,但直到现在依然香火鼎盛。江西诗派创始人宋代学者黄庭坚曾游五峰山,于福寿庵前留下 “梵守起手腰,万千翠峦变俯地,后峰凌绝顶,几重碧落不知天” 一联。2、山口岩水库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地处赣江一级支流袁河上游的芦溪县境内,坝址位于该县上埠镇山口岩村,距萍乡市区约30公里,是一座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 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为1.05亿方。大坝为江西省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高程 247.6米,最大坝高99.1米,坝底最大宽度30米,坝顶宽5米,坝轴线半径150米,坝顶长268米。水库淹没区涉及芦溪县上埠镇、张佳坊乡、新泉 乡3个乡镇的18个村民小组,淹没总面积3.804平方公里,淹没影响人口总数为1934人。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可向萍乡城区日供水20万吨;可使下游芦溪县城的防洪能力从现在的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可改善下游10.12万亩农 田的灌溉,将灌溉保证率提高到90%;每年发电量约3000万度,这对促进萍乡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古迹与建筑1、秋收起义广场秋收起义广场是为纪念秋收起义而建设的纪念性广场,位于萍乡城北新区,占地300多亩,以新建的昭萍桥为中心,萍水河为纽带,四个块面组合而成。广场以秋 收起义纪念碑为重点,南向中轴线上设置五彩缤纷的音乐喷泉和气势恢宏的秋收起义纪念馆,园林小品将广场装点成多处供活动、休闲的场所,使广场兼有娱乐、展 览、购物和集会等综合功能,成为萍乡市区活动中心和市区风貌的重要标志。秋收起义纪念碑
建在秋收起义广场中央,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秋收起义纪念碑题写了“秋收起义纪念碑”碑名,纪念碑于二 000年八月二十七日正式落成。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江译民题写的碑名:“秋收起义纪念碑”,碑背面是毛泽东的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基座正面是碑文,其他 三面为浮雕,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张家湾的红灯》、《霹震一声暴动》、《转战上井冈》,生动展现了秋收起义的历史画面。碑身有线刻的猎猎战旗和崇山峻岭, 表示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工农兵联合的武装斗争,第一次举起工农革命军旗帜,并转战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纪念碑碑高30.9米,占地面积151平方米,巍然屹立,气势宏伟。 纪念碑基座内设有电控设备,长城堡四角和碑顶部装有活动彩色射灯;基座周围有绿化区域;纪念碑基座四周设有较大的平台,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大景观。纪念碑由 “9”字、浮雕、题词、长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徽标、碑柱、火焰(火炬)、五角星、碑文、红旗、山川、稻穗等图案协调配置、有机组合。长城堡连碑柱27 米,基座27级台阶、高3.9米,碑柱顶部正面与背面造型为两个“9”字,连缀起来表明秋收起义的时间为日,同时又有“九重天”的寓意。 长城墙上的火炬和基座侧边的火焰,表示秋收起义之火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与刻在基座南、北面的毛泽东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吻合。秋收起义广场和秋收起义纪念碑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市城市品味,为我市树立了良好 的对外形象,被誉为“城市会客厅”和“革命圣地”。200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秋收起义纪念碑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旅游局 将其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我市继安源工人运动纪念馆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之后的又一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在 碑底下新建秋收起义陈列馆——萍乡馆。2、秋收起义烈士陵园秋收起义烈士陵园位于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村,为庆祝秋收起义80周年,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打造和提升芦溪红色旅游品牌,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并报市委、市 政府同意,于2007年4月在原卢德铭烈士墓的基础上进行扩建,现更名为秋收起义烈士陵园,陵园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投资约1800万元人民币。园区 建设分两期,一期占地323.5亩,分为5个部分:陵园前门 、秋收起义烈士纪念碑、秋收起义名人雕塑园、秋收起义纪念馆、卢德铭烈士纪念碑。
烈士陵园大门门高28M,宽12.7M,主要由五角星、枪、和旗帜构成,象征着党的领导、武装暴动和秋收起义三个团,寓意一座永垂不朽的历史丰碑和迎来新的伟大时期的展望之门。浮雕文化墙
浮雕文化墙墙高2.7M,宽35M,以历史事件“秋收起义”为内容,将秋收起义的起因至结果,用形象生动的历史人物以及激烈的场景来表达整个主题,将历史 概括为决策张家湾、转折文家市、激战山口岩、整编枫树坪、会师井冈山五个部分,每幅场景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秋收起义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碑高15.6M,碑体下面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肖克题写的“秋收起义烈士纪念碑”九个大字,纪念 碑浮雕外观分4面:正面是卢德铭烈率军起义,背面是秋收起义部分烈士名单,左面是血战山口岩,右面是发动起义。秋收起义名人雕塑 园
园内雕像主要是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委员、师团负责人,各路农军党代表,一、三团党支部书记等式逻辑,共15座15人,他们分别 是:毛泽东、卢德铭、罗荣桓、谭政、何长工、余贲民、王耀南、熊寿祺、宛希先、钟文璋、王新亚、彭商仁、潘心源、徐麒、何挺颖。秋收起义纪念馆
纪念馆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馆内共三个展厅:一楼有安源军事会议腊像厅、山口岩战斗演示厅,二楼是展览厅。卢德铭烈士纪念碑
卢德铭烈士纪念碑,于1987年9月秋收起义60周年之际正式落成,由原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题写碑名。中共江西省委、中共四川省委、萍乡市委、四川省自贡市委等领导同志参加了揭碑仪式。2009年7月,秋收起义被评为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2009年11月底,省旅游景区等级评定委员会已在烈士陵园进行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考察评 定。现在秋收起义烈士陵园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缮,以更好的接待全国各地的游客。 3、泰和禅院位于萍乡城西3公里外的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城郊管委会里善管理处,泰和观音禅院,原名泰和庵。小地名叫“苍龙吐珠”,系风水宝地。这里风景幽静,空气清新;两山环抱,一径独出;门前古樟蔽日,后山枫林成片;院内梵音缭绕,钟鼓长鸣。泰和庵为一千年古刹,据《昭萍志略》记载,始建于晋朝泰和元年(公元265年),泰和寺由此得名,距今有1744年历史。初建台,后改为庵,历代香火旺 盛。清康熙(公元1644年),嘉庆(公元1798年)均有修缮,兴盛时有寺院3栋,寺舍100余间,僧侣100余人。1949年前,主体建筑为重檐砖石 结构,分关公殿、监神殿、观音殿前后三殿。庵内常住法师有龙法师、念导师、喻文师、会云师、启生师五人,。院前有一棵千年古樟树,并有泰和台一座,禅院后 有大枫树十三棵,四周高山环抱。据说萍乡市宝积寺也是发源于此。泰和庵于2003年开始扩建改造,并更名为泰和观音禅院,占地面积48亩。戒宝法师主持,本着“和谐世界、有我佛教、从心开始、有我中国”的信念,广汇浙 江、福建等省信众捐资、捐物;导引赣萍居士、义工舍时、舍力;以身示范,阐佛理、解纷披、巧劳作、施慈心。与工匠、居士、义工等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总投 资8000万元,历尽艰辛于2007年9月全面竣工。如今的泰和观音禅院是中南地区赫赫有名的佛教文化圣地,建筑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土地使用面积约40亩,尼众数十人。仿古式的主体建筑,依地势起伏而架 构,中轴线上,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大悲殿、法堂、藏经阁等仿古式礼佛宏愿圣地。逐阶而上,层叠高耸,气势雄伟,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民居式的附属 建筑,傍山形蜿蜒而平砌。左右两侧,三合院、五观堂、居士寮、客堂等静心禅思、夙兴夜寐的场所,错落有致、朴实无华。合理的布局,肃穆的氛围,使古老的泰 和庵呈现出胜于以往的兴盛景象。高规格的建筑,佛缘精深的僧尼、信众,秀丽的自然景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崭新的泰和观音禅院,必将为萍乡的稳定、繁荣 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有关诗词:顾燮光《题泰和庵诗》兰若远城市,四面寒山拥;潺湲溪水鸣,天矫孤松耸;雨余云散天,秋深叶堆垅;僧掂佛灯幽,寺古岩墙恐;清净自寂灭,绝顶空摩踵;嗟彼兼爱流,安知天下重。为弘扬佛教文化,满足佛教信徒的宗教生活以及大众文化休闲的需要,2003年泰和观音禅院投资8000多万元进行修缮改造,2007年10月全新面貌的泰 和观音禅院面向世人全面开放。目前泰和观音禅院是江南地区综合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景点现已初具规模,客源稳定,年接待游客、香客约10万人次左右。景点 周围群山叠翠,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富,周边山塘水库星罗棋布,生态环境良好,佛教文化氛围浓郁。(四)消闲求知类1、麻山幸福垅位于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麻山村,距萍乡市区约10公里。山清水秀,生态良好,交通方便,民风浓厚。村内有汶泉傩神庙、古山寨、古城墙、童氏祠堂等古文化遗 存,还有“灯盏圾牛尾巴之战”的抗日战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村民义务修路扫路,家家种花种草,自觉爱护卫生。从2004年4月开始,幸福自然村围绕 “生活质量小康、人居环境优美,治安秩序良好、文明氛围浓厚、人与自然和谐、生存活力增强”这一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文明生态示范村活动,是赣西地区 目前最大的文明、生态、小康、花园村。自然村拥有花卉苗木、杂交水稻制种、生猪养植、葡萄种植四个基地。现已建成“农家乐”休闲区、科技示范植物园、农业 科技示范园、水上乐园、登山观景、园林景区、爱国教育基地等景点,自然村集农业观光、科普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井冈 山干部管理学院”教育基地、“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三、三级资源(一)地文景观类1、大屏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萍醴交界处,海拔约700公尺,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因它形似一扇天然屏障,故名“大屏山”。山上风光秀丽,怪石嶙峋,溪流淙淙,溶洞遍布,有名胜古迹40余处。2000年6月,大屏山旅游开发区正式成立。上溯神道设教的古代,大屏山却是萍乡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据传这座山上共有48座庵堂寺庙,其中以屏山观音寺最大,即是远近闻名的“吴楚古刹”。据1987 年第三次整修屏山古寺挖出的两块古碑记载: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大将尉迟敬德,路经此地,见自己立足之处界连吴楚,峰峦竞秀,古木参天,泉石清幽,就 饶有兴趣地在此建立了屏山佛寺。宰相房玄龄还为寺撰写了《吴楚古刹碑》:巍巍平山,积王峨峨,远属昆仑,近缀衡庐,南通闵广,北达荆吴,惟山之高,壁立千 仞,创建古寺,尉迟敬德,鄜州都督,威震山河,蜜金不受,公心如山,百战疮痍,贯忠于王,功臣图像,凌阁争光,名胜古迹,风景悠扬,名垂不朽,万古流芳。 古寺创建之后,因位于萍醴交界之地,寺内经费一直是两地居民自愿捐资置产,组成庙会,选举两地公正之人,负责经营。古寺有两阵山门,左为江西山门,叫“入我门来”,上书楹联:海天色相无边界,吴越东南第一峰。右为湖南山门,有联:海天相色无边界,吴越东南第一峰。相比 之下,江西山门更为古朴端庄。门上二联极为相似,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其差别,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二联“大同小异”,至今还无从考证。
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母子曾落难于此,其母就葬于山上,古刹前还有朱母之墓,故又称“皇觉寺”。千百年来,常有和尚、道士来此讲经布道,吴楚古刹因此闻名千里。大屏山历史悠久,景观丰富。除吴楚古刹外,主要的文化景观还有:香山庵,景秀仙祠和美建龙王宫等。香山庵,古称“香山寺”,位于大屏山中心的紫巾峰下。据 历史考证,它最早建于西汉年间,由于历经年代久远,且多遭战乱损坏,早已破旧不堪,近几年民间众募捐资,在此建起三座高大轩昂的殿宇。这里峰峦叠嶂,白云 袅袅,幽静雅趣,即是欣赏古老文化之处,亦是度假休闲的福地,庵门前有联为证:大屏山香山神仙府,茂林修竹福洞天。景秀仙祠位于山北面的泉陂村境内。其北 有景秀仙墓亭,中有景秀大庙,南有景秀文化大院,都是为纪念萍乡荷尧人彭景秀而建。据彭氏家谱记载彭景秀生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后于明万历二年邀集本乡十人 西渡茅山(今印度)学道,历经十载,得道返乡的只有彭景秀、黎法显、昌伯约、杨法灵四人,回到家乡,几人专为百姓治病解难,甚为民间称道。始建龙王宫,古 称“金龙寺”,是大屏山脚庵,建于明朝末年,分前后两座大殿,近年来民间又捐资修葺一新。这里群山环抱,每逢庙会,钟鼓齐鸣,香烟缭绕,前来进香的游客络 绎不绝。大屏山不仅人文荟萃,自然景观也十分奇特,山上遍布奇石异洞,最大的溶洞有三处,即北面的土壕龙洞,洞内最高处达十丈,长有几千米,且洞中有洞,洞下有 河,洞中怪石林立,如雕似琢,奇妙无比;东面有灯盏窝无底洞,深不可测,据当地人说,曾有人进去,三天才出洞口,却还未摸清实底;屏山西面还有马颈坳龙 洞,横穿山腰,洞洞相连,大处可纳上千人,据说原马颈拗煤矿打石门时已将龙洞凿穿,景色更加壮观。这几个大溶洞可谓天工神造,若入洞游览,如登山境琼阁, 令人叹为观止。大屏山主峰下还有一天然的奇石群:上有摇头摆尾的青蛙风动石;下有天下第一猫,猫子石;左有神仙摆酒青稞石;右有猪头驮印石;西是松鼠登仙石;东有奇特的 碰碰石。这些奇石千姿百态,形象逼真,若爬上石顶,极目群山峻岭,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曾有海内外游人多次来此登山观景。大屏山以其天然奇景,禅门古刹,佛教胜地闻名于世,永远令人景仰怀思。2、五峰山位于湘东中南,跨越腊市、麻山、东桥三镇,是萍乡四大名山之一。它五峰相连成屏障状,最高峰海拔644米。山上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位于全市前列。五峰山 上不仅景色秀丽,气候宜人,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山腰有一座福寿庵,又称五峰寺,七坵田福寿庵。相传是为纪念周朝第十一代周幽王驾前丞相潘葛之妻李氏 (萍乡人)而建。据《昭萍志略》载:五峰寺在县西金源里(现东桥乡境内),创建于周朝。现庵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观音、李氏仙娘等精湛雕塑的菩萨有百余 尊。庵内现存铜铸观音像两尊,据说是周武王灭纣以后,将商纣炮烙筒打碎,铸为佛像,以褒忠臣。该庵在创建时,相传南海观音大士云游到五峰山,见建庵民众生 活艰苦,特点化方竹以佐素餐。她将一把竹筷插在山门外,一时生枝长叶,成了上圆下方的方竹,每逢一年的三、六、九月观音生辰前后,竹发嫩笋,香甜可口,于 是也有了“南海紫竹林,五峰方竹山”的传说。福寿庵经唐朝佛教盛期扩建,占田大小七坵,故又称七坵田福寿庵。宋朝时,庐山东林寺住持慧远禅师的衣钵弟子密老和尚来萍乡阐扬佛法,后居于五峰寺隐迹修 道。密老挚友、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与之结伴游到五峰寺,日日流连风景,种树题诗。他来萍记事的古诗,现仍存在寺内土墙之上:我穿高安到萍乡,七十二峰绕 羊肠。水边林下两衲子,南北东西古道肠。五峰秀出云霄上,中有宝坊如侧掌。去与青山作主人,不负法昌老禅将。载松种竹是家风,莫嫌斗绝无来往。但得螺蛳吞 大象,从来斗酒无深巷。密老和尚依照黄庭坚赠言,大力发展了山顶的五峰古寺,山后的石仙庵,山左龟峰庵,山右弥陀庵和山脚的水府庙、葛仙庙、孝仙庙、东岳庙、赵公庙、龙王庙、麻 衣庙等四十八处庵、堂、寺、庙。而规模较大、香火较旺的算山腰福寿庵与山顶五峰古寺。五峰古寺的门联,现尚存残痕,依稀可见:
天公峰立五,问世间风月,参透为谁,慧佛由来传密老。寺外树盈千,历无限霜雪,坚贞乃尔,宝根或恐是菩提。五峰福寿庵后于1968年受文化大革命浩劫,被视为建筑残滓,遭到拆毁,但江西才子刘凤浩所题楹联得以幸存:山门横匾:“有贾岛来”。门联:梵宇起平腰,千万翠峦齐俯地;后峰凌绝顶,九重碧落不知天。直到1987年至1988年冬,当地群众自愿捐工,献料、集资将它进行了维修。如今的五峰,名山古刹,日夜生辉,前来观光的游客,如登仙境,流连忘返。(二)水域风光类1、 明月湖明月湖又名坪村水库,位于萍乡市芦溪县东南部和莲花县交界处。明月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是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和拓展训练为主要功能的综合型旅游区。明月湖国家水利风景区规划范围为约8.68平方公里。风景区界限:北起卜坑的鸡笼寨,沿山谷线经萝卜坑。东起坪村水库上游天螺山大坝,沿山脊线经南面枫 坑、乱石里至坪村水库。西起棋盘石,沿山脊线经婆婆岩、野猪洞、林业局渡假村至坪村水库。地理坐标为地处东经113°35′-114°17′,北纬27°20′-28°0′之间。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境内渌水支流南坑河上游,距离萍乡市区27公里,控制流域面52.2Km2,坝基高程208m,坝顶高程254.5m,坝高46.5m,总库容1789万m3,蓄水面积1050亩,常水位为海拔248米,最高水位为海拔250米,每年的6至9月为丰水期。发电总装机容量1840Kw,实际灌溉面积3.5万亩,是一座集灌溉、发电、旅游、养殖和提供城镇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中型水库。明月湖风景区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野猪洞山谷、明月湖及其上游的溪流景观三个区域。明月湖四面环山,形状椭圆,湖岸线总长约达4.5公里。棋盘山海拔 1100米,山势绵延起伏,雄奇险峻,树林浓荫,湖泊清泉,风光宜人,空气清新,是一个天然氧吧,有奇湖、奇瀑、奇山、寺庙、古树奇林、怪石等。有云景、 雾景、雪景、旭日景、夕阳景、霞景等天象景观。在野生动植物群中,有森林植物、草甸植物等,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可供药用、可做工副业原料的、可供食用的、可做饲料的有很多种;森林的组成 以东亚阔叶林成分为主。野生动物资源有豹猫、鸿雁、林蛙、中华鳖、虎斑文蛇等20多种。坪村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于1966年开始兴建,1970年大坝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后经1973 年、1976年、1981年、年多次加固配套建设,并于2007年10月至今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处理达现有规模。此次除险加固工程是一 项中央预算内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长江委批复总投资4272.5万元。主要工程建设批复总投资4272.5万元,地方配套2137万元、中央投资 2135.万元,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洪道、灌溉引水涵管、泄洪兼供水隧洞和水力发电站等。库区建有湖心亭、望湖亭等多处亭台楼阁,人文景观 与自然景观浑然相成,成为萍乡独特的园林式、花园式水库。这里四季气候宜人,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喧嚣,是都市人紧张工作之余休闲娱乐,享受山村野趣的理 想之处。2、八洞碧湖八洞碧湖景区位于长丰乡境内,由锅底潭水库、碧湖水库以及长丰河沿途的奇山异洞、深林茂树等自然景观组成,平均海拔550米,最高处海拔1100余米,总面积76平方公里。八洞碧湖风景区喀斯特地形地貌显著,故天然溶洞分布众多,有从山脚入、又由山顶出 的通天洞,也有山这边进、山那头出的过山洞,大如殿堂,小若线巷,形态万千,极度游赏价值,其中锅底潭水库周围就有八个较大的天然溶洞,这一带由此得“八 洞观”之名。而整个景区一座座峻峭山峰,沿长丰河争相竞秀,远观成画,近可探奇,若顺河而下,两岸风光或雄或秀,令人应接不暇,颇具小三峡之气势。由于山高林密,地势险要,这一带长期少人涉足,所以植被繁茂,保持了完整的原生态环境,加上较高的海拔,使这里不仅青山翠绿如滴,清泉明净剔透,而且气候凉爽宜人,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避暑胜地。随着全市最大的水库——锅底潭水库的建成,高峡出平湖,又给这里赋予了新的灵韵,进一步丰富了这里的风景内涵。现在,八洞观一带山抱水环,洞深潭幽,一派漓江风光,人若临其境,似在画中游。八洞碧湖风景区旅游资源特点如下:一是以山秀见长。八洞碧湖景区内的山峰没有金顶 等主峰的高大雄伟,但均具灵秀之气,一座座小山峰麟次栉比,错落有致,或高或低,若即若离,互为依托,互成景致,而且山上林木葱葱,一些危岩怪石若隐还 现,锅底潭水库湖面的形成又造就众多小岛星布,使这里的山有着国画般的意境。二是洞以奇取胜。八洞观一带的天然溶洞达数十个,其中可供游赏的就有十余个之 多,这些溶洞出奇不意地分布在各个山峰之上,各有独特之处,许多溶洞还在民间流传着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是探险揽胜的佳境。三是水以净迷人。高山有好水, 这里由于植被丰富,原生态环境完整,没有工业、城市等现代污染,水质极为洁净,属全市最好的水源之一,丰富而洁净的清泉,对有着天然的亲水性而且追求自然 的现代人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四是气候以凉爽著称。长丰乡平均海拔550米,且四周高山环绕,故四季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比萍乡低3 —5℃。特别是盛夏季节,这里最高气温不超过28℃,比萍乡城区低了10℃,所以历来是全市最佳的避暑胜地,八洞碧湖一带因水量丰富,调节作用明显,气候 更为宜人。目前八洞碧湖景区内建有锅底潭休闲山庄、磨桥山庄、磨桥村宾馆、德月农家院、福桥 避暑山庄等多家宾馆,接待能力在1000人左右。水上游览初具雏形,现有机动船只5艘、快艇1艘。供游客下水游泳的码头十余个。部分村民开展了“农家乐” 项目,为游客提供原汁原味的“农家饭”。(三)古迹与建筑类1、萍乡文庙(孔庙)萍乡孔庙在全国已知的22座孔庙中兴建较早,也是全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孔庙。始建于唐武德年间,为庚萼倡建,故址在市南的南宝积寺后,北宋时兵毁。自南宋后 经过八次迁建,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建。一座传统宫殿式样的建筑巍峨雄踞,气势非凡,端庄沉寂,这就是前殿。前殿东有名宦祠,西有乡贤祠,而正中就是大成门,门上悬一横匾,上书“德侔天地”四个 大字,寓意孔子之仁德可与天地相齐。前殿的梁枋之间,沥粉贴金,描龙画凤,满眼金碧辉煌。那厚重的红色木门,仿佛见证着历史的巨变;那斑驳的粗大木柱,仿 佛渗透着岁月的沧桑。跨过大成门,内面是一古朴雅静的庭院,苍翠葱茏,幽竹掩映,玉兰飘香,左右两边是长长的回廊,廊前石柱环绕,大成殿就在庭院的正中轴线上。大成殿前檐石柱 上云龙缠绕,露台石栏望柱上雕刻的千年龟、千年鹤栩栩如生,露台前的石阶上蟠龙盘踞,精美古朴,叫人不禁惊叹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大成殿上悬着一块刻有 “道冠古今”的横匾,寓意孔子的道义称冠于古今。旁边柱上刻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立儒说施仁爱传德政授弟子万世师表”,下联是“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赞周易 千秋圣人”,此联充分总结了孔子的一生和功绩,显示了萍乡人民对孔子的极力尊崇。难怪楚萍之地,自古“人文蔚起,硕儒鸿生”。
进入大成殿内,正对的是孔子的彩塑神像,面容仁慈,双目有神,让人感受到圣人的睿智,旁边牌位上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2000多年过去了,人们对 孔子的尊崇至今仍在,尊师重教的传统始终相承。抬头往上看,天花板中央有一凹形八角形螺旋式藻井,这在全国古建筑中是不多见的,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宫廷木构 建筑的特点。藻井能给人以动感,凝神仰视,仿佛在不断旋转不断变化,给人以时空无限之感,恍若自己的思想能超越时空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对接??大成殿的西侧就是训导斋和明伦堂,旧时就是学子们求学读书的地方,现在已辟为萍乡古代文明陈列馆,它以我市出土文物和馆藏文物为线索,介绍了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悠悠古城的漫长岁月及灿烂的古代文明。2、萍乡市博物馆博物馆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研究、采集、保存、传播,特别是为研究教育和游览的目的提供展览的场所。萍乡市博物馆选址在滨河路三角洲,占地38 亩,建筑面积13800平方米。要将萍乡市博物馆建设成为时代感强,地方特色浓郁,功能设施完备,文化内涵丰富的萍乡标志性建筑。3、张学良旧居—绛园张学良旧居绛园位于安源区凤凰街李子园,建于清末民初,坐北朝南,系两层砖木结构,造型别致,做工精细。1937年冬,爱国名将张学良曾在此居住一个月。 著名画家丰子恺曾为绛园题诗作画(现存博物馆)。2005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要对旧址进行全面维修,陈列展出 与张学良和绛园有关的文物。 4、萍乡市烈士陵园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西侧山坡。陵园占地面积20余亩,大门宽20米,纪念碑高6.8米,为花岗岩三门牌坊,为中国传统的牌坊 风格,4根立柱镌有毛泽东手迹条幅:“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内柱上端横梁阴刻有烈士陵园字样,两端横梁有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徽,两侧围墙装有漏孔式桃花、荷花、菊花、梅花图案,进门后为步阶吊唁场,可容纳500余人。烈士纪念碑高13米,碑座碑身为长方 形,碑座正面为3个石雕花圈,背面为碑文。“萍乡革命烈土纪念碑”字样采用刘少奇手迹。碑头是由四组白水泥的群雕组成。墓室为园形,安葬着部分烈士的遗 骸。5、白垩纪恐龙蛋化石2002年始,萍乡连续在白源院冲、杜冲等地发现恐龙化石18窝270多枚,并制作专题馆展出,同时又组织专家对恐龙蛋化石进行评析考证和科学保护。目前,恐龙蛋化石由市博物馆保存。6、安源民俗博物馆以萍乡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俗民情文化、生产、生活、家居、食宿和娱乐等为题材,收集当地过去用于生活、生产的各种手工农具、土机等实物,选址安源镇花 冲坳上安源影视城内,建设一个民俗博物馆,将其建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一个新的景点。 7、宝积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东大街环城南路,始建于后周广顺年间(951-953年),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该寺曾名“星居”、“梵林”,由本邑李氏施地 所建,至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为十方丛林,始大兴,地域不断扩大,占地面积数十亩。至民国年间,尚有殿、堂、楼、阁、寮房、亭榭等建筑38座,占地 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寺内有历代高僧大众、长者居士、文人墨客题词、额匾、作赋、植树等,尤其宋朝黄庭坚所书《宝积寺记》及手植罗汉松最负盛名。寺中原有一 尊奇特的观音像,“高不盈尺,暑月清冷”,可惜现灭失。 拒《昭萍县志》记载,宝积寺名源于显德年间(954年),寺内有宝光冲入太虚,又因佛经“宝积”而得名宋时,因域内杨岐祖师禅法大兴,宝积寺便成为十方僧 俗挂锡必以之地,加之位于县城,故常有浏阳、醴陵、莲花、安抚、宣春等县的僧人在此寺单,有清王彦邦诗道:“宝积城南寺,桥通古道平。薄云生屋角,疏竹度 钟声。爱共高僧话,闲穿竹径行。山禽知客到,眼皖亦多情。”然而人事更替,沧海桑田,昔日兴盛景象早已面目全非。寺院自50年代便无僧人居住,留下的几栋 殿堂寮舍已成危房,雨不遮漏,冬不御寒,佛像法器,荡然无存,且被工厂占用。1990 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开放宝积寺,并由南岳山请来怀善法师任住持。自此,在政府及四方信众的大力支持下,宝积寺日趋兴旺,并于1993年5月动工,对原建 筑全部拆除重建。大雄宝殿1995年竣工,占地面积556平方米,宽 26米,深21米,先后还建筑了天王殿、伽蓝殿、客堂、东西配殿及寮房等。整个宝积寺现占地面积约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近8000平方米,可容纳 5000余人,膜拜高峰时期人流量达到1万多人。如今的宝积寺巍峨庄严,布局严整,错落有致,殿堂、寮房英姿高耸,气魄雄伟。宝积寺院建筑群采用明清建筑 样式,为钢筋混凝土、砖石、砖木黄瓦,金碧辉煌,在萍乡城南显得十分醒目。寺院烟火缭绕,肃穆幽深。宝殿内红柱亭亭玉立,金顶屋檐一派鼎新,各种精美图案 和彩绘声绘色相映生辉。宝积寺现任住持怀善法师,广西全州人,60年代毕业于广西工学院,于1985年在南岳山上封寺礼宝昙法师出家,同年受具。法师精于水电工程和书画等。出家 后,习古典建筑并有所成就。1990年到宝积寺任住持,苦心经营数年后,自行设计该寺建筑,亲自掌管施工。宝积寺今日之一殿一堂,无不凝聚着他的汗水与智 慧。怀善法师平日深研经藏,解行并重,为新时期难得的僧才。8、横龙洞纯阳观坐落在江西萍乡城西门外2公里处城郊管委会长兴馆境内,是一座静雅的坤道院,道院群山环抱,松柏翠竹林立,清泉流汇,四季皆春。萍乡城西里许,山色葱茏, 幽僻奇绝,座落着风韵千古横龙寺(洞)。洞口,两山如抱,往里,有良田沃土,菜蔬青青,丘陵起伏,延绵千亩。及至殿前,一汪清泉,奔突而出,大如盆,晶莹 玉润。门内为一大坪,香烟缭绕,香客不断。前殿正中镶着“纯阳观”三个大字,纯阳观规模不大,却胜景叠出,十八拱即是其一。拱尽头为三清殿,二进式。整个 建筑结构精巧栋飞檐,风格古朴,巍峨壮观。纯阳观的建筑专家学者评价很高,认为八卦顶拱式样,极富民族风格。顶罩亭天花板上刻有木雕八卦全图为江南所仅 见。据史载,唐朝便在此建立了寺院,唐证圣元年(695)武则天南巡时曾来寺朝拜,唐名诗人宋之问曾为其书写匾额“龙鸣寺”。随着朝代的更替和时序的推移,该 寺亦几经兴衰。据《昭萍志略》载:宋时依岩结庐,时称庵,明代覆以瓦,明天顺年间()知县王施率邑人王廷兰在此建殿宇,明正德九年 (1514)知县吴佩增建钟鼓楼,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知县王鉴僧建避尘轩、濯缨亭,并改庵为寺,即横龙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知县胥绳武 增建四奇亭、枕流桥于寺后,至道光年间()复重修,咸丰年间()遂建成前后两栋、布局统一的殿宇式观舍,并顺山势建 成自下而上的18拱长廊,连接前后两栋殿宇。至此,寺院已具规模,殿堂高耸,神像庄严,山环水绕,以其历史的人文景观和秀丽的自然景观吸引远近香客和游 人。历代文人学士亦慕名而至,多有题咏。民国33年(1944),日寇入侵萍乡,寺院惨遭破坏,教徒纷纷逃离,真是“深秋既雨城廊净,寺僻无僧钟鼓稀”。民国35年(1946)仅有李姓和尚一人 守寺,已无力支撑,难以管理,民国36年(1947),李天泰等集资向原住寺内佛教徒福缘和尚购买了横龙寺全部田山寺房,改名为纯阳观。从此,观院正式由 道人管理,开展正常的道教活动。解放后留有彭元澄、李天泰、刘阳映三人管理观院。解放后土地改革时,除留给李天泰等住房外,其余田山寺房全部分给当地农 民。5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前夕,道观曾做过商业局疗养所、郊区农业中学。“文化大革命”中道观遭受严重破坏。1969年萍乡铁路地区因兴建战备工程, 向所在地红星大队备价征用横龙洞,教徒全部被迁出。1982年,落实政策,红星大队两次支付给李天泰等8位道姑房产费4298元。1985年萍乡市人民政府为落实宗教政策,颁发正式文件,将横龙洞从萍乡铁路地区接管过来,所有设施全部收回,同意原道观人员回观恢复道教活动,原横龙洞 道姑住进观内维护和从事道教活动,并确定纯阳观为萍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老道长李天泰羽化后,其徒刘阳映继任道观住持。刘阳映视道业为己任, 率道友一面开展正常活动,一面进行道观的改建和修复工作。几年来,刘阳映率领全观道众,募捐集资,节衣省食,加之自己那独特的医术,特别是治小儿麻痹等, 有独到之处,远近闻名求医者络绎不绝。其为当地乡邻父老行医看病不辞辛苦的无量功德,感动了地方父老,共同为纯阳观恢复集资。同时,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 持和协助,历经3载,将纯阳观修葺一新,已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道观又经大规模的改建。改建后的纯阳观屋宇参差,前后两殿雄峙观中,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给人昭示神圣庄严之感。修复后的纯阳观,十分壮观。 山门上书:“欲寻古迹休疑僻,试饮灵泉亦有缘”。进山门往里,为第一殿,名曰“灵宫殿”,内供王灵官。“灵官”生得凤嘴银牙,赤面三目,手持金鞭,脚踏风 火轮,其形貌英武逼真。道教谓之“统百万貔貅之神将”,又谓“开山护法大师”。其像高近2米。“灵官”右边有逍遥门,左有云集门。过逍遥门,有一井,名曰 “天井”,是纯阳观一大景点。井中泉水冬温夏凉,清洌洁净,久雨不溢,久旱不枯,长流不断,与门外清泉相通。井的四周有石刻曰:“倚槛会真帝,临池识化 机。流水天然起,游鱼自在缘。鉴开天一色,沼净月孤园。活泼宜观水,飞腾欲问龙”。道出了天井特色。过天井,是纯阳殿,内供“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即 吕洞宾像,道教奉为祖师。纯阳殿,便是纯阳观别具一格的“18拱长廊”(现存16拱)。每拱长宽各丈余,由下往上,步步升级,是南方古典园林建筑中少见的 珍品,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布局,显得清幽典雅。穿过长廊,便到纯阳观上栋殿宇,上栋有两层殿宇和道众单房、老主持祖堂等。其首殿曰“慈航殿”,内供“大慈 大悲观世音菩萨圆通自在天尊”,或谓“慈航道人”,故曰慈航殿。再往里走,便是观内最后一层大殿,名曰“三清殿”。内设“清微天宫”、“禹余天宫”、“大 赤天宫”三大神龛,神龛下分别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像高2米,庄严肃穆,栩栩如生;其殿雄伟壮观,气势磅薄,殿顶为立体八方 莲花圆顶,两旁配有“天窗”对“地池”,其建筑形式别具风格。三清大殿之后,依岩有一古洞,可容上百人。如今,纯阳观正以崭新的面貌,在迎接着五洲四海的 香客及游人。
历史典故:1、横龙寺亦是革命遗址。1926年北伐战争前夕,中共萍乡特别支部在此召开重要会议。2、每年每次神佛诞辰都举行醮会,如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诞辰日及纪念日,醮会会持续3-4天,与会者上万人。3、1993年荣获中国道教协会“爱国爱教先进集体”称号,1995年9月,根据中国道教协会部署,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 年,全观道姑诵经3天3夜,超度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和遇难的百姓之灵,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观内做道场3天以示庆祝。有关诗词:文廷式《八月十八日偕王氏姐彭氏妹同游横龙洞》济尼能说林下韵,往往辍尘登翠微,秋深既雨城郭净,寺僻无僧钟鼓稀。幽秀岩高桂空老,放生泉澈鱼自肥,徘徊父祖旧游地,日暮风紧可添衣。刘凤诰《游横龙寺》出郭眄细岭,策杖古樵路。连山抱西南,隐见岩姿露。高萝成帷幄,林木在庭户。登顿生层险,坐久风颇怒。有时五峰气,乾坤莽回互。往者武后朝,人物世不数。郁郁三大宇,雄笔映千古。我行得遗址,蕴真惬所遇。殷殷寻地脉,洞门尽徐步。广深丈尺间,野圃泉自注。长鱼无损鳞,岁月谁与度。莫置大水中,川广不可溯。静求元精理,永与粤区固。田家望望惜雨干,怪底江山起烟雾。虽未成龙亦有神,世人那得知其故。王云凤《登横龙山》山原秋气高,暮霭散平陆。北雁渡遥天,寒泉响空谷。凉风拂衣裙,萧瑟吟松竹。松子大于拳,竹韵如筝筑。此境非人间,信为静者独。胥绳武《竹枝词·萍乡》黄花渡头黄花稀,金鱼洲嘴金鱼肥。凤凰池边看月上,横龙寺里探泉归。楹联:山门联活水有真源,古寺爰开清净地。名山饶胜景,祥光犹护往来人。灵泉池石槛联欲寻古寺休疑僻,试饮灵泉亦有缘。鉴开天一色,沼净月孤圆。活泼宜观水,飞天欲问龙。流水天然趣,游鱼自在缘。倚槛含真谛,临池识化机。横龙寺联幽秀岩高桂空老,放生泉澈鱼自肥。观音菩萨莲座联碧沼源通,泉流甘露,翠峰烟绕,彩焕慈云。音何可观,聪明本无二理,佛亦称士,儒释原有同情。韦驮神座联问菩萨如何倒坐,因世人不肯回头。此纯阳观历史悠久,为萍乡名胜古迹之一。洞内主要有关王殿、彭祖殿、丰陀殿、观音殿、大士堂、十八拱等,整个建筑,结构精巧,画栋飞檐,风格古朴,形制稳 健,布局合理,点缀有色,巍峨壮观。依郭的横龙洞纯阳观,在椅形山谷中,一水中流,用三个八卦顶勾成连顶,是座罕见的古建筑。有清泉纵地潜行,涓涓泉水清 澈透底,透入阶下于殿前汇泉成池,清泉其绿如油,其清若镜,甘而且冽,可以醒酒。横龙洞周围群峰起伏交错,景色分外迷人。漫山是苍翠的林海,绿竹菁菁,山 花烂漫。雀鸟飞翔,莺声燕语,时有所闻,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虽不能与遐迩闻名的三山五岳媲美,但其幽雅的自然景观和别具风格的建筑艺术,历代文人墨客多有所咏唱,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香客游人。而且横龙同内老道长精通儿科医术,数十年来以中草药诊治患儿各种疑难杂症,闻名湘赣两省。此纯阳观历史悠久,为萍乡名胜古迹之一。洞内主要有关王殿、彭祖殿、丰陀殿、观音殿、大士堂、十八拱等,整个建筑,结构精巧,画栋飞檐,风格古朴,形制稳 健,布局合理,点缀有色,巍峨壮观。依郭的横龙洞纯阳观,在椅形山谷中,一水中流,用三个八卦顶勾成连顶,是座罕见的古建筑。有清泉纵地潜行,涓涓泉水清 澈透底,透入阶下于殿前汇泉成池,清泉其绿如油,其清若镜,甘而且冽,可以醒酒。横龙洞周围群峰起伏交错,景色分外迷人。漫山是苍翠的林海,绿竹菁菁,山 花烂漫。雀鸟飞翔,莺声燕语,时有所闻,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虽不能与遐迩闻名的三山五岳媲美,但其幽雅的自然景观和别具风格的建筑艺术,历代文人墨 客多有所咏唱,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香客游人。而且横龙洞内老道长精通儿科医术,数十年来以中草药诊治患儿各种疑难杂症,闻名湖赣两省。横龙洞纯阳观现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主要是香客和部分近郊游的市民与驴友。横龙洞 纯阳观几经修复扩建,一直以来香火鼎胜。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对于近郊旅游资源和景点的保护及配套设施的跟进,就明显的落后于城市建设步伐,基础设 施配套滞后,如观前的道路至今还是一条仅2米余宽的泥沙路,观内珍贵特色的古建筑如横龙十能加以组织引导,则既能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还能使信仰佛教的游 客满意。9、三候庙三侯寺旧称三侯庙,又称张相公庙,位于安源区五陂镇。创建于明崇桢二年(1629年),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据地方史籍《昭萍志略》载 “萍南大田有三侯,屡著灵异,里人所建,以礼张相公”。“尝读唐书张宏靖传达室,三世皆宰相,封侯,时号三侯张相公家,今三侯庙亦张相公。”寺中祀祭之张 相公,并非唐代张宏靖,只是借其义,祭祀生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的张景鸿,字逸云,号康,湖南浏阳人氏,弱冠中秀才,后又精通岐黄之技。为避 祸难,奉母离乡,飘泊至山青水秀的横头洲,设馆教书营生,且以所学之医术,常为乡邻治病,助药贫困者,其育人济民之高尚品德深受众望,皆称张相公。明崇桢 二年(1629年)秋,瘟疫蔓延乡里,民众惶恐不安,张相公得一梦,洲上井水已含毒,切不可饮用。梦醒,惊骇异常,起床告知乡邻。天亮后,张相公立于井 旁,劝阻前来汲水的乡民,然,乡民不信,执意取水,张相公既急又无奈,手掬井水先尝,当场暴亡。众皆失色,号啕恸哭,既为张相公舍已为人的善举义举所感动 所震憾,更痛心疾首地悔恨未听劝阻,致使张相公英年早逝。于是乎,建寺立像,奉为神灵,晨夕拜谒,长年祀祭。三侯寺历经修缮,古典风格的三拱式山门耸立,上额“三侯寺”。山门后设仿古戏台,台前一坪,左右各一寮房。过坪沿阶而上,即为前,中、后三殿,后殿神台上 额“天际神功”,神龛上祭祀奉张相公塑像,脸型丰满,眉清目秀,神采奕奕,镏金耀光,殿后有一水池,池中清泉是从后山狮子岩下的仙水井引来,甘甜爽口,沁 人心脾。沿仙水井旁水泥路直上是慈云阁。供奉的是相公之母吕氏仙娘。仙娘生前为乡邻接生,故今人也常在此求子。穿过田垅,观光者赴对面小山头的册冈寺。此寺始建于南唐公元907年的晋代,寺院设有四殿一亭,整修一新,风貌古朴,相传张相公生前常来寺进香,曾夜梦金 甲大神,乃册冈大仙演化,宋贞宗孟册冈寺“三榜肃灵宫精诚默感通,英灵号虎豹,号金趟雷风,三柱擎天力,千秋盖世功,紫泯飞凤诏,非晚下云中。”仕女戏 文,神话传说均有来历。张相公名声日益远扬,来三候寺进香,朝拜者逐年增加,涉及湘赣两省,远至北京、河南、上海、广州、香港等地,更有上海、广州、香港等地游客以团体形式来朝 拜的,近年来也不断增多。自一九九四年以来,每日人流量超百余,节假日人数更多,相公生日热闹非凡,时历5—7天,旅游观光者朝拜上20万人次。三侯桥 位于五陂镇长潭村.建成于清道光十三年,为3孔石拱桥,桥长45米、宽6米,1976年整修加固。10、浒泉寺位于萍东15公里的高坑镇浒泉村,,相传东晋时期有一侯姓富翁在朝为官封侯,后经戟代变迁,在此建一庵堂,取名侯家庵。唐代又在小金山建一福星庵,万名山 建一万名庵,都属浒泉寺管理。该寺曾有大小房间80余间、500文僧、500武僧,比丘尼5O余人。寺前设有马栏、马道,供武僧跑马射箭,具有少林寺的遗 风。11、萍乡天主堂:天主教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传入萍乡。天主教信徒崇拜天主上帝和圣母,即耶稣之母圣玛利亚。教学每日有早课经,下午念玫瑰经,星期日念弥撒经。1889年,南昌教区樟树司铎(教父)意大利人柏多能等来到萍乡,租民房传教布道,发展教徒50余人,由法国人徐若瑟司铎兼管萍乡教务。不久徐病逝,由意 大利人江努基司铎接任,并建新教堂。民国24年(1935),江努基奉调回意大利,由意大利人卫笃耐、华德理司铎继任。民国34年(1945)萍乡天主教 会划归河南洛阳教区方济各会管辖,派意大利人顾利智司铎来萍乡坐堂传教,同时晋升萍乡藉郭宗仪、刘若瑟、张安当3位修士为司铎。民国37年(1948), 教区人事变动,顾利智司铎驻萍乡城传教。解放前夕,外国传教士分别在安源等地建教堂5所,教徒决数约1500人。民国14年(1925),天主教徒刘之光租赁西门李家祠堂,创办普爱医院。刘之光毕业于天主教创办的上海震旦大学、医术精湛,医院设内、儿、妇产等科,对 贫苦患者免费治疗。刘之光还热心慈善事业,在东门开办了孤老院,收养10名孤老、费用由医院支付。天主教徒傅凤翔(原藉抚州)擅长难产接生,原在九江行 医,被推荐来普爱医院工作,后在怀王巷创办圣心医院,直到萍乡解放,萍乡天主教神甫陈济人等开办“经言堂”学堂,培养教会人才,每期20余人,学制一年, 学生在校免费膳宿。新中国建立后,外国传教士陆续回国。萍乡天产教徒公推郭崇仪、邱荣祖、谭勉、邓德甫、江中和等5人负责教务,当时萍乡县城有教徒56人。1951年12 月,江西省宗教教界代表大会在南昌召开,为贯彻会议决议,萍乡天主教会于12月联合萍乡基督教内地会、圣公会开展反帝爱国运动,组成“三自”(自治、自 传、自养)革新筹备委员会。郭宗仪司铎被推选为副主委,邱荣祖为委员。1954年,郭宗仪作为天主教代表当选为萍乡县政协首届委员,1958年调往南昌教 区。1957年萍乡天主教会归属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境内天主教停止了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政府落实宗教政策,1980年7月,成立萍乡天主教爱国会筹备小组。1981年 12月,召开萍乡天主教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萍乡天产教爱国会。选举谭础麟为主委、刘国凡为副主委。谭础麟连任萍乡天主教爱国会第二、三、四届主委,并任 江西省天主教爱国会第三、四、五、六届常委。谭础麟为政协萍乡市第六届委员,市政协第七、八、九届常务委员。1995年,萍乡天主教加入萍乡慈善会,为该会创始会员,先后向贫困地区捐款5000余元、衣物1500余件。从1995年开始,每年在搞日战争胜利纪念 日8月15日,举行“圣母长升天”大瞻礼,祈祷世界和平。2004年,萍乡天主教会教徒总数1200余人。12、如愿塔位于萍乡城西城郊管委会汪公谭境内龙山岭上。如愿塔为萍乡名胜。塔高28.8米,塔基为粉红麻石砌成,底层直径8.8米,底门朝东北,正对今城市中心。塔 身7层,每层皆为青砖垒砌,八角外形,以青石条叠伸成檐,各层4孔,共计24孔,外表每面由雕刻装饰。塔内嵌有石碑,碑文记载建塔经过,碑以浮雕石龙框 边,上有浮雕丹凤朝阳,塔底层以花岗岩砌成,以上为青砖砌筑,每层以青石条叠伸成檐,各棱为石制马首形桃檐,每层设有四个窗孔。塔顶呈圆锥形,由坚硬麻石 琢成。整塔结构严谨,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荟壹茶餐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