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IE3.0微软2000无线蓝影鼠标标的手感怎么样?

查看: 7626|回复: 208
【外设堂—评测室】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评测(+4节操)
  开篇我不想去用太多内容来跟大家回忆当年微软的IntelliEye光学引擎技术,以及采用IntelliEye 2.0的经典IE 3.0鼠标,我相信经典,但不迷信情怀。微软这次重新启用当年IE 3.0鼠标的外形设计同时加入了专利的蓝影定位技术,这看上去大有重置经典的意思,也将名字命名为了IE3.0蓝影增强版。这款鼠标我想一定有许多用户去关注甚至购买,但有一点大家一定要了解,那就是微软官方并没有给这款鼠标定义为游戏鼠标,同时对这款鼠标所有的描述也都是相对当年的老IE 3.0来对比的,这里我想说一下在连续两天的游戏和工作体验下来的结论,那就是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这只鼠标根本不适合FPS类游戏,甚至定位连Gaming级的入门级产品都不如,而得益于蓝影技术,在不同平面介质下可以有不错的兼容性,这是这款鼠标的亮点,或者我可以说IE3.0蓝影增强版属于目前采用蓝影技术办公应用鼠标的一员。
DSC_0840.JPG (143.92 KB, 下载次数: 3)
16:55 上传
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
DSC_0841.JPG (140.47 KB, 下载次数: 5)
16:55 上传
  包装就是微软目前办公外设的风格,还记得之前我们评测过的微软Modern便携鼠标么,都是这种很简洁的风格,鼠标依然只支持Windows系统,Mac平台官方表示是不支持的。说实话,看到这个包装的时候完全想不起来当年看到IE 3.0的感觉。
canshubiao.jpg (43.64 KB, 下载次数: 2)
16:55 上传
  目前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在京东售价为349元,同价位的游戏鼠标包括赛睿Rival310,罗技G403,甚至是蝰蛇Elite,鼠标尺寸基本跟当年的IE 3.0是相同的,重量算上线材是129g,鼠标裸重是102g,属于轻量级大号鼠,重量和尺寸跟蝰蛇Elite非常接近。鼠标采用微软最新的蓝影技术,最高dpi为3200,移动速度标称为40ips范围上限,这与蝰蛇Elite的450ips差距算是天上地下了,尽管450ips对一般游戏玩家来说意义不大,但是40ips明显是太低了。
DSC_0843.JPG (185.43 KB, 下载次数: 3)
17:30 上传
DSC_0857.JPG (275.22 KB, 下载次数: 2)
17:30 上传
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
DSC_0844.JPG (147.41 KB, 下载次数: 4)
17:30 上传
  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外形设计是完全沿用了当年IE3.0的设计,右手人体工程学,黑灰配色,很有质感的胶皮线,顶壳和分体式按键是采用了耐磨度更高的金属灰磨砂漆面,这个漆面明显不同于后来的IE3.0复刻版,尽管同样可以看到漆面的磨砂颗粒感,但摸上去感觉的磨砂质感又非常弱,据悉新的漆面耐磨性非常好。而包括侧键和两侧裙在内都是全覆盖的类肤胶,不像之前是喷涂上的,这是很厚的一层类肤胶直接粘上去的,硬度和手感都非常合适,所以在外形和手感上这次的IE3.0蓝影增强版无愧于这个命名。
DSC_0845.JPG (156.96 KB, 下载次数: 3)
17:30 上传
DSC_0847.JPG (155.29 KB, 下载次数: 2)
17:30 上传
DSC_0851.JPG (182.54 KB, 下载次数: 6)
17:30 上传
  再来说一下手感,左右手感有一定差异性,左键较硬,不过相对于G403或者蝰蛇Elite来说这次的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按键整体属于偏硬的,键程较长,确认感很清晰,其实是属于我很喜欢的手感。宽大的按键在手指按动的时候自由度很高,滚轮凸起部分较低,滚动阻尼偏高,中键清晰回弹出色,可以说IE3.0蓝影增强版的滚轮中键是目前同价位中这么多款鼠标最优秀的,可惜这么好的配置完全符合这个价位的游戏鼠标的标准,可偏偏引擎差距太大,不能胜任游戏鼠标,特别是绝地求生这类射击游戏。
DSC_0852.JPG (144.39 KB, 下载次数: 3)
17:30 上传
DSC_0853.JPG (139.52 KB, 下载次数: 3)
17:30 上传
DSC_0855.JPG (163.58 KB, 下载次数: 4)
17:30 上传
DSC_0856.JPG (106.64 KB, 下载次数: 3)
17:30 上传
  这款鼠标可以称为是做工优秀,单纯这一点放在这个价位上也是合情合理。
DSC_0861.JPG (213.91 KB, 下载次数: 2)
17:30 上传
  一改初代的红透底壳,换成了黑透,中置光头,四个脚贴跟之前的IE3.0都是通用的,当然四个脚贴也都隐藏着固定外壳的螺丝,其实这个底壳基本就是按照当年IE3.0的模具来做的,只不过颜色换成了黑色,细节有一点点变化,顶部的微软logo也有点向经典致敬的意思,包括光头位置的镜面化处理。
  IE3.0经典之处在于引擎和外形,外形也成为了后来许多大号人体工程学鼠标的标杆,比如我们熟悉的蝰蛇,这个外形比较宽,在掌中灵活性比较差,如果趴握式的话无名指和小指都会贴合的很舒适,同时左右按键的手指自由度也较高,整体来说还是一款适合大号手操作的鼠标,因为当时这个外形设计之初压根就没考虑过小号手型的水平。
DSC_0863.JPG (164.45 KB, 下载次数: 2)
18:11 上传
DSC_0849.JPG (133.78 KB, 下载次数: 4)
18:11 上传
DSC_0850.JPG (138.56 KB, 下载次数: 3)
18:11 上传
DSC_0864.JPG (172.27 KB, 下载次数: 4)
18:11 上传
DSC_0865.JPG (344.93 KB, 下载次数: 5)
18:11 上传
特殊的金属灰漆面
DSC_0872.JPG (362.32 KB, 下载次数: 7)
18:11 上传
侧键特写 手感清晰 回弹优秀
DSC_0873.JPG (304.16 KB, 下载次数: 2)
18:11 上传
滚轮部分特写 这部分也是类肤胶的
DSC_0874.JPG (438.68 KB, 下载次数: 3)
18:11 上传
尾部logo特写
DSC_0862.JPG (375.16 KB, 下载次数: 2)
18:11 上传
底壳前部能看到注塑工艺有些瑕疵
DSC_0876.JPG (232.85 KB, 下载次数: 4)
18:11 上传
外壳缝隙特写
DSC_0878.JPG (170.46 KB, 下载次数: 3)
18:11 上传
胶皮线柔软度比编织线要好
DSC_0880.JPG (212.82 KB, 下载次数: 2)
18:11 上传
18cm手型按键位置特写
DSC_0882.JPG (237.77 KB, 下载次数: 2)
18:11 上传
拇指位特写 IE3.0的前侧键突出更明显 这样方便拇指操作
DSC_0881.JPG (212.71 KB, 下载次数: 3)
18:11 上传
掌中贴合度不错 但是作为一款趴握式鼠标的话跟蝰蛇还是差点
DSC_0866.JPG (165.13 KB, 下载次数: 3)
18:11 上传
DSC_0867.JPG (155.88 KB, 下载次数: 3)
18:11 上传
DSC_0868.JPG (90.72 KB, 下载次数: 2)
18:11 上传
DSC_0869.JPG (85.73 KB, 下载次数: 3)
18:11 上传
  IE3.0蓝影增强版的定位精准度跟PMW3366这套引擎差距相当巨大,表现最明显为鼠标细微移动的时候,能明显感觉鼠标在移动而指针跟不上速度,甚至不动,勉强算得上是办公级鼠标的表现,如果用来游戏的话请谨慎考虑。
  拆解非常容易,拧下底壳脚贴内的四颗内六星螺丝后就可以打开外壳了。
DSC_0883.JPG (259.94 KB, 下载次数: 6)
18:24 上传
DSC_0884.JPG (374.05 KB, 下载次数: 3)
18:25 上传
上壳内部特写
  滚轮是直接固定在上壳内部的,一边是穿孔固定,一边是卡子固定,卡子一边的滚轮转轴有涂润滑剂,然后还有设计滚轮按下的张力弹簧,整体做工算是不错的。
DSC_0887.JPG (230.16 KB, 下载次数: 5)
18:25 上传
新设计的滚轮内藏式的编码器 手感很优秀 稳定性也很不错 只是维修起来很麻烦
DSC_0888.JPG (293.55 KB, 下载次数: 2)
18:25 上传
尾部有白光的导光板 不支持rgb
DSC_0889.JPG (310.93 KB, 下载次数: 3)
18:25 上传
侧键是白色的凯华微动 确认感相当清晰
DSC_0890.JPG (290.78 KB, 下载次数: 3)
18:25 上传
底壳部分特写
  PCB做工比较扎实,全贴片IC焊接也很到位,PCB上并没有太复杂的设计,遗憾的是子PCB部分并没有采用插接排线。
DSC_0891.JPG (313.28 KB, 下载次数: 4)
18:25 上传
DSC_0892.JPG (256.78 KB, 下载次数: 2)
18:25 上传
DSC_0893.JPG (361.75 KB, 下载次数: 3)
18:25 上传
DSC_0894.JPG (251.52 KB, 下载次数: 2)
18:25 上传
7N(20M)微动手感优秀
DSC_0895.JPG (408.52 KB, 下载次数: 3)
18:25 上传
原相给微软订制的PAW3808EK 采用微软蓝影技术
  这个引擎体验很差,浪费了这款鼠标的外形设计和手感,游戏中精准射击的话准星定位成问题,瞄准精度很差,既然是第一次的引擎,我不确定是否会通过固件来修正,因为这种水平即使是入门级游戏鼠标的标准都达不到。
  当年IE3.0算上各种渠道货我也断断续续玩过二十只,对于经典的外形设计是非常的喜欢,即使今天看来蓝影增强版也还是非常的喜欢,特别是在外观和手感上做了进一步强化后,遗憾的是这只鼠标是很难胜任射击游戏的。尾部的白光设计很骚气,这种闷骚的灯光反而很讨喜,尾灯部分不能在软件界面中调节。
1.JPG (82.57 KB, 下载次数: 3)
18:48 上传
2.JPG (66.29 KB, 下载次数: 2)
18:48 上传
3.JPG (57.47 KB, 下载次数: 3)
18:48 上传
  界面调节很简单,我本以为接入鼠标后win10会自动弹出驱动安装提醒,其实需要自己另行下载安装,功能也很简单,好在按键定义选项支持的还算是很全面。
DSC_0896.JPG (417.02 KB, 下载次数: 4)
18:41 上传
DSC_0898.JPG (388.16 KB, 下载次数: 4)
18:41 上传
DSC_0899.JPG (334.86 KB, 下载次数: 4)
18:41 上传
DSC_0900.JPG (353.8 KB, 下载次数: 4)
18:41 上传
DSC_0901.JPG (329.66 KB, 下载次数: 3)
18:41 上传
DSC_0903.JPG (285.53 KB, 下载次数: 3)
18:41 上传
DSC_0905.JPG (408.85 KB, 下载次数: 3)
18:41 上传
DSC_0906.JPG (288.29 KB, 下载次数: 3)
18:41 上传
DSC_0908.JPG (275.68 KB, 下载次数: 2)
18:41 上传
DSC_0909.JPG (444.62 KB, 下载次数: 3)
18:41 上传
DSC02892.JPG (324.52 KB, 下载次数: 6)
18:41 上传
DSC02895.JPG (341.12 KB, 下载次数: 3)
18:41 上传
DSC02898.JPG (248.78 KB, 下载次数: 3)
18:41 上传
DSC02903.JPG (293.05 KB, 下载次数: 3)
18:41 上传
DSC02904.JPG (296.46 KB, 下载次数: 3)
18:41 上传
DSC02905.JPG (323.07 KB, 下载次数: 2)
18:41 上传
DSC02908.JPG (259.75 KB, 下载次数: 5)
18:41 上传
  如果作为一款游戏鼠标的话,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我是强烈不推荐的,连百元级的入门游戏鼠标的水平都达不到,如果作为办公鼠标又缺乏便携灵活性,所以很尴尬,不过外形的经典和手感细节的强化是要肯定的,微软这一大厂的水平也表现在这里,但引擎体验完全不符合这个价位。如果你对IE3.0有着浓厚的情怀,那么你可以去购买一只来玩玩,反过来如果不在意是否经典,那么等段时间一百多块钱收一只二手的也可以。
DSC_0858.JPG (177.18 KB, 下载次数: 2)
17:30 上传
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
  1、整体手感出色;
  2、漆面有强化;
  1、定位精度太差;
回帖奖励 +4
办公鼠配7N(20M),罗技好像也没这么6。←_←
下一步50M普及的话,真有可能办公鼠上20M,微软这个有点暗示的意思&
回帖奖励 +4
定价199比较合适
这套壳一百多块没毛病, 至于体验 ,目前我只是当它是一只鼠标能用而已&
回帖奖励 +4
第一回见过外设堂评价如此之低的鼠标。。
什么都好,就这个引擎。。。。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体验属于亵渎经典&
回帖奖励 +4
回帖奖励 +4
要不要来一发
首发预订的?&
回帖奖励 +4
小手一抖,节操拿走
要不要这么水&
回帖奖励 +4
鲁过,FPS玩的少,没3.0的情怀
最开始ie3.0也不是针对游戏,但赢在体验&
回帖奖励 +4
回帖奖励 +4
传承了经典的手感设计和优秀的滚轮,最大的败笔还是不知所谓的入门都达不到的跟别说旗舰的引擎,卖情怀也要适应当前时代把。
微软外设部门debug团队可能拖欠几个月工资了&
回帖奖励 +4
外观挺好看的
ie3的经典外观&
回帖奖励 +4
完全就是情怀产品了。
349摸到最好的ie3.0手感 可能需要这么想&
回帖奖励 +4
我来拿节操了
太赤果果了&
回帖奖励 +4
还是罗技吧
回帖奖励 +4
这波信仰虽然美中不足.
但是我觉得我还是要充值一下.
ie3.0蓝影我还会再收一只二手的,如果现在的体验不修改的话,跌破200迟早&
回帖奖励 +4
深圳扬宣电子。
微软都不用光栅了,改用300W次垃圾编码器,唉。修也难,配件很难找。
侧键有改进,比IE3的好多了。张力弹簧按键也有了,按键柱超硬贴片能加上去吗?
还有两年保,我以为顶多就是一年玩玩,不知道这个后期配件流出的渠道会不会稳定&
回帖奖励 +4
情怀!!!不错不错,信仰之物
相信经典 不迷信情怀&
回帖奖励 +4
情怀鼠标。微软够狠的, 又来骗钱了。
我觉得有两种可能,
第一是微软打算放弃gaming这一块,ie3这个所谓情怀的品牌还有预热,榨一波
第二是微软真的想延续,但是技术实力已经不允许了,或者说不能再用当年的眼光去看现在的产品了,因为对手,甚至&
回帖奖励 +4
回帖奖励 +4
看来 情怀引来不少同学&
回帖奖励 +4
看来不能为情怀买单了。
这个时候的情怀就叫迷信了&
所以我关注二手市场呢,滤掉情怀充值的成本可以&
回帖奖励 +4
当年打CS这就是标配
仔细想想那时候的游戏外设还是挺纯粹的,灯?复杂的设置?都不存在的&
回帖奖励 +4
情怀来圈钱了
也可以理解为圈钱的来卖情怀了&
Powered by
All rights reserved.Microsoft 微软 IE3.0 蓝影增强版鼠标:放弃吧,用它打游戏你会发狂的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Microsoft 微软 IE3.0 蓝影增强版鼠标:放弃吧,用它打游戏你会发狂的
很难评价这几年在外设领域做了些什么。(其实办公外设的更新就没停过,只是多数人不了解)当初IE3.0算上复刻版,靠着400dpi战了十多年。一款起初定位于商务办公的鼠标,在市场上硬生生把罗技游戏鼠标MX500摁在地上摩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微软推出作为游戏外设的子品牌,挂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把办公鼠标作为“副业”的微软,能在游戏玩家里火成那样在吃瓜群众看来很意外,后继无力不是没努力过,但产品确实做不过其它几家,以至于后来跻身一线,取代了一部分微软曾经的位置。IE3.0(IntelliMouse&Explorer&3.0)的做工一般,但模具本身是优秀的。局限于时代,400DPI放到当下也没法用(光的分辨率都提升了那么多)。据说有很多人通过各种途径传达自己的声音,希望微软能推出高DPI的IE3.0。不过做鼠标毕竟是副业嘛,IE3.0始终没有像样的替代品。后来微软有了蓝影引擎,又有很多消费者看到了希望,寄希望于微软把蓝影移植到IE3.0上。这一拖就是那么多年。终于有了这款IE3.0鼠标 蓝影增强版,以饔Fans—— 虽然不见得还有多少粉丝。引擎据说是原相PAW3808EK引擎并搭载了蓝影技术。但是我告诉你们,那些之前留下遗憾关于:为什么微软不把蓝影引擎用到IE3.0?& 的那部分玩家:“即使时间到了2017年下半年,IE3.0蓝影增强版终于出现了,但它还是不适合打游戏。我测试了两天,丢帧。”如果你的情怀依旧在,那么买一只也无妨,毕竟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谁还缺个鼠标钱?但如果继续用它来征战,怕是要砸桌子。(首发购入截图)当年IE3.0能用来打FPS更像是一个偶然,时至今日游戏鼠标已经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再用微软 IE3.0蓝影增强版打游戏真的是倒退。或许我们应该退回到最初的定位:一款比较舒服的办公用鼠。包装和配件:▼虽然经销商在前期宣传中有蹭CS游戏情怀的因素,但不得不承认微软自身把它定位于一款办公鼠标。所以包装风格偏向简约实用。▼因为IE3.0鼠标 蓝影增强版驱动预设的很多操作都是基于Win10系统,因此格外强调了对Win10的支持。▼写得很清楚,官方质保三个月。部分产品一年保赛睿:“喵喵喵?(你们怎么不去黑微软?)”▼田牌LOGO从旗帜变为四格方块也许是审美的倒退也说不定,瞎扯的,别较真&▼非常骚气的梯形盛装板。上一次看到那么闷骚的包装还是在罗技G700S上,G700S拆起来叫一个麻烦,如果微软这种大大方方开门见山的感觉。▼相比于很多办公鼠标,IE3.0鼠标 蓝影增强版的包装算是合适且略有档次的。基于不俗的利润考虑,有一个不错的包装呈现给消费者也是惠而不费的事情。▼一打开包装就是似曾相识的感觉,应该说很眼熟了。曾经市面上有很多山寨IE3.0的鼠标在销售,也许很多值友也有买过一只“IE3.0”。而当时很多新闻或者媒体图片中,IE3.0(以及复刻版)也经常出镜。▼配件极为简单,以前的鼠标也是如此。至于买鼠标送各种贴纸那是后来形成的风气,我箱子里各种品牌有几十张,除了Ttesports的LOGO还凑活外,别的品牌根本没有拿出来贴的欲望。▼从这一角度看,其实和 Gladius Ⅱ还是有很多之处的,或许反过来说更加合适。右手鼠标的黄金设计其实早就有了,有很多后来者基本沿用其中一些关键的参数,然后进行小幅改动,然后想办法在外观上做出一些区别。▼UV涂层的耐用性会比类肤好,抗腐蚀和氧化能力方面的优势更容易让这类鼠标成为“一用好多年”的案例。▼ 模具也基本沿用复刻版,但在细节和做工上有了很多进步。▼右侧侧裙UV和橡胶之间的结合方式没有改变,我也比较喜欢这种非对称的设计。▼USB接头塑料加固设计的方方正正,这里也不去挑剔什么,用在办公鼠标上还是很合适的。橡胶线?没有抗磁环?不镀金?没关系,因为玩过赛睿的关系现在我都能接受。决定鼠标素质的因素也不在这里。▼分体式按键,按压板上有轻微的凹陷,更加贴合指肚。这个点子果断被雷蛇拿去做了蝰蛇。但一有关这一设计究竟有没有实际效果我是不敢下定义,有很多成熟的产品譬如G502、赛睿RIVAL500都没有采用。不过流畅的线条在视觉上更容易让我觉得舒适。▼不会发光微软田字格LOGO。虽然对鼠标本身没有意义,但微软可能无法想象一个发光LOGO对消费者的刺激有多大。正如16年Apple宣布了新款Macbook Pro 笔电A面的LOGO将不再发光时,Facebook上有多少人在疯狂吐槽。在这一点上中外的消费者审美出奇的一致。&▼这款IE3.0鼠标 蓝影增强版采用了蓝影技术,引用百科的资料是更低的生产成本和强大的表面适应能力。这个蓝影是可见光,投射到表面上会有蓝色的光斑。光学引擎鼠标利用的是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的红色可见光源,利用光的漫反射原理,记录下单位时间内LED光源照射在物体表面的漫反射阴影的变化来判断鼠标移动轨迹。激光引擎鼠标则采用的是激光二极管发射的短波的非可见激光,利用短波光易被反射的原理,让鼠标能够记录下从物体表面反射回光学传感器的光点的清晰成像。用腻了红光和无色的激光引擎,切换到蓝影确实有一些不同以往的新鲜感。另外底盘尾部看似非透明的材质其实是透光的... ...&▼发光示意图:从底盘看确实比较丑▼好在实际视觉效果上我给80分,闷骚又低调。▼IE3.0鼠标 蓝影增强版只有两个侧键,侧键有凸起来保证按压的舒适度和增加使用者的确认感。这一点上罗技真的可以学学,比G403好多用了。分体式按键的切线也是两个侧键的分割线:▼小滚轮以我的角度看就像十年前的山寨货,但实际体验还OK,拥有非常强的刻度感。防滑纹间隙做得比较近,未来清理的时候要多留心了。▼握感上我觉得不错。毕竟也是久经考验的模具了。但是有一个缺点:1.我18.5手不算很短,如果我的掌心要完全贴合尾部,那么大拇指是按不到前边的侧键的。2.如果我想要随时按到前面的侧键,那么手掌必去前移,会带来握感下降的问题,食指和中指已经伸出鼠标之外了。说到底还是侧键安排的位置不符合中等手型的用户,为了达成“分体式按键一刀切”的视觉效果做出了牺牲。▼IE3.0鼠标 蓝影增强版确实有安排手指的停靠区。但是,除非你能接受无名指和中指挨得很近,换来小拇指在停靠区。否则按照多数人的趴握姿势,小拇指是没地方停靠的,只能拖在上。驱动以及APP:下载地址在微软官网微软有一个集成了键盘和鼠标的总驱动:非常清爽的界面,我觉得国内很多品牌可以借鉴一下这个UI设计。复杂的、花哨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可选设置多数是基于Offfice办公的功能▼IE3.0鼠标 蓝影增强版支持宏录制▼可以调节每次按键的时间间隔,不过靠鼠标点上去会不会太慢了一点?&我想应该没有人会拒绝鼠标一键切换到任务窗口的感觉:上几张封面图:产品总结:¥299买个情怀,真TM超值。如果用来打竞技游戏,这鼠标偶尔出现的丢帧会让人发疯的。明明你的鼠标往左划动,指针突然出现在屏幕的右侧,我的天呐。有一次打团,我EZ的大招刮出了不可思议的角度,把隐身的残血老鼠给收割了。类似于周星驰在国产零零七里那把出子弹飘忽不定的手枪,是一样的效果。握感就目前来说,只能说一般吧,没有那么玄乎,鼠标这几年的进步已经到了一个很夸张的地步了。那么多企业也不是吃白饭的。它真的是一款办公鼠标。我是破晓,咱下次见~&&Microsoft(微软)在2017年发布了一款Classic IntelliMouse鼠标,造型设计与当年经典IntelliMouse Explorer 3.0(IE3.0)很像,定位Classic IntelliMouse游戏鼠标系列,专为右手打造,拥有不错的人体工学造型。虽然与IE3.0很像但&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58)
【轻众测】70迈 T01 胎压监测仪
【轻众测】素士儿童声波电动牙刷 C1
酷冷至尊 CK372 侧刻RGB机械键盘
华为 FreeBuds无线耳机
赞134评论51
赞62评论90
赞62评论72
赞768评论301
赞1490评论783
赞763评论265
赞864评论341
赞498评论38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评测 复刻神器能否找回逝去的青春_凤凰科技
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评测 复刻神器能否找回逝去的青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微软IE3.0鼠标,生于2001年,2004年停产,如今,微软将这款曾经的经典进行了复刻,推出了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款复刻版的鼠标是否继承了前辈的水准。
提到IE,现在的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个被编成无数段子的浏览器,但其实在微软的产品线中,有一款鼠标也用着IE的名字,它甚至被看作是CS玩家心中的神器,它就是微软IE3.0鼠标,生于2001年,2004年停产,如今,微软将这款曾经的经典进行了复刻,推出了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款复刻版的鼠标是否继承了前辈的水准。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从外观上来看,这款IE3.0蓝影增强版几乎完全继承了IE3.0的外观,其三围尺寸为132&69&43mm,相比于其他的鼠标,显得&敦实&了很多,人体工程学的流线造型设计使得它具有非常好的握持感,从掌心到指尖能完全的贴合,不过对于一些手小的的妹子来说,这款鼠标就显得有点大了,会有一种掌控不住的感觉。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而在配色方面,IE3.0蓝影增强版换上了低调的黑灰色,相比于当年的五颜六色,显得十分的低调沉稳。&田牌&logo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表面采用半磨砂哑光的塑料材质,尾部仅有一个微软的&田牌&Logo,整个鼠标正面是没有灯的,相比于市面上动不动就安个跑马灯的产品,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反而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鼠标右侧IE3.0蓝影增强版左右按键比普通鼠标要长,每个按键中间有下凹的设计鼠标左侧鼠标的两侧配备了两颗能够自定义的按键,同样采用橡胶材质。按键和滚轮鼠标侧边和滚轮为类肤吸汗橡胶材质,滚轮表面加入横条防滑。鼠标尾部LED灯条曾经的红色尾灯如今已经变为白色LED灯条,在下方安装有感应器,当鼠标被放置在桌面上的时候会自动亮起,抬起后会熄灭。鼠标底部最后再来看底部,中间是微软自家的蓝影追踪传感器,蓝影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适配更为广泛的反射面,甚至是在光滑的玻璃上也能流畅的使用,如今蓝影传感器已经成为了微软自家光学鼠标的标配。看完了外观,我们来看看硬件。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采用USB2.0接口,可在微软官网下载软件来自定义功能,它提供了手动调节DPI功能,通过微软键盘与鼠标中心控制程序可设定DPI值,默认是1600,范围是400~3200,你也可以将调节键设定为功能键上,也可以设置鼠标宏。鼠标设定界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并没有配备板载内存,也就是说它不能像其他游戏鼠标那样将配置存在鼠标内,换到新电脑上需要重新设置自定义。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当然作为曾经的CS神器的继承者,当然也要实际体验一下打游戏时的手感,而游戏当然就是最近非常火的绝地求生。因为我之前一直在用罗技的G Pro,所以突然一换到更大一号的微软IE3.0的时候还真的有点不习惯。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和罗技G Pro不过当适应了鼠标的大小以后,感觉就稍好一点了,但还是感觉鼠标按键偏软,要用力才行,而鼠标的移动也跟不上我的手速,这可能是因为它采用的光学引擎的原因。虽然可能对普通玩家,这种使用上的感觉变化影响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对于一款曾经被誉为CS神器的鼠标的复刻版来说,它的表现就称不上是神器了。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鼠标作为一款主打情怀的&复刻&产品,它还是继承了前作的绝大部分精华,而在游戏上的表现,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其实也算是中规中矩,但是并不影响微软IE3.0蓝影增强版的整体表现,十分良好的手感再加上沉稳低调的外观,在办公室或者家庭环境中,它都有足够的资本来占有一席之地,而对于那些有着怀旧情怀的人来说,你也能从这款鼠标中找到在沙漠和白房激战中逝去的青春,但如果你想要一个专门来打游戏鼠标,我建议还是去看看专业的电竞鼠标吧。
[责任编辑:李易安
责任编辑:李易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325
播放数:630
播放数:434
播放数:164329微软IE3.0经典鼠标再复刻: 是糟蹋还是延续?_微软资讯_系统粉
系统粉--你身边的xp、win7、win8系统下载站
当前位置:&&&&&&&&&&&微软IE3.0经典鼠标再复刻: 是糟蹋还是延续?
微软IE3.0经典鼠标再复刻: 是糟蹋还是延续?
时间: 来源:互联网 浏览量:321
如果回到2000年,你跟小胖一样还是少不更事的高中生的话,CS一定是你青春记忆里最具有兄弟情谊的一道印迹,即便是现在,光是提起Johnny R、Potti、Heaton、Ksharp等当年膜拜的大神名号,都还会有一阵阵的感动涌现,可以说那段没心没肺的日子正是回响了我们的青春。不过当时以小胖的实力和父母态度,绝对也是成不了职业选手,而唯一能跟职业选手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也就是手里的鼠标了,当时全世界CS战队用的几乎只有两款鼠标——大手的IE3.0,小手的IO1.1,没错,都是出自现在似乎没啥动静,但当年却是绝对外设一哥的微软之手。在2001年,IE3.0的价格就是499元,在那个大多数人月薪也不过千元出头的年代,499的鼠标简直是抢人一般的存在,但正因一大票CS战队的偶像群体效应,非常多的朋友没有条件也创造条件地强行上了IE3.0,那时候还没什么京东白条,蚂蚁花呗,连信用卡都没有,全靠自己省吃俭用蹭吃蹭喝剩下的现金,去入手IE3.0(以及IO1.1),可见其明星效应之疯狂。就版本来看,2001年的初版IE3.0 x06外壳采用铝离子沉淀技术,原封版本二手现在已经早已突破2000,后来很快因环保的原因改款做了普通喷漆的x08,2004年停产,价格炒上了天。而2009年微软推出了复刻版的IE3.0,彼时的游戏鼠标市场已经开始群雄割据,再加上200多元的价格在那时候已经不算太惊人,反响其实比较一般。然后,再到今天,微软再次推出了IE3.0的蓝影增强版,经典再次复出!小胖也是第一时间就入手!版IE3.0售价349元,在当下的游戏鼠标领域算是中低价位产品,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架子,那为什么当年它会这么火爆呢?首先当年它的定位很高,而且虽然是以擅长FPS游戏而闻名,但微软初衷其实是将其定位高端商用。所以用尽了当时最强的鼠标硬件技术,靠高刷新率解决了光电游戏鼠标发展初期最严重的丢帧现象,当然这一点在现在来看已经是所有品牌都不再可能会有的问题,因此新款IE3.0如果单单只是致敬,圈钱的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点。因此,这里就要谈谈IE3.0的另一个大绝招——手感。相对于DPI、报告率等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进步的芯片技术,手感这个东西一旦被玩家认可了,可能就一辈子都认定它了,IE3.0几乎就是定义了“趴握”手法的一款大鼠,它的体积不算小,但对于大多数正常手型的男生来说问题都不会太大,实在小手就选IO1.1吧,哦对我忘了,这个没有被复刻,哈哈哈……总而言之几乎时下流行的所有右手FPS游戏鼠标都有借鉴IE3.0的设计思路,作为开创时代的一代产品,小胖对其手感是非常认同的。微动也是老IE3.0被传为神话的一个重要助推,日本OMRON(嗯没错,就是给罗技做ROMER-G机械轴的那个OMRON)的中国工厂专为微软IE3.0制造的D2FC-F-7N(MS)微动因其清晰的触发手感和快速回弹,在CS里可以很快就找到匪专AK和警专M4的点射节奏。不过微动这个东西毕竟从初代IE3.0到现在已经有十六七年历史了,既然IE3.0好,那自然其他产品就会同样采购来使用,所以现在非常多的品牌都在使用OMRON的微动,最新版的IE3.0也是如此,采用的是D2FC-F-7N(20M),按键手感、键程和回弹速度在整个OMROM微动里算是中高水准,但综合来看微动的素质在各家游戏鼠标之间几乎已经没有了性能上的区别,只是你更习惯谁而已。关于微动其实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老板IE3.0在高强度使用个1年左右后,就会出现按键粘连现象,导致单击变双击的情况,这个问题应该是IE3.0上盖设计的问题,因为同为OMRON D2FC-F-7N微动,罗技同时代的MX500就没有这个毛病,至于新款IE3.0会不会有这个问题,那就真是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了。除此之外,老IE3.0滚轮刻度和阻尼较大的设计也保留了下来,比起小胖用过的不少游戏鼠标,手感要粗蛮得多。但侧键手感却是有进步的,老IE3.0的侧键没有直接与微动连接,结构非常复杂,即便是2009年的复刻版也是如此,但最新版解决了这个问题,按键直接与微动接触,手感清脆,不过说到侧边键,它相当靠前的也算是一个纠正握持手势的好参照物,握得稍稍靠后一点,大拇指就碰不到前一个侧键了,在刚好能按到前一个侧键时,手掌就是标准地趴在鼠标上。新版IE3.0很不免俗地加入了现代游戏鼠标“没有就感觉没办法聊天”的背光设计,LED放在了尾部下方,把鼠标拿起来就会自动感应熄灭,放下后又会亮起,这个就算是纯粹的光污染应用了。比起老版的400DPI(2001年的屏幕分辨率大多只有1024 X 768),新版自然是把DPI提升到了400~3200可调,,传感器采用微软的蓝影技术,哪怕是在透明的玻璃桌上也能使用。最后来说说最新款IE3.0的游戏感受吧,小胖用它玩了几把吃鸡,说实话,在十几年以后,它真的已经没有了当年一骑绝尘的模样,性能不及高价位的竞争对手,而且就手感来看小胖觉得像对称设计的罗技G903、甩屁股造型的赛睿RIVAL 700,甚至RAT9这种超重鼠在稍稍习惯之后,也能畅快地玩上一宿。所以正如之前所说,技术上IE3.0已经不再是神话,但它的实际操作性能也丝毫不输于同价位竞争对手,不是单纯卖情怀,不是圈钱讨眼球,再加上价格在FPS游戏鼠标里还真不算贵的,所以买它算是怀念青春又不失瞄准稳定度,一举两得。
我要分享:
IT资讯栏目
微软资讯推荐
微软资讯热门排行
本站发布的ghost系统与电脑软件仅为个人学习测试使用,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请支持购买微软正版软件!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处理。
Copyright @ 2011 系统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软蓝影鼠标对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