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会又焦虑是因为穷又穷

30岁的你,为什么还穷的这么焦虑30岁的你,为什么还穷的这么焦虑天道财经百家号周末和朋友相约吃饭,饭桌上朋友小A开始诉苦:说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工作好几年,到了奔三的年纪,工资低没有存款,房子也是租的,感情也没有着落,办公室进来的小姑凉一个比一个年轻,觉得这个世界太功利。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会诚惶诚恐,睡不着觉。这个世界对于女性的年龄尤其是大龄女性的容忍度是及低的。30岁如果你还没有嫁,在朋友、同学、家人乃至居委会大妈的眼里,你就成了格格不入、可能哪里不太正常的异类,就是被同情被怜悯像是没有赶上末班车只能留在原地无法回家的剩女。如果30岁还一无所成,存款是负数,那么你连怜悯都没有。我理解她的焦虑:之所以被人怕被人看轻,是因为你没有与之抗衡的实力。那些担心自己过了30岁会贬值的人,他们30岁之前的人生也没有多少价值。就像小A之所以一穷二白不过是一颗不安分的心和买买买的手,还有没有一点理财意识的大脑。虽然小A收入也不错,但是还是负债,终日惶恐不安,除了社会的压力还有自己的心理负担。小A各种没钱的理由不过是:8月工资交给了中秋节,9月工资交给了国庆,10月工资交给双十一,11月工资交给双十二,12月工资交给元旦1月工资交给春节,2月工资交给情人节。微信被各国代购靓妹占领,钱都养了包包和衣服,现在除了一房子的衣服和不断上涨的年纪,还有就是马上被色斑爬满蜡黄的脸。存不下钱,总归是人的不对,而不是钱。没钱都是自己作的。我们爸妈那辈人像我们这般大时,按当时环境看,挣得真心不多,可他们却能为我们这代人创造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不愁吃穿更不愁住,然后手里还能存一些钱。小A突然说:追求好的生活有错吗?想要高质量的生活,没错,但是也要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或者是说;你只想眼前的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长远的高质量生活。你现在追求的生活,不过是满足你炫耀的心理,只是看着过的很好罢了。你已经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别人眼里又老又穷的老菇凉了,还无力反驳。何以解忧,唯有暴富!菇凉们定目标吧:一是工作上:年底要升职加薪,生活上:先存一半买房子的首付钱。有了自己的住所,至少免去了随时被房东赶走的凄凉……如果定制了目前只是随口说说,仍然是别人眼中的又老又丑。逆袭,从每一个坚持开始。改掉“烧钱”的不良习惯:把你那各国的代购靓妹,都删除了,淘宝购物车都清理了吧。还清信用卡里的欠款,然后停掉其他的信用卡,只留一张。手里这点儿工资,就踏踏实实的应付生活必须品和大物件儿就行,不要图便宜一时看着好玩儿的东西尽量不买,每次一两百不起眼,一年下来这钱就不是小数目。单身的时光,是上帝赐予多好的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把整天这个局,那个局,推掉,不仅可以省钱,可以拥有更多的有的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专注于本业: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文件比同事做的仔细一点,方案多做几版,不断的磨练中,自己的技能也会增加,升职加薪也是指日可待。如果目前来说你的工资收入不能满足你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增加其他收入渠道。增加收入来源:增加几份收入来源吧,最起码多一样吧。这样可以给自己增加多一份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具体怎样增加,增加哪一种,你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增加收入获得资本,兼职开淘宝店、兼职微商,还有的兼职钟点工等。如果本职工作都做不好,其他的也就劝你放弃。主业都做不好,副业你能坚持多久。养成主动性的存钱:拿出每月收入的10%-30%,发了工资的第一件事,立即存下,这笔钱不要去动它。虽每次金额不多,但时间久了效果要远远好于偶尔一次存入一大笔的钱,总比每次花的负债好的太多。看到自己的财富在慢慢积累,不断增加,你应该能感受到,赚钱带来的向前奋进的不竭动力。懂得钱生钱的原理:在资本累计的过程中,学习一些投资理财的知识,有资本积累后进行投资,从而获得投资收益。靠钱生钱才是最快的解决财富自由的途径。30岁,如同许多人生任务的死线,逾期未完成就像是拖欠了功课而惴惴不安。之所以揣揣不安,是因为没有与之对抗的实力,如果你有一份好的事业和相对于同龄人来说更多的财富,可以轻松的养活自己的下半辈子。年龄真的只是个数字,即使、50、60也会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所以那些30岁还在抱怨为什么社会这么功利,真的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天道财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天道财经(macd289)各大财经网站名博!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小心这4个贫穷怪圈,正在让你变得又焦虑又穷
导读:有钱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而贫穷的人被生活选择。
你有经历过贫穷的时刻么?
明明对这份工作不满意,想一想放在银行还要付保管费的钱,还是告诉自己再忍一忍;
去超市买东西,看到了商品上的价格,想想还是收回了手;
刚刚和男朋友吵了架,却发现无处可去,宾馆一晚上也要200块,还是只能回到住处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谁都知道一句“老子不干了!”很爽,可是爽过以后呢?才发现没有余额为自己的随心所欲买单。
高晓松曾在节目上说过自己从不买房,在听众看来确实另一层意思:我买得起房却不买。只要他想,随随便便北上广都能置办好几套。
有钱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而贫穷的人被生活选择。
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有很多机会用来试错,有的是底气用来缓冲生活突如其来的重拳。
而对于穷孩子来说,他们步步谨慎小心,稍一不注意,就会跌落万丈深渊。
贫穷不只是输不起,是连赌注都没有。
更残酷的是,在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的时代,作为一个贫穷的年轻人,若是希望过上富裕的生活,仅仅努力是不够的。
贫穷像是一只怪物,一不小心,我们就会被吞噬,期待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概率小之又小,我们只能一边警惕掉入贫穷的怪圈,一边学习掌握正确的金钱观。
最容易掉入哪些贫穷的怪圈?
1.过度消费,工资的增长速度抵不上欲望的膨胀速度
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消费就是正义。
商家用“女人要爱自己”催眠人们购买各种衣服、包包、化妆品;
于是我们穿着几千块钱的鞋吃着几块钱的方便面;
新衣服上的标签还没来得及剪,手机上信用卡催还短信就到了;
和快递小哥的通话记录比男朋友还频繁.....
这个时代,节俭不再是美德,而是“原罪”。节俭被污名化,成为“吝啬”、“小气”、“不懂享受”的同义词。
“多亏了”现代社会的营销手段,培养了我们这一代和父母们截然相反的消费观。
父母们省吃俭用是为了存钱,而我们省吃俭用则是为了花钱。
他们觉得五块钱一把的蔬菜很贵,我们却觉得打折后五百块的衣服很划算。
事实是,我们嘴里的穷并不是真的穷,只是赚钱的速度跟不上花钱的速度,支付宝里的余额填补不了心里的欲望。
新出来的iPhone8没钱换,
蚂蚁花呗、信用卡里还有借款未还,
双十一清空购物车,剩下的日子只能吃土.....
于是我们买了很多很多自己认为必备但买来却很少使用的商品,每个月的工资全用来还上个月的信用卡、蚂蚁花呗。
但我们忘了,一个欲望被填满了,就会有更奢侈的欲望冒出头。
欲望无止境,于是我们沦为欲望的奴隶,戴着沉重的镣铐,还醉生梦死的面带微笑。
2. 追求安稳,你的死工资,正在拖垮你
刚毕业时,或许你找到了一份薪资不错的工作,而刚好,这份工作也比较清闲,比起那些薪资低还经常加班的同龄人来说,你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
毕业一年后,你的薪资,涨了一点,一万出头了。这个时候,身边的朋友辞职的辞职,创业的创业,你在感慨他们的颠沛流离的同时,抬头看了看办公桌上刚到的鲜花,只觉得岁月静好。
两年,你的薪资又涨了两千,身边的老同事几乎走得差不多了,而你还在这里,工作的内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经常在微信上和朋友聊天,偶尔逛逛淘宝,准备趁着双十一买几件像样的大衣。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某天,你看见曾经要好的室友已经开上了宝马,大学时考试经常挂科的同学创业获得了融资,你开始迷茫了。
工作是现代社会的卖身契,我们出卖每天精力最饱满的8个小时来换取一份稳定的收入,而这份收入在扣完税交完房租后所剩无几,而这些钱,不吃不喝凑够在北上广买一套房的时间,算一下,大概需要几百年。
当我们的工资线性增长,而房价却呈指数增长时,虽然工资看起来比以前更多了,但是我们却感觉越来越穷了。
当你发现路边卖煎饼果子的大妈也能月入两三万的时候,你才发现,一直以来你所追求的安全感,恰恰让你变得越来越不安全。
更可怕的是,当你发现自己的工作无法为未来提供保障时,你已经失去了离开的能力,两三年的时间,你在重复性劳动中,不知不觉成为一个“废物”。
3.浅显的目光,让人陷入贫穷--短视--更贫穷的死循环
曾经有过一段“贫穷”的时候,裸辞之后,银行卡里没有存款,也不敢打电话告诉母亲,那时候正值12月,走在面试的路上,衣服穿得很厚,心里却很单薄。
于是为了应付下个月的房租,只能匆匆忙忙找一家公司,结果,在这个公司待了一个多月,再次离职,成为HR眼中跳槽频繁,稳定性极低的员工。
在《我在底层的生活》一书中,为了寻找底层贫穷的真相,作者隐藏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潜入美国的底层社会,去体验底薪阶层是如何挣扎求生的。最后作者发现一个事实:
因为没钱,为了省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因为能力没提升,也没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她继续贫穷着...
其实这跟我找工作的经验很相似,为了省钱或短时间内赚钱,所以我们很容易去做一些短期看似有利,但却长期看来却回报很少的事情。
当生存比生活更为迫切,哪有时间顾及诗和远方?
就这样,我们带着短视的眼睛,听着那一丝生存的召唤,不断地奔跑着,在贫穷的罗盘上绕圈,越跑越累,直到心力交瘁。
4. 缺乏富人的金钱观,贫穷思维,是可以遗传的
但很遗憾的是,贫穷,也许并不是努力就能摆脱的。
我们从小被父母教育,好好学习,考上好的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好像这就是所谓的“圆满的人生”,对于一辈子都是勤勤恳恳工作的父母来说,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努力把生活、自己榨干,从中攒出买房的钱、孩子上学的学费,如果有个儿子,可能连安享晚年也实现不了,还得背负着孩子的房贷,心甘情愿把剩下的自己榨干。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作者罗伯特·清崎有两个爸爸:“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一个高学历的教育官员;“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亲,一个高中没毕业却善于投资理财的企业家。
清崎遵从“穷爸爸”为他设计的人生道路:上大学,服兵役,参加越战,走过了平凡的人生初期。
而“富爸爸”却教给了他很多在工薪阶层看来“风险太高”、“荒唐可笑”的金钱观念:
老板的工作不是让你富裕,只是确保你得到工资;
穷人为钱工作,而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房子并不是一项资产,而是负债;
投资没有风险,没文化才是有风险的;
高薪并不意味着更多的财富,高薪只是意味着你会缴更多的税......
直到1977年,清崎亲眼目睹一生辛劳的“穷爸爸”在不断地还着房贷、节俭地生活,最后陷入失业的困境,而“富爸爸”则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
最后,他毅然追寻“富爸爸”的脚步,踏入商界,从此登上了致富快车。
穷人和富人有着迥异的金钱观,当穷人还在用时间换钱的时候,富人早已拥有足够的资本收入为自己节省更多的时间。
而更可怕的是,贫穷会遗传,富人将自己的金钱观,对于金钱的理解传递给下一代,而穷人的孩子,只能重复父母的金钱观,在房贷、车贷的重压下寸步难行。
要走出贫穷的怪圈,你可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是,也许父母那一辈传给我们的金钱观念是错误的。
贫穷的年轻人们
要怎么尽快地跑出贫穷的困境
1. 培养更强的求生本领,抵御贫穷的侵袭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拥有越强的求生本领,越能抵御贫穷的侵袭。
美食作家蔡澜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一段话:
我一段时间一定要做好几件事,从来没有只做过一件事。
我做电影的时候开始学书法。这是我母亲教的,人要多一点求生本领,一件事你做到不想做了,就可以做别的。
求生本领越高,你的自信心越强。因为人总是怕又老、又穷、又病,但是你有很多求生本领的话你不怕的。
你的本领能够为你带来财富,这话一点也不假。
所以电影监制出身的蔡澜至今为止出了200多本书,在香港开了自己的蔡澜美食坊,有时间还组个蔡澜旅行团去世界各地......
其实,不仅仅是增多本领,若你能拥有他人少有的本事或难以企及的高度,这也会大大增加你致富的可能。
美国2000年的数据表明:53%的成年犹太男性在法律、医学或学术行业工作,而非犹太白人的比例则是20%;受雇于建筑、交通或建筑行业的成年犹太男性仅为6%,而非犹太白人则由39%。
并不是因为犹太人人种天生存在智力优势,而是由于历史原因,犹太民族颠沛流离。他们并没有可以用来耕种的土地,天生安全感的匮乏,反而让犹太民族对于财富及其稳定性更加渴求。
因此他们往往通过教育,去拥有更强、难以替代的求生本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也让他们的财富收入,不再被动地“颠沛流离”。
当一个人做的是简单低门槛工作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随时随地都可能被其他人取代;
而当一个人拥有够强够多的本事,那才算真正地得到一个“金饭碗”。
2. 调整收入结构,让收入的来源更加丰富
首先问问自己:如果你失去了目前的工作,你还有收入来源么?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到过现金流的四个象限,也就是普通人的收入来源的四个象限:
E: 公司给的薪水;
S: 自由职业者自己赚的钱;
B: 自己企业赚的钱;
I: 投资赚的钱
富人收入中70%都来源于B、I象限,只有30%来源于E、S象限;而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收入,仅仅是来自于E象限,此时收入的增长就只能靠时间,而且一旦丢失工作,就有很大的财务危机。
要让自己获得所谓的财务安全,就是安全地把脚放在不同的象限。
前段时间很火的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他们既可能在一家公司做雇员,也有可能拥有自己的公司,既为公司工作,也为自己工作。
斜杠青年们不仅在收入上比普通的上班族更多,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职场上拥有更轻松的心态、更多样的选择。
调整自己的收入结构除了让自己增加收入以外,更深的意义或许就是给自己多留条后路,多点选择。
一味地鼓励人们辞职去创业确实不妥,但一边做着自己的工作,一边发掘其他收入来源也许是一个更好的办法。
除了创业,投资也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几年越来越受欢迎的理财产品,也证明了,越来越多聪明的年轻人,开始增加投资得来的收入,让自己财富增长得更快一些。
“富人和穷人的唯一差别就是他们在闲暇时间里所做的事。”
当你工作的时候请努力工作,不要在上班时间做其他事情,这样,你的老板会更欣赏你、尊敬你。
而下班后,你用你的薪水和闲暇时间所做的事情,无论是增加本事、赚外快、创业还是投资,将决定你的未来。
张佳玮曾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过自己年轻时候的窘境,和女朋友走在街上,兜里只有几块钱,最后女朋友坐在丁字路口的马路牙子上,背靠着背一人一半分食肉夹馍。
对于那时候的张佳玮来说,穷是拼命想摆脱的困境,而对后来成名的张佳玮来说,穷却成为一种难得的回忆,以至于“后来吃过的一切,没一样能和当时的肉夹馍相比”。
可是我想说的却是,贫穷绝对不是一件美好的事,它之所以可以变成一种美好的回忆,是当它已经成为一种过去时的时候。
没有一个贫穷的人会发自肺腑地喜欢贫穷的日子。
王尔德说:
“年轻的时候我以为钱就是一切,现在老了才知道,确实如此。”
贫穷并不可耻,可是贫穷的生活很难让人保持体面、得到应有的尊重。
对于年轻人而言,正确的金钱观不是没有钱也可以生活,而是承认钱的重要性,并且,想方设法赚更多的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您访问的页面不见了!你不是穷,你只是有“贫穷焦虑”
编辑:小私君(Tigerxuesim)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来源:壹心理(ID:onexinli)
焦虑感,比“贫穷”本身,更能伤害一个年轻人。
关于“贫穷”,
我们受到的恐吓不下10000次
中国的年轻人,光是今年,受到贫穷的恐吓就可能不下10000次。
一篇细致描绘北漂生活的《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阅读量高达700万:
“在北京,没有祖产的移民一代,注定一辈子要困在房子里。
十几年奋斗买了一套鸟笼子大小的首套房;
再花十几年奋斗,换一套大一点的二套房,如果发展得快,恭喜你,可以考虑学区房了。”
某理财产品的爆文《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每天都在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两位数的存款。
世界那么大,你真的能随便去看看吗?
总能半夜狠心删空购物车,你知道这种“理性”一文不值。
在这些文字中充满了都市贫穷生活的细节描写,让贫富差距变得立体可感。
这时,你刚好在下班时间,好不容易被挤上了地铁后,回到家一个人打开刚泡好的方便面时,拿起手机,看到这些文字,仿佛就看到一面镜子,字字都真实地映射出困窘的你。
结果就是,本来就焦虑的你,又被狠狠地恐吓了一下。要知道,这种焦虑感,比“贫穷”本身,更能伤害一个年轻人。
为什么说大多数人,
只不过是“假性贫穷”?
什么是贫穷?各种营销号、理财产品、财经信息,甚至你的朋友圈,都在告诉你现代的贫穷是什么。
根据这些描述,若想脱离贫穷,那你至少需要:
一套房、一辆车、大牌的服装和化妆品想买就买,每年至少出国旅游一次,最好不是东南亚.....
可是,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城镇居民平均也就是3万多。
按照这个标准,全国的大部分人,都是穷人,更何况是缺乏时间和经验积累的年轻人!
其实,在当代,对于贫穷,国家有着一个标准——中国贫困标准:家庭人均纯收入少于3000元年。
与真正贫穷的人相比,我们过早的“贫穷焦虑”显得更像是一个虚幻的泡沫。
然而在这些泡沫中、膨胀的欲望面前,都市的年轻人,被冠上了贫穷的帽子,过上了迷茫的日子。
陷入“假性贫穷”,
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
大部分年轻人在脱离了十几年的学校生活,踏入社会之后,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业,需要经过大量的磨练,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提前到来的焦虑感,往往容易打乱一个人成长的节奏。
贫穷也是这样。如果盲目地陷入焦虑中,而无法耐心做探索,你可能就会……
(1)习得性无助:少年弃疗
习得性无助,大概可以理解为:无论怎么尝试,都无法做到一件事,索性就不再尝试了。这样的状况,容易发生在与他人对比后,急于赶上的年轻人身上。
举个例子,一次,华谊总裁王中磊带着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去宠物店。
普通的小孩儿可能只能认得出猫猫狗狗,但这个小孩张口就是蚯蚓、蜥蜴等过了四六级的大人都要卡壳的英文单词,并且和外国人聊天40分钟毫无压力。让网友们既叹服又自叹不如。
而仔细想想,这样的现象似乎挺合理的。
在一般人家的孩子玩着泥巴,被幼儿园老师批评不守规矩时,这些富人小孩已经上着全英教学的幼儿园,玩泥巴成了发挥创意的课程,他们做出来的作品不断地被表扬和鼓励......
在他们的幼儿年代,不仅仅是学会了英语,他们的探索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而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叹息,可怕的是富二代除了财富之外,能力也远远超过你。
你努力着,偶尔背背单词,却总想起似乎背得再多,也不如人家从小的全英环境好,那又有什么用呢?
你努力了,发现无论怎么做,拿着那一点点工资,似乎永远也无法过上人家那么富裕的生活,所以你想,算了吧,也没有努力的必要啦~
于是你扔掉了英语单词本,也不想如何升职加薪的事情,回到了家,继续过着啃老的日子。却忘了一个事实,那些考过专业八级英语的人、那些努力在职场上升来获得更好生活的人,很多都不是富人家的孩子。
(2)归因偏差:阻碍深度思考和学习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归因偏差,指的是当某件事情发生后,我们可能会在分析原因时,歪曲或过分强调某种客观事实。
比尔盖茨的成功,常常被归因为母亲的资源,却忽视了是他想出了一个很好的idea,然后不断地寻找资源去争取,才能推动这件事情。
而当我们深陷贫穷的焦虑,看着他人成功,而自己迟迟未达时。这种偏差就会悄悄地在你耳边说:他可以是因为他富有,而我穷,所以我不行。
这类的归因,好处在于能短时间地缓解我们对自身的攻击,但长时间而言,其实是在毁掉我们的深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能看到表面的不可改变的因素,那也意味着我们否定了内在的改变的力量,不去分析人们成功的原因进行学习,最后别说成功了,连将一步步将现状搞好都做不来。
(3)自我设限:苟且偷生
作为一个贫穷的年轻人,可能以下这些场景并不少见:
当你的同事想出去走走,请假去旅游了一圈,你很想去,但查了查机票,好贵,算了;
当你的朋友每次聚会都穿着好看的衣服,散发着优雅的气质,你看了看牌子,想了想自己的工资,没钱,算了;
当你的上级参加了一个行业峰会,你很想去,但一看门票,太夸张了,算了......
这些“算了”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奇怪的心理机制:因为贫穷,所以我没办法享受生活和投资自己。
但真的是这样么?
大前研一在《箴言录》里面说过一个例子.在很多人的眼中,游艇是一个奢侈品,似乎只有富人才能玩。
但其实 ,若人们肯花几分钟查询一下价格,就会发现租游艇游玩并不奢侈。中档游艇的售价,甚至比汽车还要便宜。
但很多人往往一看到游艇,觉得肯定是因为有钱才能坐,所以没有去真正地去做了解,也自然失去了体验的机会。
而反观我们的生活,买不起大牌的衣服,难道所有的好看衣服,都只能是贵的么;没钱去出国游,周边游就不快乐了么;参加不了的一个培训,能不能从别的途径获得相似的知识呢……
你可能会说,廉价的东西不好用。
昂贵的东西可能给你的生活+100分,而廉价的东西可能只能+40,当无法支付起昂贵的东西时,你就不给生活加分吗?
有个事实不得不承认,当我们无法有足够的资源去直接获得更好的东西时,确实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达成相同的效果,但如果这个效果很重要,那费点努力又如何?
最怕的是,一边在贫穷中焦灼,一边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因为穷,不寻找让自己开心的方法,也忽略了人生的可能性。
(4)生命意义的窄化——过劳死
除了以上三种“弃疗”的方式外,还有一种态度,相对积极,但过于迫切了。
在网上一搜索“加班猝死”“过劳死”,便能看到很多的新闻。
这些新闻让人悲叹,一份工作竟能威胁到生命的安全,而身在其中的人却一心投入,自己身体状态不好也难自知。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的口号,一直激励着很多想要靠自身的能力脱离困境的人,并支撑着他们去突破自己的惰性,完成一件又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但如果被贫穷的焦虑捆绑,认为富裕的人生才是追求,那我们很可能会让“脱贫”“成功”“跨越阶级”成为生命的主要意义。为了飞速奔向“富裕”,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奋斗上面。
在这个时候,人生的意义被窄化成“致富”,让人一门心思往里钻,而不惜一次一次伤害自己的身体健康,却在亲情、爱情和友情这种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情感中,一直缺席。
年轻人,别急,稳住
在合适的时候,完成合适的目标,才是对自己负责的行为。
当我们发现自己在焦灼中,无助弃疗,或者玩命奔跑时,是时候停下来,审视一下自己的状态,反思一下自己的执念。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至少可以努力,不要让这种焦虑感捆绑住,不要被营销号恐吓住,积极地去做探索和尝试,然后可能我们会慢慢发现:
其实,面对这些焦虑和无助,我们也是有选择的,这取决于我们对自己内在价值的判断,以及我们所认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有句话说,莫欺少年穷,指的是不要看不起贫穷的年轻人,因为只要他们努力,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而在这里,希望年轻人们,莫怨少年穷,莫怕少年穷。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1.8K1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3K2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穷 焦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