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项韧带钙化坚韧带受损怎么办

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
关注本平台公众号……每天一期分享陪伴中医人成长
(每天更新新视频、新内容,请关注我们!)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有人体经脉气血引起的,经脉不通就会导致了疼痛症状的出现。中医外用的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能,使病变部位自然恢复到健康状态,彻彻底底的治愈,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原理。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最好的外用药物!
中医针灸疗法也是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采用治疗加上针灸疗法对于治疗颈椎病效果更好。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中医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针法与灸法两个部分。针法就是用精制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的一定部位中 ,用适当的手法进行刺激,而灸法则是用艾条或艾炷点燃后熏烤穴位进行剌激 ,通过剌激来达到调整人体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和防治疾病的目的。现代针灸治疗颈椎病更是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多种穴位刺激法被用于此病中。
针灸治疗颈椎病以局部取穴为主 ,随证( 症 )循经远近配穴 ,针刺颈部夹脊穴时 ,要掌握好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行提插捻转手法诱导经气传感是取效的关键。配合电针可增强止痛效果 ,病久质寒可加灸法协同增效。久病入络可刺络拔罐祛瘀止痛。耳针按压可起防治作用,配合颈部活动可松解肌肉 ,解锁关节 ,缓解疼痛。头针、拔罐、针刀、穴位注射在治疗上各有长处。
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其中以神经根型疗效为最佳 ,交感型、椎动脉型次之,脊髓型较差。在各种疗法中以穴位综合疗法效果最佳。针灸治疗主要适用于退变过程中的颈椎失稳期和骨赘刺激期 ,而对于骨赘压迫期,则需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外科手术。针灸治疗该病主要是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解除粘连和痉挛而起作用。实验表明 ,针刺可使血管痉挛得以缓解,使颈椎动脉血流增加;可使患者的主观疼痛感觉缓解 ,颈部肌电明显改善。颈椎病是退行性病变 ,针灸可缓解疼痛、改善症状 ,但不能根除 ,常易复发。因此,如何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 ,在治疗期间应当注意防护 ,避免长期低头工作 ,工作 1~2小时后适度活动 ,平时采取正确的睡眠姿势,枕头高低适中 ,注意颈部保暖 ,避风寒、寒湿之邪。
分型治疗:
(1)颈型颈椎病:主症以颈强为主者 ,可针风池、合谷、列缺、悬钟、外关;以颈痛咽痛为主者可选针大椎、曲池、合谷、外关、后溪;俯仰受限者,配昆仑、列缺;旋转受限者配支正。
(2)神经根型颈椎病:主症以痛为主者 ,针风池、合谷、足三里、悬钟、后溪;有肩痛者配肩髎、肩外俞;肘臂痛者配曲池、天井、外关、尺泽;腕部者配阳池、阳溪、腕骨、大陵;以麻为主者可选合谷、外关、足三里、三阴交、肾俞、悬钟;以肌萎缩为主者,可针曲池、手三里、脾俞、八邪八风。
(3)脊髓型颈椎病:①以痉为主症 ,虚痉针中脘、足三里、悬钟、太溪、三阴交、阴陵泉、气海、关元、命门;实证针环跳、秩边、阳陵泉、委中、昆仑、脾俞、大椎、后溪;便秘可加天枢、支沟、上巨虚;小便不利针三阴交、阴陵泉、中极;②痿症:补肾益精: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太溪;补养脾胃:脾俞、足三里。
(4)椎动脉型颈椎病:①偏痰湿者针中脘、内关、丰隆、 解溪、悬钟、阴陵泉;②偏血瘀者针太阳、风池、阳陵泉、支沟、合谷、太冲、足三里、束骨、中渚、足临泣、后溪;③偏湿热者针大椎、合谷、曲池、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太冲;④偏气虚者针百会、气海、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悬钟、劳宫。
(5)交感型颈椎病:①肝阳偏亢针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行间、阳陵泉、太阳 ,前头痛加合谷。枕痛加后溪 ,头顶痛加太冲 ,颞痛加中渚;②血虚精亏针神门、太溪、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脾俞、肾俞;③胸痹针支沟、阳陵泉、郄门、内关、神门;④胃痛针内关、足三里、中脘、悬钟;⑤便秘针天枢、支沟、上巨虚、中脘、行间。
针刺注意事项:①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 ,不行针刺以免出现晕针与滞针;体质虚弱者 , 尽可能选择卧位 ,刺激不宜过强以免晕针;②怀孕妇女,针刺须谨慎。怀孕3月以内者 ,下腹禁针 ,三月以上者 ,腹部与腰骶部及一些易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等,不宜针刺以免流产;月经期间如非调经需要不宜针刺;③针刺应避开血管 ,有出血倾向与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针刺,以防出血或出血不止;④面项及躯干部穴位必须严格按照每个穴位要求的角度与深度进针 ,以免造成气胸或重要脏器损伤。
电针是在针刺基础上结合通电的一种新疗法。当针刺穴位得气后 ,在留针过程中针体上通入特定的电流 ,用电刺激结合留针刺激 ,以达到适合的剌激量 ,使刺激的效应有所提高。电针能使留针时的刺激量增强 ,具有类似持续运针的刺激效应 ,还能客观地记录剌激参数 ,便于分析研究。
(1)取穴:选穴可参照体针法。
(2)方法 :根据病情 ,每次取4~6 穴。以颈项部、神经干上段为主穴。根据病痛扩散部位 ,循经选取远部穴位为配穴。以负极接主穴 ,正极接配穴。选疏密波 ,电流频率为每分钟 120~300次 ,强度以病人忍受为度。每次15~20 分钟 ,隔日一次 ,10 次为1疗程 ,疗程间隔4~5 日。
(3)注意事项:同体针部分。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 ,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穴位熏灼 ,以热力刺激人体 , 是防治疾病的方法。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灸法有艾条灸与温针灸 ,均有良好的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解痉止痛与温阳补中、益气固表的作用。
(1)艾条灸:取艾绒 24g ,平铺在26cm长、2Ocm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 ,将其卷成直径1.5cm的圆柱形,用胶水或浆糊封晒成。也有在艾绒中掺入其他药物粉末的 ,这种艾条又称药条。中药房一般都有成品出售。艾条灸使用时一般分温和灸与雀啄灸。温和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 ,距1.7~3.3cm左右进行熏烤 ,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而元灼痛。一般每处灸3~5 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雀啄灸是艾条点燃的一端像乌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也可以均匀的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颈椎病可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温针灸:指在针刺得气后留针过程中 ,将艾绒捏在针柄上 ,点燃或装上 1~2cm长艾条点燃 ,使艾绒点燃后的热力与针刺同时起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3)注意事项:艾条灸与温针灸时要防止燃烧的艾绒或燃尽的热灰脱落 ,引起烫伤或烧坏衣物。颜面部、血管肌腱表浅的部位与孕妇腰骶部 ,应慎用灸法。
拔罐法又名吸筒法 ,古称角法。这是以一种杯罐作工具 ,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 ,使吸着于皮肤 ,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方法。
(1)取穴:阿是穴、大杼、风门、天宗、肩井、肩贞。
(2)方法:用玻璃罐或竹罐 ,采用闪罐法 ,将罐吸于穴位上7~10 分钟后取下 ,以出瘀斑或出血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 ,10 次为1疗程 ,疗程间隔3~5 日。
(3)竹罐药水置备:艾叶、杜仲、防风、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千年健、海桐皮各1Og ,乳香、没药各5g,布包加水煎煮而成 ,使用时将大小不同的竹罐在煮沸药水中煮2~3 分钟 ,拔罐前甩尽药水 ,并冷却到50 ℃左右。
(4)注意事项 :拔罐时注意时间 ,以防烫伤。
耳针 ,是在耳廓部一些特定穴位上用针刺等方法来防止疾病的一种疗法。从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表明 ,耳是人体整体的一部分。分布耳廓上的穴位 ,既是各部病症的反应点 ,又可作为针灸治疗的刺激点 ,出现在耳廓的阳性反应点 ,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1)取穴:颈、颈椎、神门、枕、皮质下、肝、肾。
(2)方法:每次选3~4 穴 ,严格消毒后 ,以30号3.3cm长的毫针刺入0.7~lcm ,每穴得气后留针 20分钟 ,留针过程中行针2~3 次,并配合颈部活动 ,幅度由小变大,每周2~3 次 ,10 次为一疗程。或以揿针行皮内针或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 ,每穴按压3~5 次/日,使产生酸、麻、胀、痛。每周治疗1~2 次 ,10次为一疗程。
(3)注意事项:注意消毒 ,严防感染。
7.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 ,是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以达到改善机体病理状态的目的。
(1)取穴:颈夹脊穴、大椎穴、阿是穴等 ,神经根型加天鼎 ,椎动脉型及交感型加风池。
(2)药物:维生素B1 50~100mg , 维生素B12 250~500ug,有营养神经作用 ,麻术者适宜。维生素 E:油剂50mg,有改善局部组织氧供 ,消除局部炎症水肿及止痛作用 ,可缓解根性症状。丹参注射液:2ml加10%葡萄糖5~10ml时 ,有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对颈椎病的眩晕、头痛等症状较重者适宜。当归寄生注射液:2ml或当归注射液 2ml ,可缓解根性症状。野木瓜注射液:可缓解疼痛。
(3)方法:每次选 2 个穴位 ,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 ,略作提插 ,使得气明显 ,天鼎穴应使针感达到病臂及手指为佳 ,回抽无血后 ,缓缓注入上述药液一种 ,每穴 1ml,隔日1次 ,10 次为一疗程。
(4)注意事项 : 选穴取穴注意、安全 , 避开重要神经、血管 , 进针后避免大幅提插捻转 , 以免伤及邻近组织。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皮上的一些特定穴区针刺治病的一种方法。头部与人体各脏腑器官有密切的关系。历代关于头部经穴的记载 ,就有用以治疗全身性病证。
(1)取穴:神经根型取对侧感觉区上1/5 的下段 ,对侧上肢感觉区。脊髓型取对侧运动区、双足运感区。
(2)方法:快速进针 ,刺入一定深度后快速捻转 ,不提插。持续捻针2~3 分钟 ,留针10 分钟 , 然后再重复捻转行针 ,反复行针2~3 分钟,此后即可出针。急性期 ,每日1次 ,缓解期隔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5 日。
9.刺血疗法
(1)取穴:颈部夹脊穴、大椎、阿是穴。
(2)方法:在颈项部穴位上用皮肤针中等刺激叩刺 ,或在颈项病变部位循经叩刺 ,待轻微出血后加拔火罐5 分钟左右 ,使局部出血少许。每周1~2 次 ,10 次为一疗程。
点击下面免费学习视频
培训合作:
诚征有合法办学资质的中医培训机构加入我们,共同为社会创造中医药、健康养生、未病先治等行业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管理型技术人才。
中医建议:哪怕一个星期或一个月抽一天来学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自我保健、家庭保健都是更好选择,也是一种责任态度。
学校常年开班项目:
、小儿推拿、-中医艾灸、、中医诊断学、小针刀脐针火针蜂疗、平衡针、中董氏奇穴...中医一年通(中药学)、、师承班-......等
招生办公室电话 :
(微信同号)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2号杏林大讲堂中医大学堂(三元里校区)
(右上角点击查看中医养生公众号平台)
(广医附一院医学职业技能进修学府)
中医养生知识学习官方公众号平台
中医培训官方微信号互动平台
杏林春暖“话”健康在线!
我要看看能有几个人帮我传递下去
有1个我就很知足了
或许我们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颈椎病的五大分型
20:02来源:99健康网
&&& 脊柱颈段由7个颈椎重叠连接而成。上下相邻的颈椎之间有精妙的关节和坚强的韧带。第二颈椎以下,椎体间还有坚韧而富有弹性的小圆饼状的椎间盘。颈椎所处位置十分重要,运动频繁复杂,范围甚大,各种轻重损伤机会相应增多,而且容易老化退变。颈椎又是大脑与躯干、四肢保持联系的通道,神经分布交错密集。人过中年以后,颈椎退变加重,可引起毗邻的脊髓、神经和血管受压,发生错综多变的症状,即为颈椎病。一般分为以下五型:
&&& 1.神经根型:项背颈部疼痛,多为单侧性。疼痛向前臂、手指放射,并伴有手臂麻木、肢端发凉、感觉异常、握力减弱,甚至肌肉萎缩等。
&&& 2.脊髓型:单侧或双下肢发麻、发紧、无力,步态笨拙不稳,上肢麻木,手臂肌力减弱,抓、握不住东西,甚至出现四肢僵硬瘫痪,大小便困难等。
&&& 3.椎动脉型:因椎动脉受压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肌力减弱、视物不清等症状。当头转动、颈部后伸或侧弯到一定位置时,头晕突然加重,甚至摔倒。
&&& 4.交感神经型:多与其他型并发,也可单独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耳鸣、心慌、胸闷、眼痛、吞咽困难、视物不清、面部感觉异常等症状。
&&& 5.混合型:有两种或几种类型的颈椎病症状同时出现。颈部X线片可见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形及项韧带钙化等病变。
相关标签:
养生十万个为什么
各种健康养生问题,关注后秒回复
走过最长的路,是减肥的弯路
加微信,帮你找对减肥路
Copyright&(闽ICP号-3)客户端下载
发送验证码
未注册的用户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30天内免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保守治颈椎病:“旋颈斜方”法,比按摩效果好,最好医生是自己!
平乐郭氏正骨洛阳平乐正骨盛传六世、历时二百余载,起源于洛阳市孟津县,形成于清朝嘉庆年间,世代居家乡行医,建国前盛传五世,以疗效独特、医德清廉而闻名。2008年6月“平乐郭氏正骨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平乐郭氏正骨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进入春季之后,颈椎病容易复发呢?从中医角度看,春天与“风”相应,因此春天以风邪为主,现又正处于雨水节气,颈椎若无保暖常暴露在外,则易外感风湿之邪,春天正是阳气升发之时,若受风湿侵袭,使得颈部肌肉痉挛、僵硬,椎间盘内部受力不均,颈部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病或加重。导致颈椎病的原因是什么?大多数颈椎病发生是由于颈椎间盘发生衰老变性导致椎间盘变薄、变干,髓核从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导致颈椎病的发生,随着年龄增加颈椎的骨骼开始增生,同时连接颈椎的韧带增厚也是原因之一。颈椎病一般以老年人为主,但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特别是低头族,长期低头看手机、电脑、书本的朋友因不正确的颈部姿势导致颈椎病发病的年轻化。容易受伤的颈椎部位有了颈椎病,自己要学会的基础治疗第一招:按摩风池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重要位置。平耳垂过来,摸到的这个凹陷就是风池。自己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病,可以改善脑供血。用拇指合适,两边各一个。不要直接摁着,稍微有点揉按,一次5-10分钟。揉得局部酸胀最好。风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椎韧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