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风暴画:用圆圈可以画出什么

《一页纸创意思考术》:如何用画画提高思维能力? - 简书
《一页纸创意思考术》:如何用画画提高思维能力?
《一页纸创意思考术》
不用怀疑,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画图解决!——丹·罗姆研究显示,通过听觉获得的信息,只能记住10%。透过文字,是20%。经由图像,则可以记住80%。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试着用图解决面前的难题?画图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只要会画圆圈和直线,你就能在三分钟内把任何事情想清楚、画明白。没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察到画画竟然有提高思维,高效沟通的魔力。当你开始用画画来思考,高效的解决工作上的疑难杂症时,我想你也会像我现在一样爱上视觉化思维。01
画画比文字更能提高思维能力平时我们在学习枯燥的理论时,总会想办法通过多写多记来理解这个理论,但其实打造成一个有情景感、画面感的故事更容易理解、消化。丹·罗姆在新书《一页纸创意思考术》里提出了一个观点,大多数人都是视觉学习者,而且不管你有没有艺术细胞,都可以用画画来进行思考。比如,听老师讲课,老师讲到“今天我要讲三点”那你可以先画三个框框出来,在框框上面写123,然后再把每一个框里面的内容填进去。绝对比满满的文字笔记更直观,当你在复盘的时候,视觉化的笔记就会更容易回忆。
by:@caicai
by:@白蛋甜甜
你仅仅需要的是“一支笔+一张纸”我们往往喜欢用电脑端的思维导图进行逻辑整理,方便又高效。但其实视觉引导的图更加直观,一目了然。思维导图像是用牛皮纸箱搬家,里面的物品归类了,但是如果不贴标签是不知道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而视觉引导就像是用透明的收纳箱搬家一样,非常直观,不用贴标签都能看清楚里面的内容。很多人觉得只有画画好的人才能画出视觉引导图,其实更重要的不是画画本身,而是思想的表达。有时只用几个圆圈,几条直线就能诠释大片的文字。所以“一支笔+一张纸”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03 画画不是艺术创作,而是用图思考很多人担心,我不会画画,估计就没戏了。其实并非如此,视觉引导图不需要效果多美,而是着重轮廓和特点就好,突出的是逻辑能力、提炼总结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说,当你画下第一条线,你就已经完成了最难的部分。对大脑有帮助的,正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图像,比如火柴棒小人、圆圈和箭头,通过画这些图画,你能有效地抓住别人的注意力。而且,这个画画过程并不需要什么艺术技巧,它只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你用画画和别人传达观点的时候,他们的视觉部分神经元会迅速反应,这能帮他们快速地了解你要表达的内容,看明白其中的逻辑。更重要的是,有的人可能会和你要一支笔,在纸上画出另一个点子。传递一支笔和一张纸很简单,但它却能把所有人的智慧集中起来。
by:@caicai
视觉化思考四步走:看—观察—想象—展示丹·罗姆对此提出了视觉化思考4部曲:看—观察—想象—展示,他在经典作品《一页纸工作整理术》中将这4种能力的学习总结为“4天4课”。4天的内容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最好按照次序来。“主动地看”是视觉化思考的第一步,这里的“看”有以下几层含义:
尽可能地收集数据 ;
尽可能地展示所有数据,以便浏览;
建立基本坐标系 ;
将数据“画”出来 ;
得出结论。
“观察”是视觉化思考的第二步,这里的“观察”有以下几层含义:
过滤出有价值的实用内容;
对信息和材料进行分类;
找到材料之间的共性与联系。
在经过认真的观察之后,视觉化思考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想象”。所谓想象,是:
寻找材料之间的新联系;
参照以往经验,找到可以类比的事物;
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材料;
尝试不同的展示方法;
建立自己的思考架构。
视觉化思考的第四个步骤是“展示”,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步骤。在展示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框架,然后按照选定的框架画图,最后向别人介绍和解释自己画的图。05
从现在开始,尝试用视觉思维解决问题对那些不习惯视觉思维的人,如何用画画提高思维能力?丹·罗姆介绍了一个方法,你可以在纸上画个圆圈,在圆圈的下面写上你想分析的主题,然后开始头脑风暴,把过程中的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问题都找出来。不管你是要带领团队创造好业绩、把好创意卖给消费者、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还是要鼓励家人多锻炼身体、改善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甚至跟老板申请加薪,都可以用画图解决!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丢掉电脑、丢掉手机、丢掉PPT。一支笔、一张纸就能挣脱创意泥潭,重新体验思考的乐趣!最后再来一波视觉笔记福利!
很喜欢的一张斯里兰卡之旅
看了这么多漂亮的视觉笔记,心动了吗?心动了,就开始和我一起画起来吧!End我是沥泱,感恩您的阅读,喜欢就点个赞哟,“?喜欢”,“?喜欢”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么么哒。
新浪微博 简书推荐作者
微博ID:沥泱
微信公众号ID:沥泱
分答ID:沥泱
一个傲娇女偏偏爱上了文字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在沟通过程中,常常会有一图胜千言的感觉。因此,很多时候自己也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手绘一些图表达意思,这个需求很早就搁在心中了。 刚好,前段时间《得到》推荐《一页纸创意思考术》这本术,其中的内容很符合自己的期望,就买来看了,很有收获。 1、可视化的重要性 可视化表达是一种特别高效...
【好报画画群】1、茜茜说:今天是拿起画笔的第20天, 每天的进步都让自己惊讶,有时候画完一张画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牛掰的人 ,我的愿望是背着画板去世界上各个角落画出比实际还要美的景色。人生漫漫,何曾认真看过花开,闻过阳光?何曾聆听自己,洞见内心的色彩?每天,一个小时,两支笔,...
丹·罗姆的《一页纸工作整理术》教会了我一个最重要的技能就是用图画解决问题。 用图画解决问题很简单,无论你是哪种思维的人,无论你会不会画画,无论你是左脑强还是右脑强,你都可以通过简单四步法学会用图画解决问题。 作者整本书都用了火柴人和简单的一些线条、图形来解释这四步。 那么让...
本文关键词:视觉、绘画、思考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书早就看完了,但是书评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写。倒不是没有东西可写,恰恰相反,这本书的启发太大了,有很多想表达的东西。之所以不知道怎么写,是因为这么一本教你怎么用画画表达思想的书,实在不应该用一堆文字来写书评。 所以我争取图文并...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就业的途径逐渐被拓宽,就业观念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更多的人,把创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通道。而洁百氏家电清洗、家政保洁全方位的创业扶持政策,为创业者剔除了阻碍,促使他们顺利的发展。 据招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家庭数量以达到三亿多个,并且以每年一千...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小猪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 你身...
在“用户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传统实体老板在做营销活动的时候大多还在盯着营业额的增减,而不知道“用户”对自己的重要性!“得消费者得天下”,这才是实体商家当下的生存之道,但是如何“拓客、留客、锁客”,人人天使为全国“天使联盟商家”从营销的角度解决生意难题。 想要完成“拓客、留客...
今天是十一长假的第一天。是的,已经过完了,我要写流水账了。 大早上带着满身的疲惫早起,开电脑,发文章,开始工作。全年无休的工作,全年无休的发文章,这也是没有办法。然后早饭,蹦蹦跳跳吃零食。又吃了个月饼,蹦蹦跳跳蹦蹦跳跳。上午就这样过完了,耶耶耶。终于等来了《她很漂亮》的更新...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刊物名称:校园英语
国内刊号:CN 13-1298/G4
国际刊号:ISSN
数据库收录:中国知网
投稿邮箱:&&
当前位置: >
时间: 来源:校园英语杂志社
作者:罗丽虹
  【摘要】为改变目前中职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笔者尝试引进新颖的阅读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探讨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经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阅读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提升分析篇章结构,把握人物关系,理清作者思路,提高阅读效率及复述课文的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罗丽虹,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传统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教师花大量时间逐词逐句地进行词法、句法、语法的讲解及翻译,无视阅读思维训练。教师这种包办一切语言知识点的满堂灌形式,让学生无法自主探究阅读,体会阅读的兴趣,无法与同学互动交流,只会让学生觉得课堂索然无味,甚至感到厌烦。为改变这种机械枯燥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引进到阅读教学中,旨在通过生动的思维导图给学生直观形象化地展示文本材料,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文本,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Thinking map),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70年代根据大脑发射性特点发明的一种可视性、发散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作为主干,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条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整个图形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由于思维导图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所以它被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美国《时代》周刊曾评价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对头脑的贡献就像霍金对宇宙的贡献那么大”。
  二、思维导图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八大思维导图类型。现今在英语课堂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教育学博士David N.Hyerle在1988年开发的八大思维导图。它们分别对应以下八种思维过程:圆圈图(Circle Map)用于定义一个概念(For Defining),适用于头脑风暴;气泡图(Bubble Map)用于描绘事物的特征(For Describing);双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用于对比两个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For Comparing);树状图(Tree Map)像一棵大树,用于分类(For Classifying),寻找事物间的共性与特性;流程图(Flow Map)用于描述事情的发展顺序和内在逻辑关系(For Sequencing);多重流程图(Multi-Flow Map)也称因果关系图(For Causes and Effects),探索事件的前因后果;括号图(Brace Map)强调整体和局部的关系(For Analyzing Whole Objects and Parts);桥状图(Bridge Map)用来描述多种事物间的类比关系(For Seeing Analogies)。具体如图1所示。
  2.具体实施策略。首先,幫助学生认识思维导图的八大类型
  (如图1)、理解八大思维导图对应的逻辑关系;其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挖掘文章内涵,选出中心词,找出相关细节,体会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确定构画哪种类型的思维导图;最后,,借助思维导图,抓住主线,一层层抽丝剥茧,分析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3.具体案例。下面以中职英语教材(必修)上册“Unit 7 Reading Sense of Direction”为例,讨论运用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
  1)读前环节(Pre-reading)。引导学生观察标题,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激活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学生对文章主题越熟悉,阅读理解的难度就越小。
  笔者运用圆圈图作头脑风暴。在白板上画出图2,并与学生展开对话,然后在对话的过程中绘制出图3。师生对话如下(加下划线的词汇表示与中心词相关联的词汇):
  T: If you go sightseeing in a new place, can you return to your hotel?
  S1: I can know my way to my hotel.
  S2: I can find my way to my hotel.
  T: You both have a good sense of direction.
  S3: Maybe I would get lost.
  S4: Maybe I would lose my way to my hotel.
  T: Maybe you both have a poor sense of direction.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get lost?
  S5: I would ask a stranger the way.
  S6: I would ask the policeman for help.
  S7: I would open my Gaode map. It would tell me the way.
  T: Excellent! Do you think our character, Mr. Hopkins, has a good sense of direction or a poor sense of direction?Let’s read it together.
  根据图3,学生大脑中和主题(sense of direction)相关的语言知识被激活,并开始对文章中的主人公Mr. Hopkins产生好奇,到底他是方向感良好的人还是方向感很差的人、他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笔者选择圆圈图作为示范,指导学生如何用此图来激发不同的想法或灵感。读前环节不仅让学生熟悉了文章主题,激活了学生的内容图式,调动了语言图式,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求知欲望。头脑风暴!看看这张图里面有几个圈圈!
(原价240元,卡券价格160元)
这个可厉害了!如果你能轻易看出,拿给朋友看,可能答案不一样哦!
答案可直接留言!明日公布答案!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页纸不能解决的
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页纸不能解决的
日10时59分来源:
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页纸不能解决的
内容来源:本文为中信出版社书籍《一页纸工作整理术》读书笔记,经授权发布。
作者| 丹·罗姆今日笔记达人| 婵小于
封图设计| 泉十七责编| 嘉琪
第2274篇深度好文:4920 字 | 6 分钟阅读
读书笔记·独特思维·高效管理
本文优质度:★★★★★+
口感:西湖牛肉羹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如何让难题变得简单?
你了解视觉化思考吗?
一、画张图让难题不再复杂
当你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要去参观这个城市最著名的景点,你会怎么做?
第一种解决方案是去问路,对方会告诉你详细的路线,但几个拐弯之后也许你就会迷路了;
第二种解决方案是把方向和街道名都记录下来,再根据路上的标识走;
第三种解决方案是画一张图,标出目前的位置及目的地,再连接出具体的行走路线;
第四种解决方案是找出一个显眼的标志物,保证方向的正确性。
这四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能够帮助我们抵达目的地:
第一种方法虽然很具体,但也更容易出错,因为大脑的记忆容量有限;
第二种方法虽然简单明了,但容不得一点改变,一个环节出错,就不得不原路返回;
第三种方法更加全面,我们能够看到全局,哪怕走错了路,也能随时调整方向;
第四种方法看起来有些不靠谱,实际上却能够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目的地的所处的方位,时刻看到正确的方向,能够保证不会迷路。
虽然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我们可以选择那些让人感觉轻松愉快的方式。
如果你喜欢看地图和地标,那么就能够通过画图来观察和解决问题。
图画的使用能够让原本复杂困难的事物变得很好理解,使观点的说服力大大提升,也更能引起信息受众的共鸣。
想要说服或者打动一个人很不容易,仅仅靠语言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和对方建立起情感链接。
当我们用一张手绘图来传达简单、清晰、生动的信息时,对方也更愿意参与和投入,也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思考、记忆和实践。
二、视觉化思考的力量
1.从微观角度来讲,画图能够帮助大脑进行思考
大脑里用于视觉的神经元占75%,左脑主要控制语言活动,而右脑和脑干、大脑皮层都能够进行视觉化处理。
边画图边思考可以激活大脑中更多的部位,让他们彼此之间产生联系,让整个大脑都活跃起来。
画图时思考是一件有趣的事。大脑不喜欢枯燥和乏味,它更喜欢新鲜的事物,更具探索欲,当看到一张图从无到有,大脑会变得兴奋。简单的画图可以刺激我们的大脑,使它以最自在的方式工作。
2.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需要视觉化的图像进行辅助。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全球化、信息过载、通信交流的有效性和速度飞速提升,数据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复杂,要想更好的做出决策,更有效的进行交流,就需要视觉化的图像进行辅助。
目前,数据可视化已经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商业分析都会采取沉浸式图形设计,更加直观的信息将越来越多的呈现于每个人的面前。
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认识到画图其实也是一种出色的沟通工具。
我们通过各种表格、时间轴、地图、流程图来管理项目,使团队的每个人更大化的发挥作用,使工作更加高效。
项目管理的时间轴,让团队所有成员能够参与进来;
运用可视化的工具,能够可以和异地的同事进行交流,远程合作,适时监测和调整工作进度。
三、哪些问题需要画图解决
职场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与同事沟通时,明明很简单的问题,却怎么也说不清楚;
接到新任务时,花费了很大精力也找不到突破口;
手里的项目,虽然很早就开始规划,但总是在最后关头才匆忙完成。
说不清楚、想不明白,所以行动上才会有拖延。
如果在行动之前,先画张简单而有用的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那么就能够提升沟通效率,发掘出更多的新想法和新创意。
所有战略性的、项目管理类的、关于资源分配的、金融财务的……
只要是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都能够通过画图把问题说的更清楚。
每一个人天生都是视觉化思考者,我们从出生以来都在观察这个世界,揣摩出各种模型,运用各种思维框架发掘全新的想法,再展示和传递给别人。
画图并不是艺术家的专属技能,只要会画圆圈、方块和箭头,我们就能够利用纸和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梳理自己的思路。
四、如何运用画图解决难题
第一步,通过视觉化思考工具搜集信息。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分析问题,只有找出问题的本质,才能够从根源上把问题解决掉。
每个人都拥有着与生俱来的视觉化思考工具:
肉眼捕捉收集视觉信息;
“内心的眼睛”将信息筛选分类;
“手眼合作”把信息的主题呈现出来。
虽然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人眼睛里有着不一样的解读,但却有着相似的思考过程,都是通过看、观察、想象、展示这一线性过程实现的。
“看”并不是眼睛要被动的接收视觉信息,而是要主动看:
主动搜集更多数据、展示所有数据、建立坐标系、画出数据、得出结论。
通过分析数据,弄清楚数据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找出数据中隐藏的模式,想象出各种可能性,最后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步,观察,对信息进行分类。
我们面对的问题,大多数都比较复杂,要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就需要把问题拆解为一个个可理解的部分,让内在的观察系统运转起来。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三维的物质世界,我们观察一个物体,都会从长度、高度、宽度三个维度去衡量,我们的视觉系统会把一切都拆解并融合到这个三维坐标系中。
同理,要理解现实中遇到的难题,我们也需要利用坐标系将问题拆解。
这个坐标系就是六六法则:
谁/什么、有多少、在哪里、在什么时候、怎么样、为什么。
这一坐标系就像一枚幸运币,一面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只存在六种问题,另一面则提醒我们,每个问题都是由6个要素组成的。
当我们看世界时,我们的视觉系统是这样运行的:
首先,根据看到的人或者事物,在大脑中找出已有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观察、辨认它们并进行分类(who/what);
接下来,衡量数量,识别事物的位置及其与我们的关系,根据位置、性质、或数量的变化,判断出时间(howmuch/where/when);
之后,我们内心的眼睛才会觉察到起因和结果,头脑里的因果关系模型才会慢慢成形,当看到的次数足够多时,我们就会相信自己已经了解了事情的运转过程(how)。
最终,为什么通道会把所有的信息汇总起来,我们因此了解了世界为什么时眼中看到的样子(why)。
六个要素分别对应一种图,只要你可以熟练的运用这6种简单的图,就可以通过画图来呈现任何问题。
1.谁/什么=画像
反复的观察看到的事物,并把它和眼前别的事物或我们记忆中的某些事物进行比较。当你把它画出来的时候,往往能够发现更多细节的东西。
2.有多少=数量型图
常用的有柱状图和饼状图,通过对周围的事物进行量化,我们能够更加直观的看到各个项目之间的差异,找到事物变化的规律。
3.在哪里=分布图
分布图负责处理事物的位置及与四周的空间关系,它能够更直观的呈现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
4.在什么时候=时间轴
通过时间轴,我们可以看到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处于整个项目进程中的哪个位置。
5.怎么样=流程图
流程图用来呈现事物运转的过程,它的任务是观察、推理并记录起因。
当我们收集了足够多的在什么时候,就能够观察到是什么导致了什么,最后将怎么样的过程再现出来。
6.为什么=科学变量图
“为什么”不仅仅是关于某事如何运作、事情什么时候发生、在哪里发生、涉及数量多少、有何用处,而是对所有事情的一种概括,即根本原因。
要看出诸多事物怎样彼此影响,就要画一张能够整合这些事物的图,这个图就是多重变量图。
多重变量图能够展现各种数据和想法,就像一个大烩菜,我们从若干变量中选出最好的,把它们放进坐标系,看它们怎么融合,最后会产生什么结果。
遇到问题,先判断问题的类型,然后再用对应的图来解释问题;
如果我们无法判断问题的类型,那么就把问题的6个要素一个个画出来。
从画像、分布图、时间轴到流程图,问题会渐渐变得清晰,足以让我们判断哪个方面更值得关注和挖掘。
第三步,激活想象力,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看到问题并不意味着解决了问题。
如果我们看到了构成问题的各个要素,看清诸多要素中潜藏的类型,了解怎么运用这些类型,那么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当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同一个事物时,想象才会被激活,大脑才会高速运转起来。
要想真正了解问题并找到答案,那我们既要看到问题感性“温暖”的那一面,也要看到问题理性“冰冷”的那一面。
“SQVID均衡器” 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工具。
SQVID包括了5组彼此不同但又一一对应的概念。
从简单到精细、定性到定量、愿景到执行、个别到比较、变化到现状的思考转换中,你会真切感觉到大脑在加速运转。
简单、定性、愿景、个别、变化能够激活右脑的综合功能;精细、定量、执行、比较、现状能够激活左脑的分析功能。
我们要做的就是刻意的在这两端之间循环往复,让想象力活跃起来。
面对一个突如其来的难题,首先可以把它拆解为6个看的见的要素,各个击破,如果思考中遇到障碍,就拿出SQVID均衡器,发挥你的想象,灵感会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
第四步,展示出自己的创意
现代社会,大家都习惯于用电脑软件解决问题,表达想法、制定决策。
于是图画得越来越精致,表格越来越精细,工具的出现本来是为了提高效率,但现在却限制了思维活动,压缩了思考空间。
真正的好点子,是从一个不那么完美的图开始,不完美反而会激发更深刻的见解和睿智的回答。
一张完美的图,传达出的信息是它不再有增删修改的空间,也告诉别人不要去批评它;
一张完整的图,使人直觉上会假设它描述的是一个已经被证明的事实。
只有一张看上去未完成的图,才会让人们迫不及待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要让解决问题的图变得有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画出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直接展示给别人。
尽管有瑕疵、缺陷,却向别人展示了我们的思考过程。
对于真正想要解决问题的人,切中要害的草图比不知所云的图画更有吸引力,也更有启发性。
不同类型的会议需要采用不同的画图工具。
内部进行的“单独”会谈、一群人参加的意讨论为主的“参与性”会议、要在观众面前进行的“演示性”会议,三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同一张简单的图,但“画板”却大有不同。
1.独自思考或者和别人一起想问题时,大多数人喜欢小巧而且个性化的画板,因为这样画图没什么压力,在感觉上也拉近了我们与问题之间的距离。
适合单独会谈的画板有:
餐巾纸、白纸、小号白板。
2.团队会议、头脑风暴会、项目的每周例会或者讨论会,都是参与性的会议,目的是让每个人都畅所欲言,彼此交流,所以画板要足够大,好让会议室的人都能够看到,并能上去画几笔。
适合参与性会议的画板有:
大白板、活页挂图、智能画板、桌面共享程序和网络。
3.演示性会议属于某个人或某个小组的舞台,目的是展示和汇报成果,但常常会因为准备不足、情绪紧张、太过依赖ppt,而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这时可以运用电脑里的ppt进行“现场”画图,当要强调某些内容时,就可以在留有空白的幻灯片上涂涂画画。
这种方式不仅新奇,而且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往往很容易吸引住参会者的注意力。
适合演示性会议的画板是:
一台装有ppt的电脑和一台投影仪。
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视觉化思考的解题工具箱,三个视觉化工具、四个步骤、六个法则以及SQVID均衡器。
也许现在你还不能轻松自如地使用它们,但只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多多练习,在工作时只要能画图,就用画图去观察和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成为高效人士。
1.为什么要画图?
① 画图能够让我们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观察和解决问题;
② 画图能够帮助大脑进行思考;
③ 视觉化思考及呈现,是信息化时代的必要工具。
2.哪些问题需要画图解决?
① 说不清楚的问题;
② 想不明白的问题;
③ 还未彻底解决的问题。
3.如何运用画图解决难题?
① 三个视觉化工具:肉眼、内心的眼睛、手眼合作;
② 四个步骤:看、观察、想象、展示;
③ 六个法则:谁/什么、有多少、在哪里、在什么时候、怎么样、为什么;
六张图:画像、数量型图、分布图、时间轴、流程图、科学变量图;
④ SQVID均衡器。
教你用一张纸、一支笔,
挣脱创意泥潭,轻轻松松解决工作难题!
《一页纸工作整理术》是视觉化思考领域必读作品。
让读者学会受用终生的视觉化思考技能,
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笔记侠好文推荐:
这里有颗小心心喔,给笔记侠点个赞再走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出结构性头脑风暴的图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