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便秘有什么特效药怎么办.途经科技局

的中医诊断老师,你有病难道会找讲课的教师看病吗?我不会找教师,而是要找临床大夫看病!真正的临床家天天忙于看病,哪有时间接受采访,到电视台讲座呀?临床家也没有时间写书出书,他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秘方心得什么的公布于众,他要留给儿孙挣饭吃,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思想,这就是中医在民间一直传承者的动力。老鬼:郝老师
我想问问在您接触的小三阳患者里面 这个治愈率高不高?还是说只要注意肝功能正常就行了?我最近老是脾大 然后治好了 后面又反反复复
所以问能不能治愈?答:慢性肝炎脾厚超过40就是向肝硬化转变病情加重的信号。你说的脾厚反反复复是不确切的,因为脾厚的改善是很缓慢的。肝功能异常说明乙肝病毒导致的肝脏损害还在持续加重,必须引起重视。我们不要在意治愈率,杂志上所谓的治愈率都是假的。在转阴没有把握(谁也不能断定呀)时,积极中药调理,起码保持肝功正常,脾厚在38以下,气色正常,也就杜绝了肝病的发展。博客里我写的有关肝病的文章很多。乙肝主要是预防肝硬化和肝癌(2)老家初中同学书林来信,他患肝硬化多年,最近化验谷丙转氨酶800谷草转氨酶500有少量腹水。发热已经消退。答处方:夏枯草20克五味子10克柴胡10克郁金丹参虎杖炒白术茯苓泽泻各15桂枝10克车前子党参半夏黄芩各15克茵陈20克水煎服。附上次发热方:柴胡十五克白芍十五克茯苓十五克甘草六克薄荷十克炒白术十五克丹皮十克栀子十克生地十五克荷叶十克黄芩十克半夏十克生姜大枣(3)5月5号老家少卫带着七岁的儿子来鹤壁找我给儿子看病,他儿子是左上肢局限性硬皮病,左手中指变形。曾看广告在北京某中医门诊吃中药半年,一月药费四五千老百姓承担不起。也算有效果。问诊孩子盗汗严重,舌质红,舌体瘦小,属于阴虚火旺。处方1.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当归川芎赤芍红花独活桑寄生鸡血藤伸筋草地骨皮黄芪生地桂枝桑枝羌活水煎服。2.局部外洗方:伸筋草透骨草艾叶乳香没药刘寄奴。3每天晚上吃一丸知柏地黄丸,桑叶粉每天十克冲服治盗汗。附北京方:茯苓地龙当归丝瓜络白术救必应大金牛草杠板龟升麻半夏铁皮石斛炮山甲炙龟板鸡内金水煎服,中药颗粒:桑枝葛根骨碎补。因为北京药特别贵,所以少卫把药渣晒干了保存起来。我教会少卫把干药渣打成粉,然后用蜂蜜做成蜜丸吃,每天吃两丸(含药粉20克)孩子说这蜜丸比汤药好吃多了。为老家街坊邻居看病我的宗旨是1看好病2少花钱。老家百姓困难现在钱也不好挣,因病致贫是普遍现象。老家不断来人看病我都是更加认真精心治疗,用我的医术为老家人治好病我很满足也很有成就感因为我为街坊邻居同学付出了也解除了他们的痛苦,几乎每个老家人吃了我开的药都有明显的效果这也是我努力学习医术不断提高的结果
精品微信16.5.10.微信Cxf来信:我是一个血糖有点高的患者前次检查是12.6可以用中药控制吗?答:挺高的,先不用西药。用一个经验方吃一个月看能降下来否。处方:地骨翻白草各30克水煎服。今天文豪截瘫问诊:上半身热,下半身冷,血糖7.4问咋办?答:黄柏十克地骨皮翻白草各三十克水煎服一天一付。嘱咐不要用西药降糖药。盐酸黄连素片也降糖(2)陈h,咳嗽已久,痰不多,咽喉不适,是燥咳,用清燥救肺汤化裁吃了十四付基本痊愈。处方为:杏仁枇杷叶沙参甘草桑白皮浙贝母桔梗蝉蜕白前射干紫菀款冬花百合牛蒡子(3)河北省xm来信并发来舌头图片,说最近1周又失眠了,两只手心出了很多湿疹,小白疱,很痒,是肝胆湿热的缘故吗?答:舌质红,苔黄腻,是痰热扰心。用黄连温胆汤合小柴胡汤。黄连6克夏枯草20克竹茹半夏茯苓各15克枳壳10克胆星10克丹参15克百合1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夜交藤60克五付。栀子也可用。身上热晚上加服1丸知柏地黄丸。吃了药,你今天就能睡好(4)我发现西医大夫向病人交代病情时,常常把病情扩大几分(是不是为了免除自己的责任呀?或者是隐瞒自己的无能?)这样反而增加了病人或者家属的思想负担;而作为一名中医大夫对病人交代病情时常常把十分的病说成只有七八分,这样就减轻了病人的思想负担,病人心情好了,自然恢复的也就快了,但这个时候中医大夫的治疗必须准确到位,这也就加上了中医大夫的责任感,也有利于自己医疗水平的提高(5)给缘姑娘一家处方:缘姑娘本人用温经汤原方。其父亲的舌苔(以前黄厚腻苔)基本消退,症状明显好转。郝大夫您好,又来打扰您了,希望您能继续给我爸妈治疗,家人相信您的医术,我先说一下我爸的病情,食道痛,热水冲一下会好一点,吃饭还往上反吐,白沫见少,睡不着觉,手凉,身体有时冷有时热,浑身没劲,大便三天解一次,便干。答:你父亲处方-
你父亲病有了很大好转。处方:瓜蒌三十克半夏十五克黄连六克大黄六克竹茹十五克黑附子十克苏梗十克,生姜三片为药引,取五付,水煎服。缘姑娘:我妈的病情,左胸痛严重,两胸中间有时突突,后背痛,有时气短,吃完饭老往上打膈,这两天睡不着觉,有灰色痰,一天吐三到四回痰,手脚热重。答给你母亲的处方:瓜蒌二十克半夏十五克茯苓十五克陈皮十五克枳壳十五克甘草六克竹茹十克郁金十克木香十克薤白十克姜黄十克元胡十克,五付水煎服(6)平顶山刘弟兄震颤麻痹高血压冠心病是阴虚肝风。处方用虫类水蛭活血方加钩藤一百克蝉蜕六十克黄连五十克黄柏一百克黄芩一百克天麻一百克夏枯草一百克天冬一百克三七五十克麦冬一百克生地二百克辽五味一百克冰片十克生龙骨一百克生牡蛎一百克,以上药物共研末,用法:一次十克,一天两次,少量开水冲服(7)广州S总问:有点中暑感觉,哪里不舒服没有胃口,吃了藿香正气丸,应该吃点其他药?我问:是不是广州现在很闷热呀?所以有中暑的感觉?单独吃藿香正气丸有的燥热。但对胃好。应该和小柴胡颗粒同时吃会更符合你身体的状况。
32℃湿度70-90之间。不是很热但湿度大,闷。平时为了预防中暑,去湿,可以用绿豆(捣碎)一小把荷叶适量绿茶一捏生姜三片放到茶杯内开水反复冲泡。其中绿豆绿茶清热解毒去湿,荷叶去暑,生姜健胃,特别适合你夏天保健。用生姜就是为了保护脾胃。(8)微信小吴发来一个减肥中药处方,问我可以用否?我答:我倾向于体育锻炼散步跑步减肥,或者饮食清淡减肥法。不主张吃药减肥。体育锻炼可以持久(9)患高血压病的山东地润天吃我水蛭活血方四个月血压明显下降,今天又来信问:郝大夫,你好,请教你一个问题。今早量血压左80
120右90 130那西药还吃吗?
再是吃你的药如稳定了,西药停了可以吗?答:先减量,逐渐减量,如果吃很少的西药降压药血压也不很高了或者正常了,你可以停西药几天勤量血压,如果太高再加服西药。如果不是很高(如140/90)就不吃西药了。又一次水蛭活血方证明了水蛭活血方的神奇(10)陈华燥咳有效治愈方是用清燥救肺汤化裁的:杏仁枇杷叶沙参桑白皮炙甘草浙贝母桔梗射干紫菀冬花百合牛蒡子蝉蜕白前。期间曾调过一次方,但患者反映还是4月6号方效果最好(11)为董局长冠心病血脂稠配制散剂服用效果特好:西洋参生脉散三七块粉水蛭天麻等,其中三七块粉用量独大。三七补气补血,活血止血,是具有补益性质的珍贵中药。天麻最能补大脑,能改善脑血管供血。民间有天麻炖鸡补虚的习惯。此方体现中医扶正活血思想。即心脏病必然虚弱,不能一味活血化瘀。一味的扩血管是西医的思想,好像是血管的病不扩血管就无法可用。长期扩血管的结果必然是导致正气更虚,即用破药量大日久必然破
微信8420[转载]那些年,不懂沟通的名医们~近年来,医务界血案频起,令人发指。微信热传:古代三大医生,华佗被曹操砍了,扁鹊被蔡桓公追杀,只有湘雅的张仲景没什么医患纠纷,因为当医生是副业,人家是长沙市市长!所以,想做个医生不被砍不容易,要么你是终极老板,如伏曦、黄帝、神农;要么起码也是天下第二,如歧伯,汤尹;要么就大权在握,如狄仁杰会两手针灸,旁边还得有元芳保驾。想太平地当个医生而不成为炮灰,这从自古就是个难事;1华佗之死:据历史记载,华佗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堪称麻醉学鼻祖和中国外科学第一人。他的同乡曹操,常患头风病,请了很多医生治疗,都不见效。听说华佗医术高明,就请他医治。华佗只给他扎了一针,头痛立止。曹操怕自己的病再发,华佗诊断之后,说:“丞相的病已经很严重,不是针灸可以奏效的了。我想还是给你服麻沸散,然后剖开头颅,施行手术,这才能除去病根”曹操一听,勃然大怒,指着华佗厉声斥道“头剖开了,人还能活吗?”他以为华佗要谋害他,就把华佗关到牢里去准备杀掉。曹操的一位谋士请求说“佗方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加全宥”曹操不听,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遂把这位在医学上有重大贡献的医生杀害了。一代名医,竟然被一代枭雄称为“鼠辈”不得不令人深思。华佗的医技自然超群,但其治疗方法在今人看来仍是匪夷所思,与患者的沟通方法又太过直截了当。尽管开颅手术而今司空见惯,但风险还是极高的,曹操一医盲,又不会查度娘寻答案,所以直接把这位想给他开颅治疗的医生先给“开颅”了(2)扁鹊之“六不治”:华佗之死,根源在于古代资讯欠发达,未能看到前辈扁鹊留下的微博。扁鹊博文有言六不治:不信者不治,信巫不信医者不治,衣不适体、食不调匀者不治,轻命重财者不治,粗知数味药名者不治,日换医生者不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第一条-不信者不治,华佗尚未取得曹操的信任,就妄言“开颅治头痛”实乃医者大忌。要知这“扁六条”乃是扁鹊用自己的血泪教训凝集而成的精华。话说在华佗死前903年,扁鹊遇到了蔡桓公,与华佗被曹操求医不同,扁鹊是自己送上门去的,开口便是危言耸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蔡桓公不以为然“你才有病,寡人没病”顺便蔡大老板给天下医生来了句金口玉言“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当然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扁鹊反复说桓桓你有病,蔡桓公反复说你才有病,直至病发。这个时候,扁鹊表现出超越华佗的英雄气概-我闪,我浪迹天涯。就这一被历史学家证伪的历史事件,我曾经在《医患沟通》的课堂让学生们情景再现:请一极具王者风范的学霸扮演桓桓,众多扁扁轮番出场,无一人能说服,直至一学生语出惊人:“大王,臣夜观天象,见中原旺气正盛,帝星闪亮;今日得见大王,吉人天相,气宇轩昂,定能万寿无疆。然臣推断,流年不利,大气污染日重,PM2.5横行,日吸夜呼,龙体难免遭殃,为保大王安康,臣虽肝脑涂地,亦万死不悔”学霸龙颜大悦“诺,赏金万两,立国自然特重大项目,君任首席专家”(3)陈小手之“委屈”:中国古代的医学大家,多为读书人出身,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傲气与酸腐气并存,医患沟通中不自觉地有点高高在上,也不会太顾及对方能否理解和接受,碰到蛮不讲理的,引祸上身便在所难免了。19世纪之后,西风日渐,中国人学西医者日众。我的同乡前辈汪曾祺老曾写过一个故事,讲的是民国时我们那一位出名的男妇科医生陈小手。陈小手的得名是因为他的手特别小,比女人的手还小,比一般女人的手还更柔软细嫩。他专能治难产,横生、倒生,都能接下来(他当然也要借助于药物和器械)据说因为他的手小,动作细腻,可以减少产妇很多痛苦。某日,一驻军团长的太太难产,团长派人叫来了陈小手。很快,母子平安。团长设宴摆酒,临了再奉送20大洋。陈小手上马回府,团长掏出手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你小子太欺负人了!”团长觉得怪委屈(4)孙思邈之“引线诊脉”:陈小手委不委屈已无从查证。他在海外留学时肯定也没学过“团长太太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一死亡准则,接生前未与产妇家属详细沟通,对家属的特殊要求一无所知(否则带一女助产士或可免一死)更可惜的是他没认真学习中医前辈流传下来的金科玉律。在陈小手中枪前1300余年的唐贞观年间,长孙皇后怀孕已十多个月不能分娩,反而患了重病,卧床不起,群医诊之束手无策。最后太宗请来孙思邈为皇后诊治。孙思邈让宫女将一根红绳系在皇后的手腕上,自己则捏着绳的另一端,在皇后房外上演了名震古今的“引线诊脉”。经诊断,孙思邈认为皇后之病为胎儿不顺,说在皇后中指扎一针便能治好,群臣听罢,纷纷摇头,暗觉无稽之谈。然而事实果然如“医圣”所料,一针之后,皇后的怪病不仅痊愈了,还顺利产下皇子。唐太宗大喜之下盛赞孙思邈医术高绝,于是拔擢高官赐以金帛,但孙思邈推辞不接受。这才是真正的高手,恃才不傲,进退有度,被后世尊奉为“药王”。101岁时孙思邈无疾而终。由此看来在中国做医生,要想活得长久,远不是医术高明那么简单么简单。古今同理
微信8421古今名医经方一剂愈病验案~黄煌教授说“药对证一口汤,不对证用船装”仝小林教授也说“中医绝不是慢郎中!”经方除了可以“一剂退热”,还有什么病可以“一剂治愈”?本文带您领略古今中外经方家一剂愈病的神奇。《长沙方歌括·劝读十则》云“经方效如桴鼓。非若后世以地黄补阴,以人参补阳,以香、砂调气,以归、芍调血,笼统浮泛,待病气衰而自愈也《内经》云:一剂知,二剂已。又云:覆杯而卧《伤寒论》云:一服愈,不必尽剂。可知古人用药,除宿病痼病外,其效只在半剂一二剂之间。后世如薛立斋医案云:服三十余剂及百剂效。李士材云:备参五斤,期于三月奏效。此岂果服药之效哉?乃病气衰而自愈,若辈贪天之功而为己力也。余阅其案,深悯病患之困于药甚于桎梏也。则以经方之疗效神速,为第三劝”章太炎言“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经方医案是经方具体应用的记录,是仲景著作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极具研究价值。历代医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对经方进行阐释和发挥,并在临床应用中留下了大量的诊疗记录,以医案的形式保存至今(1)伤寒四五日,吐血不止(陶节庵医案)一人,伤寒四五日,吐血不止,医以犀角地黄汤等治而反剧。陶切其脉,浮紧而数,若不汗出,邪何由解?遂用麻黄汤一服,汗出而愈。江瓘曰:久衄之家,亡血已多,故不可汗。今缘当汗不汗,热毒蕴结而成吐血,当分其津液乃愈。故仲景又曰: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血者,麻黄汤主之。盖发其汗则热越而出,血自止也《名医类案·伤寒》(2)狂证(张景岳医案)一少年姻妇,以热邪乘胃,依附鬼神,殴詈惊狂,举家恐怖,欲召巫以治,谋之于余。余曰:不必,余能治之。因令人高声先导,首慑其气,余即整容,随而突入。病者亵衣不恭,瞠视相向。余施怒目胜之,面对良久,见其赧生神怯,忽尔潜遁,余益令人索之,惧不敢出。乃进以白虎汤一剂,诸邪悉退。此以威仪胜其亵渎,寒凉胜其邪火也《类经·论治类》(3)咳嗽发呕,小便不利(郑钦安医案)一人病患咳嗽,发呕欲吐,头眩腹胀,小便不利。余意膀胱气机不降而返上,以五苓散倍桂,一剂便通,而诸症立失《医法圆通》(4)满头剧痛(曹颖甫医案)女儿若华,忽病头痛,干呕,服吴茱萸汤,痛益甚,眠则稍轻,坐则满头剧痛,咳嗽引腹中痛,按之,则益不可忍,身无热,脉微弱,但恶见火光,口中燥,不类阳明腑实证状,盖病不专系肠中,而所重在脑,此张隐庵所谓阳明悍热之气上循入脑之证也。按即西医所谓脑膜炎之类。及其身无热,脉微弱之时,而急下之,所谓釜底抽薪也。若身有大热,脉大而实,然后论治,晚矣。处方:生川军三钱,芒硝二钱,枳实四钱,厚朴一钱。佐景按:若华女士服本方后约三小时,即下,所下非燥矢,盖为水浊也,而恙乃悉除,不需再诊《经方实验录》(5)久泻(范文甫医案)上海一名贾,年卅余,形气壮实,饮食如常,而苦于泄泻,日五六次,已五月余。遍历名医,投清利、峻攻、固涩、温脾、温肾之剂皆无效果,邀余至上海往诊。余按其脉,右寸独紧,其余皆平,呼吸略气促,便意迫急。余曰:此乃肺移热于大肠之候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有余热则下移大肠,大肠受之,则为暴注下利。前医治病,未求其本,故而不效也。投以麻杏石甘汤,麻黄用9g。药后当夜得微汗。次日余按其脉,右寸转平。告曰:此将愈之兆也。果然,即日泄泻停止。五月之病,安然而愈《范文甫专辑》(6)水肿喘满(张菊人医案)一水肿患者,年五十余,因水浸于肺,喘促不休,喘满并作,苦不能耐。与以小青龙汤加芫花五分,泻水数十遍,次日喘平肿消《菊人医话》(7)小儿急惊风(吴佩衡医案)柯某之长子,年一岁半。寐醒抱出,冒风而惊,发热,自汗沉迷,角弓反张,手足抽搐,目上视,指纹赤而浮,唇赤舌淡白,脉来浮缓。由于风寒阻遏太阳经气运行之机,加以小儿营卫未充,脏腑柔嫩,不耐风寒,以致猝然抽搐而成急惊风证。此为太阳肌表之证,以仲景桂枝汤主之,使中于太阳肌腠之邪,得微汗而解。桂尖10g,杭芍10g,甘草6g,生姜10g,小枣7枚。加入粳米一小撮同煎,嘱服后温覆而卧,使得微汗。一剂尽,即熟寐,汗出热退,次日霍然《吴佩衡医案》(8)脉结代伴下利(章次公医案)昔与章次公诊广益医院庖丁某,病下利,脉结代,次公疏炙甘草汤去麻仁方与之。当时郑璞容会计之戚陈某适在旁,见曰:此古方也,安能疗今病?次公忿与之争。仅服一剂,即利止脉和。盖病起已四十余日,庸工延误,遂至于此。此次设无次公之明眼,则病者所受苦痛,不知伊于胡底也《经方实验录》(9)不寐心烦(刘渡舟医案)王男,28岁。数日来,心中烦郁,懊难眠,低头不语,家人靠近则挥手斥去。舌红脉数,然大便不结。辨为虚烦之证,服栀子豉汤。当日晚,我刚睡不久,即闻有人叩门甚急,出去看,原来是病人之弟。言其兄服药不久,突然呕吐,满头大汗,一家人惶惑不解,让我速往诊视。到了他家,病人却已熟睡,次日其病即愈(10)脚跟痛(吉益东洞医案)20岁男子,某日足跟忽痛,其痛如锥刺刀刮,手不可近之。众医来诊,未能开出处方。某外科医师认为已化脓,故穿刺之,但未抽出脓而无效。于是,迎东洞先生诊之。腹肌挛急,按之不缓,强度紧张。故作芍药甘草汤饮之,一服即愈《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微信8422蒲辅周医话【1】周总理曾问我:“你给我开的药为什么特别灵?”蒲辅周风趣地回答说:“别人把你当总理医,我把你当病人医,总理的病非医生所医,病人的病,自是医生可医的”/伤寒本寒而标热,故治用辛温,汗出热去;温病本热而标寒,故清热必兼透达/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热,内伤病重在辨虚实阴阳/张菊人改银翘散为银翘汤,说北方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却炉火不熄,如此,则寒郁于外,热固于中,银翘散中辛温的荆芥,升提的桔梗皆非其宜,当去之,加黄芩、瓜蒌,我说:此固一说也,但不可视为定例,我用银翘散,治风温初起,无汗畏风者,怕它透达之力不足,还要加葱白呢。葱白辛润,汗而不伤,和麻桂羌防不同。表解热透,我一般不用苦寒药,用白虎汤亦嫌早,常用鲜芦根、鲜竹叶,衄者再加白茅根,此名“三鲜汤”/沈钧儒的公子,感冒发热,午后为甚,倦怠,纳少,口淡,尿少,自服银翘散,药后热不退,反增便溏。外感当分六淫,当辨何邪而区别治之。区区感冒,也不是只分风寒、风热那么简单。此乃阳气不足之体,感受寒湿,湿为阴邪,治当芳香淡渗,间可用刚,凉药伤中阳,湿就更难化了。我用平陈汤合三仁汤,二剂,即汗出,尿畅,热退/湿温或温邪夹湿,最容易见到湿热郁遏,阳气不能通达。徒清热而热不去,湿留之故也。叶天士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常用芦根、通草、薏米、茯苓皮、滑石、竹叶。通阳不在温,是因为湿热混在一起,热在湿中,故与杂病不同,不能用温药如桂枝、肉桂、大茴香去通阳,小便利,则湿去热孤。利小便的药味淡,所以我把它概括为“淡以通阳”四个字/表未解未可攻里。即使表已解,热邪入里,当清,苦寒药也不要过量,在阳气不足之体,宁可再剂,不用重剂。否则,热中未已,寒中又起,粗工之用药也。不能看“炎”字两个“火”,就攻其一点不计其余/辨证论治的真谛是甚么?是“一人一方”。病同,其证也同,也未必用同样的方药,还要看体质、时令、地域、强弱、男女而仔细斟酌,不要执死方治活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大青龙才是发汗峻剂。大青龙汤的麻黄是麻黄汤的一倍呢/石膏用量也不宜过重。药罐子有多大?那么大量怎么煎?有人动辄就用今制半斤、一斤。再说,是药总有利弊,不能只看到石膏清热之力,而不怕它伤阳损胃/热邪与燥屎相合,不得已而有承气之设,仲景先于此谆谆告诫:一服利,止后服,得下余勿服。一次会诊,一小儿食滞,发热,已经用过许多抗生素无效,不食,腹胀,但鼻准光亮,一医主张用大承气,我说脾虚之质,鼻准光,必自利,不必用下,不妨消导。但他坚持,正在讨论时,护士来报,拉稀便了/王清任一心苦苦探索医学真谛,其精神可敬。他的活血化瘀方,如血府逐瘀汤,果是气滞血瘀,用之多效。但强调气血,将七情六淫一概抹煞,就未必有当。其方,有效者,也有不效者,未如所言之神。如说通窍活血汤可治十年、廿年紫脸印,多少付可见效,实际用之无效/曾见有人久病恶寒,人着单,彼着夹,人着棉,彼衣裘,冬天生着火炉,犹自呼冷。此真阳虚也。可考虑用玉屏风散加附子姜枣,剂量不必太重,阳气复振,营卫和谐,或可见效/有人三天两头感冒,前人称为数数伤风,可用玉屏风散,营卫不调者合桂枝汤。辛温峻汗,表阳愈伤,病愈不解。苦寒则伤中阳,脾胃一倒,病变蜂起/肾盂肾炎,临床颇常见。因其尿频尿急,我常用五苓合二妙,加大茴香一个,琥珀五分,以解膀胱之困,肉桂只用三五分而不宜多/有很多病,只宜调而不宜治。与其药石杂投,损伤胃气,不如不服药。我自己就有痰饮宿恙,多年来,我一直不服药,中西药一概不服。唯注意调饮食,适寒温而已,虽然衰弱,但又多延了一些岁月。六十年代初,我在广东从化温泉疗养,有人来访,他有多种慢性病,终年西药、中药不离口,每次吃一大把药。而日见消瘦,饮食不思,餐后还有腹胀。我说,古人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药石杂投,本已见弱的脾胃如何负担得起?脾胃一倒,就不好办了,我建议他不妨减少用药,他顾虑重重。我让他先减一点试试,果不其然,减一点,各方面的感觉反而好一点。最后他终于甩掉了终年吃药的包袱。希冀吃药来健康长寿,无异于痴人说梦。治病用药无非是借药性之偏,来纠正疾病的阴阳之偏。从古至今,未见有吃药长寿的/《金匮》论恶阻,说设有医治逆者,到了第三个月还呕吐不止的,则绝之。楼英说其意是摒绝医药,和之养之,以待胃气来复。古人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就是说这样仍不失为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要是把医生分作三等,我只能算中等之中/学拳三年,敢打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孙真人也说过:学医三年,便谓天下无不可治之病,行医三年,始信世间无可用之方/罗天益说:医之病,病在不思。医生所思的,就是辨证论治,而非其它。我坚信唯物论辨证法,不向机械唯物论投降,我也这么教我的学生。他们总怕我保守,不给他们我的秘方、验方,我说我没有什么秘方、验方,我用的都是古人的方,要秘方、验方,去查类书嘛,我教你们的是辨证论治。他们又说,辨证论治,难哪!我说:孙悟空七十二变,是他掌握了变的方法。不要偷懒,学嘛,没有快捷方式可走的/有位广东来的进修生,在门诊跟我抄方。有一天,病人少,她说:蒲老,可不可以让我给你把个脉,我说:好。诊毕,她皱着眉头,说:有结代脉,我说:是结脉?是代脉?她想了一下,说是代脉
微信8423乌梅消息肉:单用乌梅治疗皮肤赘肉,效果不错。把乌梅泡在水里,泡胀开后,然后把乌梅肉切下来,贴敷在皮肤赘肉上,可以用胶布粘住。贴敷几次,那些多余的小赘肉一周内就会消掉。乌梅的这种功效叫祛死肌除恶肉,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既然它能够消掉外在的恶肉死肌,那么体内长的息肉、恶肉能不能消掉?可以!声带息肉用乌梅配虎杖桔梗;胆道息肉,用乌梅配威灵仙桑枝;肠道息肉,乌梅配红藤金荞麦;子宫息肉,乌梅配小茴香艾叶。老师说,你们别小看这种小小的配伍,它们治疗小息肉是这样用,治疗大的肿瘤也是这样用。这里面有它的玄机,好好琢磨琢磨。原来,这里面的配伍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收一散,散收并用。乌梅是代表收的,虎杖、桔梗、威灵仙、桑枝、金荞麦、红藤、小茴香、艾叶,这都是代表散的。那些息肉恶肉,甚至癌瘤肿块,大都是痰瘀凝结在那里,既不能收缩变小,也不能消散而去,所以我们用药要一收一散。收是把它收伏收小,散湿把它消散化散。就用这种一收一散的思路,治疗了很多息肉或肌瘤。有个病人,子宫肌瘤有6厘米大,早就超过了做手术的指征。她不想做手术,想找老师开方调调。老师给她开的方,就有乌梅小茴香艾叶。小茴香在子宫盆腔造一个场,乌梅收敛,艾叶温通化散,吃了个把月的药,子宫肌瘤变小了两厘米,她高兴得不得了。她说她宁愿受吃药之苦,也不要手术之苦,所以很配合,很耐心地服药。这么大的肌瘤都可以通过这种散收的理法把它收掉,因为瘤者留也,就是因为痰瘀留结在那里,不肯消散掉。中医治疗,就把它当作一块痰瘀来看,把它温散开。可温散开为何要用到乌梅呢?因为乌梅除了本身噬恶肉的功能外,它还有个大作用,就是“欲散先收”。要把这个瘤子散掉,就要先把它收伏住,要先把它定住。这就有点像乌梅丸治疗蛔虫一样,要把蛔虫打下来,先要让蛔虫收缩不敢动。蛔虫它一闻到乌梅的酸味,就蜷缩起来,这叫“蛔虫得酸则静”;蛔虫安静不敢动了,再用通腑的药,一下子就把它打下来了,这就要欲散先收,你要祛除消散它,首先就要收伏它★蒲辅周医话【2】我说你不错呀,能看出来。她说三四动止应六七,蒲老你不会出事吧?我说那你就过六七天再看。过了六七天,她再诊我的脉,说还是那样。我说,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痰浊瘀血阻滞心脉也会出现脉结代,未必就“三四动止应六七”/眩晕,有虚有实。我会诊过一位美尼尔氏病患者,先后采用过滋水平肝,熄风潜阳,泻肝和胃未愈,脉滑、苔腻,我认为其本属阴虚,标为痰热的辨证不错,用药则须斟酌。既挟痰热,便当清化热痰为主,早用滋腻,会助痰热,清泻肝火,亦非其治。我建议改用温胆汤加味而愈/子宫脱垂,古称阴挺,多由劳倦气虚不能固摄所致,我常用补中益气汤。补中,健全脾胃;益气,增强功能。每用加鳖头一个,炙酥入煎/有人说,古方中用人参的,就一定要用人参。我说不一定,仲景生当汉代,那时辽东尚未开发呢,故白虎加人参汤,理中汤所用人参,皆是党参。四川的泡参,也很好,其色白中带黄,其味甘淡,入脾肺经补气,加之其体疏松,补而不壅,补气而不留邪。若嫌力薄,可以多用点嘛。我在成都治一血崩妇女,补气摄血,泡参用至四两而效。泡参其价甚廉。梓潼凤凰山的桔梗,长卿山的柴胡,也都是很好的药。这种柴胡,叫竹叶柴胡,色绿,用茎,北柴胡用根/三物备急丸是仲景方。其功在攻下冷积而止腹痛。伤于生冷瓜果,积久不化,非一般消导药可效。有人病此,求治于某老,其用药,无非楂曲平胃之类,服二十剂无效。此病非攻不能去其积,非温不能已其寒,我用三物备急丸的大黄干姜,不用巴豆,改用阿魏而效。巴豆猛峻,不可轻用,即用,也要注意炮制方法去油用渣,并严格掌握用量。我有个学生,素来用药谨慎,一次处方开巴豆五分,患者服后即暴吐泻不止,所谓“一匕误投,覆水难收”后来我调治了许久才好/对某些慢性疾病,我推崇煮散,即把药碾成粗末、混匀,每用五六钱,水一盏,煮七八分钟,去渣,适寒温饮之。一日一二次,不伤胃气,药效也易于发挥,犹如轻舟速行也/便秘勿轻言泻下,如肝失疏泄,用四逆散,气机升降复常,大便自通。脾虚运化不好,我用甘麦大枣汤而效。或以这样的治法神奇,其实不过“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而已”何神奇之有/用药要丝丝入扣,不多一味无谓的药,不少一味对证的药/用药丝丝入扣,不是多而杂,用药杂乱,是初涉临床者的通病。原因一是病机不明,病机不明,用药就不能击中要害。二是急于见功,这样就势必见一症用一药,甚至用几种药,这就成了唐书说的“广络原野”。三是瞻前顾后,用一味热药,怕太热,加一味凉药;用一味泻药,怕有伤,加几味补药。曾有学生治一个气喘病人不效,来找我,还说是不是没有按老师的经验加葱白,我看他的处方,一味热药,一味凉药,下面又是一味热药,一味凉药,我就问他,这是寒喘,还是热喘?他不能答,这就是病机不明,所以用药杂乱。果是寒证,用凉药岂非雪上加霜?用药杂乱,就像打架一样,你这里一拳头打出去,他那里拉着你的手,那哪能打得中?我年轻时用药也杂,后来我临叶天士医案,才发现他的用药真乃巧呀
微信8424[转载]“过敏”引发的思考~大热的天,先后见到两个熟人抱孩子上医院。孩子戴着大口罩,捂得汗津津的。我奇怪:除了白血病做化疗外,还有什么病需要这么防范?一问,原来是孩子患上过敏性哮喘,过敏源是尘螨,不能直接接触空气。据说尘螨无处不在,防不胜防,便是最干净的人家,床上也有200万以上的尘螨。与尘螨斗争把两个孩子父母的生活方式全改变了。门窗紧闭,安装上空气净化器、保湿器;席梦思、羽绒被、沙发、地毯、靠垫…几乎所有柔软、舒适的用品全清空了;所有可能吸附灰尘的电器、家具也都请出了门-家中简陋得如中世纪。其中一个孩子做全面体检时,还发现有严重的铅中毒,而全家人绞尽脑汁也没找出毒源来,想不出这毒是怎么中上的。没办法,连好好的楼房也不住了-搬家。现代生活对这两个家庭来说已经没什么意义了。这两个孩子,一个父亲是外科医生,一个母亲是内科医生,却对自己孩子的过敏症束手无策。西医的法子用尽了,孩子因用药太多,出现了“菌群失调”症状-口腔溃烂、胃肠紊乱。治病致病,病上加病。一个孩子的姥姥说,孩子尘螨过敏,大人精神过敏。领孩子上医院瞧的是“变态反应科”很符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如果是在国外,这过敏症当然还得在西医中继续想法子。可在中国,这两个做西医的父母就找中医商议,给孩子喝中药调养。回想母亲行医时,很少听她说谁患过敏症。我想,这病可能是后发现的。向一位医生请教,医生告诉我,从前并没有这么多过敏症患者,同富贵病一样,过敏症也是当今的流行病,是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病,是现在人太讲卫生,在单一的室内环境中呆得太久的结果。这么说,我们上个世纪刚刚建立起来的关于卫生和细菌的观念又被颠覆回去了?我们小时候那种下河、上树、玩泥巴、全家老少在一起,有家禽、家畜陪伴的日子是对的?想不到,近百年来我们讲究卫生、消灭细菌的结果却是干扰了人体的内分泌体系,破坏了人体内细菌的生态平衡,致使人体功能下降,结果是适得其反。这样看来《黄帝内经》作为医学经典之所以很少讲医术而侧重谈“道”是因为古人已意识到人体是开启自然之门的钥匙。古人努力通过自身生命去理解生存法则,从而得“道”。正因为中医致力于归纳人体内所蕴含的生存法则,所以中医所强调的养生就不仅是养自身生命,还要养生命之本。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人强调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和涵养道德等。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没有遇到抵抗不应是我们无视自然法则的理由。自然默许人类的破坏行为不等于这一法则不存在。过敏症到底是人排斥自然,还是自然排斥人呢?单位新来一位80后女孩。我好心让她和我共用一间办公室。一进屋,她就捂上鼻子说“我花粉过敏,你这些花统统搬走”如今我陪着她,不开窗通风而用风扇吹风;没有花香转用香奈尔香水…我建议她出去锻炼身体,她说不用,每个月打一针增强免疫力的药针就行了。正是现代科学创造了能够把人与自然隔绝的条件,切断了人与自然的天然关系。我想,再这么陪下去,不出一年,恐怕我也得不耐受鸟语花香,无福消受大自然了。如今的孩子,被保护得整整一个夏天都不会被蚊子叮一口。我对一个孩子说,被蚊子叮上一口没那么可怕,我给他看蚊子叮我后连个红点都不曾留下。可这个孩子在我领他玩时真被蚊子叮了一口。他不仅像被毒蛇咬了一般大呼小叫,而且皮肤真的像被蛇咬了似的红肿起来。我受到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一致谴责。面对孩子前所未有的伤害后果我无话可说。我想,上古时人被毒蛇咬了可能也不至像现代人这样丢命。但是再过200年,人类见了蚊子恐怕得像见了眼镜蛇一样逃跑,不然就会没命。科学带领我们走着一条“鬼打墙”式的认识道路,今天是正确的理论就是明天的错误理论。正是科学认识的反复性反而昭示了中国“道”的真理性。我的一位朋友说,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正是“道”与“理”的关系。理可以成千上万,而道是一。我之主张中西医结合正是主张“道”与“理”合。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只讲“理”而不讲“道”,或用“理”来要求“道”,那么我们如何裁决“公理”和“婆理”?而理本来就有一时一地性,时过境迁时,这过时的理是留?还是不留?一个年轻人要去做论文答辩,先拿我演练。让我不停地发问,他一一做斩钉截铁式回答。几个问题答下来,我说:当今任一学科的学术讨论会要是开上三天的话,最后一天一定是全体迷茫。如果讨论到最后你还能斩钉决铁地下判断,就说明你心理偏执。我告诉年轻人,答辩到第三个回合时,就要用探讨、商榷、不确定的语气了,否则会激怒教授们的。其实,我很理解反中医人士的气急败坏。他们为中医尚有一席之地、自成一家之言而忿满;让代表科学的他们容忍中医存在如同让他们与巫医、神汉同堂一样,是件奇耻大辱的事情。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正是科学认识的“朝令夕改”才为百家争鸣广开言路。众说纷纭的局面正是科学讲“理”的特点所带来的。中国历史上之所以没有那么多理论学说,固然是因为不愿为“惑众”支付过大的社会成本,也缘于“道可道,非常道”。身在“道”中用不着自“说”价值,即便是细菌,其价值也不毋容置疑。“天生我才必有用”不仅仅是李白一个人的豪迈。而“理”却是用来讲的,是需要以“说”来立的。世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嘴,各说各理,让说谁不说?如果有人嫌乱,也不该怪罪中医啊。女儿常建议家长给孩子养条狗。她说,这是出于全方位的考虑。不仅有菌群平衡方面的,还有心理方面的考虑。如今孩子的疾病越来越成人化,女儿说,许多医生没有意识到病因往往是惊恐和多思。而一条忠实的狗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我知道,女儿的这一看法不是出于书本而是自身体验。女儿一岁时,路还走不稳,每天就有两三只大狗来找她玩。女儿与这些狗关系亲密,感情深厚,潜在的非语言交流能力被及时唤醒。如今,遇到不会说话的幼儿患者,她摸摸、看看就能了解不少情况,不通过语言也能与孩子交流。真理不一定是越辩越明,很可能是越辩越糊涂。讲理和懂道不是一回事。如今,有一门叫“科学学”的新学科,好像是致力探寻“道”的学问,引我关注
微信8425中药如此可爱,《本经》实在太美~游览中药“名胜”:为了避免我们的学习旅程太单调,下面我们来参观学习著名的中药学“历史古迹”看看这些历史古迹记载的古代圣贤,他们为了人类的健康,在中药整理研究中所作出的贡献。中药学的“名胜古迹”首推《神农本草经》这是最早的药学专著,就好比药学领域的开国元首,此书的价值不可小视,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一点也不过分。本书记载药物365味,应一年365天,根据药物的性能特点和不同的应用目的,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将《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的药物三品分类的理论付诸于实践。“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品)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每药载有性味、功用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地记述了药物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咸、甘、苦、辛)、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以说是汉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后来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中药领域的发展,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来越丰富,但雪球的核心却是《神农本草经》书中对疾病的治疗经验,直到今天还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如“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至今一直指导着临床用药。“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明确指出了服药的时间与方法。刚接触此书,对书中许多观念无法理解,但临床多年后,再反过来阅读,会发现《本经》中的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意义,有时明白一句话,就解决了一个疑难杂症,此言一点也不夸张。举几个例子《本经》记载黄芪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生山谷。短短33个字,将黄芪的性、味、毒性、主治、产地清楚地描述出来,如果对这33个字有深入的研究,那么对于“痈疽溃久不愈”“痔疮”“淋巴结结核破溃不愈”“小儿体质虚弱”等病的治疗就会有新的认识,经常看到杂志上报道用黄芪治疗各种溃疡,其实这就是《本经》内容在临床中的运用。你看了,记住了,临床运用了,就知道是这么回事!皮肤溃疡可以用黄芪治疗,脏腑的溃烂也可以治疗,只要是“久败疮”自然都有效!不是有医家运用黄芪治疗胃溃疡吗?其实也是《本经》的发挥。“大风癞疾”可以治疗,一般的风证自然能够治疗了。许多患者春天出现皮肤过敏,痒!全身起疙瘩!吃抗过敏药暂时有效,停药又复发!重用黄芪,加上祛风的药物,就会有神奇的效果。这是因为春季风邪偏重,人体如果卫气不足,不能护表,风邪自皮毛而入,就会痒。黄芪大补卫气,卫气得到充实,自然抵抗力强了,风邪也就不能进入人体了!配上祛风的药物,将体内的风邪驱散出来,病就好了!讲到这里,就明白为什么黄芪可以治疗“大风癞疾”了。再看蛇床子“蛇床子味苦平。主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漏,湿痒,除痹气,利关节,癫痫恶疮,久服轻身,一名蛇粟,一名蛇米,生川谷”这是《本经》原文。“主治妇人阴中肿痛”这一条经常使用。大凡妇科外用药物,均少不了蛇床子,此物燥湿解毒,对于湿邪所致的妇科炎症,配以苦参,无论寒热,均有捷效。“男子阴漏,湿痒”这一条在临床的运用就较少了。临床上我们经常碰到阴囊潮湿的病人,患者会阴部常年如水流淋,很多医生按照湿疹治疗,很难取效;有的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采取抗生素治疗月余,也未见良效。其实这个病就是“阴漏”长期漏下如水,阴部自然“湿痒”治疗此病,单用蛇床子煎水外洗,就可以取效。如果配上枯矾,则疗效更佳。“除痹气,利关节”说的是蛇床子对于寒湿所致的关节疼痛也有好处。“癫痫、恶疮”这一条,可能很少有人使用到《内经》云“重阳必狂,重阴必癫”人体阴邪过盛,发于外,积于皮下,则易成恶疮;升于上,蒙清窍,则为癫痫。蛇床子内服能温补肾阳,壮肾火,肾火旺盛,阴寒之物冰消雪融,自然对癫痫、恶疮有效果。通过分析上面两味药物,我们就明白了几个疑难病的治疗,如果我们反复研读《神农本草经》对药物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治病就会有很多灵感。疑难杂症如何下手?如何用药?我的经验是反复研读《神农本草经》尽量理解其中的每一句话,这样不仅对很多疑难杂症的用药有启发,对一些经方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参观了最经典的中药学古迹,我们将进入下一站-药方,如果想照张相片,留个影的,记得翻翻《神农本草经》看看里面的文字,感受古人深邃的智慧,领悟药学的至高境界,就是最好的留影了!
微信8426陈民叔鲁楼医案杨梅芳子宫癌案~宁波吴孝宝君,现住上海市嵩山区淮海中路宝康里第五十一号。其夫人杨梅芳女士,年五十七岁。据云小腹久感不适,至一九五一年六月,始赴西医处,几经检查,诊断为子宫癌,皆云无药可治,须施镭锭,以经济困难未果。延至一九五二年二月三日,始求夫子诊治。共服十七方,随方附赠“明白丸”六粒,服至三月八日,自云全愈,自动停药。夫子嘱其再赴西医处检查回报。忆莫干山路统益纱厂张荷生君介绍治乃兄金元夫人子宫癌一案,自一九五二年七月一日起,至八月二十二日,亦自云痊愈停药,住龙门路安乐坊三号。又普善山庄吴之屏君介绍治疗该庄曲阜路三十二号木材部顾荷坤之妻王氏所患子宫癌一案,服药三十余剂而痊愈。惟顾张雨癌属燥,与此湿癌性质小异耳【初诊】一九五二年二月三日,小腹坚满痛,宫癌扩坠出于阴道口,漏下赤白沃,别有污水淫淫下。咳逆上气,虚羸不足,大便不实。方用茅山苍术四钱,生白术四钱,黄芪五钱,阿胶二钱,茯神三钱,枣仁三钱,象皮二钱,乌贼鱼骨四钱,升麻一钱,蛇床子二钱,甘草一钱【二诊】五日,服前方两剂,颇安适。方用茅山苍术四钱,生白术四钱,潞党参五钱,黄芪五钱,阿胶二钱,象皮二钱,乌贼鱼骨四钱,升麻一钱,小茴香一钱,蛇床子二钱,甘草一钱【三诊】七日,肠胃渐和,小腹渐柔。宫癌仍扩坠出于阴道口。方用茅山苍术四钱,生白术四钱,潞党参五钱,当归五钱,阿胶三钱,象皮三钱,乌贼鱼骨四钱,升麻一钱,龟板五钱,蛇床子二钱,甘草一钱【四诊】九日方用茅山苍术四钱,生白术四钱,潞党参五钱,当归五钱,阿胶五钱,象皮四钱,升麻一钱,卷柏二钱,白芷一钱,四川藁本二钱,甘草一钱,蛇床子二钱【五诊】十一日方用:茅山苍术四钱,生白术四钱,潞党参五钱,当归五钱,阿胶五钱,象皮四钱,升麻一钱,卷柏一钱,赤石脂二钱,甘草一钱,蛇床子二钱【六诊】十三日,赤白沃减少,污水亦少,不复淫淫下。方用茅山苍术四钱,潞党参五钱,当归五钱,阿胶三钱,線鱼胶五钱,象皮五钱,萆薢二钱,卷柏二钱,赤石脂三钱,禹余粮四钱,龟板四钱【七诊】十五日方用:茅山苍术三钱,潞党参五钱,当归五钱,阿胶三钱,線鱼胶三钱,龟板胶二钱,鹿角胶二钱,象皮五钱,赤石脂三钱,覆盆子三钱,禹余粮四钱【八诊】十七日方用茅山苍术三钱,潞党参五钱,当归五钱,阿胶三钱,線鱼胶三钱,龟板胶二钱,鹿角胶二钱,象皮五钱,赤石脂二钱,白石脂二钱,禹余粮四钱【九诊】十九日,痛止,眠安,咳平。方用茅山苍术三钱,潞党参五钱,当归五钱,阿胶三钱,線鱼胶三钱,龟板胶二钱,鹿角胶二钱,象皮五钱,灶中黄土三钱【十诊】二十一日方用:茅山苍术三钱,潞党参五钱,当归五钱,阿胶三钱,線鱼胶三钱,龟板胶二钱,鹿角胶二钱,象皮五钱,乌贼鱼骨五钱,石榴皮二钱,灶中黄土三钱【十一诊】二十三日,虚羸渐复,赤白渐净,宫癌不复坠出阴道口,污水止。方用茅山苍术三钱,潞党参五钱,当归五钱,阿胶二钱,線鱼胶二钱,龟板胶二钱,鹿角胶二钱,象皮五钱,石榴皮二钱,菟丝子三钱,灶中黄土三钱【十二诊】二十六日方用:茅山苍术二钱,潞党参五钱,当归五钱,阿胶三钱,線鱼胶二钱,龟板胶二钱,象皮四钱,熟地黄五钱,山茱萸二钱,酸枣仁二钱,南枣、桂圆、荔枝各五枚【十三诊】二十八日方用:茅山苍术三钱,潞党参三钱,阿胶五钱,線鱼胶二钱,龟板胶二钱,象皮四钱,熟地黄五钱,牡蛎五钱,女贞子三钱,南枣、桂圆、荔枝各五枚【十四诊】三月二日赤白沃已净,子宫安,绝伤续。方用茅山苍术三钱,阿胶五钱,線鱼胶二钱,龟板胶二钱,象皮四钱,熟地黄五钱,仙鹤草三钱,旱莲草三钱,酸枣仁三钱,南枣、桂圆、荔枝各五枚【十五诊】四日方用茅山苍术三钱,阿胶五钱,線鱼胶二钱,龟板胶二钱,象皮四钱,熟地黄五钱,仙鹤草二钱,乌贼鱼骨五钱,肉苁蓉二钱,南枣、桂圆、荔枝各五枚【十六诊】六日大便实,食欲增,肌肉肥健,轻身健行。方用茅山苍术五钱,阿胶五钱,線鱼胶二钱,鹿角胶二钱,象皮四钱,熟地黄五钱,乌贼鱼骨五钱,千年白二钱,四川藁本二钱,南枣、桂圆、荔枝各五枚。附明白丸方存心堂集验方治夫人阴蚀恶疮败疽,赤白沃漏下。解毒气。利精神。明矾,白芨。右药等分分别为末,称准合匀,炼蜜为丸如黄豆大,即“明白丸”也。每日食前服一丸,病重者酌加,嚼化白开水送下
微信8427[转载]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一位好友对我说,八十多岁的父亲有很深的对死亡的恐惧。朋友希望父亲能从对死亡的恐惧里解脱出来,安详地生活,坦然地面对死亡的到来。解脱死亡恐惧的学问大多在宗教里,而最彻底的是佛学。这位老人不喜欢读书,不信仰宗教,不愿意学习。这样,和老人交流起来非常难。但老人的死亡恐惧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情绪和生活。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恐惧死亡,这是人类的本能。即便动物也有死亡恐惧。看看那些将要被杀动物,特别是牛,我们能从牛的眼神里、眼泪里、抗争里看到对死亡的恐惧“贪生怕死”怕死是因为贪生,谁不想多活在世界上“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是俗语。当“生不如死”时,一些人才会绝望地放弃生存而求得一死,比如要命疾病的慢慢折磨。即便这样,人的求生的本来还是很强烈的。在宗教,只有修道成就、悟证大道的人才会从内心破除对死亡的恐惧。这样的人已是圣者。问世间,能有几个勘破生死的圣者?在生死面前人们总是“不想走(死亡),不得不走;不想来(生),不得不来”这里都有命数和业力的问题,没有自由可言。何况,人们不知生从何来,也不知死向何去。生死皆在迷惘中。这就是佛教所谓的“无明”。生死都被业力所牵引,便是“无明缘行”,行,代表着已故生生不息的难以解脱的引力。朋友的父亲所面对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人要面对的问题。该怎样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我以为从两个方面做最好:明理与修持。明理是关键。首先要知道,生命本来没有死亡,死亡只是假象,我们在无尽的生死轮回里,此处死,彼处生,经历过的生生死死难以计数。生命有轮回,因此死亡也只是个因缘。佛道标榜的“了生死、得解脱,成大道”都是对生死问题的终极认知与解脱。在佛教特别是密宗的教诲看来,死亡会成为解脱的机会。人在死亡之后,灵识脱体的瞬间会有顿见光明、契合本性的机会。关于“死亡学”国内外的著作,佛道的经典,汗牛充栋,我推荐两本必读的好书:索达吉堪布的《西藏生死之书》和雪漠上师的《参透生死》这两本书都在佛教密宗理法上讲述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告诉我们死亡也可以变成解脱的机会,把死亡看成悟道的机会。陈兵的《生与死-佛教轮回学说》南怀瑾的《生命的起点与终点》也是需要阅读的好书。与其恐惧死亡,不如坦然认识死亡,面对死亡,利用死亡,把死亡变成解脱的良机。王涌豪在《中国游仙文化》里谈到“基督教文化关于死亡的问题”时说“尘世中人应该张大的是自己的精神生命,追求灵魂的永生,而死亡,不过是人与神这个绝对实体沟通的途径,不值得为之哀恸”假如把“神这个绝对实体”置换成“法身”“本性”“道”这句话则是“死亡,不过是人与本性(法身、法界)沟通的途径,不值得为之哀恸”这句话在佛理上是成立的。“死亡,不过是人与大道沟通的途径,不值得为之哀恸”这句话在道教完全成立。这便是宗教揭示死亡真相的真言。宗教的终极之理,对死亡最本质的认知是归同的。如果能认识到死亡的真相,知道死亡必不可免,但本质上并无死亡这回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假象;看破假象,就会知道死亡也可以变成与道合一,与本性合一的机会。真正认知此理,就会减轻对死亡恐惧的大半。第二个问题,修持。最好持名念佛,念佛能达到专注、忘我,就能降伏其心而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很多老人的心是散乱的,随着衰老的到来,死亡意识的出现,死亡恐惧阵阵袭来,假如能通过念佛而修成专注力,在专注里生出定慧,就能看破死亡的真相。我一位好友的父亲,身患癌症,用中药积极救治的同时,接受我的建议,积极念佛、学佛而参破生死。我向他推荐了雪漠上师的《参透生死》老人读得非常认真。抗癌三年后,老人辞世。这三年最大的意义并不全在延长了寿命,而在延长寿命的这三年因为学佛而参破生死,明悟佛法,安详往生。他临终前说自己已经获得了新生。对死亡老人没有一丝恐惧。老人念佛精进,写了很多学佛心得,使得生命的延续具有了升华与超越的价值。老人的学佛不仅安顿了心灵,也减轻了身体的很多痛苦。心物一元,心若安顿,身体的痛苦自然减轻。各种修持法门里净土宗的“持名念佛”最方便,三根普被,利钝齐收。即便你并不信仰净土宗,也可以用持名念佛的方法把心安住在专静里,自然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一旦因为持名念佛而修成了寂静、专注力,很多人生、宗教、修行、解脱的问题,无师自通。不论你年轻还是年老,读完这篇文章,要心动,要行动,一定受益★美容叹:君不闻楚喜燕瘦掌中轻,唐爱环肥重膏臀。人间体态千万种,韵味分殊别样情。君不闻丰胸丰成乳腺癌,瘦身瘦成白骨精。健康快乐最可贵,何必苛求自伤损。君不见柳眉杏眼转娇盼,弱鼻柔根流笑妍。秀翼翕动摇魂魄,明眸闪烁沉鱼雁。君不见植眉植成疤瘌眼,隆鼻隆成朝天蒜。旧恨新愁苦相加,徒添烦恼增遗憾。君不知雪肤秀发皆天赐,不赖药物葆水湿。西施那得养护露,依旧靓丽若仙姿。君不知万物皆有衰老时,青春永驻单相思。纵得观音净瓶液,难使朽株变新枝。君不想身高哪得朝朝长,莫以尺寸论短长。百尺巨木撑广廈,三寸栓子锁栋梁。君不想器械增高伤筋骨,药物助长损阴阳。一旦致残难挽回,人生苦痛谁承当?君不思物理造化唯天知,形色精粗有定式。倘若众生一个样,定是乾坤毁灭日。君不思追求尽善是弱智,追求尽美是白痴。一意孤行瞎折腾,自种恶果必自食
微信8428[转载]我们为什么认同中医【1】中医的根本在于疗效,这是千百年来中医得以生存延续的原因,也是中医在国外逐渐发展壮大的原因。越来越多人选择中医-问:我看到在您这里每周都有四批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来听您用英语讲授中医课,而且来找您看病的也以外宾居多。可是去年国内有几位院士、教授和博士号召取缔中医,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答:这不新鲜,当年红卫兵破四旧,砸烂封资修的黑货,捣毁古董,焚烧字画。改革开放初期时兴捷克、罗马家具,有人卖了自己的红木家具去赶时髦。五四运动要砸烂孔家店,文革后期在批林批孔。外国人把掠夺去的中国文物珍藏在博物馆里。到了今天,古董收藏热席卷全国,人们还得花重金去国外赎买文物。儒学也在复兴,国家投资到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人的自尊、自信回逐渐回归加强,中华文明也会随之复兴目前人们珍重有形、有像的东西,用不了多久,中国人的传统思想、精神、价值观也会逐渐回归,中国不会总是做殖民地,出卖资源、廉价商品和劳动力。问:我很钦佩您的乐观和自信,可是医学毕竟不是文物、艺术,是严肃的人命关天的科学,怎么会和经济实力、自尊心和价值观扯得上关系呢?答:医学不仅仅是简单救死扶伤的事情,而是涵盖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诸多领域。中医因人而异,辨证论治的保健治疗方法更适合个体的需求。普通人买衣服只能买现成的成衣,有钱人或有品位的人会找裁缝量身定做,道理是一样的。相信随着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提高,人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的增强,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中医为何越来越萎缩?问:中医在养生、保健方面有优势,但毕竟生病以后绝大多数人会去看西医,这一点难道也会随着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的复兴而改变吗?答:就治疗而言,人死不能复生,面对疾病选择中医还是西医取决于自身的价值观或跟从社会主流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形成和文化背景和经济实力有直接的关系。同样是得了癌症,约旦国王侯赛因选择了去美国做手术、放化疗,结果不到半年就死了。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选择到中国接受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存活了10多年。凤凰卫视的刘海若在英国被西医判定为植物人,她的父母选择了回国接受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问:可是大多数人是在西医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死马当活马医才去找中医,或急性病找西西,慢性病调养找中医。这和疗效有关,跟价值取向有关吗?答:中医一样能够治疗急性病,且痛苦小,效果好,花费少。但在社会价值取向以西医为标准的情况下,西医没治好,大家认为得了该死的病,中医没治好就是治死了。上世纪初鲁迅的父亲被剥夺功名以后,酗酒伤肝,最后得了肝硬化,延请中医调治。最终腹水吐血而死。鲁迅非但不感激中医减轻了他父亲的痛苦、延长了寿命,反而骂中医是骗子。本世纪初大艺术家、富豪陈逸飞得了同样的病死在上海西医医院,有人说过什么吗?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中医治疗得不到机会施展,也得不到法律支持保护,只能越来越萎缩。如说急性阑尾炎,西医就得手术,手术之前患者必须签字,认同如果出现了麻醉意外、失血感染等问题,医生不负任何责任。中医不用手术,服用汤药就能解决问题,我自己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过3例病人,都是一副药治愈。但是没有任何保障,万一出现一例失败,那么我的职业生涯就得结束,即便患者绝对信任,但是有几个大夫会冒险呢?只好随大流,让病人去挨刀受苦。将来社会价值观改变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了,中医也就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中医也就能更快发展,患者也会从中受益。怎样看中药的毒副作用?问:以前人们的印象中药是安全无毒的,可是最近屡屡发生使用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问题,您怎么解释这个问题?答:是药就有三分毒,这是常识。如果药物没有毒性,也就无法纠正人体的偏性。之所以要学习中医,就是要求人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化害为利。古人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以前人们懂药性,有这个常识。而且从古至今,药店里面就有坐堂大夫,问病给药,现场指导买药。看看现在的局面,为了和国际接轨,规范医疗市场,坐堂医被取缔了。中成药大多数被标记为OTC非处方药谁都可以买,不懂中医也可随便用。西医大夫也就学了几十个小时的中医课程,就可开中药。等出了事故,不反思使用者的问题,却把屎盆子全都扣在中医药上。问:那您还是不承认中药有副作用?答:药物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给病人带来伤害,不是药物的问题,是医生或使用者的问题。药物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仍然不可避免地给人带来伤害,那就是药物的副作用。副作用的产生是因为药性过于猛烈,中医把药物分成无毒、小毒、大毒。有副作用的药一般都属于虎狼药,归于大毒的范畴。中医的哲学以恢复人体的自愈能力为目的,食疗为首选,药食同源的为次。尽量避免使用毒性大,副作用明显的药物。迫不得已使用时,也要求中病即止。且中医有一套复杂完整的炮制配伍理论,来消除制约抵消药物副作用。不懂中医而使用中药,是人祸不是药祸。问:既然中药有副作用,为什么不像西药那样在说明书上明明白白写出来呢?答:使用药物有个给谁用?什么情况下用?用多少?使用多久的问题。这需要医生来掌握
微信8429我们为什么认同中医【2】大多数中药性味温和,只有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毒副作用。糖吃多了会蛀牙,您会要求卖糖的人表明糖的副作用吗?辣椒吃多了会伤害口腔、眼睛、直肠粘膜,导致干燥出血,您会要求卖菜的人标明辣椒的副作用吗?问:同样的药物,效果应该是恒定不变的。为什么您总是强调使用的问题呢?答:用同样的原料,厨子炒出来的菜和你我做出来的菜,味道是不一样的。用同样的棋子下棋,为什么会有输有赢?同样一颗植物,按照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那才叫中药,是一种结果。按照西医理论去分析使用,那只能叫植物药,会导致另外一种结果。还是使用者的问题,或者说是指导使用者的理论有问题。问:有人因为中药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而号召取缔中医,您怎么看?答:演千手观音那些漂亮的姑娘们,大多是因为使用链霉素导致耳聋,落下终生残疾。上世纪70年代因为使用四环素,导致整整一代人牙齿变黑。我没看见有人因此去号召取缔西医。且不说尿毒症是否是由于龙胆泻肝丸而起,也不讨论是否用药失当。但就这种厚此薄彼情绪化的价值取向,就不是科学公正的态度。中医是否不科学?问:您如何看待“中医不科学”这个问题呢?或说您是如何向外国学生和病人解释中医的科学性呢?答:中医是否科学是个伪命题,本身并不成立。比如说孩子是否长得象父母是个真命题,值得讨论。而父母长得是否象孩子就是个伪命题,不值一驳。看一下中医学和科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问:那您是不屑于还是回避讨论这个问题?答:接受并且讨论这个命题,就意味着认同“科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希特勒搞血统论,认为纯种日尔曼人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制定了确认日尔曼人的标准:金发碧眼,高鼻深目。你要是认同他的理论,就会讨论华人是否是日尔曼人的问题,接着就会去漂白染发,去适应人家的标准,免得被清洗杀戮。我们会这么做吗?问:医学并不是种族学,无关伦理道德。真理只有一个,就像数学没有中外之分,为什么医学会有中西医之分,就不能讨论谁是谁非吗?答:真理的确只有一个,但是认识真理的方法不止一个,在绝对真理没有被发现之前,就存在相对真理。在这个阶段,大家只能互相学习、借鉴,才能离真理更近。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请学习一下古印度的寓言《瞎子摸象》问:您的意思是说,科学、现代医学、中医学都是瞎子之一?答:没错。如果把病人看作是个大象,无论西医、中医(包括藏医、蒙医、苗医)、印度的传统医学阿约斐大、顺势医学、全息医学、包括巫医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发现认识到了真理,在临床治疗上有着本身的优势。现在问题是有人自以为不是瞎子,发现了全部真理,跳出来指责别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去检验别人,我只能说真正的医生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明白认识和治疗疾病的艰辛,在目前西医学对绝大多数疾病病因不明,发病机理不祥,治疗手段欠缺,医疗差错和毒副作用频发,自身难保的状态下,自封为真理代言人,实在是可笑的。问:但是总得有个标准来检验、衡量中医吧?我的印象中说包治百病的都是中医。答:别忘了最根本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人在很多情况下是重视标准,忘了实践。就像韩非子的寓言《郑人买履》说得那样“宁信度,无自信”遗憾的是现代科学制定的那套标准机械、死板,完全不符合活人的治疗,中医的气的概念和理论他们没有,中医的经络他们无法验证,因此而否定中医,是他们的无知,不是中医不能存在的理由。需要提高的是他们的哲学素养和科技手段,而不是我们。中医的根本在于疗效,这是千百年来中医得以生存延续的原因,也是中医在国外逐渐发展壮大的原因。病人可以不了解中医的理论,他的要求就是解除痛苦,且无害。美国绝大多数州都立法承认针灸或中医,设立了学校,颁行了执照。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也接受针灸投保,并不是他们理解了中医理论,而是民众的身体力行的呼声,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利益。比如痛症,病人以前做10次理疗不解决问题,而接受针灸几次治疗就好了,保险公司当然愿意省钱的治疗。问:那就没人能检验中医吗?中医自己有标准吗?答:当然有,而且应该有。问题是制定标准的人应该懂中医,下功夫去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标准。在周朝2千多年前,就有医师的评价考核制度《周礼》医师篇说“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次之”目前所谓中医是否科学的讨论,背后其实是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有些人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封为真理的代言人,去掌握裁判权、话语权,去谋求自身的利益。问:我看到是绝大多数人拥护中医,但是有理有据反驳否定中医的人不多,相反情绪化的成分居多,大多从道德情感出发,骂别人是汉奸、卖国、数典忘祖等等。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做学术讨论呢?答:挑起这场事端的那位大学教授张某,本身就很不理智、偏激情绪化。试想,想去修改宪法的条文,通过互联网发贴征集签名,是理性的行为吗?没追究他的法律责任就算他走运了
微信8430我们为什么认同中医【3】想借大民主的旗号,推行其个人目的。等应者寥寥,反者汹汹的时候,他又不敢搞民主了,只好封了帖子,摆出一副众人皆醉,自己独醒的架势。本想哗众取宠,反而自取其辱,怨不得别人骂他。问:可是张教授说的中医使用人和动物的粪便做为药物,不是事实吗?答:可惜这位教授还是研究哲学的,居然不懂“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粪尿是不干净,可是日本鬼子释放毒气的时候,八路军战士没有防毒面具,不就是用尿蘸湿了毛巾捂在口鼻上吗?红军后继部队过草地的时候,不能是从先头部队的粪便中,拔拉出来青稞吃吗?想必这位张某人是届时是不会这么做的。古代犯人受了枪棒伤,都会索要童便服用,活血化瘀,排出瘀毒。现代医学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尿激酶,不就是从尿液中提取出来的吗?中医用尿就是愚昧落后,西医用精品尿就是先进科学?这是什么逻辑?强盗逻辑。中医为何太晦涩?问:很多人也认同中医的疗效,可是中医理论确实是虚无缥缈,晦涩难懂,让人难以理解接受。答:一方面是老师的问题,现在知其然的大匠,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就不多,知其所以然,能把道理讲明白的大师就更少。另一方面是学生的问题。学习中医需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悟性。没有这个能力,想学习理解中医是不可能的。弱智的人,只能掰着指头数数,脱离了有形有像的具体事务,他就算不清数。普通人只能用摸得着得棋子、看得见的棋盘下棋,你让他象高手一样下盲棋,那是不可能的事。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弱智的,有智无慧的人学不了中医、搞不懂中医,不去反思自身的素质,反而去攻击中医理论。这是他们的悲哀。问:您是怎么讲授中医理论的气和经络的?现代科学并没有证明他的存在。答:这涉及到证真和证伪两个不同的概念,你无法证明他的真,那它就是假,只有爱走极端的人才会这么想。瞎子看不见东西就说东西不存在,聋子听不见声音就说声音不存在。科学验证不了经络,就说经络不存在。以前中国的刑法搞有罪推定,先假定你就是罪犯,让你去找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找不到的话,就判定你有罪。现在的中国刑法进步了,搞无罪推定,先假定你不是罪犯,让警察去找你在犯罪现场的证据。找不到就无罪释放。现在还有人对中医搞有罪推定,先假定中医是伪科学,让中医去按科学的方法证明自己,证明不了,就判定中医是伪科学。还是让科学去提高自己的哲学理论水平和技术手段吧,不能理解证明中医是他们无能。学中医要懂文化。问:我们的广大读者不全是弱智或者有智无慧,那请您给我们讲讲气的概念。答:禅宗有个著名的故事是说两个小和尚在讨论是风动还是幡动,其中一个认为是幡自己在动,另外一个说是风吹幡动。现代科学证明风是空气,还是有形有质的物质。我们再延伸思考一下,是谁让风动?是地球的自转!那谁让地球动?是太阳!二者之间是什么,是引力、磁场、光能、热能,这些都是无形的存在。一直推倒下去的话就到了宇宙的起源。所以和尚的师傅出来说,是心动。心和神是同义词,神是引申万物者,就是造物主上帝。把幡换成人的话,我们讨论一下是谁让人动?是力、气、能!而这种能量从哪里来,是谁在控制他的大小、方向、节奏、频率?这就是中医神和气的概念。西游记唐僧的三个徒弟,他们的名字代表悟道的三个不同层次。沙僧叫悟净。俗话说眼不见为净。尽管肉眼看不见它们,沙僧体悟到了细微的物质的存在,因而进一步去研究把握它们。中医常说的风字,繁体字里面是个虫,我们常说的伤风、中风,其实包涵了现代医学所说的细菌、病毒。猪八戒叫做悟能,他体悟到了推动物质运动的能量的存在,也就是悟到了气的层次。气的运行、方向、居停有着自身的规律,中医有相关经络、腧穴理论。可惜现在很多科学家连猪八戒也不如,还在搞行而下的机械唯物主义。孙大圣叫悟空,他参悟到了能量背后的存在,也就是宇宙原点,佛家称为空;道家称为元,也就是零;基督教称为上帝;伊斯兰教称为安拉;中医称为神。做为一种客观存在,神也有自身的变化规律,中医也有相关的理论和概念,比如魂魄、神灵。起码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我们的肚脐叫做神阙,我们的国家还有个名字叫神州。问:您对爱好中医、初学中医的人有什么建议呢?答:难得真喜欢,说明有慧根。喜欢是因,只有结缘才会有结果。跟师拜师学习是最好的途径。没有老师就去读《黄帝内经》原著,先拣自己看得懂的章节看,看完了一遍回头再看。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巫医。最重要的是修身,静坐、站桩、习武、练拳都是提高自身素质,学习中医必不可少手段。功夫练好了,就不会读死书了。慧然独悟,不识字一样有文化。常说的伤风、中风,其实包涵了现代医学所说的细菌、病毒。猪八戒叫做悟能,他体悟到了推动物质运动的能量的存在,也就是悟到了气的层次。气的运行、方向、居停有着自身的规律,中医有相关经络、腧穴理论。可惜现在很多科学家连猪八戒也不如,还在搞行而下的机械唯物主义。孙大圣叫悟空,他参悟到了能量背后的存在,也就是宇宙原点,佛家称为空;道家称为元,也就是零;基督教称为上帝;伊斯兰教称为安拉;中医称为神。做为一种客观存在,神也有自身的变化规律,中医也有相关的理论和概念,比如魂魄、神灵。起码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肚脐叫做神阙,我们国家还有个名字叫神州
微信8431[转载]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1)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能继承者始能创新,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知创新者始善继承,否则便不免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中医学术也不例外,故历代卓有成就的医家,无一不是学术上的精研经典、勤求古训者,亦无一不是学术上的推演发扬、革新创造者。同时师传授业,也是技术提高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1经典是基础:墨子说“志不坚,智不达”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要想真正掌握它运用它,不熟读经典,深入钻研,精思敏悟,通过实践,融会贯通,是不可能得其精髓而有所造诣的“自古医家出经典”历代著名医家多数都是依靠经典而获得成就的。中医经典特别是《内经》《伤寒杂病论》两部书,尤为重要。因为其中含有许多深奥的精义,要经过刻苦钻研,下一番苦功夫去“心悟”才能有所得,正所谓智莫大于心悟也。梁漱溟说它是“人类未来文明的早熟品”钱学森也说“21世纪医学的主宰者是中医中药”邓铁涛说得更明确“21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中医经典里确实有许多内容是超时代的智慧结晶,直到现在我们明白了一些,但还有不少宝藏未被发掘,奥旨精义未被阐明。中医经典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中医经典理论的内涵可以用伟大的真理,科学的预见来概括,应当努力学习、研究,不断发掘、弘扬。但近数十年来,中医药学术是有发展的一面,但对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则是很不够的,甚至是淡化了,认为是落后陈腐的东西,不值得一提了,所以不少中医院校,经典著作已成为选修课,怎不令人痛心长叹!我的学生林纬芬根据所见所闻,便在临床上检测300例男女人中形态、色泽的变化,进一步证实它的诊断价值《内经o疟论》“日下一节”疟疾患者可以从大椎向下按压,能够测出已发作几次,在压痛点旁开1寸处按揉至全身有热感,就能控制疟疾的发作,复查疟原虫也找不到了。又如《本经》谓庵闾子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别录》谓其“疗心下坚,膈中寒热”“五脏瘀血”肝脾大,心肺肾亦有瘀滞存在;“腹中水气”是明确说明有腹水存在,这不是具体指出它擅治肝硬化腹水吗?我结合辨证之药,屡用得效。类似能指导实践的理论,举不胜举,充分说明这些理论之发现,不通过“内证实验”“内视反观”是不可能的。但是内证实验不是一个有形的实验室,它完全是通过艰辛训练而构建起来的,是超有形的东西,这就关系到一个潜能的问题。张仲景的方术,有很大一部分是指的“内证”。要获得内证的能力,格物(远离物欲)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这个条件不具备,或者弄错了,内证实验就无从谈起。通过学习,接近经典,其实就接近了这些大师,通过学习经典,最后把我们自己造就成雷公、少俞、少师,这有什么不好呢?这也是学习经典最根本的意义。我有一个朋友,50多岁,他长期打坐练功,近10年来出现了“内视反观”功能,他清楚地看到经络路线及内脏,能用针灸治好不少疑难杂症,这充分说明“内证实验”的存在,关键是我们如何坚持去锻炼和体悟。希望有志之士,下一番苦功,多出几个具有“内证实验”功能的医家,必能解决更多的疑难杂症,为患者造福,为弘扬中医学术多做贡献(2)师传是关键:学习中医,自古以来都是依靠师带徒的方式传授的,所以“师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正如雨路教授所说“中医这个东西要想真正学好,只有两个字,就是应当师传”这是非常中肯的教导。要找到名师,以虔诚尊敬的心态去拜师,勤奋地学习请教,有闻必录,有疑必问,特别是老师在诊治患者时的辨证思路、用药技巧,要认真笔录,然后再加以分析体悟,这样往往能举一反三,得到真传,启迪心智,充实提高。张仲景、金元四大家都有师传的记载。清代叶天士先后拜师达17人之多,兼收并蓄,才能成为大家。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好的老师,往往能培育出较多的高徒。我就有切身的体会。章次公先生是我终身难忘的恩师,我感到很幸运,在实习阶段,就拜章先生为师,跟随临证抄方,遇到关键性的环节时,章师每每提醒一下,对我们的启发是深刻的,获益也很大。章师治学很严谨,待人很随和,对患者很体贴,对学生很关爱,我们对老师也很尊敬,在这“尊师爱徒”的氛围里,学习是很愉快的、幸福的。章师提出的“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就是继承、创新的意思。在毕业临别时,章师还赠送了一枚印章给我“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语重心长地说“这四句话是做一个好医生的必俱原则,要遵而行之”我谨守师训,行医做人,但做得还很不够,距离“上工”的要求还很远,还要坚持学习才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作为一名医生,是学无止境的,只有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才能达到“上工治未病”的境界,才算是一个好医生。每一位老中医,通过几十年的实践积累,都各有独到的经验,这些的经验是很宝贵的,我们不仅要认真地继承,还要发扬光大,相互交流,共同提高,为振兴中医药事业,多做一点有益的贡献。中医药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是历久弥新的一门技术,不仅政府十分重视,而且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也颇为青睐,我们责无旁贷,一定要做好“承接岐黄薪火,继承中医衣钵”的工作,为振兴中医药事业而不懈奋进
微信8432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说起桃、杏、李子,孩提时期的许多美好回忆就会立时而现。在那金色的童年,每次看见鲜艳的白桃,就心动眼馋,老人总是一边嘴里骂着“馋鬼”一边拿出钱来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说是“桃养人”。看到那金灿灿的黄杏,抑制不住的口水几乎就要流出口来,缠来缠去也只给买几颗尝鲜,说是“杏伤人”。看见那红里透亮的李子,会使人胃口大开,老人却板着脸说“李子树下抬死人”硬是不让吃的。对于老人的这些说法,过去没有追究过它的道理;可对于如今的孩子们,如果说不出子丑寅卯来,他们是不干的。养生启示:桃、杏、李子,都是老百姓熟悉和可以品味到的水果,在古籍中被使用、借用的记录也屡见不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草绿芳洲,碧桃几树掩红楼”是说桃的;“春色满院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说杏的;“桃李满天下”“艳如桃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李之外,还把桃和李这对同属蔷薇科植物的姊妹花相提并论。本来声誉齐名的它们,在谚语中的评价为何有这么大的差异,这是需要解开的疑团。甜桃益人:桃,最早产于我国的陕西一带,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史。如今我国桃的品种已发展到数百个,仅市场上常见到的食用桃就有70多种。桃在农历三月开花,为春天的象征。希望发财、吉祥是人的一种企盼,于是有了“桃花运”之说,它除了男女相爱的含义之外,在宾馆、饭店、酒楼、商店尚有祈求生意兴隆的寓意。广州人有迎春插桃花的风俗,希望一年生意兴隆、吉祥如意。桃花有利水、活血、通便的作用,对水肿、脚气、痰饮、积滞、二便不利、经闭都有不同的治疗作用。用桃花6克煎服有明显的利水作用;大便不通,用桃花做菜包、馄饨,当日即通;以干桃花粉拌猪油治秃疮,有一定效果。人们盛赞桃花之美,更器重桃的营养和药用。食桃还有增寿之益,古人就把桃称为仙桃、寿桃、寿果。桃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之功,以补心气、养肝气、活血脉、通月经、消烦渴、利大肠《大明本草》还称桃为“肺之果,肺病宜食之”虚汗盗汗,碧桃干15克煎服。肺结核,可常年食桃脯。老年便秘,常食鲜桃。桃仁、桃叶都入药。桃仁入药,以用其破血行瘀、润燥滑肠之长,治疗妇女闭经、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妇女经闭腹痛用桃仁9克丹皮6克红花3克,用酒、水合煎分服。咳嗽气喘用桃仁90克研碎滤汁,用其汁和粳米120克煮粥食用。老人便秘用桃仁、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各等份共为蜜丸,每日3次服用。损伤瘀血用桃仁14枚,大黄、硝石、甘草各30克,蒲黄45克,大枣20枚煎汤尽下,瘀血立出。桃叶有祛风湿、清热、杀虫之功,对头风、头痛、风痹、疟疾、湿疹、疮疡、疥癣都有治疗作用,尤其是对除四害有显著效果。盛夏季节,把桃叶铺在床上,能驱虫灭虫;把桃叶晒干碾成细粉,塞在床缝、墙缝等处,能杀灭臭虫;桃叶煮沸成汁后,再浓缩喷洒在床上、床下,可以消灭跳蚤;桃叶捣碎,投入污水坑内可以灭孑孓,投入粪池可以杀蝇蛆,拌粥能够诱杀苍蝇,阴干后熏房能够杀灭蚊子。桃枝避疫疠,有预防多种传染病的作用;桃根消黄疸、止血、治痔疮;桃胶有治痢疾、通下尿路结石的作用等,一言难尽。桃虽养人,但其味甘而性温,亦不可过量食之,过食之则生热。桃仁有毒,一般不可作食品。“杏伤人”只说了杏的一面:为何说“杏伤人”?《食经》说“味酸,大热”“不可多食,生痈疖,伤筋骨”《日华子本草》说“热,有毒”《本草衍义》说“小儿尤不可食,多食致疮痈及上膈热”杏的酸味,能使人“牙倒”对牙齿不利;强酸味对钙质有破坏作用,可能对小儿骨骼发育造成影响。一次性食杏过多,可能引起邪火上炎,使人流鼻血、生眼眵、烂口舌,还可能引起生疮长疖或发生腹泻。正像养人的桃对人有害处一样,伤人的杏并非对人没有好处。杏有很高的营养成分。用杏仁榨出的油,可直接食用,还可作为生发油和一些仪器的高级润滑油,经济价值很高。杏的各种制品如杏脯、杏酱、杏干等也畅销国际市场,成为人们喜爱的保健食品。1922年美国著名医学家罗伯特、麦卡利桑等人,考察了喜马拉雅山麓一个遍布杏林的、仅有5万人口的劳乍王国,发现居住在那里的人长寿而又不患癌症,这与他们长年以杏子和杏仁为食不无关系。后来的科学试验证明,杏中确实包含有丰富的抗癌物质。杏与医药自古就联系在一起:三国时的名医董奉,医德高尚,受益的患者纷纷在他居住的院落附近栽植杏树,数年间得杏树10万余株,后来“杏林”就成了对医家的颂词,“杏林春暖”“虎守杏林”“杏林生辉”的条幅、匾额“杏林堂”“杏春堂”“杏花堂”之类的药材店到处可见。有益肺肠的杏仁:杏能润肺定喘,生津止渴《千金方》《滇南本草》《随息居饮食谱》等医籍中都记载它有“去冷热毒”“治心中冷热”“解温疫”的多种功效。杏仁有祛痰止咳、平喘、润肠的作用,为治疗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的常用药。因肺寒而喜发咳嗽者,可用杏仁15克细辛2克粉碎后制成水丸,每于舌下含化;咳嗽日久、喘息不能平卧者,可用杏仁胡桃肉各15克生姜6克,捣为细泥,加入蜂蜜用开水调服;大肠燥结不利用杏仁9克桃仁6克瓜蒌仁10克川贝母6克胆星6克神曲5克生姜3片水煎服;疮疡肿痛,用杏仁与轻粉麻油一起研滤取膏,调搽患处。杏叶、杏花、杏枝、杏树皮、杏树根也均作药用。杏叶治目疾水肿;杏花治女子伤中、无子;杏枝治跌打损伤;杏树皮解杏仁中毒;杏树根堕胎。给李子平反:李子在《诗经》中被称为“李”。之后又有“李实”“嘉庆子”之称,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李子的营养,在水果中也属于较高的。李子入药有清肝涤热、生津、利水的用途,对虚劳骨蒸、消渴、腹水有治疗作用《本草求真》说“李味属肝,故治多在肝,正思邈所谓肝病宜李之意也。中有痼热不调,骨节间有劳热不治,得此酸苦性入,则热得酸则敛,得苦则降,而能使热悉去也”李子的根、树胶、核仁、根皮也都有治疗作用:根重清热解毒,能治疗消渴、淋病、痢疾、丹毒、牙痛;树胶能治目翳、透发麻疹、定痛消肿;核仁善散瘀、利水、滑肠,以治疗跌打瘀血作痛、痰饮咳嗽、水气肿满、大便秘结、虫蝎蜇痛;根皮可清热下气,能治疗消渴心烦、奔豚气逆、带下、齿痛。多食李子,确实会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孙思邈说“不可多食,令人虚”《滇南本草》载“不可多食,损伤脾胃”《随息居饮食谱》中也有“多食生痰,助湿发疟疾,脾虚者尤忌之”的话。生活中证实,多食李子能使人表现出虚热、脑胀等不适之感。发苦涩味和入水不沉的李子有毒,是不能吃的。综上所述,桃、杏、李三种水果的利与害是相对而言的,必须辩证看待
熊继柏:50年临证体会及案例谈辨证论治~中医诊治疾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辨证论治的过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千变万化,所谓“玄冥幽微,变化难极”临床治病,如果不辨寒热虚实,不分阴阳表里,不审脏腑经络,不察标本缓急,或随意开药,或依赖成品或抄袭“秘方”或仅凭习惯,守一方而待百病,执一法以应万变,如此生搬硬套,胶柱鼓瑟,脱离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则不可能当一个真正的好中医。只有坚持辨证论治,临证时根据病变的部位、性质,邪正的虚实、盛衰,因证而立法,依法而选方,随方而遣药,真正贯穿理法方药的基本步骤,才能以常测变,得心应手。怎样辨证论治?《素问》指出“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中医诊治疾病,必须详细了解各个方面的情况,要了解自然气候与人体的关系;要了解针灸药物与脏腑表里之所宜;要了解人情环境,年龄性情;要审察气色脉象,了解疾病始末《素问》又指出“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只有通过望神、察色、按脉,全面诊察,综合分析,准确辨证,才能作出决断。可见全面仔细地诊察是准确辨证的前提《医学阶梯》说“察病要的,审症要真,两者切当,何愁症之不明,病之不愈也乎!”曾治一男子,车祸后双腿疼痛半年不愈,行走不便,伴有双腿微肿,诸医皆以外伤论治。但经医院多次照片及CT检查,其腿部骨折已经愈合。详视患者,双腿虽肿,但皮肤并无瘀紫之状,双腿虽痛而行步障碍,但其膝与趾却可以屈伸。询及双足阵发烦热,伴口苦,尿黄。察其舌苔黄腻,脉象濡数。辨证为湿热痹阻,以加味二妙散治之,旬日即愈。一七旬老妇,失眠数十年,而近半年来不仅严重失眠,且烦躁不安,甚则夜发呼叫哀嚎,虽用大量安眠药亦无济于事。其烦躁难忍时,竟自以手抓胸,其胸脘部遍布红色抓痕,甚为痛苦,并见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投以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火,岂知连服15剂无缓解。再三详询,患者突然诉说每次心烦难忍之时,尤觉阴部躁热难忍,因而不仅以手抓胸,且以手抓其下部。乃私询其子女,原来其母30余岁丧夫,并未再嫁。方知为忧思郁结致相火燔炽使然。旋即改拟龙胆泻肝汤服药半月痊愈。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仔细诊察,才能准确辨证;只有准确辨证,才能正确施治。中医的辨证方法很多,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作为一名中医,对这些辨证法则都应该熟练掌握,临证时才能有针对性地准确应用。但临证所见之疾病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诸多的辨证法则又该如何运用呢?-凡是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热,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为主;尤其是急性热病,必须运用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法则;凡是内伤杂病,重在辨虚实寒热,以脏腑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为主;而所有这些辨证又都是以八纲辨证为纲领。八纲辨证在临床上的应用,其实就是两个关键,即一辨病邪性质,二辨病变部位。我在农村诊治一17岁男孩,左侧少腹剧痛,病约7日,医院诊断尚不明确,拟做剖腹探查。察其痛处固定不移,局部明显拒按。除剧烈腹痛之外,尚伴轻度呕逆,便秘。舌苔薄白,脉象沉伏。辨其病性为瘀阻,辨其病位在腹肠部。以桃核承气汤合失笑散治之,次日痛止,数日而愈。曾治某医院一职工,发热40余日,热退复热,伴见腹胀、便溏、不欲食等症。舌苔黄白厚腻,脉象滑数,知为湿热胶结肠中,以枳实导滞汤下之,数剂而愈。事实说明不论何等复杂的病证,只要辨清了病邪的性质和病变的部位,就可以正确施治了。中医治病,是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它注重的是整体,注重的是辨证。因而它不能像西医那样按解剖部位系统的详细分科,如呼吸道专科、心血管专科、肠胃专科、肝胆专科、肾病专科等等。因为西医注重微观,注重局部,注重解剖。而中医治病必须从整体出发,必须辨证论治,决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脏腑,某一个部位,某一个病症。所以传统的中医只分内、外两大科。《内经》病证学有外感病证,如风病、寒病、湿病、温病、燥病、疫病等;有内科杂病,如痹证、痿证、厥证、血证、痛证、咳喘病、水胀病、积聚病等;又有妇科病证,女子不月、血崩、带下、不孕、癥瘕等;还有五官九窍及外科病证,如眼目病证、耳鼻喉舌病证、前阴病证、痈疽、疮疡病证等。《金匮要略》乃是中医最早期最完备的内科学,可其中不仅论述大量的内科杂病,并且论述了疮疡、浸淫等外科病证,以及妇人妊娠病、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等妇科病证。《伤寒论》本是一部外感病学,其中有许多病证实际上属于内科杂病,如结胸证、痞证、蓄水证、黄疸病、蚘厥证等。吴鞠通《温病条辨》乃是一部外感温热病专著,其中也论述了妇人产后、胎前病证,小儿科麻、惊、疳、痘病证。再观历代中医名家,如朱丹溪、李中梓、张景岳、叶天士以及蒲辅周等,其临证医案无不包涵内、妇、儿科。这反映了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只有把握这一基本特点,真正掌握辨证论治的本领,才可以广泛施治,才能真正提高临证水平,确保临床疗效
微信8434[转载]经方第一还是疗效第一~“独持经方,专研方证,一门深入,长时熏习”这种学习精神可佳。但这种学习方法可疑。学习任何东西,在学习方法不能执迷,不能太偏是对的。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学习态度是不可取的。因为任何情况下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传说徐灵胎对吴塘提出的“跳出伤寒论”观点嗤之以鼻,说“我想跳进伤寒还跳不进呢?”言外之意是“你有什么资格跳出伤寒论?”作为经方派的医生,一般来说是会站在徐的一边的,为他的反讽叫好,我年轻时也是这样。但奇怪的是,随着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这个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便秘应该多吃什么食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