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CPU overclocking,CPU超频设置需要调哪个?

求蓝天老司机帮帮弟弟,cpu超频怎么关【clevo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2,412贴子:
求蓝天老司机帮帮弟弟,cpu超频怎么关收藏
CPU平時家用的話,二手賽揚雙核就行了。但是賽揚性能不行,乾脆上好一點的奔騰吧。你說,奔騰都上了,為何不乾脆上個i3 6100呢,價格差不了多少性能高多了啊,新架構還省電。不過既然都已經上i3了,不如來個i5 6500,真四核吊打i3呢!其實個人建議吧,CPU要超頻才好玩。乾脆你買i5 6600K吧,不鎖倍頻隨便超。既然都上到超頻i5了,為何不加一點錢上i7 6700,四核八線吊打超頻i5呢?哎乾脆要買就買好一點的,來個能超頻的i7 6700K吧,英特爾旗艦CPU呢。不過真正要說玩起來爽翻天的,那要屬X99平台。這樣吧,你上個i7 6800k吧,至尊黑盒 六核十二線呢。不過既然X99平台都上了,乾脆上個i7 6950X一步到位吧,十核二十線地表最強酷睿啊!-行吧那顯卡呢?-顯卡啊,CPU集顯已經很不錯了,非要獨顯的話GT210亮機卡也不是不能用,但是如果追求更強性能的話呢,推薦GT740。既然上了這個等級的顯卡,不如上GTX750Ti大顯存性價比之王。但是其實GTX1050Ti和GTX750Ti的價格也就差三次百塊,帕斯卡架構加4G大顯存吊打GTX750Ti啊。既然已經上了1050Ti,不如上個6G的GTX1060,玩轉VR打4K。不過呢,GTX1070的性能更離譜,強於上代旗艦,碾壓上代泰坦X呢。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沒有D5X顯存。要想有好的顯存啊,上GTX1080吧,反正貴不了多少,完整核心8GD5X輕鬆吊打主流遊戲啊。不過1080還不算登峰造極,不如直接上Titan X Pascal吧,12GD5X價格不超萬元地表最強單核遊戲卡,信仰顛峰啊!既然都上到泰坦了,乾脆一步到位,Quadro P6000拿走吧,帕斯卡架構完整GP102核心全優化技術24GD5X史詩級專業卡,雙路新泰坦X都不是它的對手。乾嘛?你拿刀乾嘛?誒呀有話好好說啊大兄弟!
这软件哪里下载的
请看右下角的托盘小图标,我只有CPU
超频了没,?
你这不带K的CPU根本就没给你开启超频按钮,哪儿来关闭可言?
睿频调电源模式就行,超频调bios恢复设置就行
我就想问这个软件那里下载的。
不带K根本无法超频,你就没开怎么关
你这是睿频
6700哪里能超
系统电源最大cpu状态,拉下来
登录百度帐号超频失败重新配置你的系统参数f1运行设置f2读取默认配置继续一般主板没电或超频后会出问题重新设置或者读取默认就成bios,
over locking failed! please enter setup to re-configurue your system 什么意思怎么办?
-爱问知识网
超频失败 重新配置你的系统参数f1 运行设置f2 读取默认配置继续一般主板没电或超频后会出问题重新设置或者读取默认就成bios里面关于CPU和内存的参数设置错误,超频了,而且超频失败。 手动设置内存外频,或者自动设置。 手动设置CPU外频倍频,不会的话就设为自动。 保存。 另外,需要确定主板跳线有没有超频。Overclocking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Overclocking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overclocking即CPU技术,超频是使得各种各样的电脑部件运行在高于额定速度下的方法。例如,如果你购买了一颗Pentium 4 3.2GHz处理器,并且想要它运行得更快,那就可以超频处理器以让它运行在3.6GHz下。
Overclocking定义与简介
频率的重要性:
作为机器的核心CPU的频率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直接影响机器的性能。那么,您是否对方面的问题了解得很透彻呢?请随我来,让我给您详细说说吧! 所谓,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时的,从理论上讲CPU的主频越高,它的速度也就越快,因为频率越高,单位内完成的指令就越多,从而速度也就越快了。但是由于各种CPU内部结构的差异(如、),并不是时钟频率相同速度就相同,比如PIII和,和,赛扬和DURON,PIII与雷鸟,在相同主频下性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差异。目前的都在600MHz以上,而频率最高(注意,并非最快)的P4已经达到1.7GHz,AMD的雷鸟也已经达到了1.3GHz,而且还会不断提升。
Overclocking超频技术详述
Overclocking超频技术的出现:
在486出现以后,由于CPU不断提高,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而达到提升的目的。因此在486以后我们接触到两个新的概念--与倍频。其实就是通过提高外频或者倍频的手段来提高CPU主频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
Overclocking外频
一颗CPU的与今天我们常说的FSB(Front side bus,)频率是相同的(注意,是频率相同),目前市场上的CPU的外频主要有66MHz(系列)、100MHz(部分PIII和部分以及所有P4和)、133MHz(部分PIII和部分雷鸟)。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些媒体宣传一些CPU的外频达到了200MHz(DURON)、266MHz(雷鸟)甚至400MHz(P4),实际上是把外频与前端总线混为一谈了,其实它们的外频仍然是100MHz和133MHz,但是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技术,使前端总线能够在一个内完成2次甚至4次传输,因此相当于将提升了好几倍。不过从与的定义来看,它们的外频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希望大家注意这一点。
Overclocking倍频
今天并未比当初提升多少,但是今天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阶段。以往的都只能达到2-3倍,而现在的P4、都已经达到了10倍以上,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更高。眼下的一般都已经在出厂前被锁定(除了部分工程样品),而外频则未上锁。部分CPU如AMD的和雷鸟能够通过特殊手段对其倍频进行解锁,而产CPU则不行。由于外频不断提高,渐渐地提高到其他设备无法承受了,因此出现了分频技术(其实这是芯片的功能)。分频技术就是通过的北桥芯片将降低,然后再提供给各插卡、硬盘等设备。早期的66MHz外频时代是PCI设备2分频,AGP设备不分频;后来的100MHz时代则是PCI设备3分频,AGP设备2/3分频(有些100MHz的北桥芯片也支持PCI设备4分频);目前的北桥芯片一般都支持133MHz外频,即PCI设备4分频、AGP设备2分频。总之,在标准外频(66MHz、100MHz、133MHz)下北桥芯片必须使PCI设备工作在33MHz,AGP设备工作在66MHz,才能说该芯片能正式支持该种外频。
Overclocking超频的历史
的历史已经很久远(其实也就几年),但是真正为大家所喜爱则是从系列的出产而开始的,其中赛扬300A超450、366超550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就是通过将赛扬CPU的66MHz提升到100MHz从而提升了CPU的主频。而早期的超频则与赛扬不同,它是通过破解锁然后提升倍频的方式来提高频率。总的看来,超倍频比超外频更稳定,因为超倍频没有改变外频,也就不会影响到其他设备的正常运作;但是如果超外频,就可能遇到非标准外频如75MHz、83MHz、112MHz等,这些情况下由于分频技术的限制,致使其他设备都不能工作在正常的频率下,从而可能造成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出现硬盘数据丢失、严重的可能损坏。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超频问题_百度知道
CUP是扣肉6300 主板是华硕P5B 内存是金邦DDR6671G*2 显卡是影池7900GS(256) 电源是鑫谷350W 硬盘是希洁250G的 (串) 如果超频 内存是不是瓶颈 2.还我的虚拟内存应该设成多少!!!我是用3D跑效果图
不是说6300不超是垃圾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问的....傻!答的也傻!E6300,的确是超频利器,而且能完全带动1950 以及7950全系统显卡!内存667,一般的条子都能够上900的频率.我想问你,你超到加300外频的情况下,还需要怎么样?再上你的风扇吃得消?CPU的热量你顶得住?再说你超300~320的外频,已经完全够你用了!再说这个U是B2步进的.完全够你用了!7900已经完全发挥了!再超也是超CPU的效果!并不是显卡!我好像说到与内存没关系是吧?其实你的内存667和800以现在的价钱相差不会远!但绝对是够你用的!再说~如果好的667条子能日上1020的频率呢!还不够用?还有,超频跟虚拟内存一点关系也没有!虚拟内存最好就是用系统默认的,过大有反效果!最后,说瓶颈,667的条子相对E6300肯定是!不过,长期超频使用会把CPU的寿命降低,而且不是一般的慢.时间长了你就感觉得到了!你上了800的条子去超360使用,CPU的发热量很大的,你也得买个大台风的散热!如果你是使用320左右的外频,在能发挥你显卡和内存和CPU最&冷&的情况下运行对你的硬件是比较有好处的!THE END!
采纳率:25%
硬件 -------------------------------------------------------------------------------- 现在超频对于DIY发烧友来说,可谓是最热门的的话题了。所谓超频就是让CPU工作于高于标称时钟的频率上,从而达到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成功的超频可以以相对低廉的成本,享受更高的性能,同时也让您在更熟练的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这也许就是DIYer们热忠于超频的原因了。 一、超频的方法1991年Intel在其推出的486DX2中首次采用了倍频技术,它的核心思想是使CPU内部运行速度为外部时钟的两倍,而在此之前,CPU的工作频率和系统的总线频率是相同的,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此后的CPU中。于是我们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出CPU的工作频率即内频=外频(总线频率)×倍频数。从上面的等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可以通过提高系统总线频率或提高倍频数的方法实现超频的目的。而CPU的生产厂家为了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常用比其能达到的最高且稳定工作状态的测试数据低一档的参数来标称该CPU。如Intel公司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一般保留了20%的余地。因此这就为我们对CPU进行超频提供了条件。其实早在486时代主板就提供了改变外频和倍频数的跳线,但在当时CPU的超频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当时超频的人很少。真正让DIYer认识开始到超频好处的是PentiumMMX,其超频能力极强,能轻易的达到250MHz。正是PentiumMMX的良好超频性能使超频在DIY中流行开来。我们知道一般超频有:超外频和超倍频两种方法。但现在Intel公司的CPU基本上都采用了锁定倍频系数的锁频技术,也就是说CPU最高倍频系数是一定的,提高主板的倍频设定,CPU仍按原来的频率工作。这类CPU通常只有采用超外频的方法进行超频。但AMD等兼容CPU厂家都没有对CPU进行锁频。通常不同的主板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对外频和倍频系数的调节:1、最早采用的方法是跳线,这类主板上有一组外频和倍频数的选择跳线,用户需根据说明书来跳接这两组跳线,从而实现对外频和倍频数的设定。2、一些主板采用了DIP开关来代替跳线,它的操作较跳线方式简单,因此也更受欢迎。3、还有一些主板采用了“免跳线”技术,通过修改BIOS设置来实现对外频和倍频数的调节。以上三种方法,对用户的相关知识都有一定要求,而且操作较繁琐:跳线、DIP开关方式,都需打开机箱,对照说明书,进行相应的设置;而BIOS设置又要求用户对BIOS的含义比较清楚。那么有没有操作更简单、更安全的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SoftFSB就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的超频软件。SoftFSB采用WINDOWS界面,通过改变时钟芯片中部分寄存器数值来改变系统总线的频率。在使用时您只需指定自己主板或时钟芯片的型号,它便会显示出可供选择的所有外频值,从中选择您想用的外频值,便可实现对CPU的超频。在超频不成功时,只要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时钟会自动恢复到原来数值。您也许遇到过L2Cache为您超频带来的麻烦吧?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采用了关闭L2Cache的方法,此时系统工作虽然稳定了,但又带来了由于关闭了L2Cache而带来的系统性能的下降。此时您可以试试WCPUL2,它是一个可以调节L2Cache延迟时间的工具软件,一方面您可以调低L2Cache延迟提升系统性能;另一方面您可以增加L2Cache延迟时间,使超频后不稳定的系统稳定下来。二、超频前的考虑对于超频,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超频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超频对CPU的寿命肯定有一定的影响,超频将引起CPU工作温度的增加,CPU的电子迁移加快,这一损害在短期内是看不出来的。
现在CPU的设计寿命一般为十年,超频也许会让CPU寿命缩短一倍,但从现在CPU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CPU也许用不到五年就会面临更新换代的问题,这也是超频之风如此盛行的原因。但现在很多朋友在超频不成功的情况下,采用加大CPU核心工作电压的方法,这一方法虽然能提高信号的清晰度,降低数据出错率,但过高的提高CPU工作电压,会因高温而烧毁CPU,或使CPU的寿命缩短到几个月。因此提高CPU电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提高或少提高CPU的工作电压,电压的提高幅度应控制在CPU正常工作电压的10%范围内。现在超频的主要是采用提高外频的方法,外频的提高将可能引起一系列相关设备工作条件的改变,因此在超频时我们要对整个系统的超频能力进行综合考虑。1、主板有频率才能超频,我们知道这个频率是由主板上的时钟芯片产生的。主板外频是否丰富对于超频是否成功非常重要,90/95/103/110/117等过渡频率有时对于能否发挥CPU的最大潜能十分重要。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主板对PCI和AGP频率的处理,因为在高频率下许多设备都可能因为频率过高而罢工,现在许多主板的PCI频率可在总线频率的1/2或1/3之间选择,而AGP频率可在与总线频率同步或2/3之间选择,有的甚至提供了4分频的选择。这样可以保证系统总线频率提高时,PCI、AGP的频率不变或变化不大,为各种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了条件。我们知道主板的制造工艺和元件的选材等对主板的高频性能很重要,好的主板大多采用了高频性能良好的钽电容,点焊饱满,有的主板还可以关闭未用的PCI、ISA和DIMM插槽,有效的降低了干扰。2、内存对超频成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要想系统工作在100MHz的外频以上,内存必须是符合PC100或PC133标准的高质量内存条。100MHz和133MHz的频率对应10ns和7ns的存取时间,在购买内存时应注意板面上的字迹是否清晰,电路板是否是六层或八层。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内存条上是否有SPDEEPROM,因为没有SPDEEPROM的SDRAM一定不是PC100SDRAM。在购买时建议购买名牌厂家的产品,因为名牌厂家的内存在质量和性能上留的余地较大,因此超频使用的成功率也较高。3、AGP显卡在前面已经提到,在进行超频时对正式支持133外频的主板来说可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此时AGP的频率为总线频率的1/2,即66MHz,而对BX主板等虽然它也可提供133MHz的外频,但它不提供AGP的2分频技术,此时的AGP频率达到了88MHz,这对显卡在高频率下工作的稳定性就是一个考验了,TNT2、Voodoo3等的超频性能较好。另外显卡的板载内存的存取速度也应考虑,如显存的质量不好,跟不上内存的速度,将会出现花屏的现象。4、硬盘由于IDE频率和PCI频率同步,因此在使用75、83、112、124、133MHz等频率超频时,硬盘可能工作在高频率上,超频性能不佳的硬盘在这时会出现读写错误、无法启动等故障,甚至会因为高负荷而烧毁。一般来讲,WD公司的鱼子酱系列、昆腾的SE和EL、EX系列硬盘都能轻松上75、83MHz外频。5、散热超频势必引起CPU温度的提高,CPU的散热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它有利于系统稳定性的提高。现在普遍采用的是使用大功率风扇和大散热片。在安装散热片时我们应注意在CPU和散热片之间均匀涂抹导热硅脂,它可以使散热片和CPU顶盖之间的空气排走,使之结合更紧密。涂抹时只要在CPU顶盖和散热片底面接触部分涂上薄薄一层就可以了,越薄越好。同时我们应注意的时在超频后,我们除了给CPU加装散热设备以外还要注意显示芯片的散热问题,因为显示芯片也是个耗电大户,它的温度过高将会引起花屏或死机。
另外有些原装CPU如原包的赛扬300A,编号为SL32A,其配有的风扇设计比较成功,噪声小、寿命长、散热效果好,因此如果您的CPU带有这类的原装风扇时,您可不必更换风扇。除了采用散热设备为CPU将温以外,现在有些软件如CPUIdle、Rain、Waterfall等都能降低CPU的温度,而且其效果还相当明显。三、成功超频的评判标准怎样才能算是超频成功呢?系统开机时正常,而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莫名其妙的重启或死机情况等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超频。因此评判成功超频时应是能运行任意程序任意长时间。在测试时我们可以运行一些CPU符合较高的三维游戏,一般运行上几个小时三维游戏,就能初步评判CPU超频是否成功。另外,前面我们已经指出了加CPU核心电压的危害,它如同该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一样。因此,如您的CPU只有在调高CPU电压稳定时,我建议您将工作频率调低一个档次,而恢复CPU电压。同时对于半导体制冷片,虽然其降温效果明显,但它将热量转移到了机箱内,同时它也需耗电将加重电源的负担,因此最好不要使用半导体制冷片。综上所述,只有同时满足上述条件的超频才能算是成功的超频。
内存如果是800的就好了,当然667本身也有一点超频 余地的内存在超频这方面是确实瓶颈虚拟内存设成2G就可以了也可以让系统自己管理
很明显是内存瓶颈,因为他的超频空间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最好还是直接用800的.虚拟内存一般设为内存的1.5倍!
任何一个对计算机硬件感兴趣的发烧友对超频都一定不会陌生,但是更多PC的使用者们可能对此并不十分清楚,所以什么是超频的这个问题,还是先向大家讲述一下吧! 严格意义上的超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指任何提高计算机某一部件工作频率而使之工作在非标准频率下的行为及相关行动都应该称之为超频,其中包括CPU超频、主板超频、内存超频、显示卡超频和硬盘超频等等很多部分,而就大多数人的理解,他们的理解仅仅是提高CPU的工作频率而已,这可以算是狭义意义上的超频概念。英文中,超频是&OverClock&,也被简写成OC,超频者就是&OverClocker&,它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超越标准的时钟频率,因此国外的朋友们也认为让硬件产品以超越标准的频率工作便是超频了。而至于超频的起源目前已无法考证,谁是始作俑者更是无人知晓,其起源大概是从生活在386时代的前人开始尝试,至今超频的发展还是依然有迹可寻。 有人说超频是在钻CPU制造商设计和制造中的空子,也有人说这是为了榨干CPU的性能潜力,要解释这两种说法,这需要从CPU的制造方面开始说起。CPU是一种高科技的结晶,代表人类的最新科技实力,所以它的制造同样也需要最先进的技术来完成。正是由于CPU总是位于科技潮水的最前沿,所以即使以Intel的实力,依然无法做到对CPU生产过程的完全监控和掌握,就是说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夹杂在CPU制造其中。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无法完全确定一款CPU最合理的工作频率。简单的来说就是某生产线上制造出的CPU只能保证最终产品在一定频率范围之内运行,而不可能“恰好”定在某个需要的频率上。至于偏差情况有多严重,则要视具体生产工艺水平和制造CPU的晶圆片品质而定。因此生产线下来的CPU每一颗都要经过细致的测试以后,才能最终标定它的频率,这个标定出来的频率就是我们在CPU壳上看到的频率了,这个频率的高低完全由CPU生产商来定。 一般来说,CPU制造商都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预留的一点频率余地,例如实际能达到2GHz的P4 CPU可能只标称成1.8GHz来销售,因此这一点CPU频率的保留空间便成了部分硬件发烧友们最初的超频的灵感来源,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这失去的性能自己给讨回来,这便发展到了CPU的超频。 [b]如何超频[/b] 要说如何去超频就要先讲一下CPU频率设定的问题。CPU的工作时钟频率(主频)是由两部分:外频与倍频来决定的,两者的乘积就是主频。所谓外部频率,指的就是整体的系统总线频率,它并不等同于经常听到的前端总线(FrontSideBus)的频率,而是由外频唯一决定了前端总线的频率——前端总线是连接CPU和北桥芯片的总线。AMD系统前端总线频率是两倍的外率,而P4平台上是4倍的外率,只有在以前的老Athlon和PIII/PII平台上,前端总线频率才和外频相等。目前主流CPU的外频大多为100MHz、133MHz和166MHz,Intel基于200MHz外频(即FSB=800MHz)的P4才刚刚发布,而AMD公司800MHz前端总线的Athlon还没有发布。倍频的全称是倍频系数,CPU的时钟频率与外频之间存在着一个比值关系,这个比值就是倍频系数,是个简称倍频,倍频是以自然数为基础的数字,以0.5为间隔,例如11.5,12,13这类,现在最高的倍频能达到将近25。比如P4 2.8G CPU就是由133MHz的外频乘以21的倍频得到的。 超频从整体上来说,就是手动去设置CPU的外频和倍频,以使得CPU工作在更高的频率下,然而现在Intel的CPU倍频都是锁死的,而AMD AthlonXP也仅有很少数的产品是没有锁倍频的,因此现在的超频大多数都是从外频上面去做手脚,也就是提高外部总线的频率这个被乘数来使CPU的主频得以提高。 现在的主板厂商很多都作了人性化的超频功能,因此超频的方法也从以前的硬超频变成了现在更方便更简单的软超频。所谓硬超频是指通过主板上面的跳线或者DIP开关手动设置外频和CPU、内存等工作电压来实现的,而软超频指的是在系统的BIOS里面进行设置外频、倍频和各部分电压等参数,一些主板厂商还推出了傻瓜超频功能(例如硕泰克的红色风暴 RedStrom)就是主板可以自动以1MHz为单位逐步提高外频频率,自动为用户找到一个让CPU能够稳定运行的最高频率,这是一种傻瓜化自动化的超频。此外一些针对超频玩家而推出的主板还可能带有DEBUG指示灯为超频者在超频中提供指示与帮助,DEBUG指示灯[图DEBUG]就是板载在一块DEBUG卡,有两位7段数字的作为显示,计算机在启动过程中会自动顺序检测个部分硬件是否连接好并工作正常,如果哪一部分出现问题,就会在显示出该部分的代号,这样用户就可以很容易的按照手册找到出现问题的是哪个部分,便于超频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最终没有问题,顺利启动通过,就会显示&FF&的字样,也指示一切正常。 [b]硬超频: [/b] 现在采用纯跳线方式超频的主板已经没有了,代替它们的都是采用DIP开关这样的形式,而现在的CPU都是所频的,倍频设置都是主板自动侦测,因此一般倍频设置也被省略了。下面我们以磐英EPOX EP-4SDA+主板为例说明一下如何调节DIP开关来进行硬超频。 [img] 如图所示,在这款P4主板上可以看到四个印刷表格,仔细看一下,他们分别代表的是:SW1--AGP电压调节(AGP 4X);SW2--DDR内存电压(VCC2.5);SW3--CPU核心电压(CPU V-Core);SW4--CPU增加电压量(CPU VOLTAGE),此外还有JCLK1这个跳线,可以设定外频是100MHz、133MHz还是自动。 [img] 如果我们现在用一块P4 2.0GA CPU进行超频测试,它的规范频率设置应该是100MHz x 20=2000MHz,如果采用硬超频,就需要把外频从标准的100MHz提升到133MHz,而至于CPU是不是能以133外频工作(2.66GHz),那就是另一回事情了。从说明上[JP1-1.JPG]可以看到,默认的位置是3-4连接,也就是自动侦测CPU外频,我们需要把1-2短接,强制将外频设定在133MHz下! [img] 改后如图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有三角标示的那一端为第一针,顺序不要搞混。 此外为了提高整体的稳定性,也是为了做示范,我们打算把CPU的核心电压和内存电压也都提高一些,而SW1的AGP电压就不改变了,因此我们还需要调节SW2、SW3和SW4这三个DIP开关。首先调节SW2的内存电压,DDR默认电压为2.5V,我们可以适当的提高到2.6V,如表格所示, [img] 需要将默认状态的OFF-OFF-OFF改变成OFF-OFF-ON,修改后的SW2如图。 [img] P4 CPU的标准电压为1.5V,我们打算将超频后的电压设定在1.65V,CPU实际的工作电压==BIOS设置+SW4的设置电压(SW3设为AUTO)==SW3设置电压+SW4的设置电压(BIOS设置为DEFAULT)。现在BIOS设置为默认电压,那么需要调整SW3和SW4的设置。SW3默认设置都是OFF,我们打算将电压设置为1.55V,按照主板上所示,我们需要把1四个开关都置于ON的状态下,调整好了以后如图 [img] [img] 另外的SW4-CPU增加电压量上我们也要设置成+0.1V,因此根据图中所示, [img] 我们还需要把SW4的第一个开关放在ON的位置上,调整前后的SW4如图。 [img] [img] 硬超频部分的工作就这么多了,下面你要做的工作就是检查一下硬件各部分的连接,准备尝试开机了。 [b]2.软超频: [/b] 软超频就是开机以后进入系统的BIOS中,进行超频设置的过程。进入BIOS的方法是开机以后按下DEL键或是F1键就直接进入主板的BIOS中了,不同BIOS版本的主板进入方式会有一些不同之处, Award BIOS,进入方式为按下DEL键;而Phoenix BIOS大多是要按下F1键来进入。不同BIOS版本,不同的平台中软超频的设置方式也存在一些差异,在此我们以Award BIOS、AMI BIOS和Phoenix BIOS三种最常见的BIOS版本为例,平台则是两个P4平台,一个XP平台,介绍的内容包括手动的软性设置与红色风暴这种自动超频方法。 Award BIOS(SiS645芯片组--P4平台) 我们打算软超频CPU还是这块P4 2.0GA,开机会按下DEL键进入BIOS主菜单,BIOS主菜单画面如图 [img] 进行软超频的设置在右边一栏的第一行&Frequency/Voltage Control&,我们进入这个菜单中,进入后的主画面如图。 [img] 首先我们先来调整CPU的外频,利用键盘上的&上下&按键使光标移动到&CPU Clock&上面,然后按一下回车键,就会出现如图的菜单, [img] 手动输入想设置成的CPU外频数值,在此允许输入数值范围在100-200之间,可以以每1MHz的频率提高进行线性超频,最大限度的挖掘CPU的潜能。原则上来讲,第一次超频CPU因为不清楚CPU究竟可以在多高的外频下工作,因此设置外频的数值可以以三至五兆赫兹为台阶提高来慢慢试验,在此为了示范,直接将外频设置成了133MHz这个标准外频,设置了正确的外频数字以后再按回车键确定。 第二步再来设置一下内存总线的频率,这是在&CPU:DRAM Clock Ratio&中进行选择 [img] 这里面设置的是外频与内存总线频率的比值,可以选择&4:3&&1:1&和&4:5&三个,如果你使用的是DDR333内存,那么它的标准运行频率可以达到166MHz,刚才我们已经把外频设置成了133MHz,因此在此可以选择&4:5&,让内存也运行在最高的水平,如果你使用的是DDR266内存,可以设置成&1:1&让二者同步工作,也可以还设置成&4:5&,然后再加一些内存电压,尝试一下超频内存。 第三个步骤是调节CPU的核心电压,如果要想让CPU在一个高频率下工作,通常都需要适当的加一点儿电压来保证CPU的稳定运行。这在&Current Voltage&项目里面设置,如图: [img] P4 CPU的额定核心工作电压为1.5V,通常不超过1.65V的电压都是安全的,当然超频提高电压是要在保证稳定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少加电压,这是从散热方面考虑为了将CPU的温度尽可能的控制在低水平下。电压也可以一点一点儿的逐渐尝试提高,不必急于一步到位,在此我们先选择1.55V尝试一下。请注意超过1.70V的电压对于北木核心的P4来说都是危险的,有可能会烧坏CPU,因此电压不宜加的过高! 第三步不是必须的,就是来提高给DDR内存供电的电压,DIMM模组的默认电压为2.5V,如果内存品质不好,或是也超频了内存,那么可以适当提高一点内存电压,加压幅度尽量不要超过0.5V,后则有可能会损坏内存。由于我们在此用的是DDR333内存,完全可以在166MHz下正常运行,因此只是示意性的选择了增加0.1v,如图所示。 [img] 最后,在这里面还可以看到给AGP显示卡提高工作电压的选项,如果你超频是为标准外频,也让显示卡超频工作了的话,那么可以考虑适当提高一些AGP的电压,AGP默认电压为1.5V,在此我们也示意性的提高了0.1V,最后用户最好再来检查一下设置有没有错误。 [img] 如果无误的话,那么就可以按ESC键,退出这个菜单了。最后存入CMOS设置再退出,重新启动。 如果超频不成功或是机器重新启动后没有点亮,那么需要关闭计算机,利用主板上的CMOS跳线清除CMOS信息,再开机重新设置;另一种方法是关闭计算机后,一直按住键盘上的Insert按键开机,直到点亮了以后再松开,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让超频失败的计算机重新点亮。 [b]AMI BIOS(Intel 845PE芯片组--P4平台)[/b] 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P4 CPU的软超频方法,这部分来介绍一种傻瓜化的自动超频技术——红色风暴。这种技术是某主板厂商开发的一种自动超频功能,使用它以后,主板会以1MHz为增加量,自动逐步提高外频来侦测CPU最高的稳定运行频率,而让用户免去了反复尝试外频,反复重新启动、清除CMOS等烦恼,因此说这是一种傻瓜化的超频技术,有些相似于照相中的傻瓜相机和普通手动相机之间的差异。 [img] 进入这个主板的BIOS以后,可以从上图看到这是采用AMI BIOS的主板,三个厂商的BIOS版本中的基本内容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别,这并不妨碍我们在BIOS中进行软超频的工作。不过并不是所有主板都提供了软超频方面的功能,目前主板厂商里面,EPOX、Abit、Asus、Soltek、双捷Albatron等厂商的主板产品在这方面做得不错。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Red Strom红色风暴技术。 在上图的BIOS主页面上,从左边一栏最下面的&Frequency/Voltage Control&中进入主板的超频选项里面,进入后的页面如图[Redstrom-1.jpg]。在&CPU Ratio Selection&里面显示的是CPU是锁频的,因此倍频不能被更改。而主板在&CPU Linear Frequency&里面也提供了手动调节CPU外频的功能,在CPU Linear Frequency改为Enable以后,就可以手动更改CPU的外频了,如图: [img] 也可以以1MHz为增加量,手动调节线性提高外频。 在最上面可以看到有&Redstrom Overclocking Tech&,这就是要介绍的红色风暴超频技术,进入以后就会看到如图 [img] 上图提示的,说明你已经进入红色风暴超频项目中,按下回车键便开始红色风暴的自动超频。按下Enter键以后,接下来系统自动会1MHz、1MHz的缓慢提高外频,大约每一秒钟提高1MHz,直至红色风暴所认为CPU能承受的最高工作频率为止,这块P4 2GA CPU利用红色风暴在不加电压的前提下超频,外频能逐步达到120MHz最终停止,在终止频率下系统会暂停5秒钟左右,接下来系统就会自动重新启动。 超频爱好者们大多还是喜欢手动调节外频来寻找CPU的最佳超频极限,而红色风暴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依据来用。这款主板没有提供CPU电压调节功能,因此在这块主板上测试的CPU超频极限势必没有在提高电压后超频来的高,因此红色风暴也有优点有缺点,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下仅供参考。 [b]Phoenix BIOS(nForce2芯片组--Athlon XP平台)[/b] 在介绍过了两个Intel CPU平台的超频以后,我们来看一下AMD Athlon XP处理器的超频情况,我们选择的主板是颇具超频功能的nForce2芯片组的EPOX主板,它的BIOS版本为Phoenix公司的,也是为了让大家全面了解一下各个不同版本BIOS之间的异同之处。CPU采用的是最新的Barton核心的XP 3000+处理器,内存依然为Kingston DDR333内存。 [img] 如图所示,这是Phoenix BIOS的主页面,虽然在里面看不到&Frequency/Voltage Control&的项目,但是频率调节和超频功能依然有,它们被分散在了其他的几个项目之中。首先进入&Power BIOS Features&项目中。 [img] 在这里面有三个选项,分别是调节CPU、AGP和内存模组电压的。XP3000+的默认电压是1.65V,工作在13x倍频下,默认的前端总线频率(FSB)为166MHz,它的实际工作频率是2,158MHz==13 x 166。我们打算尝试一下200MHz的前端总线频率,把它设置在11 x 200==2.2GHz这样的频率下工作,电压也稍微提高一些,同时打算让DDR333内存运行在200MHz的频率下,等同于DDR400。在此我们先提高0.1V的CPU核心电压,这样XP就工作在了1.75V。 [img] 因为也超频了内存,因此也需要适当的提高一些内存电压,在此将DIMM电压提高到2.77V,增加量0.27V,如图。 [img] 在此不增加AGP电压了,这些设置好以后可以按ESC退出这个选项。接着退回到主界面以后,进入&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项目。 [img] 如图,这是 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项目的默认设置,在里面我们可以改变CPU的外频、倍频和内存的运行频率。首先先要改变一下&System Performance&项目,将它改变为&Expert&专家模式,全手动设置状态。 [img] 接着和我们前面说到的一样,在&CPU Clock Ratio&中改变CPU倍频,在&FSB Frequency&中改变外频频率,新倍频设置为11,新外频设置为200MHz,改变如图。 [img] 在&Memory Frequency&里面设置的是一个百分数,这个数值其实是内存运行频率和外频的比值,因为设置后的外频已经达到了200MHz,因此内存频率和它同步就已经达到DDR400的工作频率了,所以设置为100%就可以了,如果错误的设置为&200%&,那么内存实际工作频率就达到了400MHz,这相当于DDR800内存了,多么可怕的频率啊!&Memory Timings&里面可以进一步详细设置内存的各种数值参数,在CPU的部分就不过多介绍了。设置完成以后检查一下是否有错误, [img] 确认无误后ESC键退出该菜单,最后存储CMOS设置信息,退出BIOS重新启动就可以了。 [b]超频的影响与危害[/b] 不同频率的CPU都是以一定的额定功率工作的,因此正常的工作下就势必会产生热量,然而为了便于理解,在CPU发热方面大家甚至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电热丝,而对体积很小的CPU来说,如果散热不好,在局部的热量积累就很可能产生很高的温度,从而对CPU造成危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定温度内的高热并不会直接损坏CPU,而是因高热所导致的“电子迁移现象”会破坏了CPU内部的芯片组织体系;而过高的电压却有可能将一些PN结和逻辑门电路击穿造成CPU永久性的损坏。理论上说“电子迁移现象”是绝对的过程,然而它发展速度的快慢就是程度的问题了,如果能保证CPU内部的核心温度低于80℃,这样就不会减缓电子迁移这一物理现象的发生。再快速的电子迁移过程也不会立即毁掉你的CPU,而是一个“慢性”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就是缩短CPU的寿命。 什么是电子迁移现象呢?“电子迁移”是50年代在微电子科学领域发现的一种从属现象,指因电子的流动所导致的金属原子移动的现象。因为此时流动的“物体”已经包括了金属原子,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金属迁移”。在电流密度很高的导体上,电子的流动会产生不小的动量,这种动量作用在金属原子上时,就可能使一些金属原子脱离金属表面到处流窜,结果就会导致原本光滑的金属导线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造成永久性的损害。这种损害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当这种“凹凸不平”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造成CPU内部导线的断路与短路,而最终使得CPU报废。温度越高,电子流动所产生的作用就越大,其彻底破坏CPU内一条通路的时间就越少,即CPU的寿命也就越短,这也就是高温会缩短CPU寿命的本质原因。 此外伴随着超频的还会带来一些不稳定因素,这要从几方面来说。一方面是CPU的散热,超频后的CPU功率要比标准频率下大,因此伴随的发热量也要比标准频率大,如果多散发出来的热量不能及时有效的传递走,那么势必会造成CPU温度的升高,比如超频前CPU工作在38度,而超频后的CPU却有可能工作在48度。CPU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稳定性方面的就会大折扣,也就是CPU在五六十度这种高温度下工作时的出错几率要远高于在三四十度下的工作出错几率。 另一方面,超频者往往不能将外频保证工作在100MHz、133MHz或是166MHz这种标准频率下,因为PC系统中除了系统总线以外,还有AGP显示卡的AGP总线频率,PCI总线频率、内存总线频率等其他和系统总线频率相关的总线速度,而这些频率有的是可以独立调节的,有的却要由系统总线的频率来决定。PCI和AGP的标准频率是33MHz和66MHz,比如在100MHz外频下,为了让PCI和AGP工作在标准的频率下,PCI对系统总线就是1/3分频,而AGP对系统总线就是2/3分频;而在133MHz外频下,它们的分频则可以分别设置成1/4和1/2,一样可以保证PCI和AGP总线分别运行在33MHz和66MHz的标准频率下。如果超频者将系统外频设置为120MHz,那么按照1/3和2/3分频的设置,PCI和AGP就分别运行在40MHz和60MHz下,随之,连接在PCI总线上的硬盘、声卡、网卡和SCSI卡等产品也就运行在了40MHz下,而连接在AGP总线上的显示卡就会运行在60MHz下,这与这些部件是不是能够超过他们的标准运行频率来稳定运行呢?这谁也没法保证,硬盘可能会出现读写错误、声卡可能没法正常发声、网卡和SCSI卡可能会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而显示卡有可能会花屏或是致使系统死机,因此超频至非标准外频下势必会造成这种周边部件的不稳定性。如果超频者能将超频后的频率也达到100MHz、133MHz或是166MHz这种标准频率,那么周边部件就一样会以标准频率运行,因此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这种不稳定性因素了,所以建议超频者能让超频后的PC依然运行在标准外频下以保证周边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详解电脑超频的五大害处 超频后果一:CPU功耗增加 现在所有CPU的芯片都是由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制成。CMOS电路的动态功耗计算公式如下: P=C×V2×f C是电容负载,V是电源电压,f则是开关频率。 因为超频带来的CPU频率的增加,会造成动态功耗随频率成正比增长。而在超频的过程中,为了让CPU能够工作在更高频率上,常见的手段之一就是加电压。而这更加快了功耗增长的速度。 假设一块额定频率为1GHz、额定电压为1.5V的CPU其动态功耗为P0 。经过超频以后,工作电压加压到1.65V,稳定运行在 1.3GHz ,此时其动态功耗为P1。因为CPU制成以后,其电容值C也就基本固定,可以看作常量,也就是说超频前后的电容值C相等。 可以得到: P0 = 1.5 ×1.5×1 ×C = 2.25C (W) P1 = 1.65×1.65×1.3×C = 3.54C (W) 两式相除得到: P1/P0 = 3.54C / 2.25C = 1.573 此式的意义是,这款超频后的CPU较未超频时,其动态功耗增加了57.3% ,因为对CMOS电路来说,静态功耗相对于动态功耗较小。因此其动态功耗的增长率近似为CPU总功耗的增长率。也就是说假设原来的CPU额定功率仅为60W,经加压超频后此时也将达到近95W ! 如果不更换更好的散热设备,将不可避免的引起CPU工作温度的上升。当处理器温度超过最大允许值,轻则无法正常工作,严重则导致CPU烧毁。 超频后果二:电迁徙 在前些年在提及超频后果的时候,经常会提起电迁徙(有人称为电子迁移)造成的危害。在半导体制造业中,最早的互连金属是铝,而且现在它也是硅片制造业中最普通的互连金属。然而铝有着众所周知的由电迁徙引起的可*性问题。 由于传输电流的电子将动量转移,会引起铝原子在导体中发生位移。在大电流密度的情况下,电子不断对铝原子进行冲击,造成铝原子逐渐移动而造成导体自身的不断损耗。在导体中,当过多的铝原子被冲击脱离原来的位置,在相应的位置就会产生坑洼和空洞。轻则造成某部分导线变细变薄而电阻增大,严重的会引起断路。而在导线的另一些部分则会产生铝原子堆积,形成一些小丘,如果堆积过多会造成导线于相邻导线之间发生连接,引起短路。不论集成电路内部断路还是短路,其后果都是灾难性的。电迁徙或许是集成电路中最广泛研究的失效机制问题之一。 超频的结果会使通过导线的电流增大,引起的功耗增加也会使芯片温度上升。而电流和温度的增加都会使芯片更容易产生电迁徙,从而对集成电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长期过度超频可能会造成CPU的永久报废。 曾经有人这样反映:CPU超频到某个频率后,经过近一年的使用一直都很稳定。但是后来有一天就发现了CPU已经无法在这个频率上继续稳定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过度超频而散热措施不好,尽管CPU体质不错,在较高的温度下也能超到一个较高的频率。但是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超负荷的工作让CPU内部发生严重的电迁徙。虽然没有造成短路或者断路,但是导线已经严重受到损伤,导线电阻R增大,最终引起布线延时RC(和布线电阻和布线电容有关)增加,导致时序错乱影响CPU正常工作。 一方面CPU集成的晶体管密度的不断提升,造成芯片中的导线密度不断增加,导线宽度和间距不断减小;另一方面CPU频率不断提升,功率逐渐加大而电压却在减小。CPU运作需要更细的导线去承载更大的电流,铝互连的应用日益受到挑战。因此更低电阻的铜互连将在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中逐步取代原有的铝工艺。 很重要的一点是,铜具有良好的抗电迁徙的特性,几乎不需要考虑电迁徙问题。而目前市面上出售的CPU基本都已采用铜互连工艺。在AMD的Athlon(Thunderbird核心)和Intel的P4(NorthWood核心)发布以后的CPU都采用了铜互连技术,因此大多数人可以不必再为电迁徙而过于担心。
这么高的配置其实超不超的都差不多假如你的打开了双通道的话(估计应该是打开的)内存应该不是瓶颈虚拟内存一般不用设置 windows会自动调整虚拟内存大小的
其他6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超频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如何超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