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无法控制情绪自己的情绪,我是不是得抑郁症了?

抑郁症的真相:个人无法控制的情感
“为了逃开那头怪兽,你一直跑,一直跑,但是这样是没用的,你不能一直用后背对着它;你要勇敢地转过身去,才能看清那头怪兽的本来面目。”——阿加莎《撒旦的情歌》
精神疾病是一类不易发现的无形的疾病,据了解,中国约1/5的在职人群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多种多样,遗传、生活压力、滥用药物等等,而一旦患上精神疾病的代价是高昂的。据昆山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健康经济学教授谢启瑞和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共同在China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很高。抑郁症状的患病率为37.9%,严重抑郁为4.1%。
按照中国成人人口基数推算,则全中国有3.9亿人存在抑郁倾向。加拿大学者费立鹏2009年在《柳叶刀》上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抑郁症患者目前已达到9000万。这个数据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可信度存疑。央视网2017年的数据,在我国大约有3000万抑郁症患者,抑郁症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有公开统计显示,我国每年自杀死亡的人数至少是13万,而其中40%的自杀死亡者在自杀时患有抑郁症。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关注在职人群心理健康”,意在关注“上班族的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 in the workplace)”。对于精神疾病,我们似乎了然于心,又似乎一无所知。很多人在患病后没有足够的意识将其当做一种疾病来治疗,或干脆拒绝求医问诊,最终被治愈和治愈后没有复发的人数都相当有限。
对于精神疾病一旦确诊,就需要进行规范化治疗,这就需要医生、家属和社会的共同配合,还要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那么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精神上的”感冒”?
“我突然感到沮丧、孤独、浑身无力,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我感觉自己身体里的力气正在被掏空,我躺在床上,一夜一夜的失眠。身体的疼痛加剧,我开始焦虑,生活像陷入了无底洞,我感觉自己能做的事越来越少,思考的也越来越迟钝,最后只有一个声音在不断的说,我是一个无用的人,没有人会喜欢我。对我来说活着就像煎熬,只想解脱。”这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白。有人把抑郁症形容为精神上的”感冒”,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症。那么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怎么识别抑郁症?
抑郁≠抑郁症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这时有人会说:“我抑郁了”’。其实,抑郁并不等于抑郁症,抑郁是人在遭受压力挫折等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正常的情绪。抑郁症则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境障碍,并伴有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以及躯体症状等表现的精神疾病。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在于:
(1)正常的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而抑郁症则是病理性情绪抑郁,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抑郁。
(2)抑郁情绪有一定的时限性,通过心理调适短期内可以恢复正常,而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常持续存在,不经治疗难以缓解。精神医学规定抑郁情绪不间断发作两周以上,间断发作一个月以上可以考虑抑郁症的可能。
(3)正常的抑郁情绪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而抑郁症根据病情轻重不同会导致一定的社会功能的丧失,影响患者日常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
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比较专业的抑郁症自测量表,你可能在朋友圈的分享链接中就能测个大概。但是测评结果同时存在着片面,因为短暂的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完全是两回事。心理专家告诉我们,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抑郁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了。
你需要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专业手段去看清楚这头怪兽的面目,而不是一个人默默与之较量。目前为止,治疗最方便最快速的手段是药物治疗,而可以采用的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等。
抑郁症患者需要大家共同关注
抑郁症一旦确诊,就需要进行规范化治疗,这就需要医生、家属和社会的共同配合,还要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 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抑郁症,关爱抑郁症患者及家人,抑郁症的相关知识的普及,如果像大众了解感冒一样深入人心,那么抑郁症的就诊率就会大大提高。更可以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挽救更多家庭的幸福。希望精神类疾病可以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关注,也期望有关部门早日把精神疾病检查纳入体检范畴。
世界精神卫生日公益短片回家之路
这是由英国医生Goldberg等编制的一个主要用于社区人群筛查和评定非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的自评问卷,已经过国内大量研究使用及验证,适用性强。
当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说明你的心理健康已经出现问题,需要改变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享受音乐、多做运动、向朋友家人倾诉烦恼等方式缓解紧张的情绪,必要时就医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航空总医院 医保号:
非手术系统
【世界精神卫生日】抑郁症的真相:个人无法控制的情感
发布时间: 11:24:34
抑郁症:精神上的”感冒”?“我突然感到沮丧、孤独、浑身无力,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我感觉自己身体里的力气正在被掏空,我躺在床上,一夜一夜的失眠。身体的疼痛加剧,我开始焦虑,生活像陷入了无底洞,我感觉自己能做的事越来越少,思考的也越来越迟钝,最后只有一个声音在不断的说,我是一个无用的人,没有人会喜欢我。对我来说活着就像煎熬,只想解脱。”这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白。近年来,”抑郁症”这三个字一次又一次的走进公众的视野,大多数人对抑郁症的了解还来源于每日头条新闻的自杀事件中。截至2016年,我国抑郁症患者高达9000万,其中有15%的人会最终自杀身亡。但仅有4%的抑郁症患者接受正规治疗。有人把抑郁症形容为精神上的”感冒”,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症。那么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怎么识别抑郁症,为什么抑郁症会与自杀如影随形,这些应成为每个人需要了解的知识。抑郁症≠抑郁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这时有人会说:“我抑郁了”’。其实,抑郁并不等于抑郁症,抑郁是人在遭受压力挫折等的时候产生的一种正常的情绪。抑郁症则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境障碍,并伴有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以及躯体症状等表现的精神疾病。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在于: (1)正常的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而抑郁症则是病理性情绪抑郁,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抑郁。(2)抑郁情绪有一定的时限性,通过心理调适短期内可以恢复正常,而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常持续存在,不经治疗难以缓解。精神医学规定抑郁情绪不间断发作两周以上,间断发作一个月以上可以考虑抑郁症的可能。(3)正常的抑郁情绪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而抑郁症根据病情轻重不同会导致一定的社会功能的丧失,影响患者日常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正确认知抑郁症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一般人对抑郁症的理解常仅仅停留在心情抑郁的表面意思上。事实上,抑郁症还伴有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以及躯体不适症状。思维迟缓会让抑郁症患者感觉自己脑子变慢了、变空了,很多事情都无法正常思考。意志活动的减退会让抑郁症患者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对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认知功能的损害更是让抑郁症患者思维变得狭隘,爱钻牛角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还处处连累别人。像文章开头中抑郁症患者的描述里的那样,抑郁症患者通常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无用的人,没有人会喜欢我。抑郁症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抑郁症患者通常没有能力区分这些不好的感受和想法,都是抑郁症的症状而不是客观事实。就像感冒会让人流鼻涕、咳嗽、发热、浑身无力一样,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自我评价过低、思考能力下降、睡眠障碍等也是抑郁症的症状。抑郁症患者通常会把在这些症状中产生的消极想法坚信为事实,从而产生想要“解脱”的想法。抑郁症患者需要大家共同关注抑郁症一旦确诊,就需要进行规范化治疗, 这就需要医生、家属和社会的共同配合,还要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共享健康资源,共建和谐家庭”, 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抑郁症,关爱抑郁症患者及家人,抑郁症的相关知识的普及,如果像大众了解感冒一样深入人心,那么抑郁症的就诊率就会大大提高。更可以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挽救更多家庭的幸福。(马丽娟/文 郑男/编辑)&&&&新闻热线:021-
失落人人有抑郁情绪不是抑郁症 长期消极才易患
&nbsp&nbsp&nbsp&nbsp伤心、失落、悲观……这些不良情绪人人都有&nbsp&nbsp&nbsp&nbsp如果抑郁情绪超过两个星期仍然持续,那么――&nbsp&nbsp&nbsp&nbsp别担心 抑郁情绪不是抑郁症&nbsp&nbsp&nbsp&nbsp要注意 长期消极易患抑郁症&nbsp&nbsp&nbsp&nbsp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农芝)“我是不是得抑郁了?”“我总是感觉没劲,对什么都没兴趣,我觉得我得抑郁症了。”“我一点都不想上班,整天都提不起动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我该怎么办?”……本报关注抑郁症的系列报道刊登后,引起了读者广泛关注。不少读者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抑郁症。&nbsp&nbsp&nbsp&nbsp对此,专家提醒,面对生活压力和突发事件的刺激,每个人都有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但抑郁情绪并不就是抑郁症,不要轻易对号入座,徒增烦恼。多学习一点相关知识,可以让自己轻松掌控情绪,享受健康心理和快乐人生。&nbsp&nbsp&nbsp&nbsp核心提示&nbsp&nbsp&nbsp&nbsp别误会&nbsp&nbsp&nbsp&nbsp抑郁情绪不是病,及时释放即可&nbsp&nbsp&nbsp&nbsp“我不想上班,觉得没意思,也不想去玩,觉得也没意思,反正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意思,我偶尔还会莫名其妙地流眼泪。”梁女士看了本报6月11日4版的《青涩秘密让高一女生变了个人》后,觉得自己跟文中主人公菁菁很像,她的抑郁情绪已持续近半年,她觉得自己可能患抑郁症了。&nbsp&nbsp&nbsp&nbsp梁女士说,她就是不想上班,从周一就开始盼望周末,上班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但她就是感到有无形的巨大压力,常坐立不安,内心焦急恐慌。&nbsp&nbsp&nbsp&nbsp记者问她“最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梁女士回忆说,今年3月,领导让她负责一个重要文案,她全心投入,终于做出让自己满意的文案,但提交给领导审核时,领导把文案说得一文不值,还批评她不用心。从这事之后,她就害怕见到那个领导,也害怕接到重要的工作任务,但又渴望有重要工作任务。她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努力了也没用,只想哭。&nbsp&nbsp&nbsp&nbsp心理咨询师李玲认为,梁女士的抑郁情绪,根源可能是受到那次打击之后没有很好地排遣和疏导,从而开始自我否定,加上没有把握机会而产生的自责心理,让她失去斗志和动力。梁女士应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寻求疏解方式,尽快排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如自身无法排解,可寻求专业人士帮助。&nbsp&nbsp&nbsp&nbsp在众多读者的来电中,不少人对照文章的主人公,对号入座,觉得自己“好像也是这样”,让自己陷入另一个心理困惑中。对此,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午后阳光工作室资深心理咨询师林梅认为,抑郁情绪是常见的一种不良情绪,是每个人在遇到不开心和不如意时都会有的正常反应,抑郁情绪不是病,只是一种情绪和心理的变化,及时释放和疏解就可以消除。&nbsp&nbsp&nbsp&nbsp要预防&nbsp&nbsp&nbsp&nbsp受不良情绪控制,应及时寻求帮助&nbsp&nbsp&nbsp&nbsp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门诊主治医师蒙天认为,几乎所有的人在遇到刺激性事件时,都有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抑郁情绪就像感冒,人人都有可能得。但如果抑郁情绪超过两个星期仍然持续,就要警惕患上抑郁症的可能。&nbsp&nbsp&nbsp&nbsp蒙医生分析说,抑郁的发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生活中的琐事刺激,出现情绪反应,比如失恋后感到伤心、失落、情绪低落,这是正常的反应。这个阶段属于情感困惑,此时可通过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朋友开导来疏解。在无外界持续刺激的情况下,一般人经过倾诉、发泄等情绪释放,两个星期内会消除抑郁情绪,如果自身无法消除,通过心理咨询师专业疏导一般也能消除。&nbsp&nbsp&nbsp&nbsp第二阶段是发展为心理问题。当抑郁情绪长时间困扰,无法排遣,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失恋的情绪总是挥之不去,而且看见别人失恋自己也伤心,看见成双成对的人在街上走也会触景生情,伤心失落,对整个群体或世界都感到消极悲观,那就是出现泛化的表现。泛化是区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分界线,这个分界线可长可短,一般情况下,这个阶段仍可通过寻求专业人士的心理疏导来帮助治疗解决。&nbsp&nbsp&nbsp&nbsp第三阶段是,抑郁情绪出现泛化后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精神世界的改变,患上抑郁症,出现脑子功能异常。抑郁症的诊断须由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门诊来确诊,一旦确诊为抑郁症,就必须通过服用药物来治疗,通过心理咨询是无法解决的,必要的心理干预对治疗有帮助。但抑郁症患者须通过药物治疗。&nbsp&nbsp&nbsp&nbsp蒙医生提醒,每个人面对生活刺激时都会出现不良情绪,每个人受到打击都有可能出现抑郁情绪,不是一定有病才去医院或寻求专业人士帮助,预防比治疗更利于身心健康,一旦发现自己受不良情绪控制,无法自我调节和疏导,就应及时去心理门诊或专业心理机构寻求帮助,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调理。如果抑郁情绪超过两个星期,有增无减,且出现泛化,就有患上抑郁症的可能,必须到专科门诊确诊。越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就越大。&nbsp&nbsp&nbsp&nbsp请注意&nbsp&nbsp&nbsp&nbsp三类人群是抑郁症的易患人群&nbsp&nbsp&nbsp&nbsp抑郁情绪人人都会有,有的人很容易云淡风轻,而有的人却愈演愈烈,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nbsp&nbsp&nbsp&nbsp蒙医生认为,根据大量临床案例来分析,三类人群是抑郁症的易患人群,一是家族里有人患有抑郁症的,相对来说,更容易得抑郁症;二是有忧郁性格的人,比如林黛玉,这种性格就比较容易受抑郁情绪控制和影响;三是一直生活在生活条件差、环境不好之中的人,长期受环境影响,长期处于消极状态,则易患抑郁症。&nbsp&nbsp&nbsp&nbsp目前来看,抑郁症没有找到明显诱因。要想摆脱抑郁情绪困扰,避免患上抑郁症,最关键的是完善自我人格,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不至于那么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不至于那么容易对失败或不如意产生抑郁反应;经常做心理保健,善于倾诉和释放,不要积累负面情绪;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让生活充满乐趣,减少矛盾发生,保持心情舒畅;平时多参加兴趣爱好活动和体育运动,增强身体活力,远离消极情绪的困扰,才能享受健康心理和健康生活。&nbsp&nbsp&nbsp&nbsp抑郁程度自评量表&nbsp&nbsp&nbsp&nbsp(此表为医生推荐,来源网络)&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请根据您近一周的感觉来进行评分,数字的顺序依次为从无、有时、经常、持续:&nbsp&nbsp&nbsp&nbsp1. 我感到情绪沮丧,郁闷 1 2 3 4&nbsp&nbsp&nbsp&nbsp2. 我感到早晨心情最好 4 3 2 1&nbsp&nbsp&nbsp&nbsp3. 我要哭或想哭?1 2 3 4&nbsp&nbsp&nbsp&nbsp4. 我夜间睡眠不好 1 2 3 4&nbsp&nbsp&nbsp&nbsp5. 我吃饭像平时一样多 4 3 2 1&nbsp&nbsp&nbsp&nbsp6. 我的性功能正常 4 3 2 1&nbsp&nbsp&nbsp&nbsp7. 我感到体重减轻 1 2 3 4&nbsp&nbsp&nbsp&nbsp8. 我为便秘烦恼 1 2 3 4&nbsp&nbsp&nbsp&nbsp9. 我的心跳比平时快 1 2 3 4&nbsp&nbsp&nbsp&nbsp10. 我无故感到疲劳 1 2 3 4&nbsp&nbsp&nbsp&nbsp11. 我的头脑像往常一样清醒 4 3 2 1&nbsp&nbsp&nbsp&nbsp12. 我做事情像平时一样不感到困难 4 3 2 1&nbsp&nbsp&nbsp&nbsp13. 我坐卧不安,难以保持平静 1 2 3 4&nbsp&nbsp&nbsp&nbsp14. 我对未来感到有希望 4 3 2 1&nbsp&nbsp&nbsp&nbsp15. 我比平时更容易激怒 1 2 3 4&nbsp&nbsp&nbsp&nbsp16. 我觉得决定什么事很容易 4 3 2 1&nbsp&nbsp&nbsp&nbsp17. 我感到自己是有用的和不可缺少的人 4 3 2 1&nbsp&nbsp&nbsp&nbsp18. 我的生活很有意义 4 3 2 1&nbsp&nbsp&nbsp&nbsp19. 假若我死了别人会过得更好 1 2 3 4&nbsp&nbsp&nbsp&nbsp20. 我仍旧喜爱自己平时喜爱的东西 4 3 2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指标为总分。&nbsp&nbsp&nbsp&nbsp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nbsp&nbsp&nbsp&nbsp标准分等于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nbsp&nbsp&nbsp&nbsp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标准总分为53分。&nbsp&nbsp&nbsp&nbsp抑郁严重度=各条目累计分/8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0.5以下者为无抑郁;&nbsp&nbsp&nbsp&nbsp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nbsp&nbsp&nbsp&nbsp0.6―0.69为中至重度;&nbsp&nbsp&nbsp&nbsp0.7以上为重度抑郁。&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评定量表不仅可以帮助诊断是否有抑郁症状,还可以判定抑郁程度的轻重。此评定量表不能用来判断抑郁的性质,所以不是抑郁症的病因及疾病诊断分类用表。因此,测出有抑郁症之后,应该及时到精神科门诊进行详细检查、诊断及治疗。&nbsp&nbsp&nbsp&nbsp(注:该量表仅仅用于抑郁症的自评提示,并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如果读者自测分数较高,并不一定就患上了抑郁症,可前往专业医生处咨询。)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失落人人有抑郁情绪不是抑郁症 长期消极才易患
日 09:45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nbsp&nbsp&nbsp&nbsp伤心、失落、悲观……这些不良情绪人人都有&nbsp&nbsp&nbsp&nbsp如果抑郁情绪超过两个星期仍然持续,那么――&nbsp&nbsp&nbsp&nbsp别担心 抑郁情绪不是抑郁症&nbsp&nbsp&nbsp&nbsp要注意 长期消极易患抑郁症&nbsp&nbsp&nbsp&nbsp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农芝)“我是不是得抑郁了?”“我总是感觉没劲,对什么都没兴趣,我觉得我得抑郁症了。”“我一点都不想上班,整天都提不起动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我该怎么办?”……本报关注抑郁症的系列报道刊登后,引起了读者广泛关注。不少读者甚至怀疑自己患上了抑郁症。&nbsp&nbsp&nbsp&nbsp对此,专家提醒,面对生活压力和突发事件的刺激,每个人都有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但抑郁情绪并不就是抑郁症,不要轻易对号入座,徒增烦恼。多学习一点相关知识,可以让自己轻松掌控情绪,享受健康心理和快乐人生。&nbsp&nbsp&nbsp&nbsp核心提示&nbsp&nbsp&nbsp&nbsp别误会&nbsp&nbsp&nbsp&nbsp抑郁情绪不是病,及时释放即可&nbsp&nbsp&nbsp&nbsp“我不想上班,觉得没意思,也不想去玩,觉得也没意思,反正觉得什么事情都没意思,我偶尔还会莫名其妙地流眼泪。”梁女士看了本报6月11日4版的《青涩秘密让高一女生变了个人》后,觉得自己跟文中主人公菁菁很像,她的抑郁情绪已持续近半年,她觉得自己可能患抑郁症了。&nbsp&nbsp&nbsp&nbsp梁女士说,她就是不想上班,从周一就开始盼望周末,上班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但她就是感到有无形的巨大压力,常坐立不安,内心焦急恐慌。&nbsp&nbsp&nbsp&nbsp记者问她“最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梁女士回忆说,今年3月,领导让她负责一个重要文案,她全心投入,终于做出让自己满意的文案,但提交给领导审核时,领导把文案说得一文不值,还批评她不用心。从这事之后,她就害怕见到那个领导,也害怕接到重要的工作任务,但又渴望有重要工作任务。她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努力了也没用,只想哭。&nbsp&nbsp&nbsp&nbsp心理咨询师李玲认为,梁女士的抑郁情绪,根源可能是受到那次打击之后没有很好地排遣和疏导,从而开始自我否定,加上没有把握机会而产生的自责心理,让她失去斗志和动力。梁女士应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寻求疏解方式,尽快排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如自身无法排解,可寻求专业人士帮助。&nbsp&nbsp&nbsp&nbsp在众多读者的来电中,不少人对照文章的主人公,对号入座,觉得自己“好像也是这样”,让自己陷入另一个心理困惑中。对此,广西社会心理学会午后阳光工作室资深心理咨询师林梅认为,抑郁情绪是常见的一种不良情绪,是每个人在遇到不开心和不如意时都会有的正常反应,抑郁情绪不是病,只是一种情绪和心理的变化,及时释放和疏解就可以消除。&nbsp&nbsp&nbsp&nbsp要预防&nbsp&nbsp&nbsp&nbsp受不良情绪控制,应及时寻求帮助&nbsp&nbsp&nbsp&nbsp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门诊主治医师蒙天认为,几乎所有的人在遇到刺激性事件时,都有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抑郁情绪就像感冒,人人都有可能得。但如果抑郁情绪超过两个星期仍然持续,就要警惕患上抑郁症的可能。&nbsp&nbsp&nbsp&nbsp蒙医生分析说,抑郁的发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生活中的琐事刺激,出现情绪反应,比如失恋后感到伤心、失落、情绪低落,这是正常的反应。这个阶段属于情感困惑,此时可通过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朋友开导来疏解。在无外界持续刺激的情况下,一般人经过倾诉、发泄等情绪释放,两个星期内会消除抑郁情绪,如果自身无法消除,通过心理咨询师专业疏导一般也能消除。&nbsp&nbsp&nbsp&nbsp第二阶段是发展为心理问题。当抑郁情绪长时间困扰,无法排遣,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比如失恋的情绪总是挥之不去,而且看见别人失恋自己也伤心,看见成双成对的人在街上走也会触景生情,伤心失落,对整个群体或世界都感到消极悲观,那就是出现泛化的表现。泛化是区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分界线,这个分界线可长可短,一般情况下,这个阶段仍可通过寻求专业人士的心理疏导来帮助治疗解决。&nbsp&nbsp&nbsp&nbsp第三阶段是,抑郁情绪出现泛化后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精神世界的改变,患上抑郁症,出现脑子功能异常。抑郁症的诊断须由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门诊来确诊,一旦确诊为抑郁症,就必须通过服用药物来治疗,通过心理咨询是无法解决的,必要的心理干预对治疗有帮助。但抑郁症患者须通过药物治疗。&nbsp&nbsp&nbsp&nbsp蒙医生提醒,每个人面对生活刺激时都会出现不良情绪,每个人受到打击都有可能出现抑郁情绪,不是一定有病才去医院或寻求专业人士帮助,预防比治疗更利于身心健康,一旦发现自己受不良情绪控制,无法自我调节和疏导,就应及时去心理门诊或专业心理机构寻求帮助,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调理。如果抑郁情绪超过两个星期,有增无减,且出现泛化,就有患上抑郁症的可能,必须到专科门诊确诊。越早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就越大。&nbsp&nbsp&nbsp&nbsp请注意&nbsp&nbsp&nbsp&nbsp三类人群是抑郁症的易患人群&nbsp&nbsp&nbsp&nbsp抑郁情绪人人都会有,有的人很容易云淡风轻,而有的人却愈演愈烈,为什么会这样?什么样的人容易得抑郁?&nbsp&nbsp&nbsp&nbsp蒙医生认为,根据大量临床案例来分析,三类人群是抑郁症的易患人群,一是家族里有人患有抑郁症的,相对来说,更容易得抑郁症;二是有忧郁性格的人,比如林黛玉,这种性格就比较容易受抑郁情绪控制和影响;三是一直生活在生活条件差、环境不好之中的人,长期受环境影响,长期处于消极状态,则易患抑郁症。&nbsp&nbsp&nbsp&nbsp目前来看,抑郁症没有找到明显诱因。要想摆脱抑郁情绪困扰,避免患上抑郁症,最关键的是完善自我人格,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不至于那么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不至于那么容易对失败或不如意产生抑郁反应;经常做心理保健,善于倾诉和释放,不要积累负面情绪;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让生活充满乐趣,减少矛盾发生,保持心情舒畅;平时多参加兴趣爱好活动和体育运动,增强身体活力,远离消极情绪的困扰,才能享受健康心理和健康生活。&nbsp&nbsp&nbsp&nbsp抑郁程度自评量表&nbsp&nbsp&nbsp&nbsp(此表为医生推荐,来源网络)&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请根据您近一周的感觉来进行评分,数字的顺序依次为从无、有时、经常、持续:&nbsp&nbsp&nbsp&nbsp1. 我感到情绪沮丧,郁闷 1 2 3 4&nbsp&nbsp&nbsp&nbsp2. 我感到早晨心情最好 4 3 2 1&nbsp&nbsp&nbsp&nbsp3. 我要哭或想哭?1 2 3 4&nbsp&nbsp&nbsp&nbsp4. 我夜间睡眠不好 1 2 3 4&nbsp&nbsp&nbsp&nbsp5. 我吃饭像平时一样多 4 3 2 1&nbsp&nbsp&nbsp&nbsp6. 我的性功能正常 4 3 2 1&nbsp&nbsp&nbsp&nbsp7. 我感到体重减轻 1 2 3 4&nbsp&nbsp&nbsp&nbsp8. 我为便秘烦恼 1 2 3 4&nbsp&nbsp&nbsp&nbsp9. 我的心跳比平时快 1 2 3 4&nbsp&nbsp&nbsp&nbsp10. 我无故感到疲劳 1 2 3 4&nbsp&nbsp&nbsp&nbsp11. 我的头脑像往常一样清醒 4 3 2 1&nbsp&nbsp&nbsp&nbsp12. 我做事情像平时一样不感到困难 4 3 2 1&nbsp&nbsp&nbsp&nbsp13. 我坐卧不安,难以保持平静 1 2 3 4&nbsp&nbsp&nbsp&nbsp14. 我对未来感到有希望 4 3 2 1&nbsp&nbsp&nbsp&nbsp15. 我比平时更容易激怒 1 2 3 4&nbsp&nbsp&nbsp&nbsp16. 我觉得决定什么事很容易 4 3 2 1&nbsp&nbsp&nbsp&nbsp17. 我感到自己是有用的和不可缺少的人 4 3 2 1&nbsp&nbsp&nbsp&nbsp18. 我的生活很有意义 4 3 2 1&nbsp&nbsp&nbsp&nbsp19. 假若我死了别人会过得更好 1 2 3 4&nbsp&nbsp&nbsp&nbsp20. 我仍旧喜爱自己平时喜爱的东西 4 3 2 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指标为总分。&nbsp&nbsp&nbsp&nbsp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nbsp&nbsp&nbsp&nbsp标准分等于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nbsp&nbsp&nbsp&nbsp总粗分的正常上限为41分,标准总分为53分。&nbsp&nbsp&nbsp&nbsp抑郁严重度=各条目累计分/8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0.5以下者为无抑郁;&nbsp&nbsp&nbsp&nbsp0.5―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nbsp&nbsp&nbsp&nbsp0.6―0.69为中至重度;&nbsp&nbsp&nbsp&nbsp0.7以上为重度抑郁。&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评定量表不仅可以帮助诊断是否有抑郁症状,还可以判定抑郁程度的轻重。此评定量表不能用来判断抑郁的性质,所以不是抑郁症的病因及疾病诊断分类用表。因此,测出有抑郁症之后,应该及时到精神科门诊进行详细检查、诊断及治疗。&nbsp&nbsp&nbsp&nbsp(注:该量表仅仅用于抑郁症的自评提示,并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如果读者自测分数较高,并不一定就患上了抑郁症,可前往专业医生处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抑郁症控制情绪的药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