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打算申请明年的博后,那些你不知道的背后各位都是如何找博后的

博后申请全过程指导_图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博后申请全过程指导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何快速找到海外博后位置--个人经验之谈(来源:小木虫论坛)
文章来源:小木虫论坛。更新时间:。在此感谢撰稿人的分享,转发是希望对需要的人有帮助!
来美国5个月,回想当初申请博后位置的种种辛酸,的确有必要发个贴子,让后来人少走弯路...个人经验之谈,若转载,请注册本贴出处,请尊重作者劳动成果,谢谢...申请海外博后,尤其是国内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博士,的确是运气和实力相结合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即使你实力强大,但如果你申请的那个时间段没有实验室需要招人(特指你专业方向),那么你也只能空等,除非你另开辟路,申请洪堡、JSPS等博后基金,由对方国家政府给你埋单。相反,就算你实力一般,文章不多,CV不够精彩,但如果你申请的时候刚好有你专业方向的实验室急着招人,而碰巧你又主动联系到他们了,那么恭喜你,你离迈出第一步不远了。因此,首先你要认清你个人的实力,自已的水平处于同行当中什么层次?文章多的,有高影响力的,而且时间充裕的,当然建议直接找人合作申请洪堡,JSPS等博后基金,或者直接申请国外top学校top实验室的牛导,但我认为大部分像我一起在小木虫上逛的都是只处于中等水平的芸芸众生,文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时间耗不起,因此,如何利用自己仅有的成果,在短时间内打开海外博后的大门吗?这里面其实有很多技巧…首先,该准备的材料,你都得准备好吧,CV,CoverLetter等等。在这方面材料的技巧就不用多说了,如何做一个出彩的CV,如何写一封让人印象深刻的CoverLetter,因为每个专业每个方向都不一样,因此该突出的地方也不尽相同,总之就要力求专业,要把你的强项突出来,有的可能是Publications比较多比较好,有的可能海外经历、出国交流或会议等比较多,有的可能掌握的实验技能或仪器操作或系统软件等比较突出...其次就是要做一个本专业的海外专家list,这个可能有点费时费力,但绝对是最受用的,我当时是用Excel整理的,具体怎么整理呢?你要看本专业的权威期刊,当然不是纸质版,要看网络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期刊数据库),要从最新的刚发表的论文开始往后看,然后把通信作者的姓名,单位,电子邮箱(这个很重要),一一列在excel表格上,当然,文章很多,有很多都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那么我们就要精简的看,比如关键词输入国家名,那么就只看某个国家发表的文章,美国人发表在美国的期刊人家可能不输入国家(UnitedStates),那么只能一个一个州的输入(比如NewYork,California…),通过这个方法,我基本建立了这个海外教授的excel,当然有几页,每一页是一个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澳洲,日本…当然还涉及到新加坡,新西兰,北欧小国等),其实有经验后,一看到文章的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我就知道是哪个国家的了,比:.edu(美国高校),.gov(美国政府部门,很可能是美国国家重点实验室),.org(美国机构组织,一些研究所,医院,植物园等),.de(德国),.ca(加拿大),.au(澳洲),.jp(日本),.se(瑞典),.sg(新加坡),.be(比利时),.nz(新西兰).fr(法国),.uk(英国)等。重要一点,如果是.com结尾的基本上是在公司里呆的,一般不会招博后,可以把他们forget掉。一般来说,每个期刊我只看最新的两年就足够,因为其实有很多是重复的…其次要对你所做的海外专家list做一些标注,因为,现在你只有教授的姓名,学校单位(实验室),email等,你还要对该教授做一些你想要的一些评价,我当时做了两个评价,一个是学术水平,另一个是研究方向的相关性,由于我属于化学,这两个我都是通化学数据库SciFinder来查寻的,只要在SciFinder上按作者找寻,把教授的Firstname,Lastname等输入,基本可以看到他所发表的文章以及会议等的收录,我当时是记录了他们的文章数量,一般来说,文章少于20的我觉得可能就是博士刚毕业的最多只是个讲师或助理教授,文章处于50-100的可能是个副教授,文章100-200可能是教授了,大于200的基本是牛人了,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数值有点大,其实SciFinder收录的有可能是重复的文章,也有可能只是个会议论文(记得我博士刚毕业的时候这个数值都达到11了),具体数值的介定各个专业各个方向可以自我进行调整。其实,在看他们的收录的文章的时候是可以看到文章的题目的,这个可以在短时间里判断这个教授是否与自己是同一方向或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比如我的list就会标上“偏分析”“偏合成”“偏生化”“偏药理”等字样。还有些情况也可以标注,比如我发现有一两个老板竟然大部分文章都挂的是一作,这时候我就标注了,因为我觉得这些老板人品可能有问题,像其它的一些标注大家也可以加,比如“中国人”,“女教授”等等…上面所说的海外专家list基本做好了之后,基本上,心里就有点了,这时候你就要开始从你感兴趣的国家,从你感兴趣的教授可能投CV和CoverLetter,这里面也有一些技巧。在这里,我强调的快速找到海外博后位置的途径就是两个字“海投”,可能有的人认为这不是一种好方法,但我认为对于一个只想找一个过得去的海外的博后位置,而自身条件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牛人”的话,这无疑是一个好方法,还是那句话,找海外博后,运气的成份至少占30%以上,还是那句话:如果你不让别人知道你正在找博后位置,是绝对没有哪个教授老板会找你找上门的!虽然可能那个老板那个实验室可能很急的想招你这个方向的博士,因此,海投是王道,你投得多,知道你想找博后的人就多,那天说不定某个教授手下的博后要回国了或找下家了,这个教授手下立马缺人了,那么,他可能就想到正在找博后位置的人,那么幸运的你可能就不经意经获得了一个面试的机会…至少我就是通过这个方法找到我现在的位置的。然后海投之前要做什么呢?邮箱问题,首先gmail,Hotmail,yahoo(美国的,非中国的),我一直推荐gmail,感觉很好用(下面会提到)。一般来说,一天投个5-10封差不多了,投太多管理不过来(而且很快会投完),太少了可能不会收到回应,投完之后,记得记得在你的专家的list后面再加一个标注“已投”“已发”“已联系”等字,提醒自己该教授已发过信,千万千万不要短时间里多次发信给同一个老板,这是大忌,切记,因为很可能你的邮箱地址很可能就会被对方列为黑名单了,以后你再给任何信件给他他都收不到,这一点gmail有记忆功能(可能别的邮箱也有),只要是你投过的邮箱地址,你输入的时候他就会有提示,这一点帮助很大。关于信的标题也有技巧,很多人可能标题会直接写明想要找博后啥的,让人一看标题就知道你的来意,当然,正常的邮件交往很适用这个,但我个人觉得找博后的话,还是要收敛一下,可以以简单的一个“Inquire”作为标题,因为如果标题你说得用意太清楚的话,可能对方就根本连打开都不打开看你邮件的内容,直接就删除掉了,甭管你的CV多精彩,因为海外的教授每天都几乎收到来全世界的上十上百封的类似的求博后的邮件,他们不可能每封每封的看,但如果你的标题比较另类,他们可能会打开看看,既使打开看了你的来意后可能没有要招你的意愿(大部分都可以暂时没位置),但至少他打开看了,一般这种情况下,打都打开了,对方是会给你一个回复,希望保持联系或是啥的,这可是我亲身经历感受出来的,头一批发的信10封可能只有一两封或者根本没有回应,后面换的邮件的标题后,我能感受到的是基本上都有找开看了我的信,10封基本都有6-7封都给我有回应,有的没钱甚至还把我转发给他的同事看,让我感动不已…同时发邮件的内容也有技巧,一般我的CoverLetter是直接写上邮件上的,让对方一找到就能看到,CV当然只能附件了,还有如果你有牛文章,建议直接也是附件附上,如果对方感兴趣,对方会下来看看,然后至少会对你留有印象,有的人有很牛的文章,但只在CV上看到,对方教授是没有空余的时间去数据库下载下来然后慢慢看的,你帮他下载好,让看起来也方便,我现在的教授就是因为看了我的一篇文章才对我感兴趣的。PS:在此,并不鼓劲大家都用“Inquire”作为标题,如果是那样的话,说不定以后国外的教授见到“Inquire”估计都删了…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个普通的标题的就行了…另外,上面也说了,一天有规律的投5-10封信,然后天天有空的时候就刷邮箱,这基本上是每个申请博后的人天天都要干的事情,在国内的话大家可以利用gmail的转发功能,转到自已的139邮箱,然后就会以短信方式收到邮件到达提示(只适用中国移动)。收到对方教授的回信的话,也要及时更新你的list,比如说:大部分我联系的教授都是退休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整理最新的文章的原因),我就会在他们的名字后面标准“retire”,然后以后就不要再骚扰他(她)了…有的情况是,对方的回复可能会有其它的信息,有的可能说让你几月份的时候现联系他,这样子的就你要list上也要标明,免得以后忘记了,有的可能说要你申请国内的CSC,你也可以注明(如果不想申请CSC,也可以把它忽略)…就这样反反复复,可能,一个月左右,我说的是可能,可能全世界的你专业方向的海外教授都让你联系过一篇(当然,你可能有你的联系标准:比如对我来说非发达国家不联系,南非韩国等也不联系等等…),期间,你可能收到很多拒信,也有可能有很多潜在的offer,这时候你就要好好的整理,拒信先可忽略,有兴趣的老板可以继续发信沟通沟通,如果运气好的话可能就有老板要求你发推荐信了,或者有的老板给你面试机会的,这样子的话,恭喜你,你有迈出了一大步了,所以的辛苦都将获得回报…关于面试的技巧,就不在本贴讨论的范围了。说一下运气不好的情况,如果真的全世界都联系过了,确实没找到有潜在的offer,这时候就要分析原因,是个人实力确实没到达水平呢?还是别的原因,个人实力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不管任何时候都是努力累积,不断提升你的CV,以后肯定会有属于你的offer,这种情况下,前面也说了,你不能短时间里发邮件给同一个老板询问,那么隔多久可以再发一次呢?一般来说,个人觉得,至于要三个月以上,也就是说,如果你list的专家都发了一遍,仍然没找到属于你的offer,那么,你可以隔三个月至半年的时候再发一次进行询问,这个过程中,你也要不段的提升自已,找自己该发的的文章都发的,好好升级CV,力求在第二次撒网的时候能收获你的offer…PS:为什么要隔三个月呢?隔的时候太短,对方会觉得你烦,据我所知,海外有的教授的邮箱都已经不接受中国发过来的邮件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会遇到发不出去的情况,再且,中国人实在太多了,大家都频繁的发的话,确实是对人家的工作造成影响,对后来人也不好,所以大家都在珍惜每一次的发邮件,在此,提醒一点,不要千篇一律的同一模板发出去,更不能用群发功能,切记!印度人就喜欢这样干,所以美国的老板对此就很反感,希望同胞们要自律,发邮件的时候除了对方的名字要准确外(这个的重要性就不用我说了),还要根据对方教授的研究方向,说一些你的兴趣,或者就跟他说,你看了他在某某期刊上发表的什么什么文章,对他的研究方向很有兴趣什么什么的,总得有些跟他有关的话说说,让他觉得你是很诚恳的,对你留下的印象很好。还有,之所以是隔三个月后可以再发,是因为我听说美国的老板,一般招博后的方式职除了贴广告后,他们还喜欢在自己的历史邮件中寻找合适者,他们会让他们的秘书把近三个月的找博后的邮件都打出来,然后从中挑选,所以三个月后大家是可以再发一次的,增加被选中的机率…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如愿如偿,在新的一年里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offer…海投有技巧,切记太频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博士 年龄超过35,是不是申请不了博后了_百度知道
博士 年龄超过35,是不是申请不了博后了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不是所有学校和科研单位都是这样规定的,有很多单位没这个规定,只不过很多项目申请要不超过35岁,甚至30岁的
采纳率:9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的美国博后申请经历
已有 51002 次阅读
|系统分类:
& & & 我是从2012年12月份开始申请美国的postdoc的,到最后拿到offer中间整整花了13个月的时间。说实话这个过程非常的煎熬,但现在想想挺充实的,也挺锻炼人的。下面我就介绍下我的美国博士后申请经历,希望能对正在申请国外postdoc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 & & 一. 背景介绍& & & &我本科毕业于一所非重点大学,之后通过2008年的全国研究生入学招生考试考上了一所985高校的5年直博生。我PhD期间的导师是一位知名学者,他在本专业领域内有比较好的学术声誉。我本人在5年博士期间发表了2篇文章,同时还有1篇在审稿中。二. 申请经历我的第一封申请信是在2012年12月份投的,博士答辩则是在2013年6月份。因为还有半年毕业再加上自己手上有2篇文章所以当时不是很着急博后这个事儿,以为不会太难拿到offer。我是用斑马鱼为模型做发育和遗传研究的,所以最开始投的时候瞄准的都是美国那边做斑马鱼的大牛labs。开始的时候每天投5-6封,陆陆续续有人回复。到最后拿到offer后我统计了一下总共投了90个labs,有30个labs给出答复。给出答复里边大多都是no money or no positions。对于所有negative的回复我同样会给予很好的感谢。这里边比较positive的回应大概有十几个,但只有5个labs是我折腾时间比较长的。下面我就回顾一下我是如何和这5个labs纠缠的。A,小lab, PI是个女的,她是个新的assistant professor。工作单位是位于纽约的Albert Einstein School of Medicine。申请信是2013年5月投给她的,她6月份回信说想两周后通过Skype谈一下,当时我欣喜若狂以为机会来了。接下来的那两周每天读她的文章,同时也练口语,听听力,全力以赴的准备着这个talk。两周时间终于过去了,面试当天我早早的把摄像头调好,把耳机声音调好,然后就是耐心的坐在电脑前等着。后来对方按时的打电话过来……。第一次的talk总体感觉不太好,感觉对方说的比较快,很多她对实验室的介绍没太听明白。她好像也看出了我的不舒服就问了我几个和我的papers相关的问题。她问的问题我感觉回答的还挺好的,毕竟talk之前我也想到了她可能会问哪些问题。聊完之后她说她需要花一个月时间make a decision,因为还有别的candidates在review。这一个月可把我傻高兴坏了,自以为是的认为她会给offer。结果一个月以后她说sorry,她要了一个日本的candidate。知道结果那一刻真叫个心灰意冷啊,好像高考落榜一样没心情。B,超大lab, PI是个超大牛,他实验室博士和博后总共有35号人左右。工作单位是德国的Max Planck Institute。毫不夸张的可以说全世界做斑马鱼的估计都听说过他,他也是最开始做斑马鱼研究的那一批人之一。我的申请信是2013年5月投给他的,一个月后得到答复说要我的推荐人给他发推荐信。马上我就让我的三个推荐人发了推荐信。一周以后我问他是否收到推荐信,结果他过了一个月才回复说收到了,然后说让我一个月以后联系他,因为那个时候他就知道是否有位置。同样这一个月我过的很开心,每天盼啊盼,以为这次这个offer问题不大。我为什么这么想是因为我的三个推荐人中有两个他开会的时候都见过,并且其中一个在他那里做过访学。他对我博士老板的工作也了解,所以觉得希望比较大。结果一个月后他说不好意思没位置。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挺失望的。C,大lab, PI是个大牛,实验室有15号人左右,工作单位是Cornell University。这个老板是我所有联系人里回复最积极的,也是非常nice的。他的研究领域是斑马鱼心脏发育。我的申请信是2012年7月初发给他的,一周后他回信要推荐信,很快我就让我的三个推荐人发了推荐信。又过了两周问他是否收到推荐信,他说只收到两封,于是我赶紧让第三个推荐人帮忙发一下。又过了一个周多问他结果他还是没收到第三个人的推荐信,其实我的第三个推荐人发了,不知为什么他没收到。不过他说没关系,想通过Skype 10天后聊一下。10天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愉悦的谈话。跟他的谈话让我感觉他很随和,也让人很舒服,是个非常nice的老美。谈完之后他问我是否能给他们lab一个presentation,当时我就懵了以为他让我飞过去作个presentation。我问他了他说不需要,只要通过Skype就行。这个presentation定在两周后。在那两周内我首先把我的ppt做好,大概50张slides。做好后仔细的检查了好几遍,从排版,字体到拼写都保证基本没啥问题。然后就是一张一张一遍一遍的过ppt,我清晰的记得前后过了9遍,到最后都能非常流利的讲出来。终于到了报告当天,时间是国内晚上11点,他那边早上10点。他对待这件事很认真让他实验室所有人到场听我的报告,整个报告从开始讲解到提问回答完用了整整一个小时。说实话我对这次presentation非常满意,无论从自己的表述还是对问题的理解抑或对问题的回答我都表现的非常好。报告完之后他说还有其他candidates需要面试,所以需要我再等一个月。接下来这一个月我又是耐心的等啊等,终于一个月时间过去了我问他怎么样,他说筛选过程还在继续但是很快会给答复。之后又过了两周我发信问他,他说非常不好意思把位置给另外一个人了。其实之前我就知道申请他lab的人特别的多,有的candidate手上还有Cell。据他实验室的一个中国师兄说,这个offer最后给了Stanford Uni的一个女生,泪奔。D,小lab, PI是个中国的女老板,刚刚做assistant professor,工作单位是Mayo Clinic。其实一开始我没申请她的lab。她当时问我老板是否有学生毕业,老板说有一个,但这个学生已经有下家了。其实那个时候我在联系Yale Uni的一个老板,感觉戏份挺大就和老板说估计有戏,所以我老板才和Mayo clinic那个女的说我有下家了。但后来Yale那个lab的位置被另一个学生拿到了,然后我才写信给那个Mayo clinic的老板。可能一开始就种下了不好的感觉吧,她回复不怎么积极,再我连续发了两三封询问邮件后她才说要我等等。其实通过我国外的师兄得知她是在考虑到底要怎么选择,当时还有个老博后也在申她的lab,而且他们是认识的。终于又过了两三个星期,她说不好意思没位置。E,小lab, PI是个assistant professor,也就是我现在的博后老板,工作单位是Harvard Medical School下属的MGH。她是真正的根正苗红,PhD和Postdoc都是从Harvard顶级实验室出来的。和她的联系前前后后达5个月之久。最初我并不知道她是做斑马鱼的,因为她没打招人广告。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光顾Harvard Stem Cell Center的网站,随便用zebrafish作为关键词去搜看看有那些人,结果就看到了她。说实话当时真没抱多大希望,找到她的联系方式后给她投了申请。大概过了三周她说她对我的研究内容印象很深刻,对我很感兴趣,问我是否能发下推荐信。立马我就把他的来信forward给我的三个推荐人让他们尽快帮忙发推荐信。又过了个把月问她是否收到推荐信,她说收到了,问我是否可以Skype talk一下,我当时非常高兴说好好好。Skype talk安排在一周以后。跟她的谈话很轻松,也很舒服,她语速放的比较慢,可能考虑到我的感受吧。总之当时谈完我对这个老板印象很好,谈话结尾我问她是否可以给他们lab做个报告讲讲我5年的博士工作,她表示非常欢迎,报告时间定在一周以后。一周以后给了报告,她把她们周围实验室的人都叫过来听我的报告。讲完之后她提了几个问题,我个人觉得回答的非常好,因为之前我确实把她可能会问到的问题都统统自问自答了一遍。报告完之后她说她要花一个月时间再看看其他candidates。一个月以后我问她情况怎么样,她说想给我的推荐人打电话了解一下我,然后我把这个消息一一通知了我的推荐人。大概又过了一个月,我问她情况怎么样,她说都聊过了,还想再跟我最后通个电话聊聊,想再具体听听我的research interests。一周以后我们通过电话聊了大概20分钟,具体谈了谈我的研究兴趣,我的实验技术,实验设计等等。谈话结尾她还问了我许多生活上的问题,比如在Harvard有没有朋友,会不会打篮球,兴趣是什么,女友吧啦吧啦。电话完之后她说最迟一周内make a final decision。接下来的几天我是等啊等,每天都会打开邮件看,一天两天三天,既兴奋又忐忑。这期间我的博士生导师也打电话问我情况怎么样,我说在等消息应该快了。果然在电话后的第五天,她回信了。Dear Xubo, It was very nice to speak with you on Monday and learn more about your interests. I was very impressed with your graduate research, your talk, and the accolades of your referees.I would like to offer you a postdoctoral position in my lab。 当时看到那几个词儿我那个激动啊,仿佛所有的重担都落下了,感觉轻松了很多很多。然后我给我的博士生导师以及关心过我的朋友们纷纷报喜,真的很感谢他们,呵呵。这就是我申请国外博士后的经历,看似写起来简简单单,实际上整个过程相当的累人,相当的考验人。这里边有太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和细节,下面我就以自己的经历大概说说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对正在申请博后位置的同学们有点帮助。 & & 三.申请前的准备 & & & & &1. 个人简历的准备 & &个人简历可以说在所有材料里是最重要的,它最能反应你的个人实力。个人简历要尽量详细,全面,要重点突出。把你的联系方式,发表文章,所获奖励,参加会议经历等都写上。另外想提醒大家的是,尽量突出你的papers,包括first author 和 not-first author的,同时把正在完成的工作也写上,这样能增分不少。
& &2. 推荐人的选择 推荐人一般是三个,尽量选择你周围的并且熟悉你工作的老师。因为只有这些人才清楚你的情况,才了解你的为人和你的工作。我的经历告诉我,推荐人最好选择自己的导师以及合作导师抑或邻居实验室的PI,因为将来博后老板通过这些人才能真正的了解你。 & &3. 推荐信 &建议由推荐人亲自写。四. 申请时间博士后申请最好早点开始,个人建议选择在毕业答辩的前一年。不过具体时间要看个人情况了。有的人papers出来的晚估计就要适当晚点申请,papers出来的早就建议早点申请。我的情况是,我是2013年6月博士答辩,第一封申请信是2012年12月份开始投的。当时手上有2篇文章,虽然点数不是很高,但都是发育生物学领域内同行认可的好期刊,当时我手上还有一篇正在PLoS Genetics审稿。所以建议手上如果有一两篇不错文章的同学可以早点考虑申请。& & 五. Labs的选择 & &1. 领域内的专业网站。比如我所从事的zebrafish研究领域就有专门的网站:。像mouse,xenopus,drosophila,c.elegan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网站。 & &2. 各大杂志主页。许多杂志在其首页会专门贴出工作广告。如Nature主页的Science Jobs。 & &3. 各大知名杂志的editorial boards。这些editorial boards一般都是领域内的大牛。有的杂志会直接列出他们的联系方式,有的则没有。没有给出的则可以通过google,NCBI查到。 & &4. 各大博士后网站。比如博士后之家,www.postdocjobs.com等等。 & &5. 也可以从NCBI的Pubmed一栏通过搜索关键词得到。比如搜zebrafish就会出来最新的关于斑马鱼的文章,从这些文章里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实验室。 & &6. 通过国外的朋友了解哪些实验室在招人。 & &7. 由自己的博导直接推荐给认识的博后老板。这个办法是最直接有效的。 & 8.博士答辩委员会成员也可以成为你的博后推荐人。如果你的博士答辩很出色令下面的委员很满意的话说不定他们会把你推荐给他们国外的好朋友。我女朋友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Yale University博后职位的。 & &六. 电话或Skype面试& & &一般情况下老板们在收到你的申请后如果对你有兴趣就会向你要推荐信。获得推荐信后他们会考虑给你打电话面试,也有的老板喜欢通过Skype面试。我联系的这几个老板最开始都是通过Skype面试我的,下面是面试前后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1. 确定面试时间。要考虑到彼此的方便和时差问题。一般老板们会咨询你哪个时间点方便,自己可以大大方方的根据自己的方便告诉对方合适的时间。 & &2.面试时尽量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可以在自己的寝室,也可以暂时借用老师的办公室。我所有的面试都是暂借我们lab一个老师的办公室的,环境很不错,效果极佳哦!另外,面试前尽量和大家打好招呼以防面试过程受到突如其来的干扰。 & &3. 面试前提前准备好摄像头,耳机等。建议可以和朋友提前试试Skype的通话质量,声音大小和视频效果,要尽量保证网络持续通畅,避免断断续续。 & &4. 尽量保证自己仪表清爽,不需要穿正装,干净利落就行。另外要保证视频里所有能看到的地方都干净清爽,这样会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也能显示出你的认真对待和诚意。 & &5. 最最关键的是要提前想好面试的内容,这个非常重要。大多数老板开头都会嘘寒问暖几句以避免你的紧张。之后一般都会问问你5年的研究工作和未来的研究兴趣。有的还会介绍一下他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所有这些你都要提前想好,要想到对方会问什么问题,被问到我该如何作答,我应该问对方什么问题等等。一定要知己知彼,这样才能让整个面试进行的相对融洽顺利。一般来说整个谈话会持续15分钟左右。 & & 七. 另外需要注意的地方1. 对于你感兴趣的labs如果没有及时回复你的申请,可以在过两三个月之后再发信问问。2. 电话面试前尽量花时间读读英文材料。许多杂志如Nature, Science,Cell都有相关的News, Analysis or Reviews,建议每天读读练练自己的嗓子。对于不确定读音的单词要听听真人美式发音以纠正自己的读音。同时建议每天腾出一定的时间练练听力磨磨自己的耳朵,这个非常管用,听多了耳朵就磨出来了,你会在面试的时候感觉这个工夫下的非常值。 & & 3. 老板和学校的重要性。个人建议首先考虑老板,毕竟博后是在老板手底下踏踏实实的干活出文章,宁可选择小学校的大牛不选择大学校的小牛。不过这个事儿没个准信儿,我所知道的其中几个人第一站postdoc都是从小老板那里出来的,结果他们都做的非常好,后面发展也很好,这还真得具体老板具体分析。
& & 4. 找博后的过程自己要主动。自己一定要对感兴趣的labs主动出击,积极的准备,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包括口语,听力,talk时对话语的把握,对专业问题的思考以及与老板们的积极信件往来。 & &暂时就先写这么多吧,以后我会慢慢完善的,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也会补充上。另外预祝所有正在找博后的同学们都如愿以偿,也希望大家在科研这条路上走的顺心,走的坦荡。&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牛旭波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当前推荐数:97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些你不知道的背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