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指望别人的图片MBA能直接教会你什么,主要还是看

要不要读MBA之10问,投资自己永远是这一生最值得干的事
【讯】这些年,总有好多人来问我要不要读个MBA?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读个MBA?该选哪个学校适合自己?读MBA能给自己带来哪些帮助?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基本都是针对他们每个人不同的情况一一作答,对于我越是了解的人,通常我的建议更加可以精准的帮到他。其实大部分的问题,答案都是一样。每次都是一样的答案,我也回答的有点累了。今天索性把这大部分同样的问题整理出来,让大家自己看。省的我每次回答一样,我也很无趣呢。除了这些问题之外,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针对你个人情况的,不妨再来问我。咱大家办事都提高点效率。这,其实也是MBA课堂的重要的一课。
无论如何,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些同学,当你在思考自己要不要在读个MBA的时候,你就已经跟别人不一样了,因为你在为自己的上进心开始计划付诸于行动了,因为你已经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了,因为你已经在开始为投资自己做打算了。真为你高兴。
而我,作为一个05年备考MBA的老生,06年9月就读上海交大安泰MBA,14年9月就读北大光华EMBA。在我的读书生涯里,这2次是我认真的为自己做的选择,选择学校,选择导师(后续如果大家有需要,再写一个关于毕业时候如何选择导师的文字,这个也很重要,导师就是一辈子的再生父母啊。多读一次书,就多一次自己选择的机会)。投资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是最正确的选择。工作也是投自己自己,读书也是,旅行也是,只是学到的东西不同而已。所有能够让自己成长的,都是最好的学习。
1、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读MBA?
其实,没有适合不适合,关键看你想不想读,读MBA你希望达成什么效果。通常一般选读MBA的年纪,毕业后累积了3-15年的工作经验了,你会感觉到自己遇到一些工作的瓶颈了。这时候,或许回归下校园,学习一点知识,是个不错的选择。
2、哪些人会选择读MBA?
在MBA面试过程中,一定会问到这个问题的,你为什么要选择读MBA?通常的答案就这几个:
A、工作遇到瓶颈了,工作不如意,所以想来读书
B、想转型。比如原来在做技术的,现在想做管理了。原来在贸易的,现在想转型做金融了。
-------备注:在这些转型的答案里,最多的是想转型到金融或者是咨询或者是创业,占比很高的。
C、纯粹的想回到学校提升下自己的学历的。
------备注:很多注重学历来影响升职晋升机会的单位很需要这个研究生学历,比如政府单位、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央企等等。而MBA要比一般的研究生还是要好考多了。毕竟一般的研究生是跟刚毕业的大量的毕业生抢跑道,这个的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而且从考试上也相对简单些,学习的内容上更侧重实际,事业更广阔。
D、就是想读点书,回味下校园,学点东西。
3、通过MBA能学到什么?
不要指望MBA能直接教会你什么,主要还是看你自己能学到什么,包括怎么深挖这个平台上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上课的老师,学校的老师,跟你一个班级的同学们,跟你同一届的同学们,你之前和你之后的校友们,你选择的论文导师。在这个平台上,你加入了参与了多少组织,担任了哪些组织的带头人,你如何用好这个平台资源。深挖和未来的维护,是一向即使是毕业之后,依然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这样,你就能把所有MBA圈的资源用好用足。这就是你能学到的,他们的经验和本领。
4、工作好几年了,到底该不该读一个?很迷茫?
如果你工作好几年了,不妨去读一个,选一个好的平台,这样你就多一个圈子。让自己已经开始平淡的安逸的生活,多一些新鲜的人或知识,或者这个选择,会不经意间改变你的命运。多一个圈子,多一些跟你一样上进的人,挺好。在奋斗的路上,多一些同路人,多好啊。
5、如何选择学校?
这个问题需要结合自己的情况,综合考虑的。通常需要考虑的几个关键点如下:
第一,如果能够有能力考上名校,那肯定拼劲全力进名校。关于为何要选择名校的原因,请参考上一篇瑶言内容。名校,同学更优秀,视野更大,机会更多。
第二、结合下自己的财力。名校的学费并不便宜的,但是请相信那份学费是超值的,当你未来毕业后赚到更多钱的时候,回头看看那点学费,真的小菜一碟。但是那份选择,让你未来更有动力赚更大的钱,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反过来说,高学费,也是一个门槛,通过学费已经刷掉了一部分人。
第三、结合下工作的空闲程度。MBA第一年的学习还是很辛苦的,尤其是名校的话,案例和作业量很大。如果工作出差非常多,就要慎重考虑了。最好选择离家近一点,这样方便些。当然如果进了名校,这些都应该不是问题了。
第四、选择对自己未来事业有帮助的学校。需要稍微判断下这个学校招生的同学的情况,最好跟自己是匹配的。比如上海交大安泰,创业氛围很好很支持,还有MBA创业基金,如果你将来想转型创业的,这个可以考虑。
第五、也可以选择跟自己互补的学校。比如你之前本科读的是文科,那么这次就换个理工科学校感受下了。如果是文科是本科,那这次就改理工科去感受下吧。让自己的生活半径宽泛些,不要总在一个圈子里。
6、如果你工作10年以上了,怎么选?
有工作经验了再来重归学校读书,其实这时候的你是最好的状态,想在管理上突破,并且重要的是,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社么,不想要什么。管理是最难的学问。管理好自己,才能领导好团队。讲真,如果你工作10年之上了,或者你在创业中,企业开始稳定了,我更建议你去读EMBA。EMBA的学习,同学上更谈的来,同时很多同学的经验直接就是你的实操经验。
7、MBA和EMBA哪里不一样?
老师很多是差不多的,当然EMBA的老师在师资配比上更资深、更多元化些。最直接的,还是同学不同。EMBA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决策人,同学之间谈到某些合作,就可以当场拍板,做还是不做。MBA更多年纪比较年轻,很多还是管理中层,是职业经理人,需要养着,养个5-10年才能有真的合作。MBA毕业5年后,就开始出来分水岭了。
8、MBA考试,怎么过关?
考试就那老四样,语数外,逻辑。如果你觉得自己学习能力和做题能力还成,那就买一些这方面的书,好好学习,然后在请教一些过来人,就可以了。如果你觉得脱离课本有些年限了,比较困难,那就不妨报考一个MBA辅导班,选一个大平台的。这样又多了一个备考的圈子的。我当时选择的就是泰祺MBA辅导班,对我帮助非常大,最大的收货是我们当时的风雨兼程学习小组,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成了一家人。
9、关于面试
面试,我觉得除了正常的笔试外,就是更重要的一个环节了。现在很多名校都是先面试,后考试。面试的成绩,直接决定你的笔试分数线的。面试,我个人觉得几个很重要的点:
第一:2个推荐人,推荐信,一定要认真的找有分量的人写。推荐人的分量,表示你朋友圈的高度。一个最好是直接老板,最大的老板。一个是你认识的最牛逼的人。
第二:心态很重要。面试过程,服装正装,礼仪,这是最基本的。然后就是自己放松,真诚的、坦诚的面对面试,不要夸大。面试官都是身经百战的,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关于任何问题,没有对错没有答案,主要是你要有自己的观点,有想法,逻辑清晰。
第四:小组面试,就当在公司里部门开会,你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就好。没人挑头,你就主动点,团队精神。
第五:英文不能0分啊。至少5分以上吧。
10、就读MBA后,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因素?
第一:不要拼命死读书,多用好MBA这个平台,多加入一些对你未来有用的或者你有兴趣的圈子,多一些志同道合的好友。
第二:对于对你事业相关的老师,要深度沟通
第三:选择一个好的导师,非常关键。不要只看中这个导师能否有时间辅导你的论文,而是其他。论文只是形式主义,重要的事导师对你一辈子事业的指导。
第四:毕业论文,尽可能在写自己的工作相关的,容易写,也容易过关。一定要写你熟悉的领域。
第五:为自己毕业后,去联结学弟学妹们留几个组织和平台。比如我们交大安泰MBA毕业的,后续可以加入交大安泰MBA同学会,下面还有7个俱乐部。比如我所在的MBA创业俱乐部就非常好,创业小伙伴们一起前进。
第六:毕业后,时常回学校聚聚。不要错过跟学校不定期的连接,很重要。多回炉参加一些学校的讲座。
第七:如果你读的是国际班,请一定要争取下去国外做下交换生,觉得值得。如果你在读或毕业了,请一定要争取跟着学校出国游学下,跟着学校出国游学,不是简单的旅行,你更学习到更多。真的。
第八:如果是校友聚会,我基本都约在交大。每次都有意外的收获,不仅是见到校友,更重要的是在校园里都遇到更多的校友,遇到更多的机会。
好了,如果你还在纠结要不要读,那么找一些你信任的过来人,综合下你的具体情况来帮你分析下哦。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瑶言的新浪博客,如原作者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电话010-。
友情提示: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更及时地了解全国2018年MBA调剂最新信息,MBA中国网特别为考生增设、、、、等热门MBA调剂专题页面:
立即申请调剂请登2018全国专业学位调剂服务中心:
MBA调剂指导:
MBA调剂攻略:
MBA调剂问答:
MBA调剂活动:
MBA调剂资讯: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欢迎交流与合作。
备考交流方式欢迎各位备考生入群交流。
2019年管理类联考备考群:,
2019年MBA提前面试群:6311818。
2019年EMBA备考咨询群:。
上交大安泰MBA
清华五道口金融MBA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华中科技MBA项目
南京大学MBA项目
江西财经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院校热度排行榜
管理类联考历年真题
管理类联考备考知识库
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B702
徐汇区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逸夫楼演讲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还没有账号?
电信业务审批[2009]字第146号&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90237号&京公网安备73号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马甸桥北城建开发大厦东座6层
&邮编100190
版权保护法律顾问:北京慧学律师事务所
转载须注明来源:MBA中国网
Copyright,mbachina.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MBA中国网 版权所有MBA宝典============================================================  MBA就业形势分析  1997/98 by Mario Lay(MBA Imperial) and Nunzio Quacquarelli(MBA Wharton)  所有的MBA都没有一样的。每一家用人公司都有自己所偏好的MBA学院,对这些学院的MBA毕业生他们总是比较积极地录用。过去六年来,MBA Career Guide杂志的International MBA Recruiters Survey对用人公司的偏好作了详尽的调查研究,从中经常被国际性大企业相中的MBA院校。用人公司样本 为使该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以反映用人公司的大体状况,样本包括26%的管理顾问公司、28%的金融服务公司以及46%的工业企业。由于工业愈来愈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寻求国际导向的经理人员,这些活跃的行业有:电讯、汽车及配件业、信息技术及电脑业、制药业以及消费品公司。  1997年,研究人员调查了1000多家用人企业(美国国际企业约44%、欧洲的国际企业约40%、亚洲及澳洲企业约8%、拉美企业约8%)。研究方法及结果    每个企业要按优先次序列出它们最近都从哪些国际院校中招聘过国际工商管理硕士。另外我们还询问企业1998/99年度打算从哪些国家或地区招聘工商管理硕士。只有那些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区积极开展招聘活动的企业才可以被纳入调查结果,最终约有250家招聘企业入选。只在国内招聘的企业不在本此调查范围之内。  如果院校被首先列入前5所大学或前30所大学,计分时对其得分分别予以加权。招聘企业给予某院校较高评价的次数越多,该院校的得分也就越高。自1991年我们开展这项调查以来,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企业对工商管理硕士院校的偏好不易发生改变。除非发生严重的经济衰退,否则短期的市场起落不足以让企业完全放弃招聘工商管理硕士。同样,企业也是历经多年才认准特定院校,个别优秀或差劲的毕业生不足以让其改弦易辙。因此,我们对招聘企业的调查结果被普遍认为是可靠的衡量标准。  在此标准下,下列院校的表现一贯良好,他们是:美国费城的沃顿商学院、法国枫丹白露的INSEAD商学院以及其他在美国或欧洲排前的商学院。&&&&&& 目 录下一页  MBA教育将偏重于网络化和国际化  一项调查显示,MBA(工商管理硕士)是1999年我国出现最频繁的十个词之一。日前,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的中国MBA发展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认为:在新经济下,MBA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国际化、网络化越来越成为MBA教育的主流。  一项对98级MBA毕业的学生调查显示,有95%的毕业生认为MBA学习对自己事业发展帮助较大,90%的学生认为通过MBA学习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对于MBA教育而言,目前的关键是如何适应新经济的挑战。  新经济的几个主要特点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新兴企业的经济支柱作用等。在新经济条件下,MBA教育将更多重视网络教育和国际化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掌握各种国际性管理知识的MBA毕业生将大受欢迎。作为一个合格的MBA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要掌握国际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具有从事国际商务的能力。北大国际MBA今年9月份将开始招生,也说明现在各高校重视MBA教育的国际性项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过去那种面对面的教育方式也会发生变化,通过互联网的在线教育将会得到普遍发展。面对挑战,世界许多商学院开设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新课程,如技术管理、创业管理技术、电子商务、网络管理等。国内也有一些学校开设了相关课程。  MBA教育网络化是基于,在信息社会里,对于信息的开发、占有、控制、使用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开发和销售信息也将成为一个支柱产业。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结构将变得分散化、柔性化,员工的个人价值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信息化也会对MBA教育的使命、内容、方法发生相应变化,导致MBA专业的重组。&&&&&&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MBA,想说爱你不容易  中国MBA在变化中  中国MBA(工商管理硕士)试点院校从1991年的9所已扩大到如今的56所。然而,学员的成分越来越杂,年龄越来越轻,报考者学历越来越低,收费越来越贵。针对目前MBA十分火爆的现象,不少相关人士指出:“别炒了,MBA!”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至少需要30万名MBA毕业生,而目前只有3000名MBA毕业生。美国每年授予的MBA学位占全部所授予学位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中国的比例与之相比还有相当差距。《经济日报》在对比这一数字后提醒说,中国MBA的市场潜力巨大,但不要爆炒。  90年代初期到中期,MBA班大多是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干部。培训班的学员,多由单位组织推荐,年龄也都在中年。而今成分可谓五花八门,从国家机关公务员到中学教师、新闻记者、导游,一应俱全,甚至还有牙医。  MBA报考者的年龄也越来越轻。一项调查显示,中国MBA报考者和在读者平均年龄为29岁,这意味着大多数求学者是参加工作后3到5年就来上学的。于是出现一种现象,真正在管理岗位上有一定经验,也有相当能力的人考不上MBA。专家认为,从培养效果看,还是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更出色。  而且,现在报考MBA者学历越来越低,大学学历者有之,大专学历者有之,找个地方盖个公章而自称高学历者也能报考。有人说,MBA含金量值得怀疑,有沦为夜大、电大、函授大学之后的“第四大”危险。  MBA毕业者们真正成为大企业一把手的并不多,中国目前著名企业家队伍中,就没有他们的身影,即使是1987年第一批毕业的。  MBA在中国已走过10多个年头,但目前的56所MBA试点院校仍都是试点,没有一家转正。  MBA学费该不该涨  前不久,北大、清华宣布:今年入学的MBA学费将从现在的3万元提高至5万元,涨幅达70%左右。之后,上海复旦大学也公布了相同的消息。与此同时,同属“顶级名校”的上海交通大学却向考生承诺:3万元学费维持不变。  学费上涨的理由是什么?首先,MBA已成为目前就业前景最好、报酬最高的热门专业。许多谋求更大发展的年轻人,甚至一些在任厂长、经理都将MBA视为成功捷径。近几年,上述4校MBA的报考数和招生数之比都在8∶1左右。今年,复旦招收MBA500名,交大招收300名。报名第一天上午,考生数就分别超过了1500人。  同时,这些大学目前每个研究生的平均培养成本也超过3万元。MBA由于实践环节多,培养成本相应也就高。从目前国外情况来看,MBA的学费大致相当于学生毕业后第一年的平均年薪。而我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上海地区的一次调查显示,MBA毕业生第一年的平均年薪为7万元。因此,即使把学费涨到5万元,许多人仍然不会觉得太高。  第二个理由是,教育的“品牌效应”能否通过学费体现出来?在美国,学费是表现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信誉的重要指标之一。名校因为毕业生就业选择机会多,学费相应“水涨船高”。“名校效应”在这两年的国内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也日趋明显,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教学质量和知名度既然在国内首屈一指,学费高于其他学校也就顺理成章。事实上,国外一些并不知名的大学在中国开设MBA班,因有“国际”的光环,收费并不低。  不涨的理由又是什么?上海交大一位负责MBA教学的教师说,直接原因是学校为了树立“讲信誉”的形象。而且该校MBA正式报名前的有关资料中,学费标的是3万。这位教师也担心,比其他同类学校少收2万元学费,会不会影响交大MBA在社会上的信誉?而且,学校在经济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今年招生300名,不涨价就意味着少收入600万元。从目前市场对MBA的强劲需求来看,学费涨价已成趋势。  美国MBA在下滑  事实上,由于互联网业急速而蓬勃发展,在美国,大学生的心态逐渐变得急功近利,一向最吃香、被视为高薪代号的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连著名学府去年也出现报读人数下跌的现象,部分学生甚至半途退学,提早投身互联网市场。  一些以MBA课程著称的美国大学,包括斯坦福、麻省理工以及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等,申请入读的人数均告下跌,跌幅最大的达到11%。其他著名大学,如卡内基-梅隆及西北大学等,去年报读MBA课程的人数都没有增加。连名校都如此,次一级大学的招生情况可想而知。  许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在问自己:在象牙塔(大学)内能赶得上互联网世界一日千里的步伐吗?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院长戴利说:“互联网界转变得太快,你一定要置身其中才能真正认识它。”  愈来愈多的MBA学生读了一年之后,都宁愿放弃,中途退学。以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例,今年700多名MBA学生中,就有25人退学,他们几乎全已投身互联网公司。至于专门为投考商学院而设的管理学研究院入学考试(GMAT),报考人数也创5年来新低,去年只有约9万人。  这和中国国内的红火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MBA的前景  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地区2000年研究生报考的37428名考生中,据统计,报考MBA的有7361人,与去年的4581人相比,增长了60%。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就有2408人报考MBA,增幅为87.8%,而清华计划招收400人,实则有2680人报考。  但是,学过MBA的人却有一番不同的感受。北大一位98届毕业生说,因为MBA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太短,我们又缺乏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氛围的熏陶,MBA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初学桥牌,更多是对一些基本规则的学习和熟悉,无法奢谈“牌感”。在中国,MBA更应该是一个管理者的必修课或称必补课。  随着MBA人数的急剧增长,同时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人认为在MBA上有利可图,所以打着MBA的名义开办了各种MBA培训班。他们不顾教学质量、生源质量,只为赚钱,导致了现在MBA市场的混乱和MBA含金量的降低。  有位记者以咨询者身份按小广告的指点,到北京一所“某国际工商管理培训中心”暗访,发现这里入学考试是开卷的,也不必写什么毕业论文,只要花1万美金(约8.3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在13个月内拿到一张美国MBA证书。MBA证书竟可以花钱买,难怪人们的心里也就越来越没底儿,对MBA的含金量产生了疑问。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陈章武教授认为,中国的MBA现状总体上是健康发展的,各院校在合理的市场竞争中也要创建自己的品牌。评价MBA含金量的标准,不只是看你有没有MBA证书,更为关键的是要看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MBA流向何方  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MBA毕业生的就业行情是相当不错的。这几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MBA毕业生目前还感受不到这种压力。他们并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令他们困惑举棋不的是:这份工作是不是“最好”,有没有“更好”。前来高校要MBA毕业生的单位很多,一般的毕业生都有3-4个单位可供选择,尤其是名牌学校的MBA,真是“牛”得很,不是单位挑他们,而是他们挑单位。  正因为下于一种供不应求,炙手可热的状况,MBA毕业生大都眼光较高,他们在去向上主要有以下几种选择:考博、留学、去外企、到沿海。选择企业的主要去大型企业,去私营企业的极少,在地区的选择上,大部分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去内地城市的微乎其微。在人大工商管理学院采访时,我看到了96级学生的去向表,34名MBA毕业生,除去委培生,25名统分的学生中,去上海的1名,广东的2名,其余都选择北京。有六七人去了外企,另几位去了联想集团、中国银行、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等大单位。  MBA有不少是单位委培的。按道理,这部分毕业生该回原单位。值得注意的是,单位委培的MBA跳槽比例极高。究其原因,与读书时学费自已掏有关。一般而言,既属单位委培,学费就有单位出,毕业后回单位服务,事实上,许多MBA名为委培,实际自费,这部分学生报考MBA时,脱产出来读书时心里隐隐就已对原单位感到不满意。加之学费又是自己掏,原单位没有多少可限制他们的地方,读了MBA眼界宽了,更清楚自己的价值了,毕业时觉得原单位不合适,便选择了跳槽。委培生不是学校统一分配,找工作时也就不像统分生那样,需要用人单位,毕来生、学校三方签署协议,而只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即可。他们去哪,学校也管不了。这些都是造成委培生大量跳槽的原因。  不少高校毕业生求职时感到茫然,不了解社会,也把握不住自己,选择职业多少有些盲目,但MBA不会如此。一位主管过MBA分配工作的老师说:“MBA学生有过工作经验,对社会现实比较了解,有自己的思想。什么样的单位好,什么样的单位不好,他们一清二楚,很有主见。”去国企也罢,去外企也罢,MBA毕业生的心态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MBA热已经好几年了,许多用人单位都瞄准了MBA。然而,从采访的情况看,一些单位选人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到学校,开口就要MBA,非MBA不要。如果校方回答说MBA已经分配完了,没有人了,他们就会说:那我等明年再要。如果学校老师建议:要普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行不行?他们则断然摇头:“不行,不行,我们就要MBA。”可是,如果问他们为何非要MBA,准备要MBA毕业生去干什么?他们则会露出茫然的神色,有的甚至说:“搞推销呀,我们厂的锅炉卖不出去。”。。。。这说明,许多人对MBA还是不了解的。如此盲目地选才用人,无疑将潜伏着某种危机。  MBA毕业生到了新单位,也只是在普通岗工作,是普通职员。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周石老师说:“MBA毕业后必须有个适应、成长的过程,一毕业就安排什么职务,进入管理属,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  10多年来,我国培养了一批一又批MBA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基本上都在大城市,在企业工作。特别是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比较多。也许是因为MBA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一些人也产生了考虑,觉得MBA发展得太快了,培养得太多了,给人一种泛滥的感觉,有的说:“MBA应该是高级管理人才,是精英,既是精英,就不能多,多了就不值钱了。”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人大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周石老师说:“MBA多了还是少了?这不能简单笼统而论,主要看市场需不需要。如果市场不需要,那就是多了,市场还需要,那就是少了。目前MBA毕业生,大都去了大城市、沿海、很少去内地。河南洛阳有一家企业,屡次到我们这里来要人,就是没有人去。MBA还是有市场呀。因此,从市场需求来说,从国有企业的改制来说,MBA太少了,MBA多了还是少了,不少是拍着脑袋来说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内地的发展,需要多少人才!MBA不是多了少了的问题,而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如何使毕业生更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经济建设需要的问题。&&&&&&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MBA在外企究竟值多少?  记得在15年前,有人告诉我哈佛的MBA毕业生的年薪为7万美金,我听后真是吓了一大跳。10年以前,中国派出了第一批有实践经验的年轻人赴国外读MBA,当时中国的外企处于刚起步阶段,非常需要这类具备优秀的语言、管理和思维能力的人才,因此当他们学成回国后机会很多也非常的好,这批人的薪水当然也是相当高的。其实在10年以前已经有一些外企的资深职员意识到MBA文凭将会有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要求公司送他们去读MBA。我认识一个女士,当年辞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自费读MBA(当时就算在国内读MBA,学费也是相当高的),结果,她毕业后找到了一份5万美金年薪的工作。但是现在中国的MBA办得似乎有些滥,成员也不像以前那么精良,加上外企在中国发展已有十几个年头,人才紧缺问题相对有所缓和。此外,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资企业给予MBA人员的薪水和职位与前些年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应该承认中国的MBA人员都是一些非常聪明、很有潜力的人。他们有较强的语言(特别是工作语言)能力,知道很多符合国际潮流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但是MBA只能说明你受过某种教育,而不代表你的能力。MBA不是学术研究,而是要真正的去做管理。做领导人最需具备的是:气质、做大事的决心、魄力以及承受压力的能力,这些在MBA的课本里或案例分析中能学到吗?MBA的学习方法可以称之为“演习”,但“演习”与“实践”毕竟有质的差别,后者需要的是实际取胜的才能。另外,不够“谦恭”,恐怕也是MBA学生身上的“普遍特点”。他们往往在应聘时对职位和薪水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却忽视了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对于企业来讲,我们一般是不会冒险把一个高职位给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去做的。  企业实行的是“岗位等级工资”,但是这往往同那些MBA人员的心理价位有一定差距。他们往往喜欢互相攀比,如果他们的同学拿到了较高的薪水的话,他们就认为自己也非这个价位的不取,由此也可能失去了一些好机会。至于职位,我认为MBA人员还是从中层做起比较好,如果他们的工作非常有成效的话,自然会获得提升。相信在同等情况下,他们的机会会比别人多。&&&&&&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MBA在中国(1)  在欧美同学会MBA分会的一个报告上,有这样一串数字和名字。据1996年的调查,由原国家经委三个国际合作项目12年来培养的五百名MBA毕业生中,在中央和省、市级政府机构任职的占15%,在国有企业任职的占34%,在民营企业任职的占6%,在三资企业和外企代表处任职的占34%。在政府行政系列中已有15位司局级, 177位处级干部;在企业担任高层经理职务的有187人。他们包括:  陈学忠,中国轻工物资总公司总经理;  张续超,国家开发银行国际金融局副局长;  张景华,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部主任;  黎光辉,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田千里,北京新奥特集团执行总裁;  张季文,柯达(kodak)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  韩愉,ABB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  这一连串各行业中精华人物的名字能罗列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教育背景: MBA。  MBA的经历似乎象征着成功富足的美好前景。  据说, MBA意味着年获10万美元;  据说,全球著名的50家企业的老总中,有一半以上是MBA等等、等等。  于是,无论是泱泱学子,或已拿到各种学位的在职人员,还是正在当任的老总,以及分流的国家公务员只要稍有资格,都对读MBA跃跃欲试。  有些新闻人称MBA是98年的一个热点。  MBA,作为一种培训职业工商管理人员的教育,真是点金术吗? MBA的价值何在?中国究竟需不需要MBA,人才市场对MBA的态度如何?什么样的人适合读MBA?它到底是市场的需求还是媒体的妙作?中国的MBA教育与国外相比,其含金量如何? MBA真能担起人事制度改革以及管理革命甚至中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任吗?  一、MBA何以应运而生?  MBA,英文全称是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教育的发源地是本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处于发展中的第一个上升时期,各行业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有市场实践经验,又有商业管理理论水平的中高层人才。  当时在美国科学管理引起的伟大革命使人们认识到盈余的分配并非头等大事,而注重增加盈余才是重要问题。MBA所致力培养的,正是懂这种科学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员。  1918年,在哈佛商学院(HBS)首创MBA,在以后的10年间,旧金山、纽约、华盛顿等地财团联盟与包括哈佛在内的院校创立这一学科,相继设立了MBA学位的多家商学院以及管理学院,成立了延续至今为促进美国企业管理教育发展的美国商学院联合会(AACSB)。从当时MBA毕业生的实际业绩看, MBA尽管时髦,却不实用, MBA的教育更多是在研究层面,尚未务实。  MBA真正派上用场是在美国二战后,迅速扩张的经济发展,曾使MBA毕业生一度供不应求。  被美国《幸福》杂志誉为令美元失色的班级,记载了哈佛49届毕业生的佼佼者们,如70年代强生公司总裁Jim Burke,亚顿公司总裁Sumler Feldberg,施乐公司总裁Peter Mclolugh等,他们的成功迄今为止是MBA历史上最辉煌的记忆!最令哈佛引以自豪的是,他们实实在在输送了大批极其优秀的管理人才,在美国500家大财团中,有近三分之二的决策经理们经历过HBS的洗礼。正是这些学生毕业后的杰出表现,使哈佛商学院扬名世界,也使MBA学位证书成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成为进入高级管理阶层的通行证。  美国MBA们的荣光,使西欧各国开始对MBA教育引进或效仿。自50年代到70年代,欧洲诸国先后成立了多家以培养MBA为目的商业管理学院,并涌现出了一批造就新一代商业精英的知名院校,如法国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英国的伦敦商学院,瑞士的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等等。  二、中国MBA教育的历史和现状  在中国, MBA的出现是在80年代初期。80年代初,中国正值百废待兴、经济转轨时期,中国政府深深感到要振兴中国经济,首先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1983年,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讨论了合作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意向。自1984年起,由原国家经委与美国、欧共体、英国等陆续联合举办国际合作工商管理培训和MBA教育项目。它们包括, 1984年,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管理学院联合在中国首次开办的MBA教育。这种国际合办的MBA在大连理工大学一共办了5年;中国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和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合办的中欧管理中心, 1994年延续变更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与欧盟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的合作项目,更名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西安中国设备管理培训中心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合办的中英合作项目。这三个项目是中国探讨和试办MBA的开始,也是中国MBA教育的一部分。中国的教育部门对MBA的研究和探讨则是在1988年左右。国家教育部学位司MBA项目官员黄宝印说, 1988年至1989年,中国的MBA教育处于研究阶段,成立了培养中国式MBA研究小组,并组织对国外的MBA教学进行考察。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在中国开展设置和试办MBA学位的工作,并于1991年在清华、人大、南开、天津大学、复旦、厦门大学、西安交大、哈工大、上海财大9所院校进行试点。首届毕业生86个在1993年获得MBA学位,同年,试点院校扩到26所。到1998年,国家进一步拓宽培养渠道,扩大进行MBA教学的院校范围,又有30所高校加入了这一行列。经过几年的发展,每年录取人数由1991年的86名,扩大到2500名左右,现在校生近万人,已经毕业的近3000人。考试方式从单考、统考、发展到今天的联考。除了国际合作项目和传统的学院式学位制教育,中国MBA教育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贸委系统开展的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MBA学位。在职攻读MBA学位教育从1997年开始,国务院学位委、国家经贸委的《关于九五期间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工作的通知》要求,培养对象为大学本科毕业,工作五年以上,年龄在45岁以下,工作业绩突出的工商企业、特别是国务院重点联系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经济管理部门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中央行业主管部门的企业干部培训主管机构负责推荐,获准推荐者参加全国统一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入学试验,即GRK考试这个在职攻读MBA学位教育的开展标志着中国MBA教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它丰富了MBA办学模式,更有利于直接为大中型企业培养管理骨干。尽管由于政府的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MBA教育发展很快,但与国外成熟的MBA教育制度相比,国内的MBA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制偏长、适宜MBA教学特点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材和案例建设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有些院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松MBA招生条件和文凭发放条件,学生质量不高,影响了MBA在社会上的总体形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欧美同学会MBA协会会长李兆熙先生说,现在中国MBA入学基本上通过联考方式,统一命题,要考政治、英语、数学、管理、语文5门课。而国外MBA考试比较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面试是选拔MBA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初以考核知识和能力为主的笔试会淘汰掉一半的应试者,剩下的人还要经过主考官们精心策划的面试,通过面试来发现真正具备企业家素质的人。在总成绩中,面试成绩通常占到四成的比例,决定你是否会被录取。谈到MBA的师资问题,李兆熙先生说:MBA的师资在国际上是有条件的,  第一必须有PH.D(博士)学位;  第二是有研究成果的;  第三有综合实际能力,就是要求你既是大学教授,同时又是咨询公司里的专家,或在金融机构、公司里任职等。李兆熙认为,管理是特别注重实践的,管理的理论是基于实践才能发展,脱离实践就毫无意义。所以西方MBA的教授们都有压力,觉得自己不能离开实践,要和实践紧密联系,必须到公司去担任实际的职务。但国内的相当多师资本身就没有系统地学过管理,很多是相近学科转行过来的。这些师资往往缺微观,也就是实践这一块,而没有实践这一块,管理是教不好的。师资必须不断通过实践获得研究成果来充实自己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但MBA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里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大学比较侧重于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已成为MBA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据说哈佛的MBA在两年内要分析800到1000个案例,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要处理2到3个。这种高密度的案例教学使MBA获益菲浅,许多人毕业多年后还时常翻开学生时代的笔记,从那里寻找处理手头问题的答案。中国教育也引入了案例教学,但案例数量太少,尤其是国内企业的只占极少的比例,这使我们的MBA丧失了不少模拟真实的机会。而这些在MBA教学中是很重要的。目前,受国家经贸委的委托,以北大牵头的几十所院校正在积极组织编写中国的案例。国家教育部黄宝印说,我们鼓励各个学校编写案例,案例的编写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学生一个实践的锻炼;我们还在引进国外师资给我们的教师培训;鼓励学校间互相举办培训;支持教师到公司,企业兼职;举办专业讲座等等,我们一定要保证MBA毕业生的质量,提高质量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质量是MBA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王柯、(《经济与信息》记者)陈晨星&&&&&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MBA在中国(2)  三,为什么要学MBA  98MBA热,不是空穴来风,几乎所有被采访者都强调大环境的变化是重要原因。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要在国际竞争中傲立潮头,要进入世界500强,仅靠某些企业进行1+1简单的组合,打造出貌似航空母舰的大企业就去竞争是远远不够的,大企业在更高层次的竞争必须有更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否则,未等走出国门,在本土作战,就有可能已被打败。美敦力(中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王涛,美国(UIC)96级MBA毕业生,他说,为什么要学MBA,我觉得是和大环境有关。国内的经济体制转轨后,市场放开了,需要一些管理人才。过去中国的管理方式是下命令,通过命令进行多种分配。而现在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尤其是国外一些大财团,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他们经商就象大兵团作战,武器装备都特别精良,有做市场的、有做销售的、有做后方支持、有做财务的、也有做投资规划,组装起来的是一个团队,按部就班地开战。我学完MBA后,感觉MBA也特别像打仗。过去中国人做生意没有一个概念,常常是游击队土八路。或者,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今天政府给了一个政策,就一下子发了一笔,完全凭感觉。有人觉得做生意就是陪人家吃饭,把对方喂饱、灌醉了,这个生意就算做成了。这是特原始、特初级的做生意水平。就中国目前市场的发展来看,再这样不行了。中国要加入关贸,要走出去,外国大公司要打进来,我们还这样就没法跟人家较量。所以不能跟祖传中医爹教儿子似的:爹知道100%,传给儿子80%,等传到孙子时,就剩下60%。中国传统的经商只是一种实践,缺乏理论的东西,而MBA就是高度概括了实践的一种理论,它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用它去指导实践能大大提高实践的水平和层次。现代的企业家不仅仅是通过以前那父教子、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来培养,人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这就是MBA教育制度。工商管理学院之所以敢于宣称是未来企业家的摇篮,关键在于它为那些有志于企业界的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有效的学习环境。国家经贸委培训司的郁毅说,九五期间对企业管理人员要普遍进行一次工商管理培训。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九五期间都应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工商管理培训。郁毅认为, MBA教育不是培养企业家的唯一途径,但却是必要条件。MBA的学生,要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如何做到与人合作和竞争,如何突破自己的极限而成长,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质和利用他人的智慧。MBA不一定成为创业者,创业需要天才和机遇,灵感和惯性。但企业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时,却非常需要MBA。学习MBA,可以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有关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创业者自身成为MBA。当创业者使企业立足之后需要一整套制度化、规模化的管理体系来运作企业,以前的企业行为无论多么有效,多么成功,都不可能保证今后依然有效和成功。创业者本人需要脱胎换骨,需要转变观念和行为模式,否则他就有可能掉进企业成长中的第一个陷阱——领导陷阱。这正是中国不少企业正在普遍遇到问题。这时的创业者需要学习和掌握MBA式的综合管理知识和观念,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在这方面,海尔的张瑞敏总裁是一个例子,他于1997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的MBA学位。而海尔的成功范例,也成为哈佛商学院MBA教育的一个案例。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以MBA为中心形成的干部队伍。创业者本人可能不去学MBA,但你的企业要求你必须有一批精通管理的干部队伍,成功的创业者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守业者。要继续发展企业,你必须由做生意、做事为主,变成管理人为主,你必须学会通过人去做生意,去做事。精明的犹太人办企业到一定阶段惯用两种方法处理企业,一是将企业卖掉,自己再去办一个新企业;二是将企业交给一个比自己更会管企业的人,自己去找新的事业长点。据郁毅介绍,北新建材的老总宋志平在接受经贸委的工商管理培训之后,感触很深,充分认识到MBA知识的重要性,他己的副职们来学习,还在公司开设了中层干部工商管理培训班。郁毅说在中国企业,类似的例子越来越多。  四、中国市场需要MBA吗?  我们再来看看人才市场对MBA的态度。  目前中国拥有MBA学位的毕业生不过3000人,与12亿人口, 1.5万国有企业,上百万工商企业的比例太不相称了!而美国MBA毕业生已达7.4万人,日本4.05万人,法国1.76万人。可以说,中国企业对MBA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目前国内不少具有远见卓识的国企已感到高级管理人才在企业未来之路中的重要性,并开始有计划地投资。据《金融时报》报道深圳一大公司斥资100万,邀请其它企业共同筹资400万元,在清华、北大、中国科大、上海同济4所名牌大学设立奖学金,办工商管理博士生班。东方集团和海星集团与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6所名牌大学联合开办MBA国际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管理及信息处理等部分课程专业班;长虹公司亦准备投数十万资金,培养一批复合型MBA人才。国家经贸委的郁毅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经贸委研究决定,从1997年开始,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的工作。从1997年的情况看,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共推荐了5000多人不参加考试,最后录取了2677名,这些同志将在全国26所有MBA培养方向的院校,花两年或两年半的时间攻读MBA学位。今年,我们将把学校扩大到56所,在全国铺开,开展这项工作,计划推荐8000人来参加考试大致按2:1的比例录取。这项工作的开展后反响很大,各省市都积极参与,尤其是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我认为,大家对这项工作踊跃参加的程度本身就反映出中国人才市场对MBA的需求程度。从MBA所学的课程看,《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规定了18门课,包括管理学、管理经济学、运筹学、英语、宏观经济学、会计学、公司理财、管理统计学、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经营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工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税收理论与实务、经济法等,都是现代企业管理迫切需要的知识。中国企业转机建制适应两个转变,都迫切需要这方面的高级人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MBA申请人是逆经济周期的,在经济不景气时反而增加,有远见的学生认为MBA学位是获得高收入的保证,而经济衰退减低了离职两年的机会成本,正如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院长马丁.里尔说:在动荡的世界中,我想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获得的稳定的东西。有人说,政府花如此大力气培养的MBA,现在却无法效劳于国企。由于国企难以使其施展才华,外企或私营企业甚至自己开公司,成了MBA们选择工作的目标。美敦力王涛说,我觉得国企的问题,还是思维层次的原因。现在国企中已有很多意识到产品的竞争最终是人的竞争,是人的知识结构的竞争,人的积极、主动性的竞争。说明国企的成长已很迅速。现在沿海好多做大的企业集团也很重视人才,不惜重金吸引人才。这说明国企在市场经济中已恍然大悟,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求贤若渴。国企在逐渐成熟后,这是必然。国家教育部黄宝印认为,有些MBA毕业生对自身定位有偏差,他们希望一开始就有高薪和经理级的位置,而忽视了从基层做起是很重要的。国有企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发展,但MBA也应正确定位自己,不要一开始就眼高手低。黄宝印说,培养人才不能有狭隘的观念, MBA选择了外企,在外企也是一样为中国服务。而且培养MBA就要走向国际化、信息化,不同管理文化互相交流,才能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我相信,现有MBA精英将是下个世纪国企所需的栋梁之才。黄宝印还特别提到,现在正是攻读MBA的好时机,他说, 21世纪即将来临,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在质上会更高,及时学习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今后就业会有很大帮助。而且现在招收MBA的院校多,类型也较多,考生选择余地大。毫无疑问, 21世纪会需要大批兼备东西方经营管理知识的MBA人才。如果说现在是MBA人才流失的话,那么下个世纪,就会是MBA人才回流的时候。21世纪,会有大量的MBA人才或其它人才从外资企业流向国企,越来越多的人,包括现在外企供职的精英们相信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成为显性。但是要想成为21世纪的英才,成为MBA人才群的中一员,光凭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里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读MBA。国外对想攻读MBA的人有这样的要求有雄心,有魄力、善思考,不怕挫折,不因循守旧,有不达目标决不善罢某休的奋斗精神。大致上说,就是应具有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实际的情况有相当的体认之外,还应对所有学科(包括人文、科学等)都有兴趣,而且发展比较平衡;对社会和外界环境变动比较关心,并希望对世界、社会有所贡献;愿意并善于与他人相处,能够积极地在团队中发挥作用。当然,如果有较好的领导才能,有影响他人的天赋,就更容易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了。王柯、(《经济与信息》记者)陈晨星&&&&&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MBA择业  37%希望加盟大型跨国公司,18%要投身新兴的网络企业。  排山倒海之势的新经济浪潮当然不会漏过未来CEO的摇篮:工商管理学院。1999年,超历史纪录的精英人才涌入硅谷和其他类似的高科技创业区,使原本烽烟四起的人才战争愈演愈烈。不过,谁是这场人才之战的最终赢家,还需时日才能见分晓。  虽然年轻网络公司满载财富和创意,成为MBA的从业新宠,不过,最新的“最受MBA青睐的公司调查报告”显示,这些精英人才选择毕业后的公司时首推麦肯锡。到现在为止,学术咨询公司Universum的这项年度择业调查报告已举办了四次,而麦肯锡公司是次次夺魁。此项调查由Universum每年在全美32家著名工商管理学院的2700名M BA毕业生中展开。今年,有37%的学生仍希望加盟大型跨国公司,其中的代表福特和美国运通跃居排行榜前50名之列,另有18%的学生表示要投身新兴的网络公司队伍。  毋庸置疑,现今的名校MBA毕业生炙手可热,身价狂升。如果大型跨国公司无法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机遇和报酬,自然会有遍地开花的网络公司投怀送抱。&&&&&&&&&&&&&   MBA走向网络时代  在华盛顿干了好多年会计以来,朱莉·桑德伯格认为应该回到学校,重新开始一份新职业。技术和因特网激发了她的兴趣,所以她选择了丹佛大学刚刚设立的电子商务研究生课程。事实证明,她的决定非常适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开设网上业务,他们发现,要在网络空间经营一项业务,仅有传统的工商管理硕士的技能还不够。  事实上,由于在线销售的飞速发展,各公司争相寻找既有技术专长又有销售技能,能应付因特网独特挑战的人才。丘比特通讯公司预测,在线采购将从1998年的71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411亿美元。  这一惊人的增长促使美国各地院校的许多商业课程从开设电子商务选修课发展到设立正式的学位。有的院校甚至与大的因特网公司合作,培养专门从事在线业务的工商管理硕士。  田纳西州什维尔市范德比尔特大学职业管理中心主任彼得·韦鲁基说:“对电子商务或因特网销售人才的需求极大。但公司不需要仅具网页设计才能的人,他们需要的是受过正规训练、集销售、经营和公司决策于一体的工商管理硕士。”&&&&&&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PMP将取代MBA  MBA教育于80年代初引进我国,历经近20年的发展,在从混乱走向规范、从拒绝走向崇拜的同时,目前又面临PMP的竞争,使MBA的身价受到挑战。  在美国,PMP(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译为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被认为极有可能取代MBA,成为各大公司争夺的热门人才。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一是PMP的知识体系很规范。成立于1969年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简称PMI),于1984年制定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指南(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简称PMBOK),其内容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以及集成管理九大知识体系;二是基于(PMBOK)的文件已被世界项目管理界公认为一个全球性标准,国际标准组织(ISO)以该文件为框架,制定了ISO10006标准;三是每一位获取PMP资质证书的人员,为加强其专业的持续发展,还备有PMI提供的专业版发展计划手册,使之永不落伍,具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四是项目管理成为当今国际新的管理热潮,在于它能提供跨职能部门的解决方案,注重团队合作,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压力,并且还需要管理合同,了解财务状况,以及与合作的客户高效率地工作。因此,项目经理比传统经理享有更大的责权。现在,项目经理们被视为小型公司的CEO。五是项目经理与现代网络技术的联系密切。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必须使用项目管理的应用软件,以处理大量繁杂的工作和进行全程的文档管理。六是PMP有自己的组织机构,除了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外,还有总部设在瑞士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这使得所有PMP都获得长远的技术和智力支撑,不断适应现代多变的环境。无怪乎《财富》杂志认为:项目管理是首选的职业。  国外许多大公司都致力于运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去营运其重要的业务,并且对管理人员进行项目管理的培训,鼓励他们获取PMP的资质证书,从而使PMP被视为举足轻重的人物,成为公司业务成功的关键。这些公司包括IBM、AT&T、NOKIA、MOTOROLA、HP、ABB等。  如果对MBA与PMP略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者的异同:相同之处在于两者均属高级商务人才,比较重视实际操作能力,有标准的知识规范体系,在人才市场上身价较高。但不同之处亦很明显——MBA面向市场,体现个人的成功;而PMP面向客户,追求团队的共同努力去完成任务;MBA毕业走向社会后,其专业的发展全凭自身的努力,而PMP却在获得资质证书后,每3年都要接受审查其有效性。因此,有的企业家感叹:在100名MBA中,都很难找到1名PMP。&&&&&&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国产MBA年薪超过80万  尽管毕业证书要到9月份才可以正式拿到,但到目前为止,北大国际MBA班的首批毕业生已几乎全都“名花有主”。据对该班就业情况的初步调查,有40%的人接受了IT行业的工作职位。这届北大国际MBA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是人民币23万元,最高年薪达人民币83万元。而他们为这18个月的学习付出的学费为9600美元。  北大国际MBA项目的就业指导主任刘旭杰分析说,如此高比例的毕业生都对IT行业青眼有加,除了前来招聘的IT企业提供了能体现其身价的丰厚薪水之外,更重要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IT业本身是一个很年轻的行业,提供了很多机会供有闯劲儿的年轻人去发展;另一方面,国内许多IT企业都处于向外推广扩张时期,空置的高层职位有很多,迫切需要具备MBA管理知识的人才。尤其是在一些网络公司,如何对其进行管理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新鲜课题,颇具挑战性。  从毕业生个人来说,MBA在许多领域都大有用武之地,不少人读完MBA之后都有转行的愿望,比如原来做零售的现在就想跳到网络企业去尝试些新经验。而网络公司招人时并不要求一定是IT技术出身,对MBA原来的工作背景没有什么限制,这一条也颇得MBA毕业生的好感。进入IT行业的本届北大国际MBA毕业生,接受的主要是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职位。  调查还显示出,一些传统行业,如银行、保险、咨询、证券、制造、纺织等,企业也都想把自己高科技化,比如说建设网站推广自己的产品、或是开辟新的产业方向等等。在这种企业中工作,也很有发展空间。金融投资和跨国企业,仍是年轻、工作经历短的MBA毕业生的理想选择。  面对毕业生就业的新动向,相应的教学内容是否跟得上步点儿呢?刘旭杰介绍说,为了更贴近中国市场并能适应网络时代行业发展的最新变化,北大国际MBA在采用国际规范的MBA课程模式全英语授课的基础上,还聘请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多位教授授课,随时引进最新商业案例,注重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商务实践的结合。  北大国际MBA创办于1998年,由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美国国际教育联盟合作办学。它是北京第一个经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家教委批准,可授予境外学位的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合格的毕业生将被授予国际最具权威的美国商学院联合会认证的MBA学位。&&&&&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回眸中国MBA  对中国的MBA教育的发展而言,1997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这一年,全国实行MBA入学联考(GRK),国家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MBA成为一个独立的硕士学位。同时,社会对MBA的关注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在我国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逐渐受到普遍的重视的。在计划经纪体制下,企业实质上只是一个车间,管理者也只是一个负责完成生产任务的生产管理者。而工商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职能,如经营战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及人力资源开发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都不是由企业考虑的。因此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管理是一种很简单的工作,没有工商管理知识一样能把企业管好。然而,市场经济却对企业经营者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中国迎来了MBA时代。  1984年,国家在大连、北京两地与美国和欧共体联合办学为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大连培训中心有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发罗分校管理学院承担教学组织工作,共计五期。国家经委拿出了全国人才培训费的一半投入该中心。北京中心则是与欧共体共同出资的,欧共体每4年出资400万美元作为教学基金。现在该中心已搬到上海并更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这是MBA教育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被称为全盘西化的早期MBA教育。第二阶段从90年开始,在九所大学试点,独立培养MBA,其内容还完全的拿来主义。试点成功后,扩大到26所院校试办MBA,98年又进一步扩大到56所院校。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下发《关于九五期间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工作的通知》,决定从大97年开始,结合国家关于企业管理人员培训计划,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在职攻读MBA学位工作。至此,MBA教育在全国达到了高潮。第三阶段的工作也已经展开。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复旦大学与美国MIT斯隆管理学院合作开设国际工商管理硕士(IMBA)专业。北京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与美国约翰霍普尔斯大学正在筹划联合开办小型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教学。新阶段的MBA教育更加注重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美MBA毕业生:网络失宠  对今年毕业的美国MBA毕业生而言,稳定行业比“善变”的网络公司更具有魅力,最新的调查表明,这些毕业生大多选择了不会倒闭的行业,如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等。因为这些公司内部也有电子商务机会,而且学生们更被稳定的收入吸引。  据《科技日报》的报道,去年秋天,似乎每个MBA学生都表示毕业后非网络公司不去,而今年,他们开始谨慎选择了。同时,许多为自己开创或加盟网络公司而终止学业的商学院学生又回到了校园。大多数人虽然在外面闯荡出了成绩,但是拿到商学院的文凭毕竟可以使人更有安全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商学院教授肯尼斯·摩斯指出,校园外的气氛变了,MBA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的态度也变了。他们不回避风险,但需要寻找有明确的利润增长模式的风险企业。  而由于流向网站风险资金逐渐减少,根基牢固的技术公司从中获利。大多数商学院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在各种技术公司里工作的MBA毕业生数量在增加,其中也包括网络技术公司。  尽管网站光环渐淡,但网络业潜在的能量对一些学生仍然具有魅力。一名斯坦福的毕业生鲍伯·多尔德就表示:“网络业淘金热并未结束,只是需要在正确的地方‘开采’。”&&&&&&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美MBA歧视女性  美国一个致力于促进妇女进军商界的非赢利机构发表一份研究报告,指一流商科学院的男生之所以远远多过女生,是因为这些院校轻视女性,而且有意营造一种不欢迎女性的文化环境。  这个名为「催化剂」的组织与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该大学的妇女教育中心进行调查后,于上周五发表的题为《妇女与MBA:机会之门》的研究报告。(MBA即商业管理硕士学位。)  他们向美国十二所一流商学院约一千七百名男女商管硕士研究生发出问卷,了解他们对学业的看法和原因。  女性读MBA遇阻碍  结果发现,虽然九成五的学生对在校经历和学位对就业的价值表示满意,但女生普遍表示在毕业前后皆遇到不少困难。这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入读商管名校的女生只达到学生总数的三成,远远低于医学和法学院校的四成四录取率。  「如果妇女拿不到MBA学位这个进身商界的『敲门砖』,我们怎能帮助她们提高在商界的地位?」「催化剂」主席惠灵顿说:「这份报告可以视为对商学院和商业机构的一记棒喝。」  调查发现,令女性却步放弃投考MBA的主要因素,包括缺乏女性成功榜样、女生以为投身商界便难以平衡工作与生活、以及对自己的数学技能缺乏信心,此外还有相信老板不会支持自己报考MBA学位。  男生困难少  即使是成功考取一流商学院的女硕士生,遇到的困难也远比男生多。过半数女生指班内占多数的男生,往往不太愿意在进行小组个案研究时让她们加入,令她们在找合作伙伴上遇到困难。另外,多数接受调查的女生也表示,校方没安排充足机会让她们跟女教授学习,而商学院的文化,也过于强调进攻性和竞争意识等男性意识,令女性难以融入。  研究报告已向商学院提出一些改进的具体建议,例如加强招生工作、改进学术环境,加强向女生宣传商学院教育价值等。&&&&&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美MBA现象新扫描  美国高校有两种专业很难获得奖学金:一是法律,二是MBA(工商管理硕士),因为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将来都是高薪阶层。学生大都借钱读书,美国人很习惯地称它为教育风险投资。  MBA与其说是一个学位,还不如说是一种素质的象征。这个专业竞争十分激烈,像哈佛、宾大、芝加哥、斯坦福、哥伦比亚、西北大学等一流的商学院往往能把拨尖的学生纳入麾下。除了全日制MBA学生外,一些名牌大学还在全国广泛招收半日制学生。美国的公司非常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鼓励职员利用业余时间上学,公司报销部分学费。例如,芝加哥大学半日制学生有许多是从外州赶来上课的。他们一般都买半年的联程飞机票,学校也为这些空中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半日制学生一般需要四年时间才能拿到学位。  全日制学生的MBA学制为二年,一年后便转入夏季实习阶段,加上第二年找工作,实际花在书本上的时间并不多。许多毕业生告诉记者,这些活动是美国MBA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临近找工作的时候,各个公司车水马龙地来学校介绍其公司情况,对MBA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寻找工作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了解美国最优秀的公司及他的经营战略、公司文化和发展目标。  一流学校的MBA毕业生待价而沽,而二流学校的MBA往往要自找门路。多少年来,美国大牌金融、投资公司不屑于到二流院校招收MBA毕业生,但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和因特网产业的发展,大公司招收MBA的人数呈两位数增长,迫使这些大牌公司委曲求全,到一些州立或名不见经传的私立院校寻找MBA毕业生。据报道,去年美国17家大公司不得不来到印第安纳大学商学院招收毕业生,大通银行赶到波士顿大学招兵买马,著名的永道会计公司也来到佐治亚大学与学生面谈。安德信咨询公司、高盛和摩根一斯坦利公司等纷纷造访华盛顿大学,该校商学院院长格林巴姆说:这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新机会。一些商学院的院长们表示,今天的毕业生往后就是招募人员,一旦我们打入大公司内部,很难被挤出去。在美国,MBA毕业生已结成了一个无形的社会关系网。美国各主要商学院都设有校友办公室,它是连接学校与公司的纽带。很多学生到公司求职,都是先找校友了解情况,公司内部如果有空缺,校友也会及时把信息反馈到学校。同时很多校友在工作上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对该校MBA项目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他们在面试时往往偏向母校的毕业生。二流院校的院长们对他们的毕业生能够深入敌后而欢欣不已。  此外,一些二流院校的毕业生加强了自我推销力度。佐治亚大学还专门组织推销宣传战,主动向大投资公司和咨询公司推荐学生。但这些院校的院长在激动之余仍存在着很大的担忧,因为谁也不知道美国经济繁荣的局面还能持续多久。根据以往的规律,当经济增长放慢之时,公司裁员往往接踵而至。可以说,MBA市场的新现象,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新经济给人们带来的欣喜与新困惑。&&&&&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美国MBA投资价值几何  在哈佛商学院读MBA,这不是一个人学业的终点,但很可能是一个人职业生涯飞跃的起点,对此,最具说服力的说法是“毕业生年薪排在全美商学院之首,每个毕业生平均第一年薪水在8.5万美元以上,10年后平均年收入可达50万美元”。  事实上,如果你就读于全美排名前10位中的任何一家商学院,都不会为未来的工作发愁。毕业后,不是你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你,你要考虑的是找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你。  WetFeet.com公司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称,美国一流大学和商学院的毕业生们更倾向于到咨询企业和金融投资企业去工作,而不是选择互联网企业。  有了目标之后,就要考虑花费问题。哈佛商学院每年2.5万美元学费,不提供奖学金,两年时间的食宿费用自理,这样,念一个MBA下来共需9万美元。读哪一所商学院,所需费用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要认真算一笔帐:到底值不值?  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就在美国攻读MBA的费用及毕业后所得的收益进行了一次排名调查,他们的方法是联系各校共1届毕业生,要求他们以不记名方式透露学前、刚毕业及毕业5年后的收入情况,20%的人对调查给予了回复。  结果显示,没有MBA学位的学生,毕业后历年收入增长率只有MBA毕业生的一半。《福布斯》杂志的调查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否值得对MBA进行如此大的投资?哪所大学能给你最多或最快的回报?调查显示,MBA学位带来的平均年收益是2.9万美元,毕业生平均用4.1年的时间就可以收回他们所有的投资,包括学费和在就学期间放弃工作的经济损失。  生活时报&&&&&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MBA?  正在求职的MBA抱怨,以前各大公司争先聘用MBA毕业生的情况已不复存在,现在更多的用人单位需有市场实践经验的人才,中高层管理职位更是必须聘用有经验者。MBA毕业生想一开始就在市场上找到理想的职位越来越难。  一些专业性质较高的企业抱怨国内培养的MBA“泛而不专”。某合资企业人力资源部副经理邝先生表示,对获得MBA学者们,理应引起重视,因为目前真正通晓企业管理的人才实在紧缺。问题在于,虽然国内高校在软硬件设备上大为改善,MBA培养力度有增无减,但培养出来的MBA专业知识仍欠扎实,素质提升不明显。邝先生很直率地说:“国内MBA毕业生中一出来就能用的还真不多。”他还说,就自己所在企业而言,MBA学位仅是聘用时的参考,并非是录取的合格书。若要成为一名合乎现代发展趋势要求的管理人才,除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外,更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而这正是目前国内培养的MBA欠缺的。  现在企业重视员工的工作态度、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及团队协作能力,在他们眼中,一名合格的MBA应是既符合公司文化,具有正确工作态度与人生价值观,又具有真才实学与丰富经历的人才。其次,企业虽承认MBA毕业生具备专业性及系统化的一般能力,但同时认为,非专业方面的分析协调能力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培养出来。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这些不是现在的学校能培养出来的。  今年人才市场上,MBA虽仍是企业招聘的热点,但用人单位的眼光已日益“挑剔”,比如毕业于哪个学校?毕业论文是关于哪方面的?过去的工作经历与协作精神怎样?甚至还有提问是哪国教师主讲的?看来,企业对MBA的态度,颇值得正在就读的MBA者深思一番。&&&&&&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网络经济MBA成新宠  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孕育产生了一些新课程,一个全新的专业——网络经济MBA应运而生。  它借鉴了国外大学相关专业课程内容,同时融合了国内网络研究的最新成果与网络实践的全新理念,专业化与实用性并重,是国内首家全面系统地讲授网络经济的MBA研修课程,它将对网络知识的整合起重要作用。  任课教师不仅有来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教授,还有来自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内著名网络公司的官员和业内精英。课程涵盖了网络经济的各个层面,如网络经济概述络创业规划、网络融资战略、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安全、网络商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网际人力资源管理、网络企业经营与管理等。  我们如何认识这种全新的专业?奥加利华公司张宇东经理认为,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特别是网络行业,更是以3个月为一个周期向前飞跃,而传统的教育模式、滞后的教育体系根本无法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目前,人们的网络知识主要来自报纸、杂志等各类传媒报道,缺少高水平的网络知识教学,巨大的教育真空造成了网络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严重匮乏,极大地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种课程的出现恰恰可以弥补这种缺憾。&&&&&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网络热了,MBA就凉了?  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互联网业急速而蓬勃的发展,我们经常听到学生放下学业创业的新闻,同时,也有一种说法指工商管理硕士(MBA)已经不再吃香,比如在美国,由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向最吃香、被视为高薪厚职代号的MBA课程,连著名学府去年也出现报读人数下跌的现象,部分学生甚至半途退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去年700多名MBA学生中,就有25人退学,他们几乎全都已投身互联网公司。据有关数据表明,一些以MBA课程著名的美国大学,包括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申请入读的人数均告下跌,跌幅最大达到11%。  而在国内,最近在深圳举行的一次高级人才交流会上,据说也出现了MBA受冷落,而网络人才倍受青睐的现象。MBA在国内已经不吃香了吗?MBA教育是否受到了冲击?最近我们走访了广东地区的一些MBA学员和老师。一、互联网发展导致“挣快钱”心态  王国华(东莞诺基亚移动电话公司品质经理):现在美国大学生对于MBA课程的态度有此转变,归根结底可说是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强劲。不少原本有意修读MBA的大学生,觉得耗费两年时间去研究市场问题不值得,不如索性早一步投身人力市场或创业,趁经济好景时赚一大笔钱,以免错失良机。这种“挣快钱”心态与互联网发展蓬勃有关。许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在问自己:在象牙塔内能赶得上互联网世界一日千里的步伐吗?但我记得雅虎总裁杨致远曾告诫年轻人要多读书,他说辍学创业发财的人毕竟是少数,年轻人不能太急功近利。实际上网络人才与MBA是两种类型的人才。网络经济在初期可能更侧重更需要的是技术人才,随后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多。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一些壮大起来的网络公司也在逐步引进管理专才,把管理让位于职业经理人。比如最近网易的丁磊从CEO退出任CTO,也是这种趋势的体现。另外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他们希望人才本土化,对管理人才尤其是MBA的需求将越来越多。  二、矫枉过正也很正常  韩尚节(广东先驱实业有限公司):MBA教育就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知识而言非常需要,但不是每个人每个时段都有这种需要。  已经有现代管理基础、事业发展正面临机遇的经理更需要在磨练中提高和发展。正要走出社会的青年是最需要MBA的群体。他们需要新知识,从功利角度来说,也需要学历。目前唯学历论还有很大的市场。不过矫枉过正,也很正常。  三、MBA教育重在塑造思维  伞庆荣(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培训中心主任):MBA教育没有感受到来自网络经济的冲击,相反,从MBA招生情况来看,来报名的学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实际上,MBA教育塑造和提升的是人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方法,而不是教人去做某一件很具体的事,如果不能正确取舍、独立判断,总是盲目跟在热潮后面去追,只能永远被动,这就譬如在股市上,你总是盲目跟在别人后面去追涨,你就总是被套一样。对如今这个知识更新周期急剧缩短的时代就更是如此。  最近美国纳斯达克指数连连下挫,人们又开始怀疑网络股的前景,年轻人此时又该看好什么?如果不具备独立思维思辩能力,你就永远摆脱不了被动的局面。  四、对传统产业MBA人才更重要  李斌兵(广州市中联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网络经济发展初期的这种现象,反映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它只能说明在这个阶段网络经济更机不可失。而MBA体现价值却需要更缓慢和长远的时间。  虽然MBA在美国的院校中招生人数有降低,但中国需求量远远大于产出量。现在不管是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国有企业都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中国入世后更是如此。相信MBA同样吃香。  这两种人才只是阶段性地哪个更热一些的问题,实际上现在任何企业都要两条腿走路。对于传统产业来说,面临如何向现代公司转换的过程,MBA的观念和操作技巧显得就更重要。五、目前MBA并不很适应需要  李志芳(远东皮业集团公司国际部经理):美国是比较成熟的市场,讲实效、理性思考是他们的优点,对MBA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会有网络人才热过MBA人才的现象。这会迫使管理教育进行改革,去适应市场。也就是说,目前的MBA并不很适应实际需要。在美国、在中国都是这样,中国尤甚,因为教师缺乏从商经验。&&&&&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我们需要MBA的EQ  贵都举办的一场中欧MBA招聘专场,让许多业内人士刮目相看。面对人才市场的不景气,MBA已不如往年抢手,但中欧出来的的MBA却依然热门。专家们分析,这是因为他们有着符合企业特别是跨国名企要求的EQ(情商)。  据有关部门调查,平均月薪在一万一千元以上的MBA,影响他们去留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升迁前景、职权范围、人际关系、监督方式,最后才是工资待遇。他们本身都将职业发展机会看得比眼前的经济利益更为重要,这样的素养让许多老板赞不绝口。  “事业发展与公司环境的完美结合才是最有吸引力的,而薪金的多少是次要的。这是一个优秀的MBA所应具有的EQ。”德国汉高市场部的周伟先生这样说。上个月刚从中欧国际商学院毕业,这个月周先生就在公司上班了。对于目前的公司和现任的职位。他非常的满意。能让在中欧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这是他最感到充实的地方。这位经历稍稍与众不同的MBA学员,原供职于集体企业,并属于极少数的公费生。对原来的企业,周先生一言以蔽之:“管理太中国化了。”因此,他选择了一家有较好西方管理传统的大公司,看中的是能在其中培养自己尚不成熟的管理技术,以便积累足够的经验。  在巴斯夫工作的Pierer则认为他的新同事王小姐综合能力相当强,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资本结构,都研究得十分到位,其中让他感受最深的是王小姐独特的人格魅力。“这是我们要的人才。”P1erer由衷地高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当然为培养出这样优秀的MBA学员而感到自豪。一位负责人认为,的MBA教育在西方国家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像闻名的哈佛商学院就是培养年薪10万美金MBA的摇篮。但是薪金并不是区别MBA和一般管理人员的唯一标准。要让社会认可,一名MBA通常要有超常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广阔的视野,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自信心。具有这样的EQ之后,才是企业真正所需的MBA。&&&&&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虚拟公司考验MBA决策能力  诞生于葡萄牙的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进入中国已有4年的时间,它是一项以动态模拟软件为依托支持的赛事活动。参赛者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对一“虚拟公司”进行决策经营,其经营水平的高低将以“公司”股票价格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决策期间,参赛者会面临现实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  随着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国内许多企业已经感觉到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者迫切需要掌握更先进、更完善的管理方法,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  目前,此赛事以其逼真的经营模拟环境、复杂庞大的变量参数,成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科学的MBA培训方式之一,受到国际众多知名公司的青睐,纷纷以其作为公司员工的培训工具。  挑战赛进入中国以来,受到国家、企业及MBA教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已成为国内培训管理人才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有关人士称,随着挑战赛在中国的影响不断扩大和深入,挑战赛国际组委会已决定,2001年第二十一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的国际总决赛在中国北京举办。&&&&&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中国MBA含金量被打折扣?  在采访中,一些供职于跨国公司的MBA学员反映,国内所拿的MBA学位在很多跨国公司里并不被承认,对加薪提职几乎没有什么帮助,但拿到国外的MBA则大不相同。一般国内MBA应聘中低层位置尚可,再高层次不具明显优势。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开展MBA教育的时间尚短,影响力不足;另一方面,由此导致国内培养出的MBA在知识与能力上的有所欠缺也是重要原因。国内MBA在跨国公司应聘时,对一些国外MBA基础知识不知如何做答的例子也时有发生。&&&&&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中国的MBA缺什么?  MBA在中国出现已近10年了,但真正兴旺起来是从1997年全国统考之后开始的,尽管各校在课程设置、师资、案例教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中国的MBA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成熟还相差很远。  麻省理工(MIT)斯隆管理学院自97年起与复旦大学、清华联合培养国际工商管理硕士。院长RichardSchmaiensee(斯默兰)教授认为,中国的MBA学员在与工商界的沟通联系方面十分欠缺。  他介绍说,在美国,顶级商学院的MBA学员入学后,往往自愿成立小组,或干脆注册公司,到外面去招徕咨询项目。规模小一点的项目,学生们自己就能应付。万一学生们力不能及,相关老师再助一臂之力。这样,MBA学生对工商界就有了深切的感受。  另外,MBA学员以年级为单位和外界公司保持着密切联系。学员们对公司的相关背景、招聘计划、对候选人的要求,以及实习机会都了如指掌,往往是毕业前半年就能确定就职去向。而在中国,由于条件所限,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关键是中国的MBA学员不能消极坐等,必须自己行动起来以求改观。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在中欧国际工商学讲授《中国经济》课程多年。在他看来,中国的MBA学员目前最需改进的是敬业精神。中国正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处于起步阶段,不尽完善。人们对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清醒认识,尚有待时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中国未来管理兴国希望所在的MBA学员们,必须绷紧敬业精神这根弦。未来一定要摆准自己在公司中的位置。切不可认为MBA学位在手就无所不能;公司就应该围着你转。同时,在公司工作一天,就必须为公司着想,维护公司的利益,做一个在敬业精神上可圈可点的管理者。如果中国培养出来的MBA学员只热衷于赚钱,那无论对谁都将是个失败。  另外,目前的MBA教学在课程设计方面也有欠缺。首先是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许多课程仿佛是为专业研究管理学的人士开设的。其次是教材缺乏,中国的MBA教材大多来自国外,且多为英文版,有的学校虽有自编教材,但与实际商战有距离。其三是案例缺乏,特别是反映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案例少之又少,当哈佛大学认真讨论海尔“休克鱼”案例时,国内却鲜有教师组织这个案例。&&&&&&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2000GRK考试的常见问题与解答  1.MBA考试指导思想  我国从1997年开始组织实施全国MBA入学联考,迄今才有三年。搞MBA联考的指导思想是:  第一,有利于确保入学的MBA学生具备学习MBA课程的知识基础,保证MBA的培养质量;  第二,有利于测试考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  第三,有利于有实践经验的优秀青年企业管理干部入学。  三年来的联考实践证明,MBA联考总体上效果是好的,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提高了质量,规范了要求,促进了竞争,改善了形象,对保证MBA入学新生的质量、减少招生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当看到,现在的MBA联考还没有脱离开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框架,可能很多方面还不适合MBA的专业特点。我们一方面要把MBA联考工作坚持下去,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总结前几次联考的经验,针对联考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对联考的内容、题型、难度进行研讨,在此基础上修订全国MBA联考的考试大纲,改进联考命题工作,准确把握各考试科目的难度,使联考更有利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考生取得接受MBA教育的资格,更有利于挑选能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后备人才。  从长远看,MBA联考要逐步从目前的选拔性考试过渡到水平考试。  2.2000年MBA应考最新消息  据相对可靠消息,有关2000年MBA应考的若干事宜:  1.有关大纲和辅导教材,要在8月上旬至中旬才能正式发行,是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只此一家被全国工商管理硕士考试指导中心认可。  2.大专毕业后五年也具有报名资格,包括北大和清华等名校。  3.将增加考生的面试成绩比重,一些名校将更加重视考生的阅历和商业实战经验。在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最低分数线的前提下(99年单科平均分为65分,联考总分为260分),优秀的高层经理可破格录取。  3.问:大纲7月份出来后,怎样可以最快买到?  答:请直接与各试点院校联系。  4.请问:如认为MBA教材中的内容有可商榷或质疑之处,能否与编写教材的有关部门联系?如何联系?有些问题学校老师也说不清楚  回答:你说的教材指的考前复习资料。请直接与出版社联系,由出版社与作者联系。至少错过一次的内容就不应当总是犯错。你也可以公布在这个网站上,大家一讨论不就清楚了吗?  5.请问准备MBA考试有无上补习班的必要?  回答:许多试点院校为了帮助已经离开学校一段时间的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开办了针对性的补习班,根据我们的了解,在历年考上的MBA学生中,有参加了补习班的,也有未参加者。不过,总体来看,系统的补习对于不少考生还是非常重要的。  6.2000年GRK考试范围有变动  问:听说2000年GRK数学和英语考试范围较往年有较大变动,能否提供一点准确消息,哪些被删掉了,哪些增加了,  答:数学:删掉:立体几何,线性代数中的特征向量.增加:多元微分学.  英语:减少词汇的分数,增加完形填空.10分。增加500个词汇,其中200个是商务词汇.加强了对商务信函写作的要求.原第一部分20分改为10分.  7.有关面试的问题  a.问:MBA的面试全国是否有统一的一些基本原则,还是由各学校自己掌握  回答:全国没有统一的原则,全国统一的招生简章上对于面试只有一个基本要求:所有录取的MBA研究生必须经过面试。  b.问:学校确定面试人员名单的方法:是否严格按四门统考分数由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确定?面试采取何种方式及时间是否全国统一?就最终录取的原则与操作方式而言,是否有明确的规则?  答:面试方式及时间并非全国统一,一般来说学校确定面试人员名单会按联考分数由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确定,但也不排除学校考虑考生的单科成绩以及工作经历和业绩可能按一定的原则作适当调整。最终录取的原则教育部有明确规定并且有严格的监控措施。但在规定范围内,各校有一定的自主权。  c.问:您如何评价北京大学260分以上者均参加面试,笔试成绩占70%,面试成绩占30%,加权计算后按成绩录取的原则?此项措施对将来MBA的录取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回答:在最近2年国务院学位办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开通的在职企业管理干部攻读MBA学位的录取中,一直采取的都是将面试成绩与笔试成绩加权求和录取的方式。  从长远来看,特别是在各种不正之风进一步消除的未来,加大面试的分量,有利于MBA入学录取工作更好地服务于MBA的培养目标。  8.分数线是如何规定的  MBA联考目前还是选拔性考试,分数线是按考试的总体情况和计划招生人数确定的。能否上线取决于相对水平,各考试科目当年平均成绩的高低并无太大影响。  9.有关于录取的问题  a.问:请问,考生认为有关学校在99’MBA录取工作中或其他方面存在不公或其他影响较大的问题应经何种渠道反映,是否可以直接向贵处申诉?  回答: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是一个咨询机构。MBA录取工作中存在不公或其他影响较大的问题应直接向国家教育部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处反映。  对于MBA学位授予中的各种意见应直接向国务院学位办反映,特别的,他们非常欢迎反映办学中的一些需要“打假”的问题。  b.如果GRK总分够,但其中有一门不及格行吗  问:我是学文科的,没学过高数,还很怕政治,如果我的其他成绩很好,但这两门中有一门不及格,会影响录取吗?多谢指教  问:问四门总分268,但政治49分,有无录取可能?  答:也有可能。比如,西南西北11所院校,各单科成绩要求不低于45分。  问:西南西北11所院校是哪11所?  回答:就是地处西南西北地区的11所MBA试点院校,比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等。  10.互相调剂问题  a.问:请问在同一地区的几间学校中,有的上线人数超过录取名额,有的则不足,是否能互相调剂?  如广州今年据说华工、暨大都招不满人,而中大按60个名额则录取率大约为2:1,是否能调剂到另两校?或者是教育部直接将两校的多余名额转到中大?  回答:可以按照考生报考的第二志愿进行调剂。  比如广州今年暨大上线人数少于计划录取人数,中大按60个名额则录取率大约为2:1,那么报考中山大学的考生如果不能被中山大学录取,在个人志愿的基础上,可以调剂到暨大或国内其它大学。但是,各校的多余名额(计划录取人数减去上线人数)不能相互转。  b.问:关于调剂的问题:可是当时报考时并没有让我们报第二志愿呀!只有一个志愿可填。那么现在能补报吗?  回答:全国的招生简章上写明了可以报第二志愿。如果没有报,应尽快与第一志愿单位联系转考生材料。  11.关于外地学生  问:我想知道外地的MBA考生,如果考上不脱产的班,学校将如何安排学习计划,有没有可能特别安排时间  回答:我想这主要取决于各院校的办学成本。目前,大部分院校对于不脱产的学生要求在周末或晚上上课。&&&&&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2000年MBA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英语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除了自己谁都不要指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