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有自愈的吗和帕金森的区别?

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区别
提问时间: 08:08:31|
病情描述:
年龄25岁男。我怀疑我是特发性震颤患者病情表现在静止时双手震颤,有时感觉嘴也有震颤,在做仰卧起坐时,身体起到某一角度(保持在这个角度)上半身会有强烈震颤,无治疗无遗传您好医生!在医院做过脑部CT没啥问题后让我吃盐酸苯海索片,我感觉这个药是治帕金森的我吃这个有用吗?会有副作用吗?我需要怎么去确诊自己到底是什么病?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2120收到了:
问题分析:特发性震颤病人在做动作时,比如说夹菜,端水容易洒,这种情况为。而帕金森病正好相反,是在静止状态出现,动作时不震颤,严重的时候一清醒就开始震颤。意见建议:帕金森症的震颤情绪或疲劳能使其加重,通常震颤在双手,双臂与双腿最为严重,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也是手部最早,腿部最迟,下颌、舌头、前额与眼睑也能出现震颤,但发声不受影响,许多病人只表现僵直。根据你描述的震颤症状,考虑符合帕金森病的震颤特点,但帕金森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较少见。你出现这种症状考虑是否与神经官能症相关?建议放松心情,前往神经内科就诊,可以考虑针灸治疗,进一步观察病情变化。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7408收到了:
问题分析:你好;特发性震颤是运动性颤动,大多数和遗传有关,病程呈良性经过。意见建议:你好;帕金森是静止性震颤,是大脑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两者用细胞刀治疗效果不错。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中医科医生
中医科医生
妇产科医生自己如何鉴别患的是特发性震颤还是帕金森病?
来源:健康一线日
特发性震颤,也称家族性震颤、遗传性震颤,姿势性震颤(即执行动作或者维持某一姿势时震颤,静止时候不震颤)是唯一的症状,主要陷于上肢,躯干少见。
下列条件可以与帕金森病的震颤鉴别:
1 特发性震颤患者没有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和姿势反射障碍,自主性联合运动以及身体姿势和稳定没有障碍,没有辨距不良、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
2 特发性震颤常有语音颤抖,但没有语音下降;
3 特发性震颤在饮酒后2-4小时可小时或者缓解,但第二天症状更重;
3 服用心得安、扑米酮、安定治疗有效;
4 服用左旋多巴、美多巴等药无效。
强烈建议:请有经验的医生予以鉴别诊断。(责任编辑:小雨)
相关知识扩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自己如何鉴别患的是特发性震颤还是帕金森病?知乎 - 发现更大的世界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Inconspicuous手机验证码登录忘记密码?登录没有帐号?注册下载知乎 App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特发性震颤睡眠质量与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人的比较--《兰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特发性震颤睡眠质量与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人的比较
【摘要】:目的:通过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对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患者、健康对照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研究三组睡眠质量的异同,以及特发性震颤患者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
方法:对初发的尚未采用药物治疗的53例特发性震颤患者(ET组),69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45例年龄、性别与ET组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爱泼沃斯思睡量表进行评分。分析三组评分情况,对三组患者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及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分别比较ET组和PD组、对照组患者睡眠量表评分、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并比较ET组和PD组在PSQI量表单个项目中病例分布的差异。
结果:特发性震颤患者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69.8%,帕金森病患者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72.5%,对照组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4.4%,ET组与P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0.05),ET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ET组和PD组患者在PSQI量表各单个项目中病例分布均相似(P0.05);ESS平均评分在三组中依次增加,对照组ESS平均评分为(5.53±2.78)分,特发性震颤组患者ESS平均评分为(7.00±3.30)分,帕金森病组患者ESS平均评分为(7.61±4.77)分。三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05)。ET组ESS评分≥10分的发生率为24.6%,PD组发生率为27.5%,对照组发生率为8.8%,ET组与PD组日间过度思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ET组与对照组日间过度思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
结论:ET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在PD组和对照组之间,ET患者中存在睡眠障碍。初步表明特发性震颤和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睡眠障碍不仅发生率接近而且临床表现也类似,特发性震颤患者伴发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也比较高,临床医师应引起重视。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R742.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灿敏;焦玲;陈敏;;[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年05期
赵鹏;朱红灿;朱晓临;郑亚珂;李玉生;孙争宇;蔡春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年05期
苏敏,刘春风,罗蔚峰;[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5年03期
何荆贵,王鲁宁,张熙,王振福,张保和,张晓红,罗毅;[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年11期
陈菊萍;姚建新;毛成洁;刘春风;;[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06期
李在望;胡伟;潘邓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隆昱洲;[D];昆明医学院;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隆昱洲;艾清龙;;[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2期
董俊兴;;[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09期
赵彦胤;丁正同;;[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年03期
林春颖;吴蓓蓓;赵珏;赵简;刘疏影;王坚;;[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2年06期
刘红;唐向东;;[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3年01期
孙虹;陈彪;孙菲;张新卿;汤哲;刘宏军;方向华;;[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6年04期
隆昱洲;王文敏;艾清龙;;[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敏;[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毛成洁;[D];苏州大学;2007年
隆昱洲;[D];昆明医学院;2008年
陈静;[D];苏州大学;2008年
孟新玲;[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陈菊萍;[D];苏州大学;2009年
张萍;[D];苏州大学;2010年
阿克博塔;[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哲宁;[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年01期
江开达,昂秋青,张明圆,管一晖,林祥通;[J];上海精神医学;2000年01期
兰光华,赵海园,徐峰波;[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王敬欣,沈德立,张阔;[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杨炯炯,翁旭初;[J];心理学动态;1999年02期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王爱祯;吴宏新;赵贵芳;高春霓;李万顺;;[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年02期
苏晖,江开达,徐一峰,宋立升,虞一萍;[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年03期
王新德,蔡晓杰;[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年04期
郭起浩,吕传真,洪震;[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陆骏超;郭起浩;洪震;史伟雄;吕传真;;[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坚,陶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4年03期
董继宏,蒋雨平;[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5年01期
郑建仲;[J];广东医学;1998年10期
倪伟光;赵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12期
董艳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3年01期
史丽萍;王淑丽;;[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03期
肖颖;张本恕;;[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年01期
许南燕;罗伟良;刘红英;;[J];中外医疗;2008年09期
于辛;[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年06期
徐坚,陶陶;[J];贵州医药;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战华;王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张楠;罗頔欧;王玉萍;郝萍;张子波;金雄吉;杨康鹃;;[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张捷;;[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张捷;;[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张建国;马羽;刘焕光;;[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赵永波;孙伯民;李殿友;;[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孟毅;王红娜;;[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吴云成;赵永波;;[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张玉平;彭国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雒晓东;孙玉芝;;[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詹 建;[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赵海彬;[N];健康时报;2006年
本报记者 吴玲娟;[N];保健时报;2009年
陈青;[N];文汇报;2009年
胡小吾;[N];健康报;2003年
记者 叶平生 通讯员 肖颂华;[N];广州日报;2004年
;[N];家庭医生报;2005年
新华;[N];医药经济报;2000年
马成功 指导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科主任 周德生 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张宇清;[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刘振国;[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海刚;[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陈冬;[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李超;[D];山东大学;2010年
王涛;[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陈宏;[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洪雁;[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刘韬;[D];吉林大学;2010年
赵晓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杨莉芹;[D];复旦大学;2005年
李敏;[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建萍;[D];兰州大学;2012年
阿克博塔;[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王志永;[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红英;[D];山东大学;2010年
孙启英;[D];中南大学;2010年
王薇;[D];苏州大学;2004年
吴镇喆;[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尚晓静;[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马晓伟;[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黄帅;[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