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是否含单个小分子肽被国家叫停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人教版新课标初化学中有关背景知识.doc 4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人教版新课标初化学中有关背景知识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一、空气-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
【背景介绍】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所研究的领域与人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所接触的物质密切相关。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自然就要关注和探究生产和生活中的常见问题。空气是人类接触最直接也是最多的化学物质,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往往从对空气的探究开始。
空气是地球上生命体的基石,离开空气,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活动将停止。一方面,动植物需要空气进行生命活动。人(动物)通过呼吸空气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在2万次左右,吸入空气量约1万立方米,大约14千克,这个数值为人饮水量的10倍。人可以5天不饮水,一周多不吃饭,但没有空气,5分钟就会因为窒息而死亡。同时,植物需要空气进行光合作用。另一方面,空气还是重要的资源。人们在进行现代化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原材料需要从空气中获得。
【基本素材】
1.空气的组成成分
对于空气里有什么,人类经历了数百年的探索,许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它的组分可以分为恒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定组分3类,如图1—1所示。
空气这种相对稳定的组成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长期演化的结果。自从地球诞生以来,空气从无到有,各种成分和含量逐渐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衍变过程,直到近十几亿年才稳定到目前的状态。空气中各成分参与自然界中诸如生物生死腐败、岩石风化。雨雪雷电等各种变化,不断地被消耗和生成。这种循环平衡的建立,维持了其主要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提供了人和动物得以生存的适宜环境。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已经有大约46亿年的历史了,在距现在约25亿年前的某个时期,原始海洋中突然出现了一种名为蓝绿藻的低等生物,它的大量繁殖和所具备的光合作用能力开始给地球的大气输送氧气,但是所产生的氧气一直被大气中的还原性气体和海底存在的大量金属铁“无情地”消耗着,使大气中氧的浓度只能长期地维持在 1%左右。直到距今约17亿年时,源源不断的氧气终于战胜了来源日益枯竭的各种还原性物质的“抵抗”,浓度突升至 20%左右,后来便长期稳定在目前的水平上。
2.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由于氧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分布广泛,而且性质活泼,环境中处处有氧(游离态或化合态),所以氧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很复杂,在后面述及的碳循环及氮循环中都包含有一部分氧循环。
图l-2是氧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途径。光合作用是实现自然界中氧循环的主要途径。在光合过程中,叶绿素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吸收能量,分解水分子弟兵;水分解产生的氢与碳及其他化合物化合而产生糖,同时,把氧释放到大气中.
6CO2+6H2O
---------C6H12O6+6O2,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吸进氧气用排出二氧化碳,产生了可供生命利用的能量。因此,在光合作用开始时吸进的水和碳,最后又被放了出来;而光合作用放出来的氧,又通过呼吸作用重新吸收回去。这是地球上简单的、基本的氧的循环。这样的循环是地球上维持全部动植物生命的一个基本源泉。
3.自然界中的氮循环
在自然界中,氮元素的循环几乎涉及到生物圈的全部领域(见图1—3)。氮被固定后经植物吸收储存在植物体内,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质。动植物死亡后的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NH4+、NO3-和 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应当指出,无论是氧循环、氮循环,还是后面要谈到的碳循环,参与循环的物质仅是该物质总储量的很少部分,大部分则存留于各自的“储库”之中。海洋和岩石是氧的总储库,大气是氮的总储库。因为参与循环的物质的量极少,所以各种物质总体循环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很长,且根据各类物质总储量的不同,循环周期的长短差别很大。
二、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背景资料】
各种生命体都在与外界环境不停地进行着气体交换,以维持其新陈代谢活动。在正常情况下,空气是洁净的,即使有一些自然活动如火山爆发,自然界也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本身的循环而除去这些活动造成的污染。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为向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大大超过自然界本身的净化能力,从而导致空气成分的变化,以致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以及一些建筑设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解、认识这些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是减少人为排放、消灭污染的先决条件。
【基本素材】
空气污染物的种类非常多,有百余种,如 CO,CO2,烃类,氮氧化物(NOx),SO2,浮尘等,表1-3列出了一些常见的空气污染物的成分、危害和来源。
据我国环境质量报告书和世界资源报告提供的数据,我国是燃煤大国,煤燃烧后产生的颗粒物石O2和 NOx污染严重。这些污染物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危害,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烟雾事件、臭氧层破坏等重大环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3页13页11页13页我有14种快速解化学选择题的技巧,你有吗?!速速观摩我有14种快速解化学选择题的技巧,你有吗?!速速观摩河清说百家号1、商余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于解答有机物(尤其是烃类)知道分子量后求出其分子式的一类题目。对于烃类,由于烷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烷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烯烃及环烷烃通式为CnH2n,分子量为14n,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1,分子量为14n-1,炔烃及二烯烃通式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对应的烃基通式为CnH2n-3,分子量为14n-3,所以可以将已知有机物的分子量减去含氧官能团的式量后,差值除以14(烃类直接除14),则最大的商为含碳的原子数(即n值),余数代入上述分子量通式,符合的就是其所属的类别。例1:某直链一元醇14克能与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0.2克氢气,则此醇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6个 B.7个 C.8个 D.9个【解析】:由于一元醇只含一个-OH,每mol醇只能转换出1/2molH2,由生成0.2克H2推断出14克醇应有0.2mol,所以其摩尔质量为72克/摩,分子量为72,扣除羟基式量17后,剩余55,除以14,最大商为3,余为13,不合理,应取商为4,余为-1,代入分子量通式,应为4个碳的烯烃基或环烷基,结合"直链",从而推断其同分异构体数目为6个。2、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定性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即只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可以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而这个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换言之,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例2:将两种金属单质混合物13g,加到足量稀硫酸中,共放出标准状况下气体11.2L,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Zn和Fe
D. Mg和Cu【解析】:将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因为是足量稀硫酸,13克金属全部反应生成的11.2L(0.5摩尔)气体全部是氢气,也就是说,这种金属每放出1摩尔氢气需26克,如果全部是+2价的金属,其平均原子量为26,则组成混合物的+2价金属,其原子量一个大于26,一个小于26,代入选项,在置换出氢气的反应中,显+2价的有Zn,原子量为65,Fe原子量为56,Mg原子量为24,但对于Al,由于在反应中显+3价,要置换出1mol氢气,只要18克Al便够,可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7/(3/2)=18,同样假如有+1价的Na参与反应时,将它看作+2价时其原子量为23×2=46,对于Cu,因为它不能置换出H2,所以可看作原子量为无穷大,从而得到A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大于26,C中两种金属原子量均小于26,所以A,C都不符合要求,B中Al的原子量比26小,Zn比26大,D中Mg原子量比26小,Cu原子量比26大,故BD为应选答案。3、极限法极限法与平均值法刚好相反,这种方法也适合定性或定量地求解混合物的组成.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物理量(例如密度,体积,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的定义式或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将混合物看作是只含其中一种组分A,即其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为100%(极大)时,另一组分B对应的质量分数或气体体积分数就为0%(极小),可以求出此组分A的某个物理量的值N1,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混合物只含B不含A时的同一物理量的值N2,而混合物的这个物理量N平是平均值,必须介于组成混合物的各成分A,B的同一物理量数值之间,即N1<n平<n2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n平<n2才能符合要求,从而可判断出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例3:4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2.00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后再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A.3.06g
D.3.96【解析】:本题如按通常解法,混合物中含KCl和KBr,可以有无限多种组合形式,则求出的数据也有多种可能性,要验证数据是否合理,必须将四个选项代入,看是否有解,也就相当于做四道计算题,耗时耗力。使用极限法,设2.00g全部为KCl,根据KCl-AgCl,每74.5g KCl可生成143.5g AgCl,则可得沉淀为2.00/74.5×143.5=3.852g,为最大值;同样可求得当混合物全部为KBr时,每119g KBr可得沉淀188g,所以应得沉淀为2.00/119×188=3.160g,为最小值。因此答案应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答案选BC。4、估算法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当中的计算的量应当是较小的,通常都不需计出确切值,可结合题目中的条件对运算结果的数值进行估计,符合要求的便可选取。例4: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若把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0C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 )A.0-100℃
B.10-200℃
C.20-300℃
D.30-400℃【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溶液结晶与溶质溶解度及溶液饱和度的关系.溶液析出晶体,意味着溶液的浓度超出了当前温度下其饱和溶液的浓度,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溶解度+100克水)]×100%=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如果将各个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代入,比较其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与22%的大小,可得出结果,但运算量太大,不符合选择题的特点.从表上可知,该盐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可以反过来将22%的溶液当成某温度时的饱和溶液,只要温度低于该温度,就会析出晶体.代入[溶解度/(溶解度+100克水)]×100%=22%,可得:溶解度×78=100×22,即溶解度=2200/78,除法运算麻烦,运用估算,应介于25与30之间,此溶解度只能在30-400C中,故选D。5、差量法对于在反应过程中有涉及物质的量,浓度,微粒个数,体积,质量等差量变化的一个具体的反应,运用差量变化的数值有助于快捷准确地建立定量关系,从而排除干扰,迅速解题,甚至于一些因条件不足而无法解决的题目也迎刃而解。例5:在1升浓度为C摩/升的弱酸HA溶液中,HA、H+和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C摩,则HA的电离度是( )A.n×100%
B.(n/2)×100%
C.(n-1)×100%
D.n%【解析】:根据电离度的概念,只需求出已电离的HA的物质的量,然后将这个值与HA的总量(1升×C摩/升=C摩)相除,其百分数就是HA的电离度.要求已电离的HA的物质的量,可根据HA=H++A-,由于原有弱酸为1升×C摩/升=C摩,设电离度为X,则电离出的HA的物质的量为XC摩,即电离出的H+和A-也分别为CXmol,溶液中未电离的HA就为(C-CX)mol,所以HA、H+、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C-CX)+CX+CX]摩,即(C+CX)摩=nC摩,从而可得出1+X=n,所以X的值为n-1,取百分数故选C。本题中涉及的微粒数较易混淆,采用差量法有助于迅速解题:根据HA的电离式,每一个HA电离后生成一个H+和一个A-,即微粒数增大,现在微粒数由原来的C摩变为nC摩,增大了(n-1)×C摩,立即可知有(n-1)×C摩HA发生电离,则电离度为(n-1)C摩/C摩=n-1,更快地选出C项答案。6、代入法将所有选项可某个特殊物质逐一代入原题来求出正确结果,这原本是解选择题中最无奈时才采用的方法,但只要恰当地结合题目所给条件,缩窄要代入的范围,也可以运用代入的方法迅速解题。例6:某种烷烃11克完全燃烧,需标准状况下氧气28L,这种烷烃的分子式是( )A.C5H12
D.C2H6【解析】:因为是烷烃,组成为CnH2n+2,分子量为14n+2,即每14n+2克烃完全燃烧生成n摩CO2和(n+1)摩H2O,便要耗去n+(n+1)/2即3n/2+1/2摩O2,现有烷烃11克,氧气为28/22.4=5/4摩,其比值为44:5,将选项中的四个n值代入(14n+2):[3n/2+1/2],不需解方程便可迅速得知n=3。7、关系式法对于多步反应,可根据各种的关系(主要是化学方程式,守恒等),列出对应的关系式,快速地在要求的物质的数量与题目给出物质的数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从而免除了涉及中间过程的大量运算,不但节约了运算时间,还避免了运算出错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例7:一定量的铁粉和9克硫粉混合加热,待其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共收集得9克水,求加入的铁粉质量为( )A.14g
D.28g【解析】:由于题目中无指明铁粉的量,所以铁粉可能是过量,也可能不足,则与硫粉反应后,加入过量盐酸是生成的气体就有多种可能:或者只有H2S(铁全部转化为FeCl2),或者既有H2S又有H2(铁除了生成FeCl2外还有剩余),所以只凭硫粉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不易建立方程求解。根据各步反应的定量关系,列出关系式:(1)Fe ~ FeS(铁守恒)~ H2S(硫守恒)~ H2O(氢守恒),(2)Fe~H2(化学方程式)~H2O(氢守恒),从而得知,无论铁参与了哪一个反应,每一个铁原子最终生成了1个水分子,所以迅速得出铁的物质的量就是水的物质的量,与流没有关系所以应有铁粉9/18=0.5mol,即28g。8、比较法已知一个有机物的分子式,根据题目的要求去计算相关的量例如同分异构体,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结构,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比等,经常要用到结构比较法,其关键是要对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了解透彻,将相关的官能团的位置,性质熟练掌握,代入对应的条件中进行确定。例8:分子式为C12H12的烃,结构式为,若萘环上的二溴代物有9种 CH3 同分异构体,则萘环上四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 )A.9种
D.12种【解析】:本题是求萘环上四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需考虑官能团异构和碳链异构,只求官能团的位置异构,如按通常做法,将四个溴原子逐个代入萘环上的氢的位置,便可数出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但由于数量多,结构比较十分困难,很易错数,漏数.抓住题目所给条件:二溴代物有9种,分析所给有机物结构,不难看出,萘环上只有六个氢原子可以被溴取代,也就是说,每取代四个氢原子,就肯定剩下两个氢原子未取代,根据"二溴代物有9种"这一提示,即萘环上只取两个氢原子的不同组合有9种,即意味着取四个氢原子进行取代的不同组合就有9种,所以根本不需逐个代,迅速推知萘环上四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就有9种。9、残基法这是求解有机物分子结构简式或结构式中最常用的方法.一个有机物的分子式算出后,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构,要最后确定其结构,可先将已知的官能团包括烃基的式量或所含原子数扣除,剩下的式量或原子数就是属于残余的基团,再讨论其可能构成便快捷得多。例9:某有机物5.6克完全燃烧后生成6.72L(S.T.P下)二氧化碳和3.6克水,该有机物的蒸气对一氧化碳的相对密度是2,试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如果该有机物能使溴水褪色,并且此有机物和新制的氢氧化铜混合后加热产生红色沉淀,试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解析】:因为该有机物的蒸气对一氧化碳的相对密度为2,所以其分子量是CO的2倍,即56,而5.6克有机物就是0.1摩,完全燃烧生成6.72L(S.T.P)CO2为0.3摩,3.6克水为0.2摩,故分子式中含3个碳,4个氢,则每摩分子中含氧为56-3×12-4×1=16克,分子式中只有1个氧,从而确定分子式是C3H4O.根据该有机物能发生斐林反应,证明其中有-CHO,从C3H4O中扣除-CHO,残基为-C2H3,能使溴水褪色,则有不饱和键,按其组成,只可能为-CH=CH2,所以该有机物结构就为H2C=CH-CHO。10、守恒法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利用守恒法可以很快建立等量关系,达到速算效果。例10:已知某强氧化剂[RO(OH)2]+能被硫酸钠还原到较低价态,如果还原含 2.4×10-3mol[RO(OH)2]+的溶液到低价态,需12mL0.2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那么R元素的最终价态为 ( )A.+3
D.-1【解析】:因为在[RO(OH)2]+中,R的化合价为+3价,它被亚硫酸钠还原的同时,亚硫酸钠被氧化只能得硫酸钠,硫的化合价升高了2价,根据2.4×10-3mol[RO(OH)2]+与12ml×0.2mol/L=0.0024mol的亚硫酸钠完全反应,亚硫酸钠共升0..0048价,则依照升降价守恒,2.4×10-3mol[RO(OH)2]+共降也是0.0048价,所以每mol[RO(OH)2]+降了2价,R原为+3价,必须降为+1价,故不需配平方程式可直接选C。11、规律法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减低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1:1200℃时,1体积某烃和4体积O2混和,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体积不变,该烃分子式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不可能是 ( )A.1
D.4【解析】:本题是有机物燃烧规律应用的典型,由于烃的类别不确定,氧是否过量又未知,如果单纯将含碳由1至4的各种烃的分子式代入燃烧方程,运算量大而且未必将所有可能性都找得出.应用有机物的燃烧通式,设该烃为CXHY,其完全燃烧方程式为:CXHY+(X+Y/4)O2==XCO2+Y/2H2O,因为反应前后温度都是1200℃,所以H2O为气态,要计体积,在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就相当于摩尔比,则无论O2是否过量,每1体积CXHY只与X+Y/4体积O2反应,生成X体积CO2和Y/2体积水蒸气,体积变量肯定为1-Y/4,只与分子式中氢原子数量有关.按题意,由于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即1-Y/4=0,立刻得到分子式为CXH4,此时再将四个选项中的碳原子数目代入,CH4为甲烷,C2H4为乙烯,C3H4为丙炔,只有C4H4不可能。12、排除法选择型计算题最主要的特点是,四个选项中肯定有正确答案,只要将不正确的答案剔除,剩余的便是应选答案.利用这一点,针对数据的特殊性,可运用将不可能的数据排除的方法,不直接求解而得到正确选项,尤其是单选题,这一方法更加有效。例12:取相同体积的KI,Na2S,FeBr2三种溶液,分别通入氯气,反应都完全时,三种溶液所消耗氯气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相同,则KI,Na2S,FeBr2三种溶液的摩尔浓度之比是( )A.1:1:2 B.1:2:3 C.6:3:2 D.2:1:3【解析】:本题当然可用将氯气与各物质反应的关系式写出,按照氯气用量相等得到各物质摩尔数,从而求出其浓度之比的方法来解,但要进行一定量的运算,没有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殊性.根据四个选项中KI和FeBr2的比例或Na2S和FeBr2的比例均不相同这一特点,只要求出其中一个比值,已经可得出正确选项.因KI与Cl2反应产物为I2,即两反应物mol比为2:1,FeBr2与Cl2反应产物为Fe3+和Br2,即两反应物mol比为2:3,可化简为2/3:1,当Cl2用量相同时,则KI与FeBr2之比为2:(2/3)即3:1,A,B,D中比例不符合,予以排除,只有C为应选项.如果取Na2S与FeBr2来算,同理也可得出相同结果.本题还可进一步加快解题速度,抓住KI,Na2S,FeBr2三者结构特点--等量物质与Cl2反应时,FeBr2需耗最多Cl2。换言之,当Cl2的量相等时,参与反应的FeBr2的量最少,所以等体积的溶液中,其浓度最小,在四个选项中,也只有C符合要求。13、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是专门用来计算溶液浓缩及稀释,混合气体的平均组成,混合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混合物中某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等的一种常用方法,其使用方法为:组分A的物理量a 差量c-b 平均物理量c(质量,浓度,体积,质量分数等) 组分B的物理量b 差量a-c 则混合物中所含A和B的比值为(c-b):(a-c),至于浓缩,可看作是原溶液A中减少了质量分数为0%的水B,而稀释则是增加了质量分数为100%的溶质B,得到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例13:有A克15%的NaNO3溶液,欲使其质量分数变为30%,可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溶剂的1/2
B.蒸发掉A/2克的溶剂
C.加入3A/14克NaNO3
D.加入3A/20克NaNO3【解析】:根据十字交叉法,溶液由15%变为30%差量为15%,增大溶液质量分数可有两个方法:(1)加入溶质,要使100%的NaNO3变为30%,差量为70%,所以加入的质量与原溶液质量之比为15:70,即要3A/14克。(2)蒸发减少溶剂,要使0%的溶剂变为30%,差量为30%,所以蒸发的溶剂的质量与原溶液质量之比为15%:30%,即要蒸发A/2克.如果设未知数来求解本题,需要做两次计算题,则所花时间要多得多。14、拆分法将题目所提供的数值或物质的结构,化学式进行适当分拆,成为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可以便于建立等量关系或进行比较,将运算简化.这种方法最适用于有机物的结构比较(与残基法相似),同一物质参与多种反应,以及关于化学平衡或讨论型的计算题。例14:将各为0.3214摩的下列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最少的是( )A.甲酸
D.甲酸甲酯【解析】:这是关于有机物的燃烧耗氧量的计算,因为是等摩尔的物质,完全可用燃烧通式求出每一个选项耗氧的摩尔数,但本题只需要定量比较各个物质耗氧量的多少,不用求出确切值,故此题可应用拆分法:甲酸结构简式为HCOOH,可拆为H2O+CO,燃烧时只有CO耗氧,甲醛结构简式HCHO,可拆为H2O+C,比甲酸少了一个O,则等摩尔燃烧过程中生成相同数量的H2O和CO2时,耗多一个O,耗氧量必定大于甲酸,甲酸甲酯HCOOCH3拆为2H2O+C2,比乙酸少了H2,耗氧量必定少,所以可知等量物质燃烧时乙醛耗氧最多。例15:有一块铁铝合金,溶于足量盐酸中,再用足量KOH溶液处理,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使之完全变成红色粉末,经称量,发现该红色粉末和原合金质量恰好相等,则合金中铝的含量为( )A.70%
D.30%【解析】:本题是求混合金属的组成,只有一个"红色粉末与原合金质量相等"的条件,用普通方法不能迅速解题.根据化学方程式,因为铝经两步处理后已在过滤时除去,可用铁守恒建立关系式:Fe~FeCl2~Fe(OH) 2~Fe(OH)3~(1/2)Fe2O3,再由质量相等的条件,得合金中铝+铁的质量=氧化铁的质量=铁+氧的质量,从而可知,铝的含量相当于氧化铁中氧的含量,根据质量分数的公式,可求出其含量为:[(3×16)/(2×56+3×16)]×100%=30%.解题中同时运用了关系式法,公式法,守恒法等. 综上所述,"时间就是分数,效率就是成绩",要想解题过程迅速准确,必须针对题目的特点,选取最有效的解题方法,甚至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以达到减少运算量,增强运算准确率的效果,从而取得更多的主动权,才能在测试中获取更佳的成绩。当然,解题方法并不仅局限于以上方法,还有各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经验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在众多的方法中,无论使用哪一种,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抓住题目中的明确提示,例如差值,守恒关系,反应规律,选项的数字特点,结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并结合通式,化学方程式,定义式,关系式等,确定应选的方法。二、使用各种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将相关的量的关系搞清楚,尤其是差量,守恒,关系式等不要弄错,也不能凭空捏造,以免适得其反,弄巧反拙.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后盾,解题时应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入手,在分析题目条件上找方法,一时未能找到巧解方法,先从最基本方法求解,按步就班,再从中发掘速算方法。四、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多种解题方法结合一齐同时运用,以达到最佳效果。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河清说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深圳中考相关信息解读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酸碱盐混乱咯…………_百度知道
酸碱盐混乱咯…………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最近化学在学酸碱盐这个章节,可是现在化学老师都不是在讲一些概念的东西,而是一直讲一些:怎么除杂质啦、鉴别是那种物质啦、鉴定是哪种物质啦等等。我最近听着...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最近化学在学酸碱盐这个章节,可是现在化学老师都不是在讲一些概念的东西,而是一直讲一些:怎么除杂质啦、鉴别是那种物质啦、鉴定是哪种物质啦等等。我最近听着老师讲这些总觉得这哪是化学嘛,简直是IQ培训课(已经n节课了都讲这些,我酸碱盐这块的概念一般上课的这些问题我基本都不懂了,比如说怎样鉴定一瓶不色溶液是不是xxx,答案往往是先加这个,若这样则是xx物质,在加入那个,若那样则可以说明这是xxx物质)答案怎么会这么麻烦呢,解这种题好像很难啊,这叫我们想这么多怎么想的出来呢??老师花了这么多节课讲这个中考会不会考这些啊??那些经历过中考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啊!你们以前有学这些吗?中考会考吗?如果真的有这种题目那么我现在该加强些什么呢?十分感谢(*^__^*) 嘻嘻……
&#xe6b9;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琪琪chy知道合伙人
获赞数:25
擅长:暂未定制
一,物质颜色 红色固体: 铜、氧化铁 黑色固体:碳、氧化铜、四氧化三铁、铁粉、二氧化锰 蓝色固体:胆矾、氢氧化铜 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黄色固体:硫磺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蓝色溶液:硫酸铜等可溶性铜盐 黄色溶液:硫酸铁、氯化铁等可溶性铁盐 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溶液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盐:硫酸钡、氯化银 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物质:碳酸钙、碳酸钡等不溶性碳酸盐;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不溶性碱 二,物质用途小结 CO2:气体:灭火、汽水、温室化肥 干冰:人工降雨、致冷剂 Ca(OH)2: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漂白粉 CaCO3:建筑材料 CaO:食品干燥剂、建筑材料 NaCl:调味、防腐剂、腌渍食品生理盐水(0.9%) CuSO4:农业杀菌剂、波尔多液、泳池消毒 Na2CO3:洗涤剂、做馒头去酸性物质并使其松软 NaOH:肥皂、石油、造纸、(固体可作干燥剂) O2:支持燃烧、供给呼吸(航天、登山、潜水、救病人,富氧炼钢) H2:清洁能源、冶炼金属 CO:能源、冶炼金属、煤气中毒 CH3COOH:调味、(厨房中可用其区别食盐和纯碱、除水垢、制无壳鸡蛋) 工业酒精:有毒(含甲醇CH3OH)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有毒 三:物质俗称: CaO:生石灰 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2CO3:纯碱(不是碱)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硫酸铜晶体:CuSO4&#O 胆矾、蓝矾 干冰:(不是冰)固体二氧化碳 碳酸钠晶体:Na2CO3&#O苏打 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四:关于洗气瓶: 1), 检验并吸收少量CO2:瓶内盛石灰水,气体从a进 除去并吸收大量CO2:瓶内盛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进 2),除去HCl:瓶内盛氢氧化钠溶液或硝酸银溶液,气体从a进 检验HCl:瓶内盛硝酸银溶液,气体从a进 3),除去水蒸汽:瓶内盛浓硫酸,气体从a进 4),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从a进 密度比空气小:气体从b进 用排水法收集:瓶内盛满水,气体从b进 5)输氧:氧瓶接a(观察输氧速度、控制输氧速度) 6)贮气瓶:瓶内盛满气体,要把气体导出,应从a进水 注:气体检验及除杂和干燥:先检再除杂后干燥 五,重要知识提示 1,碱+盐、盐+盐反应的反应物应溶于水,生成物中一般要有沉淀 2,检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CO32-、Cl-的顺序为:取样品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有气泡说明有碳酸根、过量目的是除尽碳酸根离子),然后再加入过量硝酸钡(如有沉淀说明有硫酸根。过量为除尽硫酸根离子),最后加入硝酸银(如出现沉淀说明的氯离子) 3,气体吸收 NaOH固体:吸水和酸性气体(如少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硫化氢) NaOH溶液:吸酸性气体:CO2、SO2、HCl等 浓硫酸:水和碱性气体:NH3 4,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混有氯化氢 5,H2S、HBr等溶于水形成无氧酸,命名为氢硫酸、氢溴酸 。HIO3叫碘酸 6,相对分子最小的氧化物,同时既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又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的是水 7,相同质量的锌、镁、铁、铝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或硫酸)中, (1) 若酸完全反应,则产生氢气一样多 (2) 若金属完全反应。则铝产生氢气最多(氢气质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 (3) 反应速度最快的是镁,最慢的是铁(可据此判断金属活动性) (4) 若酸完全反应,消耗金属最多的是锌(金属质量=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 8,化学肥料: 氮肥:使叶浓绿(碳氨、硝酸铵、尿素等) 磷肥:使根发达 钾肥:使茎粗壮(KCl、K2CO3、K2SO4) 复合肥:含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N、P、K)如KNO3、KH2PO4、NH4H2PO4) 9,由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8N2,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偏二甲肼是一种有机物 (2)偏二甲肼由碳、氢、氮元素组成 (3)一个偏二甲肼分子由十二个原子组成 (4)在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原子个数比为:1:4:1(5)在偏二甲肼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6:2:7 10,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2H2O=2H2↑+O2↑(在=上方加上条件通电) (1) 质的含义: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2) 量的含义: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3) 微观含义:2分子水生成了2分子的氢气和1分子的氧气 1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钠原子与钠离子不同是因为外层电子数不同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酸与碱不同是因为所含的离子不同 生铁和钢的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浓硫酸和稀硫酸不同是因为质量分数不同 12,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实验: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测其导电性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打开汽水瓶冒泡,用塑料瓶收集满二氧化碳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塑料瓶变瘪。 13,把金属放入盐酸中,开始反应较慢(表面生锈)。最后也越来越慢,是因为盐酸的质量分数变小 14,证明氯酸钾中含有氯元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冷却后将反应后物质溶于水,过滤,往滤液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 六,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要点 一)关于物质燃烧 1, 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满整个瓶内,因此当室内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区,在森林火灾逃生的办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逆风而逃 2, 为了保证安全问题,在庆典活动中可以用氦气充灌气球,不能用氢气。 3, 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气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风,为防止煤气泄漏,我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具有特殊气味的硫醇(C2H5SH)以便于知道煤气发生泄漏,发现有煤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不能开灯,打电话,用电风扇等因这些行为会产生火花从而发生煤气爆炸),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4, 蜡烛一吹即灭是因为冷空气使蜡烛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用扇扇炉火越来越旺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增加的煤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5, 西气东输的气体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气体也是甲烷,其原因是矿井中通风不良,使甲烷与空气混合而达到爆炸极限经点燃发生爆炸,所以为防止煤矿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6, 灯泡内往往会有少量的红磷,主要是脱去灯内的氧气 7, 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是为了防止吸入有毒气体。如遇到毒气(含氯气、盐酸,硫化氢、氨气)泄漏时,我们也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然后逃往地势较高的地方。 二)关于食品 1, 把新鲜鸡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鲜,是因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堵往了鸡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变质。 2, 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内充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或氮气;或在袋内放干燥剂:生石灰、氯化钙主要是吸水,铁主在是吸收氧气和水;或采取真空包装。 3, 鱼鳔内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 4, 做镘头时加些纯碱主要为了中和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面包疏松多孔。 5, 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可以用碱性物质泡,可降低农药的药性 6, 皮蛋的涩味可以加点食醋去除 7, 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8, 铝壶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盐酸或食醋除去 三:环境问题 1, 酸雨是由于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如SO2、NO2)的大量排放引起,酸雨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影响作物生长,污染河流,影响人体健康,造成土地酸化。减少酸雨的措施:开成新能源,少用煤作燃料,煤进行脱硫技术。 2, 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SO2等,治理的方法是:改变发动机结构,使燃料充分燃烧;在排气管上装上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CO、NO转化为无毒的N2和二氧化碳。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方法有:(1)开发新能源,(2)使用电动车 3, 防止水污染的方法:(1)加强对水质的监测、(2)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排放 (4)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5)加强水土保护,植树造林 节约用水的方法:水的二次利用(洗米水去浇花),随手关水龙头,低灌技术,工业水的二次利用。 4,温室效应 由于煤、石油燃料的使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不利影响是:全球气候变热,土地沙漠化,两极冰川熔化;可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能,核能,水能等(我们可以节约用纸,节约能源,多栽树,随手关灯)
心在下雪snowy知道合伙人
心在下雪snowy
擅长:暂未定制
多买一些这方面的辅导书会比较好如《五年中考三年模拟》《状元笔记》《中考专项练习》这些是我用了觉得比较好的多做一些各区模拟题会比较好
衰衰小神知道合伙人
获赞数:302
擅长:暂未定制
当然会考了,但是不同的地方考的不一样,比如去年(2008)北京市中考就考了关于酸碱的中和、通性,而在天津市的中考中,就具体考了酸碱盐的鉴别,但是题的分值不大。化学中考主要是对化学方程式及计算,溶液,碳和碳的氧化物,酸碱盐,金属,及各类气体的制取方式是比较重要的。所以要重点把握,初中化学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所以内容相对较少,范围较小,所以每一章节的内容也就都重要了。上课如果听不懂老师讲的,可以结合教辅自己钻研,课后补习等,但这些都是次要的,主要的还是上课认真听讲、笔记。祝你中考成功!
guodingjiang知道合伙人
guodingjiang
擅长:暂未定制
我是一名初中和高中的化学老师。我肯定地告诉你:杂质、鉴别的题目是中考肯定要考的内容,他也不难,要学懂他们,你要把离子共存的问题(酸碱盐溶解性表)和酸与碱的通性以及盐的性质的内容记得才行!
其他1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分子肽对癌症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