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抑郁症很痛苦我妈不会相信我帮忙相亲男告诉我他有抑郁症妈我答应自己不能死的我还有厌学症

跨国婚姻有多艰难?说说我承受的苦难
我到没想过离婚,他是个好人,就是太不懂事,而且是孩子的爸爸,我不想孩子没有完整的家。
  滴答网讯 压抑许久,也说说我的故事。
  大学的时候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当然毕业了就各奔东西。原因就是他父母不同意,他是朝鲜族的,他爸妈一定要朝鲜族的儿媳妇儿。即便我做的再好,也没有用。终于在他爸的安排下,他和一个朝鲜族女孩好了。不过没多久就分了,他告诉我他要出国了(本来说好了要一起去的),他说爱的是我,叫我等他两年。我答应了,我说你走之前来看看我吧,他说好。结果他一声不响的就走了。我很生气,也很失望,就这样我也没有放弃,一直等他。直到两年期限到了,他还是没有出现。
  这个时候这个老男人出现了,他告诉我他很喜欢我,要和我结婚,要和我生孩子。我以为只要是已结婚为目的的肯定是真实的诚恳的,而且他年纪大,肯定会很疼我,很爱我,我们就这样继续下去了,天天都给我打电话,视频,他说给我办手续,让我尽快过来,因为他不可能回国工作,一年后我就来到了美国。
  历经千辛万苦,经过美国政府的层层考核。终于来到了这个异国他乡。没过久,我们就有了孩子,我喜欢孩子,他年纪也大了,当然不想放弃这个孩子,于是我们决定生下来。
  我怀孕的时候反应很大,吐的一塌糊涂,天天躺在床上,下床的劲儿都没有,后来就只能吃葡萄糖片来维持体力。他上班,很忙,我基本一天就靠晚上他给我弄点吃的,中午也不愿意回来,他没有半点关心的话,半句安慰,还埋怨我天天躺在床上,让我赶快起来,我当时没劲,不想理他,每到他去上班,我就在家里哭,越想越委屈,别的女人怀孕被老公被爸妈疼着爱着供着,怎么到我还得受气,我又不是怀着别人的孩子。
怀孕的那段时间真不知道是怎么撑过来的,婆婆和他姐姐说坐月子得有人帮忙,说我妈妈来最好,婆婆年纪大了,公公身体不好。我没有想过坐月子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有多难,我妈也说要过来照顾,我老公就怎么也不同意,然后婆婆和姐姐就反复强调,终于他同意了。
  终于忙乎了一阵子,在我8个月的时候,我妈过来了。好戏正式开演,我妈是个很好强的人,也总觉得我很优秀,更是觉得我嫁给了这个老男人,应该会被宠着惯着,结果相处一阵子之后,发现这个男人没有宠着我惯着我,反而是我处处迁就他,哄着他,家里什么事情都是他说的算,就算买菜他也要自己去买,不愿意我跟着。
  我妈看到这情况肯定不乐意了,在家里是把这里摆摆把那里挪挪,我妈也觉得这既然是我的家也就是她的家,她是长辈,我们得听她的。好了,两个管事儿的碰上了,矛盾从此激化。为了我生孩子,他俩都忍着,我看的出来。
  6月20号我生了,很不顺利,生了两天,终于没劲儿了,孩子还是出不来,剖吧!就在决定剖还是不剖的时候,他俩差点没打起来。我老公慌了,看孩子连心跳都没有了,但他没跟我说,我妈语言不通,认为这个时候是保大人还是保小孩,觉得老公是保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到现在也不清楚,没准老公真的是保孩子)
有了孩子就更乱套了,可能是产后抑郁症,我动不动就哭,一点点小事都会让我难过的不得了,现在想想就两方面,我妈和老公的关系,还有个小baby。我妈看我这么辛苦,不想我喂奶,想让我好好休息,可老公使劲儿的让我喂奶,片刻不让我休息,他俩为这事就较上劲儿了。小baby一哭,我也想哭,我觉得丫头特可怜,心疼死了,然后就哭个不停。
  这边只能住院4天,可是,我一直发烧,而且伤口有流东西。但是还是把我赶出来了,结果回家还是一直发烧,伤口更加严重,身边的人都说赶快去医院吧,我老公就是不带我去,后来没办法了,终于去了,看的急诊,医生一看,二话没说,就把我的线拆了(其实是钢钉,想订书机一样缝合的)。然给我吃止疼片,往我的伤口上打麻药,那么长的伤口,打了好几次麻药,就那么一针一针的插到伤口里,把我疼得直叫唤,过了一会又开始把我的伤口扒开,那麻药一点不管用,还是疼的要命,然后又开始打麻药,疼的我都快晕过去了,终于这次管用了,没知觉了。清洗伤口,三个人忙了好一阵子,往伤口里放了棉条,盖上了块纱布,就这样好了。
上一篇:下一篇:
论坛强推帖全国抑郁症患者仅4%就医 有患者为出院假装好转|抑郁症|心理_新浪健康_新浪网
全国抑郁症患者仅4%就医 有患者为出院假装好转
  出院的日子终于到了,让刘月又期待又害怕,“在这里什么都不用想,出院以后很多事,怕自己面对不了”。
  今年2月2日刘月离开北京安定医院。45天前,她复发吃了100多片安眠药寻死,按正常药量,她每天只吃1片。
  刘月求医的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重度抑郁患者。今年年初,新京报记者驻守这家医院,亲历了抑郁症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对抑郁症,医学上已有一套有效的治疗体系。比抑郁症更可怕的,是人们对它的无知、恐惧和逃避。
  不容忽视的是,出院以后,社会功能的恢复是抑郁症患者进入正常生活的另一道坎。当治愈的病人回到曾经的生活环境,需要把原有的价值观推倒重来, 减少抑郁情绪的来源,在以后漫长的时间里防止复发。这不仅需要医生,还需要家属和社会组成的“治疗联盟”。简单地说,就是拒绝歧视,给他们理解和关爱。
  4% 抑郁症全国的就诊率只有4%左右。
  90% 90%以上的患者根本没有治疗。
  20% 近80%入院治疗的患者可以治愈,20%的患者接受治疗后再没有复发。
  住院后患者重新认识抑郁症,迈出自救第一步
  抑郁症病房的一天,是从每天的晨检开始的。
  “51床,张倩倩,17岁。学习成绩好,中考全校第一名,曾服药、抽血自杀,手腕有明显伤痕,目前抗拒治疗,防藏药、自伤、自杀。”
  “59床,马兰,31岁。病人情绪低,害怕、焦虑。防藏药,防冲动,防爬窗。”
  “40床,王淑珍,53岁。情绪差,有拿煤气罐自杀的行为。儿子也患抑郁症住院。腹部和右手腕部有明显伤痕,防藏药、防外走。”
  1月25日早上8点半,安定医院抑郁症中心女病区主任张玲和病房主治医生开交班会,心里有了底。昨天新增了7个病人,这对抑郁症中心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送来住院的患者多出现了自杀行为,病情严重,家属也照顾不了。”
  “如果在(抑郁)症状初期及时确诊并得到治疗,他们可能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在张玲眼里,入院时间不长、刚大学毕业的王凡是比较典型的病例,他抑郁从高中就开始,却被当作治疗了7年,直到大学毕业才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
  其间,王凡尝试做运动、看心理医生、主动诉说,症状却越来越重。去年开始,王凡不仅受失眠折磨,“精神一紧张就感觉皮肤疼痛,好像每个毛孔都被扎了一根针,每根针还有人不断在弹”。
  “我特别想找人说说话,但是身边没有一个人能说到一起去。后来我经常幻想,身边有个人,我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告诉他,他把我想听的话都说给我听。”
  王凡说,他不知道自己多长时间没有笑过,印象最深的是高中在全校的学生大会上,校长走到他身边问,为什么从来没看你笑过?
  对于张玲和精神科医生来说,很多抑郁症患者,都缺少抑郁症的认识,没想到“不高兴”也是一种病。此外对精神科医院抱有偏见,认为来精神病院看病是件羞耻的事。“在这个过程里,病人康复的信心和最佳的治疗时机一起流失了。”
  即便如此,安定医院副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刚认为,这些患者还是幸运的。据国家权威部门最新的调查显示,抑郁症全国的就诊率只有4%左右。
  “与90%以上根本没有治疗的患者相比,他们迈出了自救的第一步。”王刚说,实际上,抑郁症也被称为“心灵”,像身体感冒一样,可以被治愈。“只有愿意自救的人,医生才能救他。毕竟患者自己才是决定是否走进医院,克服不良反应去接受治疗的人。”
  面对抑郁症逃无可逃,对抗需付出清醒的努力
  透过走廊门上镶着的一小条玻璃,张文和妻子孙亚两人一个弯腰一个跪地,希望看到女儿一眼。
  他们的女儿张倩倩,3年前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中学,同年开始有抑郁表现,三年后进入安定医院治疗。
  但当主治医生建议安排见面时,他们却把两袋衣物交给护士,转身摆手拒绝。
  “我们不敢见她,见了她一定会把她带走”,两人都已是一脸泪水。
  女儿诊断出抑郁症以后,张文夫妇答应女儿会陪着她一起抵抗抑郁,但情况并没有好转。“孩子经常买药,买针管抽血伤害自己”,孙亚说,住院前一天,女儿曾发信息向她求助“我今天感觉不好,你能不能早点回来”。
  孙亚还是回来晚了,女儿见到她很开心,蹦跳着给她唱歌。等第二天一早,她推开女儿的房门,看见桌上、床上都是血。
  张文说,女儿一直拒绝住院,还扔了医生开的药,“她说我背叛了她,因为我答应过不会把她送进医院,可是我怕永远失去她呀。”
  在医生的劝说下,父亲在接待室与张倩倩见面。父女俩手握着手交谈,时而用手背抹泪。这时,母亲孙亚在走廊靠着接待室的门,坐在地上悄悄哭泣。
  最后,张文还是没有抵得住女儿的乞求,答应她次日办理出院手续。虽然他们明白,这时候把女儿带回家,可能冒着失去的危险。
  “如果他们(父母)真的痛苦,那我比他们痛苦一万倍。”张倩倩把病服袖子往上拨,露出纤细的胳膊。白嫩的皮肤上横七竖八地布满了刀痕,这都是她自己在痛苦时划的。“无论怎样,他们是我的父母,我希望他们负起责任来保护我。”
  第二天,尽管主治医生反复劝说,未正式治疗的情况下出院对患者非常危险,张倩倩还是办理出院手续离开了。
  “有的病人我们真的很想帮助他,但我们无法强制治疗”,主治医师马朝阳说,因为对精神病房的偏见和恐惧,有的患者刚住几天药还没起作用就出院了,有的为了唤起家人同情夸大身体不适、假装病情好转,有的约好复诊却再也没来过。
  “医生只能尽力去做能力范围内的事”,张玲也认为,抑郁症除了临床症状,还有人格问题、心理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等,使抑郁症的治疗比其他疾病更为复杂。因此,对抗抑郁症,需要更多人付出努力。
  患者制作“日历”:生命有挫折,那不是尽头
  与张倩倩不同,程玲玲是自己要求来住院的。之前两次住院治疗的经历,让她适应了精神科病房的生活,平和地面对自己的疾病。
  “你知道这个病有多难受吗?天天睡不着,脑袋昏沉沉什么都做不了”,程玲玲病重时曾一心寻死。
  刚进医院那段时间,程玲玲迷上了“无抽”,“好比你做错了题拿橡皮擦擦掉一样,把不好的记忆给擦掉了”。
  无抽,即无抽搐电治疗,是目前抑郁症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内的神经递质之一5-羟色胺少于正常人。“无抽”相当于把大脑内神经递质分泌“格式化”,重新启动的神经递质代谢,让5-羟色胺等各种神经递质的水平恢复到正常状态。
  “无抽”实施时先将患者麻醉,把两片金属电极固定在额头上,视患者身体情况通电2到8秒钟。
  “感觉脑子跟喝了酒一样被灌了一下,然后什么都不记得了。”程玲玲喜欢这种感觉,好像人生真的从头开始了。实际上“无抽”只会造成短暂的失忆,记忆会在几天之后慢慢恢复。这时患者情绪低落、想自杀的念头已明显减轻了。
  医院每天的集体活动,每个患者都会讲述自己遭遇,也听到了很多别人的故事。
  在一次集体活动中,老师发起话题,让大家自由讨论对“家”的感觉。一直拒绝治疗、不与任何人说话的马兰突然举手发言。
  “家是吵架的地方,家里的人都是冤家”,马兰说,在家里所有人都怪我、不理解我,我都那么难受了他们也不关心。在家我就一个人,把所有帘子都拉上,谁叫门都不理。
  为了安慰马兰,刘月讲了自己的故事。第一次治疗成功以后,她出去找了工作,遇到一个很爱她的人。他们结婚了。由于病情不稳定,一直服药的她无法生育。她觉得对不起老公,几次提出离婚。“每次他都耐心安慰,等咱好了不吃药了,不是还能生嘛!”
  医生护士们都知道,以前老公特别疼爱她,夏天太阳那么毒,每次慰问日他都早来半小时。半个月前,刘月要在第二天出院,母亲带来一个消息。这次,老公提出离婚,她当场犯病,痛哭着要撞墙……
  听了刘月的故事,程玲玲和身边几个病友都哭了,她们一起制作了一个希望日历,相互鼓励着熬过最想结束生命的黎明。简单的一张白纸,上面标明日期、星期、阴历的日子,下面不知道是谁写了一句话。
  “生命有挫折,那不是尽头。只是提醒你,该转弯了……”
  比抑郁症更可怕的,是久治不愈带来的绝望
  护士王丽莉的每一个大夜班,都特别漫长。
  安定医院抑郁中心的病房设施,与普通病房相似。只是在重症观察室,病床两边都安装了“约束腕带”。当病人有冲动、外跑、自伤等行为时,需要把他们“约束”在床上,等情绪平稳了再打开。
  另外一点不同,是病房的门都没有锁,患者全部开着门入睡。护士每半个小时巡一次房,他们要看到每个病人的脸,检查睡眠状态。
  夜间,有的患者躺在床上睁着眼睛没有睡;有的凌晨一两点钟就醒了,只能望着夜等待天亮,或者在走廊里走来走去。
  多数抑郁症患者受失眠折磨,护士必须掌握患者睡眠情况,第二天汇报给医生。
  在没有敞开心扉之前,抑郁症患者的心里是个神秘的世界。护士长李金红介绍,对重症抑郁症的护理比其他患者更难。有的患者一心想要自杀,趁护士忙的时候,可能藏药、吞牙刷、把病服脱下来挂在洗手间的横梁上寻死,有时候挺可怕的。
  为了防止病人自伤,带入病房的物品都经过严密的检查。每天早晚,护士站通过广播呼叫病人吃药。一名护士给药,一名护士查看。因为有的病人经常会做出喝水、仰头的动作,实际上把药夹在指缝,粘在牙床上。
  刘月第一次自杀,主要原因不是抑郁,而是久治不愈带来的绝望。
  “当时因为第一次搞对象分手,我什么都干不了,不说话一直哭。家人以为我是‘撞’到什么,带我到处去看都没好。后来我想反正也看不好了,不想再让爸爸妈妈跟着难受。”
  近几年,抑郁症因名人患病和患者自杀新闻而受到关注。来看病的患者和家属也带着绝望的情绪,张玲每天反复回答一个问题:医生,我还能好么?
  抑郁带来痛苦,但人们更怕深埋在传统价值观里的偏见。患上精神疾病就等同于“疯子”,是一张永远也摘不掉的羞耻标签。
  “抑郁症这么一个能治愈的病,却背着沉重的社会负担”,王刚深感无奈地说,人们知道15%的患者最终走向自杀的结局,这里面有多少人接受过有效治疗,而另一条重要信息被忽视了,近80%入院治疗的患者可以治愈,20%的患者接受治疗后再没有复发。
  来自生活环境的诱因,成为抑郁症复发解不开的结
  每天,都有治愈的患者出院。对新来的病人来说,她们是自己恢复的希望。但是摆在前者面前的是另一个问题,出去以后怎么办?
  程玲玲治疗过2次,她母亲知道自己对女儿管教太严不利康复,但是50多岁的人改变性格谈何容易;“郁友”们也担心刘月,7次患病都是因为感情问题,只有29岁的她,以后还要面对感情;还有因高考升学压力导致患病的中学老师,出院后还会回到原来的岗位上……
  这些来自生活环境的抑郁诱因,像一个解不开的结。想要赶走抑郁不复发,她们还需要面对一个考验——把人生观推倒重来。
  在医院,医生能够帮助患者消除临床症状。但是出院后在每天的生活里,则需要自己强大的内心去消化挫折,调节情绪。这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更加困难,为了避免复发,除了药物维持治疗,这个过程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
  王凡和父亲都看过心理医生,“我觉得他根本没有听我说话,一直在强行灌输自己的价值观。”
  程玲玲也觉得心理治疗“没什么用”。
  实际上,因为精神疾病不像治疗血糖、血压,没有一套直接体现病情的指针和数据。在治疗中医生的经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由于心理医生的前期培养投入高,导致好的心理医生数量特别少。医院的号源少,私人诊所收费有的达到每小时1000元。而根据心理治疗的特点,患 者必须持续、长期的治疗才会有效果,在经济、时间两个方面都很难实现。有的患者有条件治疗,但是没有遇到谈得来的心理医生,或者一次治疗见不到效果,就否 定了心理治疗的作用。
  “现在已经有了大量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只要配合治疗,大部分患者会在8到12周的时间里情绪恢复正常。”王刚介绍,好转的患者再接受9个月的维持治疗,病情稳定后逐渐减药、停药,最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尽管在医学上认为完全可能,实际治疗中却很少能实现。张玲介绍,有的病人怕产生药物依赖,情况好转就私自停药了,导致病情急速复发;有的病人病情严重时想住院治疗,住进医院刚刚好转就要回家,再次被外界环境刺激加重抑郁。
  “我们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张玲每天要处理多个患者的出院请求,让她遗憾的是,因为对疾病的不了解和对医院的不信任,很多患者没有接受完整的治疗就出院,然后很快又被家人送回来了。
  十几年前,临床医学毕业的张玲有很多选择,吸引她留下来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的,也正是这些病人。“有十几年(病史)的病人当时还在上学,现在已经是成年人和成功者,人生没有被抑郁毁掉。和患者一起战胜了抑郁,这可能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应求访者要求,文中抑郁症患者和部分医护人员系化名)
明末清初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称刀鱼是春馔妙品,他说:…厌学的孩子都说有讨厌的老师
电子工业出版社
“手表定律”告诉我们:如果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如果有两块或更多的手表,不仅无法确定时间,还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理念一定要与学校、社会整体的保持一致,让孩子始终只看到一块“手表”,从而保持阳光的心态,以及对目标的执着信念。上一年级时,兜兜遇到了一件烦心事,每个老师都变得很“讨厌”。老师讲课太没意思,致使她根本听不进去,只能不停地削铅笔,两支新买的铅笔很快就被兜兜硬削成了铅笔头。语文课上,兜兜觉得自己都会了,所以老师一提问她就举手,可是老师总也不点她。兜兜一气之下,干脆不听了——画画!你猜怎么着?辛辛苦苦半小时画成的作品被老师没收了,兜兜心疼不已,觉得语文老师“真讨厌”!数学老师更“讨厌”,讲的内容她都听不懂,每天上课时只能昏昏欲睡,结果因此被老师罚站。你说兜兜烦不烦?老师的批评成了我和兜兜爸的“每日一歌”,每天都规律地响起。兜兜只要一回家,就开始抱怨:“我快烦死了!为什么每个人都这么烦!”我和兜兜爸想给她讲大道理,可话未出口,兜兜同学就机警地瞪圆了眼睛:“别想忽悠我,你们都是一伙的!”每一个厌学的孩子都说学校有一群讨厌的老师。孩子厌学、抵触老师,家长应该怎么办?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孩子免不了会遇到各种不适应。作为家长,我们不要急着插手:说教,他们听不进去;打骂,孩子会不服气;报辅导班,又为时尚早。我们要试着心平气和地先问孩子几个问题,蹲下身,站在孩子的视角,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跟随孩子的思维方式,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难题自会迎刃而解。一、允许孩子描述、解释发生了什么事情,就算是天马行空的无稽之谈,也让他把话说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大部分的爸妈会习惯性地下判断:“老师都说了……你还不承认!”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一遍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就会冤枉孩子;如果真的是孩子的错,让他有机会说话,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更能甘心认错。看着整日烦躁不安,把我和兜兜爸都划入“敌对阵营”的兜兜,我安抚她说:“孩子,你这话可不对啊!你是妈妈唯一的宝贝,妈妈怎么会不帮你呢?”兜兜将信将疑地试探着问:“妈妈,你真的不打我也不骂我?”“我为什么要打你、骂你呢?”我引导兜兜说出事情的经过。“因为我上语文课画画了……”兜兜一边胆怯地小声哼唧着,一边警觉地瞥我一眼,赶紧补充说,“可是那也不能怪我啊,陈老师总是不点我回答问题,我举手举得胳膊都酸了,她就跟没看到一样!我很烦她,我再也不想上语文课了,再也不想举手了!”事情的经过往往很简单,每个孩子都会遇到,只是客观事实给他们造成的主观感受不同,因而孩子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无所谓是非对错。孩子需要的只是把自己的感受表达或者发泄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他们的心情就会平静很多。作为父母,我们千万不要在孩子情绪激动、逆反的时候制止他,或者试图即时说服他,他不仅听不进去,还会适得其反。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进大人的意见,我们就要先理解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等到孩子可以冷静思考的时候,再表达我们的意见也不迟。二、引导孩子换位思考,设想各种解决办法及其带来的结果,家长不做批评或判断。“那你说陈老师应该怎么办啊?”我明知故问,兜兜一定是希望老师一直注视着自己。“我举手了老师就应该让我回答问题啊!”兜兜回答得理直气壮。“那别的同学也举手了,怎么办呢?陈老师一定也很为难。”兜兜皱着小眉头陷入了沉思,暗自嘀咕着:“是啊,全班有35个同学呢,每次叫谁好呢……我要是老师,我就叫我的朋友,不叫那些调皮的、打架的、欺负我的孩子!”“哦,有道理,那你是老师的好朋友吗?平时调皮捣蛋、打架迟到、上课做小动作的孩子中,有没有你?”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角色扮演的游戏,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可行的、不可行的、幼稚的……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让孩子自己一一尝试,寻找每个方法的后果。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都清楚地知道是自己错了,只是心有不甘,纯粹“狡辩”而已。当然了,也不排除有个别孩子情商发育比较晚,认知水平稍稍落后。这时候,家长可以跟他好好讨论,安抚情绪,适当地讲一些“道理”,让他明白现实真相,理解老师和家长的良苦用心。“兜兜,你喜欢看《甜甜私房猫》,那我们说一下小奇(片中的主人公,一只很萌的小猫咪)吧!从猫的角度看,它只是好奇盒子里有什么东西散发着香气,只是爪子痒痒就随便抓抓;但是从人的角度看,小奇的好奇心、调皮,打翻了阳平(主人家的孩子)的生日蛋糕,抓坏了爸爸最贵的牛仔裤和家里的沙发。看世界的角度不同,结果肯定不同,所以老师想的肯定跟你想的不一样,你觉得呢?”兜兜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三、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尊重孩子的决定。“妈妈,下个星期我一定会很努力地认真听讲的,但我可能还是会有点儿做不到……不过,语文课我会表现得比其他课更好一些!”兜兜忽然士气高涨、精神振奋地表态。“对啊,想让别人关注你、重视你,你就要先尊重别人。一节课只有40分钟,你们班有35个同学,老师不可能给每个人机会。第一,你要认真听课,听明白了才知道答案,才能为自己赢得机遇。第二,如果仍没有机会回答问题,也不要紧,你要学会等待和坚持。第三,即使一直没有机会,你也不必为此自暴自弃,学习是为自己,又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不值得为了什么外在原因厌学。好了,妈妈举双手支持你的决定!”即使孩子的决定不是家长期望的结果,只要不偏离正常轨道,家长就应该支持孩子。千万不能先假装征询孩子的决定,然后又告诉他这样做不可以。这样做,孩子以后就再也不会信任你,也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了。何况,就算孩子选择错误,他也可以从这个错误中学到宝贵的经验。虽然我希望兜兜在每节课上都表现得专注、积极,对所有老师的付出都一视同仁地尊重,但是我也同样尊重兜兜的选择——先迈出第一步,拥有一个踏实的开始。四、制订一张切实可行的计划表,或制作一些趣味生动的“优点卡片”,加强过程管控,让孩子学会坚持与守信。“兜兜,我们来制订一个‘蜗牛计划’吧,好不好?”“蜗牛?”兜兜一听来了精神。“咱们把家里的冰箱贴分成红、黄、蓝三队,分别代表语、数、外。你每天回家后,根据自己的表现贴一下,哪门功课上课时你专心听讲了,就放一个对应颜色的冰箱贴,三门课都专心听了,就放三个,我们看看哪一队蜗牛最先爬到终点!”“太棒了!”兜兜欢呼雀跃。“还有,你自己觉得好,但老师的看法是什么呢?妈妈觉得可以再制作一个‘优点卡片’,你可以利用每天晚上的时间,把自己这一天好的表现归纳、总结在一张即时贴上,第二天早晨上学时,再带去给老师核实一下,怎么样?”我担心兜兜会为了求快,每天随便贴上三个冰箱贴,所以核实老师的意见非常重要。五、跟老师充分沟通,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为了确认兜兜的厌学是否是由“偏科”引起的,我和每个学科的老师进行了充分的单独沟通,详细了解了兜兜每科的课堂表现。家长在与老师沟通时,一定要尽量避免孩子在场,否则要么老师会顾忌孩子颜面,反映的情况不真实,要么老师如实反映,让孩子觉得难堪,自尊心受到伤害。现在,很多学校老师的绩效薪酬仍旧与教学成绩挂钩。老师压力大,存在不同程度的“厌教”情绪,对孩子也会给予过高的期望,孩子负担重,自然就容易厌学。比如一节课内,老师同时要求孩子书写正确无误、字体规范美观、坐姿端正、书本整洁,还要求速度快,那么孩子会紧张、焦虑,也是难以避免的了。现在回忆一下,你还能记得自己刚刚看到的、我所写的那些课堂要求分别是什么吗?你已经不记得了,是吗?如果连我们都记不住,孩子怎么可能达到?兜兜在家里做作业时,我每次只提出一个要求,然后按重要性有次序地逐步提高要求。一年级上学期,我只要求她坐姿端正,达到后,一年级下学期,我才进一步要求她书写的正确性,以此类推。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散步,我们需要格外有耐心。家长在跟老师充分沟通,了解了孩子的缺点、不足后,最好在一段时间内,只选择一个重点对孩子进行要求。达到后,请老师给予肯定,让孩子重塑自信心以及对老师的爱戴,然后再提出下一个要求。这是培养孩子与老师良好关系的重要一步。每一个厌学的孩子都说学校有一群讨厌的老师。给孩子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是家长的重要功课。昨晚,一位博友问我:“老师会答应配合你吗?她会对孩子降低期望,有这么宽容吗?”根据最近两年的经验,我的回答是:“可以。只要把老师都混成闺蜜,还有什么不可能?”六、做个榜样,成为让孩子自豪的家长。为孩子做出表率,成为让孩子自豪的家长,才能真正获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把我们的“唠叨”听进去。我是这么做的:1.在日常言行中,始终积极肯定学习的重要性,什么“读书无用论”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2.坚持读书,保持工作和生活态度的乐观、积极,不做电视机前的“沙发土豆”,避免成为手机控、Pad控。3.积极配合学校的活动。兜兜班级所有宣传栏、展板、条幅、教室布局设计都由我负责。班主任老师和其他家长羡慕、期待的眼神,同学们的欢呼叫好声让兜兜感觉自豪、骄傲。兜兜也想像妈妈一样,拥有这么多朋友,这其中就包括她的班主任陈老师。我对陈老师说:“我曾经也是一个慢热的孩子,一至五年级时,学习成绩都不太好,也没有出色的特长、讨喜的性格、出众的外貌,但是丑小鸭需要时间,请相信她。”搞定兜兜“厌学”的过程,让我想起了“手表定律”。一只猴子在森林里拾到了一块手表,于是,每只猴子都向它请教确切的时间,猴群的作息也由它来规划。很快,这只猴子在猴群里建立起了威望,当上了猴王。可是不久后,这只猴子又捡到了第二块、第三块表,但每块表指示的时间都不相同。再有别的猴子问它时间时,它便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没过多久,猴子们就起来造反,把这只猴子推下了猴王的宝座。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更多的手表,却无法确定时间。更多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人们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因此,家长的教育理念一定要与学校、社会整体的保持一致,如果有细节的差异,也请在解决的过程中回避孩子,让孩子始终只看到一块“手表”,从而保持阳光的心态,以及对目标的执着信念。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厌学,请不要忙着责怪他,给他一点时间,为他撑起一片天空。孩子的转变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学校、家长和他自己。经过无数挫折后,他一定会回报你不一样的惊喜。(本文节选自:《爱的微管理——我的职场妈咪育儿经》)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judyca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日语中"你好"的发音是?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人相信我有抑郁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