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你知道的小电共享充电宝加盟有哪些?

你知道的有那些共享充电宝?_百度知道
你知道的有那些共享充电宝?
你知道的有那些共享充电宝?...
你知道的有那些共享充电宝?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eganq7274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99
获赞数:297
擅长:暂未定制
我所知道的有广东法瑞纳充电宝,由广东法瑞纳科技公司提供。从事“共享单车,共享雨伞,雨伞租赁设备,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公司。
为你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共享充电宝”这么火,充电宝生产商们怎么看? - 动点科技
TechNode TV
TechCrunch 2018 国际创新峰会杭州站总览:不仅仅是独角兽
如果你的产品足够锐意创新,欢迎
这是个为了惠及“所有人”的 AI 产品。
关注我们邮件订阅
输入您的邮箱地址:当前位置 & &
& 共享充电宝是噱头还是真的有前途?
共享充电宝是噱头还是真的有前途?
22:29:27&&出处:&&作者:隔壁家的老黄
编辑:石振亭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06-30][06-30][06-30][06-28][06-26][06-16][05-25][05-10][05-09][05-08]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共享充电宝、共享纸巾……晒晒生活中的伪共享产品
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书店、共享睡眠舱……在“共享经济”的旗帜下,各类“共享产品”层出不穷。很多共享产品给公众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也有一些“共享产品”令人困惑,受到质疑。
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享产品?哪些伪共享产品正大行其道?《法制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韩朝阳
记者近日发现,一位名为“者也”的知乎用户发布了关于“共享红酒”的信息,其中写道:“共享经济,共享社会,你共享了吗?今天我来跟大家一起共享红酒,既能免费喝红酒还能赚到钱”。
红酒如何共享?如何又喝酒又赚钱?
参与者称属于集资理财
记者通过用户信息联系到“者也”,并添加了其微信昵称为“晓晴”的微信号。这名“共享红酒”项目参与者告诉记者,“共享红酒”就是“购买、品尝、分享,就可以了,很好,给你二维码,扫码进商城”。
记者根据“晓晴”提供的二维码扫码后,进入的是一个名为“星园农特”的微信公众号,公众号页面有“进入商城”和“二维码”两个操作项,前者用于购买商品,后者用于生成平台消费者的专属二维码。
记者点击“进入商城”,出现的是名为“夏黑珍藏干红提子酒”的购买页面,最顶端的宣传广告赫然写着“站在互联网的肩膀上顺势而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点击“二维码”,公共众号会自动回复:您还不是微商用户,暂时不能获取二维码,请购买分销商品。
据“晓晴”介绍,买酒之后,商城会不定时返积分,直接返到注册的商城,“积分可以当钱用”,可以提现,也可以再次买酒。“但是返积分的速度是根据每天进人的速度,比如说今天进平台的人多了,他可能连续两三天给你返积分,如果进平台的人暂时少了,可能七八天才返一次。”“晓晴”说,现在这个平台已经有上千人,每天上千人都在分享这个红酒,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加入平台,“如果老成员往里推荐人,每推荐一个人就会奖励150个积分,1积分1元钱,300积分可以提现。如果不推荐人,只是一直喝这个酒,平台也会给你返积分”。
在介绍中,“晓晴”一直向记者强调一种“理念”——“这就是一个共享红酒的理财计划,很少的钱,你可以喝到红酒,厂家还给你返分红”。
对于平台如何盈利,“晓晴”则用“共享单车”举例:“两者意义一样,要存钱吧,你不会把钱立即提走吧,上千上万的人不会一起把钱提走吧,利润就来了。”
记者问:“这是集资理财吗?”“晓晴”给出了肯定的回复。
接着,“晓晴”撇开这个话题,开始跟记者谈“红酒养生”,但最终还是绕回了所谓的“投资”。
在积分方面,“晓晴”介绍还可以团购,“比如你周围有企事业单位的朋友,他们有年会,你可以搞团购,这样你的积分就会更多。企事业单位都算团购,就是你找很多个人,让他们都扫你的二维码,这样积分不就都返给你了”。
据了解,这种“共享红酒”只通过“星园农特”平台销售。记者根据“星园农特”留下的客服电话联系客服人员求证,客服人员称这个项目属于福建省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客服人员说:“我们有一个平台,叫星园农特平台,在平台里购买一件酒(4瓶)的话就会有1000积分返还给你,你还可以在我们的平台里在购买一些酒,我们有好几种品牌,可以任选你喜欢的品牌,如果你帮我们推广的话,你可以额外地得到我们公司的推广费100元,推广的100元是可以提现的,但是购买酒得到的积分只能在平台消费。”
记者询问“共享红酒”的方式是怎么提出来的?客服人员表示这个方式是他们自己设计的,“现在不都讲究共享经济,如果你分享出去了,那么我们公司就有广告费用给你”。
层层发展代理可获奖励
两天后,记者又通过微信搜索“共享红酒”,联系到了同属于“福建省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唐涛。
唐涛告诉记者,客户消费698元成为VIP客户,前述1000个积分通过消费券的方式返还。也就是说,只要你消费698元购买4瓶红酒加入VIP,公司就会通过每个月返还94元消费券的方式把1000元返还给你,返还会持续1年,这样你就只用再花94元去购买公司线上商城里188元1瓶的红酒。同时,只要VIP会员带来一单新消费,公司就会给予100元的分享广告费。
“你的直属团队分享达到30单可升级为县级代理(每单直接分享奖励120元间接20元),团队累计达到150单升级为市级代理(每单直接分享奖励150元,间接50元),团队累计达到750单升级为地区级代理(每单直接分享奖励170元,间接70元),推广分享和代理奖励积分可提现。”唐涛说,VIP用户前往公司的葡萄庄园采摘葡萄,可以获得优惠价。
在唐涛的介绍下,记者被拉进一个用户交流群。在群中,唐涛介绍了自己主导的培训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小学”课程介绍公司荣誉、VIP权益。“中学”课程主要是如何实现人生成功,如何做零售、做批发,如何通过分享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大学”课程介绍“牧场理论”,包括“拉新、养熟、成交、裂变”四个过程;“自明星理论”强调VIP用户要主动塑造个人形象,把自己打造成红酒方面的专家,从而更好地推广;最后是“占位理论”,强调如何从占领地区市场实现占领全国市场的方法。
为何在宣传时要强调“共享红酒”的概念?唐涛的回答是:“我们的名字叫‘星园农特’,你可以把它叫做‘共享红酒’,我们就是一个简单的微商盘。跟微商哪里不一样呢?你传统地去买酒,买4瓶酒要花4瓶酒的钱,但是我们公司把一部分的利润拿出来了给消费者,可以喝更多的酒,那这个是不是就把红酒共享出来了,你可以这样去理解。共享单车相当于是租车,交押金。我们就是共享更多的红酒给大家喝,前提是成为公司的VIP。你感觉好,就会转介绍给更多的朋友一起来喝红酒,这样人越来越多,越喝越省钱,还可以赚钱。”
身边还有哪些假“共享”
如今,我们的生活似乎充满了“共享”。
然而,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数“共享经济”,只是以“共享”为名做着租赁的生意。
7月3日,南昌当地媒体报道,“共享e伞”的3万把共享雨伞在投放半个月后,已经难觅踪影。媒体援引市民声音称,“投放了没几天就全部不见了,全被人拿回家了。”对此,“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回应称,在进入的11个城市都出现了“一伞难觅”的现象,但这是正常的,当初投放的初衷就是藏伞于民,主张市民把伞带回家。
不过,网友似乎不买账。
网友“笨手笨脚”:下雨天人人都要用,不下雨人人都不用的东西,谁跟谁共享;
网友“高瞻远瞩”:不是共享雨伞,就是雨伞租赁;
网友“看世界”:可算把伞都卖出去了;
网友“小小艺术生”:标价90元,押金19元,估计成本不到10元;
除了共享雨伞,共享纸巾也是公众质疑的对象。据媒体报道,共享纸巾机主要投放在餐饮店、医院、市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场所,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支付0.5元就能领取,也可通过分享链接给好友免费领取纸巾。共享纸巾开发者不靠纸巾赚钱,而是希望引来人流再通过微信公众号吸粉、液晶广告屏、餐厅预订等方式盈利,未来还可搭配销售矿泉水等产品。
纸巾之外,图书馆也来“凑热闹”。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合肥三孝口书店首创“共享书店”的经营模式,在三孝口书店,读者只要缴纳99元的押金,下载“智慧书房”的App,就可以享受“共享书店”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扫一扫自己中意图书的条形码,每次最多可以借阅两本总价不高于150元的书,店内全品类书籍不受限制。借阅10天内免费阅读,只要及时归还,借书不限次数。同时,读者缴纳的押金随时可退。除书店内所有图书免费向市民敞开借阅外,为鼓励人们热爱阅读、传播阅读,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三个月内读完12本书就返还押金的8%作为阅读奖学金;另外用户每次借阅后,只要按期归还,每读完一本书就可得到1元钱奖励。
有质疑者提出,“这和图书馆有什么区别”?甚至有网友点明:“共享书店应该是个人拿出自己的藏书,通过书店获取收益,做成书店版的今日头条,成为纸质知识的分发者,通过兴趣社交做好垂直阅读,培植用户。这与儿时书店租借小人书有何区别?”
最有争议的当属今年以来在投融圈抢尽风头的共享充电宝了。原本与“互联网+”没有什么关系的充电宝,就因为搭上“共享”的名头,瞬间成了一个风口。经济学家郎咸平如此评价共享充电宝:这就是一种租赁,我没看出有任何的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背景共享单车的风口还在使劲吹,共享充电宝又来了!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充电宝成为了投资者手中的香饽饽,来电、魔宝、街电、小电等等,在清明前后迅速完成融资,其中来电科技融资2000万美元,街电科技融资近一个亿,而小电融资几千万人民币,入局者包括独角兽捕手朱啸虎,天使投资明星王刚,创投界王者IDG等等。实际上共享充电宝早已有企业布局,比如老牌电源厂家品胜,也不仅仅在国内,韩国一家名为happyspot也进入了充电宝租赁的市场,香港的7-11和 ECrent也推出了充电宝租赁的业务。一时之间众说纷纭,大部分人表示看不懂这样的投资,原因有几点:1、随着电池容量加大、快充模式推广以及无线充电的来临,使用频率是否会快速下降?2、使用数量是否能够达到高频和高数量?是真正的刚需还是伪刚需?3、门槛这么低,怎么赚钱?共享单车都拼了这么久了,远远超过朱啸虎当时说的3个月结束战斗,到现在结束战斗还遥遥无期。正如吃瓜群众担心共享单车的模式一样,现在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担心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看看共享充电宝,或许你有不一样的收获。(关于共享单车的一些不一样的思路,欢迎查阅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文章《细思极恐,共享单车产业可能会有哪些灰色收入》)。共享充电宝能盈利吗?吃瓜群众对于共享充电宝是否能盈利,是否是刚需的讨论从这种模式出来之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正如对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大部分人仍然不看好一样。首先,理论上共享充电宝肯定是能盈利的,我们做一个理论上的模型:大部分的共享充电宝都有一个机柜,然后里面放了一些充电宝。根据目前的一些报道,我们假设一台机柜可以放20个充电宝,每个机柜成本2600元,每个充电宝成本70元。(这肯定是高估的,只是为了计算理思路用)。所以一个网点的成本是=4000元。如果说每个充电宝每天的使用时间是4个小时,按照第一个小时免费,后面每小时1元计算,单个充电宝每天的流水是3元,那么这个网点一天的流水就是60元。不考虑损坏和维修的成本,那么一个点的回收期是.7天,也就是说,2个月多一点就能回本了。如果使用率上升,比如每天每个充电宝流水到了6元,那么回收期就仅仅1个多月。当然,现实当中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推广成本,维护成本,充电成本、使用率等等,不过,理论上一旦圈地完成后,这种模式无论如何都是能挣钱的,更何况还有后续其他的赚钱模式,比如广告等等。而且这种模式理论上比共享单车更加出色:盗损率很低,押金与物品的比率高。什么意思呢?共享单车由于是无桩模式,如果你骑到一个偏远的地方不骑了,单车就放在这个偏远的地方。这时候边上有个社会青年直接把单车拎起来扔到河里,甚至扔到火堆里,这个时候是找不到人赔的。但共享充电宝不一样,你要用就要扫码,然后你的个人信息实际上是被读取了的,如果发生了损坏或丢失,对不起,押金100元你逃不了。因为是有桩模式,而且这些“桩”一般都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被损坏的概率就会很小。而押金与物品的比率高怎么说呢?你损坏了一辆共享单车,比如摩拜,押金299元,但摩拜的车子号称成本3000元到6000元,这个时候来定损了,车子贵同样的损失定损肯定也贵,299元被扣,你就跟他白白了,然后去找其他单车。如果摩拜的车子真的这么值钱,那么摩拜亏死了,一辆车3000元成本,被弄坏了维修成本1000元,只能收回299的押金。但共享充电宝不一样,充电宝这玩意批量生产后,根据网友的回答,质量好的成本大概是60元左右,质量一般的大概在35元左右。我们按照70元来算吧,这样大家没意见。押金100,成本70,你把充电宝丢了或者损坏了,实际上厂家更高兴,因为成本70,你要赔100,厂家相当于用100块钱把充电宝卖给你了,毛利超过40%,我是厂家都巴不得你弄坏弄丢了。以上都是理论,那么实际呢?来电科技关于盈利有过一些描述,我们来看看铅笔道的报道:来电科技现在有两种主流的机柜,一种40门的,一种12门的,也就是说,一种能放40个充电宝,一种12个。来电科技号称当前在全国有1600多个充电站,平均每天发生租赁次数25000余次,累计用户数量200多万,月流水1300万元。根据这个描述我们计算:月流水1300万左右,按照一个月30天来计算,每天的流水是43.33万,为计算方便,少算点,假设为42万。按照描述,每天租赁次数大约是2.5万次,则每天实际每次租赁产生的消费额度为:45/2.5=16.8元!看到这里,聪明人都看出来了,来电科技租赁一次每天封顶10元(一天被租借11个小时才能达到),所以,要么是数据有问题,要么是报道有问题。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很高的押金扣押加上每次租借后都用了好几天,当然,这种纯属猜测,没有官方数据之前,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不敢对来电科技妄加猜测。而根据36Kr的报道,来电科技每次租赁的使用时长大约是3小时左右,按照铅笔道报道日租赁2.5万次,假设按照每次4小时来计算(第一个小时免费,后面每小时1元,则每次租赁约3元的收益),来电科技的月流水为:2.5*3*30=225万元,远低于报道中的1300万元。我们不管新闻稿的数据,因为这里面的水分到底怎么来的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并不清楚,权当笔误或者口误。读者要计算盈利模式,就参考我们在之前的理论计算即可。新闻报道是有误的!投资人为什么要投?朱啸虎、王刚以及诸如IDG一类的投资机构大力投入的项目,吃瓜群众一定不要简单的认为资本都是傻子,认为他们人傻钱多,实际上,这些都是人精,而且是精成妖的那种,简称人妖,开个玩笑!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经过慎重的分析,给大家理一下思路,为什么投资人要投?1、回收期快比起共享单车的回收期,共享充电宝回收期理论上会更快,这点我们不再赘述,大家可以看前面的分析。关于共享单车的回收期理论计算,大家可以参考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的公众号文章:《细思极恐,共享单车产业可能会有哪些灰色收入》。理想情况下,简单的对比就是:共享单车一辆成本假设为250元(目前市场上最便宜的那种),每天5次的骑行率,每次按1元计算,回收期为250/5=50天。而共享充电宝一个成本假设为70元,每个每天假设租赁1次,每次4小时,收费3元,回收期为70/3=23.3天。孰优孰劣可想而知。虽然共享单车骑行率高,用的人数多,但回本慢啊!如果成本250的共享单车,要达到20天多一点的回收期,那么每天的骑行率要达到11次左右,而1000元的共享单车要达到20天左右的回收期,每天每辆车就要有50次的骑行率,这个,基本上很难。以上仅为理想模型,实际上的回收期肯定都高于这个理论值。考虑到共享单车的盗损率高,押金与物品比率低等特点,实际上回收期的差距比理论计算更大。2、押金沉淀率高根据36Kr的报道,共享充电宝的押金沉淀率大概在20%左右,这个沉淀率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不知道计算的时间单位是什么?是天,还是月?还是年?,沉淀是指暂时不用,还是因为损坏或者丢失而沉淀?这个暂时还需要深入去了解,我们按年来计算,沉淀率按每年不会归还的数据来计算。假设某厂家总共投放了100万个充电宝,每年充电宝押金沉淀20%,也就是说,每年押金会被扣:100*0.2*100=2000万元。如果每年都有这么多,实际上这个沉淀的押金就相当于是罚没的押金,那么扣除充电宝成本,每年押金沉淀的毛利为600万元。如果投放量达到了1000万个,3000万个呢?每年这笔收入是比较稳定的,而且还有利息的收入。当然,由于人口限制,一个国家的投放量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饱和,但可以像共享单车一样扩张,比如扩张到印度。3、大数据生意关于大数据的生意,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不再多说,感兴趣的人可以加入公众号看历史文章中的两篇文章:《细思极恐,共享单车产业可能会有哪些灰色收入》,以及《新零售,吹响阿里巴巴向腾讯和京东宣战的号角!》,这两篇文章都有关于大数据生意的描述。得大数据者得天下,之后几年的巨头之争胜败很大程度上在于大数据的争夺。有了大数据做平台会事半功倍,这在人口红利下降的年代尤其重要。4、支付场景线下高频的支付场景目前已经是支付单位的必争之地,而以共享单车来看,的小程序线下支付场景的应用,使得微信支付和共享单车实现了双赢。小程序的野心很大,蚕食线下O2O的场景成为其主要的目标。而支付宝也不甘示弱,绑定支付宝支付的同时,根据芝麻信用分,还可以免押金。阿里巴巴做的是好几门生意:支付、大数据以及征信。目前的共享充电宝已经看到了支付巨头的身影,比如捆绑芝麻信用免押金的模式,比如微信支付的模式等等。可以预见的将来是,如果充电宝租赁成了气候,至少阿里和腾讯会大举介入买单,因为背后的支付场景和相关业务的拓展实在是太诱人了,尤其是阿里,新零售的布局下面怎么能少了共享充电模式呢?5、押宝5G时代吃瓜群众想到的诸如“电池扩容”、“超级电池”、“无线充电”等情况,投资人没想到吗?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只能自卖自夸的说,各位需要多看看小商帮的文章,对于企业的战略和经营,包括投资者的思路会有更多的了解。众所周知,随着技术进步和标准制定的最后敲定,5G时代在2019年-2020年即将到来。5G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是大流量!5G的最关键应用是什么?是物联网!最早我们用手机的时候是没有智能机的,待机之王当时是飞利浦,一个手机待机一个月是正常的事情,这在我们智能手机时代是很难想象的。智能手机出炉后,1000mAh简直弱爆了,现在中高端的机器都是4000mAh以上了,3000mAh都不到的那就直接被淘汰。但是,现在还是在4G时代,大部分的场景之下大家对于流量还是很珍惜的,用4G看视频的很少,顶多就是短视频,大部分还是用Wifi。所以,4G时代图文+短视频就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但5G来了之后呢?速度迅速上升的同时,流量包和价格肯定会降下来。比如,假设现在一个每月5G的流量套餐价格是50元,那么到时候可能是每月50G的套餐价格是50元,甚至流量更高。5G时代,高清晰的视频通话,视频聊天,视频观看等等将会大幅增加。所以,5G时代的优势就是流量!而流量的大量应用,对于电池的损耗将会更大。我们假设现在有厂家生产了一个很牛的电池,比如说是石墨烯的电池,用在4G时代的手机上,可以待机一个月,很牛了吧。可是到了5G,所有的端点都是以高清视频为主的富媒体,大部分的应用都是高清视频为主,包括手机游戏,由于带宽原因,清晰度可以大幅提升。这种场景之下,4G时代1个月待机的电池,到了5G可能也就几天而已,甚至又变成了1,2天,所以,手机电池扩容在5G时代面临的问题同样是——不够用!所以,充电宝的租赁实际上是各个投资机构在抢夺5G时代的一个入口。如果布局成功,并且成为了行业前3名的企业,那么广告、应用、视频等等的入口很有可能都会出来。5G时代的“今日头条”、“阿里巴巴”、“应用商店”、“”就很可能在这种模式下诞生。如果你带着手机,到任何一个地方去消费都不用担心电量的问题,你是不是会感觉很爽?尤其在5G时代,每天在外面看视频,玩视频电话,搞视频社交,打高清网络游戏而不用担心流量和电池的问题,痛点是不是被抓到了?5G时代,万物互联,不仅仅手机需要充电,你戴上了AR/VR眼镜到处逛也需要充电,你的可穿戴设备也需要充电。在5G的物联网时代,你出行时会有一堆需要电源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快没有电了,如果这个时候你用手机或者一些可穿戴设备直接LBS一下附近的充电宝,然后直接带走,充完在一个饭店里吃饭时就还了(或者不带走直接无线充电),你是不是觉得很爽?看到这里,你觉得投资者是傻子吗?还没完!电池厂家会革掉自己的命吗?我们先不考虑现在很多手机电池是没法拆卸的,我们考虑可以拆卸的情况。一般你买一个手机,考虑到每个电池只能用1天,很多人都会买2块,甚至更多的电池备用。那么对于电池厂家而言,我推一个4000mAh的电池,假设每个购买的人都买了2块,总共100人买了,那么他就卖了200块电池。但如果你的电池技术进步了,推出了8000mAh的电池,这个时候购买电池的人同时购买2块的概率就会下降,比如说每个人平均买了1.5块电池,那么电池厂总共就卖了150块电池。为了能够跟之前200块电池的销售额相等甚至更多,每块电池的售价就要高1.33倍。而如果你的电池到了能够用1个月的待机呢?你还要买2块电池吗?绝大部分人是不会再买的。那么你的电池价格就要是原来的2倍。由于充电次数减少,电池的损耗也相应减少,实际上电池厂为了维持原有的利润,就必须把价格再度提高。消费者是否买单就存疑了。如果还不明白,我们举个极端的情况是,电池厂的电池可以用100年,那么每个购买电池的人购买一次就够了,不用再购买第二次,电池厂要不要活了?那么现在很多厂家把电池内嵌,不让你拆卸,不让买了怎么办?别急,电池厂考虑的很周到,替代的东西是充电宝。同样的,如果电池容量很大,充电宝的市场就会下降。电池厂家都精着呢,都会根据带宽的情况推出适当的电池,而即便有最尖端的电池,比如能用1年的电池,他也会把技术贬值一下,变成1个月,然后到了5G时代待机又变成了1,2天。如果真的有了100年的电池,不仅电池厂家自己在未来没有了回头客,而且也会把全行业给打击死了,会成为公敌。所以,在电池厂家没有更好的商业模式之前,轻易不会推出太超前的电池。说的这么好,没问题吗?大家看到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把共享充电宝说的这么好,可是这种模式就没有问题吗?我们认为是有的,而且问题还不少。其中有明面的问题,也有灰色的问题,别人不当坏人,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来当。1、使用量和频率的问题这个是明面上的问题。还是以来电科技为例,没办法,谁让他出镜率高,数据多呢!来电科技成立于2014年,到2016年累计铺设1600多台机柜(假设40台的机柜和12台的机柜各一半,那么总共的充电宝投放量为:=41600台),用户超过200万,平均每天租借2.5万多次(如果按照以上的台数计算,每天的租借比率为60%,优化的方式是减少大机柜,增加小机柜),每次租借时长超过3小时。30多人的团队在2015年8月份就实现了盈亏平衡。这个成绩很牛!但是,同样成立于2014年的摩拜单车和ofo单车,总共投入车辆均已高达数百万辆,月度活跃用户都超过了300万人,2017年两家准备投入超过2000万辆。简单估算一下,共享单车的使用人数,频率都远远高于同期成立的共享充电宝。这是否意味着共享充电宝天花板明显,使用频次低呢?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认为这个说法并不准确。首先,共享充电宝的推广之前并没有资本的加持,基本上都是各家公司自己在推,没有太多人关注。大家回想一下小黄车ofo当年在校园里推广的时候,戴威认为未来只要能够做一部分校园的市场就可以了,完全没有现在这种规模的设想。投资人进来之后,共享单车一夜成名,使用量大幅增加。所以,共享充电宝也有一个投资人加持后的加速期,虽然并不一定有共享单车这样的高频刚需,但使用量和频率会增加是肯定的;其次,当前企业自主布局的数量太小,覆盖面窄,在资本的加速度之下,全国推广的进度将会大幅度加快,布局数量带来的使用数量的增加也是可以期待的。最后,我们在上文说过,共享充电宝志在长远,5G入口的投资布局是真正的长久目标。在物联网时代,不仅手机,你身上一切的可穿戴设备都需要电源,甚至包括电动车等设备。在未来共享充电宝抢占了充电场景的资源之后,你把新能源车停在边上,直接可以用充电柜无线充电了!5G时代的共享充电模式充满了想象,商家们不仅仅在做共享充电宝的生意,更重要的是抢占了一个重量级的5G入口。2、对手机的损害说了很多伟光正,说说阴暗面。一般来说,充电宝在充电时对手机并没有太大的损害。但是,劣质的充电宝除外。这些劣质的充电宝电压并不稳定,很容易造成手机出现各种故障,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爆炸事件。如果这样的厂商进入了充电宝租赁的市场,会对市场造成怎么样的影响?我们在上面分析过充电宝押金的沉淀率问题,目前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押金沉淀率约为20%左右。但如果一些厂家为了能够得到更高的利润空间,故意用相对质量较差的充电宝会怎么样呢?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某公司铺设了1000万个充电宝,然后每个使用押金100元。一开始运营1,2年一切没有问题,押金沉淀率在正常的范围内。回本后,该公司老板逐步更换了一批成本低的劣质充电宝。结果,用户使用时发生大量损坏事件。押金沉淀率一下到了50%甚至更高!假设一个劣质充电宝的成本35元,押金一个100元,500万个被沉淀的押金额度将会是50000万元,而厂家的成本仅17500万元,哪怕放弃全部1000万个,成本也就是35000万元,厂家净赚15000万元!如果投放量达到了5000万个,在暴利的驱使下,有没有人会这么干呢?所以,做充电宝租赁的公司,必须要有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充电宝,这种行业准入以及随时的抽查,需要政府部门的配合。3、盗窃数据部分充电宝会盗窃手机的数据!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央视曾经曝光过有充电宝一边给你手机充电,一边会盗取你的手机信息。拷贝的时间短则十几分钟,长则1,2个小时,而拷贝的数据,包括用户的照片、视频,甚至是短信所有记录。当然如果手机中有存储公司所用的文稿文件,也会被一并拷贝下来。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可以变身成为监听设备。通过改装充电宝内部构造增加GPS以及通话模块后,就可实现监听并且定位地理位置等功能。此类充电宝内置SIM卡,不法分子通过发送短信指令等方式激活即可开始监听和定位。更有甚至,有的充电宝内置Wifi,一旦连上无线后,直接通过无线就把你的数据和各种信息发送给后台了。你在充电的时候,你的私密照和私密视频、聊天记录正在后台被某些人“欣赏”,或者你充完电还上后,对方把充电宝中的“硬盘”拿出来换个新的,而“硬盘”则被拷贝出来欣赏,你还要交钱给他们欣赏。你能保证现在的所有充电宝租赁厂家没有放入这些“黑科技”?结语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认为,共享充电宝业务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业务,其意义超过了共享单车,在5G技术和标准存在变数,应用缺乏场景的时候,共享充电宝作为一个入口切入,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各大顶尖投资者志存高远,布局精准且具有前瞻性。虽然共享充电宝领域还存在各种变数以及可能的“灰色”地带,但相信随着国家监管的加强,法律的完善,共享充电宝(共享无线充电)一定会变成一种便民,放心,高频的业务,可以广泛应用于各大消费场景,将成为大投资集团和大公司的必争之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充电宝怎么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