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孩子总要孩子玩手机图片怎么办

8岁孩子用妈妈手机玩游戏 6天花掉1.6万元8岁孩子用妈妈手机玩游戏 6天花掉1.6万元杜蕾百家号龙腾南阳讯“我的儿子也不知道点着啥了,6天时间,银行卡里的一万六千多块被扣完了”。昨天上午记者接到钟女士的求助电话。短短六天,1.6万元巨款就悄无声息蒸发了,男童的父母实在是想不通,钱究竟去了哪里?用手机下载小游戏随便点点在卫校口附近中州西路的一家渔具店内,记者见到了“肇事”男孩,这个孩子8岁多,个头不算高。很文气的样子,让人怎么也想不到就是他花钱打游戏。当记者问起这些钱是怎么消费掉的,孩子自己也说不清楚。他说自己就是在手机上玩了三个游戏,有王者荣耀、赛尔号之超级英雄和海盗来了。以前看过这些游戏视频,觉得很好玩,有了手机后第一次下载,也不知道怎么玩,就是随便点点看一看。钟女士告诉记者,儿子在一个私立学校上课,10天接回来一次,每次放假在家里呆4天。这个暑假,自己基本都在店里忙生意,也没空陪他。因为平时管得严,所以对孩子很放心,有时候看儿子在玩手机,也没太在意。16000元存款离奇蒸发7月24日晚7点多,钟女士去ATM机上取款,取出3000元以后,手机上没有短信提醒。正纳闷呢,一查卡上余额只剩几百块了。这下钟女士才慌了神。想起自己在几天前才给卡上存了近两万块,现在这个数字让她眩晕。手足无措的钟女士赶紧给丈夫打电话询问,他也不清楚,说这个卡自己一直都没碰过。钟女士再次核对了余额还是几百块。焦急熬过了一晚上,第二天夫妻俩赶紧去银行打了明细单子,从7月18日到7月24日期间,长长的四张流水,支出金额不规则,从六块到一千,不是取款,全是电子消费。当父母问起小涛同学时,他还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原来是几天前,钟女士去金玛特购物,把小涛一人放在店里不放心,就给他一个旧手机方便联系。谁知道这孩子就下载了几个游戏,游戏里各种装备非常炫酷,但是都需要钻石来购买,小涛稀里糊涂中就购买了很多钻石,共消费16000多元。从钟女士手机支付宝上看到,在7月19日当天,从晚上7:33到8:44分,充值7次,每次金额都是648元。7月26日下午短短八分钟内分四次充值3050元,支付宝支付最小的一笔是6元。微信支付还消费了十几笔,关于消失的这么多钱,小涛根本没有概念。直到父母发现,他才知道自己曾花了这么多钱。随后,钟女士在记者的帮助下联系了微信、淘宝客服,客服人员详细询问了相关细节后,并表示要按流程处置。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玉编辑:郑丰东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杜蕾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共同关心的话题,共同的话题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198.00 喜点喜欢手机听分享20条50条100条简介:儿童随时随地·听我想听下载手机APP扫一扫 下载喜马拉雅FM手机APP选择下载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关注我意见反馈1.您可通过官方App在‘帮助与反馈’中留言(推荐)2.拨打客服热线:400-838-5616【教子】孩子玩手机,国外怎么管?家长到底该怎么做?
暑假里,一些王者荣耀的小玩家却不是很开心,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能“全身心”打排位、刷战力的黄金假期,却套了个“限玩一小时”的紧箍。
每到假期,一场关于手机的“战争”就会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爆发,这个问题不仅困扰中国家长,美国家长也“深受其害”。早在1999年,美国儿科学会就提出了防沉迷限制,近日更是有美国家长组建了公益组织,要求商家禁止向13岁以下孩童销售手机,一经发现还要罚款……在这场与手机的“抗衡”中,似乎家长和孩子都不是赢家。专家们则指出了一条路,防沉迷应该有耐心,家长的参与比手段更重要。
关键词 防沉迷
建议2岁以下孩子不接触手机
1999年,防沉迷限制首次获得家长欢迎,美国儿科学会当年提出了“屏幕时间”(后来发展成如今的防沉迷限制),建议2岁以下的孩子不要接触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超过2岁的孩子接触这些设备也不要超过2小时,随着孩子长大可以适当增加。虽然美国儿科学会在2016年时放宽了指导意见(提倡正当使用数字媒体并建议家庭的参与),不过防沉迷限制的“中心思想”基本没有改变。
尽管这种简单易学的指导意见能够为父母排忧解难,但防沉迷限制却招致了越来越多专家的批评。在学术界,一些支持防沉迷限制的实验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验室里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复杂的生活。一些研究结论虽然能证明健康问题和接触媒介间存在联系,却不能证明其因果性。例如,虽然有研究证明看电视或玩电脑和儿童肥胖有关系,但这可能意味着不爱动的孩子更容易发胖,因为就算不玩电子设备,每天吃饱就睡也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积极的互动媒体体验,如果一味限制孩子接触电子设备就像假设了所有APP都是“洪水猛兽”,不仅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会取代孩子的现实生活。南佛罗里达大学网络安全教育助理教授内森·菲斯克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孩子、父母以及网络安全打交道。他表示,很多家长纠结于孩子和电子产品时其实症结都不出自于电子产品。不论哪国的家长都习惯于行使“家长权力”对孩子加以限制,但当孩子的私人空间越来越小时,他们反而会转去“泡”社交媒体。
关键词 禁售
提议不向13岁以下孩子卖智能手机
谈到防止孩子沉迷电子设备,“没收”和“禁用”算是家长最常用的手段了。不过,美国科罗拉多州近日一项关于“禁售”的立法请愿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一位名叫蒂莫西·J·法纳姆的麻醉师父亲在拿走儿子的手机后,目睹了儿子“戏剧性且暴力”的举动,这让他吓了一跳。并促使他和医学界同仁创建了一个名为“父母反对未成年人用智能手机”的非营利组织。该组织请愿,禁止向13岁以下的孩子销售智能手机,并要求零售商在出售手机前询问客户的年龄,或是手机未来“主人”的年龄。此外,零售商还必须向州税务局提供月度报告。如果零售商两次“违规”出售手机给未成年人,将处以500美元的罚款,“违规”次数越多罚款也将加倍。此外,该组织还提供了一系列研究,证明智能手机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该“年龄限制”请愿一提出就引出了多方的声音和质疑。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在一份声明中回应称,手机能让孩子与家人、老师和朋友交流、学习。“我们鼓励家长与孩子谈论如何负责任地使用手机,制定适合的‘家规’。无线通讯产业提供了许多帮助父母做出明确决定、管理孩子使用的工具。”该声明言下之意可以理解为家长可以和孩子“座谈”,而用不着立法。
对于禁售智能机这种颇为极端的处理方式,西弗吉尼亚大学传播学副教授尼古拉斯·鲍曼认为,该组织的担忧其实反映了一种普遍的历史模式——对新技术的过度警惕。鲍曼认为,与其禁止技术,不如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努力,以更有成效的方法利用技术。
关键词 道德恐慌
手机并非完全没用也有正面功能
提到信息技术的“妖魔化”(即道德恐慌),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对于文字的担忧。这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书面文字脱离了原始口头语言的信息,写下来的东西将不可逆转地削弱人们的记忆力。这显然有悖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鲍曼副教授认为,社会对于技术的态度很多不是由直接经验形成的,很多我们听到的都是耸人听闻的传闻。而智能手机,也难怪人们难以对其进行评估,它“亦正亦邪”的双面性使其变得更加复杂。
但是,当涉及校园安全时,手机的正面功能就凸显出来了。美国许多学区都撤销“禁止在上课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的禁令,允许甚至鼓励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紧急通讯,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家长应该怎么做
父母到底该干预多少,怎么干预,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既不想让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忘记了现实生活,也担心孩子错过科技带来的好处。
玩啥其实很重要
首先,父母应该明白,比起纠结时间更应该关注内容、背景和玩伴。家长可能因为孩子和好朋友相约打游戏而不满,不过试想一下,这要比孩子结交不良群体,网聊几小时要好得多。
全方面关心孩子
其次,家长应该真心关注孩子,而不仅仅是盯着看电视电脑的问题不放。你的孩子是不是身体健康,是不是喜欢跟人打交道,每天都过得开心吗?如果是的话,家长大可不必对孩子进行严格的限制。即使孩子其他方面表现还有待提高,家长也不要急于得出“技术邪恶论”。多和孩子聊聊最近在做什么,比单纯地禁用要好得多。
家庭应支持信任
最后,家长应该明白,什么都不比上家庭对孩子的支持,有了稳定、信任的关系,即使孩子在网络中受挫也会变成宝贵的经历。
主动教使用手机
另外,美国密歇根大学儿科学助理教授珍妮·拉德斯基建议,父母应当将电子产品作为交流和创造的教学。例如教孩子与亲友视频聊天,进行拍照、录像或录制歌曲等技术操作。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孩子玩手机花1.6万,谁为这1.6万埋单?
近日,一小孩玩手机花1.6万,这到底是怎么花出去的呢?据悉,该孩子在五天内消费多达28笔,多以购买虚拟游戏币和装备。
只能说这个孩子太会玩了,网友表示:随便一点就是1.6万,再这样玩下去,那还不得倾家荡产啊!
其实,花1.6万玩手机只是其中一个游戏的缩影而已,不少未成年人在手机游戏面前难以自持,导致误入游戏陷阱。
玩手机花1.6万,谁为这1.6万埋单?
最近一两年,总能看见微博朋友圈里到处在转类似“7岁以前不要看屏幕”、“12岁以前不看电视/手机,将受益终身”之类主题的文章。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随处可见一个2岁的小孩,可以自己熟练滑动开锁、输入密码、找到自己喜欢的app……
孩子为什么爱玩手机呢?孩子玩手机的主要原因,来自其善于模仿的天性和好奇心,当他看到大人不停地玩手机时,就会去模仿,结果,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手机控”。而一个尚在发育期的少年儿童玩手机,显然是弊大于利。且不论充斥网络的不良信息,单就健康来说,玩手机严重影响孩子的视力和脊椎健康。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玩手机呢?首先,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下班回到家不是打开手机,而是陪孩子说话、看书或做游戏,甚至可以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此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其次,孩子不懂节制,看动画或玩游戏总想一次玩个痛快,父母应事先和孩子进行约定,并且一定执行,督促孩子遵守。如果孩子违反了这些约定,开始耍赖皮,那么,家长就可以取消一项他特别想做的事情,作为惩罚,让孩子懂得“游戏规则”。
另外,带孩子发现喜欢的运动,陪他一起玩,让孩子享受运动的乐趣。家长陪伴孩子的方法很多,做游戏,做手工,亲子阅读,讲故事,等等,都可以代替电子产品。孩子从父母那里能得到足够的亲子快乐,他还会去找寻找电子产品吗?
最后,孩子通常比较容易有逆反心理,越是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是想做,除了告诉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坏处之外,要适当安排不超过2个小时的游戏时间,期间不要训导孩子,让他慢慢的养成一个规律习惯。很可能过段时间孩子对电子游戏就丧失兴趣了。
我是《最强大脑》导师,世界记忆力大师汤世声老师。
因为您的孩子学习方法不对,记忆力不好,所以导致:学习靠死记硬背、平时学的不错但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很努力就是成绩不理想......
您可以加我私人微信:jiyifa16(←长按复制),我和你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一个小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