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新的赛睿游戏正确的耳机煲机方法。插上usb后笔记本电脑出现问题,总是关机重启,

游戏就是一切,赛睿寒冰7无线游戏耳机评测_值友评测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游戏就是一切,赛睿寒冰7无线游戏耳机评测
头戴式耳机
随着电子竞技的普及,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了。现在游戏玩家几乎是人手一把机械键盘和不错的游戏鼠标了,而游戏的音频设备相对来说并没有键盘鼠标那么受到大家的接受,除了FPS玩家会对耳机比较挑剔以外,多数玩家还是使用普通的音乐耳机或者音箱。那么如果你是本来就在使用,比较在意游戏耳机定位能力的FPS玩家,一款顶级的游戏耳机能给你游戏中的听音辨位带来多大的提升?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游戏玩家,还在用着普通的音乐耳机或者音箱进行游戏,一款顶级的游戏耳机又能给你的游戏体验带来怎么样改变?接下来我会通过对赛睿最新的Arctis寒冰7无线7.1声道游戏耳机的评测,来详细解答上面2个问题。赛睿大家并不陌生,赛伯利亚系列尤其是v2是很长一段时间游戏耳机的首选之一,口碑很好,以佩戴舒适著称,号称膀胱局神器。这次的Arctis寒冰,是赛睿单独新开辟的耳机产品线,目前有3款产品,覆盖了高中低全部的定位。难能可贵的是,这次3款产品的核心部件发生单元没有任何区别,都支持7.1环绕声,而佩戴设计和用料也完全一样,区别仅仅是中端以上产品的USB声卡和顶级的无线设计,整条产品线功能分配非常合理。今天评测是这个系列中的旗舰产品,Arctis 7 无线版:开箱和外观大妈发货什么快递都用,不过赛睿的产品好像一直使用顺丰不知道为什么『朕值到了』的贴纸不见了,只有一个轻拿轻放的贴。Arctis的包装和之前Rival系列鼠标的风格一致,也是赛睿新产品线的统一风格,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抽象的线条和色彩冲击力十足背面照例是广告时间行货的各种防伪标签不能少,值得一提的是,赛睿的保修是不需要发票的,仅提供序列号证明是国行正品即可。侧面也是现代感十足的抽象画风赛睿的包装内部一向是高档感和精巧的设计并存,在这款旗舰级耳机上当然不能例外,正面严丝合缝的透明塑料保护着耳机。拿掉之后露出耳机本体下面是附件盒子,这部分延伸出去正是整个包装的提手部分。打开附件盒子,首先看到的是一张笑脸背面则是一张生气的脸,这是一张反馈卡,很有意思的设计拿掉说明书,就是各种附件和线材。Arctis7的包装还是赛睿一贯的风格,精致漂亮,又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让人非常不舍得扔掉这个包装。在看耳机本体之前,先来看看附件部分这是USB声卡和无线收发器,两部分整合在一起,不过Arctis7是2.4G无线,并不是常见的蓝牙,所以必须对应这个接收器才能工作,并不能和手机等无线设备配对使用。上面还有2个接口,分别是3.5mm的音频输入和输出。用途后续会详细说明。除此之外还有2跟线材,这些线材和接收器都使用了一致的设计风格和配色其中一根是标准的usb micro接口,这根线仅作为充电使用,可以使用普通的手机数据线替代。接口和线材质量都非常好,细节很到位。这跟就比较特殊了,一头是类似usb的数据接口,另外一头是标准的3.5mm音频接口。这跟是用来让Arctis7作为有线耳机使用的。这头是插在耳机的专用接口上的,似乎不是什么通用接口。这跟线材同样质量很赞,细节也很到位。但是和usb数据线不同,这种模拟音频信号的线材非常玄学,而这种特殊接口又导致玩家无法方便的通过更换线材来提高声音素质。不过考虑到这是游戏耳机,这应该不是什么问题。这就是耳机本体了,我认为还是非常漂亮的。有意思的是Arctis5是有RGB光带的,而更高端的Arctis7并没有,毕竟灯光会带来额外的电力消耗,但没有灯光的Arctis7反而更高大上一些耳机表面是类肤材质,手感很棒,但是不可避免是吸尘器,没一会儿已经吸了不少尘土了,强迫症同学可能会比较难受。翻过来看耳罩是这种绒面布料材质的,很软很舒服,当然也很热。官方还提供了皮质的替换耳罩,不过相对皮质来说,我还是宁愿选择这种绒面的。这种耳罩显然很捂耳朵,具体如何后文会详细评测。耳罩部分可以水平旋转一方面适应头型,一方面也更加便携也可以垂直旋转,只不过旋转角度比较有限,但也足以满足不同头型的要求了。整个头戴部分设计的很有意思,也是一大卖点。实际是在铝合金框架上加了一个弹性的扁带。这个弹性扁带可以很好的贴合头部,弹性也恰到好处,不会给头部太大压力但又能有足够的支撑。同时因为和框架是分离的,透气性很好。扁带是可以拆卸的,当然也有不同材质配色的替换扁带出售,毕竟老罗都说了,附件才是真正赚钱的。拆掉以后就剩光秃秃的框架了。是一块非常薄的铝合金弯曲而成,很有质感,并且很轻。内部实际还有一层塑料支撑,强度不必担心这里是个魔术贴来固定,所以可以方便的通过魔术贴来调节扁带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头围。底部大量的接口和开关与普通的音乐耳机形成了巨大区别。 这些密密麻麻的按钮也体现出Arctis7强大的功能,我们来详细看看。首先是左耳这边,这3个接口,作为一个竟然有这么多接口也是让我觉得挺奇葩的。这3个接口分别是,最左边的micro USB充电接口,这个接口仅有充电功能。3.5mm的音频接口,起初我以为是能变成有线耳机的音频输入,结果竟然是一个3.5mm的音频输出,是用来给别的耳机输出音频信号,我实在是想不到这功能有啥用。。。最右边这个是真正的音频输入,使用上面提到的那跟3.5转特殊接口的线插在这里,可以让Arctis7变成一个有线耳机。音频接口后面就是音量调节旋钮,这个旋钮手感不错,爽滑无比。在上面则是麦克风静音开关,按下是通话,弹起则是麦克风静音,我在游戏的时候基本都用按键发音,所以这个功能不太用的到,如果是长期开麦的同学还是很实用的功能。弹起状态,细节做的很赞,侧面是红色,可以很容易的识别当前状态。最前端是游戏耳机的标志性的麦克风,这个麦克风可以很漂亮的收纳在耳机里,刚好露出这一段也可以足够清晰的收集声音呢,比那种一大截在外面的无论颜值还是实用性都强很多。右耳就简单很多了,只有一个开关和chatmix旋钮当耳机打开的时候,开关处的灯会亮起,此时工作在无线模式会消耗电力。当接线使用的时候耳机不需要通电。这个是chatmix旋钮,也是Arctis系列的一个卖点(之前的赛伯利亚系列是放在线控上),可以独立调节游戏声音和玩家聊天声音,听起来是个很黑科技的功能,但实际上这个功能的实现确有点出乎意料。后面我会详细评测。以上就是开箱部分了,整体来说Arctis7外观设计的还是很漂亮的,但又没有哪种充满乡土气息的跑马灯,按钮,材质做工细节都堪称完美,完全达到一个高端品牌旗舰级的标准。使用评测开始评测之前,先来看看官方对这款产品的卖点说明基本上涵盖了玩家对游戏耳机的所有需求,我们就来一一看看这些卖点到底表现如何1,免费的耳部桑拿:佩戴舒适度评测游戏耳机与普通耳机不同,游戏耳机更加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佩戴,无论是LOL里的膀胱局,还是WOW里的大型RAID,一戴一晚上是家常便饭,所以对耳机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rctis7从2方面着手解决这个问题:1,是耳机的横梁,使用了极简的设计,超轻的铝合金骨架加上一条弹性扁带而已。这个设计我认为比较成功,头部上方的压力确实很小,没有任何不适。2,是称作AirWeave的耳罩材料,用官方的话来说&使得长时间游戏保持凉快,干爽和舒适&。这部分材料与常见的天鹅绒或者海绵垫不同,是一种非常细腻但又通过特殊织法形成很多孔洞的材料。触感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经过实际测试,这部分材料并不能起到任何凉快干爽的作用,依然非常捂耳朵,不管外界温度如何(我在空调吹的都得穿长裤的房间里),只要戴上耳机,耳朵就会出于一种不透气的环境中,时间长了真的很难受。当然游戏耳机对于隔音性要求很高,如果在LAN GAME或者比赛现场戴一个开放式耳机估计啥也听不见了,所以这种密闭性虽然不舒服,但隔音性确实很不错。更为要命的是,这个耳机还特!别!夹!头!。也许是铝合金一体框架的缘故,这耳机往中间夹的力度贼大,我带着眼镜再戴这个耳机,眼镜腿那里压的会非常难受。想调整下眼镜那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整体感受下来,这个耳机对于头大的用户或者耳朵不耐热的同学,Arctis7可以说非常的不友好,这也让优秀的横梁设计带来的益处无法显现。2,尽情喊麦吧:优秀的麦克风如果问游戏耳机和音乐耳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那答案毫无疑问就是麦克风了。所以麦克风对于游戏耳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赛睿在Arctis系列的麦克风上也是下了很大功夫。使用了业界第一的双向拾音降噪麦克风麦克风使用2种材料拼接,非常精致,顶端还有一个灯带,当麦克风被静音的时候,这里会亮起红光。平时麦克风可以收纳在耳机里,需要的时候拉出来麦克风线的用料恰到好处,不会太硬而又能容易固定成任何的形状,使用体验还是非常好的Arctis7有正反2个麦克风,朝向相反的方向,这是从外的麦克风这个是冲向嘴的麦克风这个降噪的原理很简单,在手机上早已普遍应用了,现在的手机普遍都有降噪麦克风,也就是一个麦克风在嘴的位置收集说话声,而其他麦克风收集环境噪音,把降噪麦的数据反向叠加到主麦克风上达到降噪的效果。 Arctis7上的这个双向麦克风也是同样的远离。而且这2个麦克风还都是指向麦。按照原理这确实是不错的解决方案,实际测试中也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分别在噪声环境中录制2段音频,一段堵住降噪麦克风,之后比较两段录制的音频的效果,堵住降噪麦克风后噪音明显要大过正常录制的那段。当然原理也决定了,降噪麦更擅长采集来自使用者前方的噪声,如果是全方位的哪种,比如在嘈杂的街头,效果就比较一般了。3,尚需时日的DTS HEADPHONE:X 7.1所谓的7.1声道耳机,分为2种,1种是物理7.1声道,耳机里放置多个发声单元真实的产生多声道的声音。而另一种则是使用左右2个发声单元使用软件模拟出多声道的效果。Arctis7 支持DTS HEADPHONE:X,这个技术是DTS公司2015年推出的,是一个非常新的技术。主旨是用耳机模拟多个喇叭产生的环绕效果。说到底还是一种模拟技术,所以Arctis7并非真实的物理7.1声道耳机。DTS官网上放了一段DTS HEADPHONE录制的视频几个人围绕着你在不同的方位交替玩扑克牌,开启DTS以后卡牌声环绕在我周围,效果巨赞,让人感到那几个人真就围在自己周围。但是DTS Headphone:X这种100%功力目前也只能在一些DEMO上发挥出来,因为必须要内容端的支持,电影音乐必须使用DTS HEADPHONE技术录制,而游戏也需要做特殊的处理来支持DTS Headphone。虽然现在硬件铺的速度不慢(罗技和赛睿的游戏耳机都向DTS headphone靠拢了,而华为NOVA也在手机硬件上支持了DTS HEADPHONE),但软件的速度远没有跟上。所以购买时也要想好,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很难体会到100%状态的DTS HEADPHONE在驱动中,需要手动开启对DTS HEADPHONE:X 7.1的支持,并且内置了3种场景预设。游戏表现说完DTS HEADPHONE,我们来看看Arctis7在游戏中的表现。对于游戏耳机,需要满足下面2个场景的需求:1,对于竞技游戏最为重要 定位和细节分辨能力,定位有助于在FPS游戏中准确的辨别敌人的位置,而细节分辨能力则能帮助你在LOL团战中准确的分辨敌人开大的声音。2,对于非竞技类的游戏,优秀的游戏耳机可以通过声音营造出极佳的游戏临场感,给玩家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首先是经典的竞技FPS CS:GO,这也是对耳机要求非常高的一款游戏,赛睿当年的赛伯利亚系列,在CS中的表现就非常好,Arctis7也没有让人失望,在CS:GO里表现非常好,脚步声和枪声都非常清晰,定位也很准确,并且能捕捉到诸如敌人换弹夹这种细微的声响。但是其实现在差不多的游戏耳机都能做到这一点,Artis7并没有和普通的2声道游戏耳机拉开太大差距。CS:GO支持这么多音频输出方式,其中HRTF是和DTS HEADPHONE相似的使用耳机来模拟3D音效的技术,希望有一天能在这个列表里看到DTS HEADPHONE。那么打开DTS会如何呢?一句话:瞬间爆炸。突突突的枪声非常混乱,非常强烈的轰头的感觉,而且整个声场的变化让人无法适应,DTS HEADPHONE:X的说明里其实也提到了,他的目的就是模拟出使用音箱的效果,也就是说会被声场打的很开,让你感觉声源很远。在CSGO中,就是这种感觉,你会发现所有的声音似乎都很真实,有一种距离感。虽然似乎更加真实,但是对于竞技确帮了倒忙,这种距离感会让你平时习惯的听音辨位完全变化,而且环境声也会混杂其中,让位置变得反而不是特别清晰。所以DTS对这种CS这种竞技类FPS游戏基本是帮倒忙。然后来试试MOBA类的英雄联盟LOL这款耳机在LOL中的表现确实不错,尤其是对细节声音的捕捉,每个英雄发出的声音仿佛都被从整个游戏中剥离出来,技能的声音变得异常清晰,敌人开大招,使用召唤师技能,哪怕在混乱的团战中也能清晰的捕捉到,这是以前用普通耳机从来没有过的体验。如果试试打开DTS呢,结果和CSGO一样,DTS制造了很好的临场感,放我让我置身于召唤师峡谷之中,但是这对竞技同样没有什么帮助。反而会干扰我们的判断。所以如果打排位的话,还是关掉DTS为妙,如果偶尔娱乐一下,可以打开试试看。王者农药才是真正的电竞!通过有线连接耳机,体验也很不错!对于竞技类游戏,Arctis7表现非常不错,但DTS并没有带来更多的优势。下面试试普通游戏。玩什么游戏声音最重要,那当然是恐!怖!游!戏!了。如果关掉声音,恐怖感立刻少一半有木有。所以我选择了逃生这款游戏来体验一定要找个昏暗的小书房来玩这种恐怖游戏,紧张时刻远远的传来不知道是游戏里还是真实的开门声,那种酸爽的感觉。不开启DTS的时候,Arctis7已经能将废弃医院里恐怖的氛围渲染的非常好,远处隐约传来的呻吟声,铁门清脆刺耳的声音,主角心跳和喘息的声音都处理的非常好。恐怖感十足。但当开启DTS之后,声场被扩大,我仿佛真的置身于一个空旷的医院当中,比没开启DTS更加真实,更加身临其境。这个电话发出的嘟嘟的忙音,没开启DTS的时候,能明显的感觉是耳机在离耳朵很近的地方发出的响声,开启之后声音仿佛就是从我所在的屋里发出来的,哪种空旷的略带回声的忙音被完美的还原出来,甚至让我无法分辨是不是旁边真有这么一部电话。而且随着人物走动,电源的距离和方位也发生变化,这都被Arctis7很好的展现出来更明显的是下面这段水声,没开启DTS的时候水声就是来自耳机,开启以后就仿佛屋子里突然传来水声。在尘埃拉力赛中,打开DTS以后周围观众的欢呼声从远极近又远离的哪种真实感非常好,被轮胎溅起的石子打在车身上的声音非常真实,仿佛就击打在我背后一样。与竞技游戏中鸡肋的表现不同,DTS在非竞技游戏中的表现非常好,能给玩家带来更强的真实感,产生非常好的身临其境的感觉。需要说明的是,DTS HEADPHONE:X和各种DTS编码一样,要想发挥出完全的实力需要音源使用对应的录制方式。也就是游戏音效需要特别的制作来支持。因为这个技术还很新,所以支持的游戏并不多,这也导致这个技术并不能发挥的很好,因为专利费的缘故,之后会不会有很多的制作商为此买单还是个未知数。电影表现说到7.1声道,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要使用这款耳机来看电影,看看DTS 7.1在电影中能否带来更好的环绕声体验。和游戏面临一样情况,DTS HEADPHONE:X 同样内容方的支持,就如同现在很火的DTS:X一样,需要按照DTS HEADPHONE:X来录制影片声音。遗憾的是我并没有找到这种片源,只好拿普通的DTS HD 7.1片源来充数。美队3,包含DTS HD的7.1声道音轨在播放器里手动设置7.1声道输出打开DTS之后,与之前游戏中的表现相同,声场会被打开,声音听起来来自更为真实的世界,粗听效果很不错,但仔细听的话声音的位置和距离会有些变化,有些场景听起来会比较怪。想来应该是因为影片并不支持DTS HEADPHONE:X,仅能通过现有的信号来推算,这种推算必然有误差,就导致声音的距离和位置不那么真实,尤其是大场面的时候,战斗震撼感不够,声音反而会有些乱糟糟的,爆炸声枪声会混成一团,远没有电影院哪种环绕的感觉。所以对于不支持这个技术的影片来说,开启DTS有利有弊,不过我个人还是倾向开启,毕竟在大多数场景下还是表现还是不错的。而对于营造氛围为主的影片,就表现的毫无问题,代入感极强,尤其是恐怖电影。。例如小李子的这部《禁闭岛》,哪种压抑沉重的氛围在Arctis7的渲染下真的赞。玩完逃生再看这个,心脏真的有点受不鸟。音乐表现虽然游戏耳机不是为了音乐设计,但是谁玩游戏的时候还不听个歌呢?所以听音乐表现也要试试。我个人对音乐不是特别感冒,传说中的木耳就是啦,所以一下观点大家别太当真。我平时常使用的耳塞是舒尔的SE215和猥琐的VSD3s,耳机则是先锋的SE-A1000.会用乐之邦的US-01外置声卡来推这几个耳塞。我看大大们的测试都喜欢用渡口,那我也就找来这首歌反复比较一下。Arctis7的感觉和另外两个差异非常大,开场的鼓声感觉力度没有SE215那么重(传说中的下潜?),感觉敲的那个鼓要比SE215小不少,但是却紧实了很多,鼓面似乎绷得更紧。而之后响起的小鼓Arctis7让我想起尘埃拉力赛中不断打在车身上的石头,小鼓声非常清晰,感觉就是在耳边敲响。而另外2个耳机似乎略显混浊。到人声部分A1000感觉比较柔和,但是也有点混浊的感觉。而Arctis7虽然清晰但感觉有点刺耳。总体听起来还是不错的,似乎也没有差SE215和A1000太多,毕竟这2个都是专门的音乐耳机,而且虽然Arctis7售价不低,但实际发声单元和最低端的Arctis3完全一样,从这个角度说大概也就是3,400的水平吧。像我这种木耳已经很满足了。但是对听音乐要求比较高的同学,估计会有点失望。至于DTS,我觉得听歌还是别开了,除非是听最近很火的3D音乐,开了DTS以后要带感不少。4,不是蓝牙不是蓝牙不是蓝牙Arctis7并没有使用大火的蓝牙无线,而是使用了较为传统的2.4G无线。基于什么考虑不得而知,但这个无线系统表现的着实不错。首先是延迟问题,确实如官方所说的毫无延迟,跟有线耳机完全没有区别。其次是距离问题,官方宣传12m的距离,我在家里隔了好几堵墙,距离没有12米也有个8,9米,依然毫无压力,实际上也没谁会离这么远用,玩的时候要拿个水,上个厕所什么的都没问题。最后是续航问题,官方宣称的15小时,我没有精确的测量是不是能达到,但是就我的体验来说玩个足足一天完全没问题,而且充电还是很快的,并且支持一边玩一边充电。没电了把线插上跟有线耳机一样用一阵就又满血复活了。但遗憾的是Arctis7是2.4G的无线,并不是蓝牙,这就把Arctis7的应用限定在电脑上,连上耳机出街的想法就破灭了。而我认为PC端这种游戏耳机对无线的需求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强烈。当然Arctis7的无线功能很好用这点无需质疑。5,可玩度极高的USB声卡这个usb声卡除了作为声卡,还作为无线信号的收发装置,上面还有2个接口,一个line in信号输入,一个line out信号输出。这个两个接口用起来很有意思,值得详细说说。line out可以把声卡的音频信号输出出去,而且平时是不输出的,只有当耳机关机的时候才会输出。这对于我们既连接音箱又用耳机的场景非常方便。音箱接在lineout上,平时使用音箱听歌看电影,需要开一把游戏的时候,打开耳机开关,音箱的输出就会自动停止,切换到到耳机上。游戏中途想休息一下,摘掉耳机关闭,音箱又自动响起来,很是方便。但是,虽然功能设计的非常好,但是这个接口的设计却有点问题。这样的接口是没问题的,但是大写的尴尬,完全插不进去。。虽然可以用延长线解决这个问题,但总是不太爽。而另外那个linein接口,就更加有意思了。之前提过Arctis7有个叫做Chatmix的黑科技。这个就是Chatmix旋钮,这个旋钮一边是,一边是用耳麦的人的样子。用来调节游戏声音和语音的平衡。旋钮中间有个明显的阶段感,表示2边1:1的平衡状态,细节很到位。开始我也奇怪这是什么黑科技,能分离语音和游戏声音,经过一番研究,发现赛睿竟然这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Line-In。可以通过Line-In接入另一路的音频信号,Arctis7的声卡将usb的信号和Line-In进来的进行合成,输出给耳机。这个Chatmix就是用来平衡这两路信号音量的。那怎么做呢?首先把的音频输出接到Arctis7的音频输入里,然后游戏的声音输出配置到Arctis7,然后YY啊之类的语音软件声音输出配置到电脑声卡上,必须是2个软件呦,游戏内语音可没这设置,通过这样就可以做到宣传中的『平衡游戏与聊天音量』,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鸡肋不鸡肋!虽说平衡语音和游戏这个事儿确实鸡肋,但这却可以用在别的方面,比如,现在大家玩游戏都喜欢听着歌,我们可以让音乐软件输出给电脑声卡,这样就可以通过耳机简单的调节音乐和游戏的音量,这还是很方便的。但是在评测中我还发现一个问题,Chatmix只能调节USB进来的音量,对于Line-In进来的音量确无法进行调节。我想应该是固件的问题,应该可以通过软件来修复吧。而且另外一路音乐的信号可以使用另外一块声卡来独立调节,均衡器音量等等,都与Arctis7是独立的。图中,我的音乐信号通过乐之邦01US输出到Arctis7,而Arctis7的音频输出接到音箱上,这才是音频系统的完全体。音箱,耳机,音乐,游戏,被这个USB声卡组合在了一起,他们之间再也没有冲突,而是完美的融合。大赞!6,槽点满满的驱动驱动一向是赛睿的强项,无论驱动软件质量,到人机交互设计,都堪称外设驱动里的顶级。但这次的驱动体验却让人难以给出高分。首先SS Engine3是不能天然支持Arctis7的,需要下载一个额外的组件,如果没有这个组件,DTS音效是无法工作的最开始的提示当我想下载的时候,却一直出现这个错误。机智的我立刻想到GFW的问题,挂上VPN以后,终于可以正常下载了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家里网络的问题,后来跟一些用户了解,发现大家普遍都遇到了个这个问题。我估计是赛睿在海外的服务器下载节点被GFW阻挡了,而作为一个国际化公司,竟然在产品发售前没有解决掉这个问题,真是让我怀疑赛睿中国到底存在不存在。要不要买Arctis系列送个科学上网试用帐号呢?之后会提示耳机固件升级,这里还是符合赛睿一贯的驱动水平,一个升级提示都做的这么用心。首先升级声卡然后是耳机3个对勾,搞定了,因为这里是我在mac上截图的,所以是英文,windows版应该都是翻译过的。这就是驱动的界面了,出乎意料的简单有么有。最上面就是DTS和均衡器,这没啥可说的。下面这个动态范围压缩有点意思,驱动里配的这个图非常的直观。可以把动态范围很大的信号,压缩的相对平均。官方给出的应用场景是语音频道里突然来了一个爆炸麦的家伙,大家都会被刺耳的噪声震聋,这个功能可以把这种突然很大的声音变得相对没那么大。恩,想法是很好没错。但是这个压缩必然对音质有很大影响。经过我亲测,那么开到最大,实际效果也很是一般,该爆炸还是爆炸。右边是麦克风调节,都是没什么重要的内容,关键性的降噪并没有看到任何相关设置。最后顺便提一句,赛睿的驱动一直对MAC支持的比较好,但这次Arctis7上竟然没有DTS开关,莫非MAC系统不支持这个?还是说默认MAC用户不玩游戏。总结优点:1,与定位匹配的优秀做工和用料,细节之处很到位,外型漂亮2,游戏表现极佳,无论对竞技游戏的战力提升还是对非竞技游戏的体验度提升都很好。DTS能有效的营造游戏和影片的真实感,在某些场景下提升很大。3,耳罩隔音性很好4,超好用的麦克风5,优秀的无线功能,0延迟,续航长6,USB声卡的输入输出接口带来很强的可玩性缺点:1,一些细节比较反人类,比如耳机上多达3个的接口,USB声卡输入输出接口的奇怪设计2,DTS HEADPHONE:X 7.1 并不能在所有的场景下发挥作用,并且缺乏足够的内容支持。可能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体验到它带来的好处3,耳罩比较压耳朵,透气的材料并没有起到很好作用,耳朵比较憋闷。4,完成度一般的驱动,中国区必须科学上网才能更新我已经多次评测赛睿的设备了,之前的Rival500鼠标,这次的Arctis7,赛睿新布局的这个产品线给我一个非常突出的感觉,那就是:步子迈大了,容易XXX。。Rival500上的振动提示,到Arctis7的DTS和ChatMix,产品的出发点都是非常好的,但却因为内容的支持度不够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这些功能无法给用户带来如宣传中那么好的体验。更像是产品经理为了堆积卖点而强行添加进去的。产品当然是好产品,但这些额外的功能也让玩家掏了不少银子,是不是要为这些功能买单,我想大家还是不要被广告忽悠到,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当然看过这篇评测大家应该心里有一些数了吧:D提交这篇文章的时候,恰好赶上618,京东的寒冰5似乎可以做到599的低价,寒冰5仅仅比寒冰7少了无线功能,无论麦克风,发生单元,DTS的支持等等都一模一样,还带了USB声卡。还支持RGB灯光,我觉得性价比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不是非无线不可的小伙伴, 寒冰5无疑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已有25人赞过
的其他测评
本文评测的商品
【抢先首发】SteelSeries 赛睿 Arctis寒冰7电竞耳机
作者其他评测
热门众测活动
Nokia 诺基亚 X5 全面屏 AI拍照手机
极蜂天文望远镜
申领:20积分
日立 R18DA 锂电池充电吸尘器
申领:20积分
荣耀Note10 手机
申领:20积分
JBL UA TRAIN 联名款头戴式无线蓝牙运动耳机
申领:20积分
台电 M20 4G平板电脑
申领:20积分
【轻众测】YAKO 磁悬电动牙刷 O1
申领:20积分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Steelseries赛睿寒冰3蓝牙游戏耳机评测 & 使用体验_什么值得买
Steelseries 赛睿 Arctis 3 Bluetooth 寒冰3 蓝牙游戏耳机 开箱
&赛睿官方旗舰店是由品牌官方企业运营或授权的官网旗舰店,所有商品保证正品无假货。赛睿官方旗舰店宝贝与描述相符评分为4.8分,比同行业平均水平高17.29%,卖家的服务态度评分为4.8分,比同行业平均水平高38.89%,物流服务的质量评分为4.8分,比同行业平均水平高21.95%。最近,由于工作和生活内容的双重改变,原来一直PC党的我,使用移动设备的比率逐渐升高。家里有宝宝,所以用移动设备的时候,还得经常调成静音。一方面用起来很不便,另一方面也经常漏接电话。所以近段时间一直在关注。由于我是湿耳,不太适合用入耳和耳塞。想剁个慰劳一下自己的生日,却又陷入纠结当中:便宜的老觉得会不靠谱除非更便宜&,贵的又觉得性价比不高。之前评测寒冰7的时候就有提过,要是有蓝牙的话就完美了,现在,蓝牙真的来了!赛睿发布了这款寒冰3蓝牙版,宣传口号是“游戏用有线,生活用蓝牙”,简直一箭穿心,直击痛点!好吧,既然和需求那么吻合,还是剁吧。同样价位的耳机也有不少,卖点各异,但是兼顾生活和游戏使用的还真是难找。这里蓝牙的字眼后面,还写着有线。扣文案工资的话记得分我点~侧面的连接图样。基本全平台,连NS都与时俱进了。耳机的一大卖点是双通,也即插线进行游戏的时候,还可以同时蓝牙连接手机待机,不会因为游戏而漏接电话。嗯,好吧:“老婆大人,哦,我在开会呢,晚上要加班,嗯……我艹,对面在偷肉山!”之前寒冰7的内盒配色是绿的。这次蓝牙版是红的了,更骚了。耳机从外观上看起来,和系列里的几个兄弟还真没什么区别。阿松是吧&配件盒仍然是以一个很奇怪的角度插在上面的。说明书。值得一提的是右上角的卡片,上面印着序列号,我用电池遮起来了。这个序列号是用在驱动里激活的,激活之后可以享受虚拟7.1声道。因为耳机的连接方式是3.5MM和蓝牙,并没有USB直连电脑,所以没办法像其他设备一样USB一插上驱动就自己识别。说明书这里有个小错误,不知道图传上来以后能不能看得清楚。文案继续扣工资~配件盒里四条线。呃,四天王也并不一定就有五个嘛~第一条线:4节3.5MM转USB(母)的线。简单的说,耳机通过双公头的USB线,另一头接到这条线上,然后3.5MM插到手机上。PS:这里的USB头的大小是赛睿独创的,所以大家线一定要收好~第二条线:Micro USB充电线。这个线只能用来充电,就算连接了插电脑上也是不能用的。刚才说明书提到的小错误就在这里,这两条线的标识反了。我当时就愣了好久,3.5MM怎么会是充电线,怎么充电?!第三条线:Y型一分二。这个好理解,像台式机的耳麦是分开的两个3节3.5MM,就需要插这种线。第四条线:主线。耳机只要插线,基本都得通过这条线。好吧,我们再来看耳机本体吧。左寒冰7,右寒冰蓝。虽然长得很像,但是还是比较好分辨的。蓝牙版的头梁不再是金属的。冬天不会冻了。头梁内部的橡胶也更宽。比7的软一点,如果不用头带的话会更舒适些。至于头带,寒冰7是整个穿过头梁两侧,环绕头梁扣起来的。蓝牙版单独在内部设了一个环,用来绕头带。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实测,这个环并不会硌到脑袋,不必担心。可以看到,蓝牙版的头带短了许多。不过,这个环是固定的,并不能转动,所以用的时候还是要小心点。耳机罩一样可以旋转,标识左右。如果分不清方向,始终记住:麦在左边。寒冰7用了大半年了,还是很舒适的。蓝牙版的罩子没有变。你要说夏天会不会热,我跟你说,这种罩耳或者压耳式的,夏天30多度你要是不开空调,啥都热,100W的耳机来都会流汗的。先来看左边。首先是充电口,标准Micro USB。然后是共享口和主线缆接口。再重复一次,赛睿的USB主线缆头是特制的,配线千万别丢。音量旋钮。你要说寒冰系列挑个毛病嘛,这个音量旋钮太松,轻轻一碰就误转到了。静音钮。上面有个突起,就像键盘盲打一样的。如果静音了,按钮是会整个再突出耳机壳边缘,并且可以看见一些红色。然后是麦克风。可抽插式设计。全部伸长差不多这样。软硬适中,可以用手掰到适合的使用位置。接下来我们来看右耳罩。右耳罩只有一个按钮:电源开关暨蓝牙按钮。而旁边的橡胶条没有作用。我跟你说,这个肯定是系列统一开模了。寒冰7里,胶条的部分安的是ChatMix旋钮。蓝牙版因为没有这个功能,就直接封起来了。------------------------------------------好吧,看了这么多,还是直接来实测吧。带线使用篇:我先来用官方指导的连线方式来试试。双公头的特制USB线一头插耳机,一头插转接线,转接线的3.5MM端再接移动设备。OK,没有问题,看看自己的老视频,弹幕多欢乐。然后我突然想,耳机上是有一个3.5MM的接口的,如果用双头3.5的线会怎么样呢?接上去一试,我擦,竟然也可以!我是认真的,耳机上的这个接口原来是输出音频,1分2(或者叫共享之类的)用的,没想到也能用来接收么……再来电脑上试试。&最近因为工作上的需要,更新了一下电脑,懒得来回拔插,于是新电脑上就插了之前一直吃灰的西伯利亚v2(旧电脑用的是罗技G430)。但是不得不说,西伯利亚的麦,降噪做得太差了,呼吸声也好,风扇声也好,都会有明显的呼呼声。飞利浦(PHILIPS)K38001手机麦克风唱吧全民k歌主播直播专用话筒苹果安卓电容| 赞24 评论15 收藏44之前弄麦克风的时候已经入过一条一分二的线,所以这里就直接接上去了。直接通过3.5MM对连,确实是可以用的。但是,话筒没有声音。刚才因为移动设备上没有比较好用的录音软件就没试。再倒回去试,确实没有声音。而,用官方的USB线来转接,是正常的。所以,在这里建议大家还是用官方推荐的连线方式,毕竟耳机上的3.5MM就不是设计用来接收的,硬用也不知道会不会出问题。主机使用篇:宣传上,耳机可以接NS,但是很遗憾,我还未入NS。PS4虽然有蓝牙,但是只能连接官方认证过的蓝牙设备(原因不用多说了吧)。所以这里,先来试试PS4手柄上的接口。通过转接线连在PS4手柄上,完美支持。插上的时候,PS4也会有提示的。正常接线,麦克风也是OK的。这里由于是用3.5MM的线连接手柄,识别的就是一般的标准耳机组。PS4手柄其实啥都好,就是续航不行。电池不能换嘛,又集成了6轴、触摸板、灯光、扬声器等东西,当然营养跟不上了。PSTV也能用PS4手柄。但是并没有声音输出到手柄的选项,只能作罢。XBOX360的手柄,耳机线接口是2.5MM的,简直坑爹,PASS。XBOX ONE手柄,直接接即可用。在PC上也是完美支持的(可能仅限WIN10吧)会直接识别出一个播放设备和一个录制设备。麦克风也正常。爽!蓝牙使用篇:蓝牙版最大的特点当然是支持蓝牙了,所以蓝牙使用肯定是要着重看看的。由于之前为了XBOX ONE S的手柄有入了一个蓝牙适配器,直接跟PC匹配试试。耳机的电源按钮和蓝牙开关都是同一个键。那么怎么操作呢?在关机状态下,长按3秒开机,长按6秒进入蓝牙匹配状态,指示灯快速闪烁。PC上可以直接搜到。添加即可。所谓语音音乐,其实就相当于一个音频播放设备啦~可以看到,设备里多了两个。一个是立体声,通常时候用的。另一个是蓝牙连手机用的免提,由于耳机并不能同时连接两个蓝牙设备,所以连PC的时候就没用了。我突然想起说明书里的这几个快捷操作。蛮试了试,竟然能用!是的,蓝牙状态下连接PC,单按和双按的播放/暂停和下一首能用的。耳机蓝牙连接上之后,和其他音频输出设备并无二致。这里我来点严酷点的考验。蓝牙接耳机,同时接XBOX ONE S蓝牙手柄,进行音乐和游戏。在手柄连接的时候,耳机的声音出现了几秒的断续,随后恢复正常。游戏过程中,手柄和耳机均工作正常。不过,蓝牙的传输能力毕竟比较一般,不建议再接更多的设备了。接下来当然是来试试移动设备了。毕竟蓝牙主要的用途还是在这里。一样的,先把耳机关机,再按6秒,进入配对状态,指示灯快速闪烁。然后手机就能搜到耳机了。一样的,只接耳机非常流畅,我再来试试高负载。新一点的安卓可以直接识别XBOX ONE S手柄,也不需要什么第三方软件。所以,直接来吧。看得出图上是什么游戏的玩家,应该也差不多有小孩了吧~我只想说,无线设备玩游戏真TM爽~双通使用篇:寒冰蓝牙版的一个大卖点是:有线接耳机在玩游戏的时候,同时可以保持蓝牙连接,老婆大人打电话过来的时候不会漏接,可以省下一些搓衣板的成本。虽然官方的宣传图里,双通功能是着重于NS,写着“蓝牙连接Switch的聊天应用,有线连接Switch的游戏音频”,但是实测,不管接什么设备,反正有线能输入一路声音,蓝牙接另一路,都是可以的。比如上图,我有线接PC上玩游戏,蓝牙保持手机的连接。手机拨入之后,耳机里两边的声音就都有。而且不止是通话的声音,其实手机上的其他声音,比如在看视频啥的,也都是有的。简单的来说的话,其实就是两套处理单元,一套有线,一套蓝牙,然后集合到同一个耳机里。自然,成本是会高一点,但是确实很好用。像我平时,有时候宝宝睡觉了,我戴着耳机,外面的声音听不太到,手机也是调静音的,老婆叫我都不知道。现在老婆有事叫我的时候,就直接拨我电话,我就听到了。如果你跟我一样因为戴着耳机玩游戏而没听到电话的话,你就会感受到这个功能有多实用。如图,宝宝睡着的时候,我可以一边看着,一边刷刷番什么的。甚至可以玩玩游戏。以前都是静音,或者开最小一格的音量,现在再也不用了。带驱使用篇:虽然蓝牙版主要的使用需求是移动设备,但是平时在PC上用也完全没有问题。所以还是要看一下PC上的驱动。由于耳机并不是USB接入的,驱动是没有办法直接识别的。我们需要手动添加。首先在驱动界面右上角,点这个人头,点偏好设置。要注册登陆,设备信息会通过云跟你的ID绑定。然后在弹出来的界面上,输入产品代码。产品代码就在和说明书一起的纸上。这个现在貌似没有看到解绑的地方,所以有进行寒冰3系列2手交易的朋友要注意了,因为一个设备是不让绑两个号的。填好之后,就添加了寒冰蓝牙版。添加完之后,第一次还是要下载东西的,估计是寒冰3系列的DTS插件。赛睿的国内下载通道应该是修复了,下载很快,也不用梯子。点进驱动之后,需要我们手动选择耳机接的扬声器和麦克风设备。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这个虚拟7.1可以用在任何设备上,我把声音输出到显示器自带的渣渣音箱,然后设备选它,同样会有变化,当然,这样就听不出来耳机的7.1效果了。所以还是要选耳机。这里试的时候,我是蓝牙接在电脑上的,所以我先试试蓝牙行不行。实践证明,蓝牙也是能享受虚拟7.1的加成的。不过,我并不推荐在PC上,使用蓝牙。如果有对蓝牙比较了解的小伙伴应该会知道,蓝牙的带宽和抗干扰是它的弱项。在PC上使用时,应该是无法同时承载高质量的双向音频通讯的。连接蓝牙时,扬声器会有Arctis 3 Bluetooth Stereo和Arctis 3 Bluetooth Hands-Free两个设备,然后录音设备只有Arctis 3 Bluetooth Hands-Free一个。也就是说,如果你耳机用的是立体声,此时蓝牙的麦是不能用的。系统使用到蓝牙的录音设备时,立体声会自动切断,转到Hands-Free上。而这个Hands-Free是单声道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搜相关的技术文档,这里不再赘述。希望以后5.0的蓝牙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吧。这个东西是蓝牙协议本身的限制,并非耳机的问题。所以这里,我还是有线接声卡来用。在开启驱动加持之后,相关设备的名字后面会加上SSE3的字样。麦克风也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使用的时候,我却发现,开启虚拟7.1后,播放软件罢工了。研究了一圈,还好,不是什么大问题。解决办法在这里。在相关设备的属性里,要把这里的增强效果全部取消勾选。有时候设备切换或者驱动改变后,这里又会莫名其妙的启用,所以如果出了问题,不妨多看一眼。这个问题也比较好理解,由于虚拟7.1是在现有的设备驱动上进行二次处理的,自然会跟自带的声音效果冲突。不过来回折腾的时候,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有时候,虚拟7.1会失效,也就是说无论怎么开关都没有效果了。网上搜索一下,其他小伙伴的寒冰3也有遇到类似问题。自己试验了半天,解决办法如上图:切换一下默认设备再切换回来,或者禁用再启用,一般就好了。另外,出现此问题的时候,驱动页面上的DTS开关是无效的 。要开关的话,在驱动主界面,设备这里,右下角有一个开关,这个才是有效的(貌似被张大妈的LOGO遮了一部分)。好吧,我们来看看驱动具体的功能。首先是虚拟7.1,也有的叫DTS,哎呀,反正这东西叫法和标准也很多,大概知道是啥东西就行了。这个刚才提过了,驱动有点BUG,在这里的开关是没用的,要在外面开关。其他的倒还行,调整方法和其他的均衡器调法没有什么区别。低音增强视需要开吧。实际的效果还行,但是确实和寒冰7这种自带声卡的物理7.1有差别。蓝牙版主打的是蓝牙功能,所以这个完全在意料之中。第二个,麦克风预览功能。这个和系统里的“监听”差不多,区别是系统里的监听是经过系统驱动的,也会被相关软件录下来。而这里的预览是直接走耳机的,系统里是听不到的。不过这里的延迟倒是比系统的监听小一些。但是仍然是有明显的延迟,录歌什么的估计不好用的,还是集成声卡自带的延迟更小,肉耳不可辩。有人说ASIO延迟更小,那个就是有更高要求的专业人士在用的了。第三个,动态范围压缩。简单的来讲,就是把音量的跨度挤小,防止出现过大或过小的音量。不过和寒冰7不同的是,蓝牙版的这个东西是给麦克风用的,而不是扬声器。实际测试一下。音量的曲线和波形是有更加集中和平滑一些。平时语音什么的会有点用。第四个,噪声门。可能更多时候,我们会见到它的另一个名称:噪音阀。说白了,一定程度的小声音,会被认为是环境噪音,而滤去。实际测试确实有用,不过遗憾的是,到底多少以下的声音会被滤去,驱动里并没有显示。相对来说,像OBS里的这种噪音阀可调性会更加好一些。不过对一般用户来说,这里的各种参数反而有点复杂了。所以各有利弊吧。第五个:降噪。和噪音阀不一样,降噪是把噪音降低,并不是滤去。我制造了一些噪音,通过开启和关闭降噪来看看效果。前半段是关闭降噪,后半段是开启降噪。可以看到波形确实有所削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分享功能:之前有提到,耳机上有个3.5MM插口,是用来输出音频的。简单来说,就是把耳机听到的声音,再分一份出去,用于撒撒狗粮,或者左右互搏之类的。蓝牙状态也是可以的,可以考虑买个白色的用来泡妞~&游戏实战:好,连接方式也搞清楚了,驱动也整明白了,我们开始来实战吧。最近吃鸡很火,但是我却一直没什么时间玩。因为戴着耳机的时候,老婆叫我经常听不到。现在耳机有双通功能,再也不怕了。放心吃鸡!PC吃鸡:第一局:耳机的双通功能真赞!正当我苟在安全区的时候,老婆大人电话来袭。原来宝宝便便了~第一时间处理,回来之后发现我在圈外了!勉强靠着药进了圈~最后决赛圈的时候被阴死。没办法啦,入圈太晚。第二局,一路苟到决赛圈,最后剩三个人的时候,我被背后的人炸死了!这个我服的,从第三个圈开始,我就一直是跑在圈的边缘,也多次拉视角看身后,都没有人的。但是最后这里,他就是从我背后扔了个雷过来炸了我。看了回放,我觉得可能是有透视吧,就是一直掐着我的视野跑在我斜后方。第三局:轰炸区刷在头上,啥也听不到。我在房子里搜刮,身上满了,一边丢东西一边捡。然后有个傻X就跑过来用拳头怼我!这家伙很肥的,除了我有98K和三张头,其他的装备都比我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用拳头。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有透视,看到我在丢东西,想趁着空袭没有脚步声用拳头来爽一爽。否则我真无法理解,一个身上几乎满配的人,看到另一个全副武装的人,如何会想着用拳头?但是很遗憾,我手上端着的是98K。虽然没有镜,但是如此近距离的人,按掉物品栏之后,左键直接崩了。谢谢你的瞄准镜!继续跑圈!谁打我?靠声音来判断,应该是不远的身后。蛇形走位躲进树后。吃我一发98K!然而,最后还是在跑圈的路上,被人阴死了……好吧,耳机虽然最大的卖点是蓝牙,但是作为游戏耳机来用也是毫不含糊的。很多人都会争说,吃鸡其实只有2个声道,那么随便9.9包邮的2.0耳机就可以了吧?!我只能说:不是的。自己试试便知。脚步声是吃鸡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制的特性,甚至比其他FPS/TPS游戏还要重要。不要信那些乱七八糟的杂牌耳机,现在啥东西都会加上吃鸡俩字。因为要带孩子,所以并没有玩很多局。很遗憾并没有吃鸡。但是多注意敌我的脚步声,只要不落地成盒,蹭进前20还是很平常的。我突然想起,吃鸡红了之后,各种战队都在成立吃鸡分部。有一个战队的要求是:单排吃鸡率25%以上。我就笑了,你们组四个人,每个人吃鸡率25%以上,那你们队的吃鸡率不就已经超过100%了……手游吃鸡:首先来匹配一下设备。之前都是静音玩的,现在可爽了。吃鸡的手游挺多的,之前中过张大妈的光荣使命,就你了。今天刚刚看到《广电总局第二批违规手游名单》,荒野行动,小米枪战,终结者2全进去了,违规内容都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腾讯的三款没事。不得不说,有钱真的是万能的。之前光荣使命并没有适配IPAD,有黑边,这次的更新解决了。我一直没有捡镜的命,就算有也都是红点。唉,命运如此,也罢。我们三个喊跳伞,一个队友估计也是静音吧,自己落外面去,惨死荒野了。然后我听到有脚步声,开着镜等着,果然钓到一个。光荣使命队友说话的时候,左上角的名字旁边都有一个喇叭图案的。但是自己说话却没有!我一开始还以为麦没用。结果后来跟他们随便聊了两句,才发现是有声的。跑圈的过程当中,我不知道被什么秒了,还不到半秒时间,一枪倒地,一枪成盒。算了,神仙已经见多了。观战模式给队友报点。结果圈缩在这种鬼地形里了。桥上有人,岸边有人,坐船的俩队友身陷重围。好吧,手游的吃鸡始终不能适应,也就是偶尔来打发打发时间。有耳麦,能听声音,和队友交流,确实比静音打要爽得多。续航和距离:之前寒冰7的官方标称是15小时,我实际测试,到手之后不充电,撑了将近28个小时。当然,我并没有开最大音量,所以这个数字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还是会有变。但是赛睿的标称应该都是比较保守的。这次的蓝牙版,标称28小时,我收到耳机到现在35个小时了,耳机估计还有1/3的电……简直黑科技。无线距离方面,蓝牙我觉得就不要指望太多,毕竟音频传输消耗是比较大的。但是经过实测,隔一堵墙穿8米,两堵墙5米左右没有问题,有点超过我的预期。由于家里不够大,没有无任何遮挡的10米直线距离。不过我注意到,2.4G和蓝牙在临界的时候,断连的表现是有区别的。2.4G是会连一段,断一段,而蓝牙就是类似丢帧的那种表现,打得更碎。------------------------------------总结:赛睿这款蓝牙版的寒冰,虽然没有物理7.1、声卡和2.4G,但是主打的各项功能都非常适合我。作为一款游戏耳机,寒冰系列用的都是自家的S1发声单元。我并不是资深音乐发烧友,所以那些几千上万的音乐耳机我没有。但至少在游戏上,它的声音效果绝对是物超所值。因为定价2000+的西伯利亚8XX系列用的也只是这个,我确实看到了赛睿想依靠寒冰系列“重新定义游戏耳机”的决心。蓝牙方面不必多说,这是我剁手的最大需求。兼容性方面,任何3.5MM的设备都可以使用,任何通用的蓝牙设备也都可以用(PS4这种就除外了),并且可以线和蓝牙双通,不仅可以用来等待通话,你要人格分裂两个人格同时用都可以呀。舒适度上,寒冰7我用了大半年,非常舒适。之前提到我有湿耳,耳塞和入耳都基本不用的。头戴又老是夹耳,之前是用了很久的后挂。后来入的罗技G430,也是撑宽了好几天才用得了。寒冰系列则是少见的直接不夹耳。要说改进的话,一个是驱动,还有一些问题。另一个就是电量,7也好蓝牙版也好,一直没办法比较准确的知道,有时候没电了也是挺蛋疼的。所以,家里爱老婆电池挺多的,会出装的版本吗&&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14)
日立 R18DA 锂电池充电吸尘器
极蜂天文望远镜
Nokia 诺基亚 X5 全面屏 AI拍照手机
JBL UA TRAIN 联名款头戴式无线蓝牙运动耳机
贝瓦pvc双面防滑地垫(爬行垫+围栏)
【轻众测】YAKO 磁悬电动牙刷 O1
赞284评论108
赞200评论83
赞98评论71
赞651评论285
赞667评论482
赞724评论391
赞909评论317
赞367评论99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确的耳机煲机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