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拿到offer公司反悔uber和滴滴offer,该如何选择

注册 | 登录
投稿、稿件问题联系Q:
从零开始学运营,10年经验运营总监亲授,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学习,做个有竞争力的运营人。
最近滴滴活动比较多,加上笔者uber的优惠又很多,所以近期只要能打车几乎都打车了,而且几乎不用花一分钱。近期滴滴和uber打的车最多,亲身经历,分享下两者的异同。
先说下两者共同的优点
首先都有优惠,可以时不时免费坐一趟车,也算是不错的体验。
其次使用打车软件(这里不包含滴滴的车租车),每次都会可以体验不同型号的车,可以对每个型号的车的外观,内饰,舒适感等有基本了解,对于有打算买车的小伙伴来说是个不错的参考。
uber司机、快车司机、专车司机素质普遍比较高,服务态度好。兼职司机可能是个各行业的专家,可能是CEO,可能是经理、可能是20年老股民、可能是生意行家…在相互交谈中可以学习了解到各种你不知道的知识。
再说下两者共同的缺点
首先两者的司机参差不齐,碰到不认路的司机在所难免,这也是目前专车的普遍问题。
其次,国家目前对专车的态度还未确定,在未确定之前,不管司机还是乘客总会有些不确定因素。
说完两者共同的优缺点,再来谈谈他们的不同之处。
首先我们要知道Uber这家公司很有钱,补贴是非常大方,目前帮它拉个新用户可以获得30元优惠,而且有效时间是3个月。所以呢,如果你有优惠,那么在10公里范围内打人民uber几乎不用花钱(在非高峰期并且不堵车的前提下)。这里呢,笔者的优惠码是 tk9ah ,虽然笔者uber优惠已经很多了,不过也不介意再多几个的,哈哈。
目前Uber的车并不多,在非闹市区,经常是无车状态。另外uber的打开速度比较慢,拖拽地图的时候也不是很顺手,这可能是舶来品原因,在大陆有点“水土不服”。
近期滴滴又推出快车和专车,优惠又进一步加大。滴滴的车相比UBER来说会比较多,大部分地方都可以打到车。笔者前几天就碰到这样的问题,在非闹市区,出租车几乎看不到,打开uber发现无车可叫,然后用滴滴,2分钟叫了辆快车。
虽然滴滴近期的优惠是加大了不少,但是跟uber比起来那简直是没得比。滴滴的优惠简直就是在调戏用户的智商,如100元的滴滴大礼包,分成了n个,然后n个是专场券(全部是满减),1-2个机场专券,终于出了1-2张快车券,结果是1-2块的。再看看优惠券的时间,大部分是在一个星期内,这不赶着人去打车吗!对专场券来说,滴滴专场比起豪华,起步15块,跑1公里估计就计费20+了,给的几乎是满多少减多少的专车券,除非商务客,普通客户肯定不会用,早换uber或快车了。反正滴滴就一个目的,尽可能的不会让用户免费坐车。
几天就收到25张滴滴优惠券,结果清一色是这样的专车券,有效期也在一个星期之内,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不会用的。
本文为作者@WingsBlog 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收藏已收藏 | 20赞已赞 | 22
投稿、稿件问题联系Q: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品牌营销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6个回答7人关注
3个回答19人关注
15个回答65人关注
8个回答38人关注
7个回答19人关注
3个回答14人关注Jump trading,AQR,Airbnb,Fb,Uber offer应该如何选择?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3被浏览751分享邀请回答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版面-职业生涯(WorkLife)主题:同时拿到uber和滴滴offer,该如何选择?如题,同时拿到uber和滴滴offer,都是做运营。底薪俩家给的差不多,期权uber高些。工作难度和压力应该是uber大些,毕竟目前全国只有100多号全职员工,而滴滴有五六千。未来发展不好说。了解的说说看吧,好难选择。--FROM 125.94.43.*&&滴滴&&uber快死了【 在 CrazyFlower () 的大作中提到: 】: 标&&题: 同时拿到uber和滴滴offer,该如何选择?: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Aug 21 14:28:34 2015), 站内: : 如题,同时拿到uber和滴滴offer,都是做运营。: : 底薪俩家给的差不多,期权uber高些。: : 工作难度和压力应该是uber大些,毕竟目前全国只有100多号全职员工,而滴滴有五六千。: : 未来发展不好说。: : 了解的说说看吧,好难选择。: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FROM: 125.94.43.*]--FROM 125.69.77.*额,此话怎讲?至少在大城市uber还是蛮给力的【 在 liubodao 的大作中提到: 】: 滴滴:&& uber快死了:--FROM 125.94.43.*哪个钱多去哪?BTW,运营大概给多钱?--FROM 118.26.130.*大概多少钱?--FROM 106.120.233.*Uber好像挺乱的 滴滴不太了解--FROM 167.220.232.*参考--FROM 167.220.232.*uber一般是高大上的人在用,小区里有文化的没文化的都知道用滴滴打车,她们没听过uber。看看用户的普及率,应该是滴滴前景好一些。【 在 CrazyFlower 的大作中提到: 】: 如题,同时拿到uber和滴滴offer,都是做运营。: : 底薪俩家给的差不多,期权uber高些。: ....................--FROM 111.221.212.*你看看其他几个细分领域,都是中国公司受到外国公司启发并学习模仿本地话落地,然后外国师傅在中国市场被中国徒弟打败。优步也不会例外。【 在 CrazyFlower 的大作中提到: 】: 如题,同时拿到uber和滴滴offer,都是做运营。: 底薪俩家给的差不多,期权uber高些。: 工作难度和压力应该是uber大些,毕竟目前全国只有100多号全职员工,而滴滴有五六千。: ...................--FROM 211.103.82.*听说优步巨忙 不过听说滴滴较乱 所以就看你能忍啥&&&&【 在 CrazyFlower () 的大作中提到: 】: 如题,同时拿到uber和滴滴offer,都是做运营。: : 底薪俩家给的差不多,期权uber高些。: --FROM 61.148.244.* 选择讨论区&BYR-Team2010. KBS Dev-Team2011&&Hi! 新朋友上,则公开信息都显示为御驾(上海)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这也是Uber全球最初在上海设立的独资公司,不过迄今为止,这个注册公司股东结构未有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在原有上海注册公司之外,Uber也在境内外设立了一系列公司,包括开曼Uber(China)、香港Uber(HongKong)、上海雾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通过层层控制形成VIE架构。
  对于融资进展,Uber中国方面拒绝置评,该公司发言人也拒绝透露中国区运营投入构成,只是表示Uber美国公司是其投资者之一。
  对于Uber中国融资不顺的原因,多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是觉得70亿美元的估值相对很贵,而且对其补贴烧钱的模式比较担心,担心最后钱烧完了没结果。另一方面是,Uber中国需要面对政策层面的限制。
  为了招募司机和吸引乘客,一年来Uber已经在中国支出了逾10亿美元。它宣称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11个城市快速发展,每天有逾100万单业务,尽管即便是Uber也承认,其中一些是欺骗性的。
  强大对手:滴滴快的两周内完成20亿美元融资
  事实上,Uber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本土竞争对手滴滴快的(DidiKuaidi)。
  在融资方面,自今年合并以来,滴滴快的一直保持对其他平台融资优势。7月份,滴滴快的20亿美元融资号称'最大规模单笔融资',且仅仅耗时两周时间即告完成。
  据悉,滴滴快的的实力强大的金主包括中国互联网公司腾讯(Tencent)和阿里巴巴[微博](Alibaba)、日本电信公司软银(SoftBank)、美国对冲基金老虎环球基金(TigerGlobal)和CoatueManagement,以及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CIC)。
  尤其值得关注的一个细节是,Uber已经在抱怨,其服务遭到流行的即时通信软件微信(海外版是WeChat)的封杀,而后者正好是腾讯所有。(文章综合英国《金融时报》、华夏时报、北京商报)来源:中国日报网
Uber中国涉嫌偷漏税?
00:44:35 来源: 北京商报(北京)
专车迟迟无法“转正”,并非只是欠缺运营资质一道坎。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保险缴纳是本糊涂账外,专车平台税费缴纳情况也五花八门。有消费者对北京商报记者报料,使用Uber中国旗下人民优步产品不能开发票,Uber官方回应称,人民优步属非盈利产品,目前不可开具发票。但在律师看来,从法律角度看,Uber中国的上述说法站不住脚。
无发票上马
Uber中国动态调价争论未平息,不开发票再次备受关注。消费者李先生日前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自己是Uber老用户,但每次乘坐Uber旗下人民优步产品后,要求司机或Uber平台开具发票,得到的回答都是“没发票”。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Uber
2013年8月宣布正式在华试运营,随后推出人民优步、优选叫车、七座商务车、高级轿车等产品。另一位消费者陈先生表示,尽管Uber中国的其他产品宣称有发票,但开票过程复杂,不仅要填写繁杂的相关身份信息,还要等待很长的官方回复,“自己已经等待1个月有余,尚未收到Uber中国承诺开具的发票”。
除Uber中国外,滴滴、易到用车、神州专车等平台均可开具发票,以神州专车为例,该平台在其App上设有发票应用,用户需填写开票金额、发票抬头、收件人信息及联系方式,5个工作日左右可收到发票。
没发票因非盈利
针对Uber中国部分产品不开发票的情况,北京商报记者采访Uber官方客服,该人士表示,人民优步可以让乘客方便叫车,也可以帮司机们分摊养车成本,是非盈利拼车产品,不能开具发票。北京商报记者随后就上述问题联系Uber中国媒体联络人,但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不盈利便不用开发票的说法显然并不成立。12366纳税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按照国家税务部门的相关规定,即使上述专车平台不盈利,也应该为消费者开具相关发票。“专车司机使用上述平台从事经营服务活动,这类业务此前应征收营业税,但改革后改征增值税,应按照信息技术服务类开具发票、缴纳税款。”
多位行业律师的说法也验证了12366纳税服务热线工作人员的说法。知名IT与知识产权律师、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表示,专车平台即使不盈利也应开发票,上述平台不开发票的操作不合法。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人普遍认为开发票即为收入,不开发票即不做收入,专车平台不开发票同样可以纳税。对此,赵占领表示,不开发票确实也存在可纳税情况,但属于核定征税范围。以税务部门针对贩卖烟酒等商户征税为例,主管税务单位会每月或每季度定期征收核定税额,虽在交易时未同时开具发票,但最终上述商贩已经缴纳相关税款,但专车平台并不属于上述情况。北京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则表示,经营企业不开发票,税务部门就不清楚该企业的经营额,导致征收的税额不准确,会给企业留下偷税漏洞。
省钱推广市场?
动辄融资数十亿美元、估值已破百亿美元的Uber中国,不开发票或许也和专车行业现状相关。在刘剑文看来,无合法运营资质是上述专车平台不开发票的原因之一。刘剑文表示,我国对交通运输服务实行准入制度,需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才能正式运营,大多数专车平台目前尚未有合法运营资质。“没有经营资质便是不合法经营,开具正规发票不太现实。”尽管专车平台尚无交通运输服务资质,但与Uber中国相比,滴滴、易到用车、神州专车等平台则均按照企业的经营范围为用户开具发票,易到用车在北京注册的公司为北京易道旅行社有限公司,为用户开具的发票内容为旅行服务费。
除了没有运营资质外,少缴税也为企业省了大笔费用。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包括滴滴、易到用车等专车平台,开具的发票内容大多为劳务费、服务费、旅游费等,专车平台的上述税率仅为5%-6%左右,与正规出租车需缴纳11%的税率相差巨大。赵占领表示,即便是缴税,较低的税率也让专车平台“节省”不少。刘剑文则认为,专车平台目前的纳税模式对正规出租车行业并不公平。
入华后风波不断
在国际市场风生水起的Uber,面对中国市场并未收获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时期许的风光。据滴滴快的创始人、CEO程维日前公开透露,滴滴快的合并之后,Uber曾与滴滴快的方面谈判,要么接受Uber投资40%,要么被Uber打败。但当时滴滴快的拒绝了Uber的收编。几乎在程维发表该言论的同时有传闻称,Uber中国即将完成约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及平安在内。不过随后上述投资机构纷纷辟谣称,并未投资Uber中国而是投资了它的竞争对手滴滴。这一插曲也让Uber中国收购滴滴快的的初衷耐人寻味。
Uber入华后风波不断。本报此前曾报道,入华一年有余的Uber平台,备受司机刷单困扰。伴随补贴减少,大量司机跳槽;仍在坚守的不少司机也试图借助人民优步的动态调价大赚一笔,这让Uber在中国的前景增添众多不确定因素。
北京商报记者 李铎 孙麒翔
高瓴否认投资UBER中国
00:33:51 来源: 财经网(北京)
新京报讯(记者刘夏
梁薇薇)日前,外媒援引知情人消息称,Uber中国接近完成1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亚洲最大对冲基金高瓴资本等。对此消息,Uber中国官方对此不予置评,新京报记者从高瓴资本内部人士处了解到,高瓴资本没有进行上述投资。
高瓴资本否认投资
根据路透社等国外媒体报道,Uber中国即将完成约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75亿美元。最新一轮融资的最终书面文件已经签署,但本轮融资还需要等几周才正式完成。报道还称,Uber中国的投资方包括亚洲最大对冲基金高瓴资本、百度、中信银行、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大型公司。
对此,Uber中国官方和平安集团都表示不予评论。而新京报记者从高瓴资本内部人士处了解到,高瓴资本没有进行上述投资。“已经辟谣了。”上述人士称。此外,传闻中其他投资方,如百度、中信银行、中国人寿等均未公开评论这一消息。
传闻资方曾参与投资滴滴
事实上,高瓴资本和平安集团此前都已经投资滴滴。高瓴资本创建于2005年,是腾讯、百度、京东、去哪儿、美团等一批互联网企业的早期投资方。平安集团今年7月刚参与了滴滴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
日,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在接受包括新京报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与百度、中国人寿、平安集团、神州数码等都在商业或资本层面有战略合作。“目前这些都还在进程中,合适的时候我们会向大家讲。”
“Uber会在美国上市,它的很多投资人都是外国投资人。但对于优步中国而言,是作为相对独立的中国公司来做,未来我们可能会在中国寻找资本出路。”柳甄当时称。
程维:Uber曾计划投资滴滴快的 占股40%
05:21:00 作者:凤凰网科技
近日,滴滴快的创始人CEO程维在“2015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上发表演讲时透露,在滴滴快的合并之后,Uber曾找他们谈判,要么接受Uber投资40%,要么被Uber打败。但是,滴滴快的拒绝了Uber的收编。
程维:Uber曾计划投资滴滴快的 占股40%
程维:Uber曾计划投资滴滴快的 占股40%
程维还透露,为了与Uber竞争,他请教了联想控股创始人柳传志、腾讯公司CEO马化腾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柳传志给出的建议是,“必须要发挥本土的优势,游击战,拖住他”。马化腾说要正面拉开架势,歼灭他。而马云说,“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你拖他两年他自己会出问题的”。
在听取了三位前辈的意见后,程维很迷茫,他觉得,这个时代不一样了,打法也不一样。滴滴快的决定向硅谷一线互联网公司学习,从游击队慢慢变成了正规化武装,开始在营销上不输给对手,资本上不输给对手,并引进美国一线的的工程师和学者。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控制住了局面,在第二季度获得了80%的专车份额,我们依然会像前几代的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一样,能首先守住本土,未来看有没有机会能走出国门”,程维在演讲中说到。
谈及专车遭遇到的监管挑战,程维认为,出租公司的模式是最传统的地主和长工的模式。从乘客到司机到出租公司再到主管部门,大家都很痛苦,这个行业已经到了必改的时候。同时,程维坦言,滴滴快的碰到了很多困难。仅是北京上半年滴滴快的专车就被当成黑车抓了1500辆,在北京一个城市就被罚了2000多万,在很多城市被宣布为非法,被约谈。
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程维对专车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打车软件第一天也是违法的,在很多城市我们都被各种各样的限制,但是2014年交通部不但宣布了打车软件合法,而且鼓励各地使用打车软件,我们也看到了像上海这样开明的地方,像义乌很多地方愿意跟我们一起发展这个业务,我们对未来还是有信心的,冒着炮火向前进”。
著名白帽黑客加盟Uber 致力网络安全研究
科技新闻盖世汽车网梁薇 08:21
盖世汽车讯 综合外电报道,7月份通过网络成功入侵Jeep自由光(参配、图片、询价)
的两名黑客近日已经加入Uber公司,将致力于安全方面的研究。
著名白帽黑客加盟Uber 致力网络安全研究
近日两位著名白帽黑客(White Hat Hacker)查理·米勒(Charlie Miller)以及克里斯·瓦拉塞克(Chris
Valasek)宣布,二者已经加入Uber先进技术中心,Uber发言人已经证实这一消息。
正在播放×
Uber发言人表示,两人将与公司首席安全官Joe Sullivan以及首席信息安全官John
Flynn共同工作,打造Uber的安全和保安项目。
Uber的先进技术中心同时还在进行自动驾驶车技术的研发,查理·米勒透露,该中心还同时研究地图与安全功能。
今年7月份,查理·米勒以及克里斯·瓦拉塞克进行了一项测试,在一辆Jeep自由光行驶过程中,侵入Uconnect车载系统,远程通过软件向该系统发送指令,启动车上的各种功能,包括减速、关闭发动机、制动或让制动失灵。
在克莱斯勒首次因黑客问题发起召回之后,汽车业也开始广泛关注汽车网络安全,8月份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局长Mark
Rosekind表示,该机构已敦促车企加快设立汽车网络安全标准并避免政府强制调控。
目前,部分车企已经开始在车上安装一套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可以识别黑客潜入指令并阻止其控制车辆。此外,宝马和特斯拉业已加快软件更新速度,其它车企也纷纷表示将采取类似措施。返回腾讯网首页&&
“如约”合法了,Uber呢
05:36:52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不管打车平台的出身是官方还是民间,必须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给某一个神仙穿上防护服或者加个助力器是不公平的,当然,把竞争者赶出市场或者让他们穿着小鞋跑,那是更大的不公平。
城中媒体报道,广州市约租车去年11月初就召开了听证会,但是至今已过去10个月,依然悄无声息。广州市交委主任表示,广州将搭建自己的城市出行运营管理平台。目前,“如约”正在等待国务院关于约租车相关政策的出台,正式上线时间仍未确定。我理解“未确定”包含两重意思。一是计划不会取消,二是计划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执行。当然,这里头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底线,就是上头态度未明,广州虽然开波但是不能越位。
事实上早在今年初—根据媒体的报道,广州市交委就下发通知牵头搭建约租车平台“如约”并很快完成招标工作,由白云、广骏、交通、丽新4家国有出租车公司瓜分了2950辆约租车指标。随后“如约”进入内部测试。现在测试还在进行,看样子这事就是个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意思。不管官办的所谓约租车平台也好,民办的各种互联网打车平台也好,打破垄断,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舒适安全就好。这事从结果来看还真的就是那个真理,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但是从过程看,道理就不那么简单了。民办或曰商办的打车平台,盈亏自负。比如说现在就有很多人质疑,融资圈人头占市场,打车平台烧钱给补贴,服务态度不说,安全性不说,甚至经营的合法性也不说,就说便宜两个字,对于市场的吸引力就已经足够。过了这阵,钱烧完了或者说市场份额瓜分完毕,那老板还补贴吗?没有了补贴市民对此还是那样趋之若鹜吗?这是投资者要面对市场的事情。但是这个官办的“如约”约租车平台就不一样了。如无意外,盈亏的结果应该与纳税人的利益相关。赢了不用说,皆大欢喜,输了是谁的?交委的即纳税人的?出租车公司的?既然广州官版的租车平台已经铁定要做,盈利的可行性必须告知公众,至少要向人大汇报。如果没有把握盈利,说实话,不做也不是什么错事。因为常识告诉我们,不管是官办还是民办,只有投资者有钱赚,事情才能做好做长久。否则的话只能够靠耍赖。
广州市的约租车从开听证会到现在的十个月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众所周知,就是各种打车平台在经营者的合法身份未经认可的情景下的方兴未艾,同时成为原本一家独大的出租车市场里的强有力的竞争者,或者你把他们看成是强盗也行。如果这些入侵者因为身份被认定为非法那么结果一定就是被迫撤离,但是,他们的经营者身份一旦合法化,整个市场就要被彻底颠覆了。倘若这样一种情况发生,广州的官办约租车还没出生就要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搞不好会出师未捷。我估计广州市交委说要看国务院的态度,也包含了这一层意思。当然,如果各种打车平台被逐出本地市场,那么市交委还可以迈着四方步优哉游哉搭建广州官版的约租车平台。再过10个月才开通也行,现在就开通也行。
市场经济是公平经济。不管打车平台的出身是官方还是民间,必须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合法的竞争,八仙过海,乘客和市民才能够在竞争中得到实利。给某一个神仙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或者加个助力器是不公平的,当然,把竞争者赶出市场或者让他们穿着小鞋跑,那是更大的不公平。所以我看这事,说到底还是商办打车平台合法化的事。“如约”合法了,Uber呢?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SpeedyCloud于浩:Uber和'我擦经济'
作者:于浩
如果你天天都用滴滴叫车,自己还会买车吗?
别急着下结论,听听这个故事。
在旧金山,一个 VC 因为要去伦敦工作一年,他卖掉了自己的车。在英国的出行,他以公共交通和 Uber
为主。回到旧金山之后,过了几个月,他还在犹豫自己是否要买车,就做了一个简单的算术,计算一年的养车维护开销。
公寓每月停车场费用:350美元,一年4200美元。
油费:一年大约4485美元。
保险:每月133美元,一年1596美元。
以上合计:10281美元。
这还不算正常维修、洗车、其他停车和罚单费用,更没有计算自己买车的月付贷款费用。
而他一年下来的 Uber 费用大概是多少呢:4655.79美元。
是不是很惊人?而且这还没有算上买车前的犹豫,是买本田,还是买宝马?还有养车的精神负担:找地儿停车就是麻烦事,好不容易停下了,又怕偷、怕抢、怕被人搞坏……
车这个产品的本质,也就是它的基本价值,就是满足人出行的需求。
套用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为了满足自己的日常出行需求,所付出的成本,都称得上是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定义,是指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在消费者决策过程中,交易成本主要发生在三个阶段:购买评估阶段——包括搜寻成本、比较成本、测试成本;购买行为阶段——包括协商及付款成本;购后行为阶段——包括运输成本及售后服务。、
代入上面的故事:自己养车,交易成本 10281美元,还得加上其他一大堆;而使用 Uber 呢,只有4655.79美元。
Uber ,大大降低了满足出行需求这件事的交易成本,即便你不是那个精明的 VC,当然知道自己应该作何选择了。
正是人在面对真金白银前的理性选择,让 Uber 这样的公司得到巨大发展。
在旧金山,2014年,整个出租车行业的收入是1.4亿美元,而 Uber 一年的收入,是5亿美元,还在以200%的速度增长。
看到这个对比,你是不是要说“我擦……”
你一定知道 Airbnb
吧?这家众包式住宿服务公司,它所能提供的房间数,要比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酒店提供的房间还要多。希尔顿酒店集团的员工数是152,000,对,十五万两千人,而
Airbnb 呢?800人。
看到这个对比,你是不是要说“我擦……”
想说“我擦”的,当然不光是你,还有众多出租车司机,恐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手机软件,就能抢自己的饭碗。特别是国外的司机,他们虽然不会说“我擦”,但是会爆“What
the f**k……”,简称“WTF”,实际上就是“我擦”的意思。
(这样的变革面前,中国的司机就灵活得多,我曾经亲眼见过:一个出租车司机,他的方向盘上下左右挂着不下6、7个手机,都是用来接单的。)
这就是所谓的“我擦经济”(WTF Economy)。
“我擦经济”的提出者,是互联网思想家 Tim O’Reilly。十一年前,是他极富前瞻性地提出了“Web 2.0”这个词,之后有了
Facebook、Twitter,有了我们的微博、微信……
经济活动的本质,就是要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Uber、Airbnb
这样的公司,以降低交易成本的方式,充分调动起闲置的出行和住宿资源,使得自己得到发展,同时又满足了社会的需求。正是这样的现象,让 Tim
O’Reilly 开始思考这样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并以“WTF Economy”经济命名,而WTF
更是这样一个问题的缩写:What’s The Future of work?他希望回答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更多问题:
类似Uber、Airbnb 公司的出现,会如何影响未来的市场环境?
大公司在以前也许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最佳选择,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公司运营和管理模式,成为商业世界(已经过气)的典范和主流;但Uber这样的公司,已经以自己独特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威胁到大公司的生存,这样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会普及开来吗?
还有哪些公司类似 Uber 和 Airbnb?新的 Uber 和 Airbnb ,会在什么样的行业和领域出现?
上述问题当然没有简单直接的答案,但是为什么 Uber 和 Airbnb
能够异军突起,背后的决定性因素却是简单直接的,那就是:互联网以及相关技术。
Uber 借助智能手机、算法和 GPS,在移动互联网中建立起自己强大的司机储备;而
Airbnb,也是通过互联网征集到庞大的住宿空间,同时,二者以推荐算法和点评机制,保证了司机和房间的质量;这都是技术的伟大力量。正是互联网技术,大幅降低了这两个领域的交易成本,使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出行和住宿服务。
Uber 和 Airbnb 技术的底层支撑基础设施,正是云计算。难以想象,如果没有便捷、高效的云计算平台支持,Uber 和
Airbnb 能发展得这么快,说不定刚刚起步,他们就已经被高昂的硬件成本、运维人员成本拖得喘不过气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云计算,大大降低了创业这件事的交易成本,同样隶属于“我擦经济”的一部分。至于到底能降低多少,怎么计算,那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要掏出手机,算算自己是开车划算,还是用滴滴叫车更合适呢?
算完了,不妨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机会可以利用起来,哪些资源可以调动起来,哪些技术可以搭配起来,做一个产品,让别人也能脱口而出:“我擦”。
Uber再获融资10亿美元,未来的日子与您一起穿越城市
15:55:00 来源: 太原新闻网(太原)
  优步Uber将在国内正式登陆后,为大众提供了经济、便捷的出行服务。近日,据外媒报道,优步Uber中国公司已提前完成了首轮10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达到75亿美元。
  若此消息属实,uber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获得更多可行性。当然uber在中国的最大竞争对手滴滴快的也没闲着,他们也在部署融资规划。
  在滴滴与快的今年2月合并之前,高瓴资本曾投资滴滴打车。知情人士表示,合并后的滴滴快的上月以150亿美元的估值获得了20亿美元融资。该公司目前正在为该论融资筹集更多资金,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完成。知情人士表示,此举有可能帮助滴滴快的增加10亿美元资金,而且投资者也包括了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
  赢得本土投资者的支持可以帮助Uber在中国吸引盟友,这也是该公司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市场,但面临的竞争同样最为激烈。滴滴快的由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中国互联网巨头共同支持,该公司正在通过补贴方式与Uber争夺司机和乘客。Uber
CEO今年早些时候将中国称为该公司的第一发展重点,并表示计划今年向中国市场投入10亿美元。通过设立一家由本土资金支持的独立公司,Uber希望赢得中国政府的支持。以往,美国科技公司往往都会在中国面临发展障碍。百度去年与Uber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包括对其展开投资。Uber在中国的服务使用百度的地图和支付服务。Uber尚未公开披露任何IPO计划,但该公司正在寻找一名CFO,希望由其负责这一交易。
  在未来的日子里,优步Uber将伴您一起,穿越城市,无远弗届。参与此轮融资的包括百度公司、中信银行、中国人寿保险与平安保险等。
  如此众多行业老大们特别青睐uber,也侧面证实了uber在中国的路子越走越顺,并且得到了各行业投资巨头们的认可。下一步的规划,相信uber要把精力投入到如何使用好这笔巨额融资。并且更好地为城市交通贡献力量,为用户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本文来源:太原新闻网
传Uber中国获百度中信等10亿美元投资
时间:日 11:04:32 中财网
  之前外媒曾经报道,中国的金融企业中信集团将会向Uber公司投资一亿美元,各方随后并未证实消息。而在周四,英国路透社、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纷纷引述消息人士报道称,Uber中国业务最近获得了十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投资人中包括了百度公司和中信银行。
  鉴于这些媒体一贯的权威性,Uber中国最新融资的消息可能属实。
  消息人士表示,尽管中国的移动出行尤其是专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是各家投资人依然对于Uber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参加10亿美元的投资的投资机构中,包括了亚洲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Hillhouse资本”、中国搜索引擎百度公司、中国中信银行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等等。
  百度公司已经是Uber中国业务的股东,此前百度已经投资了数亿美元,成为Uber中国公司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一个“大靠山”,百度已经通过百度地图等产品,对于Uber的专车服务进行推广。
  早前还曾经传出百度公司计划和Uber联手,收购诺基亚的数字地图业务,最终这一业务被德国的三家汽车公司以30亿美元的价格买走。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一批金融行业巨头公司,此次集体入股了Uber中国业务。
  此前业内已经传出消息平安保险集团计划入股Uber中国,另外不久前也有报道称,中信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计划向Uber投资一亿美元,其中8000万美元投资于Uber全球业务,2000万美元投资于其中国业务。
  不过中信集团一亿美元投资Uber的消息,遭到了一些媒体的质疑。而中信集团和Uber中国也并未出面证实或否认。
  此次中信银行在Uber中国的具体投资额是否为一亿美元,尚不得而知。
  另外一个消息人士称,Uber中国公司此次的融资额度,遭到了各个投资方的“争抢”。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相关的融资文件显示,Uber中国公司在最近的融资交易中被估值为70亿美元,该公司计划在2020年之前,将中国业务独立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
  根据外媒报道,七月底,Uber全球业务进行了一次新的融资,总额为10亿美元,投资人中包括了微软公司以及印度的一家媒体公司。在此轮融资中,Uber被估值为510亿美元,是目前全世界估值最高的非上市科技公司。
  Uber在中国扩张的速度很快,目前已经进入超过50多座城市,Uber也在更多中国二三线城市招聘队伍,扩大专车等移动交通服务的规模。
  和Uber在全球的扩张一样,Uber中国业务的发展,也遭遇了一些监管阻力和行业冲突。一些城市的政府认为,Uber属于违规经营,另外许多中国传统出租汽车公司认为,Uber的服务对于出租车构成了不公平竞争,Uber的兼职司机也没有获得政府颁发的执业牌照。
  伴随着Uber中国公司的发展,中国的专车和移动出行市场,正在形成两强争霸的格局,即Uber中国业务和滴滴快的公司相互竞争。有趣的是,在BAT本土三大互联网巨头中,腾讯和阿里巴巴是滴滴快的的支持者,而百度则选择了外来的Uber公司。
高瓴平安否认投资Uber中国
01:02:24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北京晨报讯(记者
韩元佳)有关打车软件Uber新一轮融资的传言甚嚣尘上。不过,传闻中的投资方高瓴资本和平安集团相继向媒体辟谣,称未投资Uber中国,而是投资了其竞争对手滴滴打车。对此,Uber公关部人士表示,不会就融资进展进行评论。
平安集团投资部相关负责人日前透露,平安集团今年7月参与了滴滴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但并未投资Uber。与此同时,高瓴资本相关负责人也否认了投资Uber中国。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平安集团和高瓴资本都参与了滴滴快的20亿美元的融资。
针对Uber在中国融资不顺的声音一直未曾间断,但10亿美元的注资普遍被解读成Uber中国发展的救命稻草。据消息人士透露,Uber中国耗时数月的融资计划目前已基本搁浅,目前Uber全球不得不计划为其继续输血数亿美元,以此消除外界对Uber中国存亡的疑虑。据彭博社报道,接近Uber融资的消息人士透露,Uber全球正计划自掏腰包3亿至5亿美元继续输血Uber中国,之前已经参投的百度也将继续跟投2亿美元。
Uber中国的承销商也在改变筹款方式,计划通过发售理财产品,通过低门槛和高回报率吸引散户购买。据媒体报道,中信集团的投资实则为“中信信诚”组建的专项理财产品。根据中信信诚投资Uber的《卓盈六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显示,计划将募集资金的80%投向Uber全球F轮(投资前估值500亿美元),20%投入Uber中国B轮(投资前估值70亿美元)。
Uber中国融资遭遇困局
00:32:53 来源: 北京商报(北京)
近日有传闻称,
Uber中国即将完成约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及平安在内。不过这两家投资机构辟谣称,并未投资Uber中国而是投资了滴滴,因为对滴滴更乐观。
平安集团投资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平安集团今年7月参与了滴滴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但并未投资Uber。对于为何没有投资Uber而选择滴滴,上述负责人称是因为对滴滴更乐观。高瓴资本相关负责人也否认了投资Uber中国的说法。
此前有消息称Uber获得中信集团1亿美元的融资,但据知情人士表示,这是一个误解,事实上,这笔1亿美元是中信证券的一个合资公司中信信诚组建的一个专项理财产品。Uber中国融资不顺,从6月22日开展至今,还未有进展,一方面是觉得70亿美元的估值相对很贵,而且对其补贴烧钱的模式比较担心,担心最后钱烧完了没结果。另一方面是,Uber中国需要面对政策层面的限制。北京商报记者
张绪旺 姜红/整理
马云应对Uber竞争: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先拖它两年
15:08 来源:投资界 编辑:dalong
Uber 滴滴打车 马云 柳传志 程维
“2015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8月28日-30日在重庆召开。滴滴打车董事长程维出席并演讲。
程维认为,目前出租车的激励机制、市场体制有问题,自然让服务走得越来越差,“这个行业依然是计划体制,依然是政府说了算,出租车和出租车司机的关系是‘地主和长工‘的关系。”尽管公司员工被多部门联合约谈,但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冒着炮火前进。
程维回应与Uber的“烧钱竞赛”,Uber总裁曾与他谈判,“要么接受Uber投资40%的股份被收编,要么就被打败。”Uber第二季度在中国烧了4亿美金,而滴滴刚得到的近三十亿美金融资为其提供竞赛资本,“目前控制了局面,第二季度占了20%的市场份额。”
程维指出,Uber擅长打“资本战和营销战”,为应对残酷竞争,他分别向柳传志、马化腾和马云请教,得到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建议。“柳传志建议打游击战并发挥本土的优势,马化腾建议正面迎战,而马云则说‘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先拖它两年。’”
程维表示,美国Uber、等互联网企业所拥有最大的优势便是人才,而“人才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瓶颈,”而硅谷一线的互联网企业20%的员工是华人,他曾亲自到硅谷“挖”到多位年轻的华人工程师加盟滴滴,还用上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古训来说服他们。
交通大数据揭秘!Uber是传统出租车有效补充
14:59:53 来源:中国软件资讯网
  8月26—27日,2015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在北京召开。Uber(优步)中国大数据专家江天做了“优步交通大数据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江天指出,案例数据分析显示Uber其实是传统出租车的有效补充,并非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
  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我们在一些城市的分析发现,Uber提供的服务应该说是公共交通的延伸和完美补充,帮助人们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江天表示。
  2010年成立于美国硅谷,Uber是全球第一家通过智能手机App实现一键实时叫车服务的企业。2014年以来,Uber在全球发展迅速,从2014年初的21个国家60个城市运营,发展至今进入60个国家和地区的330多个城市。
  目前,Uber在全球330个城市掌握大量运营数据,基于分析可以充分了解一个城市人们出行的特点(热点区域、主要交通流向等)。江天透露,优步在上海65%的行程是这样的:在地铁站周围开始的或者在地铁站结束的行程。他认为因此可以体现,优步所提供的服务,是公共交通的延伸和完美补充,能够解决了乘客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
  江天又表示,交通出行难的问题在各地都非常突出,在北京,车辆使用率可能不到10%,而90%的车闲置在停车场,极大降低汽车使用效率,造成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以及停车种种问题。而优步理念是用更少的车搭载更多人,通过共享车辆的方式让人们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他以上周优步在北京推出的新功能“人民优步+”为例,指该功能理念是基于大数据将不同乘客进行路线匹配。举个例子,当第一位乘客打开APP叫车之后车一般会在5分钟之内到达,乘客上车之后会根据后台算法匹配行程相近的第二位乘客,使出行变得高效便捷。
  与波士顿共同打造智慧城市
  除了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交通大数据也可以为政府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参考。
  Uber今年一月份已经与美国波士顿城市展开了深度合作。利用Uber平台上的大数据,为波士顿解决更多城市问题,打造智慧城市。这些数据将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帮助城市发展,减少交通拥堵,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
  波士顿市市长马丁·J·沃尔什曾表示,数据正驱动波士顿的对话交流、政策制定和构想城市未来的方式,改变城市服务交付方式,有助于帮助实现城市交通目标、提高社区素质并让决策者更明智地思考,发现更富有创新性和更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应对面临的最紧迫挑战。
  传统出租车的有效补充
  对于Uber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争议不断,数据也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Uber其实是对传统出租车一个很好的补充”,江天以芝加哥案例举例透露。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蓝色是我们所提供的服务区域,有52%都是出租车不足的,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出行。”江天表示,同时还可以看到Uber很好的缓解了酒驾行为——对优步需求的高峰在深夜凌晨,这个时段往往是出租车供给不足,而已经饮酒的出行者需要出行,Uber在这个阶段帮助大大减少酒驾的风险。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蓝色是我们所提供的服务区域,有52%都是出租车不足的,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出行。”江天表示,同时还可以看到Uber很好的缓解了酒驾行为——对优步需求的高峰在深夜凌晨,这个时段往往是出租车供给不足,而已经饮酒的出行者需要出行,Uber在这个阶段帮助大大减少酒驾的风险。
  此前,Uber在洛杉矶做过一年的跟踪调查,2014年4个季度分别对比出租车行业的整体收入和Uber平台上的整体收入,结果显示,Uber平台在这一年内大幅增长,翻了近2倍,而出租车行业第四季度仅仅比第一季度略有下降(约5%,其中不排除部分出租车司机为了时间的灵活自主性选择加入Uber平台),这说明Uber做的是增量市场,是把整个出行市场做大,而并非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直接冲击。
柳传志、马云、马化腾支招滴滴打车董事长这样跟Uber斗
11:20:54 来源: TechWeb
柳传志、马云、马化腾支招滴滴打车董事长这样跟Uber斗
新浪财经讯 “2015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8月28日-30日在重庆召开。滴滴打车董事长程维出席并演讲。
程维认为,目前出租车的激励机制、市场体制有问题,自然让服务走得越来越差,“这个行业依然是计划体制,依然是政府说了算,出租车和出租车司机的关系是‘地主和长工‘的关系。”尽管公司员工被多部门联合约谈,但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冒着炮火前进。
程维回应与Uber的“烧钱竞赛”,Uber总裁曾与他谈判,“要么接受Uber投资40%的股份被收编,要么就被打败。”Uber第二季度在中国烧了4亿美金,而滴滴刚得到的近三十亿美金融资为其提供竞赛资本,“目前控制了局面,第二季度占了80%的市场份额。”
程维指出,Uber擅长打“资本战和营销战”,为应对残酷竞争,他分别向柳传志、马化腾和马云请教,得到了极具个人特色的建议。“柳传志建议打游击战并发挥本土的优势,马化腾建议正面迎战,而马云则说‘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先拖它两年。’”
程维表示,美国Uber、Facebook等互联网企业所拥有最大的优势便是人才,而“人才是中国企业最大的瓶颈,”而硅谷一线的互联网企业20%的员工是华人,他曾亲自到硅谷“挖”到多位年轻的华人工程师加盟滴滴,还用上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古训来说服他们。
(本文来源:TechWeb今日焦点 )
优步(uber)成为“一公里”延伸,还原生态新方式
发布时间:
13:26:16 | 来源: 东北新闻网
  代步工具的发展成为城市交通的外延,也是一种选择方式的补充,在生活细碎之后,更多元化的选择,会给生活带来丝丝精彩。对于2015年,拥抱变化的年度,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在京召开,优步(uber)中国大数据专家江天做了“优步大数据探索与实践”的主体演讲,数据指出,优步(uber)是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有效补充,并非对行业的负面冲击。
  “我们在一些城市的分析发现,优步(uber)提供的服务应该说是公共交通的延伸和完美补充,帮助人们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江天表示。
  2010年成立于美国硅谷,优步(uber)是全球第一家通过智能手机App实现一键实时叫车服务的企业。2014年以来,优步(uber)在全球发展迅速,从2014年初的21个国家60个城市运营,发展至今进入60个国家和地区的330多个城市。
  目前,优步(uber)在全球330个城市掌握大量运营数据,基于分析可以充分了解一个城市人们出行的特点(热点区域、主要交通流向等)。江天透露,优步在上海65%的行程是这样的:在地铁站周围开始的或者在地铁站结束的行程。他认为因此可以体现,优步所提供的服务,是公共交通的延伸和完美补充,能够解决了乘客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
  江天又表示,交通出行难的问题在各地都非常突出,在北京,车辆使用率可能不到10%,而90%的车闲置在停车场,极大降低汽车使用效率,造成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以及停车种种问题。而优步理念是用更少的车搭载更多人,通过共享车辆的方式让人们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他以上周优步在北京推出的新功能“人民优步+”为例,指该功能理念是基于大数据将不同乘客进行路线匹配。举个例子,当第一位乘客打开APP叫车之后车一般会在5分钟之内到达,乘客上车之后会根据后台算法匹配行程相近的第二位乘客,使出行变得高效便捷。
与波士顿共同打造智慧城市
  除了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交通大数据也可以为政府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参考。
  优步(uber)今年一月份已经与美国波士顿城市展开了深度合作。利用优步(uber)平台上的大数据,为波士顿解决更多城市问题,打造智慧城市。这些数据将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帮助城市发展,减少交通拥堵,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
  波士顿市市长马丁·J·沃尔什曾表示,数据正驱动波士顿的对话交流、政策制定和构想城市未来的方式,改变城市服务交付方式,有助于帮助实现城市交通目标、提高社区素质并让决策者更明智地思考,发现更富有创新性和更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应对面临的最紧迫挑战。
  传统出租车的有效补充
  对于优步(uber)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争议不断,数据也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优步(uber)其实是对传统出租车一个很好的补充”,江天以芝加哥案例举例透露。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蓝色是我们所提供的服务区域,有52%都是出租车不足的,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出行。”江天表示,同时还可以看到优步(uber)很好的缓解了酒驾行为——对优步需求的高峰在深夜凌晨,这个时段往往是出租车供给不足,而已经饮酒的出行者需要出行,优步(uber)在这个阶段帮助大大减少酒驾的风险。
  此前,优步(uber)在洛杉矶做过一年的跟踪调查,2014年4个季度分别对比出租车行业的整体收入和优步(uber)平台上的整体收入,结果显示,优步(uber)平台在这一年内大幅增长,翻了近2倍,而出租车行业第四季度仅仅比第一季度略有下降(约5%,其中不排除部分出租车司机为了时间的灵活自主性选择加入优步(uber)平台),这说明优步(uber)做的是增量市场,是把整个出行市场做大,而并非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直接冲击。对于城市生态的新方式,无论传统行业还是新兴产业,都是一种刻不容缓的责任。
Uber中国融资遭遇困局 补贴烧钱模式引资方担心
日 10:20作者:张绪旺 姜红来源: 编辑:东方财富网
  近日有传闻称,
Uber中国即将完成约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及平安在内。不过这两家投资机构辟谣称,并未投资Uber中国而是投资了滴滴,因为对滴滴更乐观。
  平安集团投资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平安集团今年7月参与了滴滴新一轮20亿美元的融资,但并未投资Uber。对于为何没有投资Uber而选择滴滴,上述负责人称是因为对滴滴更乐观。高瓴资本相关负责人也否认了投资Uber中国的说法。
  此前有消息称Uber获得中信集团1亿美元的融资,但据知情人士表示,这是一个误解,事实上,这笔1亿美元是中信证券的一个合资公司中信信诚组建的一个专项理财产品。Uber中国融资不顺,从6月22日开展至今,还未有进展,一方面是觉得70亿美元的估值相对很贵,而且对其补贴烧钱的模式比较担心,担心最后钱烧完了没结果。另一方面是,Uber中国需要面对政策层面的限制。
Uber中国融资搁浅 Uber全球再掏5亿美元输血
16:39:00环球网
  8月31日消息,消息人士透露,Uber中国耗时数月的融资计划目前已基本搁浅,目前Uber全球不得不计划为其继续输血数亿美元,以借此消除外界对Uber中国存亡的疑虑。
  据彭博社报道,接近Uber融资的消息人士透露,Uber全球正计划自掏腰包3亿至5亿美元继续输血Uber中国,之前已经参投的百度也将继续跟投2亿美元,此外还有早先在国内向散户兜售的部分。
  由于Uber中国融资进展并不顺利,其承销商正计划把融资打包成理财产品,通过低门槛和高回报率吸引散户购买。一份中信理财产品的销售文件显示,这款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主要是Uber全球(投资金额的80%以上),同时搭售Uber
中国的股份(投资金额的20%以下),目前还在募集过程中,整体投向Uber中国的资金不会多于2000万美金。
  上周有消息称,Uber中国即将完成约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及平安在内。值得玩味的是,这一传闻迅速遭到了上述两家投资机构的否认,并辟谣称从未投资Uber中国,而是投资了滴滴,因为对滴滴更乐观。
  滴滴快的被认为是Uber创立以来遭遇的最强劲对手。前者在中国市场提供了一系列出行选择,包括出租车、专车及顺风车等在内的服务每天为用户提供近千万次服务。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滴滴快的目前已占据国内出租车市场99%得份额,在专车市场的占有率也高达82%,Uber则仅占据14%。
  除了业务想象力不足以外,还有其他很重要的考量导致投资人对Uber心存疑虑。
  据媒体报道,Uber在中国至少有20万个虚假的司机账号被用于刷单,30%-40%甚至更高比例的订单是虚假司机制造的虚假订单。
  此外,Uber中国从6月22日开展融资,直至目前失败,原因是资本市场一方面是觉得其70亿的估值相对很贵,且对其补贴烧钱的模式比较担心,担心最后钱烧完了没结果。同时,Uber中国还不得不面对政策层面的限制。
Uber滴滴补贴大战或已成过去 优步未来也将在A股市场上市
日 05:05 华夏时报
  Uber在烧谁的钱
  本报记者 张晓斌 北京报道
  Uber与滴滴融资竞赛正趋于白热化。
  自滴滴7月份宣布完成20亿美元融资之后,跨国巨头Uber中国业务也多次传出融资消息,近日更有消息称,中国区已经完成10亿美元融资,估值70亿美元。不过对于这一消息,Uber迄今仍未确认。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区业务发展中,Uber一直极力强调“本地化”,其服务器、融资、管理都开始逐步实现本地完成;而滴滴则一直强调,对中国市场“更懂”是其优势,两大平台的竞赛,将如何进行?
  融资10亿美元?
  8月27日晚间,路透社报道称,Uber中国接近完成首轮融资,规模10亿美元,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百度[微博]、中信银行(6.42,
0.02, 0.31%)、中国人寿(26.05, 0.61,
2.40%)和平安等,Uber中国这一轮融资估值规模也达到了70亿美元。
  上述投资对象中,只有百度是迄今为止,Uber唯一公开的战略投资者。在2014年底,双方确认战略投资合作时,Uber与百度最高层还举行了一次媒体见面会。
  Uber中国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该公司一直没有披露投融资信息,也不会对这一次的融资传闻进行评论。
  百度方面也未就最新投资进行确认。
  在此之前,Uber中国方面曾表示,该公司着力定位本土化公司,将引入更多中国资本,未来也将在A股市场上市。
  实际上,在此前Uber融资消息中,全球与中国区有所交叉,部分投资者既投资了全球,也是中国区投资者。早在4月份,即有消息称,中国人寿向Uber投资了2亿美元。不过目前尚不清楚,Uber中国区融资与全球的联动关系。
  从运营架构上,Uber是一种城邦制架构,迄今已在中国16个城市落地,除了部分PR和GR在北京外,主要业务决策、运营都是各落地城市本地化完成,也即当地运营经理起到主导作用。
  不过在注册公司上,则公开信息都显示为御驾(上海)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这也是Uber全球最初在上海设立的独资公司,不过迄今为止,这个注册公司股东结构未有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在原有上海注册公司之外,Uber也在境内外设立了一系列公司,包括开曼Uber(China)、香港Uber(HongKong)、上海雾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通过层层控制形成VIE架构。
  因此有传闻称,百度、中信对Uber的投资,都是通过开曼完成。
  按照此前传闻的消息,这次中国区独立融资的时间为2个月,在此之前,已有传闻称,中信向Uber全球投资1亿美元,其中20%投向中国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国区发展,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今年初曾表示将投入11亿美元。
  不过对于融资进展,Uber中国方面拒绝置评,该公司发言人也拒绝透露中国区运营投入构成,只是表示Uber美国公司是其投资者之一。
  由于整个中国叫车软件市场,滴滴快的已经完成整合,其他对手都相对弱小,Uber成为滴滴快的主要抗衡对手,这也导致两大平台融资备受瞩目。
  实际上,今年合并以来,滴滴快的一直保持对其他平台融资优势。7月份,滴滴快的20亿美元融资号称“最大规模单笔融资”,且仅仅耗时两周时间即告完成。
  相比之下,Uber中国融资启动传出已经2个月。其间,有消息称,Uber中国融资遇挫,有分析称受到滴滴快的影响,且市场认为其估值偏高。
  不过,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在8月中旬的一次沟通会中称,“融资进展顺利”,柳甄还表示与平安等已经是合作关系,不过她并未透露具体的资本合作伙伴。
  有意思的是,尽管Uber首轮融资收官有望,但与滴滴快的融资竞赛依然埋有伏笔。之前滴滴融资额从15亿美元上升至20亿美元,但该公司高层曾表示,还将有投资者进入,融资额还会进一步提升。近期已有传闻称,中投已参与滴滴快的追加融资。
  不过滴滴方面未确认这一信息。
  补贴大战已成过去
  如果新一轮融资到位,新一轮补贴大战在即?
  易观国际[微博]分析师王珺认为,大规模补贴已成过去。
http://d5.sina.com.cn/pfpghc2//2bee5ec7bbd76ee.jpg
  “之前通过大规模营销和市场补贴,已经基本上打响了知名度,用户人群也基本圈占得差不多了。”王珺告诉记者,目前打车市场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补贴,专车和快车补贴额度也在逐步下降,只有新兴业务比如代驾和公交等,还有比较大力度的补贴。
  在王珺看来,整个在线出行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现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家都在观望政策,政策明朗之前,各个平台都不会轻易进行大规模补贴,不然投进去的钱可能打水漂”。
  值得注意的是,在滴滴快的和Uber的融资中,都传出了“国家队”的绯闻。比如滴滴快的方面,传出“中投”又参与新一轮融资,Uber的融资对象中,则有中国人寿的身影。普遍认为,“国家队”参与融资,有助于解决打车软件资质和合法问题。
  对于“国家队”参与投资消息,目前滴滴、Uber方面都未予以确认。
  在此之前,上述两大平台在各地出租车市场都遭遇过激烈抵制,专车司机被罚款数万的消息不时见诸媒体。两大平台都在极力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政府“认可”,滴滴快的陆续与上海、珠海等地交管部门达成合作,Uber则在国内建设服务器,不过目前关于专车合法化问题,依然没有公开明确说法。
共享经济未来在哪里?从Uber看搅局之后的破局之路
品途网 09:07:47
  谷歌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亚马逊改变了人们购物的方式,Facebook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Airbnb改变了人们旅行的方式,叫车鼻祖Uber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一个个巨头正在以新经济,新商业,新模式在不断地颠覆着传统行业。
  作为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非上市公司,
Uber的市值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10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80%的标普500成分股,而这些大公司都是成立了好几十年,甚至和Facebook相比,
Uber市值的上升速度已经超过了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网站。如果仅仅把Uber看做一个打车软件,很难理解为什么Uber的市值能够如此之高。人们一定好奇它有什么新颖的商业模式和独特的营销策略,在中国市场,“搅局者”已经成为Uber的代名词,它如何使出浑身解数,打破垄断者的商业壁垒?说到底,让Uber独特的原因是什么?此外,在它快速扩张的背后,有哪些风险和隐忧?它在中国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如何适应中国格局?这一系列的疑点我们都将在随后的报告中一一解答。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
  Uber模式就本质而言是C2C共享经济下的产物。Uber没有自己的汽车和司机,而是充分利用社会的闲置产能,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功能产生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
Uber有着和传统出租车行业明显不同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整合有车辆的闲置司机,汽车租赁公司和出租车公司的高档汽车资源,向中高端人群提供用车服务。以最简单最优雅的方式,使豪华轿车和司机互联网化。它没有重新开发一个市场,而是在已有的市场基础上进行创新,这种冲击甚至可以是颠覆性的。
  (1)一切以用户为中心
  对Uber的乘客而言最大的需求就是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坐车从A地到B地。但要保证按下按钮,在几分钟内就叫来一辆车,如果仅靠出租车是比较困难的。因此,Uber突破传统,通过建立了一个沟通乘客与私家车司机的信息平台的方式来实现随时叫车服务的想法。同时,由于Uber省去了传统出租车公司所必须花费的大量费用,从而可以降低用户的乘车成本。在没有出现溢价的情况下,乘坐Uber专车可以比乘坐出租车更加的便宜。
  (2)工程师的助力
  Uber快速发展的背后有着强大的数据技术的支持。无论是系统的自动派单机制的实现,还是在交通高峰期溢价数额的确定,再到司机奖励的计算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Uber充分发动了社会上个体的能动性,利用大数据和经济规则引导服务的提供者为服务的需求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提供个性定制化服务
  Uber设计并打造从手机叫车、安全支付、优质轿车、取消消费和司机评级几个方面解决和改善整个用车体验。只要用户愿意出钱,就能获得我想要的个性化、非标准化服务。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打到车去任何地方,也可以打车让师傅捎个快递回家,既能够多花10美金让师傅在车里安装一个儿童座椅,还可以叫车让师傅给心仪的女神送个冰淇淋。Uber与传统出租车相比,不仅仅只是满足乘客能够打到车的浅层次需求,它加入了更多的人性化元素,提高了乘客的用户体验,满足了更多人对于服务和体验的追求。
  游戏规则制定者:Uber模式
  Uber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通过合理配置闲置产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其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灵活性: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参与,并受益其中。许多Uber司机都有另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把开Uber作为额外的收入来源。正如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所说,共享经济能让人们根据自己的日程来选择工作,而不是让工作来安排自己的日程。
  “从平台化的公司”转变为“公司化的平台”
  当Uber作为一家公司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之后,开始走上从1到N的过程的时候,必须从一个“平台化的公司”转变为一个“公司化的平台”。所谓“公司化的平台”,指的就是带管理的平台,按照消费者及其生活方式的要求,对供应者及其供应链进行管理的平台。
自Uber将其运营模式定为“让司机一直跑起来”开始,公司就开始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司机进行管理,包括监督,检查,约束和激励。
  司机激励政策
  作为没有自己车队和司机的Uber是依靠线下的私家车司机运作,在国内多个专车软件共存的时间,如何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司机,
司机激励政策无疑是最简单粗暴的。早在去年11月,Uber就在美国本土对司机推出奖励计划,
如提供汽车维修折扣、个性化医疗建议和无线服务的折扣津贴等。今天Uber宣布将从英国开始,把奖励计划推向国际市场。因此,Uber的英国司机将有可能获得免费的MOT(英国法律规定的汽车安全测试年检)和高达35%的汽车维修折扣,以及洗车折扣等。尽管目前奖励幅度不大,但Uber公司表示奖励将随着时间推移增加,价值或达每年超过1300美元。同时,为获得奖励,Uber司机必须完成载客250次的要求,也体现了Uber让司机永远在路上的核心。
互联网时代,最初拼的就是用户习惯,用户习惯形成了,任务就基本完成了。
  而在Uber进入到中国后,也延续了一贯了激励政策:
  1.翻倍奖励
  司机满足条件下每一单还会获得Uber优步提供给您的翻倍奖励(人民优步2倍,Uber X 1.2倍,Uber Black
  2.行程奖励
  司机满足条件下每一单还会获得Uber优步提供给您的翻倍奖励(人民优步2倍,Uber X 1.2倍,Uber Black
1.2倍)。每周成单数量的递增奖励(达到15单,额外行程奖励160元,达到20单,额外行程奖励230元,达到25单,而外行程奖励300元,达到30单,额外行程奖励360元)。
  3.金牌服务奖励
  金牌服务奖励:在当周评分在4.8以上,当周成单率在60%以上的前提下,每周完成订单数最多的100名司机,可再获得400元金牌服务奖励
  4.保底政策
  如果您一周成单数量达到70单,优步承诺您当周最低收入为7000元。即总收入(包括基础车费、基础车费补贴、佣金返还、奖励)如果没有达到保底金额,优步将按保底金额进行支付。超过保底金额则按照实际收入支付。
  5.新司机首周奖励
  新司机在激活账号的7天内完成5单,即可获得新司机首周奖励200元。
  这里我想读者也都能想明白了上一篇报告中Uber融资获得的钱都拿去干什么了吧,反正作者是认为都用来给司机当奖励了,搞得作者都想立刻放下稿子下楼开上自己的小车做司机去啦,还好理智的作者对Uber做了全面分析,立刻就没了刚才的冲动,可以期待下一篇的Uber在中国
  要奖励先要服务--无4.8星无奖励
  司机想要在每周得到激励政策的奖励,就需要在所有接单的客户评价中达到星级4.8(满分5星),司机一旦稍有服务不周获得了一个4星评价,就不得不以4个五星来拉高平均数到4.8,换句话说,本来这周不想跑了,但是因为达不到4.8的门槛,就拿不到奖金,因此司机就不得不多接4个客,而且每次都得服务周到以确保拿到5星。从而获取到奖励,这里也是使司机多接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第二个制度。
  对无故跳票说NO--接单率
  不同与国内的一些专车软件,司机是知道出发地和目的地的,
Uber的方式是司机只能知道上车地点但不知道目的地,当有客户使用Uber叫车时,距离最近的Uber司机会被指派,司机需要在15秒内接单,有十单超过两单的委托没有接受,意味着你的接单率低于80%,而Uber司机领取政策奖励的条件之一是接单率不得低于80%,
这样的好处是司机不能挑客户,快速反馈给用户良好的体验度,也限制了不合格的司机领取奖励,可为一举多得。
  不是员工胜似员工--服务Uber司机
  UBER很相信经济杠杆的力量,因为优步司机只是partner不是员工,所以他们从来不要求优步司机一定如何如何,而会说建议如何如何,因为怎样怎样你就会得到好评,而好评刚才讲过了,是拿到奖励的门槛,所以实质他们还是通过经济手段来进行管理。
  扒一扒:为什么Uber比出租车便宜?
  大西洋周刊记者的一篇调查报告里,
Uber所收取的每单服务费在23-28%之间,尽管Uber宣传自己只收20%的服务费,但经常有一些杂费出现在分成账单上。而传统的出租车行业里,根据2013年披露的信息,北京,上海的单班出租车承包费为5000元,双班为8200。而在这些大城市,扣除份子钱,油费,违章罚款,维修保养出租车司机一个月也就能赚6000左右,这还是在司机大幅度提高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大部分司机都会超过八小时工作并且没有法定假日。每天工作八小时,几乎不可能有太多收入。
  而Uber的份子钱和出租车公司的份子钱并不是一个概念。Uber所收取的服务费,仅仅提供了司机乘客的撮合信息。份子钱几乎都是Uber的利润。而在出租车公司收的份子钱里,包含了给司机的最低工资和社保,这部分占元人民币。还有汽车折旧费用,在上海,一辆出租车只有5年营运时间,一辆12万的车,每年的折旧费用为2万。此外还有车辆的保险,年检,计价器GPS安装检测,场租和出租车公司的管理费用以及税金。这些扣除的费用之外,才是出租车公司的利润。
  进击的娱乐营销巨人
  Uber能在全球快速地扩张,除了它新颖的商业模式和独特的运营模式之外,与其背后娱乐式的营销策略分不开。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营销不单单通过广告轰炸消费者,而是让消费者参与到传播进程中。通过非凡的乘车体验,用创意、娱乐的元素将整个服务包装成有故事的东西,引发用户自愿充当传播者,帮助Uber共同完成宣传。
  因此很多认识Uber的人最初都通过微信朋友圈,那些鲜活的、生动的乘车故事,因为讲述的人与你息息相关,降低了信赖成本。
口碑营销绝对是当下最潮流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娱乐营销3.0的精神,也让传播变得更有效!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几年Uber做的那些有趣的营销案例
  戛纳电影节:Uber呼叫直升机
  除了专车,Uber似乎还想告诉消费者,他是万能的。一键呼叫CEO,用Uber找工作,找对象,送外卖,领养小动物,这些都是Uber曾经展开的营销活动,而在纸醉金迷的终极名利场——戛纳电影节,Uber再次将服务升级,推出了直升机送客项目。对于明星而言,钱不是重点,如此霸气的出场方式值得拥有,而对Uber来说,通过这次活动盈利不是重点,通过明星引发社交媒体关注才是目的。
  Uber的初衷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即时叫车+专属司机”的服务,但它不仅仅是提供此项服务,它传递给消费者的是一种时尚的、创新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在戛纳电影节的这次活动中很好的诠释了时尚与创新。Uber专注于传递生活方式的做法,大大超过了我们对于一款打车软件的预期。
  佟大为变身Uber司机
  我们很少在电视网络媒体上看到Uber的硬广,但却仍然能够保持很高的曝光度,正是巧妙借用了话题营销的影响力,“佟大为在上海做Uber司机”的视频曾经火爆社交网络,开着红色特斯拉的佟大为化身专车司机接单,明星效应的影响力立刻凸显,此消息一出就迅速抢占了各类媒体的头版头条,佟大为一直给公众形象健康阳光的形象,拥有着广泛的粉丝群体,可以引起这一类人群体验专车的好奇心理,自然就带来了一批忠实客户。
  把投资人打包快递给你
  日上午11点到下午3点期间,Uber在硅谷3个核心城市提供一个如此奇葩服务:当你叫的Uber车到来时,会有一个Google
Venture(谷歌创投)的投资人坐在车里等你,对方会给你7分钟的阐述时间,然后再花7分钟给你提供反馈意见。之后,Uber还会把你免费送回家。当然啦,这样的营销奇迹你是羡慕不来的,谁叫人家Uber有好干爹呢。2013年,Google
Ventures在Uber身上投资了2.58亿美元,也正因为如此,GoogleVentures的几位合伙人才会联合出来帮Uber站台,进行市场推广和宣传。
通过其背后强大的资源进行营销,Uber不断带给用户新的惊喜,借“他山之石”更加迅速地扩大了自身知名度,能够更快攻陷合作品牌原有消费者的心理防线,可以说这样的强强联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效应。
  一键呼叫CEO
  -25日,Uber 在北京推出了一键呼叫 CEO活动。 16个企业高管乘坐轿车围绕清华转,学生通过
Uber应用叫车,和高管在车上进行 15 分钟面试。Uber 北京负责人以及 LindedIn、App Annie
等公司高管都到了现场。参加活动的学生以女生为主,大多比较兴奋。他们觉得近距离接触高管的机会非常难得,甚至还有人专门从天津过来,当场拿到产品经理的
offer。活动结束后也有成果产生,一名来自北航的同学一直没等到和 LinkedIn
高管的见面机会。于是他提出活动结束后和对方拼车离开,成功在回学校路上拿到 LinkedIn 的 offer。
  Uber做娱乐营销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它能够洞察人性,一方面将现实生活中确实所需的场景高度提炼,一方面将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小秘密有限放大,然后用富有创意的形式打造极致体验。正是通过这种情感化的影响,让用户一旦体验了,就不能忘怀。这些美好的Uber体验势必将延续到生活中,催发下一次的乘车需求。
  从以上一些营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其实好的营销就是要让目标用户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让用户乐于自愿参与其中,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Uber专注于传递生活方式的做法,大大超过了人们对于一款打车软件的预期。原本冰冷的、陌生的司机与乘客的关系立刻变得温暖而热络起来。
  Uber并非万能-中国困局浅析
  Uber或许在全球范围内覆盖了更多国家,而支持者也愿意为Uber支付更高的费用,但凭借来自投资者的数十亿美元资金,滴滴快的正在以Uber的方式去击败Uber,至少在中国如此。硅谷许多热门科技公司都遭到了中国竞争对手的模仿,这已经不再是新闻。
而到目前为止,中国本土公司更好地满足了中国的当地需求。
  以Uber与滴滴最大的区别,在于Uber将选择权给了乘客。Uber上海总经理王晓峰之前表示,“从共性来讲,用户需要一辆车,而不是周围有多少辆车,Uber的界面显示离乘客最近的车,到乘客这儿需要几分钟,而不是乘客周围一共有多少辆车。”而滴滴采用的是用户多车抢单制,当乘客看到周围几百辆车的时候,系统提示用户已经向几十位司机发出打车消息,但往往等上很快的时间依然无人应答。
  然而,滴滴打车拥有的不仅是高端专车,而且还拥有传统的出租车预订电话中心,然而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滴滴打车的提高了自己的收入,享受到了更加市场化的打车价格,同时在软件操作界面中还拥有专车业务,用户可以在出租车与专车间来回切换最快的选择到自己需要的车辆。
相反,Uber由于取代的是传统的出租车,Uber带来的是打破传统的出租车牌照垄断,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出租车服务,并充分利用了闲置司机和车辆。可以说,任何有车的闲置人员都可能成为Uber司机。
  不过,
在中国各地,已经上演了多个城市抵制专车服务的行动,大都是出租车行业因为专车业务的盛行,收入的日益减少已使得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受到了致命的威胁,不同于Uber专注在高端的专车服务,国内的滴滴打车是先为出租车行业服务的基础上,再推出的专车服务,虽然也不同程度的造成了出租车司机对滴滴打车的又爱又恨,但更好的能为各方配置资源才更适合国内的市场环境。
  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这句话充分描述了目前Uber在中国的现状——Uber如何面对政策的枷锁、它如何与中国本土企业争斗,这些作者将在后续的报告《Uber中国化:搅局者如何破局》中加以深入分析。
过把瘾就死 Uber中国为何屡次释放融资假消息?
TechWeb 23:06:17
  8月27日早上,多家媒体报道一则传闻,Uber中国即将完成约1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Uber官方不予置评。
  传闻称Uber中国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平安集团在内,但很快就遭到这两家机构的辟谣,平安集团投资部相关负责人声称对滴滴更看好,从未投资Uber。同样作为滴滴投资方的高瓴资本,也官方回应称从未投资Uber中国,也未讨论过任何投资Uber中国的可能性。“我们只是投资Uber全球”。
  没想到的是,这次看起来言之凿凿的融资传闻,居然是又一次“打脸”事件。有心人可以看到,Uber在融资消息上“打脸”已经不止一次。
  6月22日Uber宣布打算针对中国业务独立发展,将融资10亿元美元,估值70亿美元。此后,Uber中国隔一段时间就会放一些融资相关的“烟雾弹”。
  7月15日,随着Uber优先股销售文件被曝光,媒体获悉Uber机构融资不顺利,陷入僵局,承销商甚至准备向国内散户兜售优先股。对此Uber负隅顽抗,8月12日,其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对媒体称Uber融资进展顺利,会择日公布。
  8月24日消息称中信集团投资Uber中国1亿美元,被视为Uber中国融资的阶段性进展,然而随后该消息很快被中信辟谣,称并非融资,而是专项理财产品。
  8月27日,Uber再次放出Uber中国融资的消息,再次被资方辟谣。
看来Uber中国“狼来了”的游戏玩得很上瘾,完全无视这种做法对品牌的杀伤力,分明是“过把瘾就死”的节奏。
  近期美国硅谷知名科技记者Sarah Lacy提到,Uber美国跟政府和情报机构来往密切,
其CEO特拉维斯很清楚,Uber中国不会有结果。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政府会把本地出行数据交给一个与美国情报机构亲近的美国公司。
  多次释放假消息的唯一诉求在于,Uber希望推高自己的市值,为其上市冲刺。Uber公布其在全球订单数量相当可观,但这家公司从未公布为此付出了多少代价。换句话说,Uber需要用持续成长来支撑自己的故事,中国市场恰好满足了这个需求,但中国市场也逃脱不了“配角”的命运。
  在滴滴快的阻击下,Uber中国业务举步维艰,投入巨大。据公开的投资文件显示,Uber中国区域的投资已经超过1亿美元。为了缓解投资压力,继续与滴滴快的抢占市场份额,引入新的资方是最好的办法。
  如很多公开消息提到的,Uber中国融资进展并不顺利,其承销商甚至计划把融资打包成产品,销售给散户。例如上面提到的中信理财产品,主要面向国内散户发售,起投金额为300万人民币,总额度7亿人民币。投资标的主要是Uber
Global (投资金额的80%以上),同时搭售Uber 中国的股份(投资金额的20%以下),目前还在募集过程中,整体投向Uber
中国的资金不会多于2000万美金。
  其中Uber全球项目为3年期限,Uber中国项目为6年期限。退出方式为境外IPO上市退出、境内IPO上市,或转让退出。但和此前描述的不同,这份中信理财产品的文件揭示Uber全球的上市时间推迟到了2018年,而Uber中国的上市时间更是从此前多份文件透露的2016年延迟到2020年。
  有分析人士表示,6年项目,复利8%的回购方式,属于资本市场上较高的回购安排,而低门槛加高保障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透露出Uber中国融资上并不顺利。
  在融资进展不顺的背景下,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Uber只能疯狂曝光刷存在。希望更多投资方参与投资,互相“抬轿子”,拉高估值。
  但一位接受过投资要约的投资人私下表示,Uber中国估值太高,不具有投资价值。其专车业务在滴滴快的碾压下,并不具有优势。而频繁放出消息,恰好证明其融资不顺利,如果是好标的,投资人巴不得让所有人保密,以确保利益独享。
  至于Uber中国能否拿到融资,这位投资人表示并不能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使拿到融资,也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史上最倒霉的成功创业者——Uber创始人
08:26 来源:青年创业网
Uber模式,本质其实是C2C、共享经济的产物。它为传统行业加入了互联网思维、金融思维,颠覆性的冲击了原有行业,更高效的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它打造的不是一家拥有车辆与司机的世界跨国公司,而是一家没有一辆车与实际的世界跨国公司,并且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用车公司“平台”。
“大家想一想,哪个绿色行动能比Uber的概念更大,效果更好?Uber应该颁一个诺贝尔和平奖!”王石的一句话,让Uber这家公司再次站上风口浪尖。
谷歌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亚马逊改变了人们购物的方式,Facebook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Airbnb改变了人们旅行的方式,叫车鼻祖Uber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新经济、新商业、新模式,一个个巨头正在革传统行业的命。
提到Uber,有无数的问题亟待解答:Uber仅仅用5年时间,便成为出行领域“神一般的存在”——这个过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在中国市场,“搅局者”已经成为Uber的代名词,它如何使出浑身解数,打破垄断者的商业壁垒?说到底,让Uber独特的原因是什么?此外,在它的快速扩张背后,有哪些风险和隐忧?它在中国这个竞争惨烈的市场,如何寻求突破?
“共享经济”浪潮来势汹汹,金融行业、资产管理行业将受到什么样的冲击?裂岩之下,哪些新的商业模式正在酝酿?从今天起,同安千禧沙龙将陆续推出系列研究报告,剖析“共享经济”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乃至金融、资管领域的革新。这个系列的第一部研究报告,我们将多个角度剖析Uber。本系列报告分为三篇:《最失败的成功创业者》、《烧钱的娱乐营销巨人》、《Uber中国化:搅局者如何破局》,节选文章将分三次在“同安千禧沙龙”发布。本报告全文仅对少数读者开放,欢迎在微信后台留言向我们索取全文报告。
史上最倒霉的成功创业者——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
“我是一个激情企业家,有时我喜欢地狱般的磨难。”卡拉尼克说。
他出生于洛杉矶,小学六年级就会编写程序,是个典型的硅谷小孩。1998年,他大四时,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工程系辍学,与同学合作创办了Scour网站,让网友交换音乐、影片。可想而知,与美国Napster等音乐交换网站一样,他创立的首家公司遭到了30多家大型电影、音乐公司的侵权指控,要求赔偿2500亿美元损失。最后,他与同学被迫卖掉公司,偿付赔偿并宣告破产。2001年他再接再厉,与朋友合作创立了RedSwoosh公司,采用类似的技术为内容提供商降低网络流量负担。在此期间,他曾付不起房子、多次赔到一文不名,直到公司渐渐有所起色。2007年,卡拉尼克以1700万美元卖掉RedSwoosh,那年他31岁,成为了千万富翁。
2009年,他因苦于打不到出租车而萌生了开发手机打车软件的念头,Uber公司就这样诞生了。创立初期的Uber并未将自己定位为中高端私家车租赁应用,而是以UberCab为公司名称对闲置出租车资源进行整合,向消费者提供租车服务。直到2011年5月,Uber被美国运管部门以没有相关出租车公司执照为名处以20000美元罚款,才将公司名称由UberCab正式改为Uber,并专注于中高端租车市场。(无出租车运营执照对Uber在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这将在之后的文章中具体论述)
通过梳理,我们总结出了Uber的发展历程:
病毒式扩张,Uber的全球化布局
截至目前,Uber已经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310个城市开展打车服务,司机数量超过100万名(所有为Uber公司工作过的司机数量总和,当前活跃司机不足100万)。Uber总裁卡兰尼克曾公开表示,到2015年底,将会再有100万名新司机加入公司计划,覆盖全球超过450个城市。除此之外,Uber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不同的运营业务。
除了UberX,UberBlack之外,Uber还提供UberSUV、UberLux(美国)等高端产品,以及UberPop(欧洲)、UberAuto(印度)、人民优步(中国)等本土化低价产品。此外,2014年8月起,Uber相继在旧金山、巴黎、纽约、洛杉矶、多伦多等地上线了UberPool拼车服务,通过拼车共享进一步降出行价格和费用。
地球人已无法阻止Uber崛起,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之一
自2010年10月起,Uber经历了多轮融资,其估值从天使轮约400万美元跃升至如今的约51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此前,只有Facebook在上市之前估值曾达500亿美元。在2015年初的E轮融资中,Uber最终获得了28亿美元的融资,估值高达40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红杉、富达、TPG等多家公司,其中百度战略投资6亿美元,与Uber合作开发中国市场。2015年F轮融资中,Uber再次完成轮融资接近1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的融资总额超过50亿美元。
在一轮轮巨额融资的背后,其财务数据也值得关注。日,美国Gawker网站披露了获取的Uber财务数据,其中一份文件显示Uber的亏损正在扩大。虽然Uber的收入呈增长趋势,但Uber在2012年亏损2040万美元,2013年亏损5600万美元。2014年上半年Uber的亏损增长至1.6亿美元,另一份文件显示,从2012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中,Uber的季度亏损也在翻倍增长,由原先的350万美元增长至810万美元。Uber中国区企业传播部相关负责人对上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未予评价。
看完上述内容,不知道读者诸君有没有产生好奇:一家处在亏损状态下的企业,依靠一轮又一轮不断融资飞速扩张……是什么原因,让全世界的投资大佬都在给亏损的Uber提供烧钱弹药?
据Uber的统计,2014年刨去给司机的分成,净收入4.13亿美元,年增长率295.9%,亏损4.65亿美元,而Uber自己的预计,2015年其净收入将达到19.77亿美元,亏损减少至2.61亿美元。2016年Uber将实现全年盈利。2015年前3个月份,Uber净收入增长迅速,达到2.32亿美元。投资大佬之所以对Uber趋之若鹜,正是由于对Uber未来大幅盈利的强烈预期。
烧钱为王,进击的娱乐营销巨人
Uber模式,本质其实是C2C、共享经济的产物。它为传统行业加入了互联网思维、金融思维,颠覆性的冲击了原有行业,更高效的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它打造的不是一家拥有车辆与司机的世界跨国公司,而是一家没有一辆车与实际的世界跨国公司,并且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用车公司“平台”。
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用车公司,Uber也是出行领域烧钱最为严重的公司之一。在中国市场,Uber的烧钱速度尤为凶猛,国内出行市场的大战已经不仅是车辆大战、互联网大战,甚至已经成为金融大战。中国是Uber全球化战略中重要的一站,自Uber进入中国以来,就大力补贴乘客,以价格战在国内站稳了脚跟。海量补贴,自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一边是国内巨头滴滴快的,一边是美国巨头Uber,两边都有资金雄厚的股东做支持,双方的“狼性”烧钱大战,已经进入“停不下来”的节奏——正如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
此外,除了不同传统的行业服务整合,Uber的娱乐营销也是其烧钱大战的一大特色,没有在各大广告媒体上海量投放广告,却让自己的品牌信息让全世界都认识到了,这点作者也不得不佩服,后续的分析文章中还将简略描述几个实际的Uber案例,让读者可以形象感受到Uber娱乐营销的魅力。
龙争虎斗:搅局者如何破局
自Uber进入中国市场也有一年有余,在中国的发展是不是如同Uber所预期的发展顺利呢?作者收集了打车软件在中国的发展,发现在过去的时间中,Uber在中国似乎也像其他大多数国家发展一样受到了各式各样的困扰,其中除了本国的法律法规外,还有众多同行业竞争者的围追堵截。
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这句话充分描述了目前Uber在中国的现状——Uber如何面对政策的枷锁、它如何与中国本土企业争斗,作者在后续的报告中将会逐步分析,请持续关注我们的报告,也许你也能从Uber在中国的发展中获取些意想不到的灵感。
专车市场Uber有几分胜算?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经营网注】随着Uber中国化的进一步推进,它是否能在中国这个广大的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我们来看看!本文来自百度百家。
Uber高级副总裁埃米尔·迈克尔(Emil
Michael)近日证实:自今年3月起,Uber的账户就已经开始在微信上消失不见!他还透露从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宣布合并之后,腾讯和Uber之间的紧张气氛就开始出现。
其实对于Uber被微信为难的事情早前就有耳闻,只是Uber正式发声控诉还是头第一次。我们来看看此前的证据:
这是关于Uber被微信“抖动”的一篇文章:
被封的官方微信包括Uber官方账号、Uber北京、深圳、杭州等账号!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
竞争下的结果是解释上述情况最好的语句,我们都知道Uber目前已被估值500亿美元,其业务以扩展至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实力显得相当不俗。而滴滴快的的主要业务还只是中国市场,面对Uber的进驻,当然不可坐视不管。
作为一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而言,显然是一块巨大地市场,而事实也在这么验证着:目前在中国,uber开通的十余个城市中已有五个城市位列Uber订单量最高的十个城市之列。最近又有消息称Uber准备继续融资扩大在中国的投资,抢占中国专车市场。
面对中国这个巨大且重要的市场,Uber的这点意识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作为竞争对手的滴滴快的可不想在中国专车市场的老大地位被动摇。
面对Uber“入侵”,作为土生土长的滴滴和快的自然不想好不容易抢占的市场份额被Uber瓜分,而从两者的实力来说也决定了于两者必须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才能稳固在中国专车市场的低位。于是,我么就看到了两者合并,滴滴快的从此出现!
滴滴快的与Uber目前实力如何呢?
目前Uber在全球的覆盖面已经超过两百个城市,而滴滴快的却只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上占据强有力的优势而已!
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滴滴快的在中国专车市场的份额达到78%,而Uber在中国专车市场,约占10.9。这就是说,滴滴快的在中国专车市场份额中远远领先于目前的Uber。看来在中国的市场上Uber的处境不甚乐观,份额争夺战谁是王者,还真不好说!
滴滴快的合并后,在中国专车市场上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展,只是它们的合并真能保住其在中国龙头老大的位置吗?结果同样也不好说!
对比滴滴在中国的优势,Uber在中国主要有哪些不利条件呢?
首先是在本土化方面,uber显然在这一层面上存在不利地位。
对中国的市场的不了解对导致其在处理关于中国的专车问题时显得很不得力。比如,在看待微信封号的问题上,我们所了解到的新闻里都是其指责中国企业的不公平竞争以及对中国政府关于保护本民族企业的袒护。但是贸易壁垒在每个国家都存在,不单单是中国,如此的一味指责中国企业的联合对外行为似乎对于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中国人民大众而言并不奏效。
其实这种情况的存在归根结底是因为Uber在中国没有大本营的存在,对中国市场的不了解导致很多问题都不能按照本土化的思维去理解和解决。但是随着Uber创始人和CEO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逐渐意识到这一主要问题,日前它表示将要在中国建立本土公司。这一决定无疑在像滴滴快的宣布:“Uber要正式进军中国快车市场了!”
其次在流量入口方面:滴滴快的主要依靠的是微信和支付宝这两个APP,二而Uber选择的是百度地图和百度钱包,虽然此前也有用过支付宝支付。百度地图和百度钱包的实力虽然也不容不容小觑,但是在传播力方面还是弱于微信和支付宝。
Lex专栏:Uber在华受阻
11:12:34 来源: 中国日报网(北京)
中国日报网8月27日电(信莲)英国《金融时报》27日刊发Lex专栏,《Uber在华受阻》。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拿到offer不要急着入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