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叔叔,在某单位算是一个我敬佩的电工叔叔,在今天,公司旁边的果园打药的时候被电打死,应该算是我敬佩的电工叔叔的责任嘛

4918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51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县委书记崔宽心
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县委书记崔宽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石 耘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先后历经40年,灵宝县终于修成了一座让几代人称道的大型水库——窄口水库
。如今在灵宝,窄口水库似乎又成为了某一个人的代名词,人们只要一提起窄口水库,总会自觉不自觉的说起
这个人的名字,他就是曾任灵宝县委第一书记的崔宽心同志。三门峡市委书记杨树平同志也曾经多次在市直机
关干部大会上讲到过崔宽心同志,说他是一个好县委书记,为灵宝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将来人们一定会永远记
得住他的名字。日,杨树平书记在接受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记者联合采访时也曾说过:“上世纪
50年代末,我们三门峡市灵宝的老县委书记崔宽心同志,冒着众人非议和被罢官的风险,坚持修建窄口水库,
当时还被人们戏称为‘二蛋性、盲目性、害民性’的‘三性’书记。5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窄口水库经受住了
历史的检验,厚德载物,泽润一方,当初的‘三性’也变成了‘科学性、前瞻性、造福老百姓’。这种敢于担
当的精神在今天看来更加难能可贵。”
杨树平书记的讲话和访谈更加激起了人们对崔宽心这位老县委书记的回忆和怀念。现在崔宽心同志已离开灵宝
30多年,且其本人也已去世整整20年了,究竟崔宽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有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去怀念他等,
带着这些问题,作者本人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深入到崔宽心曾经工作过和与其共过事的老同志所
住的地方,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调访当事人和查阅有关档案文字资料,并对征集到的各种资料、各种说
法、各种观点,进行认真地比较和鉴别、分析和研究,以所采访当事人口述为主体、同时兼顾文字档案材料为
佐证,著成此文,以力求使撰写的材料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完整客观地反映出人物的本来和真实面目。不妥和不
当之处,敬请知情者批评指正。
本人先后调访的当事人有以下诸位:孙生瑞,山西省洪桐县明姜镇大李托堡村人,日出生,1947年
6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灵宝县下硙区(今属阳店镇)工作员、苏村区农民协会常委、城关区(今大王镇)副
区长、朱阳区副区长、灵宝县粮食局副局长、城关区区长、大王区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第一副部长等,后调
洛阳市工作,曾任洛阳市副市长和市人大副主任等职,1994年3月离休。王维英,山西省芮城县西陌镇奉公村
人,1934年2月出生,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灵宝县(1993年改称灵宝市)政府工商科、检察院、县委
办公室工作,后曾任县革委会政工组组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兼县革委会副主任等,之后又相继调任
河南省委组织部和洛宁县委工作,1994年又调回灵宝市乡镇委,1995年退休。王秀忠,山西省昔阳县阎庄乡人
,1925年出生,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10月从部队转业到灵宝,先后任下硙区委宣传委员、下硙区长、
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处书记等,1964年后历任陕县县委第二书记、
宜阳县委第二书记,洛宁县委书记、洛阳地区乡镇企业局局长等,1986年离休。毛英豪,灵宝县(今灵宝市)
苏村乡人,1938年11月出生,大学文化,1960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灵宝县教育局、灵宝县委宣传部和河南
省委宣传部工作。1975年5月调任三门峡市(当时为县级市)市委常委,后又兼任河南省第二纺织器材厂党委
副书记。自1979年5月始又先后在三门峡水电厂、《黄河报》(黄河水利委员会主办)社、《农村·农业·农民
》杂志(河南省农村经济工作委员会主办)社工作,1997年6月担任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员,1998年
底退休。关山,山西省霍州市人,1925年2月出生,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洛北(今属洛宁)县政府、
陕州地委宣传部,阌乡县阌底镇(今属灵宝市豫灵镇)工作,后历任灵宝县委农工部副部长、豫灵公社书记、
县农委主任、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1984年10月离休。柴东成,阌乡县盘豆镇(今灵
宝市故县镇)人,日出生,195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阌乡县委组织部、灵宝县委组织部工作,
1954年冬任灵宝县委审干办副主任,1958年6月任陕(县)灵(宝)钢铁生产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1959年初
任灵宝县委工业办公室主任,后任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县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61年6月后历任苏村公
社副书记,县委组织部主办干事、西阎公社副社长,1968年底离开灵宝,先在开封师院化工化学系学习,后历
任宜阳化肥厂动力车间支部书记、维修大队大队长、化肥厂党委常委,洛宁县委常委、生产指挥组副组长,洛
宁生物化工总公司总经理兼副董事长,1998年从洛宁县烟草公司退休。刘高增,灵宝县(今灵宝市)焦村镇纪
家庄村人,1936年出生,1957年参加工作,曾任豫西师范(后并入三门峡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小副校长,后在
灵宝县教育系统工作,1969年后先后在县革委会政工组和组织部工作, 1979年后历任县劳动局副局长、人事
局局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县人大主任、县西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等,1996年退休。王龙
水,偃师县(今偃师市)人,1939年出生,曾在灵宝县手工业管理局、县人民委员会(即后来的县人民政府)
统计科、县计划委员会工作,后历任寺河公社管委会主任、书记,县计委主任和县人大副主任等,1999年退休
。李宗道,河南省镇平县人,1933年出生,195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灵宝县农业局农技推广站、农业种子公司
、种子管理站工作,1987年至1990年担任灵宝县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常委,1990年至1996年担任灵宝县第七、八
届政协副主席,1996年退休。秦德功,灵宝县(今灵宝市)大王镇沙坡村人,1933年出生,1951年5月参加工
作,历任灵宝县人民银行办事员、会计股股长、故县公社副书记、县水电局副局长、五亩公社第二书记,窄口
库渠管理局副局长等,1999年退休。张振祥,灵宝县(今灵宝市)西阎乡人,1931年5月出生,1961年参加工作
,工程师。历任灵宝县水利局副局长、窄口水库民兵师副师长,窄口水库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党委副书记等
,1991年退休。退休后又应窄口水库管理局之聘,参与编纂了《窄口水库志》,先后在窄口水库工程指挥部和
窄口库区管理局工作了28年。王佑民,灵宝县焦村乡人, 日出生,1949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曾
先后在西北民族歌舞团和西北民族学院(在甘肃省兰州市)工作,1963年调回到灵宝县委宣传部机关,1968年
底又被调到窄口水库工程指挥部政工组,在窄口水库工地工作了8年,后又相继被调到程村公社(后并入阳平
镇)卫生院和灵宝县文化馆工作,1988年离休。王万应,洛阳县谷水区(今洛阳市涧西区工农乡)王湾村人,
1933年出生,日参加工作,历任灵宝县人民银行办公室办事员,县人行团支部副书记、工会副主
席,阳平公社团委书记,虢镇(今城关镇)公社团委书记,城关公社团委书记、虢镇公社党委秘书、尹庄公社
(今尹庄镇)管委会副主任、尹庄公社党委副书记、县直党委(今市直工委)副书记、城关镇人大主席团主席
等,1993年退休。王省身,阌乡县(今属灵宝市)阌底(今豫灵)镇人,日出生,1950年9月参加
工作,先后在阌乡县(今属灵宝市)人民银行、灵宝县人民银行、灵宝县委组织部、灵宝县革命委员会“双清
”(清理阶级队伍、清理敌伪档案)办公室和乡镇企业局工作,1992年退休。阳亭,灵宝县(今灵宝市)焦村镇
万渡村人,1931年出生,195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水泉城(今属焦村镇)区农会、区工作队和苏村乡工作,后
历任焦村乡副乡长、阳店乡副乡长、故县乡副乡长、焦村公社副书记、焦村公社卫生院党支部书记等,1991退
休。张宽礼,灵宝县(今灵宝市)尹庄镇人,1938年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任虢镇(今城关镇)公社团委
副书记、组织干事、宣传干事,苏村公社组织干事,县水泥厂、铸造厂革委会副主任,焦村公社革委会副主任
、党委副书记,焦村、阳平公社管委会主任,县林业局副局长、园艺局局长、黄金局副局长等,1998年退休。
杜项牢,灵宝县(今灵宝市)焦村镇东村村人,1932年7月出生,1950年参加工作,历任东村、焦村乡乡长,焦
村、中社中心乡副乡长,中社中心乡乡长,阳平中心乡乡长,阳平、焦村公社副书记,县水泥厂厂长兼书记、
县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等,1992年退休。其中在焦村公社工作期间,曾担任窄口水库焦村兵团团长。程耀堂,
灵宝县(今灵宝市)大王镇北村村人,1933年出生,1950年1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灵宝县人民银行及其虢镇办事
处工作,后历任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干事、县档案馆副馆长、县委宣传部理论教员,城关镇党委秘书、党委副
书记,城关镇革委副主任,阌底(今豫灵镇)公社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涧口公社(今尹庄镇)副书记、县土
产公司经理等,1993年退休。陈兆祥,灵宝县城关镇(今属灵宝市大王镇老城村)人,1932年出生,1949年参
加工作。先后任灵宝县城关供销社办事员、县供销社秘书、洛阳地区供销社办公室主办干事(科级)、洛阳地
委财贸部主办干事,1956年向甘肃敦煌移民时,任灵宝县老城区移民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大队长,带领大家移
民敦煌,后任敦煌县委办公室负责人、敦煌县委财贸部副部长。1972年陈调回灵宝县,历任窄口水库工程指挥
部党委常委、西阎机井会战指挥部副指挥长、县农机局副局长、县卫生局局长兼党组书记、县商业局局长兼党
组书记、县计生委副主任、县烟草局党支部副书记等,1992年退休。陈超武,河南省济源县(今济源市)人,
1938年出生,1952年参加工作。曾任阌乡县阌底(今灵宝市豫灵镇)供销社通讯员、灵宝县委办公室打字员。
后曾参军,在部队服役。1960年又转业回到灵宝县,先后在县打包厂(今县机械厂)、豫灵公社武装部工作,
后历任故县、虢镇(今城关)、涧口(今尹庄)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大王公社党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县革委
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主抓全县水利及窄口水库修建工作,1982年后休息。于海洲,河南省上蔡县华陂乡人
,1952年2月出生,1971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灵宝县豫灵公社团委副书记,灵宝县团委干事、副书记,西阌乡
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管委会主任、乡长,程村乡(后并入阳平镇)党委书记、县水电局局长兼党组书
记、灵宝市园艺局局长兼党组书记,灵宝果品产业集团总公司、果品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等,2012年退休。刘法
舜,灵宝县(今灵宝市)焦村镇秦村村人,1934年1月出生,1952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学校和灵宝县教育局工
作,1970年后,历任县革委会办事组副组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农业局基地办公室主任等,1995年退休。
赵有维,灵宝县(今灵宝市)阳店镇阳店村人,1949年10月出生,1977年参加工作,历任阳店大队革委会副主任
、党支部副书记,县广播站记者、副站长、站长,县委宣传部通讯组副组长、组长,《灵宝晚报》社副总编、
灵宝县文联主任科员等,2009年退休。王仁让,灵宝县(今灵宝市)阳平镇强家村人,日出生,
1966年5月参加工作,历任灵宝县委办公室通讯员、打字员,县委车队司机,县公安交警大队副大队长等,
2010年11月退休。程明娥,崔宽心的爱人,山西省长治县(今属长治市郊区)大辛庄镇李村沟(今属店上镇)
村人,日出生,1947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任潞城县第四区妇联组织委员,1950年1月南下到达灵
宝后,历任灵宝县第六区(今苏村乡)妇联主任、区委委员,朱阳区妇联主任、区委委员,虢镇区(今城关镇
)妇联主任、区委委员,县保险公司副经理、县百货公司门市部主任,城关(今大王镇)供销社副主任、监事
会监事,洛阳地区农机公司仓库临时工,1992年恢复工作后离休。崔晋豫,崔宽心之长女,1951年出生,曾在
灵宝县川口公社下过乡,后参军,在部队服役。转业后在洛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2011年退休。崔玉杰,崔
宽心之长子,1955年出生,先在部队服役近20年,转业后到洛阳矿山机器厂(今洛阳中信重型机械公司)工作
。崔晋杰,崔宽心之次子,1957年出生,曾在灵宝县涧口公社(今尹庄镇)下过乡,后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参加
工作。崔宏杰,崔宽心之三子,1960年出生,先在新安县石寺煤矿参加工作,后调入新安县供销社工作。崔文
杰,崔宽心之四子,1963年出生,西安二炮工程大学毕业,后又在西安二炮指挥学院读研究生,毕业后先分到
灵宝二炮部队工作,后被选调到国防大学工作。
此外,作者同时还采访了崔豫杰的爱人汤金荣、崔晋杰的爱人韩建华、崔宏杰的爱人王丽萍等。下面以当事人
的回忆为主,同时参考有关档案文字资料,将崔宽心的一生情况基本上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作以详述。
& & 崔宽心,山西省长治县(今属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王村村人,日出生。其父崔方海(乳名
,已没有人记起大名了),为一诚实农民,曾与别人合伙开了一个中药铺,经营中被合伙人所骗,不仅入股资
金血本无归,而且还赔了其它家产,不久便因生气得病致死。为了处理其父后事,又把家里仅剩有的几亩地和
房产全都卖光了,至此,崔家已倾家荡产,一贫如洗。此时,崔宽心才刚刚9岁,还是一个不懂事理的孩子,
就开始饱尝人间的世事冷暧了。崔宽心9岁丧父后,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当时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
后因母亲无力抚养全家,便把其姐姐送给了他的姑姑家收养了。母亲带着崔宽心和妹妹一起来到了王村的一个
姓宋的大地主家(宋家有老弟兄三个:恒宝、福宝、山宝,家大业大,人多势众,在政界军界都有人干事,是
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兼官宦之家)暂且住下,崔宽心从此就开始了给地主宋恒宝家干活的扛长工生涯,年仅9岁
就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他在本该是读书上学的年龄,却没有条件上学,就这样因家庭穷苦丧失了上学的机
会,后来虽能读书识字写文章,全是参加了工作后依靠在工作中努力学习的结果。扛长工主要是从事农业劳动
:犁地、种地、收割庄稼、凉晒粮食、喂牲畜、赶马车等,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小小年纪就干着与大人们一样
的农活,但他再苦再累也都能坚持挺下来,因此,从小就养成了能吃苦耐劳、倔强刚毅的性格。崔宽心干活踏
踏实实,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是一把干农活的好手,且崔为人也好,非常诚实、勤快、善良、正直,于
是数年后就被宋家看上了。宋家老大宋恒宝有两个女儿,分别叫永哲和永珍,他打算把大女儿永哲许配给崔宽
心,想招崔为上门女婿。崔宽心与母亲商量此事,母亲说:“咱们家太穷,给人家扛长工,宋家太富,咱与人
家是门不当户不对,不能结亲戚”。崔宽心自小就很孝顺,认为母亲说的有道理,他又经过认真思考后,就听
从了母亲的意见,没有答应这门亲事。崔宽心想到虽然宋家很富,同意这门婚事,就会衣食无忧,且无需再艰
苦劳动,但自已不愿过那种吃穿靠别人供养的生活,自已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不需看别人眼色行事,要活得有
骨气,于是就坚决拒绝了这门婚事。
崔宽心一家3口人原本住在宋恒宝家西院的厢房,拒婚后,宋家便把他们赶走,不让再在这里住下去了,无奈
之下,母亲带着妹妹就住在了王村的一座小寺庙内,靠给寺庙看门维持生活,崔宽心还留在宋家继续扛长工。
这时已进入到抗日战争中期了,崔宽心因经常外出赶马车,在与人交往中,结交了一些进步人士,明白了很多
道理,便开始秘密参加了当地的一些抗日活动,从中了解到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穷苦百姓谋福利办好事的,便积
极向党组织靠拢。1943年经人介绍,崔宽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加入党组织后,他又在王村和自已的长工工友
以及结交的朋友中积极发展党员,秘密组建了王村村党支部,受中共潞城县第一区(设在南垂村)区委领导,他
担任了王村党支部第一任政治部主任(即党支部书记)。当时长治、潞城、平顺一带都属于太行山区,是八路
军的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区。崔宽心白天给地主家干活,晚上外出到潞城、平顺的山里开展抗日游击
活动,时间长了,在宋家干活、居住都不方便了,便离开了宋家,告别了扛长工的生涯。宋家还欠了崔的工钱
,崔母为此还专门步行40里到潞城县城,找在国民党潞城县政府干事的宋恒宝讨要工钱,虽然要回了点工钱,
但来回80里山路,一个小脚老太太走得相当吃力费劲,很不容易,足见崔家当时的生活是多么难辛呀!1944年
7月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崔宽心担任了中共潞城县第五区(设在张庄村)区委武装委员,积极为抗日战争
贡献自已的力量。
崔宽心与宋家拒婚后,由和他一起扛长工的工友(也是王村人)裴三龄出面介绍,找到了位于王村北约10里远
的李村沟村一程姓人家的女子程明娥,因两家都是穷苦人家,程家开始提出要150元(国民党中央银行发行的
法币)的彩礼,最终也没能兑现,程便于1945年春季先到崔家(当时还住在王村的寺庙里)做童养媳,后因崔
母有病,在她老人家的催促下,至当年农历腊月初三(公历日),崔宽心便与程明娥圆房完婚。又
过了三天,腊月初七,崔母便去世了。办完了母亲的丧事,崔宽心就又急急忙忙离家外出去从事革命工作了。
崔每次外出时总要嘱咐妻子:“如果有人来找我,打死你也不能说我去了哪里,干什么去了!”实际上她也根
本不知道丈夫去了哪里,去干了些什么,因为当时有组织纪律,崔连自已的妻子都不能告诉干什么去了,更不
能说去哪里了!崔宽心经常外出,程明娥就一人留在寺庙里,继续靠看寺庙维持生活。
在崔宽心参加抗日活动期间,长治、潞城等县的国民党地方保安团队曾多次到王村一带前来抓捕崔宽心等共产
党员、农会干部和群众中的积极分子,还曾有人给程明娥捎过口信,说崔宽心在外面被国民党军队打死了,但
很快证实是谣言,崔几次都躲过了敌人的追捕。有一次崔正在家乡王村的玉米地里锄地,突然敌人来村子里抓
人了,程明娥急忙想法从寺庙后门出去告诉了丈夫,崔这才得以脱险。崔有时还把区委的干部和区干队人员悄
悄带到庙里,让程明娥给他们做饭吃。崔在村里开会研究布置工作,程就主动担负起了站岗放哨的任务,有效
地保护了大家的人身安全。1946年秋后,王村获得了最终彻底解放,但当时共产党的组织还没有公开,党员身
份都还是秘密的,崔当时又担任了王村的党支部书记,仍归中共潞城县第五区区委领导,他积极带领大家为党
开展着征粮、征兵和支援前线的各项工作,程明娥也积极支持丈夫的工作,跑前跑后,从不叫苦叫累,后来她
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革命工作,两人成了一对革命夫妻。王村解放后,当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崔家这
才又分到了土地和房屋,过上了正常人家的生活。
& & 全国解放战争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至1947年夏季战争形势发生了向着有利于我党我军转变的重大
变化,中共中央当机立断,及时作出了“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即蒋管区)”的战略决策,1947年7月,党
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又称小河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了我军逐鹿中原的军事行
动。决定刘(刘伯承)、邓(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陈(陈赓)、谢(谢富治)大军挺进豫西,陈(陈毅
)、粟(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平原,三路大军在战略上形成品字形,互为犄角,协同作战,共同向国民党统
治地区发起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与此同时,为配合陈谢大军进攻豫西,党中央在小河会议前就电令太岳、太行
两个区党委,做好我军向外线展开战略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如调集民工运送粮食弹药、调集艄公撑船强渡黄
河等,特别强调要调集一批县、区干部,要组成一个干部团,随大军南下开展地方工作,所有被调集的地方干
部必须于7月15日前统一集中到太岳区党委,7月底前必须完成所有调集任务。日,在太岳区党委
首府阳城召开了太岳兵团前敌委员会(简称前委)扩大会议,部队团以上干部、地方上所有出征干部等5000余
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研究部署了大军挺进豫西的各项具体工作,决定在太岳兵团后方委员会(简称后委)领导
下,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黄河挺进支队,下辖三个特别团,其中特三团为随军干部团,基本上是计划接管豫西
各县、区的领导班子干部架子,特三团又下辖10个干部大队,比较具体地确定了各大队所接管的县域。崔宽心
作为中共潞城县第五区区委的干部,也在被调集的地方干部之列,和中共太岳一地委的干部92人一道被编为特
三团第五干部大队,他们于日晨,从山西省阳城县东门外集合出发,开始了挺进豫西的艰难历程
。经过长途跋涉,9月中旬,崔宽心随部队来到了灵宝县,随后暂住在下硙(今属阳店镇)一带。
1947年9月,中共灵宝县委和县政府相继成立,县委书记杨朗樵,县长史占道。下辖城关(今大王镇)、下硙、
虢略镇(今城关镇)和破胡(今属西阌乡)四个区。紧接着根据陈(赓)谢(富治)兵团前委在陕县大营召开
的土改工作扩大会议精神(会议确定灵宝为土改基点县,第一批进行土地改革),崔宽心也随着兵团前委农民运
动委员会机关、38军军部和部分干部大队成员一道,从下硙开拔进驻到灵宝县尹庄村(今尹庄镇),准备下到
农村基层开展土改工作。当时进入灵宝县开展土改工作的随军干部又新编了5个大队,崔宽心随李庆伟、王庭
佑率领的新编第五大队进驻到官道口区(在今卢氏县官道口镇北半部,当时属于灵宝县苏村乡管辖,后于新中
国成立之初划归卢氏县管辖),开展土地改革工作。他们将土改工作队分成5个组,计划一个组进驻一个村先
搞试点,待工作有所突破后再向面上发展。先在官道口、固水、庙上沟、卫家磨和龙峪沟5个村开展土改运动
,然后再将苏村乡南边几个村全部搞起来。他们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讲政策做宣传,调查摸底,召开群众大会
,一时间搞的轰轰烈烈。这次土改因有些脱离新解放区当时的实际情况,要求过快过高,当时提出的口号是“
三天点火,五天分粮”,“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大干十五天,全部完成土改工作任务”,因此后来被人
们称为“急性土改”。急性土改在灵宝等新解放区基本上进行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虽然唤醒了广大贫苦群众
的阶级觉悟,严重打击了国民党赖以统治的基本力量地主阶级,彻底动摇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但却
发生了严重的偏差,错划成分,打击面太大,结果是树敌太多,首先导致地主阶级反动武装向我新生的人民政
权疯狂反扑,并最终导致刚解放了的地区又被迫退了出来,给我党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日夜
晚,国民党灵宝县地方反动势力联合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灵宝惨案”,新解放地区的军民先后有600多人惨遭
杀害,至此,灵宝的土地改革运动被迫停止。在此期间崔宽心所在的官道口区土改工作队曾接到住在尹庄村的
陈谢兵团前委农民运动委员会的通知,要他们立即向卢氏县转移,同中共豫陕鄂一地委(领导卢氏、灵宝、阌
乡等县委)会合,以避免更大的伤亡和损失。11月初,鉴于国民党军队胡宗南所部已先后占领阌乡、灵宝、陕
县、渑池等县城,面对严峻的斗争形势,中共豫陕鄂一地委研究决定,灵宝、阌乡县的党政军机关干部全部撤
离解放区,进入伏牛山区开展游击战斗。
正当崔宽心随新编第五干部大队在官道口区开展土改运动时,他们接到撤离的通知后,先是汇合了从苏村撤出
来的郝印吾等部分土改工作队员,而后在胡山击退了叛匪的围攻,并处决了孙家沟村的一个恶霸地主。尽管是
在仓促撤退中但崔宽心也没有忘记,把经常跟着他们干工作的几个农民翻身队员也一起带着转移,避免了他们
走后被反动武装杀害,从而保护了这些积极分子。接着大家就向南边的卢氏方向撤退,先是退到了苏村乡南边
的福地村,在这里进行临时休息,并等待灵宝、阌乡县的其他干部战士来此集中。很快,中共豫陕鄂一地委、
一专署和一分区以及灵宝、阌乡两县的党政军机关干部及其所属部队基本上能集中的都集中到了福地一带,干
部战士总共大约有1000多人,大家正在福地村周围村前的河滩喝水吃东西,地上放着一大片战士们的背包和行
李物品,大家此时正在吃面条,因为人多,下一锅面很快就吃完了,一锅接一锅地下着面条吃。正在这时,突
然敌人的炮弹打过来了,国民党军队胡宗南所部第64师从福地北面的山坡上冲了下来,我豫陕鄂一分区部队和
各县的县大队迅速迎了上去,很快就顶住了敌人的猛烈进攻,压住了敌人的炮火,在作战部队的拼力掩护下,
大家立即动身,顺着山岭山脊向东撤退,翻山越岭,连续行走了将近200里,才赶到了洛宁县的上戈镇。撤退
中路上不能停歇,不能大声说话,晚上也不能打手电或点灯,因为山下到处都是敌人的追兵,接着又向南撤退
到卢氏县的范里镇,1947年11月下旬到达卢氏县的文峪和大石河,在这里根据中共豫陕鄂一地委的安排,进行
了临时的整训。为适应战时需要,将原有的行政建制,改编为军事领导体制,地委、专署、军分区合编为司令
部,其直属部队为一团,灵宝编为二团,阌乡编为三团,卢氏编为四团,县长为团长,县委书记为政委。接下
来继续向东撤退,绕过栾川地方民团占据的抱犊寨,又经过今属栾川县的三川镇、陶湾、石庙、栾川镇、庙子
、合峪到达打嵩县的车村,在这里稍事休息后,又翻过外方山,进入鲁山县的上汤,再经过赵村、中汤、下汤
,到达鲁山县城。至1948年4月,根据中共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的指示精神,中共豫陕鄂一地委、一专署、
一分区和灵宝、阌乡、卢氏三县的党政军干部及县武装大队全部人员集中到鲁山县的张良店(今张良镇)进行
整训,崔宽心也参加了整训。这次整训开展了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思想
、整顿组织、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整党学习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整训,使大家受到了一次马列主义
的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大大提高了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增强了革命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提高了战
斗力,并彻底纠正了以前“急性土改”的错误作法,从而为解放战争在灵宝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鲁山整训后,中共豫陕鄂一地委率领大家又西进返回伏牛山区,在西进中曾消灭了嵩县、卢氏的一些地方反动
武装,并一度攻开卢氏县城,与敌65师进行周旋,至1948年6月中旬,中共豫陕鄂一地委(此时已改称中共陕南
一地委,至7月又改为豫西七地委,1949年2月再改称豫西三地委,3月改为中共陕州地委)及所属各县进入栾川
北部山区,其中灵宝县大部分人员驻在白土镇。崔宽心当时是苏村区委的组织委员,随苏村区干部驻在白土西
南十几里远的位于半山腰上的歇脚店村,没有和县委、县政府驻在一起。7月29日晚,灵宝县委还安排在白土
街上演戏,组织群众观看,宣传我党的政策。不料7月30日拂晓时分,敌65师突袭了白土镇,将县委、县政府
人员全部打散了,使灵宝县党政军人员遭受了一次比较严重的损失。崔宽心等和苏村区的干部一道立即向栾川
东边的潭头方向撤退,他们在前边撤,敌人在后边追。在潭头西南边的一个两岔河口有个叫罗村的地方,大家
准备在这里喝点水、吃点东西,刚进到村子里,敌人就又追上来了,经过一阵激战,虽然打退了敌人的追兵,
但苏村区的人员也牺牲了3个人。他们于当晚赶到了潭头镇,在潭头休息了两天,第三天苏村区的干部就接到
了新的任务,要他们把敌人突袭白土时受伤的灵宝县人员(有10几个人)护送到嵩县的车村,崔宽心又同大家
一道担负起了护送伤员的任务。路上曾遭到小股土匪的袭击,他们边打边走,当晚赶到嵩县的合峪(今属栾川
县),第二天中午赶到了车村,一路上还下着大雨,大家又饿又累,但也不敢休息,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把
伤员安全送到了车村,交给了当时设在车村的中共伊鲁嵩县民主政府,由他们负责伤员的治疗和休养。
崔宽心他们在车村休息了几天后,苏村区的干部、区干队人员就被分配到车村东北20里的草庙村帮助开展工作
,主要是宣传发动群众,配合部队开展剿匪斗争。在这里工作了一个月左右,他们又于1948年8月下旬奉命来
到了栾川镇东边不远的七里坪村。这时苏村区的人员和灵宝县里以及豫西七地委的人员都驻扎在这个村子及其
周边地区。突然有一天半夜灵宝县委接到豫西七地委的通知,大家马上起来集合,赶到栾川镇南边的老君山上
,事后得知是我陈(赓)、谢(富治)大军攻打位于内乡县西峡口(今西峡县城一带)的别廷芳(时任南阳十
三县联防司令,司令部驻西峡口)所部地方反动武装,担心别部会从老君山方向逃窜,让灵宝县的干部、县大
队有400多人,在老君山设防堵截。崔宽心他们赶到老君山顶峰时已近中午时分,等到时过中午,大家正在待
命坚守,这时又接到电报,说西峡口之敌已被全部歼灭,不需要再堵截设防了。接到电报后,灵宝的人员才又
下山返回到了七里坪村,继续在这里驻扎,与敌周旋。
解放战争进入到1948年10月中旬,伏牛山区的国民党军队大大减少了,留守卢氏县城的敌人只有国民党军队第
27师的一个团,其余大都撤走了。我军抓住这一有利战机,组织力量攻打卢氏县城,守城之敌闻讯,不战即弃
城而逃,中共豫西七地委遂率中共灵宝、阌乡、卢氏三县的党政军人员进驻卢氏县。灵宝县人员大部驻在文峪
镇至范里一带,崔宽心所在的苏村区干部驻在文峪镇东南30多公里远的磨上村,帮助当地干部开展工作。至11
月中旬,国民党军队第27师又从灵宝县集结进攻卢氏县城,在遭到我豫西七分区武装力量的迎头痛击后,被迫
撤离卢氏县境,至此,基本上结束了历时一年多的伏牛山“拉锯战”。拉锯战虽然艰苦难熬,但也锻炼了干部
队伍,从而为灵宝县的第二次解放做好了准备工作。
中共灵宝县第五区(即苏村区)区委于1948年春季鲁山整训后成立,崔宽心担任第五区区委组织委员,他服从
组织安排,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至1949年4月,结束战时军事领导体制,原编为中豫陕鄂一分区二团的灵宝县
党政军混合编制分别恢复名称为中共灵宝县委、县政府、县武装大队。崔宽心他们在卢氏县文峪镇磨上村驻了
3个多月后,苏村区干部同全县干部一道又进驻卢氏县城,不久又离开卢氏县城,准备返回灵宝县。他们先是
向东绕道洛宁西部山区的故县、上戈一带,再进入到陕县南部的张村塬上,而后经陕县西南的张汴向西北进到
陕县大营镇南边,再从这里折向西边进入灵宝县的大王镇,迎接灵宝县城的最终解放。日,第二
次解放灵宝县城,接着灵宝县委、县政府机关才进驻灵宝县城(位于今大王镇老城村西的弘农涧河入黄河口处)
,灵宝县的干部也才全部回到了灵宝县境内。至此,灵宝县党政军人员才最终结束了在县外活动的游击战斗生
涯,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 1949年6月灵宝全县解放后,崔宽心仍在第五区(即苏村区)工作,当时区委、区政府驻在官道口北街(
当时官道口镇上,镇中间有一条街,该街以北归灵宝县苏村区管辖,该街以南归卢氏县管辖,一街跨两县,
日,陕州专署决定,将官道口镇街全部划归卢氏管辖),10月迁至苏村区东崖村,1950年1月,苏
村区由第五区改为第六区,区委、区政府迁至西里村(即苏村庙村),至1952年7月,苏村区又由第六区改为
第七区,区领导机关仍驻西里村办公。1950年1月至1952年9月,崔宽心担任苏村区区长,1952年9月至1953年5
月担任中共灵宝县第九区(即朱阳区)区委副书记,1953年5月至1954年6月任中共灵宝县第五区(即虢略镇区
)区委书记。 & & & & &&
在灵宝县解放之初,剿匪反霸、稳定社会秩序是最重要的工作,当时,寺河一带也归苏村区管辖,都是山区,
在灵宝全县来说,苏村是匪患最严重的地区,区里干部夜以继日地忙碌着,整天进村入户,了解排查匪情,著
名匪首有王振法、李景维、王二旦等14名,经过摸底侦察、发动群众提供线索,崔宽心与区干队一道首先抓捕
了大匪首王振法,并于1950年3月初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公审,而后予以枪决。苏村第一号匪首王振法得到了应
有的惩处后,对其他匪首们是个极大的打击,起到了镇慑作用,土匪恶霸们不敢再公开活动和与我人民政府公
开对抗了,开始转入了分散隐蔽活动状态,党和政府的威望提高了,这对人民群众也是极大的鼓舞,群众开始
敢公开出来配合人民政府开展各项工作了,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会积极分子。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还要抓生
产,收秋种麦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抓好,不能耽误农时和农事。当时还有一些贫雇农,既没有土地,也没
有小麦种子,便由区政府出面帮助他们借小麦种子,组织他们开荒种地,还有一些军人、干部家属,家里缺少
劳动力,区政府也组织大家帮助他们收秋种麦。区委、区政府干部及当地驻军(主要是剿匪)统一调配使用,
分编成很多个工作组,深入到各村去开展工作,崔宽心也和大家一样,带领一个工作组分包区委、区政府所在
地的西里村,白天忙生产,晚上也不能闲,他们利用晚上时间召开群众大会,在会上宣传我党、我军政策,宣
讲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号召群众积极参与剿匪反霸斗争,号召大家起来自卫,保护秋收种麦,并号召大
家积极组织起来展开生产互助,在全县率先动员广大农户组织变工组、临时或常年互助组,提出了“组织起来
,发展生产,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号召,以尽快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全区很快便组织起来了276个变工组,参
加农民1572户,实行快收快打快种,确保“不坏一粒粮,不荒一亩地”,圆满完成了秋收种麦任务。崔宽心作
为区长,晚上先召开群众大会,回到驻地后还要开工作队小会,很多时候还要回区里开会,晚上从来没有早早
休息过。当时没有电灯,晚上点的是煤油灯,每晚上灌满一灯油,油熬不干不散会,总是熬到油尽灯熄才散会
,因此人们给崔宽心送了一个雅号“一灯油”,但无论熬得再晚,第二天早上仍早早起床,从不多睡,说他是
一灯油干部,传的全县干部群众皆知,从中也说明当时确实工作太繁忙,更说明崔宽心能够吃苦耐劳,为了党
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昼夜连轴转,忙个不停,也没有节假日,一天到晚都在工作。
崔宽心当时经常下乡,很少待在机关。他有一次去侦察了解匪情,他的通讯员小王(巩县即今巩义人)走在前
面,来到一处天井窑院(即地坑院,是豫西一带的传统民居之一),土匪们正在院内开会,小王一进去就被土
匪们捂住嘴绑了起来,崔在后面离的较远,当他来到这里时,土匪们都躲在暗处把枪对准了他,随时都有危险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这家房东的老母亲急忙上前劝说:千万别开枪,崔区长是个好人,谁都不能把他打死。
这时崔因见不到自已的通讯员就在外面大声喊叫,房东之母又急忙出来推托说没见到你找的那个人,你再去别
处找找,崔遂离开这里,到别处去找人了,就这样他才躲过了一劫。慑于我人民政权的威力,崔的通讯员小王
后来也被土匪们放了回来。还有一次,崔和区政府干部王炳政等人一起下乡开展工作,走到一个山坡上遇到了
一个放羊的老汉,崔被老汉缠住一时不能脱身,王炳政等人继续向前面的沟里走去,结果他们都被土匪绑去关
在一个窑洞里。最后有一个土匪不想继续做恶,想将功赎罪,他就趁着晚上偷偷把人放了。放羊老汉是当地人
,了解匪情,所以他故意缠住崔宽心,不让他走,这实际上是有意保护崔宽心,才使他又得以虎口脱险。土匪
们几次都想抓住崔宽心,但结果都没有得逞。后来,仅在苏村区抓到的大小土匪头子,就被关了满满十几个窑
洞,有几十人之多,根据每人不同情况分别处以枪决或关押。经过一个阶段艰苦细致的工作,剿匪反霸斗争取
得了圆满胜利,在对匪首、匪众们的处理上,崔宽心能够严格执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做到了既不滥杀无辜,
也不使一个坏人漏网,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工作局面最终得以打开,从而使苏村区的社会秩序得到了全面稳定
,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在剿匪反霸斗争的同时,针对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农村实际,先是在全县广大农村开展了“双减”(即减租、减
息)工作,既减少了地主富农的抵触情绪,又基本满足了广大贫苦农民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需要,同时也避免
了因贫富摩擦而引起的巨烈社会震荡,直到1949年12月,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才进行了土地改革试点工
作。当时灵宝、阌乡(1954年6月撤消并入灵宝县)两县共有耕地82000公倾,其中33620公倾掌握在仅占当时
人口总数5.35%的地主、富农手里,大部分农民依靠租种地主富农和部分富裕中农的土地维持生活。土改试点工
作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根据当时情况,接着就大面积推开正式开始土改工作了,至1951年初土改工作基本结束
。接着从1951年3月,又开始搞土改复查运动了,崔宽心在苏村全区干部扩大会议上做了动员报告,提出当时
的主要任务一是尽快清查和解决土改遗留问题,二是彻底清剿残余的反革命分子。因为在前段土改工作中,干
部对上级的土改政策精神没有完全吃透,把握不够准确,少数干部同地主、富农乃至恶霸分子走的很近,打得
火热,划不清界限,执行政策偏宽,该镇压的反动分子没有镇压,致使广大贫苦农民群众有很大意见,也很有
顾虑,为此,灵宝县委还专门在虢镇召开了有区委书记、区长参加的专题会议,来纠正土改工作中的错误,以
解除广大群众的顾虑和担忧,这次会议被称为“战地整军会议”,许多区级干部都被挨了批评,个别干部甚至
被整出了病,崔宽心因执行政策较好,没有挨批评。战地整军会议之后,全县各地就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土改复查运动了。崔宽心经常带着工作队员深入到各个村子,调查了解情况,清查漏网分子,夜以继日地进行
着甄别取证工作。为了消除群众的顾虑,严厉打击反动分子的嚣张气焰,经崔宽心区长提议,区党委研究决定
,日上午,在苏村区福地村召开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群众大会,镇压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地主恶霸和反
动会道门头子,并隆重祭奠了在苏村牺牲的革命烈士。会上,崔宽心区长首先讲话,讲了当时的大好形势,讲
了镇压反革命、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意义,要求广大民众团结起来,建设新社会,过上好日子。接着将案犯押
到会议的主席台下,由群众面对面地进行诉苦批判,苦大仇深的群众争相上前控诉地主恶霸和反动会道门头子
的罪行,声泪俱下地哭诉自已的悲惨遭遇,用血的事实来教育大家。最后,罪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而后
向革命烈士致祭。这次群众大会议开得很成功,既沉痛悼念了革命先烈,又狠狠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
振奋了民心,鼓舞了斗志,铲除了邪恶,稳定了秩序,从而为苏村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之后,苏村区的各项工作都迅速打开了局面,广大群众在解除了思想顾虑后,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了新
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之中,农业生产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崔宽心在朱阳和虢镇两区任职期间,仍然重点是抓农业生产的继续恢复和发展、以及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在县委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都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如搞生
产互助等还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树立了典型,创造了经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4年6月至1955年12月,崔宽心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灵宝支行行长,并被选为县委委员。在银行工作期间,从
上任伊始就坚持不断下乡开展工作,首先到各区、乡基层营业所调查了解情况,主动给农业生产和工商企业发
放贷款,同时吸收农民存款,开展金融信贷业务。在银行管理方面,他完善和改进了内部管理制度,对工作要
求很严格,坚持每天晚上自已亲自查库。当时银行金库有三把钥匙,行长、保卫股长和出纳股长各带一把,三
人一起才能打开金库,每晚十一点多钟他就带着保卫和出纳股长,三人一起去查库,仔细检查一遍,而后再上
好锁离开。他除了外出开会出差等,基本上晚上都是在银行的办公楼里(办公室是套间,里面住人,外边办公
)加班工作,所以天天坚持查库,除定时查库外还不定时抽查,确保金库绝对安全。崔对银行下发的文件要求
也很严格,如关于发展农村信用社的文件,政策性较强,要求一定要写的清楚明白,要让广大群众都能看懂吃
透,语句要通顺明白,表达要准确严谨,要用群众的大白话来写,文风要朴实无华,他反复推敲,前后亲自改
了很多遍,逐字逐句校对,最后确认无误才发出去。由于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开始不懂银行业务,所以他就非
常重视学习,很尊重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积极主动地向他们请教,不耻下问,礼贤下士,谦虚诚恳,业务
本领得到了很大提高,很快就由外行领导变成了内行领导。当时银行党员少,银行和县工会、税务局、保险公
司四个单位是一个党支部,税务局局长宋锦发任党支部书记,崔宽心任党支部副书记,在支部民主生活会上,
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有时在工作中出现有不妥当的地方,银行的党员们就对他毫不保留地提出批评,
他总是虑心接受并认真加以改正,从不对批评者进行报复。本来银行做为一个党小组,组长应由行长兼任,但
他却让银行办公室的年轻人王万应同志担任,不揽权、不贪财,作风民主。从1954年底至1955年上半年,县银
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收缴复点清理旧币工作。旧币是指新中国成立前由各解放区印制的钞票,当时灵宝等豫西
地区主要使用的是济南票(山东解放区北海银行印制的钞票),票面有500元、1000元、5000元和10000元等,
从人民群众手中兑换收缴上来,旧币1万元兑换新版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的钞票1元,从群众手中兑换收缴上来的
旧币集中到县人民银行,再经过逐一复点核查,历经半年左右才清查完毕,最后由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地区中心
支行派人前来监督,灵宝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也派出有关人员,会同县人民银行一道,共同到现场监督,
将复点后的旧币全部烧毁,至此,圆满完成了旧币的收缴兑换复点和处理工作。崔宽心对银行干部管理很是严
格,他自己在银行食堂吃饭,坚持和大家一样,从不多吃多占,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从不搞任何特殊。他知道
银行是特殊行业,经常同金钱打交道,容易利用职业之便,滋生贪腐和浪费钱财的错误,因此经常教育大家一
定要树立勤俭节约、艰苦扑素的作风,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嘴,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和腐化享乐思想,更
不能去触犯银行管理的纪律和法规。由于崔宽心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抓得很严格,使银行工作开展的井
井有条,富有成效,在他任职期间,没有出过任何纰漏,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 & 日,灵宝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县城召开,大会根据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
各级政府改为人民委员会的通知》,将灵宝县人民政府改为灵宝县人民委员会。大会进行了选举,崔宽心当选
为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洛阳地区中心支行已向河南省人民银行人事处上报,要提拔
崔宽心为洛阳地区中心支行副行长,但洛阳地委组织部坚决不放,也要提拔崔为副县长,两家都在争这一个人
,结果是洛阳地委组织部把人争过来了,提升崔为副县长。他但任副县长后,分管全县的农业工作。当时农业
工作在全局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灵宝县是个农业大县,在洛阳地区乃至河南省的领导心目中都很重视
灵宝的农业生产,灵宝农业生产是豫西农业生产的缩影和示范,省、地领导经常来到灵宝进行调研和视察,指
导农业工作,县里更是把农业工作放到了首位。当时县人民委员会只有崔宽心一个副县长,安排他抓农业工作
,同时还安排一名县委副书记王秀忠分管农业工作,但具体工作主要都是由崔宽心来抓落实的。当时灵宝的广
大农村同全国一样,还处在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程中,正在试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本来农业合作化工
作从1953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下发后就开始在全国逐步开展起来了,先后经过建
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广大农民引领上集体化的道路,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初步得到了提
高。为进一步使农业生产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农业合作化步伐必须进一步加快,1955年10月,中共七
届六中全会(扩大)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会后,在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当
时,农业合作化工作在全县是中心工作,县委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但此时全县才建立了219个初级农业生
产合作社,参加农户5670户,只占全县总农户的7.8%,农民入社的还很少,入社农户所占比例太低,农业合作
化工作比较落后,急需要来一个快步发展,迎头赶上先进地区,不仅要大力组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还要积
极发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崔宽心抓农业工作要求很细很严,并能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开展工作。针对当时全县农业合作化工作的落
后面貌,他一上任就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他先让县农业局的同志到已经建立初级社的城关镇(今大王)冯
佐村“红旗社”、焦村中心乡东村村“五一社”和虢镇中心乡阎里村“幸福社”进行调查,了解入社村民的收
入分配情况、粮食产量情况、农田的基本情况、化肥的使用情况特别是农户对办社的意见等,逐村逐项详细了
解情况。工作人员第一次下去后,在冯佐、东村不仅听了社里的汇报,而且也到有关现场进行了实地察看,掌
握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在阎里村只听了社里的汇报,没有进行现场了解,因此有些地方没有搞情况。工作人
员回来向他汇报后,他就又让第二次再下去认真调查,工作人员只好又一次下到阎里村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查
,弄清楚了每一个应该调查的问题。第二次调查回来后,崔宽心又仔细地听了情况汇报,不厌其烦、反复向大
家进行了解。在调查形成初步材料后,崔仔细阅读调查报告,为了写好这份材料,他几次把农业局的同志叫来
或亲自到农业局与他们进行研究,连续熬了两个通宵,逐字逐句反复修改报告,最终形成了一份有情况、有分
析、有建议、有操作性和指导性的调查报告。然后,他向县委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在征得县委同意的基础上
召开了全县农业劳动模范会议,崔宽心在会上作了重要的讲话,重点介绍了“红旗社”、“五一社”和“幸福
社”办社的情况,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接着,县里又先后两次召开扩大的干部会议,崔宽心都作了讲
话,布置农业合作化工作。会后,崔宽心还多次带领农业部门的同志下到各乡进行检查督促,有时就吃住到村
里,几天几夜连续工作不回家。特别是在他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支持下,县里将冯佐“红旗社”树为典型,大力
加以宣传,该社根据入社农户的具体情况,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评工记分,按劳分配,深受群众欢迎。红旗
社人均年收入粮食由1951年的620斤增加到1956年的960斤,粮食产量逐年递增,群众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社长
焦长胜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特等劳模和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并同崔宽心一起出席了1957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
劳模会议,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崔宽心还相继组织几批农民代表到红旗社参观学习,用实际事例现
场教育大家。在他的狠抓落实下,很快,在全县就掀起了一个办社的新高潮,入社农户迅速、不断增加,有力
地推动了农民入社和农业初级社的建社及初级社转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工作,农村生产变成了“人笑声、
马叫声、铃响声”的热闹场面,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生产局面。至1956年底,灵宝县共建立高
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62个,入社农户70970户,占全县总农户的99%,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
现了农业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避免了广大农村的贫富两极分化,并有利于推广农业机械
化耕作和兴修大型水利工程,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
& & 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治理黄河的规划,决定修建三门峡大型水库。根据
工程建设的需要,335米高程线以下的地区被划为库区,库区居民必须迁出,予以妥善安置,库区地面必须全
部清理干净,达到卫生安全标准,移民清库工作随之展开。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
过了在黄河、洛阳流域及其水利建设地区,1956年春耕前向甘肃、青海和黑龙江等外省进行移民垦荒的决议。
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又作出决定,黄河三门峡库区向甘肃省张掖地区敦煌县移棉农7000人,其
中灵宝县4000人,陕县3000人,灵宝县的三门峡库区移民任务被明确分配了下来。
根据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的决定,1956年2月初,灵宝县成立了移民迁建委员会,由副县长崔宽心具体分管和负
责移民清库的落实工作。移民清库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涉及面广,部门繁多,工作十分复杂。
在崔宽心的具体主抓下,县里又抽调了相关部门的30多名干部来从事移民工作,先是制定移民方案,开展政治
宣传。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崔宽心多次召集大家开会,并几次征求库区群众的意见,确保既能基本达到移民群
众的要求,又能基本符合国家的移民政策,经过认真反复研究,很快便拿出了移民工作方案。紧接着在崔宽心
的安排下,县里一方面组成工作队,分别到城关、阌乡、常家湾等地调查移民区的基本情况和群众的思想动态
;一方面又组织了20多人的考察团,有移民工作人员和移民代表组成,崔宽心任团长亲自带队先到敦煌县进行
实地考察,考察团先是听取了敦煌县委、县人委的情况介绍,而后又分赴一些乡、村,并深入群众家中走访当
地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具体情况,详细了解当地的农业种植、耕地、水源、气候等方面的情况。当时敦煌全
县只有4万多人,可耕地面积达25万多亩,地多人少,种不过来,急需一批外来移民。敦煌适宜种植春小麦、
豆类作物特别是适宜棉花生长,灵宝市产棉区,从灵宝迁移棉农到敦煌,既能解决库区移民问题,又能帮助敦
煌当地群众种植棉花,传授内地先进的植棉技术,同时也是支援边疆开发和建设。敦煌盛产瓜果,是甘肃省最
富饶的地方,有“塞外江南”之称,移民到敦煌后实现“一年安家,二年有余,三年致富”的目标,希望很大
。考察团在敦煌近20天的考察后认为,敦煌当时的确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移民安置地区。崔宽心一行回来后向县
里作了详细汇报,并印制了生动具体的宣传材料,向移民群众进行广泛细致的宣传。日和21日,
县委、县人委根据到敦煌考察和对淹没区进行调查的情况,分别在城关镇和阌底乡召开了有移民任务的城关、
大王、西章、阌乡、盘豆、阌底等乡、镇支部书记,乡、镇长,农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妇代会主任及农业社
负责人共456人参加的骨干人员动员大会,正式公布了移民方案,崔宽心在会上做了移民动员报告,比较详细
全面地介绍了敦煌县移民安置区的情况,部署了移民工作任务,提出了“移民光荣”、“搬一户,救万户”、
“开发西北、建设边疆”的口号。会后由乡、社干部组织了500余人参加的若干个工作队,深入到各村开展家
喻户晓的宣传动员工作。崔宽心也多次带领工作队,到有关重点村深入到农户家里做移民群众的思想工作,说
服大家一定要服从国家的建设大局,积极移民到敦煌去。与此同时,敦煌也派出了移民工作宣传团,来到灵宝
县进行宣传,宣传移民敦煌的好处,现场解答群众的疑问,解除群众的思想顾虑,进一步做好移民的动员和解
释工作。在崔宽心的积极努力和很抓落实下,经过广泛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带动,群众
踊跃报名,积极性很高,很快就有1212户共5325人报了名,最后经过对报名群众的审查筛选,灵宝共有1093户
、4164人(后来实际移民人数有所增加)被批准移民迁往敦煌。他们被分成两批,先后乘火车移民到敦煌。
日先行移出的群众2000人编为第一批,由城关镇镇长焦解书等人带队先期到达敦煌。余下的2000
多人编为第二批,于1956年4月初由崔宽心亲自带队,与民政科长马嗣忠等人一起将大家送到敦煌,并在那里
停留了半个多月,协调帮助群众进一步做好安置工作。敦煌县党政领导和群众非常热情地接待和安置了灵宝移
民,当地群众积极地把自己的好房子腾出来先让移民们居住,很快新移民房建好后,大 &家就都搬了进去。移
民群众迁移后,按照上级的规定和要求,崔宽心又带领移民迁建委员会的同志们,开展了紧张的库区清理工作
,包括对库区内铁路、公路、电讯线路的改线和文物、航运、渔业、地面建筑设施和地下坟墓的拆迁及卫生清
理等工作,根据所抽调人员原所在部门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并限定了具体时间。崔宽心更是经常到工作现场进
行协调和督促,不仅从未休息过礼拜天和节假日,而且是经常加班加点,朝夕与同志们在一起,忘我地工作着
。当时,为了保证陇海铁路改线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加强党对陇海铁路改线工程的领导,日,
中共洛阳地委报经中共河南省委批准,成立了陇海铁路改线工程党委会,由洛阳地区及其所辖各县有关领导共
14人组成,分别有边超毅、李如枫任正副书记,崔宽心等人为委员。改线工程东起三门峡市西南郊贺家庄火车
站,西至陕西省临潼火车站,全长214公里,其中在三门峡市境内长达100.66公里,1958年11月全面动工,至
日全线竣工通车。在崔宽心一班人的努力下,最终按照上级领导部门提出的时间要求,赶在了1960
年汛期前及时完成了移民清库的全部任务,从而保证了三门峡水库按时正常蓄水运用,为黄河的治理做出了积
极的贡献。
& & 1957年2月,全国第一次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人员除劳动模范外,还有各省(
市)、自治区的农村畜牧部门以及省、地、县的有关领导同志等。会议重点是研究我国的农业有没有发展前途
、粮食够不够吃、农业发展纲要提出的任务能不能实现等问题,希望在农业战线上来一个巨大的跃进。灵宝是
农业重点大县,因此被确定为河南省少有的参加会议的几个县之一,崔宽心作为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参加了这次
会议,周恩来总理、朱德副主席都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会议还提到了如何抓好棉花生产问题,灵宝当时是棉
花种植大县,全县种有60多万亩棉花,是河南省第一棉花大县,所以崔宽心参加会议期间受到了中央和省里有
关领导的关注。会后由主管农业工作的谭震林副总理带领有关地方的人员到全国各地进行参观考察,崔宽心被
编在考察团之中。考察团从黄河以北一直参观到长江以南,把当时全国农业生产的先进地区几乎参观了一个遍
。崔和兰考县县长张钦礼编在一个组,一路上同住一个房间,他们不时就参观情况进行交流探讨。有一天参观
到了浙江省的一个地方,参观途中崔宽心和张钦礼又议论起来了,崔说道:“这个地方不好,还不如我们那里
的”,这话恰巧被谭震林副总理听到了,谭就问崔是哪里的,崔说是河南省灵宝县的,然后谭又问到灵宝农业
的具体情况咋样,崔宽心一一作了详细回答。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又结合一路上听到和掌握的其它情况,而
后向周恩来总理打电话进行请示,建议不要再继续参观了,周总理表示同意,至此全国农业会议组织的参观方
告结束。从赴北京开会开始到参观结束,会议连同参观前后历时近2个月,让崔宽心开阔了视野,增长了不少
灵宝县的苹果远近驰名,最早将苹果引种到灵宝的是焦村人李工生,但将苹果生产发展形成规模并推广出去则
是崔宽心担任抓农业生产副县长时期的事情。他先后在焦村和寺河进行考察,开始想确定在焦村大力发展苹果
,但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不能占有粮田,不与农业争地”的指导思想深深地刻在了崔的脑海之中,他非常
重视粮食生产,所以提出了发展苹果要“上山进沟”,不占平川和原上粮田,于是决定在寺河山上大力发展苹
果生产,在寺河山上的东村成立了灵宝园艺场,专门负责苹果的种植养护管理工作,又在寺河山下川口公社的
陡沟村建立了苹果苗圃基地,在这里育种,育好后运到山上栽种,经过辛勤培育种植,使寺河的苹果才得以发
展起来。川口公社川口大队支部书记杨宗立也积极响应,该大队作为崔宽心的蹲点大队,在他的大力扶持下,
在川口大队的半山坡上修梯田、种苹果,很快也获得了很好的效益。后来又进一步贯彻苹果“上山进沟”的指
导思想,把大王、阳店等公社平川地面的各种果树也都移到沟里,在山坡上裁新树苗,扩大了苹果的种植面积
。在灵宝县东村园艺场发展种植苹果的带动下,寺河乡的群众在看到效益后才逐步将种植苹果推广开来,不断
扩大种植面积,最终又推广到全县广大地区,成为了灵宝农民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崔宽心还在上世纪五十年
代未,带着寺河山苹果到广州参加广交会,寺河的苹果获得了金奖,一炮打响,灵宝苹果从此名扬全国,成为
了灵宝的三大宝(棉花、大枣和苹果)之一,灵宝苹果还出口到了国外。当时因出口有严格的限制,灵宝苹果
一度由武汉军区后勤部门负责经营外销,以灵宝寺河山的名义装袋远销国内外,发展苹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1958年下半年,毛泽东主席根据我国农村广大地区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和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提出了关于农业
增产的八项技术措施,即土(包括深耕,改良土壤,搞土壤普查和土地规划)、肥(合理施肥)、水(兴修水
利和合理用水)、种(培育和推广良种)、密(合理密植)、保(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管(田间管理)
、工(工具改革),这些措施当时被称为农业“八字宪法”,被写进了日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决议》中,成为了党的正式文件,一时间全国从上到下都在贯彻
学习和执行该文件。为此,洛阳地委、专署还在洛阳地区招待所召开了四天会议,学习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各
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水利局长和有关重点公社书记等人都参加了会议,崔宽心作为农业副县长参加了这次会
议,他参加会议非常认真和投入,非常注重学习农业“八字宪法”,会上看文件,会下到了住处,还在认真背
记八字宪法的内容,并与一起参加会议的县农业局有关同志展开认真探讨,力争吃透文件精神,弄清楚有关农
业方面的每一个专业名词,并达到融会贯通,灵活掌握。回到灵宝后,向县里作了认真汇报,接着也在灵宝召
开了全县农业、水利系统及各公社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进行了传达和贯彻。会后他还经常到各公社和有关大
队检查落实情况,使农业八字宪法在灵宝的农业生产中得到了真正的贯彻落实,并能因地制宜地采取这些措施
,对农作物的高产稳产起到了较好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
& &1963年至1966年,中共中央在全国城乡开展了以“四清”、“五反”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
来被称统为“四清运动”。1964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和洛阳地委商定,全省先在偃师县(今偃师市)集中搞
“四清运动”试点工作。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杨珏、洛阳地委书记金少英都要亲自带工作队到偃师蹲点,省直
、地直及洛阳地区15个县、市(偃师、孟津、新安、洛宁、宜阳、伊川、栾川、嵩县、汝阳、临汝、三门峡市
、灵宝、陕县、渑池、卢氏)的7000名工作队员会师偃师,集中力量打“四清”歼灭战。四清运动最初是清工
分、清账目、清财物和清仓库,称为“小四清”,后来扩大为“大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
想”,在广大农村地区展开。“五反”是指“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和反官僚主
义”,在全国城市开展。农村的“四清”和城市的“五反”合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省里
的要求,日,洛阳地委首先集中全地区的干部到洛阳专署招待所进行学习,训练“四清”工作队
,在地委统一领导下举办学习班。10月18日至11月27日,集中学习了41天。一是学习中共中央、中南局和河南
省委文件,省、地委领导还在学习班上作了报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把“四清运动”搞好的信心和决
心;二是要求工作队员都要转变作风,放下架子,深入到贫下中农中去,和他们建立起深厚的阶级感情,做到
同吃、同住、同劳动;三是先集中解决县委一级领导班子的“四清”问题,通过学习文件、提高认识,对全体
工作人员进一步洗手、洗澡和“放包袱”,集中解决此前在各县里没能来得及解决的县委领导的“四清”问题
,杨珏、金少英等省、地委领导亲自坐镇,省委第一书记刘建勋有时也参加,支持干部面对面向县委领导提意
见,同时,省委工作队的同志还深入到各小组发动干部,要他们大胆向县委领导提意见;四是讨论研究了工作
队驻大队、生产队后的工作方法问题,如怎样依靠和串联发动贫下中农、怎样和“四不清”干部划清界线、防
止被“四不清干部”收买,怎样防止阶级敌人搞破坏等;五是明确全洛阳地区为一个四清工作队总团,每个县
为一个分团,把各分团确定分配到公社、大队,明确了进大队的时间和一些具体工作要求。偃师县当时共有14
个公社,先在城关、大口、山化、府店、缑氏等10个公社开展“四清”运动。省委书记处书记杨珏率领省委工
作队到大口公社引礼寨大队蹲点,地委书记金少英率领地委工作队到大口公社郭屯大队蹲点,灵宝县和东道主
偃师县两个分团分包大口公社和缑氏公社西部的部分大队。每个县成立一个工作分团,由县委书记任分团长,
灵宝县由县委书记刘尚修任分团长,县委副书记王秀忠任分团副团长,灵宝县分包的7个大队(今为行政村)
,均在偃师县大口公社。这时,崔宽心在灵宝县朱阳公社任党委书记,刘尚修就把人口最多、任务最重的一个
大队即高崖大队交给了崔宽心所在的工作队去搞“四清”工作。该大队有5000多人,在偃师全县都是少有的几
个人口比较多的大队,人口多、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崔宽心等7000名工作队员经过严格的训练后,于1964
年11月28日上午,在杨珏和金少英的带领下,分乘200多辆汽车(大多为货车,少量为公共汽车),一个工作
队一辆车,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偃师县,第一批搞“四清”工作的10个公社的200多个大队。省、地委和各县县
委都先搞了个重点生产队进行试点,然后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浩大的声势展开了“四清”运动。崔宽心任
高崖大队“四清”工作队队长,带领县直有关单位和朱阳公社有关干部共计100多名工作队员,其中包括县直
科、局长和公社副书记、社长等10多人。每个工作队根据所包大队的生产小队构成情况,再分成若干个工作组
,高崖大队当时有10多个生产小队,工作队就又分成10多个工作组,基本上一个工作组包一个生产小队。崔宽
心所在的工作队分包的高崖大队是灵宝县委抓的重点,崔带领工作队进驻高崖大队后,首先从了解基本情况开
始,了解大队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口、户数多少,男女劳力情况,耕地面积、牲畜数量多少,社员
生产、生活情况等,进村首先亮明旗帜,与以往下乡先找大队或生产队干部不同,他们这次是先找群众,安排
住处就先找那些贫雇农、社会关系清楚、没有任何历史问题的群众家住下,让群众一看就知道“四清”工作队
是真正依靠群众的,不是讲空话的,吃饭是先到困难户家吃,谁家最困难,就先去到谁家吃饭。当时群众生活
都比较困难,工作队就根据当时群众的生活实际情况,提出了“三不吃”原则,即不吃白面、不吃鸡蛋、不吃
肉,群众吃啥饭工作队员就吃啥饭,通过吃饭和群众拉家常,帮助搞家务,然后一同下地劳动,拾摘棉花、刨
拾红薯、拔刨棉花柴、种地、栽树、拉煤等,住在群众家里,吃在群众家里,和群众一起下地干活,实现了真
正的同吃、同住、同劳动“三同”,通过“三同”与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阶级感情,让群众相信工作队员,敢
向工作队讲实话,能够真实反映出以往和现在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三同”过程中,首先从安排生产入手,向
群众普遍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主要是宣讲中共中央有关“四清”工作的文件《双十条》,即《关于目前农村工
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和《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具体政策问题》
(简称“后十条”),此外还有中共河南省委的有关文件等,中央要求必须将《双十条》向一切人宣读宣讲,
让群众领会文件精神,以便能更好地开展“四清”工作。对待干部问题,起初对大队、生产队干部及其家属都
不接近,不去他们家吃饭,也不找他们谈话,后来根据工作需要,就渐渐与干部们接触多了。关于清经济,凡
是有过多吃多占几块钱、几斤粮票、几斤粮食的干部,一般都根据上级的通知,本着实事求是和稳定团结大多
数干部的原则,工作组通过和贫下中农商量,报工作队同意,为了缩小打击面,团结干部中的大多数,就都给
予豁免,经过教育,不再给予任何处分。关于清组织,对确有问题如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在旧政权干过事、现在
仍很顽固,或者是反革命分子等政治上有问题的干部,撤去职务,是党员的清除出党。有些只是革命意志一时
衰退,长期不做工作或很少做工作的干部,则尽量予以挽救,等待其尽快觉悟,采取缓于登记的办法给予处理
,然后再对大队、生产队干部做以适当调整和补充,以健全各级组织机构和人员。工作组在宣讲政策的基础上
开始进村入户,进行访贫问苦、扎根串联,对农村各家各户的阶级成分进行复议、审定和重新登记,组织起贫
下中农阶级队伍。然后发动群众开展“四清”,从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整顿干部队伍,清理账目、仓库、
财务和工分。同时还开展了对敌斗争,打击阶级敌人的阴谋破坏活动。最后是贯彻《六十条》即《农村人民公
社工作条例》,整顿基层组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掀起生产新高潮。“四清”运动通过发动试点、全面铺开
、掀起高潮和总结验收等几个阶段的细线条清理整顿,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按照省、地委在各个阶段的具体要
求,崔宽心带领工作队员,不孚众望、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认真地执行政策,没有发生任何偏差,最后顺利
地通过了验收,较好地完成了高崖大队的“四清”工作任务,至1965年5月底全部工作结束,崔宽心等灵宝干
部撤回,接着就又开展本县的“四清”工作。崔宽心又担任了灵宝县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副队长,在县委的领
导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四清运动”对解决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良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
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发展农业生产也离不开农业技术人才,1966年为了响应毛泽东主席的“五·七”指示,经县委研究后决定,由
崔宽心主抓,把灵宝县高中改办为“五·七”高中,将其大部分师生搬迁到寺河山东村园艺场(剩下一少部分
人员并入城关公社高中),成立灵宝县“五·七”大学(又称“五·七”高中)总校,各公社同时分别成立分校
,除原有的高中学生接受教育外,下乡知识青年,县直和公社干部、职工,各工矿企业工人也都被分批分期安
排进入学校学习,除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学习土壤改良、科学配种、牧畜选良、果树嫁接、科学浇水施肥等
农业方面的知识,学习机械维修、车床使用、驾驶车辆、焊接、加工配件等工业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学习戏曲
、音乐等表演和演唱艺术;此外还学习枪支使用管理等军事方面知识,把“五·七”大学办成了一个集学农、
学工、学军和学习文化的全能学校。学校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战线上的土专家们以及当地驻军官
兵给学生们讲课,学生们学到了不少实用技术和专业知识,培养了一大批工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专业人才,为日
后灵宝的工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之后,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焦裕禄
、学习兰考经验的热潮。焦裕禄当年在兰考任县委书记时大力种植发展泡桐,以降低和抵御严重的风沙灾害。
崔宽心在县委常委会议上提出了要学习兰考经验,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同意。于是,崔宽心先带领考察组到
兰考进行了实地考察,回来后向县里作了详细汇报,而后决定在灵宝也大搞植树造林活动,号召在全县的荒山
、河滩、路边和空闲地方都要栽树。道路旁边要栽种桐树,荒山、河滩和空闲地方栽种桐树、刺槐、杨树或其
他适宜生长的树种。随后便在全县掀起了一个植树造林的高潮,各公社很快都行动起来了,都在响应县委的种
树号召,其中苏村公社书记张保怀,在其公社境内的荒山和路边大力开展群众性植树活动,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全县影响很大;故县公社栽树最多,该公社书记熊斌生亲自带领干部群众栽树,不仅在路边栽,在农田地里
搞农桐间作,而且还上山进沟栽树,熊斌生后来更是被人戏称为“栽树书记”。崔宽心也经常亲自参加植树活
动,和干部群众一起去栽种桐树和刺槐等树。1971年在县城西北黄河岸边的西阎公社的东西吕店村之间建立了
灵宝县苗圃基地(后改名为黄河林场)造林5034亩,主要是栽种杨树和柳树,形成了黄河沿岸防风固沙林和护
堤护岸林带,为锁住黄河河谷的风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年,又在焦村原边营造了宽10米、长10公
里的防风林带,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全县栽种的各种树木长势很好,不仅大大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而且道路
两旁的桐树还能给行人挡光遮阳、享受阴凉,防护林带的营造也能为农作物抵御风灾,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
作用,从而也促进了全县林业的大力发展。后来崔宽心离开灵宝后,有人说那是“崔宽心树”,树也被打上了
政治烙印,道路两旁这些树在半成材时遂被全部砍掉,改种成杨树或松柏树了。
&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灵宝县的小麦种植面积比较大,但产量长年偏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
村不太重视对冬季小麦的浇水灌溉问题,因此,影响了第二年小麦的长势及收成。崔宽心在1970年10月担任县
委书记后,从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决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1970年冬季来临时,他让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
先对全县的麦田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而后确定涧口公社(今尹庄镇)的尹庄大队为试点,这里的麦田冬
季本来可以浇水,但社员群众们不愿意浇水,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把握不住冬季麦田浇水的最佳时机
,浇早了容易在地表形成一层冰,把麦苗叶子冻坏;浇晚了水流到田里渗不下去,浮在地表上面,又会把麦苗
须根冻坏。二是在播种小麦前农田整理没整好,地面没有处理平坦,浇水时水流的速度太慢,地表高低不平容
易大面积积水,同样影响麦苗的生长。所以,社员们一般冬季对麦田不进行浇水,但这却直接影响到了麦苗的
长势,特别是冬季容易干旱,不浇水的小麦来年收成会更差。因此崔宽心同农业部门商量,决定抽出农业技术
专业人员和专业队伍,来进行冬季麦田管理,并从偃师县岳滩公社(是小麦主产和高产区)聘请了农民小麦技
术员刘小狗来灵宝县进行现场指导和管理。崔宽心又几次亲自到尹庄大队的麦田进行实地察看浇过水后的麦苗
长势,掌握第一手情况,县农业部门的有关人员和聘请的偃师县小麦技术人员又专门向他进行了工作汇报。这
些工作在初步见到效果后,经过县委研究决定,1970年初冬在尹庄大队召开了灵宝全县冬季麦田管理现场会议
,县直有关部门和有条件灌溉的各个公社负责抓农业工作的领导、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长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
先让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尹庄大队的麦田长势和管理情况,接着请农业专家进行详细讲解如何浇水管理麦田,
提出了在全县开展一场以浇水施肥为中心的冬季麦田管理大会战,先浇容易浇的麦地,后浇难浇的麦地,争取
能多浇一点就尽量多浇一点麦地,尽可能地搞好冬季麦田管理。崔在会上也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要抓好
冬季麦田管理工作。会后根据崔的安排又抽调农业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了两个检查组,分别到灵宝的东、西半
县逐个公社进行检查指导。崔对检查组的工作又进行了详细部署,他说能浇的地方尽量浇,不能浇的地方可以
不浇,不搞一刀切,不搞行政强制,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同时,崔宽心也到几个重点小麦产区实地进行了查
看。经过这次冬季麦田管理现场会和会后的检查指导,第二年全县的小麦长势普遍很好,产量普遍有了很大提
高,亩产均增产30%以上,尹庄大队的小麦亩产更是达到了930斤,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当时尽管处在文化大
革命时期,有这样或那样的干扰,但崔宽心还是坚持抓粮食生产不动摇,并且抓出了成效,难能可贵。
& & 灵宝实行了“精兵简政”后,崔宽心还带头在自已的自行车上挂起了拾粪篓来拾粪。崔宽心当时出行经常
是骑自行车,他让人用竹篾给编制成了一个篓子,用铁丝绑在自行车后边,然后篓子里放上一把短把铁锨,一
把小扫帚,走到哪里见到牛、羊、猪、马、驴等牲畜粪便,就随时拾起来放入篓子里,如果是下乡,就倒在农
民的地里,如果在城区,就带回县委大院,倒在县委后院的一块苹果园里。在他的带动下,县直机关和各公社
干部们都行动起来了,都把自已的自行车后边加个篓子,随时随地可以拾粪。后来还完善了制度,因当时是搞
“精兵简政”,干部要经常下乡,有些人因机关事情多,下到乡下时间少,每月达不到规定的下乡天数,就可
以拿拾粪多少来计算顶替天数,县直和公社干部很多人在吃过中午或晚饭后就坚持出来拾粪,工作队员下乡也
带上拾粪篓,每人身上都带着一个小本子,作为工分本,上面专门记录拾粪情况,倒在农民地里,由农民负责
记录,倒在县委后院,也有专人负责登记。一满篓记5分,不满记4分或3分,累计够10分就顶一个下乡工作日
,每月公布一次每人拾粪和争工分情况。县委后院苹果园里的粪积累到一定量时,再用大车送到农民的地里,
作为农家肥施用。就是灵宝县的干部到洛阳地委党校学习时,也带上拾粪篓,在洛阳市区甚至跑到关林拾粪。
灵宝还有一个叫王铁牛的回乡知识青年,被推荐到郑州工学院(今郑州大学工学院)上大学,他受到崔宽心的
影响,上学去时专门从家乡灵宝带去了一个拾粪旳筐,在学校坚持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郑州市的街头和郊
区拾粪,然后倒在农民的地里,并帮助农民干农活,他还带动了一些学生和他一起拾粪,工学院的校报给以了
报道,学校领导也给予了表扬。崔宽心作为县委书记带头拾粪的影响巨大,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有许多老白姓
们至今提起来还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并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哪还有这样的好领导、好干部呀!”《河南日
报》当时曾以《老崔的粪筐》予以宣传报道。这项制度坚持了好多年,直到崔宽心离开灵宝后,才逐渐停止。
& & &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
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大寨是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农业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
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大寨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此后,在全国农村陆续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
动,一直持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
1968年冬灵宝同全国一样,继续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根据当时县里的要求,每一位县级领导干部都要选择一
个大队作为联系点去抓这项工作。崔宽心当时是灵宝县革委会副主任,他的联系点是苏村公社胡坡大队,他不
仅仅是一般的联系、走个形式而已,而是经常住在大队,蹲点实干,真正做到了同社员群众同吃、同住、同劳
动。他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胡坡大队是深山区,全大队有4000多亩耕地,零零
星星地分布在41条山梁,100多条沟坡上,过去这里由于地势陡峭,耕作困难,社员种地是“天旱苗不长,雨
涝苗冲光”,每年粮食亩产只有八、九十斤,社员群众常年缺粮吃,经常要靠发放统销粮救济,生活非常困难
。尽管崔宽心早年1950年的时候曾在苏村区政府任过区长,对这里有一定的了解,但这一次下到胡坡大队后,
仍坚持先进行认真仔细调查摸底了解情况的工作,他和大队干部一起,一道沟、一条山梁、一条沟坡,逐一不
漏地认真察看,有些重要地方一次看不准就接二连三地去察看比较,连续调查了十几天,基本上对每一处地方
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才坐下来和大队干部一起研究制定发展山区生产的目标,同时派出干部和群众代表,直
接到大寨去参观学习取经,增加感性认识。很快就行动起来了,首先是带领群众大规模地开展修水平梯田活动
,当时是冬季,山风呼啸,地冻天寒,崔宽心硬是冒着严寒带领大家奋战在山坡上修梯田。先后经过一年左右
的时间,实行集中会战的办法,把全大队群众集中起来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将全大队的山坡地基本上都进行
了改造,修成了一层层平展展的梯田,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耕地面积,耕种方便,涵养了水源,起到
了水土保持的作用,而且还使粮食产量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1969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50多万斤,比
上年几乎是翻了一番,全大队储备粮食达到了50多万斤,基本上做到了队队有储备,户户有余粮,从此以后,
不仅不再靠吃统销粮救济生活,而且每年还能向国家上交一定量的公粮,粮食生产彻底打了一个翻身仗。后来
又此种做法扩大到全县,把全县的山区地区都修成了水平梯田,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胡坡大队都是山区,山坡上到处都长着酸枣树,崔宽心又找来县林业局的技术员,指导群众把众多的野酸枣树
都嫁接成大枣树,没过几年山坡上到处都是挂满果子的枣树,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为群众增加了新的致富门
路。同时还结合山区特点,大力发展畜牧业,养牛、养羊,不仅各生产队集体养殖,而且也鼓励和支持群众自
已养殖,实现了农、林、牧各业全面发展,并不是单纯的去抓以粮为纲,而是结合实际,因地因时发展生产,
所以才能抓出成效。此外,还带领群众在荒山上造林7500多亩,绿化了山坡。崔宽心蹲点驻村创立的综合发展
山区农林牧业生产的“胡坡经验”,被树立为河南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经验,《河南日报》连续发表了“战天
斗地绘宏图”和“不是要作官而是要革命”等文章进行长篇专题报道,详细介绍了崔宽心不拘泥于单纯片面学
习大寨经验,而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开展工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经验做法。之后,省内外许多新
闻单位都来到灵宝县苏村公社胡坡大队进行采访报道,很多地方和单位还不断组织有关人员前来参观考察,学
习胡坡经验。胡坡经验的大力推广,进一步促进了灵宝农业特别是山区农业的发展。
& & 文化大革命开始初期,崔宽心仍担任灵宝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继续分管农业工作。文化大革命爆发后起
初学校是最活跃的地方,根据中共中央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向学校派遣工作组,去做学生的工作,引导
学校开展运动。灵宝县一中是所完中,设在灵宝县城,是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当时县里分管文教工作的
领导是副书记兼副县长樊博生,他被第一个派进了学校,带领工作组进驻一中,很快学校的运动不断升级,樊
在一中因为讲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遭到了学生们的围攻,旋即被学生赶出了一中,就这样樊到县一中没有能
够打开工作局面便撤了回来。紧接着县委第二书记、县长郭中立又带人前往一中调查了解情况,发现一中的学
生运动形势已经很严重了,已经发生了流血冲突事件,开始有武斗现象了。郭中立回来后就向县委第一书记刘
尚修作了汇报,当晚县委立即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决定必须再派人进驻一中开展工作。决定派副书记苏华率领
工作组第二次进驻一中,结果第二天苏华以自已身体不好、准备外出看病为由,不愿去一中。这时一中形势一
天紧似一天,刘尚修无奈之下就又想起了崔宽心,崔当时正在城关公社东关大队下乡蹲点,搞农业学大寨活动
的。刘尚修就让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王维英通知崔宽心,王遂派办公室工作人员到东关大队把崔宽心叫了回来,
刘尚修与崔宽心谈话后,崔就愉快地答应下来了,他立即返回东关大队把工作进行了交接和安排,就带人进驻
县一中去开展工作了。刚开始去学校是叫派工作组,因为最初这是刘少奇的主张和做法,很快毛泽东主席认为
派工作组不对,是压制群众,可以派联络员,后来全国各地就按照毛泽东主席的意见,由派工作组改为派联络
员了。崔宽心只带了一个税务局局长宋立功,两个人一起去到县一中当起了联络员。崔宽心做为一名联络员进
驻一中后,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调查了解情况,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和想法,密切关注学生运动的动向。他在回
答学生组织头头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时,总是说有些问题是要根据中央精神来做决定的,有些问题是要回去与
县委领导商量商量、或是说向县委领导汇报汇报再说,从不任意表态或胡乱答复来胡弄学生,也没有随意做出
过什么承诺,因此后来学生就戏称他是“商量商量干部”、“汇报汇报干部”。据当时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王维
英回忆,有时候一中学生们就直接跑到县委办公室,他就接待过学生,学生们提出要出去串联,就发给他们路
费,学生们提出要写大字报,就给他们买笔墨纸砚,以满足学生们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发生直接冲突。
灵宝县一中当时包括有初中和高中两部分,崔去后学校已基本停课,学生开始参加运动了。当时学校规定高中
一、二、三年级学生全部参加,初中学生规定初一年级只能一个班选2个代表,初二学生一个组选2个代表,初
三学生不选代表自愿参加。崔宽心到学校后,随着学生运动的不断升级,他也左右不了学校的局势,本人还不
断遭到批斗,学生中的造反组织让他跪铁丝、揪他的头发,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这时崔宽心的静脉曲张病发作
了,病的很历害。这个病源于他早年在解放战争时期在伏牛山区开展游击斗争,当时经常在河里跑来跑去,被
冰冷的河水冰出了毛病,留下了后遗症。在一中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就到县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尚未痊愈、还
没拆线、医生还没让他出院,学生们就派人去把他带到学校,接受学生们的批判和批斗了。当时崔宽心的大女
儿崔晋豫是一中的初一学生,不是班上被选出的学生代表,但她担心父亲的安全问题,就天天跟着父亲一起去
一中接受批判。学生们游行高呼“打倒崔宽心”,她为了表示能跟上形势与学生们站在一起,也被迫违心地喊
出原本不愿喊出的“打倒崔宽心”的口号。开始学校基本没有学生组织,只是开会进行演讲、讨论争论问题、
开批判会等,后来学校成立了很多学生组织,这些学生组织互不统一,谁也管不了谁,他们就分别去抢崔宽心
,都想把崔弄到自己这个组织来进行批斗,对崔揪耳朵、抓头发,让他跪板凳。开始还只限于在学校内进行批
斗,后来随着运动的不断升级和斗争范围的扩大,就把崔拉到街上进行游街批斗,又给戴上高帽子,不让喝水
、不让吃饭,白天批斗一天,只有到了晚上没有人批斗时,他才赶紧回到家里吃点饭、喝点水。学生组织经常
是一大早就跑到崔家去拉崔到学校进行批斗,有时早上学生组织没有人来拉他,他就自己起来主动去学校接受
批斗,以尽可能避免学生们直接跑到县委机关去搞运动,影响县委的正常工作。
有一次,崔宽心在一中学校挨了一天的批斗后,被造反的学生推进一间黑屋子里准备把他暂时关进去。因他刚
跪完板凳两腿发软,当学生刚把他推到屋子里,他就倒在了地上。有个初二的学生叫杨新民看见后,就急忙进
屋上前去扶他,等把崔扶起来后,屋子的门已经被锁上了,两个人遂被关进了一间黑屋子里,屋里连一个凳子
也没有,两人只有席地而坐。尽管如此,崔宽心仍能坦然面对,他就给杨新民讲自己的人生经历,特别是讲自
已在伏牛山区开展游击活动的故事,讲了整整一个晚上,讲的是口干舌燥,也没有休息一会,最后又讲到当前
的形势,对自己的处境是毫无怨言,心胸非常开阔,一心听从中央的指示和县委的安排,并鼓励杨要好好学习
,好好做人。杨新民听后非常感动,很受教育,认为崔宽心是一个好人和好的干部,不应该受到这样的批斗和
摧残。从此以后,杨就对崔一直很感激和敬仰,他自己再也没有参加过对崔进行的批斗和人身攻击。
崔宽心在一中学校,是被学生们和红卫兵冠以“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罪名
进行批斗的。他在一中当联络员,尽管天天要面对不断升级的学生运动,但只要他能有机会坐下来,他就讲要
搞好生产,要抓农业工作,不能因为开展运动就不搞生产了。他特别指出如果农民不种庄稼,不打粮食,我们
大家吃什么?工人不生产了,我们用什么?穿什么?经济还怎么发展?因此,工农业生产都不能停止,都不能
不搞。有一次县里召开万人大会,崔宽心先是接受广大干群的批判,等批判结束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工叔叔的画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