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寸登机箱 检查重量吗品牌都有哪些,我要挑个物美价廉的?

小眠私搭 | 学会这几招,穿衣上镜好看,还能旅行十天不重样。
Hey guys~我是小眠。有一段时间没讲搭配了,最近大多是推荐单品。衣服再多,不会搭配的话还是觉得自己永远没衣服穿。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唠嗑一下,讲讲一些既能精简衣服、又能保持美美的小tips。
最需要你给衣服断舍离的时候,大概就是旅行前收拾行李了……
这件也想带,那件也得带,行李箱不愿意了,拉链都拉不上!
侥幸让行李箱闭嘴了,拎起来又重得要命。拖着它东奔西走,遇到石子路和台阶真是委屈。甚至这么努力地拖着大箱,还有衣服最后根本没机会穿上……
所以6月我去旅行前收拾行李,就在不断提醒自己:克制、克制!
但是让我一连几天穿同样的衣服拍照,我也不乐意。穿同样的衣服拍照多无趣啊!
这样就要发挥各种聪明才智了。精简行李箱的同时,让他们可以尽可能多有新搭配。
最后的情况是,我呆了10天,四个季节的温度都经历了。从海边到山地,休闲到品红酒、狂野到手脚并用爬山都体验过了。
但是我只用了一只21寸登机箱的一半,加上身上穿的,就hold住了。还穿出好几个不同的look。
这个高效省空间的选衣方法,不只是在旅行可以用得上。
平时很多小仙女都说,衣柜很多衣服却觉得没什么可以穿,或者衣橱空间不够没法买太多衣服又想臭美。
其实填充我们的衣橱就跟收拾行李箱一样。挑选什么衣服光荣入选你的衣橱,也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
接下来我就讲讲我的挑选思路吧!
按照什么标准来选衣服?
1. 根据旅行目的地来选
? 初阶:根据气温选厚度
面对衣柜子的衣服,先看气温可以把范围缩小,直接对应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某个具体范围内。
如果目的地的气温跨度大,可以整合一下,尽量把春秋装look设定在夏装基础上,冬装look设定在春秋装基础上,可以减少行李空间。
比如气温跨春夏,那就挑好风衣、牛仔外套、披肩,直接套在slip dress、小吊带等夏装外面,或者长袖打底穿在夏装里面,就能变成新Look并适应温度了,大大减少行李的负担。
?中阶:根据气候选材质
旅行的时候都想拍出好看的照片,那么风往往是很好的助手。
如果做攻略的时候看到目的地风比较大,可以考虑选材质比较飘逸的裙子,比如雪纺、棉麻,这样容易拍出大片感。如果选择了材质比较硬挺的牛仔甚至是裤装,就会错失这样的天时地利啦。
?高阶:根据背景选配色
确定了衣服的厚薄、材质后,颜色就是最一锤定音的了。
为了不出现大红大紫却融不进背景里的辣眼睛效果,可以从目的地的主要色彩反推自己要选的衣服颜色。
如果去的是海边湖边,那就是大片的蓝色背景。如果去的是中世纪以来的小镇,可能砖红色街道和墙面是主要背景。如果去的是城堡,那么土黄色是主要背景。
确定了目的地的主要背景色后,就把自己当作画面中的一块,往身子上色啦。衣服色彩的选择有两种思路:同色系或者对比色。
同色系会有静谧和谐的感觉,跟背景有深浅浓淡的层次,也会很有艺术感。
不过采用同色系也有个担心——不小心就隐身了。
(我是谁?我在哪?)
有个思路是用项链、手表、手镯等配饰来增加亮点,或者用一小抹对比色提亮全身,让你不会埋没在背景中。
对比色可以在拍照的时候更上镜,有视觉冲击力就很出片了。对各种色相理论感到头大的话,可以先简单参考这个色相环,180度相对的就是很强烈的对比。
例如去薰衣草花田,黄紫撞色就是很美的效果。
小红裙与远处蓝白色的雪山形成对比。
基础款还是设计款?
我觉得两者都需要,只是比例可以按照需要调节。
1. 基础款带齐来
什么是基础款,就是不用费心思搭配,上下里外随意搭配又和谐的款式。
如果那一天需要赶飞机等交通工具、需要去山里树林里徒步,那么基础款就很合适了,穿起来干脆利落。而且怎么互相搭都不出错,还能变换出不同套look。这样可以为行李箱省出空间。
不过基础款容易穿出路人感,有一个思路是可以利用配饰来增加精致感。何况配饰都很轻巧,多带一些都不占地方。
2. 设计款根据场景来挑选
但设计款也是不能少的,否则整个旅程光靠基本款来撑,会很严肃平淡。
这部分衣服可以是颜色或设计或材质有些特别,穿上会有比较明显的个人风格。不需要太多,根据特殊场景挑出来够用就好。
比如去海边,肯定要准备一些不太日常但惊艳的单品。比如去歌剧院看演出,需要一套优雅合适的look。
纠结了半天,怎么下手?
像我这个纠结狂大双子,虽然想法是有了,但挑衣服的时候还是忍不住会往箱里多扔一些。
怎么办?写下来!
1. 写下甚至拍下每天要穿的衣服
干脆在镜子前为每一天搭配一遍,然后拍照或者写下来。
这样就会发现,某件单品利用率挺高的,是必须要留下的。某件单品只穿了一次,但又不是必须要带的设计款,为了不让自己累坏还是拿出来。
单品之间还可以再组合一下,又省下几件不必带的衣服。
你会发现,哇,原来这么几件就可以10天不重样了!
2. 按照衣服种类分一下类
把每天的look写下来后,还可以按照品类分一下,看看自己选中的衣服是不是比较均匀。以下是我这次为期10天旅游带的:
打底上衣:3件
御寒外套:3件
连衣裙:4条
来看看这些天我都怎么穿吧?
(今天的图都是家里直男用手机拍的,大家凑合着看吧)
Day 1:飞机装
赶飞机最重要的是舒适、舒适! 这趟旅行我要转机一次,两趟飞机每趟都要四个小时以上,算下来就是从中国时间中午12点到凌晨1点,十几个小时都在坐着,要不在机场要不在机上。
所以裤子的舒适度很重要。我选了一条阔腿裤,柔软度跟家居裤差不多了。宽松的裤脚也不会让腿感到拘束,瘫在飞机座位上很舒服。
外套:Zara 已下架
内搭T恤:ICY旗舰店 去年款
阔腿裤:亿万毫米 EURnc36bYiESmXEUR
遮阳帽:Coolibar旗舰店 EURExgUbYiDlsdEUR
飞机上空调温度也会比较低,带上一件外套有备无患。
帽子可以当眼罩用,灯火通明但你想睡觉的时候,把帽檐往下拉一拉就可以挡住光线了。
Day 2:飘逸裙装
出发之前我在其他人的攻略里看到,这天要去的景点风比较大,有位姑娘穿了材质飘逸的衣服,拍出的照片很带感。于是找出我这条比较轻薄飘逸的连衣裙,并且跟古堡来个同色系搭配。
波点裙:Simple Retro EURQMgybYiA0juEUR
棉麻衬衣:已下架
波点丝巾:冰冻夫人 EURe2VgbYRa0XlEUR
棉麻衬衫派上用场,可以当作防晒衫来遮挡阳光(恰好那天天气太好,真的快被晒晕了)。白色配黄色也是之前说过的和谐组合。
玩的时候大V领可能不太方便,可以搭配一条丝巾,增加层次感也不怕走光。
Day 3:帅气裤装
这天要爬山,裤装是必须的。这个时候最怕穿成老年户外旅行团,所以我决定不偷懒用冲锋衣了,自己组合出保暖look。
箱子里的基本款拿出来组合一下:蓝白条纹衫,蓝色牛仔裤。
条纹上衣:已下架
mom jeans:壹薇时尚介 EUReCuLbYR6x0CEUR
玩户外温差大,一走路爬山还容易出汗,所以衣服都选开衫类的可以方便穿脱。于是姜黄色外套穿起来,正好跟牛仔裤黄蓝撞色。
Day 4:优雅波点
这天去浪漫的小镇喝红酒,所以我打算风格是优雅又活泼。于是选了黑白波点裙(就是春天的时候写波点种草单的时候最后忘记放图的那件,当时还有小仙女表示没看到很失望)
波点裙:vintage孤品
天气有点凉意,所以加了棉麻衬衫做外套。这样一身下来都是黑白,我这样的黄皮特别容易被衬得毫无气色。
这时候配饰就来派上用场了!红色丝巾和红袜子,让全身look多了一些小亮点,红白黑也不至于突兀。
Day 5:冬装上阵
这天经过漫长的夜火车和颠簸的吉普车,终于来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小村庄。在欧洲海拔最高的古村落里,雪山就被屋后,真是冷得所有厚衣服都穿上了。
上面我也说了,这次拒绝了土味冲锋衣,但又要全身搭配清爽利落才方便徒步。
所以还是万能牛仔裤上阵,里面加上裤袜就可以保暖度up。黄色牛仔外套里加上薄羽绒外套和紫色加绒外套,来个黄紫撞色。
山里呆的几天基本就是这个组合,可以自由增减外套,配色却都不尴尬,黄紫撞色或者黄白配色或者黄黑配色。
Day 9:海边度假风
从山里来到黑海边,终于可以换上夏天的小裙子。
既然是在海边拍照,红色、黄色就是最亮眼的,又能跟天空和海水组成的蓝色背景搭配得很好。
小黄裙:ICY旗舰店 EURf4uybYRijEqEUR
想拍出海边度假风的清爽感,可以选露肤面积大一些的衣服。这条裙子主要突出在大V领上,可以露出锁骨,还能穿成一字肩或者斜肩款式。配上抽绳和短裙摆,有少女气息。
这条裙子单穿就很好看了,不需要过多配饰。不过我还是戴了珍珠耳夹,拍照可以更上镜。踩上同色系的小凉拖, 感到自由和小确幸。
Day10:牛仔少年
最后一天,早上赶火车,晚上赶飞机,但还有一段时间可以轧马路,于是选了方便行动的裤装。
早先拿来防晒的棉麻衬衣,这时候就可以拿出来单穿了,配上蓝色mom jeans不出错。加上红色丝巾点亮一下,显得没有那么单调。
最后再来一个小tip:一身穿搭里如果有几处颜色可以分别呼应起来,就会显得很耐看。比如这里我用了丝巾和袜子,mom jeans和帽子。大家平时也可以尝试起来,就像玩连连看一样。
- 小眠的话 -
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收获呢?暑假还有一个月,接下来的九月十月也是旅行旺季,大家如果准备旅行就可以把这些tips用起来了。
周末愉快,我们明天见!
下周这个号就要改名儿了,为了以防咱们失联,可以给公众号「加星标」,三步就可以完成了:
▼点这里,拿下有大粒鳗鱼牛肉的拌饭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豪华品牌中级车超详细对比:不是冤家不聚头豪华品牌中级车超详细对比:不是冤家不聚头新车评百家号其实我们想做这个选题很久了,因为这两年都在说消费升级,不少和我们一样的90后,买东西也确实不再像父辈那样刻意追求性价比,反而更愿意为产品的品质感买单。这种消费观念也延续到了购车的选择上,看看周围你就会发现,将豪华品牌作为人生第一辆车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多了,我们公司的柳笛、陈函就是这样的例子。翻开销量表也可以看到,买豪华品牌中级车,奥迪A4L、宝马3系、奔驰C级这三辆车依旧是绝对的主流之选,这三款车销量也遥遥领先于其他二线豪华品牌。所以我们这一期横评,就为大家带来这三款主流豪华品牌中级车的详细对比,为大家的购车提供参考。车型选择方面,因为这三辆车都已经上市有一段时间了,所以我们本来打算直接选消费者买的最多的三个版本:奥迪A4L 40TFSI时尚型、宝马320Li 运动型、奔驰C200L运动版。但因为奔驰C级实在租不到9AT版本,所以无奈借了一辆C200 运动版4MATIC,相比市面销量最好的C200L运动版,轴距更短并多了四驱系统,不过考虑到奔驰C级的市场行情(长轴优惠小、标轴优惠大),和其他两辆车差不多的价格也确实只能买到标轴的奔驰C级;宝马3系借的是320Li耀夜版,相比卖得最好的运动版多了HUD,哈曼卡顿音箱、熏黑大灯等,差别不是很大;奥迪A4L则是租的2017款40TFSI Plus时尚型,相比2018款时尚型少了液晶仪表盘、倒车影像、后排独立空调等配置。论产品力,其实凯迪拉克ATS-L这些二线豪华品牌的车并不比同BBA差,但长久以来,二线豪华品牌们只能通过错位竞争,或价格战的方式来赢取市场,为什么,我们认为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品牌形象。买豪车,本来图的就是形象层面的提升,而一辆车颜值的高低,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形象提升的多少。奥迪A4L 40TFSI以往从B5到B8时代,奥迪A4L每次换代都能在设计语言上看出明显的区别。但或许B8代奥迪A4L的产品形象太过深入人心,设计师担心多画几笔都会影响销量。所以B9这代A4L,无论是六边形的大嘴,小鸭尾翼式的车尾还是整体轮廓、比例,都能明显能找到B8代A4L的影子。这样的换代相较于奔驰C级、宝马3系在外观上的革新变化,无疑是会让人感觉缺乏新鲜感的。内饰是这次奥迪A4L换代的精髓所在,整个中控几乎被横向线条所统治,细节之处也透露出了德国工业的严谨,整个内饰很有科技感,特别是全液晶仪表盘(2018款时尚型增加)和独立的液晶显示屏,非常对工科男的胃口。在内饰用料和做工上奥迪A4L对比另外两辆车也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前后排车门内饰板绝大部分跟手臂接触的地方都是软性材质,中控面板上都是真材实料的铝条,仪表盘也全部被软性材料所包裹;至于做工,不用我们多说了,只要转一下空调的旋钮和研究一下车内各处接缝,你就明白了。奔驰C200 4matic奔驰C级有点雪茄形车身的味道,这点本来就很讨喜,再加上“小号S级”的外观,使它的颜值在BBA同级中普遍评价最高。这并不是溢美之词,在2018上半年的销量里,它之所以能一举打败奥迪A4L和宝马3系,我们认为颜值即正义是很关键的因素。过去挂着三叉星大标的奔驰车,难免给人一种“暴发户”的即视感,但在年轻的戈登瓦格纳手里,奔驰C级已经成功被“洗白”,成为三辆车中最优雅的存在。在BBA里,奔驰向来是最会在设计上营造豪华感的,内饰继承自S级的奔驰C级同样不例外,和宝马3系,奥迪A4L的平直线条不同,奔驰C级更强调曲线的美感,包括标志性的怀挡、座椅按钮设计、COMAND系统按钮以及螺旋桨式空调出风口,在设计感上是可以完胜对手的。但内饰的细节其实不太能经得起推敲,内饰的用料成本不高,真皮仿皮参半;做工上接缝不齐,CD机两侧的按键手感回馈有待提高。这么说吧,奔驰C级的内饰设计感是三辆车里最豪华的,但用料做工却是三辆车里垫底的。宝马320Li玩外观套件,宝马是专业的。大家都知道奔驰的AMG套件、奥迪的S-line、宝马M套件都是对应整个车系里最帅的版本,宝马精明的地方在于将M套件的门槛放的很低,320入门的运动版就已经有M套装了,而我们这台是18款新推出的320Li M运动曜夜版,在前中网,大灯和尾灯,后视镜和排气管这些部分进行了熏黑涂装,看上去比普通版的320Li 更年轻动感,是很多男性消费者的心头好。这台曜夜版在内饰部分也加入了一些潮流元素,包括全液晶仪表盘和8.8英寸的中控显示屏(普通版为6.5英寸),但这不影响它本来就偏居家、舒适的风格。整个内饰虽然很有亲和力,但给人的印象就没有奔驰C级和奥迪A4L那么强烈。至于用料和做工,这些不是宝马3系的强项,但也找不到太多的瑕疵,只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用了硬邦邦的塑料,影响档次感,整体的用料是要比奔驰好的。乘坐空间对比:考虑到中国消费者很喜欢大空间和奥迪A4L取得的成功,到了这一代奔驰C级和宝马3系也加长了。不过,我们这次借的奔驰C级是标轴,在对比上有些吃亏,所以我们也搬来了长轴版的数据供大家参考。从数据来看,宝马3系Li在多个方面是占有优势的,空间表现是三辆车里最好的。多年来一直加长的奥迪A4L,这一代继续将轴距拉长39mm,后排纵向、腿部空间基本与宝马3系Li持平,只是在乘坐体验上略有逊色(这个我们下面细说)。而标轴C200,数据都垫底也是预料之中;长轴版,在空间数据方面已经和前面两位差不多了,但后排坐垫还是偏短,影响舒适性。当然除了空间数据外,每台车的后排乘坐感受也是有很大不同的,下面我们详细说明。宝马320Li作为静态乘坐体验最好的选手,当然要拉出来先表扬一下。虽说很多人对加长后的3系在运动性能方面的纯粹性上持怀疑态度,但每个月3系长轴/标轴之间的销量差距,都证明了,大空间还是更符合我们老百姓的需求。空间大就保证了布置一个舒适后排的环境,而事实上我们也一致认为宝马3系的后排是三辆车中最舒适的。首先它的座椅填充物在三辆车里最软,靠背的角度也很合适,座垫对大腿的承托也很好,再加上这110mm的加长,坐在后排完全可以舒服的翘起二郎腿享受旅途。后排装备方面,宝马3系Li版和奔驰C长轴版很像,比标轴版多了老板键、后排遮阳帘等装备,增加了后排的尊贵感。但唯一比较欠缺的是3系Li版是三辆车里唯一没有全景天窗的,在后排的开扬感方面,要逊色于另外两个对手。奥迪A4L奥迪A4L的座椅软硬适中,尺寸也很大,人机工程很好,腿部空间也能和3系基本持平,是个很得体的后排。要挑刺的话,对比起另外两辆车,A4L的后排有点太行政了,后排的靠背角度稍微直了一点,在三辆车中是最容易让人正襟危坐的,相对不太适合放松。奥迪A4L的后排装备整体都很好,全景天窗、复杂的中央扶手杯座,都能给到你豪华品牌该有的感觉。但A4L 40TFI时尚型后排有一个很大的配置缺失,就是后排没有空调出风口。本来想吐槽奥迪抠门的,但2018款在配置上又增加了三区空调,短板一下子变同级最好了。奔驰C200我们这辆奔驰C200因为是标轴,所以空间垫底也是情理之中。但相比于空间,C200后排最严重的问题是后排坐垫比较短(长轴版的坐垫有加长),腿部承托严重不足。而且由于外部造型,后排的头部空间也比较小,即便是有双段式的天窗,也不能减缓后排的压抑感。综合体验是三辆车里后排最不舒服的。PS:奔驰C200提供的充电口是三辆车之中最多的。尾厢空间对比:尾厢空间方面,我们模拟实际的使用情况,用两个28英寸的托运箱和两个20英寸登机箱,对三台车的行李厢装载能力进行考量。奥迪A4L先说表现最好的奥迪A4L,尾厢维持了大众集团一贯比较规整的设计。两侧空余的地方也设计了网状储物格,空间的利用率很高,放置东西也不太需要担心造型问题。523L的容积也可以比较轻松地容纳两个28英寸,一个20英寸的行李箱。奥迪A4L的尾厢还支持4:2:4的比例放倒后排座椅,拓展方式也比较灵活。宝马320Li宝马3系的尾厢和奥迪A4L一样支持4:2:4比例放倒,但480L的容积比奥迪A4L小(主要是宽度不够)。所以即便是尽力做规整了,依然只能容纳一个28英寸和一个20英寸的行李箱,另外两边的空余位置,也没有设计网兜,好用程度上不如奥迪A4L。奔驰C200奔驰C200的尾厢容积和宝马3系一样大,问题和宝马3系一样,都是宽度不足以容纳两个28英寸托运箱。所以最终只能放得下一个28英寸托运和一个20英寸的登机箱。另外在好用程度上,左边有网兜可放些日常物品。但输给宝马320Li,主要还是因为C200标轴版后排座椅不能放倒,在拓展性上不如其他两辆车好。性能测试:买这些2.0T低功率版本的消费者,对性能的要求一般不会放在首位。但毕竟没选各自入门的1.6T、1.5T、1.4T,所以显然也不希望自己的车开起来太肉。那么我们直接看加速成绩吧。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拿到的C200 4Matic,紧凑的标轴体型会让它更灵活,全时四驱对于从静止加速也会更有优势。动力参数方面,奥迪A4L 40TFSI的马力和扭矩在这三辆车中都是最大的,但前驱的形式能不能在0-100km/h加速中将动力有效输出,是一个疑问;宝马是三个品牌中最注重操控的,但320Li的动力参数却是三辆车里最低的,后驱形式对它的加速有多大帮助是个疑问;至于动力数据位于两者之间的奔驰C200,虽然短轴对减重有帮助,但四驱系统又把重量加回来了。这三台车谁加速最快,还真不太好猜。测试当天气温高达37℃,对于加速测试来说不太友好。按照新车评不吊转速,直接从静止地板油的测试方式,C200 4Matic做出了最快的8.3秒,而强调驾驶乐趣的320Li反而是最慢的9.0秒,A4L则身居中位,成绩是8.5秒。如前文提到的,三台车之中,C200车身最紧凑,再算上四驱系统的加成,在从静止开始加速这种测试条件下可以说是占尽优势。除了客观的数据,我们发现在Sport+模式下,红区升挡时会发出“砰砰砰”的回火放炮声。都说奔驰优雅得体,而这种放炮的雅痞风格就像一个隐藏的彩蛋,给人惊喜。320Li的扭矩在三台车中最低。跟同样是135kW的C200比,没有四驱处于劣势;AT变速箱的效率理论上也不如双离合。实际做出来9.0秒的垫底加速成绩,可以说是意料之中了。至于主观感受,宝马是最会营造运动感的。在Sport Plus模式下,每一次升挡都像被人结结实实地踹了一脚,回火声也明显比C200更大,很容易给人热血澎湃的战斗感。A4L的马力最大,加上双离合变速箱的传动效率,弥补了前驱面对后驱和四驱的加速劣势。实际的加速成绩也更接近于C200,抛离320Li多达0.5秒。不过A4L的车身后仰程度在主观感觉上是最强的,也没有刻意营造什么运动氛围,属于不声不响就加速到很快的车。至于100km/h-0刹车成绩,C200 4Matic做到了40米以内,而A4L和320Li相差无几,分别为40.2米和40.3米。320Li和A4L悬挂都相对偏软,而A4L的悬挂压缩、拉伸幅度又要比320Li更显著。C200的悬挂支撑性在三台车中最好,从旁观者角度来看,它的“点头”现象也是最轻的,主观上给人信心最足(图片抓拍时速不同,姿态仅供参考)。驾驶感受对比:奥迪A4L奥迪算是最懂中国的,奥迪A4L的风格,也很适合中国消费者。整套动力总成,似乎是以中国老司机的驾驶习惯为模板调的。不需要开到经济模式,舒适模式下就能体会到动力被封印在1500rpm的感觉。说句不夸张的,只要你脚下的油门稍稍放松,变速箱立即连升几挡,发动机转速陡然跌到1200rpm附近。就算2.0T发动机的低扭力拔山兮气盖世,也刚不住这么低的转速。想再加速,油门开度要超过三分之一,变速箱才懒懒散散的醒过来,降挡回应你。7速双离合升挡过于积极的逻辑,的确可以让整车油耗做到很低的水准,但市区驾驶体验,难以让热爱驾驶的人产生好感。奥迪A4L 40TFSI动力储备其实是充沛的,不然也做不出三辆车中0-100km/h弹射起步加速最短的时间。只是这股子力被埋的太深,油门踩得够深才能挖得出来。另一处适合中国国情的,叫老司机单手打方向。奥迪的转向手感,向来谈不上什么手感。轻柔的力度让驾驶者懒得双手握住方向盘,一只手轻轻搭上,来回揉就够了。有了这两个特征,画面感已经很强了,中国常规司机开车图跃然纸上。奥迪A4L的底盘调校是那种很容易让消费者感到高级的那种,尤其是在良好的城市铺装路面上行驶的时候,走一些细小颠簸,车厢内很舒适,就算偶尔压深井盖,略显生硬的震动传上来,也难以掩盖A4L给你留下舒服、高级的第一印象。A4L在中国市场卖得好,不是加长那么简单的,准确的说,是性格特征全面讨好中国消费者换来的。奔驰C200中期改款之前的C级,一直是我们口诛笔伐的对象。底盘舒适性不佳(相对另外两辆车而言)、7AT动力总成拖沓。只要提到机械素质,顿时觉得痛心疾首,奔驰为什么沦落到了现在这般田地?中期改款,奔驰渴望抓住换装9AT的机会,力图翻身。从之前试驾GLC的经验上看,即便有了9AT变速箱,奔驰的体验也不会有太大的长进。主角换成C级,类似的动力系统瞬间变成吸粉利器,很多同事一下子上了奔驰的瘾,这又是什么情况?消费者对奔驰的期待,无非是顺滑、细腻,至于响应凌厉、换挡快,那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做不到也没关系。顺,是从C200 4MATIC上找回来的事情。Comfort模式下,C级很奔驰的2挡起步,一路加速到100km/h左右,变速箱升到9挡。动力总成不会让最龟毛的驾驶者感受到丝毫顿挫,再加一点从引擎舱透进来转速的抑扬顿挫,细腻感也有了。这点让我们很惊喜。一个9AT,让C级的动力总成平顺性从垫底,升至首位(确实要好过宝马,这个后面细聊)。在整个对比试驾的过程中,C级的主观动力感受最好,油门响应好过宝马320Li,明显好过发动机标称参数最大的奥迪A4L。这不是什么玄学,靠的也不是9AT开挂。就算是用最轻柔的脚步动作踏上油门,C级也绝不会允许变速箱在2000rpm以下升挡,明显不考虑经济性的逻辑逼出了明显运动的动力总成。奔驰对运动的追求,现在看,是要比宝马强烈很多了。折射上面论点不只是动力总成的调校,底盘风格一样可以作为论据。现在主流的设计风格,强调车的轻量化,希望车在隔离于路面的基础上,再追求操控,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是一个很明确的例子。相比之下,奔驰C级老派不少,甚至有90年代运动型车的范儿——开起来一定是压在地上,要随着路面起伏,一定程度的前后左右摇摆才对味儿。大家可以脑补,这样激进的底盘,配上从左到右两圈多一点的转向,对裤裆滚烫的孩子有多大的吸引力。当然,“高激素水准”的底盘走在平整的路上还不错,压井盖神马的就真的不擅长了,好像要集齐全身力量扑在坑洼上一样,底盘传上来的震动可想而知(震动之余,还要加点儿内饰件松散的撞击声)。嗯,这就是C级的风格。一台讲运动、不讲舒适的奔驰,你能接受得了吗?宝马320Li奔驰跟宝马学运动,宝马向奔驰学舒适。大家互相借鉴,要的都是补强短板,吃下对手的市场。一个放弃了热血,向实用低头,变得成熟的3系,重新定义了“中庸”两个字的含义。过去我们用中庸,说的是凯美瑞、卡罗拉这类车,突出的是庸,好像除了能开、能很靠谱的开,没有什么特色。今天放在3系上的中庸,突出的是“中”字。特别是三车对比,把320Li M耀夜运动版跟另外两款车同场对比,“中”的属性特别强烈。宝马的2.0T低功版发动机(135kW、270Nm),标称参数在三辆车中是最低(奔驰C200:135kW、300Nm,奥迪40TFSI:140kW、320Nm),体验却不是最肉的。给一个解释,还是要从动力总成的性格下手。宝马的8AT,前两挡相对激进,正常给油,发动机转速也要到三千多转变速箱才升挡,三挡以后,逻辑再回归省油。如此,宝马用最低的动力储备,做出了中间档次的跟脚体验,这是第一个“中”。底盘调校是现阶段宝马的特色产业,也是新世代宝马跟老车区别很大的地方。在我们的想象里,宝马、尤其是3系的悬挂,应该像没有悬挂一样。在平路上,3系还是带着一点90年代的感觉,三款车中,320Li的路感是最频密的。场景切换,换到连续破损路面上,我们又能感知到3系的另一面,车身依靠悬挂快速精密的动作,像浮在路面上一样,游刃有余四个字,是脑海中瞬间生成的评价。这是3系“中”的另一个方面,它会给你一种底盘生硬、极致运动的假象,内里,却是舒适性不输、高级感完胜A4L的本质。油耗测试:油耗测试的结果,下面的表格展示得已经很清楚了。文字部分,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奥迪省油、奔驰费油吧。在驾驶感受里,我们用了很大的篇幅说几辆车动力总车的设定逻辑。目的不仅仅是说几辆车开起来的不同,也是为这部分埋下了伏笔。油耗差异,根源不在于几个厂家的技术实力,完全是逻辑和目标的不同。奥迪A4L之所以省油,秘诀在封印动力,尤其是在经济模式,变速箱升挡的积极性令人发指,一起步立刻上二挡,发动机转速全程游走在1500rpm以下。可以说,你开A4L追求低油耗并不难,想要费点油反而要花些心思。外加奥迪的启停系统尤其给力,一个红灯挪几次车,启停就能工作几次。A4L油耗做到全场最低,很意外吗?奔驰不省油,问题也出在根子上。或许是奔驰觉得自己价格高、调性高,省油这种事情,不是潜在消费者考虑的事情。只要在动力性能上做好,就够了。所以,奔驰9AT不愿升挡的特性,是油耗高最主要的原因。另外一点,我们这次借到的奔驰试驾车是4Matic,全时四驱版。传动效率上,四驱版当然不如后轮或者前轮驱动,所以,C级油耗做到全场最高,很意外吗?噪音测试对比:这三辆车作为BBA最走量,竞争最激烈的车型,舒适性稍微差点都会被比下去。以往我们说静音表现,关注的都是路噪,风噪和胎噪,实际上真正反映出造车水平和隔音水平的,反而是原地轰油门到3000rpm,发动机运转的精密感和怠速的环境隔音。所以,这次测试我们加入两个工况,一个是怠速,一个是静止3000转。先说怠速的噪音,其实三辆车都体现出了豪华品牌中级车该有的水准,但相对来说奥迪A4L的环境隔音是最好的,奔驰C级则差一些,宝马3系居中。而静止3000转时,奥迪A4L的发动机运转是最安静的,宝马3系和奔驰C级相差不大。在动态部分也体现出了和前面类似的结论,三台车在合法车速范围内,噪音的上涨都是非常线性的,说明它们的隔音水平都不差。但三者对比成绩最好的依然是奥迪A4L,实际体验也是三辆车里最安静的。我们分析可能是奔驰C200 4Matic和宝马320Li用的都是防爆胎的原因。奔驰C200和宝马3系的数据差异比较小,但实际体验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奔驰C级的噪音源则主要是底盘隔音和日常行驶中的内饰小异响。而宝马3系的噪音除了来自底盘外,高速时风噪也比其他两辆车明显。保养费用对比:后期的维护费用方面,先要解释一个误区,很多人都以为奥迪是要5千公里保养一次,但实际上奥迪所有车的保养手册都是1万公里一保,5千公里保养只是部分4S店的牟利手段而已。另外,奥迪还是ABB三家中唯一一家保留了免费首保的品牌。至于保养价格,奔驰调整了售后价格后,奔驰C级的小保费用是三辆车里最便宜的,官方提供了基础保养套餐A(958元)和基础保养套餐B(1245元),两款保养套餐每1万公里交替进行;宝马3系也提供了类似的套餐“机油机滤保养套餐”,价格为1099元每次。而奥迪A4L的小保养价格是介于奔驰C级和宝马3系之间,价格为977元。虽然奔驰C级单次的小保养费用最低,但将保养里程拉长到我们大车评的6万公里,我们发现奔驰C级总共要做17个项目,是三辆车里最多的;奥迪A4L需要做的项目其次,为14项;宝马3系反而最少,只有12个项目需要做。所以最后算出来,宝马3系6万公里保养需要花费10188元;奥迪A4L稍微贵一点,为11645元;相对来说奔驰C级要贵得多,6万公里总共需要15289元。简单维修费用对比:在城里开车避免不了小剐小蹭,甚至有时还有自己停车时被别人刮了找不到元凶的情况。那么如果自己自费去4S店简单维修,需要多少钱呢?经过我们的电话问询,假设三辆车都是前翼子板发生了刮蹭,钣金加一副漆的价格,三个品牌4S店的报价都在2500元左右,基本无差别。购买建议:这一部分说购买建议,其实也不太准确,因为这个价位的消费者不需要像买10万元车那样,尽量考虑得周全:各方面产品力都要比个你死我活,仿佛哪一点稍弱,就吃了大亏。他们已经可以在买车这件事上稍微任性一些了,所以你可以看到尽管奔驰C的后排相对不舒服,价格也最贵,但销量却最好,可见消费者还是愿意为颜值买单的。不过,既然是做车评,我们也不能免俗。最终还是要按综合产品力,来给这三辆车综合排个序,并且简单总结下各辆车的特性以及适用人群吧。综合实力第三名:奔驰C200适合的人群:对空间要求不高,后排利用率低,对底盘舒适性不敏感;但对品牌,形象有很高要求,并且不差钱的消费人群很多人都说这一代C级是“外貌协会”的最爱,这点我们是赞同的。这一代C级在形象层面确实非常出色,包括我们编辑部的同事也都会被它的设计给俘获,而且顶着三叉星的标,在一些场合获得的礼遇也能让虚荣心得到满足。比如我们开着它去拿A4L,在一个封闭小区也收获了保安罕见的热情,这些都是奔驰标和C级出色的形象带来的。但奔驰C级也不仅仅就是外观好看,它在其他方面也容易给人好感,比如很爽快的动力体验、9AT变速箱的平顺性,转向手感也能给你豪华品牌该有的品质感。所以单看奔驰C级,它是个合格的豪华车,但就怕货比货。和另外两个对手比起来,奔驰C级的短板实在是太短了,它的底盘在高级感方面不如另外两辆车那么精密,而且即便是贵得多的长轴版,后排的乘坐体验也很一般。所以,奔驰C比较适合对形象有要求,日常一两个人通勤用车,不太需要考虑满载场景的小资。综合实力第二名:宝马3系适合的人群:喜欢开车,对机械有一定研究,也需要兼顾家用的消费人群宝马3系是三车里产品年龄最大的,很多装备已经有些落伍,但宝马3系体现出来的均衡性却是三辆车里最好的。没错就是均衡性:首先形象方面,宝马漂亮的M套件很便宜的版本就能买到,很多男性消费者会喜欢;其次,Li版的后排体验也是三辆车里最好的;再有就是它的底盘兼顾了舒适和运动,颠簸路面它的滤震能力比奥迪A4L要好,底盘的极限也是三辆车里最高的,而且宝马毕竟是宝马,在人与车的沟通方面也是三辆车里最好的。另外,买宝马3系,我们强烈推荐大家买3系Li版本,因为长轴版的后排体验比短轴版好了不止一个数量级,运动基因也没有差很多,只是在车流里快速穿梭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后面拖了个尾巴。嗯,这个也只有老司机才能感觉得出来。综合实力第一名:奥迪A4L适合的人群:手握足够的预算却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的人,或者希望相对低调、对舒适性有高要求的人奥迪A4L可以说是最懂消费者的一辆车,中国消费者喜欢的舒适、好开、经济,它都将这几点做到同级最好。在我们测试环节中,它在油耗和噪音测试里的压倒性优势,非常能证明它的硬件实力,而这也是在日常使用中能给消费者带来实质感受和经济层面价值的。另外,它带给了消费者最为轻松或者说最无感的驾驶体验,包括它的转向、底盘、包括静音都是往舒适方向调的,这不仅让你在多数路况里感觉更加舒适惬意,而且在这辆车上你能很容易的体验到一辆真正的豪华车车带给你的高档感、品质感。豪华车的真正价值,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吗?我们以前经常说过,推荐给多数消费者购买的车,和我们自己主观会选择的车,方向上和结果上都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尤其是买这个价位车的消费者其实已经可以有些任性了,可以按着自己的性格喜好去选车。所以最后这一页的编辑选择篇,我们会提出我们自己的主观喜好,给大家参考参考。选奔驰C200的:尤倩:没有女人会拒绝拥有一款香奈儿5号香水,正如没有女人不会爱上奔驰C级的贵妇气息。也许它的车厢做工并不如看上去那么精致,也许它的后排空间会使我的朋友抱怨。但它的价值,最终会从停车场保安的脸上看出来。张亦驰:在一些人眼里,C级就是一个空有皮囊的花架子;对另一部分人来说,C级和运动是两个互斥的概念;也有人认为,买C级的根本不懂车。我必须承认,没开过标轴C级之前,这三类人中都有我的影子。而在深度接触C200 4Matic之后,我觉得它更接近于E90 3系的感觉:车身灵活、姿态稳健、悬挂硬朗、转向手感好,要比现款3系更讨我喜欢。裘立志:我是完全可以接受奔驰C所有缺点的,比如底盘舒适性差(能差得过我尚酷嘛?),后排舒适性差(能差得过我尚酷嘛?),但在其他方面差不了太多的情况下,奔驰这个品牌和C级带给我在形象层面的满足感(或者说虚荣心?)是其他两辆车不能给的。选奥迪A4L的:庆哥:我不喜欢风格左右摇摆、所谓面面俱到的车,什么“运动和舒适结合的相当好”,在我眼里就是两头都不沾。所以既然统稿的老师强硬地告诉我不允许提Giulia、必须在这三台中选一台,我就只能选择最高效最舒适的A4L了。尤其我还是个比较注重内饰的人,这三台车里也只有A4L的内饰是能打动我的。选宝马3系Li的:柳笛:作为一个3系车主你让我怎么选?陈列:在三辆车里,3系可能不是最快的,但主观运动感是最强的,无论是转向还是加速时的回火声,都非常地讨好我。而且后排的空间表现又优秀,这样一台兼顾了运动与实用的车型,终端优惠还特别大,49年入X军又何妨?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新车评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汽车原创车评与视频专业网站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登机箱品牌排行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