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不怎么玩游戏,办公软件学习培训班比较常用,能追剧上网就行,预计4000左右,请问CPU,显卡等多大合适?

5803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4353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正在阅读:昔日主宰今何在?谈LGA775时代CPU今境况昔日主宰今何在?谈LGA775时代CPU今境况
1Pentium 4的最后一站  【PConline 杂谈】&嘿,你听说过LGA 775么?&&是一个插槽名字么?&&不,那是一个时代。&  大家不需要猜想小编是高端黑还是低端白,从2004年的呱呱坠地,到今天依然为低价神器发挥余力,LGA 775伴随着Intel的跌宕起伏,也陪伴了我们每一次日夜奋斗。曾经一统Intel桌面CPU市场的LGA775,即将到了盖棺论定的时刻。虽如今是酷睿处理器的天下,但我们这些老DIY玩家依然记得在LGA 775时代Intel是怎样从低谷重新走向巅峰的。今天,我们就以时间顺序,简单回顾下LGA 775时代CPU。长使DIYer感慨万千 追忆LGA 775时代CPU  首先,来恶补下LGA 775LGA 775,首次引入无针脚设计  Land Grid Array简称LGA 775,又称为Socket T,是上代Intel处理器接口,取代了Socket 478,它最大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处理器不再有针脚,而是改为触点式,而针脚是在主板上,这样的话,减少了CPU拔插时针脚易损坏的问题。将针脚转嫁到主板厂商,当年他们很有怨言的,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当我们主板厂商知道要用LGA 775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们觉得,Intel你这个老流氓,加针脚明明是你的工作量,Duang一声,就嫁祸到我的主板上,那个主板拿到手里啊,成本高了,价格贵了,售后多了。结果网友出来一定骂我,根本就没有性价比。后来我经过也知道LGA 775是Intel家力推的,那卖了一个月下来呢,起码我卖得很开心。现在呢,我每天都在卖。那我跟Intel讲,卖的时候就卖LGA 775的主板。我要给网友看到,我卖的就是LGA 775主板,你买的也是LGA 775主板。一、Pentium 4的最后一站活跃时间:2004年至2007年  2004年,Intel高端市场的中流砥柱&&第三代Pentium 4开始提上了日程,业界首次采用90nm制程,加上Intel叫嚣不破10GHz不回头的最终频率,让当年的DIY玩家期待不已。与此同时,市场也开始做好从Socket 478升级LGA 775的准备。当年Prescott Pentium 4的游戏性能乏善可陈,DIY玩家都投向AMD的怀抱了  谁知,当Prescott Pentium 4的评测文章一出街,市场一片哇然:31级超长流水线带来了比Northwood更高的延时,导致了同频率性能比后者没有任何进步,这对于当时竞争激烈的CPU市场来说是致命的。更让Intel壮士断腕的原因是,LGA 775虽然理论上能带来更低的发热,但远远抵消不了90nm制程Prescott CPU由于高漏电率导致的超高发热量。Intel自己都承认Prescott的问题,你说当年有多糟糕  高频低能,成为了Prescott Pentium 4的代名词,当时高端奔腾4CPU动辄115W的TDP,在今天的目光来看,是难以想象的。与当时Athlon 64竞争一再失利的Intel,终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直接革掉了NetBrust架构的命,走Pentium M的路,才有后来的Core 2。Pentium 4 506,Intel首次将旗下64位技术带到PC平台当年的最强Intel CPU:Pentium 4 670  当时第一代LGA 775&Pentium 4依然用频率来命名,不过为了区分上一代,后缀加上了F,如Pentium 4&3.2F。当Intel知道频率道路走不通后,开始了用数字定位来代替频率型号,如Pentium&3.8F对应Pentium&570。后期2006年,Prescott 发布了2M二级缓存的产品,命名中百位数的5换成了6,如Pentium&670。Cedar Mill的奔腾4保持了多年了频率世界纪录  在革命性的&扣肉&架构降临之前,臭名昭著的Pentium 4终于拨乱反正了,推出了单核时代最后一条产品线也是奔腾4最后一条产品线,65nm的Cedar Mill架构。型号最后一位加1,证明了它的身份。继承了超长流水线的高频率潜力,加上65nm制程大大改善了发热,获得了当时的好评,当时的Pentium 4 631成为了当时超频神器。可惜,那时候已经是Core 2的时代了。  除了Pentium 4正代,Intel当时还推出了面向顶级平台的Extreme Editon的LGA 775奔腾4 CPU,由于当时频率限制,产品数就寥寥无几了。包括130nm制程的Northwood架构Pentium 4 EE 3.4/3.46以及Prescott 2M架构的Pentium 4 EE 3.73。  由于年代久远,奔腾4 CPU早已消失在现在的市场中,只有在二手市场中找到它们的踪迹。相关阅读:绝世神U显神威!E5200稳超4G对比评测300元升级神器?至强 E5450超值四核评测潜力狂飙100%!奔肉E2140暴力硬改教学2一面天使一面恶魔:Pentium D二、一面天使一面恶魔:Pentium D活跃时间:2005年至2007年Pentium D继承了Pentium 4的封装  当时,走频率策略的Intel认识到高频并不能换取等比例的高性能,AMD也默认了这一点,于是在2005年开启了双核CPU元年。第一个多核CPU,成就由Pentium D达成。为了吸引消费者选用双核产品,当时Intel继续选用LGA 775插槽。经过多线程优化后的Pentium D性能还是很给力的  第一代Pentium D内置了两个Prescott 1M核心构成,命名为Pentium D 800系列,代号Smithfield。经过多线程应用程序的优化,Pentium D相比单核CPU性能提升达到了60-80%,这在当时的CPU市场是震撼的,同时也让AMD与Intel更加坚定多核发展的道理。但是!发热怎么办?  但是问题来了,Prescott臭名昭著的火炉,两个Prescott安置在CPU中岂不是成&核弹&了?的确,小编读大学时候,就曾经受过当时舍友的Pentium D 820平台的风扇噪音之扰。3.0GHz的Pentium D 830,TDP就高达135W,而现在高端四核CPU才不到100W。可见,当时的Pentium D,简直是一面天使一面恶魔。Pentium D 900系列成了初代双核的拨乱反正之作  Cedar Mill架构,带来了65nm制程,大大缓解了当时热锅上的蚂蚁的Intel的状况。为了进一步抢占市场,Intel马上就推出了Cedar Mill Pentium 4的双核版本,Pentium D 900系列,代号Presler。900系规格表,可见新步进的功耗仅有95W,在当时已经很了不起了  漏电率大大降低,发热量得到有效控制,让当时的Pentium D 900系列CPU最高频率达到了3.6GHz,其中D0步进的Pentium D 900系列高频产品TDP降到了大众接受的95W,并且终于能够与AMD Athlon 64 X2的竞争中平起平坐。Pentium D&XE版本CPU的包装盒  按照惯例,当时双核开启的年代,Intel依然推出了至尊级Pentium D CPU,包括Pentium D 840XE(与840的差别在于开启了超线程技术)、Pentium D 955与965,开启超线程、FSB通提升到1066MHz以及解除频率限制,让这代至尊级CPU真正成为了极限超频的利器。  一面天使一面恶魔,Pentium D的争议还存在另一个方面。当年引起很大争议的胶水双核  为了降低产品研发周期,当时Intel直接将两颗Prescott的DIE封装在一起,并非一个独立的双核CPU,当时就被AMD嘲笑为&胶水双核&,而Intel则辩称用户只重视CPU性能而并不在乎CPU内部架构。虽然Intel首款胶水双核也是为多核之路充当了回小白鼠,但也为下一代的革命带来了喘息之机。3走向人生巅峰:Core 2三、走向人生巅峰:Core 2活跃时间:2006年至2012年  铁下心洗心革面的Intel,先是解散了走入歧途的NetBrust研发团队,重用P6团队。Pentium 3以及Pentium M的正统继承人,Core 2终于在2006年中发布,也开始了Intel在CPU的统治,一晃就将近10年。  第一代Core架构,代号Conroe,采用65nm制程,我们都亲切地叫它为&扣肉&,是第一代Core 2 Duo桌面处理器的核心代号,在LGA 775插槽中安家,用于取代当时的Pentium D CPU。同时,至尊版Conroe XE也在不久诞生,为Core 2 Extreme X6800。虽然相比上一代,Core 2的频率反而更低,性能却秒上一代一条街,超频更加得心应手。而最高TDP却只有65W,这就是架构的威力。  低能耗高性能,让Intel发现了四核CPU的发展契机,在Conroe发布半年后,代号为Kentsfield的英特尔第一代四核心处理器发布,如当年第一代主流四核CPU,Core 2 Q6600。虽然当时Intel依然用胶水方式来封装双双核CPU,不过,这次没有人跑出来批评Intel的做法了,包括AMD。  第二代Core架构,代号Penryn,诞生于2008年1月推出,相比第一代最明显的改变就是采用了45纳米制程,最高二级缓存提升到6MB,同时同频性能有小幅的提升。与第一代Core架构相比,更先进的制程让Core 2 CPU的频率提升以及超频更加容易,同时也为诞生更高规格的四核Core 2 Quad提供了条件。  Penryn的双核CPU代号为Wolfdale,规格最高的为Core 2 Duo E8600,频率高达3.33GHz,二级缓存6MB,TDP依然只有65W。四核心的Penryn产品线十分丰富,有Core 2 Extreme QX9650、QX9770、QX9775和Core 2 Quad 、Q9650、Q9550、Q9450、Q9300 和精简二级内存版本(只有4MB L2 Cache版本)的Q8200、Q8300、Q8400。四核CPU,就在那个时候开始成为中流砥柱。  当奔腾被贬职之后,Intel并没有放弃奔腾这个经典的名字,而是用到低端到主流的CPU产品线中。当原来的奔腾4、奔腾D产品库存清理完毕后,2007年6月发布了第一款采用Core架构的Pentium Dual-Core处理器。第二代Core架构对应的奔腾系列也在2008年年底推出。  虽然FSB以及二级缓存缩水了,但继承了Core架构的低功耗高性能,再加上性价比的杀手锏,当年Pentium Dual-Core一经推出就引起了主流CPU市场一阵波澜。其中E2000这一代超频神器,更成为了当年的平民法拉利。  总的来说,Core 2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让Intel重新主宰CPU市场。4这是赛扬时代:LGA 775的Celeron CPU四、这是赛扬时代:LGA 775的Celeron CPU活跃时间:2004年至2012年  为什么小编要以一页来回顾LGA 775时代的赛扬CPU?因为国内DIY老玩家,尤其是超频玩家,对赛扬二字感情至深。同时,Celeron在LGA 775时代,即使时代怎么变,其地位一直没变,都是入门低端级CPU。赛扬 D  在那个臭名昭著的Prescott架构时代,Intel似乎不想打破DIY玩家对赛扬的美好印象,于是将赛扬后面加了个D,打破了以往赛扬CPU&不带任何添加剂&的传统,同时也开始了数字命名型号的赛扬CPU时代。高频低能的代名词:赛扬 D  那个时代的Prescott是高频低能的代名词,对于FSB频率以及二级缓存缩水了的赛扬D来说,更是变本加厉。虽然Intel用高频来弥补低效能的不足,但动辄3GHz的赛扬D却打不赢2GHz的AMD闪龙的窘况让人啼笑皆非。更让人不爽的是,本来赛扬是低端CPU,为预算不足的人士准备的。谁知那时候的Prescott的高发热量让DIY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款低端CPU是不是要高端散热器才能镇压住热量。  虽然当时的赛扬D口碑不好,不过倒是超频性能十分不错,133MHz的外频能在风冷默电压条件下超频到200MHz外频,加上本身超高的倍频,超频到4GHz不是难事,如当年的赛扬D 320。27倍频,让数字游戏一切皆有可能  到后期Intel更新了Cedar Mill架构65nm制程的赛扬D,大幅度改善了发热,同时将二级缓存提升了一倍,为512KB,效能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发热降低,频率也自然容易提升了,譬如Celeron D 365默频达到了3.6GHz,与奔腾4看齐,此时倍频达到了夸张的27。不过,无论怎样,赛扬D永远都逃不出高频低能的阴影,&赛羊&称号又一次被DIYer调侃。  告别了Netbrust架构的赛扬,投入了Core微架构的怀抱,当赛扬自己以为会出人头地的时候,Intel爸爸却进一步压缩赛扬的生存空间,因为被贬后的奔腾哥哥把以前赛扬时代的部分市场定位占领了。赛扬 430  比如当年Pentium Dual-Core E2140系列仅需500元的价格,这个价位确是以前赛扬的生存空间。于是Core时代的赛扬,只在最低端产品线中生存,再一次被玩家们调戏成&赛羊&。当时就是这样  告别了赛扬D 300系列,2007年,Core时代赛扬进化成赛扬 400系列,并且取消掉D的称呼。单核架构,频率从1.6Ghz起步,到2.4Ghz,二级缓存512KB,不到2.0Ghz的频率,性能却秒了Celeron D 365(3.6GHz),可见其效率。但对于那个连500元的奔腾都是双核的水平,算是菜鸡互啄了。  赛扬 E1600  Intel为了大一统多核CPU,2008年,赛扬终于贴上双核的标签,命名为 Celeron E1000家族,与Pentium E2000家族相呼应,依然为Conroe 65nm架构,二级缓存仅有512KB,为奔腾双核的一半,由此拉开定位。赛扬 E3300赛扬 E3500  2009年,Intel推出Wolfdale 45nm的架构赛扬系列,命名为Celeron E3000,核心频率进一步提升,起步频率2.4GHz,二级缓存提升至1MB ,并将加入VT功能,令虚拟技术完全普及。2012年,依然有LGA 775的踪影,赛扬E3500就是这插槽的收尾之作  2010年秋天,Intel发布了LGA 775时代最后一款赛扬CPU,Celeron E3500。直到2012年,LGA 775的赛扬CPU结束了它的使命。&静静地我来了,正如我静静地走&,尴尬的地位,让Core架构时代的赛扬显得十分低调。5LGA 775不死:300元的Xeon神器五、LGA 775不死:300元的Xeon神器活跃时间:2013年至今至强处理器带给DIY玩家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不对喔,服务器CPU不算DIY小编的工作量喔&。但一次又一次的Xeon E3系列在DIY市场的成功,DIY的精髓就是如此,就是挖掘神器的乐趣。&任性的价格  2013年,市场上突然涌现出一批超低价的至强CPU,不是LGA 1155、更不是LGA 1366,而是已经被淘汰的LGA 775。不要1999,更不用999,只要299,你就拥有超越i3媲美i5的性能!这不是广告词,这是轰动一时的至强 E5450。至强 E5450:听说默秒全的i3你很叼?  至强 E5450,生于2008年,是45nm Penryn的服务器版本,适用于LGA 771服务器专用主板,3.0GHz的默认频率,12MB的二级缓存,是当年的顶级服务器CPU。时过境迁,在2013年,至强 E5450的服务器已经沦为&洋垃圾&论斤卖。不到300元的拆U价,被DIY玩家发掘后,瞬间一变,变废为宝,成为了300元神器。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通过改造,LGA 771的至强 E5450可以运行在主流的LGA 775主板上,这样一来,超低的升级成本让原本已经灭亡了的LGA 775又一次火了起来,更为LGA 775增添了传奇色彩。  只不过,这一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PConline总结:见证了DIY的黄金时代LGA 775  看着2015年的今天不思进取的CPU性能,想着遥遥无期的下一代高性能CPU发布计划,念着今年一大波低功耗但性能不长进的CPU,我们就不时回忆起LGA 775统治下的Intel CPU时代。  从众矢之的,到重新振作,再走向人生巅峰,最后结束使命,到今天依然发挥余热,LGA 775是一代玩家在DIY高潮年代的深情回忆,也是CPU发展的黄金年代的回忆。希望将来,AMD与Intel的剧情,不再是那么一面倒,而是重新带领大家回到血脉偾张的激情。&
DIY硬件图赏
DIY论坛帖子排行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荣耀MagicBook锐龙版笔记本电脑评测 | 荣耀锐龙版电脑怎么样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高考结束不知道笔记本怎么选?四千以下预算用这款就行了:价格屠夫?荣耀MagicBook 锐龙版 完全体验!
笔记本电脑
破晓前最亮的光
注1:本篇不拿开箱凑篇幅,因为没什么值得开的。注2:众测产品。题记:当我们抱着看戏的心态去迎接荣耀笔记本时,才发现它是认真的。也许2个月后会有人想起我说的话:MagicBook锐龙版会是四千元以下笔记本的屠夫。市场部的新员工小赵,外号表情包。因为入职时的发型和抠门领导最爱的表情包一致,故此得名。▼但这不重要,今天他拿出了新到手的,而且不是联华普戴中的任何一家。拎着路过的总监老李:“小赵,你这台是Macbook P... ...”老李话说一半发现这款笔记本还是和MBA/MBP还是有区别的。MagicBook,一个从未见过的标签跃入眼帘,从位置到大小再到命名,还真有点和MacBook看齐的意思。“这台是荣耀MagicBook,最近刚出的。”说着,小赵熟练得合上笔记本,路出铝合金表面的荣耀LOGO:“我觉得不错。”不知道他的观点在未来能否成为更多的人共识,而荣耀MagicBook系列能否如它的手机一般在性价比的道路上打出自己的一片疆土,这些都有待市场检验。对此,我是比较乐观的。荣耀Magic做得确实和APPLE MacBook比较像,这种形似体现在硬件上的方方面面。MagicBook的在外观上贯彻了“做减法”的精髓,视觉上的一体性特别强,几乎感受不到视觉上的割裂和不和谐的线条,与其想办法让A面的纹路做得出彩,荣耀选择“不做”。A面为一体铝合金材质,抛光打磨得很到位,整体呈现出一种温和的质感。外观对于¥3999价位(618期间售价为¥3799,还送荣耀路由器和双肩包)的笔记本电脑而言,确实难以要求更多。机身的厚度控制得很好,最厚处仅有15.8mm,不由地想起乔帮主从牛皮纸袋里掏出MacBook Air时,台下响起一片惊呼声的那个瞬间——时隔多年我们对于纤薄的追求从未停止。MagicBook锐龙版也确实把机身厚度做到了让我满意的水平,相比于2017款12寸MacBook (非AIR)13.1mm的厚度还是略有不如,但最厚处差距不到3mm的厚度在视觉上已经可以接受。况且后者的价格¥9000起步,CPU用的还是Core M3。相比于2017款Apple MacBook Air 13.3最厚处17mm的数据,MagicBook锐龙版在厚度上明显控制得更好。在垫脚的支撑下,MagicBook锐龙版像是一块漂浮在桌面上钢板。即使是最厚的一面对准镜头,依旧可以感受到这款笔电确实在设计上花了功夫。A面半开,MagicBook锐龙版整体风格偏向简约,和MacBook相近,不带有明显的“商务”或“游戏”的标签,全凭使用者对它的定义。这种设计也我比较喜欢的,不论是办公室还是娱乐都不会感觉俗气。而且越是简单的外观越不会受到潮流变化的影响。上盖的R角打磨到位,表面经过喷砂处理有没有刀痕,边缘圆润不割手:MagicBook的A面弧度比较平整,区别于MacBooK更大的边缘弧度,MagicBook更接近“平板”的感觉,至于偏爱哪一种设计就见仁见智,这里也不下定义屏幕和机身的铰链外部为全包式卷轴设计,没有用断崖式设计,在矩视觉上形成C面和B面的过渡,但不如MacBook来得干脆利落:B面采用了黑色的边框,在息屏时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换做反差较大的白色(MacBook),难免突出屏幕的边框,这一点我报以支持的态度:MagicBook锐龙版的屏幕支持178°的翻转,便于在特定情况下对屏幕进行展示:MagicBook触控板的面积并不算大,距离键盘的底排有1cm左右的距离,实际操作时,在默认速度下手指划过触控板,指针可以移动90%的屏幕面积。触控板左键键程短,手感偏软,右键键程长,手感偏硬(相对而言)。整体来说左右两键手感都属于偏软类型,反复点击不容易疲劳。MagicBook锐龙版金属面板的颜色偏浅,风格简约,容易为各种需求的消费者接受:目前小米笔记本和IdeaPad 720s走的都是金属风格,但在¥3999价位,MagicBook锐龙版确实是一枝独秀。我把部分的结论提早写出来:这款笔记本怕是要革那些“学生本”的命。以往这一价位的笔电配置都很坑,但MagicBook锐龙版做到了超越多数同价位竞品的性能,并且在外观设计上有不俗的表现。▼我接触的第一件荣耀的商品并不是荣耀手机,而是荣耀MagicBook锐龙版,但本着客观的原则,这款笔记本在同价位里真的很有性价比。同事&对于看剧,她有自己自己的独到见解:女二作妖,不看女主绝症,不看男主花心,不看。所以她很久都没看过国产剧了... ...但这不重要,因为这次我请她看《黑猫警长》&▼MagicBook锐龙版屏幕采用雾面的IPS,45%NTSC色域,分辨率为,可视角度178°:▼这一价位屏幕想拥有72%NTSC色域——也确实做不到。一般来说产品经理认为4K甚至5K以下的笔记本电脑用户,首先在意的是硬件配置,其次是续航和外观,至于屏幕色域排得比较靠后。因此做产品优化时,资源和成本也主要往前者倾斜。如果将MagicBook锐龙版作为专业修图本,除非转接广色域显示器,否则它并不是适合承担这类工作。但话说回来,我们横向比较,同价位竞品也确实做不到。理论上来说这属于更高层次的需求,市场也准备了这一类的产品,只需支付更高的售价即可。▼MagicBook锐龙版的屏幕侧边框为5.2mm,确实带来了不错的窄边框体验(APPLE MacBookAIR啊就是边框停航母的典型),屏占比为81%。官方宣传其为“将一块大小为14英寸的显示屏,放进了13英寸大小的机身中。”▼采用IPS防眩光屏幕,可以对刺眼光线进行漫反射。另外MagicBook锐龙版具有护眼模式,且获得国家眼科针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认证(听着很长,我个人比较重视护眼的功能),可以有效对屏幕蓝光进行过滤。即使是长久的凝视也可以做到更加舒适。▼MagicBook锐龙版没有为了顶面窄边框而将摄像头等传感器做到底部,因此在视觉上没有足够的震撼性:▼值得一提的而是,MagicBook缩减了键盘区的长度,将出声孔安排在了键盘区的左右:▼而事实上,MagicBook锐龙版正反面共有四个扬声器(难怪声音那么大)提供杜比全景声声响系统,亲测效果不错,相比于多数仅在BC面连接处的单排扬声器,MagicBook锐龙版提供的立体声效果更好,氛围感也更强。▼MagicBook锐龙版左侧为USB-C充电接口,HDMI接口和USB-A接口。HDMI是目前最主流的视频视频输出接口,相比于DVI等接口可以有效控制厚度。▼MagicBook锐龙版将天线做到了B-C面接合处附近,无线网卡型号为英特尔8265HUW,Wi-Fi 5G频宽最高支持H80,理论速率最高可达867Mbps。Wi-Fi 2.4G的频宽最高支持H40,理论速率最高可达300Mbps,提供2*2MIMO双天线WIFI,无线兼容性有保障。▼右侧提供了3.5mm音频接口和USB-A 2.0接口,为了做到机身的纤薄,没有安装光驱,事实上光驱也确实在逐渐退出主流的硬件序列▼3.5mm接口插入耳机仔细听的话有微弱底噪,但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另外MagicBook锐龙版相比intel高配版本的一个区别在于:开机键的指纹识别功能被取消。不过对于差价和性能而言完,这部分的阉割可以接受:Dolby Atmos Sound System,也就是杜比全景声(需要硬件支持),2017年6月被首次应用到笔记本电脑上,可以说MagicBook锐龙版拥有这一功能我还是比较意外的。除了提供电影、游戏等预设音频外,同时支持三种个性化音频设置:软件也提供了杜比全景声的预览:参考片源有《古墓丽影 · 源起之战》,感受一下杜比音效,比单喇叭出声要立体很多续航:充电器的型号为华为HW-,支持100-240V宽幅电压。支持5V 2A / 9V 2A / 12V 2A /15V 3A /30V 3.25A多种规格,最高功率65W,也可以给手机充电。在充满电的情况下,可以看本地1080P视频7小时,或者浏览网页8小时。将传统的圆孔DC充电线改为双端Type C接口后,充电设备的便携性上升了几个档次,即使遗失,可替代品也有很多,这也是笔记本进步的一个缩影。另外,在急需充电时,可以在30分钟完成40%的电量,如果用于浏览网页等操作,可以做到3~4小时的续航。”3.键盘手感说不上好,键程短是必然,在能用的程度。她对于目前笔记本的游戏的使用强度局限于DOTA2 / LOL,剑灵AFK后偶尔也会玩,两年前迷上了天涯明月刀,但现在已MOBA类为主。MagicBook锐龙版的核显提供了不俗的图形性能,仅仅是影音娱乐,并不能完全发挥出它的性能,需要更多图形计算的场合才能进一步发挥出它的实力。至于LOL这类游戏,高帧数流畅运行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是目前衡量笔记本游戏性能的起点。猜出图中的鼠标型号给30金币~杜比全景声对于部分游戏的体验有直观的提升:为了控制厚度,MagicBook锐龙版提供的接口不多,左侧为TYPE-C、HDMI和USB -A,结合右侧,整机总共有2个USB-A接口,轻薄本的定位基本如此。使用蓝牙鼠标话,2个口也能适应多数外接设备的情况,如果需要大量拓展,请考虑这个因素。显示屏的左右窄边框对于整体颜值的提升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游戏用3D端游剑灵来测试:分辨率为,对于笔记本而言,14英寸的屏幕开这个分辨率有些多余。高分辨率一个比较直观的问题是人物太小(也有部分游戏如LOL,不同分辨率人物视角一致)。屏幕较小关系,普遍分辨率可以调节到、、等几种。即使是,1080P比前者分辨率倍率为1.44。以下数据都在1080P下完成。1080P下全开五档,选择战斗优化:野外场景静止状态为44帧,运动场景为35帧,如果适当降低分辨率以及画质,在帧数上还能有不小的提升。相比于UHD620,VEGA8已经相当给力。3.整机跑分16.4W,不过一部分的分数来自于CPU的异构分,注意辨别:比较关心的是主硬盘和屏幕,分别来自闪迪和奇美。分别通过AS SSD和CrystalDiskMark,检测出这款闪迪的M.2固态走的是SATA3接口,最高带宽6Gbps,并不支持NVMe协议。CPU-Z检测Ryzen5 Mobile 250OU为14纳米工艺,TDP15W,三缓4MB,四核心八线程。集合了RYZEN架构的逻辑计算性能,和VEGA的图形能力,R5 2500U有望一扫AMD在移动端的颓势。内存为8GB(1GB被核显占用),频率为2400MHz,2×4GB双通道,双通道对于核显性能的提升具有比较大的意义。CPU-Z自带性能测试,相比几年前的桌面APU旗舰A10-7850K,单核成绩明显更高(CPU-Z对于A10 7850K只有2M4T的成绩做参考)。多线程也是一样的结论,在R5 2500U单核性能更强的情况下,4核8线程的分数肯定比4核4线程的A10 7850K要高。逻辑计算能力上,R5 2500U和i5 8250U其实是旗鼓相当的。这意味着目前移动端的APU已经轻松超越了前桌面旗舰APU,这不仅仅是性能上的飞跃。要知道A10 7850K的TDP为95W,超频使用会更高,需要较好的散热器来辅助散热。而R5 2500U TDP 为15W,仅为前者的1/6。满血功耗全开也就25W,而且多数情况下是达不到这个程度的。以上仅仅是逻辑计算能力。事实上R5 2500U的图形能力也超越了A10 7850K。GPU-Z数据&R5 2500U采用VEGA 8& Graphics核显:图形性能选用行业内被广泛认可的3D MARK由于最新的驱动版本未收录,所以显示验证警告,但未来肯定可以解决。选取的色是为笔记本常用的Sky Diver,适合非发烧配置的测试显卡分7727、物理分6849 、综合分7707测试中(模拟真实游戏环境且压榨显示核心的性能),平均温温度64℃进入3D MARK网页联网验证结果:另外我在3D MARK 官方数据库中找到了一份可供对比的成绩。一款搭载了intel i5 8250+UHD620核显的笔记本。可以清楚地看到图形分领先92%,物理分领先2.7%。场景测试一和场景测试二的分数分别领先91%、93%。可以说R5 2500U的图形性能把i5 8250U摁在地上摩擦也不为过。VEGA8 MOBILE在MagicBook锐龙版的图形性能表现,明显强于GT940M,接近NVIDIA GeForce 940MX。弱于GT950M和满血版MX150这两款独立显卡。点评:“”市面上某款外观和MagicBook锐龙版接近的¥4099性价比笔记本,用的还是Core M3+HD615+4GB+256GB配置时,MagicBook锐龙版已经是R5 2500U+Radeon Vega8 +8GB DDR4 2400双通道+256GB,不论是逻辑计算性能还是图形性能都超越了前者。性能上比不了,和大体积游戏本,但足以满足多数游戏的需求。不输i5 8250U的的计算性能,加上远远强于前者的图形性能,结合价格,性价比如何已经很明显。用核显可以直接玩很多网游大作。系统界面:▼MagicBook锐龙版预装Windows10系统,和正版Office 2016办公套件。默认壁纸主题为紫色,但色彩上有所克制,视觉效果还算不错。▼R5 2500U搭载了VEGA8 Mobile核显,驱动为RADEON Software,用过新A卡的用户一定不会陌生:▼RADEON Software提供一个很实用的功能:超虚拟分辨率,让图形显示出4K分辨率的效果:▼在RADEON Software中打开这一设置,可以看到分辨率选项中出现了的选项:▼点击保存后桌面就瞬间进入到了4K分辨率下的图标大小,这对于多图标、多任务处理有明显的帮助。进入游戏时也有4K分辨率的选项:▼MagicBook锐龙版有自带的管理软件,比鲁大师绿色很多,不带游戏库、不搞二手手机回收、不会弹出鲁讯新闻窗口,也没有悬浮窗。支持驱动管理、电源管理、硬件管理等功能,整体上我给好评▼另外自带的电脑管家支持开机动画的设置,默认是荣耀LOGO▼此处我替换为其它图案,虽然不支持完全自定义,但至少有了选择的余地:Mrs.海星,公司的差旅达人,经常出门在外,孤苦无依,举目无亲。在这个滴滴死机和空姐案都可以发酵那么久的社会,孤单的她可以依靠的唯有——练出来的空手道黑带。&一整个办公室的男同事加起来都不够她一个人打的。但这不重要,谁会嫌自己的背包再轻一点呢?纤薄的特性使其直接插入背包即可,最厚处仅15.8mm,背包的收纳格可以轻松容纳。的小型,仅夹层就能轻松收纳MagicBook锐龙版加上迷你的适配器,和TYPE-C线,告别粗壮的线材和笨重的适配器。“”点评:很难想象4K以下价位的笔记本可以把便携性、性能和外观兼顾得那么到位。破晓点评:首先聊聊MagicBook锐龙版不足:USB拓展少,USB-A接口只有两个。预装4+4GB双通道内存,想拓展会麻烦一些。至于优点,还是看图吧。如果的预算低于¥4000,那么MagicBook锐龙版可以作为首选。尤其适合刚高考完的那些大一新生,因为这部分人最容易被各家的“入门笔记本”所坑,如果自己也拿不定主意,这款真的很不错。我是破晓前最亮的光,感谢阅读~科科。&&
已有156人赞过
的其他测评
本文评测的商品
荣耀MagicBook 锐龙版
作者其他评测
热门众测活动
飞利浦 66111 轩扬 LED台灯
新用户专享福袋(随机发货)评论有奖
申领:1积分
Nokia 诺基亚 X5 全面屏 AI拍照手机
日立 R18DA 锂电池充电吸尘器
申领:20积分
70迈 Midrive M02 智能后视镜青春版
申领:20积分
赛睿 寒冰Arctis Pro+ GameDAC游戏耳机
申领:20积分
极蜂天文望远镜
申领:20积分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常用办公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