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五大发展理念各个地位

新时期下双语教学面临的瓶颈及解决对策
张富青 傅晶 邓惠文 吴莉摘 要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历经多个年头,但是目前双语教学已面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一个局面。本文从双语教学面临的瓶颈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借此促进双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关键词 双语教学 瓶颈 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The Bottleneck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New Perio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ZHANG Fuqing, FU Jing, DENG Huiwen, WU Li(Schoo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3)Abstract Bilingu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through many years, b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facing a situation of stagnation and even regression.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bilingual teaching.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teaching.Key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bottleneck; countermeasures双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01年教育部提出要求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以来,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学就成为热门的应用研究型课题。2007年启动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其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评价专业办学水平,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开展国际交流等。以本校有机化学教研室为例,每位专职教师都采用了对部分班级进行双语教授有机化学理论课的大胆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和学的双向效果。在2009年《有机化学实验》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立项建设项目以来,更是以点带面推动了理科双语教学的高潮。但是,随着学校政策的变化、扩招学生学习状况、教学大纲的修订以及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新的时期,双语教学似乎缺少了激情和动力,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针对这种现象,本论文结合有机化学双语示范课程及实验课程所呈现的问题,多角度分析双语教学遇到的瓶颈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对策和建议。1 双语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本专业的背景,较高的英文水平、敏锐的前瞻性,熟练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大来源:一类是国内高校培养出来的中青年教师;另一类是留学归国人员。第一类教师在开展双语教学工作前没有进行相应的英语培训,使得发音不规范,让学生觉得不知所云,在从事双语教学时会因语言的使用表达问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二類数量有限,且这类教师对于国内的教学规律教学内容需要摸索,也无法满足高校对双语教师的要求。高校目前的双语师资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适应双语教学的快速发展。此产生瓶颈之一——双语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如何建设一批会英语,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阶梯式双语人才队伍,提出建议如下几点:(1)选拔校内教师,对有意愿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重点培训。高校可以聘请英语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或者分批选派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进修,更好条件的高校可以选派教师进行出国访问学习。这样能在专业教师的背景下,更为熟练地道地进行英语教学和交流,赢取学生更大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能真正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2)引进双语人才。毕竟通过有计划积累和培养投资成本高、周期较长。通过一定的政策适度引进优秀的归国留学人员和国内高级人才既可以节约成本和周期,又因为他们能熟练运用英语加上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学科知识,能够和学生很好地交流沟通,保证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2 高校双语教学资源的开发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和参考资料。原版外文教材体系了理论的前瞻性,有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专业前沿,使学生全面接触英语的环境,准确使用专业词汇、准确表达专业内容。虽然使用英文教材,理解原版内容没有压力,但是在语言表达上受到限制,对于教师来讲使用规范的英语讲课、组织教学有很大难度;对于学生来讲,通过英语学习专业知识也有一定的困难。首先有理解专业内容产生的语言障碍,其次英语表达解决专业问题的局限性。要求学生要有极大的双语学习兴趣,课前查字典,理解专业词汇表达的内容。课后还要使用英语解释机理现象掌握专业知识。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部分本来对英语有所难度的同学,放弃对专业课的深度学习,造成老师辛苦备课,学生辛苦学习,却达不到双语教学效果的初衷。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如下:(1)进行循序渐进学习法。学生刚接触英文原版教材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单词,普遍感觉耗时多、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况,以本校有机化学教学为例:首先对培养实验技能的专业有机化学实验开始推行双语教学,好处在于实验内容相对基础课的学习来讲,专业词汇少,内容简短,单词重复率高,适合老师讲解,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也适合学生预习。实验预习报告及实验总结报告均采用英文模板。一方面达到了双语教学的初步探索,另一方面摸索出解决教学双方的互动问题。将学生阅读英语科技文献、英语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融入到考核办法中,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利于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为双语教学的示范作用奠定基础。之后在本专业的重点班级例如E+化工专业、侯德榜班级等实施有机化学课程的双语探索。做到小步引进,稳步推进,逐步渗透的渐进模式。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双语接收信息、学习专业知识、思考问题,成为双语使用者。
(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其教学内容要体系英语语言教学和专业学科知识的高度融合。以专业学习为动机,伴随着英语的表达方式,适应面向国际化的人才交流。课程专业难度不应降低,根据课程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灵活结合多种考核、考试形式,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内中文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出版具有博采众长的双语教材。例如:本校有机化学专业在申报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过程中,动员教研室教师参加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材的编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选用了国外教材的部分内容,教材语言地道,篇幅适当,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能力,易教易学。3 适合的激励和考核机制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双语教学也经历了萌芽,成长,快速发展的过程。这与教育政策出台措施不无关系。可是,目前为什么双语教学停滞不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不管对于学生或者教师都缺乏实质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如何再次激励教师和学生的热情,真正达到提出高校进行双语教学的长远目标。提出建议如下:(1)学校积极组织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立项,对采用英语教学的课程提供经费支持。各学院在学校经费支持基础上,应适当给予配套扶持。在教研项目上优先重点资助“双语教学”的教师和课程。提高双语课程的学时数,双语教学的工作量合理量化,建立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在课时津贴、评岗、晋升职称上提高支持力度,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形成重视双语教学的氛围和环境,多创造教师出国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多参加国际会议。例如本校对双语教学按照同课程标准教学课时的1.5倍计算,此举激励了大部分的老师积极开展双语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10获得学校双语教学的一级团队的项目支持。后来学校政策发生了改变,双语教学目前只在几个重点专业个别教师中进行。(2)开展双语教学,对学习者而言是"通过外语学习学科知识”,对教师而言,是“通过外语教授学科知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参与者,教师的“教”起着指导作用,更大程度上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能做到的是选择合适的英文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专业知识融合英语的培养模式;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双语教学活动,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不足之处。学校更要出台相应的增加课时数,提高学分比例等相关激励政策,让本科生多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提供免费的学习英语的培养机构。4 注重双语教学的推广交流本专业从2005年已开展雙语教学,在学校政策的扶持下有获得双语教学一级团队的称号。各位教师开展了课程和实验两类教学的双语示范,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和外语的双重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校内没有进行过双语教学的交流,也未曾走出学校参加校外的国内交流,更谈不上国际交流。这样的团队如何再突破也是双语教学的瓶颈之一。要解决此问题,学校应该针对某一双语课程,系统搜集资料、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双语教学进行效果评估。通过一些问卷调场的方式,搜集学生学习的反应信息;通过课堂录像对老师的外语发音表达语速等加以评估;通过课堂互动情况关注教学效果。短期关注学生通过双语课堂掌握了哪些技能及其程度,长期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分析双语教学对教学的宏观效应以及长远影响力。在双语教学中,既要增加教学中的外语文化含量,又要在多层次的双语教学中系统地引入和加强中国文化的教育。根据学校的条件尽量开展多层次的中外文化交流,营造双语教学的氛围,这是成功开展双语交流(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或多语交流)的需要,也是双语教学提出的最终目的之所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交流水平的专业人才。5 结语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的一个探索式的教学方式,是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培养国际化视野人才的基础手段。通过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初步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针对目前的瓶颈,科学的选择正确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保持双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双语教学的交流推广,最终实现提高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理念和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本项目由2015武汉工程大学教研项目资助,编号X2015009参考文献[1] Bloomfield,Leonard.Languag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33.[2]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高教部2001[4]号.[3] 王梅,高占先,姜文凤.编写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3):94-95.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材料分析题这样答,高分妥妥的!
提前备考,下半年教资笔试才能得高分!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备战教师资格考试,小编每日更新教师资格证常考知识点,助大家每日进步一点点,早日拿证!
一、职业理念(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职业理念)
1.教育观(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国家的发展具有战略性作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的发展)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德、智、育、美等有机结合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6)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新课改要求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7)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8)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做到“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师不仅要注重问题的解决结果,也要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
(10)关注人(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育应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4)儿童是发展的人(儿童是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他们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可以使得他们经过帮助能迅速的发展)
(5)儿童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的不同,身心发展的速度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的展开教育)
(6)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的盲从,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
3.教师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
(1)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
(3)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4)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
(5)对待学生,要尊重、赞赏(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6)对待教学,要帮助、引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做到陪伴他、帮助他,启发引导他走出困境)
(7)对待自我,要勤加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8)对待其他教育者,要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9)教师是幼儿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要注重一日活动中的倾听与观察,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
(10)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当学生产生问题的时候,老师要及时介入和引导,使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
(11)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教师与幼儿是互动的,教师应该平等地参与到他们所探索的事物的活动进程之中)
(12)教师是研究者、学习者、创造者(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应成为终生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力就是生命力,是一切知识与财富的来源,创造力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1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
二、职业道德
1.爱国守法 —— 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爱岗敬业 —— 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勤恳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
3.关爱学生 ——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需要有针对性的挑选
4.教书育人 —— 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 —— 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需要有针对性的挑选
6.终身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为超级福利!
为积极备考的考生准备的特典
下半年教师资格各学段各学科
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
模拟试题及答案
对话框回复“2018下”即可免费领取。】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观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因材施教、课堂教学生活化、优化学习方式和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几个方面着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中国论文网 /1/view-5480345.htm  关键词:新课程;可持续发展;对策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也就是说“教育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不应只关注学生当下的成才,还要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把人的持续发展作为课程关注的焦点,通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素养。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该如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呢?   一、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人都是有个性的,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有个性的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要“因材施教”,这样不仅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取知识,也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相应的开发,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实施“因材施教”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要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要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问题,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营造师生之间互相学习的平等气氛,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大力地表扬他们的“闪光点”; 二要事先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态度、接受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兼顾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设计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差异性的问题和差异性的作业;三要结合地理学科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基础,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增强学生的生存和生活能力   “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学生在不久的将来都要步入社会,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都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地理教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地理、时时有地理”,这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从而增强学生的生存和生活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生活化”课堂导入。从学生感兴趣的、所熟知的生活情境和地理事物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上“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课时,可以播放伦敦残奥会开幕式科学家霍金描述宇宙起源的视频,设疑“宇宙到底什么样,里面有什么?”导入新课。   2、“生活化”构建新知。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1]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知识网络。例如:在教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时候,提问“将一杯水和一杯沙子同时放在阳光下,哪一杯会热得快一些?”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可以感悟出沙和水比热的差异,从而得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化”问题。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的作用和魅力,增强地理的应用意识。例如:在学习了工业区位选择后,展示一张芜湖市地图并在图中标出钢铁厂,造纸厂、发电厂和化工厂的位置,让学生讨论下列工厂的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该如何选址?   三、优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终身学习出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方法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这类似于古人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要从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转向 “会学知识”,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益。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就必须倡导并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等“主体化”学习方式,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学习能力基础。   1、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它突出了学习方式超越“他主”的“自为”品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地理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达到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当然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还需要教师参与,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困难,会出现答错问题的现象,在这时,教师要进行耐心的鼓励、引导、点拨。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要实现优质高效的合作学习,一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组,使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并且进行合理分工;二是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要有一定的吸引力、挑战性和开放性;三是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对各小组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四是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成果的机会,并给予及时反馈和评价。   3、探究式学习,是区别于片面的,仅仅重视接受性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2]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是再现科学家进行探索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推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及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积极作用。   四、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以往的学生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过于强调甄别、选拔功能,忽视了改进、激励功能,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作用有限,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构建一个发展性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上,所以,发展性评价了解学生现在的状态不是为了给学生排队,而是用于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发展性评价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发展性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多种形式,发展性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评定,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成了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2、发展性评价倡导评价方法多样性:根据地理课程目标的 不同及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的相结合,书面考试和实践应用方面的相结合等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并加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3、发展性评价倡导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必要、及时、适度的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夏志芳.地理学习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黄成林.地理教学论[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241000)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