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GDP是按生产率怎么计算来计算的话,那么我家三分地和他家的三分地是不是有可能会出现产量不相同的情况?

我不懂经济,看过唯一一本与经济有关的书是货币战争,书荒的时候看的。虽然不懂经济,但是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的老百姓对经济还是有许多感受和看法的,都是个人看法,完全主观的,有不同意见的轻拍哈,布衣,防低。
  为什么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我认为功劳最大的是中国农民!改革开放之后什么都市场经济了,唯一没有市场经济的就是粮油棉,这些都是政府收购的。许多网友对中国物价低津津乐道,但是很少有网友探讨物价低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物价低的原因就是政府垄断收购粮食棉花这些民生物资所致。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物价不低,工资倒是很低。以前是计划经济,购买力和现在的市场经济没什么区别。以前是国家计划经济,如今逼的大多老百姓自己计划经济了。

  我一直在怀疑 如果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俩亿人左右 而不是12亿 现在中国的GDP有巴西高吗

  你的资料已经过时了。现在农民可以将粮食卖给任何人,关键是卖不上价格,因为粮食价格是重点调控的。具体方法如下:
  2、粮食价格低于粮食价格国家最低标准的时候由国家敞开收购
  3、粮食价格高的时候由国有粮库向市场按标准价格供应粮食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没办法将粮食直接卖给国家,因为这个过程要评级,而评级常常会被人为地压低评级。现在农民的粮食主要由粮食代理进行收购,并由粮食代理进行贸易或卖给国有粮库,关系好的话收的价格不高,卖给国有粮库时评级又很高,加上量又大,利润可能就很可观了。

  粮食收购的政策阳光为啥照不到农民身上
  粮食收储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在这样层层分解的收粮过程中,本应惠农的最低收购价按金字塔的级别分解给了利益相关方
   “国家政策不错,但农民享受不到。”这样一句话反反复复出现在本报记者采访的一些农民口中。
   “我们都知道国家有最低收购价,但农民的粮食很难卖上好价钱。”黑龙江省产粮大县桦南县明义乡清茶村农民梁吉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每年都是把粮食直接卖给粮贩子,因为拉去粮库可能连卖给粮贩子的价格都卖不上,还得受气。“谁拉去粮库卖粮谁回来都后悔!”
   粮食只能卖给粮贩子
   梁吉田在村里算是种粮大户,自己有8垧多地(一垧等于15亩),再加上租来的土地,一共有几百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大豆。
   “去年种了45亩水稻、300多亩黄豆、40多亩玉米,总投资11万多元。”梁吉田告诉记者,在所有投资中,租地成本最高,将近5万多元。然后化肥的价格也高,水田地一垧大约需要1300元—1500元,旱田地一垧约要1000元左右。再加上农药、种子、农用机械使用的费用,一年下来也不少花钱。
梁吉田说,原本想这几年国家政策好了,有了最低收购价,农民的粮食也能卖个好价钱,谁想到大豆的价格一路下跌,“去年国家最低收购价1.85元/斤,我才卖了1.72元/斤。300多亩大豆,一分钱没赚到,只保了个本,这一年算是白干了。”说起卖粮的问题,梁吉田很感叹。他告诉记者,水稻是去年卖得最好的粮食作物,每斤0.89元卖的,他觉得还比较满意。而玉米去年11月底只卖了0.50元/斤,离国家最低收购价每斤0.75元差得很远。
   “当然,新粮下来有一定水分,与最低收购价有一些差别我们也能理解。但为什么我们卖给粮贩子的粮食他们一转手卖给粮库,价格却比我们的高那么多。”梁吉田说,老百姓都知道国家有最低收购价,但农民却都不愿意去粮库卖粮。就以大豆为例,拉到粮库可能连1.72元/斤都卖不到,再搭上运费,连保本都困难,更别提挣钱了。
   “更何况,我们在粮库也没有认识的人,去了太受气。”据一些去粮库卖过粮食的农民介绍,11月正是东北粮食收储旺季,卖粮的人很多,排队得排几天几夜。就连看大门的都会给你脸色看,放哪辆车进门由他说了算,打点这些小人物都得花心思,更别提那些检验粮食品级的化验人员了。
   “我们这里离粮库有50多里地,一大早去排队了,排了半天,到上午10点左右,粮库突然通知说不收了,今天的已经收满了。”梁吉田说,当时气得都不行了,粮食还得再拉回去。
   桦南县桦南镇隆胜村农民王保也告诉记者,他每年的粮食都是卖给粮贩子,因为粮库根本送不进去。“春节前,粮库不收小份的。而小份的粮食,大部分都是农民自己家的。”没办法,农民的粮食只能卖给粮贩子,今年估计还是一样。
   “农民是最不受尊重的阶层,虽然近几年国家政策不断向农民倾斜,但我们走到哪里,都是可以被随意呵斥和克扣的人群。”梁吉田向记者表示,虽然种地挣不了大钱,丰产也不见得能增收,但由于没有其他技术能力,他们只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打转。“但是,我们还是想问,这么好的政策,为啥我们就享受不到呢!”
   收粮经纪人并非人人都能当
   记者在东北采访期间,曾多次听到农民、加工企业、贸易商以及相关部门人士表示,最低收购价并没有真正让农民获益,而是让中间收粮的经纪人获益了。那么,经纪人到底能在收粮的过程中赚多少钱?哪些人才能做经纪人呢?
   通过介绍,记者辗转采访到了桦南县一个收粮的粮贩子卢春发。据卢春发介绍,他还不是真正的经纪人,只能算是比较底层、最多赚个辛苦钱的粮贩子。

  记者采访卢春发时,他正准备到农村去收大豆。“我的车一次能拉20吨,一吨能挣20元钱,拉一趟也就挣400元钱。”卢春发告诉记者,他挣最多的时候就是每年11月—12月粮食收储旺季,最高的时候一吨能挣30元—40元钱。“真正的经纪人一吨能挣100元,我们收粮的都知道,听说有个内蒙粮商去年收了20 万吨玉米送到粮库,一年挣了2000万元。”卢春发说,自己收粮挣的都是苦力钱,因为自己的车要算汽油钱,所以除去运费和人力成本,也挣不了几个钱。“而且像我这样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纪人,我们是经纪人下边跑腿的。”
   “经纪人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和粮库、县里或者粮食局没有关系的人,一方面搞不到指标,一方面收了粮也卖不进粮库,更评不上等级。”卢春发说,那些经纪人都在市、县设有收粮点,或者有专门的收粮公司,操作得比较大,自己的实力还远远达不到经纪人的档次。“关键是没有门路。”
   “每年11月左右都是粮多指标少的季节,经纪人因为有各方面的关系所以才能在收粮时赚钱。”卢春发认为,能让经纪人赚钱的空间就是指标的稀缺性。“假如国家让粮库敞开了收,最起码农民也能进粮库卖粮。”卢春发说,有关系才能评上好等级,这一点如果不能得到制约,农民的粮食就无法卖上好价钱。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经纪人是粮食收储环节中除了粮库以外金字塔级别最高的一层,在经纪人下面,还有粮贩子;而粮贩子中也因实力不同分为大粮贩子和小粮贩子,一般是小粮贩子卖给大粮贩子,大粮贩子再卖给经纪人。在不是收粮旺季的时候,也有小粮贩子把粮食直接拉到相关收储点直接卖给经纪人。
   由于采访时期不是粮食收储的旺季,记者在各个粮库并没有看到经纪人。因此,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经纪人的身份显得非常神秘。那么,真正的经纪人到底什么样?记者通过朋友介绍联系上了两个经纪人,其中一个经纪人显得非常谨慎,只是告诉记者偶尔收点粮,做得不多,所以也没什么可说的。而另外一个经纪人则以在外地出差为由,拒绝了采访。
   由于无法了解他们收粮的整个程序到底是如何操作的。最后,记者只好向粮库方面进行求证。
   “来粮库卖粮的确实是经纪人多。”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一家国有粮库主任郁西斌向记者介绍,现在很多地方提倡经纪人来卖粮,一方面经纪人有指标,还有卖粮指标农民的身份证,这些都符合相关规定,粮库也不能不收。
   “再加上11月左右正是卖粮高峰期,排队几天几夜,有时候把粮库大门都挤坏了,一般老百姓也挤不过经纪人。”郁西斌介绍,国家临时存储计划指标刚下达时,由当地政府按种植面积分给老百姓,由于卖粮的人多指标少,大部分农民能分到的指标可能就是几千斤,农民不愿意为几千斤粮食专门送到粮库,所以就会把指标卖给经纪人,然后再把粮食低价卖给经纪人,经纪人再转卖给粮库。
   按照郁西斌的介绍,粮库收经纪人的粮食也是按规定办事,没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对于记者追问的粮库是不是在收经纪人的粮食时给的价比农民的高?是不是经纪人与粮食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有一定“关系”这些问题时,上述粮库主任只是对着记者笑,然后说“我不知道”。
   “其实,这是个人人都知道的‘秘密’,有关系人的粮食就比别人价钱卖得高,经纪人经常和粮库打交道,粮库的人都认识,再加上有关系人介绍,不愁卖不上价钱。” 黑龙江省一位粮商告诉记者,粮食收储涉及的环节比较多,在这样层层分解的收粮过程中,本应惠农的最低收购价也同时按金字塔的级别分解给了利益相关方。
   “最低收购价并没有让农民真正获益。”接受记者采访的种粮户表示,农民也知道自己的利益被侵害了,但整个收储市场都是这样操作的。“农民多少也得一些实惠,再去计较也没人理会。种好地,能过日子,农民的要求只有这么多。”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目前中国城市化率46.59%,未来5年将超过50%
   作者:转载自北京安邦信息 发布日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提出,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中国城镇化率将很快超越50%,城镇化以量的增长为主将转向量的积累和质的提高并重。中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增长时期,城镇化水平从2005年42.99%提高到2009年的46.59%,年均增加0.9个百分点。城镇化已成为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解决就业、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在报告中提出,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过分注重数量和规模,忽视质量与效率,只要速度和规模,不要质量和效益,不顾成本。有的城市人口过度聚集,超过了城市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在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上,根据中国国情,必须走集约型城市化的模式,坚持以大城市为主导,大、中城市为主体,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走布局集中、城镇密集、用地节约的城市化之路。因此,中国的城市化要加强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培养与发展,建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结合的城市体系,特别是目前,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资源环境已经不堪重负,今后城市化的重点应放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张勤日前表示,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趋势将保持15-20年的时间,未来5年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并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
  最快的解决的办法就是发展工业解放农村劳动力

  1.我认为中国的低工资,是由中国农村人口人均耕地不足,而造成过低的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几年前我在经济论坛发过一篇小文,谈自己对中国贫富悬殊的看法,专门谈了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的最低工资是由农民工决定的,而农民工的工资是由他自己耕地的年产出决定的.中国的粮食定价,在世界市场而言,并不算低,你可以看看芝加哥农产品期货的价格,就可以知道.
  2.既然你都认为,中国人口可以达到2亿,又怎么会认为中国劳动力会不足呢?中国现在劳动力不足,本身就是结构性不足,难道不知道中国大学毕业生,可以卖出白菜价吗?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会出现劳动力的不足?只能说明劳动生产率还是低下.
  3.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意味着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在没有足够的城市工作提供的时候,就意味着大量城市无产者的增加,就意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农民有一块土地,是最后的一道稳定线,小农经济实际上是给中国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也是这个国家稳定的最后的保障.
  中国劳动力足还是不足?中国现在真地开始短缺劳动力吗?还是短缺廉价的,可以任意剥削的血汗工人?

  中国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劳动力的流动成本太高,或者是劳动需要信息不畅
  所以发展高铁等打破地域限制的交通,是活跃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环节
  而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另外一个环节,
  最后就是劳动需要信息的交流。

  倒,资本主义最血腥,最不人道的事件,你难道希望在中国出现吗?还变得迫切?你是工人还是资本家啊?为了发展血汗工厂,就剥夺农民的土地,强迫他们变成血汗工人,这他母亲地叫支持民营企业?你民营企业难道除了压榨农民的血汗,就没有别的发展途径吗?
  怎么叫民营企业强大,难道非让民营企业做到垄断,才叫支持民营企业吗?放心吧,国家不会垄断所有企业的,国进再进,也不会与民企去抢做鞋的.
  民企国企到底哪个好,我不知道,但国企的职工福利比血汗工厂好,我还是知道的.
  要是劳动力不足,计划生育从一胎变成二胎不就得了,再不行,把高能耗低收益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往越南印度搬迁,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一个十几亿的国家,能不能为所有从土地上解放的劳动力提供工作,才是个大问题.招不到普工,不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工资提供得太低,倒想着如何把农民逼成失地的城市无业者,你还真有资本家的潜质.要压榨,学着压榨外国人不好吗?不要欺负自己的兄弟.
  全国一半人口守着两亩薄田,那是因为这两亩薄田的一年产出,比在血汗工厂的收入比较起来,还是合算的.这两亩薄田,在中国一旦再度遭到外来封锁,或者粮价及其高涨时,保障这一半的人口,有吃有住,这是底线啊!
  小农经济,有小农经济的优势,你可以让这两亩地的产值提高吗,精耕细作,有机的,生态农业,品牌农业......看看梅家坞的龙井茶,是悲剧还是喜剧?

  中国封建了两千年,怎么没看到进步
  为什么一工业化就进步了?

  如果农业市场化,那农民更完蛋了,美国几百万农民种的粮食可以供20亿人口,想想吧美国粮食席卷中国会是什么情况

  中国是自古是个农业大国,政府几千年的责任就是让民众吃饱肚子。中国十几亿人口,吃饭始终是不能放松的大事。如果政府不掌控国家的粮食棉花。采取市场经济制,完全放开,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国家这么多年对农民的补助也提高了不少。至如货币战争。有很多东西都是作者臆测,经济这种学问。谁说谁都有理。

    说残酷,哪个发达国家的起步阶段不残酷?中国从现在到未来的一段时间都处在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绝对的会很残酷,并且国家会放纵这种行为,看劳动部门的不作为就知道了。所以作为一名工人,我很难过,我每天要上十小时的班,一星期只能休息一天,工资能拿三千,但三千也就是极限了。我的目标就是尽快改行搞点小生意什么的算了,做工人绝对没什么好下场。
  中国还没有完成原始积累?差不多了吧?一个拥有这么多世界级企业的国家,是不是可以开始考虑一下工人的福利了?劳动部门作为不作为,我不知道,至少社会舆论对血汗工厂都是极力反对的吧?
  真正强大的中国,必须是一个工人农民有好下场的国家,因为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向心力,与足够的民族自豪感.

  为什么楼主一点都不懂经济认为自己的想法还是正确的呢?
  什么农产品价格市场化农民会不用外出打工。拜托,哪个国家小农块状手工经营的农业模式都发不了财的,中国农民人均耕地才多少?世界上农业搞成功就两个模式,一个是欧美澳洲的农业规模化大生产模式(就是成为所谓的农庄主),一个是日韩的精品农业模式。这两者还都必须国家大量补贴来维持,前提是农业人口压缩到最低,工业可以反哺农业。
  试问中国城镇化率还低,农业分散割据土地资源不能充分调配的情况下,农民怎么可能凭借手里的一亩三分地成为农庄主?完全市场化调配,土地气候资源比中国人均占优势多得多的东南亚农民都没靠农业发财,你怎么会认为自己的假设是多么正确?

  好帖,讨论瞒深入的,农民靠哪一亩田要富裕的话太难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率怎么计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