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松鼠会官方app 大蒜,你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吃蒜一时爽,吃完之后口气问题难免遭人嫌弃。蒜的气味背后都有哪些化学物质在起作用?
是的,我们关心的,并不只是食物好不好吃而已。而想方设法让你掏钱的商家,肯定是再明白这一点不过了。
非洲草原上规模最大的屠杀(按个体算)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不是膝盖啦~
火星地球化的梦想大概很难实现了,原因是火星上的的二氧化碳不够多。
你们这是自取灭亡!(严肃脸)
电解真好用
各种各样的瓜……
震惊!开车放音乐竟然有助驾驶安全!
简单易行又不失神奇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得知淘宝方面在3月8日举行消费免单活动,东莞培训课老师陈明(化名)也跟着忙乎起来。这一天,他早早来到教室,迅速打开了讲台上的电脑,熟练地输入“淘宝免单”、“淘宝活动”、“淘宝3.
如果要在前端呈现大量的数据,一般的策略就是分页。
日,我们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36氪开放日。这三年,170000多名观众和我们一起见证了239个创业项目的Demo。6月14日,我们将在北京举办第30期36氪开放日。这一次,我们将给大家带来一个不一样的36氪开放日!
广州日电 /美通社/ -- 近日,2014清洁发展国际融资论坛暨十大绿色创新企业颁奖典礼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举行,经过由境内外资深投资人与专家组成的评委专家团评议、独立评审团专家复议等流程,历时半年评出2014“十大绿色创新企业”,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GS通标公司)获此殊荣。
8月7日,阿里巴巴的公关总监颜乔公开在微博上实名举报《IT时代周刊》及其下属网站对处于IPO缄默期的阿里进行“舆论胁迫及恶意侵害商誉。
除了 iPad Air 2,第一批预订的 iPad mini 3 也已经陆续送货上门。如今已有用户开箱晒机,我们的锋友 xunzheng1221 第一时间在论坛晒出了金色 iPad mini 3 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阿拓带你飞:11月19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世界各精英,互联网大咖云集,共同探讨互联网的未来。腾讯公 […]
北京时间2月13日凌晨,微软正式开启Windows 10手机预览版更新推送计划,首批机型已经公布,没有国行机型,没有高端机型,包括Lumia630、Lumia635、Lumia636、Lumia638、Lumia730、Lumia830。
On the night before a possible snow day in Danbury, Connecticut, Mayor Mark Boughton geared up for a little harmless Twitter trolling.As students anxiously awaited official news regarding the fate of whether there would be school on Wednesday and Thursday this week,
我认为这个题我有回答的责任。熟悉我的知友可能知道我擅长拆分。对这一件事,至少有这些方面需要讨论:抄绘一定量的案例对专业能力有哪些提升?如何选择案例并进行抄绘能得到更多提升?日志转载:韭菜?洋葱?蒜薹?水仙?那当然是个美丽的误会(如果你还能看到它们的美丽。。) | 自然控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此帖子内容转载自我的日志。原文链接:早上, 转发的一条微博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很好玩的一件事,Mister张先生有自嘲的勇气和幽默,回复中出现了一位更好玩的先生现身说法:开心之余我也为这位先生庆幸,他能够及时就医避免了更严重的情况发生。我于是稍作了回复和解释,这连着的几条回复被 转载之后,我的微博被 。。随意搜索了一下,我看到在国内也存在因为食用水仙中毒的案例,比较悲剧的一例是家里炒菜的时候没有葱花了,看到水仙的叶子和大葱挺像于是剪了些叶子来当葱花用于是全家都中毒了。其实大部分见过水仙和葱、蒜的朋友都能够正确区分两者,另外很重要一点就是——水仙不会被当成葱蒜在蔬菜市场出售。当然对于旅居西洋苦苦思念故乡的韭菜的同学,看到捆扎得如此精美的一把新鲜水灵的黄水仙,如何能够说服自己不要动吃它们的念头呢?我们首先从分类上看两者的区别。韭菜隶属于葱属(Allium),单子叶植物,这个属里有大量常见的栽培香辛蔬菜,我们熟悉的韭菜、大蒜、葱、薤(藠头)都是这个属里的兄弟,吃货们可以点这里: 了解更多。在传统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葱属中是百合科的一个属,但本世纪初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后,大量新的证据使得葱属的命运动荡了起来,在APG 分类法中被单独分成一个科,隶属于天门冬目,2003年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把石蒜科合并到葱科中,最新的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则被并入了石蒜科。Allium tuberosum 韭菜的花序,也就是如果韭菜花没被我们吃掉的话。Allium sativum 大蒜的花序而与此不同的演化树的另一枝条上,是水仙属(Narcissus)的几十个兄弟姐妹。水仙属一直稳定地隶属于石蒜科,经过六七十年的分分合合,按最新的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它们与葱蒜是一个family的成员了,但在形态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对于吃货需要警惕的是,相比于葱属成员普遍的美味无毒,绝大多数的水仙属成员全株都含有石蒜碱 Lycorine,国内常见的中国水仙则更含有多花水仙碱Tazettine,这些植物碱可抑制动物细胞的蛋白合成,进入人体可引发强烈的呕吐、腹泻和痉挛,根据有限的资料,盐酸石蒜碱Lycorine hydrochloride(据法国LATOXAN公司药品手册, LYCORINE HCl Prod. No L6011 - CAS # )的小鼠急性口服毒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在180mg/kg,皮下注射在108mg/kg,介于中等毒和高毒之间,但对动物体产生生物活性的剂量阈值要低得多,大约0.5mg/kg体重即可引发狗的呕吐反射,水仙鳞茎总生物碱大约为1%,也就是说对于70kg的成年人,3g左右的水仙鳞茎成分即可引发呕吐(姑且都以盐酸石蒜碱计算,实际剂量会更低,同为石蒜科的朱顶红Amaryllis belladonna有过误服2-3g致死的记录),那位剁了一把水仙当韭菜炒鸡蛋的同学想必那是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吧。国产水仙和洋葱外观略相似,但稍加剥皮即可区分,洋葱的鳞茎通常单个球状,剥开最外层后洋葱的鳞茎叶片肥厚,外侧呈紫色,而水仙鳞茎通常好几个连在一起,剥开是纯白的并且鳞片叶不易分离,市售的水仙球茎一般都已经长出了几寸长的叶子。当然洋葱和水仙都有强烈的气味,剥过洋葱泪流满面的同学一辈子都不会忘的。而微博里的黄水仙和蒜薹、韭菜花也略相似(我心中一千个草泥马咆哮而过:根本一点都不像的好吗!!!),在欧洲北美的同学,最简单的避免误认中毒的方法就是不要跑到园艺区去买蔬菜,或者至少能辨认出标签上的Daffodil。简单从外貌上看韭菜花或蒜薹花梗的弯曲程度大于栽培水仙的,韭菜花梗一般有棱而水仙没有,蒜薹实心而水仙空心(未验证),水仙的花梗也要粗上不少,再掰开两者的苞片,黄水仙的苞片里通常只有一朵花,而韭菜和蒜是很多的小花,大小远远小于水仙。再不济,悄悄揉碎一点,如果没有记忆中韭菜和蒜薹的味道,就慢点儿下手吧。 栽培洋葱的鳞茎 完成培育过程的中国水仙鳞茎水仙属Narcissus有50-100个左右的野生种(据 Daffodils for North American Gardens),中欧、地中海沿岸是它们的分布中心,开篇微博里的黄水仙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即是水仙属在欧洲的著名代表。在我国,水仙基本上是以栽培花卉的身份出现的,福建、浙江东南沿海岛屿上偶见野生的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 是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从栽培史来看,水仙在中国最早成为栽培花卉是在宋朝,也是从闽浙沿海等当时的东方大港所在地兴起的,因此尚不能排除这些野生中国水仙也是从那时起经由海上贸易从原产地的中东来到了中国沿海,然后散逸为野生。因为采挖过度和自然栖息地的破坏,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东南沿海,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在野外看到野生的水仙了。相比于野生种群的凋敝,栽培水仙的品种在19世纪后日益繁荣,园艺家们用各种水仙在属内频繁杂交,至今已有两万余种,现代西方水仙的每一个新品种血统都可能有七八种之多。几乎所有的原石蒜科植物的花冠上都有附属的延伸结构,称为副花冠,而水仙属把这一结构诠释得最为完美,大而美丽的副花冠成为水仙属植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 野生的黄水仙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 威尔士水仙。威尔士的国花即是黄水仙 耶路撒冷西部山脉的多花水仙Narcissus tazetta背过GRE单词的同学也许不会忘记Narcissus这个词,在希腊神话里Narcissus是河神与水泽神女之子,是个极为俊美的少年。关于他有好几个版本的故事,在此叙述其中之一(来源于wiki)。Narcissus出生后,盲人预言家Tiresias预言说,Narcissus只要不看到自己的脸,就能得长寿。因此,Narcissus长大后成为全希腊最俊美的男子,他却从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子。Narcissus的美貌让全希腊的女性为之倾倒,但他对所有前来求爱的女人都无动于衷。后来山林水泽之神Echo也被他的美貌迷住,陷入对他的爱情无法自拔。Narcissus对Echo的求爱也同样加以拒绝,导致Echo伤心而死,只留下声音回荡在山谷之间(echo即是“回声”的意思)。被他拒绝的女子们都要求复仇女神Nemesis惩罚Narcissus。Nemesis同意了她们的请求。一次Narcissus打猎归来时,在池水中看见了自己俊美的脸。他于是爱上了自己的倒影,无法从池塘边离开,终于憔悴而死化为水仙。这样就实现了Tiresias在他幼年时所作出的预言。时至今日,narcissus亦是“极度自恋”之意。自恋而死的NarcissusNarcissus顾影自怜,在中国传统名花中水仙被称为凌波仙子,而我们见到的水仙也都是种在水盆笔洗里的,那是否意味着水仙真的就像我们小时候的作文里写的一样,只需一掬清水,几粒细石就能芳香满厅堂呢?这又是个美丽的误会……野生的水仙,无论黄水仙还是中国水仙,根系都能耐受一般的浸水环境,在沼泽中没有大问题,Narcissus故事的符合学术设定。但鳞茎营养生长所需的矿物质是单纯的水所不能提供的,栽培水仙的育种一般在一定湿度的土壤里进行,凌波仙子并不成长于自来水中。作为典型的一类鳞茎植物,水仙的繁殖策略是每年进行营养生长积累物质,当积累足够充足时,鳞茎抽薹开花结实散播种子完成有性生殖,营养充足的大鳞茎在此整个过程都会生长出若干小鳞茎,同时进行无性生殖增加生存机会。我们从市场上买来泡在水中的水仙种球已经至少经过了三年的营养生长,而因为开花营养大量消耗,所以基本上这些种球只能开一次花便被丢弃。最后,不妨多看一眼你书桌案头的那盆凌波仙子,它在土壤里沉睡了至少三年,才等来了最为骄傲的一次演出,也是它生命里的最后一次。图片来自维基和google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22:30 | Tags 标签:, ,
(本文部分资料以前其他文章引用过,此处有旧酒新瓶之嫌——作者注。)
伟人说过: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这话当然是正确无比——哪怕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劳动人民”。不过这话经常被用在发动群众去解决一个棘手问题的时候——比如“防治甲流”,眼下就出现了不少“人民群众智慧的产物”。“大蒜可以防治甲流”,于是大蒜的价格扶摇直上;“香囊可以防治甲流”,于是这种民间小工艺品突然之间身价倍增;“醋可以防治甲流”,所以“今天你喝了没有”可能会成为新的问候……这些流行速度和感染力比甲流强悍得多的“偏方”,到底有多偏呢?
在各种食物中,大蒜算得上很奇特的一种。传统上,世界各地的人民用它来治疗的病可以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到今天,科学家们、制药公司、保健品公司也一直对它青眼有加,希望从中找到“宝藏”。如果在科学论文数据库里认真寻找,有论文发表的“大蒜药效研究”至少有降低胆固醇、抗真菌感染、抗凝血、抗血管硬化、抗癌、降血压等等一二十项,跟“防治甲流”有关的“抗菌”“抗病毒”也颇有一些。本来这些研究结果往往只是一些动物实验或者小规模的初步实验,在科学上的价值只在于“没有否定历史传说”,距离“科学研究证明”还很遥远,但是已经足够保健品商人们欣喜若狂了。大蒜素、大蒜精、大蒜油……只要把大蒜用现代加工或者分离技术折腾一番,就可以变成“天然”“绿色”的“保健圣品”。因为甲流是病毒引起的,所以“能够抗病毒”的大蒜就成了“防治甲流”的公开秘笈。一时间,大蒜就跟能够抗癌的红薯一样,被炒到了脱销的地步。不过,需要保持清醒的是:第一、“大蒜抗病毒”这事儿本身还不够靠谱,至少保健品商人引用的那些“科学研究”在学术界和主管部门那里不能得到认可;第二、即使大蒜对于病毒有一定的打击能力,这种能力能否对甲流病毒造成有效打击没人知道;第三,虽然说大蒜这东西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吃了,也没见有吃出问题的记录,不过现代科学发现它也不是“绝对安全的”。一般认为,正常饮食消耗量的大蒜不会对绝大多数人造成伤害,但是大量的大蒜或者大蒜制品也可能造成流血和低血糖等症状。世卫组织推荐,成人每天的食用量是2至5克生大蒜,或者相应的大蒜制品。每天吃这个量的大蒜,基本上不会有负面影响。多了会怎样呢?世卫组织的意思就是“不知道”。
那些天然的香料杀菌的历史或许更加悠久。古埃及的人就知道用香料来制作木乃伊,它的功能大概就是“杀菌防腐”。而中国古人也用香囊来“辟邪”,那个“邪”或许就是细菌病毒之类。所以,作为小工艺品的香囊被想起来“防治甲流”,也算有“历史“和”传统”的支持。对于芳香物质的作用,在西方有一种著名的“非主流疗法”,叫做“芳香疗法”,就是用精油来治疗或者辅助治疗的手段——当然精油目前在中国也获得了广泛关注。从化学的角度来说,精油的作用和香囊的作用是一样的。在考虑用香囊来“防治甲流”之前,我们应该知道几点事实:“芳香疗法”中有关“杀菌”“抗病毒”的那些实验,结果是“时灵时不灵”;而且,这些“没准儿”的实验还是拿精油去处理细菌或者病毒得到的,香囊挥发的那点芳香物质是否有效,实在就很难说了;通过“闻香”来发挥的“作用”,一般都是改善心情、缓解压力等主观感受方面的,澳大利亚有位学者的总结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只有百分之15%取决于精油及其用法,而40%取决于病人,30%取决于治疗师,还有15%取决于“希望”,或者说“信心”。与此相似,如果要用香囊来防治甲流的话,依靠的大概只是“心诚则灵”了。
用醋来杀菌抗病毒这事情也不稀奇。在公元前几百年,就有了用醋来清洗伤口防止感染的记载。而作为一种酸,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它对于一些细菌和病毒有抑制作用。不过专业人士还是不建议用醋来干这些事情——当醋的浓度低的时候,抑制作用有限;当浓度高到抑制作用明显的时候,对人体正常细胞的损害也就不容忽视了。专家们甚至也不建议用醋来消毒房间——据他们的比较,在安全的用量下,醋远不如通常的消毒剂来得有效。专家们的这种态度,就像古人要进京,坐马车就挺高级的了,但是到了现代,要坐马车进京肯定是非常特立独行。
每一场传染病的流行,都是人类的灾难。人们对于“方便”“有效”“安全”的防治方法的追求,造就了这些偏方的流行。如果本来就喜欢大蒜、香囊和醋这些东西,倒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指望他们来“防治甲流”,实在是在拿自己做实验。从保障健康的角度来说,专业人士搞出来、又得到权威机构认可的方法,虽然也不是“绝对安全”“绝对”有效,但是一定要靠谱得多。
图片出处:
Leave a Reply
本网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 &&Designed By &&&基于【餐桌物种日历】12月25日 姜 | 自然控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在我看来,调料自有其个性,辣椒火爆,丁香温婉,大蒜辛辣,而姜,温暖……在过去的这个平安夜,你有没有从一碗暖胃的鸡汤中,或是美味的姜饼中,感受到姜的滋味儿呢?但是,有人说了,这姜不能在冬天的晚上吃,“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吃姜塞参汤,晚上吃姜赛砒霜”。这些一眼看上去就是谣言的消息,怎么会流传开来呢?姜饼小人。图片来源见水印两田三横上有草姜(Zingiber officinale)是姜科姜属的植物,它们的原产地是在东南亚的的热带雨林里面。传说中,这种特别的植物曾为神农尝百草行动保驾护航,解毒无数,于是得以神农的姓氏姜命名。在古籍中,姜写作“薑”,只是在简化字方案中,姜才替代了复杂的“薑”字。整棵姜长什么样呢?图片:Circulating Oils Library“薑”倒与姜的形态更像,恰如它们在土壤中茁壮成长的样子:草字头代表地面上芦苇一样的茎叶,而下面的“两田三横”更像土壤中的根状茎(顾名思义,长得像根的茎),当初造字的时候,大概正是模仿它们特殊的形态吧。姜的地上部分。图片:wikimedia commons菜中之祖与甜品担当中国吃姜的历史堪称悠久,孔子说:“不撤姜食”,大致的意思就是每顿饭都要有姜相伴。为什么孔子吃姜成瘾?零食说,看书提神说,治疗老胃病说众说……众说纷纭。的确,从古至今,被称为“菜中之祖”的姜,一直是中国菜肴的核心调料。中国菜肴里少不了姜。图片:wikimedia commons虽然我们的调料里总有葱姜蒜这“三大件”,但相较于葱蒜,姜才更像镇场的老大。鸡汤、鸭汤、蒸鱼煮螃蟹都少不了它的支持。这要归功于生姜中的香气成分,尤其是各种萜类物质。在炒菜下锅之前,先用油煸炒姜片,让香味溢出,那些香气成分就主要就是这些萜类物质了。葱姜蒜,去腥好助手。图片:Mostly Foodstuffs但是,在西方厨师手中,姜被用于完全不同的用途。它们并没有与鱼虾为伍,倒是成为姜饼、姜糖、姜汁啤酒的重要组成部分,甜品世界才是姜在这里的归宿。这也没办法。公元10世纪,姜冲出亚洲走向欧洲时,欧洲的厨房已经被胡椒、罗勒、鼠尾草等香料霸占了,只能在甜品屋里给它硬生生地挤出了职位。姜糖。图片:Pinterest除了直接吃,姜糖还能用在蛋糕上。图片:YouTube温和持久的辣味儿有句老话说:“姜辣嘴,蒜辣心,辣子辣眼睛”。辣椒的火爆人所共睹,且不说魔鬼椒的刺激,就连小米椒也可以让我们从外到内辣个通透,辣椒素强力刺激着我们浑身上下的温度感受器。而生大蒜,虽然容易入口,但它们的滋味会逐渐释放,蒜氨酸在酶的作用下,逐渐变换成大蒜素,不仅惹来恼人的口气,进入胃中的蒜瓣更让我们领教了潜藏其中的威力。比比谁更辣。图片:Veg Nerds相比不好惹的辣椒和大蒜,姜的辣味总是那样持久恒定却又温和。即使不能吃辣椒的,对些许的姜丝、姜末也不会反感。除了中式的姜丝姜末,姜还可以磨成粉。图片:motherearthliving.com如果说辣椒像是一位严师的教导,五体辣个通透;那大蒜像是挚友的箴言,虽入口平常,但回味之下,却独具个性;而姜则更像是家人的唠叨,虽然入口时可能会有辛辣之感,但吃下去之后总是会暖暖的。柠檬姜茶。图片:yourhealthremedy.com在历经煎炒烹炸之后,姜的辣味依然不变。姜中的化学物质是姜辣素,这是姜酚、姜酮、姜烯酚等化学物质的统称,它们让姜具有辣味和独特的香味。姜辣素发现的时间并不长,1879年第一次提取了姜辣素,后来才逐渐认清了这个复杂的家族,目前分离确定的姜酚类物质有十多种。姜辣素的沸点非常高,可以达到240℃,所以熟姜丝依然是辣的。高温炖煮也不会破坏姜辣素。图片来源见水印人参和砒霜的抉择那么,吃姜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呢?《名医别录》中这样记载:姜“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本草经集注》中也有“止呕吐”的记载。目前的实验也显示,姜辣素确实可以抑制胃肠道的过速运动,从而让胃肠道症状减轻。姜汁糖浆。图片来源见水印至于“吃姜暖胃”的说法,则是因为姜辣素能扩张血管,同时加强心肌收缩,催进了血液的循环。再加上喝下去的热水带来的温暖,喝完一碗热姜汤,出一头汗,还是挺舒服的。不过,在发热的时候,人体更需要的是降温。如果喝下姜汤,还要捂个大棉被发汗,很可能适得其反。姜汤还是要慎喝。图片:HerbalRemediesAdvice.org至于,“晚上吃姜赛砒霜”的说法,则没有明确的依据。有“砖家”说,生姜吃多了会促进血液循环,引起失眠。可如今,随着生活习惯的变化,晚餐到睡眠还有至少4个小时的时间,即使精神一点,那又怎样?发芽的姜,长得也很精神呀。图片:Nutzpflanzen祝大家吃姜愉快!圣诞节快乐!图片:It on HuTui6.com----------------------------------- 珍爱生命的分割线 -----------------------------------不论我们注意或者没注意到,餐桌都是我们与生物圈交流最频繁的一个环节。2016年《餐桌物种日历》将为您还原每种熟悉或者不熟悉食材的全貌——每天一个物种,好吃的灵魂终会相聚。如果纸质版日历和小组帖还不能满足你,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物种日历”(GuokrPac),物种日历也可以随身携带啦!
年度cosplay最佳选手 可以易容成为各种肉类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科学家凭什么说吃大蒜不能防胃癌?科学家凭什么说吃大蒜不能防胃癌?鹏说心声百家号大蒜一直是一种让人又恨又爱的食物。恨它,是因为它独特的味道,几乎可以任何人变成抿嘴的淑女;爱它,一是因为它的香辣多汁,凉拌少不了,炒菜少不了,火锅也少不了;二是因为它的广阔用途,既可以作为原材料,提取大蒜素,也可以日常杀菌、防癌抗癌……等等!我好像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大蒜真的可以防癌吗?其实不光是大蒜,茶叶、花菜、紫甘蓝等食物都被认为有防癌的功效,作为普通消费者,有人会认为是真的,有人则不相信这种说法,在众说纷纭的时候,大家会希望有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出来,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但是,科学家又是怎么知道大蒜到底能不能防癌的呢?下面,我们就用“大蒜防癌”的这个例子,来了解一下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山东有一个地方叫临朐县。这个地方很小,只有1833平方公里,大概是北京市的十分之一。但是,在中国的癌病研究中,临朐县有着很大的名气,因为临朐县几乎是中国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地方。[1](临朐县,图片来源:ditu.amap.com)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东苍山县,那里的胃癌发病率奇低。同一个省份、同一种疾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苍山县,图片来源: ditu.amap.com)一个很自然的联想是饮食习惯差异。苍山县是种蒜大县,也是食蒜大县,而临朐县的人民群众,对大蒜并不怎么热情。这就是防癌研究的第一步,注意到一种现象。注意到现象之后,下一步就是进行实验室研究。很多人之所以认为大蒜有防癌的作用,是因为大蒜里有一种叫大蒜素的物质。大蒜的鳞茎中含有两种物质,分别是蒜氨酸和蒜酶。正常情况下,蒜氨酸和蒜酶各自独立、稳定存在,井水不犯河水。当大蒜经过加工或者物理机械破碎(比如把大蒜捣成蒜泥)后,蒜氨酸和蒜酶相互接触,蒜氨酸在蒜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一种具有强烈臭味的物质,叫作大蒜素。[2]大蒜素的作用很多,最受瞩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杀菌作用,一个是抗癌作用。有研究表明,大蒜素不仅可以阻断亚硝酸胺(一种化学致癌物)的合成、而且可以竞争性地与亚硝酸盐结合,减少亚硝酸盐类对正常细胞的侵害。此外,还有证据表明,大蒜素可以促进细胞遗传物质修复、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3]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就要说了:这不就结了吗?都有实验室证据了啊?!明天赶紧买大蒜去,当饭吃……不幸的是,实验室是一个很特殊的环境。疾病是复杂的,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促进,而科研工作要做的,却是单项归因——构建一个特殊的模型,一次只尝试一种变量。有一个笑话说,农民的鸡不下蛋,找来物理学家帮忙,物理学家做了一番计算,终于找到了答案,但是只对真空农场中的球形鸡有效。这就是科研工作的局限性。(图片来源:gigcasa.com)此外,别看肿瘤细胞在人体内闹得很欢,但在实验室的培养皿内,它们可脆弱得很。温度太高会死,温度太低会死,紫外线、浓硫酸、水多了、水少了,都会死。因此,在实验室研究之后,还要经过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对人体的模拟,参考价值自然高一些。结合多份动物实验看,大蒜素确实显示出了对胃的保护作用。[4]不过,先别高兴,动物实验也有一些问题。一个是所有动物实验共有的,就是剂量和给药方式。之所以拿动物做实验,除了伦理方面的考虑之外,还因为动物实验出结果快,所以在实验中,剂量通常较大、给药方式通常采用注射、灌注等。就算一种食物真的能抗癌,我们能不能摄入足够的剂量也是个问题。另一个是大蒜素研究中出现的。不同的动物实验中,大蒜剂量和胃癌之间的关系差异很大,表明动物实验的模型可能不够理想。最后一步就是人体对照研究了。胃癌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密不可分,所以,如果,我是说如果,大蒜可以预防胃癌的话,只有两个可能:要么,大蒜素杀死了幽门螺杆菌;要么,大蒜素对正常的胃细胞提供了保护。从1995年开始,学者对临朐县3400名高危人群,开展了阻断胃癌癌前变化的研究。将志愿者分为8个志愿组,分为给与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维生素C、维生素E、大蒜素制剂等干预药物,并设置了安慰剂对照组。结果显示,服用营养剂和大蒜素组的胃癌发病率基本相同,患者的胃黏膜状况,也没出现明显的改善。[5]因此,对于研究者来说,大蒜确实是一种值得深入钻研的食物;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来说,大可不必指望大蒜防癌。实际上,最近这些年被热捧的防癌食物,茶叶、花菜、紫甘蓝等,都经不住这四个过程的仔细推敲;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早就明确指出,“不推荐任何膳食补充剂预防癌症”。[6]除了癌症之外,关于大蒜还有两个争议:一个是“独头蒜比普通大蒜好”,另一个是“大蒜可以祛痘”。有学者测量过各种大蒜的大蒜素含量,结果显示,独头蒜的大蒜素确实比普通大蒜多一些。多多少呢?平均1kg多160mg。[7]考虑到独头蒜不菲的价格,实在没有追这个时髦的必要。至于“用蒜泥敷脸祛痘”,更是不可取。尽管大蒜素具有杀菌功效,但是一来,有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二来,并非所有的痘痘都是因为细菌感染,三呢,大蒜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拿蒜泥敷脸,恐怕还等痘痘下去,皮肤病就找上门了……总之,疾病和所有事物一样,既有偶然,也有必然。我们预防疾病,也应该从必然因素入手,注意那些绝对要做和绝对不要做的。比如在癌症预防方面,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益,这是绝对要做的;抽烟、酗酒有害,这是绝对不要做的。真相:吃蒜不能防癌;独头蒜并不必普通蒜好多少;蒜泥敷脸不安全,容易引起皮肤病。------------------------------------参考文献【1】刘卫东等. 科研与防治并重, 促进临朐胃癌现场工作持续发展[D]. 2005.【2】苏凤贤, 张宝善. 大蒜素杀菌作用及其在食品中应用[J]. 粮食与油脂, 2006(4): 43–45.【3】MILNER J A. A historicalperspective on garlic and cancer[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027S–1031S.【4】FLEISCHAUER A T等. Garlic consumptionand cancer prevention: meta-analyses of colorectal and stomach cancers[J]. The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5】游伟程.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研究与干预[J].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565.【6】科学松鼠会 大蒜的保健传说[J]. .【7】周宇等. 3 种金乡大蒜中营养活性成分的含量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 126–128.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鹏说心声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用心声来倾听,用倾听来畅游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松鼠会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