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以及专科有大专网络教育学校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吗

&&& 2014930
2014192012492012492013126
一、充分认识和把握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
三、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组织领导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花园北路133号 邮编:252000 电话: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职教育研究所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文章信息
 |  |  |  |  |  |  |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摭论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 &刘 欣 &&&&&&&&&&&&&&&&&&&&&&&&&&& &&&&&&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摘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着眼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宽窄并举为原则,着力进行专业整合与分流;课程建设应按照整合能力观,注重课程内容结构的定向化,综合化和模块化,实现课程结构模式的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和人本位.关键词:高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专业整合;分流一,专业整合与分流(一)专业整合与分流的必要性所谓专业的整合与分流,是指对现有专业进行聚合重组,设置若干专业群(即大专业),每一专业群内设立若干子专业(即小专业),实行宽(大专业)进窄(小专业)出,即按专业群招生,进行公共课教学,1—2年后,按市场要求及人才需求信息进行专业细分,确定子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专门课教学.我们认为,进行专业的整合与分流,实施大专业招生,小专业就业,可以使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更为贴近,更为合拍,有利于进一步活化高职办学模式,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实力.(二)专业整合与分流的理论基础1.专业内涵与人才类型,层次相适应在教育领域中,专业的含义是指学生今后的工作领域和当前的学习范围.因而,专业可以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培养学术型人才的专业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的,如物理,数学等;培养工程型人才的专业是建立在"工程"基础之上的,如电子工程,水利工程等;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专业是建立在"职业"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如会计,统计,包装技术,制造技术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更应注重"职业"与"技术"的高科技含量和复合性水准.2.教育效益和教学稳定性相统一社会职业与职业岗位纷繁复杂,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又都处于不断变动中.面对这样一个动态的大系统,根本不可能为每一职业岗位或者每一种职业分别设置相应专业.设置专业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学稳定性和教育效益.(1)根据较广的职业覆盖面设置专业.如会计,护理,导游,文秘,计算机应用等职业,由于生源充沛,能保证教学稳定和教育效益,可以单独设置专业.(2)根据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如法国短期技术学院以特殊教育,社会助理,社会文化活动三个职业方向为基础组成社会专业.(3)根据技术水平设置专业.理论技术的出现是技术内涵的质变,是技术水平的提升.高级技术型人才的产生,缘于理论技术的发展.因而,高职培养目标理应以掌握理论技术为主,同时,十分重视理论技术与经验技术的结合.以技术水平为基础的专业,涵盖职业面更广一些,其稳定性也更高一些.由此可见,高职的专业设置必须建立在特定基础上,依据职业(群)特征及技术水平,做到宽窄并举,以确保教育效益和教学稳定.3.针对性和适应性相结合高职专业设置必须解决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的矛盾.作为职业教育,它必须针对一定的职业范围;作为高等教育,它又必定要与职业培训区别开来.学生除能上岗工作外,尚须有较强的适应性.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动也非常频繁,对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不能只适合在较狭窄的职业领域中工作,而应该有就业弹性;不会因岗位内涵的变化而失去自身的工作能力,而应该具有本专业的可持续学习的基础.(三)专业整合与分流的总体要求1.以经济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是进行专业整合与分流的基本前提专业的整合与分流必须建立在对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才需求进行充分调查,论证,分析,预测的基础之上,专业设置要为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服务.2.拓宽专业口径在确定大专业,进行专业整合时,要注意拓宽专业口径,按照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做好原有专业的更新改造和新专业的开发两方面的工作,注意专业间互为带动的关联性及专业的相对稳定性.3.要使专业设置具有"三性"在确定小专业,进行专业分流时,要使专业具有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人才需求变化的前瞻性及学生就业的宽口性.4.要抓好骨干专业建设形成以骨干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以特色专业打造特色人才.(四)专业整合与分流教学计划的制定程序1.确定专业的岗位(岗位群)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特别是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调查分析劳动力市场,确定专业的主要岗位(岗位群)或主要工作范围.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劳动力市场对哪些职业需求旺盛;二是劳动力市场对某种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需求种类和需求数量的分析,均应得出现实需求和预期需求两种结论,即进行中短期需求和远期需求的调查与预测.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既是作出是否设置某专业并进行课程开发决策的依据,也是判断某个专业在高职院校服务半径内生存周期即专业寿命长短的依据.2.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培养目标,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所需要的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完成综合职业能力结构表,从而确定本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并作为设置课程的基础.3.确定课程结构及课程课程设置要按适应专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来确定,以所确定的能力要素为基础,合理构建理论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课程内容要满足岗位需要和能力要求,并进行适当综合.(五)专业整合与分流教学计划的开发原则1.适应岗位需要原则高职院校要按照CBE教学思想,建立由行业一线专家组成的专业顾问委员会,指导教学计划开发;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分析人手,根据岗位群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确定教学内容.2.能力本位原则在制定专业整合与分流的教学计划时,要围绕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着眼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拓展.要在职业岗位群的确定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并分解成学年,学期和阶段目标.在专业整合阶段,通过公共课的教学,来进行一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专业分流阶段,通过专业课的教学,来进行专业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使能力训练体系中一般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不同阶段的课程实践有机结合,真正把公共技能,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落实到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中去.3.产学结合原则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交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产学有机统一,能力培养与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兼顾.按产学结合的要求,与企业,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或专业技术等级考核.4.整体优化原则专业整合与分流的教学计划要体现整体结构的优化,要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处理好素质,能力,知识的关系,确定公共课与专门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合理比例,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5.合格十特长的原则在进行专业整合与分流的教学计划的开发时,对设置的课程要注意"适应性"和"针对性"的统一,注意按需设课,因材施教,坚持"合格+特长"的培养原则,注意各类课程的结构,比例衔接及纵横关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给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教育夯实基础,以利于培养既掌握各种技能又有转岗基础的复合型人才.要开发一定数量的选修课,搞好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课内外,校内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6.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制定专业整合与分流教学计划时,既要认真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定,又要根据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不同特点,灵活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以发挥特长,形成特色.实施性的教学计划应有一定的弹性,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和专业培养优势,允许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安排,学时调整等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二,高职课程建设(一)确立职业能力观1.任务能力观这种能力观将任务的叠加当做能力.我国当前较为流行的CBE模式的DACUM方法即为其代表. DACUM方法告诉我们,职业能力是由若干综合能力组成,每一综合能力又由若干个专项能力组成.不论综合能力或专项能力,都是由具体的工作任务来描述和规定的,于是能力便成为一系列任务的组合.任务就是能力.按照这种能力观,能力标准就是任务技能清单:能力本位的课程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一系列任务技能学习包(或称教学模块);能力评价的依据就是直接观察个体对这一系列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2.整体能力观这种能力观认为,个体的一般素质对于有效的工作表现是至关重要的.一般素质是掌握那些特定的,具体的任务技能的基础,也是促进个体能力迁移的基础.因此人们认为,诸如知识,分析与综合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判断力,创造力等这些一般素质往往能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工作环境中.3.整合能力观这种能力观力图克服前两种能力观的局限性.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在职业岗位或工作情景结合起来.一方面,它承认能力不等同于任务,能力应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一种素质结构,是完成具体任务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认为这种素质结构总是与一定职业活动或工作情景联系在一起的,总是通过劳动者在完成特定的具体任务时体现出来.4.结论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而且是指综合就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型人才,其工作环境大都是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工作行为经常是相联系着的群体活动,而且往往是现场技术人员群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而,在职业能力内涵中,应十分注重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即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企业提出的"关键能力".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职业岗位的内涵与外延处于不断变动中,尤其是高职所对应的岗位变化的速度与力度更为显著.因而,高职的课程建设不能仅着眼于当前上岗职业能力的需要,还应十分注重学生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就业弹性.这就要求课程结构应保证必需的专业理论,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学习的基础.技术型人才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工艺流程的革新,加工方法的创造,管理形式变革等都需要这种职业素质.他们与工程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差别,在于技术型人才是在技术应用领域中体现这种素质,而后两种人才是在工程领域和学术领域中体现这种素质.把技术型人才理解为绝对化的执行型人才,至少是不全面的.(二)课程结构特征1.专业口径高职课程是一定专业的课程,而高职专业的口径宽窄是一个结构性的选择.高职人才培养的类型特征,决定了课程设置必须实行宽窄并举,以确保教育效益和教学稳定.2.课程体系结构当前,国内外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即I型,Y型,A型及M型.I型结构,又称专业纵深型结构.它是在一定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向某一专业方向发展,以原苏联和我国高等院校的传统课程体系结构为代表.I型课程体系按不同课程类型有明显的阶段划分,即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及专业技术.Y型结构,又称专业分支型结构.其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并不只为一个专业方向服务,而是多种同类专业方向的共同基础.在专业技术学习阶段,学生可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学习.如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在专业技术课阶段,对学生实行五种专业方向分流,即锻造工艺,锻压工艺及设备,锻压设备,模具设计及冲压工艺.A型结构,也可称基础宽厚型结构.它以基础课面广,根基深厚为基本特点,以日本战后大学改革中进行的"准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为代表.近年来,我国有些重点大学认为高职院校的任务应是培养具有较强适应性的专家"毛坯".基础宽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这也必然使课程体系走向A型结构.M型结构,也可称纵条型结构.它是以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为依据的,其针对性十分强.加拿大社区学院的课程体系结构即纵条型结构.如动力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四条纵穿六个学期的平行课程线,每一条线有其自身教学目标.如第一条线五门课程是培养专业技能的:第二条线六门课程重在培养电子设备设计能力等.这四条线的教学目标最终组合成岗位职业能力.由于高职教育具有针对性的要求,因而,A型结构显然是不适合的.但高职教育同样应认真对待加强专业理论的要求.M型结构是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的产物,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它导致削弱专业理论,降低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对高职来说不具有普适性.我们认为Y型结构比较适合于高科技时代的高职教育,它是能容纳针对性与适应性要求的较佳结构模式.当一些专业如会计,导游,护理等有较多的稳定生源时,I型结构也是合适的. 3.课程内容结构 高职课程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相统一的特点,因而其内容组合呈定向化,综合化和模块化趋势.定向化.技术型人才不必像科学型与工程型人才那样打下深广的理论基础,但又应该具备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因而,高职的基础理论课程组合常是一种定向结构,专业理论课程更是基础理论的定向发展,如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液压流体力学,土力学和电工学等.综合化.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是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这些现场问题常具有综合化的特征.因此,高职的专业技术课程也应是一种综合结构.例如,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机械制造工艺学,其课程内容中有定位原理,制造误差,误差统计,精度分析,残余应力,机械振动,力变形,热变形,经济分析,生产,成组加工,计算机辅助制造,工艺规程编制,工序安排,工艺尺寸键和装配方法等,从中就可看出,它们是横跨许多学科的知识,但为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制造工艺问题的能力,而集合到一门课程中来了.综合化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间的综合,也体现在技能训练的综合.这在专业技术课程中表现尤为突出.模块化.课程模块化是将各种课程分别编制成在深广度上有差异的几种模块,如技术数学(1),技术数学(Ⅱ)等.各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或专门化可以按照需要选择各种适用课程模块,再加上少量自己开发的课程组装而成.这样,就能够大大节省高职院校开发课程的精力和财力.而且,由于课程模块是权威机构统一编制的,能确保课程质量.高职教育还存在着与中职教育以及自身不同层次间的衔接问题.这种衔接的核心是教学衔接,而模块化课程正是实现合理教学衔接的基础.它能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或脱节.如机械制造专业,在中职的教学计划中有机械制造工艺学(1)和机械学(Ⅱ),而在高职的教学计划中有相衔接的机械制造工艺学(Ⅲ)和机械学(Ⅳ).这些课程模块都是同一机构统一编制的,编制时已考虑到衔接问题.(三)高职课程设置高职课程设置特点主要体现在"优,实,新"上.优,就是优化课程设置,淡化高职课程体系的所谓完整性,形成适应并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模式.实,就是课程设置要在"实用"上下功夫,突出理论的应用和技术开发,加强宽而新的课程,为学生知识结构的横向和纵向发展起到接口作用.新,就是课程设置要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大力开发适应性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服务.高职课程结构模式的价值取向,主要为"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人本位".1."宽基础""宽基础"是指所设课程不是针对某单一职业,而是针对相关职业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为继续学习打基础,着眼于专业技术训练,着眼于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宽基础"由四大类构成:文化课程类,工具课程类,能力培养课程类,职业群所需专业课程类.每一类均由一组科目组成,每一科目又由一些模块组成,供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自主选择."宽基础"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需要准确把握其"度",既不能片面追求学科知识的广博,也不能片面追求单一职业技能的精深.2."活模块""活模块"是指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能力培养."活模块"涵盖了一个职业群中的几个甚至更多职业所对应的"大模块",供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灵活组合,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和未来需求自由选择,既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又要兼顾其终身发展的需要.3."多方向""多方向"是为就业服务的.高职学生进校即定专业显然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要求.因此,采用"多方向"培养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多方向"是以基础发展平台组织教学,1—2年打基础,在专业大类范围内进行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同时还进行专业技术和技能的训练,打好较为扎实的职业素质基础.后一年根据市场需求和受教育者个性,特长,兴趣确定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模块整合和模块教学,同时进行技能达标模块的整合并进行强化性训练,以"多方向"应对人才市场的竞争.4,"人本位""人本位"是指以完善学生个体人格,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结构模式."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由职业人向社会人发展,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做人与做事并重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宽广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健康的职业人格,自主创业的意识,终身发展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四)模块课程开发模块课程开发必须从职业岗位(群)分析人手,科学合理地进行.要建立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功能和教学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注意探索综合职业素质的渗透与实施,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1.公共课模块的开发公共课模块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体育等.公共课要发挥知识性和工具性两个功能,既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体能素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要为专门课提供理论知识基础,还要为学生毕业以后的继续教育提供知识储备.在公共课的理论教学中,要以"必需,够用"为度,淡化理论的推导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对理论成果的应用能力,注意教学内容的精选和更新.2.专门课模块的开发专门课应以"必知,必会"为度,体现职业针对性,真正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专门课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专门课应根据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设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设置选修课,使学生拓宽专业知识并了解高新技术.专门课的教学内容本质上不属于理论形态,而属于实用技术,具有应用性和实施性.专门课的教学内容要注意把握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特征,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不断更新和补充,保持其先进性.专门课要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组合课程内容或教学模块,对内容相互关联而又有交叉的课程,应进行适当综合.3.技能课模块的开发技能课模块包括实验技能训练模块,单项技能训练模块和综合技能训练模块.实验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公共课中的实验及专门课中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数据的测量,采集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运用,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单项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劳动,综合练习,实习等,使学生达到岗位所要求的某项专业技能水平,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证书.综合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训,使学生能够得到上岗前的训练,更好地胜任岗位群的工作.在专业整合与分流后,根据各子专业的发展方向来进行技能课模块的定向开发.具体做法是:根据专业特点,建立校内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健全各类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以及包括模拟财会,模拟餐厅,模拟客房,模拟公司(商贸实训中心)在内的各类仿真实验室,以此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产学结合,形成专业实体.通过专业教研室开办或承包经营实体(如餐旅专业承包实习饭店,商贸专业承包实习超市),建立各类实训基地.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或职业能力训练基地,采取顶岗实习等,加大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力度.建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点与考核点,推行"毕业证十职业资格证"双证书制.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从业能力.(参考文献) [1]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分课题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报告(R). [2]王明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定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3]蒋乃平.职教课程改革要点与课程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0,(4). [4]陶秋良,张建华.关于专业归类与分流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1,(25). [5]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两条同类新闻:
版权所有: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研究所
联系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52号 邮编:510300
联系电话:020-
办公室:工业实训中心A501室
Email:zhangcy@gdqy.edu.cn 网页设计:吴明凯、袁伯僚(计算机系)省教育研究院组织研制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和课程标准 搭建贯通中高职人才培养的桥梁
南方日报讯 (记者/吴少敏
通讯员/粤教研)18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发布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成果,已研制9个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正在进行65个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搭建贯通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桥梁”。
2008年,广东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对口自主招生”试点工作。发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教学与评价等方面难以很好地衔接,原因在于中、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上缺乏衔接。
2012年省教育厅决定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目前,省教育研究院已研制了74个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的标准,包括中高职衔接项目、高职本科衔接项目、中职—高职—本科衔接项目、现代学徒制标准研制项目、国际化标准研制项目等。
[责任编辑:地方职业院校教师如何提升申报课题的成功率
关于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科研课题申请、研究方法及成果发表、评选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目前,科研能力已成为衡量“一流高职”的重要评价指标。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 计划( 年)》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发挥学校人才、信息、资源聚集的 优势,引导广大教师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终身学习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
为了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在教师本职工作中的作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部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教 学成果奖申报及科研研究方法高级研修班”,请各单位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课程结束颁发结业证书,课时计入在职干部继续教育学时。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研修内容
高职教师“学术生产力”水平提升的路径
(1) 职业院校教师在科研过程中的自我身份定位。
(2) “学术体制化”时代青年教师的发展。
(3)“学术体制化”的特征及政策取向。
(4) 高职教师如何强化科研能力。
(5) 前人研究成果的有效利用。
高职“科研项目”申报与“学术作品”规范
(1) 科研项目申报的论证及规范。
(2)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种类分析。
(3) 中国期刊与职业教育期刊基本概况。
(4) 开题论证的形式与论证会的准备。
(5)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常用研究方法。
(6) 课题名称表述与文献综述的写法。
(7) 学术作品及其表达技巧。
(8) 学术文本的格式与规范。
申报课题技巧与方法
(1) 课题申报中的“兵法”。
(2) 地方院校教师如何提升申报课题的成功率。
(3) 学科交叉项目申报注意事项。
(4) 如何凝练课题的题目。
(5) 如何提升课题选题吸引力和论证说服力
如何提升科研能力
(1) 科研的“七度”效用。
(2) 职业院校科研“三问”。
(3) 科研过程中的时间管理。
(4) 如何培养强烈的科研意识。
(5) 创新思想见解生成的路径与方法。
(6) 职教科研心态的误区与突破。
(7) 科研写作能力的系统建构。
二、拟请专家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 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主编,安徽省职成教学会学术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三届“职业技 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
浙江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教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评价研究院副院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蝉联两届全国职业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以及多项省级教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是全国黄炎培教育理论研究奖获得者。
三、参会对象
全国各职业院校科研管理部门领导,教务处、科研处、督导处相关人员,系部领导,教研室 负责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等。
四、时间地点及费用
报到日期:日(9:00-21:00)
报到地点:乌鲁木齐(报到时领取资料安排住宿等)
上课时间:日-8日
费用标准:1680元/人(上课期间住宿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五、报名咨询
o 会务电话:周老师 :
o 报名邮箱:
报名咨询电话:010-
◆ ◆ ◆ ◆ ◆
ID:zjteachers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单招学校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