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眼睛睁不开上长刺膜呼

保育仔猪支原体肺炎和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_猪病防治技术-养猪新技术 > > 保育仔猪支原体肺炎和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 >保育仔猪支原体肺炎和副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日期:关注:973次导读:1基本情况 河南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舍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猪多在45~50 日龄,首先表现咳嗽、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眼角分泌物增多、眼睑肿胀、耳朵发紫、呼吸困难、后肢站立不稳。部分猪只表现多发性浆膜炎等为主要特征。该场采用28天断奶,35天转
1基本情况河南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舍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发病猪多在45~50 日龄,首先表现咳嗽、体温升高、采食量(feed intake)下降、眼角分泌物增多、眼睑肿胀、耳朵发紫、呼吸困难、后肢站立不稳。部分猪只表现多发性浆膜炎等为主要特征。该场采用28天断奶,35天转群的饲养模式。产房阶段仔猪一切正常。转群后l周后有个别猪出现咳嗽.两周开始咳嗽数量增多,并出现眼睑红肿、耳朵发紫、呼吸困难、后肢站立不稳,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并有死亡情况,发病率达30%左右,病死率90%。该场兽医诊断为仔猪水肿病(oedema disease)和猪链球菌病,用抗生素(antibiotic)治疗效果不明显。2临床症状大部分猪只体温40.5℃左右.厌食或采食量下降,咳嗽、气喘、严重的呈痉挛性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明显,耳尖发紫,消瘦,被毛粗乱,个别猪中间大两头小像刺猬,后肢关节肿大不愿站立。强行驱赶有跛行或站立不稳,病程稍长的呈后肢麻痹站立不起,临死前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3剖检可见胸腔积液、肺肿大、肺的心叶和隔叶呈肉样状,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少许白色泡沫;腹腔充满纤维素状物,覆盖在肝脏、脾脏、肠管表面。使肠管粘连在一起;肝脏肿大变硬,胆囊萎缩无胆汁,个别猪脾脏肿大边缘有锯齿状;肾表面有凹陷且稍有出血斑点;前、后肢关节腔均有胶状透明液;肺门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切面有渗出液,胃壁切面没有胶冻样水肿;回盲口未见溃疡。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诊断为猪支原体感染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4应对措施4.1控制病情①对所有保育猪分群,分四个层次:一是健康无病猪;二是刚出现咳嗽但没有喘气的猪;三是已出现明显喘气,但症状并不十分严重的猪,有治疗价值;四是严重喘气并消瘦的猪。把健康和剐出现咳嗽的猪仍留在保育舍(nursery)。把有治疗价值的喘气猪放在一个隔离舍。严重喘气消瘦的猪及时淘汰。②对健康猪群采食量较好.采用在饲料中添加药物,l0%氟苯尼考400克/吨+70%阿莫西林300克/吨或80%泰妙菌素(tiamulin)120克/吨+15%金霉素(aureomycin)3000克吨+70%阿莫西林300克/吨,连续饲喂l周:同时注射林可霉素l0毫克,千克体重或丁胺卡那霉素(kanamycin)8毫克/千克体重。③隔离舍猪采用饮水给药与注射相结合的办法,在饮水中加入l0%水溶性氟苯尼考400克/吨+40%水溶性林可霉素200克/吨,让其自饮;同时注射复方阿奇霉素l0毫克/千克体重或泰乐菌素(tylan)10毫克/千克体重。④免疫接种:选择血清型相同的副猪嗜血杆菌灭活菌对猪只进行免疫接种.初产母猪产前40天首免。产前20天二免.经产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小猪l5 日龄首免,间隔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无论猪只大小每头肌注2毫升;同时也把喘气病(mycoplasmal pneumonia)疫苗列入常规免疫计划:仔猪出生5~7天内选用单针进口灭活苗肌肉注射1头份或国产活疫苗1头份胸腔注射。4.2针对该场发病的特点,调整了饲料药物添加保健方案①35~42日龄添黄芪多糖500克/吨+10%氟苯尼考400克/吨;②42~47日龄。10%无味蒽诺沙星l000克/吨+30%强力霉素(doxycyclin)1000克/吨;③10~18周龄呼吸道疾病易高发,20%替米考星400克/吨+30%强力霉素1000克/吨。1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yangzhuxinjishu.com/zhubing/a88132.html&&&&&&上一篇: 下一篇: 支原体,仔猪与肺炎相关文章专题仔猪脑膜炎用什么药_百度知道
仔猪脑膜炎用什么药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希望之星kd
宠物类认证行家
希望之星kd
宠物类行家
采纳数:559
获赞数:330
从业1年以来,获得锦旗3张
猪链球菌病是由几种主要链球菌引起,常表现为猪急性败血症、脑炎、局灶性淋巴结化脓、慢性关节炎及心内膜炎。而仔猪主要是急性败血症及脑炎,部分淋巴结化脓。 链球菌属革兰氏阳性。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对干燥、高温等都敏感,常川的消毒药可很快将其杀死,对多种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均敏感,但是易产生耐药性,必须交替使用。 猪的链球菌病主要发生在断乳后的保育猪,发病急,死亡率高。通过呼吸道和皮肤的伤口感染,小猪也可山脐带感染。一年四季可发生,但以 5 - 11 月发生较多。 急性败血型:仔猪突然发生,体温升到 41 - 42 ℃ ,全身症状明显,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结膜潮红,流泪,流鼻液,便秘;部分病猪出现关节炎,跋行或不能站立;有些病猪出现共济失调、磨牙、空嚼、昏睡等神经症状,后期呼吸困难, 1 - 4 天死亡。 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乳仔猪,除体温升高、不食等全身症状外,很快表现出神经症状,四肢共济失调、转圈、磨牙、仰卧、后肢麻痹、爬行,部分病猪出现关节炎。 1 - 5 天死亡。 除上述外,还有关节炎型、淋巴结脓肿型等。 急性败血型:以出血性病变和浆膜炎为主,病猪皮肤有紫斑,粘膜、浆膜皮下出血。浆膜腔积液,含有纤维等。鼻粘膜紫红色、充血、出血。喉头、气管充血,有人最泡沫。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充血和出血。心包积液淡黄色,少数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病程较长可见轻度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腔有少量淡黄色积液,部分有轻度纤维素性腹膜炎。多数病例脾肿人,呈暗红色或紫蓝色,柔软易脆裂。肾脏多数有轻度肿人,充血和出血。脑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部分脑膜下水肿、积液。 ① 做好猪舍及环境清洁,平时注意伤口处理,外伤可川硫磺软膏涂抹。 ② 在常发病的猪场,可注射链球菌弱毒疫苗(冻干苗),每头猪注射量为 2 亿活菌,仔猪在出生后 35 - 45 天注射 1 次。此苗是由 C 型兽疫链球菌制成,可防止仔猪败血型链球菌。注射后 7 天产生免疫,持续 6 个月。 ③ 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猪舍要进行消毒。 ④ 仔猪发病初期可用青霉素,每千克体重用 1 万- 2 万单位,链霉素每千克体重用 1 万一 2 万单位: 10 %磺胺二甲基嘧啶 ,每头仔猪用 5 - 10 毫升;磺胺甲基嗜咤加抗菌增效剂等。但链球菌易产生抗药性,多种抗菌药须交替作用。
采纳数:982
获赞数:805
怀疑是链球菌引起脑炎 ,可以注射/牧~佗/的、副链专家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仔猪15—20日龄,多窝仔猪都有结膜炎,...
所在地区:
猪病阶段:哺乳仔猪
发病头数:5头
体温:39℃
用药情况:无
症状描述:仔猪15—20日龄,多窝仔猪都有结膜炎,眼睫毛上沾满黑色分泌物。不是泪痕。今急性死亡2头,腹部有发紫
感谢康大夫为我快速解答——
相关问题推荐
本人是一名执业兽医师,专业从事猪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长期在养殖一线工作,
找人解剖看看最好,考虑急性链球菌
做好猪瘟免疫
找人解剖看看
这个结果一看就是疫苗-管理都不到位,有慢性猪瘟的可能,隔离,消毒,大几量注射猪瘟疫苗
郑州牧专毕业,做过销售,技术服务,猪场厂长,现在自己开猪场。
1989年毕业后在乡兽医站从事动物防疫及诊疗工作,并在县城开有动物门诊至今。
考虑猪瘟,解剖看看
- 互动.学习
及时打猪瘟和链球菌疫苗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别名: 火眼
病原(因):炎症、氨、烟刺激等
所属分类:外科
潜伏期:无
发病阶段:所有猪群、哺乳仔猪、断奶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后背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空怀母猪
体温:正常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一年四季
传播途径:非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
典型症状:怕光、流泪、结膜潮红、肿胀、疼痛以及眼睑闭合怕光、流泪、结膜潮红、肿胀、疼痛以及眼睑闭合
剖检症状:无无
常用疫苗:无 无
相关药:硼酸液、呋喃西林液、生理盐水、红汞液或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硼酸液、呋喃西林液、生理盐水、红汞液或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金霉素
客服微信/QQ:,欢迎咨询。
1元2元5元10元20元<li data-num ="1元其它
选兽医快速咨询
一对一深入探讨
置顶24小时多兽医回复
专业兽医在线回复
Copyright (C) 2018 - 康大夫_畜禽疾病咨询_免费问病_执业兽医_快速回复 -
& 京公网安备28号 & 当前时区: GMT +8 &
服务声明:网络沟通无法像面诊过程那样,不能全面了解猪的具体状况,因此大夫的诊断指导建议仅供参考!氨气刺激导致仔猪鼻黏膜增生和粘液增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年
氨气刺激导致仔猪鼻黏膜增生和粘液增多
【摘要】:为了研究氨气刺激对仔猪呼吸道鼻黏膜的组织学影响,本研究选取12头7周龄保育仔猪,随机分为4组(n=3/每组),分别用56mg/m~3的氨气刺激0天(NC)、4天(D4)、8天(D8)、12天(D12)。刺激之后采集鼻黏膜组织制作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AB-PAS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发现鼻黏膜厚度显著增加,并出现了空泡状的结构,鼻黏膜上皮的粘液和黏膜下的腺体增多。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氨气刺激引发的猪呼吸道黏膜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S858.2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旭平,陈雄利;[J];河北畜牧兽医;2001年12期
张静;刘双红;孙斌;;[J];养殖技术顾问;2014年04期
崔树杰;;[J];吉林畜牧兽医;1993年04期
王米;孟新宇;赵枝新;金岭梅;;[J];饲料博览;2006年07期
李柱;时建忠;顾宪红;;[J];家畜生态学报;2010年05期
程秀花;毛罕平;赵国琦;赵金龙;;[J];农机化研究;2012年12期
王建彬;;[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8年12期
李东卫;卢庆萍;白水莉;张宏福;;[J];动物营养学报;2012年02期
张潜;王立人;杨祥龙;郭希山;周益明;;[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S1期
李新建;吕刚;任广志;;[J];家畜生态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汤建国;;[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胡孙宏;肖芒;汤建国;;[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王米;孟新宇;赵枝新;金岭梅;;[A];良好农业规范与畜牧业健康发展——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邹坚定;;[A];2012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汪际云;胡宝华;王晓伟;黄春鑫;苗英;乐东海;李克强;张顺;;[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肖芒;汤建国;姜秀文;;[A];2007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尹根蒂;熊观霞;赵充;陈媛媛;;[A];第六届全国鼻咽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侯晓礁;王秀敏;孟庆大;;[A];2008首届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8年
陈洁;;[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何莹;张玉钧;朱安宁;王立明;阮俊;崔益本;杨淑莉;杨文亮;吉丽青;;[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祝建材;[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祝勇;[N];福州日报;2005年
上海恒丰强动物药业广州分公司大客户部 张易勇 屈仁健;[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0年
李思;[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高红霞;[N];菏泽日报;2005年
吉学刚;[N];天津政法报;2005年
西安交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副教授 张美丽;[N];家庭医生报;2009年
马晓辉;[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杨璞;[N];健康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不能读取工具条
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当前位置:
猪舍氨气危害及控制措施
饲养环境与猪群健康状况直接相关,优良的畜舍环境既能保证畜禽健康,使其生产性能充分发挥,也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然而由于养殖业规模化迅速发展,猪场饲养密度不断增大,养殖环境恶劣已成为制约规模化养猪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环境对畜禽生产力的影响率高达30%~40%,氨气是猪舍内空气环境中最主要的有害气体之一。氨气对猪只健康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氨气浓度,低浓度氨气导致猪只轻微中毒时,外观表现不明显,但会降低猪只抵抗力从而阻碍其生长发育,高浓度氨气可直接导致猪只死亡。
1& 氨气来源及影响其排放的因素
1.1& 猪舍氨气来源
猪舍内的氨气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对鲜粪、饲料残渣及垫料中有机物的厌氧降解,家畜粪便中有20%~25%的营养物质未被机体消化,且其中部分为蛋白质、氨基酸和微生物氮。微生物将含氮物质分解后使其转化为NH4-N,其在超过50℃及pH>7的条件下以NH3的形式挥发。尿氮以尿素形式存在于粪尿和胃肠消化物中,在脲酶作用下被水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水解物导致pH升高,氨气逸散速度加快。
1.2& 影响氨气排放的因素
畜舍中氨气的浓度除受舍内温度、湿度、通风状况、饲粮含硫量和粪便pH等因素影响外,猪只生长阶段和用途不同,其氨气排放量也不同。
Hutchings等研究结果表明,母猪及低于7.5kg的小猪、小猪(7.5~30.0kg)和肥育猪的氮排放量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5.70、0.67和3.28kg/头/年。Misselbrook等研究表明,母猪和肥育猪的氮排泄量分别为36.33和11.00kg/头/年,也证实了猪只生长阶段对氨气排放量具有影响这一观点。
在夏季由于窗户为开启状态,畜禽舍通风量较大,舍内氨气浓度变化不大。在冬季由于为了保证畜禽舍温度,窗户密闭,氨气不能及时排出,其浓度就会显著提高。测定统计表明,我国多数中小型猪场,特别是封闭式猪舍,舍内氨气浓度少者达6~35μg/L,高者可达150~500μg/L,远远超出国内对猪场氨气的允许浓度(20μg/L)。
2& 氨气的危害
2.1& 影响呼吸系统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碱性气体,质量分数小于空气,易溶于水,室温下,700体积氨气可溶于1体积水。因此,氨气易吸附于畜舍内潮湿的地方如墙壁和地面及家畜的黏膜,由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对眼睛以及呼吸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氨气被吸入后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器官并依附在其黏膜上,达到一定量后使猪产生特异性反应,导致黏膜充血肿胀、疼痛,临床表现为咳嗽和流泪等,长时间吸入还会导致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疾病。吸入的氨气透过肺泡进入毛细血管,与氧竞争性结合血红蛋白,使其与氧结合的能力降低,血液输送氧的功能降低,最终导致猪只贫血和组织缺氧。氨气还可能引起呼吸中断,全身痉挛、昏迷严重时还会导致血压增高,呼吸中枢麻痹而致死。
2.2& 损害神经系统
低浓度的氨气能够刺激三叉神经末梢,使呼吸中枢兴奋。由于氨气与K+有竞争作用,因此会对神经细胞上的Na+-K+ATP酶造成干扰,导致复极后的膜离子转运发生障碍,使Na+-K+在神经细胞上的分布失常,膜电位发生改变和兴奋性异常,从而使神经传导活动受到干扰。高浓度的氨气可直接对体组织产生刺激作用,导致碱性化学性损伤,造成组织溶解和坏死,还可导致中枢神经麻痹、中毒性肝病和心肌受损。
2.3& 降低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氨气是造成畜舍内动物应激的主要应激源之一,在氨气浓度为10~15mg/kg时,动物抵抗感染的能力会降低,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家畜如果长期处于含低浓度氨气的环境中,会显著加只对结核病和其他有害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和炭疽杆菌等)的感染过程。试验表明,50和75mg/kg的氨气会降低正常小猪肺部清除细菌的能力。猪舍空气中氨气水平与关节炎发生率、猪应急综合征损害和脓肿发生率都成正相关。另外,猪的一些异常行为也与氨气有关,例如自残行为。研究表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猪只会选择氨气污染更小的场所进行活动、觅食和休息。
2.4& 阻碍猪的生长及生产
氨气作用于黏膜会使黏膜细胞增殖和代谢速度加快,而机体在抵御并修复氨气对机体的损害时也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从而增加机体对能量的需求量,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长时间处于氨气作用下,会导致猪生长缓慢,生产性能下降。曹进等对40头体质量相近的仔猪研究后发现,在其他环境因素一致且采食量相近的情况下,仔猪的平均日增质量与猪舍空气中氨气的水平成反相关;黄晓露等用2栋朝向相同及管理条件一致的封闭式仔猪保育舍进行试验,其中1栋喷洒除臭剂除臭,另1栋为对照组,发现试验组仔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减少10.9%,仔猪平均日增质量提高37g,不合格仔猪转出的比例下降1.5%。当舍内氨气浓度为35mg/m3时,猪只出现萎缩性鼻炎,浓度为50mg/m3时,猪只体质量下降12%,浓度为100mg/m3时,猪只增质量下降30%。我国无公害养殖(GB18407.3)规定,场区氨气浓度应小于5mg/m3,猪舍氨气浓度应小于20mg/m3。
2.5& 危害养殖人员身体健康
当环境中氨气浓度达到4μg/L时,人的眼睛及呼吸道即会产生强烈感应,引起身体不适;当浓度达到25μg/L时,则会对机体软组织产生损伤,因此氨气不仅会降低猪场的生产效益,还会损害养殖人员的身体健康。养殖人员长时间在猪舍从事饲喂、清粪和治疗等工作,如果空气中氨气浓度过高,可能会刺激眼睛导致发痒,轻者造成疼痛、咳嗽、流泪和头疼,重者导致鼻炎、哮喘、胸闷和发热等一系列症状。
3& 减少氨气产生及排放的措施
3.1& 加强猪舍环境管理
加强猪场日常管理,做好猪粪无害化处理,搞好猪场环境卫生,可以有效减少氨气的产生及排放。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及时清理畜舍内的粪便、饲料残渣及污水等,控制氨气污染源头;保持舍内清洁干燥,用垫料平养时,应及时更换垫料,减少氨气附着途径;做好畜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使畜舍内的氨气及时排出,防止氨气蓄积。
3.2& 合理配制饲料
依据“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日粮,使日粮的氨基酸水平趋于平衡,提高猪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从而适当降低日粮中蛋白饲料的添加量。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动物的生长需求,还可以节约饲养成本,同时还能降低动物的氮排放量,使舍内氨气的产生量减少。Bodera等研究发现,在添加合成氨基酸的基础上,把日粮蛋白水平从18%降到10%,可使氨氮和总氮的排放量分别降低40%和42%;Latimier等用低蛋白饲料喂养生长猪,测定氨的排放量,发现氨的排放量和氮的排泄量存在相关性。
3.3& 选择应用适宜添加剂
3.3.1& 适当添加有益微生物
在动物日粮中添加有益微生物(乳酸菌、丁酸梭菌和双歧杆菌等),使其在动物肠道内形成优势菌群,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长,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平衡,从而促进肠道对蛋白质的吸收,减少氨气的排放量,抑制细菌产生有害气体,降低其在畜舍中的含量。还有试验报道,某些特殊的有益微生物(芽孢杆菌等),还可以利用肠道或粪便中的氨气,将其转化成自身菌体蛋白,从而达到降低氨气浓度的目的。
3.3.2& 选择应用适宜酶制剂
养殖过程中,特别是市场行情差的情况下,养殖场为降低成本,通常会添加一些非常规原料,这些原料中多含有抗营养因子,如植酸、单宁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等。通过添加不同的酶制剂可以消除相应的抗营养因子,同时补充动物消化道中的内源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不仅可以减少粪便中氮的排泄量,降低畜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还可以节约饲料成本。
3.3.3& 考虑应用除臭剂
使用除臭剂,一方面可以通过吸附作用使畜舍内氨气及其他有害气体产生量减少,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粪便中的水分,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Canh等报道,添加2%的海泡石于生长育肥猪的日粮中,可以使粪尿中氨的散发量减少6%~7%。大量试验研究证明,丝兰属提取物和其制剂能显著消除异味、改善畜舍内环境[23-25]。饲料中添加丝兰属提取物后,猪排泄物中氨气的产生量会显著降低。
舍内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猪群健康和生产性能已成为公认的事实。猪舍空气中的氨气对家畜的影响是长期的,即使处于低浓度氨气的环境中也会使家畜抵抗力下降,生长和生产性能降低,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对氨气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猪舍中氨气的含量,优化舍内空气质量,对保持猪只健康和促进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崔嘉,郭佳伟,杨新宇,曹宁坤,陈宝江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仔猪眼睛红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