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痈疥肿疮痈是什么意思思

用法:用10%蜜汁洗涤疮口后,用纯蜂蜜浸渍的纱布条敷于创面,敷料包扎,隔日换药1次。

说明:本方适用于臁疮、疖疮初起、年久不愈的溃疡等。

【方2】 蜂蜜20g,氧化锌粉lg。

用法:将上述2味调和为膏,每天涂抹患部1次。

说明:本方适用于臁疮。

【方3】 蜂蜜60g,大葱白头50g。

用法:将葱白捣烂如泥,加入蜂蜜调均,涂抹患部或四周。

说明:适用于臁疮、疔疮恶肿、鱼脐疔等。颜面部禁用。

【方4】 生蜂蜜lOOg,隔年葱(带须)200g,醋适量。

用法:将葱捣烂如泥,再加入生蜂蜜调如膏状。同时刺破疔疮挤去败血,外敷2—4小时,待脓出后以醋加水烧开洗之。

说明:生蜂蜜性凉,能清热、解毒、止痒。本方适用于疔疮恶肿中期、疔疮初起、鱼脐疔、臁疮等。

【方5】 蜂蜜200g,苦瓜根适量。

用法:将苦瓜根研成细末,再加蜂蜜调和成膏,外敷患部。

说明:本方适用于疔疮。

【方6】 蜂蜜30g,蒲公英30g,葱白30g。

用法:将蒲公英、葱白洗净,共捣成泥状,加入蜂蜜调匀成膏。用时将其摊于纱布上,外敷患部以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数日。

说明:本方适用于疖、疔、痈。

【方7】 蜂蜜9g,独头紫皮大蒜1头。

用法:将蒜去皮切成2.3mm薄片,拌入蜂蜜,用时先将患处用温盐水洗净擦干,再用蒜片贴敷,并轻轻按摩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

说明:本方适用于疖肿、毛囊炎。若局部刺激严重者可缩短按摩时间,病情严重者应结合消炎药物治疗。

【方8】 蜂蜜50g,菊花叶250g。

用法:将菊花叶捣烂取汁,调入蜂蜜敷患部,并用菊花叶渣敷患部四周,留头不敷,待毒水流尽,即消。

说明:本方适用于石疖。

【方9】 蜂蜜50g,芙蓉叶粉50g,醋50mL。

用法:将上述3味调成糊状。敷于患部,每天2次。

说明:本方适用于疖肿及脓头痱子。

【方10】 蜂蜜50g,水蜈蚣适量。

用法:将鲜水蜈蚣和蜂蜜共捣烂成泥膏状,外敷于患部。

说明:本方适用于疔疮、疖肿。

【方11】 蜂蜜5g,鲜瑞香叶适量。

用法:把鲜瑞香叶捣烂,加入蜂蜜调和,外敷患处。

说明:本方适用于疔疮。

用法:将蜂蜜与陈醋混合后涂患处,每天2次。

说明:本方适用于各种疔疮。

【方13】 蜂蜜120g,杏仁7粒,葱7根。

用法:将上述诸味共捣成泥状,摊于白布上,外敷患处。

说明:本方适用于疽肿。蜂蜜和葱的用量,视疮面大小酌情增减。

【方14】 蜂蜜lOg,姜汁5mL,猪胆汁5mL。

用法:将上述诸味调匀,频涂患部。

【方15】 蜂蜜5g,醋3mL,蔷薇叶适量。

用法:将蔷薇叶研为细末,加蜂蜜和醋调敷患处。

说明:本方适用于痈疽不溃。

【方16】 蜂蜜50g,烟叶5g,樟脑3g。

用法:烟叶切丝焙干研细末,与蜂蜜、樟脑调拌成糊状,外贴涂患部。

说明:本方适用于蜂窝疮。

用法:将大葱切碎捣烂,加入蜂蜜调成膏,敷于患处,外包消毒纱布,每天1次。

说明:本方适用于疔疮痈疮,蜂窝组织炎。

  患有痈疖疔毒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甘温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饮食须知》中说:“多食发热,壅经络之气,令身软筋缓,久食发心悸及痈疽疮疖中痛。”故凡火毒内盛的痈疖疔毒者,切勿服食。

  又称炒米。为香燥耗津食品,邪热炽盛的痈疖疔毒之人,切忌服食。正如清代医家王孟英所说:“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为温补之物,能益气壮阳。《本草经疏》认为能“发热动火”。《本草纲目》亦云:“若素常气壮多火之人,则宜忌之。”痈疖疔毒者皆为气壮多火之疾,一切温补食物皆当忌之,狗肉尤忌。

  性温热而助阳。痈疽疔毒之人,火毒为患,法宜清凉之食,切勿服食羊肉之温补食品,慎之慎之。

  性温,味甘,为温补食物,痈疖疔毒之人毒热偏盛,属热证实证,故当忌食鸡肉。而且,鸡肉(尤其是公鸡肉)是为发物,肥腻壅滞,《饮食须知》中说它“善发风助肝火”。《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多食生热动风。”误食多食,反会加重病情。

  其性凉,能清肺。但根据前人经验,患有痈肿疔疮者不宜食用。如《食性本草》中曾说:“生疮毒者食之,令恶肉突出。”《日用本草》亦云:”发疮疥。”

  是为发物性食品。如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言:“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莫此为甚,火熏者尤毒,曾目击其害。”鹅肉甘润肥腻,食之能助热上火,痈疖疔毒之人火毒为患,切忌食之。鹅蛋性同鹅肉,《饮食须知》中说:“鹅卵性温,多食鹅卵发痼疾。”所以,鹅蛋也属发物,同样属忌食之列。

  又称野鸡肉,前人视之为发物。如唐代食医孟诜曾说“发五痔诸疮疥”。《日华子本草》还说“有痼疾人不宜食”。清·王孟英也认为“诸病人忌之”。所以,患有痈疖疔疮者,应当忌食。

  民间及古代医家均视之为诱发病气之发物。《本草衍义》中就曾说“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疾人,不可食”。凡痈疖疔毒患者,误食多食,可以加重病情,切勿食之。

  性质温热,味甘咸,能补肾兴阳,同时又是一种发物食品。《食疗本草》中载:“虾,动风,发疮疥。”《饮食须知》也指出:“多食动风助火,发疮疾,有病人勿食。”痈疖疔毒之人以火毒为患,虾子性热,壮阳助火,又易动风发疮,故应忌食之。

  性温,味甘,能补血、温中、健胃,实为一种温补性食品。正如《随息居饮食谱》中所说:“蚶,多食壅气,湿热盛者忌之。”痈疖疔疮本为热毒之患,蚶肉温补,法当忌食。

  性温,味甘,有补中暖胃、健脾益气作用。清代食医王孟英指出:“多食令人热中,动风,发疥。疮家忌之。”因其性质温热,又是动风发疥之物,所以,患有痈疖疔疮之人,切勿服食。

  性温,味甘,能补气暖胃。根据古代医家和民众经验,是一种海腥发物。《药性考》中说:“带鱼,多食发疥。”清·王孟英亦云:“带鱼,发疥、动风,病人忌食。”海腥鱼类含有刺激性成分,病者食之,易加重病势,尤其是外科病症,如疔疖疮疡,食之令加速化脓,故当忌之。

  又称醉鲞,用青鱼或鲩鱼、鲤鱼等以盐糁酝酿而成。清·王孟英指出:“既经糟醉,皆能发疥、动风,诸病人均忌。”可见糟鱼醉鲞也属发物食品,凡痈疖疔疮者忌食之。

  即石首鱼。根据民众及古代医家经验,黄鱼乃海腥发物食品。如《本草汇言》中记载:“石首鱼,动风发气,起痰助毒。”《随息居饮食谱》亦有告诫:“多食发疮助热,病人忌之。”尤其是外科的痈疖疔毒之人,食用黄鱼后会加速化脓,甚至诱发“疔毒走黄”,切勿食用。

  又称花鲈。性平,味甘,能补脾益气。根据前人经验,有痈疖疔疮者忌食之。如崔禹锡曾说:“鲈鱼肉多食发痃癖疮肿。”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认为“多食发疮、患癖”。

  俗称刀鱼。甘温益气,同时又易发疮发疥,助火动痰,实为发物。如唐·孟诜指出:“鲚鱼肉发疥,不可多食。”《日用本草》也认为“食之无益,助火动痰”。《食物本草》还告诫:“有湿病疮疥勿食。”所以,患痈疖疔疮者,切勿食之。

  甘平,能健脾利水、开胃消食,但古今皆认为白鱼属于发物。《日华子本草》中早有告诫:“患疮疖人不可食,甚发脓。”说明患有痈疖疔毒之人,食用白鱼,有触发疮毒,加速化脓之弊,故当忌之。

  性温,能补虚暖胃。清代食医王孟英曾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告诫:“鲦鱼,助火发疮,诸病人勿食。”痈疖疔疮以及丹毒红肿之人,皆属火毒为患,鲦鱼性质温热,又能助火发疮,故忌食为妥。

  甘平,能补虚损。根据前人经验,鲥鱼属于发物,多食易发动病气,加重病情。如《本草求原》中说它“发疥癞”。《随息居饮食谱》亦云:“诸病忌之,能发痼疾。”所以,患有外科感染性的痈疖疔疮之人,理应忌食。

  为发物食品,人人皆知,民间及医家均知其有触发宿疾疮毒之弊。唐代食医孟诜早有告诫:“天行病后下痢及宿症,俱不可食。”《随息居饮食谱》亦载:“多食热中,热则生风,变生诸病。发风动疾,天行病后及有宿症者,均忌。”痈疖疔疮者食之,有诱发病气,加重病情,促使化脓之害,切不可食。

  根据前人经验,鲳鱼亦属发物海鲜,食之易发动病气,加重病情,促进化脓。如清·王孟英指出:“鲳鱼,多食发疥,动风。”凡患有皮肤疖肿疔疮疥癞之人,均忌食之。

  俗称黄刺鱼。甘平补脾,古代医家认为乃发物食品。如清代医家王孟英说“发痘疮”。《日用本草》中记载:“发风动气,发疮疥,病人尤忌食之。”发物食品有发病气之力,多食之会加速化脓。因此,患有痈疖疔疮之人,切莫食用。

  性热,味甘酸,古代医家多认为桃子极易上火。《别录》中早有“多食令人有热”的记载。《滇南本草图说》也认为:“多食动脾助热,发疮疖。”清·王孟英亦云:“多食生热,发痈疮。”故凡内热生疮、毛囊炎、痈疖疔毒之人,皆当忌食之。

  性温热,味甘酸,根据古代医家经验,杏子也应属于发物。如《本草衍义》中说:“多致疮痈及上膈热。”《饮食须知》也指出:“多食昏神,令膈热生痰,动宿疾,发疮痈。”正因杏子“动宿疾,发疮痈”,性又大热,故患痈疖疔疮之人,切勿食之。

  俗称花红。味酸甜,其性多涩气收敛。如《开宝本草》中说:“不可多食,发热涩气,令人脉闭不行。”《本经逢原》亦说:“林檎,病人每好食此,多致复发,壅闭气道使然。”清代食医王孟英也指出:“多食涩脉滞气,发热生痰。”根据古代医家这些经验,患有痈疖疔毒之人,切忌多食。

  其性温热助火。《本草汇言》中说得好;“疮毒食之,愈增痛痒,疔肿食之,令人转剧。”由此可见,凡有痈疖疔疮之人,切勿服食韭菜,以防加重病情。

  又称香菜。民间及医家均视之为发物食品。如《千金·食治》中说:“食之发宿病,金疮尤忌。”所谓“金疮”,多指痈疖疗疮而言,故凡外科感染性疾病,切勿多食。

  又叫芥菜。性温,味辛。《本草纲目》中说:“久食则积温成热。”《本草衍义》还认为“多食动风”。因此,热毒壅盛的痈疖疔疮之人,切勿多吃芥菜,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性太热,味辛辣,吃多了会由于强烈的刺激,引起疮疖疔毒的加剧。因此,凡患有内外科发炎性的疾病,医生常嘱咐病人不要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无论是咽喉发炎,或是痈疖疔疮,皆当忌食。

  性温热,味辛辣,久食有损阴积热之弊。痈疖疔疮之人皆为火毒为患,《本草纲目》中说:“生姜,痈疮人多食则生恶肉。”《随息居饮食谱》亦云:“阴虚内热,目并喉患,血证疮痛,……均忌之。”由此可见,外科感染性疾病,皆不宜食。

  为一种常见的辛辣刺激性调味食品。明·李时珍指出:“胡椒,大辛热,纯阳之物。热病人食之,动火伤气,阴受其害。”清·王士雄亦云:“多食动火燥液,耗气伤阴,发疮损目。”痈疖疔疮实属火热为患,理所当然要忌吃大辛大热,助邪上火的胡椒。

  为大辛大热的五香调味品,虽有补火壮阳之功,但也有燥热动火,辛香动血之弊。一切热证火证阳证及阴虚火旺之人,皆当禁忌,故痈疖疔毒者概不可食。

  为五香调味品之一。性温热,味辛,能温热助火。所以,《得配本草》早已指出:“热毒盛者禁用。”凡痈疖疔毒之证,皆属火毒炽盛的热证实证阳证,无论小茴香或是大茴香,皆当忌之。

  性温热,味甘苦,为温补气血的中药,只宜虚寒之证,不宜热证实证。凡患有痈疽疔疮,或丹毒流火者,概莫服食。误食之,必有加重病情之害。

  此外,患有痈疖疔毒者,还应当忌吃猪头肉、鹿肉、乌贼鱼、鲩鱼、香椿头、洋葱、杨梅、樱桃、龙眼肉、荔枝、红枣、石榴、砂仁、丁香、黄芪、紫河车、西洋参以及香烟、白酒、酒酿等。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等。好发于皮肤厚韧的项、背部,也可见于上唇、腹壁和耻骨联合部的软组织。与疖相比,痈的病变范围广,扩散迅速,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临床常见的外科感染之一,中年以上好发,以老年者居多。

《外科疾病药疗食疗全书》尤昭玲主编;贺菊乔,旷惠桃主编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疗手册》 闫利英编
《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诊疗学》 耿玉青,任红苗编著
《临床常见疾病保健与治疗》 焦海锋等主编
《外科急危重症》 王瑞,张勇,杨冬山主编
《实用临床老年病学》 王艳苹主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疮痈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