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金控为什么那么好还有催收系统?没有听过别的平台有啊!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智能机器人24小时不停短信,电话催收,一键生成老赖图,不用自己p图了。

裸照和女大学生 我所知道的校园高利贷

缺钱的大学生,嗜血的高利贷。在缺乏监管和空白风控的情况下,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疯狂!

日前,有媒体报道传出,现在有一种“裸条”业务,女大学生借钱要先拍裸照,利息高达一周30%。高利贷团伙的交易名义上是在互联网平台交易进行,实际上是个人约定,是私下交易,往往以私下约定为准,绕过监管。

“裸条”借款起步5000元,下款手续费为10%

所谓“裸条”指的是,在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并且需要“露脸”。当发生违约不还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李丽告诉记者,在一些借款QQ群里只要喊一句“谁接女生裸条”,就会有很多人联系。按照李丽的介绍,南都记者加入了这一类借款群。

记者与自称放款方的对谈,手机截图

在群里,记者以“裸条”为暗语发声,两小时内有不少于5人与记者表示了接单的意愿。记者听从所谓放款人要求,与其加了QQ好友。放款人称,申请者需要先进行信息审核,材料包括素颜照两张、收还款截图、还款记录截图。此外,借款人还需提供年级、负债等情况。

借款利率为周息30%。放款人强调,如果到期不还款,裸体照片会被曝光,并与家长联系。

某贷款QQ群的公告,显示“月底无回款将公布借款人裸照”等信息,网络截图

此外,北青报记者也以学生身份加入几个借款群中。

记者询问“裸条”可以借多少钱,所谓“中介”称一次5000元,但“资质好可以1万元”,“资质好”就是“个人资料好,还款情况好,长得漂亮点”。此外,“中介”表示,“裸持”借款后,借款人还需要给中介借款额10%的中介费。

在一名中介的QQ空间里,记者看到,中介多次发布类似“开始接单,今天资料好的学生2000以上,裸持5000以上”的消息。此外,中介还曾发布消息称,“想看裸照的”可以私信联系他,都是“跑我单的”,并且有“详细资料”。

记者发现,一些“裸持”借款的女大学生疑似遭遇出借人以“性服务”为目的的威胁,被要求拍摄各种姿势的裸体姿势,甚至提出见面提供性服务,否则威胁称要将裸照发送给借款人的父母、朋友。

业内人士:押“裸照”对自己不负责

一位从事借贷业务的知乎网友写道,“有的女学生没钱了,也逾期了好多次,然后有的同行专门给她们放款,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全裸,然后拿着身份证拍照”。该知乎用户斥责同行,“大学生信贷市场是大,但你们也不能下作到这种程度。”

成都一名借贷行业人士则表示,在网络平台进行“裸条”借贷的一般是私人贷款公司,借贷者一般是有负债经历的女生。“这些女生有逾期没有还款的记录,在正规平台一般是借不到钱的,但通过打‘裸条’,一般可以借到3万到5万元。”这名从业人员说。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为了获得借款,铤而走险向放贷团伙借高利贷,放贷团伙与借款人私下协商好借贷利率,要求借款人“押裸照”,以一些互联网金融和社交工具为平台和幌子,完成非法高利贷放贷。事后当事人在明知后果的情况下逾期,致使债权人使用裸照施压,该行为是极不理智、对自己不负责任的。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互联网金融法律事务部主任左胜高认为,如果借钱的学生真拿裸照抵押给出借人,那么从法律上来讲是无效的。裸照不能作为抵押,裸照不是物权,属于名誉权的范畴,因此用照片来当担保法律不认可。

如果以此相要挟发到网上,那么不但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还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此外,平台如果存在审查不严的问题,就违反了相关规定,监管部门应该予以查处。

对于“裸条”30%的高利息,左胜高表示,根据最高法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出部分将被认定无效,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至于24%和36%之间的部分,则要看借款人是否已经支付,已经支付的不退还,没有支付的不用支付。

左胜高表示,一些校园借贷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诱导学生进行贷款,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讲很容易就陷入进去,这种行为的危害非常大,“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量力而行,理性消费”。

羽泉代言、估值500亿、比E租宝更可怕!

借贷宝的零风控“熟人借贷”模式和无本金“赚利差”卖点,存在很大激励缺陷,已引发平台上多起债务链断裂事件,并可能催生涉及更大规模的债务链危机。

考虑到借贷宝上亿规模的用户数,如果发生危机,其波及面恐将比e租宝事件深广得多。

土豪的圈钱&烧钱游戏

先来看一下借贷宝的独特模式。可以这样理解,主打“熟人借贷”的借贷宝,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比较“纯粹”的P2P网贷信息撮合平台——借贷直接发生在“熟人”之间,借贷宝只提供信息服务,不提供任何风控、审核和担保,也不收取借贷双方的服务费。

借贷宝声称解决这样的用户痛点:熟人之间相互比较了解和信任,故熟人借贷比较靠谱。但是传统上由于面子问题,不太好开口,所以借贷宝提供一个平台,以用户的手机通讯录为熟人关系链,借款人发布含金额、利率等借款需求信息后,其熟人圈可以看到。愿意出借的,可以匿名向该借款人出借。这样借款人既能方便借到钱又不伤面子,出借人既帮到熟人又有“放心”、可观的收益。

而且,以“人脉变钱脉”为口号的借贷宝,其产品的一个主打卖点,是无本金“赚利差”功能。就是说只要你人脉够好,能够以较低利息从熟人A、B、C借到钱,再以较高利息借出给D、E、F,就可轻松做无本买卖,赚取其中的利息差,获取所谓的“信用收入”。

运营借贷宝的人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人行”),最早是由同创九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九鼎控股”)于2014年独资设立。在2015年最后一天变更前,人人行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正是九鼎控股的法定代表人吴刚;变更后的法定代表人为吴刚的年轻助理、人人行CEO王璐。

吴刚,1977年出生,曾在证监会担任到处长职位,2007年下海后创办九鼎,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之后在国内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据官网介绍九鼎投资已累计投资200多个项目,年连续7年获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十强”。2014年4月,九鼎系以同创九鼎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九鼎集团”)名义挂牌新三板。

公开报道显示,从挂牌至今两年时间,九鼎集团通过多轮融资,成功融到157.87亿,是新三板当之无愧的“募资王”,这在成交量小、流动性差著称的新三板堪称奇迹,九鼎集团也荣升新三板市值冠军。作为九鼎联合创始人的吴刚,其个人身价也随着公司挂牌后急剧攀升,一年中财富增长8倍,以180亿身家晋身《2015胡润百富榜》,同时也是新三板首富。

凭借着九鼎系的丰厚资本和人脉,借贷宝刚上线两个月,就在2015年8月宣布斩获第一轮20亿元融资,估值220亿;之后仅过短短五个月,便宣布完成规模更大的第二轮融资,金额达25亿元人民币,估值升至500亿。但是,两轮融资均没有透露投资人具体名单。

估值500亿是什么概念?

据今年4月份一份互金行业公司估值排行榜中,当时榜上的借贷宝以A轮的220亿估值位列第8,是所有单纯以P2P网贷公司排行中最高的。若按B轮估值的500亿参加排行,则位次升到第三,甚至超越京东金融,仅次于阿里系的蚂蚁金服和平安系的大陆金所(榜中的“陆金所”是平安集团重组后包含了多项资产的大陆金所,不只是P2P业务)!

抛开巨大估值或许是九鼎系自嗨的嫌疑,借贷宝短时间内投入的,可是海量的真金白银。从去年8月8日,借贷宝全国范围的病毒式大型营销开始,有媒体称借贷宝的推广预算是50亿,随后官方辟谣是20亿,之后又传闻追加几十亿……

2016年1月25日,借贷宝首次披露用户数据,其下载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亿人。假如所言为真,则推算起来50亿左右的开销,恐怕并不为过。

但是,这场互联网金融史上最大的烧钱游戏,恐怕实际效果空余一地“羊毛”。没错,从注册用户数来看,曾经在微信朋友圈洗脑般的建群“传销”,及遍布全国大街小巷的地推,也许真的给借贷宝的数据库里带来了上亿条用户信息记录。

但是,在为了红包、小礼品而来的“羊毛党”,在知情、不知情情况下“注册”的用户中,旋即卸载应用的不计其数,真正转化为借贷用户能有多少?就在刚过去的5 月份,据网贷之家网站统计,当前中国P2P网贷的活跃用户数也仅刚过300万,可想而知借贷宝号称上亿用户量的整体质量如何了。

▲借贷宝App在应用宝市场显示下载量2000万,但是“精彩评论”排行前3条文字几乎一模一样, 无疑是很low的水军

这很像在钱宝网上为赚钱而点击广告的用户,对广告主而言毫无价值。借贷宝副总裁翁晓奇之前在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也坦承:“我们唯一的指标就是把用户快速拉到一定的量,推广做得比较粗糙和仓促。……借贷宝已经迈过最艰难的阶段,目前阶段,借贷宝要做的就是,用户进来之后用最简单的概念告诉他借贷宝是什么,保证他是活的。”

至今无马哥没有查看到,借贷宝官方正式披露过活跃用户数、成交量、营收等平台运营数据,仅在2016年4月《21世纪商业评论》对借贷宝副总裁翁晓奇的采访文章中,翁提到借贷宝的日活跃用户已达百万;而业内人士测算,借贷宝交易用户“只有几百万”。

无马哥从借贷宝官网上查到媒体合作的邮箱,曾发信试图问询求证相关信息,但截止至本文发稿时,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吴刚不是圣诞老人,从私募、新三板和股市中筹来的巨资,撒钱、烧钱是需要回报的。海量用户短时间内的聚集,似乎提供了一份非常漂亮的资本估值数据。问题是,这样的圈钱、烧钱游戏,能持续地玩下去吗?

模式:理想很完美,现实很骨感

在无马哥看来,借贷宝的问题,首先是模式设计的缺陷问题。

1、低频应用难成流量入口

借贷本身是种低频次的行为,熟人间的借贷频次更低,通过App进行熟人间的借贷,当然是低上加低。因为需求弱、频次低,所以很自然的一个结果,就是“卸载”!

无马哥的一个小伙伴,一个月前为了用这个功能,专门下载安装了App。今天问起他,说早就卸载了。为什么?因为熟人圈里根本没有别人在用,不管想借入还是借出,都没机会!同样的场景,无马哥在知乎等网上社区也多次看到,绝非个别现象。

▲ 网友在借贷宝官方微博上的评论

无疑,借贷宝的运营者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不断往App中增加新功能,试图增加用户粘性,“保证他是活的”。比如悬赏解答、免费电话等功能。

但是,基于一个低频的核心功能上,要构建出高频的使用场景,谈何容易?用一个名叫“借贷宝”的App来求答案、打电话?说起来就怪怪的。

2、熟人借贷“更放心”只是美好愿望

现代金融信贷的逾期违约率,一般要控制在个位数内,才能保证金融企业的盈利。但是想一想,身边熟人间的借贷,有多大可能这么低?你愿意通过中介平台,借钱给一个芝麻信用750分的陌生人,还是愿意借给一个平时午饭由你代付、事后经常忘记给你打钱的同事?熟人间感情、面子等方面的软约束,导致还款逾期是很常见的事情——很多时候甚至没有明确的还款“期限”。

▲ 前天在借贷宝官方微博置顶帖中的网友评论

熟人经济延续了几千年,但金融业直到最近几百年才因为金融借贷的“非人格化”(陈志武教授语),得以快速发展起来。由此可见熟人关系绝非借贷行为的必要条件,更非充分条件。传统熟人关系绝对不能代替现代信用体系,以“熟人借贷”为模式,除了在传播上有差异点外,实际价值恐怕不大。比如,英国主打熟人借贷模式的P2P平台Quakle,因违约率过高早在2011年就倒闭了。

借贷宝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于,平台上几乎看不到对借贷行为有任何风控措施,唯一勉强算得上的,就是用户注册时比较严格、繁琐的实名认证。事实上,在借贷宝官方的宣传中,甚至明确把这当做卖点:“借钱不需要任何审核审批”——也就是说,主动放弃了任何借贷前的风险控制。

所以跟官方宣传的“借钱给朋友更放心”很可能相反,借贷宝上的逾期违约率恐怕低不了。无马哥没有找到借贷宝官方的逾期违约率数据,但网上有不少网友的反馈,大家感受一下。

▲ 网友贴出来的部分逾期记录

另外一个佐证是,官方一再突出强调的“立体追债系统”放弃了事先的风控,却在事后的逾期催债方面出大力气,各种催收手段并用,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催债和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人人催”,招募大众一起来催债。这样的催收力度,在P2P平台中似乎很罕见。

但是这个立体追债系统,恐怕效果也是“没卵用”。在微博、知乎上,都能经常看到有用户反馈借贷宝的催收系统形式多于实质,比如下面知乎上这个解答,得到了664个点赞认同:

3、赚利差的激励机制,催生大量三角债

然而,借贷宝模式最大的问题,很可能恰是被王璐认为借贷宝最重要的功能“赚利差”,所引发、未来可能会爆发并涉众面广的“债务链”危机!

如果说,没有平台风控的熟人借贷,会导致逾期违约率偏高,但还有一定的出借人“自风控”,使逾期率或许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那么,“赚利差”功能设计的激励机制,则会导致行为扭曲,把债务链拉长,从“熟人借贷”进入陌生人借贷领域;而且同样由于没有平台风控措施,不可避免地将逾期违约率推得更高。

▲ 微博等网上利用借贷宝平台向陌生人借贷的“广告”很常见

设想这样一条大部分人不需要本金的债务链条:A 以8%成本借到款,以12%利率借给B,B以16%利率借给C,C再以20%利率借给D……这条债务链条越长,债权的起始点和终点隔得越远,两者可能完全是陌生人,对债务方的信息和信用并不了解;另一方面,越到链条后面,借贷成本越高,意味着借贷违约风险越高,越容易出现逾期甚至坏账风险。而一旦链条末端出现违约,则整个链条上除了最开始的债权人,其他所有人都会被动陷入违约状态!

可以想象,以借贷宝的用户规模,和这种运营模式的各种缺陷,照这种情形不断积累发展下去,如无有力措施遏制,借贷宝将很可能造成人数广泛的大规模债务链危机!

这种危机让无马哥想到中国以前的企业三角债务危机,2008年美国因金融衍生品导致债权链条过长、风险难控引起的次贷危机,和前几年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

  ▲ 企信宝网站上人人行公司信息页面上的用户评论

  ▲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可以查到,2016年4月份已有多起涉及人人行的借贷合同纠纷案

中金在线(cnfol-com)中金在线综合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网贷之家

裸照和女大学生 我所知道的校园高利贷

缺钱的大学生,嗜血的高利贷。在缺乏监管和空白风控的情况下,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疯狂!

日前,有媒体报道传出,现在有一种“裸条”业务,女大学生借钱要先拍裸照,利息高达一周30%。高利贷团伙的交易名义上是在互联网平台交易进行,实际上是个人约定,是私下交易,往往以私下约定为准,绕过监管。

“裸条”借款起步5000元,下款手续费为10%

所谓“裸条”指的是,在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并且需要“露脸”。当发生违约不还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

李丽告诉记者,在一些借款QQ群里只要喊一句“谁接女生裸条”,就会有很多人联系。按照李丽的介绍,南都记者加入了这一类借款群。

记者与自称放款方的对谈,手机截图

在群里,记者以“裸条”为暗语发声,两小时内有不少于5人与记者表示了接单的意愿。记者听从所谓放款人要求,与其加了QQ好友。放款人称,申请者需要先进行信息审核,材料包括素颜照两张、收还款截图、还款记录截图。此外,借款人还需提供年级、负债等情况。

借款利率为周息30%。放款人强调,如果到期不还款,裸体照片会被曝光,并与家长联系。

某贷款QQ群的公告,显示“月底无回款将公布借款人裸照”等信息,网络截图

此外,北青报记者也以学生身份加入几个借款群中。

记者询问“裸条”可以借多少钱,所谓“中介”称一次5000元,但“资质好可以1万元”,“资质好”就是“个人资料好,还款情况好,长得漂亮点”。此外,“中介”表示,“裸持”借款后,借款人还需要给中介借款额10%的中介费。

在一名中介的QQ空间里,记者看到,中介多次发布类似“开始接单,今天资料好的学生2000以上,裸持5000以上”的消息。此外,中介还曾发布消息称,“想看裸照的”可以私信联系他,都是“跑我单的”,并且有“详细资料”。

记者发现,一些“裸持”借款的女大学生疑似遭遇出借人以“性服务”为目的的威胁,被要求拍摄各种姿势的裸体姿势,甚至提出见面提供性服务,否则威胁称要将裸照发送给借款人的父母、朋友。

业内人士:押“裸照”对自己不负责

一位从事借贷业务的知乎网友写道,“有的女学生没钱了,也逾期了好多次,然后有的同行专门给她们放款,什么都不需要,只需要全裸,然后拿着身份证拍照”。该知乎用户斥责同行,“大学生信贷市场是大,但你们也不能下作到这种程度。”

成都一名借贷行业人士则表示,在网络平台进行“裸条”借贷的一般是私人贷款公司,借贷者一般是有负债经历的女生。“这些女生有逾期没有还款的记录,在正规平台一般是借不到钱的,但通过打‘裸条’,一般可以借到3万到5万元。”这名从业人员说。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为了获得借款,铤而走险向放贷团伙借高利贷,放贷团伙与借款人私下协商好借贷利率,要求借款人“押裸照”,以一些互联网金融和社交工具为平台和幌子,完成非法高利贷放贷。事后当事人在明知后果的情况下逾期,致使债权人使用裸照施压,该行为是极不理智、对自己不负责任的。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互联网金融法律事务部主任左胜高认为,如果借钱的学生真拿裸照抵押给出借人,那么从法律上来讲是无效的。裸照不能作为抵押,裸照不是物权,属于名誉权的范畴,因此用照片来当担保法律不认可。

如果以此相要挟发到网上,那么不但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还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此外,平台如果存在审查不严的问题,就违反了相关规定,监管部门应该予以查处。

对于“裸条”30%的高利息,左胜高表示,根据最高法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出部分将被认定无效,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至于24%和36%之间的部分,则要看借款人是否已经支付,已经支付的不退还,没有支付的不用支付。

左胜高表示,一些校园借贷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诱导学生进行贷款,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讲很容易就陷入进去,这种行为的危害非常大,“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量力而行,理性消费”。

羽泉代言、估值500亿、比E租宝更可怕!

借贷宝的零风控“熟人借贷”模式和无本金“赚利差”卖点,存在很大激励缺陷,已引发平台上多起债务链断裂事件,并可能催生涉及更大规模的债务链危机。

考虑到借贷宝上亿规模的用户数,如果发生危机,其波及面恐将比e租宝事件深广得多。

土豪的圈钱&烧钱游戏

先来看一下借贷宝的独特模式。可以这样理解,主打“熟人借贷”的借贷宝,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比较“纯粹”的P2P网贷信息撮合平台——借贷直接发生在“熟人”之间,借贷宝只提供信息服务,不提供任何风控、审核和担保,也不收取借贷双方的服务费。

借贷宝声称解决这样的用户痛点:熟人之间相互比较了解和信任,故熟人借贷比较靠谱。但是传统上由于面子问题,不太好开口,所以借贷宝提供一个平台,以用户的手机通讯录为熟人关系链,借款人发布含金额、利率等借款需求信息后,其熟人圈可以看到。愿意出借的,可以匿名向该借款人出借。这样借款人既能方便借到钱又不伤面子,出借人既帮到熟人又有“放心”、可观的收益。

而且,以“人脉变钱脉”为口号的借贷宝,其产品的一个主打卖点,是无本金“赚利差”功能。就是说只要你人脉够好,能够以较低利息从熟人A、B、C借到钱,再以较高利息借出给D、E、F,就可轻松做无本买卖,赚取其中的利息差,获取所谓的“信用收入”。

运营借贷宝的人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人人行”),最早是由同创九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九鼎控股”)于2014年独资设立。在2015年最后一天变更前,人人行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正是九鼎控股的法定代表人吴刚;变更后的法定代表人为吴刚的年轻助理、人人行CEO王璐。

吴刚,1977年出生,曾在证监会担任到处长职位,2007年下海后创办九鼎,从事私募股权投资业务,之后在国内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据官网介绍九鼎投资已累计投资200多个项目,年连续7年获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十强”。2014年4月,九鼎系以同创九鼎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九鼎集团”)名义挂牌新三板。

公开报道显示,从挂牌至今两年时间,九鼎集团通过多轮融资,成功融到157.87亿,是新三板当之无愧的“募资王”,这在成交量小、流动性差著称的新三板堪称奇迹,九鼎集团也荣升新三板市值冠军。作为九鼎联合创始人的吴刚,其个人身价也随着公司挂牌后急剧攀升,一年中财富增长8倍,以180亿身家晋身《2015胡润百富榜》,同时也是新三板首富。

凭借着九鼎系的丰厚资本和人脉,借贷宝刚上线两个月,就在2015年8月宣布斩获第一轮20亿元融资,估值220亿;之后仅过短短五个月,便宣布完成规模更大的第二轮融资,金额达25亿元人民币,估值升至500亿。但是,两轮融资均没有透露投资人具体名单。

估值500亿是什么概念?

据今年4月份一份互金行业公司估值排行榜中,当时榜上的借贷宝以A轮的220亿估值位列第8,是所有单纯以P2P网贷公司排行中最高的。若按B轮估值的500亿参加排行,则位次升到第三,甚至超越京东金融,仅次于阿里系的蚂蚁金服和平安系的大陆金所(榜中的“陆金所”是平安集团重组后包含了多项资产的大陆金所,不只是P2P业务)!

抛开巨大估值或许是九鼎系自嗨的嫌疑,借贷宝短时间内投入的,可是海量的真金白银。从去年8月8日,借贷宝全国范围的病毒式大型营销开始,有媒体称借贷宝的推广预算是50亿,随后官方辟谣是20亿,之后又传闻追加几十亿……

2016年1月25日,借贷宝首次披露用户数据,其下载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亿人。假如所言为真,则推算起来50亿左右的开销,恐怕并不为过。

但是,这场互联网金融史上最大的烧钱游戏,恐怕实际效果空余一地“羊毛”。没错,从注册用户数来看,曾经在微信朋友圈洗脑般的建群“传销”,及遍布全国大街小巷的地推,也许真的给借贷宝的数据库里带来了上亿条用户信息记录。

但是,在为了红包、小礼品而来的“羊毛党”,在知情、不知情情况下“注册”的用户中,旋即卸载应用的不计其数,真正转化为借贷用户能有多少?就在刚过去的5 月份,据网贷之家网站统计,当前中国P2P网贷的活跃用户数也仅刚过300万,可想而知借贷宝号称上亿用户量的整体质量如何了。

▲借贷宝App在应用宝市场显示下载量2000万,但是“精彩评论”排行前3条文字几乎一模一样, 无疑是很low的水军

这很像在钱宝网上为赚钱而点击广告的用户,对广告主而言毫无价值。借贷宝副总裁翁晓奇之前在接受“极客公园”采访时也坦承:“我们唯一的指标就是把用户快速拉到一定的量,推广做得比较粗糙和仓促。……借贷宝已经迈过最艰难的阶段,目前阶段,借贷宝要做的就是,用户进来之后用最简单的概念告诉他借贷宝是什么,保证他是活的。”

至今无马哥没有查看到,借贷宝官方正式披露过活跃用户数、成交量、营收等平台运营数据,仅在2016年4月《21世纪商业评论》对借贷宝副总裁翁晓奇的采访文章中,翁提到借贷宝的日活跃用户已达百万;而业内人士测算,借贷宝交易用户“只有几百万”。

无马哥从借贷宝官网上查到媒体合作的邮箱,曾发信试图问询求证相关信息,但截止至本文发稿时,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吴刚不是圣诞老人,从私募、新三板和股市中筹来的巨资,撒钱、烧钱是需要回报的。海量用户短时间内的聚集,似乎提供了一份非常漂亮的资本估值数据。问题是,这样的圈钱、烧钱游戏,能持续地玩下去吗?

模式:理想很完美,现实很骨感

在无马哥看来,借贷宝的问题,首先是模式设计的缺陷问题。

1、低频应用难成流量入口

借贷本身是种低频次的行为,熟人间的借贷频次更低,通过App进行熟人间的借贷,当然是低上加低。因为需求弱、频次低,所以很自然的一个结果,就是“卸载”!

无马哥的一个小伙伴,一个月前为了用这个功能,专门下载安装了App。今天问起他,说早就卸载了。为什么?因为熟人圈里根本没有别人在用,不管想借入还是借出,都没机会!同样的场景,无马哥在知乎等网上社区也多次看到,绝非个别现象。

▲ 网友在借贷宝官方微博上的评论

无疑,借贷宝的运营者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不断往App中增加新功能,试图增加用户粘性,“保证他是活的”。比如悬赏解答、免费电话等功能。

但是,基于一个低频的核心功能上,要构建出高频的使用场景,谈何容易?用一个名叫“借贷宝”的App来求答案、打电话?说起来就怪怪的。

2、熟人借贷“更放心”只是美好愿望

现代金融信贷的逾期违约率,一般要控制在个位数内,才能保证金融企业的盈利。但是想一想,身边熟人间的借贷,有多大可能这么低?你愿意通过中介平台,借钱给一个芝麻信用750分的陌生人,还是愿意借给一个平时午饭由你代付、事后经常忘记给你打钱的同事?熟人间感情、面子等方面的软约束,导致还款逾期是很常见的事情——很多时候甚至没有明确的还款“期限”。

▲ 前天在借贷宝官方微博置顶帖中的网友评论

熟人经济延续了几千年,但金融业直到最近几百年才因为金融借贷的“非人格化”(陈志武教授语),得以快速发展起来。由此可见熟人关系绝非借贷行为的必要条件,更非充分条件。传统熟人关系绝对不能代替现代信用体系,以“熟人借贷”为模式,除了在传播上有差异点外,实际价值恐怕不大。比如,英国主打熟人借贷模式的P2P平台Quakle,因违约率过高早在2011年就倒闭了。

借贷宝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于,平台上几乎看不到对借贷行为有任何风控措施,唯一勉强算得上的,就是用户注册时比较严格、繁琐的实名认证。事实上,在借贷宝官方的宣传中,甚至明确把这当做卖点:“借钱不需要任何审核审批”——也就是说,主动放弃了任何借贷前的风险控制。

所以跟官方宣传的“借钱给朋友更放心”很可能相反,借贷宝上的逾期违约率恐怕低不了。无马哥没有找到借贷宝官方的逾期违约率数据,但网上有不少网友的反馈,大家感受一下。

▲ 网友贴出来的部分逾期记录

另外一个佐证是,官方一再突出强调的“立体追债系统”放弃了事先的风控,却在事后的逾期催债方面出大力气,各种催收手段并用,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催债和不良资产处置公司“人人催”,招募大众一起来催债。这样的催收力度,在P2P平台中似乎很罕见。

但是这个立体追债系统,恐怕效果也是“没卵用”。在微博、知乎上,都能经常看到有用户反馈借贷宝的催收系统形式多于实质,比如下面知乎上这个解答,得到了664个点赞认同:

3、赚利差的激励机制,催生大量三角债

然而,借贷宝模式最大的问题,很可能恰是被王璐认为借贷宝最重要的功能“赚利差”,所引发、未来可能会爆发并涉众面广的“债务链”危机!

如果说,没有平台风控的熟人借贷,会导致逾期违约率偏高,但还有一定的出借人“自风控”,使逾期率或许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那么,“赚利差”功能设计的激励机制,则会导致行为扭曲,把债务链拉长,从“熟人借贷”进入陌生人借贷领域;而且同样由于没有平台风控措施,不可避免地将逾期违约率推得更高。

▲ 微博等网上利用借贷宝平台向陌生人借贷的“广告”很常见

设想这样一条大部分人不需要本金的债务链条:A 以8%成本借到款,以12%利率借给B,B以16%利率借给C,C再以20%利率借给D……这条债务链条越长,债权的起始点和终点隔得越远,两者可能完全是陌生人,对债务方的信息和信用并不了解;另一方面,越到链条后面,借贷成本越高,意味着借贷违约风险越高,越容易出现逾期甚至坏账风险。而一旦链条末端出现违约,则整个链条上除了最开始的债权人,其他所有人都会被动陷入违约状态!

可以想象,以借贷宝的用户规模,和这种运营模式的各种缺陷,照这种情形不断积累发展下去,如无有力措施遏制,借贷宝将很可能造成人数广泛的大规模债务链危机!

这种危机让无马哥想到中国以前的企业三角债务危机,2008年美国因金融衍生品导致债权链条过长、风险难控引起的次贷危机,和前几年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

  ▲ 企信宝网站上人人行公司信息页面上的用户评论

  ▲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可以查到,2016年4月份已有多起涉及人人行的借贷合同纠纷案

中金在线(cnfol-com)中金在线综合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网贷之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犀牛金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