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出的一款车看b&o出了一款360°全方位的音响,对这类产品挺感兴趣的,还有其他牌子有这样产品吗?想对比一下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马上注册 家电论坛,众多有奖活动等你来参与!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据说还有中国?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中级会员, 积分 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这种牌子产地已经无所谓了。
就像富士通,sony,标榜自己是日本制造。
有些的确是再日本制造。
有些是在中国组装完毕后运回日本,装上说明书,外包装,然后就是日本制造了。
产地论其实已经失去意义了拉,你看thinkpad,apple……
高品质耳塞 海绵套,1毛一对,邮费1.2元可到全国!
金钱108025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交易诚信度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原帖由 第二次路过 于
11:03 发表
的确丹麦原装 据说一些低端音箱电话机是中国制造不知真假?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原帖由 amanda1221 于
10:59 发表
这种牌子产地已经无所谓了。
就像富士通,sony,标榜自己是日本制造。
有些的确是再日本制造。
有些是在中国组装完毕后运回日本,装上说明书,外包装,然后就是日本制造了。
产地论其实已经失去意义了拉 ...
这种已论品牌外加手工制造为卖点的牌子对产地还是有要求的,而sony等普通消费级产品对产地当然不敏感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初级会员, 积分 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刚在网上找到一张图看来真的是中国制造![s:18]
(89.14 KB, 下载次数: 25)
00:32 上传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中级会员, 积分 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 积分
交易诚信度0
只有对工人手工艺有特别要求的产品才会强调产地
例如某些奢侈级别的餐具,手工艺品。
因为其制造者在欧洲,所以必定是在欧洲某个国家制造。
但是类似音响,没有必要强求生产地。
b&o也罢,bose也罢,都是机器制。
对组装工艺的要求的确有一定要求,但是在中国,好的品控一样可以达到原产国的组装标准。
所以对手工艺有一定要求的,不是简单组装可以完成的,购买原产国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要是音响,只需听其声音,看其款式。不必太纠结生产国。
高品质耳塞 海绵套,1毛一对,邮费1.2元可到全国!
金钱349966
交易诚信度6
主题帖子威望
交易诚信度6
它家的数码功放非常不错!
金钱673816
交易诚信度0
主题帖子威望
交易诚信度0
[s:15] [s:15] [s:15] [s:15]
优秀斑竹奖
优秀斑竹奖
Powered by世界著名音响公司--B&O公司(上)
00:00&&&&CPCW
br>
 【天极网天极网频道】 丹麦有许多世界知名的音响器材生产厂商,他们的努力为全世界的发烧友带来了
1925 (3-3)
  B&O 是由两个年轻的工程师创立起来的,他们是Svend Olufsen 和Peter Bang,他们相识在工程学校的校车上,的难忘时光里他们在一起收听广播,他们都有建立完美音乐的梦想。
1925 - 1926 (3-5)
  他们共同拥有一个更为长远的梦想--创立自己的事业。在他们双方的家庭的资助下--在Struer附近的Quistrup,他们在Olufsen家庭庄园里借到一座小阁楼,他们于1925年十一月十七日创立了Bang & Olufsen 公司。
1925 - 1926 (3-8)
  从这张拍摄于很久以前的阁楼的旧照片上可以看到三个公司最初的成员--Svend 和 Peter ,还有公司的第一个雇员,电工专家 Aage Sigh。
1925 (3-6)
主体接收器
  他们的第一个产品是一个主体接收器,那时候,所有的广播设备都是由电池供电的。他们的产品弥补了这个缺陷,对用户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使得他们不必频繁地更换电池和给蓄电池经常充电。
  尽管他们的想法显而易见,但他们的第一款产品只取得了小小的成功。事实上他们只生产了仅仅十件产品--所有的产品都卖给了好奇的邻居或是居住在附近的家族成员。因为到他们那里骑车去修这些接收器是比较方便的--这是一项常常要做的工作。
1926 (3-7)
  如果说他们的第一件无线电设备不是一件成功之作,那么至少它的一部分是成功的--消除器--接收器的一部分,它能使设备从插口接收到电源,它被作为一个单独的产品出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实际上,消除器可以卖给其它依靠电池作动力的厂家。这样原先被作为主体接收器一部分的消除器,变成了公司的第一个商业上的成功。它不仅仅在丹麦出售,而且也被买到其它几个国家--一个出口的增长开始了。
  这个直接连接到墙上插座的想法是这样的好,在最初的几年,B&O 只生产消除器,这个源自于B&O 最初想法的产品持续生产了一到两年。
1926 (3-9)
  由于消除器的成功,阁楼很快变得太小了,他们便迁到了庄园的厅堂上并且架设了楼梯,由于公司员工紧缺,甚至连庄园的厨师也被招来操作机器生产了。
1927 (3-10)
  到了1927年,仅仅创业两年之后,公司就雇用了30多个员工,庄园对于公司的快速成长已不适应了,需要采取
姆桨咐词视ι目焖僭龀ぁT诹礁黾易宓慕徊酵蹲氏拢揪龆ㄔ赟truer附近的Gimsing建一个新厂。
  尽管他们有了成功的开始,然而他们的家族仍然对他们这个现代无线广播事业心存疑虑,他们要求新厂要建的容易改换作一所农业大学。
1929 (3-11)
  虽然消除器维持着成功,但是Peter和 Svend依然在考虑着他们的主体无线接收设备。1929年,他们推出了一种名为"5灯"的新型设计接收器,它是一个装备了5个电子管的接收器。在它的研发过程中,两位创始人获得了更多的专利技术并在1929年8月哥本哈根举办的工业展览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5灯"创造了Bang & Olufsen公司的一个突破,收音机有了前所未有的产量,功率4-5瓦,具备一个新扬声器的设计,它为以后的十年扬声器的制造制定了一个标准。
1930 - 1940 的历史
1930s [3_11a]
  这是一张"5灯"收音机的广告照片--在这张刊有产品目录的照片上, Bang & Olufsen 公司给人以一个充满了警惕性和进取精神的广告客户。
  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里,公司都在快速发展,Bang & Olufsen 不仅生产收音机,而且也生产电子动力扩音器,功放,留声机,不间断电源和电影放映机的声音设备。1931年上映的丹麦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他,她和哈姆雷特"就使用了Bang & Olufsen 的设备。
扩音器先锋
  这次名为Bofa的展览会和参展的扩音器产品在公司30年代的发展中有着明显的意义。许多商业机构要求具有tannoy音响系统,Bofa提供这样的装备,提供具有特殊设计的功放和扩音器的完全系统,特别是在影院设计方面--随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到来,他变得日益突出。
  由于技术创新和商业途径的联合,Bang & Olufsen 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数年把自己建设成一个丹麦最大的无线设备生产厂家。 Svend Olufsen 和Peter Bang把他们的成功引以为豪。公司在用了一些标识,注册和宣传语,1931年被评为"B&O-丹麦品牌",那时B&O 品牌也在单买深入人心。
  这个标识表现出一种与当时流行的绘画风格明显的关系,它的设计是从Bauhaus学校得到启发的,Bauhaus学校在德国,创建在1919年。创作标识的艺术家是 Henrik Dahl-Mikkelsen ,Henrik Dahl-Mikkelsen后来创作了漫画角色和世界上第一个非动作卡通系列。创作Bang & Olufsen 公司标识的时候,Henrik Dahl-Mikkelsen 仅仅十六岁。他的父亲是是个乳牛场主,Svend Olufsen 从他手里买到了这个标识。
  1934年B&O 公司制造的Hyperbo不仅包括收音机,而且也在盒子上包括一个顶部操作的留声机,一个大扬声器和一个放唱片的抽屉。按时间顺序把 B&O 三十年代的产品排个顺序,你会发现这些产品的设计风格受到了Bauhaus现代主义风格的深重影响,它后来就成了B&O产品设计的主要风格。
1930s [3_14a]
  B&O 的设计中主要采用了Bauhaus的现代风格,这种风格在整个30年代的B&O的产品设计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表现。在更深的层次来说,Bauhaus 的现代主义的风格依然可以在 B&O 今天的产品设计 看出来,那是因为Bauhaus不仅仅只是一种风格,而且也是一种质量的体现,对消费者的友好态度和美的哲学。
  1939年世界上发明了胶木,到现在已经可以用胶木制造圆的外形,因为音阁是胶木压好的外形-这是第一件用作工业用途的塑料。"Beolit"这个名字是从"bakelite".中得到灵感的。
Master de Luxe CH
  1939年Master de Luxe不仅仅在B&O,同时它在全世界都是第一种直接调音控制的产品,它是区别于1929年美国的产品,美国的产品用一个极其复杂的和价值昂贵的方法达到这样的效果,B&O有世界第一个直接调音控制,它采用触发“发光按钮“来实现控制。这是一种单键按钮,用户能用它从Kalundborg到Droitwich或是其它十六个预设的电台间切换,“按钮”变得特别流行,只需轻轻一按,方便准确。这项技术逐渐得到普及。
  "Radio Heart"是一种塔式调谐器,可以接受各种平台信号,例如,kalundborg和Ko:nigswusterhausen的信号就不是混合不清的,B&O的主任工程师Svend Jensen后来重做了"Radio Heart.",使它不仅能在一个电台和另一个之间转换,并且增加了波动频率,因此听众不仅能接收长波和中波,而且也能接收短波节目,包括一些渔民专用的短波频段,这种短波是使渔民和陆地的家人联系,出海和渔民彼此之间联系用的。
  在战争期间原材料是非常难以获得的,B&O 公司在这段期间几乎停滞不前,因为公司的所有人和经营者拒绝和德国占领军合作,致使B&O 公司不能获得足够的电子管。另外,解放之后不久工厂也被前纳粹"Schalburg" 组织用炸弹破坏。炸弹破坏是在德国军队中的丹麦人进行的一次报复行动,原因是当年B&O 公司拒绝同侵略者合作并且许多B&O 公司的雇员参加了丹麦的抵抗运动。但是最终B&O 公司的旗帜又升起在工厂的上空了。
1945年的爆炸事件之后, Bang 又为新工厂的建立奠定了基石。
因为电子管的短缺,B&O 公司努力研发其它产品,其中一部分就是剃须刀,不过,它到战后才开始生产。
  战后公司的第一个作品是金属线录音机--U84,它在1948年受到了普遍的称誉。若干年之后,金属线录音技术被德国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SASF技术所代替。金属线录音技术在美国得到发展,但它确是源于丹麦发明家,19世纪的Valdemar Poulsen的"留声电话机"。
  解放后,公司被快速重建,B&O 公司成为50年代丹麦电视事业繁荣的一个组成部分。B&O 公司的第一台电视机由公司主任Peter Bang 和首席工程师Lorens Duus Hansen 在1950年的一次展览上推出。这次展览预示着丹麦电视时代的到来,---以后的多年经济繁荣加速了丹麦电视节目的普及推广,并有定期节目的推出。50年代后期这种繁荣达到了顶峰,几乎所有丹麦人都着迷于电视节目。
“wheelbarrow”电视
  Poul Henningsen 是一个知名的建筑学家,作家和丹麦社会评论家。除了写作一些流行讽刺歌曲,他主要为女演员Liva Weel创作,PH设计的一系列的房屋就象一系列的工业产品,包括众所周知的PH灯泡。这段引文是发表在国家日报上的一段评论,是由记者Politiken发自1954年的展览会。
  随着电视的繁荣接近尾声,许多50年代的电视生产厂家都已销声匿迹了,原因是市场已趋饱和。另一部分公司,包括B&O 公司,因为它的预见先知幸存了下来,他们开始集中于其它产品领域,例如晶体管将代替电子管,这是存在的一个未来趋势,还有调频收音机,立体声音响,也许还有才彩电。
家居系列产品
  50年代B&O 公司从家具工业的成功中获得灵感,公司从众多丹麦设计师的方案中选择,1959年建筑师Ib Fabiansen 的家居系列方案入选。尽管取得了小小的成功,但是在采用晶体管减少产品的发热量和产品体积之前,B&O 公司推出的一套全新的设计线路失败了。
  Horizon电视机是可移动电视机的一次有趣的尝试,在运输过程中,这款电视被装在一个手提箱里。它的设计者不大清楚是谁了。
翻译:徐云峰                             
+1你赞过了
&2018 天极网旗下网站在功能和美观对比的时候,我认为我会义无反顾的选择【美观】,而B&O H7就是这样的一款产品。如果说我这段时间买到的最称心如意的产品是什么的话,那B&O Beoplay的H7这款头戴式耳机绝对是我第一个想到的。耳机到手也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了,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款让我无法抗拒的B&O H7吧。
先说说我是怎么会选择想要购买B&O的产品的吧。其实在我刚接触耳机的时候,我知道的只有森海塞尔、铁三角、AKG这样耳熟能详的大牌子,如果那个时候你跟我提什么B&O、歌德的话,我绝对会果断删好友。
但是随着接触的越来越多,很多原来都没有听说过的音响品牌也就进入了我的视野之中,B&O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次见到B&O的产品是在一个商场里,那里有全套的B&O音响产品,第一瞬间就被那种精细的品质感吸引了,幻想着未来要拥有一套B&O的产品放在家里提升逼格,也正是那一瞬间就记住了B&O这个牌子。
说到选择H7这款产品也挺巧合的,因为到了冬天想要一款头戴式的耳机兼顾一下保暖的作用,但是看到满街的Beats、索尼和BOSE的时候,实在不想要沦落到“街机”的行列里,也就是在想要买头戴耳机的那个想法出现之后的一瞬间,我就联想到了B&O。但是时间已经过了双十一的促销打折,于是就等到“黑五”的时候买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头戴式耳机--B&O Beoplay H7(Beopaly是B&O产品系列里定位普通消费机领域的代号)。包装接下来让我们看看H7这款产品,首先从包装上你有没有看到一种熟悉的感觉!几乎现在所有头戴式耳机的包装都已经趋于相同。但是B&O却是这其中处在先驱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B&O也是这种包装样式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不过这里我们也就不做深究了,毕竟消费品领域也要给别人活路。
在包装的四周和底部就是关于H7这款耳机的一些细节图片和功能介绍,不过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底部的位置有一个“Qualcomm aptX low latency”的字样标识,这就是高通的apt-X的低延迟技术,可以让耳机的响应时间更短,达到更流畅的操作。同时apt-X技术也可以在传输效率上更高效,让音频文件不至于过多的在蓝牙信号传输的时候压缩掉,理论上来说比普通不具备此技术的蓝牙耳机音质更好。
打开包装之后,里边就是H7头戴式耳机主体了,再往下就只有一根充电线、一根双向3.5mm接口的音频线和说明书了,其他的..啥都没有了,连个最简单的耳机收纳袋都没给啊!!!不是国行就是不靠谱!!!耳机主体说完了简陋的包装,接下来就来看看H7这款耳机来缓解一下情绪吧。B&O的产品一直都是以高规格的工艺和质感文明世界的,所以H7的做工也是一等一的精湛--对!就是精湛!金属部分的切割和拉丝打磨简直可以说是完美,耳罩部分的小羊皮和头梁部分的皮革材质都是相当的舒适,最关键的是在耳机调节杆的部分H7不论是阻尼还是固定程度都很好,不会存在戴久了就变松的情况。两边的耳罩也可以拆卸,方便保养。
耳机的右半部分就是开关/3.5mm接口和充电接口的区域。连接蓝牙的时候,只要将按钮拨动至蓝牙标识区域停留一段时间,然后指示灯就会以蓝色频闪,这个时候就可以在播放设备上选择连接了,还是非常方便的。而且这半部分的耳机还有手势操作的模块加入,可以做到真的无线情况下通过手势操作去完成功能。实际体验下来之后感觉手势操作还是挺好用的,但是需要一点点轻微的力度,就和我们平时在手机上点按操作的力度其实差不多,所以也不用担心会不会费力之类的。另外就是不要速度太快,尽量以一种平和的速度去进行操作,这样成功率更大。
到了左半部分就是电池的区域了,H7的电池是可拆卸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保证了未来耳机使用寿命的问题。770毫安时的电池在每天听3个小时通勤的情况下,一周左右剩余80%左右的电量,所以说如果每天使用场景相似的话,那么H7大概充一次电就可以满足你半个月的听歌需求。佩戴方面由于H7是包耳式的设计,所以柔软的小羊皮也可以很好的包裹住耳朵,再加上头梁部分的一部分编制填充所以也不会有压耳式耳机挤压耳朵的感觉。但是由于顶部头梁部分还是有些偏硬,所以长时间佩戴的话还是有一些不舒服,这一点还是因人而异。不过我相信很多朋友担心的是头梁会不会压头发的问题,经过我几天的佩戴,没有压的那么狠,至少没有出现头梁压下去的“凹槽”,还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感觉。听感我一开始玩耳机的时候觉得符合我的听感应该是有一些音染,可以让音色更加浓郁醇厚一些,起到加分作用。但是慢慢往后的感觉就是:可能别人说的“白开水”式调音也是一种褒奖,一种“退烧耳机”的褒奖,而B&O H7则是这样一种调音风格的产品。
H7在听歌的时候会有很好的解析力,充分还原出音频本身的感觉,且没有一丝音染,带给你原汁原味的音乐享受。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声有些偏远、不够贴耳,不过在女声下这个问题会明显比男声表现要好很多很多,比如霉霉的歌曲明显就是要比很多男声要更加贴合耳朵、更有穿透性,可能这也是声线结构和单元之间互相搭配的问题,总之听女声普遍要比听男声更享受。
此外就是H7作为一款动圈单元的头戴式耳机无法避免的问题---高音上不去,很多时候强行蹦高音的时候还会有一些破音,但是出现的歌曲也属于比较极端的日韩系音乐,所以动感旋律很强劲,而且配乐普遍比较尖锐,这也没有办法避。像欧美的很多以人声为主要突出的歌曲会有很好的表现力,听起来也更舒服。看了这么多,好似我上边说到的都是不足,那么B&O Beoplay H7究竟有什么优点呢?就是不偏不倚的调音风格,让H7成为了一个中庸的仙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等到有缘人来寻找。同时高超的解析力也绝对让你体验到动铁式耳机的一部分感觉,至少很符合我现在的听音需求。最后总结一下B&O Beoplay H7这款耳机适合的听音风格吧:不过分激烈且以人声为主要突出点;纯净的声音并且有一定的穿透力;
就比如说《Gorgeous》和《Rap Star》这两首歌,一英一中,一稳一烈我觉得已经足以证明将H7的效果发挥出来了。基本除了过度激烈的韩系歌曲和日系ACG之外,H7都可以有相当不错的表现,属于偏欧系的一贯风格。
其实对于B&O Beoplay H7这个产品或者说B&O这个品牌来说,购买者一般都是对于耳机有所了解的,而且对于品质追求要明显高于声音追求的那种人,这种来自于北欧的质感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听感方面带来的不足。每当我拿起H7的时候,那种金属质感带来的冲击力绝对让我觉得这钱花的值,至于声音那就是另一个事情了。
很多时候产品就像她的家乡一样,当我们对比索尼、铁三角、Bose、Beats、B&O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前两者作为日系的代表,听音风格上都有着相当浓郁的ACG风格,整体也更加偏向年轻一些。设计也是典型的日系工业水准。但是到了Bose和Beats的时候,不用猜就知道是北美地区的产物,时尚设计绝对受到了年轻用户的喜爱,听音风格也主要是以年轻人喜欢的电音、流行为主。但是到了B&O这里,对于细节的考究和材质的选择都像是一件艺术品,声音上也偏向欧式的那种古典醇厚,就像是一位沉稳的英伦绅士一样的感觉,有气质、有内涵。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pider.nosdn.127.net/8eda5e8c3377.jpeg52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7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B&O 的这对要价近 4 万美元的 BeoLab 50 音响看起来有点像电风扇
B&O 的这对要价近 4 万美元的 BeoLab 50 音响看起来有点像电风扇
最近推出了一对新音响——售价高达 39,170 美元(约合人民币 26.1 万元)的
BeoLab 50。与
BeoLab 系列的其它产品相同,BeoLab 50 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音响,细细打磨的铝配上橡木格栅(你居然说不像电风扇?),将
BeoLab 50 摆放在室内,其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更不用说放上乐曲了。BeoLab 50 内置 3 个 4 英寸的中频单元、3 个 10 英寸的低音炮和 0.74 英寸的高频单元,最高输出功率为 2,100 瓦。BeoLab 50 运用了 Active Room Compensation 音频方案,依靠麦克风测量周边环境,从而播出最合适的声音。此外 50 还搭载了
Acoustic Lens 技术,简单说就是在启动音响时,其顶部会伸出一个小装置,它能调整音频的发声范围。最后,回顾一下它的价格,是
39,170 美元。本文
来自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大家都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近才出的一款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