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目标才能成功的例子,可是我没有目标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去上班?而且每个阶段目标都不一样,那怎么办?我只

看着窗外的景色和摆在桌上的绿萝,终于决定开始动笔,用亲身经历的过往,将这些年悟到的关于生存艺术的事分享给大家,富贵不能保证对谁都有价值,但对想要上进的朋友们,我有自信能引发一些思考。

但富贵也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我的观点,也一定有人持有反对意见,这都是很正常。但我还是想说:思考是最重要的!要往哪里走,首先需要的是方向,而不是你的资源,机会和能力。

我最希望的是能给大家一些启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世界没有任何人可以把自己变成大金主,事业这种事有点像修行,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决定某一个人能做某件事的因素实在太多太多了,别人是根本无法完全复制这个条件的。

这世界很浮躁,但我们不要自乱阵脚,看着别人想做什么自己就想去模仿,这是危险的,成功的概率也趋近于零。有的朋友刚出社会,有的已经成家立业。这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都需要看清一个真实的世界。

人,就要活个明白。那种明白了之后又糊涂的境界,我还做不到。

除了过往的经历,还有三个重要的原因让我下定决心去分享。尤其是用这么多文字去解释一个对人生重要的核心思想。

其一:现在不负责任的媒体太多了!只在乎点击量,博眼球,博出位,恨不得天下大乱。在这种价值观的引导下,好像随随便便就能平步青云。当然我不否认有这些运气成分的存在,但是这种路数绝不适用于大部分人,时间告诉我,专心做事做人的通常混的都不差,那些偷奸耍滑的,往往都没啥好下场,这点对年轻人尤其重要。

其二:我是一个新移民,从家乡的三线城市移居到青岛安家立业,这中间的过往不必多说,别人感受过的所有负面情绪和生活压力,我都完完全全的经历过。回首过去,方法,方向对我的价值,早已经远远超过了纯粹努力的价值。努力的人们从不会缺乏前进的动力,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方法,是决策,这些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价值,才能让努力的成果尽快地显现。那些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原因,才是真正决定我们人生的东西!就算现在在搬砖,我们也要从搬砖这件事里面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当其他这些条件积攒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我们不就可以做价值更高的事情了吗?

其三:现在的生活压力确实太大了,在我之前工作的广告公司,经常可以听说有一起合作的同事因为长期过度劳累身体出现状况,我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可是没办法啊,要生存,就得拼命。但后来我逐步意识到,这中间真的存在一些方法,可以让自己更快速的摆脱掉这种状态,但如何才能在这快速变革的时代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一味的盲目努力,不如先静下心来好好学习提高自己,不是吗?

当然,还有一些事我也想到了。。。

在没开始写之前,用脚趾头都我知道这种标题和内容绝对会让一小撮人激烈反对,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和赚钱决策有关系么?你是被洗脑了么?......等等!我告诉你,真实的世界远远比你我想的复杂的多,我不去讨论其他无法改变的因素,我就想说,谁能否认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我们要做的,就像航海一样,找准航道,认清风险,创造价值,过更好的生活。当然,那些自以为是的失败者会以为他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就能成功了,呵呵呵呵......对事不对人的说,就凭这种心态和能力,到3018年还得是这个样。

想挣钱,想做事,不妨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下面我讲的东西,真正有动力希望上进的朋友们,我相信富贵不会让你们失望!

第二篇 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从来就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先定好目标和方向最重要

希望想上进的你经过这次思考之后,再也不要有那种让自己左右为难的状态:一拍脑袋决定,一拍胸脯保证,一拍大腿后悔,一拍屁股走人......因为时间和精力对每个人来说永远是最宝贵的资源,金钱只能是第二位。虽然走弯路在某些方面对自己是有好处的,但我们还是尽量少走,而且要在每一次弯路中获得启发,不然走弯路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开始行动之前,确定方向的重要性不用多说了。比如富贵经常开车从青岛去济南,那么选择什么路线?是济青北线还是南线?从哪个高速口上下,这些问题的确定远远比有一辆车要重要得多,如果没有方向,没有目标,那单单只有一辆车,怎么能到底目的地?而好多人的问题就在于,车早已经有了,路却没那么容易发现。做事最忌讳的就是:连方向目标都没有确定,直接就开始考虑怎么样准备条件。

在进入思考之前,先回想三个几乎大家都做过的事情:

一、看书或者上网看各种各样的新闻和事件,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虽然对世界有全面的了解非常重要,但是大部分听起来十分靠谱的商业案例都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就算是真实的事,也隐藏了许多重要的信息,这些案例就算再精彩,对我们来说的意义也很小,每个人的资源,能力,机会都不同,而且还有一些运气成分的加持。你想啊,在激烈变革的环境中,某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下做成了某件事,现在环境变化了,我们还按照之前的做法去实践,怎么可能达到目标呢?

二、模仿现实中的其他人,尤其是自己认识的,通常是比自己强一些的人。记得刚毕业的时候富贵自己就是这种情况,那时候一年的时间换了好几份工作,有文化创意的,有电子商务的,有建筑器材的,那时候经常想我能不能也做这个行业?而且还很容易质疑老板的做法。这个想法的问题在哪呢?就在于我根本不是他,我了解的东西也完全没有老板多,用这种片面的信息去判断决策,是不是太真了呢?

三、想一出来一出。其实这不能算是缺点对吧,没路嘛,怎么着也得想出来一条路,于是就开始做大量的市场调查,看看条件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预期,后来发现大概符合可以开始行动的时候,却已经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我叫做“策略性逃避”。比如说,可以把环境分析的非常准确,却没想清楚自己要做一件什么事,这件事两三句话一定得说清楚。或者在这件事进行的过程中,经常做一些逃离本质的行动。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一些很有想法的人身上,导致自己很难去发现问题到底出在哪。

说了三个情况,意义就在于要先明白之前确定方向时候的问题在哪,知道了本质原因,我们才好让目标更贴近自己的现实条件,有了条件做支持,我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才有迹可循。

实事求是的依据自己的条件设立目标,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些问题,富贵全部都遇到过,在这就当富贵就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吧:本质原因在于不切实际,胡思乱想。没有实事求是。自己要开始行动的目标,必须是很快或者当下就能开始的!举个例子吧:我的目标是三年之内让自己的企业在港股挂牌上市,基于这个目标,富贵自己研究了企业在港股上市的流程和离岸控股架构,那又有什么用呢?首先,现在没有参与到这件事情里面来,其次根本没有这样的企业,那确定上市的目标还有什么意义?

这个例子虽然有点极端,但是确实代表了一种特定思维方式下能确定出来的目标,据我自己的经验,许多想有事业的人包括富贵在内都经历过不切实际这个问题,那我们需要什么目标也就一目了然了:一个可以立刻或很快就能在现有条件支持下开始的目标!

再比如说,看到别人去做餐饮业获利了,自己也想投身这个行业,想法很简单:大家都要吃饭,那我做餐馆没问题吧?但实际情况呢?一个项目能运营下去需要的条件太多太多了,你的定位,价格,速度,成本,,,把高端牛排店开在城中村,附近的人就算饿死估计也不会去,还别笑,不切实际的创业想法实在太多了,我听过好多和这类似的,只是那些不像这个例子的条件可以特别简单的判断罢了。

确定目标: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自己的资源,每个人的资源不同,起点不同,目标也一定不同,我现在确实没办法给大家具体的建议,因为我不知道大家的情况,如果这样盲目的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这不是瞎说嘛。

知道了做事靠外部条件支持只是其一,还有重要的一点,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条件怎么办?
其实不是没有资源,而是缺少了发现资源的思维。

再说一个事来解释资源的重要性:为什么普通的上班族获利不会太多?为什么许多企业的人员更换速度非常快,但是业务照样运转?这其中包含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资源!企业主有这些资源,所以他要做的就是维持业务运转,自己如果没有资源,就只能先借用别人的资源获利,当然这个价值就很少了。

确定自己有什么资源这事不难,拿好纸笔,一条一条往下罗列就可以了,当然,时间精力和个人能力也算是资源之一。

1、每天有两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事。
2、会做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好多人也想要的价值。
3、有多少钱的启动资金。

当然,最好的情况下是目标和条件可以匹配,那这件事就能开始做了,但更多的情况是,总有那么一些不大不小的差距,那怎么办?只能先去去积累资源。

怎么累积呢?一句话就能说清楚:想办法,让一些人事物落到自己手里,负责任的讲,绝对不可能在现在的状态下找不到获取资源的机会。注意富贵是完全负责任的讲,因为这世界每个人都与属于自己的机会!

PS:这次富贵说了一些关于选择方向目标方面的经验,一句话总结:制定贴合自身条件的目标,去掉妄想幻想,切忌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向左看,不向右看,只看自己,只看条件。关于如何发现条件,鉴于这次的内容主要是如何制定目标,那就把关于怎么发现条件的事情放到下次再讲。再说一句严肃的话:这世界上只有你自己能给自己一个确定的目标,富贵最多能给到一些方法,如果你觉得方法适用于你,不妨先好好的想想,先给自己制定一个,能在现有条件下开始执行的小目标。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富贵说的太罗嗦了,就是实事求是的看条件来制定目标这件事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其实我也很想简单的说,但改变通常都蕴含着大量的成本,这个成本不止是金钱,更是时间和精力,我要做的,就是慢慢地按照时间顺序,讲明白一件事: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到底有多重要。

第三篇 人生就是一场豪赌,但是下注,要讲技巧

今天富贵刚刚从潍坊出短差回来,趁着现在有空,赶紧更新一篇。

富贵今天给大家举一个真实的例子,这个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当然结果是很倒霉的,我的朋友亏损了大致有50万左右,但是他现在仍然认为是自己的运气问题,可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在草榴上我就可以畅所欲言不受审查因素影响了,这个事是这样的:A和其他两个朋友共同出资,利用其自身的关系找到本地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官员(具体的就实在不能说的太详细了),想利用权力因素以超低价收购一些固定资产,再通过市场价变卖。听起来合理合法,无非就是一次买空卖空,结果没曾想还没等收购成功,办事的人已经进去了。这下别说前期投资不保,情况已经变成了赶紧先明哲保身。

和我关系比较近的朋友投了不少,而且在失败之后才跟富贵说起来。但是我还能说什么呢?难道这世界上有后悔药吗?虽然这个事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是,这个教训还是有值得思考的价值。

我们先来看看这件事情的条件:有投资,有关系,有外部政治因素,有内部人员因素,大家想想,在这四个大因素中,关系和环境的重要性是不是远远超过了前期投资的重要性?有不少人都能拿得出这些投资,但未必有关系。也就是说,事情的关键在于关系和环境。

但是投资人有这两个关键因素吗?没有!他们只希望自己投进去的钱能变得更多(别问我为什么这个政府官员为什么不自己投资)他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的资本和那个和他们一起办事的人,剩下的因素统统控制不了,这样的一个事,在我的认知习惯里都叫他赌注,因为:最关键的因素你没办法控制。这不和赌博一样吗?

但是在做事的时候,有时候就要凭借运气,这就是好多创业者为什么尝试了很多次才成功。我知道大家想问了:又说不能赌,又说有时候就是赌,那怎么判断能不能下注?

很简单:当决定这件事的主要条件在你手里的时候,就可以下注了!

比如说你想开一家餐馆:最关键因素是什么?最关键的就是质量和价格的匹配度。现在的好多饭店太重视营销的效果,什么雇人排队,亚文化,90后的群体效应等等,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你想啊,如果这个餐厅做的又烂又贵,再营销又有什么用,那些明星开的餐厅倒闭的一大片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再比如:青岛有一家餐厅开了20多年,服务质量超级差,大概是80年代的那种态度,爱吃就吃不吃就走人的那种,门头也很小,街面上还不如兰州拉面显眼,但是人就是络绎不绝,因为人家做的饭绝对正宗青岛味,价格也特别实惠。富贵每次有朋友来青岛都会给介绍,真的好吃,还不贵,这才是开餐馆的主要条件。

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我的观点:质量,价格,以及性价比,是决定一个餐厅能否运营下去的最主要条件,基于这个条件下,我们才能再考虑市场定位,竞争对手,就餐环境,压缩成本,上菜速度等等,,,,,,

如果连最基本的竞争力都没有,后面的事情,无非是在虚假的条件下分析,得到一个看似正确的答案。这怎么能实事求是?怎么可能挣得到钱?

人啊,最难做到的就是实事求是,听得多不代表能做得到,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PS:富贵也想听听大家身边的事,你也可以在留言里面写下来自己遇到的决策上的问题,当然问题必须具体一些,包括条件,能力,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我想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问题回答,当然富贵很自信我的回答真的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价值。

也许有人想问富贵你这么做为什么?问得好!我真诚的回答你:人都有爱好,我的最大爱好就是希望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为他人解决非常实际的问题。网络如是,生活如是,当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自己的生活还会差吗?支付宝和微信,不就是为大家服务的吗?

还是我的那句话:能解决多少问题,就有多少盈利。

第四篇 努力听的太多,不如先接地气,讲讲我所理解的“机会”

现在的励志鸡汤实在太多了,教人成功的课程也不少。但交钱学习的人,又有几个人真正能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呢?至少在富贵的了解范畴内,比例上实在是太小,而且,改变通常都包含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这么一算,金钱成本反而微不足道了。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正能量”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就是某某成功人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解释如何一步步地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些事听起来更靠谱了一些,但是还是没有解决一个比努力更重要的问题:怎么努力,方向在哪?毕竟自己和他人在条件上相差太大了,这种差距不是纵向的高低,而是横向的比较,一比较发现几乎没有相同点。不同的条件怎么可能做相同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方法。

每一个人在开始做事的时候都会几乎都会面临一个“死循环”:资源不足和信息偏少导致了机会看起来很模糊,因为机会看起来很模糊,更加深了需要资源和信息的诉求,但这两样也不是太容易获取的,如此反复,始终困在原点,对吧?

好,下面讲重点,也就是开头的内容,什么样的机会,才对自己真的有用。富贵首先要说:如果真的出现了上面我讲的情况,那这个机会对你来说就根本不能算是机会,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白什么才是对自己有用的机会。

做事需要三个主要条件:资源,机会,能力,当然通过这三个方面可以延伸出许多内容,但其本质不会偏离这三个方向。

对自己来说,机会必须是现在拥有的资源,机会,能力下可以开始的,所以实事求是的看机会显得非常重要了,可能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壮丽,或许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无数个小事情的集合,才会给自己在这个行业带来更大的机会。

对机会最大的误区就在于:这事天时地利人和,就差我去做。放心吧,世界上永远没有这种好事情,那些看起来很大的机会,都是完成一个个小机会才有的结果。

比如外卖软件的兴起,不是一开始就拥有了这么大的平台,而是先从掌握几十家店铺的送餐服务开始,相同的例子不用列举太多,相信大家一定明白了吧。

在必须获得的条件中,富贵始终认为信息是我们最容易获取的资源了,如果从事某一个行业,想要在其中有所成,那就必须获得大量的信息为自己的判断做铺垫,当然如何获取这就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了。

我们的诱惑太多,幻想太多,总是幻想一开始就能做多大多大的事情,大家都是普通人,机会是不可能的从天而降的,从小处入手就容易太多了,对吗?

第五篇知道的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学习了那么多知识,钱呢?

现在真的是网络时代,海量信息高速传播,社交平台迭代更新。大部分人的大部分信息来源渠道都始于网络了。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好像什么信息都不缺,但也好像什么机会都看不到,这种表面上的矛盾从何而起?基于这个问题,富贵才写下了这篇文章,风格不变,依旧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启发。

还是按照实事求是的思路,先来看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信息,因为这是最容易获取的资源了。富贵敢说大部分人接触到的80%以上的信息,对自身都几乎没什么用,唯一的用处只在于提醒我们还处在时刻变化的社会之中。

为什么说没用呢?因为你没有处在这个事件的核心之中,也没有机会和资源去处理这样的事情,而且真相扑朔迷离,基于有可能错误的条件和信息,也几乎锻炼不了自身判断力,我们关注,是因为天性爱凑热闹,别人知道的,自己当然也想知道,或许还为了打发时间,既然没什么事情做,看点社会百态和看看电视剧打发时间是一样的性质。

当然我不是说不能娱乐,富贵也同样需要的娱乐。正是基于这样的价值,中国才涌现了一大批更符合条件和规律的资讯平台,短视频正好贴合了碎片化娱乐时间,老司机正好贴近光大车主的用车需求。我们存在这样的需求,这些平台才有盈利的空间。

大家都是劳逸结合才能把赚钱效率发挥到最大,我的意思是:别把了解信息当成自身能力的进步,把时间更多的花在切实有用的事情上,收益要大得多,至于了解世界这种事,随便看看就好了。看再多的短视频和新闻,能真正改变自己的生活吗?不能!

什么是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就是立足于自身的条件,在了解这个信息之后可以立刻开始行动提高自己的收益价值的信息。比如我是开淘宝店的,以前都在A厂家进货,现在我知道了B厂家更便宜,于是改在B厂家进货,这就是对自己有用的事。

如果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富贵建议不如从当下能做的事情入手开始了解,比如之前只是单一的做一件事里面的一小部分,现在可以尝试着了解这件事情的全部流程,这就是从小做大的最简单办法,比如在一个超大型企业里面,每个人都像螺丝钉一样只发挥一种作用,这就不可能挣太多的钱,但是如果努力的了解到一个业务的全貌,比如说从找客户到运营,回款,这些所有的事情有了大致印象,再加上资源,才会有自己做事的可能性。

好多上班族最大的误区就在这里,一方面自己了解的关于切身利益的事实在是太少了,另一方面又抱怨为什么找不到办法,于此相对应的,是对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事情知道的一清二楚,这就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所以,并不是我们不够聪明和不够努力,除了这些因素,我们需要的是更清楚的认识世界,掌握思维方式,假如连路都走错了,那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

原标题:现在的孩子变了!父母们,你们真的了解吗?

在生活中,总有老一辈的人感慨现在的孩子不听话、难教育。可是,现在的孩子究竟是不是真的那么不听话呢?还是说,因为大环境的变化,孩子成长的方式早已不像以前那样死板和教条,而部分没能跟上时代脚步的人,会因此觉得孩子离经叛道呢?

各位父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我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发言权,因为近20年来,我大概接触了8000个家庭案例。

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我们要从本质上来把握。假如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会在点子上。

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我们来看1998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首先,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

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

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

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

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

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

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

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学生来找我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

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我只要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淌眼泪,我说:“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

孩子们太可怜了。我跟这些孩子说:“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

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一个男的对女的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结果没有三天就吵翻天了。孩子们,你记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

有一个妈妈,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我们看她在干吗?天天在吃抗抑郁症的药;

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搓麻将。

所以,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父母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背这个包袱,轻装往前走,这个才是给孩子正能量。

我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

我跟我儿子经常说的话是,“儿子,咱们母子一场,彼此不要嫌弃,你不嫌我,我不嫌你。”孩子没有这种重担,他才能轻装往前走,他才不会有考试焦虑。

现在咱们国家有多少学生因为在临考前焦虑不堪,学习成绩才没有达到应该有的目标呀!

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

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

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美国的学校不应试吗?也应试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我们这样的内心世界,我们(父母)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

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

为什么呢?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秉承老一套。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老师在训他,这个中学生就这样子,“你讲好了。差不多了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他根本不会听你讲的。为什么?因为你不了解他话语权要求很高,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

曾经有个老总找我,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我跟他说,你要看懂他们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你堵不住他的。

所以各位,你想想看,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它怎么不是进步的呢?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你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而不受到他前代人的压制,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老师也不要生气,现在的孩子他未必是要到你这里来接受知识的,好多课都有视频,他可以买来视频自己看,而且都是名师讲的。

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老师的问题。

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没有?”那么各位,这个书怎么教?我讲的都是非常实际的东西,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有用。

所有孩子的父母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理由如下: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

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

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

因为不同的身世,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后面的年轻人他们会越来越好,这一代孩子是有希望的。我们做家长的绝对不要辜负了他们,他们都是好孩子。

当今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

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有一个场景,有几个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在一间没有大人的房间里。如果我们以常识来看,这个房间一定翻天了,地上都是水,弄得一塌糊涂。

但现实是,这个房间门一打开,鸦雀无声,每个小孩都很安静,比老人院还宁静。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一不怕死,二就怕苦”。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

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学校应该提供这种帮助,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社区……去搞这些东西。

孩子缺什么,你就要给他什么!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

曾经有一次有个重点中学高中的学生,她带了一个手机给我们看,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玩什么?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

当今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

我们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

他必须要展现个性。那么我们的教育允许吗?设计出来让他展现个性的平台了吗?我们班级的班会课是不是提供了呢?

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边,说他就是非要留长头发,穿花衣服,校服到门口就脱掉了,结果教导主任跟他说,要不剪头发就不要来。后来我打电话给他班主任,我说,“你知道吗?这个孩子的动漫知识,我连做他的小学生都不配。你把一节班会课给他,让他展现一下做好的PPT,我相信他从此就会改变。”

这个是我们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所在。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我们叫逆反。

为什么逆反?逆反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逆反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他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那么“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如果老师、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应付全部转移到里面,结果各类精神问题都出来了,导致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神经症高发。

我们培养孩子健康是很要紧的,所以要充分满足他的个性展现,我们的学校德育活动要有这样的意识。

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最后我想总结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

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

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只让他成功,不让他输,家长们见到孩子回家第一句话问的是,“宝宝,你今天得几个五角星啊?”“一个。”“小明得了几个啊?”“两个。”“你明天要超过他,要得三个。”

我想问问家长们,你跟儿子下棋他会输吗?他肯输吗?十个有九个孩子是不肯输的,有的孩子还会拿象棋砸妈妈的头,他输了就急。怎么会这样呢?你想要让他成功,却不让他有的成功的品质,你一开始就不培养这种品质,他不就是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吗?

还有,我们每家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在看到数学难题、物理难题能够迎战,锲而不舍。学奥数的时候再难的题目也能克服,我们希望孩子意志力、控制力很强,可是你知道意志力、控制力是从哪里来的吗?

家长们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学校,等高考完了以后,再帮孩子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最后自己帮孩子带孙子。

你要控制他一生,还需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这就是个悖论。这个人不是在第三只笼子里是在哪里?其实他都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但有的家庭期望太高,这是不可以的。

特别是对独生子女,你不把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告诉他,这个人要崩溃。实际上高要求只有对自己,不能对别人。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目标在哪里,可是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那么你想想看,他不是纠结死吗?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今天所要讲的,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父母或者老师,可以重新了解下这代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当然若你正好处在这个时代中的独生子女,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环境给你带来的一些细微变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目标才能成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