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玩安卓手机游戏充值退款会比安卓贵吗

目前,大家的手机大多分为两个阵营,分别是苹果iOS系统和安卓系统。哪个系统更好用有争议,但是哪个系统更省钱,似乎有了结论。近日,一位网友发现,用苹果手机打车比安卓手机打车贵。这位网友认为是苹果收取手续费导致的。

爆料一出,就引发了大量用户对苹果收入分成的激烈讨论。不少网友表示,在购买视频会员时,同样的会员服务时间,苹果手机也会有多收费的情况。同一种服务、不同的价格,真的是苹果收取了手续费吗?而最初这位网友所质疑的打车贵又是否属实?

这名网友称,朋友与其室友分别从公司使用叫车软件打车回家,每次两人的打车价格都存在7、8元的差异,原因则是一个用苹果手机、一个用安卓手机,苹果手机购买、支付会贵出30%。随后,又有部分苹果手机用户反映,某些视频网站也会根据手机不同型号给出不同的收费待遇。用户质疑,同一款APP、同样的服务、定价却不同,为何遭遇区别对待。

记者在腾讯视频、爱奇异、优酷等视频网站查询发现,会员购买价格对于安卓和苹果手机的确存在差异。以腾讯视频为例,开通VIP会员,安卓用户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价格分别20元、58元、108元,年费是198元,而苹果用户购买则要贵出5-35元不等。随后记者拨打了某视频网站客服电话,客服人员也证实苹果客户端的会员购买价格相对较高。

对于存在价格差异的原因,这位客服表示,是由于其中包含苹果收取的手续费。该客服透露,目前只有苹果APP客户端包含手续费,价格要贵一点,因为是通过APP Store支付。如果用户的Apple ID没有直接绑定银行卡,而是绑定了微信支付宝,手续费是通过绑定的微信支付宝扣款后,再由APP Store支付给视频网站,除了苹果APP客户端,所有端口都是官网价格。

对此这位客服人员建议,用户可以在手机浏览器端或网页版等其他渠道购买该网站会员。

有业内人士表示,通过iOS系统购买应用,苹果会进行抽成。而根据《APP Store审核指南》,如果开发者想在iOS软件内提供用户订阅、游戏内虚拟货币、游戏级别、获取高端会员内容等,开发者必须使用软件内购买。这就意味着苹果可从中提取分成。

是否是因为苹果的抽成导致用户购买某些APP产品的价格更高?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介绍,APP Store一直以来会对每一笔消费向大部分开发者收取30%的分成,而安卓系统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抽成体系。

据了解,目前部分内容或服务的提供商或开发商,自行承担了苹果分成的费用,即同样的商品在苹果商店和安卓商店的价格大体相当。而另一些开发商的处理方式则截然不同,他们选择将这部分成本分摊给用户。于是,造成了一些用户表示苹果商店价格贵的情况。

这种行为是否构成价格歧视?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看来,部分软件针对安卓和苹果用户的不同定价是由于渠道成本不同所致,并非价格歧视。使用苹果或安卓系统的用户实际上使用的是不同的产品,对于开发者而言,由于成本不一致,收取的费用标准就不同,很难界定为价格歧视。一般而言,价格歧视是同一类型的用户在同等条件下实行不同价格。

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则表示,由于从去年开始,苹果开始执行更严格的抽成策略,很多用户能明显感觉到价格差异。基本上若是通过苹果系统走账,包括会员费、给网红打赏都采取非常严格的抽成策略。这对一些开发者的影响很大,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能需要花费更多在苹果系统里。其实,这一开始就有,只不过过去对于内容界定并不清晰,尤其是中国市场与欧美也有差异,中国的软件更丰富,因此过去有一些行业说收却没收,而去年就强行要收。

鲁振旺认为,同一款软件产品在不同平台上的价格,终究还是取决于软件开发者的定价策略。苹果肯定要抽成,这占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至于价格差异取决于开发者是否愿意让利给用户,如果开发者不愿意让利,肯定有价格差异,如果苹果抽成后价格还与安卓一样,相当于开发者自身损失了一部分利益。

而对于此前网友反映的使用叫车软件存在安卓和苹果价格歧视的情况,鲁振旺表示,这或许与“大数据杀熟”有关。目前看来,打车这类费用未必会过滤抽成,其并不在苹果的统计数字里,苹果仅对下载软件本身包括对一些特殊应用的支付费用会抽成,但是作为一些商品本身苹果不会抽成。比如用苹果手机在淘宝上买东西,苹果不可能抽30%。所以,打车费用是作为一个商品使用,而不是作为一项特殊的下载软件,不存在苹果和安卓的差异,而是在于老客户和新用户的差异,可能越老的用户定价越高。 

社交、读书、看视频,手机软件让生活更便利,人们在这些软件上充值会员或购买虚拟商品,以期能获得个性待遇。然而,近日有市民报料称,不同手机系统付费购买同样的虚拟商品,价格却不一样。为了验证此说法,深晚记者选取了新浪微博、晋江小说阅读、优酷、爱奇艺、腾讯、QQ这6个软件,分别用安卓手机与苹果手机进行测试。

购买同样的虚拟商品,苹果比安卓贵

打开新浪微博,点击会员套餐,苹果系统下连续包月需12元,而安卓系统只需10元,其他3个月、6个月等价格则保持一致。

除了社交软件,读书软件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晋江小说阅读是一个阅读软件,用户可通过充值得到晋江币,从而用晋江币买电子书看。记者观察到,用苹果手机充值,50元能得3000晋江币,108元能得6480晋江币。当记者换了安卓手机,发现安卓便宜得多。同样3000晋江币,安卓只需30元即可购得,而同样花费108元,安卓能买到10800晋江币,比苹果手机多了几千晋江币。

三大视频软件也是如此。记者用苹果购买爱奇艺视频会员,1个月需25元,3个月68元,12个月248元,然而,安卓1个月仅需19.8元,3个月58元,12个月198元,比苹果手机购买便宜了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记者同时测试了腾讯视频,发现用安卓系统购买腾讯视频会员,一个月20元,3个月58元,6个月108元,年费198元。而苹果购买一个月就要25元,3个月68元,6个月128元,年费233元,意味着买的会员时间越长,苹果与安卓之间的差价则越大。

在优酷视频软件中,安卓购买月度VIP会员只需20元,包季56元,年度VIP会员198元,苹果购买月度VIP会员要25元,包季68元,年度VIP会员228元。

爱奇艺:苹果平台收取30%手续费

为此,记者联系了爱奇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苹果和安卓等不同渠道存在的定价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渠道间客观的支付环境差异,产生了价格上的不同,爱奇艺并未区别对待不同用户的服务购买需求。

该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在苹果购买爱奇艺会员服务等虚拟物品,只支持IAP(IAP,即in-AppPurchase,是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付费的模式)一种支付方式,即通过苹果的软件商店这个窗口支付,通过此支付方式,苹果方将收取30%手续费;而安卓等系统支持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方式,收取费率普遍低于苹果系统。

记者在测试中发现,用苹果系统在这些软件中购买会员,支付方式只有苹果自带的支付方式,并没有常规所用的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根据《AppStore审核指南》,如果开发者想在iOS软件提供用户订阅、游戏内虚拟货币、游戏级别、获取高端会员内容等,开发者必须使用软件内购买。这也就意味着苹果可从中抽取分成。

是软件开发商的决定与苹果公司无关

对于苹果收取软件开发商30%手续费的说法,记者询问了苹果相关工作人员,对方对此事暂不回应,并表示苹果手机用户通过软件购买会员产品时,是软件开发商掌握着定价权,与苹果公司无关。如苹果用户想与安卓享用同等价格,可用手机浏览器登录第三方网站购买。

苹果官方也曾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开发者的商业模式是提供实体商品或服务(如淘宝、滴滴)时,苹果不会收费。

记者对比了不同软件的价格,发现不同软件提价的幅度也不尽相同。例如安卓系统在爱奇艺、腾讯、优酷这三个平台中购买12个月的会员都是198元,而苹果用户在这三个平台购买12个月的会员价格却完全不同。

除了提价的幅度不同,在有些软件上,使用安卓付费反而比苹果要贵。

记者使用"QQ"充超级会员,发现用苹果手机充1个月,价格是25元,安卓则是20元;充3个月苹果与安卓价格持平,都为60元;然而,充6个月会员时,苹果为118元,反而比安卓的120元还便宜2元;充12个月会员也是如此,苹果为238元,比安卓的240元便宜2元。

对于此现象,QQ公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苹果与安卓系统价格有所不同的原因,是苹果AppStore针对开发者的充值中,没有120元、240元的金额选项,因此QQ选择了ios系统中分别最接近的118元和238元的选项,以尽可能保持QQ超级会员价格的稳定和统一性。

然而,对于QQ超级会员1个月时长的价格差异,QQ方面则不做回应。这似乎也验证了"定价权主要还是掌握在软件开发商手中"的说法。

消费者:有点介意但不会因此更换手机

作为消费者,被多收了钱,他们是否知道?又是否介意?记者在深圳景田地铁站附近,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有一半表示未听说过此事,四成表示介意价格差异,但很少有人因此更换手机。少数受访者因使用安卓手机,故觉得无所谓。

正在用苹果手机的王小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不同系统购买时价格不同的现象,她有点介意,但不会因此更换手机。而陈先生对此现象有点生气,他直言以后还是尽量用电脑购买会员。

律师:这属于新型侵犯消费者权益情形

苹果与软件开发商的做法是否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呢?记者采访了广东华商(龙岗)律师事务所律师苏述超,苏律师表示,苹果限制了消费者对付款方式的选择,实际上增加了消费者负担。由于苹果手机及iOS操作系统在中国还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依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的规定,苹果的行为难以被认定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同时,苏律师告诉记者,软件开发商对同一款软件,如果在苹果和安卓上进行了不同的定价,应将这种定价的区别以显著方式告知消费者,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最终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购买、通过何种途径购买,否则开发者就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二十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然而,苏律师表明,由于这是在智能手机普及后才出现的新型侵犯消费者权益情形,相关法律法规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政府相关部门难以监管和处罚,普通消费者维权也非常困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卓手机游戏充值退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